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篇1

一、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部门,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近期正处于选择的十字路口。全民教育(EFA)运动的结束,以及联合国于2015年9月召开的峰会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正式通过,都强调需再次思考教育部门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所扮演的角色,这个世界因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而紧密相连。当前的形势提供了一个契机去重申一些主题的重要性,例如受教育权、公平与全纳的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

关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发挥引领作用,如在韩国仁川召开的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正式通过了《仁川宣言》,该宣言呼吁通过教育转变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四条(SDG4)呼吁其会员国“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

在这一背景下,2016-2021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战略迎来了新的契机。2010-2015年的发展战略侧重提升政策评估能力、理念阐述能力、TVET的监测能力,以及信息交流与全球TVET讨论能力。新战略毫无疑问将会反映当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面貌,同时受到一定的影响。TVET在推动青年就业、可持续发展、在线学习等方面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势必会加大力度。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即如何使TVET发挥出最大潜力。

为了汇集全球TVET利益相关方的建议,2015年9月28日至10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在其网络论坛上组织了一场虚拟会议。来自57个国家的165位专家参加了这次虚拟会议。会议讨论了TVET新战略的指导原则、2016-2021年的核心要素、今后面临的问题与趋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TVET发展与转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二、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2016-2021年)》恰逢其时,之前的战略从2009年推行以来,外界形势已发生了许多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2021年教育策略、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2030年教育议程》的通过,均发生在全球化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其典型特征是经济、劳动力市场、技术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此外,劳动行业、工作领域、商品和服务的本质都在发生变化,政府的政策和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愿景同样在变化。

TVET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这些变化迫切需要TVET主动适应、作出反馈并转变自身,以便与变化紧密相连并体现自身价值。对这种变化予以积极反应,以及通过给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增加实际价值,也许是今后TVET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TVET系统在改革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个成功的TVET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确保TVET在特定的国家和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声誉、地位和价值(对个人、经济与社会)?对于这些“TVET悖论”(the TVET Paradox),即TVET的潜力和现状的不一致,我们需要找寻原因。

TVET有潜力去改变生活。TVET的目标之一是为工作领域的人们提供教育和培训,因此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并扩大就业机会,推动劳动力市场发展,促进“体面工作”,如通过增加收入的方式。TVET应该减少来自就业市场的排斥,通过提高生产率并激发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以促使个体和雇主获益。但是,TVET往往没有做到这一点。

TVET不仅要努力满足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还要强调终身学习,即不论种族、性别、残障情况和社会地位,使所有人拥有学习的机会、渠道,并知道如何学习。具有变革能力的TVET有潜力促进公平、减少贫困,并消除不平等现象。为了一个可持续的未来,TVET可以朝上述方向发展,也可以帮助各国培养见识广博的公民,帮助他们充分参与到公民社会中。

在现实生活中,TVET远没有实现上述目标,很少为个体、雇主、政府和纳税人提供“回报”,也没有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足够的贡献。与学术教育相比,它常常被排在“第二位”,并且一直处于地位低、威望低、影响力小的状态。简单地说,它往往被视为无力兑现自己的承诺,并无力发挥潜力。

这里确实有一个悖论:TVET的潜力和实际表现之间的落差,以及它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的落差。

三、目标和范围

(一)目标

此次虚拟会议的目的是向利益攸关方和更广泛的TVET共同体告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新战略,为战略方向和内容的制定提供支持,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框架的思考作出贡献,这些框架将会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后5年的工作。此次大会持续6天,来自57个国家的165名人员参加了会议,并提出了170条建议。除此以外,会议还进行了4个简单的民意调查,每一个调查都涉及高频核心问题,旨在引出更具体的定量信息,并提供一种优先次序。平均每个调查有35人参加,共计586次投票。

(二)范围

本次会议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的网络论坛会员开放,并且给其他领域的专家、政策制定者、各行从业者、TVET教师或培训师提供了一次参与机会,让他们可以为这一进程作出贡献。

会上涉及的高频核心问题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TVET制定新战略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TVET中新出现的问题和趋势是什么?新战略该如何应对?

战略应该包含的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还有哪些关键问题应该被提出来?

四、讨论总结

诚然,总结一场历时6天、包含170条建议的讨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将以下问题综合考虑,确定关键点:

大量的讨论;

参与者的数量(可以代表兴趣点或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主持人的知识和经验所反映出来的参与者的见解。

简短的观点调查记录了586人次的投票,这提供了参考价值,反映了一系列重要而广泛的话题。相对于会议发言,4个调查注重从潜在的、更广泛的参与者中得到结论。

我们对每一个主题提供了一份说明,概述了最重要的问题与相关调查。

(一)主题一:原则

所有与会人员都被问及“什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战略(2016-2021年)》的指导原则”,准确地说,与会人员都需要思考“什么是高水平的目标”以及“TVET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会上讨论了TVET的目的,其中就业技能和工作技能被视为TVET的关键目标,但是其他技能的发展,如“品格”教育、动机发展、积极的价值观,以及一名参会人员指出的“作出明智的选择所需要的良好的意识和能力”,同样很重要。鉴于此,许多建议将TVET视作“整体的”(holistic),强调为生活而学习,以便创造更为均衡发展的个体和社会。

探讨作为一个整体的TVET的内容会引发关于TEVT的范围,以及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关系和界限的探讨。一方面,一些人觉得有必要从联系的、一体化的而非分离的视角去理解两种形式的教育;另一方面,一些参与者指出,如果它们确实相互分离的话,两者之间应该有明显的界限。

正如一位参与者所描述的那样,探讨TVET的界限以及其与课程的学术成分的关系同样显示出TVET与学术教育的“平等评价”问题。大众对于TVET的看法和态度经常被提及。正如一名参会人员所担忧的,高等教育领域的参与人数大幅增长,但是在许多国家,职业教育领域的参与人数已停止增长。

整个讨论可以概括为以下4条基本原则。

TVET提供获得技能和资格的机会,这些技能和资格应促使个体更好地获得体面工作。它提供工作技能,但不提供工作,TVET应采取一种全面的方式,在更广阔的社会中使个体为工作之外的生活做准备。

TVET的利益攸关方应该相互合作,尤其是与雇主合作,以确保所需的工作(这可以激发人们对技能习得的需求并因此提高TVET的参与度),并且最终提供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亟需以一种终身视角(lifelong perspective)理解TVET议程,因为工作机会和个体的工作始终在改变。TVET不仅为年轻人服务,也为已就业和失业的成年人服务,因此,TVET应该关注初始教育与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与培训。

除了帮助学习者习得特定的工作技能,TVET还应该关注并提供其他技能,特别是创业技能,因为当工作岗位供不应求时,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创业。

当讨论TVET新策略的指导原则时,一位参与者提醒我们应理性看待TVET所能取得的成就,尤其当其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培训不一致的时候。鉴于TVET悖论的存在性问题已经讨论过了,那么这条提醒是中肯的。TVET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内部环境所影响,包括资源、政策和经济。从这方面来说,不可能奢求TVET能为所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但是解决方案也可能存在,这就需要合作者或利益攸关方之间就技能与工作问题进行密切合作,并共同承担责任。

有趣的是,参与者的讨论涉及许多领域,却很少有人关注TVET的未来。我们也许应该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修订的《有关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以及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和目录。同样,很少有人讨论关于平等的主题,如性别平等。

这4个指导原则涵盖了与会者对现状的不同评价,并在调查结果(见表1)中体现出来。调查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即制定TVET战略时,明确最重要的原则。的确,当提供一系列可能的原则时,调查结果清晰地显示出各原则的重要性。参与者大致从就业能力、终身学习议程和体面的工作这三项原则进行考虑。超过80%的反馈提到将上述意见作为核心原则,并且获得总票数中将近40%的支持。有趣的是,可持续性虽然在讨论中没有被列为一项原则,但吸引了约50%的受访者的回应,并获得近25%的选票。这表明它也应该被列为一项原则。约40%的投票者和20%的选票赞同促进包容性增长成为原则之一。

(二)主题二:问题和趋势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技术、世界工厂、物理环境、资源、冲突、政治和政策决议,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影响TVET,如通过政策条款和课程。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看到这种变化就只想到一种结果, 而应该看到TVET与这些正发生变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TVET反过来也会影响这些“变革的力量”。那么,TVET面临的核心挑战与机遇是什么?它们与过去的挑战和机遇相同吗?这些问题和趋势同样影响TVET悖论吗?

