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项目品牌声名突显
我县景区、景区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品牌效益日渐突显,各级领导及兄弟县市纷纷来县考察景区、景区的建设,市委书记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更是如此评价两景区“县的公园、永和古遗址公园做得精美、精细。公园是无中生有,现在成为县的金字招牌,和文纪念馆重新修缮、提升、改造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休闲度假之地;永和古遗址公园建设精雕细刻,成了一个保护性开发的旅游新景点。县这两个作品,我觉得是代表了追求品质、崇尚一流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在建涉旅项目10余个,重点推进景区和景区二期项目建设。
1、加快景区建设速度。全面完成了景区一期工程遗址保护核心区、陶瓷文化展示区、商贸旅游购物区三大区域的建设,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永和古街维护改造等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了《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
2、加快景区品质提升。自去年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以来,我县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庐陵文化,提升景区质量,今年启动景区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建设共占地9公顷,总投资4500万元,重点建设千年窑火、水巷灯华、书香竹影等三大版块及水街商铺、特色餐饮旗舰店、旅游纪念品店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附加产值。
3、积极向上争资。围绕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月份组织通过了《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级专家组评审,现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下步将组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到位。上半年,我县还包装并向省旅游局上报了梅塘镇潭头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旅游宣传精彩纷呈。
不断加大营销财力、人力等投入力度,突出点面结合,进一步打响“千年窑火、千古正气、千韵美景”旅游品牌。
1、强化资源整合。制作了景区宣传折页和景区宣传画册,借助各项活动,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加入市中心城区旅游景区(点)捆绑折扣销售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强化媒体营销。4月份,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频道走进景区录制专题节目;同月,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走进县景区,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知名度;今年我县加强了与报社的合作,全年报社将为我县专门制作刊登3个以上的旅游宣传专版。上半年我县还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征集景区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和旅游宣传标识,进一步扩大了我县旅游影响力。
3、强化活动营销。先后组织接待了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旅行社来我县景区、景区踩点,考察旅游线路;制作大型户外旅游展板,在国际杜鹃花节启动仪式上展出,并发放旅游宣传资料2000余份,进一步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全力以赴做好全市四套班子旅游巡视接待工作,得到了市委书记及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四)市场秩序更趋规范
1、加强旅游安全监管。突出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印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重点抓好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开展了全县旺季旅游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保持我县旅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2、加强旅游服务广告监管。大力推进诚信经营,对以虚假旅游服务广告招徕旅游者和误导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全力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策应第十届横江葡萄节,举办好横江葡萄节观光采摘旅游月活动。
作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龙胜县旅游一直努力突出自己的独特美丽和神采个性。温泉度假、农耕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养生休闲等各类旅游产品丰富多彩,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公路、景区道路通达性日益提升,使龙胜县成为大桂林旅游圈的掌上明珠。
一、龙胜县旅游发展现状
龙胜县拥有旅游总资产达5亿多元,拥有2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2家主要旅游宾馆饭店,共有床位8000多床。国家AAAA级景区2个(龙脊风景名胜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间接旅游从业人员9000多人。旅游产品形成“农耕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少数民族风情游、养生休闲游”四大品牌,开发经营有龙脊风景名胜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彭祖坪生态旅游区、大唐湾景苑、龙脊古壮寨等景区(点)。“十一五”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次475.22万,实现旅游总收入26.8232亿。由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2008至2010年之间,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提出“六个一”、“一个中心、两个机遇、三个品牌、四个突破”等发展举措,将旅游业始终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促使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投资空间,大量资金投入到景区(点)旅游建设项目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龙胜县旅游业的发展由原来预热时期顺利过渡,急速升温,实现了旅游效益重大突破,取得了跨越性发展成果。
二、近六年龙胜县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图中可以看出,旅游收入增幅与接待旅游总人数增幅不同步,2008年—2010年期间,收入增幅一度上扬,赶上甚至超过人数增幅,而从2010年以后,收入增幅再次低于人数增幅。经过调研分析,龙胜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缺乏创新,模式陈旧。与大多数县域旅游业一样,面对日新月异的旅游形势变迁,龙胜县旅游业缺乏创新而过分强调按部就班巩固基础的旅游发展旧模式,致使公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紧追形势步伐,但是在旅游产品多样性、旅游文化内涵挖掘、旅游项目互动交流等领域上相对滞后,造成各景区(点)文化丰富性、项目娱乐性、景点观赏性得不到创新。
(二)旅游文化软实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纵观龙胜县旅游发展历程,以往强调的重点多是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普遍的观念认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开端。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旅游业是一种新兴服务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建设的同时,要同步旅游企业文化的挖掘塑造,要同步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包装、更要同步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个人素质培养。所以,龙胜县旅游业陷入瓶颈的关键在于没有雄厚的软实力,这也是长期采用旧的旅游发展模式产生的弊病,最直接的影响在于造成大量一次性游览游客、无法促使游客产生旅游消费积极性等。
(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缓慢,旅游产品活力不足。龙胜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完善,许多景区(点)游客接待承受能力有限,没有进行良好的进出入景区旅游交通改造;旅游产品特色不够突出,旅游产品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致使旅游产品活力不足,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期有效的吸引游客,无法促进旅游消费。
(四)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相关法律意识淡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景区管理及利益分配上存在不足等问题凸显。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违法经营、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对景区照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不精、服务态度恶劣等也使游客对景区整体形象的评价大打折扣。
三、龙胜县旅游业突破瓶颈状态的思路及建议
龙胜县需要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旅游发展观念、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高旅游发展质量,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更加突出营造适宜的山城旅游环境,更加突出促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提高旅游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继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资源科学利用
以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广西旅游集散中心为依托,以气势恢宏的原生态梯田群、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寨、丰茂繁盛的原生态森林资源为特色,龙胜县急需全力开展桂北生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以全县旅游经济动态为导向,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为反射弧,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促进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投放,积极探索适用与山城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要强调旅游文化覆盖重心,加强县城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借助城乡风貌改造工程,进一步民族化、古化县城内现代建筑,营造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发展旅游互动体验项目,促使旅游业积极转型
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凤凰谷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今年以来,凤凰谷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原有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的总体思路,将菌子山、老场天然牧场、飞来寺、凤凰谷、五龙旅游小镇、南丹山等景区景点作为一个大景区包装,统称凤凰谷旅游区。一是完成了凤凰谷旅游区规划修编、可研编制及评审工作;二是累计投入165万元,完成部份游路栈道维修,景区停车场的砂石铺设,景区职工生活用房的维修;三是完成景区指示、警示牌、景点简介牌安装工作。
2、五龙旅游小镇一期开发工程项目。上半年累计投入21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工作,完成建设项目工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完成一幢三层连排别墅型房屋的土建主体工程,完成三幢连排别墅型房屋土建基础部分的工程。
