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这么多年以来,农村的素质教育始终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原因何在?如何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拙见。
1.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
1.1 评价机制限制,师资缺乏。评价学校、教师、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被动局面。
1.2 教师素质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教师的职业道德低下。②落后的教育观念,沉睡的创新意识。③较低的专业素质。④消极的职业态度障碍:厌教、厌学、厌思、厌管。
1.3 领导意识淡薄,教学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器材,缺乏实践学习基地。
1.4 教育经费不足。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所以学校不能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学校公用经费不足,办学条件的提高受到限制。
2.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2.1 转变评价机制,使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是学校、教师平时教学的指挥棒。评价一所学校不能光以成绩为主,要多方面评价,不能只看升学率,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势必使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以教学成绩为中心,只应付考试,在教学中只培养考试机器。
2.2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充实农村师资,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至少每所农村小学要有一名音乐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一名体育教师,做到教师专职。
②针对农村信息闭塞的弱点,千方百计转变教育领导及教师的教育观念,让老师把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③针对骨干教师、特长教师缺乏的现状,应充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④抓好全员培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结构和智能结构。
2.3 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所谓“自主化”,简单地说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素质教育,又叫创新教育,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种代表。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人的素质结构体系的要求,还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等都是人的素质结构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国家教委早在1997年就已经了《关于当前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的若干意见》,最近几年来,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各种统计情况来说,中小学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显现的误区也越来越明显。只有纠正了这些误区,寻找到正确的出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才能越来越好。
一、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
1.素质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对象。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素质教育无关政府、社会与家庭,而是学校与教师自己的事。这是素质教育明显的误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不仅会被大环境制约,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副总理也曾指出,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大环境的力量。这个大环境在包括学校与教员的同时,还包括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
2.搞课外活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多实施课外活动。所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开始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这种做法虽然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实际上却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误解。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课外活动,还包括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运行体系。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素质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很多中小学的家长和学生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学,而且学得科目越多越好,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通才教育。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培养。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通才教育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与宗旨的扭曲,这样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扼杀掉。
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投资
国家应该进一步通过媒体、报纸等加强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虽然教育总是关乎学校与教师,但家长和社会各界都有责任为教育出一份力,不能把素质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要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大的财政支撑是必须的。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的经济实力来说,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投资来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对投资渠道进行拓宽,对全面办教育进行提倡,只有全社会都关注起来,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小学素质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2.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虽然看重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但课堂教育始终是核心和基础,是对人才进行培养最主要的渠道。中小学素质教育应该牢记这一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改革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行启发式和探究性以及研究性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不能完全搞课外活动,但在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适当地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中小学素质教育必须放弃“通才教育”的追求,但也不能走向教育的狭隘一面。所以,中小学必须开展各种类型的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喜好与追求;在进行主要的专业教育的同时,穿去一些通识理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统计性地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在学习好必须学习的课程之外,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专业与个性都很鲜明的人才。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误区,只有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和正确展开,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由于长期受“应该教育”的影响,中学化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注重“概念性的知识”、“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伦理”,剥离“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技能、方法、思想、情感等各个领域的要求,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艺术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成就和研究方法,注重了科学结论的探索和发展过程,重视了化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加强了实验教学,注重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素质教育。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又常常把素质教育与“面向21世纪的经济,科学竞争”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在学校教育中,各科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各有侧重。化学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即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方法,化学科学意识和化学科学品质等方面的素质。所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基本构成了中学化学中的素质教育。
二、化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素质教育
不少人一提到素质教育,就会提到五花八门的“活动课程”、“课外活动”、“选修课程”,似乎通过这些课程所培养的知识就是所谓的“素质”。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思想道德、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中学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为成才打基础,科学基础知识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化学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整体教学过程来说,要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如新教材中的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要素编排、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使学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利于知识的逐渐深化,也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到说,教师要全面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目标。如:①认识目标;②社会目标;③能力目标;④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有目的地自学地学习,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2)从教学要求来说,起点要低,循序渐进。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先从得氧失氧入手,找出化合价变化的特点,再发展到以化合价升降为标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分析化合价的变化实质,使概念深化到电子转移的层次上,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身心结构中稳定的长期作用的化学要素。
