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

篇1

2.学生观的变革。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所以,对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加德纳所倡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多元智能学校教育理论,有如下几项原则:第一,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第二,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多元智能理论及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舞蹈教育者思考一个新的问题,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应当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舞蹈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成绩差的学生,很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是由于学习策略的知识与操作没有被激活并在学习中自如地使用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教师应根据舞蹈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用他们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获取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保障每位学生享受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篇2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智力和存在智力[1]。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指引这些智力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其“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3]。

一、利用多元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能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技能操作等方式,有意识地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实践氛围,提供给学生一个激发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运用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反思我国的职教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不难发现,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学中必然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应该是生活性的、游戏性的和综合性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能引发青少年多个智能领域得到发展的内容。课程内容选择的前提是判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需要和兴趣就没有儿童的发展,需要可以产生兴趣,但兴趣并不限于直接的需要。兴趣可以通过培养产生,并且可以发展为爱好。因此,小学教育课程内容选择,应重视区分儿童的一时兴趣和他的长期需要,培养儿童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实践教学手段因学科特点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参与教学之中[4]。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实践教学广泛应用起来,学生在调动多种感官的同时,强化了直观性,也进行了多种思维和想象,进而提高了各种智能[5]。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发展性评价观的形成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十分有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实际上,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反思职教会学习和学会管理学习。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1]。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形成新的学生评价观: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习的水平状况,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价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要具有个性特征,尊重和体现每个学生的差异,激发主体精神[6]。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从评价内容上,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他们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并从学生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发现学生发展的现状和倾向,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职教科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备加关注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通过激励评价,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将职教科学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使学生由维持性的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中国:新华出版社

[2]纪.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3]宋梅.“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下半月)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呼声也越来越高,而这种新形势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与多元智能理论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那么如何将智能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就成为当代英语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了。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观念。加德纳(1993)认为智能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在加德纳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以及存在智能(Armstrong. T,2003)。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多维的、开放性的系统,它最大范围地强调了现实中人类存在的几乎每个领域的智能。在加德纳看来,人类的智能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智能的整体性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九种智能,每种智能同样重要,各智能间统筹协作、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创造的产品需要多种智能共同发挥作用。

(二)智能的差异性特征

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使人们在智能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差异,每种智能在不同的个体身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强项和弱项之分,各具特点。

(三)智能的实践性特征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产品和个体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和走向社会之后能否获得成功。

(四)智能的开发性特征

每种智能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多元智能水平发展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与训练。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学生各种智能和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要把多种智能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挖掘其潜能,培养其思维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只是智能组合的方式及表现形式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才表现出了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其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也是英语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重点。

二、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提出于80年代中期,其目标是追求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准备。而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教育。从这方面看,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对于其中的“尊重需求”马斯洛是这样解释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则是他们实现角色转化的前提。如果他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得不到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就会缺乏主动和自信,就不能正确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从而造成对社会的认识不清。

由此可见,成功的经验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成功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给英语教育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启示: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都有所不同,同时暗示了其实所有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只不过在才能的类型上存在差异而已。作为英语教师,应立足于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这一基本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多元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

(一)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依靠标准化的成绩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种“一刀切”式的评价使一部分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一部分学生则尝到了失败的痛苦,长此以往,只会造就出更多“差学生”以及“只会考试的机器”,这与我们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分数的高低,只是因为智能类型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不同。韩愈曾说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所需要的正是这种“伯乐型”的教师。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用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在了解学生、赏识学生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的优势为评价的出发点,不要忽视学生任何一点点进步,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强项智能,如果智能强项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发展,是能够产生正迁移,促使智能弱项也得到发展的。所以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应该以个体所拥有的智能强项作为出发点和基础,开发其潜能,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

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其智能强项,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其次,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词汇的教学,让逻辑数理智能占优势的学生通过归纳来记忆,让音乐节奏智能强的学生把单词融入音乐来记忆等。与其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如还课堂给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再者,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自己在优势智能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将其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这样一来会感觉到他们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成功的体验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可以带动英语学习的进步。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增强学生成功体验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从以分数定成败的选拔性评价走向注重成长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评价者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在这种轻松自由的评价气氛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并把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而非是那种“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的紧张焦虑。再者,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和闪光点,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比如,对于极善于课堂表演的学生,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这方面的智能优势;而对于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创造开口的机会,并对其取得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智能强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找到属于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这才是成功的英语教学。

四、结语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不但能完成教学中要求达到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成功经验的不断累积,还能培养学生在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综合能力方面的素质。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陶行知先生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作为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中迎接“成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0.

