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务英语的学习

商务英语的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商务英语的学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商务英语的学习

篇1

词汇是构成语句和语篇的基本成分,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商务英语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信函的书写等,词汇的积累和掌握都是学习和实际运用商务英语知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对增强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和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都大有裨益。然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却不难发现,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所体现出的商务专业知识比比皆是,在词汇、短语、句法等方面均有体现。这给学习者带来了诸多困难,导致了学习过程当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另据商务英语指数(BEI)显示,中国员工缺乏熟练的商务英语能力将影响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将影响到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全球竞争力。这就为商务英语在如今的国际化大趋势下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而唯有充分意识到商务英语词汇学习中潜存的问题并不断寻求解决方法,方可轻松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增强学习工作效率,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质量。

一、商务英语词汇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对商务英语了解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

虽说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需求渐增的商务英语人才,然而商务英语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使得商务英语专业在各个高校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导致许多本专业学习者在选择这一专业时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商务英语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融入了较多的专业知识,有限的商务英语知识获取渠道,使得初学者商务英语知识严重匮乏,很难理解和掌握商务英语词汇的深层次内涵。

(二)无法摆脱英语的传统学习方法

这是包括本人在内的多数学习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商务英语,顾名思义,是商务知识融入到英语之中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复合型专业,有人曾用“若即若离”来形容“商务”和“英语“两者间巧妙的关系。然而,我们总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侧重其中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受到长时间传统英语学习方法的影响和束缚,我们往往忽视掉了商务而只专心于英语。众所周知,包括词汇在内的英语学习实际上蕴藏着五方面的技能(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好坏影响和决定着英语学习的质量。而许多人只是把单纯的看懂作为标准,将存在问题的传统方法应用在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上,盲目的积累词汇,死记硬背,触犯了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一大忌。殊不知商务英语因涉及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外投资等专业知识大大增加了学习难度,岂是靠单纯的词汇扩充就可以掌握的。

(三)、缺乏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与实践相结合

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语言的分支,是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也可以说是集各种商务活动为一体,满足商业发展的英文。因而只有将商务英语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方可体现商务英语的作用与意义。商务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教学,许多人在词汇记忆与学习的时候,可以灵活使用,但在实际的训练与交流中却无法将所学轻松运用,经过分析,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缺乏培养实战语境的能力,不能学以致用,造成了沟通与交流的障碍。

二、 加强对商务英语词汇的认识与了解

从商务英语词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我们了解到,本专业学习者对商务英语词汇缺少足够的认识与了解,这对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想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商务英语词汇,就要正确认识商务英语词汇的特征及重要性,增强学习者重视商务词汇的意识。

(一)、商务英语词汇的特征

1.1 书面表达

在涉及到商务知识的信函、合同、谈判资料等中,很容易注意到会有较多的正式规范且用词准确的词汇,语言简洁,书面语多,给人以简明、直观之感受。如:therefore - so(因此);inform - tell(告知);dispatch - send(发送);in view of - for(鉴于、考虑到);as for - about(关于)在普通英语中,意思相同的情况下后者会更常用,因为其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而在商务英语中则多使用前者,因其专业、正式的表达方式更适合商务领域严谨公正的要求,可以减少因不同文化而产生的摩擦与误解。

1.2 词义表现

在词义表现上,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新词汇层出不穷、普通词汇含义多重。这一特点在商务英语中比较普遍,会随着商务英语的逐渐发展而变得更加明显,也会给学习过程带来某些瓶颈。许多所熟知的词汇没有了原来的词义,被赋予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含义,如:cover(将某物投保);quote(报价);document(单证),这就是普通词汇在特殊的商务领域里具有的多重全新含义。而唯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可以透彻理解这些商务英语词汇的深层次内涵。有些词汇的属性会在商务英语中发生变化,如finish一词在常见的用法里为动词,可是在商务英语当中去变为了名词,意为“最后一道漆”。加之如e-commerce(电子商务); online marketing(网上营销);cyber-payment(电子支付)等新词汇的不断衍生和出现,使得商务英语掌握起来更为复杂。

(二)、商务英语词汇的重要性

篇2

一、商务英语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交流。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在许多场合起着交际桥梁的重要作用。开放发展的中国需要与西方国家展开广泛的交流,英语的学习就是交流的开始。学校学习是我国民众掌握英语的主要方式,我国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不仅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要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跨文化交际学源于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社会发展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注重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因素