讨论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力增长和人口统计、商业结构改变、空缺职位类型、TVET自身不断变化的专业需求等。贯穿整个讨论的一个共同点是,TVET与现行教育系统相关性较低。不管这是自我怀疑亦或自卑情结,还是认识到TVET没有被“外界”准确认知或者被低估价值,这些都不清楚。当然,几项提议集中关注TVET共同体成员自身需求的重要性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其成员自身需求来促进TVET发展。这一领域的教师、培训者、管理者和领导者需要必要的资源、专业发展和能力,以确保他们的能力能够实现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声誉。

关于TVET所面临的问题与趋势的自由讨论揭示了一些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很多参与者提出了经济形式与TVET之间的关系,正如一位参会者所质疑的那样,“如果TVET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你会怎么做?”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创造TVET的毕业生所需要的足够的工作。TVET将来想要成功,有三个核心问题必须考虑:一是技能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二是开发TVET市场的必要性,即增强学习者、非学习者和雇主对TVET的需求;三是更高的雇主参与度,尊重TVET机构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同时尊重TVET的政策发展与决策制定。

创业和自主就业的问题在很多场合被提出,尽管并没有真正讨论其对课程、横向技能教学、与商界的关系的潜在影响。

社区和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对于TVET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与雇主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使TVET近距离接触客户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从增加就业机会的角度来看,也极有可能保证学习者有更好的收入。

对于收入和产出来说,推动高质量的TVET项目是至关重要的。“质量”可能指的是在教学质量方面的“标准”规定,提供和获得的资格的水平,课程和机构的声誉。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同样也指向了TVET与学术教育、尊严平等、行业名誉的关系,如果TVET想被外界看作高质量教育的提供者的话,这些都亟需加强。

在很多方面,教师和培训者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个人层面来说,专业发展(学科和知识)以及在工作领域的经验被视为有价值的资产;从组织层面来说,TVET的管理与领导及其机构都尤为重要――从这点来看,尤其需要确保TVET的代表者和管理者的质量。就确保影响力来说,促使优秀的教师和培训者参与政策发展十分有价值,尤其是关于政策的改进与实施,这样才会增强政策的效果。同时,TVET教师与其他教育系统教师享有平等的地位问题也被提及。

与学术教育相比,TVET一贯以“低弱”的形象(poor image)示人,因此需要着手解决TVET自身形象和名誉问题。我们主张并强调“为技能大声呼喊”。另外,就个人和雇主,尤其是经济发展而言,需要加强与TEVT相关的经济案例研究。

这些担忧至关重要,并且对TVET从业者日常遇到的困难提供了发人深省的警示,他们并没有广泛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情境的变化,以及评估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因此,TVET应适应这种变化。预期可能会讨论的一些其他问题少有论及:

数字技能的重要性及如何发展数字技能;

不断变化的经济、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内容;

可迁移的技能或横向技能,例如口头和书面交流技巧,团队合作,以及基本技能(文字和计算);

迫切需要TVET提供“经济价值”,并且吸引除去公共资源以外的更多资金,从而使其财政基础更加多样化:谁应该为TVET出资?政府、雇主,还是个人?分别要占多大比例?如何平衡这些资源?

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涉及教育的目标4和涉及包容性增长与体面工作的目标8,以及其中关于2030年的发展议程。

调查也提供了参与者关于最重要的挑战和机遇的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TVET制定新策略时应考虑这一点,这样才能够体现讨论的整体方向。在向参与者提供问题或趋势的选项后,参与者能够确定并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项。得到最多选票的是关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问题(占选票总数的13%),超过80%的投票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其次是关于“雇主参与度”的问题(选票和投票者百分比分别为12%和74%);关于“供给质量、采用终身学习和整体方法”问题的排名紧随其后,每一个均获得2/3的投票者回应,这表明它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技能情报”、更加关注“结果”、“增加弱势群体的准入机会”得到了7%~8%的选票,一半左右的投票者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

(三)主题三:战略的核心要素

鉴于一些问题和趋势已被讨论过,以及TVET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部分的讨论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新TVET战略的核心要素进行。TVET应该如何适应这些改变?我们应该如何提高TVET的能力并促使它更好地实现承诺?考虑到有限的条件,什么应该是优先事项?

数位参与者强调对TVET的供给进行整体分析,虽然很少有人知晓整体方法意味着什么。例如,在进行整体分析时,横向技能、生活和公民技能、基本技能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有趣的是,在之前的主题中几乎没有被论及的横向技能在这里被视为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讨论,这一重要部分不包含特定工作培训。通过为学生提供可能的自主就业机会和商业发展机会,创业学习很有可能创造工作岗位,而创造工作岗位是一种能改善TVET就业结果的方式。很少有人讨论关于“如何做”(即应用)和“做什么”(即知识)之间的区别。

质量问题再次被提及,尤其是雇主所看重的产出方面,这也影响到TVET的成就评估。数位参与者非常看重平等评价与TVET的额外价值。很明显,TVET的形象、观念、名誉有待提升。

关于“策略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可以从这一主题讨论中得出。

首先,“怎样获得更好的结果”这一问题经过考虑后,得出两个重要议题。

在评估结果时,应该至少考虑学习者产出问题,就像一位参与者指出的,“我们需要生产行业认可的优质产品”“只做被认为有价值的事”。如果学习者的积极产出至少能部分衡量项目或机构的成功与否,那么对于TVET来说,产出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有价值的。

在对结果进行测量时,测量内容应包括就业能力和工作以外的内容,特别需要重视教育或培训项目的“长远”的积极意义。

其次,这次讨论提出了新的问题,即为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开发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在同等水平的教育或培训之间,以及TVET与学术人才培养体系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为什么TVET学习者的就业率通常比较低?正如一位参与者所指出的那样,“从输入型方式变成输出型方式”,对于确保TVET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就至关重要。

其他的提议包括以下几点。

行业的参与和合作是提高TVET表现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就项目的内容与相关性来说,而且在增强就业能力、确保更好的结果、找到好工作以及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方面都是如此。

获取技能与劳动力市场信息是TVET有效运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TVET中长期规划来说尤其重要。这种信息还有利于以需求驱动TVET发展。关于最近趋势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情报十分有价值,但是,大家都认为获得实时数据十分困难。职业咨询也应该更好地利用信息以确保学习者的能力及其职业选择之间更好地契合;就工作机会来说,应确保学习者有更多关于职业的知情选择。然而,这些都没有进行充分讨论。

健全的国家职业标准(Sound National Occupational Standards,NOS)提供了资格框架,这可以为TVET的质量和相关性提升提供坚实基础。如果雇主参与,这一标准就能更好地反映职业需求。

在实践经验(通过行业或机构交流可以提高)、知识以及教学技巧方面,教师或培训者的素质对于提高质量而言十分重要。

TVET和相关政策领域的机构间以及跨部门协调需要更加密切,以使技能和工作日程有效连接。这种整合就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而言都很重要。的确,正如有些参与者指出,“没有工作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对于技能和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共同研究中也有具体明确的建议或策略,如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的第4条和第8条。

最后,关于开发一个更加以需求为中心的技能和工作议程,一名参会者提出了“技能生态系统”的问题。生态系统的开发意味着有组织地将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可以是正式的伙伴关系,也可以是不太正式的网络伙伴,围绕共同的目标、议程,并就相关活动和预期结果达成一致。系统各个部分指向同一个方向――政府、职业教育提供者、雇主和其他利益攸关方有系统地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该调查(见表2)让与会者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TVET制定的未来战略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10个关键要素可供选择,与会者可以从中选择出自己认为战略中应包含的要素。对于该战略,被认为最重要的要素(投票最多的和回应比例最大的)是需要“增强TVET与劳动力市场的关联”,85%的投票者表示,该要素应该列入战略要素,并且占到总选票数的17%;其次是“提高质量”,投票者比例为67%,选票比例为13%;激发“员工参与商业合作”也非常重要,大约2/3的受访者希望它能出现在战略要素中,选票比例为12%;接下来是“整体分析职业教育供给”问题。

(四)主题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扮演的角色

在实施TVET战略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扮演的具体角色是什么?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和价值,参与者是怎么评价的?从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来说,该组织做的最有效的事情是什么?

