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基本技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重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眼科的专科性强,如何提高带教质量、达到实习目地、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护士的需求,是教学医院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每位带教老师应尽的责任。本人对如何搞好眼科专科的临床带教进行了实践与探讨,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抓好岗前培训
科室环境与规章制度介绍:护生刚进科室时,对科室环境还很陌生,为了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同时组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交接班制、三查七对制、差错分析制等,这些制度的学习,有助于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章可循。
医德医风和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是治病救人,传播文明的重要窗品,护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病人,文明行医,礼貌待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护生必须做到的。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警示和礼仪教育,要求他们在礼仪方面做到:仪表整洁、操作稳健、步伐轻盈、语言温和、微笑服务,用天使的情怀关爱病人;在安全方面要做好自我情绪调控,工作时严肃认真,不懂就问,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力争做到每做一项操作,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技能演示与操作训练:在岗前培训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训方案,并和学生一起共同复习护理操作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等,然后请老师作技能操作演示,并让学生重复演示一遍,以加深印象。
制定带教计划与实施
在岗前培训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实习时间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定带教计划。
第一阶段:多看专科实际操作,到病床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名称,加强和患者沟通,了解手术前后的护理内容。
第二阶段:①为学生统一讲解眼科常见病的有关知识,主要有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及眼科患者的一般检查项目,详细讲述眼科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常规。②为学生讲常见的专科操作,并把临床常见的技术操作如点眼法、剪睫毛法、泪道冲洗法、结膜下注射法、换药法等实际操作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
第三阶段:①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认真指导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如术前为患者剪睫毛,冲泪道,术后患者的换药和绷带包扎等操作。②带教老师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手术患者的术前处置,做好术前宣教,患者手术回病房后,由学生为患者做术后健康指导。带教老师结合临床个案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第四阶段:安排业务学习,开展护理查房。①业务学习每周为护生专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内容主要以介绍专科医疗新进展及专项护理技术为主。②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病区在护理查房时,根据学生的学历层次不同,安排的方式也不同。
第五阶段:培养健康教育技能。眼科疗区健康教育的几个阶段是:入院告之、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和出院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因人、随时为患者做健康指导,带教老师和护生讲清、讲全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让护生为患者做健康教育,由老师加以补充,强调护生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并注意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如果患者没听懂、没掌握,对治疗护理配合的不好,老师要分析护生健康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及时给学生纠正,使学生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第六阶段:目标考核。护生在科室实习时,每周要接受一次单项技能考试,出科时要进行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以此来考核护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后期的实习打下基础。
讨 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8月至2012 年12月我科正常待产妇4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 例, 2 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即在住院期间无固定时间限制、无计划、随机灵活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产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根据产科护理路径表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1.2.1 制定CNP 表 为了保证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根据产妇的基本需求、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1.2.2 实施 产妇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其做好入院宣教并发放临床健康教育表,讲述CNP 的有关内容[4] 。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住院环境、饮食指导、安全指导、检查指导、用药指导,分娩教育指导自数胎动和吸氧。
进行产前、产时心理指导,讲解产程各期的注意要点和分娩配合技巧及剖宫产时心电监护、禁食、去枕平卧、腹部压沙袋的作用及重要性,留置尿管的意义及护理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早期排尿的重要性。分娩后母婴物品准备,早接触早吸吮,指导第1 次母乳喂养,做好饮食指导。
对产后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喂奶、喂奶姿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与消退时间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以防产后抑郁[3] 。
对出院产妇进行指导,新生儿出院产科登记,产妇饮食、休息、避孕、复诊,新生儿疫苗接种,出生证明的办理,母乳喂养知识。
1.2.3 评价方法 出院前对每例产妇采用匿名自填调查表方法进行评价。(1)健康教育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关知识问卷进行测试,采用百分制,得分在80 分以上视为健康教育达标。(2)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采用匿名自填调查表方法进行统计,90%以上满意视为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孕期知识掌握程度、育儿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作为护理管理新模式,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以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为基本水准而设计,有严格的时效性。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指导临床护理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医务人员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地依照标准、科学的工作流程进行临床护理,防止因个人能力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遗漏与疏忽[3]。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产科健康教育, 使每位产妇都能得到规范的、连续的、完整的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整个护理流程,帮助产妇解决产前和分娩当中存在的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心理问题,满足了产妇的需求,使她们不再茫然而被动,可以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提高对医务人员工作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有助于避免医疗纠纷[4]。
产科健康教育是一项人性化的、有目标、有标准、系统而有具体、灵活而又有延续的教育活动,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产科常规护理。能有效加强加强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新生儿护理基本技能及母婴保健基本技能。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对孕期知识掌握度、对新生儿护理能力、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临床护理路径使产科健康教育程序化和规范化,可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完善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也是今后护理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6] 。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2.
