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集体经济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概述
经济的发展,农业是基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全面发展,下面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具体阐释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新形势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上世纪中叶被提出,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主要的方向是要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概念就是在吃饱的同时还有精神的享受,此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成了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世纪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在全新的历史背景和指导理念下的一个综合性的农村变革的开始。纵观整个时代背景,我们提出建设新农村的理念,不仅是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的急切的需求,还是巩固和增强农业主要地位,保障按时实现全面小康终极目标的需求,既是新思路,也是老想法。新思路就在于进入了这个新世纪,有新的发展诉求,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日益蓬勃,我们需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村更好的融入和谐社会。2.2从经济学角度解析新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优化和进步,决定我国要发展新农村,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增加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缩小与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做到区域化平衡发展,缩小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经艰险,从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到今天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坚定前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的资金和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的支持,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民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如今的工业化的腾飞,这是功不可没的,因此现在工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反哺农业,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对农村的补贴力度。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虽然有各方大力援助和支持,仍然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众多问题,我国的农业要养活十几亿人,耕地面积已经极为庞大,我国的耕地资源正在渐渐流失,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匮乏,农村的土地还面临着被征用甚至遭到污染的侵害,农业人口和资源也在流失之中,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在有些农村地区凸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矛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不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不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就无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陷入瓶颈,放缓了前进发展的步伐。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农民素养的提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就要有新的思想,以及新技术的全方位的应用,只有用新的科学技术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农民,让农民应用高科技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加强国家对它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存在滞后性、盲目性等缺点与弱势,所以不能够简单的进行市场的调控,还应该增强政府宏观的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现在我们已然具备了城市助力农村发展的条件。
3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综合生产力低。当前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水利条件都比较差,第一个是水利条件弱,不能防治灾害,大量的水利设施的投入不足,损害严重,设施老化。第二个是农田比例不够标准化,这使得总的生产力降低,难以形成较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三是有些地区城镇规划的公路都十分破烂崎岖,导致农村的资源很难转变成经济发展,农村基础的薄弱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3.2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村及组织运转日益艰难。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规范管理,经济收入日益缩水,而债务却日益增加,使得村级组织运转困难,这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大力倡导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管理制度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没有新的发展举措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致使营收困难,经营乏力,农村居民的收入在逐年下降,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要承担加倍的损失和付出所有积蓄的代价,这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没有把农村的生产力和创造的价值有效利用,资金和人才都在慢慢流失,农村的集体组织运转已经十分艰难,使得农民的发展信念产生动摇,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3.3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效益低。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市场需求多样化,转向生产高收益产品,导致农村的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许多农民盲目的跟随转变,不考虑自身优势,使得种植风险增加,不利于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市场需求与农民的生产劳动没有搭配衔接好,致使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市场无法消化吸收,而其他产品则陷入供不应求甚至短缺的现状,农民的辛勤劳动化作流水,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效益降低,这就是盲目的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后果。3.4人才的缺乏,制约经济发展。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想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这就使得农村人才严重缺失,农村只剩下老弱妇孺,使得其发展陷入困境。农村经济发展不完善,难以承担更多人的经济收入压力,迫使很多的大学生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离家外出务工,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农村经济需要的建设人才都流失了,高效的生产方式需要新技术和人才,新农村的建设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
4如何解决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4.1加大投入,加强农村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的基本设施和环境。4.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设立集体经济分工,每个人都有固定职位,并且做好宣传与管理,强化科学管理,转变发展思路,不走落后于时代的老路,创新发展集体经济。4.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经营产业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发展优势产业,去除劣势,不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推进产品的多样化和优质化,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整体提高,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4.4引进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助力。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鼓励年轻人来农村探索,政府可以出专项资金用来培养专业人才,前提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出一份力,鼓励那些学业有成的人才回家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更要重视新农村经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只有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张立英 单位:沈阳市康平县东升乡政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321.1;D9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8-0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因自己需要从事种植业、渔业、饲养业等而承包、使用一些国家所有的集体所有土地、森林等[1],但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需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从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法中可以看出,农村土地直接分为以家庭为主的承包方式与对荒郊野外、荒沟荒丘等地带的承包方式,但是这些法律规定的条例制度与实际实行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工地承包责任法中所谓的家庭承包,主要是指每个家庭总体所拥有的土地面积,根本未提到多少人为一户,也没有具体的将一些现实问题考虑进去,如离婚、人口出生等,这些问题造成的所有权主体不明现象较为严重。
1.2 市场流转机制较死板
与发达国家相比,土地流转机制在我国的设立时间较短,即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之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消息传播的较慢,很多农民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市场上的各种消息。这让农民、市场、承包商三者都出现了问题,交流的不通畅已经成为土地流转中的重要问题。农民与承包商之间产生的沟通障碍,使得很多土地承包商都是经熟人介绍来进行流转,这不仅让土地流转的运作速度大幅度减慢,而且还让农村的土地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流转。
1.3 强行土地流转
在国家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0条中明确指出:“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此,在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要遵循农民的自愿、有偿等原则,禁止一些不法商人或者政府对农民进行强制性土地流转,或者威胁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虽然有此种制定和条例,但是强行土地流转的现象依然频频出现。
