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5: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加快数字经济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篇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计算机及其它信息化时代产物的普及促使着整个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不得不说的是,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之下,人们生活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正在焕发着强烈的生命活力。并且在不断的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因此,我们对互联网经济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所以,对新时期如何营造更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会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对现阶段互联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并且将会从沿海各个发达省份的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以发现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经过研究、分析、比对将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政府监管

首先我们将从政府调控机制、财政税收和电子政务三个方面对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做出总结。其主要发展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各个企业众多,行业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就使得互联网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面临着众多的困难,机制建立进程缓慢,机制建立不够完善。因此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以及具体政策的制定建立政府主导地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分析现阶段的互联网经济建设现状可以发现,现阶段的互联网经济建设存在着发展明显不均衡的问题,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这一部分的互联网经济建设相比于沿海互联网经济发的展,用“空白”形容也不为过。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更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发展。由于互联网经济对于不同行业所产生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分类发展、协调推进。现阶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已经完成了一批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但截止目前,这一批公共平台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对于这类公共平台的建设应该主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在市场有相应的需求之后才对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并不是由政府全盘包办。总而言之,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建设互联网经济。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审批项目较多,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工作程序和效率还有待革新。一方面,整体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财税政策激励创新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检验。不仅要为行业中发展较好的企业锦上添花,更要为中小型企业及互联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企业“雪中送炭”。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为中小型企业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的面向大学生和社区,宣传已经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的青年才俊可以加入到创业当中,并最大程度的享受政府支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支撑下,便可以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好很好的满足政府网站的办公。但是针对企业和公民个人的电子政务并没有真正实现“一站式”业务的在线受理办理。民众仍然感觉办事效率低不方便。

2.产业集聚

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互联网产业缺乏国际领军企业,并且互联网经济的国际领军企业大多集中北京等一线城市。虽然我们有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概念,有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产业。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经济产业链。也没有结合传统工业发展出具有传统工业个性、优势的互联网经济。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工业正在由线下逐渐转变为线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工业正在进行着两极化的融合。但是却缺乏有鲜明时代意义、社会意义、代表价值的商品及在线品牌。在全国范围中小微电商众多,而中小企业与农村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二、新时期如何营造更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

1.营造环境的总体思路

我们将会按照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和两极化融合的总体要求,来提升网络宽带化及应用智能化水平。并且将会以此为基础,加强政府的政务公开、政务完善、市场监控等工作。保证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加强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在电子政务、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之下,大力推进全国的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让社会大众共享互联网经济发展成果。

(1)智慧中国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首先应该树立数字化中国的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为企业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那么我们需要做到信息基础设施完备升级,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等工作。实现智慧中国下的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及应用普及,政府服务民生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大幅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企业公民大数据信息共享应用,推进物联网应用与智慧城市建设。

(2)产业聚集

为营造更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经济产业链。打造一个新的千亿互联网集群,建立国际化的数字制造与服务产业。要在电子信息行业、汽车生产等行业寻求发展机遇。并且大力的发展卫星定位与直播等集成芯片产业、机器人制造新产业。积极培育智能硬件、物联网制造与服务业,鼓励创业创新。

(3)国商在线

鼓励中小企业积极的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国有商品的在线传播与销售,建设全国性质的专业型性商品批发市场。并且在发展中要不断的推进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为实体经济拓展销售渠道。鼓励农民进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2.战略重点

(1)智慧城市公民服务工程

加快发展新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大力提高互联网的网速,推动三网融合,提高网络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利用率。促进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广泛。保证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限度公开人口、地理信息、交通、环境、医疗等城市的各项数据,明确公开数据的条件、规范和保障。

(2)移动互联文化产业跨融建设工程

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鼓励数字出版、数字教育、数字视听、数字游戏、数字动漫等数字内容的原始创新,积极培育数字内容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培育网络传媒内容和手机传媒内容新业态,加快培育数字内容品牌,重点建设数字出版基地。

三、结论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已经让我们告别“旧时代”走向新时代。而无论我们处于哪一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忽略了经济建设。经济是发展的命脉,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一个时代拥有着一个时展的特色。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并且可以在复杂的经济市场中长期保持有高强的行业竞争力。虽然现阶段的互联网经济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发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互联网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政府和企业应从不同角度发挥本职优势,在此基础上积极沟通配合,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共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影强.“十三五”时期我国由互联网大国~向强国的战略选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C].2016:6.

