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教学活动设计教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19002

作者简介:钟钦钦(1983-),女,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与教学;罗俊(1981-),男,硕士,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道路桥梁。

1案例教学法存在的弊端

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做中学”的形式,通过一个实际的个案,掌握并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能够解决类似及相似的问题。案例教学法能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尽管它有许多的好处,但对于《动态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存在着许多弊端。

案例的真实性不利于学生理解。《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所采用的案例都是真真切切的设计个案,例如:聊天室、留言版、广告轮播、内容链接组件的使用等,都是真实的个案。从某个层面来说,学生能够真切地接触到网页设计的实际工作,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这些设计内容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个设计过程基本上都是依葫芦画瓢,学生只会原原本本地按照案例的实现过程去敲写代码,一旦更换内容或变更形式,将无法完成设计任务。

案例操作过程的固化不利于学生掌握。《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所采用案例的操作过程都是固定的,第一步应该如何,第二步应该如何,第三步应该如何……等等,学生按照案例操作过程去实现的时候,所记住的是步骤,而没有理解各步骤所实现内容之间的关联,导致对于所学习知识点的理解层面不高,学生只会以某一固定的方式去实现一个网页功能,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

综上所述,必须在原有的案例上进行加工处理,文中笔者采用的方式是将案例生活化。

2教学案例生活化

从事软件设计教学的教师都会强调,软件的设计源于生活,往往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才会促使设计者们去设计一个软件。教学案例生活化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那么原有的案例不也是“生活化”吗?例如:在访问网站看小说的时候,会有一个页面,上面会有小说各个章节的链接。诚然,这是生活中访问网页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有局限性,一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在网络上看小说;二是即便学生有类似或相同的访问经历,但对于此网页功能实现的过程却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这样的“生活化”不能称为生活化,它是一种表面形式,表面上看来,生活中确有其事,但不是人人都接触并理解的事物。

所以,要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知识,最好的方式是做到案例能和现实中人人都接触并理解的事物相联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案例生活化的教学效果要比所有的案例教学效果好得多,学生表示和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联系后,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3案例生活化教学设计

本文以内容链接组件教学设计为例说明案例的生活化。

内容链接组件的作用是将多个网页形成一个网页目录导航。

问:“同学们都买过书,看过书,对不对?”

得到回答:“对。”

问:“书都会有目录,对不对?”

得到回答:“对。”

那么这和所讲的内容链接组件有什么关系呢?现在通过表1来比较分析。

在此案例中,加入生活中人人都看过并理解的书的目录,并与内容链接组件实现各项内容相联系。由此可见,要实现内容链接组件的功能就必然少不了内容导航页面、列表文件及组成内容导航页面的多个网页。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如图1所示。

通过这一关联图,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内容导航页面、列表文件及组成内容导航页面的多个网页这三者之间的过程和关系。

以《宝宝营养餐》为例。

(1)首先需要用以形成链接导航的网页1、网页2、网页3……网页N(好比一本书目录的形成首先需要章节的存在)。

5.asp4-5岁营养食谱

(3)内容链接导航主程序页面(index.asp),在这个主程序页面中,将要用到内容链接组件,首先要实现的便是这个组件的实例化,使用server.createobject方法创建MSWC.Nextlink的实例,并用set关键字赋给NL,于是产生了名为NL的内容链接组件实例对象。一切方法的运用都在此对象进行。

完成go.asp后,最后一步则是将此功能添加到1.asp-5.asp中。此时,“1.asp~5.asp”这5个文件仍然是独立的程序块,使用标记 插入到每一分页文件(1.asp~5.asp)的结尾,即可实现链接。

篇2

Step 1. Greetings.

Step 2. Sing a song: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Activity 2:自主交流,巩固提升

Step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说一说和同伴的身高体重等的对比。以下是你可以用到的句子,方框内的单词可以替换。Hello,XXX, I am taller than you. My hair is longer than yours. I am

faster than you.

