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66-02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它以一个或几个图形、表格等形式来展现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和地理现象,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学的特色所在。我们地理教师都十分喜欢利用图表,很多课上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图表:有挂图,有幻灯,也有黑板上画的图表,还有学生自己绘制的图表……图表之所以在地理课堂上出现得这么频繁,甚至可以说不可缺少,就是因为地理教学中利用图表进行教学具有很多特有的优势,下面具体谈下有哪些优势,并进一步阐述在教学中如何强化其优势。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表的优势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利用图表教学,因为地理知识有很多是复杂而抽象的,而一旦经过图表形式呈现,就能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直观,便可以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更喜欢参与教学,进行探究,更容易产生兴趣。而且便于学生记忆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总之一句话,在地理教学中,广泛、恰当、适时、高效地读图、填图、画图和用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充分利用地图隐含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特点,强化地理图表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既然运用图表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强化地理图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图表进行教学
强化图表教学,利用图表进行地理教学,需要从很多方面下手,下面我们仅就以下三种办法来进行论述。
1.精选图表。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利用图表的第一步就是先要精选图表,选对图表,选合适的图表。何谓合适的图表呢?首先要具有清晰、鲜明的特点,要简化,主题突出,让学生一眼看出图表中包含的内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图表中的地理知识。但是不可能都是简单的挂图,遇到复杂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几张简单的图表,再加以叠加,循序渐进,一层层揭示,效果会比直接出示复杂的图要好得多。其次,图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多利用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图表内容,因为地理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地理也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因此生活化的图表选择是十分有必要的。再次,要贴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图表是给学生看的,如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图表教学的目的了。我们在选择图表时尽量选择一些新颖的、内容丰富的图表,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进而产生地理学习兴趣。
2.设计开放式的读图练习。通过研究近几年我省的中考题,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题是以图表为背景的,考查了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应用能力。确实这样,读图、析图能力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信息量大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呢?我省初中地理科目只是在初一和初二这两年进行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循序渐进,从初一到初二给学生规定不同的读图技能要求:初一掌握基本读图、填图、绘图、析图能力,初二掌握综合运用能力,等等。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读图练习。所谓开放式,就是没有固定答案,只要符合图表所显示的知识和内容即可。比如在讲完国家地理知识后,多拿几幅图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谈谈图中显示的内容,谈谈图里还隐含了哪些内容,从横向、纵向等方向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加强图表在教学中的作用。
3.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简图。经过前面的准备工作,就可以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一些提升。接下来就应该是地理图表的绘制了。地理图表的绘制与教学技术是中学地理教师最主要的专业技能之一。我们教师在进行图表教学时要注意自身图表绘制能力的掌握情况,自己学会根据所学内容绘制相应简单鲜明的图表。这还不够,还要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图表教学中,对应的动手能力即是动手绘图了。动手绘图是一种很简单、很奏效的图表教学形式,也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和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的图表,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都应要求学生动手勾画和绘制。让学生对照课本中的重要图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临摹;也可以将课本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发挥地图直观形象、表现力突出的特点。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相信图表教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地理教学,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首先分析了图表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又通过三个方面――精选图表、设计开放式的读图练习、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简图来探究了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图表进行教学。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图表的优势来强化地理图表教学,科学选用图表,教会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培养其良好的读图习惯和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图表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图表教学。虽然图表教学具有很多优势,我们都热衷于运用图表进行教学,而且中考也重在考查学生的图表运用能力,但是毕竟图表教学只是地理课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还有许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使用,我们要与其他好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使用,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二、工作思路
以区地理学科中心组为核心,以全区中学地理教师为主体,以各校地理教研组为基地,以集体备课、解决教学的问题为载体,以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为中心;学习理论、引领方向,培训骨干、带动全体,创造典型教学案例、促进日常地理教学改革,及时反思交流、认真总结积累。
三、重点工作
高三地理复习工作研究;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研究;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四、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指导水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提升教研品质。
