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教育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享受着第五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信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由于科技进步、医学科学领域中新技术、新学科的不断涌现以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之信息传播手段飞速发展,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诠释进一步深入,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医疗卫生工作任务发生改变,推进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改革,继续医学教育的内涵更加广泛。但是,无论怎么改革,都离不开其自身的宗旨和目的。继续医学教育应该遵循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在发展中改革?如何在改革中创新?对此,我们作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

1"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目标的多元化

从单纯的技术目标转向为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的全面发展目标。医学教育的过程是连续的、统一的、终身的。每个个体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后将进入住院医师培训或者研究生教育再进入继续医学教育直至整个职业生涯,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个卫生技术人员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继续医学教育的目标具体体现在:①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能够注重自身的发展,学会终身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②在本专业领域内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逐步增强指导他人学习和工作的能力;③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的为病患服务[1]。随着我国卫生体制、人事制度的改革,竞争机制的引入,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继续医学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使我们除了要求医务人员要提高技术能力以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日益进步、病种的不断变化、人们卫生观念的逐步转变、医疗消费供求矛盾的突出和医学伦理关系的演化[2]。

2"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并重,重点推广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项目。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讲求实效以及按需施教的原则,根据学习的对象、条件以及内容等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专题调研和考察、案例分析讨论、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查房、技术操作示教、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以及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资源及内容主要是依靠纸张的印刷来进行传播和交流。由于这种传播媒介的单一和落后,致使只有少部分人员能够占有、利用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当今学习型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工作者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岗位及生活需要,终身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使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通过建立现代通信平台和完善的运行机制能够支持和促进知识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公开和共享[3]。

3"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主题的永恒性

法律教育与医德培养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长久以来,医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学法、懂法、守法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以及个人职业道德修养。道德观念的进步会促使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律的权威又保障了道德的完善[4]。医疗法律的学习,能够提高和促进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医德是医务人员从业的基本条件,其外部形象、职业态度、业务能力正是医德内涵的体现。同时,医务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医学伦理道德的学习,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医学伦理问题。作为医务人员,就要不断加强学习,能够平衡现代技术和伦理原则的碰撞和冲突,使现代技术能够造福人类,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4"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考核的持续性

"互联网+"背景下,持续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和考核,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取得规定的学分的完成情况作为卫技人员年度考核是否达标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聘任、技术职务晋升以及执业医师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5]。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早已成为优化继续教育结构、提高在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活跃医院学术氛围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只有加强考核和管理,才能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稳定发展。当前,继续医学教育宏观调控尚需健全,我们对此要加以重视和加大调控力度,建立合理、科学、实用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考核体系。"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形式多样,尤其是远程医学教育以其教育性、开放性、自主性和交互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的需要得到满足,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可以自由地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时段)、学习方式和内容进行选择,"按需学习"的需求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能够得以实现和满足,但其收效和质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督。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强化硬件设施平台的建设,同时还要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考核的加强,切实全面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6,7]。

总之,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统一的、终身的学习过程,作为医务人员要认清在"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加强自身道德和职业修养,更好的为病患、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冼利青,吴少林,莫益勇,苏慧萍,陈德.论信息社会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1):23-25.

[2] 方华,宋咏堂. 从医学目的转变看医学继续教育的现代要求[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20):3192-3193.

[3] 薛海东.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其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79-81.

[4] 许世琴.浅谈新形势下护士法律意识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470-471.

戈.医学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3):123-124.

