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技术

农业发展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业发展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发展技术

篇1

农业生产中,一系列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发展,大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然而,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竭泽而渔、污染环境的现象依旧存在。一部分农村发展区域依旧应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这不但难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过度应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耕地的退化、贫瘠等,并且严重污染水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是趋势和方向。笔者对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及其应用

1.1电子杀虫技术及其应用

电子杀虫技术是基于害虫多样性(趋光性、趋波性等)的特点而实施的一种杀虫技术。例如,对于蛾来讲,主要在夜间应用电子杀虫技术,进而科学地应用光谱杀灭设施、独特光源,在夜间环境的影响下,让所有的蛾子都向光源处接近,这种情况下通过光源微小电压的释放,迅速地杀灭蛾子[1]。另外,还能够通过一种气味的散发,让蛾子(雌性蛾子与雄性蛾子)可以接受一致的气味,在其一起向杀虫灯接近的情况下,以使雌性蛾子与雄性蛾子在之前,将其全部杀灭。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利用电子杀虫技术,可以使生物繁殖上供应链的害虫大大减少。并且,在防止虫子繁殖的过程中,也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减小,从而推动农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确保农作物抗病能力的持续提升,减小害虫对农作物的伤害,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作物。为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需要将电子杀虫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中。

1.2促生防病技术及其应用

促生防病技术是指连接地面和电极线,以使自动循环的空间电场形成。空间电场的优势在于可以不间断地运行,这样就将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给农业的发展。在连接地面和电极线时,在电极丝附近可形成很多的化合物、臭氧等物质。在电场的影响下,这一系列的物质迅速地移动至墙壁或者是地面的表面,在电场的制约下,空气当中的物质会杀死有害虫的农作物。基于空间电场的条件下,促生防病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播的杂质,从而切断传播害虫的通道,最终大大提升害虫防治的效果。另外,还能够以消毒、杀菌的手段降低空气传播病毒的速度。为此,为了保证生长条件更加理想,不会存在任何的异味,需要注重促生防病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样一来,在实现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也能够密切联系二氧化碳跟氮肥,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最终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磁化处理种子技术及其应用

磁化处理种子技术是指在播种的前期,利用磁场影响农作物,对种子实施磁化处理。物理反应的影响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种子的生存能力,在酶的作用下,种子本身的特性得以优化,使种子具备发达、粗壮的根系,这样在提高种子活性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农作物一系列功能的强化[2]。例如新陈代谢,可以提升农作物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发展环保农业的目标实现。在磁化处理种子之后,种子生长的前期持续加快发芽的速度,从而大大提升了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幼苗存活数量和质量。在种子发芽时,相应的营养物质会供给种子根系,从而持续提升吸收性能,让种植的作物具备非常粗壮的茎秆。由于具备了粗壮的茎秆,大大提升了种子的抗倒伏性能,所以农作物被破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种子发芽后期,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阳光被种子吸收,可确保种子的颗粒饱满,其显著特点是高成熟度。为此,将种子磁化处理技术应用于发展生态农业中,能够推动种子的顺利生长,从而使污染环境的程度减轻。

2农业环保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国的粮食生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为此,农业生产的产品不但应确保数量,而且需要确保绿色安全。当今,国内存在非常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农业生产污染等现象,而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普及农业环保技术,能够优化环境、增加农业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农业收入以及农民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农业环保技术可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应注重应用、推广、创新农业环保技术,创建专门的培训场所与研究机构,研制新型的技术;应强化农业技术水平的普及和教育,以使农业的养殖技术能力、种植技术水平提升;在农业生产中,应逐步废弃强毒性和重污染的肥料,应用新型的生态化肥以及农药产品[3]。二是从法律上来讲,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有效地应用关于农业环保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在法规制度的制约下,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让农业彻底地转变思想;地方的政府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在农业生产中保障应用农业环保技术,且实施有关的环保惠农对策,切实增强农民的收入以及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三是农业生产中的畜牧养殖和种植,会出现很多的废弃物,如动物粪便、秸秆等,应注重循环地应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并且,通过先进的农业环保技术研制有机肥料,如在转化和处理秸秆之后可以当作畜牧饲料,从而逐步地形成新的生态化农业发展局面。

3结语

对于国内发展生态农业来讲,因为面临缺少土地资源、过度应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所以导致较难有效地执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不但要给农民创设优良的种植条件,而且推动农作物生产高效性的提升,需要将农业环保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生态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中,从而减少生产投入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田子方.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13(6):45-48.

