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生儿的护理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5: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初生儿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生儿的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新生儿,足月顺产,35天,体重4.8kg,因不哭闹,反应差,神志不清1天,到我院儿科门诊治疗时转入我科。入科时查,患儿神志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4mm,对光反射消失,右2mm,对光反射迟钝,前囟隆起,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全身无瘀斑,呕吐胃内容物一次。头颅CT示左侧额颞枕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全程母乳喂养.入院后予脱水,补充维生素K1,止血治疗及行左侧额颞枕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引流术,术后继续予脱水, 补充维生素K1,止血,并加强抗感染等治疗,10月14日患儿病情好转,予拔除头部引流管,10月18日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自主睁眼,哭声响亮,吸吮好, 双侧瞳孔等大,为1.5mm,对光反射灵敏, 予转儿科继续治疗。

1. 2 病因

1.2.1 孕母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胎儿肝内储存量低。

1.2.2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的合成少。

1.2.3 母亲在孕期曾使用抑制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

1.2.4 吸收少: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慢性腹泻等可影响维生素K吸收。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和瞳孔、肌张力的观察:意识改变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中占重要地位。如有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拒乳,呕吐,两侧瞳孔不对称,扩大,各种反射(吸吮、对光反射击、拥抱反射等)消失,肌张力增高就有可能再出血或出现脑疝先兆。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吸吮反射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开始好转。

2.2 囟门张力的观察:正常新生儿前囟为2×2cm,平软,囟门饱满,紧张,表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

2.3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体温、脉膊、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体温可表现中枢性高热或不规则热。呼吸过快:表示脑缺氧或颅内压增高。呼吸过慢:提示脑疝。血压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或脑血管痉挛。血压过低:提示循环血量不足,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4 惊厥:如面部肌肉痉挛和颤动、口角肌肉抽动、两眼凝视、斜视、眼球震颤或眼球上转困难、四肢抽动、角弓反张、肌张力增强及反射亢进。应随时观察并认真记录抽搐的部位、间隔时间及频率,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解痉处理。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安慰家人,做好家人接待和解答,让家人了解治疗过程,使他们给予最好的配合。

3.2 做好基础护理:做好皮肤的清洁,预防压疮,加强口腔护理,保持患儿的舒适,注意保暖。

3.3 绝对卧床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安静,患儿应绝对卧床,特别是发病24内尽量不要搬动,医护合作,直至病情稳定。一切治疗,操作要轻柔,尽量集中进行,尽量避免选用头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小儿烦躁而加重缺氧和出血。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防止窒息: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根据病情合理用氧,因新生儿鼻黏膜柔嫩,为避免损伤鼻黏膜,应选用头皮针作鼻导管,最好用面罩或头罩吸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机械通气其间加强无茵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3.5 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保持管道引流通畅,保持管道的密闭。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以及病人颅内压的改变情况,如果出现剧烈头痛,昏迷程度逐渐加深、加重瞳孔的改变,应立即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3.6 保持电解质平衡:在使用降低颅内压药时,要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因此要使用集尿器,倒入量杯,准确计量,每日记录出入量,定时监测血糖,血气分析,了解电解质,酸碱平衡。

3.7 饮食护理:新生儿消化功能差,胃容量小,喂奶要少量、多次,温度适宜,以防呕吐或呛咳而造成的窒息。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免哺乳用力而加重出血,可以使用胃管鼻饲。

3.8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有渗出要及时换药。做好疼痛评估,给予充分的止痛措施,减轻患儿痛苦,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每日更换引流袋。

3.9 躁动的护理:使用床挡或约束带,加强看护,必要时使用镇静药。

4 小结

篇2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展,出生体重<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存活率大为提高。据国外报道,出生体重>750 g的ELBWI的存活率已达80%左右。国内对ELBWI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ELBWI 1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ELBWI住院≤3 d者12例,其中自动出院9例,死亡3例。另外7例ELBWI住院21~148 d,平均62.4 d。7例住院时期较长的ELBWI胎龄26~29周,平均27.6周;出生体重700~990 g,平均902.8 g,入院时日龄20 min~8 h,平均每人有6项重要合并症,其中合并感染性肺炎6例,贫血6例,窒息5例,电解质紊乱5例,代谢性酸中毒4例,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慢性肺部疾病、呼吸暂停各3例,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视网膜病、胆汁淤积综合征、心律失常各1例。7例ELBWI中4例用呼吸机治疗,平均上机7.3 d,用呼吸机治疗的4例患儿中1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宫内感染性肺炎,另1例为吸入综合征。