公众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倡导、知识共享,以及召集利益攸关方和引导众多捐助者围绕TVET进行全球辩论时所扮演的角色表示高度尊敬和支持。以其地位、声誉和全球影响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倡导、关注并传播最佳实践,以及为整个组织进行宣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参与者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是“在全球层面促进TVET达成高水平目标”,或建立“动态网络,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领导能力”。还有人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够“巩固知识,促进行业参与和跨界合作”。

关于这一话题,参与者普遍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下列诸多领域中发挥独特作用。

第一,议程设置,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其领导能力和召集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网络构建、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最佳实践分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整合是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一些人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鉴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做一些特定的工作,特别是如下工作:

更好地促进行业合作及雇主参与;

促进发展并提高透明度,促进后义务教育/培训之间的流动和跨国家流动,这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国际资格框架/系统实现;

在不同国家之间建立非正式和非限定的学习能力识别和认证系统;

收集优秀的实践技能和劳动力市场情报,特别是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短期和中期预测;

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4和目标8,与国际劳工组织进行联合战略研究;

为TVET的领导者提供交流或学习项目,从一系列问题中学习国际经验;

考虑如何提高/刺激对技能/TVET输出的需求,以便促进部门发展,并对经济、社会作出贡献。

其中一个有趣的提议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最好地扩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能达到的范围,以确保其产出和服务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更容易获得并有效利用,尤其对那些在TVET领域之外的群体。这对文件的制定和宣传都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见表2)提到了首要角色问题,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TVET战略时应扮演的角色。参与者可以在6种角色中进行选择,并被要求尽可能少或多地选择他们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所应扮演的角色。有3种作用尤其突出:促进国际合作;政策建议和能力建设;知识/最佳实践的传播。每一种作用都拥有80%左右的回应者。其次是倡导TVET(约占受访者的70%,约占总票数的17%)。

五、结论和建议

每个国家的TVET议程都不相同。挑战与机遇之间的平衡、成功的TVET战略的关键要素,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定角色,这些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所不同。根据特定背景的具体特征,优先事项和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许多国家面临的很多问题是相同的,因此,应该告知各个国家国际合作与对话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发展有效网络来应对TVET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国际组织,有着数量庞大的会员国,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参与这一“全球议程”的运作,并为个别国家的活动增加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网络是全球职业教育机构网络中心,是一个关于网络如何帮助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例子,如帮助建立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TVET议程、开拓TVET独特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角色还应包括政策提议和能力建设。知识的开发与管理是关键领域,通过分享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提供相应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在这一领域作出贡献,促进全球、地区和会员国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从本质上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需要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向提倡TVET的方向调整,以提高TVET的地位,并巩固决策者、实践者和教育者的TVET共同体。

这次虚拟会议讨论了一系列的准则、问题、行动和角色,这些对于TVET在未来几年内制定全球议程是十分有价值的,并将帮助TVET在面临挑战时变革自身系统。

会上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获得了一些令人关注的见解,强调了大量相互关联的问题和明确的主题,这些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TVET战略必须纳入考虑的。这些见解都可以列入一系列建议中。

当今世界以全球化和技术发展为特征,TVET战略发展的根本应是在其中明确自身的角色。经济、劳动力市场和技术模式的变化,以及2030年发展议程的通过,对TVET未来几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政策制定者、利益攸关方、管理者/领导者、培训者以及学习者对“适应变化的过程”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对于TVET体系的成功转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也要求上述人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责任感。

这种憧憬应该植根于可持续性、绿色和公平的概念之中。对于TVET的成功发展来说,克服劣势、获得接受TVET和从事体面工作的机会,是十分重要的。性别歧视问题尤其需要解决。另外,提供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术,是巩固TVET系统发展的坚实的证据基础。示踪研究或“大数据”可以用于技能需求预测、成就衡量及指标监测,包括所有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成就衡量。

TVET战略应该明确聚焦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接受TEVT的机会。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有必要增加接受TVET的学习者数量;二是TVET系统应该更有效,使更多的学习者完成课程并获得相应的资质或学习成果。参与应该建立在终身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青年、成年人、已工作的人群和失业者“一视同仁”。

第二,TVET的供给质量。TVET的课程质量需要通过适当的质量保障机制加以改进,如标准制定、基准测试和检验。对于质量保障,员工的招聘与发展、高校的管理和领导都十分重要。TVET课程的质量还可以通过明确TVET供给与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以及劳动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来提高。课程、资格证书、学习模式、设备与评估需要反映工作领域、工作要求和所需技能。同时,迫切需要确保TVET的供给在本质上是完整的,能同时满足以下需求:一是通识教育,基本或基础技能的需求(如识字、算术、数字技能);二是生活和公民技能(包括环境意识);三是重要的横向技能,如口头和书面交流,对工作和参与公民生活都至关重要。

第三,TVET治理。推动TVET系统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更好地实现技能和工作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是供给和参与结构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是工作岗位数量和组成方面的平衡。它们之间的失衡容易导致技能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的双重风险,也会导致TEVT无法满足个人和企业的需求。解决这些平衡(或失衡)是确保TVET有效的关键。更好的供需关系将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学习者和雇主的收入水平。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是开发具有系统性的“技能和劳动力市场情报”(Skills and Labour Market Intelligence,SlMI),以便根据不同水平和趋势在技能供给、技能需求和两者之间的匹配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这也给学习者、雇主、机构、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信息,并帮助他们在了解相关项目、优先事项和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同时意味着应该更关注教育部门、劳动力部门、经济发展部门等部际之间的协调。

第四,私营部门参与。通过构建TVET“商业案例”,以及使更多的人参与TVET的政策发展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TVET的地位、形象和声誉。企业应该更认真地对待培训和发展,把人力投资看作提高企业绩效、促进市场份额增长的关键手段。促进技能需求增长特别重要,尤其在需求相对不高的地方。TVET应该与雇主、利益攸关方以及政府合作,建立一个“高技术生态系统”,增强系统中需求和供应之间的联系。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为所有人提供体面的工作,增加对TVET的需求,这些都是TVET取得进步的强大驱动力。

第五,TVET机构。通过改变资金支持,激励TVET机构保障学习者改善成果,以及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例如,通过使用资金奖励,在就业能力或继续学习方面取得改善的或高于平均水平的成果。

第六,资金。资源压力是相当大的,需要注意的是公共部门以外的多元化融资,以及解决与“物有所值”、经济效益有关的问题。

篇2

近20年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已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笔者曾于2009年赴澳系统地学习了TAFE“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并进行了教学现场观摩与交流,对澳大利亚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TAA40104――“培训和评估”四级证书

TAA40104――“培训和评估”四级证书是TAA04培训包中的资格证书之一,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全球所有从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人员提出的统一资格要求。该资格证书总共包含12个核心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

TAA40104“培训和评估”四级资格证书按照不同的目的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差异单元(Gap Units)

主要包含:在VET(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有效工作、培养和促成包容性学习文化、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以及如何使用培训包满足客户的需求等模块的内容。

这个单元之所以被称为差异单元,是因为其目的在于系统介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框架体系、多文化融合的教育背景、工作场所OH&S(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培训包,促使我们去比较澳大利亚和我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加深了解澳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下各机构的角色和职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本质原因。

2.设计和教学单元(Design & Delivery Units)

主要包含: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计划和组织基于小组的教学、通过工作技能的指导和演示提供培训、促进基于小组的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促进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等模块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一套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促进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分析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六个基本原则,提出了指导教学实践的7种学习理论,确定了设计开发教学内容的六个主要步骤和六个基本元素,建立起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组织教学方法等,并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建立有效的工作环境来促进学习,同时围绕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建立思维导图,非常符合成人职业教育的特点。

3.评估单元(Assessor Units)

主要包含:计划和组织评估、如何评价能力、开发评价工具,以及参与评价认证等模块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重点阐述了评估的方式、步骤,RPL(Recognised Prior Learning,对以前培训的认定),评估中遇到各类问题的处理,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设计和开展评估,如何合理地应对被评估人员反馈,如何有效地提供各类评估支撑材料,以及确立评估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的重要程度。在培训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完成评估单元的学习和考核,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评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TAA40104证书之感受

1.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

“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培训给了我们近距离接触澳大利亚文化和教育的机会,也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与其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

澳大利亚职业框架体系有四个特点:

一是体系健全,分工明确。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中的每个机构都承担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职责,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政府行政立法来推动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

二是标准统一。各RTO(Recognised Training Organisation,注册培训机构)在培训中采用全国统一的培训包和培训标准,使得不同的RTO培训的学生具备共同的技能,因此培训包中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证明劳动者具备应有的能力,并在行业内全国通用。

