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程变更风险评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程变更风险评估

篇1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篇2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选择改进的项目风险管控流程。从建设管控影响度看,设计对整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效果和目标影响重大,因此设计管理环节成为广州地铁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之一,并作为关键风险管控流程纳入改进循环。在广州地铁内部,建设总部负责履行业主管理职能,设计总体总包单位负责对全线设计的协调和把关。新线地铁建设初期,对工点设计、设计总体总包和设计咨询的管理重点仅限于工程进度和计划,技术上的管理分散在各工点、各专业,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导致各专业的接口冲突未能及时协调,引起了孔洞预留错误、土建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结构尺寸不符等。同时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服务项目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特有的设计管理服务项目,其内容已远远超出一般方案设计或施工设计范围,包含了对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设计总结六个阶段的设计总成和技术协调工作,并提供设计输入条件对各系统、工点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管理和给予技术指导。基于以上设计总体总包的特点和重要性,审计人员导入了CSA———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专门对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流程进行了内控审计,通过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审计能够在同类问题发生前预防、提升资源利用率,辅助投资控制决策,并能提供可执行的解决建议,促进了设计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CSA的应用,审计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运用风险管理,开发相应可重复利用的通用审计风险管理程序,把所有风险管理方法集成,实现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和过程控制。

2评价高风险流程的管理程度

在新线地铁建设过程中,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审计理念,我们在国内地铁建设业主中率先运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对建设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执行的合规性、遵循性进行评估,对地铁新线合同变更、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审计和调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管理层了解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防范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重点对新线地铁建设单位内控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总结和研究。实际上,经过与知名专业评估机构的合作,内审部门借鉴建设工程“全面管理”(TotalManagement)的理念,对“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现已建立了符合地铁建设实际的合同管理、设计总体总包、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风险控制的审计流程关注点[2]。在工程审计实践中,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着重从合同条款的审核、招标投标情况的跟踪与过程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的独立评审,变更控制管理,资金支付安全性与合理性上,投入审计重兵防范管理风险。在审计方法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介入的全过程监控:事前———列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定标会议,预先了解项目特点与难点,招标环节中发现问题即刻提出,迅速解决;事中———检查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跟踪各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实施的有效性,严把设计变更与合同变更关,抽查与普查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堵塞变更漏洞;事后———紧跟项目资金支付与工程结算,核查项目结算数据,杜绝项目超概,通过数据分析项目招标方式、合同模式及变更管理原则,动态调整管理控制重点,提升建设项目工程效益。

2.1招标与合同条款审查监督阶段

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及合同文本的检查。由于涉及工程规模、技术规范、质量、工期、造价、设计修改与变更原则、验收与质量保证等诸多方面,故而合同是维系投资控制秩序的准绳。通过检查对比合同,首先明确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是否充分,补充协议的调整是否符合原合同原则,是否按合同结算条款进行结算;其次,通过检查合同本身的严密性、合理性、合规性,确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判断有无为特定承包商或供应商做倾向性条款设置[3]。例如,地铁新线机电安装及装修工程施工合同采取总价包干的模式中,对招标资料内外工程项目界定不明确,未对新增工程项目予以定义,使所有土建工程遗漏项目、新增项目、其它项目和设计漏项的工程项目全部被确认为招标资料以外的新增工程,未达到固定总价合同的初衷。此后,审计人员提出了明确合同价格调整原则和合同变更产生费用的处理原则的建议,对由投标人自报的新增工程项目的取费标准在招标时进行评价,作为竞标条件之一在评标办法中予以考虑,并被合同管理部门采纳。又如,在设计合同原则的完善方面,通过对某车站土建工程的质量、工程管理方面进行检查,发现总公司与设计方的经济合同中,未明确对设计方因设计问题造成投资增加等应负经济责任的条款,故缺乏追究其在该项目应负经济责任的依据。根据审计建议,合同管理部门将设计失误造成业主投资增加的经济责任条款列入新签合同之中,并作为设计合同范本的内容之一加以固化,在设计管理环节就主动规避业主投资失效的风险。

2.2合同变更与调整阶段

不介入日常变更审核,将审计重点放置在对变更管理内部控制当中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实质性测试,审核变更合规合理以及计价准确性,对合同变更从风险管理规律上去发现其管理短板,是广州地铁内审把握合同变更的核心控制点[4]。例如,在变更办理时效性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合同管理部门每月、每季的合同款支付均要审核,但实质上该审核环节并没有起到审核作用,经模拟穿行测试后,提出合同管理部门退出参与月度、季度付款的中间支付环节,只参与合同预付款、合同尾款支付,使参与审批人员由原来的14人次减为10人次,从前端缓解了合同变更办理时间过长的问题。又如,在整合多项变更审计成果基础上,审计人员建议加强合同经验总结与内部培训,根据以往出现异常的合同管理问题搭建起合同管理经验库,并要求项目经理和经办人提交合同管理总结并归档建库。同时,由合同部根据总结报告,结合报告的相关建议,撰写典型合同管理案例分析,共享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专业合同管理人员与项目经理定期进行管理培训,提高合同异常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

2.3财务资金支付阶段

除工程管理环节本身,内审部门还关注工程款支付及财务管理环节。通过对公司资金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估资金在支付、资金计划、预测等方面的安全性与操作规范性;就资金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评估控制系统是否考虑了效率性及监控性的平衡,并对存在的不足及风险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合同款申请支付流程、资金的计划预测流程。检查在各个流程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在关键控制环节的设置方面是否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其它有关法规规定;是否按经济事项的发生及时进行核算,并定期进行账实核对;检查资金支付周期的时间长短,评估其是否满足目前建设高峰效率性的要求;检查在确保资金余额的安全性方面是否及时做好资金的预测及计划。

3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识别目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审计程序等专业工具和方法对风险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拟采取措施,计划并采取适当措施改正不规范的做法,针对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正。例如,在建设资料管理方面,针对资料整理工作滞后、部分计量支付和变更申请材料不全的实际状况,承包商、监理、项目经理、派驻合同预算部填写工程量变更台账、验工计价台账、验工计量台账,且每季度至少核对一次。但实际情况是合同管理部门未建立完整的台账体系,而是根据自我需要另立台账,未起到对台账的监管作用。为此,审计人员提出完善后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计量支付和变更所需支持材料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及时整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并尽快建立资料整理收集奖惩制度,相关部门严格按时核对台账,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在新线地铁建设中,业务部门接纳了审计建议,逐步解决了资料管理的问题。

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广州地铁内审部门贯彻的主要思想就是项目风险管理需要持续改进,按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整改(PDCA)循环的系统化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与沟通,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提高主要依靠一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努力,内审工作是督促、协调、信息反馈和咨询,是帮助解决问题,而非越俎代庖。因此,在提出审计建议时,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和分析,立足于“帮”和“用”,增强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在形式上更容易被审计单位接受,缩小审计与被审计者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审计成果的效用。相比而言,传统的风险流程改进计划目标是通过很高的风险管理成本,从而取得项目的高绩效和高可靠性;而在工程审计风险资源型管理方法中,是把风险当作获取收益的资源,利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使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把定性因素转换为定量成本,最终取得较好的项目绩效。因此,风险流程改进就是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的基础,而持续改进是工程审计结果运用的核心,评价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达到了审计初衷,目标就是确保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维持,要确保已经改进的工作效果通过制定的管理流程、程序、制度、标准等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规范化管理成果推广到其他管理过程或其他新线建设中。较为典型的持续改进操作方式是开展循环审计,提高后续审计的比例,使审计意见转化为使审计成为动态评估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有增值作用的管理改进动因。

篇3

进度作为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一直受到项目管理者的重点关注。尽管项目施工之前已经对完工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论证,但由于工程项目技术复杂,建设工期较长,实际一定会与假设不完全一致,面临一定的进度风险。而进度风险一旦失控,工期大幅拖延,将会影响其他两大目标的实现。相反,项目提前投入运行,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1]。对工程进度进行风险评估是控制项目工期,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在诸多进度风险分析方法中,计划评审技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之一,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得到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计划评审技术没有具体区分各种风险因素对活动的不同影响程度。本文从风险因素对工期的影响出发,改进了经典计划评审技术。

