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5: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篇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60-02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的主导作用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教育方针是否能贯彻,还影响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绝不能仅依靠某一个教师的努力,而是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一 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和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并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方法的主体正是教师。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而要培养出基础扎实、思想个性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先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学识丰富、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善于创造的教师队伍。

二 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1)良好的师德修养。(2)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其中,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核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传递知识的必备条件。

三 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后,就应从这些条件入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逐步提高。

1.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可见,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德”的培养。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在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同时,也要做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首先提高其师德修养。然而,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既然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就需要以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不断更新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第二,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三,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不但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平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并加以借鉴、吸收,形成一套适合提高

自身道德修养的理论及方法。

第四,以学生作为教师行为的监督人,提高教师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作为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学生会把教师的言行举止加以对照比较,观察教师的言行、表里是否如一。因此,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要专、要深,对其他知识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和综合性,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一,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透彻的理解,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启迪学生,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将课堂作为天然的“实验室”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教学中,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强化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要想使丰富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就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不习惯选用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尽管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需要具有先进现代教育观念及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来完成这个培养目标。

第一,改变教育观念。教师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的创新,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利和责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第三,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呼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挖掘教材,力求用趣味性强、易引起兴奋情绪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素质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培养途径中,没有哪个因素或条件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92-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由于认识上的问题,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片面的从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动课程设计等方面理解素质教育。更有甚者,以为“文化课+劳动技术课=素质教育”还有的认为“素质教育是学生减负、也是学生特长、培养能力、轻松教学……”凡此种种,结果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最重要的课堂教学的研讨,从而对教育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主要是因为:其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素质教育理解成削弱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毕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场所;其二,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和否定课堂教学的知识教育功能。拓宽和深化知识教育是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强健所必不可少的,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问题是我们受传统教学论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把知识的存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教育,而且教师在课堂上以学习者全部智慧和知识的源泉自居,是替学生拿出现成真理的“讲坛圣人”。因而在根本上扼杀了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笔者同意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观点:“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是教改的一场攻坚战。它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师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即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教材和教学大纲而展开的,而不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未能充分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未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未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教育,只重知识传授而未能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和导向作用,教师、教材、大纲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动思考、观察、理解,而非被动听讲。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探求知识,更应培养其能力和个性才能的发展。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灵活化,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则是这一“主渠道”发挥作用的关键。换句话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只满足于上课传授“知识点”而不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能很好履行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组织者的职责。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意志本身,既是教育学生的内容,也是教育学生的手段,教师若失去了这些,也就基本失去了教育学生的手段。所以,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于一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越来越依赖于教育教学科研。具体说来,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研究,应主要做到:

一、增强研究意识

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的意识。而一个教师若无研究意识,便不会有新的发现,也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

二、掌握理论武器,提高思维水平

教师要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寻规律,反过来将研究成果运用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加速机制”。

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教育动态

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首先要做到勤读书,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淀的过程。但学习并不仅仅是读书,学习理论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同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不断获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

篇3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70-01

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校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校长的思想观念、学识水平、工作责任心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校长的思想观念,即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和作用。

教育思想是一种观念上的、高层次的方法。校长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并且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观念主要影响班级活动和学科教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则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学生。由于校长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校长的教育思想统帅着整个学校,是学校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学校办学的特色。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人的一个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校长思想观念的更新,即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这是一个办学的理念和方向的问题。校长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才会有力度,才能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素质教育带入21世纪。为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校长要努力学习,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把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正确认识自己在指导教师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

校长的教育观念反映了校长对培养人的理性认识,其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的核心地位决定了校长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要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付诸实施。同志曾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也是不起作用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的办学思想,工作思维,价值取向,只有被教师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成为办学的灵魂和统帅,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校长的学识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抉择。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学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的高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决定了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为总目标。为此,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加强给自己“充电”,电足了才会有更强劲的动力,时时刻刻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指导好学校的素质教育。