1.4 变换土地用途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道路等想着手施工建设。而这些工程的建设会占用农民的土地,一经占用,还耕的可能性基本没有,造成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厂房等屹立起来,而农民用于生产粮食的土地日渐减少。
1.5 土地流转程度不规范,纠纷频繁出现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尚不完善,政府与国家机构也未能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使得土地的流转工作不到位;加之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交流不畅通,根本无法在法律制度的监督下开展流转过程,很多农民都是私下对土地进行流转,造成国民开展的自发性与分散性的土地流转速度较慢、程序不规范、流转规模较小,也未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没有签订相应的合约,也没有相应组织或者机构对合约给予一定的监督和保护。
2 对策
2.1 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
受到过去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农村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未能得以改观,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共性,即整个家庭往往以1名男性来作为户主,无论是房屋还是土地等都是以男性为主,男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进行土地流转时,男性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女性的合法权益却遭到了侵害。例如,夫妻双方离婚后女性的土地合法权益问题,这些都说明了当前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异常重要的,需做到主体完善、明确,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2]。
2.2 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体系,使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更加明确,以保障农民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和稳定的保障周期内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此外,还需积极研究物权化条件下的土地产权明晰举措,赋予农户完整的、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要避免农户对土地的占有、抵押、收益、承包、转让、转包、入股、继承和优先承包经营等权利遭到侵犯,使土地收益成为农民稳定收入的来源。同时也要避免政府的行政权对农户在承包期内享有的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权利造成侵犯。
2.3 完善建设用地流转机制
一是创新改革现有土地制度。转变土地性质,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私有性质的自由流转的改革,以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方式引导土地自由流转进入市场。二是通过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合理分配土地流转的收益,以达到保障承包土地的农民合法的经济利益的目的[3]。三是对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灵活性较强的股份制改革,变集体所有为法律上的按份共有关系,进一步明晰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切实保障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等多个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2.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我国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农民的素质较低,缺少先进技能和先进知识以及管
理能力;加之我国的二、三产业发展慢,就业岗位有限,使得农民无法依托第三产业来获得经济收入,只有依靠土地来增加收入,导致农村的土地流转速度偏慢。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让农民取得除土地收入之外的附加收入,减少农民顾虑。
2.5 改革户籍制度,消除歧视观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包括“自我价值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生理需求”,但是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存在,城市人普遍对农村人存在歧视观念,不能给予农村人平等就业权,不尊重农村人。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平等就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4]。
3 参考文献
[1] 伊媛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J].社会主义研究,2007(4):87-89.
二、几点体会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对国内典型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是带头人作用。带头人的个人追求、驾驭能力、市场意识等综合能力,往往决定了同样的村队实现不一样的发展。建立优秀带头人脱颖而出的机制,搭建便于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研究对带头人实施有效监督考评的办法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二是政府支持。各种帮扶政策,产业方向引导,难点问题破解以及市场信息方面,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应以市场化为前提,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尤其针对不稳定或基础薄弱的村,积极探索村队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功能剥离后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办法。三是公司治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类似,容易出现所有者“虚位”和经营者“错位”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改制后,要实现企业高效运营和有效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四是产业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很重要,如果项目选错了,不仅丧失了发展机遇,而且容易降低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从起步到壮大的过程,也必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安于现状或转型失误,就会被市场淘汰,改革开放出名的小岗村,今天常常出现在负面案例中。因此,产业选择的方法研究,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天津市东丽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路径
天津市东丽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经济向高端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实际情况,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牵引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配置,通过五条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物业经济鼓励和引导拥有一定数量厂房、楼宇、公建资源的村队发展物业经济。通过厂房、楼宇等载体出租取得租赁性收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能力,完善载体配套功能,提高资源性资产利用附加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载体租赁到配套服务,从单体楼宇到园区、综合体项目,努力实现物业经济更高层级的发展。
(二)服务型经济鼓励和引导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有一定资金基础的村队发展服务型经济。通过组建社区物业、家政服务、绿化养护等技术门槛低、劳动用工量大的服务性公司,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产业。从区域内服务向区域周边服务延伸,从本区服务向全市服务拓展,从常规服务向专业服务升级,使服务型经济成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资本经营鼓励和引导有闲置资金或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村队发展资本经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公建补偿款、征地补偿款、集体经济收益投资低风险、稳健型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政府投融资平台,入股华明村镇银行,购置科技楼宇、商业设施,投资本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科技企业,获得稳定投资收益。
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非常困难,进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也要看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在一个全新背景下发生的,即我国与世界、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全球化背景,农业与国民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市场化背景,农村与城市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统筹城乡背景,以及区域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分工协作背景。这要求我们在全新的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以稳价格为核心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国际金融危机给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挑战,那就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我国粮价对国际市场跟跌不跟涨,导致农民种粮收益持续下降。近期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更是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新的不利影响。尽管如此,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农业重中之重的任务。要充分注意到农业与现代金融业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关系的反映。一方面,农业是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另一方面,金融动荡又会造成农业波动。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在金融动荡给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时候,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应对金融危机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远未见底的情况下,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工程。