[2]黄志军,曹东坡,刘丹鹭.互联网经济、制度与创新价值链--基于人力资本与制度发展指数的测度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9:26-39.

[3]孙晓.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周柱.互联网Web2.0时期区域媒体网站的运营策略思考[D].湘潭大学,2008.

[5]罗文.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及其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篇2

1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概述

所谓工程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建设当中,将勘测设计以及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应用的各种方法和理论技术统称为工程测量。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测图和放样,不仅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应的测量服务,还服务于水利和交通以及其它工程项目。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测量技术服务的对象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技术方式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使得工程测量更加的智能化和高速化。

2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较为先进和便捷的测量工具已经得到运用,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大,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除电子水准仪、光电测距仪之外,还有电子经纬仪和激光扫平仪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专门测量工具被得到广泛运用,除了为测绘工程提供更加便捷和精准的测量数据,还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传统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相比,这些技术工具不仅简单和便捷,且较为精准和实用,保证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为工程建设争取到更多的建设时间和质量提升的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新型数字化技术不断地运用到测绘工程测量当中,在传统的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化技术将测量数据进行数字化和图像化,将繁琐复杂的数字形象地呈现在数字屏幕上。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工程信息和数字信息,还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执行,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高质量。另外,摄影测量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技术人员只需对工程点进行摄影测量,而不需要到工程作业点进行实体测量,减少了工作强度,节约了测量作业的时间。结合计算机对摄影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处理,直接得出所需的数据,方便快捷且准确率高。此外,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其利用到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当中,能够对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进行有效测量,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为我国偏远地区大型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便利。

3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3.1 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地形较过去相比更加复杂,给测量技术带来巨大考验。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数字化测图技术不仅能够对城市地形和工程项目进行工程测量,收集相应的数据,还能够将数据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将数据和信息予以图像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收集到相关的数据,还能够将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简单且快捷。数字化测图技术不单单包含测量技术,还与其它的技术相互关联和支持,如摄影技术来绘图制图,GPS技术进行精准定位,遥感测量技术进行远程数据测量。另外,传统的测量技术只能够将数据进行纸质化呈现,并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传递和保存,既不方便快捷,又容易损坏和丢失。而数字化测图技术不仅能够以纸质形式将数据和图形呈现出来,还能够以数据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和交流,能够以数据的形式加以保存和存储,方便快捷,且安全性较高。

3.2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城市建设和交通、水利建设当中,主要因为其测量过程不需要直接接触到被测量对象,避免测量人员实地测量,且其测量结果具有高清晰度和高精准度,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数据信息保障。摄影测量技术包含着几种高科技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数字化相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为摄影测量技术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运用航拍和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大面积和大比例尺地形的测量工作,为大面积测量工作解决了巨大的测量难题。将测量地点的三维空间信息捕捉到并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从而得到相应的测量数据,方便快捷,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3.3 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

全球定位技术发源于美国,并在运用中得到巨大的发展。将其运用到工程测量当中,能够利用其全方位精准定位的优势,对测量区域进行全方位覆盖,只需根据基准控制点的数据信息,就能够对测量区域的主要定点进行坐标数据的收集,并根据所收集的坐标数据进行绘图。全球定位技术不仅能够进行地形的测绘,实现建筑的良好布局,还能够对其它项目进行动态测量和高精度测量。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全球定位测量技术能够避免测量人员深入到测量区域,防止人员的伤亡,减少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对于我国在偏远地区的大型工程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测绘工程测量技术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和其它项目工程的巨大需求。当前,我国的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提高的速度仍较缓慢,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要想实现其巨大发展,并保证其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充分应用,就应当加大对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并不断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既能够充分掌握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还能够在应用当中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测量技术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练容进.论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J].广东科技,2008(16).