1.缺乏真实的语境

学生学习母语是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丰富充足的语言环境中,无任何任务意识,自然地形成对词汇的积累和对语言的认识并进而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而他们学习英语是一种刻意的学习,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结果的好坏还要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而且,他们在校每周接触、学习英语的时间仅是三节课和两到三节的短课;又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家学习英语的时间也是十分有限的;再加上遗忘规律的作用,在缺乏真实语境的前提下,学生很难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更加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

2.思维方式固化

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景,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的确,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用词汇组成不同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正是思维在起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母语环境中,脑海里的母语工具必然是无比强大的。这种母语优势对英语思维活动具有极大的压制作用,抑制了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

三、商务活动中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

1.商务谈判风格不同

在商务谈判中,中国人常给对方留面子,很少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方的建议,而是迂回曲折陈述自己的见解,或支支吾吾以示为难。“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使中国人把创造和谐的气氛作为谈判的重要手段,在谈判过程中,尽量避免摩擦,友谊第一,所追求的是永久的友谊和长久性的合作。而美国谈判手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优越感,他们总是十分有信心地步入谈判会场,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权益要求。往往不太顾及对方而显得咄咄逼人,而且语言表达直率,喜开玩笑。这种心态常常会在谈判桌上形成一种优势——无论其年龄或资历如何,似乎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其实不一定)。然而这在中国人看来,这往往会让他们觉得“以势压人”、“过于利用优势”等,从而造成不愉快。

2.决策过程不同

西方人把谈判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把整个谈判分成若干部分,一步一步地、逐个地解决,他们依靠的是线性的逻辑推理,凭借的是事实和数据。不感情用事,辩论过程中以理服人,再根据具体情况,作些让步和妥协,达成问题的解决。而对于受集体主义和权威思想影响的中国谈判者来说,他们很少把谈判过程当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把相关的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包括对方的态度、感情和情绪等。对别人的情感和态度十分敏感,而且友谊、感情以及态度等这些西方人很少考虑的因素,对中国的谈判者来讲在谈判中都是很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常见教学方法

1.交际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推广, 催生了英语交际教学法。该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兴起的外语教学法, 其理论主要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法。它强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使用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强调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对比教学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表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实践表明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与相应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是进行文化渗透教学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模拟表演法

模拟语言情景是一种仿真的交际性课堂教学活动。即教师选择有文化差异的典型现实生活情景,把语言形式与社会文化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这些情景,扮演各种不同角色,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情感过滤程度低的语言环境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3

    2.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策略教学的内容就是学习策略。Oxford提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从事的些特定的活动,目的是使学习更为容易、更加快捷、更加有乐趣、更加自主、更加能适应新的情况。Oxford (1990) 根据学习策略和语言材料的关系把学习策略分成了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记忆策略帮助学生存储及使用信息。人类的记忆是强大和有效的工具,记忆包括“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英语教学,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学习者以分类、影像或声音辅助记忆,就是在运用记忆策略。” O’Malley & Chamot (1990)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 ; Cohen(1998) 以运用策略的目的为标准把语言学习策略划分为学习策略和运用策略;我国外语界的些专家将语言学习策略划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四大类。

    认知策略促进学习者了解并运用口标语。认知策略包括对口标语的练习、接受和传发信息。补偿策略帮助学习者弥补对口标语能力的小足。学习者利用补偿策略,在语言能力缺乏的情况下,仍然叫以了解文意或是对话内容。间接策略包括协调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调整感情的情感策略和共同学习的社交策略三类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整合自身语言学习过程的策略。包括“专注于某个口标”、“规划学习口标”及“自我评价”。情感策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和价值观。情感策略的使用叫让学习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或态度,保持学习口标语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包括降低紧张焦虑、给自己鼓励和自我情绪的了解及掌控。

    3. 商务英语阅读与学习策略

    商务英语阅读是一个将英语阅读技巧和商务知识相结合的过程。既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又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技巧。 直接策略或间接策略在学习者使用过程中不是单独地使用,而是多种策略协调使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3.1元认知策略, 选择良好的学习模式

    “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商务英语阅读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时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身特点、阅读对象的特点英语教学,灵活地制定相应计划、采取适当的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监控、反馈、调节,及时地修正策略及策略使用过程,以尽快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2补偿策略,运用适当的辅助手段

    补偿策略帮助学习者弥补对口标语能力的小足。“学习者利用补偿策略,在语言能力缺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了解文意或是对话内容。”比如商务英语阅读中,学生通过对于背景商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帮助理解阅读中个别疑难词汇,运用相关商务知识,更好的理解文章意思。