篇2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朝着现代化的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然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在整体上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可长期持续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受到阻碍。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

强化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生产的动力,提高农业的粮食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畜牧、水产等综合生产的实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升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工作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大面积技术推广的需求,同时,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高新科技的掌握程度也偏低,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上的缺乏,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无法达到要求的标准,加上推广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实际推广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技术推广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推广工作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许多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农业技术不能第一时间推广到基层农民手中。

2.推广对象技术基础较低

基层农业技术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的对象也是以农民为主,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大多数农民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文化水平和素质有限,对于高新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较慢。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对象对技术进行快速、熟练的掌握,但是由于农民普遍素质较低,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对高新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上也不是很熟练,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由于这种不熟练而放弃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为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采取的是组织传播的模式,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只能很被动的对技术信息进行接受,技术传播的效果较差。推广的技术信息中缺少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与农村的生产实践无法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时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这种技术推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可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选择体验传播的方式,使农民亲眼看到农业技术产生的效益,才能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单纯的技术信息宣传很难达到技术推广的理想效果,可以在农村选取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土地中首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生产力,在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后,农民自然看到了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激发其对农业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1.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提高农业技术的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我国农业技术生产的总体实力。

2.加强技术推广团队建设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技术推广的团队建设,增加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加强技术推广人员对推广工作的重视,才能使其在推广工作中更加的认真负责,提高基层技术推广的效果。

3.技术推广理论要联系实际

在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实际情况,所推广的技术是否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要在进行技术推广之前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及时了解,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篇3

1新时期先进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1降低劳动强度

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对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农民能够娴熟应用农机技术,可推动农业发展实现机械化,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面对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的发展现状,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可用劳动力大幅度减少,推广并引入农机技术,有利于新农村现代化农业体系全面建成。

1.2强化农业生产力

人力劳动相较机械设备远远不如,我国当前应用性较强的农机技术类型相对较多,如,经过现代先进技术改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对推动农田水利发展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农机的效率性与安全性更强,所以积极推广与广泛应用农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生产风险,有利于帮助农民降低经济损失。

1.3改善环境污染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压力,不利于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先进农机技术的应用优势,可有效改善因传统农业技术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农业生产要求,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实现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农药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

2新时期推广先进农机技术的方法

2.1开拓推广资金来源渠道

在新时期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方面,A市农村农业局通过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的方式增加了大量推广经费。该农业局向当地政府申请了大量财政补贴,采取农村个体投资与集体投资等方式提高了农机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使得该村农机技术推广程度大幅度提升,为后期农业经济的提高与生活水平的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局利用通过多方渠道筹集到资金建立了农机技术专项扶持基金,针对学习农机技术与应用该技术开展农业活动的家庭给予补贴,如,农民购买600~900元的小型机械设备(小型割草机、多功能耕地机),专项扶持基金会补贴300~400元;购买大型农机设备(全自动青贮取料机、遥控履带式旋耕机、自走式多功能施肥开沟机),银行贷款利息会比正常贷款要少得多。农机技术的推广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转移农民就业,助推规模经营的发展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调查显示,机械化生产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其他多个环节有增产的效果,幅度一般在1%~15%之间。机械化生产可以使水稻插栽和收获2个环节节约110元/667m2,机播油菜比人工增产19.7kg/667m2,深度松土的小麦每667m2可增产9%[1]。