本学期将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1) 组织教师进一步研读《地理课标》、《考试说明》,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质,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2) 研读和实践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争取高三地理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聚焦课堂抓质量,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总结、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及本学期初“自主学习调查测试”的质量,反思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调整新学期的教学策略。
(2)认真分析总结近三年的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对比08、XX年高考地理试卷,找出命题变化的趋势和命题的思路,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3)组织好教师集体备课,尤其要关注薄弱学校高三地理教师的备课、上课和试题的选择。
(4)深入学校进行高三专题研讨,重点督促检查有关“规定动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5)做好地理教学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及时沟通、及时传达;
(6)认真完成本学期模拟考试等各次重大考试的阅卷、信息收集、分析工作;
3、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研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公开课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教研活动的形式和质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梯次的教师培养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学科专家的巡回送课、听课、评课活动,把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落实到全体、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平时、落实到实处。
4、高二地理教学强调夯实基础,重视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增强读图、绘图、地理计算的训练;加强对地理图表和文字表述的训练;能够从提供的新的素材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读和分析,从而解决地理问题。注意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5、高一地理教学要求低起点,小坡度,宽底面,严要求;注意培养年青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关于初中地理教学
督促区内各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设好初一、初二的地理课。考虑到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特别是专业地理教师各校人数较少,关注、关心初中地理教师的成长,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
7、其他工作
(1)选择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
(2)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见附表一)
六、各年级教学进度及课时建议(见附表二)
附表一:主要活动安排
月 份
主要活动内容
八月份
1、 制定工作计划 2、高中地理教学研讨
3、参加苏州市暑期教师培训 4、苏州大市初中地理教师学科把握能力决赛
5、 参加大市教研员工作会议
九月份
1、组织暑期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卷阅卷,并做好成绩统计分析
2、召开全区地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望亭中学)
3、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活动(局三楼会议室)
十月份
1、 承办苏州大市地理学科教学基本功竞赛决赛(陆慕高中)
2、组织完成区“中学地理课教学设计”比赛
3、 组织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 期中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2、参加苏州市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木渎中学)
3、参加苏州市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
十二月份
1、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研讨活动
2、高中地理教学调研
一月份
期末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附表二: XX年下半年苏州市地理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年 级
教 学 内 容
课时/周
备注
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2
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2
高一年级
地理·必修·第1册
3
高二年级
必修三、选修一
5
选科班级
高三年级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也是全体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却有不少现象使勤恳工作的教师对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了疑惑。自己在兼任初高中教学时就有深刻感受。初中阶段,看到优秀的结业考试成绩,觉得辛苦没有白费;高中阶段,教学过程开展常遇障碍甚至停滞,很多基础知识对接不良。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明显困扰了有效教学的实现。
目前地理教学中较为突出的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学科设置
地理学科在现行初中、高中都有设置,但初三空缺。加上地理结业成绩并不纳入中考体系,强化了地理"副科"的地位,造成一些学生乃至教师的不重视,"反正初二最后努力背背就行"的思想盛行。初高中教学相对脱节,初中学习强买强卖的结果,就是经过一年间隔,到了高中,之前两年习得的知识所剩无几。
二、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要求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地理基础技能,行为动词多为"知道、认识、说出、懂得、从图上说出或找到"等。高中地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并能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到"理解运用",要求的台阶跨度明显。
三、教材内容
初中教材从区域地理角度认识和了解世界各国与地区的地理环境,高中教材从系统地理角度阐述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初中侧重说"地",多丰富的表象知识,趣味性高,直观性强。高中强调说"理",多系统性的原理、规律,叙述严谨,理论性强。初中作业多为看图填图,高中习题类型多样。初中到高中,深度掘进,广度拓宽,容易产生"消化不良"。
四、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多为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较高,学生习惯通过教师归纳、反复强调来完成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强。高中地理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创造性,学生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分析、解决不曾遇到的问题。从"押着走"到"搀着走",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一路跌跌撞撞甚至停滞不前。
面对这种现状,日益凸显出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中教师固然需要在教学中积极进行穿插迁移,以达到"水到渠成",初中教师也应积极应对,不断调整,来促成"水到渠成"。下面就以初中教学为例,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端正理念,创造条件衔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要顺利进行,首先必须改变"初中教完了事,高中与我何干"的想法。与初中教师是否会去教高中的事实无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应有的立场,树立全局观念,通盘考虑,首当其冲。
