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案例1】
1.话题
What does he look like?
2.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新单词、短语及句型,学会描述人并能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谈论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
②能积极思维,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及句型,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
③能和合作伙伴互相交流,充分交换信息。
(3)情感目标:学会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好恶,学会为人善良的美德。
【点评1】教学“目标”描述不清:①教学目标中缺一项重要内容,即“语言知识”,通常称为“语言点”或“教学的重点、难点”。②“认知”能力属“能力目标”范畴。③“目标语言”应归属于“语言点”。④“能力目标”项下的“能积极思维”,意思是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强,属“情感目标”范畴。⑤“能和合作伙伴互相交流,充分交换信息”属“情感目标”范畴。⑥“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及句型,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应归属于“语言(或外语)运用能力”项下。⑦“学会谈论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属“语言运用能力”。
3.任务设计
在本课时设计3个不同的任务活动形式,紧紧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好动、好自我表现的年龄特点,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任务一:猜一猜,学一学。
在本课时的第一步,新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从老师的体态语言中复习句型“I have a nose”和“Iam…”,让学生谈论自己的身高和五官,学生自然就进入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与氛围。
【点评2】“任务”描述不清。①应阐明猜什么,学什么;②该任务应与本课讲授的语言点相关;③没有设置情景。设置情景时应设想一下该任务是否在日常生活语言交际中出现。
任务二:谈论好友。
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点后,谈论好友的五官、年龄、爱好、身高。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有话可谈,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点评3】①“任务”描述不具体。结合本课的语言点或教学重点(学会描述人的相貌特征),该任务的名称可以改为“谈论自己好友的相貌特征”。②没有设置情景,应考虑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12-13岁的孩子谈论自己好友的相貌长相。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就违背了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
任务三:说一说。
我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性任务:“神六”登月成功,假设一个情景,学生在月球上碰见外星人,说说外星人的长相。此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对本课的主题作了升华。
【点评4】①“任务”描述不清,应讲清楚说什么。②情景设置不真实。“学生在月球上碰见外星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试改为“你看了一场有关外星人的电影,现在你对同学描述一下外星人的相貌。注意教师要准备一些外星人图片发给学生。③该任务的设计是一个人描述外星人的相貌,违背了任务设计的“互动性原则”。
二、案例评析
1.优点
(1)该案例恨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中包括能力和情感目标,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案例的设计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外语使用的实践机会。
(4)设计的教学活动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2,不足
(1)教学目标不具体。本案例仅是一节课中就有几个活动或练习,因此目标制订得不要太多、太大。
(2)对“任务”的描述不清。有3个任务,但没有说明本案例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任务一”不是任务,仅是简单的语言操练。该任务的设计还违反了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该任务可以改为1个游戏:“猜一猜他(她)是谁”,让学生分小组操练。1个人描述班上1个同学的相貌特征,让小组其他成员猜。
(4)“任务二”不具体,应设计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情景,这样学生操练起来就比较自然、“真实”,而不是干巴巴的语言操练。
(5)“任务三”描述不清,评述和修改意见参见点评4。
三、任务型教学案例的总体设计示例
任务型教学案例由六部分组成:任务名称、教学目标、适用级别、活动形式、情境设置和操作步骤。操作步骤指教学步骤,分为3个阶段:任务前阶段,包括布置任务和语言提示两项内容;任务实施阶段,即“小组括动”;任务后阶段,包括汇报演示和语言聚焦2项内容。针对案例1的不足,笔者重新设计了一个案例框架,阐释案例各组成部分的内容、作用和设计原理。
【案例2】去火车站接人,为人教版初三Unit 17设计。
【点评5】案例是针对教材某一单元或某一课内容而设计,因此要在案例名称后加一简要说明,如上所示。
1.任务:去火车站接人
【点评6】该任务名称具体、简明。“一项任务”指“一个言语行为”,即在生活中用语言做的一件事情,如”问路”、“约会”等。上述案例1中的任务命名(“猜一猜,学一学”)不具体,可改为“根据相貌描述猜测他(她)是谁”。
2.教学目标
(1)语言点:有关人的相貌特点的英语表达。
(2)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会用英语描述一个人的相貌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点评7】教学案例是针对教材某一单元或某一课内容而设计,因此任务目标应与该单元或该课的教学目标一致。一般情况下,1个任务仅是课堂教学中的1次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可以在案例中略去。如果设计1个单元的任务型教案,那么就应增设一项“教学目标”。
3.适用级别:5级(相当初中三年级,JEFC Book 3)
【点评8】根据任务的难易度注明适用的教学对象,可参考新课标中制订的英语水平等级(小学1~2级;初中
3-5级;高中6-8级)。
4.活动形式:课上小组活动
【点评9】活动的形式分“课上”、“课外”和“课内外相结合”等。
5.情境设置
你的姑姑从湖南长沙打来电话,说你的堂兄(或堂弟、堂妹)要来北京(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学校所在的城市名),请你去火车站接他。你问询有关细节,如车次、相貌等。总之,你要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完成去车站接人的任务。
【点评10】以上情景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此情景中操练口语,学生会感到真实有趣。把握真实性原则的方法是设想一下设置的情景在生活中是否会出现。
6.操作步骤
(1)布置任务(Task 1:Warming up and Brainstorming)【下指令】Your aunt makes a telephone call to youfrom Hunan. She says your cousin Xiao Hua is coming toBeijing by train. She asks you to meet him at the railwaystation. The trouble is that you have never seen him. Nowhere is a question for you to think about carefully anddiscuss in your group: what information do you need tomeet your cousin at the station?
