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要纠正不良习惯,让颈部保持良好状态。如:有人喜欢俯卧,俯卧时为了呼吸顺畅,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躺着看书等使脖子经常处于一种姿势,增加了颈部负担,这些不良习惯一定要纠正。长期在办公室或计算机前工作的人,每天要做一定的颈部运动,多做颈部肌肉锻炼。主要做法是:双手十指交叉放在颈后,头用力向后或左右伸,手用力阻挡,这样头虽没动,但通过两个方向力量的较量可让相应的颈部肌肉进行收缩。科学研究发现,肌肉持续收缩5秒钟对颈部是非常有好处的,尤其在颈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这种运动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各种户外运动也会使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让颈部保持良好状态。
枕头过高或过低对颈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头颈具有正常的生理弧度,即颈脊椎轻度前凸。这种生理曲线不但保证了颈椎外在肌群的平衡,而且对椎管亦起到良好的作用。枕头过低,头颈势必过度后仰,前凸曲度加大,使椎体前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时间长了,会出现疲劳,甚至引起慢性损伤,加速退行性病变,所以枕头过低同样会对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脊髓、神经根及椎体造成不利影响。习惯侧卧者。枕头高度以棘突中点至肩峰外侧缘的距离为适宜,可以使用用荞麦皮或糠皮做的枕头。
一旦被确诊患了颈椎病,首先应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保守治疗:①制动,即让脖子不活动,减少脊柱负荷,这种方法在急性期是非常有效的;②卧床休息,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阻碍颈椎病的恢复:③颈部支具,以使颈部运动得到控制;④颈椎牵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类型慎用。
药物治疗:①消炎止痛剂能够很好地抑制炎症,缓解疼痛;②肌肉松弛剂对治疗颈肩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③神经营养片可使受损的神经修复得到改善;④服用镇静药,有些病人出现恐惧、焦躁等情绪上的变化,会加重病情,而镇静药可以改善不良情绪。通过使用以上4种药物,颈椎病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初期颈椎病的几个常见症状
颈椎病初期的不良症状往往会因为人们的错误认识而被忽视,以为只是过度劳累带来的身体不适。若不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的话,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些常见症状。
1.腿部感觉绵软、走路轻飘,或者下肢表现僵硬、不能控制行走等也是由颈椎病引起,严重者还会造成截瘫。
2.患者表现出头疼、头晕、视力下降、出汗不正常、脸的一面发热,头晕严重的甚至会摔倒等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
3.颈椎病经常会造成脖子疼痛、肩膀疼痛、后背筋紧绷、颈部僵硬,甚至造成脖子疼痛、难以旋转等。这些多是由于久坐不动和吹冷气时间过长引起。
冬季怎样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1.注意颈部保暖。尽量穿着高领的衣服,外出佩带围巾对脖子进行保暖,这样可以避免颈部受寒,消除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颈部保暖不仅可以避免颈部疲劳,而且可以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使脑部的血液循环减慢,对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2.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用电脑等,均是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除在工作中采用各种人体工学设备以外,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应起身活动一下颈部,使紧张的颈部肌肉得到放松。
3.合理用枕。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有1/4~1/3的时间用于睡眠。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枕头的最高处托扶脖子,而不是头部作为着力点接触枕头。如果长期使用高度、外形不合适的枕头,容易导致落枕,进而发展成颈椎病。
4.加强体育锻炼。选择一些适宜冬季的运动项目(如室内游泳、羽毛球等),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也可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病治疗方法
有许多病例证明,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比手术治疗疗效更佳。在许多的病例中,非手术疗法能够取得良好乃至极好的治疗效果。一些非手术疗法包括:制动术(配带颈围或支架)、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非类固醇消炎药 非类固醇消炎药能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发炎的韧带和关节会直接引起疼痛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应当定期服用高剂量非类固醇消炎药才能达到真正的消炎效果。通常在药店能买到的消炎药是布洛芬和甲氧基甲基萘乙酸。非类固醇消炎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对胃的刺激。
按摩 按摩通常能够减轻肌肉紧张、痉挛、发炎、酸痛、坚硬和疼痛。其它好处包括能增强弹性、活动的范围和增强组织的弹性(如疤痕组织)。按摩是全面治疗颈痛和肌肉痉挛的有效的辅助方法。
硬膜外注射 硬膜外注射是神经阻滞的特殊类型。将药物注射入椎管里的硬膜外腔脊神经所在的地方,对于由轻度的椎间盘突出、轻度椎管狭窄和关节炎引起的腰部神经根炎症而引起的疼痛的疗效高。
1.1 人体生物力学的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的7块颈椎骨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向前突出的颈弓。低头时颈弓的角度将减小,此时,每两块颈骨体的受力状况与正常情况不同。
2)人在长期低头时,颈部要收缩紧张而产生向后向下的力去平衡头的重力矩。长年累月伏案工作、读书、电脑操作等,会造成长时间颈部肌肉、韧带紧张和疲劳。
3)低头时颈后肌群的持续紧张会导致两种效果:一是头部的血液、组织液代谢受阻,原因是供应脊髓、椎骨和相关肌肉氧气和养料的血管受压迫;二是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使肌肉、肌腱及腱膜受损。
1.2 睡眠 不良的睡眠,不适宜的枕头厚度、弧度,可使颈椎整晚处于前屈、侧屈的状态。
1.3 外伤 不适当的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等也可导致颈椎损伤。
2 颈椎病的动力学疗法作用
动力学疗法可使原来关闭的毛细血管开放,大大增加了微循环的血流量,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血运得到改善,使原来变硬的组织因营养改善而逐渐变软,动力学疗法可以促进淋巴的流动,有利于关节内血肿、组织水肿的吸收[1]。
3 动力学疗法的基本原理
3.1 改善循环
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中大部分的毛细血管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只有少部分毛细血管呈扩张开放状态且有血液通过,以维持我们日常的生理需要。
2)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数量大约为31~270根/mm3;运动后毛细血管被刺激而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的数量可达1 800根/mm3;如配合动力学疗法,则会进一步增至3 000根/mm3[2]。
3)能量与营养物质是外伤、病变组织修复及细胞活动的基础。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增多,提高了局部血液灌注量,给局部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加快了康复的速度。
3.2 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1)正常人体肌肉占人体体重的 35%~41% ,通过锻炼后,肌肉重量可增加到体重的 45%~55%。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
2)经过锻炼后,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会成倍地增加,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颈部肌肉通过锻炼,会变得强健有力,使得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2]。
3.3 增强颈肩的灵活性和活动度 颈椎病、肩周炎等颈肩痛患者,多会因关节僵硬而活动受限。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肌肉活动的协调性。3.4 松解粘连
1)颈椎病的患者,由于疼痛而减少了局部的活动,肌肉、滑囊、关节囊、肌腱、腱鞘等就会发生粘连,进而加重了症状。
2)动力学疗法一方面对肌腱、韧带等组织直接拨动及牵拉,可机械性地将粘连分开,另一方面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液的流动,组织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恢复了组织的功能。
4 体疗
4.1 定义 体疗是体育疗法的简称,它具体指人们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进行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锻炼,并达到祛病除疾,无病康寿的理想境界[3]。
4.2 体育疗法的作用 体疗康复对颈背部进行肌肉锻炼,可增加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可恢复及增加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的僵硬;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达到巩固疗效及减少复发的目的。