1.项目进度风险评估

项目进度风险,即不能按期完工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后果。项目进度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辨识进度计划的风险因素并评价其影响,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工程进度失控而带来的损失一般来说都很大,且难以简单量化,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工期完工概率上。概率性进度风险定义为:在规定时段内,进度计划的计算完工日期超过规定完工日期的概率[2]。它的数学式表达为:

R=P(TC>TP) (1)

其中R表示施工进度风险,TC为计算完工工期,TP为规定或计划工期。

2.计划评审技术PERT

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目前广为使用的进度风险评价方法[3],它对风险因素的考虑包含在 a,b,m的确定之中,这种笼统的综合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并赋给三时估计的方法,带有一定主观性,并且没有具体区分各个风险因素对各工作和总工期造成的影响程度,而对于具体的每项工作进度风险控制来说,管理人员不仅仅要知道项目的完工概率、本工作的关键程度,更需要知道各种风险因素对本工作的影响程度,有重点的控制风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 PERT的结果不能较好地指导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工期风险管理。

3.基于改进计划评审技术的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以上所述,目前进度风险评价方法都没有区分和量化风险因素对工期的相关性,而网络计划中活动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正是风险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从风险因素的角度来研究进度风险评估的一条有益思路。具体步骤如下。

3.1进度风险因素识别与量化,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权重

网络活动持续时间受多个风险因素影响,为此以进度网络计划图为基础,对辨别和量化后的风险因素,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每项工作的权重分配,使评估过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3.2计算活动持续时间

用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ol Method,MCM)求解PERT网络时,活动i的持续时间d(i)的计算公式(2)。

d(i)=?琢+(b-?琢)*Randomi (2)

式中,Randomi为活动i在?茁分布下的随机取值。a,b为分别活动i的最乐观和最悲观时间估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活动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正是源于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找出对活动i的持续时间产生影响的几个主要风险因素,并确定这些风险因素服从的概率分布后,就能够用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来替代?茁分布下的随机取值,式(3)表达了活动i持续时间d(i)的概率分布。

Randomi=∑Rij*Randomij (3)

式中Randomij为活动j在风险因素i的概率分布下的随机取值。综合式(2)(3)得到活动持续时间计算式(4)。

d(i)=a+(b-a)*∑Rij*Randomij (4)

3.3 建立模型,进行风险分析

针对特定的风险因素r,将各个活动上对应该风险因素的具体取值乘以其权重后相加,得到的数值R,将此时得到的总工期T相对应,成为一组数据,如此循环模拟,则最终得到的向量R和向量T的协方差即为风险因素r与项目总工期的线性相关系数。

4.实例分析

以图1所示的某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为例进行求解,网络图为双代号网络,工程计划工期为180天。

此工程进度风险因素分为5种:气候因素、设计变更因素、设备失效因素、劳动生产率因素和材料延误因素。各风险因素对每个活动的权重系数由层次分析法得到。以活动A为例,先两两比较构造其判断矩阵,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天气、设计变更、设备故障、劳动效率和材料延误对活动A的影响权重为:0.29,0.51,0.1,0.06,0.04。同样方法确定活动B至活动L的各风险因素权重。

各风险因素概率分布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判断和概率分布理论等方法获得。仿真20000次,结果可知此工程的期望工期 E(x)=175.75天,标准差?滓=6.7天,计划工期的完工概率为:73.7%。为了与经典PERT方法比较,本文也对此工程进度计划用经典PERT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其期望工期E(x)=159.9天,标准差?滓=5.3天,计划工期的完工概率为:76.7%。由此看,两种方法得到结果在一个范围内,也证明了改进后的PERT方法具有可行性。

同时,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计算出风险因素-工期线性相关系数,五种风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52,0.09676,0.2528,

0.0724,0.0964。可以看出,天气因素对项目进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设备故障其次。其实际意义是:对于项目管理,根据网络计划图对每一步活动进行风险控制时,能够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特别关注此两项风险,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从而在微观层上有效的控制进度计划,进一步细化和深入了进度管理。

5.结论

本文从进度风险的最基本元素—活动工序和风险因素的结合出发,基于PERT网络模型和蒙特卡罗仿真,改进了传统进度风险计算方法,不仅能得到常规的计算指标,又构造了风险因素-工期线性相关系数,量化了风险因素影响工期的水平,为工程进度风险有重点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齐东海,宋向群.工程项目进度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卓甫,杨高升,杨建基.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PERT的完工概率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44-48.

篇4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00-02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部分单位提出了军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概念,并开展了ERP、MES2~PDM等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这些信息系统涉及大量的国家秘密和企业的商业秘密,是军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环境。因此各单位在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工程施工、运行和维护、系统报废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是极为重要的。

一、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风险评估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的过程。风险评估是组织内开展基于风险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安全策略制定的依据,也是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是一个建立在计划(Plan)、实施(D0)、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过程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其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利用脆弱性可能发生的威胁,评价是否根据威胁采取了适当、有效的安全措施,鉴别存在的风险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包括基于知识(Knowledge 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 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各种方法的目标都是找出组织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安全水平与组织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1、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在基线风险评估时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来找出目前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基于知识的分析涉及到对国家标准和要求的把握,另外评估信息的采集也极其重要,可采用一些辅的自动化工具,包括扫描工具和入侵检测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拟订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问卷,然后对解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与特定标准比较之后给出最终的报告。

2、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资产价值、威胁频率、弱点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定量分析就是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两个关键的指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威胁事件可能引起的损失。

3、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或国家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讨论、检查列表、问卷、调查等。

4、几种评估方法的比较

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组织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和资源,只要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相关信息,识别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理论上定量分析能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级,但前提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事实上随着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多变,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也很难保证,且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给分析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目前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少。

定性分析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也存在因操作者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那样繁多的计算负担,但却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而定性分析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定量分析方法也不方便于后期系统改进与提高。

本文结合以上几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在确定评估对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方法,并且本方法在风险评估结束后给系统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提供了明确的方法和措施。

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由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安全防范目的不同,同时不同信息系统所依据的国家标准和要求不一样,使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每个阶段进行的风险评估的作用也不同。

信息系统按照整个生命周期分为规划与设计、工程实施、运行和维护、系统报废这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特征以及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阶段为规划与设计阶段,本阶段提出信息系统的目的、需求、规模和安全要求,如信息系统是否以及等级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可以起到了解目前系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安全防范措施,帮助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确定安全防范的投入最佳成本,说服机构领导同意安全策略的完全实施等作用。在本阶段标识的风险可以用来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提供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到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要对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案进行权衡。

第二阶段是工程实施阶段,本阶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统的安全特征应该被配、激活、测试并得到验证。风险评估可支持对系统实现效果的评价,考察其是否满足要求,并考察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否是预期设计,有关风险的一系列决策必须在系统运行之前做出。

第三阶段是运行和维护阶段,本阶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统开始执行其功能,一般情况下系统要不断修改,添加硬件和软件,或改变机构的运行规则、策略和流程等。当定期对系统进行重新评估时,或者信息系统在其运行性生产环境中做出重大变更时,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活动,了解各种安全设备实际的安全防范效果是否有满足安全目标的要求;了解安全防范策略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被全面执行;当信息系统因某种原因做出硬件或软件调整后,分析原本的安全措施是否依然有效。

第四阶段是系统报废阶段,可以使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来检验应当完全销毁的数据或设备,确实已经不能被任何方式所恢复。当要报废或者替换系统组件时,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硬件和软件得到了适当的报废处置,且残留信息也恰当地进行了处理,并且要确保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能以一个安全和系统化的方式完成。对于是信息系统的报废处理时,应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废。