    2  护理要点

    2.1  保温  婴儿入住NICU后立即放入已预热的早产儿暖箱中,暖箱设定温度:生后10 d内35~36℃,10~20 d 34℃,3~5周33℃,>5周32℃。暖箱内湿度维持在70%以上。

    2.2  进入NICU的最初护理  除保温和必要的吸氧外,生后4 h内尽量保持婴儿安静,维持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除病情危重需要抢救外,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处置和采血。如婴儿病情稳定,生后3~4 h可经鼻饲胃管喂养,先喂1~2次5%葡萄糖水,以后每隔2 h喂1 ml母乳。记录第1次排尿和排胎便的时间和量。

    2.3  早期肠道喂养  对ELBWI 提倡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如病情稳定已排胎便,生后3~4 h便可开始喂养,第1天喂母乳1 ml/次,间隔1~2 h,总量不超过20 ml/d。如耐受良好,以后每天每次增加奶量1 ml,或每天增加奶量20 ml/kg。ELBWI 早期喂养方案为:初生每次喂奶1~2 ml/kg,间隔1~2 h;出生12~72 h:每天每次增加1 ml, 直至每次5 ml/kg,间隔2 h;出生72 h后:每次5~15 ml/kg,间隔2 h。

    2.4  后期喂养  ELBWI后期喂养可将母乳改为低体重儿专用配方奶,以保证有足够的热量促使体重更快增长。到出生后4周,ELBWI可耐受100 ml/(kg·d)的奶量,此时热量达125 kcal/(kg·d),蛋白质3.2 g/(kg·d),体重增长可达15~20 g/d。

    2.5  静脉营养  生后1~2周,在早期微量喂养的同时,可用静脉营养以补充热量不足。ELBWI 静脉营养选用小儿专用的氨基酸溶液、葡萄糖、脂肪乳,可混合一起24 h内均匀滴入。生后3 d内便可开通中心静脉通道,通常在肘部静脉插入。静脉营养采用低热量,以60 kcal/(kg·d)为宜,氨基酸量不超过3 g/(kg·d),以预防胆汁淤积发生。

    2.6  静脉通道的护理  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婴儿啼哭和损伤。在头皮静脉穿刺时,避免粗暴和反复转动头部,以免影响颅内压和血流。周围静脉通道最好用套管针保留,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静脉。经周围静脉输液时,葡萄糖浓度不可超过12.5%,输入高渗或有刺激性药物时,密切观察防止渗漏。开通静脉通道是侵入性操作,易引起感染,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2.7  出入液量管理  每日记录摄入液量、尿量、体重,以判断液体量出入是否合理,体重磅秤精确度≤5 g。记录输液速度,累计输入量、剩余液体量,防止输液过快、过多发生意外。记录每次抽血量,如抽血量累计≥10 ml,应向医生报告,必要时输血补充丢失量。2.8  氧疗的护理  ELBWI对低氧和高氧均很敏感,氧疗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同时也要防止发生高氧血症,避免引起视网膜病。氧疗时必须有氧饱和度监护,维持经皮氧饱和度(SpO2)在90%~95%,报警值上限设在97%,下限设在85%。通常传感器放置在足部,紧贴皮肤,要求局部循环良好、温度正常、无浮肿。如婴儿生后情况稳定,无呼吸道合并症,SpO2在95%左右,无需给氧;如呼吸稍快,SpO2在90%左右,可面罩(氧流量1~2 L/min)或头罩(氧流量2~4 L/min)给氧。鼻导管给氧增加气道阻力,使局部粘摸干燥,ELBWI不宜使用。吸入氧气最好经过加热湿化处理,记录SpO21次/1~2 h。

    2.9  预防感染的管理  ELBWI应放在专用的早产儿室内隔离,有条件应建立层流病房。安排有经验的新生儿科护士专人专护,严格执行环境消毒隔离,接触婴儿前须洗手,做处置时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强调护理个体化,采用一次性被褥和医疗器械,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入室、随意接触婴儿。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内插管、脐血管插管等,并尽量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加强呼吸机管道和湿化瓶的消毒、更换,注意口腔护理。

    3  体会

    由于生殖医学的发展,国内ELBWI 逐渐增多,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求来住院的很多,成为三级新生儿抢救中心一项重要任务[1]。国外也将ELBWI存活率作为衡量NICU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许多国家要求ELBWI必须在三级NICU内进行抢救方能保证其存活率。近三年来由基层医院转至我院NICU住院的ELBWI 较前明显增多,部分家长对此类幼小婴儿的存活抱有强烈期望,使医护人员感到责任重大,促使我们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来迎接挑战。

