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检查

医学影像检查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影像检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影像检查

篇1

X线检查就是透视,有胸部透视、腹部透视等,由于其检查完毕不能留下任何可供医学诊治的证据,加之清晰度欠佳,现已逐步淘汰。目前透视主要是为了动态观察,如心脏、大血管,以及病灶与肺部之间的关系;做介入血管造影时,医生要看所插导管、导丝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医生为病人取异物,或为病人复位时,需要在x线透视下进行。

X线拍片

拍片清晰度要比透视高,可以对从头到脚的骨骼进行拍摄。有头颅正侧位片、四肢正侧位片、颈胸腰椎正侧位片、骨位正位片等。对于骨骼摄影来讲,大部分要拍摄正侧位的,但有时为了避开某些组织结构,要加拍斜位片,甚至对对侧相同肢体进行拍摄,以资对比。X线拍片检查缺乏动态观察,因此,有时要间隔一段时间随访进行动态观察。

随着计算机的进步,传统的胶片X线摄影进入到数字时代,出现了计算机X线摄影,即CR;数字X线摄影,即DR。如头颅正侧位DR、四肢正侧位DR、颈胸腰椎正侧位DR、骨盆正位DR等。可以人为地通过亮度、对比度的调节,使摄影效果更佳。

人体大部分组织是由软组织构成的,要想X线照片上看见、看清,就必须有对比。胸片就是利用自然对比的最佳佐证,它通过人们呼吸的气体衬托出肋骨、心脏和血管影,把病变地方展示无疑。利用自然对比的还有站立位腹部平片。

X线造影

没有自然对比怎么办?这就要人为地给人体的相关部位注入与周围组织密度有一定差异的对比剂。高于软组织的为阳性对比剂,低于软组织的为阴性对比剂。如泌尿系结石,能正常显影的是阳性结石,不能显影的结石称为阴性结石。阴性结石通常要通过注入对比剂来加以识别,这就要做静脉肾盂造影。一旦显影不清,有时还要进行逆行尿路造影。对胆囊也是一样,通过从静脉注射对比剂来显示胆囊内有否结石及肿瘤等。

消化道钡餐检查

篇2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spection Medical Imaging Technical Progress

YANG Hai-yan, CUI Cheng-li, LI Hong-wei

(Baotou Medical Colleg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China)

Abstract: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common disease,Frequently-occurning disease.In recent years,the onset ag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end to be younger,because of the high fatality rate and morbidity,the accturate early diagnosis and the prognosis estimate playing the decisive significance to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This test which mainly for medical radiographic inspection techniques and different inspection of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indications is reviewed

Key words:Cerebral artery; Artery; Imaging technology

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种。据统计资料显示:国人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见,约占脑血管病的75%以上,且患者有30%会出现复发[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00例脑血管疾病发生,其中有80~120例患者死亡[2],而存活患者有70%以上的会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因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脑血管病已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甚至是导致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3]。所以,对脑血管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一方面对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发挥积极作用。

1脑血管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分类

在X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技术;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

2 X线血管造影技术

2.1 X线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历程 1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仅2个月,Haskek和Lindental首次在离体上肢的动脉内注入白垩溶液进行动脉造影的尝试。1927年葡萄牙Moniz.E使用碘化钠作为造影剂使颈总动脉显影,发明X线动脉血管造影。1928年Santos等完成了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1931 年Dos Santos首先用针穿刺腹主动脉完成了动脉造影,同年Forsmann报道了心脏的X线造影[4]。1940年古巴放射学家用股动脉切开的方法将导管送入主动脉,但是此方法操作繁杂未被推广。直到1953年Sdldinger设计的循导钢丝插入导管,使经皮穿刺法成为简便、安全的动脉造影术。60年代,神经影像医生直接穿刺颈总动脉、椎动脉或头臂动脉,逆行注射造影剂进行X线脑血管造影。至70年代初,已经采用股动脉穿刺进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并一直延续到今日。

2.2 X线血管造影的优势与不足 它主要的优势是实施动态观察脑血管的血流,分期显示血管的动脉相、毛细血管相及静脉相,并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的狭窄、扩张及闭塞。在X线血管造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具有各自的优势,但禁忌症较多,这三种血管造影技术不适于以下情况;①碘和麻醉剂过敏;②严重的心肝肾疾患;③严重的血管硬化或穿刺血管严重阻塞病变;④急性炎症、高热;⑤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⑥穿刺部位感染;⑦孕妇、婴幼儿。

2.3 X线血管造影临床应用 目前主要应用于血管自身的病变,在X线血管造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放射学不仅能够精确的显示病变,而且具有治疗作用,主要利用成形术及灌注栓塞术治疗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及血管破裂出血。田洪[5]等利用介入治疗成功的进行了动脉瘤术中脑栓塞的溶栓治疗。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1 DSA的发展历程 早在1934年Ziedes des plantes就报道过胶片减影法,1961年曾有人提出利用两张相似图像的胶片与胶片间作光学减影处理,从而突出两者大差别,但光学减影过程丢失信息量,不能实时显示,要消耗大量胶片,在临床上没有得到推崇[6]。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的Mistretta小组和亚利桑纳大学的Nadelman 小组首先研制出DSA,1980年11月在芝加哥召开的北美放射学会上公布并展示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1981年布鲁塞尔国际放射学会上DSA得到了一致推崇。之后DSA技术在血管成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

3.2 DSA的优势 DSA主要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再利用导管向动脉内快速地注射造影剂,使用数字系统电子设备获取单纯的血管图像。其优势是①对血管分辨率高,对比剂用量少,且属于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②具有实时成像和绘制血管路径图的能力。③可以在诊断的同时,便于介入治疗操作。

3.3 DSA临床应用状况 DSA适用于①血管:血管狭窄、扩张;闭塞和阻塞;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等;②出血性病变;③血管的介入治疗;④术后随访等。许多学者利用DSA进行了脑血管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马先军等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发现血管结构异常高达83.3%[7]。而黄文诺[8]等利用三维成像(3D-DSA)在研究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CT血管造影(CTA)

4.1 CTA的发展历程 1969年英国工程师汉斯菲尔德利用加强的X线放射源对人的头部进行试验性的扫描得到了脑内断层分布图。1971年他与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开始了头部临床试验,在1972年4月召开的英国放射学家研究会上首次发表,宣告了CT的诞生[9]。之后CT机逐渐更新换代,由单排CT发展到螺旋CT,紧接着多排螺旋CT出现,目前较突出的是多排螺旋CT,2005年推出的64排多层螺旋CT(MSCT)能直接获得容积数据,可进行任意方向图像的重组,得到高分辨率的重组图像。MSCT扫描速度增加,显著提高了造影剂的强化效果,极大促进了CT血管成像(CTA)的发展[10]。

4.2 CTA的优势 ①检查时间短,创伤小,可适用于病情严重和不合作的患者[11];②较好地显示颅骨和血管的解剖关系,有利于指导诊疗方案的选择;③便于发现超早期血管病变(如早期血管硬化等),对钙化病灶显示良好;④多方位成像,有利于观察隐蔽部位的血管病变,且有利于筛查早期、无临床症状的动脉瘤。

4.3 CTA的临床应用状况 CTA主要适用于脑血管解剖变异、脑动脉瘤、动脉畸形、脑血管硬化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研究显示[12],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颅内动脉及颅底willis环解剖变异。程晓青[13]等研究显示与DSA相比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8.5%、98.9%,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取代或部分取代DSA检查。

