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生儿的护理

初生儿的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5: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生儿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生儿的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新生儿,足月顺产,35天,体重4.8kg,因不哭闹,反应差,神志不清1天,到我院儿科门诊治疗时转入我科。入科时查,患儿神志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4mm,对光反射消失,右2mm,对光反射迟钝,前囟隆起,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全身无瘀斑,呕吐胃内容物一次。头颅CT示左侧额颞枕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全程母乳喂养.入院后予脱水,补充维生素K1,止血治疗及行左侧额颞枕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引流术,术后继续予脱水, 补充维生素K1,止血,并加强抗感染等治疗,10月14日患儿病情好转,予拔除头部引流管,10月18日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自主睁眼,哭声响亮,吸吮好, 双侧瞳孔等大,为1.5mm,对光反射灵敏, 予转儿科继续治疗。

1. 2 病因

1.2.1 孕母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胎儿肝内储存量低。

1.2.2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维生素K的合成少。

1.2.3 母亲在孕期曾使用抑制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

1.2.4 吸收少: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慢性腹泻等可影响维生素K吸收。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和瞳孔、肌张力的观察:意识改变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中占重要地位。如有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拒乳,呕吐,两侧瞳孔不对称,扩大,各种反射(吸吮、对光反射击、拥抱反射等)消失,肌张力增高就有可能再出血或出现脑疝先兆。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吸吮反射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开始好转。

2.2 囟门张力的观察:正常新生儿前囟为2×2cm,平软,囟门饱满,紧张,表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

2.3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体温、脉膊、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体温可表现中枢性高热或不规则热。呼吸过快:表示脑缺氧或颅内压增高。呼吸过慢:提示脑疝。血压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或脑血管痉挛。血压过低:提示循环血量不足,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4 惊厥:如面部肌肉痉挛和颤动、口角肌肉抽动、两眼凝视、斜视、眼球震颤或眼球上转困难、四肢抽动、角弓反张、肌张力增强及反射亢进。应随时观察并认真记录抽搐的部位、间隔时间及频率,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解痉处理。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安慰家人,做好家人接待和解答,让家人了解治疗过程,使他们给予最好的配合。

3.2 做好基础护理:做好皮肤的清洁,预防压疮,加强口腔护理,保持患儿的舒适,注意保暖。

3.3 绝对卧床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安静,患儿应绝对卧床,特别是发病24内尽量不要搬动,医护合作,直至病情稳定。一切治疗,操作要轻柔,尽量集中进行,尽量避免选用头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小儿烦躁而加重缺氧和出血。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防止窒息: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根据病情合理用氧,因新生儿鼻黏膜柔嫩,为避免损伤鼻黏膜,应选用头皮针作鼻导管,最好用面罩或头罩吸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机械通气其间加强无茵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3.5 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保持管道引流通畅,保持管道的密闭。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以及病人颅内压的改变情况,如果出现剧烈头痛,昏迷程度逐渐加深、加重瞳孔的改变,应立即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3.6 保持电解质平衡:在使用降低颅内压药时,要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因此要使用集尿器,倒入量杯,准确计量,每日记录出入量,定时监测血糖,血气分析,了解电解质,酸碱平衡。

3.7 饮食护理:新生儿消化功能差,胃容量小,喂奶要少量、多次,温度适宜,以防呕吐或呛咳而造成的窒息。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免哺乳用力而加重出血,可以使用胃管鼻饲。

3.8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有渗出要及时换药。做好疼痛评估,给予充分的止痛措施,减轻患儿痛苦,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每日更换引流袋。

3.9 躁动的护理:使用床挡或约束带,加强看护,必要时使用镇静药。

4 小结

篇2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展,出生体重<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存活率大为提高。据国外报道,出生体重>750 g的ELBWI的存活率已达80%左右。国内对ELBWI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ELBWI 1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ELBWI住院≤3 d者12例,其中自动出院9例,死亡3例。另外7例ELBWI住院21~148 d,平均62.4 d。7例住院时期较长的ELBWI胎龄26~29周,平均27.6周;出生体重700~990 g,平均902.8 g,入院时日龄20 min~8 h,平均每人有6项重要合并症,其中合并感染性肺炎6例,贫血6例,窒息5例,电解质紊乱5例,代谢性酸中毒4例,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慢性肺部疾病、呼吸暂停各3例,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视网膜病、胆汁淤积综合征、心律失常各1例。7例ELBWI中4例用呼吸机治疗,平均上机7.3 d,用呼吸机治疗的4例患儿中1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宫内感染性肺炎,另1例为吸入综合征。

    2  护理要点

    2.1  保温  婴儿入住NICU后立即放入已预热的早产儿暖箱中,暖箱设定温度:生后10 d内35~36℃,10~20 d 34℃,3~5周33℃,>5周32℃。暖箱内湿度维持在70%以上。

    2.2  进入NICU的最初护理  除保温和必要的吸氧外,生后4 h内尽量保持婴儿安静,维持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除病情危重需要抢救外,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处置和采血。如婴儿病情稳定,生后3~4 h可经鼻饲胃管喂养,先喂1~2次5%葡萄糖水,以后每隔2 h喂1 ml母乳。记录第1次排尿和排胎便的时间和量。

    2.3  早期肠道喂养  对ELBWI 提倡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如病情稳定已排胎便,生后3~4 h便可开始喂养,第1天喂母乳1 ml/次,间隔1~2 h,总量不超过20 ml/d。如耐受良好,以后每天每次增加奶量1 ml,或每天增加奶量20 ml/kg。ELBWI 早期喂养方案为:初生每次喂奶1~2 ml/kg,间隔1~2 h;出生12~72 h:每天每次增加1 ml, 直至每次5 ml/kg,间隔2 h;出生72 h后:每次5~15 ml/kg,间隔2 h。

    2.4  后期喂养  ELBWI后期喂养可将母乳改为低体重儿专用配方奶,以保证有足够的热量促使体重更快增长。到出生后4周,ELBWI可耐受100 ml/(kg·d)的奶量,此时热量达125 kcal/(kg·d),蛋白质3.2 g/(kg·d),体重增长可达15~20 g/d。