[2]Howard Gardne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 Basic Books, 1993:15.

[3]裴正薇.MI理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7(2):29.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7-331.

篇4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个人发展方向也多样,对他们的社会评价标准也不统一。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教育观,非常适用于职业教育的现状。它为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至少存在着七项或八项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是加德纳在后来的研究中增加进去的)。加德纳指出,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受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教育的极大影响甚至制约。比如,以航海为生的人其空间智能就比较发达,现代工业社会更注重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使职业教育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加重技能学习的份额,同时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更加侧重多样性、分层性。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呢?

一、树立一个新观念――通过多元智能而教

要注重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个别化,通过多元来传授知识和技能。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虽然每个人都至少具备七项或八项智能,但是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则有所不同。如某一项或几项智能表现相对突出,而其它几项稍差。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学习类型和智能类型各具独特性。传统上所认为的“差生”,只是由于其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够好,但他在其他几项智能的表现上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比如烹饪专业,有许多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不感兴趣的,所以他的理论成绩就可想而知了。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在技能学习上肯下工夫。到了实习单位,其所学的技能、知识能胜任他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这种现象该如何评价呢?多元智能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来反观今天的课程和教学,就会发现:近年来虽然各种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只以一两种智能为基础,而忽略了其他智能。因此,适应人类个体智能特点的独特性和多样化,必须在多元智能课程和教学的设计上突出多元化和个别化。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自不同作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在多元智能的研究中,林达・坎贝尔等人提出了“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课程模式。该模式将多元智能用作教学的工具,以便相同知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对某一特定内容的掌握。从理论上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但从实践情况看,新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很困难的,它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大力发展校本和校本课程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有了合适的教材,教师要针对不同智能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每一课都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必须实施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通过利用其优势智能进入学习领域,从而激发起其学习欲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大力推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按小组开展讨论、共同学习,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发言,较好地激发了个体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强调技能学习中的“学中做,做中学”,增加动手机会,把身体的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及自我认识智能融合进去了,适当的理论知识也把数理逻辑智能融入了学习中。有了这样的修正,学生便可以选择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方式更好地参与学习了。

二、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倡导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内容、方式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实行模拟情境化的教学观。相对于传统智能观的“去情境性”,只讲单纯的知识总结和传授,多元智能理论则更强调“智能的情境性”传统的知识观,就是认为“智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头脑里”。而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表现。所以,情境化的智能观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它认为理解智能不能脱离学习者所在的文化,只有在社会实践或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才是智能;它强调智能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还要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如何来实现“智能的情境性”呢?职业教育本身就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学环境的交互性和情景性,这种交互性和情景性体现于学习中的“做中学,学中教”。而目前大力推行的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项目教学法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工作情景模拟,要求课堂教学应更多地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学生与环境交互的学习环境。为此,这种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目标的机会,学生能针对老师布置的某个任务,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实践之。这种新的学习法与传统的课程学习相比,有以下特点:(1)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自己主动学习;(2)使学习环境与现实的工作环境相联系;(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4)帮助学生了解岗前必备的技能和素养。当然,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必须起着引导的作用。因为,期望中职生能够完全自主地进行学习是不现实的。比如烹饪专业,就是在模拟厨房中,以分小组学习的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非常强调工作背景状态下的技能学习,对学生的训练也更多地开展基于工作岗位角色的训练,将行业的岗位分解成各种工作任务,将学生按他们的工作能力,在小组中确定各自的角色,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培养的效果就是非常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职业教育中提出了教室车间化,学习内容的项目教学等试验改革,都有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这些改革都取得的较好的成绩。

三、重构评价体系,以多元的观点看待学生

篇5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理论打破了将人类的智力看作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传统认识,强调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等。这些智能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可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个体的优势智能可以牵引、促进弱势智能实现转化。各项智能的发展又能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这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多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因而每个人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可触摸的操作平台,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正不断融入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发挥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教育应关注生本:“创造适合幼儿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幼儿园变成展示幼儿多种智能的“博物馆”,让幼儿园变成幼儿彰显个性的缤纷舞台