5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5.1发展历程 磁共振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1977年达马安迪等人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全身MRI设备。1978年英国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磁共振图像。1980年前后,MRI在医学上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进步。1985年第一台国产的MRI设备研制成功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为磁共振检查的常规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血管成像方法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核磁血管成像(3D-TOF MRA)、对比增强MRA(contrast enhancement MRA,CE-MRA)。

5.2 MRA的优势及不足

5.2.1普通MRA的优势及不足 优势有:①无X线电离辐射;②具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力;③MRA对脑实质的血管畸形显示良好,检出率较高。不足之处有:①患者体内有铁磁性植入物,心脏起搏器、早起妊娠、幽闭恐惧症患者。需要带监护设备的危重患者不能进行检查;②检查费用偏高;③MRA检查时间偏长;④对钙化灶的敏感度较差;⑤MRA图像容易产生伪影,影响图像效果;⑥MRA所用的造影剂引起副反应。

5.2.2 3D-TOF MRA的优势及不足 它具有以下优点:①空间分辨高;②受血流湍流的影响相对较小;③后处理重建的质量好;④利用人体内的H质子成像,无需造影剂。不足包括:①不利于慢血流的显示;②背景组织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③扫描时间相对较长。

5.2.3 CE-MRA优势及不足 它主要的优势[14]是①对于血管腔的显示,CE-MRA技术更加可靠;②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反映比较真实;③一次注射造影剂可完成多部位动脉和静脉的显示;④动脉瘤不易遗漏。缺点在于:①需要注射造影剂;②不能提供血液流动信息;③成效速度快。

5.3 临床应用状况 目前磁共振血管成像主要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检查。有研究表明[15],3D TOF-MRA(三维时间飞跃)可以作为较可靠的检查方法用于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诊断,对狭窄程度在50%?郯99%的颅内动脉的灵敏度为78%-85%,特异度为95%,对于闭塞血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研究表明[16],MRA和DSA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基本相似,80%的血管狭窄病灶显示,二者结果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征象较信号缺如或部分丢失征象可靠。

6经颅多普勒(TCD)

6.1 TCD的发展历程 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门新技术。TCD是1982年由挪威Aaslid等首推[17],将检测到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应用于临床,国内于1988年陆续引进。随着能量M型TCD(PMD-TCD)的出现,经颅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应用价值将有很大提高[18]。

6.2 TCD的优势与不足 TCD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用于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利用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间接反映血管狭窄的程度、部位、侧支循环及动脉闭塞后的再通情况。但也有不足之处[19]:①对颅内段血管的病变,由于受到颅骨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的反映其真实病变;②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③无二维引导,不直观,有些血管不易辨认。

6.3 TCD的临床应用状况 TCD可探测到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主干(PCA),以及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颅内段主干;①用于显示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80年代国外的研究和90年代国内的研究,均证实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DSA比较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一项可靠的筛查手段[20];②脑动静脉畸形检测。

7结论

综上所述,脑血管造影各有优势与不足;X线血管造影动态显影,但辐射较大;DSA被认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禁忌症较多;CTA可以任意角度观察脑血管,对脑血管的解剖显示较好,但需要造影剂且具有放射性;MRA相对无创,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影像解剖,但对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TCD无创、经济、便捷,可以反复多次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筛查手段,但功能较局限。随着医学领域不断发展,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相互结合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互相补充,更加有利于脑血管及其病变的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黄立军,蔡成仕,刘英峰,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62-963.

[2]Light, E.D., Mukundan,S., Wolf, P.D., et al. Real-time 3-d intracranial ultrasound with an endoscopic matrix array transducer[J].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2007,33(8):1277-1284.

[3]李坤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8(6):499-502.

[4]于建明,刘建新,杨艳敏等编著.,2009年6月出版.

[5]田洪,张玉波,刘磊.颅内动脉瘤术中脑栓塞后成功溶栓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第11期)

[6]李月卿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7]马先军,董万利,邵风扬.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形态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1):37-39

[8]徐跃,梁碧玲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9]黄文诺,王立富,王书祥等.3D-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与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40-42

[10]Maruya,J., Yamamoto,K., Ozawa,T., et al.(2005).Sinultaneousmulti-section perfusion CT and CT angi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Acta Neurochir,147(4):383-392

[11]Susanne,W., Michael,K., Tobias,B., et al. Role of CT Angiography in patient selection for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hemispheric stroke[J]1998, 29:935-938.

[12]方琼,永强,刘斌,等.MD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及颅底Willis环解剖变异和其代偿潜能的评估[J]解剖与临床,2007,12:383-396.

[13]程晓青,左长京,田建明,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2):113-115.

[14]Choi,C.G., Lee, D.H., Lee, J.H., et al. 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occlusive disease with 3D-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inance angiography with sensitivity encoding at 3T.Am J Neuroradiol,2007,28(3):439-446.

[15]邵康为,杨军,刘伟,等.3D时飞法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7,16(4):278-280.

[16]李晖,刘怀军,李靖武,等.应用MRA评价后交通动脉开放与后循环形态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8):1456-1458.

[17]Yeo,L.L., Sharma,V.K.(2010) Role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Recent Pat CNS Drug Discov,5(1):1-13.

篇3

一、X线在疾病诊断的应用

1895年伦琴发现的X射线在二十世纪被医学界广泛应用。X线成为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有效的手段。它以绝对的可靠性引导着医师的诊治。普通放射诊断是现代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患病的重要手段。今天,每一个有声望的医院无论大小,都要有一个X线部门,并备有做疾病诊断和治疗所用的设备和装置。

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军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主治医师通常让病人做的诊断检查是透视或照相。透视是使X线透过人体被检查部位并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优点是能够看到心肺、横膈及胃肠等活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转动患者,做多方面观察,以显示病变及其特征,便于分析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胸部及胃肠检查。因此,在术前病人一般都需要进行透视检查,观察多系统的器官。检查人身体机能是否适合手术。对于某一特定部位的检查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同时也能够观察病变与周围的关系。

照相亦称为摄影或摄片,X线通过人体后使受检部位在胶片上显影,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的感光作用。这种影像诊断方法比较昂贵,但可留作永久记录,便于分析对比、集体讨论和复查比较。然而它的缺点是不能显示脏器活动状态。一张照片仅反映一个(即照相位置)。因此摄片可适应于各系统、器官疾病,如头颅、脊椎及腹部等部位的检查。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普放诊断原理主要依据X线成像原理。它与X线的性质、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能穿透人体是由X线的性质所决定的。X线成像原理是:X线的基本特性和人体组织器官密度与厚度之差导致各个不同密度的组织相邻排列,吸收及透过X线的量不同,产生透视或照片上的影像。凡是密度大的部分(例如骨骼)吸收X线最多,通过X线很少,故在照片上显出白色影像;反之,密度较小的部分(例如空气或是软组织)在照片上出现黑色影像。这使X射线技术立即为外科所采用,用于骨折、骨病的诊断及异物的识别。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军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二、CT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影像不同于普通的X线影像,它是一种数字化的影像,医疗应用中已经相当普遍。已成为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1)普通扫描(平扫) 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到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乎扫能满足诊断要求。

(2) 增强扫描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为以静脉快速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和CT灌注扫描。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3)高分辨力扫描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为薄层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它是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

(4)多层面CT扫描系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4、8或16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对肺部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具有肺结节分析功能、肺支气管成像、肺含气量测定及支气管仿真内镜功能等。

三、影像核医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篇4

1 心理护理

到影像科室检查的患者受认知程度的影响对增强扫描往往感到紧张,尤其是增强扫描还需要先行告知增强扫描的目的和危险,这更加重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精神过度紧张是一种应激反应,可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手足冷汗、头晕等多种负性反应,诱发或加重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因此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充分配合,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增强的目的、过程、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对增强扫描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积极配合,保证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