    2.5  静脉营养  生后1~2周,在早期微量喂养的同时,可用静脉营养以补充热量不足。ELBWI 静脉营养选用小儿专用的氨基酸溶液、葡萄糖、脂肪乳,可混合一起24 h内均匀滴入。生后3 d内便可开通中心静脉通道,通常在肘部静脉插入。静脉营养采用低热量,以60 kcal/(kg·d)为宜,氨基酸量不超过3 g/(kg·d),以预防胆汁淤积发生。

    2.6  静脉通道的护理  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婴儿啼哭和损伤。在头皮静脉穿刺时,避免粗暴和反复转动头部,以免影响颅内压和血流。周围静脉通道最好用套管针保留,以减少穿刺次数,保护静脉。经周围静脉输液时,葡萄糖浓度不可超过12.5%,输入高渗或有刺激性药物时,密切观察防止渗漏。开通静脉通道是侵入性操作,易引起感染,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2.7  出入液量管理  每日记录摄入液量、尿量、体重,以判断液体量出入是否合理,体重磅秤精确度≤5 g。记录输液速度,累计输入量、剩余液体量,防止输液过快、过多发生意外。记录每次抽血量,如抽血量累计≥10 ml,应向医生报告,必要时输血补充丢失量。2.8  氧疗的护理  ELBWI对低氧和高氧均很敏感,氧疗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同时也要防止发生高氧血症,避免引起视网膜病。氧疗时必须有氧饱和度监护,维持经皮氧饱和度(SpO2)在90%~95%,报警值上限设在97%,下限设在85%。通常传感器放置在足部,紧贴皮肤,要求局部循环良好、温度正常、无浮肿。如婴儿生后情况稳定,无呼吸道合并症,SpO2在95%左右,无需给氧;如呼吸稍快,SpO2在90%左右,可面罩(氧流量1~2 L/min)或头罩(氧流量2~4 L/min)给氧。鼻导管给氧增加气道阻力,使局部粘摸干燥,ELBWI不宜使用。吸入氧气最好经过加热湿化处理,记录SpO21次/1~2 h。

    2.9  预防感染的管理  ELBWI应放在专用的早产儿室内隔离,有条件应建立层流病房。安排有经验的新生儿科护士专人专护,严格执行环境消毒隔离,接触婴儿前须洗手,做处置时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强调护理个体化,采用一次性被褥和医疗器械,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入室、随意接触婴儿。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内插管、脐血管插管等,并尽量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加强呼吸机管道和湿化瓶的消毒、更换,注意口腔护理。

    3  体会

    由于生殖医学的发展,国内ELBWI 逐渐增多,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求来住院的很多,成为三级新生儿抢救中心一项重要任务[1]。国外也将ELBWI存活率作为衡量NICU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许多国家要求ELBWI必须在三级NICU内进行抢救方能保证其存活率。近三年来由基层医院转至我院NICU住院的ELBWI 较前明显增多,部分家长对此类幼小婴儿的存活抱有强烈期望,使医护人员感到责任重大,促使我们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来迎接挑战。

    近年来,国外对ELBWI的管理提出轻柔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尽量避免可能损伤婴儿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治疗、脐血管插管、过多的抽血检验和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等;另一方面强调创造一个清洁无菌温暖潮湿适合ELBWI 生存的环境;强调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善婴儿自身肺功能[2],进行有效的自主呼吸,而不是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强调给婴儿早期胃肠道微量母乳喂养,增强胃肠道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促使婴儿更好地耐受胃肠道喂养,以达到满意的生长发育,减少对静脉营养的依赖,避免静脉营养引起的并发症等[3]。这些新的理念都需要通过日常的护理工作来实现。事实上,ELBWI 的管理和存活,绝大部分决定于严谨的、科学的、充满爱心的护理工作。本文结果提示出生体重>750 g的ELBWI 在国内三级NICU内经过较长时期的住院管理,也能得到较高存活率。

    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对婴儿以后耐受胃肠道喂养十分有利,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减少静脉营养合并症,如感染和胆汁淤积引起的阻塞性黄疸[3];较快地增加奶量,可使婴儿体重较快增加,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为保证胃肠道喂养顺利进行,早期应注意促使胎便及早排尽,后期应注意不发生便秘,必要时可用液体石蜡通便。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60-01

新生儿抚触是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良性刺激,以促使其产生一系列积极健康的心理、生理反应的一项实用技术。国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促使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及应激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智力发育,尤其是情商的发育和提高,促进了亲子情感的交流。抚触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表现为安静、舒适。为探讨新生儿抚触的最佳,将新生儿最初开始抚触时的舒适度进行比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出生的24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具备纯母乳喂养条件,出生体重2500g~4000g,胎龄38~42周,Apgar评分8~10分。

1.2方法

1.2.1分组

将24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以传统的新生儿抚触为先仰卧位后俯卧位为对照组,即护士先进行头面部、前胸、腹部、四肢再进行背部、臀部顺序依次按摩;其中男婴68例,女婴52例。以先俯卧位后仰卧位为观察组,即护士先进行背部、背侧面、头部、臀部、四肢,再进行仰卧位、面部、前胸、腹部顺序依次按摩;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

1.2.2时间

从新生儿出生后24h开始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20min,一般在上午沐浴后及2次喂奶之间新生儿安静清醒时进行。

1.2.3抚触前准备

环境安静、舒适、温暖,室温在26~28℃,伴放柔和的音乐,准备好婴儿毛巾、衣服、尿布,护士剪指甲、洗净双手并涂上润肤油。

1.2.4观察内容

在相同条件下,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观察新生儿抚触整个过程中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不安,对抚触不同部位的新生儿舒适度进行对比,观察新生儿抚触与舒适度的关系。

1.2.5评价标准

采用先俯卧位后仰卧位抚触新生儿背部、背侧面、头部、臀部、四肢全过程。新生儿以面部或甲床无青紫为耐受力好,反之,如有轻度青紫以上为耐受力不好。

1.2.6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对资料应用t检验,以p 0.05判断差异的显著性。

