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学趣味小知识

科学趣味小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科学趣味小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科学趣味小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65-05

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1]近年来,佛山市教育行政部门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创新之一是于2010年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作品大赛,深受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欢迎,其参赛热情高涨,社会反馈良好。微课于2011年5月在佛山市第三届教育博览会推出之际,敏锐的《佛山日报》、《广州日报》等杂志和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的教育频道都关注到微课。鉴于此,微课是什么?它的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又有何启示?本文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以期为区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其雏形是视频课例片段,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时代赋予了其新的含义与特点。本文中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胡铁生,2011)。[2]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于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真实需求,它的主要特点是:[2]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第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组成的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以及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第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其资源总体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时长较短,一般为5~8分钟,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第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所提供的视频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其提供更多的获取教学资源的机会,其动态生成性表明微课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可不断为教学补充给养。

二、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1.创新活动形式,优化管理过程――微课征集的突破口

自从2006年开始,佛山市组织和实施了每2年一次的优秀课例的征集与评审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完整的课例进行评审,因其时间长、颗粒度大、交互性不强,尤其是基于网络进行点播,因网速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观看,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非每时每刻都是精彩的、完美的。我们认为,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即一节课不可能每个环节都很精彩,如此学生视觉驻留并不久,注意力也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关注课堂教学规律也发现,课堂中有引入、起伏、低谷、以及练习这些环节。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难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将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这些简短的视频,也方便学生点播。此次微课作品大赛的通知中说明,“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教师加工和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后也可参加本次活动”,[3]同时大部分教师平时也积累了自己的优质课视频,鉴于此,他们基于原有的完整课例进行加工剪辑,这样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也将以往的资源变活了,使其得以再次应用。

此外,此次微课作品大赛是由佛山市教育局进行征集、、管理与服务的。同时,下面各个辖区教育局十分重视,积极组织各学校教师参与。这种由行政力量组织的活动竞赛均有相应的激励与表彰措施,组织到位的学校和所在的辖区将获得相应的奖项。此次大赛共征集1700多个微课作品,从作品数量、教师参与人数、社会效应以及一线教师的反馈情况来看,都出乎意料。

2.协同共建――微课建设的生命线

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技术规范等多方面;[4]微课作为教育信息资源之一,亦是如此。高质量的微课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也需要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微课的建设主体一般包括信息化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授课教师以及技术人员。其中,佛山市教育局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发挥政策宏观调控作用,产生微课协同共建的导向;大部分一线授课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技术人员,一般由该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担任,主要负责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以及后期编辑,当然授课教师也参与其中。个别条件优越的学校可聘请专业的视频拍摄与编辑公司来完成此项工作。不同的主体以开发优质微课资源为共同目标,在微课建设过程中各司其职,互助合作,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共建主体及对应的共建活动如图1所示。市教育局信息化管理人员主要是进行顶层的活动设计及管理,包括微课的征集与、评审与管理以及激励与表彰。从行政层面对此次微课作品大赛进行宏观规划与调控。下面,本文重点介绍微课建设中授课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

此次微课作品大赛主要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囊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参赛教师人数最多,初中次之,高中因升学压力教师参赛的人数较少。据调查,就教龄而言,11~20年的中青年教师是此次微课作品大赛的主要群体,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信息素养较强,具有敢于尝试用数字媒体的方式承载课堂教学的激情。

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一线授课教师开发微课的过程如图2所示。

(1)合理选题

合理选题是微课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关系到微课的核心理念。选题的形成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既需要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也需要较强科学研究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此次微课选题基本上是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者某个教学进程开展的,大部分教师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总体而言,教师的选题能够较好地符合以下几个原则:[5]第一,聚焦课程改革; 第二,反映学科特征;第三,具有典型性;第四,具有实际意义。

(2)撰写教学设计规范化

教学设计是微课内容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说课堂上展现的是教师的行为和机智,那么这些行为和机智背后的深层次思考则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换言之,一部精彩的电影首先得有精彩的剧本,一个优秀的微课同样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佛山市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受新课程改革的熏陶,养成了自主拓展延伸课堂的教学习惯,在课堂上撰写教学设计方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此次微课作品大赛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能做到规范化、流程化,同时,部分教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更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恰如其分地增加了师生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精细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要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境过程中。微课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完整的课堂教学,而是汲取其精华,撷取精彩、的某个环节。鉴于此,微课的类型多样化,有导入类、讲授类、探究类、实验类等等,不同的类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的要求均不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精细化。佛山市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历经10年课程改革的熏陶,基本上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更多的是如何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再现和诠释真实的课堂。

(4)撰写课堂教学视频字幕

撰写课堂教学视频字幕,即片头片尾的字幕设计。包括:①开头加标题,交代教学内容主题;②段落之间添加小标题;③重点难点处添加字幕。通常来说,片头字幕设计一般包括学校名称、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和职称等信息,可简要介绍课程的设计结构和特点、教学方法和内容等。片尾字幕设计一般包括学校名称、教学视频制作单位名称、制作年月等。

(5)拓展其它教学资源

微课是一个有机组成体,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还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学生反馈以及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以丰富微课的内容。这些资源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视频和音频文件、图片、文本以及多媒体动画等。同时,也要保证资源使用的方便性,因此从资源的储存、链接到呈现,都应该充分发挥超媒体的优势,以便在用户观看与下载时,可以灵活方便地调动各种相关资源。

