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手术中护理的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

篇1

手术护理的概念诞生已有20余年,引起医学界极大重视,各大医院纷纷组织学习和实践,并且产生了积极效应,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围手术期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性加以归纳,以期与同行探讨并共同提高护理水平。

1 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概念

1.1 围手术期概念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一词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历史文献中,1981年Doland.s医学词典对该词加以诠释,称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因需手术治疗住院时起至出院时止的期限”。

1.2 围手术期护理概念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文章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界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围手术期护理亦指“从病人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病人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直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2]。另外有文章指出,围手术期护理是指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但是,围手术过程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3]。参考围手术期的概念,时间同样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2 围手术期护理内容

病人手术治疗如果想要得到满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也要有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护理水平,三者缺一不可。这其中,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较普通的护理技巧更为重要。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不同时间段对病人的评估、环境准备、心理准备、身体准备、器械与药品准备、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从整体的观念来考虑的,这与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吻合。有了这些才能确保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不仅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而且不造成心理阴影。概括起来,围手术期护理分三个阶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手术前期护理

2.1.1 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现病史和既往史,过敏史,心理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各项化验和检查结果,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2.1.2 手术前期病人护理内容

2.1.2.1 心理准备 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者疑问,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疏导。

2.1.2.2 环境准备 病房温度应适宜,保持在18℃-20℃,湿度50%-60%为最佳,减少陪护。对于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

2.1.2.3 身体准备 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呼吸道准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胃肠道准备:禁食禁饮、灌肠、放置胃管或肠管、排便练习。

2.1.2.4 手术晨护理 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准备情况。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2.1.3 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2.2 手术中期护理

2.2.1 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术室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适宜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2.2 手术中病人的护理内容

2.2.2.1 手术的要求 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手术区域,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撑。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2.2.2.2 手术野皮肤消毒 清洁区手术从中心向顺序消毒,污染伤口从周围清洁区开始,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区域一定面积。

2.2.2.3 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并迅速采取处理,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完成。

2.3 手术后期护理

2.3.1 手术后期护理评估内容 病人的麻醉恢复情况,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伤口恢复及引流物情况,情绪状态。

2.3.2 手术后期护理内容 生命体征与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异常情况的观察。术后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康复训练技术实施与管理。维持内稳态平衡与良好的代谢支持。病人出院健康教育与家属康复知识实施教育,护士对所做护理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提高护理质量[5]。

3 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的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是从手术前准备与手术后护理发展起来的,但是许多护理问题贯穿于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割,因此,现已从手术前后护理扩展到手术前、中、后―围手术期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既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3.

[2] 王美德,安之壁.现代护理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0:7.

篇2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各种临床资料的书写与管理将成为举证倒置的有力证据。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使用,为手术的安全进行提供了保障,也为每份病案提供了法律依据[1]。按照《医疗卫生条例》病历书写要求,现在的手术护理记录单,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内容,使护理工作更加细化、简便快捷。但是目前的护理记录工作中仍存在法律责任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势必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2]。

1 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内容

1.1 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住院病历号、手术日期、手术间、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等。

1.2 护理情况 包括入室时间、意识状态、引流管情况、皮肤情况、止血带的使用情况、体内有无置入物、术中、防护方式、高频电刀使用负极板粘贴部位、标本送检情况、术中输液及输血情况、返回病室时间等。

1.3 手术物品清点单 列出所需清点的手术器械及无菌包、敷料器械的监测情况,有术前清点、术中加数、关前清点、关后清点及其他,最后是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签名。

2 填写方法

所有内容均列出了相应的结果。填写时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完成,必须及时认真仔细,项目齐全,内容客观真实,不可凭个人的主观想象[3],日期必须填写清楚,时间实行24 h,应准确到分。交班时应按记录单中有关内容进行逐项交代,手术后应及时放入病历中保存。

3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有关法律性问题及分析

3.1 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内容与麻醉记录单内容不相符[4]。具体表现为:如患者入室时间、离室时间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手术开始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看不同的时钟记录导致出现偏差。或者是因为麻醉记录单时间是从表格推算出来的,因为病历中的麻醉记录存放的是复印联,由上下联错格造成。总之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记录单不一致最易引起法律纠纷,使患者产生质疑,使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所以手术护理单所记录内容一定要与麻醉记录内容严格一致。

3.2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的字迹不清,随意涂改,致使手术护理记录单的真实性受到质疑[4]。由于在书写护理记录时,手术室护理工作紧张和繁忙,尤其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危急,有可能忙中出错,但必须按规定进行改正,而且要注意保持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整洁完整和原始性,如果记录不加任何的加工和修饰,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工作紧张和繁忙造成的,但忙中切记不能出错。