2 普通X线平片及造影检查的患者准备及护理

2.1 X线平片

腹部、腰椎、骶尾椎、骨盆平片均应先行清洁灌肠或检查前晚上服缓泄剂,以便清洁肠内粪便,消除因此而造成的X线漏误诊。

2.2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在X线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各种设备的日趋完善和造影药物的不断改进,临床造影项目逐渐增多。为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做到一次成功,需要放射科护士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前准备。

2.2.1 造影前应向患者讲明造影检查的重要性及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方法,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和忧虑。

2.2.2 熟练掌握各种造影检查药物的剂量和应用;全面了解各种造影检查的目的、方法以及适应证、禁忌证,掌握各种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2.2.3 做好麻醉剂、碘剂 、磺胺类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结果;准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

2.2.4 造影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变化,熟练掌握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急救药品与设备的应用,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师配合。

2.2.5 检查后患者的护理

对于各种X线造影检查后的患者要求观察2~4h,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定时随访,必要时留院观察。对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对有明显感染症状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或收往院。

3 CT增强检查的患者准备及护理配合

3.1 检查前患者准备及特殊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了解CT扫描检查的全过程,做好患者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头颅检查4h前禁食,腹部各种脏器检查前1周内不应吃含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造影检查,扫描前6~12h禁食。

3.2 检查前,对精神紧张的患者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使其稳定情绪;对小儿采取耐心积极的态度,鼓励他们完成检查,另一方面要轻移、轻放、尽量少动,必要时需临床医生陪同,以便病情有变化时及时抢救和治疗。

3.3 过敏反应的抢救及护理

CT检查时给患者静脉注射碘对比剂,以增加不同组织间的对比度,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由于在CT检查中给药的方式快、剂量大、浓度高,因此,碘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它造影检查。护理人员应在使用过程中引起高度警惕,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3.4 用药时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3.5 有无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对高热、心衰、 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3.6 向患者说明造影目的及过程,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3.7 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发现有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注射,必要时给予处理。如发生轻度反应一般不用特殊处理,让患者大量饮水。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对个别重度反应者,应及时抢救处理,并及时给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来科共同抢救。

4 磁共振患者受检前的准备与护理

4.1 在进入磁共振检查室之前,护士应对患者做好适当的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思想顾虑。

4.2 详细询问现病史与既往史,结合申请单上临床医师查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拟诊,确定扫描部位及层面选择,以便更准确地查出病变的部位、范围与性质。

4.3 掌握绝对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询问并检查患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工心脏瓣膜、眼球异物及动脉瘤夹,发现这些物品者不能进行检查。进入检查室以前取下患者身上的一切金属物品,如假牙、发卡、戒指、耳环、钥匙、钢笔、手表、硬币等,这些物体会造成金属伪影,影响成像质量。磁盘、磁带也应取下,否则会因为去磁而损坏。

检查眼部前应洗掉眼影等化妆品,检查胸椎、乳腺以及盆腔、腰椎应去除乳罩及取出避孕环,否则也会因伪影而影响诊断。

4.4 幼儿、烦躁不安与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予适量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安定等。对心脏患者,精神紧张者,可用棉花球塞外耳道, 减少噪音的刺激。

4.5 使患者尽量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盖上棉毯以保持温暖。

4.6 护士应预先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中的一切现象,如梯度场启动会有噪声,使患者能安心静卧,平稳呼吸,如有不适可用话机与医生交谈。

4.7 中风、脑瘤伴颅高压者应先采取降颅压措施,否则患者仰卧会因喷射性呕吐而造成窒息与吸入性肺炎。由于检查时间较长,为预防意外,可侧卧扫描。

4.8 注射MRI造影剂时,应在治疗室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并连接无菌塑料头皮针,将注射器和头皮针放在无菌塑料盘内,备好棉签、胶布、止血带等进入磁体房,不宜将金属针头、镊子治疗盘等带入磁体房。

5 介入放射科的护理管理

5.1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护理

5.1.1 术前患者按要求备皮,术前4~6h禁食。

5.1.2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消除顾虑,取得配合必要时给予镇静、 止吐剂,避免患者术中躁动或呕吐,影响手术的进行。工作人员进人介入室,需换专用鞋、帽及口罩。

5.1.3 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导管、导线等注意盘好放顺,防止污染。荧光增强器用消毒罩罩住,加强无菌操作的监督。

5.1.4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及穿刺口情况,发现出血及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2 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努力做好介入放射室的无菌管理工作,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使介入诊疗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术中造影投照时挪动机器等因素,增加污染机会,易造成并发症。

5.2.1 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充分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2.2 加强对无菌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操作的训练,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熟悉无菌操作的要求,使其达到操作规范化。

5.2.3 认真督促,检查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补救。

5.2.4 操作房间要有专职护士管理,保持肃静和整洁。门窗装置要严密。

篇5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是以讲解X线、CT、MRI、超声、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及X线照片冲洗技术、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等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员专业操作技能为前提,其重点是提升学员专业思维及操作能力。当前,面对新形势下人们的法制意识、医疗保健知识的不断增强,更加要求医疗人员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在借助各种先进的检查、诊疗设备的条件下,具有高超、娴熟的操作技巧和准确的综合判断能力,以减少、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这不仅是全体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任,更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准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医学影像系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医疗及教学设备和采用多媒体教学及模拟训练的方式,侧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进入临床前就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参加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是张家口教育学院08级医学影像系三个班级,其中:0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4人、08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9人、08级影像设备管理及维护专业39人。作为对照的是张家口教育学院07级医学影像三个班级,其中:07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班40人、07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二班17人、07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6人,采用旧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重点突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分为两部分。

1.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由教师制作PPT课件,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充分利用医院的各种影像临床病案资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直观式形象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达到使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临床见习示教,则组织学生到本院实训室、附属医院影像科参观、见习、模拟示教。如在讲完总论以后,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结合理论,建立直观印象,消除神秘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崇高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本专业的极积性和自觉性。

1.2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时间模拟实训教学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学生操作实训机,模拟各部位的扫描过程,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操作技能[1]。临床实训教学,集中一段时间将学生安排到教学医院,开展技能实训,按照详细周密的安排,学生到医院影像科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训。一方面学生亲临实际的岗位环境,感受岗位气氛,增强学生的道德感、责任心,激发了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增加实际的操作机会,学得好、掌握得快[2]。表108级医学影像系各班的教学安排

2结果

对于08级和07级各专业班分别进行理论笔试考试及实践能力测试,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取各班平均分,进行比较。

2.1通过教学改革,08级各专业班实践及笔试平均成绩均高于07级各专业班,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评价高于07级各专业班,学生对自己的技术能力信心十足,游刃有余,在医院实践中可以熟练操作,即使遇到不常见的病例,通过自己扎实的理论实践知识仍可以很快接受新的知识,融会贯通。

2.20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班的实践及笔试平均成绩高于08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班和08级影像设备管理及维护专业班。

通过学生各门课程成绩综合分析,教学改革后学生成绩和能力明显提高,且成绩与实训情况有正比的关系,有实训安排的班级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无实训的班级,实训时间长的班级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实训时间短的班级。表308级各班学生平均成绩表 表407级各班学生平均成绩表

3讨论

从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大量的实践、技能锻炼、经验积累和专业思维的培养。影像技术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实现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往的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方法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只管教,学生只是做笔记,这种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学习,目的也是应付考试,忽视了操作技能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后感到力不从心。我们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既可使学生获得对于解剖结构的清晰直观的立体图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也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在课后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融合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易于掌握那些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4]。

另外我们提倡医学模拟教育[1],医学模拟教育是通过实践技能培训、医学模拟中心乃至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我们有完整的影像设备,例如:影像检查技术及放射X线室,数字成像及PACS室,影像设备室,影像诊断阅片室,CT操作室,设备储藏室;超声诊断室,通过模拟教学,既解决了病员相对不足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系统完善的操作机会。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更多的研究和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的动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责任心,把临床带教教学作为重点,组织教学大查房、各种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学管理和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执行和质量监控,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抓教学执行和质量监控措施的落实。临床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患者不让实习学生“碰”的尴尬处境,涉及到患者隐私的医疗活动时,情况更严重,带教教师通过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同时监督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增加模拟实践技能培训及临床见习实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满足未来就业的需要,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为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长远,秦俭,王晶,等.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状况\[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70-171.