【设计意图】下此指令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要成功地完成此任务,应该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操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认知目标:认知能力的培养。
【示范1】教师叫1组学生(4~5人)起立演示如何讨论此话题。注意该组的大半学生应思想比较活跃,以保证讨论顺利进行。另外,组内应有1~2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便起到示范作用,使全班学生都清楚该怎样做此任务。注意在演示时,教师应控制好:做演示的学生只要说出1~2条必要的信息使大家明白如何讨论即可。
【点评11】学会用语言做事情是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下指令是生活中运用语言的真实例子,因此,要用英语,不要用汉语下指令。下指令时,教师应学会使用交际策略,比如借助手势等体态语言、图片、实物等,或用迂回的说法,如同义词、近义词、解释等。教师下指令时,要注意举例示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另外,布置任务时一定要示范,使每个学生都清楚该做什么、怎么做。
(2)语言提示
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对如下相关信息应给学生提供英文提示:车次、火车离站和到站时间、日期、约定接站时间地点、站台、出站口、手机电话、相貌衣着打扮等。
【点评12】只给学生英文提示,根据情况增删。教师一边下指令或示范,一边给提示,或提前将提示准备好,用投影仪映出,注意不要给汉译。
(3)小组活动:4~5人一组。1人讲,其他人要做记录,最后组内讨论归纳要点,选1人汇报。
(4)汇报演示:小组活动后,教师抽查几个组汇报讨论情况,为全班演示。
(5)语言聚焦:教师将小组汇报情况归纳为几点,即接站应获取的必要信息。
【说明】以上5个操作步骤构成本案例任务设计的第1阶段,即“任务前阶段”(Pre-task)。该阶段也称作Warming-up(热身或准备活动)或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或开动脑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布置任务(Task 2:Dialogue 0n the phone)
【下指令】Let’s do another xercise,but this time,in pairs,One student is your aunt or uncle,The other is you,Now your aunt is calling you,You go and answer the phone,
【示范2】教师叫1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起演示,使全班学生都清楚该怎样做此练习。
(7)语言提示:就任务实施需的有关英文表达词语,给学生提供英文提示。
(8)小组活动:两人一组,轮流作“aunt”或“uncle”。
【点评13】‘‘小组活动”是任务实施环节。在活动中,教师应在课室内巡视检查指导,并控制好时间,不要拖延,也不要等每个学生都做完。如果教师坚持这样做,学生逐渐会适应,按时完成任务。
【说明】第(6)~(8)操作步骤构成本案例任务设计的第2阶段,即“任务实施阶段”。
(9)汇报演示:小组活动后,教师要抽查几个组为全班演示。
【点评14】“汇报演示”教学环节反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及其遇到的问题、困难等,为下一教学环节的有效且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客观依据。
(10)语言聚焦:教师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点进行归纳解释。给出该任务的1个范例,用投影仪映出,对一些语言点进行解释,然后操练。也可以将课前录制的范例录音放给学生听。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35-01
1 焊接类专业课实行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成型方法,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约有45%~50%的钢材通过焊接成型后才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同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焊接专业却一枝独秀,焊接专业的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基于强大的社会需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焊接相关的专业或方向,并对专业或方向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的改进,在强调基础的前提下,强化了应用和实践环节的培养。目前焊接专业或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焊接成型原理及材料焊接性;焊接成型工艺及设备;焊接电源及自动控制;焊接结构及制造技术;无损检测及质量控制与管理。可见,焊接类的专业课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材料,机械,电子,力学等诸多学科,其中既有复杂的材料科学及成型的基本原理,又有机械电气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冗杂的工艺。目前,高等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张,逐步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了大众教育,而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与之配套的设备及设施相对缺乏,再加上大部分同学的专业基础较薄弱,对该专业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传统的教学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工程案例教学法结合典型的具体实例,将深奥的原理及冗杂的工艺融入到具体的工程案例中,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而要保证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成功实施,必须精心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本文结合我校实际,以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为例,阐述了焊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典型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2 工程案例的设计与应用举例
低合金高强度钢,是指在碳素钢中加入总质量分数不超过5%的各种合金元素,以提高钢的各种机械性能的钢材。这是一类可焊接的低碳工程结构用钢,其含碳量通常小于0.25%,比普通碳素结构钢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拥有较好的冷热加工成型性,良好的焊接性,较低的冷脆倾向、缺口和时效敏感性,以及有较好的抗大气、海水等腐蚀能力。作为工程结构用途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人们主要使用其力学性能,以满足结构件在承受载荷时能保持稳定的形状,而不致由于产生明显的变形或断裂导致失效。低合金高强度钢不仅性能优良,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热轧状态或经简单的热处理后便可使用。厚大件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就是开发高效焊接方法,同时,一般低合金高强钢的可焊性并不是很好,屈服强度在460 MPa以上的低合金高强钢,正火处理,碳当量在0.47%以上。这种钢在焊接时存在一定的淬硬倾向,很容易产生冷裂纹,焊接性较差。焊接融合区是最薄弱的部分,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组织性能突变等。厚板低合金高强钢常出现的焊接缺陷主要有: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焊缝裂纹;层状撕裂以及气孔、夹杂、未融合未焊透等。可见,低合金高强钢厚大件的焊接面临的诸如,高效焊接方法的开发;焊接裂纹;残余应力与变形等问题,也是焊接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及重点。如果能够以此为基础巧妙的设计和引入典型的工程案例,可以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由我们主导完成的工程机械动力臂焊接方法及接头性能评价的课题,就可以作为典型的工程案例来使用。在项目实施之前,该公司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或半自动焊接方法,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工操作随机性较大,焊接接头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项目实施后采用了双丝双弧焊接机器人技术,使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同时接头质量也得到了保障,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认识和探索焊接新工艺和新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新工艺方法焊接时,采用双层焊一次焊接而成,而双层焊的层间温度的控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以此作为工程案例,可以引入和讲解多层焊的焊接热循环这一关键知识点,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7月,北京市在用电梯的数量已达到12.4万台,并以每年1万台的速度递增,其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4万台,电梯保有数量已超过纽约等世界超大型城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一部电梯每年需要请安检部门检验一次。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一年一检对于始终处在动
态之中的电梯是远远不够的,电梯是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来维护的
设备,定期的维修、日常的保养是维持电梯寿命的必要环节。而维修、保养不力,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电梯维保单位306家,平均每家企业维保400台电梯。实际上,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维保电梯数量不足
100台,甚至更少。
据业内知情者介绍,目前电梯维保市场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1)有些维保公司只有两三个人,在没有取得维保资质的情
况下,“挂靠”其他维保公司,维保质量很难过关。
(2)维保收费价格差距大,也是维保市场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一部电梯每月维保价格正常在350元左右,而一些小的维保公司收费只有200元,甚至更低,报价过低根本无法保证维保质量。
(3)受到高房租、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维保公司网点分布不够多,很难做到快速响应。
(4)由于电梯维保工作比较苦、比较累,人员流动较大。一些维保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雇佣无证人员上岗,即使有了上岗证,很多人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造成行业专业人才缺乏。
针对上述现象,急需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充实到电梯行业中去。目前,社会上也存在着很多电梯培训机构,他们大多是针对电梯作业人员上岗证的考核内容进行培训,甚至没有实训设备,经过培训的学员,到了工作岗位后,还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操作,因此,极大地浪费了电梯维保企业的人力和物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简称PBL)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选择典型项目,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师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三、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外在动力十分重要,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
项目教学: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学生强调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1)教师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者(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育人的设计师。
(2)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构建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3)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
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将电梯运行管理与维修课程的目标细
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三维目标,在知识目标中,重点掌握电梯结构部件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安装位置以及维修与保养的仪器仪表使用方法。在能力目标中,重点掌握电梯各个部件维护保养的流程、操作的方法、相关的国家标准、职业标准。在素质目标中,重点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各个目标细化到每项工作任务中,通过反复的强化,使学生的技能、理论和素质得到提升。
2.课程内容
DB11/418—2007《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要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分为半月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半年保养和年保养,每次保养的内容和项目均不完全相同,如半月保养的项目就有26项,每月保养的项目有43项。因此,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电梯运行管理与维修》课程设计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又包括若干个小任务,以此实现电梯维保公司提出的“无遗漏”保养原则。
3.考核与评价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客观评价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水平,遵循以下原则,制订多元化课业评价
方案。
每个任务都有评价,但是评价的侧重点和内容是不同的。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或企业)评价的方式,以此来考核学生的三维目标的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结束后,采用抽签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项目掌握情况。在学期末,通过技能比武的方式,来考查小组的团队精神及对工作流程等的掌握情况。