3.3 手术护理记录单与交班报告的记录存在不一致,自相矛盾,削弱护理记录单的可靠性,下班前书写交班报告是回顾性的总结,有时一有疏忽大意就会导致与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不一致。一旦此类问题出现在法律诉讼中,会由于记录不一致,导致法律纠纷引起麻烦。

3.4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由于签字,致使法律责任不清,影响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法律效应。如术中交班时,接班人由交班人代签,又如巡回护士代替洗手护士签字。此类问题一旦出现在纠纷中,会因为记录含糊不清的现象而不利于自我保护。

3.5 护理记录单缺乏记录的完整性。如皮肤破损,使用止血带、引流管使用情况、体内置入物等均无相应记录。此类问题致使手术护理记录单缺乏完整性。

4 防范与对策

4.1 从法律意义角度规范手术护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是严肃的医疗文件,它不仅是护理工作的需要,而且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中也会发生作用。因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书写,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并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

4.2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与学习,通过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记录。为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法律、规章、诊疗护理常规,并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结合目前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相关法律性问题,邀请法律专家讲解和分析,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护理记录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5]。

4.3 强调医学的求真性,强化手术室护士的“慎独”修养,手术室护理工作在整个外科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整个外科护理的桥梁。护患双方在整个医疗护理活动中,都有权利和义务共同维护法律效应,对涉及的相关内容实施客观的有效的结合。手术室护士更应强化“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人们对手术室护理不理解,关起门来操作,有不信任的倾向,因此更要求手术室护士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工作标准,以科学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完成护理任务,使手术护理记录单让患者放心,以保证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客观性。

4.4 加强病历书写知识的培训与学习,通过正确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手术护理记录单质量。我们目前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一些相关法律性问题,一方面是护士对病历书写规范掌握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手术室护士在正确运用护理程序上仍存在缺陷。因此,重新修改手术护理记录单,对手术室护理骨干进行专项培训,并与病房护理记录单衔接一致,使整体护理落到实处。

4.5 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科的质控和监管作用,由质量管理科专人并由手术室护士参与制定相应的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规范,制定出科学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并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

4.6 完善护理监控机制,医院实行护理三级管理责任制,成立相应的护理记录单方面的监控组织,加强科学基础质控,手术室由专人(主管护师职称以上)每天抽查手术护理记录单,护士长每周做好质控,最后每月由质控科护理部做好终末质控,各级人员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分析,防患未然,争取在患者未出手术室之前把好手术护理记录单质量关。

总之,从法律角度出发,从安全角度出发,在防止手术护理记录单出现相关法律性问题上下功夫,确保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为维护护患双方的利益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乐芬,张丽,刘岱,等.介绍一种急诊患者护理记录交接单.中华护理杂志,2006,2(41):112.

[2] 陈泳,沈吉梅.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实用护理杂志,2003,10(19):70.

篇3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7.1±10.9)岁,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18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22例;观察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8.6±11.2)岁,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19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了手术前的器材、患者身心状态的准备,手术中的器材提供与归为,以及手术后的护理观察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的指导护理措施下进行腹腔镜手术,具体的围手术期护理内容见图1。护理措施流程的基本结构见图1,按照术前、术中、术后的阶段来展开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在手术前要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使手术前患者的身心均处于最佳状态。同时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仪器进行准备,确保相关仪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其次,在手术中要注意让患者保持最佳的手术,并检查各类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医师及时提供所需器材,在手术完毕之后将使用过的器材进行归类存放。最后,在手术之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分析其变化情况。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突况,则应该协助医师进行紧急情况的处理。

在术后3d,进行护理效果影响的调查统计,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了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医师对手术期间配合手术的满意程度、患者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等3个方面。其中,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可以根据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记录情况来得到可靠的指标,而医师对手术期间配合手术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的评价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得到具体的结果。

1.3评价指标:对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调查可分为发生与未发生两种;医师对手术期间配合手术的满意程度调查可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大选项,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之和为总满意率;患者对手术护理过程满意程度的调查可以直接划为满意与不满意两项,可直接计算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文中出现的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通过χ2检验,使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后的调查统计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率为22.5%,医师满意率为82.5%,患者满意率为77.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率为7.1%,医师满意率为97.6%,患者满意率为92.9%。两组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医师满意率以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许多类型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来得到良好的治疗,比如说常见妇科疾病、胆结石、肾癌以及其他腹部内脏器官的疾病等等。特别是在当今腹腔镜手术相关仪器不断更新进步的背景下,这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在很多地方均有腹腔镜手术治疗成功应用的相关经验总结。但在手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仍然会存在着紧张、焦虑等情绪,并且所需要的手术仪器可能也会出现故障损坏的现象,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可以从护理的角度入手,加强对护理内容的控制,帮助手术更加顺利地进行。

篇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随即到来,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依靠和基础,慢慢的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影响着医疗工作,在护理中,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管理的效率,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有更高的素质要求,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技巧,才能够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各项工作。在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实现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也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建立起全新的护理工作服务系统,帮助护理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手术的类别、注意事项、患者禁忌症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手术室护理基本内容