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农产品需求减少是农产品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国际农产品需求减少将继续抑制我国农产品出口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国际能源价格剧跌导致农产品转化能源需求的减少也将加大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大量农民工回流可能减少农产品需求数量或降低需求层次,也会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其次,全球农产品供给增加也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产、单产双双连续五年增加,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油料生产实现较大恢复,扭转了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连续八年下滑的局面;生猪生产快速恢复,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预测,2008/09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增长5.3%。第三,能源价格暴跌加重了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金融危机使得能源价格大幅度下跌,国际石油价格从2008年年中最高时的174美元/桶下降到年底最低时的35美元/桶,扩展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跌的空间,强化了人们对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预期。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由大涨到大跌的剧烈震荡增加了我国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难度。2008年上半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全面大幅下降,比如大豆国际市场价格高点曾经达近1万元/吨,近期已经跌落到3000元/吨左右,大大增加了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
2009年我国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既要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更要保持价格稳定。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产量增长很重要,但在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已经好转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农产品有效供给在目前形势下是可以确保的,而近期农民增收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2009年应该将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适度回升作为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对农业生产的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确保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刺激生产、增加产量,而是要根据需求变化合理确定农业生产目标,把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重点是加强宏观调控,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通过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来实现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二是农产品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在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国际农产品供求发生了新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出现农产品全面短缺的可能性势弱,但近年来生猪、棉花等产品的产量波动充分表明个别农产品供求失衡的威胁始终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农产品的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应未雨绸缪,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重点防止个别产品的异常变动影响人们对农产品供求形势和宏观经济的预期。三是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应在坚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农业发展可持续的基本方向下,重点发挥临时干预政策的作用,尤其要重点运用临时储和进出口调控政策作为短期调节的政策工具。
二、以统筹发展为长期战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下半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严重冲击,部分企业因出口订单大量下降而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农民工失业滞留城市或返乡回流的现象日益突出。2009年春节后,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很可能继多年快速增加之后转呈下降趋势。农民就业机会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收入增长,而农民增收乏力又必将影响扩大内需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农民转移就业的严峻形势如果不能扭转,必将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甚至可能加剧我国经济的衰退。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取向矛盾,其间有着深刻的体制和制度原因。首先,区域之间产业布局不合理是导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就业的直接原因。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长期战略始终将有限的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投向相对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导致了区域间经济成长的差异。东部地区工业化份额高、中西部农业比重大的格局既已形成,构成了中西部劳动力向东部流动的初始条件。近些年,我国虽然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但从创造就业机会角度看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虽然提出了区域间产业升级和转移的设想,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仍然滞后,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其次,过于偏重外向型经济使得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缺失。为促进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我们在对外开放政策上没有实施同时开放、同等开放的均等战略,而是采取“东部优先”的发展战略,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给予东部发展的先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外向型程度越来越高。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一方面使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逐步扩大,大量中西部劳动力加速向东部流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结构失衡、稳定性下降,一旦遇到外部宏观经济不景气
国际市场收缩,外向型经济首先受到冲击,在沿海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失业现象就会凸显。第三,偏向政府和大企业的投资取向使得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变动不一致。我国的投资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企业投资,大企业、重化工业投资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对劳动力有排斥效应。本应成为主要就业载体的广大中小企业却由于诸多政策限制而发展缓慢。第四,城镇化发展滞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也至为关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使农村劳动力始终处于钟摆式循环流动状态,按照季节、经济周期甚至政策周期在城乡之间流动,而不是定居下来,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户籍制度及与其配套的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排他性的城市福利体制以及这些制度改革的滞后是造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重要制度性因素。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失业的数量可能继续增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可能有三大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还没有到“刘易斯”拐点,而且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经济理论来解释我国的经济现象。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为简化分析而设计了一个封闭经济的两部门模型,讨论了劳动力的单向流动及工资决定问题。在当今时代,封闭经济已极为罕见,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迁移,而只是临时性的转移,因此不宜简单地用短期内局部地区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升降情况来判断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其二,为有效地兑现“人口红利”,需要将我国劳动力的短期优势变为长期优势。有研究指出,我国“人口红利”的转折点大约在2015年,此后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渐由“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债”。长期以来,我国以低素质、低成本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这只是短期优势,而高素质的低成本劳动力才是长期优势。在“人口红利”转折点到来之前,应该抓紧时机更快地提升劳动力素质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其三,解决农村劳动力“候鸟式”流动问题,需要推进统筹发展,逐步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经济发展模式由偏重投资和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并重转变;二是经济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尽快向均衡发展转变;三是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一元结构转变。这里最重要的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剥离制约城乡融合的二元体制机制矛盾。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RGDP、RL、FIR和LDR都接受的原假设,是非平稳序列。分别对RGDP、RI、FIR、LDR做一阶差分,对一阶差分做平稳性检验,从上表可知,RGDP、RI、FIR和LDR在10%的水平上表现平稳。结果表明,文中所选数据是一阶平稳的,可以做进一步的经济分析。
在VAR模型中,在做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定滞后阶数,确定滞后阶数的目的是要消除误差项中的自相关性,本文采用AIC和SC两种检验标准,确定出合理的滞后阶数是二阶。
1.协整检验
本文基于回归系数,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对各变量做协整检验。在做检验前,对RGDP、RI、FIR和LDR分别取对数,取滞后阶数2。通过Johansen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至多存在着2个协整关系。根据检验得出的协整系数:
β=(1.000000,1.286866,0.284633,0.122563)
RGDP=1.286866RI+0.284633FIR+0.122563LDR+1.665646
标准差:(0.01227)(0.02087)(0.01323)(0.2364)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实际农村GDP、实际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金融相关率和信贷比之间达到了长期均衡状态。其中,金融发展规模每变动一个单位值,RGDP就变动0.284633个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最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变动一个单位值,RGDP就会变动1.286866个点,而金融发展效率每提高一个单位值,农村经济就会增长12.25%的比例。
