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社会调研

经济社会调研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社会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社会调研

篇1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00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05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篇2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县十三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山区经济第一县、在率先小康的目标定位,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深化完善目标路线、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奋力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调研课题及责任分工

1、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研究

研究重点:

(1)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内涵;

(2)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分析;

(3)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

2、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研究

研究重点:

(1)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3)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的重点任务及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经信局

3、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

研究重点:

(1)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形势分析;

(2)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

4、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研究

研究重点:

(1)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2)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目标、思路和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

5、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研究

研究重点:

(1)县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2)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6、发展环境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发展环境的现状分析;

(2)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纪委、县监察局

7、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

研究重点:

(1)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2)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努力方向;

(3)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

8、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研究

研究重点: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2)未来五年(2012年—2016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3)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委办

9、推进双拥工作的研究

研究重点:总结分析近几年来双拥共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地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人武部、县民政局

10、加快发展旅游业研究

研究重点:

(1)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2)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3)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姜萍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11、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内涵;

(2)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基础和条件;

(3)建设充满活力的平安和谐山水园林城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12、构建良好融资平台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县融资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2)构建良好的融资平台的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行、县城司

13、推进科技创新的研究

研究重点:

(1)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

(2)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的目标思路、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14、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的研究

研究重点:

(1)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2)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扩容提质的对策措施。

牵头领导: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工作要求

篇3

二、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影响逐步显现

消防工作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方面之一。我省经济发展因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减速趋势,必然传导到消防安全方面,对消防工作的不利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突出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部分部门和单位对消防工作产生模糊认识。调研中,一些政府部门人员认为,国内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过严,而现在中央政策是发展经济、上项目,全力保增长是最紧迫的任务,所以消防部门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时,执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时要求不应过于严格,特别是当遇到国内技术规范要求比国外技术规范要求高的情形时,要“有所松动”,以免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有的则提出消防部门监督执法的力度使困难企业“受不了”,他们认为只要问题改了,对于程序性违法行为,比如超出规定的整改期限问题,消防部门不要再给予罚款处罚,即便罚款也要取下限,以此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二)部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可能弱化。这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人员裁减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反映,虽然企业因经济不景气裁员暂时还没有波及到消防管理人员和组织,但如果下一步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就有可能裁减到消防安保人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比如消防控制室值班等需要的最低人数将受到影响。二是经费压缩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多单位为了消化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在消防安全教育、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及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消防安全教育上,一些原先计划举办的消防运动会、消防演练等教育训练活动,会因为资金问题而被取消或搁置。在消防设施的投入上,多数企业希望维持在现有消防装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转的最低限度上。而对于火灾隐患整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会下降,苏南某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反映,去年斥资数百万元整改了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是放在今年,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决心。三是生产经营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企业因订单减少而减产、停产、转产,甚至出现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知下降,原有的管理体系出现空缺,加之生产线停工、维护、保养,库存产品积压,以及员工因工资等问题产生的劳资矛盾等非常规状态,将导致新的不安全因素大量产生。

(三)大量新改扩建项目消防审核面临新问题。各级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安排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集中上马,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牵头单位如企业希望消防部门简化消防行政许可,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有的甚至要求边开工边审批或先开工后审批。这将导致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等任务将相对集中,工作量加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生产企业闲置的厂(库)房改造为服务业、娱乐休闲业的民用、商业用房,这涉及到使用性质的改变,消防安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对消防部门的源头控制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土地、规划部门的政策要求和审批周期等原因,这些项目往往等不及取得合法的土地、规划许可就开工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消防部门如果不对这些项目进行消防审核,有可能造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四)消防基础建设经费争取难度加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及我省经济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速,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对消防部门明年业务经费保障、推进消防基础建设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地方消防部门负责人反映,20**年度经费要想继续保持较大增幅难度很大。苏南某消防大队拟将消防指挥中心扩建为全市应急中心的项目,原计划上报5500万的财政预算已被当地政府削减为2500万;另一新建消防中队项目已被降格为备选项目。调研中还发现,一

些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正常业务经费,县、市政府财政负责供给的尚能维持当前水平,但是由各镇自行负责筹集的,则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出口依赖度较高企业内部的专职消防队的维持和建设发展经费保持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三、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挑战

目前我省虽然已连续9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保持了火灾形势的平稳,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消防工作的影响已经显现,其中包含着诸多非传统因素的困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新的对策,有效应对挑战。

