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三心理健康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136-03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和谐社会,大学担当着培养和谐人才的重大责任。和谐人才的标准是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和谐发展,而和谐心理是和谐人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人内在的体验稳定感、主观幸福感和价值获得感。

一方面,大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和谐人才重大责任的机构,这一性质决定了在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治疗心理疾病,而是促进青年学生形成和谐的心理状态。这就意味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不是心理疾病治疗工作,而是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另一方面,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在校本科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约为15%。这就是说,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健康人群。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为例,近年来我们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深入的约谈普查,发现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来源于心智发展扭曲之后产生的疾病,而是学生内在人格发展不够完善引起的一系列消极现象,学生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适应性和发展性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定位于对学生健康完善人格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从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内在人格等三个方面,促使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心理和谐发展。这种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的自我和谐,表现在对人对己对事上达到的良好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平衡状态。而这种对内协调、对外适应的心理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方面: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格完整、反应适度、行为协调、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三五”模式构建

培养大学生成为和谐人才是一个需要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一)一个主阵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

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主课堂、主渠道作用不容忽视。课程体系应包括三个模块:

1.主干课程模块――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课程为主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恋爱心理、职业生涯规划、新生生活适应等普遍困扰学生的问题,旨在通过传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学生认识自身,树立健康意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及隐患,指导学生自我调适或解决一般的心理困扰,激发学生的心理自助自救能力,预防心理问题障碍化发展。

2.活动课程模块――以专题活动类课程为补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自信心训练、压力管理、人际关系训练等团体活动,既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使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达到课程效果的延伸和巩固,从而推进课程教育从广度到深度的发展。

3.支撑课程模块――以专题网站知识普及为支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者可以个人博客、学生论坛等网络平台为载体,建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网站和网络咨询平台,全方位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交流心理自助经验,打破心理健康课程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广泛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这三大模块互为对应:有机联系、各具特色,全方位落实了“教育为主、面向全体”的原则,有效构建以学生为主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三大模块”的运作中,必须遵循“三大注重”的工作原则。一是注重理论的实际操作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心理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二是注重改善学生的行为――努力激发、充分调动学生改善自我的强烈愿望和动机,继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发展自我。“三大模块”的充分结合,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由此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形成课程和团体训练活动相配套的、覆盖所有年级和学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三级大平台:学校领导、教师指导、学生自助成长的三大平台

高等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成才成长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要达到这样教育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班级三级工作网络的效能,建立三大工作平台,有效整合全校资源。

一级工作平台:坚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教师及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构成,统筹规划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政策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督导检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和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求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上报问题学生资料,建立问题学生动态档案,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指导工作,指导、鼓励辅导员、班主任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从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级工作平台:坚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干部工作的中介作用。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干部应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接受心理咨询的相关专业培训,并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指导。在学习提高心理问题的辨别能力和矛盾化解能力的前提下,具体组织学院班级心理联络员开展工作。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中观层面上开展有关心理学知识方面的活动,满足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在微观层面上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维护学院“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转。

三级工作平台:坚持学生自助组织的基础地位。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包括班级心理联络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处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地位。班级心理联络员由班级和学院推荐,一般任期为四年。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组织严格的培训。其主要职责是宣传有关知识,关注重点人群,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组织学生自由研讨学习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明晰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在学生当中有效营造“感悟生活、珍爱人生”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由感兴趣的在校学生自愿组成。一般情况下,其活动组织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指导,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各类宣传服务活动为宗旨。其活动开展可以是多样的,可通过邀请校内外心理健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型心理知识宣传,为营造全校健康、团结、活泼、进取的学生生活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效应。

学校调控、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三级工作平台管理,有利于各部门相互协调、各有归属、各负其责。在全校范围内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教师和管理队伍,以及相对稳定、工作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大学生骨干队伍,能有效保证人员的全过程参与、管理的全方位覆盖、工作的全环节展开。

(三)五大通道:宣传教育、团体辅导、个别咨询、测量建档、跟踪转介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好障碍性指导、适应性指导和发展性指导三个层次,即突出发展性指导的中心地位,又及时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解决好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机制应包含五大通道:宣传教育、团体辅导、个别咨询、测量建档、跟踪转介。

1.宣传教育。首先,通过在校报中开设心理健康专栏或独立发行心理健康教育专刊等,及时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其次,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活动等专项活动,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兴趣;再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阵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依托个人博客、校园论坛等平台,建立心理知识普及专题网站,在网上开设现场答疑、在线咨询、小知识宣传、心理测试等多个栏目,既打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管理。另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全面开通手机、QQ、E-mail等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平台,及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等手段,解答学生的疑问,开展心理咨询。