2.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用来考察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是否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就是考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之间是否是因为受到滞后变量影响而存在相互因果关系,而不是由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格兰杰因果检验10%的显著水平下,FIR是农村GDP的格兰杰原因,但农村经济的增长却不能提高农村金融相关率。检验结果显示LDR和RGDP增长之间不能相互解释,农村经济增长不是金融发展效率的原因,金融发展效率也不能解释农村经济增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解释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村经济的增长却不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原因。
3.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VAR模型中的内生变量之间虽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但由于在短期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内生变量不在均衡的水平上,而是在均衡水平上下波动。
(2)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是衡量其他变量对内生变量的贡献值,这一贡献值用方差来表示,方差越大,一个变量对内生变量的贡献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贡献值较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陕西金融发展效率低下,不仅不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结论与建议
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金融相关率及存贷比,通过相关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析等实证检验,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相关率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农村存贷比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不能互相解释,由此可以看出陕西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金融抑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短期内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农村经济发展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但长期作用衰退。各向量回归结果表明,陕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方差分解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值达到38.5%,但脉冲响应分析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响应在第4期后就归于0,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不能解释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也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的大力推行下,农村集体经济改变了以前“统一经营、集体所有”的格局,在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合理融合的经营体制的前提下,逐渐衍生出了诸如股份合作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财务管理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和健全,比如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合理、总账与日记账不分等,甚至有些比较落后的农村连正式意义上的账簿都没有,阻碍了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村级财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农村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相对来说比较低,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工作的最新需求,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改革;
再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很多公开的内容都是避重就轻,实质性的财务内容却公开的不够具体,而且很多报表都是为了应付检查临时制定的,不利于发挥出财务公开的真正作用。
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1.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说明,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必须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与需要,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与账簿,做好规范性的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设置工作,并且相关内容要具体、合理,让一切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工作都能够记录在案,保证财务信息内容的条理清晰、数字真实、有据可循;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村级财务的决算和预算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和问题,所以,村级财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在每年的年初,要积极地召开村民民主大会,对收入的预算和决算工作进行探讨与抉择,尽可能地使其内容更加可靠、详实、实用,继而根据所决定的制度的内容进行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有需要调整的重大项目,必须再次通过村民表决大会进行决定,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2.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体现,强化农村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展的重要活力。其一,要严格财会人员的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对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进行严格规定,一经任用就不得随意进行替换和更改,将财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性的说明,如此以来不仅可以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促使相关财务工作的合理发展,而且提高了财会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二,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财会人员属于特殊性的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养,又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政治理念,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借助于法制讲座、专项业务技能培训、专题宣传会议以及学历教育等多种合理的方式,逐步地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其更好的适应会计工作所带来的各项新挑战和新任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三,要扩大优秀财会人员的队伍,通过考试、面试以及待遇优化等手段,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为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活力。
3.强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的建设
杜绝村级干部的良好手段就是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因此,要结合村级的财务管理发展情况,对民主理财的相关工作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的指导,通过进村宣传、与村民沟通等方式,让村民认识到他们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地强化村民主动参与财务管理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为民主理财工作提供活力;与此同时,乡镇主管部门要逐月的对农村的财务公开工作进行认真的核实与审查,一经发现形式主义的财务公开,要予以严肃的警告,让其尽快改正。除了认真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之外,村级干部也要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公开宣传栏等村民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将农村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以及最新的财务管理情况等内容曝晒出来,让村民能够对财务管理有着更加清晰的动态性了解,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开和透明性。
三、结束语
农村是人民的生活之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为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催化剂成效。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方式和对策,让财务管理在农村集体经济乃至国家的繁荣等方面发散出更多的光芒。
“民以食为天”,农业经济和农村的繁荣发展关系到国家基础的稳定,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支柱。
一、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突出表现在:工业废水流入江河湖泊,污染水体。使用污染水灌溉农业,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工业废渣随意堆置,污染土壤、地下水资源,影响农业生产与人们健康,工业废气也逐渐严重。此外,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1]。2、农业生产模式粗放。过去,为解决全国人口众多与粮食短缺的矛盾,对耕地采用粗放经营、掠夺经营的现象相当普遍。虽然全国近年来经济方式有所转变,但在生产、建设、流通等各领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保持原来的模式,造成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想要扭转这一局面不可能一蹴而就。3、违法占用耕地现象频发。目前,某些地方由于受到眼前利益的驱动,从而做出一系列违法占地、盲目设立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等行为,未能做到严格保护耕地,浪费了大量土地。4、政府对农产品市场调控能力不足。政府对农产品市场调控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衡定供给与需求的刚性增长间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全国国内农产品收购和流通环节市场化程度加深,而市场调节作用的滞后及农产品内部结构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继而增大了国家的调控难度。5、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全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财力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内长期奉行的低农产品价格政策远低于物价指数的增长幅度,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劳动力减少。另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成本和增大农业种养植风险,虽然制定了相关政策补贴,但起到的作用不大。当前国内农业风险的经济补偿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相关农业保险的缺失以及农民参保率低等现象致使农民因灾损失往往无法弥补,致使农业种植的风险仍比较大[2]。
二、解决对策
