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教育培训

中学生教育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学生教育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生教育培训

篇1

词汇、句型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又如,句型Howoldareyou?是对年龄进行提问,但只用于一些特定的场合。英美人士并不喜欢别人询问关于年龄、工资等私人问题。此外,英美国家在问候语、打电话以及面对赞美等方面都与中国存在文化差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句型,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

2.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渗透英语国家文化

人教版Goforit!教材中编者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融入了很多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通过讲解、比较等方法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如:Goforit!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2SectionA的3a部分中Eve碰到了一个问题:Ineedtogetsomemoneytopayforsummercamp,whatshouldIdo?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本人在班里进行调查:IfYouneedtogetsomemoneytopayfortheschooltrip,whatwouldyoudo?结果大部分学生除了向父母或兄弟姐妹伸手要钱之外,别无他法。这便是中国学生的思维,认为自己在受教育阶段向父母兄弟要钱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而在英语国家,大多数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愿望。如:getapart-timejob、sellCDs、haveabakesale等。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抓住契机,适时地进行了中西方文化对比,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意识。

模拟和创设情境,感受、体验异国文化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话题“生活化”,广泛而贴近生活,涉及运动、到校方式、服装、饮食、压力等生活话题。因此,在课堂上应尽量开展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模拟交际,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体验异国文化。如Goforit!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这个单元讨论的话题是西方的饮食文化。介绍了水果奶昔、水果沙拉、爆米花以及超级鸡肉三明治的制作方法。在学习制作水果沙拉时,每个同学各带一种水果,再分组制作水果沙拉,最后轮流品尝各组自制的水果沙拉,简单而快乐,完全是个西式的自助餐party!何乐而不为!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体验了西方的饮食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此外,本人把制作水果奶昔、爆米花和超级鸡肉三明治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与家人一起完成,共同体验西方的饮食文化。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补充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长期、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是培养文化意识的补充。

篇2

现有的创业培训中比较注重创业精神和品质的强化,更多地关注企管、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关注较少。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创业成功率低,稍有不慎容易在创业过程中误入歧途。

本文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为例,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让大学生对其创业活动所面临的法制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企业和自身利益。

一、创业中法律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创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最强音符,创业也已转化为大众的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是,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诸多优势,也是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认识到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培养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处事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品质。这些正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创业者,从寻思创业伊始,必须充分认识分析创业环境,因为创业成败与创业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创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往往更重要。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口环境、习俗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等,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创业者要全面考虑,能利用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不能违反的要严格遵守,创业者对社会环境利用得越好,创业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条件下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无一不是在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护之下才能正常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企业创业活动同样是在一定的法制环境下进行的,创业者必须考虑法律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对其创业活动所面临的法制环境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并在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达到成功创业的预期目标。因此,加强创业中的法律教育与培训非常必要。

二、创业初始阶段的法律教育与培训

经过一番踌躇满志的构想,开始准备创业,这就进入了创业初始阶段了,创业者首先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会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纠纷,严重的话还会危及企业生存安全。创业者不必了解有关法律的所有内容,只要知道哪些法律和哪些关键内容与新办企业有关就够了,最重要的是作为企业主,要知道法律不仅对企业有约束的一面,也同样给予你的企业以法律保护。

(一)关于设立经营实体,进行行政审批的相关法律问题

设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如果从事特定行业的经营活动,还须先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比如开网吧,需要得到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根据《民法通则》《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最为常见。设立特定行业的企业,还有必要了解有关开发区、高科技园区、软件区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有关地方规定,这样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创业地点,以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大学生创业需要依据《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消防、卫生等行政审批程序的一些具体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这部分相关法律的教育与培训应重点放在各种不同经济组织的具体特点,包括责任形式、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区别、设立条件要求、公司章程、投资协议、经营管理等内容,让大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组织形式并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规定准备资料,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二)关于资金、设备场地等相关法律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筹集创业资金时可能涉及银行贷款、财产抵押等问题。如果不是以货币资金出资,而是以实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或其他权益等出资,以及在企业经营也会涉及租店面及办公场所,这些都会涉及诸多的法律问题,需要了解有关票据、合同、担保、出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教育与培训,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精简优化法律教育培训内容,让创业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和掌握应用关键的法律知识,至于较为完整的法律条文学习、熟悉及应用,有待引导大学生遇到具体的经营问题能够做到寻找相对应的法律文件,边学边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提升法律水平与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创业经营阶段的法律教育与培训

创业初期阶段以设立某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为主,完成行政审批企业登记手续,这仅仅是创业的开始,打好基础后,接下来要进入创业经营阶段。同理,创业者不得不面对许多不可避免的法律问题,而且是稍有不慎或忽视,极有可能使新设立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令企业经营管理举步维艰。认识把握好下面几个法律问题无疑有助于创业成功。