2.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化学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巧妙地辅之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和有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结合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化学家及劳动人民对化学的贡献,尤其是建国以来我国在化学、化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事迹等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化学与社会,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教育,结合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我国,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立志建设好家乡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经济效益观念。
(2)重视实验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成果的发现都来自实验。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有关信息。这样不仅观察现象时身临其境,而且节省时间,对比较果明显,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切莫代替、协助。如试剂瓶盖学生难以打开,药品用完需要从别出取来,酒精灯需要添加酒精,等等,教师最好只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实验结束要求学生将药品、仪器摆放整齐有序,实验台和地面打扫干净。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克服困难的好习惯,而且在劳动中学生能培养审美情趣,因此,教师不可忽视实验课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
三、利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同时,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不能忽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理清操作步骤,严格按操作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操作问题。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教材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各种软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和动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培养他们深入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计算机的学习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计算机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理论课和操作课。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不可以按部就班,应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用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喜爱,使之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主体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正确实施和渗透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遏制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排除计算机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完成"爱师"到"乐学"的迁移,确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五、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老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计算机老师应具有精深的业务知识,广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老师的专业知识越宽厚,基础越扎实,对教材的理解才能越精越深,以便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计算机老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能随时调控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化,来调控教学节奏和各个环节的变换,还应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世纪呼唤素质教育,市场经济培养素质人才,而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代教师研究的首要课题。
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计算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然而,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
二、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使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什么是素质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毋庸讳言,在一些农村小学只有三节课,那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课表是写给别人看的,一些学校甚至连“副课”课本都不订,只发书不上课的为数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为追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而占用了其它科的时间;还有就是能真正胜任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很少,课表形同虚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开足开齐课程着手。开足开齐课程,对城市小学来说,也许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农村小学来说,却非易事。可以说是,一缺师资,二无设备,三欠精力。有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根本就没有上过所谓的“副课”。一些学校由于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副课”的教学都是由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的老师担任,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上课时都是应付了事。再加上缺少器材,一些在音、体、美上即使有天赋的学生也不能被发现、被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两全方针”之全面发展的原则,便学生主动发展。为缓解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紧缺的矛盾,可让有专长的教师,以某一所学校为根据地,在附近几所学校轮流送教,让孩子们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也可以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或速成班以解燃眉之急。
三、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四、认真开展好课外活动
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与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的要求很不适应。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课外活动决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2、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
3、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人们一旦拥有了这种素质,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续学习和发展。而这种素质的养成、发展与完善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因此,从这两层含义上讲,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 研究学生,准确放矢
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接能力和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找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变式”导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恰当地破题导入,不但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变式”导课,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为体会中心渲染气氛。我常采用启发谈话,实物图片演示,实际操作,讲故事,学格言,设疑等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2、加强学洁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从“读书”中自我获取知识;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动脑习惯;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原本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心理学上则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后来泛指人多方面的能力和修养。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减负提质,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实施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原因
在过去,我国的教育一直强调“一切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学生能力的养成不过是训练应试技巧过程中的附属品。这严重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各种技能的提高。素质教育则不然,它注重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一般意义上,素质教育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理想,值得提倡。
与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极不相称的现实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些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搞的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消极的甚至反面的后果”不断出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中曾指出:“现在一些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心理压力很大,这不得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产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可见,给学生减负,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三、实施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主要层次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谋生手段和发展技能,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这一基础,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所以,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意识和技能。在社会化过程中,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在个人私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进而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建设。”素质教育不能只教人学会“找工作”,而应当“开发和培养人的真心、爱心、责任心、羞耻之心。”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弄清负担的成因在于学生升学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在于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又在于……
