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地下采矿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前言
大水矿床是我国金属矿山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虽在我国分布广泛,但由于开采难度较大,以至于该类型矿山资源并非开采首选。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金属矿山被开采枯竭,从我国目前的大水矿床开采效果来看,点柱充填式采矿法是较有成效的开采方法之一,做好对此方法的分析对于我国金属矿山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水矿床的充水类型
大水矿床是指矿坑涌水量每日达到数万立方米以上的矿床,这类矿床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其虽具有一定的开采难度,但从效益方面还是具有重大开采意义的。我国大水矿床的充水条件较为复杂,这与我国水文地质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多种水源共同补给矿坑,其类型不仅包括岩溶水、孔隙水、裂隙水等,还有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等。其中孔隙水为矿床的主要充水类型,根据不同充水类型可以将大水矿床分为岩溶含水层充水和孔隙含水层充水两种矿床冲水类型。
1.1 岩溶含水层充水
此类充水岩层根据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充水层具有含水性不均的特点,这与其无统一含水层和地下水位有直接关系,此类充水层的充水流量与大气降水强度有直接关联,易出现大溶洞库存泥沙的情况,威胁生产安全。覆盖及埋藏充水层则都具有统一含水层和地下水位,但覆盖充水层具有严重的地面谈下井下泥沙,其地下水对安全生产有所威胁。同时埋藏充水层则具有丰富的高压岩溶水,此类充水层的井下泥沙对生产安全有所威胁。
1.2 孔隙含水层充水
此类充水岩层具有埋藏浅的特点,矿坑内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上部松散沉积物较多,多以富有水的沙砾石层为主,同时掺有细粉砂含水层与弱透水的亚粘土、粘土层交互成层,此类岩层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
2 大水矿床的开采方法分析
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一直是采矿企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我国当下的矿山开采水平上,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现象,例如留隔水矿柱的房柱法(谷家台铁矿、业庄矿区、泗顶铅锌矿),可超前疏干的崩落法(西石门铁矿、北 河铁矿、程潮铁矿)、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南 河铁矿、草楼铁矿)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获得了成功,但从开采效率、经济效益、生产安全角度分析,还是点柱式充填采矿法最为有效,因此该方法成为了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
3 点柱充填法的应用优势
(1)点柱充填法能够在一定数量的矿柱支持下实现对矿体上盘的支撑,避免海水深入坑内,对矿山的海地部分产生破坏与不利影响;(2)使用点柱充填法可以实现全尾砂充填,这样有利于提升回采矿石的回收率;(3)点柱充填法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因此其劳动生产率也交稿,而且无轨生产设备的灵活应用,还可以保障设备安全,如果出现海水浸入井下的情况,可以实现对设备的随时撤离;(4)点柱充填法可以实现对采场内的分选,实现对开采品位的灵活控制。
4 以点柱充填法的大水矿床开采
4.1 工程实例
某矿区位置在海湾部分,其矿体由陆地向太平洋倾斜延伸,由于矿体断层较多,故将其分为三个主要开采矿段,矿段代号分别为A、B、C。在三个开采矿段当中,C矿段为充水矿床,其矿体与海底的最近距离仅为40m,垂直延伸高度可达300m,矿体走向全长为300~400m,厚度为5~50m,倾角度数为30°~45°。在该矿段中,有矿体赋存于矽卡岩中,围岩为大理岩和角页岩,框体直接顶板处有宽度较大的主断层,矿体和围岩的节理发育较好,属于中等稳固情况。在矿体当中地下涌水量不打,与海水无直接联系。
4.2 采场构成要素
海床底部留60m的护顶柱;采场尺寸及分割后的矿体自然尺寸长度在50~100m之间,宽度在5~50m之间。方形点柱断面为6m×6m,不留间柱,回采10年后,可将点桩面改为5m×5m。点柱之间的净宽度应控制在8~9m质检,点柱中心距为14m。阶段顶底柱高在为15~20m之间,段高75m。回采分层高度为4m,分段充填时,高度为12.5m。
4.3 采场的系统设置
根据对大水矿床的实际情况分析与了解,可以不对其进行运输阶段和溜矿井的设置,与此同时也不设置回采分段平巷,取而代之的是露天矿用的改装铲运机和卡车。其中铲运机的规格为6.5m3,卡车的规格为35~40吨。在生产过程中,卡车可直接经由斜坡道进入到采场当中进行装车,撞车后将矿产运往地表卸矿站进行卸矿。其中矿床中的阶段高为75m,且每一阶段仅作回采开始时的切割分层用,在运输水平上不使用阶段高。
4.4 回采工作