新的理念势必带来新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的构建。把中学地理教学看做一个整体,通览初高中教材和课标,潜心钻研,全面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缩小两个阶段的教师教学取向差异,对接初高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明确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理顺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渗透地理思维和方法,以达成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接受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顺应学习心理,便于衔接展开。
2、立足基本,夯实知识衔接
虽然初高中地理的体系有差异,但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是始终不变的核心,内容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的。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基础之上的深入认识、理性分析和原理运用,高中地理难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初中地理基础薄弱妨碍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构建。如学习跨区域资源调配时,必须具备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才行。
对于原理性知识,初高中深度明显不同,从知识相承性的角度出发,用"走缓坡"的方式达到应有的高度。如地球运动部分,要从初中了解现象的层面跃升为高中理解运用规律的层面。针对不善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初中多用演示表现自转公转的客观事实,反复分清与"日"、与"年"有关的客观现象,形成相应的规律性概念,以达成正确强烈的第一印象。再如难点季风气候,初一上有《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下有日本、印度等相关内容,先对因"季"而变的"风"形成的气候有初步认识,到初二上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从"最近发展区"着手,慢慢引导读图,分析成因、分布、风向、影响等方面,体现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对于观念性知识,要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完成衔接。无论是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角度的意识,还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等多个要素的观念,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关系等,每部分的区域地理学习都不能错过强调的机会。还有认识区域的学习思路,在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尤其清晰,无论是四大区域还是具体地区。在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基础上,教师不再单独的罗列知识,而是串一条线:描述地理位置了解自然环境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使学习有条理进行,认识有层次深入。这些全局观念比具体的某一个细节知识更应该传递给学生。
从做好初中内部的知识联系迁移,到融合初高中衔接的知识要求需要,重点突出,形成应有的地理基础知识。
3、锻炼思维,落实能力衔接
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需要多种能力,包括空间思维能力、地理信息处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推理应用能力等。但由于高中课程对许多方面没有单独要求,默认学生理解并掌握,而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困难。如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气候特征的描述含糊,气候类型的判断混淆,典型地区的落点困难。因此,经纬网、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种区域事物的空间分布,各类图表的判读总结种种,必须在初中阶段就予以充分重视,以实现能力逐步巩固提高、顺利过渡的效果。
其中,必须抓住各种基本能力的核心——地图能力。首先对于空间分布地图,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看多讲多用。无论是大洲大洋还是世界各地,中国概况还是多样分区,都会在第一时间面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善用形形的地图,从判断经纬网到熟悉大洲大洋国家,帮助学生明确方位、看懂位置、自我描述,通过反复练习,强化空间分布能力。然后从认识图上"有什么"引导思考"为什么""说明什么"。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初一分清气候两大要素的表示方法并对应两侧纵坐标数值进行说明,初二进一步确定重点特征和初步应用。初二上《中国气候类型图》旁的4幅图分析如下:从降水稀少判断温带大陆性气候,再结合7月均温30℃以上、年温差大的特点;从7月均温10℃以下判断青藏高原的高原山地气候;从雨热同期判断季风气候,再从1月两地气温的明显差异区分温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初二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4个城市的气候图分析设想为:能看出哪些共同的气候特点?这四个城市能从北到南排列吗?说明理由。这四个城市哪些位于北方,哪些位于南方?说明理由。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复习季风气候特点、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我国年降水量递变规律、秦岭——淮河界限的气候意义等,产生活用的体验。地图能力是能力衔接的桥梁,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通过教材事例多次练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初级判读到深系,掌握良好的地图习惯和方法。
和具体的知识点相比,方法和能力是不易遗忘的,同时两者紧密结合,更有相互促进之效。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初中具备了相应的能力,高中教学才不至于是空中楼阁。
4、激发兴趣,注重方法衔接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着眼点不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同时没有中考压力,课时内容相比高中较为灵活,教学弹性较大,利于营宽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视野,激发兴趣,传达地理思想。所以教学不再是简单罗列知识,机械训练能力,力求内容表现多样化,方法运用灵活化,只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即可。
在初一、初二的下学期学过几课后,可以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制作PPT来展示介绍某个地区,从大家相似的思路中得出区域学习的方法,从差异的地方谈自己理解的不同。从一幅图开始认识《青藏地区》,借助虔诚的反思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学《新疆》时,要求大家"评审"歌曲《新疆好》的歌词和所搭配图片,把之前的知识、自己的见解和现有的材料自然地联系起来,引发讨论,加深印象。这些手段有助于改变初中从某一角度看待问题的单一解决问题方法,由点到面,培养学习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利于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轻松有趣的心态投入其中。
初中地理不受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师并非全是专职教师,有的学校是其它科目老师兼任的。高中地理教师往往多为专任教师,高中地理要进行高考、小高考,因此,高中教师对初高中的衔接相对要重视些。
1.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问题
虽说新课改重视的是素质教育,可实际上大部分还是应试教学,主要标准还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而非综合素质。很多地区初中地理学业测试成绩并不纳入中考总成绩,很多学生因此对学科缺乏必要的重视,能力尚未得到较好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教师之间几乎无教研研讨。地理学不仅科课时少,而且很多学校还得把仅有的两节课让给主要科目,地理教师有心无力。初一教师把任务压到初二,因为小中考的题型多是选择题,初二的时候教师主要就是让学生背题海,储备知识,应付会考。