篇6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70-0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本集X线、CT、MRI、USG检查技术和核素成像位一体的综合性教材。其中普通X线检查、CT、MRI、USG检查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实践性较强,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够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图像。因此,其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直接影响到放射科技术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只讲理论不做实验,学生无法得到真本事,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否单独顶岗问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大纲要求理论:实践=1:1,足以看出实践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现将我们开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结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不能融入临床工作相关知识,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技人员。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根据临床普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USG检查几大工作岗位分别讲述各检查方法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内容。实践教学中我们基于各种检查方法工作流程,首先要学生学会对待不同病人不同检查如何接诊。在实践接诊病人过程中,学习各种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检查前准备等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病人沟通能力,学会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配合,构建良好摄片气氛。其次在真实病例引导下,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知识点。这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加深了印象,有了作为一名医技工作人员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结合,能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适应以后角色的转变。

二、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

1.启发式教学,及先学后教

在教师提出学生学习相关教材内容目标及要求下,根据实训内容,利用实训设备、教具、模型、仪器等先自学,来进行肢置摆放等,而后相互交流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然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并讲解,最后教师作出示范动作并分解为要点讲解,并建立师生双向评价体系。这样做学生感受深,理解容易,记得牢。

2.示范式教学

实训前把方法、步骤、目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先由实训老师作示范讲解,分解要点,让学生观察、体味,再由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要点自己动手完成实训内容,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最后教师点评。

3.单独辅导

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示范,认真纠正他们操作中出现问题,保证他们每个人把每个要点都掌握,学到临床操作技能。

三、实践教学根据教学阶段采取不同形式

1.见习

为了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在学生《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开课之日起,有计划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附属医院影像科进行早期接触临床见习活动。这样在影像科老师指导下,学生基本了解各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这对以后的理论教学、课堂实训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教学中后期,每个知识点内容进行了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训学习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影像科进行开放实训的见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自己反复练习所学过的内容,使学生所学东西得到巩固和消化。

2.课堂实训

摄影授课,需实地演示才能彻底讲透。课堂实训不仅可以讲授摄影摆放,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操作细节及操作顺序。同时还可以现场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在课堂实训中才能更好更彻底解决。此外,我校教学实体化,附属医院影像科即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3.毕业实习

学生在校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后,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实习,根据毕业生实习指导教程,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胜任各个岗位,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获得职业操作技能,接收劳动观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出金字塔面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采用不同形式及多样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升华。

参考文献:

[1]戚跃勇,齐德广,邹利光,等.注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实践教学[J].激光杂志,2010,31(3):43.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16-02X

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因检查资料具有客观真实、图像可重复再现及可永久保存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广泛适用,并成为法医活体损伤鉴定的客观、法定证据[1]。然而,因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影像学检查在在活体损伤法医鉴定中会出现判定困难等现象,进而是鉴定结果存在偏差或错误。本文结合324例活体损伤者的法医鉴定实践,分析影像学检查在鉴定工作中判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4例均为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活体损伤法医鉴定的患者,其中男209例,115例;年龄7-82岁,平均(29.5±12.3)岁。影像学检查确诊胸腰椎骨折18例,眼眶骨折38例,颅脑损伤46例,寰枢椎损伤52例,肋骨骨折72例,四肢骨折98例;致伤原因:车祸143例,拳脚打击伤76例,钝器伤59例,锐器伤42例,高空坠落伤4例。

1.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双排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薄层扫描,参数为120-150kV,150-250mAs;螺距5.5mm,层厚1-3mm,重建间隔0.5-1mm,重建函数FC30。患者根据损伤性质、部位取扫描,将扫描数据传输至DELL工作站,采用Vitrea2.0计算机软件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并进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及多平面重建(MPR)辅助诊断。对CT、X线片诊断图像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检验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估、诊断,必要的进行MSCT检查。

对324例患者诊断结果均有2位以上资深法医对影像学图像分析后作出最终鉴定结果。2结果

法医鉴定为轻微伤122例,轻伤138例,重伤57例,诈伤7例;经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资深检验室阅片确定法医鉴定错误23例,占7.10%。错误原因为鉴定人员阅片经验不足占30.43%,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不当占43.48%,影像学检查不当占26.09%。3讨论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活体损伤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都很高,但由于法医知识局限、检查方法、扫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法医鉴定难以得出确切结果,给法医鉴定工作带来严重困扰。结合324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及法医鉴定,影像学检查在法医鉴定中判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法医阅片知识及经验不足由于法医学鉴定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并非像临床医师一样全天候地接触伤者,对于诊断知识的了解、影像学阅片的经验等均有均有一定的不足[2]。如在判定骨折迟延愈合与不愈合的区别、鉴定骨骺未闭与撕脱骨质、穿皮质血管沟与裂纹骨折时均存在一定偏差或错误,此类情况对于临床治疗上意义相差不大,但对于法医学伤害案件对于伤害程度的判定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1例男性,44岁,因钝器打击致小腿行动困难,后经CT检查被鉴定为穿皮质血管沟,无骨折情况,过后伤者腿部功能迟迟无法恢复,后经临床医师复检确诊为裂纹骨折。此为法医工作者因影像诊断知识有限,阅片经验不足所致的错误鉴定。

对此法医应加强专业业务能力的学习,提高自身医学影像诊断鉴定的知识水平,多参与阅片工作,熟悉阅片技巧,丰富阅片经验。在遇到疑难复杂或重要案例时,应请高水平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共同参与损伤鉴别工作,根据影响资料做出更为客观、准确的影像诊断结论,为鉴定提供更权威、真实、准确全面的依据,确保鉴定结论的准确。

3.2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不当影像学检查结果被视为决定性的客观依据来对损伤程度进行判定,但不同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不同。如有的法医工作者认为CT检查诊断扫描时间短,空间、密度分辨率高,显像清晰、无结构重叠等优点,过于依赖CT检查,忽视了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3]。本研究中1例男性,29岁,因撞击致肋骨不完全性骨折,使用CT扫描时错报成相邻的肋骨骨折。原因是CT扫描方式是层层扫描,与肋骨走行间夹角很小,使得各个扫描平面较为相似,在判定时容易引起错误,此情况应结合胸部平片扫描进行检查和鉴别。X线检查则对裂纹骨折等骨折损伤不明显的骨折类型容易产生漏诊。

对此法医在实际鉴定过程当中,要扬长避短、综合应用利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应证,不可过分盲目相信一种影像学检查,才能为提高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3.3选择适宜的及扫描方式检查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所获取的图像特点不同,其实对于同一损伤利用一种检查方法,选择不同的、扫描方式得出的图像也有很大区别。若是伤者自行提供的影像资料,有可能受到当时诊断医师的思路、医治条件或伤者个人意愿等因素情况影响,不一定为准确鉴定的最适宜资料,且在检查当殊部位的损伤使用常规检查和扫描方式不一定能清晰显示伤情情况[4]。如CT检查具有多种扫描方式,对不同的区域或器官进行检查时应选择指定的扫描方式,否则将不利于病灶全面和准确的显示。本研究中1例女性,43岁,因家暴致眼眶内及眼眶上壁骨折,在行CT扫描时如只使用横断面扫描方式则不利于眼眶上壁骨折的显示,在施加冠状面扫描后可全方位观察到患者伤情,为准确鉴定带来了可靠的影像论据。若没有CT检查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两种方式的联合使用,对此伤者就可能发生眼眶壁骨折的偏差或漏诊[5]。又如在寰枢椎外侧关节微突、关节囊松弛,在旋转活动幅度较大时,关节会产生有轻微滑动而发生齿突偏移,齿突出现偏侧生长,在摄片时的变化均可使寰齿间隙有所不同。

法医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各种检查方式及不同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必要时与专业的临床影像医师共同探讨,研究出最适宜的检查及扫描方式,为法医学活休损伤的鉴定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参考文献

[1]徐晓明,郑传斐,刘兴本,等.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0,25(1):40-42.