4.3 方法
4.3.1 颈部肌肉的静力训练 取俯卧位,将胸廓移出床缘保持头颈平直1 min,然后左、右侧卧,同样保持头颈平直各1 min为1组,6组/次,1次/d,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科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263例颈椎病的门诊与住院患者,其中住院病人36例,门诊病人227例,男120例,女14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5±15.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8.4±13.6月。
1.2 方法 调查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指导语,第二部分为一艘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业;第三部分为病人对颈椎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颈椎病发生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对第三部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发放问卷由病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法。
2 结果
共发放263份问卷,最后符合填写要求并进入统计分析有251份。在251例患者中,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原因者70人,占总人数的27.89%,了解并能基本回答其主要临床症状者63人,占总人数的25.10%,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的预防措施者51人,占总人数的20.32%,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治疗措施者92人,占总人数的36.65%。上述资料显示,大部分不能正确回答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和进行功能锻炼,因此,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不够。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职业人员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间低头伏案,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且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临床上十分多见。有效控制颈椎病的发生已引起广泛重视。然而就医的患者的治疗目的只是缓解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住院期间经过综合的治疗,基本好转,但在相关知识的认识上仍然很缺乏,只是单纯的接受治疗,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和预防,出院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注意该病的发生的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又会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治疗周期延长,效果不明显。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颈椎病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减少复发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从本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颈椎病患者不太了解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对颈椎病的功能锻炼也知之甚少,可见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远远不够,临床上有必要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配合临床治疗。
3.2 健康教育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颈椎病症状的发生,提高颈椎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效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颈椎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具体如下。
(1)让患者正确认识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病趋向年轻化。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常因劳累等原因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如作为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异常、感觉异常,听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往往与颈部改变有关,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猝倒。
(2)教会日常预防知识
了解患者生活行为习惯,纠正其不良生活和工作。指导患者低头伏案工作时保持头部略微前倾,桌椅之间的高度适当;低头伏案工作勿过久,长时间固定于某个姿势工作应至少2h全身活动1次,每次5min。日常生活中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行走时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勿躺在床上看书,睡眠枕头高度适宜,指导患者制作适宜自己使用的专用枕垫:形状为中间低、两端高1~5cm;枕垫填充物以质地柔软为原则;枕垫的长度以超过自己肩膀10~15cm为宜,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并且在颈部下垫圆柱型物品,防止颈部坠空感,以防加速颈椎退变。注意颈部保暖,防止颈部受凉,加重病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加围围巾,注意添置衣服。在行走时避免猛回头的动作,注意颈部保暖,颈肩勿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
(3)注意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食欲下降,摄入的营养不能补充机体需要,导致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治疗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可造成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因而亟需患者对饮食进行调理。饮食调理得当可起到补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我们应指导患者进食补益肝肾之品和含钙较高的食物,如鱼、虾、海产品,牛奶、瘦肉、排骨和防止血管硬化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黑芝麻、香菇、洋葱、茶叶、莲心、蜂蜜等,并指导患者忌辛辣、烟酒,少食肥腻,少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为避免进食的单调乏味,可以添加一些增进食欲的辅食,调味剂等。
(4)重视心理调护
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思想负担重。对此,在做好基础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利用各种方式、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重视和关心,愿意将其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愉快倾诉出来,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办法给予帮助,用亲切的语言安慰他们,用和蔼的态度鼓励他们,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同时家属和朋友给以患者心理支持,关心和帮助患者消除内心顾虑,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58-03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是机体腰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软骨和周围韧带发生了退行性病变而引发的腰腿痛病症,是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3]。目前临床上,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为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等[4,5]。为了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年龄36~65岁,平均(53.7±10.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1.8±4.9)个月,其中男79例,女49例。患者均符合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或CT检查确诊。排除腰椎滑脱超过Ⅱ度、腰椎开放手术史、腰椎退变性侧弯超过7°的患者,同时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精神疾病、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根据手术方法将入选的12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患者61例为对照组,年龄38~65岁,平均(54.0±11.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1.6±4.2)个月,其中男38例,女23例。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7例为观察组,年龄36~62岁,平均(53.2±10.