以上阐述为一线授课教师开发微课的过程,而技术人员开发微课的过程主要是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后期的编辑。此次微课作品大赛中,大部分微课是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采用单机或者双机的方式进行拍摄,也有个别教师使用三机拍摄以及智能录播系统。这些微课由信息技术教师或者授课教师本人进行编辑,使用的软件是会声会影等软件,编辑使用的功能包括添加转场特效以及确定画面显示效果等。微课的拍摄与编辑过程见表1。

综上,微课的开发方式和途径呈多样化,但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质量有待提高。其中视频拍摄和编辑技术是制约教师微课质量的主要因素。大部分一线教师反映,亟需组建专业的微课制作团队,同时得到微课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3.创新评审机制――微课质量控制的保障

微课质量的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克抗(2009)认为,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审机制,并提高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来规范资源建设行为。与此同时,还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这种评价指标的制定要突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育特性和新课程标准对学习资源的要求,并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6]此次佛山市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传统评审方式,采用专家评审与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专家评审包括学科教学专业、教育技术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对资源评审结果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同时辅以统计人员对资源评审结果进行专业统计。届时,微课点播平台提供实时在线关注的机会,教师可时刻关注作品是否已审核、是否已等信息,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管理人员可依据公开该资源后被引用情况的统计信息 (如被点击次数、被下载次数、被引用次数等) 以及用户使用该资源后在网上的评论信息,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教师对此也可获悉自己的作品点击量如何、评论信息有哪些等。这种做法更具公平性、透明性与互动性,有效地保障了微课的质量,备受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欢迎。

4.宣传、推广、拓展――微课应用的制高点

2012年佛山市10年课改总结交流大会开展之际,佛山作为首批课改实验区,10年来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观;教师在新课改的熏陶下,迫切要求进行课堂变革;迫切需求教研、反思的新形式;微课不同于资源包的简单堆砌,而是注重各种有效资源的整合,扩大了教学容量,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的确能够满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需求。但是,微课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尚处于建设期,其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当然,要拓宽微课的应用渠道,抢占应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就面临一个宣传、推广、总结提高、加强内外沟通、博采中西、自成特色的问题。据此,佛山市教育局就此拍摄了题为“微课时代”的宣传视频,以宣传和推广微课,加强其影响力度。

就目前来说,微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科组教研以及区域网络教研等。这3个方面均从教师自身以及学校的层面出发:①微课适用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在观看自己或学习借鉴他人的微课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②微课还适用于同科组教师之间听课、评课,在观摩优秀微课过程中,同行交流借鉴,提升学校的科组教研水平;③微课也适用于区域网络教研,教师围绕某个主题,以微课为主要教研对象展开研讨。

三、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微课作品质量有待提高

微课不是资源的简单聚合,而是注重资源的整合性,对交互性也有很高要求,还要有相应的有效链接等。鉴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微课建设的是系统的、立体化的工程。尤其是微课的共建共享,涉及政策调控、管理服务、规范标准、质量监控以及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7]从技术方面而言,此次微课作品大赛,对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编辑与合成关注不足,导致作品整体质量不高。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编辑技术是制约微课质量的主要因素。

2.微课点播平台的功能有待完善

确切地说,佛山市教育局目前并没有专门开发的微课资源征集平台,而是在广东省体育运动会视频直播系统(VOD)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改造而成。该平台功能较单一,分别是视频资源的上传、审核、管理、点播、,点播是最主要的功能。尤其缺乏的是对视频的互动,现在仅有留言的功能,而点播、评价、交流、反馈等环节的功能薄弱。因此,该平台的功能实际上仅是对视频共享交流的初始化,尽管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更深层次的需求则满足不了。因此,微课的平台不仅仅是满足微课视频的管理、点播,更重在交流。目前,佛山市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对已有的微课平台大改造或者重新开发,其中对网络平台的功能、带宽方案进行了多方位考虑。

3.应用模式及效益亟待提升

自从微课征集、至今,时间较短,目前依然处于建设阶段,佛山市教育信息部门对其推广应用还不够深入,教师对微课的应用基本属于自发行为,尽管微课在集中展播期间的点击率很高,特别是名校名师主要学科的有特色课程中,有些微课参与近千人次。但目前主要以学校或教师个人应用为主,比较随意,缺乏指导,微课大部分还只是处于不同教师或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借鉴、观摩学习阶段,对教师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大,估计学生还很难吸引过来。简言之,微课的使用效率还不太高,应用效果还不够理想,今后优质微课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用模式还需进一步拓展,使用效益有待最大化。

四、 区域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启示

1.优化比赛管理流程,提高教师的参赛兴趣

佛山市此次微课作品大赛成功举办的经验体现了Web2.0网络时代的思想,形成了自下而上、逐步汇集生成的草根性的资源生成模式。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上交光盘的形式,通过网络交作品,低碳、高效。但凡佛山市在编在职的任何学科教师,他们只要有完整的课堂视频或用视频拍摄设备进行拍摄、剪辑均可参赛。而传统的做法是,要求教师刻录1~3张光碟,光碟刻录完毕,要经过学校、镇教育局以及区教育局的层层筛选,如此,资源浪费,周期又长。这种传统Web1.0的征集方式,其优点是作品质量较高;但缺点则是抹杀了教师参赛的公平性和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而现在基于网络的、扁平化的、一站式的征集评审方式,可以基于微课评审网站(),教育局为教师提供通用的账号和密码,不需注册都可上传,任何教师均有参与权,将微课作品上传。这种方式更高效,成本也较低,同时改变了传统评审方式,提供网络实时在线关注的机会,公开,透明。鉴于此,这种比赛的方式也更受教师欢迎。