2.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差异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多为识记为主,高中则更多的需要掌握地理现象和规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以《地球运动》为例,初中只要学生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则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初中只需简单记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显然学生很容易达成,而高中则需要学生分析地球运动所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运用掌握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生产及生活中的问题。此外,像对于“大气运动”的学习,由于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限,都让学生望而却步,教师上课也尤为吃力。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主要是接触简单地与生活中相关的地理现象,培养地理的兴趣,相关的知识以了解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地理则注重地理原理的掌握和逻辑推理,立体空间想象多,知识跨度大。因此高中地理在知识系统、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自己探究二要重在理解,多问为什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重在培养思维能力。若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对初中地理学习的基准点上显然很难很好的达成高中地理的要求。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其生理和心理均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期,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效把握,采取比较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内容的学习。
1.准确把握学情及教学起点、节奏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需要准确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准备时就需要针对学生情况做出比较合理的安排。在初期教学阶段注意教学的起点及节奏,切忌一蹴而就。高一新学期地理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尽量具体化、直观化。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有回旋的余地,有相对足够的机会逐步适应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2.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改要求所在。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⑴联系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比如:为什么非洲人在赛跑赛上独占优势?为什么我南方主食多吃米饭,北方主食多面食?这些问题源于生活,学生有兴趣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讲授《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时,可以利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提出:为什么在41°N能碰到冰山?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兴趣,这样学生能更快的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此外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多媒体等方法都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形象,如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区、气温的高低变化等,它们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的。借助于地图,便能一目了然,要求学生身边时常备有地图,对各地理事物、现象能形成准确、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诸如世界各国名称、气候类型等的混淆现象,尝到运用地图好处的同学是对地图常看常新,新知越积越多。在初一新生第一节地理课时,我就告诉学生运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养成经常读图的习惯。地理学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我们可以从一张地图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知识,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人口、工农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状况,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的综合特征。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就应该多运用地图来指导学生获取知识。
二、引导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不断在自己的教学中思考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三、通过竞争激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往往刚开始进入初一的学生由于有表现欲和新鲜感,上课表演发言等表现都很积极,但时间一长,特别是到了初二,这样的积极分子也就越来越少,所以从一开学采用必要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很重要。课上可以请专门的同学来统计每堂课的每个小组发言人数和次数,建立统计表格:高质量发言一次可算两次;而答非所问,重复前人,或明显错误的发言不予计算;如有小组成员,如讲话、哄闹、不带书违反纪律被点名批评,则额外根据情况扣除相应次数成绩。一堂课结束,成绩最好的小组获胜,挂一面小红旗,连续一个月最多的小组给予该组一定的物质奖励。个人同样,连续几节课保持前几名的同学,也给予相应的小奖励,授予地理博士、地理画家、地理歌唱家、地理音乐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张榜公布,从而使同学们上地理课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上课热情大大增加,老师也不用为越到初二,课越难上而发愁。
四、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应试教育把教育目标任务更多地定位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考试技巧的训练,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地理课堂在应试教育中是一门“副科”,学校不够重视以及教师片面重视学生考试分数,影响着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一堂初三地理课,组织课堂的老师正在复习等高线地形图,老师给学生印发了导学案,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已过去了约15分钟,老师在巡查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学生一题都没有动,只是用笔在草稿纸上凌乱的画着一些什么,老师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他的草稿本撕毁并批评其“不学无术”。学生也很生气顶撞着老师并威胁道“从今以后,你的课我再也不听了”。
没有人在意这个孩子的一句“戏言”,直到这个学生在中考时考上了县上最好的高中后,所有的任课老师才关注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一堂课上,最不认真听讲的总是这个让老师深恶痛绝的“家伙”,每次考试都不如人意的他最后却考了全班第一。
这个故事是同年级的地理老师讲述出来的,也许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本来就十分聪明,但是我们又得反思这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事情是否不合理?老师的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让这个孩子从那以后没有再听过一次课,也失去了对课堂的兴趣。即使地理考了满分但怎么也不能让老师高兴起来,总觉着这孩子失去了什么。我沉思着,40分钟的教学是为了什么?难道让所有孩子完成我们的要求这就是教育吗?