[2] 周婉靖,金红. 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3 -4.
[3] 马鑫,温韬雪,孟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9):6-7.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131-02
1型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1型糖尿病患儿患病率水平呈明显增加之势,临床上以高血糖、病情变化多端、易并发酮症酸中毒和终身应用胰岛素治疗等特点,一旦停用胰岛素,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所以,社区医生必须对居家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儿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对胰岛素和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使其融入正常生活学习中。
1 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
终身应用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基础,同时应配合其他治疗措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1.1 胰岛素合理应用的健康教育
要告知并指导患儿及其家属,必须遵医嘱合理应用胰岛素。胰岛素用药剂量的确定依据是患儿年龄和病情等基本情况。一般起始用量、低龄儿和青春发育患儿的用量应在一定范围内,分别为0.5~1.0、0.25~0.5和0.6~1.0U/(kg・d),并根据定期不定期血糖检测结果合理调整应用剂量。确定每日用量后,要合理分配各餐次用量。常用普通胰岛素,三餐餐前用量相等、早餐前用量大午餐和晚餐前等量、早、晚和午餐前依次减少是常用的三种分配方案,在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必要时睡前皮下注射较小量胰岛素。究竟选择何种方案,应逐渐探索并固定。如没有发挥降糖效果,可联合应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其混合比一般为1∶2~3,其混合比例和用药剂量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和血糖检测值来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如前所述。缓解期患儿用量一般在2~4U/d之间甚或更少,维持血糖在正常值是最终目的,但不得终止用药。必要时,可应用胰岛素泵给药。
1.2 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即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它能最大限度模拟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模式,明显降低皮下注射次数,控制昼夜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患儿及其家属心理容易接受。动态血糖监测是了解患儿病情的重要手段。社区医生要使患儿家属掌握血糖监测仪的应用方法,以准确掌握患儿血糖波动变化规律及其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与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社区医生应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使患儿家属掌握正确使用胰岛素泵和血糖动态监测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积极有效的控制患儿病情。
1.3 用药期间的健康教育
社区医生应寻找可能的时机和适宜的场所,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有关防治1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皮下注射胰岛素尤其是胰岛素泵合理应用对疾病病情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打消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积极配合社区医生完成家庭治疗。社区医生要教会患儿及其家属掌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合理应用的基本技能,用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合理安排注射部位,避免和降低皮下脂肪萎缩或硬化的发生机会。患儿在进食前要应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测定餐前血糖值,根据检测结果和用药经验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用药剂量应绝对准确,教会患儿及其家属胰岛素正确储存和运输方法;离家外出应随身携带胰岛素,必要时准备隔离盒,保证药物疗效;要教会患儿及其家属早期识别低血糖反应的基本技能,外出携带含糖饮料或食物,以备低血糖发生时应急食用,避免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必要时可推注葡萄糖溶液。
2 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
2.1 饮食治疗的健康指导
饮食治疗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1型糖尿病患儿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的饮食治疗方案应讲求个体化,兼顾糖尿病治疗和生长发育需求。所以,应合理确定热能的总摄入量和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要多摄入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限制摄入高葡萄糖、和高胆固醇食物。患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定餐饮食。要根据患儿运动量确定各种食物摄入量,注意讲求食物多样化。家属要掌握食物互换技能,根据季节不同合理调整食物,以摄入足量的营养素和丰富的食物种类,控制疾病病情,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育成长。
2.2 运动治疗的健康指导