2.加强教师微课开发技术培训,提高微课总体质量

微课的开发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但是其技术仍不够成熟,尤其是高质量的微课在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及创新性等方面均有要求,然而目前微课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本身已有较重的教学任务,较难胜任如此专业的视频拍摄与编辑工作。迄今为止,技术问题成为制约微课质量的主要瓶颈。据此,以技术专家为引领,对技术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从技术方面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教育产业化的模式,从某个程度上适当地考虑走商业化、精品化的技术开发路线,以进一步提高微课的总体质量。

3.丰富微课资源建设数量,拓展其应用途径

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03-01

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营造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那么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将是十分开心的。如果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几种能够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非一件容易之事,课堂教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影响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向心力,同时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这对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趣味性有很大意义。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政治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调控,使整个班级氛围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奠定基础。

二、通过扩展教师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初中政治课堂而言,虽然现代教学要求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的视野与知识储备量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政治教材上的知识点时,如果照本宣科,或者仅仅举一些教材上或者生活中学生经常简单的例子,那么想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显得十分困难。如果教师了解更多与知识点相关,同时又十分新鲜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异彩纷呈,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

三、通过组织学生展开有效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组织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有效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同时还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既难以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同时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避免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点,本人经常组织学生针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组织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讨论,学生之间互换了观点,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同时学生之间展开的有效讨论,也使学生体验到了不同的课堂学习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在组织学生针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教师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完全的放开。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依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使学生的讨论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

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的几十分钟里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就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如果简单的应用讲述法,那么课堂教学就宛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如果教师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

五、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之上

篇3

西安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43

【未央区】经开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43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自成立以来,学大教育凭借着一流的师资队伍、专业的服务团队、先进的教育辅导系统、独特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已向全国校区所在地的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和用户成功提供了教育服务,并先后帮助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实现了素质和成绩的突破,考上了理想的中学和大学,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第一,小学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学好小学数学打好基础,就要多看、多想、多说,多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在做应用题的时候,学生要仔细观察应用题,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篇4

一、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根据国家要求和高校的教学实际,均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并且把该课程教学当作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管理层面来讲,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得到了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高校中,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该体系涵盖了所有在校学生,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的原因,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居多,现实实例较少,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无法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多数以理论为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有生动的实例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缺乏灵活性。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同时缺少生动的实例,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纯理论性的东西理解起来较困难,久而久之,造成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来看,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影响该课程的下一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必须在教学中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其意义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2.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有机的结合,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活泼起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成绩的提高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之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教学成绩也得到了提高。所以,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对教学成绩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后取得的积极效果427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来讲,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后,该学科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关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后,增加了该学科的灵活度,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质量,使得这一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后,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出现教学困境,主要原因是课堂内容刻板,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兴趣。通过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效结合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后,促进了该学科的深入开展。从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来讲,要想实现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必须实现教学创新,而教学创新的有效手段是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效结合,因此,从积极的方面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后偶,促进了该学科的深入发展。

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后对其他学科的积极影响

从实践的角度来讲,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促进作用很大。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后不但丰富和完善了自身学科,也对其他的学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对其他学科来讲具有示范作用。高校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成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对其他学科的未来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成功积累了理论基础和成功经验,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帮助和支撑。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促进了其他学科朝着教学创新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成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使其他学科的发展可以参照该学科的发展轨迹,所以,从积极的一面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成功,促进了其他学科朝着教学创新的方向发展。

篇5

随着农村医疗保障的健全与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增多,伴之而来的是扩大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的待遇,而医院逐年高收入现状促使很多医学毕业生选择到医院上班,也不愿到边远地区中职卫校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指导带教工作,有些年轻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室工作几年之后,最终转到医院工作已成平常事,而年老的实验指导教师却面临着退休,能安心从事实验指导教学的人员越来越少,这使得边远地区中职卫校实验指导教师资源匮乏,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指导和实验科研造成较大约束。另外,独立于各学科的教研室配备一名专职实验教师的传统实验带教模式,在实验课时由一位理论教师和一位实验教师共同带教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实践技能操作课时教师带教的学生多,很难逐一细致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无明显提高。针对这一实验教学现状,采取实验指导教师跨学科带教模式的实践,能极大地改善边远地区中职卫校实验指导教师资源匮乏现象,有效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实验带教能力,多带教老师的巡回实验指导,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带教老师的实验操作指导,不但加强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一、跨学科带教模式的整合方案

实验室财产管理:原则上实验指导教师按教研室配备,各实验室财产归配备的实验教师管理,需要整合的是实验带教模式。

1.把学校现有的实验室指导教师按相关教学体系重新整合为五种,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原来所在的科室所带教的科目进行配对:

医用化学实验室可与生物化学实验室、药物学实验室配对为基础一。正常人体学实验室与病理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配对为基础二。内科实验室、儿科实验室与外科实验室配对为专业一。妇科与产科实验室配对为专业二。心电图、X光、B超配对为专业三,等等。

