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教学资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多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要表现得积极活跃,而且语文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须被“协作式”教学模式所替代。协作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经过教师长时间不断探索和检验的,是值得被引入语文课堂,也是值得借鉴和吸收的。以下是笔者基于协作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建设探析。
一、科学合理分组
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以及性格差异等方面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客观分配的原则。不仅要遵循整体学生的意愿,而且要以学生为中心。有一种分层分组的分配方法,是值得教师借鉴和提倡的,但是教师如果采用这种分组方法,首先是要经过学生的同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分组之后的组内成员必须有一个可以带领大家的组长,他必须起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督促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二、创设协作契机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式探究活动,同时这个契机创设得要很自然。在小学阶段,学生都是比较天真的,他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充满着好奇,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一种协作式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导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叔叔在自己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可不可以简单地讨论一下,借助学生讨论的契机,让学生比较一下叔叔于勒和你自己的叔叔的差异,这样大家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协作任务合理
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离不开协作式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协作式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学生年龄还小,有的问题是无法讨论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协作式探究任务的时候,布置的任务必须要合理,在学生这个人生阶段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稍微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在执教《故乡》这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故乡是怎样的,你是否喜欢自己的故乡,为什么喜欢,教师的这些任务都是比较简单的,也符合常理。
四、营造学习氛围
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处在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当中,大家都可以和睦相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在课堂上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抒己见,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存在偏见,尤其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多多给予鼓励,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同时,在协作式的教学环境当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当中,也要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提出的问题。同时讨论结束以后,大家都要展示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教师要给予客观评价,好的予以表扬,其余的给予鼓励,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当中,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学习氛围也在不断改善,因此,这种协作式教学模式是适合学生教育发展的,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运用在诸多的课堂之上,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小开始培养,不断锻炼,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常态化: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一、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过,教学资源是多样性的,如何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做到合理充分地运用,发挥资源的价值,将成为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课题。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资源总地来看,可分为课内和课外教学资源。
1.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内教材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首要因素,教师教学或是师生互动都离不开教材的辅佐,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要根据教材进行备课,要对教材进行理解和研究一番,充分掌握教学目标,学习的重难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运用何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重难点,使教学资源发挥到极致。
2.相对于课内教学资源,课外的教学资源就显得丰富得多,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这样的资源,主动建立一些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组织等,并引导学生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与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多媒体、辩论赛、展览、广告、古迹、自然景色、旅游景点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素材,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印象,并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学习兴趣。其实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现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一起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创设一个欢乐、团结互助的学习环境,把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这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又一重点。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幽雅温馨的环境进行学习。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定期对班级进行美化,美化时可让学生在墙壁上绘制不同主题的彩绘,可以对班级后学习园地进行设计,也可以在墙壁或是走廊上张贴名人名言,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受到熏陶。如此优雅的环境其实就是很直观的一种教学资源。当然了,教学资源环境还有天然的,如花草树木、石景、雕像或历史古迹,等等,都可以引入校园环境设计中,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在教室里设置“小小图书馆”,课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尽可能的让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当然了,阅读的目的不是读死书,而是要学生博览群书,在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分析和总结,并学会从文中提取有利于学习的信息资源,并将情感融于文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升华为自己的感悟和感情。这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一部分。
3.利用网络开拓视野。信息时代带动着网络和多媒体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成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部分。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设备,与网络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进行实践和体验
1.精心选用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多种多样,如果选用不当、引导错误或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对学习没有帮助,还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应用的时机对了,选用的资料对了,那么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语文课堂增加活力。可是如果引导不当,导致学生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或者沉迷于游戏,那就得不偿失了。此外,不管是何种教学资源,都应当以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开发教材的各种可利用资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2.在实践中利用资源。语文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抒发感情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把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多开展一些语文学习的活动,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大环境。比如,多设计一些竞赛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营造生动、欢乐的课堂氛围,可设计一些游戏运用于课堂中,寓教于学;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实践,等等。
四、结语