“考高分”并不一定就是好学生,“高升学率”并不一定是好学校。片面的追求分数和升学,孩子们失去了多方面提高的机会,往往导致学无所用。教学质量的评价并不是单纯的看孩子考了多少分,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包括了品德、学业、身心、兴趣特长等多方面发展。
第一,地理教学中品德发展水平的评价。
地理是一门需要结合生活的学科,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学习海洋环境的时候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树立热爱海洋的意识;学习粤教版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则需要教育孩子们既要为祖国的不断强大而自豪,又需要不断向外国学习,不可盲目排外。日常的教学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正确看待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并及时作出评。对地理课堂的品德评价应该刨除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对社会的感激之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尊敬、对祖国的自豪等等思想方面。有的学生思想放得很开,不需要老师典型就能产生积极的思想;而有的学生则会受到环境及自我主观性的影响产生片面、偏激的思想,老师应该及时引导,同时在学期末对这一部分学生必须做出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的结果也应该及时的反馈给家长。
第二,地理教学中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获得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价。首先,对知识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评价可以采用检测的方式获得。检测的次数也不宜过多,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我的做法是按月检测。检测的方式也应该多元化,不是单一的完成试卷,可以采用辩论、开卷、绘图等。其次,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评价通常采用课堂讨论、实践考察、课外活动的方式,例如:初一地理地图教学和初二地理我国交通方式的选择,采用了给定情景,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地图讨论选择合适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2009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日全食,通过学生假期的观察,在开学的时候通过学生的汇报发言,让学生将地理的书本知识转化为了生活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评价不论对错,只要学生有意识能发言,有见解即可。
第三,地理教学中身心发展水平的评价。
评价一个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是非常困难的,这一方面我的评价方式更多集中在情绪的控制上。地理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十多万个城市、两千多个名族,我们有喜欢的,有厌恶的,例如:日本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许多同学提到日本便咬牙切齿,老师需要善于疏导,让我们的同学向日本劳动者废寝忘食工作的精神学习、向日本这一个国土尚不及四川的小国却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学习,身心发展水平的评价也可以在学期末问卷调查中体 现,老师应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例如:要求部分对日本、美国存在偏激思想的同学,我安排他们课余寻找生活中哪些产品来自于这两个国家,寻找两个国家经济和劳动者勤劳工作的资料,让学生转变思维。
关键词 地理教学;分组合作学习;基本内涵;实施策略
一、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指导和调控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概念中不难发现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若干学习小组是组织前提。因为只有具有了学习小组,学生才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在与小组组员合作交流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特色。不仅有小组组员之间的讨论,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还有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必要时甚至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去。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增进地理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并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的渗透,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二、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分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具体做法:以期中,期末地理成绩的平均分为参考系数,将全班分成9个小组,各小组组员又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地理成绩在85分以上,B层次成绩在70~85分之间,C层次在70分以下。各小组有自身特色,如有自己的口号,组名,如初一(一)班第一组设计的的组名为“小蜜蜂”,第三组是“梦想的种子”,第九组为”飞翔”等等。各组坚持少数服从多数,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组规,投票选出组长,纪律委员,以保证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中等生是“群众演员”,少数学习困难生是“观众”。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注定主体参与的低水平,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分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合作小组的互,互补性的基本特征,小组成员间通过互助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合作,达到互补,使地理教学面向全体;组内分层,有利于兼顾个别,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实现因材施教。
“只有集体意志的原则性,原则性才有权威;只有建立在集体基础上的灵活性,灵活性才真正有效”,各小组组名,口号,组规的统一,容易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增强自豪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自觉维护小组集体的纪律,并为获得集体荣耀而奋斗努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理教师课堂,课外管理的负担。富有个性的组名,口号,也张显了学生的个性,表现了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教材多样化。具体做法:竹山中学为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模式量身打造新的教学资源—地理导学案(分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当堂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反思,预习指导八部分内容)。
导学案是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优化,整合的实施方案。导学案使各小组明确了任务,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学习都有章可循,保证课堂秩序的井然有序,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同时导学案也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处理,是对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地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重视地理多元目标的渗透。具体做法:地理课代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抄到黑板上,让学生在上课开始便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重点的学习。
“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地理课堂主体的转移,是“师本位”向“生本位”的突破,是对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实践。
如《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势总的特征及对河流和气候的影响;了解山脉走向的含义及主演山脉分布特征;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归纳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读我国地形分布图总结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名称,主要山脉走向及主要的地形区名称。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的教学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在传统教学中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以上学习目标正体现了地理多元目标的渗透。
3.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基本程序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者的关系。
以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为例说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