2.实验指导教师以自己原来所在的实验室为主要指导教师,其他的为辅助人员,相关科室之间开展专业课指导。例如:

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一:原来负责管理医用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的人员,是医用化学实验室主要指导,生物化学实验室和药物学实验室的是辅助指导员1、2。

主要指导按实验教学大纲制定实验带教培训计划,按计划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培训辅助指导,方式包括:到医院相关科室进修学习;按实验教学大纲共同制定实验授课计划;听相关科目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课;共同备课共同写实验教案;共同准备实验、共同做预实验;共同实验带教;共同进行实验后清理工作,等等。

所有实验带教老师都是主要指导也是辅助指导,都需要学习和掌握新学科的实验教学带教内容,这是最困难也是最不容易达成的预期模式,需要通过很多种方式达到目标。

3.中职卫校的教学课程共有20多个科目,基本上是一个学期大约完成7个科目的学习,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而疲惫不堪,可另一个学期则变得课非常少或者无所事事,传统的实验教师独立管理各自的实验室是极大浪费了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资源,也不利于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能力再提升。经过资源再整合,一年两个学期,一个学期是主要实验指导,另一个学期则成为辅助实验指导,使实验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汲收其他学科不同的实验带教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以拓展他们的实验带教视野,提升他们的工作潜力。

4.上实验课时,同时有2个或以上的实验指导教师开展实验指导带教工作,能缓解班级多学生多而带教老师少的问题,学生不懂即问,实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带教老师巡回检查操作,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5.在带教工作中,彼此间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看法,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观点,遇到问题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解决,对进行科研活动的开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6.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完成实验仪器维护和维修,有利于搞好同事间关系。

二、边远地区中职卫校实验指导教师跨学科带教模式的预期目标和优点

1.预期目标

中职卫校实验指导教师跨学科带教模式的预期目标可以设置为:使边远地区匮乏的实验指导教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利用;提升边远地区实验指导教师的实验带教能力;充足的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准备和预实验,保障实验课的开出率;更合理化配备实验指导教师,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中有机会获得带教教师的充分指点,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指导教师人员减少,从而工资成本开支减少,缓解边远地区卫校教师编制少,学生多的一大困难。

2.创新之处

创新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充分利用中职卫校现有的实验指导教师资源,通过跨学科实验带教模式的转变,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实验指导教师资源紧张的难题。跨学科实验带教模式,促使实验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实验带教能力。有充足的人员进行实验准备和预实验,保障实验开出率,实验课时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指点,保障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边远地区中职卫校实验指导教师在跨学科带教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与研究。如: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跨学科实验指导教师的再培训过程等;都给实验指导教师带来严峻考验,由于传统实验室管理体制是独立于各学科教研室,每个实验室只配备一名专职实验教师,跨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状况使得实验教学任务必须依赖相关教研室,但相关教研室有自身承担的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因而,制定对相关跨学科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和鼓励措施,促使实验教师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途径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承担本课程的实验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在政策上得到认可和体现,从而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中职卫校实验教师跨学科的实验带教方法与传统的实验带教方法之间尚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教师应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在不改变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倡求实和创新,力争培养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篇6

1.缺乏对科学学习趣味培养正确的认识

当代学校的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其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但是却迟迟看不到结果,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科学学习趣味培养和提高后,就会放弃该方法,认为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没有作用。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只是在乎学生的期末期中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的培养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其认为成绩才是硬道理,能考上好的中学才是学生有用的教育。趣味课堂对升学率毫无作用,小学时期应该把基础知识学好,先取得一个好的名次比较重要。

2.当代科学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单一

目前,各个学校为了升学率都在实行各种各样的措施,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很多其他课程还会私自暂用科学课堂的时间。为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科学知识,课下会布置很多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时,会表现出乏味无趣的表情,对教师所讲的有关科学的内容都是被动的接受,丝毫不会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课上课下的时间都被教师的任务排满了,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时间,而且,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倒头就睡,对科学的学习没有丝毫的趣味可言。

二、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构建的具体方法

1.游戏化教学,构建科学趣味课堂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其应该学的科学知识,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开拓其想象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做一个合格的领路人,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利用游戏教学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加课堂趣味性,继而培养其多加思考的能力,为将其培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过硬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关于科学知识的活动,比如说科学小知识接龙。规则与成语接龙的游戏一样,只不过把其中的成语换成了科学小知识。在该游戏中教师把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功接上上一组的相关科学知识的句子则的一分,接不上则不得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有奖励。该游戏促进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组织复习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而接上上一组提出的小知识。在本次游戏中更有利于学生大脑发散思维的开发,同时增加了科学课堂的趣味性。

2.结合学生兴趣,构件趣味课堂

篇7

小学数学在我国小学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语数外三大主要课程之一,在分数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他还承担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思考方式方法的伟大使命。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世界存在无限的遐想和好奇,如何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展出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便是教育界的又一重任,近年来教育界不负众望地探索摸索出的趣味教学法赢得全国师生的认可跟赞扬。

趣味教学法是指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下面就是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趣味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一、课堂有奖竞答