Step 2.听一个小组的展示同学汇报,仔细听,如果他们说得对,就说Yes.如果他们说的不对,就说No,并订正他们的说法。

Activity 3:自主探究,合作生成

Step 1.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小组内一问一答。

(1)What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That’s

(2)What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That’s

(3)What is the largest city in China? That’s

(4)What is the highest city in China? That’s

(5)What is the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That’s

(6)What is the highest palace in the world? That’s

(7)What is the saltiest sea on earth? That’s

(8)What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That’s

Step 2. Play a guessing game.观看一个小组表演,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小组内一问一答。

(1)What is the fastest fish?

(2)What is the fastest runner?

(3)What is the biggest animal in the sea?

(4)What is the heaviest animal on land?

(5)What is the loudest animal?

(6)What is the tallest animal?

Step 3.在小组内安排三人合作表演以下对话。然后剩下的组员根据对话内容设计问题考大家。

组员1:Hello,I am the sun. I am a star. I am very hot. I am much bigger than the Earth. I am the biggest thing in our solar system.

组员2:Hello,I am the Earth. I am a planet. I am smaller than the sun. I am one of the hottest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

组员3:Hello,I am the moon. I am very small. I am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 I am near to the Earth, I am far from the sun.

Step 4. 在小组里PK辩论,你喜欢在地球上生活,还是喜欢在太空上生活?正方:I think the Earth life is better, because 反方: I think the space life is better, because there is no gravity,

Activity 4:自主检测,及时反馈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一词:

(1)The sun is (near) to the earth than the other stars.

(2)The Earth is much (small) than the sun.

(3)She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in our grade.

(4)My hair is longer than

篇3

谈话节目是各电视台的强档节目,其特点在于拉近人物距离,直面交流,真诚坦荡,受到观众青睐。文中的安妮和初三学生年纪相仿,心理接近,加之《安妮日记》内心独白的形式,似乎与朋友交谈,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在对课文内容整体梳理后,我引导学生:看了安妮这些日记,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妮呢?学生多角度概括出:向往和平的安妮、热爱生活的安妮、渴望自由的安妮、外表并不美丽的安妮、乐观自信的安妮、执着理想的安妮……

师:安妮在“吉蒂”面前,敞开心扉,她纯真活泼的笑貌、丰富的人物形象仿佛就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想不想也敞开心扉,对安妮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呢?学生表现出很浓的兴趣,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1、言之有物,要针对《安妮日记》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某一则说;2、言之有情,面对面说真心话,最好结合个人体验。

学生先分成6人小组,小组内部交流后,再推选一名同学到班级交流。下面摘录几则学生发言。

安妮,谁说你不美丽?谁说你不富有?你总是这么快乐,并且希望人人快乐,这是多么美丽的心灵啊!你在这样困窘的环境中都能快乐起来,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你的文字,使我们再没有哭泣的理由;你内心的力量,将是我们永远的财富!(第六则)

安妮,你身处硝烟弥漫的战乱之时,整日禁闭于不见天日的密室之中,根本不能感受到自然美好的你却永葆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从未放弃青春的梦想。你把艰苦的生活当成一场探险的经历,甚至认为有着“很多福分”,“下定决心要有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你用你的思想和性格成就了你的伟大――你成为二战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第九则)

安妮,你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尽管这个梦想很遥远,但是你摆脱杂念,振奋精神,坚持每天的努力。成功不是一步就可以跨越的,只有一步一步的攀登,才会达到成功的顶峰。也许你自己还不知道呢,你虽然只生活了短暂的16年,但你已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反思同龄的我们,是不是因为缺少了磨难才如此的彷徨与浮躁呢?(第八则)

……

学生的发言涉及到所有的日记内容,既有日记内容的深刻分析,又有联系生活的理性思考,情感与思维碰撞,课堂沉浸在感动的气氛之中。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劫难,即使这样的环境,也没有扼杀安妮的梦想和人性美。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奏响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感动着无数的心灵。正因为如此,《安妮日记》自出版以来,已译成55种文字,全球销量达三千万册,在欧洲被评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一百本书之一!她的身影出现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要是安妮今天在我们现场,听了同学们的话,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小声的议论开来。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个最有安妮形象和气质的同学上台作为安妮发言人。

同学们,感谢你们真诚的交流,也感谢你们对我这么高的评价。说实话,我真的羡慕你们今天的生活:你们没有战争的侵扰,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们没有自由的限制,可以尽情感受自然的美好;你们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但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坎坷,只有那些保持乐观向上、执着人生理想的人才会跨越障碍,谱写出高亢的生命之歌,在此,我祝福你们。

战争是残酷的,它制造出苦难、贫穷,扼杀着生命、人性。让我们一起祷告吧:不要战争,永远和平!