[2]严召进.工程测量技术分析与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

[3]张赛.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2(17).

篇3

(一)可以提高档案馆整体功能的技术基础。人类文明已经真实地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潮朝着我们扑面而来。档案管理和利用如何应对及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需求,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思考的。数字档案馆是随着档案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档案馆信息化的建设。数字档案馆似乎更加强调的是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虚拟性较强,包括多种档案信息数据库,强调档案信息网络化和高度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档案馆数字化的内容。档案馆数字化主要是指将现有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接收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和传递,利用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因此,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应用,电子文件大量出现。档案馆既要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又要管理数字化的记录,如何加快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便显得尤为迫切。

(二)可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档案馆是行政区域内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又是综合性档案馆,其馆藏可以反映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档案馆丰富馆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档案部门只有建立起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才能够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由于档案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三)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资源,而档案馆正是一个海量信息的储存地。档案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档案馆现代化主要是将档案馆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这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档案馆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又是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形式下,档案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努力学习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新技术

(一)不断学习电子文件及电子公文的规范化管理。档案资源是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立馆之本,是开展档案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它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总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档案管理,制定完善档案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开展档案安全专项督查,同时加强档案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监察系统。以标准化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标准化适合于技术工作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可操作性强,而且与管理体制的关系较为超脱,因此在不与法律相冲突的情况下,标准化管理更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通常以法规形式出现,特别是约束力强,但管理范围有限,所以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配合制度可以形成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所需的严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做好档案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档案管理自动化是对档案馆自身管理行为现代化的确定,而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这个特征是基础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是开展其他数字化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立馆之基、兴档之本。档案局要将征集特色档案资料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组织力量,大力开展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丰富馆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按照档案馆收集的范围和标准,还要大力开展档案的征集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G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312-02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高校图书馆就开始向社会开放,如今,美、英等欧洲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都把向社会服务明确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服务发展的方向。

一、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伴随着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苏南地区的经济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它的经济高速发展赢得了全球瞩目,目前,苏南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0%左右。但是,自“十五”发展时期以来,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遭遇到市场、资源的双重约束,生产总量扩张与效益下降的状况同时存在,环境破坏状况不断加剧等。如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无锡国土面积是新加坡的10倍,但土地产出效益只有新加坡的5%~10%,“十五”期间,无锡经济增幅达15%,年均用地却高达8万亩。这既是产业水平的差异,更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1]。《2007长三角蓝皮书》指出:苏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缺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进,主要表现为促进苏南地区创新发展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严重缺乏,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相当稀缺,创新发展的协作体系不够完善等[2]。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创新前提和基础的高等教育,其所蕴涵的自主创新动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很大的人才和资源的浪费。从2007年开始,苏南地区以全球视野谋划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那就是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融入世界经济。

二、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校内读者的现状

苏南地区是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全国高校云集、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图书馆也随之成为面向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大都处于封闭、被动的状态中,服务对象大都限于校内师生,这与学习型社会提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模式相距甚远。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力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3] 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一方面是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纸质期刊的借阅量逐年递减,尤其是2006―2009年,每年递减率达到20%。另一方面是图书馆馆藏在逐年扩大,每年以生均4册书的速度递增。然而同时图书馆队伍却不断扩大,人均工作量越来越少。现在很多高校由于连年扩大招生,收藏的信息资源从种类到数量都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而校内读者的阅读需求跟不上,大量的信息资源被“束之高阁”,浪费了高校每年投入的大量购书经费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三、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苏南地区稠密的公路、水路和铁路网把苏南五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截至2008年3月,江苏省共有高等院校图书馆113所,苏南地区占有78所,占69%;其中 “211”工程参建院校图书馆10所;“985”工程参建院校图书馆两所。这一地区的南京市有高校图书馆43 所;其中包括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之一的南京大学图书馆,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江苏省西文图书采编中心的东南大学图书馆等一批国内和省内知名的高校图书馆;除此之外,苏南五市还有遍布城乡,学科专业齐全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38所[4]。