用于激发课堂活跃性的小方法之一。其具体形式是老师在课堂之前自己亲手制作一些小礼品,不用贵重,可以是树叶制作的书签,可以是老师自己亲手写的名言警句,还可以是几张漂亮的信纸,抑或是在打印社打印的黑白图片(奥运吉祥物之类有时代意义的)。在课堂上提问上一节课讲过的数学小知识,学生为了得到这些小礼物便会踊跃回答,整个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十分活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从而使学生爱数学、爱学数学。

二、变换题型,激发智力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一味地计算算式、拖式计算以及递等式等老面孔的计算方式,这样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就会变得乏味,不愿意计算。适当地变换出题思路才能激发学生读题解题的欲望,从而爱学数学,使学生做题时也能换换口味,保持对数学学习原始的新鲜感。已经得到应用的教学例子有做题接龙,组内轮流解题,看看谁做的又多又准等,一些小学教材中开发智力的题目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愿意在这些题目上一展身手。

三、课外作业,贴近生活

义务教育以来,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事情。而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做课外作业,而且要做高质量的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课外作业,即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这些作业大多为应用题,其中不乏生活小计算之类的题目,例如买菜或者裁布等等。使得学生学有所用,学习起来才会更加用心。

总之,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开心更积极地学习数学,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更为他们成为祖国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适时地利用感性知识是在教学过程中通向学生心灵之窗的捷径,是师生之间在科学知识上产生“共鸣”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同学们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贮入了一定量的有关生物方面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同学在这方面的知识更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适时地将教材内容与有关感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列举事例或设疑的方法,唤醒同学们沉睡的记忆,使同学们的感性知识与我们所讲授的理性知识之间因撞击而产生“共鸣”。例如:在讲到根的渗透吸水原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给农作物上的肥多了会产生‘烧苗’现象?”;“为什么盐碱地里不适宜作物生长?”;在讲到食物中的成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吃饭不能偏食、挑食?”等等。同时这样还会使同学们因找到了回答他们记忆中的“什么”的“为什么”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来。

然而,在学生记忆的仓库中这种感性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有许多生物或生命现象,学生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光有语言的描述,那将显得苍白无力。一个没有见过地衣或文昌鱼的学生无论你怎样描述,他们都是不会感兴趣的,当然注意力也不会保持长久。这样就需要将标本、模型、挂图等体现科学知识的直观教具呈现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地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我还组织学生实习,采集和制作标本、模型,制作投影片,以便尽可能地发挥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趣事激趣

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严密性、科学性、内在的逻辑性和趣味性等,而教师就是充分挖掘这些特性而从教材本身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时刻在思考问题,起到积极组织教学的作用。关于科学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这通过教材或教师将知识消化后精心设计的教案本身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其趣味性和直观性等其他特性的体现。生物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自然科学。因为它研究的对象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形形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尽可能适时地利用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小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以及直观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利用学生较多的无意注意为教学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需要收集的生物学知识从内容上可分为:

1.生物学的趣味知识:动物的建筑艺术、植物趣谈、食肉植物、中国的珍禽异兽、酶的本领大、海洋生物拾趣、漫谈生物世界、根、叶……

2.生物科学史方面的知识:维生素的发现、酶的发现、细胞的发现、遗传基本规律的发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形成……

3.生物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新成果:生物工程的十大突破、第二次绿色革命、牛胰岛素的合成、遗传工程、转基因、克隆羊……

4.生物学家的生平:孟德尔、摩尔根、拉马克、达尔文、林奈、虎克……

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利用这些所收集到的生物学小知识,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记忆、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三、成语引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活动的思维和学生学习的思维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就像两条向前延伸的曲线波。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使自己的思维尽可能地接近或与学生的思维层次吻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自己的思维层次接近或发展,从而使双方的思维活动能“同步”地向前延伸。就像物理学上的两条振动波因频率相同而发生共振一样,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因趋于“同步”而发生“共鸣”。如在讲到血液循环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时,如果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挂图呈现给学生,这样做似乎也很方便,但我以为这样往往破坏了师生之间思维过程的和谐。因此,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是一边引导学生思考一边画板图。

篇9

首先要求教师围绕主题教学活动,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教育内容”,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各班在创设主题环境时,要彰显“科学教育”特色,为幼儿的科学探索营造浓郁的氛围,在主题环境展示设“科学探索活动”展台,通过图片、实物、幼儿操作材料等向幼儿介绍科学小知识、科学小实验等,让幼儿在环境中互动,在互动中探索,在探索中构建知识。例如:小班主题活动《冬天来了》延伸科学活动《水到哪儿去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三态变化;结合中班主题《红黄蓝绿》指导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颜色变变变》;在《香香的蔬菜》主题环境展示中介绍科学小知识《你知道蔬菜有哪些营养》等;结合大班主题《七彩世界》《克隆专家》开展科学活动《人造彩虹》、《有趣的拓印》等。

二、提供开放的科学探索区,挖掘幼儿潜能

科学探索区主要是让幼儿积极地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幼儿智力,增强知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投放区域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丰富有关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知识,努力拓宽思路,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各班“科学活动区”,突出趣味性,强调可操作性,提供开放的活动区角、丰富的探索材料,而不是简单地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所和游戏材料。