二、设计“感动二战”――安妮颁奖词

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不少的中国人,成为茶余饭后感动的话题。鲜明的人物,隽永深刻的颁奖词,给人无穷的回味。要是安妮被评为“感动二战”人物,我们该为她写一段怎样的颁奖词呢?我先准备了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选择了其中两则让学生感受颁奖词的风格。

杨业功: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学生在课外也曾为“感动中国”人物感动过,此时在课堂上再读这两则颁奖词,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安妮人物形象突出,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教师创意一出,大多数学生就表现出创作欲望。学生们写道:

忘却灾难的恐惧,执着心中的梦想。身体穿行在方寸之地,心灵翱翔于蓝天之上。与乐观为伍,用理想做伴,以善良祷告,和执着同行,生命停止在十六岁,光芒永留于人世间。

她不是作家,她的作品超过了作家的影响;她不是英雄,她的形象胜过英雄给人的感动。一支笔,一个日记本,记下了生命的痕迹,折射出人生的价值。五十五种文字,三千万册的销量,她用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乐观与向上,感动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她不能改变战争,但她改变了自己的心情;她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她拓展出生命的厚度。面临死亡,却不绝望;折断翅膀,用心飞翔――她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篇4

以往开展的活动课形式主义严重,随便拿个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只为满足形式而没有真正从学生本身出发。这种传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给出的讨论范围中,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不利的。

二、活动的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不能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设计必要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着眼点应放在如何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上,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新课程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合作性。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活动的艺术和技巧,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原理,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索,不断创新,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笔者为了准备南京市思想品德八年级的会课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再缜密的构思也敌不过实践的检验。现笔者谈谈这次会课的一些经历与感受。

笔者这次教学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本课题的知识目标是: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能力目标是: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自己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都是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这一课是相对比较枯燥的法律课,而且对于财产学生现在还没有太深刻的感受,所以为了解决教学的难点重点而又不会让学生感觉过于枯燥,笔者决定不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选择了一条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线从头走到尾。

笔者在拿到课题之后一直在思考,一直在不断地自己构思的一个又一个思路。总是觉得按照常规模式上课还说得过去,但是这毕竟是比赛,不能没有一点突破和创新。在反复斟酌了之后,笔者还是决定冒险一点选择一个新的思路。本节课分为三个版块:第一个版块要让学生知道财产的归属,只有合法的财产才属于公民个人所有以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第二个版块要让学生明白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第三个版块要让学生知道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具体做法。这三个版块按照常规模式就是用案例将这些版块一个个讲解下去。笔者的思路是用一个游戏来当一条完整的线把第二、第三两个版块串起来,然后最后点题财产属于谁。

篇5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1活动目标:

1、学习正面人物的画法,复习背面人物的画法。

2、合理安排画面,体现游戏的快乐场景。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画纸

2、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工剪纸手拉手做游戏的作品。

1、出示手工作品,没有完善好作品

教师:你们瞧,钟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吗?(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样手拉手做游戏的?(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做游戏的人物动态)

2、示范装扮拉拉手做游戏的作品

教师:你觉得这手工作品漂亮吗?我们可以把它打扮的更漂亮!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怎么装饰起来更漂亮!(教师用油画棒在黑板上示范,把手工作品添上表情,头发。学习画人物的表情)

教师小结:这件作品,手拉手做游戏看起来真漂亮,添上表情,装饰好后更漂亮了,我们画画的时候也可以像打扮这些作品一样,用不同的方法装扮漂亮。

二、教师出示范画,教幼儿如何画人物动态

教师:老师这里也带了一幅画,画的是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的故事。

教师:我们共同阅读怎样画出来的呢?(教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动态,并示范画出来)