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12.1±4.8)个月,其中男41例,女26例。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指导其在透视床上取俯卧位,在手术节段的解剖中线和椎弓根体表部位进行定位,标记切口后,于中线旁2cm处入路,长度1.5~2cm,沿着多裂肌间隙直达小关节,使用导针逐级放置扩张套筒,同时放置Quadrant通道,先沿着肌肉走,采用垂直扩展,然后调整角度,暴露关节突后,使其与矢状面成30°以下的角度,锁定自由臂,固定Quadrant通道,接通冷光源,在直视状态下开展椎间孔减压,对于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可采用高速磨钻减压,显露椎间盘后切除,清理椎间隙后刮除软骨终板直到点状出血,使用椎间撑开器将患者的椎间隙打开到合适高度,咬除椎板与下关节突,将其修复成自体移植修复骨粒,植入椎间隙的前1/3部位,其余填充到椎间融合器中,置入椎间隙,行三角窝顶点定位,然后置入椎弓根螺钉,放置连接棒,去除Quadrant通道,行负压引流。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确定病变节段后,于后正中行一切口,长度在6~8cm,依次切开软组织,在骨膜下剥离出椎旁肌,将椎板和关节突暴露出来,置入椎弓根螺钉,依次咬除关节突、椎板、棘突,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术,等椎间盘显露后,然后清理椎间隙,进行植骨,方法同观察组,置入椎间融合器并安装连接棒,行负压引流。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观察指标参考闫国良等研究[5],具体如下:手术指征(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肌酸磷酸激酶)、术后1年融合情况、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断钉、内置物移位、感染)。
1.4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的评定标准如下:使用一条10cm的游动标尺,标记10个刻度,两端从0标记到10,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让患者在标尺中标记能够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评定其疼痛得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
本次研究中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评定标准如下:将内容划分为10个项目用于评价腰痛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0~5分代表了轻到重的不同级别,满分50分,分数越高,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比较结果显示(表1),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融合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融合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2),两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均先升高后降低,于术后1 d达到高峰,于术后7 d恢复正常。观察组在术后1 d、3 d、5 d时肌酸磷酸激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术后7 d时肌酸磷酸激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明显的腰背痛,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根性神经病症,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6-8]。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中,治疗时间较长,取得的效果不佳,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病症,而不能治本,后期还会复发,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患者的病痛,因而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等[9,10],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经后路充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扩大手术的操作术野,且减压充分,术后的固定较为牢靠,还有较高的融合率,临床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术中需要大范围剥离患者的软组织,还要不断牵拉,容易造成机体软组织的去神经化发生,使得局部肌肉的内压力明显升高,造成局部缺血,对机体的血管再生具有明显的损伤。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新型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就是其中的一种。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也会明显减少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同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实现有效椎体间融合。术中使用钝性分离患者的多裂肌束,逐步分开患者的肌肉纤维,使用管道牵拉器建立操作术野,可明显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剥离,对肌肉的牵拉力也会均匀分布,减少了对局部肌肉造成的异常负荷,也可大大减少椎旁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术中使用Quadrant通道,可显著扩大操作空间,可同时满足患者两个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与椎间融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利于患者的术后身体恢复。两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均先升高后降低,于术后1d达到高峰,于术后7d恢复正常,说明术后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肌酸磷酸激酶会发生异常波动,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指标。观察组在术后1d、3d、5d、7d时肌酸磷酸激酶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引起的肌酸磷酸激酶波动更小。观察组术后1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说明手术治疗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病症,改善机体的功能障碍。观察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改善患者疼痛病症的效果更为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安全性更高,引发的并发症较少。综上所述,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均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中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Li ZH, Li FN, Yu SZ,et al. Two-year follow-up results of the Isobar TTL Semi-Rigid Rod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3,20(3):394-399.
[2] Feng D, Inna B, Carolyn ES,et al. Association of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genetic variants with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J]. The Spine Journal,2010,10(11): 949-957.
[3] Markwalder T.M, Markus W, Serge M. A 6.5-year follow-up of 1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odisc total disc arthroplasty for combined long-standing degenerative lumbar disc disease and recent disc hernia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1,18(12): 1677-1681.
[4] 汤优,张为,申勇,等. 经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21):1935-1938.
[5] 闫国良,纪振钢,高浩然,等.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23 (3):244-250.
[6] Hideki O, Yoshiyuki M, Yuichirou M,et al. Surgical results of dynamic nonfusion stabilization with the segmental spinal correction system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diseases with instability: Minimum 2-year follow-up[J]. SAS Journal, 2011,5(3): 69-74.
[7] Wu YG, Tang H, Li ZH,et al. Outcome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ersus posterolateral fusion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1, 18(6):780-783.
[8] Daniel PP, Ramirez M, Carlos L,et al.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surgery outcomes in elderly patients[J]. The Spine Journal, 2011,11(10): 157.