手术室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手术护理安全: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在进行护理之前一定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的病历、腕带、手术通知、切口标识进行准确的核对,交接班一定要认真。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动作要轻、稳,注意不要碰到患者的损伤部位。在手术过程中,用药、输血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使用过的药瓶、储血袋等在手术完成后经过核对清楚才能丢弃。手术中所需的器械、物品等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等等。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工作是保障手术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对于手术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安放原则:在手术室中,对于患者的安放也非常重要。在安放患者时,要尽可能实现舒适,使患者处于功能位狀态暴露手术野,避免患者受寒,然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③围手术期护理技巧: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整个手术室护理中的核心内容。涉及到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几乎临床上所有手术室护理都需要从这三个阶段来开展。并且在手术室的细节护理有很多,护理人员要根据手术患者的病情不同症状不同有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要有无菌观念,并且熟记各手术器械特点、用途、掌握常规医疗技术(如心肺复苏等)。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护理人员最好身体素质过硬,能撑住连台、急诊手术等。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基本的护理工作,还要具备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护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如术后清点器械等)和奉献精神(平日夜间、周末值班或加班),手术室护理的工作不容小觑。

2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

2.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的基础,更是实现手术完整进行的保障。因此发展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应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扩大医院网络的覆盖面积,提高网络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为手术室信息化的建设做出贡献。比如构建患者病历资料网络检索系统、电子手术室监控系统等等,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只需要在搜索仪器上输入关键字,患者姓名或是相关术式就能找到对应的护理信息资料,甚至可以搜索到网络知识中有关的信息,为查询者提供方便,也为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

2.2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加入在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人类提供了方便。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手术室护理的信息系统也应该加以改进。在现代的医院中,应该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病患呼叫信息系统等纳入使用,以电子数据信息的方式存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做法不仅方便查阅,还可以增加资料的广泛性,为现代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移动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快速显示服务信息,使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出现。并且许多医院的相关服务功能也在逐渐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标准,按照医院的科室体系的内容进行整合,最后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集成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提高护士资源查阅的速度,还可以促进信息化手术室护理的良性循环。

2.3护理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也是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手术室护理是一项技术型的工作,只有在强大的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护理管理系统来为年轻上进的工作者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提高其临床护理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其发展特色的数字资源,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加强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服务态度的发展。加深对医院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研究,将数字资源和手术室护理相融合,促进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

3.1完善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机制,利用信息网络对手术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清楚详细的记录,有效的实现对患者病情、基本资料的全面了解等等,以及手术室的注意事项。加强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服务效率,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手术室护理的信息服务意识。此外,还要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机制来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大众的意义,结合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管理能够在手术室护理信息中做好内容分类和数量统计,进一步解决由于人力不足所产生的管理缺失。使得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排井然有序。但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给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仅仅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分析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会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针对这种问题,医院可以在手术室信息系统中,可能出现变化的方面做好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在临床进行观察分析和学习。

3.2管理者提升信息科技素质手术室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各方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不仅决定了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更决定了护理工作者接收信息的内容。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医院需要一个有着信息科技知识的图书管理者,运用良好的知识文化素养和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员才是最适合促进当今时代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的人员。完成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建设,使得医院的手术室护理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全面的临床信息。

参考文献:

[1]梁爱群,苏妹佃,罗小平,等.信息化系统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C]//全国第十五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496-499.

[2]胡学华,龚正福.视频短片(VCR)结合目标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培训中的应用[C]//2012(厦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全国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专题论文集.2012:99-102.

[3]王曾妍,李桂陵,高兴莲,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06):11-13.

[4]罗忠梅,雷菊红,曹阳慧,等.基于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监管[J].护理学杂志,2013,28(18):06-08.

篇5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考核组选取患者中包括男304例,女234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1.3±9.5)岁,患者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手术时间(120.1±19.5)min。选取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状况,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手术护理组包括护士28例、护师56例、职称主管16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4.2±2.5)岁。选取同时期本院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患者及护理人员性别、年龄、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本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标准,依照手术室护理要求及护理原则,对护理工作性质进行明确。考核标准选取的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绩效标准与手术室内容完全符合,对内容进行细化,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1.2.2量化考核办法

①将出勤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分数制进行处理,出勤一次记为1分,每个月底对出勤状况进行记录、统计。满勤分数为100分,包含法定节假日;②将业绩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对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其中道德共20分,包括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行为等;能力40分,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护理能力水平等;出勤基准分25分,包括护理加班次数、夜班次数、手术次数等;业绩基准分15分,包括护理人员自学考试、、学术交流等;③将工作量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内容进行划分。本次绩效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42项,依照护理状况对分数进行扣除。