2.团体辅导。近年来,团体辅导在高校受到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推进。相对于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对障碍性、适应性和发展性三个层次的指导均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中的团体辅导应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主要原则,分别从拓展训练、自信心训练、压力管理、人际关系训练、价值选择等方面对学生给予辅导帮助。

3.个别咨询。个别咨询是高等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主要采用一对一的面谈、信件往来、电话交流等方式进行,是当前解决学生问题最有效和必然的方式之一。值得关注的是,高校的学生个别咨询工作,其主力军并非只有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篇2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37-02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同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目标、指导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构建了不同模式,有效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沈德立、林崇德、梁宝勇等人着力打造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体系,通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培训教材,组织骨干教师专业培训,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编制《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等工作,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主体问题的探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明确教育主体,有利于有针对、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因此对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并相继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双主客体论、三主体论等观点。但是无论是单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单纯以学生为主体,都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互动,打破了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互相依存的关系。在双主客体论中,“潜在主体”说将学生看作现实的客体和潜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现实主体,需要通过教育促使学生成为现实主体;而“轮流主客体”说、“主体移心”说等,将教育和接受教育简单的割裂开来,打破了教学双方面的有机联系。在“三体论”中,将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第三方面因素看作教育活动的三个主体,共同作用于教育实践。例如于光远将环境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并列,认为其同一般的认识过程不同,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被教育者、客观环境共同发挥作用,将教育者看作第一主体,发挥着主动的因素,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对象,外界环境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认识的来源和对象。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教育功能的发挥,而构建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式,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教育的整合模式”、“多维立体的心理教育模式”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活动,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围绕教育的目标、主体、内容、途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评估方法等方面,构建了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塑造优良心理品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在各个高校可以广泛借鉴的模式。

四、以“三体论”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及分析

在以“三体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中,既要重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师生关系的主渠道作用。

1.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要求和职业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为基础,引导其积极、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首先,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构建普及性、拓展性、专业性心理学课程体系,保证全体学生必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普及性课程。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团体训练等内容穿插其中,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组织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开展新生心理适应、自信心培养、阳光心态、考前心理调适等专题讲座,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通过组织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大赛、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灵书签设计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等,分层次、分阶段的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最后,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中心职责、辅导教师工作职责、预约流程、普查流程、危机干预流程和心理咨询值班、预约、反馈等制度,重视心理咨询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信息反馈和个案分析、研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积极搭建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的朋辈教育平台,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平台、打造学生自助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在成长动力。首先,教育者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微信公共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并实现心理咨询的预约、测评、普查的网络化。利用展板、广播、宣传单等媒介,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其次,要积极打造以班级心理宣传员和寝室长为主体的学生骨干队伍,切实发挥其在班级、寝室的“心理活动员”、“心理观察员”和“心理关怀员”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骨干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开展理论培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水平与互助水平。最后,要建立并科学指导学生自助组织,通过印刷发放心理健康辅导报、朋辈咨询热线、班级心理活动、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优势,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主渠道作用。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在教育者的理解、尊重和信任的情况下,促进受教育者逐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促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和心理压力的缓解,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师生关系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教师要加强个性品质修养,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真诚关心学生的需求;知识渊博,具有卓越的才能;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角色期待;待人真诚,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其次,要构建平等对话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教育者与学生互动模式,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和科研学习,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网络、微信平台等途径,结合移情体验、换位思考等方式,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互动的过程中听取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建立教育者对学生的鼓励和关注的新模式,教育者应对学生的行为采取及时合理的回应与关注,既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又要避免空洞赞赏夸奖现象的出现;建立教育者对学生期待的新模式,通过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学生追求成功,不断激发学生对取得成绩的向往和抱负水平;建立尊重共情的教育新模式,不仅需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需要掌握其心理动态变化,尊重学生观点、想法,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的失败与缺点。这些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塑造敞开、接纳、理解、包容的良好师生关系。

篇3

由于缺少老师,与上几批挂职的老师不同的是我们刚到学校就安排我们开始上课了。所以我们很快就进入了课堂,与他们的老师一样的上下班和工作,并一直到学期结束,从而感受更深。

学校坚持“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实现了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的良性循环。通过四个月的亲密接触,我们从而体验到了学校的“文明、守纪、乐学、进取”的优良作风和“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校园精神。我深深的感受到:“抓住机遇求发展,趋势追赶跨台阶。”