2.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安静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比观察组多;观察组新生儿哭闹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

3.讨论

3.1俯卧位使新生儿更安全舒适

胎儿在宫内生长的姿势是抬头俯屈,头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与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叉蜷曲在宫内。新生儿自娩出后告别了安全封闭的子宫环境,来到充满好奇新鲜的世界,新生儿抚触提供了延续母亲接触和维系安全感的生命之路,因而在进行新生儿抚触时,先俯卧位再仰卧位抚触,新生儿感觉很安全、舒适,表现为安静、不哭不闹。

3.2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以具备视、听、嗅等各种基本功能,抚触时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觉器官温和刺激,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而产生更多的激素,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加快体重增长,促进体格发育。

3.3抚触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功能

抚触通过触觉刺激调节,增强5-羟色胺的活性,增加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能力,从而帮助机体增强对新物质、新环境的应激反应与免疫应答的机制。

3.4抚触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新生儿抚触是母婴之间联络的纽带,提高母亲的良性反馈,促进母乳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3.5抚触是新生儿需要的被珍惜与被爱

抚触给新生儿带来喜悦和欢愉;抚触促进新生儿全面的生长发育,通过正确的指导和操作,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感。

篇4

1.1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0例,女15例。体重1500--2000g;早产儿6例,足月儿21例。为出生后5小时~8天。出血原因:缺氧性颅内出血12例,损伤性颅内出血13例。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痊愈25例,死亡10例。死亡病例中早产儿4例,其余6例由于出血量多,并发脑疝,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 病情观察

2.1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新生儿颅内出血由于损伤的部位、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患儿出血量较少或小脑幕上出血为主者,早期以兴奋为主,表现为激惹、烦躁、尖叫性啼哭。出血量较多的患儿常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本组曾有9例患儿以不哭、反应差,紫绀或苍白,气促、口吐白沫为首发症状,而误诊为其它疾病。护理中我们体会到: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嗜睡都应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以获得及时救治的良机。

2.2观察有无惊厥 惊厥是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的症状,与颅内压增高有关。新生儿惊厥为无定型的发作,表现为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偏斜,眼睑反复抽动,某一肢体震颤或固定在某一姿势,吸吮、咀嚼动作,四肢呈游泳状,以及呼吸暂停。轻微型发作有时难与足月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区别,应仔细观察。由于新生儿多处于睡眠状态,可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射和刺激足心患儿反应和四肢活动情况来判断,如发现患儿肢体肌张力增高,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为惊厥。本组8例患儿有惊厥,其中6例仅有轻微的惊厥症状,经CT检查证实为颅内出血,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2.3观察囟门 囟门饱满紧张、颅骨缝有分离,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多,应引起重视,防止脑疝发生。

2.4观察生命体征 新生儿全身血容量少,颅内出血量与成人相似,丧失的比例较成人大,且婴儿神经功能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有较强的反应,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应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呼吸暂停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及呼吸困难应马上报告,积极协助抢救。另外,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苍白、紫绀、黄染等。一般患儿皮肤的紫绀随缺氧情况的改善而逐渐转为红润。

2.5观察新生儿的摄入情况 患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因此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记录热量及液体摄入量,以保证机体生理需要。

3 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摄氏度,湿度55%--65%。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为避免鼻导管对其刺激,一般我们采用鼻前庭吸氧,氧流量为0.5~1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流量为4~5L/min,呼吸停止者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氧。患儿因不宜搬动,头部长时间采取一种,易发生痰堵而加重缺氧,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

3.2及时降低颅内压、恢复脑功能

3.2.1镇静、止惊 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立即处理。鲁米那具有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和惊厥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为镇静、抗惊厥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效果较好。用药后严密观察,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

3.2.2防止再出血 室内保持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头部搬动,抬高床头15―30度。注意监测血糖,因高血糖可引起高渗血症,颅内血管扩张,甚至颅内出血,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速度及浓度。及时应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止血敏等,注意观察治疗效果。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血运情况,如颜面皮肤进行性苍白或紫绀提示出血量较多,应做好输血准备,及时输入新鲜血或血浆,以补充血容量、增加凝血因子而达到止血作用。

3.2.3防治脑水肿 颅内出血患儿颅内压增高占95%。如出现精神萎靡、睁眼不眠、脑性尖叫、肌张力减弱或增强、原始反射异常为急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有脑水肿者首先应用地塞米松和速尿,因甘露醇是一种强脱水剂,颅内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有加重颅内出血的可能,故应慎用。限制液体摄入量,防止加重脑水肿。同时使用脑细胞营养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出血停止后配合高压氧治疗。

3.3维持正常体温 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之间,体温过冷或过热都会增加氧的消耗量。低体温患儿,放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保暖,早产儿移置于培养箱中,箱温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体温>38.5℃,给予松开包被,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后,患儿体温在2~3h内降至正常范围。

3.4营养支持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经口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营养供给。禁乳期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酸碱及水盐代谢平衡,供给足够的能量。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贲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5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颅内出血患儿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3.6加强新生儿室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天早晚开窗,应用动态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4次。温箱每天用消毒毛巾擦拭一次。新生儿地面每天湿拖每日2次,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要洗手或用速手消毒液擦手,护理用具用一次性或专人专用。

篇5

1、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注意加强护理,护理措施得当,对于预防新生儿期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2、如果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有一些危险的因素,就更加需要加强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首先需要注意保证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宜,避免太凉或者避免太热都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不舒服。

3、同时也需要注意按需喂养,孩子有需求就需要及时的喂奶,但是不能间隔的时间太长,防止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4、另外也需要注意观察一下大便的情况,如果大便没有明显的异常就不要紧,也需要注意呼吸的节律以及孩子的哭闹情况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我科自2007年至2009年共收治了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现将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通报如下。科技论文,超低出生体重儿。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7年~2009年共收治了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男3例,女5例,最小的胎龄27周,最大的胎龄30周,最轻的体重750g,最重的体重980g,平均住院天数42天。科技论文,超低出生体重儿。经精心治疗护理6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