校长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其自身的学识水平极为重要。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也说出了校长的学识水平、管理技能等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基于此,校长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校长,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对素质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要高瞻远瞩占领教育理论的制高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摆正自身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广阅博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么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成为一个有威信、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正所谓: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素质教育,校长有责。校长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学识,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准与新姿态,素质教育才会有新突破和高质量。

篇4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21-01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于素质的理解,基本趋于两种解释:素质既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禀赋,又指后天习得文化的内化而成的素养,所以素质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先天生理心理禀赋与后天获得的文化素养的“合成”结构;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合成”结构达到某种质量水平,具有某种价值指标意义。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等方面,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受教育者智力的发展,忽视素质教育,造成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应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而具有独特功能的音乐欣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是充满活力的艺术,可以激发与深化受教育者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教育中审美活动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愉悦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记忆,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可以用音乐情感培养出具有音乐情商的人。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的教育作用也是其他艺术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三、高雅艺术进校园

普通高校都很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过程中,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就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普及民族音乐艺术的音乐会进行介绍高校中如何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2011年6月3日下午,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庆建党,迎校庆”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在我校多功能馆举行,前来我校的中央民族乐团是由庞大的民族管弦乐队和民族合唱队组成,拥有一批卓越的艺术家盛装出席。乐团团员娴熟的乐器演奏技巧,悠扬动听的曲目,令到场观众如痴如醉。整场演出包括管弦乐、二胡演奏、笛子独奏、琵琶独奏等11个国内外经典曲目,让全场师生观众尽情享受了一场民族音乐的盛宴。演出在民族管弦乐曲《庆典序曲》中拉开帷幕,艺术家们用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演奏技术诠释着乐曲的内涵。由国家一级演员唐峰领衔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国家一级演员张斌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曲调悠扬,委婉动听,令观众如痴如醉;以西洋乐器大提琴与民族乐器二胡合奏的流行歌曲《台》,新颖又独具风情,引来不少在场大学生的低声合唱; “2009年星光大道无冕之王”陈建强带来的原生态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抑扬顿挫,浓郁的陕北风情使现场气氛一度陷入,高雅艺术以美的形象、美的韵味、美的形式感染了每一位现场观众。一个半小时后,11首歌曲演出完毕,但精彩的演出使到场人员意犹未尽,自发站起热烈鼓掌。曲毕,在观众的邀请下,乐团又加演了《花好月圆》及《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和积淀,蕴涵着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教育内容,这此民族音乐的盛宴正是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及与当代大学生,并给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起到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同学们在走进民族音乐殿堂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为进一步丰富审美体验、提升自身修养,从而培养和塑造高尚的人格、纯洁的心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篇5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新的学科领域逐步增多,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计算机成为信息流通、运用的主要工具和载体,社会的快速化和信息化对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进入了关键阶段,计算机作为一项基础教学课程,以其创新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当前,在教育领域内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从根本上来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良好的思维品质等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体制。计算机课程有其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提升整个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一项基础学科成为各类学校必须设置的课程之一,计算机教学在学校中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并获取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和实施。

(一)具有主导作用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滞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计算机是一项信息技术,尤其自身独有的特点,特别是更新换代的频率较高。根据计算的固有特点,计算机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争取利用最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局限在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而不会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本身不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是素质教育是否有效实施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计算机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虽然在课堂学习中也进行一线操作,但却普遍存在着不主动操作、随意操作的现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掌握现代化操作技能的需要,而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真正目的和最终目的,这就从思想深处影响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专项资金不足是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增加,必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范围。计算机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师需要运用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来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逐渐加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需求,但实际运用到计算机教学的资金保障问题却远远不够,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专项资金不足导致计算机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为后盾,计算机硬件设施也不可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专项资金不足是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问题。

三、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实践的途径探索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计算机教师的使命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而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等为目的。面对当前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计算机教学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是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和最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研究问题的,这一点恰好弥补传统教育体制带来的弊端。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必须深入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1]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现代计算机教学需要。