三是与行业结合紧密。培训包中知识、技能标准由行业参与制定,并需提供在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证据,每隔三年左右更新一次,反映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且TAFE教师要求必须具有行业工作经历,在教学的同时应当在行业任职,从而保证教学是与行业紧密结合的。

四是教育通道畅通。澳大利亚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通道畅通,为求学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求学机会。同时学制灵活、开放,学分相互承认,并可通过折算的方式转移,从教学内容上构建起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各种层次的求学者可以在这个复杂而完善的教育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和职业发展道路,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再培训和再就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2.最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培训包

培训包可以说是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培训包中的能力反映出特定产业的工作过程,体现出将知识和技术转化并应用到新环境中的能力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发展性。学习者在任何注册培训机构获得资格证书后,能够实现无适应期上岗,因此企业认可培训包的价值,便愿意推动培训包的发展,从而促进培训包被更广泛的接受。目前,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已经成为其教育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每个培训包中都规定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支撑资格证书的能力单元,能力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以及可以采用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培训包阐明了哪些能力标准可被组合起来制定行业所需的资格证书。多数培训包的规定都尽量灵活,从而给予企业和个人足够的空间进行能力标准的组合,从而获得某一个资格。例如,学习者可以对自己之前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测试,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还需要继续参加那些能力的学习,以获取资格证书。

培训包的评估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包所承认的是被评估者所具有的能力而不是他们所学习过的课程。如果被评估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即使这些能力还没有达到获得一个证书或文凭的全部要求,他们也能得到有关某一资格的学分或能力记录。评估材料帮助学习者收集证明自己具备培训包要求能力的证据,鼓励学习者参与对自己能力的认定或评估过程,并且提供相关证据。

3.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职业发展

在“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中,几乎每一个模块都提到了关注客户的需求,也就是学习者的需求。澳大利亚的教育强调关注个体的需求,并随着受众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培养和促成包容性学习文化”模块中,提到在培训中要了解学习者的差异,鼓励并认可每一个个体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确保所有的学习者都参与学习;在“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模块中,提到培训者有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预见并消除可能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风险;在“使用培训包满足客户的需求”模块中,提到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培训包,定制化设计培训内容;“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模块中强调要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并建立有效地教学技巧和方法等。评估单元中尤其提出要与被评估者及时充分地沟通,以保证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澳大利亚教育中,基本每个学习者都要进行优势学习管道和多元智能能力测试,一方面,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帮助培训者了解培训对象的思维特点、擅长领域、学习方式等,帮助建立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也是国内教师在未来教学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4.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澳大利亚,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常见课桌形式是U型,便于教师站在教室中间授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直接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重视每一个学习者的反馈,每个模块的课程结束,教师都要发放信息反馈表;教学中注重开展活动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等。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说,一堂成功的课,设计占80%,教学占20%,更多的功夫花在课外。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查询和整理教学资料,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等,构成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保证。在澳大利亚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老师通过模拟工作过程来解释成本的构成。教学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假定为不同的加工车间,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分发给每个小组,要求小组按照图纸制作成指定的简易产品,计算每个产品的加工成本,并要求小组解释产品定价的原因。通过这样一个模拟的生产过程,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以及企业定价考虑的因素。

5.注重考核和评估

这个环节是对学习者掌握情况以及能力是否达标的检验,对于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在澳大利亚,考核结果只有CO(合格)和NYC(目前不合格)两种结果。考核设计的是职业能力资格的最低标准,因此只要获得CO就意味着具备该能力。如果学员拿到NYC就意味着目前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达标,需要继续训练,可以再次参加考核,直到达标为止。考核的方式也非常多样化,可以采用完成大作业、角色互换、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

关于考核,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评估开展前,合理的设计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TAFE教学的受众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因此评估人员要同被评估者充分沟通来确定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需提供的支撑材料、考核环节等,必要时要同被评估者工作中的管理者进行沟通,同时要考虑被评估人员的特殊情况,使考核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

二是在开展评估的过程中,强调建立良好的氛围,消除被评估者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正常的发挥水平,并要求在评估结束后及时的给予反馈和建议,告诉被评估者有待提高的地方。如果被评估者未合格,评估人员必须告知原因。

三是评估方式多样,过程严格。笔者曾在澳大利亚观摩过驾照培训教练的考核,也就是对未来即将要当驾驶教练的人员进行考核。考官要事先确定好考核的流程、技能要求,并在考核开始之前告知被评估者,在确认对方理解了所有的考核要求后开始进行考核,整个考核过程非常严格。考核开始后,按照考核要求,被评估人员将自己假想为驾驶教练,将考核者假设为驾照培训者。首先,由被评估人员对车的外观进行介绍;接着被评估人员进入车内,对车的内部设施、操作要点进行讲解;然后,被评估人员驾驶汽车在规定路线上行驶,行驶过程中要对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讲解,包括:转弯、变道、限速、减速、超车、倒车、避让、各种道路标识,等等,并对遇到问题如何处理作出解释。整个过程中,考核者不停地在考核清单上逐一按照完成的情况及好坏作出记录,并作出通过与否的结论。最后,由考核人员对被考核者的情况进行总体的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并告知其通过与否。如果未通过,则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并预约新的考核时间和地点。整个考核过程条理清楚、设计合理、考核充分,确实让被考核者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既考核了理论方面的掌握,也考核了技能的熟练程度。

三、启示

结合对于澳大利亚TAFE“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的学习与感受,笔者认为有以下启示和值得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借鉴之处。

1.重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由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衔接与互换,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会长期存在下去。大量的学生会盲目地选择学历教育,而并非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二次择业会变得成本高昂,为获取证书要重复接受教育和培训,造成经费、人力等资源的浪费巨大。

2.重视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关注受众

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为了授课而授课,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意愿。究竟一堂课能完成什么技能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接收情况如何,等等,我们并不了解。并且我们没有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发展的设想,也很少在这些方面真正地指导学生。因此,这就使得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是与实际脱节的。我们讲的学生不愿意听,学生想知道的我们没有讲。所以,对我启示非常深刻的是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授课,授课之外的功夫才更见功力。

3.重视考核与评估

职业教育重视技能的掌握,而技能的考核不是仅仅依靠闭卷回答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因此,应当重视考核的过程设计,开发多样化考核方式,既要能够考核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又要能够全面考核对技能的掌握,同时能够督促学习者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不断的自发训练以提高专业技能。

同澳大利亚先进的教学框架和理念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同澳大利亚TAFE教师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是近20年开始的,在20年前也同我们一样,遇到许多的困惑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澳大利亚最终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与学习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汪卫芳.浅谈澳洲TAFE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职业圈,2007,(03).

篇3

Review on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Beijing

FU Hui-juan1, NIE Wei2

篇4

 

1.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多媒体运用不合理

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论文大全。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过程中多感官的联合运用,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实验证明,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比单一感官的学习记忆效果高出很多,学生长时记忆效果明显。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仍然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很少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多数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放投影片、板书,甚至就是呈现课本上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这样就把多媒体当作单媒体使用,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严格来说,应该是对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1.2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只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作出课件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而许多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大部分是从网上直接下载,少部分由教师自己制作。事实上,制作课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但是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却很难。一方面,教师普遍感觉教学资源库缺乏。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由于教材版本差异、教学设计意图差异和学生知识水平差异,下载的课件不一定能够适合本校的实际教学。论文大全。例如:有些课件重视教学的程序化设计,导致课堂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跨度大;有些课件不适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上来,由于过分追求声、色、文字等外在表现,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有位教师使用的幻灯片引入较多的图片、动画和声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分散在多媒体教学的新奇上,忽视了知识的学习,结果学生在下课后普遍反映这节课没听懂。另一方面,独立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熟练掌握多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大量的时间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

2.影响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分析

2.1学校因素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更多的是考虑应付上级组织的达标、评估和检查。论文大全。由于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有限,尚未开通校园网络,结果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至今仍停留在简单的演示,更高层次的交互式教学迟迟无法开展,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校导向出现偏差,导致教师陷入教学误区。学校为了激发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性,一度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但是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时,过多地关注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设备,忽视了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学是否实现了最优化,是否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甚至曾经规定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结果使得多数教师不得不抛弃传统教学手段,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导致教学华而不实。

2.2 教师因素

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具,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和交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有些教师过分看重多媒体技术,甚至迷信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当成教学的必要工具,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质量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高涨。然而,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要求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还有个别教师认识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育的作用,对科技快速发展对学科的影响认识不够,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3.对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建议

3.1学校方面

学校应适当加大对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多媒体教学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且确定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标准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制作课件方面,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课件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多、快、好、省地制作多媒体课件。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要求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集体收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同时应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将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添加到本校的资源库中。这样不仅能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为实现资源共享打基础,还可以发挥学术群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研究氛围,从而节约大量节约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备课负担。学校应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以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此外,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容差异较大,而且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差异较大,每天上网次数至少一次的教师明显比每月上网次数少于四次的教师更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学校还应该对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培训,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学人才。另外,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价值判断的重点是教学效果,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对象。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注重评价的多维度、多层次和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个别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关注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确保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3.2教师方面

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媒体系统包括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各种媒体有自身的特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确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是否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用少,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偷懒而使用。在课件中运用多媒体形式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用,而不是滥用。只有把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合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

4.结论

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还要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面对教师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知识世界时,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敢于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努力尝试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周晓. CAI堂件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2] 冯凤. 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

[3] 周锐. 浅谈多媒体课件开发中构件复用技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3) .