(二)丰富的馆藏资源

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都在百万册以上,有些甚至达到近五百万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也在50万册左右。目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都使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有面向全省高校重点学科的外文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保障系统;有高校图书馆联合采购的方式和建立本地镜像的方式,面向全省高校图书馆提供网络服务的数据库资源建设,提高了全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水平[5]。

(三)人力资源的保障

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扩大提高,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加强现有图书馆员培训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各学科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因此,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拥有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全馆有正式员工93人,其中包括图书情报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中高级职称近50人,17人具有硕士学历。从学科专业分布看,涵盖有文、理、工等各学科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优秀的人才队伍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四、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具体措施设想

(一)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首先,应以优化本馆纸质文献资源为基础,严把采购关,保证文献资源质量,围绕本校重点学科和当地经济建设需求,合理配置中外文期刊资源。其次,重点加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本着适用的原则,作好信息资源的分级开发,为苏南地区的用户了解使用文献信息提供有效的导航途径;编制系统的文摘、书摘等,方便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取舍;注重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系统化的开发,使用户快速了解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历史回顾、学科进展和发展展望等。合理建立与该学科相关的成果数据库、论文数据库、题录数据库、人才数据库等,并通过各类搜索引擎、互联网信息整合系统,建构统一检索平台和分布式检索系统,为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及本地的经济建设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6]。

(二)建立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优化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009年,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达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基层的意见。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高校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仍不尽如人意。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要为当地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加强建立苏南地区高校联盟:即结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状况、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客观实际,根据当地经济建设的需求,建立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数字信息资源协调化、集成化体系,协调资源采购方案,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重复建设,解决好信息资源分散性与经济建设信息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切实加强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下的联合编目、跨库检索、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和数据库建设。利用互联网加快信息交流与反馈速度,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联盟下的资源共享。

(三)丰富和完善特色馆藏,满足用户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也必须走特色化道路。如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可以立足于该校拥有的七十多年传统的船舶海洋工程资源特色,一方面积极参与所有船舶海洋工程行业的产学研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收费服务或押金等信用方式,向苏南地区所有船舶海洋工程方面的科研团体和个人用户开放。高校图书馆为了便于管理,可以采用读者信用等级认证,有系统、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社会服务。再如,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河海大学图书馆,和无锡市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特色馆藏的江南大学图书馆,以及遍布苏南城乡的各级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拥有特色馆藏条件,拥有地域环境优势,更应该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采取行业组织的合作化方式,努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建设[7]。

(四)创新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多渠道的文献信息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高校图书馆作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苏南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创新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多渠道的文献信息服务。第一,落实学科馆员研究专题科技查新和定点跟踪服务。根据本学科研究的专业方向,及时跟踪动态信息,开展国际联机检索的科技查新,预测本研究专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资源的代查、代借、代复制以及电话E-mail、QQ、MSN、BLOG预约跟踪服务等。第二,利用网络导航,保障数字资源的有效使用。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体系,将本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及时链接国内外本领域相关站点提供的最新进展与成就的信息,如相关机构、专业协会、学科专题网以及学专业人士创建的优秀博客等。第三,加强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合作,从图书、数字文献设备、人才队伍等方面,支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要根据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实际需要,设立图书馆员培训基地,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优良的人力资源,帮助基层、公共图书馆系统培训图书馆业务骨干,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焦然,徐机玲.苏南经济为何有较强的“抗震性”[N].新华日报,2009-08-19.

[2]王荣华.2007年:创新长三角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8-22.

[3]张红燕.关于高校图书馆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的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84-85.

[4]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图书馆大全[M].石家庄: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458-555.