(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知识信息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生产价值,由于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信息所产生的价值表现出巨大的差异。[2]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学科,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协调性、灵活性和迅速性的训练,能磨练性格和品质,进而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素质。

(三)加大对计算机教学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资金是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障,针对当前对计算机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和学校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大对计算机教学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保证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6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为此,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和拓展人文科学、科技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人才观和价值观,把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二、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不重视、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换角色,以教师为主转为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第一,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求知好学精神;第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7

二、当前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主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方式的改善,优化各地考试招生制度以及质量评价制度等,切实减轻受教育者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报告要求,笔者从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第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第三,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方面面,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一基本道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进一步阐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成功的人格。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在此,笔者针对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阐述:第一,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第二,素质教育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三,素质教育要求突出育人的功能,在学生严格完成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鼓励和促进其培养和发展各自的特长与爱好;第四,素质教育致力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的培养。

三、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学生教学管理

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国家、社会以及公民大众都已经将素质教育视为中国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层次。从广义上说,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影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质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因此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和改变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改革建立新的学校管理体制。

(一)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明确全面素质教育的总体教学管理目标

校长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校长的教育思想则首先要通过其所信奉的教育目标和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来实现。同时,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科学的制定学校的管理目标,并推动管理目标有效地被组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向是向着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全民性,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第二,主体性,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基础性,素质教育要求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第四,整体性,素质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评价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各个组成因素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五,差异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上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充分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教育;第六,时代性,不同时代队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不同,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需要全面把握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和当代儿童、少年、青年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二)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探索和研究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在此基础上将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目标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探索和研究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托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积极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积极探索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和途径;其次,学校应该尽量做到扬长补短,依靠地域差异和区域文化特征,逐渐形成本院校实践和推动素质教育的特色办学思路。第三,学校要整体优化资源配置,以素质教育为契机,加快构建适应和符合国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层次。

(三)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学校素质教育开放型教学管理体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建立以学校为主的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家庭、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场所,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然要求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的开放型的管理网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因为社会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依靠社区;第二,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多种多样的学校、家长联系制度,例如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教育等;第三,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因为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广阔的课堂,具有取之不竭的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

(四)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育体系改革

课程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教材与教育目标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课程教材体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环节,也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新课程在课程教材体系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第一,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改革;第二,课程结构的改革;第三,课程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建立一个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学体系,而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第二,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和决策。国家要求我们共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其中,科学的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促进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涉及评价思想的转变、评价内容的完善及评价方法的改革等内容。学校应该转变评价思想,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积极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篇8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小学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体、美、劳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搞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这种单纯学练知识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只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隋性习惯。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强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示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迫使着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些事实都已经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看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现在有很多同志已经认识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又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有的同志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在于学校内部,在于教育界还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笔者认为,现在还没有进行配套改革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才是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瓶颈。

固然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改革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如果不彻底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人们仍然会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很难树立起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素质教育也将难以推行。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有关的制度正在改革之中,随着这些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

1.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然会改变升学就业的传统观念。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就会进一步拓宽上学就业的路子,就会避免千军万马只走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这不仅会改变人们只有考取大学或普通中专才能就业的传统观念,还会逐步改变只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片面观点。

2.人事劳动制度的深化改革,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考核录用制度。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

“运用劳动工资等政策杠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用人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水平和实际表现拉开档次。”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选用毕业生的时候,就会既看文凭又注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国家机关在选招公务员的时候,更是注重招收对象的素质。这就会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3.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引导学校位重整体素质教育。现在国家教委和一些教育科研单位都在研究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措施、新思路,这些都将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及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除了进行文化课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之外,还应该增加其他方面的素质测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等。加试了这些内容,就会促使学校按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采用各种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4.建立全面细致的评估标准,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近,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指导纲要》,制定出全面细致的素质教育评估标准,克服那种主要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的倾向。另外,笔者还认为,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既要评价那些易于讲形式的工作内容,更要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抽样调查,看真的,查实的,以此促使学校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几个主要环节,深化改革,拓宽局面,就一定能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中小学校尽快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看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