    3.3情感策略,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非智力因素同样影响学习,其中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情感策略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保持良好情绪的行为措施。情感因素包括:“析疑(clarifying):在不清楚时能够采取各种方式询问澄清疑虑。合作(cooperation):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独自一人可能有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高信心英语教学,减少焦虑。自我奖赏与惩罚(self-rewarding and self-punishment):当自己做得不错时自我奖赏一下,做得不理想时自我惩罚一下。自我激励(self-motivating):通过各种方式激励自我。移情(empathizing):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体验他们的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社会环境,引入与时代结合的阅读资料,不断发掘深层次的学习动机,保持良好的兴趣。 同时对于学习的效果做出正面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商务阅读过程中增强自信心。通过课堂上和课堂下的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学生。

    3.4社交策略,创建合适的学习环境

    社交策略帮助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学习,包括主动提问题、与他人合作学习等。商务英语阅读课堂可以创造互相协作的小组学习模式。通过同学之间的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与广度,在阅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结论

篇4

说到跨文化这一概念,那就不得不先说文化的定义,有了各种不同文化的产生才使得了跨文化现象的出现。文化是一种塑造了我们世界的力量,它对跨文化来将具有相当大的历史作用。

在十九世纪时期,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相应描述。他认为我们从野蛮人逐步变为原始未开化的人,随后西方文明出现与传播才使整个世界出现了所谓的整体文明。同时,现代的人们认为文化必须包含种族﹑社会阶层﹑同种文化的民族﹑国家﹑地理区域﹑职业﹑学校﹑社会群体﹑性别﹑等因素,即它需要一个社会区域人口大到足以自给自足或者是在不依靠外来人员帮助的情况下产生下一代。总之,文化是在人和人类的各种活动与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那么我们再看所谓的“跨文化”这一概念。跨文化的定义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适应。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和商品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地区及人群的沟通交流;战胜与征服其他民族促进了相对较强民族的发展;他们都为文化间差异的相互吸收与融合奠定了基础。此外,殖民主义﹑西方帝国主义和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也从一定方面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上来讲,跨文化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化间的交流,更从本质上促进了两种文化的发展,增进了两种文化民族间的感情。在跨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之中,全球化和它的伴随物起了积极的作用。政治﹑经济的全球化缩短了人们到达某地的时间和距离,加快了速度,同时从量的层面上加强了各地间的沟通。全球化的过程中,商品和文化产品的流通增加,西式的消费主义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在此期间,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均化作用被视为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和新的宗教﹑消费主义的结果。

在全球“跨文化”现象的发展中,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同时也有他消极意义的表现。例如:二战时期日本对中国实施了残酷且无人道的;卢旺达种族的绝灭;科索沃战争;神圣土地上的巴以战争,这些都是跨文化想象的消极表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种族认同感的增强和他们对本民族自身文化的保护。这些都是跨文化现象的表现。

在跨文化的发展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正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产生的背景(如:经济基础、人文素养、地理条件、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各种文化间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对龙和凤的认识,中西方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中国的文化当中,龙和风是神圣的形象,在原始的古代他们还被当做图腾供奉。传说中龙是能兴云降雨的神奇动物,龙凤指才能非常优异的人才,龙虎则比喻豪杰志士,总之龙凤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非常神圣而且值得我们崇拜的动物。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和凤却是另一种象征。西方的龙和凤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他是邪恶的,让人不喜欢的;而西方的凤是代表再复活的意义。在英语中,龙所引起的联想和龙在中文中引起的联想是完全不同的。又如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朋友过生日大家一起出去吃饭都是过生日的这个朋友付钱,而在西方情况就完全不同。以前就有个留学生因为朋友过生日而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在他的外国朋友过生日那天,他们一大伙人一起出去吃饭为朋友庆生,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可是在吃完饭结账的时候却出现了窘事。原来在外国人们过生日请朋友吃饭大家都实行AA制同时还要把过生日的那个人的钱分摊下来付账。可是这个中国留学生不巧出门时走得匆忙,身上一分钱也没带,这可把他尴尬得面红耳赤的。可见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呀!所以在跨文化的学习实践中,我们不得不说,一定要仔细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以便能正常、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我们还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概念化的文化。所谓概念化的文化是指一种普遍的、到处渗透的`被一群人所拥有的东西。他可以使我们学到的`掌握到的思想和行为。同时,这些思想和行为又必须是能传输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身份认同。

篇5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在过去几十年迅速发展,成为语言学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它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Ungerer & Schmid 1996)。认知语言学并不严格区分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它认为概念与认知紧密相连,意义代表客观事物的语义特征,也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人类主观意识、观察事物的角度和大脑的心理意象等。认知语言学突出语言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进行交互活动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以认知和身体经验为起点,以意义为核心,意图通过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等对语言背后潜在的规律做出全新解读的学科。本文从对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作为理论依据,讨论认知语言学对帮助学生减轻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压力,使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审视词汇的深层涵义,提高对语言的认知能力。