篇5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相关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摆在众多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信息化建设,就是在档案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对企业形成的各门类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同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建设标准化、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真正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是保证档案资源数据真实可靠、提高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室藏纸质档案信息化,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扫描、影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档案,是通过室藏数字化档案还是电子文件档案,都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规定。

(二)安全性原则。目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和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

(三)效益性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室藏档案的利用和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把重要的和利用率较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在经济社会全球一体化发展形势下,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打破信息使用者之间闭塞的壁垒,加快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保存和传递,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形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打破旧有的管理思维,积极消除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弊端,运用适合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结构,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整体发展相互协调一致。

(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改革进步的新要求。过去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使用人力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存等,人力资源投入大但效率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提高了档案的存储数量,还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一是档案管理部门都配备有现代设备,确保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档案服务的质量。二是许多档案管理部门就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为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管理积累了经验,给予档案管理工作强有力的支持。三是数字化带动了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加快了数字化档案的建设步伐,完善了电子文件的规范管理,使档案部门成为向社会提供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四是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陆续颁布,使档案工作人员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意识不断增强,对所管理档案进行系统地整理,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密工作

档案信息多含有信息,作为一些核心秘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保障档案数字化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从源头上对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规范。档案人员必须保持警惕,避免档案的丢失和泄露,尽职尽责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五、构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是以现代化作为发展方向的,而现代化则又是以标准化为前提。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中心的现代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必须建立在各项业务工作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因此,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根据标准化要求,一是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体系,在库房建设、温度控制、防火防盗、虫霉防治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有条件的还应该建立库房自动控制系统。二是以缩微、裱糊、翻拍等技术手段进行档案抢救,提高重要、珍贵档案保管质量。三是抓好计算机应用工作,注重档案数据库基础建设,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四是加快现代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之成为能担当起新世纪档案管理迈向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档案历史记录,它对于人们目前或未来的工作有借鉴参考的作用,我们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的优势,从而实现档案利用价值。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紧跟时展步伐,关注科技创新,积极完成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从而带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档案管理的新突破,为档案管理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1.现代通信技术

经济的提速,也使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之也带动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当中现在已普遍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地图技术、gis等相关通信技术,并很好的实现了各项技术的相互融合,从而推动了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发展速度。

将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地图技术运用到现代高速公路中来,保持了高速公路各管理部门之间的通讯快捷顺畅,并将高速公路的内部各部门和外界密切的联系起来。作为交通专用的通信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载体,现代通信技术为各种网络服务和高速公路中重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高速公路干线基本上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区域,在高速公路工程中,通信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对于高速公路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信息化本文由收集整理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形势需要,所以要对通信技术进行改革,利用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对高速公路进行科学化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为高速公路向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2.现代通信技术与高速公路应用发展与融合

2.1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已经在我国大部分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亦是如此,并且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说在工程建设的初期,可以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野外勘探工作,对于桥梁的定点工作和对汽车进行的监控等,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2.2数字地图技术

在这个数字时代,大量的现代化的处理方式都与数字有关,可以说,数字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在这一点上,我国国内与国外的发展史不同的,因为在国外,数字地图已经非常完善,而且形成全国的网络式的分布,对于在高速公路上的人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性,相反,在国内,我们的数字地图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没有全国统一的数字地图,大多是个人的自主研发,生产,相较于国外,数字地图的指向性功能就大大减弱了。

2.3公路数据库与技术

在我国公路数据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公路实际上的发展的需求,我们通常说的gis通信技术是适用于地理空间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而我国的高速公路具有线性的地理特征,这一点使得gis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4枢纽站得休息和服务技术。

在这项技术上,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我们的高速公路系统虽然建成了很多的枢纽站,但是仅仅是建成,相关的服务体系还没建成,在这一点上同样重要,因为,现代的发展更加的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自我意识的提升,所以,建立枢纽站,可以大大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为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添砖加瓦。

3.我国现代通信技术与高速公路发展应用成果与局限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高速公路方面结合了通信技术中先进的技术,对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的经营发展和维护中,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并且节省了大部分的经济成本,对我国的财政也缓解了压力。