如,对项目4的课业评价模块与权重:
过程性评价(70%)。
项目4在第三教学周考核,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20%):
(1)能熟练安装与调整随行电缆、国家标准要求。
(2)能熟练检查与调整自动门防夹装置、国家标准要求。
(3)能熟练验证消防功能及检修功能、国家标准要求。
自评、互评、师评(或企业评价)(30%):
(1)对该任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3)团队协作、密切配合情况。
(4)工作页填写情况。
(5)课堂纪律。
结果评价(30%)。
技能比武(30%)在十三教学周进行技能比武,以组为单位,一人笔试,两人实操,两项成绩之和为小组每个人的得分。
(1)笔试(40%)能写出某一个项目维护与保养的工作过程(包括工具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的过程、国标要求、安全性等)。
(2)实操(60%)能对某一个项目进行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包括工具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的过程、国标要求、安全性等)。
五、课程实施过程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电梯运行管理与
维修课程,在我校2009级城铁电气0903班进行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整个班级就是一个电梯维保公司,任课教师是维保经理,辅导教师是安全监察部经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电梯维保站,每个站设置站长一名、安全员一名以及维保员两
名,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来安排岗位。通过对我校三部实际在用电梯进行操作,力图与实际现场实现零距离接轨。
授课时,每个任务按照知识准备、任务分析、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评价、知识系统化等步骤来实施,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利用视频、实物、学习手册、工作页、国家标准等大量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现理论、实操、视频、实物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电梯运行管理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可知实
施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实习训练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在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又增加了多种实用性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在校的操作技能训练的面更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生产能力,也为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发展打
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姚.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2]吴言.项目教学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不论是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一)案例设计应贴近学生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参与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带到课堂来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课堂上所涉及的政治观点就能通过案例被学生及时掌握和理解,从而转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学生比较关注网络热点名人动态、担忧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义愤日本在问题上的小动作等,都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课堂教学案例。课后亦可以布置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身边小事,自己动手制作PPT或编排小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更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案例设计应贴近生活原则
政治课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现实生活,选择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该是从内容出发设计案例,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否则整堂课就成了“故事课”。选择的案例要求简短,同时又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要让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大、可读性强、能说明问题的现实生活性强的案例走进课堂。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物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观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在领悟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如讲授初中思想品德课关于“关心、亲近、服务社会”内容时,扬州的教师就可以选用“扬州好人”评选中的好人事迹作为案例。这些“扬州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的同学还见过其中的“好人”,这些好人事迹也大都是最普通的生活事迹,是我们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案例我们老师可以讲述,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讲述,大家也愿意听,因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
(三)案例设计应贴近实际原则
很多学生觉得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空洞无物,枯燥乏味,书上讲的与现实中的往往存在差异,很多同学感到茫然,理解困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把道理讲清楚之外,特别要注意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一是要真实的、具体的,有人物、时间、地点,有事件、结果,不是胡编乱造的;二是要具有教育意义的,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多选正面的,少选反面的;三是要紧密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问题来进行。如针对诚信教育,最近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案例就非常好。事情很简单: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徐砺寒上学途中撞坏私家车后,为车主留下了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联系方式。他的诚实让车主直呼震惊,事迹经微博发出后转发近万次,感动无数网民。央视、新华网等近百家重点新闻网站纷纷转载【3】。网站专门开设扬州诚信中学生专题,而且“诚信中学生”入百度词条候选“2012感动网络人物”和央视“一周人物”。对这件事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说:“这有什么,一件小事而已,我遇到这种事,我也会做。”对了,这就是选用这个案例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个案例是如此地贴近我们生活,如此符合我们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角色联想,设身处地我们会怎么做,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从中受到最真实的教育,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他们认识了“原来诚信是如此地‘可行’”。
二、 初中政治案例教学的三种典型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既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又要贴近实际,既要传承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难易大体相当的案例,要根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时代特点选用新鲜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典型案例。
1. 经典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进行经典案例的设计,是政治课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需要。经典案例是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具有经久不衰的典范意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可以汲取的人类文明成果。例如,国内的雷锋、张海迪、袁隆平,国外的贝多芬、海明威、霍金等人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到乐于助人、身残志坚、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教材上面这种经典案例最多,因而案例设计时,首先应用好用透书本案例。
2. 鲜活案例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需考虑到时代性与现实性,选取鲜活的案例,鲜活的案例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就其内容而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示范案例,即将先进人物或先进事例编为案例,进行示范;另一种问题性示范案例,是以问题人物或失误的事例作素材,加以精辟的分析,使学生从反面深入理解有关内容,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如选取各地的“新闻人物”、“道德模范”案例,选取媒体尤其是网络热议的最新案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救妞妞事迹,李阳家暴事件的是与非等,这些案例对中学生都具有鲜活的教育意义。
3. 自身案例设计
中学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还得和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心观察或调查,及时发现本校老师和学生的光荣事迹,并迅速、真实地将现实呈现于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最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如本人所在学校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有一个传统的宣传项目“感动田园”,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师生中“感动的人和事”收集起来在全校进行宣传弘扬。其中那些本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刻苦学习的事迹、课余帮助父母运货卖菜减轻家庭负担的事迹,还有已经毕业出去事业有成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学生事例,会让学生对自己学校,对自己老师充满敬意,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案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经典案例、鲜活案例、自身案例的灵活交叉使用,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才会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本文作者:刘琳工作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学院
“基础”课“道德两难”案例应用的可行性
(一)“道德两难”案例应用的特点1.教学设计以情感目标设计为重点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基础”课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培养什么样的态度等有关学习者发展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都要用具有可观察、可测定性的术语精确地加以表述。“基础”课教学要实现的总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教学注重认知领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讲解传授,对于大学生是否领会、如何应用、怎样分析、综合创造以及评价判断等,缺乏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具体展现和反馈,而贯穿于以上认知领域分目标实现的恰恰需要情感领域的教学设计,情感目标在“基础”课案例教学中应当是实施的重点。情感学习包括学习者的接受或注意、参与反应、价值评价态度以及价值观组织比较,从而形成个人品质性格等等内容,这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2.教学策略要遵循“引导—发现”程序教学程序是指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也就是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基础”课要实现学生在情感价值态度方面的目标,通过案例,让学习者了解典型人物或典型案件的存在,并且在案例中体现符合教学目标的思想和行为,展示典型人物的命运或典型案件的后果,因而案例教学比直接的劝服更具有效果。“引导—发现”程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程序[2]。这个程序要求教师按问题创设出认识上解决难题的情境,以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和比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并进行假设和验证正误,作出认识上的结论。3.教学方法需要多种方法结合并且以讨论法为核心遵循“基础”课案例教学的程序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形式和媒介。过去把教学方法的使用局限在教师运用的层面,仅仅作为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并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这是有失偏颇的。