1.3评级标准

本次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对1年后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确定。本次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调查表格完成,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护理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对应奖惩的一项策略。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对体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量不同、工作难度不一样,但却获得相同的报酬,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益和护理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人们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要求逐渐提升,通过绩效考核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在当前的手术室工作中已经势在必行。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护理指标出发,依照护理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对人员进行激励,有效改善了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依照自身结构状况,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构建。护理人员要通过绩效考核分数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对应策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护士长要严格依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绩效考核能够顺利进行。考核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状况不断调整,依照各科室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绩效考核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考核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进行分析,观察考核工作是否存在重叠、交叉,要及时对不必要的考核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影响工作效益。绩效考核管理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护理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依照上述四项指标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进行明确,从而将工作内容及工作效益量化,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这种量化指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加速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次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本院科室内容为基础,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依照手术室工作指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量等进行分数制考核,由专业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各项绩效分数进行确定。本次绩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专人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对自身的各项数据记录进行查询。每月定期由绩效考核组织对考核内容进行公布,依照考核结果分数对护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进行调整,并由上述数据的累计确定年终奖金。在本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差错率为1.86%,护理纠纷率为2.6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77.2±5.6)分,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8.4±4.5)分,护理差错率为6.42%,护理纠纷率达到9.63%。考核组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绩效考核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在上述护理操作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6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考核组选取患者中包括

男304例,女234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1.3±9.5)岁,患者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手术时间(120.1±19.5)min。选取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状况,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手术护理组包括护士28例、护师56例、职称主管16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4.2±2.5)岁。选取同时期本院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患者及护理人员性别、年龄、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本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标准,依照手术室护理要求及护理原则,对护理工作性质进行明确。考核标准选取的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绩效标准与手术室内容完全符合,对内容进行细化,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1.2.2量化考核办法

①将出勤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分数制进行处理,出勤一次记为1分,每个月底对出勤状况进行记录、统计。满勤分数为100分,包含法定节假日;②将业绩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对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其中道德共20分,包括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行为等;能力40分,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护理能力水平等;出勤基准分25分,包括护理加班次数、夜班次数、手术次数等;业绩基准分15分,包括护理人员自学考试、、学术交流等;③将工作量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内容进行划分。本次绩效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42项,依照护理状况对分数进行扣除。

1.3评级标准

本次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对1年后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确定。本次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调查表格完成,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护理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对应奖惩的一项策略。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对体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量不同、工作难度不一样,但却获得相同的报酬,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益和护理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人们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要求逐渐提升,通过绩效考核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在当前的手术室工作中已经势在必行。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护理指标出发,依照护理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对人员进行激励,有效改善了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依照自身结构状况,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构建。护理人员要通过绩效考核分数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对应策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护士长要严格依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绩效考核能够顺利进行。考核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状况不断调整,依照各科室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绩效考核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考核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进行分析,观察考核工作是否存在重叠、交叉,要及时对不必要的考核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影响工作效益。绩效考核管理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护理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依照上述四项指标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进行明确,从而将工作内容及工作效益量化,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这种量化指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加速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次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本院科室内容为基础,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依照手术室工作指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量等进行分数制考核,由专业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各项绩效分数进行确定。本次绩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专人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对自身的各项数据记录进行查询。每月定期由绩效考核组织对考核内容进行公布,依照考核结果分数对护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进行调整,并由上述数据的累计确定年终奖金。在本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差错率为1.86%,护理纠纷率为2.6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77.2±5.6)分,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8.4±4.5)分,护理差错率为6.42%,护理纠纷率达到9.63%。考核组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绩效考核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在上述护理操作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7

因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复杂,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如果仅依靠护士长进行管理,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所以需要组建质量控制小组[1],以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接收的3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150例,在对照组中,有80例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18-74岁之间,均龄值数为(42.58±7.59)岁;在研究组中,有85例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在19-73岁之间,均龄值数为(43.64±7.26)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准备好手术设备、协助手术医师完成各项操作等。研究组则接受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①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组成成员包括护士长、手术室护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以及科室护理人员,由其检查、划分和监督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以手术室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组建压疮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以及教学培训组,其主要负责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②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管理标准为手术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和手术室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护理工作中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明确,并采取奖惩制度,对于护理工作存在差错的人员给予批评和惩罚,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③定期开展护理培训。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每个护理小组组长需要全面监督护理人员工作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质量控制小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总结护理工作内容,对其中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开展护理培训讲座,目的是提升每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差错发生率,保证手术手术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护理科研以及基础护理。护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试验所得最终数据全部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由其处理和统计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其检验用t,率表示计数资料,其检验用,组间比较经P值检验,P

2 结果

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之后,在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心理护理、护理科研以及基础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以成立(P

篇8

院内感染也称之为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院内感染情况原来越严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室是治疗的主要场所,也是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手术室管理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2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将所有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质控模式,对照组人员不做干预。两组护理人员不仅包括在职员工,同时也包括实习生。