(一)政府强化领导,确保消防工作有序进行。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消防工作面临的困难增多,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一是政府在对困难企业进行资助扶持、主导投资上项目时,要将消防安全纳入项目通盘考虑,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验收,紧紧抓住消防安全标准不放松。二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指导,特别注意督促有关困难企事业单位始终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职责,确保这些单位消防工作正常运行。三是认真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联合执法,提高消防安全监管效能。如在“三合一”场所源头控制和整治上,要严格执行各项消防行政许可和《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等法规规定,以控制在企业破产、裁员或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中产生的小作坊、小场所、出租屋等形成的“三合一”火灾隐患。

(二)单位加强自律,紧抓消防安全不放松。社会单位要始终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要求,履行主体责任,防止因经济效益不佳而放松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甚至将消防工作搁置一边,从而酿成火灾事故,使单位“雪上加霜”。一是要充分考虑消防专职人员的岗位需要,企业实施裁员的时候,要确保开展消防工作必需的人员。二是确保消防工作基本经费的投入,保证日常消防工作开展的必要经费,配置必备的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组织维修保养,确保完好有效。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继续认真落实公安部61号令,大力贯彻**省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加强企业内部消防管理,以防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加班加点,疏忽消防安全而引发火灾事故。

篇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保险业大有作为。第一,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可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养老和健康保障,保险可以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

一、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1.经济补偿效应。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集合和分散风险的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矿事故中,保险业及时赔付,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保险金达到19.7亿元,2005年达到20.08亿元,2006年达到25.27亿元,2007年达到52.5亿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胶集团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产线遭受严重毁坏。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预付赔款400万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经公估机构里算后,向大同橡胶集团支付赔款869.59万元,使该受灾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2004年10月7日,山西运城虹桥旅行社承办的旅游团发生严重车祸,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12人轻伤的恶性事故,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责任险赔款125万元。2008年3月9日,阳泉市平定县山西海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6名矿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险阳泉中心支公司接到报案后,加大理赔“绿色通道”的开放力度,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20万元。

2.资金融通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具有资金融通效应。保险费是预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要在整个保险期内履行,还有损失发生与给付之间存在间隔、历年赔付率波动、巨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要提留各种准备金。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保证保险资金的运动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强给付能力。投资收入既是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保险业通过收取保险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再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形式进行资金运用,为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建设融通了资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援了经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我国各省市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保险需求弹性值为1.49%。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效应将逐步得到发挥。

3.收入分配效应。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感到风险的行为主体(投保人)愿意出钱(保险费)给另一行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保险费后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这是典型的交换,社会保险的财务及给付机制影响到储蓄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效应逐步发挥。

1.社会稳定效应。保险公司从承保、计算费率到理赔都要与灾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财产的分布和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累防灾防损经验。减少灾害事故能相应减少保险的给付,从而增加保险资金积累和降低保险费率,所以保险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宣传并向防灾防损部门投资,把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首要任务。保险赔偿只是分摊灾害事故损失,但整个社会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灾防损才能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预防万一,他们宁可保险费白缴,也不希望灾害事故发生。可见,保险公司是社会防灾防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保险业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仅通过招收业务人员,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效应。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险费收入和参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大病医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口,保险业报出了一系列商业医疗、养老保险,满足了人们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养老保险不仅可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增加扩展家庭效用,还可以增加子女教育投资,提高收入预期。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们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

3.社会管理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保险可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政府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时常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险将逐步成为个人生涯规划和家庭保障计划的重要内容。

4.本地化效应。保险业只有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保险发展的增长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从支持支柱产业、服务“三农”、推动责任险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保险发展领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备受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推动煤矿雇主责任险发展,组建专业性煤炭保险公司。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责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业推动开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2006年11月,山西省开始将商业责任保险机制引入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大力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责任保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5

一、前言

*乡是*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境内高山峡谷,大江奔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乡经济总收入3279万元,人均纯收入1245元;粮食总产645.49万公斤,人均有粮437公斤,经济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社会主义。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较为缓慢。人口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大,全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破解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是摆在*乡各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眼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一)*乡的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中部的*两岸,东经98°51′至99°21′,北纬26°00′至26°13′之间,东西横距最宽30公里,“南北纵距”最长24公里,总面积406.28平方公里。乡境东连接*县,南连*镇,东南、西南分别与*乡、*镇相连,西与缅甸接界,北与*乡毗邻,国防干线跃碧公路沿*自南向北贯穿全乡。全乡立体气候突出,在同一平面上气温南北差异小,重直差异大,农作物和经济林木及药材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为45.8万亩,覆盖率达67%。具有开发前景的“腊玛窟”旅游景区和维拉亚窟旅游景点。