在当今社会的网络时代一切都在高速运转,在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中依靠网络生活的人们,终日守护在电脑前全身心的投入电脑屏幕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由于过度的精力集中使得颈部的韧带和肌肉都长期处于过度的紧张状态,当然也包括搞写作的人和长途司机,这就造成了项韧带的疲劳损伤,如果长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形成此病,时间越长就越难治疗。如果出现胸闷,头晕,视物不清,上肢麻木,肩酸背痛,就必须及时治疗,否则日久月深会给治疗增加不少困难,所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环节。西医把颈椎病分为5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混合型、交感神经型。有的文献还把颈椎病分为6种类型,及多出一类痉型。但无论是哪一型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治疗和预防颈椎病的根本。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深为那些颈椎病患者的痛苦而感到惴惴不安。想办法拿出―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除颈椎病患者的病痛,让他们早日摆脱疾病给他们造成的痛苦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贯穿人体四肢百骸的通道,是沟通人体与外界联络的重要渠道。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经络的畅通与否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关联,人们的精气神都是通过经络来循环往返的。保持经络的畅通是抵御疾病之本,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彻底治愈颈椎病必须从疏通经络人手。
在多年的临床中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颈椎病患者大多数都有生活方式不规律的习惯,比如饮食不节,冷热不均,平时伏案工作的时间过长,不注意颈部的保暖,使得颈部肌肉和韧带过度疲劳,过度,由于过度的耗损经血,使得经亏血损,就为颈椎病的发作埋下了祸根。当然也有因外伤史所致的,还有睡卧湿地等,总之这些原因都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病因。祖国医学认为治病必求其本,急则制其标,缓则制其本,是中医治病的必遵法则。只要遵循这个法则,对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就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颈椎病跟经络的畅通与否关系密切,换句话说任何疾病都跟经络的畅通与否有着直接的关联。
保持经络的畅通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基础,所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颈椎病首先是看患者的脉象,再根据各种诊断方法获取的资料脉症合参来确认患者的体质状况,因而判定患者的经络方面畅通程度,来决定如何用药施法以达到治愈颈椎病的目的。
我们知道人体的所有关节都是靠韧带和肌肉来连接的。颈椎也不例外,大部分医生在治疗颈椎病的时候首选牵引,笔者以为不妥。牵引虽能解除一时的痛苦,但绝不能长期的保持疗效,反复发作反复牵引,久而久之必然造成颈部韧带弹性减低,对稳定椎关节十分不利,所以我说颈椎病的治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能牵引,否则过频的牵引治疗颈椎病一定是会导致椎关节的松弛,对治疗颈椎病起不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为了让所有的颈椎病患者早日摆脱颈椎病给他们造成的痛苦,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数百种中药里筛选出四十多种药材,研制出治疗颈椎病的系列药方,经过十多年的反复验证,这些药方对彻底治愈颈椎病能够起到良好的长效作用。曾为数千名患者使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这些药品都是纯中药制剂,没有副作用。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症状和症候多种多样,上自头颅,下至腿足,浅始皮肤,深至某些内脏均可有异常表现[1]。通过近年来文献报道和门诊颈椎病患者的就诊情况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出现低龄化趋势[2]。据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占颈椎病患病人群10%~20%,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3]。已引起全社会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就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病因素主要有颈椎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先天性椎管狭窄,50%以上发病与外伤有关[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部的酸、痛、胀,肩臂疼痛、麻木,眩晕。并伴有颈部肌肉的拘紧,压痛,颈部活动受限,皮肤感觉减弱,肌力下降,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相关体征。X线片检查可见颈椎生理前突消失或反曲,椎间隙狭窄,双侧钩突增生等病理性改变[2]。
“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内容
唐代医家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事之前”。并倡导“发宜常梳、齿宜常叩、耳宜常鸣、腹宜常摩”的养生保健大法。明代名医张景岳对哮喘证治论述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以后就有“发时治肺,平时之肾”之说,至今指导着临床实践。“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核心,其科学内涵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就是对疾病预防学和养生学的总体概括,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状况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机制。
防治措施
未病先防:针对青少年颈椎病发病的特点。首先,要纠正不良。长期低头伏案学习者,家长要纠正小孩的不正确坐姿,不能驼背、弯腰、低头或偏头长期看书,坚持做到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入睡前要调整睡枕,长时间不良的睡眠必然引起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所以睡觉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一般以6cm左右高度为宜[3]。这样可以使椎间隙内压恢复,避免椎间隙内压持续升高,使后侧韧带松弛、张力降低,与前侧韧带不平衡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其次,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无任何颈椎病的症状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使颈部肌肉、韧带、软组织得到充分的牵拉放松,使紊乱颈椎小关节以及内在平衡得以调整。最后,要避免头颈部外伤。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要充分做好预备活动,避免头颈部外伤。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受空调或风扇的冷风刺激,冬季注意颈肩部保暖。
已病早治:①手法治疗:让患者靠坐在靠背椅上,术者站于身后,运用拿、捏、揉、按、点等手法使患者局部肌肉放松,在颈部肌肉起始处查找“压痛治疗点,确定治疗部位[4]。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一手用拇指指腹点压治疗点,指下有明显团块,按压有酸困沉感且有明显的舒服感,松手后症状明显减轻,每次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②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肩井、后溪、悬钟、阿是穴等。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腧;肩痛者加外关、肩;背痛者加天宗。施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③中药治疗:治宜疏风解表,散寒通络,常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组成,以葛根汤为基础组方,药用:葛根18g,白芍18g,桂枝9g,麻黄9g,赤芍12g,蜈蚣3条,汉防己15g,生姜5片,大枣1O枚,甘草5g。偏颈肩部疼痛,颈部僵板的颈型以原方治疗;偏头痛头晕,欲呕或呕吐,加天麻12g,半夏12g,藁本12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中药外治疗法以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为主,如常用的敷贴药、喷剂等。
既病防变:青少年颈椎病早期可出现头痛、项僵、肢体麻木,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是不可避免的。会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头晕、四肢无力、步履不稳,影像学方面由早期的颈椎弧度变直发展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甚至脊髓变性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因此抓住颈椎病的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各种原因造成的颈椎间盘的退变,是指导防治颈椎病的核心理念,而消除矛盾,则成为防治颈椎病的技术关键。
讨 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如果能在诊治过程中多做些青少年颈椎病预防教育宣传,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定会降低。目前西医科学大力提倡预防医学,而祖国传统医学已早在《黄帝内经》中充分论述了预防远远胜于治疗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理念即:预防,是具有科学性、远见性的预防医学。
参考文献
1 裴的善,汪公才.颈椎病的全身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5):536-538.