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国在通信技术上的起步较晚,所以一些核心的技术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就不相适应,那么在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存在隐患,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时由于这种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为我国的财政增加了压力,不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4.解决方案与展望前景

鉴于我国通信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粗浅建议:

(1)政府应坚持多种投资融资的策略,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到现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实现关键领域国家控制,多种投资融资策略并行的体制,进一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2)国家应出台各种鼓励优惠政策,支持核心技术的研究,鼓励将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完善,促进将现代通信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进程,使科技转化为动力的进程加快。

(3)不断研发核心的通信技术,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突破,自力更生,不断完善现代通信技术,不断促进现代通信技术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的融合。

篇8

1.编制2013年下半年文化、广播、影视项目规划,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

2.夯实文广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文化馆、图书馆、书法艺术博物馆三馆提升改造;二是全面完成宝梵寺天王殿、观音殿、奎阁和慧严寺保护维修工程;三是加快无线高山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两个发射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提升改造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乡镇固定放映厅,20个村级固定放映点。

3.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完成10个乡镇208个行政村村通广播改造,规划并启动天福--红江新农村建设中村民集中居住点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二是推进全县15个乡,16个镇场镇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有线数字整转达到5万户;三是加快全县地面数字电视建设,完成全年25个直放站覆盖网建设,力争地面数字覆盖达到100%,地面数字电视入户3000户。

4.加强调频广播的日常维护管理,落实维护人员、维护经费、运行经费,确保农村广播长期通、优质通。

5.繁荣公共文化产品创作,搞好群文活动,管好用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搞好“三馆”免费开放。

(二)强力推动产业发展,积极争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工作。创新机制,继续做好广告产业的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广告、网络广告、移动广告等新型传播载体。积极稳妥地发展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电视、IP电视、网络广播、互联网业务、电子政务等新兴产业。

1.招商引资建设数字电影院

2.引进或发展印刷出版龙头企业

3.加强文化娱乐街区建设:即县城文化娱乐专业区(五一广场、天利街)、中国红海一条街、芝溪河书法文化休闲娱乐长廊、(奎阁广场—原下河街小学—白塔书法文化创意产业一条街)、高峰山天街、文井道家特色娱乐一条街建设。

4.继续加强开发挖掘文化旅游五大项目工程建设

(1)赤城湖。中国书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

(2)中国书法城项目建设

(3)高峰山景区综合建设

(4)中国·红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

篇9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22-02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其相应的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产物,对一个城市科学发展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如何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已成为城建档案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创新城建档案部门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城建档案与普通人事档案相比,更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只有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从多维度、多层次认识城建档案的特殊性,才能形成对城建档案的科学把握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1.要有超前意识。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超前意识是基础。只有不断调整工作视角,把握好整个城建系统的中长期及短期工作计划及重点,才能确定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选题,提升城建档案服务大众的水平,找准城建档案与服务对象的结合点。城建档案工作者应以超前意识促进城建档案工作由“看摊守门”的被动角色向城建档案社会化、更高的开放性转变。同时也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来利用城建档案信息,促进档案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

2.要有主动参与意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停留在“保管与保护”。他们普遍认为,档案工作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去保存好历史文献,甚至人为地限制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权限,这就使得档案逐渐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为社会公众所遗忘。当前必须打破这种因循守旧的工作模式,积极主动参与到经济建设的一线中去,增强城建档案部门与本系统各单位之间工作的了解与联系,才能逐步使城建档案步入“档案资源完整从源头抓,开发利用服务到全方位”的良性轨道上来,而不是一味地等着档案形成单位移交档案,那样的话,既不能够及时地提供可供利用的档案资源,也常常会形成不了系统完整的档案,而造成利用价值大打折扣,造成档案价值人为的损失。