2护理

2.1保暖 极低出生体重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功能不全,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体温随温度变化而波动[1]。因此,在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将患儿移入调节好的复温台或暖箱内。放置在复温台上,盖上薄膜以防止水分的丢失。放入暖箱的患儿,尽可能在暖箱内进行穿刺、换尿布、喂奶等,以免抱出暖箱后引起体温不升。强调提供最合适的环境温度,应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和生后日龄来调节暖箱温度,可采用双层壁暖箱。尽可能减少暖箱开门时间和提高暖箱中的温度等方式来提高患儿的体温,以每小时升高体温0.5℃为宜。维持患儿的腋温或腹壁温度在36.5~37.0℃,避免因环境温度过低影响患儿生长,还可导致患儿体温过低,微循环障碍及早产儿硬肿症等,进一步引起皮肤破损。

2.2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隔日沐浴或擦浴一次。擦浴或沐浴时要注意保暖,动作快而轻柔,避免着凉,同时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清洁,观察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沐浴后应用柔软毛巾擦拭并轻轻按摩受压皮肤。并进行抚触,每周两次,随着胎龄及体重的增加可增加次数。科技论文,超低出生体重儿。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抚触可加强对感觉的刺激。早产儿在出生时大脑尚未发育成熟,生后早期仍处于神经元的快速增长期,抚触是一种情感交流,相当于一种语言,使婴儿情感有所回馈,也有益于脑部的发育。另外,研究资料表明:抚触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应激能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每日口腔护理2~3次,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粘膜,同时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每日进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消毒时注意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等,如果发现有分泌物及时做培养,及时处理。渗血较多时,可重新结扎止血。脐带一般7天左右自行脱落,脐带脱落后脐窝有渗出液可涂酒精保持干燥,如有肉芽形成,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

2.3呼吸监护 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常规气管内注入PS,以防止RDS的发生并改善呼吸功能。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故取平卧,头肩稍抬高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误吸,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暂停,采取刺激水床及药物氨茶碱兴奋呼吸等方法,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的给氧方式,如头罩吸氧、N-CPAP、机械通气等。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气易发生肺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神经系统氧损伤[3],须严格掌握用氧指征,严格控制和正确调节吸氧浓度,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在90~95%,严密观察缺氧症状是否改善。科技论文,超低出生体重儿。

2.4营养支持 早期母乳喂养,因初乳中含有大量IgA、IgM、补体、溶菌酸,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同时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每个超低出生体重儿均给部分静脉营养或全部静脉营养,每天精确计算液量及奶量,随奶量增加,输液量减少,监测体重。观察发现体重下降或不增,及时分析是否营养供给不当或有并发症。如出现下列情怳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①呕吐;②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③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小时的量;④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⑤大便潜血阳性;⑥大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⑦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当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时,采用非营养吸吮,使胃排空加快,促进肠道功能成熟,更快过渡到经口喂养[4]。静脉营养液的护理:按处方配制含有脂肪乳、氨基酸、50%葡萄糖、水溶性维生素等,除严格无菌操作外,注意先加葡萄糖、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再加入脂肪乳,还要在脂肪乳加入过程中边加边摇,使其充分溶解,以防影响疗效。由于超低出生体重儿脂蛋白酶活性差,利用脂肪酸能力弱,脂肪乳应使用微量泵缓慢注入,并严格按医嘱执行,掌握准确剂量。

2.5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及护理超低出生体重儿肝酶的活性未成熟,血脑屏障通透性高,易发生高胆红素脑病。科技论文,超低出生体重儿。尽早给予酶诱导剂、光疗干预高胆红素血症,8例患儿入院后都给予了光疗。科技论文,超低出生体重儿。光疗的护理:①光疗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及时更换,擦拭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保证充分的照射面积,单面光疗2小时更换一次;②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③用黑眼罩遮住双眼,黑布遮住会;④按医嘱静脉补液,保证水分供给;⑤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精神、反应、呼吸、心率、及黄疸程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呕吐、腹泻及皮疹等光疗副作用,有异常情怳及时给予处理。

2.6预防感染超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极低,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故必须做到:①加强监护室管理,严格限制进出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②暖箱每日清水擦拭,每周更换,每日更换湿化液注入灭菌蒸馏水;③每次接触患儿前应严格洗手,所有接触的物品、器械都必须经过高压消毒;④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监护室;⑤每日口腔护理、脐部护理二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⑥监护室为层流病房,墙壁、地面定期消毒。

3小结

目前,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国内抢救成功率仍然很低,这几例患儿经过救治都已成功脱险,这与周到细致的护理密不可分。护士除常规执行医嘱,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精确给药外,还必须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每项操作轻柔稳妥,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避免过多的干扰,耐心地进行喂养,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加强其发育支持,减少并发症,预防感染。

[1]张丽华 浅谈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护理 [J]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12):1762-1763

[2]王卫平 儿科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9-81

[3]陈 超 新生儿氧疗合并症及预防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8-9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出生VLBWI45例, 男28例,女17例;出生体质量(1346 ±150g),胎龄(30.4±2.0周)。高危因素:3胞胎1例,双胞胎14例,母亲患妊高症21例,前置胎盘7例,羊膜早破11例,剖宫产17例。疾病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28例,吸入性肺炎18例,呼吸窘迫综合症9例,硬肿症6例。

1.2 转归 痊愈23例(51.1%),自动出院6例,死亡18例(40.0%)。

2 护理

2.1 重症监护 出生后以最快速度抱入抢救单元,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专门负责救治护理工作。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特别是新生儿窒息、心肺复苏、呼吸困难综合症(ECMO)的抢救技术,需有呼吸管理知识[1]。密切观察病情,凡有[2];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局部或全身紫绀(或苍白);④烦躁或反应低下;⑤惊厥;⑥早期或重症黄疸;⑦不吃、呕吐、腹泻、腹胀;⑧硬肿症;⑨出血症状;24h无大便者,应评估为病危患儿,应将患儿病情及预后患儿父母,以求得合作。建立特护记录,详细做好记录,保证病情观察的连续性,为医生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2.2 维持正常体温 VLBWI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大等生理特点,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因素影响,出现体温过低。对VLBWI有效地保暖以维持正常体温已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1]。强调提高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中性环境温度,VLBWI的中性环境温度一般在32oC―36oC。暖箱保暖和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为理想的保暖方式,本组45例均用暖箱保暖取得满意效果,暖箱保暖的方法是:先放入预热被中,再放入预热27oC―28oC暖箱中,每1h提高箱温1oC,暖箱温度宜在34oC―36oC,暖箱湿度为55―65%。随体温上升,逐渐撤去暖被,尽量。暖箱上盖黑布,一方面模拟宫内环境,另一方面将少强光刺激[3]。