全乡共有7个村民委员会,75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人口达4180户15732人(农业人口3761户14786人),傈僳族是居住的主体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3%。农村劳动力共有8575人。全乡耕地面积28889亩,其中水田5230亩,旱地23659亩。有三条乡村公路,总里程48公里。由于社会、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乡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意识淡薄,农产品附加值无法提高,商品化率低,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全乡现有3个自然村未解决通电问题,有20个自然村未解决和恢复人畜饮水工程,有8个自然村未通人马驿道,有2036户农民居住在简易茅草房、千角楼房内,人均637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570户1740人。

(二)*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发展中的有利条件:

1.*乡立体气候突出,自然物种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2.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山川险峻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3.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全乡境内有七条流量稳定的自然河,为引水、提水、蓄水灌溉以及发展水电提供了水源保障。

4.区位优势,*乡位于*县中部的怒江两岸,距州府*城为23公里。位处交通要道,是*、*两县和本县的*乡、*乡、*乡到*城的必经之道。有利于*乡与其它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劳动力资源丰富,全乡农村劳动力8575人。广大人民群众从传统耕作方式上改变出来走依靠科技促增产路子上,劳动力从不足变为过剩,若把多余的劳动力输出,从事农业生产上转移出来,从事其它行业,将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6.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扶贫开发作为全乡工作的重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党和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倾斜,增强了全乡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1.山高坡陡,耕地质量差、土层簿而瘦,不利于粮食生产。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对乡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阻碍了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3.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较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科教卫生医疗等社会各项事业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4.乡财政收入来源少,财政经费困难,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较弱,培植支柱产业力度不够,农民收入渠道少,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增收困难。

5.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耕地矛盾突出,土地承载负担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部分已丧失生存条件。

6.对立体气候优势认识不足,开发不力,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特色不明显,缺乏竞争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及产业化经营水平落后。

三、*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乡的自身特点,立足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坚持科教兴乡,以市场为导向,念好“山”字经,发展峡谷经济和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实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1.依托*资源优势,调出特色,调出规模,调出“卖点”来。突出抓好生猪和土鸡养殖基地建设和肉牛、山羊养殖基地建设。沿江经济带开发农副产品粗加工,建立蔬菜基地,养猪基地,实行粮-菜-猪-鸡模型发展。半山和高山经济带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要以自然保护区工程为载体,开发林业产业,为城镇提供优质生态农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

2.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增收。要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扶持发展和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营销大户,以“龙头”为纽带,使小生产与大市场连结起来,使小产品与大效益连结起来。

3.科学种植,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科教兴乡的观念,防止和克服忽视科教人才培养,改变教育与生产脱节的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

5.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和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两个步伐。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高稳产农田(地)建设

在原有9500亩的稳产农田(地)的基础上,再建5286亩稳产农田(地),实现人均一亩稳产农田(地),同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2.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篇6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篇7

二、__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__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__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__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__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篇8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15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15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篇9

我市有回、维、满等38个少数民族3.6万人,其中回族3.5万人,占97%。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区2个、千人以上的乡镇12个(其中回族镇1个)、500人以上的村16个。

民族聚居村分布情况:

**县5个:

**县4个:

**区5个:

**区2个:

民族聚居村经济现状:

16个民族聚居村共有30233人,其中少数民族16494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45.25%。*7年民族聚居村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工业总产值5.03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14亿元,产业结构比为14.5:69.7:15.8,为“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基本持平;民族聚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3.5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2.34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67元)。与全市人均纯收入相比: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民族聚居村有6个:召陵区久寨徐村5*元、常村5354元、归村西村6*元、前油李村5355元、舞阳县河北街村5025元、郾城区回马村5800元。

基本持平的民族聚居村3个:召陵区后油李村4500元、临颍县清街村4280元、东街村4135元。

低于4000元的民族聚居村有7个:临颖县东关村3400元、黄连城村2900元、锅壅口村3816元,舞阳县西街村2120元、顺河街村1800元、付庄村2435元,郾城区斗王村3800元。其中舞阳县西街村、顺河街村、付庄村等3个聚居村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较全市低45个百分点以上。