四、基于评估对象,知识定性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

1、评估方法的总体描述

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存在四个不同阶段的风险评估过程,其中运行和维护阶段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持续时间最长、评估次数最多的阶段,在本阶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应确定评估的具体对象,也就是限制评估的具体物理和技术范围。在信息系统当中,评估对象是与信息系统中的软硬件组成部分相对应的。例如,信息系统中包括各种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及各种服务程序、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各种安全防范设备和产品或应用程序、物理安全保障设备、以及维护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这些都构成独立的评估对象,在评估的过程中按照对象依次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通常将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分为七个主要的评估对象:(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业务流程安全风险评估;(3)网络安全风险评估;(4)通信安全风险评估;(5)无线安全风险评估;(6)物理安全风险评估;(7)使用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评估。

在对每个对象进行评估时,采用基于知识分析的方法,针对互联网采用等级保护的标准进行合理分析,对于军工企业存在大量的信息系统,采用依据国家相关保密标准进行基线分析,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定性分析的原则,按照“安全两难定律”、“木桶原理”、“2/8法则”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设置一些“一票否决项”。对不同的评估对象,按照信息存储的重要程度和数量将对象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集中处理已知的和最有可能的威胁比花费精力处理未知的和不大可能的威胁更有用,保障系统在关键防护要求上得到落实,提高信息系统的鲁棒性。

2、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

军工企业大多数信息系统为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基于知识分析时,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物理隔离、边界控制、身份鉴别、信息流向、违规接入、电磁泄漏、动态变更管理、重点人员的管理等。由于重要的信息大多在应用系统中存在,因此针对服务器和用户终端的风险分析时采用2/8法则进行分析,着重保障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在风险评估中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系统为关注焦点,分析组织内的纵深防御策略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判别技术和管理结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并且风险评估的思想贯穿于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系统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根据运行环境和使用人群,判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互补性,及时调整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环节,应特别加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到位和存在隐患。

篇5

前言

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工程项目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用最低成本取得对工程项目保障的满意结果,使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等目标得到控制和实现。

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是在保障我院科研生产、国家重点工程和云岗地区居民生活需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地下管线结构复杂等特点,并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而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发生各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最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预防及处理的风险控制手段,因此风险管理对工程项目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就是指风险产生的诱因,他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就必须准确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投资风险是项目实施环节的首要风险,是贯穿项目整体风险因素的风险。由于建设周期短、投资大,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及经济特征使动力外线工程投资也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投资的固有特性,具有投资时间短、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过程复杂且难度大等特点。在该过程中,由于地下动力管线的复杂性,未确定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投资顺利实施和成功。

(二)合同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而且先前地下动力管线复杂的特点,工程期间的客观条件如技术、施工、材料等可能会对工程协议的执行产生干扰,这种客观存在的对合同履行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合同条文不完整和不严密所引起的理解失误、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施工方或建设方违约带来的风险及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等。

(三)工期风险

工期风险指的是由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造成项目工程施工拖延,未能及时按照工期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建设方在对工程进行招标时,将土建部分与工艺部分进行分别招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施工方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另一方面,动力外线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面临的各种内部及外部环境非常复杂,例如:投资决策、总体方案确定、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任何一项工作没做好或者没考虑到应对措施,都将对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会引发工程返工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设计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实施的关键,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起工程招标及工程实施合同。设计变更是造成工程索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挑战,只有避免设计方案的不确定性,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五)施工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因为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项目参与者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六)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对工程项目的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即在经济实力、经济形势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经营方面的可能后果。如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汇率波动等。但是,我站动力外线工程具有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动力外线经济风险主要考虑伴随工程承包活动而产生的经济风险,仅影响具体施工企业,如建设方的履约能力等。

(七)管理组织协调风险

在我站各专业动力外线工程中,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工程工期、质量、费用和安全的控制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建设方与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各参与方内部,各参与方之间,参与方与外界的组织协调风险等。

(八)安全健康环境风险

安全健康包括:人的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季节性流行病、安全文明措施等的有效保护。在动力外线施工中,要明确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二、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如数量偏差、价格变化、进度拖延、特殊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正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所在,因为它们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一旦发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为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辨识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即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各种风险因素评估,如果通过分析已经知道该项目存在风险,那么就要对该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即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评估,最后将所有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进行汇总。

(一)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存在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风险根源或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识别,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风险识别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分析不确定性、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关键是运用科学先进的风险识别方法,如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将识别出的风险如政策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等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识别报告,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

在我站工程中,风险管理步骤最重要是预测和识别出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并予以分类。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风险,确定风险来源,判明风险产生的条件,并描述其特征,鉴别哪些风险会对本项目产生影响。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归类并做出判断,以进行分析和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在识别风险时,要对各类风险有全面的认识,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失去了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进而会加大工程项目遭受的损失。因此,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才能有的放矢,防范得力,措施有效。

为了使风险识别做到准确、完整和系统性,应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采取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及实验论证等手段,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维分解,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

(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是考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引起损失的综合后果,是对工程项目实行整体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可定量分析的风险是属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可定性分析的风险属非技术性风险,发生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另外,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中有些是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既有技术性因素,又有非技术性因素,这些风险就得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合同中技术条款等。

在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往往结合使用。这一过程中,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从而找出主要风险,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析是对风险在动力外线工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包括的内容有: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经济损失量、工期延迟量等;评价所有风险的潜在影响,得到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是在项目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与动力外线配套的评估过程,来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风险发生的影响及损失的大小及风险的起因,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如。

1.确定风险评估基准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首先要确定项目主体对每一种风险后果的评估基准,又可以称之为可接受水平,在整体风险和单个风险中都要确定这个基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基准主要有工程项目类型、风险管理计划、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成果、工程进展状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2.确定风险因素概率

在动力外线风险评估过程中,确定风险的因素概率,就是要利用已有数据和资料,通过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概率,弄清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

3.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量

将动力外线工程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估可接受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估可接受水平比较,判断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损失量,然后做出如何将工程继续进行的决策或者采取规避措施。风险的损失量包括: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工期损失,以及对工程的质量、功能和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影响。

4.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根据动力外线工程风险评估的结果,得出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进而明确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并将其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判断项目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是否需要继续。另外根据所得结论,分析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并结合风险的等级制定应对措施。

三、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就可得出项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分析总结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政策是竞争的根本,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进而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成员班子。专注于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果,因此,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作出各项决策,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金融、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重要的一点是,还要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而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

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保障,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也要注重规划和原则的制定,来实现项目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通畅,从而减少项目的风险。组织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就要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组织的组建要遵循一下原则:首先,风险管理组织具有独立性,与其他管理组的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整体目标。其次,风险管理组织具有开放性,需要和其他项目组共同参与项目的风险管理。最后,就是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其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自律组织,进行自我调控。

(三)加强合同风险管理水平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合同来合理分配签约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何用合同来约束合同各方的建设行为,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及投资控制十分重要。合同既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对工程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能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风险的发生。首先,针对项目内容,细化合同条款说明。在准备签约阶段,项目管理者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对工程承包方式、工程价款、工程技术要求、工程数量、结算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条款等内容,必须明确,细化说明。其次,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以合同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到外界。最后,随着当今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应强化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四)提高风险转移的应变能力

风险转移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转移的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从中获取的利益移交给了他人。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项目的风险应由有关各方进行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不可能样样自己面对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因此,适当、合理的风险转移是合法的、正当的,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体现。风险转移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大类,非保险转移包括建设方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总之,风险对策研究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性,它也是项目有关各方的共同任务。

(五)强化全过程风险监控制度

动力外线工程中的风险监控,是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风险对策与措施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全面考察动力外线工程中的各种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风险减少的程度、监视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险管理计划以及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监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监控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2、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3、跟踪、评估风险的变化程度;4、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5、提供启动风险应急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四、总结

要做好具体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首先,要根据动力外线工程的专业种类、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环境条件等,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在未来各类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者要不断从管理方法、风险应对措施、法律手段上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更有效地控制。进一步将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提高动力外线工程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建华. 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 天津科技, 2008年第1期:55-57