据此,给学生减负,(1)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严禁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辅导资料、订阅报纸杂志;不得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等等。
(2)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投资环境,大幅度开放教育市场,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多渠道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个人投资教育,加速放开,放手发展,太力发展民办大学。丰富高等教育资源。这样,升学就不再会成为一种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才有望随之减轻。
(3)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着力培养独立思考、诚实守信、大胆创新、自由创业的现代公民人格,摒弃或妄自菲薄、因循守旧,或偷奸钻营、尔虞我诈的传统奴化人格。”
四、摒弃对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错误看法
一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倡导的“优化课堂教学”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1.优化的目标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以现实的社会环境为条件,采取人为的调控方式,实行教育过程中多种因素与个体素质、社会环境的最佳组合,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的、主动的活动,使自身个性充分发展、整体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教育;而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脱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优化的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学内容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目的要求,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最终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而应试教育偏重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等方面,优化的是猜题捉题,考则教,不考就不教,“题海战术”,“堤内损失堤外补”等现象非常突出,学生不堪重负。
3.优化的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重视改革教法,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应试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忽视了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
4.优化的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是优化少数尖子生,造成学生的片面或畸形发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最终将会影响一代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优化课堂教学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不仅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即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应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
二 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1.优化备课,坚持“六有六备”
对教师来说,扎扎实实地做好备课工作,有利于把课教得更好,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有利于养成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优化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只有熟悉大纲,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轻松愉快。因而,每位教师要备课到位,做到“六有六备”。“六有”即胸中有“纲”(既要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要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要求);胸中有“本”(对教材烂熟于心);目中有“人”(课堂教学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驾驭课堂,随机应变);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要有底);手中有“法”(要因课制宜地设计好教法与学法);行中有“导”(教学中利用反馈信息,指导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六备”即在备课工作中,要依纲据本,构筑好教学结构,做到备内容(依据教材确定好教学的具体内容);备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备教具(根据教材的需要精心准备教具、电教设备等);备提问(精心设计问题):备板书(纲目清楚,言简意赅,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体现美学);备练习(明确目的,注意整体,层次中有针对,掌握适度、适量,少、精、活,重视趣味,安排典型);备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集体的了解)。备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决定了其无比重要的意义。
2.优化上课,坚持“六为六突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一是要强化德育渗透意识,在各学科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二是要努力做到“六为”和“六突出”的要求。“六为”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以素质为目的。“六突出”即:突出学科特征、特点,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巧练,不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突出思维训练,不搞满堂灌、满堂问;突出教育教学效率,不大面积补课;突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不搞千人一面。对教师来说,坚持“六为六突出”的课堂教学规范化,使基础教育逐渐步入全面素质教育的良性循环轨道。
3.优化听课,坚持“六有六明”
听课,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在教师中开展相互随堂听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相互间随堂听课,既了解了教师们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又可获得学习、借鉴的方法。教师间开展随堂听课活动,对课上得好的教师是一种展示,对课上得一般的教师是一种促进。优化听课,坚持互帮互学,借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间开展随堂听课须做到“六有六明”,即:有目的(向别人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的重点(选准听课内容和年级学科);有选择(选择听课的对象、内容),明确推广的经验;有记录,明确听课的意义;有过程(教法、学法),明确教路、学路;有探索(探索改进方法),明确关键所在;有参与(转换角色),明确追求的方向。随堂听课气氛逐渐升华为优化听课。坚持互帮互学,能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重建,提高对教学的监控能力,能使教师学习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改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
4.优化说课,坚持“六说三结合”
说课,就是授课,是教师在备课之后,向同行系统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意图)及理论根据,而由后者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研形式。优化说课要坚持“六说”和“三结合”:一说目标(要紧扣总目标,掌握分目标,说清课文教学的小目标);二说教材(说教学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说教程(教程就是教一课时或一课书的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即说教学前的预备、教学中的安排和教学后的延伸);四说教法(说运用什么教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依据,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及教学结构);五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材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情,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自己读书);六说练习设计(练习是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要设计艺术性、游戏性练习,使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巩固新知,同时又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想学、乐学、善学)。为将说课活动落到实处,须做到“三结合”:一要将说课与作课结合(说课往往是教学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否科学,还要通过作课这一实践来检验);二要将说课与评课结合(评才有发言权,评才能评到点子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三要将说课与写课结合(参与活动者写课,记下自己的真切感受,积累宝贵经验,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说课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教研活动,坚持下去,教师业务素质定会上个新台阶。
5.优化评课,坚持“六评”,坚持自评与他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77-02
“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全面实施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敬请同行们斧正。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党的十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学英语教师应努力突破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从思想上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角色意识、质量评价观念、教学效率观念。作为英语教师,应看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及各方面的素质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水平、人格意志、个性发展等方面影响的优势,应尽可能多地发挥这些优势,在课内课外、课上课下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智能提高、品德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实现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