根据矿床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回采工作可以从斜坡道的采场联络道开始,其中第一层的回采切割层高为4.5~5m,充填高度为3m,预留空顶高度为1.5~2m,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一层分层回采时,能够有效的出矿和通风。第二层的回采切割高度为4m,充填高度为3m,预留空顶高度为1~1.5m。在此种回采模式设计下,所有采场在无干扰情况下可以实现同时凿岩和出矿,实现6个采场的同时工作,日出矿量可达1500吨,实现回采工作的全面拉开。根据矿区实际情况的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凿岩设备应选择双臂台车,对于部分矿体较薄的小采场,可以选择使用手持式凿岩机,保证凿矿的精准性,避免对山体造成伤害。
4.5 经济技术指标
在上述生产模式下,矿产掌子面工人的工班平均劳动生产率可达48吨左右,采场的平均生产能力根据采场的实际大小有所差异,其中日生产量最高的可达600吨,日生产量最低的也有300吨左右。通过对点柱矿石的损失率计算,其理论损失率约为18.5%。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点柱充填式采矿法作为当下较为成熟的矿山开采方法,其对于金属矿山大水矿床的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多个以此为主要技术的大水矿床金属矿山开采,也客观证明了其在大水矿床的开采方面的先进性与效果。随着金属矿产资源量的日趋减少,今后的金属矿山开采难度必然还会增大,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以点柱充填式采矿法有效完成当下的大水矿床开采工作基础上,加大对点柱充填式采矿法的技术深入研究,实现对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让其能够更好地适用于难度更大的技术矿山大水矿床的地下开采工作,为保证我国资源的有效开采提供坚实、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俊.金山店铁矿塌陷区回填体移动规律与回填措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2]陆玉根.大佛岩缓倾斜薄矿脉原生铝土矿地下开采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林吉飞.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淌塘铜矿开采方法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T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水矿床的主要特征就是涌水量每日可以达到数万立方米,而我国此类矿床分布较为广泛,一部分因为开采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等原因而关闭或是缓建,还有一部分因为防水措施处理不好而很难开采,但是大部分还是可以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顺利开采。
一、我国大水矿床充水类型
大水矿产充水条件一般较为复杂,充水的水源呈多样化态势。有多种水源共同补给矿坑,例如孔隙、岩溶水、裂隙水、大气降水以及地表水等;有以孔隙水、岩溶水作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有以一般季节性岩溶水为主,到了雨季以降雨汇聚的地表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总而言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要来源的矿床和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要来源的矿床。如香化岭铅锌矿;覆盖类型具有统一的含水层与地下水位,由于存在严重的地面塌陷,井下存有泥沙,其地下水较大而影响正常生产。矿坑的含水量特点上,所补给的水量充沛,补给量比较稳定;埋藏类型也具有统一的含水层与地下水位,由于丰富的高压岩溶水以及矿层顶、底板突水,使得部分地面塌陷、井下泥沙成为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矿坑的含水量特点上,补给的水流充沛且储存量大,补给稳定。
二、我国大水矿床采矿方法演变
我国大水矿床的采矿方法演变如下:进行留设隔水矿柱之房柱法,其生产能力大,例如业庄矿区以及泗顶铅锌矿等;到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利于进行地压的有效控制,例如草楼铁矿、南河铁矿等等;点柱式的充填采矿法,例如三山岛金矿、南京铅锌银矿、白象山铁矿等。