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传授。教师应当是学习主题、目标和情境的设计者,指导学生去如何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和选择知识。“基础”课教学应围绕形成学生价值观点的核心目标,通过对案例主题的群体讨论,启发学生群体思考,让学生在参与、倾听、表达、协作、论辩等过程中形成对价值观判断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案例讨论法在“基础”课中的使用,并不排除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的辅助应用。(二)“道德两难”案例应用的关键1.“道德两难”案例与大学生道德经验紧密相关大学生具备较高层次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但欠缺的是成熟的道德知行统一性。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大学生日常实际生活中得到了有效展现,但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某些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败德现象和违法行为,比如“拼爹”现象和药家鑫案件,尽管只是个别案例,但是从一个侧面凸显了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当中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灰色地带”。道德两难案例的应用要凸显针对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道德经验设置道德两难情境,提高大学生面对实际道德困境中的知行判断和理性选择能力。道德两难案例情境的设定可以是学生身边真实的道德两难问题,还可以是社会实际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并且有可能被大学生遭遇的道德两难问题。在道德两难案例中设置的道德冲突规范必须是真正的两难道德选择而不能是非常明显的善恶抉择,这样才能推动大学生在道德两难实际案例中的道德推理选择能力的发展。2.“道德两难”案例的问题设置必须具有开放性“基础”课道德两难案例的问题设置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前提条件。只有围绕道德两难案例的问题系统完整地体现对道德冲突多方面的考察,并且这些问题容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导性,才可能实现道德两难案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海因茨偷药救妻的案例中,教师可以设置的问题:海因茨该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假定要死的是一个陌生人,海因茨应该为陌生人偷药吗?为什么人们应该尽其所能搭救别人的生命?不论用什么方式都行?为什么人们一般都应该尽其所能避免犯法,不论何种情况下都应该如此?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具有开放性的讨论空间,只有如此才可能在充分的讨论基础上实现价值观引导。(三)“道德两难”案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应避免的误区1.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法混同案例教学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案例材料结合教学主题,使学生把握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出行动方案以及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高级能力。但在“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受限于案例编写的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虽然冠名为案例教学,但实际上是举例教学。这种举例教学通常把现实的例子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加入课堂讲授中,作为对某一原理的现实注脚,或为增加说服力,或为增加趣味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并不是以围绕案例的问题教学为向导进行教学设计,无法体现出案例使用的“引导—发现”程序以及价值评估判断功能。2.案例教学的案例设计不合理道德两难案例材料的益处是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两难情境中具体行为选择的分析讨论,判断评估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意识是何种情况,在评估基础上进行引导教学。但由于对“基础”课案例教学方法理解运用方面的偏差,易产生案例教学设计环节的某些缺失。首先,对案例的编写并非按照案例教学的设计方法来编写,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案例教学进程并非以问题讨论为主体,在教学策略上对于教学的顺序和节奏、教与学的方法尤其是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无法发挥案例教学的整体功能。最后,案例教学中的测试性案例使用设计方面缺乏,导致对教学效果有效评估的困难。在通常理解的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是真实和典型的案例材料,这种案例带有明确的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结论性倾向,但是在教学中往往缺乏对测试性案例材料的运用。
“基础”课道德“两难案例”教学的建议和原则
1.教学案例筛选需要真实与虚拟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提高道德情操和具有法律意识等是“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从案例教学最早应用的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案例选择来看,倾向于真实的案例应用,这是由法学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因为法律问题探讨的是规则应用的事实。在“基础”课法律部分的案例教学设计中,必须应用真实的案例达到教学目标。而对于“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在案例筛选方面需要把握真实案例与虚拟案例的结合。这两种案例在教学中具有不同的价值,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可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道德两难”特征的虚拟案例分析可以评估学生的情感状态和价值判断。真实案例的选择需要贯彻的原则是针对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主流媒体提供的比如“焦点访谈”、“道德观察”、“今日说法”、“3•15”晚会等,都是真实案例的渠道来源。虚拟案例的编写可以参照真实案例的情境,设计两难的困境或问题,可与实际生活产生“认知的相似性”,在分析或选择过程中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实际应用。2.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主导原则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重要起始,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案例,并且设计围绕案例开展的教学环节,对案例材料和演示进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划分和问题设计。首先,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道德两难案例的教学应用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理论素养优势,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道德两难问题,阐述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其次,教师要具备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力。对于道德两难案例的编选需要教师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挖掘具有时代感的新知识、新观念道德两难案例。“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基础”课教学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强调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切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基础”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再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必须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结合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以各种方式和方法对师生在教学中的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3]。3.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导向原则道德两难案例教学要处理好案例选择与教材导向的关系。案例教学的方法除非是在法学和商科教学中可以实现课程全部内容的案例教学覆盖,在“基础”课中,适当选择适合于道德两难案例教学的难点内容开展案例教学,形成“基础”课案例教学改革的课型之一。道德两难案例是具有开放讨论空间的案例,在组织讨论的教学环节中,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背景以及道德经验各异,提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十分普遍。因此,需要教师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原则,在案例讨论总结的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多元价值并存的合理性和导向性,理解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提升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效果。案例教学实践已经使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得到巩固完善,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年课程新方案”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改革后积极探索新课型教学,通过道德两难案例教学,把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法律知识融入与现实结合的案例当中,不但真正体现“基础”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而且切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其实践抉择能力。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08―06
引言
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回溯教学设计上百年发展历程,一般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初―60年代)是以行为主义为核心理论的思想萌芽及早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是以认知主义为核心理论的全面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以精细加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多种学术思想整合而成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展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气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风靡一时[2];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许多思想仍被广泛采纳;人本主义认知理论,后现代主义认知理论等认知理论的合理成分也被教学设计所吸收;新知识观、新人才观等观念也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中的一些理论养分也正被教学设计所吸取……,整个研究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本文将紧扣当前教学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基于信息视野教育原理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讨。
一 信息视野教育原理、信息视野教学原理
信息视野教育原理是以信息为主线认识、改造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理论,当教育具体化为教学时,就衍生为了信息视野教学原理[3],可如图1所示框架图简洁表示(黄景碧,2009)。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原理则可变换为学习原理。信息视野教学原理是主导教学(典型地如教师通过课堂实施集体化主导教学)视角的理论基础。信息视野学习原理是主体学习(典型地如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实施个别化主体学习)视角的理论基础。
二 基于信息视野教育教学原理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1 基于信息视野教育教学原理的“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理论分析
图1中所示,“教学工程”要素是教学系统七要素之一,是指为了实现教学信息交互最优化而所需要的过程环节及其相关事务。由于教学是一个过程,所以总是沿着教学工程这一过程相关的要素将其他六个要素联结起来探究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工程”可进一步划分为教学设计(如设计课堂教学教案)、教学开发(如依据教学设计环节的课堂教学教案开发课件、教具等)、教学实施(如依据教学设计环节的课堂教学教案,利用教学开发环节开发的课件、教具,实施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如对教案、课件教具、课堂教学实施等进行管理)、教学评价(如对教案、课件教具、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效果等进行评判)的迭代、螺旋式、循环往复向前发展的五环节,其中,教学设计是教学工程的首要环节,必须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交互六要素和后续的教学开发、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四环节,为整个教学系统形成蓝图,而不是简单预测,这正是当前基于设计的教学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逐渐替代预测性教学研究(Predictive Research)[4]的缘由。此时,图1所示教学原理与AECT’94教学技术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学技术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相吻合的。