“未病”即疾病未生、未发、未传及未复的意思。“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世医家将这一思想总结为“治未病”,并认为是医工水平的最高境界。深圳平乐正骨总结“治未病”思想理论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养生固本;既病防变,医疗干预;病后防复,防微杜渐。这一思想对非脊髓型颈椎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治未病”思想来优化非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以人们的健康为中心,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时,防患未然、防微杜渐、防其传变,以及病后防复是“治未病”的主要理念,也体现了中医学中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重要思想。深圳平乐正骨总结“治未病”防治理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由“以治病为目标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转变的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卫生方针中“以预防为主,防治中心前移”的理念。尤其在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防治上运用“平乐小圆枕”“平乐练功”“平乐推按手法”和“葛根祛湿合剂”等自然疗法,具有天然、无害、可长期运用的优点,不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优势与特色。
2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现代医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①颈部椎间盘的退变。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椎间盘的退变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生活、饮食习惯都有密切的关系。习惯高枕头睡眠时间达5年以上者,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习惯用头顶重物的人群中发病率较其他人群高4倍。颈椎病的发病与身高、颈部粗细、长短没有关系,但与遗传有关。②颈部软组织劳损。颈部软组织的慢性劳损主要和患者的职业、颈咽喉部炎症感染、头颈部的外伤、头颈部先天畸形以及颈肩、腰部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因素都有极密切的关系。颈部软组织劳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是在临床表现出
多种症状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颈部脊椎动静力学平衡失调、半脱位学说、神经受压假说、脊髓受压假说、交感神经性脊髓局部缺血性假说、神经营养障碍性假说、固定假说,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等。
2.2 平乐正骨对非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 《内经》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也。”《杂病广要》记载:“若臂痛不能举,时复转移,或左或右,乃痰瘀所致。”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颈椎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①颈部慢性劳损;②长期低头工作;③睡觉姿势不当;④枕头高低不合适。在诊断本病时,除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外,还应结合颈部彩超检查和颈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在临床上颈椎病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非脊髓型颈椎病主要包括以颈肩部酸痛,并伴有前臂和手指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根型;以颈性眩晕(即椎基底动脉缺血征)和猝倒史为主要表现的椎动脉型;以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的交感型;以及上述3型中2型以上的混合型。
3 平乐正骨“治未病”思想防治非脊髓型颈椎病的思路
3.1 未病先防,养生固本 即未病之前,注意饮食、劳逸结合等养生方式,并针对自己的体质采用相应的积极预防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剧增,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防治本病的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告诉人们要积极预防,主动养生,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主要措施:①提高养生意识,遵循自然规律。中医学认为,人们应顺应自然界规律并与之保持协调关系,才有助于养生、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长期伏案工作、所处环境潮湿、颈肩部受寒或感受暑湿之邪、加班熬夜等因素使人体的生命节律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②改善工作条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必要时适当活动颈椎,以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疲劳。枕头高低要适中,一般以10~12 cm为宜。枕头的位置应放于颈肩部,使头部稍微后仰,这样才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以及颈肩部骨与软组织的平衡,一定注意颈椎不能悬空。③颈部适当的功能锻炼。在长时间伏案时,适当地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使局部肌肉得到“休息”,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同时长时间坚持颈部的功能锻炼,还可以增强颈部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抗疲劳性能。在对颈椎病的防治过程中配合局部功能锻炼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④调节情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志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需要放松心情、陶冶情志,防止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发展。⑤合理膳食。对于中老年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荤素搭配。还可以使用一些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类食物,如黑芝麻、胡桃、木瓜等,预防本病的发生。
