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白色污染概念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白色污染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白色污染概念

篇1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

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篇2

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活动难点:了解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活动重点:通过网络,到自然环境中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引起学生对白色污染现状的关注,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每天使用方便袋的数量;搜集有关白色污染的种类、危害和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的资料。指导学生对所在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或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及环保网站或者向有关专家咨询。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幅图片,请大家看完后,说一说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播放课件)

2.指名1-2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感受。

3.师总结并揭示课题:是啊,如果在蓝天碧水间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我想我们的好心情都会一扫而光,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白色污染》。

二、确定本节课研究主题。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研究有关它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一学生发言后,老师问:“谁来补充?”并适当评价:同学们能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来大家真是善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2.师:但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先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来源、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其它问题我们可以放在课下继续研究。

三、自主实践、开展活动。

(一)探究活动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1.师: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许听说过白色污染,谁知道白色污染包括哪些?或者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属于白色污染?(生列举:如塑料袋、塑料瓶、包装袋、塑料泡沫、塑料薄膜等等,)

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

2.出示“白色污染”的定义。

白色污染就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统称塑料包装物)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顽固垃圾”,白色污染就是“顽固垃圾”的一种。所以,也有人说“塑料的发明是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二)探究活动二:白色污染的来源。

1.师过渡: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白色污染,那这些白色污染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白色污染的来源。

2.师:通过课前调查,谁知道这些白色垃圾来自哪些地方?(学生列举:家庭、超市、工厂、饭馆、农田等等。

教师评价: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白色污染的来源非常多,可以说,只要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白色污染。课前老师曾布置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就是以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为例,来调查一下自己家每天使用的塑料袋的情况,下面找几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调查结果。

3.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4.师:通过调查,我们假设一个人一天用一个塑料袋,数量并不大,但是 全国13亿人就是13亿个,它的面积只有小小的0.06O,那如果把13亿个塑料袋平铺开的话,你知道它的面积吗?老师已经计算出来了大约是:7800万O。

师:7800万O这个数字可能对同学们来说还是没有具体的概念,我咨询了一下,知道了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为3万平方米,那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把13亿个塑料袋平铺开的话,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的面积呢?

师:请同学们简单计算一下。

师:如果把13亿个塑料袋平铺开的话,能覆盖我们一小2600次。

(学生计算后出示课件)老师还做了一个计算,如果把这13亿个塑料袋摞起来的话,他们能抵得上14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只是一天当中我们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啊!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如果再加上其他的白色垃圾呢?

7.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8.师总结:其实数量巨大还不是最重要的,它们还被人们随意丢弃在环境中,这些丢弃在环境中的白色垃圾还难以降解,所以更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三)探究活动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师:那你们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吗?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白色污染对我们的危害有很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课件出示:污染水源、污染空气、侵占土地、引起火灾。)

3.首先确定研究目标:因为白色污染的危害范围很广,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都进行研究,下面就请每个小组选择四个方面中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

4.教师提问每个小组想研究哪个方面。

5.出示课件,明确任务并提出温馨提示。

6.小组深入探究,共同填写研究记录。

7.同学们的汇报非常精彩,正如同学们所说,白色污染的危害如此巨大,因此,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看谁有减少白色污染的好办法?

(四)探究活动四: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篇3

二、活动方案具体目标

1.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引起他们对白色污染的关注,让他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调查工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让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获得正确环保的理念。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一)方案所涉及的对象和人数:本次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为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师生、学校部分领导和有关科技人员,其中学生102名,占全校学生数的35.8%,教师6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9%。

(二)需求分析:

1.实验基地的选择与确定分析:预案实施阶段既收集材料,制定活动预案,并对各预案进行分组实施阶段时,试验所需基地由各试验小组自己选择确定,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性的原则,尽量圈定在学校附近。