教师:我们共同阅读这些人物是如何画出来的。

(教师示范人物的正面画法和反面画法)

教师小结:看了拉拉手做游戏画面,小朋友们平时也会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你们开心吗。

教师:今天我们也来画一画,把我们拉手做游戏时的情景画出来,画画的主题叫做“拉拉手做游戏”。

三、发放绘画材料,画纸、油画棒。

1、教师:小朋友们画之前我们要先想一想我们平时和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情景,然后再开始画。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颜色搭配,和画面布置,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可以把画面装扮的更漂亮,把你画的故事添上场景,这样你的画面就会更漂亮了。

3、教师对画的好的一些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幼儿更有喜欢画画!

4、请画的好小朋友把画贴在外面的墙上。

5、活动结束,整理桌面。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2活动目标

1.用绘画表现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

2.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家里有老人吗?你是怎么称呼他们的?

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

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

二、画一画。

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左边是我,右边是老人,中间连着一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幼儿作画,要求画出人的不同特征以及彩虹的七彩序列。

三、送一送。

启发幼儿说说:准备把这张画送给谁。

幼儿将“爱心彩虹”画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对老人的心愿记录在每一条“彩虹”上,最后将画送给家里的老人或年老的亲戚。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3活动前评析

秋季是橘子丰收的季节,近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点总是吃橘子,孩子们剥下来的橘子皮总爱在手里把玩儿,于是就产生橘子皮的创意活动。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每个人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但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诱导,需要老师、家长提供充分的发挥其潜能的机会和情境。这先天的创造力是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能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放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教育,为他们营造轻松自由的情境,让孩子们愉快自如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一日生活中我抓住了吃午点这一细节,利用橘子皮让幼儿发挥想象,并进行创造活动,是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挖掘和表现。

活动目标

1、利用午点后的橘子皮进行手工创造,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幼儿的手脑协调性,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午点橘子2、剪刀、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小棍棒等

活动过程实录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剥下来的橘子皮。

老师:孩子们看一看自己剥下来的橘子皮像什么呢?

幼儿:“像一顶帐篷,给小蚂蚁、小蚱蜢住”“像一只乌龟”“像一只小鸟在飞”“像一顶帽子”“像摇篮”“”像荷花“向小碗”……

2、创意活动

(1)引导幼儿相处办法用橘子皮进行创意。

老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说得也很棒。那我们怎么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也能看到或听到呢?

幼儿:“用橘子皮做成画”“把橘子皮做的画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可以做成玩具让小弟弟妹妹们玩”“老师我们用笔画下来”“用胶粘在纸上”“用大头针钉在吹塑板上”......

(2)幼儿讨论创作橘子皮画所需要的物品。剪刀、彩笔、背景纸、小棍等。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启发幼儿使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子昊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两只展翅飞翔得小燕子,美滋滋地拿给我看。我问他两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没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样子,一会儿,他在纸上就画出许多内容,并讲给我听:这是大树,这是燕子得窝,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在等着吃饭,它们得爸爸妈妈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太阳、小草和小花他们在高兴的笑着。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动听故事被子昊创编出来了。

南南把背景纸画成了一个古怪得城堡,城堡里面全市隧道,他说这是迷宫,迷宫上面插着几面旗子,一个橘子皮拼成的古怪人,他说这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坏人,坏人钻进了迷宫。多麽富有想象力呀!

园告诉我她有一头猪和一条鱼。我问她:猪和鱼都应该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了笔添画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虾、水草和橘子鱼玩耍。猪的旁边添画牛在幽闲地吃草,最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啊!