这绝不是浪漫主义的教育构想,而是教育走向生本的现实诉求。把幼儿当成真正的、完整的、独特的个体来看待,观察和鉴别他们的智能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创设适合幼儿的教育,发展个性,强化优势,不断完善他们的整体智能结构。这既是多元智能理论带给人们的启迪,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二、幼儿教育应体现教育公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幼儿观: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生动的个体,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只要教育得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各自的发展,获得成功。这样的幼儿观一旦确立,就使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幼儿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幼儿,总是能够找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幼儿的潜能。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教育者,我们会用宽容、博爱的教育精神,不断修正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价值标准,使每个孩子能够“因赏识而努力”“因评价而美丽”。

三、幼儿教育要倡导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由于智能的多样性,个体差异的存在成为必然。给予每个幼儿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认识和理解幼儿的智能组合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自由,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篇6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分析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逻辑以及读写两个方面,而应该扩展到人类真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的组合。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些方面智能的突出表现,并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在智能各个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表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广泛的关注,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的良好的补充和发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关注小学生的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对小学生的多元化合理的评价。在这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包含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等多个方面,鉴于每个学生其生长的环境、性格以及兴趣都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发展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不应该采用同样的一种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发展,应该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每个学生将来成才的具体实现,因此小学教育被人们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运用到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但是因为小学教育的特殊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学校以及相关的教师应该对多元智能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准确地把握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具体的方法,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这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能通过对某一单一学科的掌握获得,实践表明,多个相关学科的互相作用才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多学科的建设,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同,让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互相的渗透和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实现途径。而综观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现状,比较常见的还是以单一学科为主,以数学语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式,这种小学教育的模式这种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小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非常的充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并不利于未来的综合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具体策略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育方式,它倡导多元以及开放,并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前提,并且要尝试培养学生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提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育计划。在充分研究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之后,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全面理解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实施依据,帮助小学生充分地挖掘潜能、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与此同时,小学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小学教育中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需要课堂教学中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新时期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从教育理念到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式上,采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应该以突出某一项学科为特色进行教育,而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最后,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不科学与不完善的。从客观上来讲,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对学生的优势进行开发,使得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显示出比较弱的能力,其实每个小学生都是非常具有潜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应该通过教育的手段,比如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兴趣来促进和引发学生智能的成长,使小学生的心智达到一定的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通过强调创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使我国小学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W手段也在不断的革新,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篇7

谈及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首先要明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有方向有目的制定教学策略,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对音乐教学课堂进行创新。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在国外的教育中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应用,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加强了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并鼓励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将这种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领会音乐中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音乐水平。

一、阐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提出,顾名思义是指人类有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并且每种智能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潜力。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所不同的是,传统智能理论判定一个人智商的方法比较局限和片面,不能全方位多层次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更别说挖掘潜在能力了;而多元智能理论是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智能判别体系,对个人的逻辑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节奏能力、自省能力和动觉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个人与生俱来的这些能力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在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调用这些能力来进行。[1]因此在教育研究中,通过研究人的智能判别体系来促使人的各项技能相互协调,发挥潜力,提高教育效率,提升教育对象的学习能力。在对音乐教育的研究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探索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有效应用到音乐教育当中。

二、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想要将多元智能理论有效应用到音乐教育当中,首先要明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会的是什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有方向、有目的制定教学策略,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育中,我们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领会音乐中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领悟能力,使音乐成为他们的一项受益终身的兴趣爱好。[2]

(一)在音乐教育界普及多元智能理论

首先,需要教师理解并认同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增加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认识,真正理解多元化智能的含义,并能够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3]

(二)了解教育对象的智能强弱项

想要合理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必须要因材施教。要了解教育对象的智能强项,然后利用教育对象的智能强项去发展带动智能弱项,这是想要高效发挥多元智能理论作用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人的8项智能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在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调用这些能力来进行。

(三)探索音乐课程全面提升智能的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能力都能得到调用,因此也都可以得到提升。在教师准备教案时,应当将这8项能力一一列举,然后合理制定教案,争取这8项能力的调用在教案中都能得到体现。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将学生划分小组,对音乐的感情主旨进行探讨;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探讨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了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演唱;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省能力,让学生对别人的演唱进行评价,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更加深刻领会到音乐中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领悟能力,又在音乐学习中锻炼了8项能力。[4]综上所述,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并且锻炼了学生的8项能力,反过来这8项能力又会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音乐教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嘉璐.“多元智能理论”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戏剧之家,2017,(01):215.