具体程序:
(1)10分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展示部分,并标注需要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
(2)5分钟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如“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山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___”,第一组有的学生说是1/3,有的学生说是2/3,大家一起翻看教材,发现山区面积不仅指山地面积,还包括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因此最终确定答案为2/3。
(3)教师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配展示任务,每组负责1~2题,展示时间约为10分钟。如第一组展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什么?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是什么”,第二组展示“我国第一、第二阶梯,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等等,每个组都要上黑板展示。
(4)除展示组外的组点评展示组,或是提出质疑,如第二组在展示时并未能在地图上找出云贵高原,其他组可以上前纠正。
(5)对难点问题、学生质疑较大或是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如“造成中西部一些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和措施”,各小组发表观点,教师对创新性想法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和学生一起总结。
一、自然地理难在何处
(一)自然地理知识难懂
自然地理学本身是一个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地质等多要素的融合和多学科的交叉。各个部门的要素都呈现在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当中。从自然地理学本身的尺度来看,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的尺度比较宏观。另外,自然地理里面的知识点大多是原因、成因探究链很强的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好,直接影响到下个知识点,甚至是整个章节的学习。
(二)学生难学
承载自然地理的教材主要是《地理必修1》,也就是说,高一年级的学生首先接触的就是自然地理。首先,学生在初二会考过后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接触过地理课本,在知识上生疏;其次,在学习方法上衔接不到位,初中地理学习中死记硬背的方法在高中地理学习是行不通的;再次,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全面,抽象思维能力更明显不足;最后,自然地理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物理上力的合成、数学的立体几何知识等在高一年级还没有开设,学生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
(三)教师难教
教师在自然地理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难度的定位不好把握。自然地理因具有理科的属性,而容易人为增加难度和深度;新的地理教材对自然地理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不再是系统性地按圈层编排,有些知识点教材上没有出现,但是没有讲的话又会影响学生理解,造成有的教师过度深挖,从而导致课时不够。再者就是教师可能过于关注自然地理本身的知识,而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等。
二、优化教学策略,寻求突破
(一)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化繁为简,由简入深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流过程。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出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局面,形成了多样化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模式。通过对学生学情及教材的综合分析,本节课宜采用讨论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参与—活动教学过程模式等。
首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巩固基础知识,为新课做铺垫。在学习三圈环流之前,必须要复习好两个基础知识:一个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另一个是关于风向的判断。有了这些知识储备,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尝试自己分析高空、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及气压带的形成,近地面风带的形成。
其次,由简单到复杂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从只考虑地表的冷热不均,形成简单的赤道极地间的单圈环流;到叠加上地球的自转,风向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在环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四个气压带,并分析高低纬度气压带之间的风向,确定风带名称;再到叠加上地球公转的影响,直射点季节移动,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从假设地理模型,到一步步接近现实,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自然地理学习思路。
再次,合理设问,引导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不考虑大气运动,不考虑地球运动时的大气运动状况,并且通过板图表示在图上。我们可以问学生:“地球上有明显的冷热不均,其中最大的冷热不均差异出现在什么范围呢?”“赤道地区温度高,它形成什么样的气压呢?极地地区气温低,大气如果运动,形成什么样的气压呢?”答案很明显的,学生可以推断出这种简单的单圈环流。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有地球运动以后,这种大气运动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大气的运动、对气压带的形成,会有什么影响?在南北纬60度附近,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汇聚对大气运动又会有什么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最后绘制成一个大气运动的三圈环流示意图。
最后,教师要学生反思回顾和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促进整体知识的形成。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并在空白的底图上绘制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争论,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二)优化教学媒体组合,化抽象为直观
由于地理科学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板图、板书、设计学案等教学媒体,以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难点。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PPT制作多媒体课件,构建直观空间模型,构建大尺度空间模型,展现动态效果(如图1)。教师可以用箭头表示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气流,并分用冷暖色系表示来自极地与副热带的近地面气流,为箭头添加动画效果表示因冷热不均导致的空气垂直运动、发生偏转的水平运动、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先后顺序,展示动态效果。
■
(图1)
其次,不忘传统板书、板图手段。板图是地理学传统上非常有用的工具,在黑板画出包括地面、大气垂直断面和高空大气的示意图(如图2)。图当中,包括右半部分是地球表面,中间这部分表示的是大气断面,左边半部分表示的是高空。通过图,能够把地面和垂直大气运动以及高空大气运动联系在一起,使得这种地面、高空和垂直大气的这三个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画过以后,学生能再模仿着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效果会比较好。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通过自己表现的方法,用这种直观的方法表现出来。
再次,根据学情设计学案,学案上的空白地图与板书一样,让学生在空白的图(如图2)上绘制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争论,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
■
(图2)
(三)优化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提倡探究学习,鼓励课堂讨论,注重小组合作,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等不仅仅是希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希望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掌握一些对将来生活有用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景,假设模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不断得出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等规律,使学生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课后布置学生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的作业,不仅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时,对设计思路与要求明确交代,对制作完成的模型进行检查验收,做出恰当的评价,以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2009.