2.3呼吸管理 VILBWI呼吸中枢发育相对更不成熟,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少,约50―70%的患儿于生后1周内有呼吸暂停或青紫[1]。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程度及有无青紫,VILBWI黄疸比较重 ,出现发绀、青紫时不易发现,加强巡视,仔细辨别[4],早发现,早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操作动作要轻、稳,采用正压进、负压出,边吸边转边退手法有效地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有呼吸暂停着,及时捏耳垂,弹足底刺激患儿啼哭,使呼吸加深,进入肺泡气体增加,使肺泡进行性增大,逐渐提高气体交换率,增加肺活量以恢复呼吸,有呼吸暂停,请作者应给予氧疗,给氧方式有: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头氧加压给氧、有条件者宜用CPAP。给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给氧3-4d,防止氧疗的并发症发生。严格遵照医嘱用氨茶碱(3-5mg/Kg.次),纳洛酮(0.05-0.1mg.次),连续应用2-4d。

2.4 喂养 VLBWI 吸吮无力,甚至无吸吮吞咽反射,胃肠消化运动功能低下,易引起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合理喂养是供给营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存活的关键。目前提倡早开奶,早胃肠道喂养可促进为肠道功能成熟,可防止低血糖和减轻黄疸程度。一般最初几天采用微量喂养[5]。VLBWI吸吮、吞咽功能差,采用鼻饲喂养,即留置胃管,用注射器缓慢注入,量为1ml(kg.6h) 1ml(kg.4h) 2ml(kg.4h) 3ml(kg.4h)。喂奶量增加应缓慢,若过快增加奶量会导致喂养不耐受发生[6]。每日测患儿体重,计算每日摄入的热卡,记录胃肠道的耐受情况。有喂养不耐受时,常规给予禁食,但禁食时间应尽量缩短

2.5 防治核黄疸 VLBWI肝酶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血清白蛋白低,黄疸出现早、且比较重,易出现核黄疸。严密观察皮肤粘膜有无黄疸,一旦发现黄疸,即查血清胆红素,若血清胆红素接近171umiL(10mg/L)时有引起核黄疸的危险,应及早光疗,可适当补充血蛋白。

2.6 预防感染 为护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及生后合成的抗体均较少,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应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皮肤管理。一旦发现患儿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面色不好、体重不增,提示体内有感染,及时报告医生,早期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王茂贵主编。儿科医师进修必读,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65-671。

[2] 金汉珍,黄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2-75。

[3] 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中国实用护士杂志,2007,23(5):29-30。

[4] 曹贺琴,刘丽娜,低出生体重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中华临床护理月刊,2007,4(44):620-621。

篇8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原因是由分娩过程中机械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脑损伤和缺氧性脑损伤,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硬膜下、室管膜下、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围生期内的早产儿极易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致死率较高,并且预后差。现随机选择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并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41±1.56)岁;早产儿38例,足月儿62例;有产时窒息病史58例,其中轻度窒息31例,中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8例;颅内出血原因:缺氧58例,产伤36例,维生素K1缺乏6例。

1.2 方法 对100例患儿的意识状态、各项生命征、囟门变化和惊厥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

2 结果

治愈95例,死亡3例,放弃2例,治愈率为95.00%,病死率为3.00%;出院半年后随访治愈的95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智力正常86例(90.53%),发生后遗症9例(占9.47%),其中继发性癫痫3例,脑瘫6例。

3 讨论

3.1 病情观察

3.1.1 意识状态 该病患儿的初期意识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易激惹、闹性尖叫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嗜睡、昏迷及肌张力减弱等。意识状态常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新生儿自身系统形成有关。所以,当患儿意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改变时,应立即报告主治医生,行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以免延误病情[1]。

3.1.2 各项生命征 加强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征情况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如体温、呼吸节律和频率、瞳孔、心率等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或者呼吸暂停。呼吸的改变往往提示着病情的进展,如呼吸深大常常提示患儿颅内压较高,呼吸浅慢则提示病情危重等等。本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34例患儿出现过呼吸节律的改变或呼吸骤停,经及时救治后33例患儿病情好转,2例抢救无效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关系,双侧瞳孔多表现有不对称、固定、对光反射减弱或迟钝。

3.1.3 囟门变化和惊厥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囟门变化可反应颅内压的情况,如囟门紧张、突出提示颅内压升高;囟门平软提示患儿病情平稳或颅内压下降病情好转。惊厥是该疾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详细记录患儿的发生部位、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当患儿出现持续发作是,应立即报告床位医生做及时的处理[2]。

3.2 护理措施

3.2.1 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情较重而且病情变化大,若没有事先告知患儿家属患儿病情的特点,或者许多的家属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好自身的情绪,而产生医患之间的矛盾。患儿诊断明确后,告知该患儿家属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措施和预后等,以获得家属积极配合和理解,同时需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使患儿家属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自觉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3]。

3.2.2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中,要保持患儿合理的室温(26.0℃-27.0℃)、相对的湿度(55%-65%)和安静的环境。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若因分娩过程中机械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脑损伤应注意合理的,以减轻头颅的血肿为宜。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给氧,如取侧卧位或仰卧位,避免误吸呕吐物引起吸入性肺炎,并给部分缺氧的患儿低流量的吸氧,将血氧浓度控制在50-65mmHg之间。对患儿行一切护理治疗或非护理治疗操作时,都应该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过程中要尽量轻柔得当,避免因操作引起患儿的烦躁,影响治疗效果。