[2] 李峰. 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4 期:153

[3] 牛秀萍,刘晓乐,石飞翔.如何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4期:40-41

[4] 高广军.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J]. 辽宁经济, 2007年第12期2007,(12) :86-87

[5] 周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2期:230

篇6

中图分类号:TV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45-01

1 研究背景

2011年7月底,国家能源局提出了“认真做好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1]的要求,国家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日益急迫。但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急剧扩张,建设管理能力有限,建设队伍相对较少,施工和管理经验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基于以上问题,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开展项目风险评估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参考《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中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

2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概述

抽水蓄能电站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2]。风险来源主要包括规划与设计、土建施工、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电站运行、投资决策等五个阶段。本文以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重点对土建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和缺陷责任期阶段[3]。

3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本文引用《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T 50927-2013)中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可能性等级和损失等级的矩阵对比,得出风险等级。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风险可依据风险事故损失进行分类,包括人员伤亡风险、经济损失风险、工期延误风险、环境影响风险、社会影响风险。

风险应对的手段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缓解)、风险自留、风险利用等方法[4]。

4 风险评估

4.1 风险辨识

本文仅简单列举以下风险:

4.1.1施工准备阶段风险

(1)施工单位者违法分包或转包,造成施工安全、质量系数降低,投资成本变相流失;

(2)项目经理能力不足导致工程决策失败;

(3)供货商资源不足,导致设备、材料供给不足,材料质量不合格;

(4)监理对工程的监督能力不足;

(5)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中标价格与市场价格发生巨大差距,导致施工单位使用劣质材料、报废设备等情况;

(6)建筑材料开采地发生变更、机械设备进场及使用、维护不方便;

4.1.2工程实施阶段风险

(1)施工单位不按图纸和技术标准施工,擅自修改图纸,甚至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风险;

(2)施工单位使用了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造成工程质量风险;

(3)监理未认真履行监理责任,造成工程安全、质量风险;

(4)设计提供的设计图纸不规范、不及时,导致实施阶段停工待图,造成进度风险;

(5)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规范,造成安全风险;

(6)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导致承包商大量索赔;

(7)施工期出现的异常气候,给工程造成意外的损失;

(8)通货膨胀造成工程成本的上升,造成价格风险;

(9)保险方案的投保的范围不满足项目风险转移的特性,造成风险;

(10)农民工工资支付不及时甚至拖欠,导致的;

(11)施工导致环境污染,遭到媒体曝光或政府罚款;

(12)建筑物、构筑物管理不善,引起垮坝、漫坝等事件,造成社会、人身风险。

(13)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不佳,造成质量事故风险。

4.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有专家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LEC法等等[5]。本文通过矩阵方法,得出风险等级,再根据不同的等级,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4.3 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发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土建施工期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技术和项目管理上,因此,加强这“六项管理”便成为了风险管控的必要手段,其中项目管理指完善承包商管理、分包管理等。

4.4 主要控制措施

为有效控制风险,某抽水蓄能电站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风险控制,以下几项控制措施,仅供业界人士参考:

(1)通过日常检查,对承包商进行相应扣分,并应用于招投标时的打分;

(2)“人”的方面,推广承包商入场考试制度,结合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在施工单位各类人员入场前,进行资质审查,合格后,结合业主管理要求和施工单位的培训要求,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为合格人员颁发统一格式的证件。以此严格控制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素质;

(3)“机”的方面,制定《施工机械(具)管理业务指导书》,规范施工设备、特种设备、施工机具、测试测量设备、个人防护用具等管理,从设备的入场开始,狠抓注册、安装、拆卸、检查、维护、校验、报废等环节;

(4)“料”的方面,严格执行关键施工材料由甲方供应的原则,并在每班施工前,经第三方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施工。同时,严格把控质量,推广“WHS”的质量管理方法,按分部分项工程,将作业划分为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旁站点)三个类型点,分别进行管控。

(5)“法”方面,执行施工作业指导书、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施工作业票、站班会交底的“四步法”,落实作业过程的风险预控措施;

(6)“环”的方面,吸收国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现场照片,印发了《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安全与环境设施规范应用手册》,对现场安全与环境管理提出的规范要求;

(7)严格控制分包管理,严禁违规分包、违法转包,定期开展检查,并以重拳,打击违法条例的单位。

(8)造价方面,定期根据市场行情,向上级公司申请调整概算,避免索赔风险,同时也避免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现象;

(9)进度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进度三级管控的方式开展工作,由南网公司负责里程碑节点,调峰调频发电公司负责一级进度,清远抽水蓄能电站负责二级进度,施工单位负责三级进度,层层管控。

(10)技术管理方面:邀请国内著名行业专家,进行咨询指导,以保安全、保质量为先,同时兼顾经济环保,降低施工过程风险。

5 结论

通过有效运用工程建设风险评估的方法,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开工以来各项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无安全事故发生,质量检查优良率达98.6%;进度略微超前,技术管理成效显著,其厂房顶拱开挖爆破残孔率达98%,得到了时任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的张基尧同志的认可;社会影响较好,与当地相处融洽,多次荣获“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其工地上涌现出5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2009年底开工建设至今,该抽水蓄能电站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项目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库初步建立,并得到有效应用,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242号).2011.07.

[2] 孙彩玉,水电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及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T50927-2013).2013.12.

篇7

对于建筑行业的很多领导者和员工来说,他们控制财务风险的意识较弱,导致建筑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系统和制度不够完善,当遇到风险时,不能有效的抵抗风险,使得企业遭到财务上的损失。

(二)没有专业的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人员

对于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来说,缺少专业控制想财务风险的人才是大部分企业的共性。很多企业就算聘用专门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人员,但这些人员都缺乏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所作出的政策或方案不能再实际操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没有科学、合理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由于企业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意识较弱,再加上又没有专业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人员,所以建筑企业就没有科学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使得企业在开展项目时没有依据,对风险也不能及时、准确的意识到,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

(四)合同规定不够详细,造成财务损失

在施工之前,建筑企业在编制合同时,不够详细,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当双方发生纠纷时,没有充分的证据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导致施工过程中资金损失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预算的编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人员,导致在预算编制时考虑不够周到,在节约成本上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再加上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强,最终导致建筑企业资金损失。

(六)缺乏规范化的成本管理

对建筑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重点。而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材料使用的控制,而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很随便的,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导致材料使用超过预计,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二、强化建筑行业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一)强化项目投标时的财务风险控制

1.选择风险最低的发包商,尽最大可能避开财务风险对建筑企业来说,选择最合适的发包商是很重要的。建筑企业在确定所合作的发包商之前要对发包商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发包商的财政状况和信誉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风险最低的发包商,为建筑企业带来最大利益。对于需要招投标的项目,建筑企业应着重评估发包商项目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例如发包商是不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而对于不需要招投标的项目,建筑企业应着重对发包商项目资金的来源进行调查,并评估发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周转资金的数目。

2.构建投标风险评估部门,专门评估投标项目的风险程度在投标之前,建筑企业应将所获得的投标文件交给投标风险评估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全方面的风险评估。投标风险评估部门不仅要预估该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要详细的审核施工图纸,投标风险评估部门需要向领导层提供评估报告,建筑企业根据投标风险评估部门所提供的评估报告,再综合自身所具备的生产力、劳动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投标方式。同时,在决定投标之前,建筑企业还应进行全面的成本预算,预计项目进行时租用设备、购买和运输材料所需要的周转资金等,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基础上签订合同建筑企业在项目中标后,双方要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合同中的一切条例都必须以国家相关的法律为背景来开展,合同必须明确指出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双方都必须仔细的阅读合同中的所有条例,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可以提出不满和疑问并进行修改。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工程验收时间、工程结款时间和结款方法,并且明确材料购买方、缴纳税款方等,双方应该将一切细节都拟定在合同中,避免发生纠纷。

4.选择能力强的分包商建筑企业除了要选择最合适的承包商,还要选择最合适的分包商。因为分包商要想建筑企业支付一定数目的质量保证金,所以分包商可以为建筑企业分担财务上的压力,使得建筑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投资,不断发展企业。建筑企业在确定分包商之前需要对分包商的施工成本的垫付能力进行评估,选择资金雄厚的分包商。