[2]才剑奇.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4,(11):162.

篇8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智力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挑战,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当代教育的新理念,是一种开放性、兼容性很强的理论。它的提出,为我们看待人类自身发展和教育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1]。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有生理或者心理缺陷的学生。我们面对这些具有各种差异性的学生,应该如何实施这种教育?这是一个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给予回答的问题。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特殊教育,对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自比内首创智力测验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就一直受其影响。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依靠标准化的纸笔测验来测量的,显然特殊儿童在这样的测验中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于是,他们就被贴上各种特殊标签,实际上就使这些儿童身上许多重要的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个体除了拥有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还同时拥有其它多种重要的智能。我们不能孤立地谈论这些智能哪一种重要,哪一种不重要,只能说每一种智能在个体身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6]每一位特殊儿童除了自身的弱势智能领域以外,还有其它几种智能,甚至还会有优势智能领域。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不存在所谓的“特殊儿童”,每位儿童都是各具潜能、通过教育可以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儿童。

无论从人文的角度,还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位障碍儿童的个性都应当得到尊重。我们没有必要去强求这些特殊儿童在言语和数理逻辑方面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儿童,并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儿童的弱势智能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并促进儿童优势智能领域的发展,并把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弥补,以便形成强弱互补、协调发展。

2 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现有的发展区。对于障碍儿童,就是要了解不同学生的障碍状况和障碍程度以及他们的心理差异。同时,要考虑他们从“现有发展区”到“最近发展区”的途经。[7]也就是说在明确学生所具有的现有知识技能水平的前提下,要完成新的学习任务需要调动哪些原有知识,运用某种技能。

2.1 以人为本, 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要从每个学生智能结构的个性特点出发,多元化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为特殊儿童提供合乎他们需要的学习空间和条件。我们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在课堂上变换各种教学方法,以保证各种智能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从备课起就应关注每个特殊儿童的个性特征,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或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

肢体-动觉智能是源自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动作经验,它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弱智学生则更需要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通过多重感官经历学习过程,才能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表象。而各种各样的肢体-动觉活动可以强化不同年龄弱智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语文课堂中,触摸、游戏、表演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肢体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动作中能较迅速地感受到词汇的意思,有效地提高语言能力。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很适合弱智学生特点和语文教学特点的肢体--动觉学习,它让师生依据课文来自由地创作课本剧,学生在亲身试演文中人物、事物之后对课文理解、演绎的效果是教师主观讲解达不到的。[8]

2.2 关注智能之间的联系, 重视某一学科中多种智能的相互作用

我们强调多元智能,强调新的教学形式,并不否定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作用。[9]传统的课程设计其实也从某种角度体现着多元智能,所以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时,一定要注意某一学科对某种智能发展的作用,以及各种智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篇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就是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为小学教育的开展提供指导。因此,有必要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进行小学教育的分析,以便给小学教育带来更多的启示。

一、从多元智能理论看小学教育

早于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就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的认智功能是具有多元性的,至少拥有数学逻辑、身体运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和音乐等八项智能。而尽管大多数人的智能光谱并不完整,但是每个人的认知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特点。所以,教育的任务就是进行学生多种潜能的开发,以便使每个人都进行自我潜力的发挥。而在该种教育理念下,教育就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需要进行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强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课程具有明显的学术性,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技能、情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国内小学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却没有建立起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而一味强调学生的数学和语文智能,将导致学生其他认识方式的重要性遭到忽略,从而导致大量的人才资源遭到浪费。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来看,小学教育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将学生当做是一个整体来看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思想建立教学目标。所以,除了设立认知方面的教学目标,还要设立心理、生活、情感和身体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每一教学目标确立后,还要设立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比如情感方面就可以设立服务与认知的情感目标和思想品质的情感目标。其次,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考虑到小学阶段的教育任务,需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养成一定的学习态度,以便打好小学教育的素质基础。再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小学阶段就抓紧培养,以便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学教育需要进行应用目标的建立,并且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便使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2.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氛。