1.2方法 对照组人员未实施手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不进行特殊管理,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不作详述。实验组人员实施手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具体方式如下:①质量控制培训。所有实验组人员在管理前均要进行手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培训,培训内容:术前手术室内消毒规范、配台人员手卫生要求、术中无菌操作以及手术室无菌器械管理等。并要对手术室相应制度进行重点培训,在培训后要对所有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重新参与培训[1]。②安排带教:对于新到任或从事工作时间较短的护理人员来说,手术室的工作氛围较为紧张,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自我保护意识差,或自我保护能力差的情况[1]。安排带教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③围术期管理:患者在围术期间,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管理,告知患者注意自身卫生,按时擦拭身体、换洗内衣裤,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剃除术前毛发,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消毒手术区域。护理人员也要按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若患者床单被褥出现污染则要立刻进行更换。④建立分级制度:从护士长、主管护士到护理人员,实施分级、分层管理。手术室护士长要对所有人员进行管理,并要对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的详细情况来调度手术物品和人员,主管护士负责日常监督和指导工作,明确规定每台手术入室人数,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要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在人员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急诊手术时,要根据当值人员的状态、工作时长来安排手术人员,不仅要保证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也要保证新到任的护士得到更多的锻炼[2,3]。此外,要根据不同的手术来安排不同的配台人员,通常来说,每台手术的手术人员为4~5名,包括主刀医师、助理医师、配台护士、调度护士、麻醉医师各一人,并要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空气、环境污染。⑤手术核查:核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手术部位、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温度、护理文书记录情况等内容。患者入室后,医师要对患者的血常规、血糖等指标进行再次核查,查看是所有指标是否符合手术标准。在手术开始前要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核查,确保温度、湿度完全符合标准。护理人员则要对手术器械的有效期进行查看,并要核对消毒指示卡,确保器械消毒达标,且在有效时间内。医师同时要对患者的消毒范围、消毒次数以及消毒液是否合格、消毒完成后是否即刻开展手术等情况进行核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4]。⑥手术室内部环境管理:手术室的污染区和无菌区要完全隔离,在污染区要设置污染物摆放标识,护理人员每日要对污染物的放置进行查看,确保污染区和无菌区完全隔离,并要将每日查看情况进行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要将温度调节至舒适温度,术中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及时调整室温。在术后清理过程中也要将清扫工具进行分类,并要按时更换清扫工具。所有手术器械在使用结束后均要进行清洗、维护、检修、消毒。手术室的无菌储藏室也要进行严格管理,护理人员在进入储藏室前要穿戴无菌手套,并要按照规定放置或拿取无菌物品,切不可使无菌物品受到污染。若需要进行接台手术,务必在上台手术结束后彻底清理手术室,接台手术室内空气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合格。⑦医护人员也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在手术操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递交、使用手术器械,在手术中要按时查看手套完整性,若手套破损要立刻进行更换。在收拾手术器械、以及废弃物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损伤。

1.3效果观察 比较两组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文书书写情况、消毒隔离情况、专业技能考核情况、器械和急救药品处理情况。所有内容均由护理部主任联合手术室护士长共同进行考核,所有项目均为百分制,超过90者分视为合格。

研究期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所护理患者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的次数进行统计,并作统计学分析。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人员考核合格率 两组人员考核合格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所有考核内容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2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统计 实验组护理人员所护理患者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4.96±1.34)次,对照组为(11.02±2.41)次,实验组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实验组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可知手术室护理管理质控模式有利于规避护理风险,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落实手术室护理管理质控模式中,应注意院内感染不仅包括患者,也包括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手术室无菌、消毒的管理。同时,还要在护理管理质控模式中,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医护人员出现器械损伤、感染情况。此外,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性,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度,提高每个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进而直接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强化院内感染管理能够改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洁,冯志仙.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7(36):145-147.

篇9

手术患者尤其是急诊危重患者从病房或急诊抢救室到手术室、术后从手术室到病房过程中, 由于涉及的科室部门多, 人员广, 内容繁杂, 在交接过程中会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强等种种原因而出现遗漏和不必要的差错, 造成整体护理断链, 难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1-3]。为了使手术患者在交接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整体护理, 使护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和连续性, 提高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命质量, 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减少矛盾纠纷,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民医院 自2005年6月~2010年10月共5000余例手术患者施行交接, 并对全程进行质控, 设计交接表并合理应用于临床, 取得良好的疗效, 保证了手术患者在整个交接过程和环节的安全, 现报告如下。

1 交接表的设计

1. 1 设计原则 交接表的设计采用表格的方式, 单纸竖排表, 内容应简单明了直观并且详细, 以便减少书写工作量及不必要错误的产生。表中设计的大部分内容以打钩的方式进行填写, 某些特殊内容需手工填写, 保证不遗漏。环环相扣,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交接表书写完整后需经专业医师签字和盖章。