1、正确引导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因此,要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长远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加强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结合,既可以避免农业发展以破环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又避免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了开发、利用。要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的需求为向导,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搞好配套服务,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将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3、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增加农村就业几率,提高农民收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劳务输入输出网络,并增加就业资源,将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整体收益,同时要保障农民就业环境安全、可靠。政府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各方面技能,通过定期的培训学习,增强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教育引导,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保证有序流动。4、加强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根本,各地政府应严格执行落实中央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使用面积,节约用地,严控城乡用地规模。5、建立政府对农业和市场的有效调控机制。市场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它制约着生产力运行的速度、范围和效益。因此,必须校正市场调节的这种盲目性和事后性。而农户受其利益地位和视野的限制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综合信息,政府要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供求预测服务信息,来帮助农户进行市场选择,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风险,避免损失。6、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农业保险,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需要通过投保农业保险来降低不断强化和升级的生产风险,弥补由于其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薄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作者:薛松苗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畜牧兽医局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58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非常关键。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具体分析,通过深化改革与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经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传统管理体制对农村经济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重视。公开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科学的土地承包制度等管理措施,对发展农村经济都非常有效。但是,当前我国的农村基层管理者对这点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心理上觉得这些都是徒劳无用的,在实际工作中,消极怠工、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12法规不健全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任务较重、非常复杂,涵盖内容很广,主要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经营、承包及转让;对农村土地使用等状况进行监督;对农村集体财务状况进行审核等。当前,我国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尚无健全的法律法规,在土地承包方面未能减轻农民负担,土地的承包转让也没有被纳入财务部门监管之中,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3村集体收入少
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因此土地收益率不高,尤其是在高原、盆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土地都是独立经营,大型机械设备也难以利用,因此土地耕种难度较高,土地的收益较小。同时,由于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种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更多的农民都愿意自己耕种土地,对外承包减少,这也使得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收入降低。
14债务繁重
债务繁重是农村经济管理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投资重点工程,不切合实际的兴建农村公益事业,非生产性支出超额等都是农村债务产生的原因。债务繁重可导致社会不稳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基层政权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与发展,经济管理经费紧张,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共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
15记账方面
151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正确认识记账工作
在农村推行记账制度,目的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是农村财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政策依据。但是,由于在农村一些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记账工作并不是很受欢迎。首先,部分村干部都不能正确认识记账制度,他们认为镇(办事处)记账可以做账,但无权干涉村中的资金收支;从另一角度讲,记账制度使得农村财务工作更加透明化,无形中必然会损害某些干部的个人利益,因此他们从内心就排斥记账制度。其次,部分村民也不能正确认识记账制度,没有意识到监督村中财务工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152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当前,我国农村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的地方有相关制度,也仅是面子工程,没有有效执行。首先,往来账目处理不当,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没有及时对一些往来账目的坏账、死账等进行处理,或者利用往来账务隐藏收入。其次,支出项目账目不规范。尽管村中财务支出有领导审核签字流程,但是由于审批程序不严格、报销程序不规范等,造成寅吃卯粮现象非常普遍。
2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开设培训班、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对农村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灌输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22健全法制
农村经济要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经济管理法规、制度,制度内容要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如何加强对农村土地使用状况的监督、农村财务状况的审核等相关内容。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得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时有法可依,使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3发展第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农村集体收入。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农村旅游业,把农村具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培育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通过上述措施,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同时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搞活农村市场,发展集体经济。
24科学处理债务
政府参与,通过多种途径科学处理农村债务,如降息减债:对于高息贷款,应降低利息,以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如果可以,适当减少本息,以减轻农村债务负担。农村集体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尽早偿还清理债务;对村集体与群众之间的连环债务,可以通过相互抵顶方式进行清偿;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以村集体名义形成的债务,应该划转给企业自身偿还;也可以通过出租、拍卖等形式,对村集体的资产进行承包、拍卖,盘活资产偿还债务;同时,要严格进行费用审批程序,降低非生产性开支。通过这些措施科学处理农村债务,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5完善记账工作
251提高村干部管理素质、提高村民财务监督意识
要推动记账制度的顺利开展,相关职能部门应提高对记账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其宣传推广,不断提高村干部与村民对记账工作的认识,使村民能够深入了解财务工作的内容、功能及村民享有的财务监督权利,让财务记账工作深入人心,引导村民真正拥护该制度。
25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针对农村财务记账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应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记账工作有章可循。另外,要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会计人员,确保财务记账工作的规范化、独立性;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确保该制度有效开展。
253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监督权益
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是村民的权利与义务,要切实落实农村财务公开制度,保证村民的财务监督权。首先,对农村财务公开工作要严格规范,对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等都要有明确规定;其次,要注重村民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村民的监督权。