3.要有跟踪反馈意识。一方面城建档案部门应对领导的意图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不断跟踪,了解项目的安排及进程情况,确保档案工作始终服务中心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根据档案利用者的信息反馈及档案部门自己的跟踪总结情况,及时分析修正、合理确定适合工作需要及利用者目的的开发项目、提供利用的方式及档案信息内容,使城建档案的信息服务始终围绕主题,有效地服务社会。

4.要有效益意识。城建档案部门应牢固树立创造社会效益与创造经济效益并举的新观念,通过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直接创造城建档案的社会效益,通过为其他单位提供经济建设的信息与智力支撑,间接创造出城建档案的经济效益。城建档案部门应摒弃过去那种认为档案部门与创造效益不相干、死抱“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以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为社会创造效益的新观念,充分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各项工作。同时,提升城建档案的效益意识,也要求坚持最大程度地开放城建档案,根据《保密法》及《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及时充分做好城建档案的鉴定及开放,摒弃当前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的重藏轻用的观念。对于一些不涉及国家安全,不及个人隐私的档案,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档案,原则上应坚持形成之日便是开放利用之时,以全方位服务社会各界的新姿态体现城建档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拓宽城建档案服务方式,广开服务途径

一些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例如查阅、复制、出具档案证明书等,是档案部门服务大众的基本方式,也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式,但在信息化时代,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当前,这些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创新服务方式,以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的共同创新,真正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

1.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最广泛、更便利的服务是档案社会化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借助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拓宽服务方式和服务主题。目前,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运用了各种新技术来管理和利用档案。比如美国档案馆向公民提供档案的缩微胶卷、电子扫描件或复印件,从而避免了档案原件使用中可能的危险。西方国家发达的电脑网络,也使得档案通过网络共享成为现实。许多公共档案馆或专门档案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在网站上实现在线查档、实时浏览、远程传送等等功能。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已着手建设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国家档案局2010年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对国内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总体性的指导意见,这将是今后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有的地方通过开设、利用档案局域网、党政信息网及互联网三个独立的平台,有针对性提取、安排档案信息,在保证档案安全的前提下,为最大程度利用档案服务公众创建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通过具有高度亲民性的网站内容和便利的操作方式,例如可视化的城建档案查询系统,“24小时不闭馆”的网站服务,按照“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的要求,不断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将使城建档案与居民生活,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相连,使过去深藏馆库的城建档案走入大众,服务社会。档案数字化过程同时结合馆际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同地区的多个档案馆及不同地区的档案馆联合组网,或者是发达地区档案馆通过支持欠发达地区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然后结对组网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能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利用,更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有效地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分散的各自为战、地区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的问题,使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进程能够更快地得以推进。

2.提升城建档案编研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各类群体的利用。城建档案真正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总是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和科学的加工,这就离不开档案编研。但是,目前很多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往往对活劳动的质量重视不够,还是以提供一些浅层次的资料汇编为主,对如何合理地提供能满足各类利用者的需求进行档案深加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明显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的档案工作者总是强调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其实是很片面的。领导是非常期望档案工作者能充分研读历史档案之余,科学、准确地提出对今天城市建设方面的好建议,供决策参考。而昨天的档案并不会自己说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规律,分析、研究,提炼、概括出城市建设的规律这个光荣的使命其实是城建档案编研人员的应有职责。而仅提供一本又一本的档案资料汇集,领导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一点点读,然后自己再一点点去找其规律性呢;还有的档案工作者会抱怨档案利用者,明明编研材料上或网站上都已经明确了的事,还要反复问。其实这也反映了档案编研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档案编研的。如果仅站在档案的角度上,档案是不会看“自己”的;只有以尊重档案为基础,站在利用者的角度来进行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出来的成果才是利用者所需要的。当前客观上也存在着大量繁重的整理工作使得档案工作人员常年处于忙乱之中,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方面的情况,因此,如果能使档案的整理数字化,外包操作,也能使档案者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研究如何提供更高水平的编研成果。而且,城建档案往往都是些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档案,一般利用者并不一定懂那些专业,看不懂一些城建档案其实是正常的,城建档案编研者就应该充当起城建档案专业性与大量非专业利用者之间的桥梁,或用图形化示意,或用非专业语言进行适当的“转译”,使人们日益渴求的城建档案信息真正走下高阁,用到千家万户。