3.2.3 康复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后期的有效康复治疗,能减少该疾病带来的后遗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家庭都选择将患儿带回家中行康复治疗,所以在这些患儿出院时,需要对家属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指导。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的后遗症,治疗的时间大约3-6个月。康复治疗的内容应包含康复训练方法和婴幼儿的基本护理常识,并建议家属定期到指定医院检查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3.2.4 注意事项 首先,婴幼儿在出生前的早期准备和产程中的应对。如建议早产孕妇行绝对卧床以减少宫缩;及时抢救产程中出现缺氧窒息的新生儿;对早产孕妇行剖宫产,避免分娩过程中对早产儿造成脑损伤等等。其次,正确评估已经出现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行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对患儿行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最后,在出院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康复治疗培训,并建议定期的随访,尽可能的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后遗症,并改善今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1]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而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疾病。是新生儿死亡和存活神经系统发音障碍、智能低下的重要原因,病情变化多端、来势凶猛,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收集了自2006至2007年共30例被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从新生儿常规护理到患儿临床症状等全身性的整体护理,使患儿存活率提高,治愈率达90%,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出生至28天;其中出生至7天20例,8天至28天10例。3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前囟饱满26例占86.7%,呕吐24例占80%,尖叫或哭声小12例占40%,肌张力改变11例占36.7%,嗜睡或昏迷10例占33.3%,惊厥7例占23.3%,频繁惊动26例占86.7%。

2护理体会

2.1常规护理

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清新,室温22~24℃,湿度55~65%为宜,光线不宜过亮,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和干扰,各种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患儿剧烈哭吵,保持患儿绝对静卧直至病情稳定,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0~300,尽量少搬动,可防止出血加重,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2严密观察病情

[2]密切观察患儿神智变化,注意面色、呼吸节律、呕吐症状、前囟及四肢肌张力的改变,定时测量头围。患儿如有烦躁不安、尖叫、、嗜睡、呼吸暂停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对抽搐的次数、时间、部位应详细记录,及时发现患儿的细微变化,以获得及时的抢救机会。本组有11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12例哭声小;26例前囟饱满;7例出现抽搐、惊厥;都因观察报告及时处理而转危为安。

2.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

①评估气管内分泌物的粘稠度和患儿的呼吸状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外在因素如奶瓶、被子、毛巾等遮盖压迫患儿引起窒息。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应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0%左右,若有变化,及时查找原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③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明显者,禁食或给予鼻饲,鼻饲后应采取侧卧位。④ 准备好抢救用品:复苏囊、气管导管、喉镜等。

2.4防止感染

[2]①监测生命体征及体温变化,配合检查血常规,观察有无感染的征象;② 与感染性疾病病儿分室收治,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③ 向患儿家长讲解导致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限制探视人员和次数;④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严格洗手;⑤ 注意臀部皮肤护理,脐部护理每日3次;⑥ 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消毒;⑦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持床单及被服的清洁、干燥、平整。

2.5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频繁呕吐,不能经口进食或摄入量不足者,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按60~80ml/kg/日,24小时内均匀输入,防止液体输入过快加重或继发性脑水肿和肺水肿;病情好转后,可选用小孔,少量多次耐心喂养,吸吮力差者,给予鼻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6出院指导

向患儿家长介绍本病的病因、预后和可能的后遗症,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对有后遗症者,鼓励并指导家长做好患儿智力开发,及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并嘱其定期随访。

篇10

病历资料

患儿女5小时因“早产出生体重低生后5小时”于11年1月5日1:1由我院产科转入。代诉患儿系GP1母孕9周因“低置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体重11g胎膜早破天保胎治疗1周。入院查体:体温不升P 95次/分R 次/分体重15gPO 95早产儿外貌胎龄评估9周神志清醒反应稍差哭声欠宏亮四肢肌张力偏低。入院后给予相关检查: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血常规:WB .×19/胸片提示新生儿肺炎。入院后入NIU、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碳酸氢纳纠酸、抗感染、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合理喂养、积极预防并发症。经过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明显好转于11月8日出院出院时情况:体重1.8kg精神、反应好生命体征平稳肌张力正常。吸吮有力奶量完成好ml/次每小时。

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VBW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皮下脂防少散热快糖原贮存少易耗尽体温易随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可导致寒冷损伤发生硬肿严重则发生肺出血而死亡。患儿体温不升入院后置于NIU辐射保温台保暖(温度设定为℃)给予擦身、称体重、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洗胃、采集血标本、静脉置管输液等治疗同时预热暖箱(设定箱温为℃)箱温升到℃后将患儿抱入暖箱每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后每小时测量1次维持体温6.5~7.℃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维持室温~6℃。周后体温趋于稳定将箱温调至℃第周维持箱温℃。如果患儿体温升高至7.5℃以上将箱温下调.5~1℃。

防治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进行各项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加强空气消毒室内每天用光催空气净化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次每次1小时。暖箱每天用清水拭擦每周更换并消毒暖箱。患儿衣物、床单、奶瓶用前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做好患儿眼睛、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皱褶处护理。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维持有效呼吸:患儿仰卧时颈下垫一小枕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应用氨茶碱。患儿于1月9日1:出现呼吸急促R 7次/分可见明显吸气三凹征PO降至85心率18次/分发绀立即清理呼吸道高频吸氧于1:5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R 8次/分呼吸费力PO 85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即予鼻塞PAP辅助通气参数:low 6./分iO PEEP 5cmHO。治疗1分钟后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PO上升至9~95心率15~16次/分呼吸5次/分1月1日病情稳定予撤机改为面罩吸氧氧流量1.~1.5/分并逐步过度到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1./分PO 9~951月18日开始间断吸氧患儿停氧较为困难查血常规Hb 11g/提示贫血行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逐渐恢复于1月7日顺利停氧。1月8日到五官科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视网膜无病变。