地下开采主要的三种开采方式。铁矿矿产的地下开采法的分类也很多,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自然支护采矿法,主要是依赖周围岩石本身的稳固性和矿柱的支撑能力来支撑回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矿空区,这种回采方式较为简单,便于机械操作,采矿的成本也较低。但是由于这种方式需要保留大量的矿柱,造成铁矿石的回采率较低;二是人工支护采矿法,该方法主要依赖充填的方式来维护采空区域,适用于周围岩体不稳定的铁矿矿产,人工支护采矿法的优点是适应性强,回采率高,作业安全,但是工艺较为复杂,成本高;三是崩落采矿法,这种开采技术是随着开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有顺序的崩落周围岩体来填充采空区的方式,适用于地表允许坍塌的铁矿矿产。无底柱的分段崩落法,是我国现在铁矿地下开采中最主要的方法。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对于铁矿产地下矿床的开采,具体采用什么方式要根据矿产的情况而定,每个采矿技术都有其最佳使用条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使用条件为:地表和围岩允许崩落;铁矿石中等以上稳固;铁矿石矿体急倾斜厚;铁矿石中需要剔除夹石。每个开采技术其本身都有完善和不完善的一面,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跟其他的方法相比,也同样如此。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优点:安全性好;结构简单,回采工艺简单;适用高效无轨设备、机械化程度高;可以实现铁矿石的分级出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缺点:回采通道的通风困难;铁矿石的损失贫化大。任何一个技术都是需要不断改进和不断的完善的,对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缺点,我认为应该做以下的完善。在具体的采矿实践中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要加强通道的支护。保持通道的稳定安全是该法运用的重要前提,而且在开采矿产的时候还要根据铁矿的具体岩层特征,决定使用光面爆破、缩短通道存续时间长等多种方式来维护通道的稳定性。要扩大炮孔的直径。炮孔的变形问题也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金山店铁矿、大冶铁矿的尖林山采区原来所用的都是直径50~60mm的中孔,结果出现了很严重的错孔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的爆破。炮孔的扩大,大大减少了炮孔的错堵现象,提高了爆破效果。
(一)点柱式充填采矿法实例
第一,采场的结构参数以及回采工艺。某个矿床位于一个海湾,矿体从陆地向着太平洋而倾斜延伸,全矿由上而下被若干个的断层切成3个主要矿区A、B、C。正在开采中的C段,其海底和矿的最近的距离为45米,延深垂高为350米,走向全长350—450米,厚度为10—50米,倾角在30°—45°之间。矿体赋存在矽卡岩当中,围岩为大理岩与角页岩,矿体的直接顶板处有一条宽度比较大的主断层,矿体与围岩的节理发育较好,属于中等稳固。整个矿井的地下涌水不大,和海水不存在直接的水力联系。上述矿源起初采取露天开采,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转为坑内开采,并基本上实现了全无轨化的开采。
第二,采场的系统与特点。不进行运输阶段与溜矿井设置。无回采分段平巷,直接采用露天矿用铲运机进行改装,进而和装载量为35—40吨的卡车直接进入到采场装车并运输至地表的卸矿站。阶段高为75米,每一个阶段都只作为回采初始的切割分层,而非运输水平。
第三,采场的构成要素。海床底部留有60米高的护顶柱;采场的尺寸以及分割后矿体自然的尺寸,通常长为50—100米,宽为10—50米;方形的点柱断面为6米×6米,基本上不留间柱。回采10年之后,则将点柱断面改为5米×5米。点柱和点柱之间的净宽为8—10米,点柱的中心距为14米;阶段顶底柱为15—20米,段高为75米。
第四,回采工作。回采步骤从斜坡道的采场联络道起,第一层回采的切割层高为4—5米,充填高为3米,留有1—2米的空顶,作为下一个分层回采的通风与出矿用。第二层回采的切割层高为3.5米,充填高为3米,留有1—2米的空顶。在正常的生产期间,所有的采场都可以同时凿岩与出矿,日出矿石在1500吨上下。凿岩设备主要为双臂台车,在矿体较比较薄的小采场则采用手持式凿岩机。
第五,经济技术指标。矿产的掌子面工人,其平均工班的劳动生产率在48吨左右。采场的平均生产能力为300—600吨,通过计算点柱矿石的损失率理论上为18.5%。
(二)点柱式充填采矿法使用条件分析
首先,需要一定数量矿柱用来支撑上盘,保护海底免于遭受破坏,从而防止海水渗到坑内。其次,机械化的程度与劳动生产率高,可采取生产灵活便捷的无轨设备,保证海水一旦渗入到井下,可随时的撤离设备。最后,采场内部可以进行分选,以灵活控制开采矿石品位,稳定或经过加固的点柱受制于三维方向的充填体,受力状况得到改善,能安全牢固地支撑住顶板,对于保护海底防止沉降过大十分有帮助。为保证生产安全,对矿石进行构造地质学的分类,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护。此外,存有比较大的断裂构造区域,或者存有节理的裂隙发育区域,采取长锚索进行加固,使得矿体在回采时冒落情况大大地减少,回收率得到提升,贫化现象也大大降低。
三、结论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防治水技术以及采矿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填充技术取得新进展,使得大水矿床的地下开采采矿方法逐渐成熟。根据趋势,大水矿床的地下开采采矿方法将基本上演变成充填采矿法,则点柱式充填法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有色金属采矿信息网.复杂及特殊条件下矿床开采调研报告[R].长沙:中国有色金属采矿信息网, 1995.