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人文类的学科,培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能力、很好地与外界沟通。[1]语文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应时代的趋势,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教师依靠课本及板书形式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对于某一首诗歌意境进行分析,教师单纯靠口头表述很难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很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教师科学有效地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主人翁”的教学地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内容,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释放学生的天性,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将语文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们,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要勇于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思路。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可以使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掌握教学内容、体会教学思想,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其更加牢固;再次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进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基础,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高效地寻找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资源之前首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为小学语文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有效地拓宽知识渠道。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定期参加科学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充分地挖掘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有效地进行情景教学小学语文的学习,他不同于数学的抽象,但语文的灵活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目的,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人生经历、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或许不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学生的学习较为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3]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构建情景教学,教师将小学语文与情景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更直观的感受理解语文所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江雪”的这一内容时,这一首诗言简意赅,情感丰富,主要表现诗人在遭受打击后有深感孤寂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诗人孤寂又无可奈何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为学生创设这首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这首诗的内容“一座座山峰,却不见飞鸟的踪影,一条条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茫茫白雪覆盖大地,一位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渔翁,在一个小船上独自垂钓。”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所谓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教师科学有效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性、积极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使学生之间自由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以及怎样从自身做起,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研究,教师借用信息资源充分用数据、统计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环境的具体情况,包括森林树木逐年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然后根据学习主题,使学生充分探讨植树及节约用水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搜索节约用水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学生们共同分享,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的意义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参与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度,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发言,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并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地尝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转变为“主人翁”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在讲解“动手做做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手工制作,如折纸、卷纸、废旧物品改造等,学生通过观察教学视频,认真分析手工制作步骤,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向学生传递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技术推动了小学语文发展的步伐。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合理有机理地整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又枯燥的课堂氛围,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直观的画面来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在教师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真正达到信息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向荣.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
[2]王倩.借信息技术促学生思维——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
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50-02
1 前言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迅速普及开来,它们已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在采取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就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时展要求和实际情况,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中找到突破口,即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挖掘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呆板乏味变得更具活力与生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更为浓厚的趣味性,其信息量更为庞大,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来充分调动起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真正改变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引导他们由必须学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成为学习的主体。
2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效果的优化增强都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兴趣,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比智力学习更具刺激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对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有着不容置疑的巨大功效。那么,到底该如何来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呢?对于年龄偏小的小学生,他们有着较为活泼的个性化特征,思维较为直观和形象,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优美的语言文体等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很多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只是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要求来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显然,以上的解决办法并不是好办法,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优势与特征所在,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来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挖掘出更多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网络资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来对小学生进行旁敲侧击式的兴趣引发,在网络上搜寻更多的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处于一种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画面之中,并可以看到和体验到视觉音乐与画面,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爱上语文课堂,并乐于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与完善,是顺应了时展的大趋势与历史潮流,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化静止为动态,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更具教学的灵活性、随机性与立体性特征,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既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那么,同样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培养并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就是把小学生当成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所在,不仅要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观看者与欣赏者,更要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搜集者、参与者、积累者、分享者,通过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尽可能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可以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欣赏到更具魅力的语文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动力。