二、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范围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范围涉及意向图式、原形和范畴、概念隐喻这三种重要模式,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深刻影响到语言学相关领域,尤其是语言教学。

1.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包括意象(image)和图式(schema)两方面,它是被认知语言学家讨论最多的最为经典的一个理论话题,也常被认知语言学家用在解释某种语言意义形成的过程中。

意象,顾名思义,指人在头脑中想象出不在场的物体的形象,它表明人拥有一种普遍的心理机能和认知能力,即使没有外界事物的参照,人凭借过往经验仍旧能在心智中获得事物印象。相对而言,图式是指意象的结构化,一个概念被投射到另一个概念上,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思维,获取新的意义,形成新的概念范畴。用具体的意象范畴来隐喻抽象的意象范畴,这个图示化的过程帮助人们理解范畴之间关系,从而使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相联系。在人类的生活过程中,意象图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依赖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归根结底,人类对于多变世界的各种复杂认知来源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这种生活体验形成基本的意象图式,然后由它们组织比较复杂抽象的思维,渐渐形成复杂多样的语义结构。

简图是意象图式的主要特点,它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们记忆和表达语言。意象图式不仅可以表示静态也可以表示动态,它模拟地反映了生活中的某种相关体验。

2.原型和范畴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在原形和范畴理论上,它奠定了整个认知语义学的基础。根据王寅,原型指一个范畴中的典型成员,一个范畴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构成的“完形”概念,范畴划分就本质而言是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王寅,2007)。很明显,原型和范畴中的其他元素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范畴虽然是建立在原型样本基础之上,但并非稳定不变,因为范畴原型在不断承受个人因素、环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原型范畴理论帮助人类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找到相似性,从而把形态迥异的不同事物归类为相似范畴,它帮助人们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分类而形成不同范畴的概念。

3.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涉及意义的重新构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不同于文学作品和修辞学,它是无意识的思维方式,是对日常生活和日常表达中进行理解和认识的途径。通过把日常熟悉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陌生抽象的概念域上,人们加深对抽象概念域的理解。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中,隐喻被认为是把一个概念域(源域)的结构直接传送到另一个概念域(目的域)(Lakoff & Johnson 1980,Johnson 1987, Turner 1987,Lakoff & Turner 1989, Sweetser 1990, Turner 1991)。概念隐喻帮助人类更好地观察世界,理解新思想和新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语言就是一个庞大的隐喻符号。语言反映思维,由此可知,隐喻也构成思维的基石。通过隐喻,人类可以更好地明晰思维的形成过程,概念的组成形态等。

三、商务英语词汇学习

商务英语是商务和英语的组合,它不同于大众英语,它在英语词汇和句法上有着特殊性。学生在接触商务英语时,普遍觉得商务英语词汇生僻难懂,这使得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成为商务英语的一大绊脚石。认知语言学给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了新颖的解释角度,从而使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不再令人望而生畏。以下我们试举例说明之。

1.意象图式帮助深入理解商务词汇

意象图式通过对抽象概念的映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意义。在概念网络的系统下,意象图式有助于形成易于解读的意义网络。Lakoff(1987)曾对over进行了意象图式分析并总结归纳出几种主要的意象图式,如:动静关系,覆盖关系,接触关系,方位关系,路径关系,距离关系等,以期解释over的多义现象。

在商务英语学习中,我们也经常看到over的使用,根据以上专家的分析,我们同样可以推断over在下列语句中的含义。

例1 It costs over ten dollars.

它值十多美元。

此处的over表示一种 “超越,在上” the above sense(static)

其他类似含义的商务用语有

buyer's over (交易所中)买主过多

inventory short and over 盘存余缺

over-demand 供不应求

overtime pay 加班费

overtime goods 过期货物

overtime premium 超时补加费

work overtime 加班,超时工作

例2 Overall, prices are still rising.

大体说来,物价仍在上涨。

此处的over表示一种 “整体,涵括所有” the covering sense

其他商务用语:

overall situation 大趋势,全局

overall utilization 综合利用

overall budget 总体预算

overall cost 总值,全部成本

over-all plan 全面计划

依此类推,我们可以分析off的基本意象图式:(图中方形代表界标landmark,椭圆形代表射体trajector,箭头代表运动方向。)

例3.He paid off his debt.

He was laid off.