(二)项目施工期间的财务风险控制

1.制定多个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好的一种方案一个项目要想顺利的开展和进行的话,必须要有最完美的计划方案与之附和。建筑企业应在项目施工之前制定最完美的施工方案,建筑企业要在制定施工方案之前到施工现场多次勘察,结合施工的实际条件、环境和规模来制定方案,在最大限度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时要严格执行建筑企业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向建筑企业定期提供报告,做好事中的及时反馈,企业要及时根据报告作出准确的调整,增强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

2.创建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编制预算建筑企业在每年的年初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全面预算,企业不仅要有足够的投资项目资金,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周转和作为项目成本。建筑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投资的项目来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不断优化企业长期与短期的资金比率,借入、借出和自由的资金比率,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提升企业的偿还财务能力,为企业建设好的形象,提供企业的信誉程度。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创建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编制项目预算方案,并严格监督项目事中的预算执行和事后的预算审核和评估,为企业构建庞大的信息系统,逐年强化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核等操作,通过预算提升建筑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

3.规范化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节约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筑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重点在于成本管理,规范化的成本管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节约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建筑企业应该制定材料使用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增强企业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意识,对超额使用材料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严格执行需要多少材料就用多少材料的制度。同时,施工时应计划好大型设备的使用时间,尽量将大型设备的可使用时间用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三)工程结款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1.做好竣工后的签证工作,最大限度巩固工作成果工程竣工后,建筑企业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签证工作,签证工作必须在相关法律基础上开展,签证工作必须明确劳务费、工程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材料的用量和费用,在发包商代表作出书面的签证后,建筑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查签证的签证人是否有权力进行签证工作等,在签证工作结束后,还要审核签证所授予权力的期限和范围,保证签证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依照之前合同所规定的竣工时间和工作量等来保障建筑企业的权利。

2.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资料,保障自身利益建筑企业应该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资料,例如材料使用记录、所有会议记录、暂停工程通知单、施工调整签证单等,充足的材料能够在发生纠纷时提供足够的证据,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工程变动是要做全面备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施工工程中的工程变更并不列在之前签订的合同中,需要重新备案。所以工程变更时要经过双方的协调后才能进行,建筑企业应做好备案工作,保障自身的权利。

篇8

一、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 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可靠性工程问题、采矿、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经济决策等领域,而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

项目风险管理的体系如图1所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项目风险管理首先是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以便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一)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进行风险辨识时,风险管理者不仅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要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然后,管理者要将辨识出的风险一一列出,建立风险清单并分类。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辨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队,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的对象是项目的所有风险,而非单个风险。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是协助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风险管理者的判断,所以,风险管理者还应辩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

(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

二、风险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如下:

(一)从项目的成本、时间和质量目标来看,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目标一致。只有通过风险管理降低项目的风险成本,项目的总成本才能降低。项目风险管理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正符合各项目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二)项目范围管理来看,风险管理向项目范围管理提出任务。项目范围管理主要内容之一是审查项目和项目变更的必要性。一个项目之所以必要、被批准并付诸实现,无非是市场和社会对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有需求。风险管理通过风险分析,对这种需求进行预测,指出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可能变动范围,并计算出需求变动时项目的盈亏大小。这就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变更不可避免。变更之后,会带来某项新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正是通过风险来识别、估计和评价这些不确定性,然后向项目范围管理提出任务的。

(三)从项目管理的计划职能来看,风险管理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项目计划考虑的是未来,而未来充满着不确定因素。项目风险管理的职能之一恰恰是减少项目整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一工作显然对提高项目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能性有极大的帮助。

(四)从项目的成本管理职能来看,项目风险管理通过风险分析,指出有哪些可能的意外费用,并估计出意外费用的多少。对于不能避免但是能够接受的损失也计算出数量,列为一项成本。这就为在项目预算中列入必要的应急费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增强了项目成本预算的准确性和现实性,能够避免因项目超支而造成项目各有关方的不安。有利于坚定人们对项目的信心。因此,风险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没有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则不完整。

(五)从项目的实现过程来看,许多风险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潜在变成现实。无论是机会还是威胁,都在实施中见分晓。风险管理就是在认真的风险分析基础上,拟定出各种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以备风险事件发生时采用。项目风险管理的另一内容是对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

三、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的好处

(一)通过风险识别,可加深对项目和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澄清各方案的利弊,了解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以便分散风险。

(二)通过检查和考虑所有到手的信息、数据和资料,明确项目的各项有关前提和假设,推动项目执行组织和管理班子积累有关风险的资料和数据,以便改进将来的项目管理。

(三)通过风险分析不但可以提高项目各种计划的可信度,还有利于改善项目执行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项目施工、运营选择合同形式和制定应急计划提供依据。

(四)将处理风险后果的各种方式更灵活地组织起来,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减少被动,增加主动,有利于抓住机会,利用机会。

(五)风险管理为以后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反馈,以便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采取措施防止和避免风险损失; 风险即使无法避免,也能够明确项目到底应该承受多大损失或损害。

(六)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情况了解,可以使决策更有把握,更符合项目的方针和目标,从总体上使项目减少风险,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篇9

0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而建筑业的发展成为经济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也在建设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的投资大,工期长,这让工程项目本身就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总的来说,建筑行业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我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首先,建筑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所以,建设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防范制度。除此之外,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这对降低企业风险有阻碍作用。其次,在风险识别方面,施工单位识别能力差,风险识别成本高,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一定要进行风险识别。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还没有习惯编制风险管理方法手册,这让风险管理缺乏一定的依据,造成了风险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2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

风险识别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项目风险,因此,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就是风险识别,实践中,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来进行风险分析,综合考虑风险内外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可能性。

风险评估,这是对风险事故将会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影响进行的评价。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人员通过使用各种工具与方法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展开评价,分析其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风险评估主要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风险估计就是估算风险将会造成影响的大小,进行这类计算能有效降低风险的破坏力。风险评价这是对风险发生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确定其具体的严重程度。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都属于风险分析,对企业及时有效的预防风险事故有积极作用。

风险规划是为企业编制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规划是在风险分析后对项目面临的风险做出行动方案的选择,并制定出规避风险的策略和计划。

风险控制就是对风险计划的修订和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的进行监测和实施控制措施的工作。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①积极落实并实施风险计划中的有效措施对风险控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妥善的处理风险事件导致的不良后果。

②风险控制能预测项目风险变化,及时做出反馈与调整。如果风险变化已经超出了预计,那施工单位就必须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的规避措施。

3我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防范对策

3.1风险态度与风险决策

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态度直接决定了施工企业的风险重视程度。风险态度主要有风险规避型、风险偏好型和风险中性三种。研究证明,风险偏好型的企业通常不太重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他们比较注重一时利益,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差。如果项目施工一旦发生风险事故,这会对施工的正常进行和工程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风险规避型企业是极度恶风险的企业,他们比较重视风险管理,对风险防范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风险的种类是不同的,为了减少施工项目风险事故,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身的风险态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的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态度直接影响着风险的决定,所以,科学的风险管理态度才能真正促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2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风险管理

我们从业主的方面来看,在招投标阶段主要可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委托信誉良好的项目咨询企业编制科学的工程计量清单,准确计算工程量,并对项目施工计划、目标和内容做详细分析,科学的选择合同计价方式,规范工程招标过程,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施工单位。

3.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是关键,优秀的施工图纸可以减少设计变更,提高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严控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对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做好登记,以确保对现场的实时监控。

3.4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巨大支持,并保证施工单位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风险管理。首先,对于工程设计要严格审核和考察,必须保证设计的质量,如果发现设计中有遗漏或者一些细节问题没有考虑周全,应立即组织相关设计人员一起协商解决。施工图纸的质量把关要严格,根据建设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而采用风险控制的方法也对工程风险管理起着积极作用。其次,风险评估工作不能少,上述内容也提到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我们这里就不再详细解说,但值得注意的是,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前者是利用估计者的知识和经验对工程风险做出主观认识,后者则是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的定量估算,而二者合二为一才能做出最准确的估计。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已是施工项目风险的主要部分。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管理、防范是现代施工建设单位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而我国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水平都有待提高,风险管理制度也还需要不断完善,只要真正认识到这些,才能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

参考文献:

[1]简华晋.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2]王佳慧,孙国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J].华章,2009(4).