事实上,我国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提出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角色与身份,由原先的主体转变为主导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理解这样的新课标教学要求,努力遵循这样的教学标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更为生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小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极大地推动自身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化知识与技巧,有效整合各种网络教学资源,让其更好地辅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采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与自主开发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大大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
小学生毕竟属于年龄偏小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仍然以直观形象性作为主要特点,对于一些远离生活实际的知识与信息理解不够到位,很难准确掌握和理解,有时也被教师强制性地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这种结果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尽快改变教学策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一些较为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与信息进行动态化与具体化的呈现,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还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网络资源的时候,切不可盲目为之,而应该基于实际的教学状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意识地降低学生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学习语文新知识,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并分析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来选择一个与语文课堂教学最为合适的契合点,比如在网络资源应用中突出重点,也可以向课外扩展。语文教师还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素材,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交流。
5 结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网络资源的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它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教学有效性。但是,它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拥有强大教学功能与新颖的教学形式的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应用问题。比如:一些语文教师为了热闹而整合教学资源,或者为了方便而整合教学资源,或者为了“得分”而整合;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避免出现以上的应用误区,真正让网络资源发挥出积极的教学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
网络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站,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为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如在教学《七律、》这首诗时,在导课中播放使学生身临其境。也正是远程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活动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单一的只是传授为主,而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感性材料,激发了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向自主式探究的学习转变。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问:请问同学们课文写了几个角度的美?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电脑投影逐一显示出来。然后放映录像,为学生创造悦耳 、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另外,教师也要通过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未来世界的精彩画面,使学生进入画面意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课堂授课效率,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可以从中索取很多非常丰富的学科知识,可以在课堂上很快的将课文内容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从而帮助教师很快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从开始的闪电、闷雷,接着风雨的到来,一幅幅动画的显示使学生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还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学生能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同时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4.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尝试。现阶段,影视资源教学成为全新概念,影视资源和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针对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论述。
一、影视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利用影视资源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逐渐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充分挖掘把教学资源,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构建一个多元化阅读教学平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课前播放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以讲授《西沙群岛》为例,可在课前播放西沙群岛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欣赏西沙群岛的海水、湛蓝的天空等美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影片播放结束后,教师顺利导入新课。
2.通过影视资源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语文教学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文学作品和影视关系密切,不同的导演、编剧对同一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会呈现出不同意味的影视作品。通过观看不同的解读范本,可调动学生拜读原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以学习《小桥流水人家》为例,网上有很多表现江南小桥流水的视频,教师可以选择三组不同角度的视频在课前播放,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三组视频的拍摄角度和表达的理念。这样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了江南小桥流水的各种韵致,为接下来进行文本阅读做好了铺垫。
二、影视资源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影视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行为模仿训练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乐于模仿的特点,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模仿训练。教师应结合口语交际的主题,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影视片断,为学生的模仿提供良好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模仿中,获得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层次的效仿。以一年级《该怎么办》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遇到陌生人来访》、《家里来客人》两个片断,请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情景进行模仿表演。既可以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高年级的口语交际中,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影视素材进行高层次的模仿。以讲授《学会赞美》为例,教师可以播放2012年中国感动十大感动人物之一刘伟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认真聆听推选委员的赞美词。观看完毕之后,让学生参照视频中的赞美词赞美班上的某位同学,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2.利用影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影视作品运用精练的语言为人们展示了各种生活情境和故事情节,为口语交际的训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在口语交际中灵活运用影视资源,激活教学环节,丰富语言储备,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讲授《小小新闻会》时,播放《新闻联播》主播说新闻和新闻中记者现场采访的片断,然后,组织学生上台模仿新闻主播的语气、语速进行新闻播报,并进行现场采访。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获得间接体验,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影视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利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影视资源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教师应灵活运用影视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打开作文写作的大门。例如,在教学“编童话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这种集形、声于一体的动态画面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他们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为学生写作提供灵感,编写出自己心中的童话故事。