[2]李善杰,崔俊瑞,许伟,等.高分辨率64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6):374-376.

篇8

一、神经病学的复杂性

神经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很广,与内科、外科、解剖学、病理生理等学科密切相关,因为神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影像学的广泛应用。神经内科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而课时相对较少,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因此造成见习、实习学生在神经内科临床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虽然本院是一家大型教学医院,病种相对较全,但由于不同病种的分流方向不同,常常存在有些疾病,甚至是作为教学重点的常见病的病员缺乏的情况。这样就使影像学资料的保存功能更加重要。这些资料对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时非常困难,教师亦觉得教学不容易,其主要原因在于神经解剖的复杂性、抽象性,单纯的文字表述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学资料、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电脑的普及使得现在很多医学院校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电脑的便利,影像学改变等相关知识置于网络上,互动教学。

二、神经影像学的作用

带教老师应该培养同学初步的影像学阅片的能力,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要看好影像片,除了有扎实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还要大量的阅片,才能对疾病得出基本正确的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辨别正常的与异常的影像学资料的表现,并分别分析它们在诊断中的意义。复习影像学基础利用较短的时间复习影像成像原理,有助于学生对影像学资料的理解。同时比较讲解正常与异常的影像片。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数字减影(DSA)、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等,随着这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正确性大大提高。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接触临床病例时,带教老师应结合一些典型病例的CT 或MRI或DS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反复讲解,使同学基本掌握这些病变的影像学改变,这样既能加深同学对神经系统不同受损部位以及相应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的认识,帮助同学巩固加深既往学过的神经解剖知识,又能提高同学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同学的神经病学学习热情。

三、神经影像学正确判读的意义

神经病学的诊断要求先查明病变的部位(定位诊断),再查明病变的原因(定性诊断)。面对每一位患者,带教每一个学生,神经科医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就是要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并应判定病变为弥散性、局灶性、多灶性还是系统性。要做到准确定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基础,熟悉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然而在实习带教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DSA、SPECT、PET等并综合分析判断,明确病变的部位。这应是带教老师主要的带教重点和难点,能够正确的阅读影像资料。那么疾病已经诊断了一大半了。近20余年,由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以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总之,初学神经病学的同学们,都会感觉到神经有些内容很抽象、很深奥、难以理解。但如能真正投入其中将会体味到他的无穷乐趣。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吃透书本,然后认真阅读影像资料,能够正确判读,才能在以后成功的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问题。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把神经病学学好、学精,以后投身到神经病学的研究,开阔视野、展望未来,以推动神经病学向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2]Hudson JN.Linking neuroscience theory to practice to help overcome student fear of neurology[J]. Med Teach,2006(7):651—653.

[3]王伊龙,王拥军,周永,等. 亟待建立中国卒中中心网络[ 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7—30.

[4]赵晴,杜建时,高明. PBL 教学法在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8( 11):1131—1132.

篇9

关键词

早期尘肺;影像学检查

尘肺病主要特征为肺部纤维增生,该病主要发生于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群,久之可影响患者肺功能[1]。早期尘肺患者,其临床病症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咳嗽、气喘,严重者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因此控制尘肺病情发展对提高患者生命健康,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的运用使得尘肺检出率明显上升。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重点分析早期尘肺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的临床意义,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纳入患者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厂矿矽尘接触者,并选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无胸肺疾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设置仪器参数,准直10mm、螺距10mm、电压120Kv、电流150mAs。患者取仰卧位,检测时指导患者深吸气并屏气。于肺尖开始,连续性扫描至肺底。扫描原始数据标准计算,10mm层厚、10mm间隔、350mm观察野和512×512矩阵图像重建。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检出尘肺者20例,所占比例为40%。组间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肺部体积为(3698.32±572.13)cm3;容积百分比为76.98%;对照组患者的肺部体积为(4024.41±392.87)cm3,容积百分比为87.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9、8.728,P<0.05)。

3.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分析了早期尘肺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的意义。用于尘肺诊断的影像学方法较多,如X线片、CT诊断中。其中,以螺旋CT诊断最为常用[3]。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资料,对螺旋CT诊断早期尘肺的临床优势进行总结,如下:螺旋CT诊断早期尘肺的主要特征为圆形阴影,可对早期尘肺阴影密集程度进行充分展示。而尘肺病的诊断难度即在于密集度观察,螺旋CT因具有快速无间隔扫描的题特征,因此对早期尘肺患者行螺旋CT诊断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尘肺所引发的肺部空洞较小,且形态不规则[4]。而螺旋CT诊断具有高敏感度、高分辨率等特征,即使对于微小的结节或阴影,其均可做出较好的诊断。可见,螺旋CT在早期尘肺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尘肺患者因长期接触粉尘等,其肺部巨噬细胞因吞噬粉尘而形成尘肺结节。结节内部将逐渐形成纤维细胞,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增生为纤维性结节及融合为大结节[5]。而通过螺旋CT诊断,可明显提升肺实质及胸膜病变检出率,预防漏诊或误诊事件的发生。相对于其他诊断方法而言,螺旋CT更适用于早期尘肺诊断。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本次50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被诊断出尘肺病,所占比例高达40%。该调查结果可充分说明两点内容,其一为在厂矿工作的人群,其尘肺患病率是十分高的。其二为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作者,需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对尘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病情进行性加重。此外,本次调查可充分说明,较无胸肺疾病患者而言,尘肺患者的肺部体积明显缩小,这为尘肺检查又提供了一定的诊断依据。综上所示,早期尘肺患者影像学检查在病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而螺旋CT诊断可对早期尘肺患者做出较好的临床诊断,有效预防漏诊或误诊事件的发生。此外,因尘肺为进行性疾病,对早期尘肺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呼吁广大相关的群众重视尘肺病,加强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1]王俊.早期尘肺患者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117-118.

[2]吴明娣,刘亚伦.尘肺与肺结核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07-108.

[3]卫晓鹏.煤工尘肺50例患者进行性大块纤维化胸膜改变特点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786-787.