3、金鑫花园酒店续建工程项目,上半年累计投入375万元,完成酒店室内给排水、通水、空调、消防等设施管道安装工程。
二、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推进情况
年初,我局按照省发改委和省旅游局有关文件要求,及时报送了扩大内需、争取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相关文件材料,并顺利通过了相关文件材料的审核验收工作。之后,又分别找到了省政府、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并上京为争取项目资金做了大量的汇报、协调工作。至今,据反馈的信息,我局争取的旅游项目资金已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扩大内需要的项目资金范围,金额大约在1200万元左右,至于什么时间划拨到位等关键细节还未明确答复。金鑫花园酒店已通过县煤业公司向农行申请贷款3000万元用于内装修工程,预计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三、存在困难
一是由于争取项目资金困难,各业主单位融资难,造成凤凰谷旅游区在建工程停工,原计划启动的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开工;,致使项目推进难,申a项工作难以开展。五龙旅游小镇一期开发工程项目因投资商资金紧缺,于5月份已停工。
二是宣传促销经费紧缺,客源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宣传促销无力持续开展。
三是旅游景区不热,招商引资困难。
四是规划建设和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四、下步工作
持续完善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方案,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为主,加快凤凰谷、菌子山景区工程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下半年主要建设项目有:1、凤凰谷次出入口功能区(小法块片区)的综合管理用房、旅游用品商店、旅游餐厅、旅游公厕、急救中心、停车场、入口广场、职工宿舍等工程。2、改造维修凤凰谷旅游区总长2.5公里的人行游路、栈道工程。3、改造凤凰谷旅游区旅游厕所及供水、供电改造项目,重点改造提升当前旅游厕所档次及供水供电管网。4、新建凤凰谷旅游区四个停车场建设项目。分别是凤凰谷风景区入口处停车场和女儿湖停车场,菌子山风景区悬崖天路停车场和荒城古墟停车场的地面硬化工程。5、凤凰谷旅游区谷底地质灾害治理及女儿湖风雨桥收尾工作。年内完成凤凰谷入口半隧洞游路落石处理、女儿湖风雨的桥体装修工程。6、督促加快“金鑫花园酒店”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投入使用。
当前及今后要抓的工作重点:
第一,按照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国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旅游。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四件大事”,强力推进“四大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确定的“358”工程,按照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区拓展为抓手,强力实施“东进、西扩、南延”城市发展战略,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高速度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建设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
围绕100个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76平方公里,增加城镇人口0.62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个百分点,达到31.6%,力争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0亿元。具体目标是: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开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续建12个,力争完成投资12亿元。
——房地产开发项目: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房地产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城市房屋征收:完成12个片区旧城改造,完成房屋征收40万平方米。
——村镇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500户,新居建设1000户,建设康居点10个。
——保障性用房:完成10万平方米公租房、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
——绿地系统:新增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3.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
三、工作重点
(一)高点定位,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围绕县城“一城四组团”、“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加快完善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控规编制及整合,完成龙潭、麻旺两个市级中心镇控规编制,高标准编制渤海新城区、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规。开展城市绿地、森林公园、重要交通节点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15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农村风貌民居设计工作。
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严格坚持部门业务办公会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及规划委员会审定“三级审查”和“一书三证”制度。严格规范规划编制、决策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招标、听证、公示、评审机制,不断增强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度和规划执行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规划执法。强化规划的效能监察,以中心城区“拆违行动”为重点,强化对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及龙潭、麻旺市级中心镇范围内的执法监察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高速建设,持续加速城乡建设步伐
一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花园横向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建成老城路网体系;启动大剧院、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游泳馆;完成河综合整治,建成十里滨河景观带;完成县城污水二、三级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处理系统;依托城南迎宾大道,打造以商贸物流为业态的城南新区。
二是加快两翼基础设施建设。东翼方面,加快钟渤快速通道建设,12月底基本建成通车;启动龙潭组团主骨架路网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西翼方面,基本完成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掀起旅游地产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
三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9月份主景区、向游人开放,力争渝东南民俗风情街开街迎客,10月份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公园的配套设施,确保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四是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完成危旧房改造3500户,建成农民新村10个。
五是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龙腾盛世、桃源新都会、碧津广场、万僖中央广场、华章财富国际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启动城南新区、丝绸厂片区、建华厂片区、气象局片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宜居水平。全年力争新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完工50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投资20亿元以上。
六是加快实施旧城改造。完成区等续拆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启动并完成气象局片区、片区等片区房屋征收,完成城市房屋征收40万平方米。
(三)高效管理,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创新城市管理新机制。优化、完善综合执法机制。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职能,集中统一行使城市管理执法权,逐步实现管理无空档、责任不推诿、执法有成效的工作局面。积极开展车辆乱停乱放、游摊游贩、城市牛皮癣、环境卫生、城市“十乱”等专项治理;有效开展文化市场、交通秩序、经营秩序、规划执法、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二是实施四化工程建设。推进绿化工程建设。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继续推进大树进城、千万绿树进县城、见缝插绿等工作,升级县城主次干道绿化档次;力争全年新增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7.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推进美化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县城三纵十三横房屋立面改造工程,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推进亮化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十里河堤亮化工程,对河全面实施亮化,打造十里滨河景观带;结合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同步实施亮化工程,整体提升县城夜景形象。推进白改黑工程。以大道酉二中至党校路段、西山大道二期、老干局至环城路横向通道为重点,对县城三纵十三横路网体系全面实施白改黑工程,对城市背街小巷全面实施硬化,升级城市道路等级,确保城市道路黑化率达到100%。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指挥部运行机制,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联系制度;严格目标管理,倒排工期,倒逼推进,实行扁平化管理,挂图作战。
(二)拓宽融资渠道。坚持以地建城,以地养城,通过信贷、债券、信托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走市场化经营城市的路子。要以整治储备建设用地、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土地等方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要精心包装城建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开放城市建设投资市场,精心包装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建立城乡建设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资、吸取先进经验,实施建设。全年力争筹集40亿元以上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一、工作思路
深入落实“四件大事”强力推进“四大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确定的358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工作要求,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区拓展为抓手,强力实施“东进、西扩、南延”城市发展战略,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高速度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建设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
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76平方公里,围绕100个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增加城镇人口0.62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个百分点,达到31.6%力争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0亿元。具体目标是