篇5

第一部分:全球发展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影响

(略)

第二部分:分析透镜、政策领域、挑战和新领域的开拓

第二部分研究政策制定者如何才能通过将三个连锁的分析透镜,即经济、公平和改革透镜应用于经过彻底审查国际经验确定的10个政策领域,来改进和改革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第二部分还进一步探讨各种长期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将各种议题引入全球辩论来开拓新领域。

2.1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的透镜(略)

2.2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政策领域

本节将上文介绍的分析方法应用于10个政策领域:(1)管理;(2)需求驱动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3)社会目标;(4)包容性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5)增强学生的能力;(6)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办学的现代化;(7)改善以就业为基础的学习;(8)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教师和培训师;(9)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的信息和传播技术;(10)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供资金。在每个领域,研究都考虑了一些重要挑战和问题,并随后大致列出目前所采用的一些政策选项,这些政策选项本身显示出了某种局限性。然后,应用该分析方法来揭示政策制定者根据本地情况可以考虑的前进道路。

2.2.1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

善治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系统成功进行改革的一个明确先决条件。尤其是如何改进协调,让广大有关方面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并且根据充足的信息确定优先事项和确保问责,这在过去十年中都得到了极大关注。

为了帮助办学者设计与工作领域有关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案,许多国家政府开始审查自己的作用,它们不是自己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案,而是成为促进者,通过一系列立法和财政机制,引导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协调机构的成立是某些国家的政府让经济部门领导者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监督和战略的一种方式。

在一些国家,利益相关方零星参与和参与水平低的情况继续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可归咎于办学方面的不协调以及中央官僚机构刻板僵化。在其他一些国家,收集和分析制定相关优先事项所需数据的能力不强。

审查确定了若干旨在改善管理的政策办法,其中包括:

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纳入相关战略;

使利益相关方结成积极的伙伴关系;

决定是否下放权力,以及如何下放;

审查并改革资历认证制度;

开发质量保障程序;

为制定政策改善证据基础;

将政策框架与实施战略挂钩,以实现改革。

尽管对经济、公平和改革方面的强调程度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环境不同而不同,但现代、共有的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在利益相关方中就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主要优先事项达成广泛共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能力建设、信息、知识和可靠证据是必需的。

2.2.2需求驱动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从经济视角看,维持并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供求一致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这仍是一个挑战。在大部分国家,公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系统仍然主要由供应驱动。许多国家采取了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更加关注学生以及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更加关注获得能力而不是证书的等级或类型,或者培训时间的长短。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基于能力的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的特征是,它们是按照已查明的工作领域对技能的需求开发的。它们的开发是在各个部门组织、协会、商会、雇主协会以及卫生部等代表雇主的政府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在国际上,利益相关方开始联手查明提高特定经济部门业绩所需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圆桌会议和职业研究是最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些国家设法创立了结构完善的机构(部门和/或国家的),专门负责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方的要求调整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在努力引导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关注技能需求中,各国已经:

执行提高人们可带给劳动力市场的能力(知识、技能、态度等)的政策;

减少劳动力供求方面的技能不匹配;

设法查明和预测复杂的劳动力市场中现有的技能需求,不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

查明学生应与专业技能一起学习掌握的各种可转移技能,并随后决定如何更好地实施一项新的技能培养办法;

支持改进各种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供求关系的改革。

需求驱动的办法有时侧重于青年和成年人如何应付眼前的就业需要,而不是经济和社会的长期需求。在运用公平和改革透镜进行分析时,比较容易以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方式理解“需求”。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影响是,除了工作方面的特殊技能外,学生还需要可转移技能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2.3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社会目标

1999年首尔大会以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如何有助于克服劣势和实现社会及经济目标,已成为相关政策辩论的一大特点和改革措施的要素。

按照这种思路,各国政府可以选择采取多项政策,其中包括:

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和战略。确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迫切的社会目标;

设法调整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教学和学习,以便对社会包容、社会和谐、健康和福利产生积极影响;

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尊重并滋养当地文化,但同时也能够应对更具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挑战和议程。

篇6

25. 教科文组织将在加强非正规部门和农村地区的技能发展方面与有关会员国合作。将特别关注加强会员国对工作领域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满足雇主、个人和社区的技能需求方面价值的认识。为实现非正规部门和农村地区更大的技能发展,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在工作场所和农村社区提供优质的和相关的培训,包括通过传统的学徒制,以及鼓励行业协会、地方当局和社区在治理和供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增加妇女和女童参加有关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的机会并在工作领域提供平等的机会

26. 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的性别平等以及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实现性别平等,教科文组织将试图填补在各种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理解该问题方面的知识缺口,推动政策学习并提供政策支持和能力建设服务。将特别关注制定相关战略,以推动妇女进入就业前景更好的职业领域;确定国际上有希望的相关做法,包括改进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性别平等的监测和评估;以及促进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和针对重要伙伴包括劳动力市场利益攸关方的宣传。除了推广有针对性的措施,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在审查和制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战略和活动时把性别平等问题置于重要位置,以便性别平等因素对政策优先事项和支出模式产生积极影响。

3. 促进向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社会转变

27. 所有发展部门都有着巨大的和动态的技能需求。各国需根据具体环境来确定方法和优先事项,以确保可持续的国家发展道路。然而,对所有国家来说,气候变化是一个紧迫的并且有可能无法逆转的威胁。所有会员国都将把向绿色经济以及能够抵御气候变化的社会转型作为优先事项。此种转变将积极影响就业并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未来20年,转向绿色经济能够在全球新增1500万到6000万个工作岗位,让数千万工人摆脱贫困。

28. 数字技术在世界许多地方快速传播,对所有学科、经济体、行业和工作领域产生影响。尽管如此,60%的世界人口仍未上网,不能充分参与数字经济。会员国和国际社会需共同作出努力,弥合数字鸿沟,减少在获取这些服务以及服务质量方面的不平等,以确保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利益。

29. 这样的发展需要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以及技能发展方面的能力建设努力。实现这一点需要适合具体环境的政策解决办法以及一个在国内利益攸关方中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为此,教科文组织将促进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联系的跨部门做法,以支持会员国实现向可持续发展顺利过渡。

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跨部门做法

30. 教科文组织将开发实用工具,帮助会员国设计和实施关于技能需求、供应和利用的适当和有效战略,以实现优先领域的预期发展成果,例如健康、水、可持续工业化和能源、农业和食品安全及安保。为此,将制定一个框架,以便确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技能战略的组成部分和行动要点、指导这些战略制定和审查的一系列原则以及这些战略的设计、实施和评估方面良好做法的具体例子。为了支持实施工作,教科文组织将关注如何在政府之间以及国家和地方级别的相关机构之间创建有效的伙伴关系。

31. 教科文组织还将支持会员国利用数字技术来确保技能的缺乏不妨碍国家向着数字变革推进,并确保广泛分享好处。教科文组织将支持各国查明所需的一系列技能,包括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以及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技能。教科文组织还将支持会员国努力实现资格和课程的现代化、培训教学人员;以及加强在工作场所对这些技能的学习和承认。

32. 在全球一级,教科文组织将与劳工组织以及其他相关的联合国机构如粮农组织、环境署、《气候公约》、工发组织和世卫组织合作,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复杂的相关关系,并查明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影响。