2012年底完成泾川县高平南、高平北、合水县东-宁县北部矿区等详查,达到采矿权出让条件;2013年完成宁县付家山矿区、庆城县高楼乡-合水县板桥乡矿区、张掖平山湖等勘查。同时,通过市场配置和合作勘查,引进社会投资,将矿业权集中到有实力的企业手中,每年带动社会投资10亿元以上用于商业勘查,鼓励省煤司引进省内外有先进勘查技术设备的地勘单位,加快陇东煤炭资源勘查施工。
技术方面,目前使用最广的是地下采矿三维动态监管系统,其利用国外先进软件对现有系统进行了开发、优化和系统集成,实现了对矿山开采活动的动态实时监测以及超层越界、生命特征等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与监管。该系统分别在金、铁、煤矿等三个不同矿种的矿山进行了试点应用。在政策方面,国土资源部近日也出台了《我国采矿临时用地管理办法》,要求采矿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矿山企业,应向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进行用地补偿,并以经过矿业权审批机关评审通过的生产项目土地复垦方案为基础,编制临时用地复垦方案,获通过后实施土地复垦。
2 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开采特点
2.1 岩金矿床地质特征
在我国很多的有色金属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和省份,矿点成形相对相当复杂,加上很多矿体的埋藏都是比较分散单一,很难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矿床。因此,在我国无论国营还是民营矿山都很难形成一个大中型的矿山。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小型有色金属矿山占总数的82.5%,大型占53%,中型占12.2%。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岩金矿床基本特点就是矿点多、规模小。
2.2 矿体形态复杂多变
我国的矿山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连续性比较差,倾角、含金品位和厚度变化却相对比较大。矿体都是呈扁豆状、脉状、透境体状,品位均匀的矿床很难见到,其变化系数都是100%之上,并且还会含有大量的夹石;在分布空间上主要是以成组、成群呈现,对于蚀变岩型的金矿体矿岩由于界线分布并不明显,所以很难用肉眼进行鉴别,只有通过取样化验进行确定。
3 岩金地下矿山的采矿方法
3.1 空场采矿法
这种采矿方式的特点就是在回采的过程中,采空区大多是依靠暂留或残留的一些矿柱对其进行支撑,而采空区一直都是空着的,所以通常都叫做空场采矿。大多数情况下,矿石和围岩都是相对比较稳固的。比如,北山营毛沱-玉石山地区铁铜金钨多金属矿等工程,都是采用地下开采方式,不过这些都是采用以阶段空场以后,在进行充填,矿石地质平均品位30.82%,矿石总储量84309.28万吨。该项目获得最终批复,将极大地促进该公司“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为“十二五”末3 500万吨铁精粉产能目标的实现提供新保障。
3.2 充填采矿法
充填采矿其实与控场采矿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空区都是利用采矿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充填,支柱与充填料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人工支承体。这种采矿方法最常使用于要求回收率高、开采矿石价值高、地表不允许陷落、充填料材方便和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一些矿体。比如,岷县寨上-马坞金矿,通过磷石膏改性等混合物充填矿山采空区,开发应用了“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新工艺,使资源回收率达到90%以上。
3.3 留矿采矿法
留矿采矿与前两者采矿方法有着巨大的不同,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整个回采的过程中,不能一次性采空区内的矿石,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留存,这样可以配合实际矿柱支承采空区。通常情况下,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那些矿石较相对比较稳固,同时还不易粘结、氧化和自燃,矿体围岩相对比较稳固的条件下进行采用。比如,西和县崖湾-大桥金锑矿区面积8.4251km2,查明的105条矿体依据有益元素的含量与组合。铜钨矿体是整个矿的唯一矿体,其占全矿总矿石量的79%。
3.4崩落采矿法
崩落采矿是随着采出,用崩落矿体的覆盖岩层和上下盘岩石来充填采空区,及时控制采空区地压和处理采空区。我国采矿业在发展安全高效采矿等多领域取得了显着成绩。如云锡公司建立了集约化矿山,为规模化高效开发利用矿集区内相对分散的中、小型矿体。
4 结论
综上所述,采矿是自地壳内和地表开采矿产资源的技术和科学。所以要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就必须对全省已设采矿权进行清理,储量规模与产能不匹配的要尽快改扩建。对省政府已确定合作开发主体的灵店、灵台南部、宁县中部等煤矿要完善各项前期手续,尽快开工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拉伸产业链条,加大对小、散、乱矿业权整合治理,对牵头进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主体,给予其整合矿区周边不宜单独设置矿业权区域扩大的优惠政策。笔者总结和对比了国内外所有矿产的成型和开采条件,笔者认为无论是大中型国营矿产的开采还是小型的民营矿山,只要遵从自然规律,用高科技的手段和技术充分结合岩金矿山的实际特点,就能有效地选择一些适合本地矿山的开采方式。
一、井下开采的基本要求
在开采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环节和生产环境的安全,能够保证提供健康、卫生的工作条件。井下开采具有较强的经济成果,生产的效率比较高,开采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在这个过程中采矿的成本比较低。另外这种采矿的方法比较灵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甚至可以出现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影响矿业井下开采的因素