2.环境资源优势分析:我们学校所处的曹东庄村是小食品批发和零售商店较多。每隔五天有一次集会,是附近农村主要的商贸集散地,有足够的资源让学生去调查。

本次活动可以及时得到卫生防疫站和工商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四、活动内容

(一)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

(1)我们在四海红批发商店门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的包装袋与塑料制品次数:早上总共扔了80次;中午扔了126次;而晚上则扔了62次,这仅仅是一个商店,一天之内废弃塑料这样多,不难想象全县乃至全国废弃塑料,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2)我们在一家小吃部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10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200个。”

2.实地访问

9月15日——16日,我们分别来到农贸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非常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9月15日早在这里市场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卖菜的摊位,我们看到成捆的蔬菜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于是我们上前询问小贩:“捆得这么严实,这些塑料袋的有害物质不就侵入到菜里面了吗?”谁知小贩告诉我们:“咋可能呢?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见谁因为这塑料袋而吃出问题来。”而在市场里,就有不少商贩在卖调料品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塑料袋。

9月15日下午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里的小贩们使用的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我们问一位卖肉的老板:“这些塑料袋会不会影响健康?”他听到我们的问题似乎有点纳闷:“影响健康?这肉你又不生吃,怎么会影响健康?再说了,不用这塑料袋,你让我们用啥?”

9月16日早我们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我在一家早点店询问一位老板用塑料袋装稀饭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老板笑笑说:“肯定没问题,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当我们询问这些正规渠道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店外经常有人推销,我们就买一些,几乎家家都在用。另外,老板还告诉我,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而对于这些袋子在高温下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位老板也说不清楚。

2.上网和查阅报刊学生总结出了“白色污染”危害:

(1)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XX年。

(2)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3)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4)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5)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3.开展学生调查。共向当地居民发放50份问卷。

白色污染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人员:

调查对象:

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a.知道b.不知道c.知道一点

2.你购买食品常常用塑料袋吗?()

a.经常b.偶尔

3.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a.留着以后用b.随便扔

4.建议您改用可循环使用的布袋篮子等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盛装物品您认为?()

a.可以极改用b.不方便c.不卫生d.无所谓

发出50份问卷,收回48份,调查结果: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有20%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80%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是不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我们还应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宣传。

问题2:你购买食品常常用塑料袋吗?

67%的人购买食品时常用,这是因为商家在卖货时用塑料袋装食品较方便,这就为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3: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75%将塑料袋随地乱扔,21%的人是留着以后做其他用,这表示很大部分塑料袋未进行及时处理。问题4:建议您改用可循环使用的布袋篮子等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盛装物品您认为?几乎所有人都说可以,表明本地区的人还是可以接受不再使用塑料袋的。

4.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人对于白色污染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增强人们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

5.同学对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1)应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社区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泡沫饭盒。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五、活动评价

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同学们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活动也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以及交往与表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篇4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占有量,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在高二年级开展研究型学习与化学学科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指导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充足时间,切实减轻高二学生过重的课程负担,在高二下学期我选择第八章合成材料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因为这章教学要求层次比较低,而且全章教学又没有很多理论知识,所以本章不是教学的难点,而这一章密切联系实际和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若是教师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讲解,则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这一章还用一定的篇幅介绍白色污染,若只是要学生看看书,肤浅地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而并没有实际考察体验,那么这样的知识也并不丰满,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没有被激发。

将这一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进行开展,让学生走进商城、工厂,走进生活,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互相交流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合成材料的重要性,增强对合成材料的亲切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更生动活泼。

指导教师首先对将要研究的课题做一些背景知识准备,如讲加聚反应,认识高分子化合物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想参与、想研究。

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后,提出总课题“认识合成材料”。

研究目标:认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及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等;了解白色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高分子材料无处不在,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新型高分子材料,在教材中作了一定的介绍,根据教材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按学生的个人兴趣自由组合),分别就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每个大组的基础上又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般4―5人为宜),就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某一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步骤,学生根据小组所负责的内容进行开题报告(包括可行性验证,研究计划、方法、时间等),教师进行指导。第二步骤,在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查阅所需资料,做好资料收集。第三步骤,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去工厂、商店实地考察。第四步骤,整理报告,实验研究,做出专题小论文或制作课件、展板、实物标本等,并在课堂交流汇报,相互学习。第五步骤,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指导、总结。