篇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我国医学高水平人才普遍缺乏,所以医学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1]。医学研究生教育要与时俱进,要改变我们的教与学的方法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和过去作为学员和培训者的个人经历抛在脑后。重要的是,要引导和培养研究生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医学生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后,一般要接受8年左右的专业和职业的技能培训,以发展必要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研究生。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压力变化和出现的紧张局势需要结合起来看,要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同时强调教育功能,保留实践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核心要义,不断引进新的主题培训计划,承认各专业的重要贡献,并强调各专业间的交叉合作,基于上述一系列的思考,确定了从医学研究生课程、学习技术的应用、能力的评估以及医学教育的专业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主题研究,围绕这四个方面的主题来探索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研究生课程

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趋势是走向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并认识到有必要在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之间加强整合。过去的许多关注都集中在教育过程上,并对教育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假设。而人们认为医学研究生的学习是自然发生的,是日常临床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有明确目标的有组织的教育计划,高级医生的参与是无组织的和随意的,没有对受训者的教育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关键趋势是转向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重点已转变为注重产品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在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中,学习成果是明确规定的,培训的内容和组织方式、采用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评估程序和教育环境都是根据所述的学习成果来决定的。推行以成果为基础的模式,以及采取一种方法,把研究生训练的学习成果清楚地阐明,并告知研究生培养相关人士,包括医院、学校等培养机构的管理者,让大家均面临重大压力。这样会使得在决定研究生课程和培训方案时,这些教育成果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2]。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作为医学培训的一种教育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方法是否能实现其美好的愿景还有待观察。然而,迄今为止的消息是令人鼓舞的,在实施了成果为基础的教育的地方,已经产生了重大和有益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医学研究生培训都将有明确的成果,而有关医学培训计划的实施将会受到学习成果的影响。学习成果可以嵌入到课程的可视化表示中。研究生课程集教育策略、课程内容、学习成果、教育经历、评估、教育环境以及学员个人的学习风格、个人时间表和工作计划于一体。课程图通过展示课程的这些关键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培训师和受训者。通过这种方式,课程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更加透明,课程图的使用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策略。医学单一的教育模式阻碍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必须被分解和重新设计,作为一个真正的连续统一体,从中学延伸到大学、医学院、医院培训和医学研究生教育,过去20年来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然而,由于教育、物流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及新的学习技术的推动,这种情况将会改变。我们将看到未来医生教育的连续性,从学生决定学医开始到退休结束。教育计划的不同阶段将与学生从一个阶段晋升到下一个阶段相结合,而其中一个学习阶段结束的学习成果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入职要求。

二、学习技术的应用

新学习技术的迅速推广是我们将看到医学研究生教育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二个主要领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深入研究。一方面是模拟器的使用,在医学上使用模拟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项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有效的阶段。1970年代早期的模拟器之一,“哈维”心脏病学患者模拟器,已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在本科和研究生培训课程中教授和评估临床心血管技能。直到最近,模拟器还被认为是一种新奇的东西,是主流医学培训项目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水平视觉逼真模型的应用,以及模拟检查过程的触觉和感觉的精密设备的使用等,越来越多的模拟器正在得到医学相关方面的使用。一项最佳医学教育的系统综述阐述,高保真医学模拟是有效的医学教育手段,可以有效的补充医学教育的病人护理场景设置。在模拟中,通过提供有效的反馈、重复的练习、设置一系列的困难、设置临床变化、一个受控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多种学习策略和个性化的学习经验。虚拟现实模拟代表了研究生培养的范式转变,虚拟现实技术将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电子学习,互联网和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产业运作的方式、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电子学习并不是一时的潮流,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在线学习是可以更高效的,学生不需要在单独的学习,他们可以成为在线社区的一部分,教师和培训师也有着重新定义且重要的角色,对于医学教育来讲医学技术或许是女王,但与时俱进的教学法才是王道。电子学习带来了适合医学研究生教育内容开发的新方法,包括基于可重用学习对象(RLOs)和语义网的教学设计。RLOs是学习资源的小块,范围从单个图表或插图到这些资源的序列或集合。要创建一个课程,可以将RLOs链接或聚合在一起,就像将儿童的积木组装在一起创建城堡之类的结构一样。与构建块一样,可以重用相同的RLOs来创建其他课程。语义网是对internet发展的一种延申,其中基于WEB的材料,包括电子学习资源,可以根据上下文以某种方式自动链接或关联在一起。这个上下文不仅由资源本身的内容提供,还由描述该内容的数据提供,即所谓的元数据。语义网技术将允许更智能的网络搜索,并允许学员更有效地检索和分享来自网络的相关信息。它还将促进地理和文化上不同的受训人员之间的在线协作学习。电子学习将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提供更有效和精简系统的方法,还是一种可能改变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工具。目前电子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采取哪一种形式最为有效还不能确定,但不可避免的是,未来大批研究生学员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能力的评估