当前对矿业的需求量比较大,而我国是一个矿石资源丰富的大国,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采用矿业井下开矿的方法进行开矿。在拿到设计图纸之后应该对矿山进行必要的考察,以防止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影响矿业井下开采。为了更好地了解矿山开发的特点,提高开采的效率,应该充分重视矿山测量资料的利用率,从而为安全生产打下基础,防止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矿山岩层和地表移动变形系数,对矿柱进行设计和修改,开展对建筑物和铁路下矿业的勘探和设计,如果发现地表沉陷的问题要及时的预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保证整个矿山安全和谐地开采矿业。实现矿山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三、矿业开采的方法和工艺
为了保证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研究各种条件下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矿装置和工艺,形成一整套科学管理的开采技术,提高采矿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倾斜长壁采矿的方法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开采,这种技术的效益比较显著。这种采矿工艺的特点是仰斜开采时水可以自动流向采空区,工作面无积水,劳动的条件比较好。当矿层的倾斜角
采矿的方法必须是安全、经济、可靠的,要保证具有较高的回采率。因此,提高回采率是关键环节。根据矿层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这种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人工的体力劳动,很好地保护环境。因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通常情况下,在矿层比较理想的状态且地质比较好的条件下,主要是采用综合开采的方法。(2)对于矿层比较理想,但是可以实现顶板破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放顶矿开采技术。(3)对于矿层地段储存量不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一般是采用普通的开采方式。
四、深矿井的采矿的步骤
在进行开采之前,要选择合理的开采的方案,剔除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不合理的方案。对于没有设计缺陷的方案要进行经济比较分析,然后再将经济上存在缺陷的方案剔除,如果确定了一定最佳的经济可行的方案,则不必要进行经济的计算和分析,选择出最经济型的方案,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井下采矿的技术分析
5.1 大矿柱开采的巷道布置
为了更好地保护巷道和便于回采巷道的维护,通常情况是采用矿柱护巷的方法。矿柱的大小通常是由巷道位置的深度来决定。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一般不受采动影响的矿柱的最小宽度应该大于深埋的十分之一,通常不小于30m。这时使用的矿柱,一般都要尽可能地回收。为了更好地实现回收,矿柱的宽度应该是采用相当于一个长壁工作面的长度,这样在回收矿柱时可以按正规的长壁工作面进行回采。
5.2 不留矿柱采空区内的巷道布置
宽工作面掘进,使巷道在采出后的工作面保留成巷。因为在巷道两侧不存在实体的矿柱,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和工作面在回采时动压的影响。这种巷道掘进的方法,一般适用于薄矿层的开采。由于不受集中支承压力的影响,所以巷道的维护效果相当好,并且可以进行回采巷道的维护工作。
5.3 长壁开采的多巷布置
传统的长壁工作面,回采巷道一般是采用单巷布置。这种巷道的布置方式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掘进出矿量大,巷道多,给行人和材料的运送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可使综采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多巷间的矿柱,可以采用连续采矿机进行回收。
5.4 开采时地热的控制
在矿业开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地热和瓦斯的现象。解决地热的传统方法是加强矿井的通风。但是进入到深矿井开采之后,由于地热的增加,仅仅靠通风不能使矿井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标准,有效的方法是在矿井或是采区安装空调机,进行降温。空调的安装通常是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的空调主要是安装在地面,为矿井服务。分散式主要是安装在采矿区,为矿区服务。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高热的程度,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地热控制对于深部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深入研究,找到合适的方法控制地热,以保证矿区的安全。
六、结语
本文结合当前矿业开采技术的整体运用情况进行概括,并分析当前矿业开采技术遭遇的困境,进而从多方面探讨改进采矿技术与方法提升效益的有效方式,更好地实现采矿技术与安全生产、效率提升的整体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昕.浅谈井下采矿技术与方法的选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2] 王凯.刍议井下采矿生产的技术及方法[J].中国科技财富,2011,(16).