科学探索区的活动可以是科学小实验、小游戏、小制作等,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适宜的科学探索活动,给孩子的科学活动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如:大班级部以“科学小实验”为主开展了《有趣的电》、《弯弯绕绕》、《好玩的手影》等科学探索活动,以小实验《沉与浮》为例,投放积木、玻璃瓶、磁铁、塑料玩具、泡沫等材料,并设计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的活动步骤说明图示,让幼儿按说明步骤图示去试一试,感知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及过程。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活动步骤,按步骤再进行活动,达到让幼儿“玩中学”的效果。中班级部以“科学小游戏”为主,开展了《磁铁游戏》、《声音游戏》、《不倒翁》、《火箭飞上天》等活动。

三、发挥科学区的教育作用,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为了充分发挥科学区域活动的教育潜能,让科学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科学区中,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例如:主题活动《快快慢慢》进行中,在墙上布置《快快慢慢》专栏,展示车辆的快慢、动物的快慢、生活中的快慢等有关内容,在科学区提供各种能体验速度的材料:如有轮子的活动器材――玩具车等,可以转的玩具――陀螺、玩具风车,可以滚的材料――球、薯片盒等等;提供光滑的、粗糙的不同材质的木板,引导幼儿架设坡度不同的斜面,让幼儿玩赛车游戏,观察玩具车辆在什么材质的板面上跑得快,在什么板面上跑得慢,探索影响“汽车”速度的多重因素;提供各种大小、形状的陀螺,引导幼儿观察哪种陀螺转得最快,孩子们极有兴趣地用易拉罐、积木等材料,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在进行《快乐运动每一天》主题活动时,在“科学区”提供纸张、磁铁、回形针,供幼儿制作磁铁小人;提供关节能活动的人体模型,探索人体结构。提供听诊器,让幼儿听心跳的声音,了解运动后心跳会加快。除去纸盒的上盖,教师在纸盒中设置情境,如立体小树、怪兽图片等,标记起点箭头和终点的位置,幼儿使用磁铁在垫高的纸盒下方移动、控制“磁铁小人”,走出迷宫。

篇10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会描述和观察,就要为学生呈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构建“色香味美”的课堂教学模式———“色”在精彩:精彩的课堂中提升自主性;“香”在趣味:趣味的课堂中提高积极性;“味”在民主:民主的课堂中强化自觉性;“美”在赞赏:评价性的课堂中韵味无穷,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描述。

1“色”在精彩:精彩的课堂中提升自主性

在平日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可能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那就是学生在观察活动或是实验操作时很活跃,参与热情很高,讨论也是热火朝天,可是到了要描述要总结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或是沉默,或是词不达意。只有让学生切身体会并感受到了课堂的精彩,感受到了科学学科蕴含的无穷精彩的知识点和能量,才能在精彩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教育实验中,我带领三年级学生一起来到校园,寻找校园中的小动物。在这堂探索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将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状态、特点等记录下来。通过这种记录方式,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在校园中,学生们很活跃,有的学生看到了树枝上的小鸟儿,有的学生发现了草地里的蛐蛐,有的学生找到了在学校池塘中游动的小金鱼……随身带的小本子,一个个都记得满满的。结合观察,我引导他们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学生们非常活跃。比如,提问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长得什么样子,小动物的形状、颜色、特点是怎样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拓展,学生在精彩的课外实践课堂中提升了自身的自主性。

2“香”在趣味:趣味的课堂中提高积极性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趣味的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愿景,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然而,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融入趣味教学法。趣味教学法体现出教师的一种教育上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真正从主观上体会到了科学学科的趣味,才会善于并且乐于去观察科学知识点中的各个小知识点。这时,学生会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探索和发现,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自然而然地会主动提问,遇到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与其他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在观察植物叶子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一片完整的叶子,观察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叶子,了解这些叶子的特点是怎样的。虽然看起来是一项小任务,但是学生并没有半点抵触,而是将自己从校园里采集来的树叶拿到课堂上一起交流,还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树叶会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不同的树叶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为什么秋天很多树叶变黄而枫叶却变红呢?对于学生的问题,我都会进行认真的回答。通过师生之间亲切、和谐的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味”在民主:民主的课堂中强化自觉性

民主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是学生内心所喜欢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内心非常渴望民主的课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贯穿民主的理念,多数时候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甚至说话、讲课的时候,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这种非民主的方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想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观察和描述,教师必须要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民主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的成长考虑。比如,以马铃薯作为实验对象,看看马铃薯在水中会不会浮起来,如果在水中加盐了会不会浮起来?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试着往水里加一些物质,比如糖水、盐水、味精水等等,通过调制液体来反复验证物体如何在水中实现沉和浮。在趣味课堂中,我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实验,完成相应的实验。此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并且开展小组竞赛。比如:每个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实验的描述,将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心得描述出来,小组成员每人说一条,不能重复。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的表达积极性、观察积极性得到提升。

4“美”在赞赏:评价性的课堂中韵味无穷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有着较强烈的叛逆心理,他们对于不少问题的想法、看法容易片面。对于学生的一些叛逆行为,如果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满。这样一来,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所以,教师可以改革评价方式,促进课堂的和谐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小组学生相互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加以全面评价。评价改革是新课标的主要内容,评价改革的进行推动了课堂学习氛围的提升,也很好地保护了学生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他们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师生共同进步。基于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改革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劝导,要耐心对待学生,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这样的理念: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有时候学生说错了,或者有时候学生不愿意开口,我都会用鼓励的方式,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闪光之处。只有在正确认识科学课堂优化的意义、遵循优化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做到客观与实际结合,经过教师认真构思、巧妙设计的科学课,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促使知识讲授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篇11