平时最活跃的龙龙玩得更开心。只见他站在桌子旁边,头上扣着橘子皮剪成的当厨师帽,他用橘子皮做成四个小碗里面放有细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纸屑,手里摆弄着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这是一盘京酱肉丝,这是一碗面条,这是两碗米饭.....”。原来他正陶醉在做厨师的快乐中。

菁菁小朋友正在用橘子皮做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用四条短腿在爬行,半圆的橘子皮正好做小乌龟圆鼓鼓的大贝壳,四块小的橘子皮做腿,还有头和尾巴,活灵活现。她在创作一个有关乌龟的新故事。和她长得一样得双胞胎妹妹也在做着同样得创意作品。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纸剪、折、粘作成一个精美的小炉灶,还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戏了。

佳琦举着她的作品正在给大家讲解:“我的是双层的,是用两个橘子皮,剪的细细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们看,多漂亮!!”

3、橘子皮画展览

(1)指导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分类张贴或摆放作品。提醒幼儿注意摆放张贴的位置要适合参观者观看。

(2)先向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再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参观展览。自己当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创意。

4、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更多更好、不同的橘子皮作品,带来和大家分享。

本次活动我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环节,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水果皮---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对幼儿开展的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教师扮演着幼儿行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激起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迸发。

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注意各领域课程相互融合,以求限度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老师要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各环节提供合作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使他们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做法。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创造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成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自己是最棒的!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要善于扑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节入手,从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事物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造角度不同,作品各异,教师能够倾听每位幼儿的创作思路,接纳每一件作品,鼓励幼儿个性的张扬,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创造后的成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再一次加深自信心的烙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我是最棒的”!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4【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

【评析】

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5活动目标:

1、通过漫画作品《最后一个苹果》激发幼儿对漫画这种夸张幽默艺术的感受力,体验诙谐的乐趣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2、培养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3、初步了解漫画的简单知识和表现技巧。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服装、手杖、果树、画笔、绘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起兴趣

幼儿律动《表演者》,在诙谐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做漫画中幽默动作编排的律动。

二、展开欣赏漫画

1、初步认识漫画:(出示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和一幅照片,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父与子的图片和父子生活照

提问:(比较)哪一幅更好玩儿、更有趣儿?

教师:这种好玩儿、有趣儿的画就是“漫画”。

这一对漫画里的老爸和儿子平常经常碰到滑稽可笑的事情,咱们来看一看他们今天又碰到了什么事儿呢?

2、逐幅欣赏漫画:

第一幅:(出示图片观察)

教师:(提问)这幅画中有什么?儿子手里拿着什么?老爸在干什么?为什么晃树…?(启发表演)咱们一起来学学老爸撅着屁股晃树的样子吧!看谁更像漫画中的老爸。

第二幅:(提问)除了晃树能得到苹果,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儿子想出了好办法(出示图片),结果手杖砸在了哪里?老爸被手杖打中脑袋的样子好笑吧?

(启发模仿)做一做我们看一看?(出示苹果树道具,幼儿表演,做模仿动作)

第三幅(提问)没拿到苹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办法了(出示图片)天,好可怜的苹果树(幼儿模仿苹果树的样子)

第四幅:(提问)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好办法?(出示图片)请几位小朋友脱靴打苹果。

第五幅:(出示图片)哎呀,苹果没打着,靴子又挂在了树枝上,老爸又在忙什么?

请小朋友到前面,学一学老爸用手杖打靴子的样子。

第六幅:(提问)靴子好不容易掉下来了,折腾了半天,结果怎么样?(失望地走了),不料这时候……?

(出示动画)(旁白)哎呀,白忙活了!

3、谈话:老爸和儿子虽然没拿到苹果,但却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办法,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用了哪些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看了这几幅画有什么感觉?这种好笑、幽默的画叫什么?请小朋友重复“漫画”这个名字。漫画最早在中国是没有的,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4、完整欣赏:(完整配乐讲述)

教师:小朋友,今天咱们看到的这组漫画名字叫做《最后一个苹果》,下面咱们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说,一边表演好不好(师幼随音乐共同表演漫画故事)

5、加深理解:(切换大屏幕)

讲述:刚才小朋友表演得非常好,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什么的好玩的、有趣的故事,咱们来讲一讲好么?

三、创作漫画:

1、教师:(引导创作)小朋友们讲了那么多好玩儿的事儿,咱们也来创作漫画吧!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漫画里的形象是很好玩儿、很滑稽的,(出示黑板,简单引导漫画形象的绘画技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