(一)履行好企业的法律责任

创办的企业进入经营阶段后,创业者也就是经营者要遵纪守法,履行好企业的法律责任;现有的法律体系已日趋完备,不少法律法规都或多或少从各个不同方面规范了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现举二例说明履行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就展示了对创业经营阶段中法律教育培训的意义所在。

其一,创业者必须依法纳税。任何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及时、足额纳税是创业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创业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创业者要了解熟悉《税收征收管理条例》,明了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基本义务和权利,这些责任概括起来为: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开设银行账户、依法报送财会制度、依法设置财簿、依法报送财会核算资料、依法办理纳税申报、依法缴纳或解缴税款、依法实施发票管理、依法使用税控装置、依法结算税款或提供担保、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等。

其二,创业企业务必尊重员工的权益。市场竞争、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员工的素质和积极性,在劳动力流动加快和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优秀的劳动者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争夺的重要资源,所以新开办企业一开始就要特别重视尊重员工的权益,践行以人为本的经营之道,自始至终培育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宿感,避免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和损失。

至于法律层面而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有相当多的条文明确规定了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应尽的法律责任义务,比如必须依法与员工订立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依法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和安全、依法支付劳动报酬、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依法处理劳动争议与纠纷等等。

(二)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

进入创业经营阶段,利用企业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与服务,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几乎都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创业者要尽可能地了解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才有可能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和保障企业利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成为法盲,不懂法不守法,会使企业陷入歧途,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需要创业者了解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很多,这里着重强调几部法律法规,非常有必要作为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广告法》《合同法》等,下面择其中一二说明。

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言,其法律教育培训中要让创业者重点了解熟悉消费者的权益和经营者的义务,以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教育培训中侧重在于熟悉掌握法律禁止的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避免竞争中触犯了法律底线;至于《产品质量法》的教育培训中则应强调创业者了解熟悉国家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与制度,要创业者熟悉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不得违反《产品质量法》的禁止性规定,履行作为性义务和不作为性义务。限于篇幅,其他相关法律不再累述。

总的原则就是要精选核心的、与创业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概念与条文,有的放矢,让大学生易学易记,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转化为创业企业保驾护航的能力。

(三)依照法律解决纠纷

创业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内开展管理活动,对外发生经济联系,都会产生各种法律关系,难免会有各种摩擦矛盾、争议纠纷。因此创业者要了解熟悉《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依法处理争议纠纷,熟悉掌握法律中规定的具体诉讼程序,更要有积极收集相关证据的法律意识,还要有各种相关预防措施及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保障企业利益。以《民事诉讼法》为例,在具体的法律教育培训中,要让大学生理解并掌握诉讼制度、原则、管辖概念、诉讼程序,实训模仿撰写诉讼文书,能够独立进行诉讼,最终具备用诉讼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篇3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各科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都在有意无意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但在各科中,从训练学生思维的角度看,语文科承担着其它各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一个人大脑无论如何发达,如果没有掌握一种语言工具就没有了思维的载体,思维便无法实现,当然也得不到发展,印度狼孩就是很好的例子。

近年来,也有不少关于语文思维培育方面的著述让我受益非浅。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方法有步骤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及在训练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更多的人来探讨和研究。下面我将简单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更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

2. 语文思维培育的基本原则

2.1 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往往不单在语言本身,而直接与思维水平相关。比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孩子语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基础知识掌握地也很好,就是不会写作文。原因就在于语言发展的同时忽略了思维的培育即组织语言的能力。比如教师教学生写“鸟”字,然后让学生举例,孩子会准确地把握天上飞的就是鸟这一特点,举出实例。这说明学生学习“鸟”这个词的同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便是思维参与的结果。反过来,如果教师只是教孩子会写字却说不出自己见过的动物中哪些是,哪些不是,这就是只注重了孩子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忽视了理解能力即思维的训练,结果当然是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并不是什么脱离思想的东西,相反的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学好语言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而要发展思维又于语言的学习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由此看来,发展语言和培育思维同属于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将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训练是语文科特有的责任。

2.2 发展思维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知识和思维是学生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知识内容的思维训练只是形式主义的所谓技巧,而没有思维参与的知识也只是死的书本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地学习,有的人能做到举一反三,而有的人却只会死搬硬套。比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难免要涉及到语法知识,如果说字、词可以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那麽对句子中单句、复句的构成以及相关的语法规则的掌握如果没有思维的参与是很难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又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反过来说教学生掌握这些语法知识的同时也是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2.3 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同时发展的原则:在这方面我们现代中学教学中各科都比较重视,语文尤其重视。所谓的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等因素,非认知因素指理想、情操、性格、意志等个性品质。学生各种非认知因素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才能保证思维活动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非认知因素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犯罪分子中智力因素不一定很差,有的甚至智商很高。现代教改别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德育教育、养成教育等都是具体的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既有《海燕》、《纪念白求恩》、《白杨礼赞》等大道之理的渗透,又有《甜甜的泥土》、《羚羊木雕》等形象的生活教材,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思维训练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学生思维的发展都是有总体的规律和阶段性特点的,这在各级学校教学大纲中都有较好的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这些规律和特点,既不能错过最佳训练时机,又不能犯揠苗助长的错误。比如我在生活中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的孩子一岁多时——我觉得早期教育很重要——我便教孩子数数,我搬着孩子的手指数“1、2、3、”然后问他“这是几?”孩子不加思索的回答“5”。我又连教了三遍,孩子不知道说三,只会说五。我便生气的在孩子手上打,孩子委屈地哭着不愿跟我学了。其实,三周岁以前的孩子脑子里还没有数的概念,而我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自以为是的做法,不但起不到早期教育的效果,反而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学生群体城乡间、校际间、男女间的差异,也要考虑到学生个体思维品质的差异。对超常和低常学生尤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给以特殊的培养。