运动治疗也是1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患儿进行积极合理的运动,其体内异常糖代谢状态会得到改善和纠正,肌肉对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能力逐步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得到提高,机体控制血糖质量较高。社区医生应指导家属掌握运动治疗计划的技能和技巧,使其明了制定的计划应讲求个体化,患儿身体和疾病具体情况以及循序渐进、定时定量和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运动计划的重要依据。患儿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适当,每天运动1次或每周4~5次,运动时机一般为餐后30 min左右,运动时间为30~60 min。
3 血糖监测和随访期间的健康教育
3.1 血糖监测的健康指导
1型糖尿病患儿要获得满意的疗效,必须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坚持终身服药。治疗时,血糖监测及其检测值是制定和完善治疗方案,了解疾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所以,社区医生应指导患儿家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的血糖监测方案,保证每日至少2次的监测频次;根据血糖检测值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或胰岛素泵速度,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3.2 随访期间的健康教育
患儿在社区治疗过程中,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随访。社区医生要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规律使用胰岛素和定期血糖监测的实际做法,通过体检获得的疾病信息合理评估社区干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儿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4 讨论
1型糖尿病确诊初期是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不应期,会出现内疚、无助等异常心理变化。此时社区医生要考虑心态的变化及其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的前提下,对患儿家属进行生存教育。在确诊初期,告知患儿家属这种疾病的基本特点、规律治疗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临床预后情况,使患儿家属对疾病本身有一个正确认知,为提高遵医率和和治疗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儿家长的认知能力,转变治疗态度和行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和决心,监督患儿遵医治疗,最大限度控制疾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组织患儿及其家属共同观看1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视频,发放通熟易懂的糖尿病教育资料,鼓励家长与患儿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及时解答患儿及其家属的提出的任何有关疾病的问题,告知家属协助和监督胰岛素治疗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提高血糖监测意识并切实掌握器基本技能,使其明了只有积极的综合治疗1型糖尿病,方能使其融入社会生活,否则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患儿及其家属文化水平和等各不相同,社区医生必须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制订和不断完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使其认识到计划实施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督促计划的贯彻执行。通过随时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掌握好饮食控制和运动强度等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积极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避免和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机会,不断提高治疗效果,使其具有正常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 吴翠萍.1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随访管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增刊):271-272.
[2] Jaremko J, Rorstad O.Advances toward the implantable artificial pancreas for treatment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8,21(3):444-450.
[3] 周洪菱.医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3):213-214.
[4] 刘建华,陈丽云,吴建国,等.系统连续性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病情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3):22-24.
[5] Raman V, Heptulla R.New potential adjuncts to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Pediatric Research,2009,65(4):370-374.
[6] 林佩璜,张文杰.糖尿病患者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93-94.
[7] 刘群英,贾丽琴.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2,33(17):3782-3783.
[8] 邹盛渝,蒋保华,邓亚军.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03-204.