二、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学英语课作为一门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学科,对学生也有自身特色的智能要求。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在英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们“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原则相违背。要改变这一现状,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羁绊,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达标”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贯彻“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基本原则,突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活跃课堂气氛,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调和氛围,从而吸引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学导式”等先进的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要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而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应积极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要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实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再把语言技能转化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扮演角色、日常生活对话等课堂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这样,将语言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初步语感,并达到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检验课堂教学效率和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旧的传统的教育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素质教育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和科学合理的评价,即把形成外语能力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摩、采访、表演和课内外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评价,可采用观摩、写作文、口试、角色扮演和小组项目与研究等方式;对语言能力的评价则可采用客观测试、作文考试、口试及汇报表演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档案,将反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资料系统地收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与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抓起,特别是首先转变各级领导的教育观念。汨罗的素质教育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因为有湖南省各级党政领导的正确认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否则是搞不成功的。因此,我市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强化宣传力度,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社会各界形成共识,进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正确认识人才首先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熟练的劳动者,这是我国人才的主体;其次是数以千万计的各类技术人员;第三类是数以千万计的各级管理人员,克服传统的、偏面的人才观、质量观。要营造一个素质教育的良好的社会大气候,使社会、家庭、学校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架起素质教育的“立交桥”。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首先表现在教育思想上,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无法实施素质教育的。汨罗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四个面向的教育原则:面向每一类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除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外,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教育。
2.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汨罗的实践告诉我们,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还必须有一套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在大范围内变成教育工作者的实际行动。汨罗选择目标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他们坚决废弃了“应试教育”的考绩办法,将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逐项量化为“钢性指标”,严格按照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以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发挥特长的成绩,对校长、教师和党政领导进行考绩。与目标管理设置相配套的一整套量化和评价措施及一系列导向政策、激励机制,把每个人都推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堵死了“应试教育”的旧路。他们这样形容自己的目标管理:“管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说堵不死“应试教育”的路,就迈不开素质教育的步。
3.持之以恒、迎难而进的改革精神。
汨罗的实践还告诉我们,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到底走自己认准了的路。汨罗自1984年推行素质教育,十二年来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相当大的。如果动尧退缩,甚至走回头路,那就不会有今天汨罗教育崭新的局面。汨罗人深深体会到,改革旧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相当困难的。刚刚实行“三控制”时(控制班额、复读生、留级生),汨罗的高考升学率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引来了社会舆论的压力,甚至发生有人提出要罢免市教委主任黄泽南官的风波(黄主任曾坚定地表示:随时准备干,随时准备不干)。但是,他们顶住了压力,坚持改革,坚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坚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搞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总会上来的。这种信念两年后就得到了印证,升学率不但数量大大超过以前,而且这个升学率的提高,是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上提高的,是真正过硬的质量。目前,汨罗不仅小学、初中、高中的会考成绩领先于全省水平,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可以说,这是推行素质教育水到渠成的结果,是百折不挠、坚持改革的结果。
汨罗的经验远不止以上这些。尽管汨罗素质教育的转轨改革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但目前已经看到,汨罗的基础教育已进入全国素质教育的良性循环轨道。
实践证明,汨罗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为区域性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回顾我市自89年开展素质教育以来,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通考,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学生就近划片入学等等。但总的看,只是取得一些近期效益,是治标措施,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子不大,教学质量不高,这是多年来困扰我们的薄弱环节。为了把学习汨罗的经验落到实处,加快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子,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个人有几点设想,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首先,要对我市素质教育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和评估。
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切人口。为此,可抽调有关干部和人员组成调研组,重点调查了解我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准备解决问题的措施。
调研的内容既包括学校领导的办学方向、教育思想,也包括课程设置和热点、焦点问题(如减负、择校、乱收费等)。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向教委领导汇报,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决策、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抓住热点问题,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近几年,我市择校生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办好每一所初中,又加重了某些学校的负担,同时容易引起“应试教育”的反弹和回潮。为克服上述弊端,招生期间应严格执行“划分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任何学校、任何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见利忘义”,乱开口子。应将招生办法和学区划分在报纸、电台公开,增加招生工作的透明度,请社会予以监督。
学区界定有争议的请予公正,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象汨罗禁招复读生那样,把择校现象一抓到底,坚决走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关系择校的怪圈。
要克服择校热现象,应把加强薄弱初中做为重点工程来抓。除从班子、师资、体制、机制上加强建设外,还要加大投入,也可考虑从学校布局上做适当调整。
有些薄弱学校,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该连(尝试九年一贯制)的连,该带的带(较强的中学办分校),能改的改(改民办或民办公助学校),从而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集中力量办好调整后的学校,为择校热降温,为素质教育铺路,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较为平等的受教育条件。
再次,建设好校长、教师两支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解决问题的是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要选派素质高、思想好、作风正、懂教育、善管理的同志担任中小学校长,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汨罗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好校长也要靠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建议市教委除按计划加强对校长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培训外,应让他们有机会进修大本、研究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校际之间的干部一段时间后可进行交流,这样做除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外,可以促进地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办学的活力和后劲。市教委也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每年有计划地派少量校长到外地挂职锻炼,到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先进地市去学习、考察,取他山之石攻玉。鼓励校长积极开展教育专题研究,做魏书生、黄泽南那样的学者型校长、科研型校长。