2.5 实践性原则: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他们缺乏生活和实践的经验,实践活动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比如说我们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学、所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教给他们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他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水平,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我在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时,其中一个学生就写了自己的一次亲身实践活动——“蚂蚱的'鼻子'是在头部还是在腹部”。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先捉一只蚂蚱,然后把蚂蚱的头放入水中,数分钟后取出,蚂蚱仍然活着,说明他的呼吸器官不在头部。再把头部留出水面,把腹部浸入水中,数分钟后取出,蚂蚱已气绝身亡,说明蚂蚱的“鼻子”是在腹部 。这样的观察日记因为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写出来既形象又生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实践性原则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思维培养完美结合的好方法。

2.6 启发性原则: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思维培育都讲究一个巧字。不论学生怎样,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成为历史。能否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高效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的巧妙启发。在语文教学中能否找准切入点很重要。找准了切入点,能使学生“愤”而“悱”,老师便可以趁机“启”而“发”。如我在讲郭沫若的《白鹭》一文时,深深感到学生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第一是没有见过白鹭,第二是太抽象。要让学生把握:“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一比喻,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于是我便把这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精巧的散文诗”的形式美、内容美,对应白鹭的外表美、气质美。学生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阅读的兴趣也随之而来。

3.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3.1 培养思维的兴趣,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从中找到了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是这样,教师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兴趣那就是成功了一半。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

3.1.1 在传授知识时培养。(中学语文课本后附录的语法知识表,因为语法不列入中考范围,很多老师都只让学生自己看一下,不作讲解。但我感觉从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上来看还是应该系统的讲解。)比如,我在教学生句子成分的划分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补语和定语的区别,我举了这样两个例子:(1) 哥哥摇了三次铃。(2) 妹妹打了三斤油。

先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两个句子的结构是一样的。然后我从语法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三次”是补充说明“摇”的次数的,我们可以说“摇三次”但不能说“三次铃”,所以是谓语动词的补语;而“三斤”是限制宾语“油”的数量的,所以应是宾语的定语。这样,学生因为有了思维的积极参与,不仅掌握了有关的语法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当然也尝到了思维的甜头。

3.1.2 在课堂设问时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些问题,并且要重视对问题类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从集中思维的简单问题,到发散思维的复杂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我们现在更应重视现实问题,因为学生今后面临的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能够解决现实问题非常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对问题要认真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激发思考不能只是简单的回忆性的问题。在问题设置时可以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可分四个层次:是什麽、为什麽、怎麽办、还可以怎麽办。比如我在讲授《口技》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和领略“口技人”高超的口技表演,更好的理解文章作者高明而细致入微的描写,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听出狗叫声?”大家都说“能”。又进一步问:“能不能听出狗在什麽地方叫,是在大街上、山坡上还是在小胡同?”大家摇头、微笑。然后进一步引导,有一个口技人能学狗在“深巷”中的叫声,有一个人不但能听出来,还能用自己的笔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一引导,学生对“忽闻深巷中犬吠”一句理解就深刻了。对于声音、气味等无形的事物,历来是写作者表现的难点,它要求写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这一看似平常的句子不仅表现了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而且表现出作者准确地把握和描绘的手法。

3.1.3 在课外练习时培养兴趣。前文我们说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同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大有帮助。比如有的学校和老师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出来。我们也可以利用课外练习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兴趣。比如,中学课本中有各种类型的应用文的学习和写作,教师可结合这些应用问文的学习适当布置相关的课外练习。如学习了新闻的写作,可给学生布置课外搜集新闻素材,练习新闻的写作,或让学生写校园新闻,给学校校报投稿。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兴趣很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把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学习兴趣自然就来了。

再比如,让学生课外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把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是站在对学生品德培养的角度来说的。荀子《劝学》篇中就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呼己”。但如果站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角度来看的话,写日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好方法。

其实,利用课外练习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3.2 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训练的方法是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注重过程。立足课堂就是以课堂训练为主;着眼课外就是不忽视课外的训练;注重过程就是训练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过程的培养和训练。