3.实现大共享机制,优化馆藏结构。只有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档案的利用价值。大共享应该是纵向共享与横向共享的结合,纵向共享就是要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政府所属城建档案信息的共享,以及其他相关联档案的共享,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城建档案馆网,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检索和调用,实现虽非我有、但为我用的共享机制,使城建档案服务打破行政级别的限制,最充分地满足利用者及经济建设及科学研究的需要。横向共享就是要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整个系统的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由于行政职能的划分,城建系统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但档案资源如果也因此而割裂开的话,不仅会给利用者带来不便,也极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或形成“死档”。这就要求城建档案部门本着共同为城市建设发展作贡献的出发点,积极主动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与协商,促进城市建设中的珍贵的档案资料及时、完整地征集到位,为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从厚实馆藏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是从实际工作出发,促使上级部门就实现城建档案的共享完善规章,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以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共享的长效性和规范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提升城建档案社会服务功能创造了重要条件。城建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把握准利用者的需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城建档案工作者就能在为领导决策、研究城建规律、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春华.做好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东档案,2006,(5):40-41.

篇10

1.1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规划档案主要指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单体的放线、验线、建设工程管线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等规划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文本、图册、数据信息(光盘),电脑盘片等相关资料以及有关规划许可的证件资料及审批材料等。

1.2规划档案管理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的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做好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

1.3规划档案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城市规划档案,其并不是某一个部门自已的事情,其需要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于有价值的资料要自觉进行保存,从而统一进行归档案和保管。

1.4“一书两证”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一书两证”的审核及发证情况做好逐项登记及按编号造册制度,年终汇总,并上报上级城市规划局进行备案。

2.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归档工作

在城市不断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项目不断增加,所生成的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大量的需要保管和利用的规划档案面前,给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城市规划档案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2.1加快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档案管理中运用好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的完成档案检索、登记、汇集统计等工作,使档案的运行、转换等在各个环节上与数字化办公衔接起来,这种数字化科技手段,能让档案管理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充分满足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系统的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注重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的学习掌握,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技能。

2.2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做好归档

档案作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其记录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整理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较为繁琐。因此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加快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而且利用数字化方法进行规划档案的管理,这样对于以后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能够使规划档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3.加强城乡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城乡规划档案主要产生于城乡规划审批管理,勘察设计,各种工程技术资料等,它的积累形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对规划档案的有效利用,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及工程维修、扩建、改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依据,而且它还是解决建设纠纷的重要依据。目前,规划档案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已经占有一定的位置,而且正在被社会逐步认识和重视。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规划档案的作用将尤为突出,其价值将会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3.2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培养个人职业素质,使职业素养成为一种文化习惯,通过组织管理将工作中必备的素养切实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推向有序、系统、计划、协调、效率、负责的工作状态。

3.3在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篇11

但是,我们自身的发展没有止步,我们身处的世界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的风潮,西亚北非的动荡……透过种种新问题、新挑战,王君书记要求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消弱意识形态工作。我们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努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广播电视发展因信息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从广播到电视到新媒体的产生,应该说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传播新格局。它不但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三大阵地的垄断地位,同时也改变了舆论的新格局。过去,个体和非主流的意见是无法及时传播的,而在数字信息时代,主流媒体的信息垄断被打破。

面对新挑战,王君书记要求我们要主动作为,要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强调指出:“能否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事关宣传思想工作全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各级都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力量投入,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网络宣传的行家里手,团结一批网络名人,组织一支网络宣传队伍,建设一支强大网络大军。”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努力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担负起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的重任,勇于作为,善于作为。二要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运用和管理,大力推进网络内容建设,推动优秀文化精品上网传播,鼓励网民创造格调健康的作品,提供好的网络文化服务,让更多的主流舆论和正面信息上网,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三要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坚持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篇12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篇13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