续建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开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力争完成投资12亿元。
竣工房地产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完成房屋征收40万平方米。城市房屋征收:完成12个片区旧城改造。
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村镇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500户。建设康居点10个。
保障性用房:完成10万平方米公租房、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
绿地系统:新增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3.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
三、工作重点
(一)高点定位。
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围绕县城“一城四组团”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加快完善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控规编制及整合,完成、麻旺两个市级中心镇控规编制,高标准编制渤海新城区、重庆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规。开展城市绿地、森林公园、重要交通节点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15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农村风貌民居设计工作。
严格坚持部门业务办公会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及规划委员会审定“三级审查”和“一书三证”制度。严格规范规划编制、决策和审批程序,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招标、听证、公示、评审机制,不断增强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度和规划执行的透明度。
以中心城区“拆违行动”为重点,三是加强规划执法。强化规划的效能监察。强化对中心城区“一城四组团”及、麻旺市级中心镇范围内的执法监察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高速建设。
全面建成老城路网体系;启动大剧院、图书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花园横向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游泳馆;完成河综合整治,建成十里滨河景观带;完成县城污水二、三级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处理系统;依托迎宾大道,打造以商贸物流为业态的新区。
加快钟渤快速通道建设,二是加快两翼基础设施建设。东翼方面。12月底基本建成通车;启动组团主骨架路网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方面,基本完成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掀起旅游地产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
确保9月份主景区、伏羲洞向游人开放,三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渝东南民俗风情街开街迎客,10月份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公园的配套设施,确保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完成巴渝新居建设1000户,四是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完成危旧房改造3500户,建成农民新村10个。
启动新区、丝绸厂片区、建华厂片区、气象局片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五是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龙腾盛世、桃源新都会、碧津广场、万僖中央广场、华章财富国际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力提升宜居水平。全年力争新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完工50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投资20亿元以上。
启动并完成气象局片区、片区、小坝片区等片区房屋征收,六是加快实施旧城改造。
(三)高效管理。
集中统一行使城市管理执法权,一是创新城市管理新机制。优化、完善综合执法机制。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职能。逐步实现管理无空档、责任不推诿、执法有成效的工作局面。积极开展车辆乱停乱放、游摊游贩、城市牛皮癣、环境卫生、城市“十乱”等专项治理;有效开展文化市场、交通秩序、经营秩序、规划执法、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指挥部运行机制。倒排工期,倒逼推进,实行扁平化管理,挂图作战。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发展县域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要站在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的高度,通过把自身情况与外部环境的全面深入比较,谋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行动,包括所要达到的中长期目标、将要开发的重要产品、需要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业内运转过程的规则等。同时要反映本县资源、环境、条件状况,提出景点设置、配套设施建设的可行性意见。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和省上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以及本地区、本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县域旅游建设规划是在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的核心问题--旅游景区的建设进行旅游项目策划与设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具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建设规划的依据是旅游发展规划和相关的建设规范、建设标准。
在编制时序上,应是先发展规划后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和优化的过程,有了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发展规划,然后再进行建设规划的编制,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指导思想上,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一般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在贯彻落实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战略的基础上,规定本县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保障对策和措施。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起点要高,总揽全局,它是规划内容、规划技术、规划组织创新的基础,否则难以达到指导全县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则是以开发县域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基础设施为出发点,在发展规划的总体指导下,规定建设规划的方向、目标、对策和措施。
在规划审批程序上,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由县人大审批,而旅游建设规划则属于旅游部门规划,由县政府或县政府授权旅游主管部门审批即可。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法规建设还不健全,许多县域旅游规划未经过县人大审批,这也是我国县域旅游规划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2.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的时序问题
县域旅游建设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旅游发展的硬件建设问题,它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点)建设两个方面。在县域旅游发展中,旅游产品和旅游基础设施是两大支柱,其中旅游基础设施是基础,旅游产品是结果,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然而,由于各县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有的县可能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有的可能是旅游产品建设条件优越,但更多的是两者都差,且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有限,这就出现建设的时序问题,在建设规划中把哪一个放在优先的位置。
一般来说,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应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一位,应先重点解决旅游景区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道路,旅游景区内的游览步道,以及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消防等设施。而旅游景区的选择应是本县境内的资源品位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所依托的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见效快的景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在市场导向下,优先开发具有优势的旅游产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易后难,滚动发展,先开发容易开发且见效快的产品,积累资金,然后开发其它产品。
3建设规划中的投融资问题
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不管项目建设规划内容如何,最终都会涉及到一个筹措资金的问题。计划经济年代,一切建设项目都是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的,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所以就不存在筹措资金问题,只要是政府计划建设的项目,由政府财政拨款就可以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发生改变,虽然许多县都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但政府的财力都十分有限,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建设项目的投资呈现多元化形式,且政府的资金逐渐退出了竞争性的行业,转向了基础的、公益性的行业。因此,在建设规划中应明确建设项目资金的筹措方案。应充分进行论证,在可行的条件下提出资金筹措方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性投资如道路、供水排水、电、环卫等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主要由市场筹措,采用银行借贷、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租赁与利用外资等多种融资方案。应该说明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政府拨款外,也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筹措,如BOT制和工程项目业主制等,BOT方式是政府将某项基础设施工程特许经营权授予开发商,由开发商出资建设完成,并经营一定时间后,无偿或以商定的价格转让给政府的建设方式;项目业主制是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建设该工程项目的业主,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政府和其它投资者通过股权体现投资,明确经营观念,业主通过经营获得投资收益。