在小学阶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氛可以为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创造较好的条件。所以,教师首先应该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便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便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智能,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才能够发现学生的优势。而出于这种考虑,教师应该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表示关注,并且善于进行学生优点的挖掘,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名学生,以便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敢于进行自我潜能的发挥,继而取得一定的成功。此外,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创造,继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3.安排多样化的教学课程。

在小学阶段,表面开设的学科课程虽然较多,但是通常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实际上,一些小学虽然开设了音乐、体育等课程,然而却常常出现课程临时取消或者被占用的情况。而这样的课程设置,并不利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甚至还会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的阻碍。就目前来看,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常常会出现学生成为“书呆子”的现象。而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早期没能得到开发。所以,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作用。而通过积极进行多样化课程的安排,则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种“养分”。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小学阶段需要开设科学文化、体育、心理、劳动技能和思想道德等多种课程,并且充分重视课程的开展情况,以便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些课程中,学生才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到激发,从而取得全面的发展。

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小学教师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方式,想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而在此之前,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以便使平等教学理念得到落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职能优势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继而达成综合学生智能水平差异的目标。具体来讲,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地演习,并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等特征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而通过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并要求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则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承担相应的分工,继而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5.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学习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观尚处在发展成形的状态。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以便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智力都不相同,并且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智力强项。而通过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就可以使自身的强项发挥出来。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便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智能,继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合作却可以帮助学生取得共同的进步,并以对方的优势智能带动自身弱势智能的发展。而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合作,从而取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便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因为,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擅长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而通过正确的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才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智能。

6.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来看,学生的优势智能并不相同,所以不应该以其中一种或是几种智能对学生展开评价。一方面,学校应该进行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编制,以便帮助所有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从中获得学习的动力。而在编写评价内容时,应该毫无偏见的进行多种智能的评价,以便给予每一名学生足够的尊重。另一方面,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由于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评价标准也应该更加多样化,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倾向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鼓励,从而更好的完成后续学习内容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可以使全体学生取得共同的发展。所以,小学教师应该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对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施,以便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一、多元智能的含义

传统意义里我们一直用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视觉感官、运动感知、节奏控制等方面的智力。但是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这些智力对人类的发展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而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各种智能的集合体,它主要包括[2]:

(一)语言智力

它是传统智力智力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口头或是书面表达事物或者思想的能力。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会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优于其他人,还会有很好的记忆力,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传统智力评判标准的另一重要指标,主要是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一般都擅长分类、推理和归纳。

(三)动觉能力即身体智能

这是传统智力所不包含的智力评判标准,它主要强调肢体运动中各种协调能力,如弹跳、速度等等。在这种智力有优势的人一般都是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强的人。

(四)人际交流能力

这也是现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主要是指能够快速理解他人的意思并快速做出反应,灵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一般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都拥有很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因为他们会善于洞察他人的情绪变化,分析他们的动机和企图,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反应,从而调节冲突和矛盾,带动身边的人根据自己的思路活动。

(五)自我认知能力

这是一种自我剖析了解的能力,具有这种智力优势的人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并能很好地扬长避短,从而良好地发挥个人优势。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在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直以动觉智能为主要培养方向的体育教育也深受其影响,也在不断寻找多元智能在体育教育中广泛应用之路。

(一)语言智能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一直忽视文化课教育,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努力将语文学科和体育教育相结合,用文学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将需要学生学习的枯燥的体育动作通过影片、故事或是舞蹈等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诠释。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开发了他们语言智能[3]。

(二)逻辑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教育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字、数据,他们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知识单调的把数据念给学生,只会让他们感到无聊和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数字,逻辑推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身体智能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身体智能的开发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再单纯地要求动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我们在练习中要更加注重身体各部分协调性的发展,要锻炼学生利用身体各部分完成动作的主观能动性。就例如一个简单的跳绳,我们保证脚步起跳和手部摇绳的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一个跳绳动作,如果手和脚不能协调,那就无法完成这个动作。

(四)自我认知智能在体育中的应用

每个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起初都是同一种方式,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在一开始就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从而因材施教。所以作为学生,我们要有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学习中可以主动避开那些影响自己进步的方式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在体育学习中少走许多弯路,同时也会使其自我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开发,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剖析自己,掌握自己的优势劣势,获得更多的成功。