由于软件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数字信息化模拟,而教育世界也以信息为主线而探究,所以将教育工程与标准化发展着的软件工程比较研究,是合理的。例如,将软件工程领域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5](如C#、JavaScript)、数据类型、数据结构、UML(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建模、ER(实体关系)数据建模、设计模式、配置管理、项目管理等理念迁移到教育工程领域,将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工程,促进教育过程或教育产品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之上[6][7],下面以信息技术课“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课堂教学设计作为案例,首先进行教学设计理论分析,然后推导出设计结果概要。如表1所示。
(1)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素
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中教学信息的意义[8],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教学信息处理的手段[9]。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图1中教学内容要素所示,整个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技术、科学、情意、哲学的统一,并可不断迭代深入为各学科直到满足教学实践需求为止[10]。这和当前提倡的“教育内容必须是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统一,又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的思想是一致的,和当前强调学科交融思潮也是吻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则是教学实践方法(一般以教师讲述案例,学生主体实习、实验等为主导方法)、教学技术方法(一般以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学生实训、教师利用或开发工具模型、软件模拟等为主导方法)、教学科学方法(一般以教师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讨论、练习,教师讲授,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研究等为主导方法)、教学情意方法(一般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意交流、谈心共鸣、叙事、故事寓意,教师鼓励学生等为主导方法)、教学哲学方法(一般以教师问题引导学生思辨、学生反思、学生主体建构等为主导方法)的统一,这是因为每个方法对教育都有其自己独到的视角,就如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2009年会上提出,任何重大的教育问题都应该通过不同学科的联合研究才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11]。当然,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具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应该根据该教学内容筛选、圈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在表所示案例阐述。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素分析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内容属于技术、科学层次的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子层次中关于信息安全的内容,但又必须坚持实践、技术、科学、情意、哲学的统一。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所以其教学方法应该以教学科学方法与教学技术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讨论、练习,教师讲授,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研究、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学生实训、教师利用或开发工具模型、软件模拟等)为主导,并坚持教学实践方法、教学技术方法、教学科学方法、教学情意方法、教学哲学方法的统一。
重点:信息安全概念,知识(科学层次教学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讨论、练习,教师讲授,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研究等为主导方法(教学科学层次方法)。
重点:信息保护技术,信息保护相关的实现操作(技术、实践层次教学内容)。以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学生实训、教师利用或开发工具模型、软件模拟等为主导方法(教学技术、教学实践层次方法)。
扩展:计算机犯罪及预防(情意层次教学内容)。以教师叙事、教师讲述案例故事等情意交流方法为主导(教育情意层次方法)。
扩展:信息安全与反信息安全对立统一(哲学层次教学内容)。以教师问题引导学生思辨、学生反思、学生主体建构等为主导方法(教育哲学层次方法)。
(2) “教学媒体”要素
教学媒体是教学系统中教学信息的载体[12],习俗上根据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划分媒体,图1中教学媒体要素所示,可划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触觉媒体、味觉媒体、嗅觉媒体。其中,视觉媒体根据计算机处理特点可分为文本、图像、视频、二维图形动画、三维图形动画等,可通过媒体工具系统掌握这些媒体,如通过Word、Photoshop、Premiere、Expression Web、Maya、Audition、Cakewalk分别掌握文本、图像、视频、二维图形动画、三维图形动画、波形音频、Midi器乐媒体技术,将非常有助于教育者教育能力的提高。
各媒体各有其适用场合和优缺点(例如文本语义精确但抽象,图像形象但可想性大,三维动画最能表达真实世界但制作成本高,等等)[13],某一具体的教学交互时刻,应该具有一个理想的教学媒体。
本案例的“教学媒体”要素分析
综合运用视觉媒体(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动画)、听觉媒体、触觉媒体。
科学归纳、演绎时主要使用文本媒体、听觉媒体,案例故事等主要使用视频动画声音媒体。
上机实验等使用到触觉媒体。
(3) “教学交互”要素
教学交互指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传播与反馈[14],是包含一个或多个瞬间操作的过程。
图中(教学)交互要素所示,教学信息交互方式可分为:1)集体化面对面(典型地如教师课堂主导教学,该模式一般以40分钟左右课堂时间为总体过程,总体过程中教师集体化讲授是主导交互,并辅与其他交互,例如随着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教学内容选用具体教育方法实现的教师提问、学生自测等各种交互)。2)集体化非面对面(典型地如学生课堂观看电视主体学习,该模式一般以40分钟左右课堂时间为总体过程,总体过程中学生集体化观摩是主导交互,并辅与其他交互,例如随着观摩学习进程中的具体学习内容选用具体学习方法实现的学生自主建构、学生自测等各种交互)。3)个别化面对面(典型地如家教,该模式一般以教师学生双方自约定的时间为总体过程,总体过程中学生个别化提问教师解答是主导交互,并辅与其他交互,例如随着学生提问教师指导进程中的具体教学内容选用具体教学方法实现的学生实训、教师讲授等各种交互)。4)个别化非面对面(典型地如学生登录网络课程主体学习,该模式一般以学生自定时间为总体过程,总体过程中学生个别化主体建构探究是主导交互,并辅与其他交互,例如随着学生主体建构探究学习进程中的具体学习内容选用具体学习方法实现的学生网络协作交流、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提交问题等各种交互)。
各交互方式各有其适用场合和优缺点(例如集体化教学只能依照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进行,难以兼顾平均水平上下的学生;个别化教学能依照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形教学,但难以实现教学的规模性,等等)[15]。教学交互应该是集体化面对面、集体化非面对面、个别化面对面、个别化非面对面方式的统一,当然,某一具体的教学,应该具有一个理想的教学交互方式。
本案例的“教学交互”要素分析
本案例属于课堂教学,属于教师学生之间一对多面对面、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交互方式。整个教学以40分钟左右课堂时间为总体过程,过程以教师讲授作为主要交互方法,并辅与其他交互,例如随着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教学内容选用教师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讨论、练习,教师讲授,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研究、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学生实训等具体方法。如果开发网络课程,以便学生交互式学习自测,辅助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案例是课堂教学,属于集体化教学方式,主要针对班级平均水平实施教学,对于超过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和低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将尽量争取时机对他们实施个别指导。
本案例属于课堂教学,然后可迁移到面向其他各种教学交互方式的案例,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网络教学设计(适合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实施个别化主体学习)、“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研究性教学设计(适合于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等等。
(4) “教师”、“学生”要素
教师、学生是教学系统中教学信息交互的双方(教学须以人为本),教师是信息交互的主导、学生是信息交互的主体,即教师以学生为教学对象(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教师、学生各自内部加工、处理、建构、研究创新信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协作交互信息[16],教师、学生各自与环境交互信息。教师、学生要素可继续贯彻信息领域的软、硬件概念,进一步划分为“硬素质”和“软素质”。图1中所示,“硬素质”是“软素质”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软素质”扩展“硬素质”而发挥。与教师的“硬素质”相关的有年龄、教龄、地域、性别等子要素,“软素质”相关的要素则是教师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交互、教学工程素养。相应地,与学生的“硬素质”相关的有年龄、学龄、地域、性别等子要素,“软素质”相关的要素则就是学生现有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交互、学习工程素养。对于某次具体的教学,必须根据教师自身的“硬素质”和“软素质”、学生的“硬素质”和“软素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
本案例的“学生”要素分析
本案例的学生是广西南宁市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平行班的学生群体。“硬素质”方面,心智发育基本完全。“软素质”的“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大多生活于省会城市,具备较好的个人信息素养,不过作为中学生,限于社会阅历,对信息化社会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学习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归纳、演绎能力,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辩能力,接受能力较强,兴趣爱好广泛,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学习媒体”方面,能使用各种媒体,不过仍然偏好视频、动画等直观媒体,而文本媒体最好作为精确语义需要时使用。“学习交互”方面,喜欢自主探究,热烈的讨论交流,一般不满足课堂上与教师的交互,更期望同学之间交互探讨,容易接受网络远程等交互方式。“学习工程”方面,具备工程组织的愿望和产品开发的兴趣,愿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扩展学习,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自身的学习。
本案例的“教师”要素分析
本案例的教师是青年男教师。“硬素质”方面,教龄不长,身心状况良好。“软素质”方面,信息素养较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交互”、“教学工程”都能具体把握,易于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有较强的教学创新精神。倾向比较轻松、自由、讨论交流式的课堂交互;粗犷大气的肢体媒体形象等。
2 基于信息视野教育教学原理的教学设计结果概要
根据上述教学设计理论分析,可推导出基于信息视野教育教学原理的“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概要如表1所示,主要根据教师、学生的整堂课堂的活动进程,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交互要素体现其中。基于该教学设计,然后可进入教学工程的开发(开发课件等)、实施(实施课堂教学等)、管理(课堂管理、教学管理等)、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反思等)四个后续环节,完成一次迭代,不断向前发展。
三 结语
本文紧扣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基于信息视野教育原理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讨,期望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设计及其相关理论提供一些借鉴。基于信息视野教育原理的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交互、教学工程七要素不断迭代深入为主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学现实系统与教学软件系统相隐喻地探究教育教学,是各种教学设计的互补与重构,同时也促进教学工程与教学软件工程紧密结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教育规律美的一次体现。
基于信息视野教育原理的教学设计非常强调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例如寻找量化的参考标准比较二次课堂教学设计、二门网络课程设计的优劣,等等,将在后续工作中结合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展开。
参考文献
[1] 360doc.教学设计研究综述[DB/OL].