Off含义:Away from a place or position永久离开,不再接触

例4: They took one day off.

The company is holding off-the-job training.

Off含义:At a certain distance in space or time暂时离开一段距离,在一边

例 5: The sales dropped off.

Off含义:So as to be smaller, fewer, or less变小,变少:更小、更少或几乎没有:

2.原型和范畴理论帮助扩充商务英语词汇

原型和范畴理论强调典型成员的中心位置和边缘成员的边缘位置。原型是有典型性代表的中心成员,它和边缘成员的相似度决定了边缘成员在范畴中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连接构成意义链( Meaning Chain),由此形成一个不断往外延展扩大的网络。

原型和范畴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扩充商务英语词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善于学习原型词汇,也就是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然后逐步扩展到不常用的复杂的生僻的词汇。原型词汇作为基本核心词汇,通过它与边缘词汇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迅速增加我们的词汇量。

例 6: 公司:原型company; 其他corporation, firm,business, enterprise

例7: 工作:原型job;其他Profession, , occupation, trade, vocation, career employment

从例1中看出,我们在学习“公司”这个词汇时,接触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company,因此这个词成为原型词。随后在不断的学习和阅读中,我们又接触到其他表示同样概念的词,如enterprise等,它们因为使用频率不高而成为边缘词。而所有原型词和边缘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为company的范畴,我们由此在学习中不断扩充这一语义网络。

原型和范畴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同一范畴内的商务词汇,也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同一范畴内不同词汇的细微差别。

3.通过隐喻模式加强对商务词汇的吸收

根据Lakoff(1987),隐喻并不是一种违反语言常规的语言现象,而是植根于我们的思想之中。商务英语由于其典型性和特殊性,也更加频繁地用到隐喻,从而便于人们理解和运用。隐喻布满整个商务英语学习的过程,理解隐喻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表现,将使我们的商务英语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商务英语的学生要培养隐喻意识,要学会把不熟悉的词汇转化成熟悉的东西来理解记忆。(龚玉苗,2006)从语言与隐喻的关系来看,语言学习者应意识到隐喻是语言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促使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我们理解商务背景下的这个隐喻 The company is a person,我们就容易理解:母公司 Parent company。我们可以把公司想象成一个人,那母公司就是一个像父母一样对孩子有控制权的人,同样暗示这个母公司有孩子—子公司。

又假如我们能够理解关于market的一系列隐喻,那么在学习以下类似商务词汇时驾轻就熟:

Market is an animate being. 市场是一个生命体。

a. The company decides to abandon /leave the market.公司决定抛弃\离开市场。

b. The company finally dominates the market. 公司最终统治了市场。

c. The company corners the car market. 公司垄断了车市。

Market is a solid being. 市场是一个固体。

a. The company enters the market. 公司进入市场。

b. The company penetrates the market. 公司渗透进市场。

c. The company monopolies the market. 公司垄断市场。

以上例子表明,只要我们善于学习隐喻,发现隐喻,利用隐喻,我们就找到了熟练掌握商务英语词汇的捷径。当然,隐喻只是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一个方面,我们如果把它与其他策略综合使用,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在商务英语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平时生活中少见的词汇,这时,如果能结合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原型与范畴、意象图式、隐喻等,我们必定能找到加深理解和运用商务英语词汇的方法,巩固我们的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以上三种理论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例如:价格上升:我们有几种表达方式,go up, increase, boom, boost, rise, hike…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go up,可以说是典型意义或者原型意义,其他词为范畴意义,处于边缘位置。在这些词中,最不常见的要数hike,如何记住这个单词呢?此时我们可以分析hike这个单词的原型义。根据词典,它的原型意义为“walk for a long distance远足,徒步旅行”。可以设想,不断地行走之后,累计的结果是行走的路程越来越多,所以有“多”的意义,由“多就是增加”这一个比喻通则,可知hike延伸出“增加,上涨”的含义。而这一过程也可以用意象图式表示如下:

这个意象图式以清楚明了的方式帮助我们记住这个词。此例说明很多生僻复杂的商务英语词汇都可以借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找到理解和识记的方法。商务英语词汇本身是由大众日常使用的英语词汇延伸发展而来。我们在学习商务英语词汇时,要注意它们在日常英语中的用法和意义,更要注意它在商务情境下发生的隐喻含义,从认知观的角度理解商务英语词汇,为将来的商务英语学习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Lakoff, G. & Mark, T.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4]Sweetser, F.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Turner, M.Death is the Mother of Beauty: Mind, Metaphor, Criticism[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6]Turner, M.Reading Minds: The Study of English in the Age of Cognitive Science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