篇10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母语负迁移造成的语法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学生们在学习汉语之前,毕竟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母语汉语,所以他们汉语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他们用英语写作的时候,尤其在学习英语的初期,用汉语的思维,措辞和造句子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得到教师理解的。要让学生明确的指导两种语言的差异,只有了解了这方面的区别,学生们才可能避免一些母语负迁移所引起的错误,例如前文所出现的句号连接的流水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误用,如何恰当适度的使用被动语态。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写作习惯,英文的语篇模式就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每一个段落都知道在说什么;但是汉语的语篇习惯就是“兜圈子”,但是所阐述的是一个中心思想。所以教师在平时平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善于积累典型的错误,也可以和学生们进行正面的讨论,让学生们记住很多典型的错误,从而进一步了解英汉之间的差别。

2 增加英语语言的输入,培养英语语感

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语言的输入主要来自于英语课堂,参加外语角或者接触外籍教师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要以各种形式来增加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英语语感。写作和听、说、读是密不可分的,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精读泛读的习惯,精读让学生可以对背诵一些经典的范文,对文章中的措辞,句式,和表达习惯要精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必要的话要背诵,让学生们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材料,背诵一些段落或者是句型,自己背诵或者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背诵,然后在一起交流体会,以增加语言的输入并有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做个细心地人,不断发现更好的适合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好方法。

3 加大语篇教学,综合提高能力

篇1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各大高校的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为749万人,2016年达到了765万人,2017年预计达到795万人。大学生扩招后就业难趋势明显,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一个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创业也被人们广泛关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自主创业”也是大学生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我国从2014年至今积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同时争取促使80万以上大学生能够实现创业。虽然大学生创业环境和政策较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学生们对于创业活动的关注和偏好、甚至是支持态度也不会直接导致创业实践的产生。本文主要是以H大学为调查个案,了解其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影响因素,具体体现为对下面四个问题的思考:(1)为什么有一些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2)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是怎么转化为实践行动的?(3)在创业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4)哪些大学生是有创业意愿而最后没有付诸实践?为什么没有实践?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创业实践较少调查显示,38%的大学生都有创业意愿,其中经济管理学院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了14%,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创业积极性较高,他们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找准学生市场主体。比如访谈对象刘某某,他所开展的几项创业实践都是围绕学生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市场需求,他目前主要是开了三个培训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零基础培训班、758舞蹈训练培训班和758免费驾吧。在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男性的创业意愿与实践都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所致。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女性占据63%,在有过创业经历的人中,女性占57%,这都反映了新形势下男女性别对创业的影响已不再是绝对性的影响因素。79%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是大三、大四年级学生,通过两三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大学生活的体验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高年级的学生创业的意愿较高。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也是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他们可能通过社会实践、暑假实践、兼职经历,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也有更多的人脉资源、社会资源等。调查结果显示,86%的调查对象没有创业经历,如果他们要创业,50%的学生会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创业,8%的学生会根据所学的专业创业,32%的学生会根据市场需求创业,10%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创业。这说明,每名大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各有侧重点,但都有所考虑。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会有何种行为,8%的学生会选择放弃,88%的学生会选择积累经验再创业,4%的学生会选择筹集更多资金。

(二)大学生创业认知逐渐趋向理性

调查显示,98%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2%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这表明大学生对创业的支持度较高。如果某一学生选择创业,20.22%的学生会在创业之前整合身边资源、主动与朋友沟通,其次是参加社会实习、学习成功创业者经验,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以及看创业书籍等等,说明大学生创业之前都考虑较充分,能够收集资源为创业做一些准备。3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魅力和灵活的创业头脑,说明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品质和能力,其次还需要优秀的团队、适合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家人支持、创业培训和服务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较好,了解创业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具备众多条件,创业不是一时兴起。当然,大学生创业之路注定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会遭遇到失败挫折,大学生已理性地认识到创业可能面临的问题。29.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不足,其次是市场环境把握不准确等,因此只有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才有可能获取创业的成功。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资金是他们创业之路上的“拦路虎”之一。除此之外,当问及“你是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时,个人兴趣占50%,市场需要占32%,所学专业占8%。在调查中,问及“如果你在一次创业中失败了,你会怎么做”时,对于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会有何种行为,8%的学生会选择放弃,88%的学生会选择积累经验再创业,4%的学生会选择筹集更多资金。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理性行动者往往会采取最优策略,用最小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相信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根据个人自身情境而做出选择。

二、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实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创业的内在影响因素

1.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认识,是树立正确创业观的关键。统计结果显示,98%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2%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这表明大学生对创业的支持度较高。14%的调查对象有过创业的经历或者正在创业,还有86%的调查对象没有过创业经历,说明我们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人数还只是一小部分,还需要积极地发掘、激励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有无创业经历也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在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中,有4名女生、3名男生,在此次调查中,性别也不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某一学生选择创业,对于创业之前的准备,20.22%的学生会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其次会到企业实习、向成功创业者学习,看创业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等等;3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个人魅力和灵活的创业头脑,说明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品质和能力,其次还需要优秀的团队、适合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家人支持、创业培训和服务等等。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只会最大化地追求个人利益,个人有目的地追求利益而展现出自己的工具理性。该理论认为,个体有目的地追求利益过程必须基于以下前提:第一,追求最大利益的行为主体是追求者自身;第二,追求者在追求的特定情境中要根据外在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决策,实施不同的行为;第三,最终的结果会因为追求者的不同认知而改变;第四,追求者在不同的选择结果前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偏好进行排列。

2.大学生创业的目的。29.31%的学生创业的最大动力是赚更多的钱,18.1%的学生是想自己当老板,16.38%的学生是为了解决就业,31.03%的学生目的是体验生活、积累经验,5.17%的学生是因为其他。这说明,大学生创业的动力多为物质上的刺激,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开始注意到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提升。帕森斯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是为了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或结果,个体的行为动机或目标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行动者对目标的追求过程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目标是一切社会行动的源泉。行动者的目标是由标准化的角色期待所决定,是由行动者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所制定。社会行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社会行动由于行动方式与行动环境的变化而失去稳定性。“在帕森斯的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行动中的所有因素都受到社会系统中标准化要求的控制。”也就是说,行动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因为这些规则都对其行动内容和方式进行了界定,行动者必须将这些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标。大学生创业目的的明确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励着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产生。

(二)创业的外在影响因素

1.创业资金。如果有创业意愿的调查对象要产生创业实践,那么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贷款、父母、自己的储蓄和创业基金;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资金的来源不断扩大,方式多样。调查对象邓某某在2011年秋季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升值赛,与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团队制作手工制品;大二结束之后明确了创业想法,由哥哥出资金开了一个暑假培训班,之前又选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自己通过兼职赚取第一桶金。关于创业计划与家人有过讨论,但父母都觉得作为女孩子还是要做一些比较稳定的事情,但是如果已经决定创业了,他们都会全力支持。谈到为什么想创业,她认为主要想锻炼一下自己,创业可以提升自己,给自己带来人脉、资金等。她认为自己创业具备的条件是可以借鉴前人经验,因为她身边有创业成功的人。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资金问题,她认为创业贷款是一条途径,借助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机会。现在,她打算申请创业贷款,准备开一个店子,卖盆景之类。

2.学校创业教育。在创业之前,大多学生会和朋友多沟通、整合身边资源,5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类讲座或培训,只有4%的学生参加过3—5次及以上。首先,通过资料收集,了解到学校开展的关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活动有大学生创业计划赛,“拾悦”跳蚤市场,创业升值赛,社团开展的有大学生望社大学生讲坛,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等。学校第四届、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赛,创业计划书,内容涵盖食品特产、软件开发、农业种植、洗车服务、休闲清吧等多项内容。比如“巅峰自行车行”团队以自行车为销售出租主体,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公众管家”团队相较于西方英式管家提供新颖的服务,并做出详尽的SWOT分析,切合当前形式的项目与准确的公司定位获得评委一致好评;“实体果蔬鲜榨专营店”团队上演一场“果蔬恋”,倡导“健康看得见”。第四届、第五届创业升值赛中“民族风韵”团队有精心缝制的香包,其独具民族特色的蒙古包、蒙古帽等小饰品;“青青草”团队手工缝制的布包和发饰。形似香囊的布包用淡紫色碎花棉布手工缝制而成,布包表面以彩珠作为点缀,审美价值高且方便实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创业团队都特别强调自己的创意理念,有制定实施方案、预期目标、经费预算、风险评估、发展规划等,对其创业计划进行具体描述;学生能够在一个团队中互相合作,共享各自的创意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也为以后同学们创业奠定了基础。教师或专家看法: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鼓励大学生创业是顺势而为,有利于在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新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创业要从基础做起,一点点积累,最终才能做大企业,做好企业。