    近年来,国外对ELBWI的管理提出轻柔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尽量避免可能损伤婴儿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治疗、脐血管插管、过多的抽血检验和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等;另一方面强调创造一个清洁无菌温暖潮湿适合ELBWI 生存的环境;强调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善婴儿自身肺功能[2],进行有效的自主呼吸,而不是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强调给婴儿早期胃肠道微量母乳喂养,增强胃肠道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促使婴儿更好地耐受胃肠道喂养,以达到满意的生长发育,减少对静脉营养的依赖,避免静脉营养引起的并发症等[3]。这些新的理念都需要通过日常的护理工作来实现。事实上,ELBWI 的管理和存活,绝大部分决定于严谨的、科学的、充满爱心的护理工作。本文结果提示出生体重>750 g的ELBWI 在国内三级NICU内经过较长时期的住院管理,也能得到较高存活率。

    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对婴儿以后耐受胃肠道喂养十分有利,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减少静脉营养合并症,如感染和胆汁淤积引起的阻塞性黄疸[3];较快地增加奶量,可使婴儿体重较快增加,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为保证胃肠道喂养顺利进行,早期应注意促使胎便及早排尽,后期应注意不发生便秘,必要时可用液体石蜡通便。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60-01

新生儿抚触是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良性刺激,以促使其产生一系列积极健康的心理、生理反应的一项实用技术。国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促使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及应激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智力发育,尤其是情商的发育和提高,促进了亲子情感的交流。抚触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表现为安静、舒适。为探讨新生儿抚触的最佳,将新生儿最初开始抚触时的舒适度进行比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出生的24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具备纯母乳喂养条件,出生体重2500g~4000g,胎龄38~42周,Apgar评分8~10分。

1.2方法

1.2.1分组

将24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以传统的新生儿抚触为先仰卧位后俯卧位为对照组,即护士先进行头面部、前胸、腹部、四肢再进行背部、臀部顺序依次按摩;其中男婴68例,女婴52例。以先俯卧位后仰卧位为观察组,即护士先进行背部、背侧面、头部、臀部、四肢,再进行仰卧位、面部、前胸、腹部顺序依次按摩;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

1.2.2时间

从新生儿出生后24h开始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20min,一般在上午沐浴后及2次喂奶之间新生儿安静清醒时进行。

1.2.3抚触前准备

环境安静、舒适、温暖,室温在26~28℃,伴放柔和的音乐,准备好婴儿毛巾、衣服、尿布,护士剪指甲、洗净双手并涂上润肤油。

1.2.4观察内容

在相同条件下,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观察新生儿抚触整个过程中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不安,对抚触不同部位的新生儿舒适度进行对比,观察新生儿抚触与舒适度的关系。

1.2.5评价标准

采用先俯卧位后仰卧位抚触新生儿背部、背侧面、头部、臀部、四肢全过程。新生儿以面部或甲床无青紫为耐受力好,反之,如有轻度青紫以上为耐受力不好。

1.2.6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对资料应用t检验,以p 0.05判断差异的显著性。

2.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安静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比观察组多;观察组新生儿哭闹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

3.讨论

3.1俯卧位使新生儿更安全舒适

胎儿在宫内生长的姿势是抬头俯屈,头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与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叉蜷曲在宫内。新生儿自娩出后告别了安全封闭的子宫环境,来到充满好奇新鲜的世界,新生儿抚触提供了延续母亲接触和维系安全感的生命之路,因而在进行新生儿抚触时,先俯卧位再仰卧位抚触,新生儿感觉很安全、舒适,表现为安静、不哭不闹。

3.2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以具备视、听、嗅等各种基本功能,抚触时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觉器官温和刺激,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而产生更多的激素,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加快体重增长,促进体格发育。

3.3抚触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功能

抚触通过触觉刺激调节,增强5-羟色胺的活性,增加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能力,从而帮助机体增强对新物质、新环境的应激反应与免疫应答的机制。

3.4抚触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新生儿抚触是母婴之间联络的纽带,提高母亲的良性反馈,促进母乳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3.5抚触是新生儿需要的被珍惜与被爱

抚触给新生儿带来喜悦和欢愉;抚触促进新生儿全面的生长发育,通过正确的指导和操作,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感。