3结论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强化对其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保证现代农业经济快速、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虽然在农村经济管理实践中还存在多种问题,但是通过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健全法律法规、发展第三产业、科学处理债务、推进记账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与村民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协调经济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关联,这也是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可以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生活层次,即便现在的整体收入提高,但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现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体系与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还有待提升,由于农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经济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够,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继而造成管理困难。首先,我国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还需提升。农村群众中有很多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使经济管理的开展存在一定障碍,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体会到经济管理对农村居民的必要性,当地的村民委员会也要尽最大力量帮助本村居民,否则会造成整个农村经济陷入消极状态[1]。其次,针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具体细节并不到位。由于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升,当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没有具体依据,经济管理任务在真正运行时经常会出现数据的混乱,主要与处理环节中的复杂内容有关。细节的缺失导致农村经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会影响农民的正常收入,增加村民的生活压力。再就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慢,人均收入低,可能会有债务的亏欠,造成经济水平低下。农村的土地承包需要有一个更为完善的标准,同时,地区的气候、地形、技术等也略有不同,机械化生产运行在农村地区很难统一实施,所以形成耕种难度大但具体收入低的情况,致使农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降低。除此之外,债务也使得农村居民承担巨大压力,当地企业通常在不清楚村民经济收入的前提下就使村民发展不适合当地情况的产业,或者集资建设公益项目,这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甚至造成债务纠纷[2]。
2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增强经济管理意识。提高农村的经济管理水平不能仅仅依靠村民自身,当地政府部门要承担起改革的重任,因此转变管理层的思想观念成为提升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经济管理阶层的大局意识对整个农村起到引导作用,强化对经济管理的重视能够使其从根本上加大经济收益,只有长期并稳定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才能有利于未来发展。经济管理意识的提升还体现在完善对应的细节,像与土地所有权相关的转让事务就分属于经济管理的重点项目,领导阶层必须要经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对经济管理有很高的见解才能保证所做的决策准确无误,从而确保村民利益。2.2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在社会主义领导下的新农村,要全面推进经济改革,互帮互助,提高整个生活环境的经济平均水平,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体现了我国对农村经济状况的重视,也是我国在近些年发展的阶段性指标。提升农村平均收入水平,要根据当地的特色来推动经济,采取可行性渠道来疏通农民的致富路,使经济管理的成效增强,所以政府部门要针对农村的经济状况进行投资,支持村民朝向现代化农业进取[3]。政府部门在农村的技术层面上也要予以支持,视农产品的生产售卖为重点,维护当地的区域特色,稳步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结合地区的旱涝状态、种植方式来协助农村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运作,减轻劳动力的负担,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外出就业机会,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最终实现经济的有序管理。2.3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农村的个人债务往往占据少数,大多是由于农村集体投资却亏损后欠下的外债,这时当地政府就要积极参与到债务偿还中去,确保使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经济偿还,杜绝借用高利贷的现象发生,倘若不同村民之间存在债务的相互亏欠,可以在公开公正的情况下进行经济抵消,减轻村民的还债压力。集资条件下的债务可以联合当地的工厂企业来解决,将村民欠下的债务进行整合,先由企业偿还,再根据土地承包等政策来补贴企业的经济运转,在此环节中要注意对债务的细节进行调查,避免出现已还欠款却没有证据的现象出现。2.4提高管理人员素养。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需要格外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较低,经济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政府部门要对每一名入职人员进行考察,建立一个清正廉洁的经济管理团队,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主动与外界沟通交流,向村民提供最为全面的经济信息,促进农村的经济管理与社会相联结[4]。
3结语
总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改革与创新,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农村的经济管理模式也要随之改善,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以一种高度敬业精神加入到农村经济改革中去,不断分析农村经济的漏洞,结合科学的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作者:高金霞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界湖街道财经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邓主芳.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1):92-93.
基础设施是政府配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是现阶段很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交通、水电、水利、医疗等设施缺乏。在交通方面,很多山区,道路建设不完善,导致严重的交通不便。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也是一种变向的资源浪费。在水利方面,水利设施构建不符合标准,年久失修,导致抗旱、排涝设施老化,功能逐渐减弱,渠道常被淤泥堵塞,所以农业抗灾能力弱。每逢出现自然灾害,一部分的财力、物力受到损害,农民的生活更加拮据。
1.2农业的专业人才短缺,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业专业人才的缺乏。由于农村的落后,地理位置偏远闭塞,交通的不便,很多年轻人纷纷走向繁华的城市。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妇幼和没有文化的人,他们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大体情况是,农民墨守成规,文化素质整体低下,种植技术陈旧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1.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和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着变化,市场结构越来越向多样化、品质化倾斜。很多农村还是和传统农业一样,生产以水稻、大米、小麦等为主,而像水果、蔬菜、花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鲜有种植。
1.4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出现了三聚氰胺、福尔马林、瘦肉精、僵尸肉等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家禽,通过人为的因素使其生长。喷洒激素、农药可以促进生长、长的好看;采摘后会使用药物保持产品看起来新鲜。药物里有着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其实,产品的价值没有实现最大化,无形之中损害着人们的健康。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增加经济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基于现状问题,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和监管的力度,定时检查维修,保证设施正常发挥作用。尤其要做好农田水利、电力、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和引进农业高素质专业人才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财政预算中,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事业。为了让更多农民掌握知识和技术,教育单位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机会和良好的待遇,吸引其为农村事业的发展服务。
2.3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
要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要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村应该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兴的支柱产业,推进产品的优质化和多元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一部分城市的人在享受了都市的热闹繁华生活后,转而追求农村的鸟语花香、新鲜的空气、淳朴的风气,乡村风光和乡土气息越发让人驻足留恋,逆城市化的趋势更加强烈。政府应大力支持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农村服务行业的建立,无论是政府投资、企业投资还是私人投资,都会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并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
在全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不断加强审计业务、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强对本地经济的思考和分析,以逐步排除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为地方经济列车驶入高速轨道献策、献言是每一名掌握一定经济知识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审计问题和对策
永平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东邻漾濞和巍山,南靠昌宁,西接保山,北连云龙,下辖博南镇、龙门乡、杉阳镇、厂街乡、水泄乡、北斗乡、龙街镇4乡3镇72个行政村、1个社区、1230个村民小组、1543个自然村,全县人口近18万,其中90以上为农业人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20__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6050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102900万元的58.8,农业经济成为全县经济的基础。在全国掀起新农村建设之际,大理州按照“基础带,项目扶”的思路,率先推出了以“866”为主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程,加之县、镇、村三级对农村发展投入的不断加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导致农村经济审计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本文对该县农村经济审计存在的问题做粗浅地分析,并针对性阐述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意见。
一、现状与问题
1、“四个不适应”。一是组织机构不适应。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由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即农经站)承担。县级农经站为股所级单位,机构规格低,任务重,工作协调难,落实难,工作缺乏权威性。乡镇农经站在全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合农科站、农机站并建农综站,其机构规格更进一步减低,至使工作职能削弱,农村经济审计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工作手段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目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但没有处罚权,影响审计执法。其次,通过调查全县的农村经济审计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变向成为作账式的审计,即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会计账进行重新作账,审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变为会计职能。三是工作条件不适应。由于县镇地方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时常感到有心无力。加之,办公条件极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民主监督不适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各村应设置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组集体资金进行监督。据调查全县大多数村委会设置的村民理财小组多为形式主义,理财小组监督职能完全没有发挥。另外,“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内容普遍不全,实效性不强,公开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被监督的效力。