少数民族有善经商的传统,由于思想观念、区位优势等原因,16个民族聚居村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一是村与村之间不平衡。工商业较发达的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超过当地水平;以种植为主的偏远村,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种粮解决温饱,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二是贫富差距较大。一些经商办企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已步入小康水平,不少人还坐上了高级轿车;那些单靠种地,没有副业的群众,生活还不富裕,个别还较贫困。三是民族村与我市经济发达的村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规划,特别是在道路、饮水、农田水利、医疗、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方面投入滞后,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民族聚居村突出产业:

1、工业企业较好的聚居村——召陵区常村、久寨徐村、归村西村、郾城区回马村。主要集中在电料加工、热度、屠宰、骨粉加工等行业。从*2年开始,常村的电料加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由此带动了周边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电料加工,不仅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又安排了不同民族的适龄人员就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召陵区召陵镇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民族企业达20多家,产值、利税分别占该镇的24%、27%。

2、餐饮、商贸为主的聚居村——临颍县清街村、东街村、锅壅口村、黄连城村,舞阳县西街村、顺河街村,召陵区归村西村。少数民族群众发挥自身传统经商优势,从事清真餐饮、经商贸易、牛羊肉加工等,逐步形成一批在中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如:北舞渡闪记湖辣汤、繁城镇“洪恩”、“洪华”、“颍青”等品牌牛羊肉制品等。黄连城村、归村西村集贸市场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名声远及百里方圆。

3、种、养植业聚居村——召陵区常村、前油李村,舞阳县付庄村,临颍县黄连城村。主要是种植烟叶、水果等。如召陵区常村成立农村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投资千万元,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场、无公害供港蔬菜基地;临颍县黄连城村的2万只养鹅场,舞阳县付庄村的双孢菇种植园1个等。

二、制约民族聚居村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1、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是大多数民族聚居村存在重经商轻教育的观念。有的认为,现在供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需要支出几万元,毕业后就业又没有保障,不如及早让孩子经商,还能早挣钱早得利,缺乏长远打算,致使农村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二是卫生方面,主要是农村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缺乏,难于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基础设施落后,民族聚居村基本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在16个民族聚居村中,有6个村的村村通工程落实不到位,8个村没有用上沼气,4个村没有吃上安全的饮用水。

2、民族聚居村污染严重。民族聚居村普遍存在村内污染严重问题。如郾城区回马村,召陵区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后油李村、常村、归村西村,舞阳县顺河街村,临颍县清街村和黄连城村等,这些村长期从事牛羊屠宰加工,村内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不出去,滞留村内深坑浅沟,既有损村容村貌,又造成了地下水重度污染,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

3、村容村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民族聚居村的村内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村民住房、道路建设、生产生活用水、排水、村容村貌整治等长期处于无序状态,相悖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4、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民族聚居村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是缺乏具有先进理念的管理人才,制约民族产业的做大做强;种、养殖业虽有项目,而且有的规模较大,象常村的万头肉牛养殖场、黄连城的2万只养鹅场,付庄村的双孢菇种植园,都存在专业技术服务滞后、缺乏有效技术指导等问题。

5、缺少引领民族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现有的民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够,缺乏集团化、集约化经营的理念,不利于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影响着民族经济的跨越发展。

三、加快民族聚居村发展的建议

1、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结合贯彻《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整合现有支农惠农政策,出台我市进一步促进民族聚居村发展的倾斜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使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动员社会力量,贯彻好落实好优惠政策,形成合力,支持少数民族发展。发改、财政、交通、教育、农林牧、环保等部门要加大倾斜力度,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努力推进民族聚居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抓好少数民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民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场会,一方面督促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强力推进。

2、设立市级扶持民族聚居地区项目建设专项发展资金。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也是民族聚居地区实际需要。国家、省都设立有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民族聚居乡、村项目建设。省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郑州、洛阳、开封、周口、商丘、许昌等市也每年拿出50-100万元不等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专项发展资金。鉴于我市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议我市也要设立50-80万元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专项发展资金,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适当增加,支持民族聚居村率先发展,走在前列,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示范村、亮点村。

3、加强督导,深化“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对民族聚居村的结对帮扶工作。一要提高认识,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结合我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督促帮扶单位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切实加强帮扶工作,真心实意帮助民族聚居村加快发展。要发挥优势,采取不同形式,切实解决民族聚居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检查、同考核。