4建设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该是旅游规划方法论领域中的根本思想,旅游建设规划中应该处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它不仅体现在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还体现在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追求。旅游地空间调控、时序调控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设规划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规划空间的容纳量最多并非是最合理的,而是以生态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承受能力适度为最合理。因此,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必须合理测算和设计环境容量,将旅游设施建设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评价和估计。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两方面。规划中的项目建设既不能破坏景区内部的生态平衡,也不能破坏景区的外部景观,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要有一定的限制,建筑风格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建设规划的项目设计还要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一致。在少数比族地区,要特别注意从充分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角度出发,设计能够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设项目,以免造成当地文化的退化及逐渐消失,杜绝设计建设对当地人民的心理、道德、风俗习惯造成消极影响和不良的后果的项目。
二、总体目标
精心策划和开展系列旅游活动,进一步繁荣旅游市场,力争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围绕长城文化、滦河文化、轩辕黄帝始祖文化、地质文化、宗教文化,以绿道为藤,加大资源整合,加快要素聚集,编制一批主题形象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的旅游总规和详规。推进中国轩辕黄帝始祖文化园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西部森林生态绿道上成山、塔寺峪、挂云山等景点规划编制工作;滦河综合大开发一级开发结束后启动滦河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明年计划实施旅游建设项目19个,续建项目15个、新开工项目3个及谋划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8.255亿元。其中,由政府投资的旅游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63亿元;其它旅游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5.625亿元。
1、继续完善我局主导的景区提升工作。白羊峪长城旅游区提升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成会议中心建设,启动村委会搬迁改建游客中心及大型停车场工程和白羊河滨水休憩带夜景亮化工程,建设与古城堡相连接的守备署城门楼和景区内回程步游路及厕所,进行白羊河整治和民居外墙面改造等综合环境治理工作,并在加强流动商贩管理,指导农家乐接待户星级提升等方面展开具体工作;自行车绿道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进行绿道节点及景观建设,重点完成起点、终点两个自行车换乘站建设并做好林家铺、果家吧、渔家亭等节点建设;绿道驿站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占地24亩、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的五重安更红驿站,投资1800万元建设占地10亩、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的大崔庄镇白羊峪驿站,包括完成加油站、停车场等驿站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大龙庙国际旅游度假山庄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继续对已收购房屋进行民宅改造,建设大龙宝邸会所,整治村落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年,把大龙庙景区打造成国家AAAA级景区。
2、继续指导、监督各镇乡景区续建项目。山叶口景区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250万元,以建成第一个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全力做好接待中心建设、餐饮接待设施完善等二期工程建设;挂云山旅游度假区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善总体规划,启动一期工程,做好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木栈道为主的原则打造世外桃源,打造水系,建设特色景观区、高档会所区;塔寺峪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投资5500万元,完善水系,水利截流达到水面面积150亩,修建山门、景点,完善附属设施;成山旅游区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启动成山寺复原工程,完成休闲度假木屋、龙王庙精装修以及国明会馆前小湖和休闲度假会所的建设,加快景区道路、停车场及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石佛寺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启动罗汉园、大雄宝殿及基础设施建设;灵山旅游区计划投资4500万元,建设餐饮住宿项目、文化长廊、停车场及天王殿工程,并翻新财神殿;瑞阳农业大观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环园水系、农家特色四合院、占地6000平方米以花卉为主题的智能联栋日光温室;北部长城山野绿道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五重安乡红峪口至杨各庄镇徐流口45公里旅游路建设;西部森林生态绿道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完成太平庄成山景区至蔡园镇灵山景区20公里旅游路建设。
3、精心谋划包装我市旅游龙头项目。扎实做好中国轩辕黄帝始祖文化园项目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精心包装为我市的重要招商项目,争取早日找到合作伙伴,启动项目建设。
(三)与中华风旅游智业咨询机构合作,强势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民生进步与否的分界线,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如何做大做强文化工作,为八渡的经济建设服务?镇党委认为,文化是生产力,先进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要想充分发挥八渡镇的旅游资源作用,就必须抓好先进文化建设工作,挖掘旅游文化底蕴,为旅游服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全镇干部讨论文化发展目标,把镇域经济发展方向定位于文化旅游,以西武当景区建设为主,围绕乡村旅游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农民增收抓好科技培训,进一步繁荣八渡文化,提升农民素质,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全镇上下形成了建设大文化,促进大发展,共享大和谐的良好局面。镇村干部为文化建设争跑资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从而推动了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为了使文化旅游建设工作步入快车道,镇上成立了文化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全镇文化旅游工作,协调西武当景区建设和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统一负责景区布局调整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山花节和有关文化旅游方面的其他工作。使文化旅游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
镇党委、政府还把文化建设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对每个建设项目,明确一名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是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每到周一,镇领导都要安排文化建设项目,周五包村干部都要汇报项目建设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每半年对项目建设进行一次回头望,查进度,查质量,查工期,制订相应的措施推进工作。
二、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活动要有载体,载体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八渡镇在文化载体建设上主要抓了镇综合文化站、西坡村文化广场、高楼村文化广场、西武当文化艺术团和西武当景区建设,总投资600万元。
发展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镇上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投资135万元镇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含文化广场25万元)。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镇党委决定,由领导班子成员私人筹资。书记、镇长每人从家里拿5万元,5名副职每人筹资2万元,凑齐了20万元,使文化站工程顺利开工。镇综合文化站位于杨家庄村委会院内,三层七间,建筑面积444平方米,共设业务用房10间,有文化娱乐室、展览室、电子图书阅读室、培训室、宣传工作室等,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工作需求。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已全部水泥硬化,广场外墙为透视墙,是全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亮点。
在镇领导的带动下,各村也想方设法拉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坡村为了兑出文化广场用地,多次开会协调,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腾出了13亩土地。没有启动资金,他们找施工队垫资修建。一个总投资178万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8万元,广场120万元的文化广场终于建成。广场修有篮球场、亭子、花坛、花架,铺设了渗水砖,安装了路灯。广场内奇花异草品种繁多,为八渡镇文化建设打出了第一张名片。
八渡镇有个牛心山,明朝道教宗师张三丰曾经在这里居住修炼传道。有清代碑文记载:“牛心山古为西武当,苍松翠柏林木繁茂,阴雨时节烟雾笼罩,恍若仙境”。唐代诗圣杜甫当年游经此地,留下的著名诗句:“冈峦相经直,云水气参错,林廻硖角来,天窄壁面削”更为牛心山蒙上了传奇色彩。牛心山传说众多,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奇特,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最佳选择。高楼村党支部书记姚举科看到了它的前景,把村级经济定位为乡村旅游。为了使旅游文化尽快落地开花,他带领一班人到县上、市上争跑项目,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动员群众投资360多万元,建成了民居园。又投资185万元建设了园内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4亩,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5万元,广场140万元。广场修有水池、亭子、喷泉。有牌楼、杜甫铜像和健身器材。广场铺设渗水砖,栽有绿化树,被省上命名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为了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和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艺术团实行股份制,演艺人员实行聘任制,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使旅游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倾力打造西武当景区,制作了景点标志牌,景区整体规划图,建立了八渡镇旅游网站。
三、丰富内容,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
去年至今,我们以打造特色旅游名镇为契机,积极开展旅游文化建设活动,共举办全民健身节2次,山货贸易节2次,山花旅游节2次,参与群众达3000多人,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高楼村成立了西武当文化艺术团,配备了一流的设备,邀请了一流的演出人员。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为艺术团增添了活力,去年至今共演出150多场次,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深受群众欢迎。