《护理教育学》是围绕着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为目的,以综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中心而设置的科目。通过护理教育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护理教师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掌握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畴,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护理教育学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而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护理教育学之学科分析
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实际上在临床护理能力范畴之内)。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不能变成普通教育学的翻版。普通教育学的内容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学、课程学、教学论、德育论、体育学、美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是庞大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护理教育学是主要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现象(即护理学教学或健康教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侧重点是介绍关于护理学教学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和护理教育教学技能。国内出版的有关护理教育学的教材存在着照搬普通教育学内容框架的倾向,尚未将该课程的特定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完整地反映出来。
二、护理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突出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若系统地讲授,将占用大量的学时。因此,我们把内容的侧重点富有针对性地取在关于教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介绍上面,内容布局突出专题性。根据我院的做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包括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讲课实习)两部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0.6。
2、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其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观摩示范讲课的过程,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护理教育学比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强,对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为了使该门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院打破了其他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的单向呈示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行双向对话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问答、参与课堂讨论和做心得体会式的课堂笔记。理论课每次安排3学时,1/3时间用于教师讲述,主要讲解本次课内容的基本框架、学习范围和一些重要概念;另外1/3时间用于课堂讨论,按座位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6~8个讨论小组,将学习内容设置成6~8组问题,并阐明其冲突和争议之处,将问题分别布置给几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另外1/3时间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后的专题发言。每次课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做学习笔记,笔记内容不仅要求有听课的简要记录,还必须有听课体会的简要批注或小结。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将教师教与学生所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教师讲解和自学教材中学到护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到最直观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能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去分析评价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教训。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技能
护理教育学实践环节教学共18学时,分四个阶段安排,包括撰写教案、小组“说课”与互评、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全班内讲公开课等。教案撰写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课程选择一段内容,撰写一份20分钟的教案(含教学设计和详细讲稿)。小组“说课”与互评安排4学时(半天),每15人一组,每个同学通过“说课”的形式介绍自己试讲内容的教学设计,接受小组同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教案后交给老师评阅和评分,最后根据老师评阅意见再次修改教案。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安排8学时(两个半天),每组30人,每组安排2位教师做评委,所有学生均参加讲课评比,评委老师对每位学生的讲课给定评分。全班内讲公开课6学时(半天),按各大组讲课评比情况选出6~8名同学做全班示范讲课,颁发护理教学实习示范讲课证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79-02
对儿童青少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学校健康教育的作用极为重要。
健康教学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旨在让学生学到提高健康水平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养成维护自我健康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利于学生改善态度和行为习惯。学校健康教学计划应规定学生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技能,其服从于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的的需要,也是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依据。
一、制定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
制定学校健康教学计划,确定健康教学的内容体系,应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它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主要方面:社会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兴趣及其所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文化体系中,这个体系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教育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在不同时期对学生的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也会对学生的健康维护和增进提出不同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环境原有的平衡,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青少年的吸烟、酗酒、吸毒、自杀、意外事故等问题,正在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在数十年前是较少或极少发生的。因此,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及教学内容应根据当代社会的需要而制定和调整,使健康教学的内容既具相对稳定性,又能针对学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二)学生的需求
所有的学生都有对健康的基本需求,包括良好的营养、爱和友情、充分的安全感、牙齿保护、视力保护等等。健康教学计划及教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健康需求,进行基础性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训练教育,以达到自知、自防、自治和自我保健的目标。
(三)学生的兴趣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健康问题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年幼的学生对自身机体的结构和功能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校健康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应照顾到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兴趣。例如,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耳朵是如何工作的?”“人是如何长胖的?”“小孩是从哪里生出的?”“人为什么会死?”这类问题感兴趣;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则是“人最佳的食品是什么?”“我怎么样会高兴或伤心?”“空气污染是怎样影响人的?”“我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二、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注意使教学内容保持相对的稳定,具有系统性,又要留有余地,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灵活性,及时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在选择学校健康教学内容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程目标应是明确的;
2.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
3.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有逻辑体系;
4.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兴趣和活动实践;
5.内容应具有灵活性与发展性;
6.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制约。
在健康教学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是极为困难的,这不仅仅因为健康教学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内容与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往往只能为学生选择一些主要的概念、观念和技能。美国的健康教育家们常为健康教学规划10~20个不同的内容领域,规划的方式取决于教学内容如何加以组织。例如,大多数健康教育家都同意将以下方面作为小学健康教学的内容领域:心理健康;身体各系统和感觉器官;营养;家庭生活;酒精、药品和烟草;安全和急救;个人卫生;消费卫生;疾病;环境卫生;成熟;死亡。
(二)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组织
在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上,主要有按保健学逻辑程序和按心理程序两种组织方式,前者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严格按照课程的目的任务组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者则以学生自发的活动作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教学内容的心理程序。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上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前者将健康教学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内容基本不重复;后者则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教学内容重复的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学校健康教学的性质决定了采用螺旋式的内容组织形式,比较有益于学生形成较为稳固的卫生态度和卫生行为习惯。
有些内容,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都要进行安排。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安排教学内容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合理的。教学内容领域一旦确定,即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在各年级对不同的内容领域作不同的强化。表1表明的是大多数健康教育家认同的小学12个健康教学内容领域在各个年级的螺旋式安排。
表1 小学健康教学内容的螺旋式安排计划
***主要强调 **强调 *涉及或复习
(根据Anspaugh,D.et al 2004).
