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5: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篇2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必然出此案的生物学过程,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个组织器官已经出现退行性变化,在心理上,性格上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常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加上疾病的困扰,死亡的威胁,更是增加心理上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治疗老年病人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心的要求,就是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根据几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先将我们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解除孤独与寂寞感 对家庭老年人最怕孤独,冷漠,有着深切的依恋感,当其因病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孤独寂寞感随之产生,尤其无子女或者子女不能在身边的陪护者,孤独寂寞感尤其突出。久之,病人则出现案烦躁不安,易怒,善疑,甚至出出现自杀心理。孤独冷漠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的热情,耐心和同情,要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爱好,饮食习惯,向病人介绍环境及住院制度,是病人感到住院和在家一样温暖。

篇3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形态、功能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如身体的老化表现在白发、视力下降、听力减退,体力的减退,使行动迟缓。精神的老化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和注意力衰退、健忘、反应能力低下、懒散、毅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个体代谢功能减退,免疫平衡失调出现的营养吸收差,能量储备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等变化,使老年人容易患病。而且多种疾病并存,降低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甚至失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住院期间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

1 心理分析及特殊要求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①性格孤独、固执、自尊心强;②消极、焦虑、绝望;③适应环境和自理能力低下;④猜疑、幼稚心理;⑤依赖性增强等。

(2)特殊要求,在安排病房时,要给予适当的照顾,一般3~4人为宜,病友过少不利于老年病人的情感交流,过多则环境嘈杂,病员变动大,探视人员多,易刺激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为老人营造一个清新、优雅、舒适的环境是每个病人渴望的心理要求,由于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活动的空间只限于疗区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措施,留出一个房间做为活动室,给那些生活自理者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同时规定病室被褥定期凉晒,使床铺干燥柔软,被褥如有污渍随时更换,病室每日通风2次,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每周对不能自理的病人由护理员和护士给剪指甲,洗头各1次,保证热水的供应,从而使病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3)尽可能做到专人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要求,帮助照料他们住院期间的生活,在与老年人的交谈中,尊重、理解老年病人的疾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新型护患关系。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从护士的行动、神色、语言中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消除不良情绪。

(4)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活动对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老年患者自尊心强,喜欢别人尊敬他们,不喜欢直呼其名,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职业、职称、学识、经历、年龄给予尊称。努力创造与患者心灵沟通的条件,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勤观察、勤分析、勤交谈、多关心,细心观察病人的兴趣爱好,根据老年人不同心理特点,因人施护,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5)护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由于老年人住院治疗时间较长,注射较多,血管多数造成破坏,使静脉注射困难,只有做到一针见血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2 饮食护理

老年人往往因为牙齿松动脱落,消化能力差和对营养知识的缺乏,而引起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血脂过高、血糖升高、消瘦贫血等,不利于治疗和身体恢复。所以护士应多了解病人饮食问题,对不同种疾病应配给不同饮食,如血脂高病人,易食低胆固醇的食物。每天吃一杯半的燕麦,就可使“坏”胆固醇的吸收率降低5%。水果蔬菜易食:四季豆、苹果、桃子、瓜类、菇类、海带、黑白木耳、紫菜等。少食动物性油脂,多食植物油,如橄榄油可使患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降低25%,以花生油为主的饮食,也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16%~20%。也可食玉米油、葵花子油、色拉油等。另外,多食豆制品对人体的健康和保健功能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综合症的病人。每天喝二杯豆奶,科学家研究显示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70%,由此可见,向病人家属宣传合理饮食对防病治病起着重要作用。

3 睡眠护理

老年人大多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还会因为来到医院环境发生变化,加上进行的各种治疗因素,出现睡眠过多,睡眠不足和睡眠混乱,长期失眠,还会对失眠药形成依赖性。针对这个问题建立病房统一作息制度,一切治疗和检查尽量在日间进行,巡视病房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保持床铺干净平整,病房内空气新鲜。被盖厚薄适宜,防止蚊虫叮咬,冬天注意室内保暖,夏天保持通风,室温20~23℃为宜。努力提高患者舒适度来促进病人入睡,如消除或减轻疼痛感,给予止痛剂和安眠药,安慰开导病人解除思想负担,经常失眠者,可废除白天小睡,做疗养体操。如入睡前搓热双手按压涌泉穴200下,鼓励病人白天参加中等程度的运动、睡前处于半饱状态、排空小便、放松裤腰带、温水浸泡双脚,这样有助于入睡。同时让病人认识到,每个人会因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工作程度、思想负担不同,所需的睡眠时间不一样。一般以睡醒后感觉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而不是以睡眠的时间来衡量。