增强绿色技能,以便向绿色经济平稳过渡

33. 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实现向绿色经济平稳过渡,并增强其能力以履行其对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承诺。在这一背景下,教科文组织将通过促进与包括企业、社区和发展伙伴在内的不同利益攸关方在绿色技能方面的伙伴关系和协同作用,加强对会员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支持。

34. 按照《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教科文组织在机构和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的工作将支持会员国实现绿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具体办法是采取一种机构整体变革的方式,这就使得领导、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进行能力建设,以便实施系统的改革措施,将可持续的概念植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将在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能力计划中开发合适的培训课程。

35. 在全球一级,教科文组织将确保绿色技能领域的知识发展和共享,特别是通过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将加强与绿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技能发展问题机构间工作组(IAWG)的合作,并将为开展联合活动以推进教科文组织《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创造机会。

交叉干预行动

36. 为了使《战略》优先领域的成果最大化,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对其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并查明和预见技能需求,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战略和计划提供信息。此外,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创建国家、地区和部门利益攸关方平台,以促进私营部门的参与以及教育领域与工作领域之间的沟通。

37. 教科文组织还将开展研究,支持会员国收集和分析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成果的数据并利用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可能性,包括大数据和开放数据。将与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一起制定一个关键指标框架,以提高会员国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4及技术和职业技能方面相关具体目标的实现进展的能力。将为报告准则性文书的执行情况制定准则。

38. 教科文组织将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促进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和机构间合作。此外,教科文组织将促进有关跨界承认资格的讨论,具体做法是探索制订以学习成绩为基础的资格认可质量保证国际准则的可能性,以及确定一系列国际参照基准以便于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的国际比较和认可,其别提及移民和难民的需要。

组织方面的影响

39. 为了使本《战略》更加有效并便利其实施、监测和评估,教科文组织将按照本组织的规则和程序,应用一种注重成果的计划编制、管理和监测方法。

40. 教科文组织将编制一张责任和结果汇总表,纳入使得可以持续跟踪《战略》实施进展的具体指标。

41. 将在2019年进行一次中期审查,以评估进展情况,视需要并根据情况及业务背景对《战略》进行调整。对《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的监测也将为中期评估提供信息。

42. 在2021年即《战略》实施的最后一年将对《战略》进行评估。《战略》评估将考虑一项对《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影响的独立研究结论。

43. 将利用第四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的机会来分享进展并制定2021年后的新战略。

监测和评估

44. 教科文组织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工作将按照本组织的职能进行,考虑到总部、地区办事处、总部外办事处与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总部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处将领导本战略的实施工作,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充当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的中心以及研究和创新、知识共享和能力发展的资源中心。通过建立一个“实践社区”以及通过由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为相关的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团体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45. 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将成为相互学习、能力建设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驱动力量。

46. 与教科文组织及其网络一样,广泛的发展方面的利益攸关方和网络活跃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工作组的成员将继续开展集体行动,并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指标和统计数字、绿色技能以及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问题上联合开展工作。鉴于2030年议程的重要性以及挑战之严峻,教科文组织将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工作组的成员合作,以扩大范围并让其他联合国机构、发展银行和双边组织参与进来,以期加强和扩大国际合作以及对其他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宣传和动员。

47. 教科文组织在地区层面的参与将涉及与地区经济共同体(REC)秘书处以及其他相关的地区组织在其重点领域内的密切合作。尤其是,教科文组织将通过同伴学习、能力发展和知识共享举措继续支持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地区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重点是地区资格框架、用于监测和评估的指标以及地区准则和工具的制定和开发。

48. 在国家一级,教科文组织还将建立或加强与技术和财务利益攸关方的密切合作,特别是通过地方教育小组(LEG)和联合国国家工作队(UNCT)机制,并在必要时增强会员国的捐助者协调能力。

建议作出的决定

49. 鉴于以上所述,执行局可考虑作出以下决定:

执行局,

1. 忆及第196 EX/6号决定;

2. 审议了第199 EX/6号文件;

3. 对总干事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草案与“2030年教育”相一致表示赞赏;

4. 批准第199 EX/6号文件所载拟议战略,并请总干事实施该战略;

篇7

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诉求依然未变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赋予我们对自身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自信,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的普遍响应,并已成为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就是要实现“五通”,即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这其中,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联系更为密切。一方面,沿线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的开展,以及中国装备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将有效拉动有关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则可以说是夯实沿线各国民意基础的关键所在,而通过职业教育援外培训项目,则更有助于沿线国家对中国职业教育理念和成就的认可,有利于实现民心的相通。在此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来援外培训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以援外培训服务产业发展,展示“中国制造”魅力。学校迄今共承办了 50 期援外研修班,1000 余名参训学员遍布缅甸、泰国、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埃及等 10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学校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始终坚持对接地方、区域的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并从最初的职业教育领域逐步拓展至港口管理、汽车产业等领域。各国学员多次参访中国海天集团、中国亚龙科技集团、中国吉利汽车、上海洋山港、浙江宁波港、辽宁营口港、山东青岛港等企业,实地感受中国制造的品质和魅力。

以援外培训增进价值理解和认同,传播中国文化。自承办援外培训项目起,学校始终将促进参训学员的文化认同和价值理解作为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特别引进对外汉语等相关专业教师,为援外研修班学员特别开设了“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人与哲学”“中文学习”等课程,使学员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有了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学校还开设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实践体验课程,如剪纸、中国功夫、茶艺、书法等,让学员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促进了学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价值认同。

以援外培训凝聚发展共识,组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学校以开展援外培训为平台,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三方合作成立“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项目为基础开展相关工作。研究院主要功能包括:开展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国援外项目的政策与绩效评估研究;组织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论坛,建立多边交流平台等,重在经验传播、理念提升、前景预测、问题分析与解决,为全国的教育援外培训绩效评价、改进我国援外培训绩效提出政策建议。

篇8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单位和个人都特别注意到继续教育在技术提升方面的重要性。通过接受教育,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相关的业务技能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为满足用人单位和人员自身对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就必须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必提升思考,通过不断优化教育形式,建立完善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使继续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的教育价值。

一、思想上的转变

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对现代社会发展中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形成认识。通过对知识革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领悟,增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否则,任何离开实际需求的培训和教育,都将是流于形式的,很难达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和意义。

二、制定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必须以实际需求来指挥理论设计,以满足实际需求,符合实效要求为原则,并根据受教育对象和学习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设计,采取以组织培训班、研究班、学术讲座和会议等为形式的,以有计划,有评估,有考核的方式进行继续教育的实施。从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范围来看,多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这就要考虑到他们实际工作时间紧张,工作任务重的情况,进行培训方法的灵活优化。通过按专业,按年龄,按学习,按岗位等进行系统性,可行性的学习体系和模式的选择。让学院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继续宁灵活的自主选择和计划参训。并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培训。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参与度为效率的良好培训机制。并充分的借助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育与实践实习的有机结合。并以高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平台来助力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注重培训师资的配备和培训内容的革新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中,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了确保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规划方面,通过开展学校内部推荐,教师资质筛查,学校答辩等多种形式,选拔具有丰厚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质量的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工作中来。同时,要加强行业内的紧密联系,聘请富有行业丰富经验的权威专家进行主讲授课,建立以高端技术人才为主的继续教育师资团队。

在培训内容上,要彻底的避免流于形式的教案,继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职业需求的刚性教育,必须以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另外,同一专业的教育还应该区分不同水平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同地区的专业需求方向,因材施教的进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对专业技术需求较大的单位,还应该结合单位的内部业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以送教育培训到企业的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四、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质量评估

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详细来讲,含有质量策划及标准子系统、工程流程及过程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与保证子系统、质量评估与信息收集等。

(一)质量策划与标准子系统

主要是围绕培训的特征、定位、策划等进行相关的质量目标、方针、纲要的系统化策划和标准制定。并对教育内容进行从课程、项目、学生接受情况的各环节的反馈,以此来制定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

(二)工作流程与过程的管理

围绕继续教育实施中的各种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制定教育巩固走流程,检查和评价体系等文件。并对过程管理进行一些规定和规范保障。并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三)组织机构与保证子系统