2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患疾病的病情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故教育式应符合个体化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
2.1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通常将相应疾病防治知识编成宣传手册、挂图等,发放给患者进行学习,适用于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注意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当配以趣味盎然的画面,增加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护士要适当引导讲解并加以必要的解释。
2.2提问与测试一讨论式相结合在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必须予以耐心回答;护士可选择图册中或已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考核或相互讨论,使患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从提问和讨论过程中也可评估患者对健康内容掌握程度,进行必要补充及初步评价教育效果。
2.3示教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常采用放录像、幻灯片或由护士进行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示教,要声情并茂;之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反复模仿操作方法,以掌握相关技能。
3寓教育于疾疾发生发展全过程
入院后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分5个步骤:①收集资料用以对患者健康需求的评估;②共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③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④协同执行健康教育计划;⑤评价效果。
3.1入院须知的健康教育新患者刚人院,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常会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此时,护士应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和相关人员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病区这一特殊环境。可发放各种卡片,上面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入院后为患者家属倒上一杯水,可让患者消除不安感觉,缩短患者与医护之间距离,建立良好服务形象有助于进一步沟通。
3.2急性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急性期可让患者安顿好以后再进行健康教育,不急于实施,等病情稳定后方可实施简短介绍,内容不宜过多。急性期患者因病情影响不愿积极配合,护士可通过自己言行对患者做出具体操作护理,加深护患关系建立良好印象。
3.3慢性及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及恢复期患者来说,此时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内容要丰富。根据患者的各种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系统地分阶段进行进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中要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讲求科学性和通俗性。
3.4特殊诊疗检查以及手术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大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各种特殊诊疗检查项目日趋繁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特殊诊疗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其目的、方法、意义、优缺点和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合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出院。
3.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现状和预后,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用药、饮食调节,定期复查随诊,坚持不懈的功能康复锻炼,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可发放康复锻炼内容卡,内容有注意事项、锻炼方法、服药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等。
4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
评价是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计划实施的反馈贯穿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找出薄弱环节,改进今后的教育决策。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打分,评价健康行为,表格设置可把健康内容全部包含进去。
5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5.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护士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关心体贴患者、尊敬爱护患者的前提下,才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才能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到过程之中。
5.2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和传播学等边缘学科知识,要认真学习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担当教育角色。可开展人人讲座,提高护士专业水平,促进广大护士积极学习,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1 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
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目标包括:①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信息意识,能够发现、搜集和整理自己所需的信息,包括采访、参观、实验、问卷调查,多媒体的应用等。②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从文献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2]③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传递给他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④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遵守信息应用的伦理道德规范,注重网络安全,防止计算机犯罪活动。⑤信息创新能力。通过对信息的归纳、综合和评价等,找出规律,得出创新的结论。⑥具有新型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通过Internet扩展协作范围,面向世界,在更高的境界上树立人生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
2 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培养的途径。