2、“三个普遍偏低”。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审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职业道德,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及管理滞后,承担农村经济会计、审批、审计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农村经济会计的承担者多为各村副主任,没有受过良好的会计业务培训,会计处理极不规范。二是各村财务收支的审批工作多由村委会主任承担,村委会主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多数不熟悉经济工作。加之,忙于各种中心工作,从而忽略了对经济管理的学习,工作上侧重于“批”、而忽略于“审”。三是农经站审计工作人员进出较杂,继续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审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发展,据粗略统计,全县约有专职农经干部50人,其中取得专业资格的不足25人。
3、“二个不规范”。一是单据管理不规范。支出单据不规范,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及其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导致村组在经济支出时多数面对没有规范单据的个体户,导致各种单据多为手制收条收据,甚至还出现部分以经济支出主体开列的经手单,管理漏洞较大。收入单据不规范,近年来,收入单据虽由财政部门核发,但在核销时只核对存根联,对入账联监控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不上账的情况发生,审计工作对此类违纪现象的核查难度较大。二是做账不规范。各乡镇,甚至各村在做账过程中所开设的会计科目较为单一,并且会计科目设置各有千秋,这影响了农村经济收支的客观具体反映,同时也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对专项资金的审计。
4、“一个不健全”。即农村经济财务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全县各乡镇均设立专职的农经员,但农村的财务审计制度存在很多漏洞,部分乡镇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集体资金的管理失效,随意开支的空间较大,外调工作的难度加大,民主公开的内容不全,会计处理的规范性不强。
二、具体对策
1、树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农村审计作为集体资产和农村财务管理的延伸,是政府职责和行政执法职能,应当有职有责,有职有权,以确保把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落到实处。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应向
中新知识城征地空间分布主要以2020年为时间分界点,2020年以前规划征地面积为2024公顷(30360亩),而2020年以后规划征地为2066公顷(30990亩)。中新知识城2020年以前征地占整个征地规划的49.5%,而2020年以后征地占整个征地规划的50.5%。
1、中新知识城留用地规模划分
中新知识城留用地规模规划分为近期留用地布局、中期留用地布局和远期留用地布局。
近期留用地布局。萝岗区在征地的过程中,考虑到重点项目引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等多重因素,规定各批次的征地过程中都可以使用留用地,前提条件是符合土地利用总规划、城乡规划。
中期留用地布局,又称2020年留用地布局。中新知识城规划2020年留用地共322.3公顷,其中符合2020年土地规划建设用地的留用地为189.2公顷;在已征地的4090公顷范围内的有153公顷。
2、中新广州知识城留用使用情况
留用使用主要包括留用地性质和留用地开发。中新广州知识城留用地性质主要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四种。一般而言,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规模较大。2020年留用地中工业用地和商务用地分别达到105.73公顷和122.75公顷,占留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3%和38%;而远期留用地规划中工业用地和商务用地分别达到212.82公顷和162.30公顷,占留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7%和28%。这充分表明,留用地的主要用途在于工业和商业。
二、萝岗区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留用地产权不明确
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等文件中,对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增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的集体土地行使权是不充分的。同时,地方性的文件规定,集体经济留用地不能以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个人名义进行登记管理,而要以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进行登记管理,且不允许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把土地分配到集体组织中的个人。
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的产权分割政策不明确。在《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和《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中,都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用地的产权问题。只是规定留用地原则上保持集体土地性质,而在城镇规划范围内的留用地可以征收为国有土地。留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或通过其他形式用于经营性项目和工业用地,可以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假意的程序和办法,通过招拍挂土地市场方式进行。
在政府实际操作层面,由于留用地产权不明确,致使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个人在地方政府实际征地的过程中对留用地的地块选址、留用地价值等方面只有简单的知情权,没有实质性参与土地估价、议价和定价的过程,农民合法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保障。
2、留用地规划不详细
广州开发区留用地规模只是根据征用地的10%进行保留,但是,没有对其用途、地块的选址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没有对留用地的规模进行详细的规划。从《广州市萝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中可以清楚看出,在土地规划中,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规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大力推行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布局和产业集聚,总体上形成中新知识城与七个城区共同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4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373公顷,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为8900公顷;而全区耕地保有量为51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500公顷。而对经济留用地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控制。
3、留用地政策不够细化
首先,国家层面的关于土地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二次修订)》(简称《土地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其中《土地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但是没有进一步将集体土地在征收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分为留用地和非留用地,留用地的土地性质、土地用途、开发性质等都没有相关的解释,从而会引起留用地在项目开发实际操作过程中较多的问题。《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第十六条“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中规定“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必须符合规划,纳入年度计划,并依法审批。严格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禁止‘以租代征’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第十三条“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中规定“对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农民可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以上的文件均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留用地问题,留用地如何储备、如何评估、如何入股、留用地开发、留用地项目处置、留用地项目的增值分配、留用地融资抵押等一系列问题均未涉及。
其次,广东省关于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方面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施行〉的通知》、《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以上的文件虽然对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的留用规模、选址、补偿方案、开发模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但是对于留用的性质仍然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留用地应当依法转为建设用地。留用地原则上保留集体土地性质;在城镇规划范围内的留用地可征收为国有土地”。这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规定了留用的性质问题,但是还比较含糊,在实际操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不敢轻易开发留用地。
三、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有效利用开发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满足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使萝岗区成为“知识经济先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智慧城市样板区、宜业宜居生态区”,要切实做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极大限度地利用开发好农村经济留用地,使之既能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保护好耕地资源集约节约可利用,保证经济留用地合理开发,又能确保国家、省乃至市县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促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进一步明确留用地产权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留用地在国家征用的过程中产权转变问题,即由集体土地转变为土地的过程中,应该享有国有土地在市场上同等的待遇,不应该进一步区分为集体留用地和非集体留用地,应统一视为国有土地,按照市场价格统一在市场上流转。其次,明确留用地项目产权问题,主要指留用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产权分割问题,产权分割问题又进一步涉及到房地产前期购买问题和后期转让问题。
2、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留用地的规划管理