十一月,我们迎来了40中学的第10届文化科技节,各种比赛项目轰轰烈烈。参加这样的比赛,仿佛是参加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课程。

同学们在科技节各项比赛中的设计,构思大胆、创新,而且还能兼顾设计的美观性!在科学小发明的项目中,同学们的设计新颖奇特,而且能巧妙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一些小知识,让我惊讶于同学们的心灵手巧,惊讶于每位“设计师”们的匠心独具。我亲身参与的是辩论赛,在比赛中我明白到团队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是智慧的结晶。每个人完成任务的不同部分,在把这些看似零散的部分拼在一起才能成功。还有班报大赛、Flash制作项目中,同学们都把自己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在科技节中,同学们平日藏在骨子里的潜力尽情展现出来,就像是火花一般耀眼。

本次文化科技节历时一月。期间,组织了形式不同、丰富多彩的科技趣味活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奋进的动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奔放激情、增强自信、增进团结、体验快乐、感受艺术……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文化,文明就有了深厚的底蕴;有了科技,思想才会得到启迪和升华。社会如此,校园也如此。文化节的活动,必将促进我们的校园凝聚成一个团结、和谐、文明进取的校园,这校园一定会在全校师生的智慧的装点下变得更加可爱可亲。

这些知识也许在将来的考试中不是内容,也许在中考时未能体现在试卷中,但文化科技节教会了我们理性的思维方法,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也培养了我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真是受益匪浅。

感谢学校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大舞台,让我们能够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地让才华展现的机会。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Interesting Chemistry

Experiments in Children's Science Education

YUAN Ye

(College of Edu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To introduce the chemistry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n Dazhou, and propose some sustainable strategies on carrying out chemistry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n children's science education, relating to chemistry experiments characterized by interest, operability and life.

Key words chemistry experiments; children's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

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和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具体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科学素质具有基础性,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关键期是2~6岁,科学启蒙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途径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宜的科学意识培养,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积累关于周边事物粗浅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尝试性地进行化学知识启蒙教育已逐渐成为当前国内外化学教育工作者新的研究方向。

1 达州市幼儿化学启蒙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系统的化学教育始于初三化学,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部分科学教材(如教科版)仅在六年级下册涉及少量化学知识,感知化学,围绕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以及化学变化对生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化学启蒙教育,而学前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介绍过化学知识。通过走访达州市机关幼儿园、小红帽幼儿园、铁路幼儿园、商业幼儿园等我们了解到,多数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儿园更需要幼儿教师具有弹、唱、跳等素质和技能,对于科学教育活动(或自然常识)这种具有隐性、远期效应的课程缺乏热情,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且忽视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使得幼儿完整的素质教育受到影响。加之化学一直被认为内容难,幼儿可能接受不了,化学药品有腐蚀性,危险性大,化学实验操作复杂,化学仪器多, 使用规范性要求高,②幼儿心理惧怕,无法胜任,种种因素造成化学教育一直未在幼儿园正式开展。在具体的实施教学中,由于受幼儿园办学条件的影响及幼儿教师科学知识结构的限制,多数幼儿园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偏向于知识的传授或讲解,在教学中从生活常识和健康饮食等角度介绍化学小知识,同时在幼儿园科学角,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方面加入化学元素,更多以科普知识栏的形式向幼儿和家长宣传化学知识,如以图片的形式告诫小朋友不要乱动农药、家庭药物不能乱用,一些食品如爆米花其中含有金属铅,所以不要经常食用,除此之外,有的幼儿园也会结合传统节日如九月初九插茱萸的风俗,向幼儿介绍茱萸的药用价值等。

有研究指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引入趣味化学实验,对开展幼儿化学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趣味化学实验重视趣味性、可操作性、生活性、简易性,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的乐趣,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参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专注力和协调能力。因此为了改善达州市幼儿园化学启蒙教育现状,拓宽幼儿科学教育思路,本人收集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探究乐趣,且操作安全的趣味化学实验案例,部分小实验已在幼儿园进行试点,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我市幼儿园相关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教学参考。

2 趣味化学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 善用生活用品,开发趣味小实验

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化学探究,要善于利用我们身边的生活物品,合理利用和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孩子感觉自己不是在做什么实验,而是觉得自己在玩。如在药品选择上,可以选择厨房中的食盐、白醋、小苏打、食用油等调味品,充当化学试剂中的酸碱盐溶液,洗衣粉、洗涤剂、肥皂水、泡菜坛水等在相应的小实验中也可作为实验药品;实验材料选择上,可以用玻璃杯代替烧杯、筷子代替玻璃棒搅拌、用眼药水瓶代替滴管、用空饮料瓶代替试管、用吸管代替导管来进行实验操作,很多材料可由幼儿独自从家里获取,部分材料是由生活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感觉到化学随处可见,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幼儿深深感受到化学的亲和力。如“自制果汁碳酸饮料”,原理是利用食用柠檬酸和小苏打(NaHCO3)溶于水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含糖、果汁等成分的水中,便可制成汽水。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将日常食用的水果如柠檬、橙子等榨汁,再依次加入适量的白糖(或食盐)、小苏打、冷开水(不要将瓶子装得太满),同时可以准备一些果味香精供幼儿选择添加,将瓶盖旋上放置15分钟之后,一瓶果汁碳酸饮料可以喝了,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饮料,并鼓励孩子回家之后做给父母们喝,启发幼儿要学会分享。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自制酸奶、腌制酸甜小黄瓜等趣味小实验,在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也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劳动使命感。