[2]黄莉敏.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及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本学期我任教九年级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按照教导处制订的学期行事历,结合学生的实际,制订出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学期初,通过与原来其它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上一学期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本县期末质量检测成绩的名次,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学期复习做好准备。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图书室查找资料,到网络上查找各种媒体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工作总结。
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
(二)精讲精练抓提高。
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每节复习课中,我重点教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使复习内容条理分明,学生在复习中得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
三、深入教研教改,加强校本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
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本学期,我听课、评课的次数都能达到学校的要求。
四、注重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通过实践经验证实理论知识。本学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地理知识辩论活动,在唇枪舌战中,虽然有的同学“独占鳌头”,有的同学“败下阵来”,但是,他们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辩论中增加了知识。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潜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潜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个性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星转斗移,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画上一个句号,然而对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总结和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收获的甜蜜,也有不慎的失误,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紧跟时代步伐,全面认识地理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任教了八年级下期的地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取响应政策。新课程改革它为教学的创新供给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教学改革作为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必然会有全方位的实质性的推行。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理解必须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到达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所以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
经过向老教师的不断学习了解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目标进行了规范,除了总目标外,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我认真钻研、解读了新课标对这三个分目标的要求,它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以及评价上课的基准。
二、不断反思,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的主角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大胆尝试,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进取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忙学生构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忙学生在学习中构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总目标是要构建贴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须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主角、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我们地理科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1)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期末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2)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经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着、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可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着的成效。
三、教学收获
地理教材几乎每页都有各式地图,经过学习地理,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我国一些经济文化现象,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好朋友。学习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一样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提高,以及不一样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一样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初二学生,学习的全是中国的地理知识,身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连一点中国地理常识都不认识,从这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他山之石,能够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学生的进取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资料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时候我就是以新年走亲访友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结合实际为自我的出行制定最佳的方案。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所以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能够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例如在讲“中国的资源”的时候,我利用南海是实际情景——南海近海大陆架拥有丰富“油气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进行讲解,学生很感兴趣,并且也心领神会,掌握的很快。
在如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此刻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我也顺带把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密切关系结合讲解,异常是地图知识、地名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知识结果令人满意。
(3)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资料的特点和学校条件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主角扮演、分组活动、问题解决、读图导学、实验探究、启发引导、自学讨论、发现教学等;于此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基础,例如:自主探究的预习消化法、图象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记忆巩固法等。
四、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四、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初二下学期时间紧、头绪多,是最繁忙、最关键的时期。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讲,一般分为课堂授课时间和复习时间。学生课后复习地理学科时间很少,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授课和复习时间的安排至关重要,如何在短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系统地复习?这是进入初二就普遍面临的问题。实践证明,如果复习时间太短,太仓促,不能进行系统的复习和一定的习题训练,成绩肯定不理想;反之,如果复习时间过长,新授课的时间就要缩短,会造成授课过于简单,学生基础不扎实,复习难度增大,得不偿失,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进入初二后,首先应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做好两个时间的合理安排。同时复习阶段的时间分配也很重要,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主要以教材为主,详细复习每章节的知识点;第二轮复习,主要以指南和考试说明为主,重点落实各章节的纲要知识点,并按章节进行训练,最好运用指南的“达标训练”作为练习,并编制适当的单元过关测试题。第三轮以专题复习为主,把相关的知识归纳起来,以对比、比较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训练。处理好复习过程三阶段的时间分配,做到复习有计划、有思路,切实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二、内容上,依纲扣本,紧扣《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
泉州市每年都会制定相应的《考试说明》,这就是当年的考试范围。《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的内容都来源于《课程标准》和课本,依据《课程标准》对不同知识点提出不同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要求,因此,在会考复习中,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说明中的每一个知识内容,学生应达到要求的水平,同时也要把考试说明的每条要求落实到课本内容,做到由点、线到面,线面结合,这样复习就有目的性,有重点,避免盲目复习、负担过重,事倍功半。《复习指南》是复习的良好参考资料,它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立足基本地理技能、注重能力、突出三维课程目标。可充分利用指南的导向性进行命卷,对指南的素材进行题目改造、改编,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并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实战能力。从近几年的考题看,综合题命制基本都参考、借鉴指南中的题目,不仅知识点从指南提取,而且大量采用指南的素材,尤其是地图尽可能从中选取,所以,复习阶段建议用好《复习指南》。总之,复习中必须注重将《考试说明》与课本相结合,立足基础,注重双基。抓住《地理课程标准》这根准绳,用好《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这两个材料。
三、方法上,采取讲练结合,做到精讲精练
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课堂传授并非越多越好。尤其在复习阶段的知识传授,应采用点拨式、启发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调动学生复习的能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材的重、难点讲清楚。在钻研教材和考纲的基础上,总结并讲透各章节知识结构、知识原理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辅以范例、练习,通过训练,使知识点得以牢固掌握。练习必须适量,而且应结合近年的考试题型、试题难度要求、《考试说明》等进行编制,当然,不是练习越多越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题海战术是不行的;对练习必须进行精心选择,对外来资料不能照搬照用,而要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通过各种习题的训练,让学生熟悉地理试题不同的弥补方法,帮助填补学生知识、技能的缺漏,解决审题、答题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除精选习题进行练习外,高效率的讲评同样重要。通过练习,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典型错误、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纠正,便于学生及时反思改正;通过范例讲评,指导学生的答题思路方法、答题技巧及答题规范,教会学生全面、准确、快速地审题、规范答题。当然讲练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讲不练,不选范例,不指导,学生就会缺乏实战经验,只有巧练、多练、活练才能在考中游刃有余。