[3] 徐聪,曹沫林,李柏明.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探讨[J].矿山测量,201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然而在采矿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很多废物,还破坏了自然环境。因此,我国提出要建设矿山,积极寻求安全、低成本、高效的采矿技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现状
(一)国内金属矿产资源严重缺乏
不仅富矿少,贫矿多,而且大型和特大型矿比较少。很多矿山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采富弃贫,使矿产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
(二)国内的采矿技术发展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但是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别,矿业的发展水平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某些发达的地区,其采矿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化的先进水平,然而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其采矿技术也非常落后,采矿设备也不齐全,而且采矿的贫化率比较高,从而导致矿山开采的效率变低。
(三)国内的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较低
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对金属矿山资源的回收利用。发达国家对金属的综合利用以及回收利用的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我国对金属的综合利用以及回收利用的技术还比较落后,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还不到20%,矿产资源的回收率仅为30%。
(四)地下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地下开采导致地面塌陷,破坏地形与地貌的景观,破坏地下水资源。随着矿产的开发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日趋恶化,环境容量之间有限的压力也在增加。目前,国内矿山环境问题比较严重,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国内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发展方向
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的采矿技术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为了提高采矿的技术水平,降低采矿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今后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被定为:精细开采技术、大规模采矿技术、无废开采技术、无人化开采技术等。
(一)精细开采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也变得越来越精细,金属矿产开采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采掘业开始进入精细生产时代。实现边坡开挖量、矿岩运输功、维护工作量、露天采矿环境破坏等方面的最小化,以达到露天矿精细开采的目的。同时不断的改善精细开采的工艺,配合精细额生产管理,获得更好的矿山开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二)大规模采矿技术
大规模采矿技术的核心是大直径深孔崩矿技术。大规模开采的方法主要有分段空场法、VCR法、嗣后填充法、分段崩落法、阶段空场法、阶段崩落法等。我国崩落采矿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无轨出矿的高阶段自然崩落法、高分段大间距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随着阶段高度以及分段高度的不断加大,采矿的强度得到提高,采矿的成本也一定程度上降低,让矿山开采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开采,今后要广泛的应用大规模采矿技术。
(三)无废开采技术
无废开采指的是最大程度的减少废料的排放和产出,有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矿产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的工艺技术。我国在无废开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无废开采技术将在今后的矿产开采中应用得更加广泛。
(四)难采矿床采矿技术
随着地表资源不断的消耗,采矿逐渐向深部发展,不断的增加低温低压,特别是高应力矿区增高采场突发失稳等风险,加大了其潜在危害。对采矿进行深部充填,可以解决采场的不均衡应力。充填法对深部矿床,构筑物下矿床,水下、建筑物下矿床以及自然倾向矿床的开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主要是采用充填系统自动化技术、高分层落矿以及无轨设备等技术,降低充填采矿法的采矿成本,大幅度的提高采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
(五)低品位矿床采矿技术
我国的矿产资源富矿少,贫矿多。用传统的方法开采低品位的矿床,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采矿成本高。溶浸采矿技术是结合选、采、冶等技术,直接从地下采集金属的开采工艺。对于传统常规开采方法不能回收的难选矿石、难采矿体、低品位矿石以及废石中有用的成分,采用溶浸采矿能够很好的进行回收,从而使地下矿产资源的可利用范围变宽,增加矿石储量,满足了我国矿石产品日趋增长的需求。
(六)无人化开采技术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金属矿山开采还处于辅助操作控制和半自动化状态。我国采矿设备不断向智能化、遥控技术化、大型化和自动化技术发展,为无人化开采技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今后,无人化开采技术将持续发展下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金属矿产资源严重缺乏,国内的采矿技术发展不平衡,国内的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较低,地下开采导致地面塌陷,破坏地形与地貌的景观,破坏地下水资源等。笔者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国内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发展方向,如精细开采技术、大规模采矿技术、无废开采技术、难采矿床采矿技术、低品位矿床采矿技术以及无人化开采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