比如对思维深刻性的培养,所谓的深刻性也就是思维的深度。我们常常说“一语中的”、“一针见血”,表面上看是说到了事物的本质,实际上是对事物的认识深刻,它必然建立在思维的深刻性这一品质上。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前文我们已经说过课堂设问可逐步引导、步步深入。对不同文体的文章主题的发掘、理解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良好训练。

其实,思维的各品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我们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对学生其它思维品质的训练。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观念,在于教师有对思维品质的训练意识。有了这种意识,那我们可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可以通过脑筋急转弯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可以通过每日口头作文或每周一辩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等,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作文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等。

3.3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知识的加工厂,就是爱动脑、爱思考,这类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好不好,都是在用心学,对所学知识往往能活学活用;另一类就是知识的容器,书上说什麽就记什麽,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到头来就变成理论知识一套一套,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课文背得很好却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就是如此。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让学生背各种作文书作为捷径,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使语文学习陷入困境。其实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应该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服务,为人们交流提供条件,所以让学生养成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的习惯是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也是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篇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05-02

教学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思维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思维结果的教学,更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通过科学史暴露科学家的思维,分析教材体系暴露编写者的思维,介绍教师的方法暴露教师的思维,加强学习的反馈暴露学生的思维,综合协调以上生物学思维的暴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流向,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生物学思维同一般思维一样,具有以下基本类型: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其中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不仅能创见性地揭示生物学对象的本质,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它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即反过来想和寻求尽可能多的合理答案。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多向联想,从问题的多种可能方向扩散出去,开阔思维视野,寻求问题的最优化解法,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集中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在发散思维的结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或最佳答案。其两者的有机结合组成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智力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生物学科思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1]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能力的培养更加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些实例,介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不同方法,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一、问题情境中激发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教学中通过创造必要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授动物细胞增殖时,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母亲与他孩子的体细胞数目是否相同?人在婴幼儿期、青少年期、老年期等不同的阶段体细胞数目又是否有所不同?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问题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导入新课教学。

二、概念图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概念图对于构建个人概念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利于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结合其他的教学策略(比如头脑风暴法、生本教育、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教学等)使用概念图。比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把概念图教学与头脑风暴法、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开展教学,学生既可以通过自己绘制概念图来构建自己关于光合作用的认知,还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中不断发现问题,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概念图。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概念图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概念图来呈现结构不良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合作讨论交流来构建概念图,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2]

三、在知识的连结、迁移上发挥学生多向思维

如在讲授鸟类的结构时,从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开始,让学生在已知动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理论展开想象,说出各种答案,如鸟羽、翼、充气质骨、肌肉分布、肌肉成分、气囊、双重呼吸、直肠短、双循环、一侧结构退化等方面,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答案集中归结到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官等,进而扩展到不能飞翔生活的鸟类原因是什么,结构又有哪些不同?自然过渡完成一节课程的教学。

四、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讲到鱼的经济意义食用方面,很多人苦恼于它的泥土味和腥味,生活中如何处理?烹饪前用盐水将鱼洗净,就可以去除它的泥土味和腥味。进而又引发学生思考,盐这种化学物质是否具有其他作用呢?鼓励学生们结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活实践发挥想象,尽可能地说出用途,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品;可以防治脱发、可以止血,可以美容,用盐水洗冻疮可止痒,早上喝一杯淡盐水,有助大便通畅,用油炸食物时,将一点盐放入油锅内,油就不会向外溅了,洗衣服时在水中放些盐可以防止衣服褪色,用热盐汤浸泡双脚或用炒盐熨贴腰背和关节处,对风湿筋骨病,有一定的止痛作用等[3];但是,食盐摄取过多对人体又会产生副作用,血压升高……这样在多学科间促进学习迁移。

五、变验证性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发挥学生逆向思维,大胆否定,重视预测和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实验选题、设计与实施的项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已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选择教师提供的生物学范畴内的小课题或自行命题,然后设计实验至完成实验。目的要求:1.训练学生查阅资料,发现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以验证或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2.检验全学期教与学两方面的教学质量。实验原理:学生在已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室条件,完成选题、设计实验、实验准备、实施实验和实验小结等全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验内容:1.查阅资料,选题。2.查阅资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3.实施并完成自行设计实验。4.小结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材料和用品:由学生根据实验需要自行准备。

六、开展活动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全面素质

一般的生物课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效率性上占优势,生物学活动课在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生物活动课具有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参观访问、专题调查等多种活动方式。通过两者结合实现课程的优势互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在生物学活动课中进行小型课题研究和小论文的撰写,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良好方式。[4]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打破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局面。从新的理念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灵活运用迁移理论,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潜能并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其与集中思维有机结合,培养具有独创性、变通性、敏锐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思维,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继飞,郑晓蕙.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8-110.