2.1 进行信息知识教育。不断激发健康教育人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应注意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利用社区服务平台传播信息知识,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讲课,传授信息知识和技能,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加强信息氛围建设。[4]
2.2 健康教育人员自我信息能力的培养。健康教育人员要多动手实践,养成捕捉信息的习惯,在信息实践中获取信息知识,提高占有信息的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途径,重视分析、判断信息能力的培养,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另外,注重创造性的培养,从一个表面上与本专业相去甚远的需求中发现与本专业技术触类旁通的联系,并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高信息交流能力。[5]
2.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加强继续教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①脱产进修,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参加信息技术的学历教育,提高学历,为参加高层次的科研服务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②教育科研。拿出专项资金资助健康教育人员的学术研究,鼓励他们参与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观念和信息技能等。③积极参加信息知识和技术研讨会。开放教学和讲座活动。研讨会和讲座一般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其内容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参加这样的活动更新知识结构,了解新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能。④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培训。在信息时代,外语和计算机是重要的工具,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专业知识背景。[6]
2.4 发挥图书馆在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拥有海量馆藏信息资源、信息处理经验丰富的馆员队伍、完善的信息处理设备和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是健康教育人员获取信息和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素质培养的质量。①让健康教育人员充分认识图书馆的作用,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和利用方法以及网络资源的使用等。②邀请医学信息学专家开设信息与文献检索讲座,使健康教育人员了解信息的获取、存储、传播和创新等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信息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③组织健康教育人员参加各类信息知识讲座,掌握信息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动态,开拓信息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信息素质的培养。[7]
2.5 加强图书馆建设和应用。图书馆作为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资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素质教育的成败。图书馆应该加强自身文献信息资源、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三方面的建设。针对学科专业情况,进一步加强专业数据库、电子文献与多媒体文献的建设。增加电子阅览室和检索机器的数量,方便健康教育人员利用网络及时获取信息资源。优先引进具有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同时重视对馆员的业务培训。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教育。发挥信息素质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提高获取信息的水平。[8]
2.6 加强信息素质教育队伍建设。高质量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完成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保证。一支信息素质业务精通,有责任感,有合作精神的学科带头人以及有一定数量、结构合理、有较高专业业务素质的健康教育队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图书馆密切协作。[9]
2.7 重视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水平。现代信息工作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这就要求健康教育人员系统掌握计算机的原理、操作技巧、硬件维护和软件使用等知识和技术。同时,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存储、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等都要求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能和应用技术。此外,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更是网络上的主导语言。在互联网上,有90%左右的内容是以英语出现的。语言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和基本载体,对人的信息素质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外语水平是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保证。[10]
2.8 制作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网站主要包括入馆教育、馆员培训、检索课程教学等栏目,并和图书馆主页链接。教学网页以幻灯片的形式把信息检索的内容挂到网页上,使健康教育人员加深对图书馆信息检索的认识。作为教学系统的一部分,除了要有学习信息,还应该有在线指南,建立BBS论坛,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渠道,及时了解健康教育人员的反馈信息,解答他们的咨询问题。[11]
总之,加强健康教育人员信息素质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有利于健康教育人员获取最新的健康知识和信息以及学科发展动态,掌握卫生健康技能,更好地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卫生健康服务,传播健康知识,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倡导科学和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诊断和治疗疾病,降低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秉德.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96-297.
[2] 李浴峰等.我国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81-883.
[3] 杨洋.浅谈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机制[J].时代教育,2014,(1):182.
[4] 汪晓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创新教育[J].科技信息,2013,(22):150.
[5] 杜淑娟.论基于网络的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2,(26):155-156.
[6] 蔡科平,翟宁.浅议数字化馆藏时代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2,(31):49-50.
[7] 黄,李静杰,王金城.浅议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J].科教导刊,2014,(2):241-242.