[2]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译.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3):34-37.
[3] 黄景碧.教育科学与技术原理及实践――信息视野的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9-19.
[4] Amiel, T,Reeves, T. C. 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think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Agenda[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08,(4):2940.
[5] 黄景碧.网络远程教学技术基础(含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3-164.
[6] 刘世清,李智晔.教学设计的类型与基本特征[J].现代教育技术,2001,(3):20-22.
[7] 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4):3-6.
[8] MediaWiki,wikipedia.Content[DB/OL].
[9] MediaWiki,wikipedia. Method [DB/OL].
[10] 黄景碧,彭宁,朱汝葵.试论教育的科学技术原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8,(5):19-23.
[11] Michael J. Feuer. Disciplined Inquiry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Circle of Knowledge [EB/OL].
[12] MediaWiki,wikipedia.Media [DB/OL].
[13] 黄景碧.网络远程教学技术基础(含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涉及了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从课程目标到知识体系,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对执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对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书本”、“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如“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一些枯燥的名词,而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从而很难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从教学方法上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实践性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师范生实际教学的能力无法由理论学习直接转换得来,必须逐步通过对真实教学情境的直接或间接体验来获得,作为改革本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当今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的、包含典型问题的中小学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通过观摩、评议、思考、总结、尝试等形式,来建构新知识,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点,一般通过观摩、设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而教学技能的提高必需经历由“模仿”到“熟练运用”然后逐渐到“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杂多变等特点,深刻体会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观摩、评议和反思,能够给予学生较多观摩、评议、实践和思考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观摩评议中学,在模仿尝试中学,在总结提高中学,在试讲实践中学,使学生不断得到处理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2)促进师范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观摩、讨论和反思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需要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认真观摩思考,根据所学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对案例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步步建构起来的,他们获得的是在观察、分析、研讨和反思中学到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师范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和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讨论案例时,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与别人辩论,辩证地借鉴他人的看法,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案例,对案例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笔者在本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说课、教学技能训练等模块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精选案例
恰当的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首先,选取案例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材料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如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几段不同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观摩之后对各阶段的特征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选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块中,学习讲授法时,笔者选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本节课理论性很强,比较适合讲授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典型内容,为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学的实施
(1)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实践的先导,为下一阶段的案例评议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如在组织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先要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流程、各环节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观摩阶段
案例观摩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观摩案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观察点及相应的讨论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案例情境,组织学生观摩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搜集的一些优质网络资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说课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第二类是见习时实地采集的相关专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录,还有一类就是实习或教学技能比赛时录制的学生教学片断,尤其第三类案例中的“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师范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要经过长期的观摩、实践、反思、改进这一过程,初期阶段他们需要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进行观察和模仿,来获得直接具体、有价值的教学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技能。
(3)案例分析评议阶段
分析评议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中,关键是“脚手架”的搭建,教师要构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案例本质,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案例中的典型问题、疑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讨论,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大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借鉴。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阶段
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观察到的优点进行总结提炼,多角度地审视案例中的不足,启发学生以案例为契机,抽象概括出解决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以后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打下基础。本阶段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形成专业技能的关键,是案例教学的最高境界,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十分有利于师范生以教学技能为核心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把案例教学作为改进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无疑案例教学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策略的改进、网络环境下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44―06
引言
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中主要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逐渐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教育技术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主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明确自身应当具备的素养、提高其教学与研究能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该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书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1]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 前端分析
1 课程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既有理论性非常强的部分,如信息素养的解析、作为内容体系指导思想的“双本体理论”和“‘工作’主线思想”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结合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技术(艺术)等部分又表现出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在课程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能。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培养方案,本课程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设。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其学习逐步从盲从走向理性,学习能力较强。尤其是经过“学习的科学与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适应了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搜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
课程学习后接着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实习,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 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 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课程构建理想的教学实施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并把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真实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迁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然后快速遗忘。
1 教学单元目标分析
(1) 课程理念
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典型方法及基本技能。结合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从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探索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应当发生的变化,明确成为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以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以利于其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力的整体提升。
(2)课程总目标
路易(Lewy. A)[2]认为课程目标指称的是教学规划方案的预期和规定的结果。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学校中主要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正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新型信息技术教师为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认为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将之具体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为学生成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3]。
(3)课程教学单元目标
课程教材采用李艺教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4],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图1所示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课程分为八个教学单元,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教学单元一:信息技术课程概述。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学科价值;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理解信息素养在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角度的教学解读。
教学单元二:信息技术新课标及教材。单元教学目标:从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中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变迁,理解信息技术新课标对教学实施及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发展现状及不同学段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该教学单元与“教学单元一”共同构成了课程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必要的知识基础。对这两个单元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
教学单元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单元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一般原则;掌握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程序、步骤;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能够编写出规范的教案;掌握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一般过程,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能够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单元四:信息技术课程各内容模块的教学。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内容的特点,理解各模块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教学单元五: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能;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艺术。
教学单元六: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说课的功能、类型及价值;理解说课与上课的区别;掌握说课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好的说课应具备的特征及评析说课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单元七: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课程评价思想的发展及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及一般过程;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理念,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掌握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和报告的方法。
教学单元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单元教学目标: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理解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2 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
根据上述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同时,这些任务和问题(如表1)成为以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学习支架,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活动,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层层逼近目标。
3 学习资源设计
根据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出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支撑课程教与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课程总体来看学习资源主要有:
(1) 相关网站资源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方式的改革等。相关网站,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网(省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index.php3)、信息技术课程网(省略/)、大路论坛(省略/bbs/index.asp)、2008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信息技术)全员培训(portal.sdteacher.省略/Course/xinxijishu/Default.aspx)等,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实际教学中需要的学习资源要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提供方式,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也可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所需资源。如果是前者,教师应提前搜索、并认真评价相关资源的学习价值,确保提供给学生可靠、有用的信息资源;如果是后者,教师需提前设计好信息资源查找和收集的目的、要求等,并在学生查找过程中进行恰当的策略指导,避免学生在搜索过程中漫无目的的浪费时间,甚至在海量信息中迷航。
(2) 师生博客
在教师博客中开辟了课程专栏,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论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案例等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则在自己博客中提交作业及对课程的认识等。教师和学生的博客共同组成课程博客圈,师生通过访问彼此的博客,实现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同时,在浏览日志、评论和留言等活动中也增进了相互理解,使博客成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3) 教材和印刷材料
除了课程教材外,为配合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印刷材料,包括:典型教案、小组协作学习或其他学习活动的评价量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某些章节等。
具体教学单元的学习资源则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有所侧重。比如在教学单元一的学习过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印刷材料为主。而教学单元三的学习则利用教师事先搜集的经典案例(包括教学视频及文字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案例中教师如何贯彻教学原则?各种教学方法又是怎样运用的?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教师教学处理的成功之处及不足。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推荐的网站上查找相关案例,进行研讨和分析,并以课程博客圈为平台实现交流和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评价教学过程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