在经济发展构架上,旅游产业号称“无烟”工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而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是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极度落后,加之旅游景区(景点)人文底蕴不足,早期投入较少,生态旅游成熟度不高等诸多难题,“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破解发展难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紧扣科学发展主旋律,实施招商引资计划,打好宣传促销主动战,借助外力,苦练内功,进一步挖掘*“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生态性”的独特旅游资源,体现生态特色,展现民族文化多元统一,通过多年的建设,以石洞寺、文庙、凤山公园为代表的一批景点已初具规模,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高。为很好的宣传*,加强外宣力度,我局努力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围绕*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小湾电站建设的核心枢纽,以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据,将*县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宾馆酒店、特色商品为内容制作了旅游宣传册,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再上新台阶。
1.配合宣传主管部门外宣工作的需要,积极收集资料,彰显“世界滇红之乡,滇西南历史文化名邦,小湾电站枢纽基地”的旅游魅力,加强《*旅游网》、《*乡—魅力*》、《沧江潮》等网站栏目的文字、图片收集、整理工作。与《*电视台》、《*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两期专题片,与*邮政局合作,取全县景点素材,制作1000枚贺卡。
2.积极参与县域活动,如:祭拜茶祖、茶艺茶道表演、洞经古乐演奏、核桃产品交易会等。
3.组织参与国际旅游交易会。围绕世界佤乡—秘境*的宣传主题,结合*实际,抓住旅游产品交易这一特点,来宣传我县旅游产业。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行业管理
旅游行业管理涉及各类宾馆(酒店)、景区(景点),我局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实安全生产,以确保广大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产业发展上水平。
1.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省旅游条例》和省局公告,依法对宾馆(酒店)、旅行社和景区(点)进行管理。在汇通大酒店开展了“绿色旅游饭店”(银叶级)的创建活动,并获得*旅游行业协会命名。
2.认真组织开展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宾馆(酒店)、景区(点)开展“旅游诚信活动。在国家节假日期间,采取各种措施,把“文明旅游、人人有责”,“文明与旅游同行”等旅游理念进行广泛宣传,倡导企业主体诚信守法经营。
3.加大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一岗双责,与宾馆(酒店)、景区(点)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责任,特别是在重大节庆日期间的安全监管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整改”,三年来,旅游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4.对凤山公园A级景区进行复核和旗下的星级宾馆进行复核。
5.为进一步加大对宾馆(酒店)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宾馆(酒店)服务水平,结合我县旅游行业实际情况,与县劳保局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165参加了培训;为提升滇红第一村——安石名族文化特色村的人文魅力,我局与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了礼仪礼节培训班,共200余人参加了培训。
(二)积极实施项目拉动计划,做好旅游开发的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
旅游业是一项涵盖“食、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的复合型产业,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他能打破贫困地区的封闭状况,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拉动餐饮等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业、种植业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确保项目申报工作出实效,招商引资上水平,作为旅游稳冷地带,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开发息息相关,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需要有过硬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持,我局一直牢固树立“项目带动发展”理念。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品位(质量),增强景区吸引力,认真撰写全县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库,写出相应的项目概况,为强化申报项目工作,争取国家大的项目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
1.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撑下,对以石洞寺——燕子岩为中心,辐射四周、集旅游景点和宗教场所的的石洞风景名胜区进行旅游开发规划,向上申报了《石洞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材料,完成石洞寺景区一期修缮工程,主要针对大殿、长廊、宿舍进行修缮。2009年,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万元,用于石洞寺南北厢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石洞寺的服务功能。
2.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和规划工作。上报了新华紫薇苗族民族文化村建设规划、郭大寨彝族俐侎人山寨建设工程、鲁史古镇保护和开发规划,其中的三个子项目纳入市局规划盘子上报。
3.结合“旅游景区景观标识、民族旅游特色文化村、旅游景区、旅游小城镇”的四项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石洞寺景区标识建设和安石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村建设,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4.加大对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57万元资金对香竹箐古茶树周边设施、鲁史古镇基础设施、文庙围墙进行修缮。
5.以滇红公司整体搬迁为契机,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县旅游局集散地的凤山镇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基础配套设施功能不断完善。作为全市茶产业代表的滇红公司,为进一步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县城工业化布局优化调整,县委、政府和滇红公司对企业整体搬迁已形成共识,总体按400亩核心生产区、1000亩旅游观光区、10000亩茶文化体验区三个板块进行规划。作为滇红公司整体搬迁工作的成员单位,我局积极参与课题调研,为搬迁工作出谋划策,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参与到旅游观光区的建设中。并针对目前旅游市场休闲体验需求,在旅游观光区和茶文化体验区开发茶道茶艺体验,茶产品美容、健身及水疗SPA等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从而将滇红工业园建设成为以展示和体验茶文化,集商贸交流、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的工业旅游园区,并通过旅游体验达到滇红文化传播,茶产品营销的目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总体水平不高
以石洞寺景区、*文庙群、凤山公园、香竹箐古茶树、安石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村等一批景区景点已初具规模,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目前,*县尚有大量的待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澜沧江沿岸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却因为缺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得不到开发。
(二)旅游服务接待基础等级水平低
旅游服务设施状况是一个地方旅游接待能力的综合体现。就目前情况看,*县的接待设施初具规模,形成一批汇通大酒店、嘉恒酒店、*宾馆为代表,其他各类小旅店先后起步的旅游服务接待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宾馆(酒店)81家(20个床位以上)。旅游交通方面,以县城为中心,通往昆明、大理、*区的公路实现了等级公路,但至各主要景区、景点的道路尚未开通,全县道路均存在等级较低、路况较差、弯道多、舒适性低的问题。餐饮和娱乐方面,拥有一些经营地方特色的餐饮点,但是接待档次低、规模较小。
(三)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旅游产业的带动性较强,随着*省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不断推进,旅游面临着许多的机遇。但是全县许多部门对旅游业的关联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未真正的把旅游业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看,全县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开发状态。因此,提高领导干部和群众关注旅游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四)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形式单一,无法形成较大的吸引力。
旅游商品开发滞后,规模小,效益不高,难以形成特色和品牌。同时,对外宣传和促销处于低层次水平,旅游线路无法形成精品来推介。
(五)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在管理体制上出现各自为阵的现象。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如果把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当成一个常规的政府职能部门,那么旅游行业管理无论是在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管理方面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就目前看,各部门行不成资源共享的意识,这样不但造成管理混乱,还无法形成合力,整合有效资金共同加大建设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增强振兴*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由于*旅游正处于打基础、求发展的起步阶段。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因此,必须增强发展旅游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找准工作重点,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破解发展难题,找准*旅游产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县旅游资源有着三张名片: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鲁史历史文化名镇,但由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旅游发展缺乏震撼力大和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景区支撑、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不快、旅游设施配套任务繁重、投入严重不足等客观因素,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就必须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是以创建等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高起点做好规划。以滇红公司整体搬迁为例,县委、政府和滇红公司对企业整体搬迁已形成共识,总体按400亩核心生产区、1000亩旅游观光区、10000亩茶文化体验区三个板块进行规划。
四是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多种形式,对*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销。