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49-01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是“说”的能力,学生不会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社会人、生活中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在这里,笔者就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

多数小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教师一言堂。据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心理状态,自觉放开身心,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场所”敢说,大“场所”不敢说;熟悉“场所”敢说,生疏的“场所”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言场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朗读中培养“说”的基本功

朗读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巩固和提高的必要准备。也就是说,朗读是复述、讲故事、演讲、辩论等说话能力培养的前奏。我校地处川东山区,学生平时都习惯于用家乡方言交谈。这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羞于启齿,被老师提问时,常因字、词音不准而引起旁人讪笑。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用标准的普通话读音进行声文并茂的范读,有时就利用录音机范读,以此唤起学生心目中的视觉形象,也为学生的普通话朗读作出了示范。

学生朗读之前先强调容易读错的字、词义语调、节奏等内容,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有感情地轻声朗读,对读错的音、字及节奏等不当之处,读完后及时指出,并作示范。在训练时,还注意发挥口头能力较强的,或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的示范作用。如《听潮》一课从“海睡图”至“海怒图”片段的朗读,“海睡图”片段由女生读;“海睡图”由男生读;“海怒图”由全班齐读,声音由低到高,自轻而重,节奏由缓慢到急促,有如身临其景。类似这样全班、全组、分男女生的朗读,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十分起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既丰富了词汇,学会了多种句式,又增强了语感,进而养成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说话的良好习惯

三、逐步引导,使学生“会说”

(一)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在低年级,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要说清楚(什么)在干什么(怎么样了),这可为中、高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刚开始学生习惯说半句话,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是平时交谈中随时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低年级在造句练习中,学生也习惯说半句话。比如用“专心”造句,有的学生会说“专心听讲”这个短语,显然不是一个句子。这时可引导学生:“什么时候谁要专心听讲呢?”学生很快地说:“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这样通过长期不懈地要求、指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说具体生动的话

在学生能够说完整、通顺的话的基础上,还应训练学生说具体生动的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不同句子的比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具体生动的句子。如《小小的船》中“小船”和“小小的船”、“月儿”和“弯弯的月儿”、“我在船里坐”和“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各组句子中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地说出都是第二句好。学生通过比较就已知道第二句更生动。在经常的比较句子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步提高,想象不断开阔,悟出了如何使句子生动具体。此外,在教学中要随机抓住学生使用的词汇来扩充词汇,让学生把句子说生动。

(三)从“看一幅图、一种物说几句话”,向“说一段有条理的话”过渡

低年级教材有很多的说话训练,看图说话就是其中一种。看图说话时教师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启发性谈话,以激发学生适合于感知画面的情感和兴趣。接着指导学生观察,教给方法,然后提出一些与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让学生按照问题的顺序说一段条理通顺的话。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以先同桌、分小组,再指名在班上练习。互听互评,做到互相启发、补充、纠正。这样经过长期的、细致的训练,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利用各种机会训练说话,让学生说话水平不断提高

说话训练的培养仅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训练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话训练在课外更有着广阔的天地。教师要为学生拓展说话的渠道,创设更多的训练机会。如低年级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看图说话比赛”,“听说比赛”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把在社会上,家庭里,学校中看到新鲜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事,通过“小小新闻”、“谈天说地”“演讲比赛”等形式,利用班队活动课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谈一谈,说一说,议一议。

篇6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些数学方法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适当改变问题的背景或者提问方式,通过模仿训练来熟悉。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有仅仅依靠老师的情景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的,所以需要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或挖掘教材自身的资源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应用问题”时,学生常常会感到困难,但如果以下的变形训练,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

(课本P25习题7.6的第5题)将23本书分给若干名学生,如果每人4本,那么有剩余;如果每人5本,却又不够.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变形1.“五·四”青年节,市团委组织部分中学的团员去西山植树.某校九年级(3)班团支部领到一批树苗,若每人植4棵树,还剩37棵;若每人植6棵树,则最后一人有树植,但不足3棵,这批树苗共有棵?

变形2. “六一”儿童节前夕,某消防队官兵了解到汶川地震灾区一帐篷小学的小朋友喜欢奥运福娃,就特意购买了一些送给这个小学的小朋友作为节日礼物。如果每班分10套,那么余5套;如果前面的班级每个班分13套,那么最后一个班级虽然分有福娃,但不足4套。问:该小学有多少个班级?奥运福娃共有多少套?

这样的变式训练,让学生通过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对初中学生有着更普遍的意义。

二、实施变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探究功能

《新课程标准》中注重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以苏科教材八下P121习题第8题, 进行以下的变式训练的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变式1.如图,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埃堑男北叱の?,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2).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2+CE2=DE2.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2+CE2=DE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变式2. 已知RtABC中,∠ACB=90O,CA=CB,有一个圆心角为45O,半径的长等于 的扇形 绕点C旋转,且直线CE、CF分别与直线 交于点M、N.