3.社会支持。对于创业,64%的学生家人表示支持,也有14%的学生家人表示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具备家人支持的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79%。可见,家人支持是形成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创业之前,大多学生会和朋友多沟通、整合身边资源,5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类讲座或培训,只有4%的学生参加过3—5次及以上;对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高,44%的学生只是处于仅听说的程度,不太了解具体的创业政策。创业政策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出台、媒体和社会的宣传与支持,还需要创业者个人的密切关注。现在的大学生相较社会人士而言,既缺乏资源,社会经验又少,而且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在创业过程中容易盲目冲动,对困难也估计不足。面对严峻的就业和创业形势,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家人的支持、学校和社会的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来直接或间接促使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不仅有家人支持、创业政策支持,还有成功创业的同辈的影响,创业是一种获取社会资源的过程,也是一种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这种社会资源是多面的,总的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类:经济资源、人脉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一定要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经济资源是创业所需的硬件与实体建立的基础。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来说经济资源显得非常有限。经济资源单薄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弱项,但其也有智力、体力、时间等资源优势,这些都可转化为经济资源。人脉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都非常重要,创业过程本为与人互动的过程,互动范围的广度、深度与效度直接影响到创业结果。人脉网络关系是变动的,营造良好的人脉关系,一方面靠关系维持,这是针对已有的人脉而言;另一方面是新建关系,无中生有。除了血源以外的任何人脉关系都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建立的。在调查中发现,父辈与亲戚的资源对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影响巨大而深远。除了要扩大人脉网络外,还要加强深度,没有深度的资源发挥的效能非常低,只有到达一定深度才能对创业产生好的效用。人力与信息资源对于创业来讲也至关重要,人力资源只要运用到位,产生效能不可估量。但信息资源不一样,其效用时间短,传输速度快,而且部分资源由于人为的因素在传输过程中会大打折扣,只有确保及时有效地获得第一手信息,才能防止机会的流失,而且很多信息本身的真实性需要每个创业者去分辨。资源整合是一门艺术,也是创业者的能力与人格魅力所在,只有高度整合资源才能有好的创业结果,创业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贷款、父母、自己的储蓄和创业基金;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资金的来源不断扩大,方式多样。创业资金对创业者个人来说,主要还是依靠外界力量,毕竟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没有工作也就没有工资,只有少部分学生依靠兼职、暑假工有自己的积蓄。

2.4%的调查对象有过创业的经历或者正在创业,还有86%的调查对象没有过创业经历,说明我们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人数还只是一小部分,还需要积极地发掘、激励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有无创业经历也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在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中,有4名女生、3名男生,在此次调查中,性别也不再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访谈对象中大部分创业者都有好几段创业经历,他们能从创业经历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对创业充满信心,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更易产生创业实践。

3.学校创业教育活动较多,参与度较高,但影响力较小。我们学校开展的活动有大学生创业计划赛,“拾悦”跳蚤市场,创业升值赛,社团开展的活动有大学生望社的大学生讲坛,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创业活动等等。活动对于参与者影响较大,对于未参与者影响较小,很难形成创业氛围。

4.在社会支持方面,64%的学生家人表示支持,也有14%的学生家人表示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高,44%的学生只是处于仅听说的程度,不太了解具体的创业政策。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创业实践和创业意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拥有较高创业社会关系网络密度的个体更具有创业意愿,说明身边有较多的人在进行创业活动时候会对个人产生潜在的影响。

(二)建议

1.政府要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政府成立相对应的创业基金,提供贷款贴息,提供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带动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2.引导创业实践。现在大学生创业环境和父辈的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市场,勇于实践。以学校为链接,政府为推动力,企业为平台来实施实践创业教育的方法。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说,到企业实习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真正的实体企业,感受到真正的创业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大学生纯理论化的单纯想法,有助于其强烈创业意愿的形成。要做好创业前的准备,是大学生创业前充分考虑的问题。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创业实践,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和创业活动,比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同时,也应认真学习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把所学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为自己未来的创业做好准备。

3.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集中在创业比赛等课外活动方面,而忽视了基础的创技能培训。行业专家在创业技能培训中通过案例分析给学员传授经验和创业理念,并且指导大学生如何制定完备的创业计划书。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引导学生坚持自主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根据不同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创业课程。宣传理性的创业观念,倡导大学生根据个人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到底应该如何创业等,避免大学生受到社会上的功利思想而盲目创业。

4.家庭中父母对创业的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抉择和创业模式影响十分关键,父母的支持也是创业者的一份力量支撑。多与有过创业经历的同学、朋友交流,了解创业过程的方方面面,吸取经验与教训,少走弯路。同时,有同龄人的支持与陪伴,更能鼓励创业者坚持下去。政府还应该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提供大学生创业政策优惠,比如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给予政策上支持,对诸如户口、档案、减免税、以及咨询服务等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对于愿意到西部地区或者广大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应该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创业是一种可以体现创新能力、创造价值、提高生产力的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对于受过高等教育、充满着活力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挑战风险、创新创造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敢闯敢拼。创业,并不一定每名大学生都会去创业,首先只有那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才会有去创业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权衡各类影响因素,然后才会去决定是否转化为实践行动。创业不仅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促使参与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能力,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蒋振文.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相关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张进宝.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李媚.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6]姚晓莲.从创业意愿到创业行为的认知失调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7]郑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8]虞维佳.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D].合肥:安徽大学,2012.

篇12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肿瘤转移;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随着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寿命的延长以及眼科疾病诊断技术的进步,老年脉络膜转移癌(choroidal metastasis,CM)患者较以往大大增加。部分CM患者眼部转移癌出现于原发肿瘤确诊之前,易被误诊或漏诊〔1〕。眼科影像学检查,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超声波检查、CT、MRI、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已应用于临床CM的检查中。本文对13例15只眼老年CM患者的眼科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女8例,男5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6.2)岁。双眼2例,单眼11例,其中右眼7例,左眼4例。视物遮挡伴视力下降12眼,眼红、眼胀伴视物不清2眼,视力丧失1眼。视力:0.1~0.5 者6眼,0.6~1.0者3眼,0.01~0.05者3眼,手动/眼前者2眼,无光感1眼。源于乳腺癌6例,肺癌5例(1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肝癌1例(男性),甲状腺癌1例(女性)。乳腺癌、肝癌、甲状腺癌患者,手术证实原发肿瘤的来源。4例源于肺癌患者,于入院后查出原发肿瘤。

1.2 方法 对所有病例进行包括A/B超声、FFA及ICGA、CT、MRI、OCT在内的检查。

2 结 果

2.1 眼底检查 视网膜广泛脱离高度隆起者3例,下方视网膜呈球形脱离1例,视周围视网膜青灰色隆起伴视水肿2例,眼底后极部或接近后极部呈边界不清的圆形扁平隆起7例。