在长期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为获得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入学资格或毕业文凭,学员需通过正式的书面、口头和临床技能考核。而未来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将更注重学员能力的评估,这与过去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基于学员能力和表现的评估。在过去,人们更加强调以业绩为基础的评估方法。通过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评估程序来提供相应证据,主要是研究生受教育期间的课程成绩及规范化培训成绩等,来证明学员在每项指定的学习成果中已达到最低可接受的标准。目的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最初是在本科教育中引入的,现在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包括从询问病人的病史和体检情况到掌握病患沟通技能、实验室调查的解释和调查的实际程序、在受控情况下使用检查表或评级量表进行测试等基于绩效的评估和其他富有创新性的评估等等。学员将被评估为一个多专业团队的成员,将应用非常规的设置或虚拟现实模拟器,去处理一系列实际的临床方案,如,在医院车库模拟事故上演急救等。另一方面是项目组合与自我评估。项目组合评估就是为了有一个真正的基于表现的评估,鼓励学员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包含一段时间内收集的工作资料是学员为证明自己已进行学习而准备的证据收集。它不仅记录了受训者的教育经历,而且还记录了这些经历如何有助于受训者掌握所需的学习成果。它有效抵消了评估简化方法的局限性,促进了综合和复杂活动的评估,支持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方法,积极地让受训者参与自我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估是研究生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学员将能够规划自己的发展,以实现结束学习后的预期成果。且学员自备电子档案,作为他们教育活动的记录,辅助他们开展自我评估。

四、医学教育的专业性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医学教育和医学培训负有特定责任的个人必须要发展必要的、有时更专业的医学教育技能。可通过广泛的面对面和远程学习课程,来获得医学教育的证书、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等。医生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且教学技能要巧妙的融入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当中,所有专门负责培训的医生都需要证明他们已经获得了必要的教学技能[3]。而所授的教学课程往往侧重于超越特定教学技能的内容领域,需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需要负责培训的医生不断地丰富自己,努力去成为一个发展卓越的临床教育工作者。与医学教育的新专业主义相联系要认识到需要从基于意见的教育转向基于证据的教育。BEME合作组织(bemecollaboration.org)致力于创建一种重视实证教学的文化,并促进医学教育中可用证据的获取。BEME是指教师在实践中根据现有最佳证据实施的教育方法。承认不同类型的证据可能被用来选择决定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决定课程设置以及医学教育中的其他问题。医学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道路还很长,需要医院和学校一起努力。在实践教育中,不管是医院还是学校都要以研究生为本,结合医院的实践需求,整改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此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4]。从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新学习技术、评估与专业精神四个主题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限制实现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愿景可能不仅是在技术、教育和后勤等方面,更有可能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缺乏规划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想象力、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我们可能会看到,在教育方面可能实现的目标和实际实现的目标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但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有的医护工作者、医学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作出贡献,一起努力,并且必须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承担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坚,熊凤珍.医学研究生教育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91-92.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54-01

网络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并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对多种媒体教学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以此来实现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计算机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和技术不断成熟这一过程中,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实施的必须性使网络教学成为了新时期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网络教学发展趋势和其教学特点与意义的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新时期下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