4 康复的护理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在躯体和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障碍,我们应为其创造一些必备的康复措施。因为老年人实施康复的目标就是使其躯体和心理障碍得到改善,日常活动得到相对自理,晚年生存质量能高一些,消除或减轻老年人的身心障碍,从而能使老年人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篇4

老年人的疾病中有1/3病人是因为心理疾病而造成,而这类疾病主要是生理、心理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对老年人的保健不仅只是生理上的保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实质性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预防还是治疗此类疾病,都要坚持身心同治的原则,即在改善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护理。老年人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系统的器官功能退化,生理机能逐渐衰老,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以及离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一个社区卫生工作者,首先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对老年人心理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健康护理方法,以适应社会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需要。

1 心理健康护理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躯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对症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并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对那些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辅的病人,更要注意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护理,改变以往的观念,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自我转变,提高患者的依存性。

2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心里沟通的前提,和蔼可亲的语言是保证病人用良好的心情去接受治疗的前提,并对改善护患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待老年人需要耐心、尊重,与老年病人交换时言语要诚恳、耐心倾听老年人的主诉,对老人所讲的病情要表现出聚精会神,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并进行随访,帮老年人测血压、血糖等;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醒老年人日常生活注意饮食、运动,关心老年人疾苦,使老人感到你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进而主动地与你交谈,把自己的苦闷、病情讲诉于你,从而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 了解疾病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很多老年人认为得了慢性疾病,等于患上不治之症,这是由于老年人对疾病知识及预防保健措施不很了解,而对疾病没有信心,因此我们要根据老人的这种心里特点为老年人举办健康教育,经常宣传有关疾病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内容需要新颖,让老年人患者有兴趣;语言要通俗易懂,对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举一些易懂的句子使老人更易接受,以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解除心理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预防疾病的复发,延缓并发症产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心理个体的护理

对于老年人的心理个体化的护理是十分重要,又是十分困难的护理过程,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伦理道德、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社区护士的仪表,也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护士的动作、眼神、举止表情、都会影响到病人的心情,说话的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就不同;其次,病人生病本来心情就差,如果我们的语调高而急,会让患者注意你的急躁与不耐烦,由此出现恐惧和不安等,对治疗产生不利的心理,甚至可加重病情;而当语调舒缓平和,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举止大方,文雅而面带微笑,娴熟操作技能给病人以亲切,舒适、安全感。

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富余,尤其是我国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以后,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这些老年患者所患的病由于病程比较长,而且治疗比较慢,这样就给老年患者的心里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能够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所以要缓解老年患者的这种情绪,就需要我们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心里反应等各方面采取措施。

1 老年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

1.1 很多老年患者抑郁寡欢,对很多事情都看的很淡,与别人交流很少,焦虑、烦躁,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来兴趣,经常处在不良的心里状态之中。

1.2 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老年患者多疑、猜忌,很怕旁边没有亲人陪伴,并且很难使医护人员靠近。

1.3 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感到孤独,思维比较简单,并且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担心自己的疾病所花的钱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并且担心结果,情绪不是很稳定。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改正患者的居住环境,让患者感到在医院就像在家一样温馨、舒服。保持老年患者病房的整洁和安静,阳光要充足,经常通风,定时整理患者的床铺,保持清洁,同时要保持病房的安静,使患者能有较好的休息时间,护士走路、拿东西要轻,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要和蔼,让患者感到欣慰、幸福。尽量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并且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教育,消除他们的那种负面情绪,还要鼓励患者,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尽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努力和老年患者建立好的关系,因为好的医护患关系能够减轻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他们的健康,但是我们要抱着诚恳的态度,和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所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2.3 同时要建立和谐的氛围,因为和谐的氛围可以使老年患者心理感到舒服、舒心,在他们接受治疗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2.4 我们要向老年患者讲解疾病的原理和康复知识,老年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年患者对所犯的病种不是很熟悉,感到陌生,所以我们要向老年患者讲解病种的原理、救治措施和护理措施等,使老年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治疗。

2.5 我们医护人员要勤巡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向老年患者讲解用药的情况以及化验的结果等等,以及服用口服药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进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人士。

3 讨论

总之,心里护理在针对老年患者康复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好患者的心里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秋琼,詹振鹏,洪惠珍,等.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09,22(7):1818-18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