3.2 既病防变,医疗干预 “既病防变”的思想早在《金匮要略》就有记载,如“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颈椎病患者,要及时进行医疗干预,以防止发生严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颈部椎体及附属结构的退变,导致颈部肌肉、韧带、血管及神经等组织的病变产 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在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病情、临床的辨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展。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常采用“平乐小圆枕、功、药、推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效预防和治疗了大量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①平乐小圆枕是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睡觉时的及翻身需求,由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设计改良的颈枕。这一改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颈部曲度和舒适性,便于翻身,并且能够矫正颈椎的反张,减小头颅的重力距,从而缓解颈部伸肌群的疲劳或痉挛,降低颈部椎体的受力,增加椎体的稳定。②平乐练功根据颈椎的活动设计了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顾右盼、昂首耸肩等练功方法,改变了单调的“米”字锻炼法,使患者更乐于锻炼。平乐练功可以消除局部软组织的疼痛、痉挛,从而使颈部神经根的水肿、炎症减轻,使受压迫的神经根得到缓解,最终使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③葛根祛湿合剂由葛根、木瓜、木香、当归、白芍、黄芩、柴胡、牡丹皮、威灵仙、地龙、川续断、牛膝及甘草等十几味中药组成。以葛根为君药,性甘味辛,具有濡养筋脉、升阳祛邪之功。当归、芍药、地龙等具有活血之功;牛膝、威灵仙、木瓜等祛风湿,补肝肾,辅助君药。柴胡、木香等为佐使,疏肝醒脾。全方具有补气活血、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之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颈肩部、上臂麻木疼痛,酸软乏力等症状,疗效显著。④平乐推按手法针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能够改善颈椎病产生的局部及全身症状,达到未病先防、现病防重、经病防复的治疗目的。其中的许多手法均是为患者自行治疗设计的,左右拍肩、点按风池、扶腮旋转、阳明推经、双手夹颈等手法屡试屡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平乐推按手法能理筋正骨、疏通经络、松解肌肉,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情况,从而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3 病后防复,防微杜渐 《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颈背部,引起气血不畅、经脉不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可引起本病的复发。中医药在防治非脊髓型颈椎病的复发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对非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之后,应戒除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如高枕睡眠、长期伏案工作、头颈负重物及坐车时打瞌睡等。应该养成正确的生活、工作习惯,如看电脑时座位高低应适中,要正面注视,不要使脊柱处于偏斜状态;不卧床看书;侧卧时,应注意枕头与肩部同高;注意颈肩部的保暖
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病后的康复训练,并注意颈肩部局部软组织的功能锻炼,如在工作中或工作之余,可以做一些颈部的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动作,或“米”字锻炼等医疗体操。不仅可以缓解颈肩部软组织的疲劳,还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及韧带的强度,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对预防非脊髓型颈椎病的复发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对于颈部及肩背部的一些扭挫伤或劳损,应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形成颈椎病。
4 结 语
平乐正骨“治未病”思想符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符合“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三级预防的主导思想。从“治未病”这一思想出发,对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收效及早康复的防治结合体系,以控制疾病的发生,阻止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一条途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可归纳为寒湿外袭,劳损筋骨,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脾肾亏虚,脏腑失调。其中痰瘀互阻证的实质是全身或局部的血液流变性发生紊乱,血液呈异常的浓、黏稠、凝聚状态,微循环障碍;而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采用“平乐小圆枕、功、药、推疗法”等治法,符合“治未病”防治理念。
5 参考文献
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Webb R,Brammah T,Lunt M,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Intense,Chronic,and Disabling Neck and Back Pain in the UK General Population.Spine,2003,28(11):1195-1202.
李泽佳,宋敏,唐宝明.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思路.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64-66.
张媛.探讨颈椎病及其治疗的药物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33-34.
32岁的张先生一年多来因咽痛、咽部不适等症状多次就诊,均被医生诊断为“慢性咽炎”,给予对症治疗。但治疗后症状稍微好转,过段时间又再次发病。近日来,张先生的“慢性咽炎”又发作了,自感咽部有异物、喉痛、声嘶,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经医生反复问诊,发现他还伴有上肢麻木的症状,于是建议他拍摄颈部X线片,结果显示:椎体前缘骨刺形成,这说明张先生患上了颈椎病。
“不可能吧?我明明是咽喉痛啊,没感觉脖子痛啊?而且我才32岁,怎么可能患上颈椎病呢?”张先生一脸疑惑。事实上,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是因为咽喉不适久治不愈,或因为颈椎前侧骨刺形成,刺激食道引起不适就诊,才发现患上颈椎病的。
解读:咽喉炎是颈椎病的重要诱因
为什么咽喉炎会引发颈椎病呢?林主任介绍,颈椎与咽喉部位毗邻,两者之间的淋巴循环存在密切关系,咽喉发炎时可波及颈椎的韧带、椎间盘等,使这些组织水肿、痉挛、韧带松弛,长期下去导致椎间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最终引起内外平衡失调,从而诱发颈椎病。
学童前的小孩,在急性咽炎后一至二周,最容易出现颈椎稳定结构受损害的疾病――寰枢椎半脱位,患儿会出现歪脖子,头颈歪斜,不能转动。这种病,与成人的颈椎病病机和表现有明显不同,但由此可见咽喉炎对颈椎的影响。
反过来讲,颈椎病也可能引起咽喉部不适,“所以,当咽喉不适经过多方治疗无效时,就要考虑是否颈椎病在作祟。”林主任说,颈椎前方严重的骨质增生可刺激食道从而引起咽喉不适。
治疗:可尝试中草药外敷内治
林主任提醒说,患者如果长时间感觉咽部不适,应注意颈部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咽喉,多喝水,不吸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并注重颈部的保暖,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的退行性疾病。退变是每个人都有的,但退变有快慢,轻重也不同。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受伤等可延缓颈椎的退变,减少颈椎病的发作。
1原因与分析
身体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是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及屈项工作的人员,由于全神贯注于工作,使上身前倾,颈部偏转,这样长时间地固定姿势极易使肩背部软组织牵制性,累积性劳损,使伸侧关节囊韧带松弛,肌张力减弱,颈部受到不平衡力的牵拉,降低了对颈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形成组织水肿,渗出或增生,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2颈椎病早期预防