4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信息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协作、探究活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案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提高必然经历由“模仿”到“灵活运用”、“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典型案例(文字案例及视频案例)是十分必要的。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展示教学案例之前,先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信息,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展示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之后将各小组的观点进行交流和共享。每次的交流与共享环节总能听到一些独特的教学设计,比如在“病毒防治”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有学生巧妙运用了比喻,将病毒侵袭计算机比喻成蚊子叮人,并引申出对付病毒(蚊子)的措施:安装防火墙(“挂蚊帐”)、安装杀毒软件(“点蚊香”)、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访问可疑网站(“保持环境卫生”)。
(2)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中教师要呈现学习任务,明确协作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展示评价量规等,然后指出可用的学习资源或指导资源的搜索策略。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教师则对学生的协作学习策略及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交流与共享阶段每个小组展示其协作成果,其他小组及教师则进行评价,包括根据量规进行打分,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
(3) 情境-探究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伊始,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然后,学生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将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共享。这一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情境的创设及探究过程的引导。
5 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案例及作品范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等。主要包括:
(1) 以往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
主要是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小组协作成果等,作为范例,这些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唤醒学生相关的已有知识,并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和信心。
(2) 教学设计模板
包括“四列式”教学过程设计模板、WebQuest设计模板、“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设计流程、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等,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引导。
(3) 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范例
小组协作学习电子学档如图2所示,包括协作任务及相关分析、分工及职责、资源的收集加工、协作成果等内容。
6 评价量规设计
在本课程教学活动中,较多地采用了操作性强、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量规作为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授课、说课等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1)小组协作学习评价量规;(2)口头表达评价量规;(3)教学设计评价量规;(4)导入技能评价量规;(5)教学技能评价量规;(6)说课评价量规。
7 单元实施方案设计
本课程按照教学单元组织教学。在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遵循以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建构性等原则,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学习时空,使学习更有效、更有趣。
以第六单元“信息技术说课与评课”为例。按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确定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如表2所示。
单元教学过程及学习资源如图3所示,首先指出说课是当前选聘教师及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比的常用形式,阐述其重要性。然后播放一段说课视频供学生观摩[5],在播放前提出思考题:(1)什么是说课(通过视频总结说课特征)?(2)视频中的说课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如何衔接的?(3)视频中教师为了完成说课提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视频播放后组织学生对说课的定义、说课的本质特征及怎样准备说课进行讨论。教师结合视频讲解说课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评析说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其他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学生按教师指定的课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准备说课稿,组织学生进行说课和评课。
整个教学单元的所有活动在6个学时(每学时50分钟)内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控制教学单元的步骤,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单元教学任务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8 评价、修改与管理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对设计工作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1)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3)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4)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原则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评价、反思和调整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始终。
三 实践效果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收获更大;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活动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施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实习中,学生的教学技能也得到了实习辅导教师及实习学校的认可。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功。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3.
[2] Lewy A.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91:306.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原则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的真谛与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发挥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坚持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一是案例分析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案例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素材,必须运用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必须坚持以成功案例为主、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2.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既要因循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和脉络线索,又必须紧密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案例的选择与分析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案例选择的事件来看,要选择那些比较符合大学生接受视域范围的典型案例,如知识阶层、管理阶层、高等教育等范围,这些典型事件对大学生的示范效应明显;从案例选择的典型人物来看,要选择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某些共同之处,能引起大学生思想、情感共鸣的人物,例如: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大学生身边的典型,等等。
3.实效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方法手段,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融会贯通地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突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主旨。
4.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通过“案例呈现”、“思考讨论”、“案例点评”等模块设计来实现“以案论理”这一理念,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思维的诱导、问题情境的建构等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必须摒弃“一言堂”的教法,而要综合运用案例、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动态体系和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尤其突出所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引导学生知行统一。
二、案例教学模式探析
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课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有助于学生明确概念含义、理解知识体系,案例分析则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则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的生动形象的平台。
1.以理论讲授为主线。
理论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与讲授法结合进行。讲授法有多种具体方式。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讲解,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
在案例教学中,坚持以理论讲授为主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讲授的知识要点、系统、结构、联系等要进行精心组织,使之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二、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三、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须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重点、难点,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启,师生互动。四、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板书可提示教学要点,显示教学进程。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模型等,可边讲边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多媒体课件既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所讲的一些内容,又可以提供大量的辅助信息。
2.以案例分析为主导。
案例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有两种类型:一是主题式案例。这是围绕一定教学主题(如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二是综合式案例。这是围绕教材中的某一课或某一章某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案例,一般多用在一课、一章、一节内容的归纳、总结部分。
案例分析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案例策划。主要任务是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精当地选择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提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选择典型案例。第二个阶段是案例展开。这一阶段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思考讨论、案例点评三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案例引入。教师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案例,并提出学生要思考分析的问题。第二环节:思考讨论。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先是各小组讨论,然后由全班同学共同分析案例。第三环节:案例点评。可以让学生点评,也可以教师自己点评,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长处与不足。在点评中,要揭示出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阶段是案例总结。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
3.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平台。
多媒体是集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技术,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景和鲜明的教学特点,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2]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1)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知识构建过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结构在人脑中不是直线的层次结构,而是围绕着一些关键概念所构成的网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认真分析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各知识点的属性,即是属于概念、原理性,还是技能、应用性;是属于识记、理解性,还是分析、综合性;是属于事实、情景性,还是示范、探究性,等等。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既有清晰知识点又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同时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学互动的课堂设计。理论讲授重在教师的教,案例分析则重在学生的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良性互动搭建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所具有的表现性、受控性、参与性等技术,一方面把教学信息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另一方面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展示的空间,并及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积极的引导、评价,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3)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情景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又要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善于启发,因势利导,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非常自然地进入到相关知识学习的情景中。
三、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与意义
1.案例教学法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必将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分析是一种启发式、体验式的学习,它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推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双向互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灌输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2.案例教学法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领域。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教学责任心及科研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践,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合教学的案例,并以之不断地丰富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可见,案例教学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74―01
人类在21世纪初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正面临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农村教师要迅速抢占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发挥更多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实现农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因此,信息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可以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突破“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取向,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不仅将信息技术看成是辅助教师“教”的形象化教学工具,更加要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并依靠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习者个人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由于农村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差异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设计观念和能力的发展。尤其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资源的匮乏直接影响着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念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在备课中凭直觉了解学生的特点,凭经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式缺乏科学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设计方法的应用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并不经常使用教学设计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在教师的信息技术观及应用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具备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的。但是大部分农村教师只能掌握一般的操作,对使用新型教学媒体没有信心。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策略
1. 基于网络的自主协作学习,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协作学习能满足广大农村教师的不同需求。依托网路资源,教师能够根据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同时教师更有机会将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学习理解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在线或离线的自主协作学习。
2. 通过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环境,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场景,选择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录像,并对其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揭示案例的理论和实践含义,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借助于案例,不仅可以缩短教学情境和现实情境的差距,还可以从经验活动中获取、内化、整合知识,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表达和讨论的技能,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大量与药理学相关的案例素材,依据与教学内容的相关度、典型性、涉及知识点等进行甄别,选取最适宜的案例进行撰写,分别形成完整的典型药理学案例文本,并明确标示各案例文本所涉及的教学知识点和相关教材内容、拓展知识点。如设计的关于缩宫素用药方面的案例:一初产妇,24岁,孕42周,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9.4cm,头围33.6cm,腹围39.1cm,股骨长8.0cm,胎位正常,羊水少,诊断为过期妊娠,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5U,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0.01U/ml,初始每分钟不超过0.01U,每隔15~30分钟增加0.001~0.002U,最快不超过每分钟0.02U,直至宫缩达正常水平(规律宫缩)。请问为什么选择缩宫素,并逐渐调整剂量,而不是直接用大剂量?此案例涵盖了以下内容:
(1)明确诊断,是否有选用缩宫素的适应证?