研究成果采撷:各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汇报,如“塑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小组的成员一边展示制作的课件,一边介绍塑料的历史、现状(包括利、弊)及对塑料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这其间还给学生介绍一些小常识,现场教学生利用试验方法鉴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学生积极响应,纷纷要求上台演示,课堂上出现预约的气氛。

“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小组的学生以网页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合成纤维的来历、纺织纤维种类、常见衣料成分及特性等,给学生介绍一些洗衣常识,鉴别化纤衣料的方法,最后将自己制作的不同纤维实物标本展示给学生看。

“白色污染”小组的组长像专家一样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的概念、来源、危害及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技术,还给学生展示他们到白色污染严重的区域拍摄的照片。

在每一组汇报之后,其他小组都可以提问,最后进行评价和总结。

篇5

绿色化学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化学会(ACS)提出[1],其中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消除或减轻在工业生产上所造成的污染。现今的绿色化学指的是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在含有化学品的制造中有效的利用材料,消除或减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进而避免有毒物质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危害。

1绿色化学遵循的原则

根据绿色发展的要求,绿色化学遵守的原则主要有: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易发生危险的化学试剂,最优选择安全、环保的药品;原材料的使用要达到最优化,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尽量减少副产物和废料的产生;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原材料,做到循环利用,保护环境[2]。

2绿色化学的特点

绿色化学中原材料纯天然取材,对人、对自然能做到无危害、无污染;反应条件是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的,会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向环境中排放;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尽可能使所有原子都作为原材料被产品所消化吸纳,最终实现“零排放”的高效产出;生产出的产品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境。

3初中化学教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必要性

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中,绿色化学是个重要的概念。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环保问题,经济快速发展着随之而来的就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初级的化学知识的摄入,在此阶段学生会化学处在一个较新鲜、好奇的阶段,此时对绿色化学概念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教育,会使学生比较容易培养出对绿色化学意识,可以让他们感受和认识到绿色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地位,进而可以将化学的理念扩大化。所以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1)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和环保意识人总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与发展,通过从外界感知到的事物来获得认识和经验。以讲座的形式来传播绿色化学是很好的途径,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止是从书本中获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是别人的讲述。教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可以是“生活垃圾分类”、“白色污染与环保”等等,通过讲座可以向学生普及和提升他们对绿色化学的认识,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环保问题加入自己的生活中。

(2)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教学课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学这必备的技能。譬如在讲到空气中的成分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中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此外可以用图片或视频的讲解方法讲述酸雨的形成过程,酸雨会酸化土壤、腐蚀建筑物、污染水体等等,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工业上应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量也充分的利用资源。汽车尾气所排出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可利用汽车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将之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知和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实验课上,利用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绿色化学理念。如实验操作铵盐受热分解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加热NH4CI晶体来做实验,实验时会分解出HCI和NH3,此实验冷却后分解的产物可以重新结合成NH4CI,但是不会百分百的结合,仍有部分NH3会挥发到空气中,所以应加设一个吸收装置,将气体排入水中吸收。有很多实验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有毒气体,不加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健康,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就可避免这种现象产生。

(4)在实际生活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联系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讲述绿色化学的理念。通过例证我国近些年发生的由环境污染所造成的重大污染事件,让学生了解污染的来源,特别是目前尤为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类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快餐行业的发展,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用来盛装食物是一种流行风,但是这些塑料制品被随意丢弃引起了白色污染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是有害物质,将其焚烧处理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气体,所以塑料制品不可所以丢弃与焚烧。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做到循环利用、保护环境。

(5)课外活动中的绿色化学渗透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见春游活动去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和有着污染情况的城市(尤其是工业生产较多的城市)进行实地参观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与见解,加深他们对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认识;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电影,以后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可以以“绿色”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认识。

5结语

环保问题是全球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中绿色化学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绿色化学的倡导会减少环境的污染情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有着引导的作用,不仅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并且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意识,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