2.1纠正坐姿:用电脑时后背应坐直,不要驼背,不要靠在床头玩电脑,应尽可能将电脑视屏和眼睛保持平行,如果电脑放在侧方,建议定期左右更换显示器的位置,避免颈椎长时间予侧曲状态[1]。对于长期工作者,每工作一小时,应起身活动颈部,可用头写“米”字。
2.2合适的枕头: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生理曲度的重要工具。保持良好的睡姿,枕头不宜过软、过硬或过高。枕芯可选用稻谷壳、荞麦皮、决明子等材料。枕头一般高度以10-12cm,长度以40-50cm为好,也可以根据个体自身来制做,方法为:(1)平枕高值的测量法:被测量者足跟并拢直立,足跟、背部及后枕部(枕后隆突)靠墙面,测量后颈部最凹点至墙面的垂直距离(cm)。(2)侧枕高值测量法:被测量者直立平视前方,用卡尺测量一侧锁骨,下动脉搏动点距同侧肩峰的距离(cm) [2-3]。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
2.3合适的床铺:选择能保持颈、腰椎正常生理曲度的床铺,要透气性好,经济实惠的属硬板床。
2.4注意保暖:防范风寒、潮湿、天气寒冷时,应随时增添衣服,夜间睡眠时应掖紧被头或在护肩保护下睡眠,以防风寒侵袭颈肩部,炎热之季切不可迎窗通风而睡,更不能在电风扇或空调风吹下入睡。
2.5积极治疗咽喉部炎症:咽喉部炎症是颈椎病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对咽喉部各种急、慢性炎症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积极治疗。
2.6饮食:避免辛辣之物,平时多食蔬菜、水果,同时注意补钙,如多喝牛奶、晒太阳等,还要注意常食健脾利湿之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炒扁豆等[4]。
2.7加强锻炼:在工作之余,应适当参加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锻炼,每周应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增加背伸肌的力量,这是身体健康必需的。长期坐在电脑前面的人,应增加工间休息和活动时间,以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
3小结
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增加发生概率也增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应予重视,采取恰当有效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不但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减少病发。
参考文献
[1]马丽君.颈椎病的预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6):1736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17岁,学生。身高182 cm,体重60 kg,瘦长体型。从初中一年级起无明显原因出现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功课紧时、久坐和疲劳后加重,假期较轻,经休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缓解。多次到医院就诊,无明确诊断,仅给予对症处理或认为不需要治疗。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高中二年级后期,学习任务加重,在家长带领下,先后到某市几家大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经头颈部X线摄片、CT、MRI,血沉,风湿、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HLAB 27等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认为不需要治疗,或给予对症中成药治疗,无明显疗效,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在认真听取既往诊治情况之后,仔细分析各种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排除了颈椎病、风湿和类风湿性骨病、强直性脊柱炎及先天性脊柱疾病等,诊断为笔者自拟的“类颈椎病”。经门诊电针、按摩、TDP照射等综合治疗10次后痊愈,同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随访半年未发病。
2 讨论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伏案工作多,所以30岁左右出现颈椎病者不在少数。像本例患者年龄段出现上述类似颈椎病症状的也呈逐年增多趋势,此年龄段的青少年虽然有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等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却未发现颈椎和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显然诊断为颈椎病是不妥当的。鉴于此,笔者建议将其命名为“类颈椎病”。
2.1 类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无明显的慢性病灶,以颈背部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而不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不同于颈椎病的首先由颈椎间盘退变引发一系列软组织症状,也不同于单纯的肌肉筋膜炎(局部有慢性病灶,以颈背部疼痛为主而无头晕、头痛)。
2.2 类颈椎病的特点 患者多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年龄段,肌肉力量跟不上骨质发育,大多体质较弱,加上学习任务重、经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平时身体锻炼又少,造成颈背肌肉、筋膜的疲劳。
2.3 类颈椎病的诊断 以中、小学生为主,年龄大多在12~20岁(来我院门诊治疗者年龄最小10岁)。有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等症状,X线摄片、CT、MRI检查正常,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无手臂麻木,颈椎活动度较好。排除颈椎病和背部筋膜炎等以颈背痛为主的疾病。
2.4 类颈椎病的治疗 笔者创建了“治疗-锻炼-保护”三位一体的类颈椎病治疗模式。治疗,是指在发病期积极治疗,施以电针、按摩、TDP照射等;锻炼,即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应加强颈项腰背肌的锻炼;保护,即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着凉和过度疲劳。经临床实践已治疗该类患者45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类颈椎病不同于颈椎病,治疗相对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的增强,有些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在急性期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一般治疗1~3周痊愈。平时注意避免颈背部疲劳,加强体育锻炼,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时至今日,颈椎病频繁进入我们的视线,成为了一种常见病。什么是颈椎病,面对颈椎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将从病因病理入手,提供给你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让你远离颈椎病。
一、颈椎病概述
医学上对颈椎病的定义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它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因此也称为颈椎综合征。中医学把颈椎综合征归属于痹症范畴。它是由于长时间的颈椎慢性劳损、外伤和中老年性骨质退化等,累及周围的重要组织,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二、常见病因