2.利用影视资源丰富写作题材
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简单,对生活的体悟不足,导致学生的作文题材狭隘、思想空洞无物。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影视资源,通过影视作品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获得间接的情感体验和广泛的写作题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组织学生对某一社会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学生感悟,从而拓展思想深度。
语文课程教学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逐渐被集色、形、图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取代。影视资源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丰富课堂形式的同时,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必将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97-02
学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主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质和主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需增加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满足学生资源对语文课堂的需求。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拓宽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习内容,但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资源的重要性,造成部分学生资源被浪费。
一、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仍未意识到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重要性,或者学校淡化学生资源的实际含义,导致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下:
1、缺乏对学生资源内容的正确理解
学生资源内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意识,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思想意识,导致对学生资源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1]。例如: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出问题,教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问题,继续讲课,既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学也忽略了学生资源。
2、模糊学生资源的实际含义
部分学校中的教师模糊学生资源的实质含义,教师只是根据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的进行语文教学,未将学生资源当做教学研究的重点,更不会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可见:部分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实际含义呈忽略状态。
3、缺乏对学生资源的研究力度
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教师清楚学生资源的存在,但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其开发利用,逐渐丧失对学生资源的研究力度,导致学生资源利用萌芽不能被有效开发,降低学生资源开发及研究的力度。
二、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有效措施
重点对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深化教师对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意识
首先教师需具备对学生资源开发及利用的意识,将学生资源与课程资源放置在同等地位[21]。教师在对学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要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善于发现学生课堂细节,教师可在学生的行为、思想中,感知其对知识的需要方向,进而可引导或指导学生获取重要的资源信息,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明确学生资源的含义和内容。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怎么会"要特别注意,学生在提出问题时,表明学生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个别学生的疑问属于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教师应将其放大教学,保障发散型的教学思路,促使语文教学课堂处于动态中,进而和谐的利用学生资源。
2、教师需提高对学生的了解度
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特点,通过教师对学生建立一定的熟悉度,才可提高教师对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3]。例如:教师对学生具备一定的了解度后,可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教师在课堂上有选择性的对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提问,教师了解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什么问题比较淡化,能够进行平衡教学,保障学生资源的平等发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拓展式的教学,还可以给予学生思想提升的空间。
3、发挥学生资源在课堂中主体地位
学生资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必须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将学生放置在最主要的地位,不仅要将学生当做受教育的对象,而且要将学生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目前,小学生具备多种多样的思想,不论是在想象力还是在组织能力上,都具备一定的特性,教师可逐渐开发并利用学生的此部分资源,综合提高学生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时,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课堂重点,主动讨论课堂问题,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现学生资源的优势。
综上所述,学生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行为表现方面,更重要的是其隐藏的资源层次比较广,学校、教师应提高对学生资源的重视度和利用度,保障学生资源在语文课堂中得到运行。
三、结束语
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备较深的影响性,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利用不同的途径或不同的方法,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资源缺失,通过对学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增进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另一方面保障学生处于交流学习的动态中,提高语文教学与学生资源的优化程度。
参考文献: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既要转变观念,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明白自身就如一本“百科全书”,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需要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强化自身修养,以自己渊博的文化涵养、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等,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让学生们在愉悦的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首先,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储备学科内外的知识,沉淀文化底蕴,灵活穿插历史典故、趣味故事等;善于观察生活,能够将生活实例信手拈来,充实课堂;涉猎有关学生心理的书籍,抓住学生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启迪诱导,打造快乐生动、活跃有趣的语文课堂。如语文识字教学中,编写顺口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如学习“候”与“猴”时,有的学生忽略了“候”中的“小竖”;有的同学写“猴”时又会添上“一竖”。为了让学生巧妙记忆,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巧妙编写顺口溜或者趣味故事。比如根据“候”,巧编故事:有个人站在路边等候好友,却总不见好友的踪影。他左等右等,脚都站酸了, 继续等候好友。 而后分析“猴”字,先板书“候”字,再画只小狗,根据小狗形态演化成“犭”,师:看,一只小狗过来了,它来做什么?原来小狗饿了,在寻找吃的。它最喜欢吃什么?对,是骨头。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小狗找找吗,看看哪里有骨头?瞧,可以将“小竖”看成骨头。继续诱导:小狗看到肉骨头,一下子把它吃光了。然后给“候”字添上“犭”,擦掉“小竖”。其次,教师还需要提升教学智慧,善于捕捉并巧妙利用生成资源;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专业素养,机智应对突发事件,提升教学魅力。
二、关注学生,利用学生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既是教育教学的对象,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会产生思维碰撞,会迸发智慧火花,会形成新的生成资源,如果教师灵活捕捉,则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喜欢想象唤醒,蕴含着无限的潜能,若能得到开发与利用,则能让课堂闪现创造的光芒。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灵活捕捉、有效利用学生资源,打造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
如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原有认知结构、兴趣爱好等差异,均是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发掘、诱导,尊重学生个性,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教师侧耳倾听,互动对话,产生思维碰撞,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链接”生活,引导学生想象倾诉:萨沙虽然是个孩子,却不愿只享受他人给予的关爱,不愿做弱小者,同学们,你们是否曾伸出援助之手保护比你弱小的人或东西?学生交流,说说自己保护弱小的事。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分享,让学生体会萨沙的做法,领悟“妈妈”的话,引起情感共鸣,形成良好品格。