2.2加大推广人员培训力度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是限制其接受与使用农机技术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先进农机技术推广质量,需要提升农民的文化程度,确保其对农机技术具备正确的认识,切实增强使用农机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强化农机农艺的协调性

B市农村农业局在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方面采取了强化农机农艺协调性的方式,构建了面向所有下属县乡的农机技术推广网络,将该网络与农机技术培训机构相整合,形成了良好的农机农艺共同发展局面,对扩大农机推广范围与提高农民接受程度产生了积极影响。该农业局在保证农机农业良性互动的同时构建了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技术与资金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此外还建立了农机农艺配套协作机制,针对先进农机技术推广成立专家小组,结合下属县乡农机化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推广方案,切实推动了农机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

3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3.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方式

对先进农机技术推广方式进行创新是促进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根据农民实际需求构建用户档案,此举借助了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有利于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掌握农机化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农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增强农机技术的针对性与应用性,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农民接受能力制定合理性较强的宣传推广方案,可以利用电视或广播等媒体渠道对农机技术、农业发展相关的信息进行宣传,促使农民对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加深认知程度;为农民提供近距离服务,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其真正走到农村基层中,了解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情况、机械设备的维护与养护状况,秉承严肃认真的态度给予农民指导,确保农民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农机技术相关内容,为推动现代农业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物联网

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时,可以借助并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构建有效性较强的物联网,改进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帮助农民获取农业发展相关信息,改善过去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有效节约农产品销售与运输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有利于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收入,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是保证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给农民了解农机新技术提供新的渠道,并通过农业需求掌握相关的就业信息,可以建设农业贸易委员会、农业企业以及相关的信息和搜集机构,与农业研究所保持信息的密切联系,实时更新公司信息。多种渠道的信息平台可以加快农业的发展,搭建农机推广部门与广大农机户、农机专业服务以及农机大户等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可以加快信息的流动性[2]。

3.3制定合理的农作物灌溉计划

传统灌溉技术以人工操作为主,需要农民根据种植经验对农田进行浇灌,不仅无法准确掌控灌溉量,还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采用经由信息技术、自动技术、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改造的现代灌溉系统,可有效控制灌溉量、节约水资源、降低劳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向农机化与精细化发展。

3.4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加强监控

篇4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应该正视农业推广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对策,对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层政府务必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首先,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并对相关的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适当地提高科研经费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业技术运用的可行性;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是顺利推广技术的重要保障。其次,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推广农业技术,解决农民的真正需求,保证推广的实用性[3]。最后,加大对道路和水利工程等基础性建设的投资力度。只有在农民相互合作、政府大力支持的新型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下,才能够实现农民产量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改造和建设现有的流通设施,构建以县城为主、乡镇为中心、以村级站点为基础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体系。

(二)注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

推广人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技术推广的落实问题。基层政府应该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聘用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开展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加大他们对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其工作观念。

(三)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为人民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不同地区对农业技术上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考虑当地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同时,受某些地区农民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制约,农业推广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明显会有影响,将技术推广的场地移到实际的农业生产场地,亲自投身实践,对农民正确掌握新的技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对农民的意见进行采纳或者接受,不断地完善农业推广的方式。

(四)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科研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项资金进行拨款

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是农民积极开展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能够实现由农业技术到实际生产力的转变,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5

2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在组织经济活动时的力量投入和体制建设等重大问题,而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又是由他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的估计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这些利好条件的促进之下,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耕种等得到了较大改善。在这种形势之下,为了切实保证农机安全生产,不断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农机设备操作人员和合格的农机驾驶人员,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农村地区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是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农村地区开展农机技术培训,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农机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机械化耕作,增加了耕地的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2.2农机技术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农机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首先,农机技术培训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机大户通过培训,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农忙季节耕作的时间变短,农机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降低,农机户在使用过程就不会因为农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而浪费时间,农业劳作的效率明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其次,农机技术培训能够实现农民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先进的农机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降低了农机设备后期的维护费用,同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损耗,以较低的成本支出换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极大的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先进的机械和操作技术降低了农作物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