篇10

我国包括全球面临着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显著,例如:由于森林遭破坏,使得碳、水失衡,气候失调,自然灾害不断增加;过度砍伐,使水土不能有效保持和水域有效营养流失,旱涝成灾;过度森林资源砍伐,使生物生长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环境遭破坏,农作物生产受严重影响,而且森林木材产品来源减少,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山区,特别是林区居民的生活、经济上的巨大压力,甚至最终会使人类生存和繁衍受严重损坏。由此可以看出,森林资源的锐减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为解决相关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都对保护森林资源采取相关措施。

1980年起,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野生动植物濒危和贸易会议、热带林业行动计划、巴西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等,就开始致力于协调和调整林业方面的政策。在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着重强调了保护和发展森林的重要性。

而我国在1998年出现了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后,中央政府提出了:实施禁伐和逐步禁伐天然林的重大战略,使森林资源保护真正成为中心上。我国NFPP在1998年开始在部分省区试点运行,在2000年启动了于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东北等地区启动重点国有林区NFPP。由此我国的顺利资源保护工程正式逐渐展开。

2 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简述

在人们一般概念中是:森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大家共有的。人们对森林的认识,是伴随着人们利用和开发森林而出现发展的,很少有人把森林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对其应用。而森林资源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野生的动物和植物”。笔者认为:森林资源是森林及其林地等有机物的总称。而翟中齐提出森林资源是以乔、灌为主体,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综合体,能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各种林产品、副特产品,并具有保护环境功能的地域或者空间。[1]

协调发展:区域PRED系统(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中诸要素和谐的、合理的、使总效益最优的发展。[2]它的核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使用的一种平衡,又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其内容丰富多彩,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解释,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使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在核心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找到协调发展所包含的内涵: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相互之间促进着发展。而从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协调发展并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而言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是有一参考系统存在的。而且满足人类需求的发展是可以在环境接收的极限内进行的,环境和发展以达到持续发展为目标。

3 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可行性

在讨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时,我们必须首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有全面的认识。因此,笔者现在采用SWOT方法对我国林区做简要分析。

在我国林区内部优势(S)是:我国林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环境优势(尤其是非木制资源);而且我国公民具有强烈的保护森林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愿望;我国具有相对充足的劳动力;我国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传统知识、技术。

林区内部劣势(W):在林区生活居民经济收入太低,产业结构有单一,致使居民对森林资源依赖性太强;在林区生活居民上学困难,致使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传统落后观念较重;林区居民还在使用传统管理体制,致使当地经济发展滞缓、开拓性较弱。

林区外部机会(O):我国在很早以前就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许多国际组织不断关注和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国家在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支持;通过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教育推广,人们保护森林资源意识不断加强;国家在加强通过社会资金和技术含量高的技术来保护森林资源。

林区外部威胁(T):通过森林禁伐和限伐,使得当地传统生产方式受影响,人们经济收入急剧减少,劳动力出现富余现象;社会市场经济影响传统的林业管理系统。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部优势与劣势并存、外部机会与威胁明显,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回避威胁”。[3]

从SWOT的简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追求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正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而且则以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4 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建构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过许多文明的的兴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古文明因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失衡而消亡。诸如:曾经辉煌无比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它是世界上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但由于当时人们大量破坏河流上游森林,引起下游灾害频发而失去控制,主要农耕经济严重受损,最后国家消亡。还有玛雅文明的衰败、古印度文明的消亡、我国黄河流域古文明衰亡等等。在一个个中外古今实例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努力不重蹈覆辙。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建构就是在努力协调还经济与森林环境之间关系,这是必然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机制的建构是在总的系统之内,机制与其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总体状态,而系统决定机制的特点、内容、结构。系统是复杂的、多样的、层次性强的,因此机制也具有了以上特点。机制的建构必须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坚持系统性;以市场为导向;相互开放互助合作;兼顾全局和未来。

篇11

[关键词]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一、 辽宁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1998年以前,辽宁省共建立民族乡镇134个,此后经过合乡并镇等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到2012年底共计有68个民族乡。从建乡时间看,最早的建立于1958年(铁岭市清河区聂家满族乡、兴城市红崖子满族乡),最晚的建立于2007年(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还有两个分别建立于1962年和1965年,其余的都建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分布数量看,全省14个市除鞍山、营口、盘锦外,其他11个市均有分布。从类别区分看,满族乡50个,蒙古族乡11个,朝鲜族乡2个,蒙古族满族乡5个。从区划和耕地面积看,民族乡的行政区划总面积为9 83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64%,最大的282平方公里(辽阳县吉洞屿满族乡),最小的40平方公里(兴城市刘台子满族乡);民族乡实有耕地面积为20.8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09%,人均占有耕地0.17公顷,是全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1.8倍。从总人口看,民族乡的总人口为120.9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2.6万人,占民族乡总人口的60%。从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使用情况看,全省68个民族乡的乡长都是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从财政状况看,2011年民族乡财政总收入为10.4亿元,财政支出为9.9亿元。从人均纯收入看,2011年民族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 025元,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