充分发挥茶博会、核桃商品交易会的作用,利用庆典活动的传播,举办景点的推广和展示;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对接,形成“*—云县”的循环旅游网,依托凤习、祥临公路,加快游客流通和旅游接待;挖掘“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生态性”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展示民族文化特色,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动人,用独特的风土人情留住人。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总额为316.5亿元,但涉及旅游产业的投入仅1亿元。(分别是:玉树州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景区整治项目,投资1750万元;勒巴沟景区内道路建设项目,投资1250万元;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景区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结古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项目,投资1000万元;玉树州游客接待点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巴塘温泉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目前,对于玉树灾后旅游产业仅靠7个景点景区建设和1亿元的财政资金带动,并无其他资金获取途径。产业资金投入建设力度相对较小,建设完成后效果不容乐观。
(二)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在产业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目前玉树涉旅企业在重建资金投入方面主要是靠企业自筹或贷款,因此,签约投资额与实际投资额存在明显出入。在调查中发现,截至2012年10月,登记在册的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共有25家,企业建设总规模为111136平方米。援建协议投资金额为50813万元,签约协议金额为48286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实际累计投资资金总额仅为28300万元。在25家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建设的项目中有20家在建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其中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比签约投资额低于50%的建设项目有13家,低于20%的有6家。过大的资金缺口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
1.涉旅企业规模小,资金和经验少。由于当地旅游企业目前均为中小民营企业,普遍为新创企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经验少等不足。且当地中小文化旅游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差、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成为难获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2.涉旅企业抵押难。旅游企业所得的门票收入、景区经营权等不属于所有权,仅为产权,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押,这为银行向其投放信贷资金带来了困难。而涉旅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难以评估是目前文化旅游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最大障碍。
3.涉旅企业收入稳定性差,银行信贷支持困难。文化旅游企业业务开展具有“项目性”、“季节性”的特点,例如广告、电影、电视剧拍摄、文艺活动的举行、旅游门票收入等都不能产生稳定和持续的现金回报,这给根据财务报表判断资金回报的银行借贷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信心。
4.涉旅企业投资收益周期长。(1)恶劣的环境制约产业发展。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海拔缺氧环境不仅限制了多种旅游活动的开展,而且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同时,高寒气候也决定了旅游旺季短、淡季长,高原环境对游客身体状况有影响,自然条件对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制约。(2)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入特点导致投资收益周期长现象。玉树地区景点景区开发,宾馆度假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旅游产业相关设施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回收慢的特点,旅游投资长期贷款项目获批困难,而短期贷款对旅游项目建设发挥效能低,影响金融机构投资积极性。
5.银行信贷管理模式的限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和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等挂钩,追究其终身责任。由于没有形成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而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具有资金投入大,产出周期长,利润回收慢,风险控制难等特点。因此,金融机构和信贷人员可能会产生恐贷、惜贷的情况,对金融机构支持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无形的阻滞。
对策建议
(一)多途径支持,增加资金获取渠道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的支持力度大小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地方政府应统计调研出实际需求旅游产业资金数额,对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向上级相关政府部门总结汇报弥补缺口的重要性,争取到更多财政支持,为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2.积极争取地方信贷支持。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当地银团沟通协商,进一步根据玉树旅游产业的特殊性,有效解决涉旅企业的“担保难、融资难”现象,建立涉旅企业融资沟通平台,拓展融资渠道。3.吸引社会优质资本投入旅游产业项目。允许信用良好的社会资本经过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后,发行企业债券;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围绕玉树地区特有旅游形式和“吃穿住行”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展开招商引资工作。
(二)建立旅游产业信贷新产品新模式
探索旅游产业融资新渠道新方式,积极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一是政府吸引国内外相关优质旅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加强对优势旅游项目的论证,评估和上报工作。对具有良好资产、良好信誉、良好资源的企业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提供便捷优惠的信贷政策和信贷服务。二是根据《企业债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争取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扩大旅游业的筹资渠道。三是积极获取对口支援城市的经验、技术、资金支持,实现依靠型发展。四是积极发展BOT(即:建设-经营-移交)融资模式、TOT(即:移交-经营-移交)融资模式、ABS(即:资产证券化)等项目融资模式,扩大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的渠道,满足玉树地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学习内地金融机构创新抵押方式
由于玉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而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有限,今后将主要以企业开发为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支流。然而企业开发由于缺乏实质的抵押物,很难在银行机构获得融资。这一情况正与福建省南靖县建设旅游产业遇到的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融资问题相同。福建省南靖联社在涉旅企业抵质押方面大胆创新,推出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南靖联社与当地涉旅企业签订了贷款金额上千万元的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合同,这是当时南靖联社可发放贷款额度的最高限额。贷款采用整贷零还的模式,由开发公司开立门票收入专户,按月归还本金。该笔贷款发放解决了景区开发资金燃眉之急,促其顺利完成了当地涉旅企业的旅游项目开发中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现在南靖联社所投资的该景区已全面对游客开放,门票价格也相对适宜,客流量巨大,门票年收入超出贷款发放额2倍之多,达到2000万元,经营现金流量大,还款资金充足,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该公司资产总额近3亿元,基本存款账户、门票收入专用账户均开立在南靖联社,为南靖联社带来较为丰富和稳定的对公存款和结算业务收入。该笔贷款成为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当地商业银行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为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四)建立健全信贷扶持旅游产业链长效机制
玉树地区银团应不断加大创新和支持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品种,从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贷投资,拓展到对旅游特色产品开发、酒店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及休闲农牧业的支持,促进和提升高原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链条的整体服务功能,特别是加强当地特色农牧产品的开发以及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全面提升高原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
(五)建立旅游产业特有信贷管理体系
1.积极开展旅游投资信贷业务创新,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旅游企业的审贷机制,将其与其它行业审贷机制区别开来,允许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企业凭借经营权和未来收益或其它潜在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获取贷款。
2.针对玉树地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多、回报期限长、风险控制难等特点,建议摸索和尝试推行银团贷款模式。让大、中、小型旅游企业捆绑抱团,努力实现贷款中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增强银团贷款的抗风险能力。
3.加强玉树地区景区景点的个人旅游消费市场调研,依据被调查民众的收入水平和信贷能力,推出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产品,适度开发旅游消费信贷市场,促进旅游产业信贷市场发展。
4.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行业的财务特征,进一步制定和细化符合旅游业经营规律的授信标准,促进并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项目的风险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对旺季旅游企业所需的短期小额贷款,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对于已经落实财政资金的重点景区,要加强信贷资金配套支持力度。对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但短期存在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于国家明令禁止或者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应严格禁止并不对其发放贷款。对于可能借旅游项目名义变相进行其他产业开发,不利于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应从严审查。
(一)我县旅游在《控规》中的定位
《控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提出了把库区旅游作为地区第一支柱产业尽快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总体定位与目标战略、支撑体系与发展重点、资源整合与控制协调、重点项目与投资安排以及实施保障与政策措施。那么,县在这些规划内容中定位又如何呢?