1. 2 设计格式 将交接表大体分为3部分[4]:第1部分为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时间、床号及手术名称等;第2部分为接送患者交接内容, 主要包括麻醉方式、意识是否清醒、术中、病历有无、血型及血压、影像资料、输注的药物、输注部位、皮肤情况及静脉通路等事项;第3部分为交接者双方签字, 包括护理人员和主要医治医师、麻醉医生、病房护士等。见下图。

2 临床应用

术前由合格的护理人员填写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各项详细事项, 然后在患者进手术室前将交接表交由手术室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应认真检查已填写内容是否完全及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所填内容是否正确, 若遇异常情况应在备注栏内纠正。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由护士按照交接表中的内容逐项检查核对, 若有不符真实情况者应即刻与所属科室反馈, 并在备注栏或交接表的反面填写真实情况, 若确认无误可直接签名或盖章。

术后, 护理人员在交接过程中需认真填写表中的各项内容, 如遇特殊情况可另附带说明, 根据手术患者的真实情况对患者的身体体征进行书写和统计。填写时一律统一用签字笔进行书写, 笔迹需清晰, 内容完整真实。对手术交接表无异议后由各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等签字盖章后交由手术室妥善保管, 以备以后进行查阅。

交接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 都应该保持手术室和病房之间的沟通流畅, 以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 减少失误, 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结果

2005年6月~2010年10月共5000余例手术患者在应用了交接表后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交接内容明确, 避免遗漏;交接时间缩短, 防止了术前及术后时间的延误;责任明确, 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医护工作井井有条, 呈现正规化和完整性的状态。

4 讨论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 手术交接表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护理各环节的质量, 提高手术患者交接的安全性和效率, 并对患者交接过程中实现质控的监督。交接表设计简单, 能够直观反映患者的体征情况, 使医护人员的整体工作快捷的完成[5]。另一方面, 交接表的应用, 充分维护了护理人员及患者双方的共同权益,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使责任得以明确, 减少了矛盾和纠纷。因此, 做好手术患者交接表的记录, 可极大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 使护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和连续性,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何瑞琼, 易继贞, 田潇飞.等.急诊危重患者的交接管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6):529-530.

[2] 周带红.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规范化管理的体会.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10):3956-3960.

篇10

护理查房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它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是提高护士业务能力,考核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院手术室自2007年以来采取了手术室护理查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护理查房的分类

1.1按查房的性质可分为手术室业务查房、教学查房和常规评价性查房。

1.2按护理等级可分为护理组长查房(主管护士查房)、护士长查房。

2护理查房的内容

2.1开展新手术病例查房选择开展新手术的病人,请进修护师,结合病人讲解病人的、麻醉方式、手术入路及步骤、特殊物品、手术器械准备要求等,结合专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强调巡回洗手护士在术前准备以及术中配合应急处理和术后复苏的观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而熟悉和掌握手术全过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通过查房使手术室护士及时掌握开展新手术配合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提高了专科知识水平,从而使我院新手术得以顺利开展[1]。

2.2抢救手术病例回顾性查房提高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抢救过程中要谨慎细心,严格执行麻醉师下达的口头医嘱,并在执行前复述一遍,严格查对制度。抢救过程中分清主次做到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应变自如、忙而不乱、快而准确、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抢救工作。通过查房,使年轻护士掌握了遇到急性大出血的病人抢救的应急能力。

2.3教学查房由参加手术配合的责任护士详细介绍手术病人的诊断、病因、临床表现、手术目的、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处理、麻醉方式、特殊用物及一般用物准备,病人的放置、手术入路、步骤、名称、此手术方法优点、术中解剖位置、手术配合等,进一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2.4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根据手术安排,调整查房内容,有针对当天手术进行整体护理查房或针对急救手术的回顾性差房,以及新仪器使用的示范性查房,了解查房目的性是否明确、组织是否严密、准备是否充分、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及护理效果是否达到,发现存在不足及给予必要的评价[2]。

3护理查房形式

安排每月一次,根据手术种类事先选择病例,安排护士准备,利用早晨交班时间,一般提前30min上班进行护理查房,查房时间为40min左右。

4效果

4.1进一步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通过护理查房,改变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是护理质量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手术的规范配合及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4.2积累了专科护理资料护理查房中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各专科配合常规,手术室护理操作细则,为规范手术室护理积累了资料。

4.3推广应用了新业务、新技术通过查房,将本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进行交流,使新技术迅速推广应用。

4.4提高了护士的素质查房中规定了护士发言时间,对基础理论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参评人员从不同手术角度提出各种问题,使大家感到护士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对护理工作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自身价值,促使护士素质全面提高[3]。