2.2 巧借颜色变化,开展化学小游戏

幼儿对颜色的变化天生敏感,许多化学变化都伴随着明显而美丽的颜色变化,而且变化多端,非常有趣。化学中的变色反应有酸碱指示剂与酸碱盐发生的变色反应、碘与淀粉的变色反应,但这些原理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必要知道的,但通过活动可以让孩子明白,物质与物质之间不是永恒不变的,有时两种物质放在一起是会发生变化的,从而显示出颜色的变化。③因此设计一些伴随明显颜色变化的趣味化学小实验,开展化学游戏教学,一方面可以抓住孩子的眼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使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化学的乐趣。如开展“葱汁密信”游戏活动,仍然从我们身边选取材料――洋葱汁,原理是葱汁能使纸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一种类似透明薄膜一样的物质,这种物质的燃点比纸低,往火上一烘烤,它就烧焦了,所以会显现出棕色的字迹来。活动前,教师事先用葱汁在纸上画一幅图或写上孩子们认识的字并晾干,活动开始时让小朋友们猜猜老师刚刚在纸上画了什么图画(或写了什么字),当在蜡烛上稍微烘烤一下时,这张白纸上却立刻显现出图画或字迹来,这一现象引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再试试柠檬汁、蒜汁及醋是否也有能产生相同的现象。

2.3 幻施化学魔法,传播生活小常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的健康教育常常渗透着化学常识,大多数幼儿园采用科学角或主题活动等方式向幼儿介绍饮食和保健科学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但由于幼儿识字不多,大篇幅的文字内容显然不适合幼儿的理解,故往往以图片的形式直观的向幼儿展示,便于幼儿直接感知。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将化学常识融入到一些充满魔幻和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或活动中,让孩子在玩中体会化学赋予的魔力,同时也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如“沸腾可乐”,不是将可乐加热至沸腾,而是当将薄荷糖扔进一瓶可乐中时,几秒钟之后,可乐像着了魔似的冒出大量气泡,并且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气泡汇聚成水柱从瓶出,大约有15厘米高,通过这个实验告诉幼儿千万不要将薄荷糖或口香糖与碳酸饮料一起食用;另外,民间有清明节或立夏节气玩“碰蛋蛋”的民俗游戏,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酸蛋壳表面会冒气泡,同时蛋壳变得脆弱易碎,若在蛋壳表面涂上一层牙膏,则蛋壳表面被保护起来,不会被继续腐蚀。将涂过牙膏的鸡蛋和没涂过牙膏的鸡蛋分别放入两杯可乐中,放置10分钟,让幼儿用经过处理的这两只鸡蛋玩碰蛋蛋游戏,结果涂过牙膏的蛋壳仍然较硬,不容易破碎。通过这个实验告诉幼儿,我们的牙齿表面和蛋壳一样, 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钙,常喝碳酸饮料有害牙齿健康,坚持用牙膏刷牙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④

3 结论

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是组织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发符合幼儿思维发展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实验内容,且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实验材料安全易操作,让幼儿在充满乐趣而又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化学世界的无穷魅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化学实验中充分利用幼儿感官,培养幼儿观察能力,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探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并尝试运用清楚、连贯、完整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表达在活动中的观察与收获,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锻炼幼儿的表达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便于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从而为孩子们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基金来源:

1.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四川革命老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达州市为例》,项目编号:SLQ2012A-05

2.四川文理学院院级青年项目课题:《幼儿园化学知识启蒙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达州市为例》,项目编号2012R006Q

注释

① 王炜祺,张凤,陈凯.趣味化学实验与儿童科学启蒙教育[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12(23):50-52.

篇13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把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例如,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笔者首先展示一杯水,然后一分为二,再二分为四……在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分割下去,所得到的粒子仍然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如果继续分割这样的粒子,所得到的更小的粒子却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了。直观形象地引出分子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概念,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同时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自制与之配套的教学软件,通过所创设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二、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同时实验具有直观性和明了性。通过实验,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了解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因此,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实验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

例如,在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新课时,笔者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全部改成学生分组探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对实验现象和结论各抒己见、热烈探讨,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我们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化学。因此,化学教学只有密切和生产、生活的联系,树立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加强学习化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基本的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水和水的组成”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笔者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水在自然界的分布;(2)水与人类的关系;(3)水资源是否是无限的;(4)水的组成;(5)电解水为什么得到氢气和氧气;(6)水的污染和防治;(7)调查学校和家庭周围水源的污染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8)面对现在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们又该怎么做?由于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所熟悉的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组成,所以学生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四、开发校本教材,拓展学生的视野

化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适时地编写与生活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化学应用的重要性。例如,在探究“燃烧和灭火条件”时,笔者事先准备了11支燃着的蜡烛,当学完教材知识之后,让学生都选择一种不同的方法灭火,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对生活实际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编发展题,然后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逐步形成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

五、利用“化学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化学小知识”栏目。其中的“空气成分的发现”、“化石燃料的应用”、“我国古代炼铜的方法”、“空气质量报告”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化学这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把握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世界化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重视课外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