既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关系,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再往前分析一步,也就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应该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的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是就目前来说,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一个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个教育手段,又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制度,还要控制考试的次数,更要端正考试的目的,让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倾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就提出和坚持了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制止“片追”现象。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了反对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多,并逐步趋向主导地位。这个过程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我们分析这个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的目的,就在于澄清当前存在的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现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这就意味着过去的教育走了大弯路。这种否认过去成绩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做法差不多,还是老一套。这种不加分析的肤浅的认识和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的思想,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素质教育应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培训、学校管理以及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纠正这样一种片面的看法即认为采取了素质教育的某一个具体做法,或者落实了制止“片追”的某些措施,这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了。这是没有全面、系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表现。这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引向表面化、形式化。当然我们决不反对从某一个环节 入手进而全面推进的做法,我们反对的是做到一点、不顾整体、不求深入的短期行为。

篇9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其中关键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任务。

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提高全民族素质,分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是指结合物理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中外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激励他们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不仅体现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水平上,而且体现在科学的求实精神,运用和探索科学的能力,以及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文化知识与修养上。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地训练某些技能技巧。这就是说,学习物理有三个基本环节:观察和实验、思维、运用。此外,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自我深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结合学习物理的三个环节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三)物理教学中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普遍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心理素质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的还是其他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既艰苦又有意义的实践。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只有在某些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四条基本原则。

(一)互动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所谓互动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注意教学双方的互动作用,真正体现教依据于学、学受导于教的相互制约关系。物理教学活动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因此,互动原则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二)发展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所谓发展原则,是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身心发展两方面,而心理的发展又包括智力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们认为,发展必须有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从深度上讲,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而从广度上讲,就是人们常说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内化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所谓内化原则,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实现这种转化的途径就是内化。内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化,如认知结构与即将接受的知识结构基本相符,就让前者同化后者,即把知识结构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二是顺应,如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不相适应,就改组前者,以适应后者,这样才能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总之,内化的过程,就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知识结构得以内化,以有序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四)反馈原则——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所谓反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物理知识的外化,外化就是把学生头脑内部的主体的东西转化为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如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物理习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然后外界对学生外化的结果作出评价,学生接受这一评价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以上我们分别从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原则方面,就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广大物理教师只有摈弃应试教育,落实素质教育,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22-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的练习,有利。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一、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制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事实证明,在各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加强对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

3、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乐趣。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教学的效果。

4、加强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配合。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巩固体育教学的效果,更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考虑将体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让学生在费力的登山过程中学会坚持与互帮互助。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但对学生的体育发展却是一项难得的机遇。

总之,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注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生综合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体育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作用不言而喻。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为开发学生良好的素质奠定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少平,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6(4)

[2] 韦谦,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5(1)

篇11

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幼儿良好素质的基础应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体能素质、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质、良好的才智素质、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

二、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对教育重视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思想认识、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转变的结果。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这比3岁的孩子会背出几十首唐诗、会写上几百个汉字重要得多。1988年的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您在那所大学、那个试验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到:“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一半分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似乎看不出能使他成为伟大科学家的特殊教育因素,甚至这些“全部东西”经孩子内化后,似乎也与所谓的科学素质无缘。仔细的讨论分析后,我们就知道他的话其实包含着分享、诚实、有条理、好习惯、正直、热爱生活六方面非智力因素的良好习惯。《指南》也是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渡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就说明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是提倡的。

三、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活动过程和教材教法,所以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

(一)树立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群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又要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幼儿的教育。把幼儿培养成为“会生存、喜学习、会关心”的人。

会生存:主要是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初步的自我保护,增强自理能力,即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喜学习:主要指培养孩子从小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等。