颈椎病的一般病因,是因为长时间的颈椎劳损。长时间的保持同一姿势最容易造成这种劳损。年轻的颈椎病人,多是从事长时间低头的“白领工作”。另外,习惯上的不注意,如躺床上看电视、读书,坐姿睡觉,枕头过高,也是较常见的病因。
头颈部的外伤也会引起颈椎病,由于这属于意外事故所致,我们只能在患病后加以保养。咽喉炎、牙周炎,中耳炎等炎症刺激颈部软组织或通过丰富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病变,也会引起颈椎病。风寒导致的枕部软组织病变,也能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除此之外,先天颈椎发育不良,因颈部不适而减少活动量等,都会引起或者加重颈椎病。
三、常见症状
颈椎连接着头胸,是头、颈、肩运动的中轴支柱。一旦这个部分发生障碍,对人必定产生巨大影响。颈椎病常见症状有:颈部疼痛且僵硬、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活动不便,抬头、低头、旋转时都有困难;手臂、腿脚常有麻木、疼痛的感觉,乏钝无力。运动后感觉尤其明显,休息后症状减轻,且受天气变化影响,冷则加重,热则减轻;眼部肿胀,视力下降,头痛、眩晕、呕吐;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或失眠、多梦。
多数患者都是从一般的颈部不适开始,但由于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以致越来越严重。所以一旦出现颈部僵硬、疼痛,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视觉障碍,突然晕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护理和治疗
在就诊过程中,大多数症状较轻患者通过纠正姿势,科学的颈肩背部按摩就能恢复。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针灸、推拿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但治疗颈椎病,最主要的是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让颈椎恢复原有正常、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所以日常保健有时比治疗更加重要。
以下这些自我运动疗法简单实用,每天按照它练习,对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
1、轻点慢摇:头部向前后左右各轻轻的点十次。然后左右交替,缓缓摇头。
2、摇橹渡海:双臂高高举起,向前后做划船的姿势。也可双臂交替,依次做。
4、颈部按摩:揉按颈部疼痛的地方或是绷紧的肌肉处,反复按摩,直到有发热的感觉。
5、四肢按摩:若四肢有痛感,也可以在手臂、腿脚上按摩疼痛或者肌肉紧绷的地方。
6、托掌抬头:身子坐正,放松颈肩,双臂向头顶后上方伸,十指交叉,缓慢抬头,保持10秒钟后恢复到正常坐姿,稍作休息再次进行。
7、洗脸:每天早晚,用手掌由下到上像洗脸一下揉搓脸部。
此外,加强锻炼,多晒太阳,保证睡眠等,对治疗颈椎病也很有帮助。患者还应该注重调解饮食,多吃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增强体质。
很多患者在治疗颈椎病时,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比如盲目依赖“牵引”。很多人希望可以通过“牵引”增加椎间隙,放松颈部肌肉。但事实证明,许多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效果并不理想。
五、预防
了解病因及发病的诱因这两个方面后,我们便可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颈椎是脊柱的一部分,预防颈椎病要注意脊柱整体的保健。首先,应从年轻时期开始就注重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其次,要纠正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增加颈部的活动量,避免低头时间过长,不躺靠在床上看电视、读书,防止慢性损伤。第三,要对头、颈、肩部的外伤保持警惕,加强保护。如坐车时候不打瞌睡,骑机车带安全帽。特别要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避免因不得要领而造成运功受伤,如前滚翻,倒立。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检查并进行彻底治疗。此外,老年人在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颈腰部的保暖,尤其是睡眠时要避免颈肩受寒。由于年过半百,老年人骨质常出现问题,因此要注重钙质的补充。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及长时间持续低头手工操作者,其长时间低头将破坏颈椎生理曲度,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反张(反向弯曲),故工作中宜定时休息并进行适度抬头训练。从事电脑操作等人员,颈部长时间固定于一个姿势,也容易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的劳损,工作中也应定时休息并适当活动,以增强颈部肌肉韧带的血液供应、增强弹性,避免积累性劳损。
六、结语
颈椎病虽然越来越常见,但它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预防来远离它的侵扰。面对颈椎病,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当然,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科学的预防与护理的措施。
目前对颈椎病多采取牵引、按摩、理疗等综合性治疗。如果在综合治疗颈椎病的同时配合进行针对性的颈部功能锻炼,增加对颈部的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的稳定性,这样可以使颈椎病的症状得到较快的缓解或消失。科学治疗结合科学的功能锻炼,可以使颈椎病的治疗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不再发作。此外,平时保持良好的工作及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可以减少或消除引起和加重颈椎病的诱因,预防椎骨、椎间盘的退变,同时能够巩固和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这里介绍一组针对颈椎病的训练方法,这一训练方法可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松解颈部粘连和痉挛软组织,对颈椎病有独特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1 拔颈椎自然站立或者平坐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缓慢拔直颈椎,头向上顶,使颈椎、脊椎都拔直,保持颈椎拔直的姿势一会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1。
2 抬头:自然站立或者平坐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缓慢抬头到最大限度,保持抬头的姿势一会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2。
3 低头:自然站立或者平坐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缓慢低头到最大限度;保持低头的姿势一会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3。
4 左后瞧:自然站立或者平坐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头向左转到最大限度目视左后方,保持头向左转的姿势一会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4。
5 右后瞧:自然站立或者平坐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头向右转到最大限度目视右后方,保持头向右转的姿势一会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5。
6 左侧颈:自然站立或者平坐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头向左侧肩膀弯曲到最大限度,保持头向左侧的姿势一会后,慢慢放松还原,如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