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进行教育质量控制的领导、培训和管理。明确各个机构的相关工作职责和责任人,确保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进行统一性,协调性和密切合作。促使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后,要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情况,职称评定等的指标考核中进行挂钩。还应该考核他们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价值等方面的进步。通过确定年度和季度的考核,结合参与培训的期限进行考核的制定。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培训质量和效果作为重要的任务对待,力争通过加大教育的管理和考核力度,以考核促教育,以教育提升素质为目的,不断的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在继续教育质量提高方面,用人单位和施教机构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继续教育活动安排和实施。通过转变思想,提升培训的专业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培训的成效考核,来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稳定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守祯.关于建立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设想[J].继续教育;2006年03期

篇9

贫困山区初中在经过“普九”攻坚之后,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为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不少农村中学仍然遵循着“应试教育”模式,以中考指挥棒为指导,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只重视少数所谓的重点班、重点生而忽视了绝大部分的学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升学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使更多的学生因学无所获、学无所用,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产生厌学心理,并由厌学走向辍学。即使勉强留下来的学生也无心上学,只是等着拿初中毕业证,成为隐性辍学学生。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两基”成果的巩固,最终使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依然得不到提高,农民没能通过学习知识来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从而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摆脱贫困山区初中目前的局面,必须创新教育模式。

我校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所边远的山区中学,1992年被确定为县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开始探索农村办学的新模式。特别是1995年12月,我校在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世行贷款‘贫困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因素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任务之后,便进行了在初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的课题实验探索。我校开展了初三分流、学科渗透、“绿证”班级、成普教结合等职教渗透改革实验。经过多年的课题攻关和实践,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逐步从升学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办学新模式,学校开始展露勃勃生机。1996年至2007年我校的中考成绩一直保持在融水县各初中学校的前列。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学生毕业回乡后,很多都成为农村的劳动技术骨干,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从我校实践经验来看,农村初中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采用初三分流式、学科渗透式、课外选修式、职校联办式等多种形式。

(一)初三分流式

初三分流式就是到了初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个人意愿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将学生分流成为升学预备班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升学预备班以升学为目标,强化文化课的教学,为学生能考上高级中学打下坚实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则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合理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实用性的技术课程和职业性选修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两门适用技术和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适当降低文化课难度及要求,改变文化课授课和考试的方法。如对于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学的英语课程,对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的学生只要求学会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和能说出一些常用生活物品的英语名称。考试也可采用笔试、面试、会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即初中毕业证书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合格的“绿色证书”。

(二)学科渗透式

学科渗透式就是各学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文化课教学中找准渗透点,适时渗透职业教育因素,把一些基本的职业技术和职业意识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教育内容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科渗透式的重点放在初一、初二年级,渗透的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科目。基础教育阶段仍是以文化课“双基”教学为主,渗透职教因素是在搞好基础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渗透的职教内容要坚持适用性原则,即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课外选修式

课外选修式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特长培训班学习,比如体育班、书法班、音乐舞蹈班、工艺雕刻班、摄影绘画班、电脑影像处理班、武术班,等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有利于对特长生的保护,有利于不同潜质的学生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校办学的吸引力。

学校可以安排每周一个下午的时间作为特长生专门的活动课时间,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职业技能。

学校鼓励有技术专长的教师积极参与课外职教渗透活动,发挥教师优势,开设技能培训班。学校对开班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并对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职校联办式

篇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我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早日实现城乡协调、工农和谐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主体定位不清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教练、裁判甚至领队都由各级政府来承担,政府职能定位不准,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均较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号召、媒体宣传、学校实施、农民接受的固化的单向传统模式,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按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求,分类指导、分层次培训,农民和培训者之间的双向选择难以真正形成,制度和结构性矛盾困扰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也无所适从。正确的做法应是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当作社会公益性事业来对待,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应是理所当然的主要买单者。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农民合作组织及相关企业是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

2.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上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技工供不应求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国务院也先后六次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和培训又在全国悄然升温,很多部门出于各种目的纷纷加入到职业教育的行列,开展了农民的各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各部门间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合作,并没有形成合力。结果导致资金使用分散,教学设备分散,重复建设过多,培训内容雷同,培训效率低下,质量没有保障,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品牌,对农民没有吸引力。

3.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数量、规模仍然有限

近年来,职业教育相对前些年有些升温,但真正参加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民所占比例仍很低,培训范围也极其有限。原因何在?一是资金投入,尤其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匮乏,无法承担大数量多层次的培训;二是宣传力度不足,农民接受培训的热情不高;三是收费问题。大多数培训机构因为以盈利为目的,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只注重收费而忽视培训质量,效果不好,农民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不愿培训;四是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务院先后六次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高度重视,然而有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出现了较多“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热热闹闹一阵子”,最后并没有多大实际效果,反倒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和领导务必切实更新观念,树立职业教育是基础建设,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的观念。

2.加强领导协调,整合职教资源

为了使职业教育在农村中广泛推行,笔者认为各县应成立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县委和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及相关的农业、工业、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其职责是负责指导本地区职业培训工作,研究对策,综合管理,协调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管理和承办本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和处理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为解决农村职业培训资源分散问题,除应加大投入外,必须注重整合现有职教资源。例如建立全县职业教育师资设备数据库(当然得建立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从各行业各部门各学校,包括从工人农民中全面吸纳科技技能性能手及专家,充分利用各培训机构包括工厂学校的机器和实训设备,并随时做到数据库的更新。各机构间师资、设备、实训基地打通使用、相互调配,按照市场原则,相互支付报酬,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组建大型职教集团,以便做到打通培训、节约成本、提高培训效率。也可考虑成立区域性教育实验中心,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甚至直接为工农群众生产提供服务。

3.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

职教领导小组、职教机构尤其是广大的职业学校要广泛深入到企业,调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按照企业需要实行校企结合的定单式培养;要广泛深入农村农户了解农民的需要。为农民提供培训菜单,让农民自主挑选。可采取到乡村发传单、打广告、挂横幅、贴标语、办橱窗和讲座、现场宣讲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某些技能的实用性、某些工种的紧俏性。请学有所成、发家致富的成功农民典型现身说法,宣讲接受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也可以采取先免费指导培训,受益后再收取报酬的方式,通过宣传使农民“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对农民的宣讲和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应结合本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结合“一村一品”的特点进行宣讲,请专家进村办班指导,培训专业农民。应结合农民自身特点进行培训宣传。给农民技能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应注重乡土化,文字表述应尽可能通俗易懂,多使用图形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增强感性。多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农民如身临其境。培训场所应尽可能选择田间地头、实训车间,多演示,让农民多模仿操作,也可方便群众,节约培训食宿费用。

4.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职教师资确实存在较大问题,我们可考虑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强:一是建立职业培训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一定时限要到生产一线实践;二是职业培训机构要利用职教人才数据库向其它部门、机构或企业招聘、借用中高级技能性兼职教师;三是按照“以城带乡”“以东促西”的方针,实施“师资培训帮扶工程”,既包括两地之间培训机构间的帮扶,也包括企业与职教机构间的帮扶。可以是优势学校派教师到薄弱学校指导培训,也可是薄弱学校教师到优势学校学习,回去后再培训其它教师。甚至可考虑西部职教教师到东部二、三产业较发达地区的企业生产一线接受技能培训,如此还可以带回新观念新信息。

5.创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模式

除目前较为流行的以就业为目标的定单式教育培训模式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外,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第一,动作技能示范模仿式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适合培训内容涉及动作行为技巧较多的培训,其优点是: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一切明了,受训者很容易从动作模仿操作向自主操作转化。其程序是:培训者讲明操作原理及步骤,同时示范动作;受训者在培训者指导下进行技能的尝试性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受训者在掌握基本要领和步骤的前提下,反复练习,使操作技能熟练化;最后,培训者引导学习者把掌握的行为技能运用到类似的情景中去。

第二,进厂驻村现场指导式教育培训模式。本模式就是邀请专家到村庄、到田间地头或是车间、实训基地,手把手、面对面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可以是现场针对技术问题进行咨询,专家能手现场给予解答;也可是专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问,请农民分析、思考、判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考虑到较多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结合实物现场指导,往往效果较好,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这种模式的优点还在于能为农民节约培训时的交通、食宿费用,不耽搁农事。

篇11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普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与长久发展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

一、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模式转变,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制约,都要求我们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就要靠职业技术教育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职业教育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005年,联合国正式启动“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可持续教育属于每一个人,它涵指终身学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从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人的可持续教育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职业技术教育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纽带和桥梁

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离不开足够数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普及和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全社会劳动力整体技能素质。然而,当前我国仍是一个传统的生产力技术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等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并存的社会,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同时存在。只有依靠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满足不同经济和产业结构及劳动方式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