密切观察病情:用监护仪监测脉搏、呼吸、PO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喂养等情况。注意加强补液管理配制液体时剂量要绝对精确。用注射泵输液输液速度要与医嘱相符。定时查看注射泵速度预防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合理喂养:入院第天先给予5 G ml鼻饲每小时无呕吐及腹胀入院第天即予开奶选择某品牌低生儿体重配方奶。患儿因吸吮能力差吞咽不协调给予管饲喂养ml每小时开始每天递增~ml喂奶量根据患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溜者及呕吐为原则。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并记录以便医生分析及时调整喂养方案满足患儿能量需求。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锻炼患儿的吸吮及吞咽能力使胃管喂养逐渐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11月日开始患儿能完全经口喂养。

预防内出血:维生素1 mg、止血敏.1静推次/日连续用天。少搬动患儿。

预防黄疸:入院后给予开塞露纳肛加快胎粪排出。1月7日、1月9日遵医嘱光疗8小时。严密观察皮肤、黏膜况黄染情况。

纠正贫血:1月6日、1月9日分别输同型浓缩红细悬液ml、5ml。

家属心理护理:要理解、安慰家属与家属多沟通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发展性照顾:将患儿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护理过程中考虑需要的个别性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以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患儿睡在暖箱里的鸟巢中头部摇高°头高脚低仰卧位颈下垫一小枕保持气道通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光线和噪声刺激。遵医嘱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

由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下各种外界不良因素都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要注意维持患儿的体温稳定、防治感染、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的喂养和给予静脉高营养是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的关键此外并发症的预防、家属的心理护理、发展性照顾也至关重要。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40-02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指出生体重1 000~1 499 g的早产儿。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1]。国内报道在63%~74%,其中体重<1 000 g者死亡率达80%~100%,国外资料为33%~70%。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7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其中男40例,女36例。体重1 000~1 200 g 10例,1 201~1 300 g 15例,1 301~1 499 g 51例。胎龄:28~30周12例,31~32周20例,33~34周35例,35~37周9例。

1.2 结果

治愈70例,死亡6例,存活率为92.1%,死亡率为7.9%。存活患儿体重均能达到理想生长指标。

2护理

2.1体温管理

极低体重儿特别表现为皮肤的未成熟性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很容易陷入低体温状态,为了便于医务人员操作和抢救,所有患儿入院时先置于远红外抢救辐射台上保暖,用3M易撕敷料胶带粘贴好肤温传感器,保持其肤温36.5~37.0℃,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病情稳定后遵医嘱转入暖箱中保暖,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暖箱中相对湿度50%~60%。每4 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患儿体温在36~37℃。

2.2呼吸管理

极低体重儿由于呼吸中枢功能不成熟,肺泡换气面积相对较小,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不足,呼吸肌和胸廓软弱等原因,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发绀等。故入院后取平卧头肩稍抬高位,头偏向一侧,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皮肤颜色、心率、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是否需要给氧及给氧的方式,给氧浓度为30%~40%,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由于长时间吸高体积分数氧易发生肺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神经系统损伤[2],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早产儿的氧疗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吸氧期间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并定期监测血气,严密观察其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呼吸暂停者给予物理刺激,如弹足底kPa、托背等,若症状未见好转,给予气囊加压通气,压力为1.5~2.0 kPa为宜,对严重呼吸暂停、发绀者给予吸氧,频发呼吸暂停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符合呼吸机应用指征的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按医嘱静滴氨茶碱以兴奋呼吸,配制氨茶碱时剂量一定要精确,并注意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2.3喂养护理

极低体重儿由于吸吮及吞咽能力差,大多采用胃管喂养[3],开始注入5%葡萄糖,然后注入母乳,注入时置患儿于仰卧头高位,也可通过微量注射泵缓慢注入。如患儿全身状况良好,可以试行经口哺乳,为了防止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开始仅给5 ml 10%的葡萄糖,然后是母乳,哺乳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等现象发生。鼻饲或经口喂养的同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法。

2.4预防感染

极低体重儿抵抗力极端低下,加之皮肤的未成熟性,即使无外来损伤,只是由于皮肤与床垫的长期接触,或自身尿粪污染都可使感染急速播散和加重。另外暖箱内的高温高湿状态,医护人员的手、气管插管、监护装置、胶布等,都是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护理时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及加强基础护理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入室前后,操作前后洗手消毒;体温计、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做到个别专用;非损伤性管理,给予有效的静脉置管,减少频繁穿刺造成皮肤损伤与感染,监护时敷贴装置应尽可能小范围,并在皮肤上涂抹防护乳液,以减少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及保护皮肤,且每日更换电极片1次,血氧饱和度探头应每2~3 小时更换部位1次,防止灼伤皮肤。

2.5发育支持护理

极低体重儿的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护理人员要提供人性化的关怀,使他们未成熟的器官在子宫外环境中继续发育,以减少合并症。

2.5.1建立一个类似于子宫的环境光线适宜在严密监护下选择适当时段降低光源刺激,如晚间可使用较暗的壁灯,以促进其发展日夜作息规律,或在患儿的暖箱外面遮盖毯子,以减少光线刺激,降低视网膜病变机会;减少噪音、器械活动声音,避免突发高频声音,对各种报警快速反应,及时关掉报警声;避免在床旁大声说话,将其保温箱视为其“卧室”,降低声音;避免在室内放音乐,这对急性期患儿不利,因可增加颅内压,使SaO2下降,刺激屏气发生的机会,不利生长等。

2.5.2 维持良好的姿态和用衣物或毛巾做一个“鸟巢”,让其舒适地躺卧,以促进其安全感,并可避免因长时间缺乏支持及身体过度外展导致的并发症;使用氧气罩时,尽可能使用较大尺寸的氧气罩,使患儿双臂能自由地靠近脸部,以促进自我安抚动作及发展手、嘴综合能力。

2.5.3 集中性护理极低体重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极不成熟,仓促或突然的接触会使其产生惊吓表现,徒增能量消耗。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集中进行,动作轻柔、缓慢平滑,以轻巧操作为原则,治疗护理前后给予安抚动作(轻柔唤醒或触摸患儿),比如在测量T、P、R时、鼻饲时、更换时及进行侵入性治疗时,以促进安全感。

2.6 出院随访

为了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伤残率,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了解其预后及体格、智能发育情况,我科设立了电话随访,建立完善的患儿个人档案,定期通过电话咨询情况及回院检查,进行正规系统的积极干预,指导家长育儿的知识和措施,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3小结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下,各种外界不良因素都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抓住保暖、用氧、喂养、预防感染、提供发育支持护理、随访等重点环节进行护理,在此护理过程中注重细节护理,护士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慎独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做好一切细节工作,以耐心细致的护理方法和精湛的操作技术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202.