(Ⅰ)当扇形 绕点C在 的内部旋转时,如图①,求证:MN2+AM2=BN2;

篇7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teachers is a sustainable process. Basing on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author(a member of the training team)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gram..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some weaknesses and put up some sugges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for teachers, weakness

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的差距,必须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自1990年始,江西省教育厅委托江西省外语培训中心与爱德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学英语教师脱产培训班,跨度为半年或一年,培训对象由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按分配名额择优选拔,要求是长期从事中学英语教学或研究、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或教研员;外语培训中心在培训中要建立受训教师档案,建立跟踪反馈、评价服务机制。同时,配备了班主任,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保证学员的出勤率和学习效率。举办这个中学英语师培训项目,目的就在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强化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意识,并且向他们介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期大面积提高江西省中学英语师资的质量。

作为外语培训机构的一员,目睹并参与了其中很多期的培训,看到了很多可喜的进步,但同时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学的改革,我们的培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本人主要从江西省中学英语教育普遍情况着手,介绍本中心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对于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江西省中学英语教师中大专学历不到总数的一半,本科学历只占14%,其余的为中专学历。而且这些教师中部分为非英语专业转岗教师。其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师资特别贫乏。他们虽然大部分拥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但是除了承担繁重的英语教学任务外,极少有英语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他们几乎没有与母语为英语者交谈过。此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后,英语综合能力方面简化现象十分严重,如连贯性的流利表达简化成为单一的课堂单句和词语表达,词汇量仅限于书本词汇表,英语思维也被一些固定的词、句子、句型所禁锢,而近年来,在新中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生活化、趣味化,时代化的材料,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这对于听说能力已经逐步退化的中学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一些中学英语教师仍然坚持课堂讲授和强化练习,忽视教育的素质培养功效; 注重以分数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大多数的教师迫切需要提高交际能力,综合语言能力以及理论素养。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师脱产培训班的口语强化是整个培训中的重中之重,强化口语教育的内容设计主要就是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由南京爱德基金会派来的外教授课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约70%每天都安排了课程。他们使用的教材中有些是基金会的培训教材,同时外教再根据每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和中方教师的建议,自选一些教材,并为学生提供其他相关的材料,社会上大量有关书籍、报刊、文章等都可为课堂所用,在课堂上他们也非常偏好挂图,单词卡,学员作品等,教学内容新,时代感强,学员也有兴趣。通过对外教课程的观摩,我们发现他们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以会用,能交际为教学目的,从不过分关注学员的语音和语法小错误。因此,学员课堂参与性非常高,表达的欲望也很强,课堂气氛自由热烈。同时,外教备课的出发点更多是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学员兴趣,每堂课都有些新的东西,教师更善于引导学员自觉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员的许多学习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来完成的,每一个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除了课堂授课外,外教还根据需要带领学员进行课外参观讲解,利用下午或晚上的时间开设英语角和影视英语欣赏或视听英语新闻辅导,丰富了教学活动。正是由于很多教学上的中外差异,学员的兴致越来越浓,他们感觉不仅综合交际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启发。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的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都把重点放在了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上。培训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接受语

言知识的机会。时至今日,在国内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仍然缺乏有效结合。一方面,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师无暇顾及理论学习,更直接的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对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认识仍有许多误区。他们不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为理论空洞乏味,很难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通过经验,同行相互学习借鉴,直觉或通过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的教案范例而得来的。对他们来说,引进的一些语言教学的重要著作由于理论深度和语言障碍等原因,阅读起来仍然十分困难。但实际是,任何一个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有能力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换言之,就是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找到理论依据。理论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从直觉教学到反思式教学的转变。因此,针对实际,我们培训曾选用了《英语教学艺术探讨》、《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等教材。授课方式由中外两方同时进行。外教重点放在教学法上,更多地介绍英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师生讨论平时教学中的问题,以教学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同时中方教师结合国内教学理论与实践,利用学员说课,教师参与讨论的方式,大家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探讨。由于学员全部为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优势,在讲授理论时不仅请学习者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供实例,而且还请他们讨论从理论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其在今后的教学中的运用。这样一来,把理论实践化,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

中学生往往是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英语信息的,在这一过程中,极容易形成一种固定型的发音和表达习惯,有时到了成年这种语言习惯都难以更改。因此,准确的拼读和辨音能力是一个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而这正是很多国内中学英语教师的一大弱项。从参加培训的学员可以看出,他们的英语单词的发音和语调,尤其是一些常见单词的发音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对于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如音节,重音,模棱两可。其原因主要在于我省师资力量的薄弱和缺乏,教师的整体水平偏低,代代相传,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培训中,学员一方面可以通过外教教学纠正发音,改善语调,另外,还安排了语音语调课程,由中方教师对学员的语音语调进行群体和单个辅导,尽量弥补他们的缺陷,同时特别强调学员在课堂课外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发音。

在为期一年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还开设了听力教学,中学英语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主要通过上机操作培养学员制作课件、设置网页、搜集资料等应用能力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介绍等课程。同时,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心得体会,并不定期地收集培训后学员的授课情况的反馈。我们了解到他们普遍感觉口语能力的提高和综合交际能力的发展,深切感受到"环境造人"的重要性。同时回校后授课的信心大增,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此外重要的是他们从外教和中方教师身上看到了一种敬业精神。但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从多年来的培训过程和效果中看到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