篇4

1.1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0例,女15例。体重1500--2000g;早产儿6例,足月儿21例。为出生后5小时~8天。出血原因:缺氧性颅内出血12例,损伤性颅内出血13例。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痊愈25例,死亡10例。死亡病例中早产儿4例,其余6例由于出血量多,并发脑疝,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 病情观察

2.1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新生儿颅内出血由于损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患儿出血量较少或小脑幕上出血为主者,早期以兴奋为主,表现为激惹、烦躁、尖叫性啼哭。出血量较多的患儿常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本组曾有9例患儿以不哭、反应差,紫绀或苍白,气促、口吐白沫为首发症状,而误诊为其它疾病。护理中我们体会到: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嗜睡都应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以获得及时救治的良机。

2.2观察有无惊厥 惊厥是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的症状,与颅内压增高有关。新生儿惊厥为无定型的发作,表现为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某一肢体震颤或固定在某一姿势,吸吮、咀嚼动作,四肢呈游泳状,以及呼吸暂停。轻微型发作有时难与足月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区别,应仔细观察。由于新生儿多处于睡眠状态,可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射和刺激足心患儿反应和四肢活动情况来判断,如发现患儿肢体肌张力增高,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为惊厥。本组8例患儿有惊厥,其中6例仅有轻微的惊厥症状,经CT检查证实为颅内出血,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2.3观察囟门 囟门饱满紧张、颅骨缝有分离,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多,应引起重视,防止脑疝发生。

2.4观察生命体征 新生儿全身血容量少,颅内出血量与成人相似,丧失的比例较成人大,且婴儿神经功能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有较强的反应,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应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呼吸暂停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及呼吸困难应马上报告,积极协助抢救。另外,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苍白、紫绀、黄染等。一般患儿皮肤的紫绀随缺氧情况的改善而逐渐转为红润。

2.5观察新生儿的摄入情况 患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因此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记录热量及液体摄入量,以保证机体生理需要。

3 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摄氏度,湿度55%--65%。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为避免鼻导管对其刺激,一般我们采用鼻前庭吸氧,氧流量为0.5~1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4~5L/min,呼吸停止者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氧。患儿因不宜搬动,头部长时间采取一种,易发生痰堵而加重缺氧,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

3.2及时降低颅内压、恢复脑功能

3.2.1镇静、止惊 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立即处理。鲁米那具有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和惊厥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为镇静、抗惊厥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效果较好。用药后严密观察,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

3.2.2防止再出血 室内保持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头部搬动,抬高床头15―30度。注意监测血糖,因高血糖可引起高渗血症,颅内血管扩张,甚至颅内出血,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速度及浓度。及时应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止血敏等,注意观察治疗效果。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血运情况,如颜面皮肤进行性苍白或紫绀提示出血量较多,应做好输血准备,及时输入新鲜血或血浆,以补充血容量、增加凝血因子而达到止血作用。

3.2.3防治脑水肿 颅内出血患儿颅内压增高占95%。如出现精神萎靡、睁眼不眠、脑性尖叫、肌张力减弱或增强、原始反射异常为急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有脑水肿者首先应用地塞米松和速尿,因甘露醇是一种强脱水剂,颅内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有加重颅内出血的可能,故应慎用。限制液体摄入量,防止加重脑水肿。同时使用脑细胞营养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配合高压氧治疗。

3.3维持正常体温 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之间,体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增加氧的消耗量。低体温患儿,放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保暖,早产儿移置于培养箱中,箱温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体温>38.5℃,给予松开包被,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后,患儿体温在2~3h内降至正常范围。

3.4营养支持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经口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营养供给。禁乳期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酸碱及水盐代谢平衡,供给足够的能量。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贲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5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颅内出血患儿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3.6加强新生儿室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天早晚开窗,应用动态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4次。温箱每天用消毒毛巾擦拭一次。新生儿地面每天湿拖每日2次,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要洗手或用速手消毒液擦手,护理用具用一次性或专人专用。

篇5

1、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注意加强护理,护理措施得当,对于预防新生儿期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2、如果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有一些危险的因素,就更加需要加强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首先需要注意保证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宜,避免太凉或者避免太热都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不舒服。

3、同时也需要注意按需喂养,孩子有需求就需要及时的喂奶,但是不能间隔的时间太长,防止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4、另外也需要注意观察一下大便的情况,如果大便没有明显的异常就不要紧,也需要注意呼吸的节律以及孩子的哭闹情况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