4.5开展护理查房以来,不断总结手术配合及手术抢救成功的经验,使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各种手术配合及大型手术抢救,挽救了病人生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在现代临床医学治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手术室是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场所,其预期治疗效果的取得,与手术医师的医疗操作质量,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相关[1-3]。外科患者在围术期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患者的手术进程以及预期治疗效果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在人性化护理观念日渐普及应用的背景下,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日渐清晰。研究显示,针对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外科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为(39.27±8.27)岁,其中包含骨科手术患者24例,骨外科手术患者35例,神经外科患者14例,妇科手术患者12例,以及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3例。按照患者的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9例,护理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为(38.91±8.21)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为(40.05±2.44)岁,护理组和参照组患者均为神志清楚、能阅读文字或可以正确回答问题,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o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患者麻醉后的手术设置和调整,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的各项操作,动态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做好围术期饮食结构控制,睡眠质量控制,以及减少肢体活动量。护理组患者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细节护理。

1.3临床评价指标 运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表,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表的总分为100分,患者给予的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好。在此基础上,观察记录两组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计算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x±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行针对细节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22±3.31)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78.11±4.27)分,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行针对性细节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16%)显著低于参照组(24.49%),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在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患者麻醉后的手术设置和调整,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的各项操作,动态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做好围术期饮食结构控制,睡眠质量控制,以及减少肢体活动量。护理组患者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细节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①手术前一天,手术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患者,用亲切的语言向手术患者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手术过程、手术步骤及大概的的手术时间,医生的技术水平及预期治疗效果等,借助对相关性手术成功案例的介绍,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纾解患者的术前负性情绪,为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器械护士根据手术方式预先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手术特殊器械的消毒灭菌,检查手术仪器设备的运行使用状况是否良好。确保手术当天能正常使用。②手术当天,手术巡回护士应提前半小时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度,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最佳的保暖环境条件。在手术室患者出入处迎接患者;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根据患者需要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在手术间谈论患者病情和说笑;非全麻的清醒患者,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护士对其实施全程性护理支持陪伴,针对患者的情绪表现,及时询问其主观感受。全麻患者应做好暴露肢体保暖,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预防术后并发症。③手术结束后,护士协助患者穿好衣裤,保暖并护送患者回病房,耐心的指导患者或家属手术后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以及镇痛泵的正确使用,和病房护士做好床头交接。

在外科手术室中应用针对细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篇12

手术的成功需要护理人员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所需要物品,尤其是一些微创手术,因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较为特殊,且消毒方法也较为特别,因此一旦护理人员不明确手术相关要求,或者是对术中使用器械不了解,往往容易出现术中用品准备不全的现象,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的能力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直接性的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属于终身性护理学教育,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因此,如何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成为医院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笔者主要谈谈护士核心能力层级管理培训方法的措施。

1 成立层级管理小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

层级管理小组由手术室内的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且学历需要为本科及其以上。由手术室护士长直接负责制定各个层级的培训制度,同时选择一名小组长,要求小组长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1]。此外,组长负责制定层级培训的具体流程、层级培训的指引方法以及层级培训的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制定各层级导师的职责以及各个层级培训的目标及其具体内容。此外,小组长还需要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能力培训指导内容,并制定各层级晋级的评定考核标准及其内容。

2 设置层级培训的计划,制定层级培训手册

由手术室内的专科组长依据《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中关于手术室核心能力培训的相关内容,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各个层级手术区内专科需要接受培训的相关内容,同时制定手术室内各个层级的培训手册。针对不同的层级,其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应该不同,这就要求各个层级的培训内容应该具有该层级的特点,同时也要求各个层级的考核标准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2]。培训手册中应该包括九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护理人员的晋级情况、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训的考核情况、临床实践累计项目以及自身的实践记录情况、护理人员的手术笔记情况、护理人员的自学笔记情况、专科小课的记录情况、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以及手术室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护士长在制定组长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时,应该在结合组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护理工作的具体需求进行制定,同时还应该安排组长定期参加院内与院外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以及专业培训,从而使组长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掌握专科发展的最新信息。

3 各层级考评的定级,制定核心能力学习本

采用自评方式与他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层级评定,按照能力自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N1、N2、N3级以及N4级,同时要求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明确不同层级对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要求。此外,给每一个护理人员发放一份培训登记本,告知所有护理人员将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登记到培训册,并在护理人员完成任务后由指导老师签名。

4 采用一对一培训,鼓励自学

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指导。高层级护理人员对低层级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而低层级护理人员遇到疑问时,可以直接向上一级指导老师请教,而上一级指导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对下一级护理人员进行认真指导。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够使低层级护理人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能够督促高层级护理人员进一步完善自己[3]。此外,自学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业务与新技术,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后,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采用网络、书本等形式,不断补充自己未掌握的内容,使自己不断熟悉并深入理解培训内容。这种方式能够使低层级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补充。