1 272元,比2010年人均增加792元。

二、 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为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实施以来的20年,正是辽宁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20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高度重视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工作。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辽宁省合乡并镇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委发〔2001〕25号),其中规定:“民族乡与一般乡合并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基本达到建立民族乡要求的,仍冠以民族乡名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不到建立民族乡要求的,一般不保留民族乡名称,但可以继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配备相应的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不到建立民族乡要求,但由于政治原因和历史渊源等特殊情况,认为确有必要保留民族乡名称的,仍可保留。按宪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不再保留‘民族镇’字样,保留的镇原属于民族镇的,继续享受民族乡待遇。”

2004年,辽宁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辽宁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28条,从立法宗旨、总则、政治权利、经济发展权利、协调民族关系、文化教育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辽宁省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保障,对促进民族事务工作部门依法行政、保障全省散居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散居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规定:“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族乡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或边远地区民族乡的发展”;还规定:“民族乡财政收入的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的节余部分,应当全部留给民族乡使用。”

从2004年起,辽宁省民委协调省财政设立了民族乡发展专项资金(每个民族乡每年5万元),当年即下拨了385万元,至今已累计下拨3 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民族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沈阳市从2006年起,将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由每人每年1.5元增加到3元,总额达350多万元,重点支持民族乡发展。大连市从2003年底开始建立低收入民族乡镇对口帮扶政策,全市8个民族乡镇和8个市直部门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共落实帮扶项目51个,到位帮扶资金5 792万元。2011年,大连市为11个民族乡(镇、街道)发放地区补助费300万元,连续5年以20%的速度递增;市有关部门为6个较贫困民族村专项扶持资金360万元。铁岭市有关部门与民族乡开展了手拉手对口帮扶活动。葫芦岛市依托位于兴城的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兴办了少数民族培训基地。兴城市领导在海滨满族乡现场办公,在协调解决5 000多万元蔬菜大棚贷款的基础上,投资98.75万元解决了蔬菜大棚的配套通电问题。

通过辽宁省各地干部群众多年的不懈努力,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普遍提高,14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教育、文化、卫生水平有所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三、 辽宁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仍在当地处于落后的位置,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缩小这种差距,势必影响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

一是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2011年,68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辽宁省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 297元低了1 272元,其中54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民族乡总数的79%。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兴城市碱厂满族乡和兴城市药王庙满族乡,2011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 152元、2 551元和2 560元,低于或刚刚超过2011年全省低收入人口的2 300元标准。葫芦岛市22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与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已经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200-300元的差距,拉大到目前的1 300-1 400元,而且有进一步拉大距离的趋势。沈阳市5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为8 891.4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 575.33元低了2 683元,有2个民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所在县的平均水平,最低的康平县柳树屯蒙古族乡为7 438元,比全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低了4 137.33元。铁岭市11个民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低了2 007元。

二是地域反差比较明显。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所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但民族乡的所属市、县处于靠后位次,全省不同地域的民族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008年,沈阳市8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比葫芦市22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高出1.86倍;2011年,大连市4个民族乡人均纯收入比朝阳市6个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高出1.83倍。大连市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民族乡,比兴城市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民族乡高出近6.5倍。仅就沈阳市的范围来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民族乡,与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民族乡也相差1.38倍。康平县的4个民族乡均排在沈阳市民族乡的后4位。铁岭市民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2.4%,经济总量却不到10%。

三是乡级财政比较困难。由于国家着眼富民的税收减免政策,民族乡的财政收入明显减少,全省75个民族乡2008年的财政支出总额,高出财政收入总额520万元。康平县西关蒙古族满族乡和西丰县明德满族乡2008年的负债额分别达2 800万元和800万元,建昌县二道湾蒙古族乡2008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2万元,除了用于40多名乡机关行政事业人员人头办公经费外,连买取暖煤都很困难,2009年资金缺口达50万元。