2.2 辅助检查 7例患者行FFA检查,表现为肿物部位早期不显荧光,而后逐渐显现斑点状荧光,晚期呈斑驳样荧光,有的病例肿物外围有一弱荧光环(图1)。4例行ICGA检查,早期呈弱荧光,而后出现弱的荧光斑点,晚期肿物边缘可见一强荧光边(图2)。全部病例均行A/B超检查,A超显示脉络膜转移癌的内反射为中等到高,内部结构不规则。B超表现为球壁实性回声光团,密度较均匀(图3)。视网膜高度隆起4例,肿物周围网膜轻度隆起8例,1例眼底球壁不均匀明显增厚。图1 FFA显示肿物所在的低荧光区 图2 ICGA显示肿物部位的低荧光 图3 B超扫描肿物

6例患者行MRI检查,表现为球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T1W呈高于玻璃体的中高信号,T2W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瘤体显著强化(图4)。全部病例均行眶CT检查,12例CT表现为眼球后极部扁平状隆起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界欠清(图5)。1例表现为眼环略增厚。2例患者行OCT检查,表现为病灶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图6)。因网膜隆起较高,下方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信号明显衰减。

3 讨 论

脉络膜是肿瘤眼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CM原发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肾癌等,其中主要为乳腺癌和肺癌〔1〕,而肺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正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现代眼科影像学检查技术,有助于对CM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

脉络膜转移癌具有特征性的FFA及ICGA表现,对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由于脉络膜转移癌病理组成以细胞为主,含少量间质和血管,所以FFA早期表现为无脉络膜背景荧光,而后在低荧光区内出现斑点状强荧光,晚期荧光渗漏融合呈斑驳样,ICGA表现与FFA相似〔3〕。Harino等〔4〕研究显示ICGA结合FFA检查能对肿瘤的特征进行更准确的判断,与FFA相比,ICGA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大小,对于肿瘤周围有继发视网膜脱落的病例较FFA更有价值,FFA则对于肿瘤表面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异常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本组患者有7例行FFA,4例行ICGA。FFA表现为早期不显荧光,而后在低荧光区内出现斑点状强荧光,晚期荧光渗漏融合呈斑驳样,中央部分荧光较强,外围有一弱荧光环。ICGA表现与FFA相似,荧光出现较晚,有时可见一强荧光边,中心部分呈弱的不均匀荧光。2例经FFA检查发现对侧眼小病灶,而眼底检查未发现特异改变,提示FFA检查在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上有重要意义。

CM的眼A/B超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脉络膜肿瘤相鉴别。A超扫描为中等到高的反射,内部结构不规则。B超显示为扁平隆起的病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5〕。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相比,CM的超声图像中肿瘤高度与基地宽度的比值较小,而反射强度却明显高于脉黑〔6〕。本组1例病例,眼部病灶小,B超仅表现为脉络膜的限局增厚,没有典型隆起的肿块,该病例需要排除后巩膜炎或葡萄膜炎的可能。根据超声波检查高度怀疑脉络膜转移癌者,需仔细进行全面体检,结合FF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CT、MRI可了解肿瘤部位、大小,对CM的诊断没有确认意义。CT表现为眼球后极部扁平状局限性增厚,肿块均匀等高密度,边界欠清。有些病例早期肿瘤呈扁平生长,CT仅表现为眼环略增厚,没有明显肿块。可疑病例需结合FFA和B超等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周身排查明确诊断。MRI表现为T1W呈高于玻璃体的中高信号,T2W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瘤体显著强化。MRI可检查转移癌是否侵入视和巩膜〔1,7〕。

由于CM患者常伴有视网膜脱离,OCT检查因扫描深度所限,难以显示肿瘤的特征。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呈低反射区,因视网膜下液的存在使神经上皮层向前移位,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增厚,呈高反射信号。有时伴有视网膜层间劈裂,表现为神经上皮层内的低反射区。化疗后,OCT显示浆液性网脱改善,病灶的范围减小,视网膜恢复正常的结构〔8〕。本组2例病人行OCT检查,表现为病灶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因网膜隆起较高,下方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信号明显衰减。本组病例较少,CM的OCT特征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

老年患者因肿瘤症状常被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老年性疾病所掩盖,往往忽视对肿瘤疾病的检查〔9〕。对于有眼部症状的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的眼科影像学检查,怀疑CM者进行全身排查,及时确定肿瘤原发病灶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老年CM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237.

2 张 薇,项永兵,刘振伟,等.1973年~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7014.

3 王光璐,张 风,孟淑敏,等.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血管造影〔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2):925.

4 Harino S,Miyamoto K,Okada M,et al.Indocyanine green videoangiographic findings in choroidal metastatic tumor〔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1995;233(6):33946.

5 Chong JT,Mick A.Choroidal metastasis: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ptometry,2005;76(5):293301.

6 Sobottka B,Kreissig I.Ultrasonography of metastases and melanomas of the choroid〔J〕.Curr Opin Ophthalmol,1999;10(3):1647.

篇13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adopting hea lthy education,it is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manage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patients of AIDS.Methods:The 40 anti-viral treatment patients of AIDS by adopting healthy education or not from September in 2005 to September in 2009 divide into A and B groups by education before or after.Through following-up examination:blood routine liver function kidney function blood amylase and blood glucose,observe the above-mentioned indicators of examined times.Results:The examined compliance of the blood biochemistry of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patients of AIDS by adopting healthy education come up 85 of percentage from 47 of percentage,it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t the examined compliance of the blood biochemistry of A group compared toB group(P<0.01).Conclusions:The healthy educ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amined compliance of the blood biochemistry of the AIDS.

Key Words AIDS;compliance;healthyeducation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而使人体发生一系列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患者死亡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的办法,病死率高[1],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报道2007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3320万人,新增250万名艾滋病患者,210万患者因艾滋病而死亡[2]。由于艾滋病患者自卑及耻辱性,其治疗和随访检查依从性都较差。通过自贡市定点艾滋病医院治疗随访表的观察,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检查依从性也较差。现将我市2005年9月~2009年9月收治有完整资料的艾滋病患者40例血液生化检查依从性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0例艾滋病患者均为我市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男34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年龄25~56岁,平均34±4.23岁;小学文化5例,初中文化30例,大专文化5例;有固定职业7例,无固定职业33例;已婚17例,未婚或离异23例;性传播5例,注射传播35例。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入选的条件:①艾滋病病例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诊断标准》[3];②对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按照2004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发的《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医学入选标准》执行;③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随访按照2004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发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监测》[4]要求执行。

方法:按是否有健康教育分为教育前A组、教育后B组。A组和B组均是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随访检查。B组由艾滋病专业管理人员每次对入选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检查血液生化时介绍部分艾滋病知识。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随访检查的要求,开始服抗病毒药物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以后每隔3个月检查1次,两组均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的检查次数,由检查依从性实际次数/理论次数×100%计算检查依从性高低。

结 果

经过分别随访6月后,A组教育前检查次数为41人次,漏查次数46人次,检查依从性为47%;B组教育后检查次数为51人次,漏查次数9人次,检查依从性为85%。A组与B组检查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次数与漏查次数比较[例(%)]

注:X2>/sup>21.75,P<0.01。

讨 论

患者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嘱、指导的服从性和遵守性[5],它能量度患者的配合程度。依从性的高低没有统一标准,能按要求执行的称为依从性高,反之则依从性低。艾滋病患者治疗或检查依从性差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6]。为了提高艾滋病患者检查依从性我国颁布了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试行)和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及随访检查。影响艾滋病患者检查依从性的因素有:感觉受到歧视、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足、检查费用、对疾病的认知不正确等[7]。本研究显示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经过教育后艾滋病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态度,血液生化检查依从性也明显增强。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控。

参考文献

1 Rusch M,Nixon S,Schilder A,et a1.Impairments and activity limitations and 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s: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among 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in British Columbia[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04,2(46):1-6.

2 新华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与危机并存[EB/OL],2009-6-25.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