1. 外教。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是以外教授课为主,因此外教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从总体来看,学员还是更希望英语发音纯正的外教授课,这样能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语言环境,接触到纯正的语言文化。由南京爱德基金会选的外教大多来自英美国家,发音纯正,而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磨合,能够较好地结合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但也有一些来自英美国家外的教师发音让学员接受有些困难,要花较长时间去适应,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据学员反馈,有些外教缺乏授课经验,对一些话题的扩展,深入做得不到位,甚至有些照本宣科,这样一年下来,学员手头上的教材,外教的影印资料非常多,但实际上真正使用得当的没有多少,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办的英语角,影视欣赏也有时因为外教引导不足而导致学员逐渐丧失兴趣。

2. 教学实践观摩。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公开课学习观摩等形式,使学员在演练课堂教学技能中丰富自身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我们的培训虽然很注重教师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学员参与讨论也比较多,但是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到一些重点学校去观摩公开课,特别是想聆听新课程的讲解,我们也是尽可能地想办法联系听课的机会,但实际上由于大多数学校都怕这样会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师的正常教学,都不乐意其他学校的教师组织来听课。(除由省市教研室安排的教学交流活动外)。因此,还有望于省教育厅,培训机构和各中学加强沟通和理解,可轮流指定教学交流的学校,或可组织省市内中学优秀英语教师担任导师,与学员共同参与学习。

3.学员的自主性。虽然我们培训的形式多样,其中不乏讲座,研讨,师生互动交流。但总体来说,仍然沿袭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培训模式,与课改中所提倡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等教学观念产生冲突。没有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即使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我们应该多让学员自己上示范课,通过所掌握的策略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教师点评、讨论,以便提高。

4.新课程标准的培训。目前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推广实践阶段。对于城市中学教师来说,通过接受教研室,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参与“示范课”的演示教学活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比赛、参与语言学与教育学的专题学习等,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但是我们的学员很多是来自县级,乡级中学,对新课标知之甚少,而参与新课标培训的大多是学校主管教学的人员,如校长,再由他们对自己的教师进行培训。即便如此,很多受训老师反映培训的内容过于笼统,流于形式,难以把握实质。他们对于如何应对新课标改革还存在很多疑惑。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大新课标的培训,首先要让教师了解《新课标》的理念,然后再进一步挖掘与培养教师应对新课改的能力。方法还是要加强交流,到重点学校参与培训与学习,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互相听课、评课,使学员们掌握新课标的实质和课堂活动技巧。

5. 学员的后续学习。每期培训结束后通过学员的反馈我们了解到,他们通过培训有了很大的收获和很多的感受,在最初返校后的实际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效果也很明显;但是,一些掌握的文化,历史知识,甚至新词汇,听说能力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慢慢消退了,这自然是一大遗憾。作为专业培训机构,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后继支持和发展,组织学员和培训教师,学员之间加强训后交流,可以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使他们不受时空、地点的束缚,互相学习,促进发展。还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循环轮训,使老学员有再受训的机会。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是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作为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我们应该不断地结合当前教学发展趋势,调整办学思路,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检验培训效果,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 努力稳步提高我省的中学英语教师师资水平。

参考书目:

篇8

比如说吧,班级内较内向的学生可能不愿意或者不敢在集体表面表达自己。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应首先鼓励这部分学生大胆走向讲台,展示自己。无论这部分学生讲的好或是不好,最起码他有了去在大众面前“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勇气,再循序渐进慢慢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教师应当尊重和认同学生,还应当要求其他同学尊重演讲者,认真听演讲者的叙述,不能因为说话中结巴或者描述错误而去嘲笑演讲者,待演讲结束应当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更加欢快的“说话”氛围。在班级内部多组织一些辩论赛、自我介绍、演讲比赛等活动,创造出更多的“说话”机会,鼓励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在课堂上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要我说”的状态转变成“我要说”的状态,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得到不断提高。

二、鼓励课外阅读,让学生有话可“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知识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外阅读就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而今大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知识面非常狭隘。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在班级内组织一些如“读书周”、“名著欣赏”、“佳句分享”、“读书竞赛”等小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将自己的读书有感分享给班级内的同学。这种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同时潜移默化当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学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分析别人说话中的重点内容,提升自我交际能力。在大量课外阅读之后,学生自然胸有成竹、言之有物,也真正从“我要说”的状态转变成“我能说”的状态,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到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教学当中来。

篇9

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确实如此,我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年级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到了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篇10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钻石》这一课,学生都有知道钻石的珍贵,通过读都会想:这是写钻石的什么呢?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查一查字典,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试着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细读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课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1.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如《穆老师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1)指各读: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2)穆老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何特点?(3)这一段怎么读才能读得好呢?(指导停顿和重音,并练习朗读),这样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朗读,初步学习了长名子的朗读方法。