四是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缺乏后续资金。一些民族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能力,难以形成带动四方的龙头支柱产业集群。兴城市某满族乡年产大根萝卜干条11 000吨,但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只能卖初级产品。南方一个客商主动来洽谈建一个加工厂,他们出设备、出技术、管营销,要求当地负责投资约500万元建厂房等,建成后每吨不但多盈利600元,还能解决50多人的就业问题,但该乡无力筹资。该乡还曾经因为白菜几分钱一斤,又没有深加工能力,白白扔在大地里。兴城市另一满族乡投资150万元栽植的3万多株大扁杏已经到了收获期,因缺乏深加工能力,只能按每斤1.2元卖原杏,还因无力再投资200万元解决引水浇灌工程而靠天收成。

五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民族乡大多数地处偏远,许多道路坎坷不平,招商引资比较困难。建昌县二道湾蒙古族乡中学平均每班57名学生,校舍面积不足,建筑质量标准与标准化校园差距很大。该乡政府办公用房不足500平方米,办公条件十分拥挤,没有会议室,开会只好借用学校的教室。乡文化站、科技教育和计划生育站的空间狭小,更无力筹资建设文化广场。懂技术会管理、能够在生产一线直接指导和帮助农牧业发展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四、 对《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修改意见

现行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93年9月15日施行,对于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乡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时过近20年,《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

一是对民族乡的干部配备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使用问题,已经不适应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议修改为:辖有民族乡的市县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时,要留出名额或按一定比例招录少数民族考生,安排到民族乡工作。

二是对合乡并镇、撤乡建镇、民族乡变街道后的政策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省内许多乡镇都陆续变为街道办事处,农民变为居民(市民),虽然城镇化并没有改变原乡镇少数民族人口构成和农民、农村的实质,但是对原民族乡的扶持政策却取消了,比如户籍少数民族学生中考加5分的照顾政策(沈阳市),少数民族群众对此反响很大。建议在修改《民族乡工作条例》中,对这一情况予以适当考虑:对于民族乡虽撤、并、变街道,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仍高于30%或接近30%的地区,建议应沿用原民族乡优惠待遇,或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对此予以明确。

三是税收扶贫问题。由于全国已取消了农业税,因此在《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中对民族乡税收管理的规定应作较大调整。建议修改为:在安排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民族乡应高于其他同类别的乡镇,扶贫项目应优先安排到民族乡。

篇12

会议发言稿

xx镇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xx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本镇实际,突出抓工业,集中抓投入,重点抓招商,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镇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20个,开工建设项目19个,合同利用外资1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9亿元。其中,投资4000万元的元创机电、投资3600万元的攀峰食品、投资1800万元的新艺彩印、投资1200万元的宏通驾校、投资2000万元的君山钢铁、投资1200万元的锦辉水泥二期、投资1200万元的春滕食品、投资500万元的洪海广告二期、投资200万元的开发区厂房建设及投资1000万元的金鑫皮草等1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xx镇在第六届投洽会上签约项目2个,奠基项目一个。签约项目为投资8亿元的山东天润复合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带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枣庄远方汽贸有限公司东风日产4s店项目。奠基开工项目是由香港祥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枣庄祥西钢帘线项目。对于以上项目,我们按照一个项目专门成立一套班子,积极靠上搞好协调服务,及时解决有关问题,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000万元的枣庄远方汽贸有限公司东风日产4s店,已办理公司注册、税务登记、规划等手续,完成投资600万元,开始主厂房、营业房的钢结构厂房安装,年底前即可开业运营。预计2005年12月投产。5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商注册已完成,正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办理项目立项手续,预计200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投资2.4亿元的钢帘线项目已于10月份正式动工兴建,现项目的注册、立项、环保、规划手续已完成,建设资金已到位2000万元,土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开始院墙施工,钢结构厂房开始制作。预计2006年9月一期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钢帘线20000吨,年产值可达3.6亿元,年可实现利税1.6亿元。

今年,区下达我镇合同利用境外资金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0万美元的任务。目前,我镇已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万美元。我镇新批外商独资企业一个,由香港祥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枣庄祥西钢帘线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美元,11月底,枣庄祥西钢帘线有限公司可到位资金200万美元,届时我镇将超额完成区下达我镇实际利用外资任务。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23-03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濒临太湖,距离上海只有120多公里,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城市。2013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无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8.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07.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14.2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2.2:46.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基本相当。近几年,无锡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8073.73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增长47.2%;高端装备制造和工业设计产业增长15.5%;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17.1%;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32.0%。无锡紧紧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创业促转型、政企合作维稳定”三大突出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总体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现状