1、在发展目标上,规划在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就业人数以及为农民纯收入贡献量等发展目标上,都参考了县的发展数据。
2、在支撑体系与发展重点上,一是骨干景区体系建设项目,灵龙峡-山生态旅游区在规划建设12个4A级旅游景区中被列第三位。规划中指出:县要“充分发挥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绿色环境优势,建成融白水漂流、原始森林观光、奇观地缝穿越、母系嫘祖部落体验、玄庙观道教养生修性、灵龙生态农庄乡村游等休闲度假产品于一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二是关于旅游专线公路建设项目,规划认为“灵龙峡生态旅游区公路是连接和神龙架的重要通道,对于开发建设新的旅游景区、促进旅游向腹地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争取尽快打通。”三是对于旅游城镇体系建设,我县镇、镇被列为服务重点景区规划建设系列特色旅游专业镇。四是旅游服务要素体系建设,县要配套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加强嫘祖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在资源整合与控制协调上,作为库区四县一区之一的县,在长江流域规划建设的12个各具特色的度假基地项目中,县灵龙峡-山休闲度假基地被列在第9位;在打造9个中国最佳漂流旅游目的地项目中,灵龙峡漂流产品被列在九畹溪、神龙溪、杨家溪、青龙峡之后,处于第5位。与神龙架、巴东小神龙架,“是森林植被覆盖最好的区域,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旅游”,“重视培育和发挥新节点作用,提升灵龙峡-山生态旅游目的地价值”。
4、在重点项目与投资安排上,纳入政府近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灵龙峡旅游公路提升与安保工程400万元;灵龙峡-山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740万元,其中: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1130万元,道路、码头、安全及标识建设1506万元,主要景区建设4898万元,游客中心及生态停车场建设1206万元。年5月,省政府在召开了旅游发展现场办公会,安排我县旅游重点建设项目6个,涉及扶持资金1175万元。
(二)、我县旅游在《西总规》中的定位
《西总规》及旅游专项规划已基本定稿,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涉及到旅游的描述和项目很少。
1、在资源分析与评价中,作为江河、溪流、峡谷景观提到了的灵龙峡;作为文化景观资源提到了嫘祖文化节的节庆旅游资源、山的宗教文化特色资源和嫘祖的名人文化特色资源。
2、在以“一江两山”为龙头,形成“三大集散地、三大旅游板块、六大精品旅游区”的空间格局上,只在六大精品旅游区之五--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中提到了的回马坡。
3、在旅游产品体系规划上,作为以丹霞山水、生态养生观光为主的山-灵龙峡景区列入了生态类产品。
4、在旅游精品线路规划上,(山、回马坡等)列入了“精彩三国”文化体验旅游线。
5、在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上,指出山作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要引导其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形成旅游线路,丰富文化内涵。嫘祖故里作为名人文化旅游产品,要与灵龙峡、神龙架组合,共同构建精品线路,使其成为精品线路上的龙头景区。
6、在公路旅游交通建设上,提出了建设武汉荆门至神龙架高速公路,打通荆门--神龙架公路交通。
7、在旅游强县市(区)建设和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上,提出了县要开展创建“旅游强县市(区)”活动,县荷花镇积极开展旅游名镇创建工作。
8、在重大项目上,县灵龙峡大拐弯生态旅游区和县山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列入了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县旅游连接道建设列入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二、我县旅游现状分析
《西总规》和《控规》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全市旅游发展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我县旅游在这两个规划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多大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旅游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县旅游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水平滞后,旅游产品单一(主要以观光为主),旅游设施小、散、弱、差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旅游业的比较优势难以显现。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我县旅游将在大旅游发展背景中很可能被边缘化,被周边同质的有相当知名度和接待规模的旅游目的地所替代,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1、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业以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收入为主,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住宿、餐饮、娱乐、旅游商品及区内旅游交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我县丰富的土特产等特色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缺乏有个性、有特色、品味高的旅游购物场所和具有规模效益的旅游商品。旅游行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旅游收入来源还属于高投入、低产出型,投入少、综合效益高的旅游商品、旅游餐饮等还有待提高。
2、旅游的产品化程度低,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弱。目前我县仅开发出两个观光景区(山、太清洞)和一个参与景区(灵龙峡漂流),还处于分散开发、单打独斗、粗放经营阶段,处于“有说头,没看头,更没玩头”的尴尬境地,没有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能够主打并产生经济效益的顶级产品。
3、旅游企业规模不大,实力弱,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已开发的三个旅游景区,除了山景区外,其它两个景区因为自身实力已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企业的规模很难做大做强,且所有景区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旅游接待设施档次偏低,接待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市场份额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年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仅占全市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27.5万人次的2.3%,未进入全市前十位。
三、明确整合我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思路和空间布局。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只有整合旅游资源,理清基本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合理空间布局,才能破解当前制约我县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以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其他产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________湾旅游景区是以黄河秦晋大峡谷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遗产—伏羲文化为特色,融科学考察、文化体验、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风景旅游区,其品牌建设对于提高____旅游质量、旅游知名度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____转型发展,深入贯彻我县“旅游兴业”战略,增强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今年的头等任务是将____湾景区建设成为3A级景区。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推进旅游管理工作和人员服务水平建设;促进景区环境美化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二、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做好前期规划协调
今年____湾景区主要计划建设项目有8个,总投资13540万元;争取和招商项目4个,总投资17270万元。这些项目品位高、规模大、投资多、带动能力强,对进一步丰富____湾旅游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一)延长石油集团公司计划投资7300万元的开发项目有:____台、黄河栈道、____湾服务区,重点是督促、协调其积极施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建设,同时做好南大门一斗谷服务区项目的争取工作。
(二)____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70万元的开发项目有:会峰寨、黄河漂流、鞋岛开发项目。其中会峰寨的停车场、一期保护工程、槐卜圪崂游客售票接待服务中心已经完成。今年主要是协调鞋岛开发、黄河漂流等项目有序进行。
(三)____程家大院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有:农家乐、黄河漂流、清水关等项目。黄河漂流项目已初具规模,今年主要是新修漂流码头,完善黄河漂流售票处及办公用地及设施建设。
(四)与交通局配合完成各级政府投资的4440万元的旅游道路建设项目。
三、高效整合各类资源,科学制定项目规划
依托资源优势,以发展“____湾”旅游为核心,科学整合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高档次建设。根据《__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景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协助规划方初步完成延水关黄土高原风情区、伏寺河谷生态探秘区、____湾中华文化探源及黄河胜览区、清水湾时尚休闲度假区四个功能分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依据阶段发展定位,有计划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功能完善。
四、增加媒介宣传渠道,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挥____湾品牌引领作用,加强景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整合宣传营销,依托电视、报纸、网络以及户外媒体等多层次宣传形式,坚持媒体宣传和节庆活动相结合,广告宣传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力求科学性、实效性、轰动性,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
(一)电视、报刊、网络以及户外媒体宣传。在陕西电视台、延安电视台、____电视台等电台栏目中投放____旅游专题片,对____湾景区进行整体形象宣传。在省内知名报刊进行____湾旅游形象展示和旅游线路整版广告宣传。建立____湾旅游信息网,不断完善版块建设和特色展示,方便对外宣传和游客观赏。
(二)大型活动。精心策划举办第三届____红枣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文艺明星,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同时邀请各级新闻媒体及省内外旅行社设计新线路并加大宣传,增强____湾的影响力,提高____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外联促销。组织全县旅游经营单位参加西部贸易洽谈会、延安第二届红色文化旅游季、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等省内外旅游推荐大会,进一步展示____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拓展____旅游客源市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规划项目不断推进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政策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坚持产业提升与产业融合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品新领域,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统筹两个市场,合理利用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培育旅游大市场,促进产业大发展。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末,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实现“两个翻番”,分别达到300万人次和30亿元以上,打造2个百万游客景区,创建2个5A级景区,建成2家五星级酒店,4个特色旅游乡镇,10个特色旅游专业村,100个星级农家园,将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中心任务。全力构建“一圈四线五品”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二、工作重点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服务功能。围绕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争取机场扩建,建成国际航空口岸,开通国际航线;争取与更多国内重点旅游城市间的直航,增加航班航线和旅游包机密度。支持敦格铁路建设项目;增开至等重点旅游城市间的旅游列车。推进至高速公路、215柳园至红当段公路建设,改造提升城区至地质公园的旅游道路。加快旅游车辆更新换代,五年内高档旅游客车增加100辆。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导览标识系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星级宾馆饭店建设步伐,年重点建成1家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力争到末全市星级饭店由现在的35家发展到50家以上,五星级酒店达到2家,标准接待床位达到20000张。加快旅游星级厕所建设步伐,到年所有景区、旅游区间厕所全部达到星级标准。