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全市教师要在去年开展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师德教风活动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既要讲奉献精神又要讲科学态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象汨罗那样,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应让广大教师都认识到,教师的责任不是当“伯乐”,在万马奔腾中选出千里马,而是要当“园侗,爱护培育每一株幼苗。人民教师应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做到以人育人、以德育德、以素质育素质。
第四,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走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
实施素质教育重在搞好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课堂上度过的。因工作关系,笔者近两年参加了一些学校的活动,看到多数学校在全面育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着一种片面倾向,好象素质教育就是多搞些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似乎学生考试少了,活动多了,负担轻了,素质教育就会搞好了。虽然这种认识在当前还不是主流,但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同志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还缺乏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学校进行的一切教育都不能偏离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严肃执行教学计划(音体美课要开足,其他文化课不得多占课时),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严格禁止节假日全班性补课。要改变应试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的错误做法。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些都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靠在课堂上培养、提高。所以,只有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素质教育有可靠的载体,同时才能真正发动全体教师重视这项工作,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要改革教育的评价制度和方法,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施素质教育上来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认识、环境、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将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党的十七大立意鲜明地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底,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年初省政府又专门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安排部署。这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近年来,我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才基础。三是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随着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标准的日趋多元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评价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孩子“成才”,而不仅仅是“升学”上,社会各界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一是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校管理和施教方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二是有些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还没有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四是有的地方领导对实施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把素质教育当成“软任务”,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助长了应试教育倾向。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机遇,正视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对策,知难而进,奋发工作,把教育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努力形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工作推进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为基础,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障,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导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依法保证教育投入,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一是要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确保列入财政预算的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教师工资、教育救助资金等按时拨付到位,保证学校办学的基本资金需求;同时,要足额征收并依法依规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二是要深入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省政府将于近期出台《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对照《标准》查找存在的差距,各级政府要按照管理职责依法加大投入,确保全市中小学公用经费、师资配备、设置与规划、用地、校舍建设、装备条件等达到省定标准,全面建设合格学校。三是要进一步合理调控资金流向,促进教育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学生由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生源急剧膨胀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学校经费保障的有效机制,适应生源增长的需要,配套完善教育设施,保障学校正常资金需求。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好专任教师,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之后的社会教育问题,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的治理力度,统筹管理好培训、家教等社会教育资源,构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形成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新秩序。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刚才,局长对这个问题作了重点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统一,行动上要步调一致。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研究《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文件,切实把办学行为规范到文件要求上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及时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违规问题。
(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音体美、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配齐师资,确保开课率,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开课、开不全和随意删减课时。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要强化课程改革的政府责任,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长效保障机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培养培训工作机制,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追踪培养,提高三支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建设一支有思想、懂管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专家型校长队伍。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要统筹城乡资源,继续深入实施城市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帮助农村学校提升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建立教师培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教师教育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六)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导向机制。考试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的“指挥棒”。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一是进一步改革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所有中小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禁止各种不必要的统考,逐步推行成绩评定等级制,减少“分分必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二是积极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把初中学校的升学竞争转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进一步增强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省政府明确要求,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后,各级要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费用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对此,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立即研究落实。三是认真研究高考招生报名社会化和我省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之后的工作运行机制,既要保证我市高中学生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合法权益,又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七)全面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内涵,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新制度的实行要建立在一定的保障措施之上,要确保教育发展的有序性。一是小学阶段严格按规范要求办学,所有考试由学校自主进行。教育部门评价必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二是初中阶段要在遵守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机制,防止学校脱离办学目标,搞形式主义。三是要保持对高中学校高考成绩的监测。市教育局要给予及时督促指导,让各学校及时掌握本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