篇10

电力是社会经济运行发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电力需求与日俱增,新增电力工程数量庞大,同时对电力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电力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在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蕴含着大量风险因素。传统电力工程比较注重施工和运营阶段的风险控制,但并没有以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待风险管理,特别是在造价阶段对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借鉴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来完善电力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1现代风险管理理念

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提倡全面和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首先,根据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的法则,每当存在300个隐患时,就必然要发生29起轻微事故,在这29起轻微事故中,必然有1起重大事故。因此,现代风险管理要求对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对潜在风险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将必然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其次,现代风险管理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持续风险管理,主要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监控。四个环节构成一个连续的循环,贯穿于项目或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因此,按照现代风险管理理念,需要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2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对一个项目而言,不仅要确定有哪些潜在风险,还需要分析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可能引起的后果以及风险的触发条件等。本文采用流程分析法来识别风险,即对电力工程造价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电力工程造价通常包含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工程收尾、生产运行计价管理等阶段,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在初步设计阶段,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如果方案选择不理想,或者设计精度太低,容易导致后续阶段的方案变更,对工期和成本影响较大。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常常由于工程量大、时间紧迫、设计人员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施工图设计出现错误或者超出限额,造成施工图局部修改。在招投标阶段,由于电力工程专业性较强,参与招投标的企业较少,如果其中有企业因资质不够、标书不合规等问题退出招投标,则会导致废标,拖延工程进度。在施工建设阶段,如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影响工程工期和成本;如果因为意外因素导致工程变更,甲乙方之间会出现纠纷和索赔问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实际人工费上涨,将导致工程成本上升。在工程收尾阶段,如果法规发生变化,会影响工程验收;如果部分工程验收不通过,将导致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支付纠纷,给企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3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评估

PI矩阵是简单实用的风险评估工具,通过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评估风险等级。例如,发生概率高、影响程度严重的风险就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高等级风险。电力工程造价风险的PI矩阵中,初步设计精度低、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抗力以及纠纷是等级较高的风险,方案选择和法规变化是中等风险,施工图修改、人工费上涨以及废标是较低风险。可以看出,电力工程造价的关键风险集中在初步设计、施工过程以及验收结算阶段。

4电力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常见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减轻以及风险自留五种,而且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侧重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对于电力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主要是:

4.1对于初步设计精度低的问题,应采取风险预防措施,包括:在设计前开展充分的调研、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论证,提高设计准确性;聘请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来带领设计团队,或通过系统内外部的培训来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建立设计咨询制度,聘请企业外部专家对项目提供评估和咨询;尽量采用成熟的、标准化的设计流程、方法和软件,提高设计稳定性。

4.2对于方案变更以及验收结算所引起的纠纷,同时采取风险预防和风险减轻措施,例如:提高设计和造价质量,减少方案变更的出现;完善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在合同中事先约定意外情况对施工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减少纠纷的出现;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伙伴关系,及时稳妥地处理纠纷问题,减少双方的损失。

4.3对于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同时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分散以及风险减轻措施:首先应采取风险回避措施,加强电力工程区域的环境调查和风险预测,及时与业主沟通,避免在高风险环境下建设施工;其次,采取风险分散措施。由于电力工程对资质和质量要求高,业务外包难度大,因此风险分散的主要办法是为关键设施购买保险,在遭遇不可抗力时通过保险赔偿降低损失;此外,还应采取风险减轻措施,即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系统,及时调动设计、施工、抢修等各部门协同应对灾害,减少损失。同时加强日常的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预案反应速度和执行效果。

4.4对于法规变化,采取风险分散与风险减轻并行的对策:一方面,在签订合同时,将法规变化因素纳入合同,约定其造成的影响由甲乙双方共同分担。另一方面,当法规发生变化时,及时与业主沟通协商,说明情况,并及时对工程做出调整。

4.5对于施工图修改、人工费上涨以及废标等较低风险,采取风险自留并加以监控的措施。例如,对施工图设计错误进行记录,达到一定界线时纳入设计人员考核;对人工费进行监控和及时的反馈,及时与业主沟通并调整方案;对于废标情况,则事先预留重新招投标的时间。综合上述分析,电力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措施可以归纳为三个重点:一是完善工程设计体系,减少由于设计变更产生的风险;二是完善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减少纠纷和损失;三是完善与合作方的沟通机制,处理好合作伙伴关系,及时协商处理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5结束语

本文基于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按照电力工程造价流程进行风险识别,运用PI矩阵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应对措施。总体而言,对于现代电力工程造价,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推动电力工程向着现代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内部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包括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内部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否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参与风险管理。大家都知道,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源,内部审计应从工程项目人手参与风险管理。

一、在风险识别中参与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组织有哪些风险应当加以考虑或重点关注;二是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是描述这些风险产生的严重后果。经过识别,工程项目应考虑或重点关注的风险如下:

1.工期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由于业主开工手续不全而影响工程项目正常开工;由于业主分包出去的基础挖土等工程迟迟不能完工,影响我方工程的正常进行;由于工程本身属于边设计边施工工程,且设计图纸不齐,造成我方施工总体组织设计无法及时全面地完成,也影响我方工程的正常进行;因业主原因工程延期施工,但业主故意刁难,不认可我方出具的延期报告,仍要以合同开工日期为实际开工日期。这些因素引发的风险主要是,如果确认为工期拖延,可能要按合同规定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有的合同规定,每拖延一天按合同造价的万分之三或万分之五承担违约金;有的合同规定了每拖延一天的处罚金额。如果一个工程造价为1000万元人民币,按拖延一天承担万分之三违约金来计算,每拖延一天将承担3000元人民币的违约金,更何况现在的工程项目一般都在1000万元以上,可见工期拖延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

2.收款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有的业主虽然为政府部门,由财政拨款,但拨款手续复杂,需要逐级上报,一笔款往往一个月也到不了施工单位账上,工程竣工后往往形成长期拖欠,虽然形成呆坏账的可能性小,但企业需为此支付高额利息,减少了企业利润;有的业主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而为该项目所准备的资金不足,大部分要靠贷款来支付工程款,但贷款手续复杂,需要一个过程,一旦贷不到款,则形成长期拖欠,甚至成为呆坏账,造成企业损失;有的业主采取的是“钓鱼策略”,工程刚开始时工程款支付得很好,双方配合得也很好,待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就变脸了,提出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剩余的工程款,有的倒打一耙,将施工企业告上法庭,提出质量、工期等方面的各种子虚乌有的问题,有可能造成呆坏账。这些因素所引发的风险如下:一是长期拖欠,导致企业垫付高额利息,降低利润;二是故意拖欠,当企业倒闭或经法院判决后,工程款不能全部收回,造成呆坏账;三是用价高质次的物资来抵偿工程款,给企业造成损失。

3.结算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有的业主在承担工程之初,便提出降低取费级别要求,比如从甲级降到乙级,甚至丙级,从而降低了结算价格;有的业主虽然答应按原级别取费,但在结算造价时提出让利要求,将总造价降低;有的业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拒绝承认相应的变更签证。这些因素引发的风险有:工程项目付出的成本不能在结算中得到补偿,降低了项目利润,甚至造成亏损。

4.成本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从客观上看,物价上涨导致人工费、材料费价格上涨,高于合同价或投标价;从主观上看,一是在工程投标或签订合同时未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或低估了物价上涨因素,二是采购了质次价高的材料,需要工程返工。这些因素所产生的风险为,实际成本高于预算成本,形成工程亏损。