(2)缩宫素的剂量控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缩宫素使用剂量不同,其药理效应及临床应用是不同的。
(3)应当考虑到缩宫素的不良反应,避免发生子宫强直收缩、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等。案例编撰应基于一定事实,结合实际,不宜复杂,简单明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培养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知识点并能运用于实践中。
2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即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专业方向、层次等),基于案例文本分别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教学侧重点与实际需求。同时对案例的引入、阐述、拓展等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教学过程的设计内容主要有:
(1)教师课前准备。指导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熟悉所选案例;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重要信息、重要问题,初步构思课堂中问题导入和提出的时机;预测在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做好充分准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主观能动地开展讨论和分析,并在偏离主题时及时给予引导纠正等。
(2)学生课前准备。学生需对案例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找出案例中的重要信息,抓住问题的核心,记下案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同时利用查阅教材、参考书及上网搜索等手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教学的实施
预先准备好实施案例所需的各类材料,如PPT、病例事件、新闻节选等。学生分组课前查阅资料,课堂讨论分析,课后总结整理;或者由教师直接将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进行相似案例的查询与类比。
4案例评估与修订
收集课堂教学后师生双方的反馈意见,对案例的适用性、新颖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删改、润色、调整,最终确定案例文本。同时对案例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反复论证,针对不同专业确定各案例最适宜的一种或数种教学设计方案。
1.做好案例教学的理论准备。在实际案例教学之前,我们并没有忽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作用,而是让学生先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准备,通过“吃透”教材及完成各项任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在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案情,达到客观分析的效果。
2.选择适用的案例。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具备目的性、启发性、生动性、典型性和相关性等特点。所以,我们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选择案例。
3.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案例涉及法规条文多、内容难理解、逻辑关系较强,信息量较大,所以我们电大教师多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把案例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形、声音、影像等多媒体形式有机组合并呈现出来,在丰富多媒体教学工作基础上,按照课程教学需要,对网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其做到最佳组合。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做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实验教学。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具体操作,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因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我们通过建设手工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利用其所提供的实验工具,对业务实例进行处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实际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以加强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5.丰富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案例教学方式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没有局限于一张试卷,而是又增加了操作考核(包括实验操作等)、过程考核(包括作业完成状况、出勤状况、学习评价、工作态度、个人案例分析报告等)。而且在课程总成绩中,加大了后者所占的比重。另外,在期末考试中,以开卷的方式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在面对实际综合问题时的分析思考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简答题和论述题。
6.加强互动,定期了解学生的反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积极融入到学生中,通过与学生实时沟通或非实时留言等方式,就案例的选择、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及案例中的主要问题等各个方面及时和学生交换意见。在每次案例教学结束后,我们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了解,修订教案中与案例教学有关的内容,比如案例资料在解决方案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则有没有更合理的解决措施等,从而更好、更规范地指导后续的案例教学活动。
7.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实际资料。同时,应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能更好地胜任这一角色,我们有计划地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案例教学能力,其中包括预期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案例库的建设、后续学习等相关具体计划。
对案例应用的效果分析及评价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我们发现,从其案例教学设计角度来讲,基本达到了为课堂服务的教学目的,其应用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教学效率。引入案例教学,使教师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企业案例现场,充当案例中的某种角色,让学生体会实实在在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作出分析和决策,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考,这种启发式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利用课堂、网络、小组学习等形式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清晰、学习资源更丰富、学习方法更灵活、学习活动更生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展开深入探讨的兴趣,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案例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对实际活动的仿真和模拟,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认识。这种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案例,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熟悉了工作岗位和业务处理流程;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中还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弥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4.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学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实务资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教学案例,并依据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电大学生在模拟案例实战中学到了切实有用的知识,同时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大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比较认可。但是由于理论学习枯燥等,影响了学生的前期理论准备,或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案例的讲解,用于学生和教师互动、启发、引导等教学过程较少,或部分教师对案例的深入探究不够等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比较差,教师没能深入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从而没有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案例教学设计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筹规范。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案例教学策划问题,如哪些课程应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应占多少比例,哪些课程的哪些章节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怎样把握案例教学与教学目标的协调,怎样实现案例教学与教学要求的配合等,从而导致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不规范,以及案例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
2.案例缺乏“质”、“量”的保证。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选编实践案例,但是,所使用的案例涉及的行业过窄,或借鉴国内外成功或失败企业的代表性典型案例过少,或往往是沿用多年的没有适时更新的案例,或者仅仅依赖于教材后附录的几个案例……这样的来源不但在数量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质量上也不能很好地保证案例教学的实际需求。
3.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不够规范。在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不够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准备。最普遍的问题是在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上讨论、观点阐释、课后总结、网上讨论等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导致学生只是泛泛地了解而没有深入全面地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自然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完善案例教学设计的方法
1.规范案例教学统筹设计。案例教学作为专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其设计应从整个课程体系层次进行统筹考虑,即要制定科学的案例教学目标、完整的案例教学计划、典型的案例教学用书、合理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多元的案例教学考核体系等。
2.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在案例设计工作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理念,紧紧围绕理论和方法,依据实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具体而言:(1)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相关性。案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2)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典型性。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企业较典型的实务为基础,并以能够代表该行业的背景特点为原则,且能够涵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教学原理为目标,严格按照案例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实务资料进行筛选。(3)设计案例应确保案例的时效性。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案例资料适时进行更新补充,如果选用的案例内容陈旧,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学习新准则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规范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前期准备、积极思考和探讨论证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其能力提高的程度,则取决于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归纳总结,因此,案例教学指导方法的设计,是案例教学实施方案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详细的案例教学过程,以及每一步骤采取的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其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作为案例讨论的主体,教师应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应该由学生从自身理解的角度来剖析、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应该有效地组织和控制好案例讨论,并注意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