会关心:指的是要帮助、教育幼儿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伴,关心其他物种以及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高度发展、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坚韧性及全球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二)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达成共同认识,是推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柳斌指出:“对于基础教育来讲,走向素质教育是一项大政”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在教育幼儿活动中,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我们要树立现代的课程观,它不仅包含六大学科五大领域,而且包含着影响幼儿发展的一切因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情感需要、个性发展等)。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专家、学者、研究生、博士是人才,而普通劳动者则为庸才。狭隘的人才观,使我们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以造就少数精英为目标,为少数人服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切只是为了考试、上大学。而现代人才观则认为学者、博士、研究生为英才,大批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劳动者都是人才。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特长,充分发挥其特长,则是人才得到真正的利用。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即将成长的树,树与树不同、各有特长、各有千秋,关键是看我们的栽培者如何充分发挥其特长,使之成为人才。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三)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高质教师队伍是幼儿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两大方面。政治思想素质重点是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方面,一是要抓好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国内外幼教改革的动态和信息的学习,二是抓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尝试、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同时,逐步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充分运用自己的特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篇12

诸多文章指出:“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由此看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正处在新世纪时期。新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多级化科技竞争的世纪,我们现在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教师素质高低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这代人的素质优劣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至关重要。民族振兴的重任,首先由教师来承担。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高素质主要体现在:师魂(教师的政治灵魂)、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能(教师的综合能力)几方面:

1. 师魂。教师的政治灵魂对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要求教师有高度的爱国热情,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无私精神。祖国需要为人生理想,振兴中华为已任,不断学习、创新,“俯首甘为儒子牛”。为中华教育奋斗终生而无悔。

2. 师德。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儿童少年,一言一行都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科学的知识传授,以优胜的品格影响。“处处做榜样,事事育精英”。不愧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 师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独立精辟地分析教材,研究学生,对各种教育信息处理加工。对教师影响进行传导,具有组织管理、协调、竞争、心理承受等综合能力,不仅要全面,而且要高素质。

三、教师素质提高的初步设想

师生心理感应律指出:“教师期待于学生的一切品格,教师自己应先于学生而具备;教师要施加给学生的任何影响,教师自己都应先于学生经历和体验其作用。”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有如下几方面:

1. 集中培训与个体提高相结合。教师从事繁重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接受再教育,能够也便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相长,对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有利,效率高,收效快,并能增加知识经验的储蓄更新。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自身素质提高的计划日程、苦心钻研,定能如东北师大李洪生教授所讲:“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在岗自修精力必定有限,如果教师能定期轮流参加集体培训,系统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专心钻研新时期教育思想、观念,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等多种素质的提高收益较理想。因此,我们主张双向结合。

2. 校与校、教师与教师协调,抓横向联系,共同提高。现在,由于国民经济状况等因素制约和教师基础条件差异,不可能同步并进,如果把各校优越条件并用,教师特长,共同发挥,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横向联系,取优汰劣,使有限的优势力量充分发挥,对教师素质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把某校的设备优势与另一校的人才优势有力配合,协调发展,会对两校教师提高更有益,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篇13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然而,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

二、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使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什么是素质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毋庸讳言,在一些农村小学只有三节课,那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课表是写给别人看的,一些学校甚至连“副课”课本都不订,只发书不上课的为数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为追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而占用了其它科的时间;还有就是能真正胜任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很少,课表形同虚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开足开齐课程着手。开足开齐课程,对城市小学来说,也许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农村小学来说,却非易事。可以说是,一缺师资,二无设备,三欠精力。有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根本就没有上过所谓的“副课”。一些学校由于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副课”的教学都是由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的老师担任,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上课时都是应付了事。再加上缺少器材,一些在音、体、美上即使有天赋的学生也不能被发现、被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两全方针”之全面发展的原则,便学生主动发展。为缓解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紧缺的矛盾,可让有专长的教师,以某一所学校为根据地,在附近几所学校轮流送教,让孩子们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也可以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或速成班以解燃眉之急。

三、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四、认真开展好课外活动

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与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的要求很不适应。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课外活动决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