三、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推动我市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纠正单纯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标的错误做法。要禁止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在媒体上炒作升学率,不以分数、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引导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包含心理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或智力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也包含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理征(能力、气质、性格)等。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自身发挥心理潜能,保持心身健康的需要,而且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应当为优秀班主任所必备。这已为有关的调查研究所证实。刘兆吉等人对120名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大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100%),“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100%),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93.24%;100%), “师生关系好,有威信”(87.83%;100%),“有强烈的责任感”(94.59%;100%),班主任中“有大公无私性格”的占总数的93.47%。
二、培养和锤炼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施实素质教育,班主任仅有优良的心理素质不够,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能力素养,这是班主任施实素质教育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所谓能力,就是班主任胜任本职工作的才能。能力的大小高低是制约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尺。一般而言,能力大小与工作绩效呈正比。通常人们说某个人“无能”,实际上就是指这个人缺乏某方面的能力。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3)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班主任作为一般教师,自然应当具备这些能力,然而,班主任又不同于一般教师,有自身特殊的教育角色定位,必须具有胜任班主任工作需要的多方面的能力。
(一)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了解和研究学生,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既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正常条件下的言行,又要考察他们在特殊情境中的表现;既要分析学生的外部行动,又要洞察支配他们某种行动的内心世界;既要注意了解学生过去的所作所为,又要把握他们的现在,甚至预测他们的将来。
(二)创建班集体的能力
一般而言,当班主任,不能建设好班集体,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不可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班级教育还是我们当今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还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教育也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计划,主要是通过班级渠道贯彻下去的。因此班级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
三、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争取校长以及相关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俗话说:“干好干不好,关键在领导。”笔者认为一所学校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校长不善于抓管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措施置之不理,还是按照原来的办法去管理,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是搞形式,走过场。因此,班主任更有义务建设和督促校长及相关领导加强管理,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争取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有如此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管理和教学,才能使广大教职工打破陈规,敢于开拓创新,大胆进行改革,运用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和管理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长、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班主任自身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学校、家长、任课教师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实施素质教育,惟有班主任起核心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形势下,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国情教育、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首先是班主任的责任。
一、提高学校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学校素质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综合的育人功能。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科学管理水平,这是学校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二是办学条件,包括固定的经费来源,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设备装备、基地、场地以及生源、社会文化,这是学校素质的基础。三是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管理手段,这是学校素质的关键。提高学校的素质,就是要从不断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素质和硬件建设以及校风等软件建设精神素质入手,使学校充分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础条件。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一线的教育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素质由“师德”与“师能”构成。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基本的内容。教师的言行,道德行为不仅反映教师自身师德水平的高低,而且每时每刻对学生都有着潜在地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教师的道德风范对学生的间接教育。这种直接和间接教育,自然会在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相当大地影响。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个学生负责,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培养就一定会取得不可估价的成效。 “师能”包含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文化素质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最基本的基础,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对他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利地影响,而且也不可能胜任好“教书育人”的任务。
三、制度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人事制度、教育制度、考试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比如当前的“应试教育”也就是由招生考试制度所决定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也要建立有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这种制度创新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来说,主要的是指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校规校纪、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学生成绩考核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教育制度和管理学生的制度等……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以上制度进行系统的清理,加以创新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种创新制度要体现符合人性,即要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的要求、人的发展来构建学校制度。比如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不光只看学生考试的分数,应从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尝试多种学习方法的能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独特的个性品质和特长、集体生活的适应性以及表现出来的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几方面进行。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水平,指导和推动素质教育有序、有效地实施。
四、因材施教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提供机会,拓宽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开设辅修专业,有利于推动学分制的实施进程,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达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学生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分,学校将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辅修专业的开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一些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到了理想的工作。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进一步升华,高等教育应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大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实践活动为主,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使学生尽早接受科研和工程素质训练,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五、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是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工作之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一个庸才,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把它纳入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采用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点,这也是教师要提高的素质之一。三是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某专业技术工作,成为初级专门人才。四是继续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立业创业、欣赏美和创造美“四种能力”是中等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五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适应社会的保障。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凑、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环境,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