其次,给学生创设更多表现与实践机会,发挥才能,活跃课堂氛围,这也是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如小学生爱玩,喜欢表演,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文本,形成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彰显个性。如教学《蒲公英》、《哪吒闹海》等课文时,引导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彰显个性。或者分组讨论、小组协助完成某些任务或某件作品等。这样,利用学生相互合作,让个体找到小组中的位置,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并相互启发、促进,让学生资源的雪球越滚越大。
三、突破教材,开发课外资源
一、学校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网络资源平台
多媒体环境是中等技术水平的(如电脑加投影、电视,投影加公共机房),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在不断地完善,技术不断增强,于2002年装配了多媒体网络教室,2003年装配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平台,接收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资源有效运用
这些年来,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教育资源课堂应用的活动,鼓励学科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在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教师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课件制作并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8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大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高年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农村家庭的电脑也越来越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发展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1.使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1)用图片再现情境。图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网络中众多的视频和图片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尤其是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更需要创设这样的情境。
(2)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用视频体会情境。①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②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氛围,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信息,促进自主学习
网络教育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将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科学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为他们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更让他们在获取的信息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3.发挥网络优势,优化教学模式
(1)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识字教学。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网络教育资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
(2)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品词品句,深化学生阅读情感。
(3)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由此我们可根据动画编“课本剧”,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习作教学。①指导观察,培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网络教育资源创设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②网络查寻,启发迁移。网络中有大量的习作例文以及名家名句,这些习作例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这样让学生通过网络查寻积累词语,能从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③网络评析,总结提高。网络教育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习作,发现问题可以与学生通过耳机直接对话,也可以在其习作上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
总之,网络教育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借助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改革时要抛弃一切不合理的东西,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丰富,推陈出新,实现交互式学习,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影视”是从“movie and television”中直接翻译得到的,其不仅是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的总称,而且也是现代科技手段、信息技术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本次研究所提及的影视资源是用于课堂教学的影视教育资源,其囊括了所有以教育教学为目的的影视内容,同时也包括其他的电视、动画、电影、音频资源等给人类带来的视听享受。
2.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将影视资源引进课堂,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化抽象知识为具体内容,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和《三打白骨精》等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水浒传》、《西游记》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可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对《水浒传》、《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进行阅读,并以《我心中的孙悟空》为主体来进行语文写作,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还能使学生借助影视资源来体会语文的魅力,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影视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
如今处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只要善用网络,就可以搜索到我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影视资源的使用可以为师生搭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对影片的加工、处理来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潜力,尽可能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向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平台,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语文积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西沙群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西沙群岛那湛蓝的天空、纯净的海水、奇异的海底世界有所了解和感受,当影片播放结束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3.2借助影视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体系下的影视作品是一个大舞台,其包含了各式各样的表演风格,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和生活情境,凝聚了精练的语言台词,从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在进行口语交际《小小新闻会》讲解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前任务,让他们每天晚上准时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节目,同时鼓励他们每天留意报纸上所刊登的国内外大事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新闻联播》中的一些选段,然后鼓励孩子走上讲台,来对新闻主播的语气、语速进行模仿。随后为学生播放现场采访的新闻,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他们扮演新闻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从中获取相关经验。
3.3借助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G623.2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被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采用现代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软件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引入有感情朗诵、创设教学情境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案,实现现代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意境,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多方面教学资源,吸引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对一些图片、短片等兴趣较浓,很容易融入课堂氛围中,调动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多方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背景资料,拓展知识视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大约在十岁左右,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发育成熟,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且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知识、阅历少,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容易产生疲倦,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用语言文字来讲解,学生的形象思维受到限制,可能无法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导致学生出现似懂非懂、囫囵吞枣的现象,学习效率自然不高。