1、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其在教学的内容和资源上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这样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所获得的进步都是处于一种同步状态,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内容上也比较单一,实验的方法也比较固定,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而在网络教育模式下,通过计算机网络中所储存的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自主的获取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从中有效的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灵活的安排。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下,不论那个阶层的学生都可以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获得更多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网络教学所面临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以互联网为基础来实现全球信息的共享;以互联网为基础建设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首先从以互联网为基础来实现全球信息共享这一内容来说,现代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所受到的不利因素依旧是非常多的,而要想提高全民的素质保持一种同步发展的状态,对这些不利因素的消灭就成为了一种必须。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而全国性的互联网的建设就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那么,从网络教学的角度来讲,其作为互联网建设中国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依托好互联网技术才可以更好的彰显它的优势,才可以见识过教学速度的迅速、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内容的标准化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而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在缺陷上的有效弥补,也使教育资源和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以互联网为基础,建设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来看,网络管理系统一般都是由软、硬件结合并以软件为主的分布式的网络应用系统,其所实施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网络教学是依靠信息技术来进行的,其教学的有效实施网络管理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受分布式管理在功能上强大和可伸缩与拓展性比较强的优势影响,未来网络教学模式在网络信息管理的系统发展上,必将以分布式网络管理为中心,以此有效的实现着对网络中心、主干网、网络应用等系统的严格管理。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意义

从目前我国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来看,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步式的教学模式,其是由主持人主持、教师现场指导教学并规定好学习的时间、地点等集中而又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异步式的教学模式,其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自主学习的远程教育模式[2]。但是总的来说,其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其教学思想的中心主要是体现在教师、课堂和书本上,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一种被动的形式去接受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而在网络教学之中,其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和监督。同时,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工作的实施主要是对教学信息进行准备和筛选,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而网络教学中电子邮件、电子板报的存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使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与牢固。

个性化教学思想的有效体现:在网络教学中,其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依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进行的。网络教学是一个自由开发的学习平台,在此平台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模式及时的向教师请教,同时也可以通过网上资料的查询来进行解决。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查询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沟通,这种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

对学习协同性的重视:协同学习所指的是学生和他人在相互的学习中所进行的学习。在这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索与获取能力。从网络教学的实施来看,学生所交流的对象不仅存在于教师和自己之间还存在于学生和学习之间。通过这种协同性的网络交流和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交流中获得一定的学习启发,对学生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的实现:网络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在授课的时间和地域空间上不会受到限制,网络教学可以由网络来连接所有的范围。那么,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的实施上就没有必要将课程安排在上课的期间进行,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学习。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历程中,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还有很多值得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意义也让现在的教学模式更加的丰富与完善。那么,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网络教学就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现代教学理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其可以朝着一个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艺术教育日益重视,2002年国家教育部还专门颁行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 2010年)》。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新的发展潮流和方向。

1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12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基本达到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要求,学生按规定应修满艺术课程的学分;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成立了各种艺术活动小组和社团,定期举办综合性的艺术节或校园文化节。有条件的学校还积极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基本上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影响着艺术实践的开展,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经费与师资。

在基础教育方面,由于艺术教育所涉及科目和课程并不属于绝大多数学生升学考试的范围,因此,艺术教育科目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只有为那些报考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辅导课还受重视一些。在许多中小学校,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应试科目展开。老师和学生们大多也认为艺术教育是次于语数外、数理化等主课的副课,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较少。此外,要开展好艺术教育,必须依靠充足的经费投入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普遍缺乏必要的经费与师资。同时,艺术教师与主课教师相比,待遇明显偏低,也很难获得各种评优、评奖或被选送去进修、深造的机会。这些不公正待遇不仅挫伤了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而且也对后续的师资供给产生消极影响,愿意从事学校艺术教育的优秀人才必将大大减少。

其次,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混淆艺术教育与德育,追求技艺传授而忽略艺术的审美作用。目前,在各级各类艺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德育都是重要部分。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教师为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德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反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欣赏和领会作品的艺术价值。许多家长和学生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德育。由于人们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形式及规律等还缺少应有的认识,往往采用专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待学校艺术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培养少数艺术尖子学生,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参加各种艺术比赛以及成绩,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目标;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毫无疑问,这些都违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学校艺术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节,没有形成合力。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但实际上目前的状况往往是相互脱节。家长送学生去参加业余艺术培训的目的多是将其作为孩子参加中、高考加分的手段,从而反映出家庭艺术教育的功利性。而目前的社会艺术教育也成为以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主导的教育,缺乏一个用高雅艺术熏陶孩子们的大环境,使得学生的审美水平停留在较低层次。