对照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对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统计分析。无锡市现有高职院校11所,2013年总计划招生13572人。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指导性专业目录所有一级19个专业大类的14个,覆盖率为73.68%;531个子目录专业中开设专业数为117个,占总专业数的22.03%,开设专业平均比率为23.48%。其中,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等大类,每个学校都有所侧重的开设了子专业;制造、土建、文化教育等涉及民生的行业开设专业也相对集中;相较而言,生化与药品、医药卫生、公共事业等大类只有个别学校开设。如,针对医药卫生行业仅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当年计划招生41人,实际录取20人,仅占招生计划的48.78%。而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公安和法律等专业11所学校都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在2013年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中,制造业仍然位居榜首,达到总招生比例的26.6%,其次是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和财经类,比例都超过了10%。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与无锡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大关系,各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做了很多探索,相继开出的子专业达到了28个,招生比例也从2010年的9.63%上升至15.7%,上升速度明显,从侧面也反映了无锡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招生数量上,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生化与药品等所谓的冷门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人数也都在50人左右。

二、无锡市高职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结合对无锡市19个主要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2013年度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统计数据。制造类专业在无锡各大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比率达到68.75%,招生比例达到26.63%,2013年招生人数达到3614人。制造业作为无锡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尽管招生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从学校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录用高职学生的情况反馈来看,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不明显,企业真正能用的人才缺口很大。无锡素以鱼米之乡著称,农林牧渔业非常发达,在无锡经济发展中的排名仅次于制造业。而调查发现,与农林牧渔相关的专业,在无锡11所高职院校中,已连续八年未开设任何相关专业,仅有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但专业设置单一,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用性和因地制宜性也不明显。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自然优势,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类高级技能人才奇缺,阻碍了无锡现代农业的发展,应适当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如无锡在水产养殖中技术咨询专家奇缺,而无锡的很多乡镇正在新建生态村、观光镇,要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增设水产养殖技术、观光农业和畜牧兽医等专业。随着无锡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无锡已借助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实现海陆空的全方位衔接。2013年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大类计划招生294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等三所学校新开设了航空服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等专业,占该类招生比例的32.65%,未来几年包括上述学校在内的高职院校可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城市轨道等相关专业已满足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的要求。无锡的19个主要行业中,公共事业涵盖的内容很广,未来无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日益突出,目前仅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涉外事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门课程,实际招生76人。事实上,包括很多本科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该类专业,但因跟风追求市场效益,缺乏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学生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很少,就业竞争力差。要满足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保证无锡城市现代化的全面铺开,必须小口子人手,重点优化相关专业及衍生专业,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拿来就能用的专业技能人才。近几年,无锡动漫、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前景良好,11所高职院校都纷纷瞄准市场开设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也由2006年的1300人增加到2013年的2131人,增长了1.64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就业形势严峻,相关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下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不应批量生产画图的流水工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特长,能在该领域有所创新、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另外,电子信息类专业尤其值得关注,行业就业环境看似良好,招生人数一直持不减的态势,但实质上人多质不优。尤其是高职类学校的学生,基本功本来就不扎实,再采用全面撒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胜任工作的寥寥无几。高职院校一定要以此为警示,结合企业实际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不求难而求能活学活用。

总的来说,无锡各大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大多集中在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和财经大类,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数控等专业每个高职院校基本都有开设,专业重复现象比较普遍;无锡的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专业设置单一;科技、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软硬件设施较缺乏。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适中建设,适宜发展。

三、推进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锡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无锡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对高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区域经济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设置

结合无锡经济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能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接轨;要坚持进行专业相关调研,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缓解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矛盾。事实上,无锡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对社会职业需求的敏锐性还有待提高,专业设置的重点和特色还要进一步加强。无锡市高新技术的应用理念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机会致使许多新岗位的产生,也使得人才紧缺程度加深。在这样的区域经济背景下,充分考量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各类人才,成为无锡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当务之急。2014年7月1日无锡地铁正式开通,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三年前就开设了相关专业,迎合了无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学生就业问题也迎刃而解。未来,无锡将继续在轨道交通、新能源开发和环保等产业领域有较大的动作,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结合高职特点,根据人才的需求程度和岗位的稀缺程度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

(二)以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托,建设骨干专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