这时候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优势就非常明显:一方面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讲授《观潮》时,学生通过文章的文字描写可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对其中的细节描写无法感同身受,甚至无法理解,也就不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影像,将钱塘江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顿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在丰富的视觉形象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建立了形象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三、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本末倒置,忽视基本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多媒体技术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只能充当教师的教学助手。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本末倒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基本教学手段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教师认为粉笔字写的不好,就将板书全部用多媒体代替;有些教师觉得朗读能力一般,就改用多媒体设备播送。粉笔字和朗读能力都属于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粉笔字板书提纲,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脉络的理解;通过朗读,师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所以教师必须分清主次,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不能将语文课上成信息技术课。
2.不合时宜,多媒体应用不恰当
现在的小学教室基本上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固然可喜,可因此硬性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不合时宜。其实有部分简单课文,只要教师用板书和口授即可以达到教学要求,如果硬性要求教师所有课程都必须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教师必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去准备多媒体课件,沦为了信息化教育的奴隶,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字数不能太多,也不能使用太多的图片,动画等媒体元素,防止过度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反效果。
四、相关对策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相关课件,但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是否恰当却一知半解,所以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信息技术培训。
第一,加强基本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寻找更加适合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素材和资源;
第二,定期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多媒体课堂教学,定期互相评价;
第三,做好教学反思,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不足之处并及时总结修改课件。
2.优化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黑板、粉P、教科书作为传统教学媒体的老三样,依然在现代化教育的大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多媒体教学虽然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毕竟是辅助教学方式,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教师。教师应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勿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在两者效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成本低,时间少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辅助手段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摆脱传统的教学弊端与缺陷,通过更为直观和形象的视频和图片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但是,多媒体辅助手段毕竟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新课改环境下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标志。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一些应用与实践误区(比如:重视教学方法,轻视教学目的;课程设计不恰当,减弱多媒体功能),真正让智能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与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6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影视资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图画有声音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也更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影视资源在课堂中被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影视资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影视资源,就能丰富课堂教学,并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让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影视资源的教育功能
影视资源是电影资源和电视资源的总称。教学中所用的影视资源要求和教学目标一致,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视频和影视作品。
1、身心教育功能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家里都有电脑,可以从互联网上汲取各种资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爱着,是众星拱月般的角色,可是现在网上信息稂莠不齐,而小学生心智还没发展成熟,缺乏基本的判别能力,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能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正确认识对自身发展有积极影响的资源,例如《建国大业》、《小兵张嘎》等爱国教育影片能让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妈妈再爱我一次》、《母女情深》等体现母爱的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想到自己的父母,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感恩。《阿甘正传》、《风雨哈佛路》等励志电影让学生被主人公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感受到坚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2、审美教育功能
经典的艺术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内容的充实,也会感受到画面和题材的美。大多数影片都集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术于一体,《跳出我天地》就是讲述一个11岁的男孩冲破困难,追求梦想的跳芭蕾之路。在感受到主人公坚持不放弃精神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芭蕾的艺术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所改编的影视剧能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从恢宏的背景、富有深意的语言和打动人心的情节中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美。通过耳濡目染的教育,让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
1、听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方式,听说就是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利用影视资源对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例如根据播放《家里来客人》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知道如果你家里来了客人该怎么办,然后让学生角色扮演模仿相关场景,实际表演,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礼仪知识和安全意识。也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学习,爱表演,爱说话。
2、阅读能力
利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阅读可课外读物能丰富学生的眼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书中找到共鸣点。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通过播放影视片段,增加学习的立体感和形象感,让学生对诸葛亮产生兴趣,想要走进了解这位智者,大部分学生就会在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明白当时的赤壁之战背景,“周瑜打黄盖”、“火烧连营”等。在下个课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的事情,更是在课后的知识积累,培养阅读兴趣,增加知识含量。
3、写作能力
写作是用形象的语言来反映事物客观规律和自己内心情感,也是语文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体现。在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学生在认真细致的观看时,也同样在积累素材,而且课后也会阅读相关资料,不会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例如在描写人物时,《背影》就是很好的素材,朱自清对于父亲买橘子时的衣着、语言、动作描写,《少年闰土》中鲁迅对闰土在瓜地中刺猹的情景,对圆月、沙地、西瓜等环境的描写,顺序由近到远,天空中的圆月,西瓜地的西瓜,闰土的刺猹。这些在讲课时观看过的场景都会让学生记忆犹新,描写人物时也会着重细节描写,提高写作能力。
在影视资源的运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看热闹”,而且在观看过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观看,从中学习到了什么,和本节课知识的结合点在哪里。运用影视资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影视资源是为了教育而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影视资源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影视资源,巧妙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