要在风险识别中参与风险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及时获取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投标报价书,施工合同及其补充协议,监理开具的开工令或我方提供的开工报告,月度工程量报告,付款申请报告,材料价格询价报告,我方出具的签证,是否已由监理、业主认可等所有与该项目有关的信息。二是研究上述各种信息,与项目部及时沟通,探讨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一要注意投标报价书上是否存在漏项或套错项,将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如果存在潜亏因素,要及时探讨相应措施。二要探讨工期风险是否可以规避。三要注意收款策略,尽量多收取工程进度款。四要注意收集业主驻工地代表的职权范围、监理与业主的职权等书面文件。

二、在风险评估中参与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应由企业相应管理部门来执行,审计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其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应当采用的评估方法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定性方法,今后应加强定量评估。内部审计人员应关注两个要素: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或是否经常发生。企业和项目部提供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如下: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中参与风险管理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结合专业知识,做出各种风险可能性、严重性和经常性的判断;二是要及时提供对风险评估的再评估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在风险应对中参与风险管理

针对上述风险,企业相应管理部门须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这些应对措施的适当性、有效性。应对措施主要包括4个方面:回避、接受、降低和分担。企业相应管理部门所做的工程项目风险及具体措施如下: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中参与风险管理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所掌握的有关信息,对所提出的具体应对措施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出具风险测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就如何有效克服工程项目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降低潜在损失、扩大项目收益提出建议,形成工程项目风险对策报告。

四、内部审计人员参与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既有阶段性(与具体某个工程的工期有关),又有长期性(风险因素将长期存在),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风险意识要提高。风险意识是企业主动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对工程项目而言,更是如此。风险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应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审计人员的职责就是在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中提供服务。因此,审计人员要有风险意识,时刻关注风险因素,更要提高风险意识,即要在审计实务中提高识别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并能适时提出规避风险的相应措施。

2.要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对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的再监督,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消除风险点,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3.要在日常工作当中时刻关注风险。一是在获得工程项目各种资料后,要仔细阅读,倾听项目部有关人员的介绍,发现疑点绝不放过,及时发现风险因素。二是在进行项目兑现或返还项目部成员保证金审计时,对所审计的项目要增加风险分析,通过多方了解和自身判断、仔细阅读截至审计日的全部电子财务账簿和其他资料,对项目是否存在收款风险、成本风险等进行必要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4.要在项目过程审计中时刻关注风险。一是增设一个表格,即项目风险因素调查表,先由项目部成员自己来分析该项目所存在的风险,然后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项目是否存在收款风险、成本风险、结算风险等进行必要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二是多与项目经理、项目主任工程师、材料负责人等项目部成员研究,从中发现各种风险因素。三是过程审计时莫忘审阅电子账簿及其他项目管理资料,不能只听陪同审计人员的一面之词。重点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存在风险:劳力、设备和材料的取得;劳力和设备的生产率、不合格的材料、劳工纠纷、安全、物价上涨、项目部工作能力、工程变更情况及相关签证、工程质量、工期延误、分公司对项目的财务控制情况、工程结算情况等等。

篇12

关键词:

内部控制;高校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通过对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1]。内部控制是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对象。近些年高校工程建设在招标、造价、质量、安全、廉政等方面频频发生各类问题,暴露出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建设项目审计多偏重于工程造价,对内部控制及其审计的研究和探索严重不足,甚至审计人员认为内部控制不属于审计范围,致使相关缺陷长期得不到审计和纠正。高校建设项目支出巨大,形成的各类设施和资产是办学的重要基础,有必要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开展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筑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项目审计模式,进一步促进规范学校工程管理、促进提高投资效益。

1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要素

对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开展审计,必须明确其要素和内涵。内部控制指的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2]。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3]以及中国财政部等监管部门[4]都将内部控制分为五要素。建设项目由于其投资大、周期长、工期紧、工艺复杂、管理与技术高度融合,所涉及的内部控制要素更加复杂。

1.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社会责任。例如组织架构方面,传统观点认为就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但实际上诸如规划、财务、立项、招标、资产管理、资产使用、审计等部门,以及党委常委会、校务委员会等校级机构都是建设项目组织架构的组成部分。又如人力资源方面,建设项目需要专业复杂而严格的岗位任职资格、职责权限、监督考核等框架体系,以及科学的人员招聘、奖惩、轮岗交流等制度。高校建设项目也应具备完善科学的发展战略、组织文化和社会责任,同时与学校的整体情况相适应。

1.2控制活动高校建设项目涉及的控制活动复杂繁多,如按全生命周期分析,有规划、立项、招投标、施工过程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竣工验收、资产使用与维修管理、后评价等控制环节,此外还有投资和造价控制、财务与会计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控制活动,而仅投资和造价控制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变更洽商控制、工程结算、财务决算等控制活动。

1.3风险管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

1.4信息与沟通建设项目信息与沟通包括部门之间和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信息公开、信息技术与系统、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1.5内部监督高校建设项目内部监督有纪检监察、审计、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监督,此外还有来自广大师生的群众监督。按照以上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理念进行分析,系统梳理高校建设项目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要素,形成图1所示的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要素框架图,以明确审计工作的对象。

2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

开展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应以全面性、系统性、重要性为原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有重点地选取关键问题和风险点进行审计,以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研究完善建设项目内部控制、防范相关风险的措施建议。

2.1风险评估审计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内部控制中风险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必须首先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对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开展审计也必须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以明确审计重点,同时要审查学校是否建立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相关人员是否具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审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时既可以参考相关部门已有的风险评估结果,也可以由审计部门重新进行风险评估。比如采用头脑风暴方法,由审计人员和邀请的专家等相关人士共同提出风险因素,将各因素按发生概率分为经常、很可能、偶然、极小、不可能共五种情况,按后果严重性分为非常严重、关键性、严重、次重要、可忽略共五个等级,分别对应4、3、2、1、0等不同分值。由上述人员进行打分,概率得分与后果得分相乘后各风险因素将具有0~16分的分值,再根据表1中的风险重要性评定表[5]对各风险因素进行评定。最后,根据风险评定结果制定审计方案和重点,如8分以上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必须进行重点审计和处理,研究采取防范措施。

2.2控制活动审计

2.2.1投资决策环节高校部分建设项目投资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严谨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决策与执行不相容,职责未分离,影响后期管理和投资效果。必须重视投资决策环节的控制:①建立多部门联合决策论证机制。由规划、财务、基建、资产管理、使用等单位对项目充分论证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②严格学校层面的决策和控制机制。投资立项必须报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等决策机构讨论批准,经批准后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随意变更,因失职等原因确需变更的,仍按原流程审批,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③建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立项审批制度。如各单位50万以下的项目由学校发展规划部门牵头论证审批,报党委常委会备案;50万以上及其他重要项目必须报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批准。

2.2.2招投标环节高校每年招标种类繁多、总金额较大,但存在招标人同时是招标监督管理人,拆分项目与逃避招标的现象较多,评标科学性不足,中标人实际表现和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为提升实际效果,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内部控制:①成立统一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对全校各类工程、设备、货物和服务的招标采购实行归口管理;②建立招标采购审批制度,未经学校审批或备案,招标采购部门不予服务,财务不予报销,防止重复购买、项目拆分、逃避招标等现象;③分类建立全校统一的投标人(供货商)诚信库,实行定期审查、准入、监督、考核、淘汰机制;④分类建立全校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培训、监督、考核等措施提高评标专家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⑤加强评标科学性,采用适当的评标办法,防止漏项、不平衡报价等现象,真正选出质量、价格、进度等各方面对学校最有利的方案;⑥建立招标回访制度,招标采购部门“向后看”,监督服务方实际表现,听取使用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招标采购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2.3工程建设管理环节存在各院系各部处自行管理施工的现象,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导致法律风险、经济利益受损、质量安全隐患等。因此,学校各类工程建设应统一归口至基建部门进行施工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也使各院系各部处能专心做好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等本职工作。