2.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赞美的心情来写的。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姑娘献宝时那动人的一幕,都被她拾金不味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再次朗读时理解更透了,感情也更深了。

三、品读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深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篇11

二、专业基本功训练

1.队列队形

队列队形的指挥和调动是体育教师的“门面功”,尤其是口令的下达必须做到规范、准确、及时。像稍息、立正、看齐、各种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等几乎每节课都用到的口令,必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精益求精。

2.广播操、武术健身操

广播操和武术健身操是中小学校早操及大课间活动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由教育部推行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和武术健身操。如现行的广播操《舞动青春》和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在训练中一定要做到会喊口令、会做、会教,能熟练运用镜面示范。

3.讲解、示范的能力

讲解、示范能力的培训,主要应针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最多的基本教材的实践环节来进行,如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跳远、排球的传球、垫球、篮球的运球、投篮等。这些内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已经学过,但需要加强的是对这些动作要领必须做到会讲解、会示范,懂得教学方法和步骤,这才是体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4.编写教案(课时计划)的能力

一是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结合新课程理念,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写教案的格式和包括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也可以把一些典型的教案制成多媒体课件或者利用橱窗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强化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实习前写出2-3份合格的教案,这样才能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12

一、项目任务和名额分配

(一)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计划。

此项计划中的六项任务另文安排并通知。

(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1.“阳光师训”项目。

(1)“阳光师训”市、县级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9000人(分市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

(2)“阳光师训”省级送培到县项目

培训对象:项目实施所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500人(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9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由省教育厅研究确定后另行通知。

2.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

(1)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

有关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的通知》(陕教师办〔2012〕8号)执行。

(2)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

培训计划:共10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2)。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3)高中骨干教师省级研修

培训对象:全省普通高中在职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共31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3-1、3-2、3-3)。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延安大学。

3.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项目。

(1)“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高级研修。

研修对象:经“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总协调机构认证、各市拟承担2012年核心课程项目培训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

研修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7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2)“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培训计划:2000人。(其中V7.2课程1500人,V10课程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1年6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教育局。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2月。

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陕西省电教馆。

有关该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1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12月。

承办单位:西安特教师资培训中心。

5.民族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民族中小学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三)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推进计划。

1.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16个。

承办单位:在2011年“校地共建”基础上,继续委托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延安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榆林学院、宝鸡教育学院做好13个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建设3个直属实验区。

2.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20个。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其中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各2个,杨凌示范区和铜川市各1个。

3.小学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小学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市、县级教研机构、培训机构和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6)。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4月至11月。

承办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4.高中阶段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普通高中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学科教研组长或优秀教师。

培训计划:45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7)。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二、有关事项

(一)请各市(区)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根据附件1—附件7所列名额,严格掌握条件,认真做好培训对象的遴选推荐工作。要按照各承办单位的培训通知,分项目、分学科、分期次落实培训对象,名额到校、通知到人。务必在培训开班前10天将填好的《推荐对象信息一览表》(详见附件8)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发送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有关培训院校,并督促教师按时足额参加培训。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将对各市(区)参训学员报到情况适时进行通报。

(二)各项目承办单位在接到项目任务后,根据培训任务和要求,应尽快研究确定项目实施时间,拟定开班通知和学员报到通知书,及时发送至各市(区)教育局,同时报送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备案。要根据省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方案,从课程安排、专家队伍、培训资源、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积极筹备,并在开班前10前将最终确定的培训实施方案上报省项目执行办公室。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高质量完成项目培训任务。

篇13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培养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可见,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这个时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并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教师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一般是开拓人类知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超越”,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教学中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百科之母,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中是举足轻重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

1.课堂教学要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产生求知的渴望

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兴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手段,设计形式多样、手法新颖的教法去激发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而增加兴趣,才能因势得导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准备了一张桂林山水图,启发、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由学生扮演)介绍美丽的桂林风光,从中感悟桂林山的奇、秀、险,漓江水的清、静、绿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画面中,亲身感受那里人间仙境般的美。

2.在课堂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自由设想和创造性设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自由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教《女主人与乞丐》一文时,启发学生自由设想:①如果女主人当时看到乞丐可怜,就施舍于他,满足他的乞讨要求的话,那么,乞丐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②女主人不但没有施舍,反而让乞丐搬砖,想想看,乞丐起初会是什么心理状态,后来又会怎么想?③成功后的乞丐又会怎样评价女主人?在探究、交流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把握课文主题: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自爱。再如:我教《小鸟与牵牛花》一文时,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设想:“凤仙花和小草没有陪伴生病的小鸟,小鸟生气了。小鸟病好后,再也不理睬凤仙花和小草了。假如你是凤仙花和小草 ,你想怎样向小鸟解释?”这样的活动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跃跃欲试,争先表现,而且想像合理而丰富,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人感觉到:情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动物、植物之间也存在着情感,它们和人一样,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遭受不幸时,我们都要伸出双手,献上一份爱心,那么人与人就会变成更亲密,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温馨、更美好。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设想,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