感想一:文明整洁的校园

一走进学校,整个校园净静而美丽,人文精神处处可体现,各种激励管理条例等利于校风的内容规范地入格在橱窗内。校园环境优美,书香气息浓厚,教学设施完备,给人的感觉这确实是学生学习的好地方。校园内公共卫生和学校杂务全由重庆物业管理公司承担。虽然师生服务部是在校内,但学生习惯较好,这也确保了校园的文明洁净。

感想二:守纪乐学的学生

我们下班随堂听了各科的课兼入班上课,感受最深的是:99%的学生一点都不放松(更不用说放弃)课堂上求知的机会。专注地、积极地思考发言,课堂上没有其它杂音。教室的布置也紧紧围绕学习的所需气氛。如初三年级的“保强补差、稳持胜券”,“全、细、准、熟、活”,“天天有计划,时时有安排,课课有收获”等一些标语,给同学们鼓励加油,这样就营造了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一个来自景宁移民的女生,她的乐学精神更让我折服。在本期开学之初,前一届的优秀学生在校内开展了“决胜中考,改变命运”为主题的初三动员大会。演讲完后,该女生主动向主讲人(前一届的状元)请教学习,我真佩服她的胆量和执着。

感想三:科学有效的管理

(一)教学管理

实行校长、教学校长、教导处、教科处、年级处、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纵向管理,履行教学决策,教学指导,教学分析,教学督查等职责。

制定并规范了教学基本功要求、备课要求、授课要求、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要求、课外辅导要求、课程考试要求、质量分析要求、教改科研要求等可行有效的教学基本要求。注重集体备课,落实科研先导地位,提升科研工作水平,教师积极参加江北区和校内教研活动;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两年一度的校内教师“金苹果”大赛(其中包括演讲、说课、授课、现代信息技术等);实行“以老带新”的帮扶活动,促进年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精心组织各年级月考、加强月考质量分析,找问题、添措施、提质量;特别强调教师要内练硬功,外塑形象;定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求初一新生尽量不存在差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二)常规管理

该校以“第一个吃螃蟹”敢为天下先,独创了“德育系列化”,在全市、都处于领先地位。强调“成人先于成才”,体现“德才兼备”人才的以德为先,实现了德育管理层次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形式多样化、德育途径网络化、德育考核制度化、德育成果特色化。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很具特色:组织实施了“五个一”健心过程:一堂课——心理健康课,一个室——心理咨询室,一个剧——校园心理剧(通过心理剧的编写、排练以及表演和观看,在学生中掀起关注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状况的风气。每年初一、初二特意组织心理剧大赛,的确精彩生动,教育效果好,心理剧曾在宁波电视台播放);一幅画——校园心理漫画;一个站——《心灵家园》网站。同时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爱学、乐学。

(三)后勤管理

后勤全由后勤集团承包、师生伙食、师生服务部等均经营得安全、有序。

感想四:师生共拼的精神

我们感受姜山实验中学的老师辛苦,学生劳累。一个主科老师两个班,并且有的当班主任。师生7:10到校,初二班主任晚上8:00后离校,初三班主任晚上9:00后离校,班主任、老师压力大(质量分析时校领导亲自指明各科任老师成绩的优劣,同事认为某班主任工作能力强的而家长却要求更换);科任老师不坐班,但他们对教学的付出比我们想象的多。学生也很苦,特别是初三真正体现了苦拼、硬拼。

回顾过去,令人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使人激情满怀。

通过历时四个月的学习考察和体会,我们粗略思量,想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领导、老师们参考。不对的请你们批评指正。

我们的建议是:正视困难,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增添措施,狠抓落实,为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而不懈努力。

目前,我个人认为我校(特别是我们景宁山区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启蒙教育不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太好,就导致了学生基础不够好;山区家长素质不太高,经济收入低,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导致家庭教育差;社会尊师重教风气不浓厚,导致社会环境差。因此,这样就失去了“家长、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有机统一。完全由学校、老师唱《独角戏》;同时今年物价急速上涨,而教师工资低,这挫伤了老师辛勤耕耘的积极性,真切体现了我们教师完全是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公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等诸多困难。虽然困难重重,但总会解决。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三心”:

树立信心:我们要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冷静思考,正视现实,要有百倍信心和决心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共同奋斗,捏紧拳头,相信学校的发展和辉煌也是指日可待的。

树立爱心:同志间友爱,老师对学生笑爱。共事是一种缘份,要团结友爱,讲求诚信,加强协作,构建和谐,用人格赢得学生尊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