(五)人际交流智能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120-01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简称MIT,他认为人的智能由“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自我认知(内省)智能,人际-人际交流智能,观察-自然观察智能”构成。语言文字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包括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学和推理的能力。这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知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包括对色彩、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敏感性,也包括视觉和空间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身体运动智能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根据所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辨别和鉴别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而幼儿教育正是人生发展的初期,也是各方面启蒙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执行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影响着幼儿以后的成长。

所以,由以上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不难看出,人的智能有8种之多。而这8种智能恰恰包括了幼儿以后成才的诸多方向与领域。由此给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一、关注幼儿兴趣培养,积极创设幼儿适宜的发展条件

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兴趣是影响幼儿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幼儿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兴趣也正是驱使幼儿学习的内因所在,在幼儿园里,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置教育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或利用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学知识,同时,还要识字、说话,启发幼儿的语言智慧、自然观察智慧、逻辑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比如教育者有意创设一个教育活动场景,设置好学习内容,使幼儿边学习边活动,使活动与学习相融合,幼儿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效果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在教育活动中,人的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效果显著,有利于幼儿教育。所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并积极的为幼儿活动提供条件,创设适宜的情景,使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在适宜的情景里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巧用语言艺术,和谐师生交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幼儿教育中用生动、形象、幽默、赋予情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在游戏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语言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活动富有趣味,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果教师能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就能把强制的教育与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幼儿也会亲其师,信其道,与其诚实交谈,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同时,在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幼儿也会开心的活动、诚心交流,这也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此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关注幼儿多元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为幼儿成长提供适宜土壤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已明确告知我们,人有着8种之多的智能,幼儿亦是如此,只是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期,诸多智能表现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了解幼儿的特长,适时、重点的指导,让其在启蒙阶段就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教育,这也就犹如一棵大树,让它生长在泥潭里,它会倾倒,生长在沙漠里它会挺拔,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它会茁壮成长,而这都是由它的生长的根基所决定,而这也就是它的基础发展,我们就是要关注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社会也需要各类人才,另外,在几千年以前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里,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材施教也只是留于书本,这对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带来了很多思考,为了幼儿活泼、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关注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奠定幼儿成才教育的基础,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家园配合,营造适合发展强项的积极环境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庭起着更为主导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的是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很多时候在轻松的游戏中,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

在幼儿的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中,其中明显受父母影响的因素。他们在某一个智能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和受到父母的态度有关。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鼓励支持也有可能使得孩子在该智能领域取得良好的发展,从而成为其优势智能。这个现象就是智力的"正反馈",因为优势智能的良好发展,导致其对该智能领域的兴趣;反过来,也是因为对该智能领域的自卑,也可能使得孩子放弃该智力的发展。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积极配合,才能给幼儿营造一个适合其发展强项的积极环境。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幼儿享受个性化教育,这也是我们多元智能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强项领域的学习发展能够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以及对学习求知的积极情感,为多元智能的自然迁移打好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发展其强项也并不是意味着放弃弱势领域的发展。应该鼓励儿童去探索他们的弱势领域,更广泛的学习和探索可以让儿童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总之,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93-01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1)多元智能理论是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美国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著作已有40多部,分别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理论研究[1]。因此,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保证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更具意义与价值。

(2)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几乎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基础,而且更容易本土化,保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更具推广空间与开展市场。

(3)多元智能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非常成熟,总结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现有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可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指导、参考与借鉴,保证了其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应用与实践的可能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想推进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幼儿园里就再不应该有“笨小孩”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学习类型与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就的“小幼苗”。幼儿教师应该承认幼儿智能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摒弃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偏见,透过多元智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积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幼儿教师才能避免消极教育行为,积极的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创建多元开放的幼儿教育环境

(1)丰富教学材料:操作材料是学习的媒介,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反复操作与把玩,运用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学习路线与学习方法探索未知,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提供可以激发单一智能或者多种智能的操作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大量不同的学习探索机会。比如可以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与模拟汽车跑道,就可以激发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与学习方式,有的幼儿在车道两边不停跳来跳去,一会单腿跳,一会双腿跳,这表明这类幼儿的动作智能发展良好;而有的幼儿喜欢将汽车玩具按照颜色、型号、大小等进行分类,表明这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良好;还有的幼儿一起玩赛车或者售车游戏,并在共同游戏中进行大量的语言交流,表明这类幼儿的语言智能与交往互动智能良好。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不同的玩法,也会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丰富幼儿园环境:智能潜能能否被激发,也有赖于特定的教育环境。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也激发幼儿多种智能潜能。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创建“图书角”,以激发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等;也可以带领幼儿种植花草,饲养小兔子,以发展幼儿感官的敏锐性、自然观察力等等。