2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校艺术教育的兴衰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程度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日益重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出现新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首先,学校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继续得到提升。在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将摆脱其他科目或专业附庸的地位,获得学科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短缺、资源匮乏等情况将得到改观。一方面,学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作,使他们乐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艺术活动,并展示学习成果和艺术才能;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也将趋于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艺术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探究、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其次,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艺术教育更要依赖于优秀的教师充当美的启迪者和传播者。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艺术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专多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今后各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的学校艺术教师。同时,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将得到所在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优化艺术教师师资力量,从而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第三,随着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日益多样化。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弥补传统学校艺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缺点。教师们将会更广泛地在艺术教育中采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条件和手段,向学生提供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受他们喜爱的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音乐剧和音视频作品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和内容,并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探索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的新途径。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而言之,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相信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将会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著.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杨力,宋尽贤.学校艺术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篇5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两层含义。第一,语文教材是个例子,在学习中它起到前导、示范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例子来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习得语文基本技能、提升人生思想境界等。第二,语文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它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部。加之教材的编排体系受编者的影响,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求达到最优化。

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体会出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教教材”,更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这一教学理念。所谓“教教材”,笔者认为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指在传统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学内容以思想理义为本位、教学功能窄化为“教化”的现象;另一种是在现代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师将课文中涉及的字词的音形义、层次和段意、语法修辞、思想感情等一股脑儿抛给学生,讲究面面俱到,惟恐对教材挖掘不到位,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和考试不理想。而“用教材教”,它讲究的是举一反三,以篇达类。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以篇达类”呢?这里有两条途径:一是把教材内的文本进行整合或重组。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按作者、文体或主题思想等把没有编排在同一单元内的或不在同一册的相关文本重新组织在一起集中教学,可以采用精读、略读、自学、检测等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某一作者的认识更为透彻,或对某一文体的把握更为全面,或使某种情感得以强化。如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就可以把《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风筝》、《自题小像》等文本放到一起。另一条途径就是把教材内的文本与教材外的相关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整合,也可以说是对教材内的文本进行课外拓展。教师同样可以按作者、文体或主题思想进行整合或拓展。这两条途径,我们可以统称为“主题教学”或是“组块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取得“1+1>2”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发展趋势之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涵,变浅表性标准化文本解读为深层性多元化文本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里强调几个关键性词语:如“探究性、创造性、多角度、有创意”就指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不唯师、不唯教参、不唯世俗。因为学生受家庭境况、知识储备、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同一作者或同一文本都会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即便是教师本人,也会如此。究其缘由,重要的一点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存在时、空上的差异,而文本作为一种载体传承文化时,必与当前文化产生碰撞。也正是存在这样的差异和这样的碰撞,我们才需要“深层性多元化的解读文本”,即“对话”。这种“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在听说读写等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与教师、教材编者、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以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情感的交流为目的,从而形成自己(师生双方的)独特的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的过程。

“逐步”是强调语文学习要讲究坡度和阶段性。这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安排。关于“情感体验”,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浅表性理解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深层次的情感体悟。

教学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我就抓住一些表层的词句不放,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如文中的这句话:“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教学中,不妨抓住“总算”、“熬过”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其含义并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母亲的身体状况。然后,联系下文中 “择路”、“背母亲”、“背儿子”等情节引导学生体悟关于“生命、责任、生活”这一深层次主题思想。

三、语文课堂教学发展趋势之三:要求教师依据文本特点,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变单向性思维模式为开放性思维模式

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主动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这需要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能够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整体性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是一问一答现象。如:这篇课文写谁?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这些无价值意义的问题,只能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死胡同”。

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变单向性思维模式为开放性思维模式呢?先看一组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一文的教学案例。

有三个导读方式:

甲:阅读课文后,找找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乙:老王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一家人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丙:这是一个多么 的老王,不信你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