(六)实施项目带动工程,蓄积旅游发展后劲。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旅游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以提升改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为重点,实施莫高窟保护利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整体升级、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扩建、文化旅游观光区建设、玉门关景区开发建设、古城复建、悬泉置遗址基础设施建设、沙漠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等项目;以开发旅游新产品为重点,谋划实施商邦乐园、画家村、天下客栈主题文化小镇建设、旅游直升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等项目;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重点,谋划实施星级饭店新改扩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汽车公司组建、星级厕所改造建设、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房车建设等项目;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谋划实施全省特色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创建及农家园建设项目。
年重点实施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整体升级项目,启动景区内停车场、山门广场改造、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工程;实施文化旅游观光区建设项目,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商邦乐园项目,建成古城墙、城主府邸、表演广场、阿拉伯城堡、波斯集市五大主体建筑,力争年内开园;实施画家村建设项目,建成名家艺术创作区、休闲餐饮区、农家住宿接待区和作品展览交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画家村接待服务中心,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加快星级饭店建设力度,完成宾馆、太阳大酒店、山庄、金叶宾馆、电力宾馆、广源商务酒店、丝路宾馆等14家宾馆酒店的升级改造,力争沙州大酒店创建成五星级酒店,金叶宾馆创建成四星级酒店,电力宾馆、广源商务酒店创建成三星级酒店,天宇宾馆、富国大酒店达到三星级酒店标准;实施旅游汽车公司组建项目,组建2家规模化旅游汽车公司;加快实施旅游房车建设和自驾车营地建设;实施星级厕所改造项目,在景区、城区、农家园新建30座星级厕所。启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创5A和党河风情线、沙州夜市创3A景区工程,力争把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打造成百万人(次)景区。
(七)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旅游形象。紧紧围绕“魅力,艺术之都”旅游形象定位,加强宣传促销工作。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在国内重点巩固扩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新疆、陕西等市场,拓展东北、东南沿海、港、澳、台等市场;在国外重点巩固日、韩市场,扩大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份额,开拓北美和欧洲市场。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作,实现“县”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联合促销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大力发展节会经济,着力办好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葡萄节,配合省政府办好“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争取引进世界时装周等高规格节会,力争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会。加快旅游网的升级改造,引导旅游企业建立各自的旅游网站,并积极开展网络宣传、网络营销和网络服务。专业策划,制作宣传旅游的精美画册、光盘、宣传折页、旅游手册等基本宣传品,各旅游企业要制作本企业形象的旅游宣传品,以不断适应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需要。旅游部门要与宣传、文化等部门紧密配合,全方位、高层次对进行整体宣传,形成对外宣传推介的合力。
(八)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市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为契机,依托特色农业、自然风光、土特产品、民俗风情,积极培育“一景”、“一品”、“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让“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模式达标提升。力争期间建成特色旅游乡镇4个、特色旅游专业村10个、星级农家园100个,有条件的乡镇都要建成1个特色鲜明、符合国家A级景区标准的旅游观光点。市旅游、商务、质监等部门要继续按照标准,做好农家园的星级评定工作,引导农家园走精品化规划、景观化建设、特色化发展、亲情化服务的品牌之路。
(九)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体旅游资源,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六要素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扶持和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文艺演出队伍,在市内主要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农家园等场所常态化演出。策划推出一批精品演出剧目,力争把《神女》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高端文化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贸、环保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自驾旅游、探险旅游、保健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以杨家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莫高镇万亩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园、镇万亩葡萄基地、杨家桥李广杏基地、郭家堡千亩红枣基地为依托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依托我市独特的地理特征,围绕胡杨林、戈壁、绿洲、大漠、湿地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培育沙滩排球、龙舟赛、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等赛事品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十)深入挖掘元素,打造精品旅游商品。围绕博大精深的文化、丰富的石窟艺术资源,重点开发以飞天、反弹琵琶、莫高窟九层楼、玉门关城、烽燧、雅丹地貌、壁画为主的艺术造型系列。提高地产纪念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在十二期间研发50种以上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通过合资、合作、引导等方式,建立古玩字画市场及玉器等收藏品市场和专买店。举办各种交流会、拍卖会、博览会、咨询鉴定和知识讲座等活动,吸引收藏爱好者,培育旅游商品经销市场。构建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供销体系,打造精品旅游商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
(十一)强化人力资源保障,推进人才兴旅战略。设立旅游人才库,着力引进和培养旅游经营管理、形象策划的高端人才,聘请一批专家、教授,建立专家顾问制度,借力引智,提升旅游业的总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以艺术旅游中专学校为基地,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建立导游人员资格培训、旅游企业员工服务技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探索建立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建立导游人员星级评定制度,培养一支素质优、能力强、形象好的导游明星团队。全面开展岗位练兵,定期举办导游大赛、烹饪大赛等职业技能大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保障措施
(十二)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在文化旅游管委会、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相关单位要把旅游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和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市旅游局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布局、宣传促销、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等行业发展职责,财政局要确保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足额到位,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增加,交通局要将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支持和配合企业组建高档旅游客运公司。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十三)科学编制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旅游规划,积极做好与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衔接。要确保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前瞻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行业指导,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
(十四)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供地。单项投资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允许旅游投资开发与城市土地整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滩、荒漠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旅游企业,鼓励和指导国营农林场开发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十五)加大政府投入,大力扶持发展。从年开始,市上将旅游专项发展基金增加到50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航线补助以及旅游宣传促销推介、旅游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重点旅游商品研发补助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旅游的投入,市相关部门也要拿出资金扶持包挂村发展农家园和旅游项目,形成各行各业投入旅游、扶持旅游的机制。组建专门工作机构,与大集团融资公司进行合作,将优势资源、旅游项目、旅游产业进行整体包装,积极推进旅游整体上市,吸纳发展资金,促成旅游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