篇12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28周≤胎龄

1 1临床资料 42例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胎龄29―35+2周,出

生1小时体重1例为1050克,1例为1350克,余为1750――2300克。

2 护理

2.1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呼吸

发生呼吸困难和青紫时,给予低浓度间断吸氧,一般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氧疗并发症。对呼吸暂停者给予弹、拍打足底,轻拍后背等物理刺激以恢复呼吸,有痰液者给予吸痰。据报道[1]抚触可有效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吐奶、呛奶发生;对颈肌软弱的患儿,颈下可垫软垫使呼吸道呈伸直。

2.2 合理喂养

尽早喂养,以母乳喂养或早产儿配方奶为宜,对吸吮能力尚可和吞咽协调者可直接由母亲报喂婴儿。对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静脉高营养。对鼻饲者应在每次鼻饲前检查有无胃潴留,如残奶量超过胃容量25%,则立即通知医生,并暂停鼻饲一次,鼻饲时速度宜慢,完毕后用温开水2-3ml冲管,以确保乳汁全部进入胃内。鼻饲至小儿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能完成每日所需热量,并无呕吐及呛奶发生,此时逐渐停止鼻饲,改为母乳喂养。每日精确计算液量和热卡,监测血糖,并准确记录,及时增减液体和能量,输液采用微泵24小时均匀泵入,控制水肿、心衰的发生。

2.3 维持体温稳定

环境温度24℃-26℃。将患儿置于温箱中,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维持体温在36℃-37℃,温箱湿度在55%-65%左右。每日的护理和治疗应集中在温箱内进行,同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

2.4、控制感染

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注意手的卫生,工作人员或早产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应有空气净化装置;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每日消毒,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做好暖箱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吸引器、暖箱水槽中的水,防止“水生菌”滋生;加强皮肤、脐带的护理,保证皮肤完整性及脐部清洁干燥;

2.5、注意观察黄疸,防止高胆红素血症

据报道[2]早产儿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诸多并发症可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并发胆红素脑病,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及程度变化(范围及色泽),发现皮肤黄染,及时报告医生,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检查,及时予蓝光照射治疗。由于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

2.6、减少声、光、疼痛的刺激

医护人员力求做到“四轻”,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暖箱上使用遮光罩,予“鸟巢”位,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小时内至少应保证1小时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宝宝的睡眠。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3 体会

早产儿由于各种生理功能不健全,故并发症多,死亡率越高,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3]。早产儿病情变化快,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给予精心护理,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第一通讯作者: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贺冬梅610404

参考文献

篇13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早期对某些危害严重的疾病进行筛查,主要筛查疾病为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目的为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通过新生儿足跟部采血、筛查中心实验室筛查等措施,早发现、早治疗该患儿,从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标本的采集非常关键,标本质量的好坏,采集的技巧,直接影响到患儿痛苦程度以及筛查的结果。本院自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至今年,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断地总结经验,标本合格率逐渐上升,现将几年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出生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男婴50例,女婴50例,平均年龄(3.5±0.35)天;对照组100例,男婴50例,女婴50例,平均年龄(3.6±0.24)天,两组新生儿性别、年龄、体重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时均无窒息史。

1.2方法

1.2.1采血时间新生儿筛查主要的疾病为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G6PD缺陷等。笨丙酮尿症是患儿体内缺乏某种酶,导致苯丙氨酸不能代谢,该物质堆积后损害大脑,从而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症状。由于新生儿未哺乳时,未摄入蛋白质,血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不会升高,采用此时的血标本进行筛查会出现假阳性结果。根据甲状腺分泌激素的规律,采血应在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采血过早会假阳性,故采血时间最好选在新生儿出生72h后,充分哺乳喂养8次以上后进行。

1.2.2血片的制作由专人负责采血卡片的填写,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母亲姓名、家庭地址、联系方式、邮政编码、新生儿的各项信息,如性别、体重、日期、以及采血日期采血时间等,登记完整。

1.2.3操作方法采血前空气消毒30min,严格进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的发生。室温控制在28-35℃,过低的室温时,新生儿由于四肢寒冷,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导致末梢血量不足,而致采血失败;当室温过高时,由于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明显增高,外周阻力增大,局部血流量不足,导致采血斑过小,严重者可致血液凝固,采血失败。采血者需配戴口罩、帽子以及无滑石粉的手套,采用一次性采血针。

实验组护理方法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方法,采血部位常选择在足跟部外侧,轻揉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当足部红润时,血液流出顺利。然后,采血者用75%酒精棉签消毒采血部位,消毒直径5cm,再用干棉签擦干,防止酒精与血液混合而致溶血。斜刺采血法采血点为足踝部外侧与足底外侧边缘作垂线与外边缘交点处;采血针与该处皮肤呈40-45度斜刺进针,进针动作要快、稳、准,以减轻疼痛,剌入深度约2-3mm,早产儿应适当浅些,血液自然流出为好。采血时大拇指与示指紧握加压足跟片刻后,血流出顺利,血滴形成快,使血自然渗透到滤纸背面。对照组采用足底垂直进针的方法,采血点为足底内侧或者外侧的四分之以至三分之一处。

采集时避免在同一处重复滴血,以免影响检查结果。采集完标本后,用消毒棉签轻压采血部位,止血后放松,室温下将采集的血标本卡片自然凉干,避免阳光暴晒,不要受污染,卡片未干时不能相互重叠。血样干燥时间以3-6h为佳,装入塑料袋密封,冰箱保存(2-8℃),在7d内送检。

1.2.4护理及标本评价标准护理合格标准:一次性采血成功。标本合格标准:滤纸正反两面的血斑直径>8mm,血斑之间不能重叠;反之为不合格。

1.2.5统计学分析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