四、行动上,抓落实,抓实效
毋庸置疑,地理教科书是教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和会考复习的基本载体。我的体会是,要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达到地理会考复习的预期,前提是地理老师要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初中地理会考的命题依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教师开始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认准方向,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研读《课标》,只有教师心中有数了,学生才可能听个明白,学到扎实又具体的地理知识。
在《课标》学习中笔者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内容。
学习《课标》时首先要理解,明确课标的具体要求,特别要注意将笼统的课标分解细化明确为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教学任务。如《课标》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这里的“知道”就较笼统,到底要学生知道多少,教师就应该对类似这样的地方进行明确化处理。笔者是这样具体化的:
①记住六大板块的空间分布并会在空白图上正确填写它们的名称;
②记住板块构成的特点;
③结合“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理解并记住板块运动的特点;
④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几个自然现象等。
2.把握尺度。
知道了要教什么,还必须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注意把握好《课标》的尺度,即把握好《课标》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既不要随意扩大加深,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课标》的要求,造成学生的知识缺漏。如《课标》中“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笔者依据教学经验,将这里做了具体化要求:
①在空白世界地图上正确填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②在空白地图上正确找出并填写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南美洲与北美洲三条大洲分界线等。
3.提升认识。
反思是提升认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笔者受益较深的是借助对往年市级地理会考试卷的研究,反思,提升对《课标》的认识。在感悟会考,体验经典的同时,充分利用会考对教与学的良好导向作用,理解命题者对《课标》的理解,再遇到教材处理中的诸如该补充多少,该深化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时,就会心中有数,充满自信。
认真做到以上三点,依据了真正明白,又能适当把握尺度的《课标》,无疑对将要进行的教学设计,其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地理会考指导等教学各个环节都有着实实在在的有效推进作用。
二,运筹帷幄实施教学,深入浅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结构与形式,并以一种最佳的呈现顺序去安排这些知识。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授课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学时依据《课标》把握好要求既要紧扣教材,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教师为了使教材更适合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就有必要对课本进行处理,对这个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做个再加工。
1.优化重组。
教材该如何优化处理才能更为有效在操作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因地,因时,因学生学情制宜,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不仅要注意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还特别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材,按学生认知的情绪,兴趣,需要,经验,能力等因素重组教材,使学生愿学,乐学,有效的学,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如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顺序是: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笔者调整后的顺序是相反的: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疆域。这样做的意图和优点,一是《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本学年的难点,将本节提前到新学年课本的开篇位置,是为了利用同学新学期新希望的良好心愿和上一节地理学习准备课教育后的好状态突破难点;二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大量的齐声跟读和互助学习,抢答等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生活动,氛围好,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适合开篇;三是教学方法得当,难点容易突破,及时把握和运用这难得的好教材,培养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成就感和地理学习兴趣,有利于鼓舞士气,建立信心,最难的都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2.优释精讲。
什么该讲 什么不该讲 什么要补充讲 什么要重点讲 该怎样才能讲到最好 该怎样才能做到精讲有效……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天天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解决优化处理教材这个问题的自信还是来自于对《课标》和学生实际的正确认识,只有依据了《课标》和学生实际的精讲才是有效的。
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今期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以下,本人谈及一下今期地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能够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资料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期望学生透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透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透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透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状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资料,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潜力,就务必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用心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用心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潜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应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就应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构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下期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用心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用心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潜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潜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用心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另外在期末复习当中,抓得还不是很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倍努力,仍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力争在中考时,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就应扛起职责,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务必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潜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持续此刻的工作状态,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课前精心备课,做到形式多样化,透过相互听课、交流,不断的完善教学,充分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9年级6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景,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进取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进取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本事,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构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理解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仅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期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景,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提高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进取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景,我在课堂上时刻经过激趣是学生坚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本事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所以,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回到,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提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资料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构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构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本事,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资料,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本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本事;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本事等。经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到达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本事的目。
四、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