5 各个层级培训的内容及其方法

5.1 N1级护理人员培训

新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半年内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内基本操作技能、各种规章制度。采用专人带教与集中教学相结合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及围手术期患者管理能力的培训以及应急和协调能力的培训,并分阶段进行多次考核[4]。经多次考核后,在三个月内,新的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内的基础操作,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中小手术、常见急诊手术,待护理人员接受三个月专业基本功训练之后,再跟班进行临床带教,使护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掌握手术室内护理工作的特点,具备独立应付各种手术的能力。

5.2 N2级护理人员培训

采用各专科定期轮转的方式,将基础护理操作与专科基础护理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使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熟悉并掌握专科开展的新手术、技术操作以及新技术的洗手配合等方面内容,培训重点应放在新的护理人员在上一级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各种专科常见巡回配合。

5.3 N3级护理人员培训

采用各科轮转的方式,手术配合中主要以大中型手术作为重点内容。在轮转的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性地将某一专科作为侧重点,同时结合各个专科自身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增加某专科手术的配合机会,从而为新的护理人员转变为专科手术护士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5.4 N4级护理人员培训

对于该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以熟练并掌握专科开展的新手术、新技术的配合方法为主,同时要求该层级护理人员应该负责低层级护理人员、进修护理人员的专科带教工作,并负责其护理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

6 监督层级培训,考核层级培训结果

高层级护理人员每次对低层级护理进行指导完毕之后,应该及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提问,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的回答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同时对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手术笔记进行认真检查。组长对组内所有成员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保障各层级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培训要求完成培训内容。组长定期对本组护理人员中的2名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的提问,并对其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5-6]。此外,根据各个层级的培训情况,由组长负责出题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每季度的考核,并根据组长的意见评定出可以晋级护理人员的名单,再由护士长对可以晋级的护理人员进行考评。对于符合晋级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内考评后,再由护士长将名单报告给医院手术室专业的小组组长,待其通过手术室专业小组考评后可以晋级,并对其进行下一级的培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护理操作能力与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与专业的护理服务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采用层级管理方式对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进行培训,要求全面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护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兰英,杜凤娟,肖斌.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106-107.

[2]宋汝华.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08:266-267.

[3]李佩娜,翁永彩.手术室专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1,04:49-51.

篇13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巡回护士对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时完成,手术护理记录单也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各项制度的执行及患者特殊情况的记录,是手术室保留在病历档案中并准许患者及家属复印视为有法律意义的护理原始资料。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使用,为手术的安全进行提供了保障,也为每份病案提供了法律依据[1]。如何提高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是目前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常见存在问题

缺项、记录不全。护理人员对其不够重视,有时为了省事,把项目漏写。如进行了输血、物品清点等操作,却没有相应的记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体重、皮肤、药物过敏史等未记录。记录不全面,关键内容漏记,如经常漏记手术输液量、带回液体量、是否有标本等。护理人员记录数据要准确、全面、客观,使之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

手术护理记录与麻醉记录内容不一致:例如1例宫外孕患者手术名称,麻醉记录左侧输卵管切除,护理记录为右侧输卵管切除。又如1例LC患者,麻醉记录10:10出室,护理记录10:20出室。

灭菌指示卡、植入物、输入血液制品。植入物3M胶带忘贴,所用钢板、一次性吻合器等合格证和医生交接不清。

字迹潦草、不清楚,错别字,涂改、刮擦。在下笔书写前未经过认真思考,书写随意,出现书写错误时,用刀片刮掉甚至直接在错误处涂改。

分析原因

护理人员对手术护理记录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职业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对手术护理记录缺陷会引起医疗纠纷认识不够,对引起的法律后果的严重性缺乏了解。

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沟通不够。由于沟通不够,造成个别手术护理记录单与麻醉记录单内容不一致,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虽然专业不同,但应做到专业互补、相互协作,护士应熟悉麻醉相关知识、了解麻醉内容。

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规定不够认真。对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内容及要求掌握不够准确,造成内容书写不及时、不真实。

防范措施

加强责任心培养。培养手术护士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规范书术护理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清点物品数字必须清楚、清晰,严禁涂改。

个人自查。按照护理记录质量标准自己检查,每完成1项护理记录检查1遍,保证每1项都正确无误。

夜班检查。夜班查当天的记录单,发现问题告知本人,并及时改进。

科室控制。科室应有专人检查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护士长或指定一名资历较深及责任心较强的护士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告知责任人,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同时,与患者多交流,取得患者对护士信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定期讨论。对这一段时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

从法律意义角度规范手术护理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是严肃的医疗文件,它不仅是护理工作的需要,而且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中也会发生作用,因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书写,并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

总之,对手术护理记录单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医疗纠纷的举证资料,因此我们要非常的重视护理记录单,按要求书写,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意料护理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