三、职业技术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至关重要。教育部在《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2002年)的报告中提出:“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国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从生产性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资源来看,未来中国惟有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这是中国21世纪经济持续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最大优势和最重要的战略资产。面对如此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只有建构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期和经济结构战略性结构调整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数量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失业,此外,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亟需就业,就业压力问题是中国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根本出路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各种就业门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因此,加强岗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在职、转岗、再就业的技能培训,是劳动者扩大就业机会、提高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五、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城市化的根本特征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的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进城寻求职业的农民大多只接受过普通初中教育,适应不了先进技能劳动的需要,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教育部提出“农村转移人口教育培训工程”,在接受农村人口较多的城镇,设立专门面向农村转移进城人员的、灵活多样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用性的教育培训项目(包括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农村转移进城中的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员拥有与城镇人口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受教育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职业技术教育是迅速实现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

在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建设的关键,也是难点。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快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速度,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掌握从事机械化生产的技能。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农科教结合”,是促进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或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为发展农业、改造农村、富裕农民提供有效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一直是政府倡导、社会关注、教育界参与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篇12

水文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既具备基本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属性特征,又必然带有一定是水文行业特色,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个性特征。我国水文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时期,在行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促使行业工作人员形成了一些具有行业特质的个性化特征,并且这部分特征一般借助于系统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在公众面前。一方面,水文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受到水文系统社会属性和公益定位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保守性,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一般个性沉稳、不善于交际,遵循传统的道德行为标准。另一方面,水文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和依附性。水文系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一般在工作中以脑力输出为主,通过合理的分析、判断和综合整理提出相应的研究成果,除了处于一线工作的水文勘测人员外,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都具有一定的非规范化程度,因此其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但是由于水文系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水文方面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其社会交往往往局限于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内心空虚压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其次,需求特征。水文技术人员在需求方面呈现出的群体特征主要为生存需求、关系需求以及成就需求。其中关系需求与成就需求和继续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联系。关系需求主要指水文系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沟通交流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内部认同,让他们在资源配置、管理决策和信息共享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实现内部关系融洽。同时,由于水文系统工作的特殊性,在不发生水灾时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一直得不到社会的肯定,所以在社会关系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内心需求,渴望能够融入到更大的社会群体中。成就需要则具体指工作单位中的个体希望能够通过高质量的完成自身工作来获得相应的成就,进而实现自身价值。在水文系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水文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能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所以专业技术人员要想在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需求,就必须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工作中来,通过继续教育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进而获得相应的工作满足感。

二、水文系统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结合水文系统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特征,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相应的教学引导,进而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1.树立全新的继续教育理念,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

在水文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中,应该结合专业技术人员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继续深化建设学知识、强技能、促工作和出成效的教育工作活动,通过树立全新的、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和终身学习的思想,进而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促使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相应的强化和提升,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由于水文系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事自身水文专业技术工作,所以要想保证继续教育效果,提升继续教育质量,还需要在教育引导工作中重点突出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种在岗位上自我研究和学习的意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2.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以知识讲解和技术解析为主,虽然能够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保证其在水文系统内部获得更大的认同感,满足其成就方面的需求。但是,综合来看,单一的专业技术教育一般相对枯燥,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提升其深入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强化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不仅要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工作的质量,还需要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内容加以创新,适当的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促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为我国水文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篇13

作者简介:孙玲霞(1981-),女,汉族,湖北人,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06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9-0038-03

一、建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原则

(一)社会适应原则。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功能的发挥总是受制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规格、层次由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定。脱离了这种需要,或因人才培养不足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或因人才培养过剩、结构失调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不适应的结果,既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也会导致教育自身的萎缩。这在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是有着深刻的教训的。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直接服务农民和农业的科技人才缺乏的原因,不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数量少,而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体系脱离了农村社会实际。要改变这种教育与社会需要不协调的恶性循环,惟一的办法就是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首先要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根据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类型、发展水平、生产要素等来确定教育的内容和层次。其次,要与农业生产特点相适应。农业技术教育具有与工业技术教育完全不同的特点,因此不能照搬一般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再次,要与农民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文化程度、职业需求和对科技的需要。

(二)整体性与协调性原则。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国目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使各个部分协调起来的机制,导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打破以学校教育为惟一形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改变只有学历教育才是教育的错误观念,树立现代大教育观,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整体性与协调性原则,要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内部必须处理好各类别、各层次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完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建设,形成具有权威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的网络体系。

(三)多样性与灵活性原则。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有统一性,这是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反映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共性,包括基本的教育方式、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立法等。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更要讲究多样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反映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地区差异,反映的是各地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农业基础、资源、产业结构、文化传统、农民素质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决定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具有多样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四川乐山教委在农村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了“短平快”的农村成人教育优化模式,是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典型表述。“短”主要指教学时间要短,科技传播时间要短;“平”就是强调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与农民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不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能脱离农民的接受水平;“快”是指科技信息捕捉的速度要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要快,学员把所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见效要快。

“短平快”的教育模式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它的核心在于把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者的手中,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果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相应的传播、推广体系,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就面临难以迅速推广的困境。随着技术陈旧周期的加速,甚至在一项技术尚未面世之前,就可能被淘汰。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与僵化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无关系。

“短平快”的教育模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可以概括为“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不稳定性不断加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和资金密集型经济在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在生产投入的各种要素中,科学技术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适应这一要求,除了加快科技开发外,最重要的是科技转化。“不稳定性加剧”是指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表现在农业上就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短平快”的教育模式适应了世界产业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短平快”的教育模式也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过去,我们曾一度追求农民教育的“正规化”,如举办全日制的扫盲班,需要几百个学时,脱离实际,结果越办越萎缩。由于农民文化教育没有同学习技术相结合,在脱盲后又大量复盲,单纯的扫盲教育也并不能改变农民的贫困状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走出“只有拿文凭的教育才叫教育”的误区,采取灵活性的职业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短平快”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上强调了培育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和教育服务功能的整体性。

二、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框架

综观各国的农业现代化历程,都是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实现的。在这一条历史长河中,各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也都经历了一个由单纯注重推广普及功能到强调推广普及、疏导转移、陶冶净化等多功能并重的演变过程。与之相对应,在培养目标上,也实现了一个由培养传统农业技术人员到培养现代农民转变的过程。要实现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目标,就需要按照新的理念,结合中国农村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构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体系。合理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的反映。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考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考虑农业科技大发展与应用趋势,同时要考虑农民对教育的需要趋势。由此出发参照有关的研究,笔者提出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框架(如图1)

新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多样化特点。只有实现多样化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才能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并覆盖尽可能多的农民群体。长期以来的职业技术教育活动,主要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只在学校中进行,或者说主要不是在学校中进行,而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综合发挥作用的格局。在本文中把学校教育作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正式教育,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非正式教育。

正式教育,包括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其中有学历教育,也有资格证书教育。

非正式教育,主要包括农业推广教育和农民在各种学习型组织中所受到的教育。其中农业推广教育,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对农民的示范教育和培训,也包括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示范。

农村中的学习型组织,是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方面。它包括学习型的家庭、学习型的企业、学习型的机构、学习型的团体等等。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农村中就发展起不少的学习型组织。陶行知等人发起的平民读书处,曾有过较大的影响。后来陶行知总结出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是一种促进学习型家庭形成的良好方法。今天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地方成立的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青年读书会,以及各种职业协会等组织,不仅有效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也促进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交流。

(二)多层次特点。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需求,并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层次。就现实而言,我国目前有三个农民教育层次:

一是农民的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农村初中教育中渗入职教因素、乡镇农民技术学校的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开展的农民绿色培训、推广机构进行的科技培训等。

二是农民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业中专学校、农民中专等。在这些学校中,既有正规的学历教育,例如农村职高和农业中专对适龄青少年的教育,也有资格证书教育,例如对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的资格认证教育。

三是农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教育领域,它主要依托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函授、夜校、自学考试、资格认证等教育。目前的农林高校中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尚属于学历教育,对农民开放的程度有限,然而民办高校的兴起则为农民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较多的机会。

(三)多渠道特点。从受教育的方式来看,多样化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包括了多种途径,如函授、面授、远程教育等;从办学主体看,有公办、民办、企业和农民自发组织的教育等各种形式;从教育的性质看,有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也有系统的学历教育,既包括参观示范,也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科技信息传播。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对尽可能多的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家骥等.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P142-1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