对经济留用地要严格按照可建设征地(符合“两规”)的10%返还留用地,同时结合中新知识城开发建设实际情况,采取“货币补偿、物业置换、实地返还”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合法利益得到保障。应按照中新广州知识城当前征地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的需要,对农村经济留用地进行总量控制,并结合萝岗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能保障国家建设用地需求。结合知识城发展的阶段和规划,按照“服从规划、同一部剧、合理安排、节约集约使用”的原则,对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的选址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安排。由萝岗区政府、广州经济开发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会同国土规划局等单位进行规划,鼓励各个村之间实现跨村选址、集中连片区留地。
3、加强农村经济集体组织留用地的开发管理
一、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审计产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农村税费改革是通过调整规范农村分配制度,以实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其主要内容是: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林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其调整的内容全部属于农村审计中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的范围。因此,必将对农村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缩小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费虽然由乡政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使用,但属于集体资产,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收代交,全部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镇统筹费的收取,因此,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也随之缩小。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将村提留款的筹集方式改变为农税附加和“一事一议”两种方式筹集后,农税附加的征收管理纳入财政税收征管范围。这一管理体制确立后,农村审计不再对农税附加的征收实施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资产审计范围进一步缩小。
第二,对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农税附加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应实行专项审计。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采取农税附加及“一事一议”办法筹集的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劳务,应实行专款专用、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的办法管理,这就要求在农村集体资产审计中,不能将这项资金与其他集体资产混同起来,而应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要求,进行专项审计。二是提高了合法性审计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农税附加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费三项支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上限控制。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前对村提留的合规性审计上升为合法性审计,从而扩大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合法性审计的范围。
第三,减小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项目的监督范围,加大了税收项目的监督范围。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因此,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性项目的审计监督范围将大幅度减小。但与此同时,开征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牧业税附加,将大幅度增减税收项目的审计范围和难度。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审计面临的问题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审计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
1对农村审计必要性的认识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农业工作者甚至农村经营管理干部认为,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经济来源的乡镇统筹费取消了,村提留款中的大部分作为农税附加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直接监督管理,农村审计的主要内容已不存在,因此对农村审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十分偏颇和错误的,理由是:首先,如前所述,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乡镇统筹费的取消和村提留筹集方式的改变,农村审计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缩小了,但是,农村审计的主要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资产并没有消亡,只要其组织存在,其资产存在,其经营管理资产的活动必然存在,则农村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就不会消失。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费虽然在性质上是集体资金,但实际上使用权为乡镇人民政府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有代收代交义务,而没有实际使用权。因此,取消乡镇统筹费,并不会减少农村集体资产的实际存量。第三,村提留并不等同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部收入,实际只占集体资产的极小部分。据统计,2001年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为18亿元,其中村提留收入只有2.2亿元,只占到其总收入的12.1%。第四,村提留的筹集方式改为农税附加办法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未改变,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使用情况的监督,仍然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第五,农村审计的目的和作用不仅是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它同时还肩负着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加强农村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2确认筹资筹劳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审计依据,将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筹集资金或劳务,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并作出预算,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审核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将筹资、筹劳的标准和数额填入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分发到户,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填写的数量标准提取或安排出工,严禁擅自立项或提高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除按规定减免外,农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符合本办法的筹资筹劳。农民没有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村民委员会可依照村民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进行处理。根据这一规定,筹资筹劳的项目、标准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就确立了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是,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这一规定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这一政策规定未对作出决定的法定议程和法定文书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就使其在执行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变动性,这对作出确认其决定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判断带来了困难,因此也就难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二是村规民约属于道德范畴,如果发生部分农民拒绝缴纳筹资款或拒绝出工的问题,将很难依此做出合理的审计建议,这也将会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大量的不良债权,也会因为这部分农民垫资而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3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附加由乡财政征收,征收后交给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由其存入农税附加专户,按村设账。实行这一管理制度的优点是,强化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资金的监督管理。但与此同时,由于乡财政所、农村经营管理站均属乡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下属部门,农税附加由这些部门征收、管理,实际上直接纳入了乡镇人民政府的管理范畴。从体制上看,这为乡镇政府平调、挪用这项资金提供了可能性。由于目前我省大部分乡镇财政较为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会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4缺乏对违反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农村税费改革及有关农民负担政策,对违反政策规定、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均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为审计确认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作出审计决定及提出审计建议提供了依据。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制定出对上述行为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无法对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赔偿额度及赔偿期限作出判断和结论,这将严重影响农民负担专项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5农村审计中存在的原有问题。我省农村审计工作是依照《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的,但由于《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只对农村审计的主体、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农村审计长期存在着责任不明,职权不清,程序、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对农村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较大制约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还会不断产生,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有关政策建议
第一,由省税费改革主管部门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筹劳专项规范化议程和文书,以规范化方式为确立筹资筹劳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