(三)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1)教育评价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评价应该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评价,教育也应该在评价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传统评价理论那样将教育与评价孤立、分离开来。

(2)评价应该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3)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幼儿,评价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也要在社区与整个社会中进行,只有联系日常实际生活,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多元智能评价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家长、社区、社会与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多元智能评价的社会化。

(4)多元智能评价应该“以人为本”。每个幼儿都具备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而且这8种智能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每个幼儿身上进行组合,使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特点的智能水平[2]。如果评价方案不考虑幼儿智能的差异性,就会阻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发挥各自所长的机会,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作为其他弱势智能发展的切入点,实现智能的多元、全面发展。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就必须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创设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以促进幼儿智能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篇13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就什么是智力、智力的构成、发展等问题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或者是人类所有个体拥有的程度不同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指在学校里表现出色所必须的能力。近些年来,不少心理学家对上述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和挑战,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加德纳将智力定义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一定义包含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智力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第二,智力应能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智力与创新分不开,对所在文化提供重要的创造与创新是智力的最高境界。

根据加德纳的智能理论,人类至少拥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数理、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身体、运动智能(body/kinesthetic),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以及自我认识的智能(intrapersonal),自然观察者(naturalist)智能和存在(existential)智能。这九种基本智能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各种智能由不同的核心能力所组成,并以不同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发挥。每个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这九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发挥的程度不同或者各种智能之间的组合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要评价

目前,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研究不断涌现。这项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扩展了智能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的看待智力问题的方法。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人道的评估体系,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营造一种激活个人潜能的文化环境,如创造一个视觉化的学习环境、适当改变座位安排,以激活学生空间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开放性、兼容性很强的体系,提出的九种智能只是已经确证的,但并没有穷尽人类所有的智能,其理论研究的动态性和发展性使得它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当然,多元智能理论也遭到了批评,有其不足之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充分的实证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加德纳混淆了才能(talent)、能力(ability)和智能(intelligence)等概念,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质疑,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当前及未来的理论价值、研究方向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于实践易产生忽视基础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表面化、评价难以操作等问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尽管多元智能理论还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构想,但这一理论的问世,的确引起了全世界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对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转变了人们对教育功能和发展目标的看法,更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为制定课程改革、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1.树立自信乐观的学生观。

传统智力观认为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别,从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教育应从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出发,选择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智能领域,全体学生都是各具智能特点的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抛弃单纯注重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价值取向,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强项。多元智能理论不只是判断学生的短处和弱势智能领域,更重要的是确认学生的长处和优势智能领域,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最大限度的发展,并把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弥补,以便形成强弱互补,协调发展。

2.树立多样化的教学观。

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视甚至视而不见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本来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厌学、逃学也就不难解释了。然而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虽然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但是这些智能在个体身上却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在一起,因而个体之间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困难是由于没有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所致;还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他们拥有学习策略的知识,只是没有被激活而在学习中实际使用而已。既然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

3.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我们以往的学校教育,单纯依靠标准化的纸笔测验测量来考察教学效果,评价只注重学业智力,特别是语文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两种,对其他智力诸如社交智力、实际生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等均有所忽略。这种评价实际上是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其结果是,所培养的学生的智能是残缺不全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能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核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的测验必须通过多元渠道,采取多元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对学习者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启示。它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的科学论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育的观点和做法,为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也促使教师认识并尝试扩展其他的教学策略或技巧,提供并建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适应不同智能的学生学习,以引导其天赋的潜能获得最佳发展的机会,有利学生日后的继续学习。

参考文献:

[1]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高等函授学报.2005,18(1):47-51.

[2]孙小利,孙枫梅.多元智能理论综述.科教文汇.2009,7-8.

[3]赵兵.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于“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 中国电力教育.2008,9(121):69-70.

[4]张祖民.多元智能理论差异教学观及其实施策略.石油教育.2007,(3):53-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