2.2.4资产使用管理环节项目完成后其质量和使用效果如何,缺少回访与总结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过多,管理分散;未经学校批准,资产用途随意更改,国有资产被私自出租出借;使用单位随意装修甚至改变主体结构。应进一步完善使用与管理环节的内部控制:①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由规划、财务、基建、资产管理、使用、审计等部门联合对建设项目的得失成败进行总结和评价,为未来项目提供经验教训;②建立资产用途变更和出租出借审批制度,其收益和利润应上缴学校,由学校支配分配,体现学校作为资产投资人和所有人的权益;③资产管理职能适当合并,对建设项目形成的房屋、设备、基础设施(水电暖网、道路)、园林树木、信息化设施等资产,实行集约管理、归口管理。

2.3内部环境审计由于建设项目的发展战略、组织文化、社会责任等因素受制于学校总体情况,仅重点讨论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审计实务。

2.3.1组织架构审计针对组织架构问题,应通过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①成立独立的发展规划部门,辅助学校进行规划、决策、立项审批;②明确基建管理部门的执行职责,基建、新校区建设办、住宅建设办等部门应严格执行学校的决策,做好造价、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和控制,同时施工管理与前期决策、甲方与乙方等不相容职责应分离;③资产管理部门适当合并,对建设项目形成的各类资产实行集约、归口管理。

2.3.2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建设项目应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①建立岗位任职能力框架体系,实行持证上岗,相关岗位应具备注册规划师、建造师、造价师等国家权威执业资格;②建立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框架体系;③建立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晋升、辞退的依据,对逃避审批、逃避招标、逃避审计、决策失误、投资失控、酿成质量安全事故等行为必须严格追究责任;④建立人员培训、轮岗、交流制度,全方位培养各级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4信息与沟通审计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沟通不及时不畅通。应通过信息简报、部门定期沟通、信息公开等机制,促进建设项目信息在学校各层级各部门间的及时传递和充分利用,降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成本,同时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有类似需求的校内单位和师生提供信息参考;建立反舞弊机制,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并做好投诉举报人员保护,使之成为学校掌握信息的重要渠道;积极采用涵盖全要素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2.5强化内部监督近些年高校工程建设时有违法乱纪、腐败犯罪等事件发生,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和声誉。应进一步加强校内监督,明确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惩防并举、重在预防,充分发挥规划、立项、财务、招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业监督,加强部门间的协同监督,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规范各类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设立举报信箱、投诉热线、举报热线等渠道,鼓励广大师生和校外利益相关方举报投诉违法违规、舞弊等行为,明确举报投诉的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

3审计建议与结果运用

开展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针对所有要素开展全面审计,也可以对部分要素开展专项审计;既可以专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也可以在结算审计和全过程审计中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在对基建、招标等部门以及建设项目较多的二级单位开展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等审计时,也必须将内部控制作为重点内容。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部门应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见表2。审计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内容,都要报送主管校领导并抄送相关部门,督促完善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适时开展后续审计。

4结语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高校审计部门的职责和价值所在。高校建设项目审计有必要突破造价审计的范畴,准确界定自身职能定位,积极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审计模式,通过对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审查、评价和建议,促进学校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管理,促进提高投资和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学校廉政建设,更加全面准确地发挥内部审计对学校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臧芝红,董立友,王晓,等.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J].中国医院,2015(1):13-15.

[2]刘锷.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参花(下),2013(10):117-118.

篇13

2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背景

某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八个梯级中的一个,其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同时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该项目于1994年11月3日主体工程开工,1995年12月9日顺利实现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闸蓄水,至1998年10月底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发电在望。而此时,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较该项目可研阶段和建设初期有了很大变化,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项目业主单位中许多人对其面临风险认识模糊并且不知如何进行管理。鉴于此,该项目业主委托我们就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

作者经过研究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并将其运用于该项目,圆满完成了业主风险管理任务,并得到了专家首肯。

3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简介

如图1所示,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辩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相关图片如下

3.1风险辩识

风险辩识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辩识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风险辩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几十种方法);⑵幕景分析法;⑶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辩识的过程分三个步骤: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类。

进行风险辩识时,风险管理者不仅要辩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要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因素才可以视做风险。将辩识出的风险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清单。建立的风险清单必须客观、全面,尤其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在当今社会,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不可抗力风险、特殊风险、资源供应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合同文件缺陷风险、施工现场条件变化风险等。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风险分类见表1

3.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辩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队,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的对象是项目的所有风险,而非单个风险。在该模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进行风险评估。经过风险评估,该模型将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

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

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

对于以上不同等级的风险,业主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被评估为Ⅰ级的严重风险,应进一步分析,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被评估为Ⅱ级的一般风险,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被评估为Ⅲ级的轻微风险,给予一般管理即可。

3.3风险分析

为了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级风险,尚需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分析、影响图技术、模糊数学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两种方法。上述几种风险分析方法各自都有优、缺点,都不是万能的。因此,风险分析方法必须与使用这种方法的模型和环境相适应,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风险分析目的。因此具体分析某一风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风险分析是协助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风险管理者的判断,所以,风险管理者还应辨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

3.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减轻)、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太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当:⑴某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⑵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成本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时。风险管理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风险控制方法。如,风险管理者认为在某地区修建水电站,会有电量供大于求的风险,那麽项目管理者可以放弃该项目。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之前,必须对风险损失有正确的估量。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最好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否则等项目实施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一方面使项目管理者回避了风险,避免了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项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从风险中获取赢利的机会。如果经常采取这种消极方法,就会失去生存、竞争能力,就会被淘汰。所以,如果项目管理者既想生存发展又想回避风险,就得采用下面的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降低(减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以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采用风险降低(减轻)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如,黄万公司除开发、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外,还成立了山西黄河万家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内蒙黄河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如果一个项目遭受了风险损失,还有其他项目可能会带来收益,则会全部或部分抵消风险损失。这样,就起到了控制风险的作用。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个风险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招投标工作中采取了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子标,一个子标又分解成几个合同或又分成几个小标,分别选取中标单位的招投标模式。该模式就起到了风险分离的作用。假如有一个中标单位不能履行其对业主承诺的义务,使项目管理者蒙受损失,这种损失也是小范围、小数量的,也不会带来许多的连锁反应。这种控制风险的方法的目的是将风险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风险发生其损失也不会波及此范围之外,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使多个单位共同承受风险,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一条河流上完成一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的同时,还组建几个子公司对该流域实施梯级开发。这就将开发该流域的风险分散给了几个子公司,从而减少了自己的风险。采取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在将风险分散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风险转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必须让风险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准备转移出去的风险,尽量让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担。否则,也许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一些意外损失。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非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非保险风险转移主要有:⑴分包;⑵辩护协定;⑶无责任约定;⑷保证;⑸合资经营;⑹实行股份制。

业主对项目中的有些风险采取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等方法都无法控制时,还可考虑采取下述方法。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该方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⑴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⑵预计某一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项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担;⑶当采用其他的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造成的损失;⑷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⑸当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风险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时。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控制那些风险损失较小、业主能够承担的风险。

对于以上所述几种风险控制方法,业主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将研究建立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上述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4.1风险辩识

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中风险辩识中的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经实地考查、口头咨询和问卷调查,认真分析后,总结出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见表2。

表2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分类表

风险类型典型风险

自然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资源(水)供应风险

社会政治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

经济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

其他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

4.2风险评估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项目已辩识出的施工末期业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见表3。

表3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权重表(按权重大小排序)

相关图片如下

根据表3以及3.2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Ⅰ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B5行政性风险B4

Ⅱ级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B7通货膨胀风险B6

法规变更风险B3资源(水)供应风险B2

市场风险B9完工风险B8

经营风险B10偿还期限风险B11

Ⅲ级风险:人员风险B14费用超支风险B12

不可抗力风险B1违约风险B13

对于Ⅰ级风险,业主不仅要对其进行分析,还要重点防范;对于Ⅱ级风险,业主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Ⅲ级风险,业主予以一般管理即可。

5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