[8] 刘艳冰.浅谈如何加强图书馆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4):113-114.
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的把握能力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角色的改变是多数实习生所不适应的,虽然经历了理论学习、技能操作锻炼等多方面的教育,但是进入真正的实际操作和工作中仍会感觉有所欠缺。护生进入临床后,不知如何接近患者、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地交流。主要表现为不自信,说话没有条理,有的甚至出现恐惧心理,不能和患者有效的共同。带教老师首先指导护生,做好心理转变,要相信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给护生演示如何接近患者,比如做自我介绍,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探询患者的需求等。教会护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时机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多实践,培养当众说话的胆量。这样,才能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达到解决患者身心健康问题的目的。指导护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生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护理服务的基础,从患者入院就让护生早期接触患者。患者入院后,带教老师与护生一起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环境、病友、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老师应向患者介绍护生,护生也应向患者介绍自己。让患者对医院环境有较快的了解,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信任的基础上为患者做好护理操作,患者才愿意并配合护生的工作,主动与护生交流,完成健康教育。
1.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形成。围绕办园理念定位,坚持做到扎实开展一日保教常规活动,以此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2.提供幼儿足够活动空间,保障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不断改善健康教育条件,扩展和软化了户外活动场地, 安装了校园广播,进行了时间调控分年龄段坚持每天的早操和户外活动,积极创建了有利于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的物质环境。
3.教师健康教育意识与时俱进,有效开展安全保健活动。各年龄班将安全保健纳入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每周坚持安排两次安全教育活动,幼儿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4.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形成了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情感态度。一是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是我们将社区实验挖掘的民间游戏融入课程供教师选择,并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活动需要。
二、当前我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在基本动作发展和技巧方面呈现发展不均衡和不稳定性增长趋势。造成该结果的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班额大,老师指导难度大,幼儿活动随意性较大。
二是专业器械投入不够。尽管有数量充足的小型器械,但供幼儿进行钻爬投掷的体育器械严重不足,幼儿体育活动中几乎没有开展这些方面的活动,导致幼儿的钻爬投掷技能差,动作发展较弱。
三是过于重视兴趣而忽略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目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就是兴趣为重”,多以游戏形式开展,基本上看不到体育教学活动。
2.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不全面性。在幼儿健康领域发展水平评价中,评价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体现出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三、努力方向及对策
(一)以一日活动为依托,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我园健康教育基本性的发展
1.深化宣传教育。幼儿园对教师、家长、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教育,举办家长学校,邀请儿科专家做讲座,利用宣传窗、家园联系栏、班级论坛等做好预防幼儿各种季节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落实《重庆市幼儿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注重学习与督促相结合,坚持行政领导每周进三次以上班级督察保教常规、每月一次保教常规大检查、每期一次饭堂评比。
3.各年龄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安排或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有关健康的常识、健康的情绪体验。
4.提升保教人员素质。幼儿园积极开展各岗人员的学习研讨活动。
(二)在现有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多角度健康教育评价新机制
1.对环境的评价。(1)符合健康卫生要求的幼儿生活活动的物质环境。(2)提供、创设丰富的健康领域教学的机会、情景、环境。(3)提供丰富的器材、宽阔的场地。
2.对幼儿的评价。以现有评价标准为主,修改完善评价内容。
3.对教师的评价。以自评为主,园评以自评为依据,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日常保育岗位检查、幼儿健康状况及家长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价。
(三)以户外体育活动为突破,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在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凸显本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1.统筹安排健康教育活动,均衡体育活动形式,保证体育课的有效开展。根据各年龄班的课程容量,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内容,均衡体育活动形式,坚持按规定严格保障体育课的活动次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保证幼儿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及健康快乐的情绪体验。
2.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幼儿户外活动环境,保障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创设能满足幼儿全部需要的、进一步体现现代复合型的活动场地,添置固定的大型器械作为整体环境中的一个要素,构建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复合型幼儿活动环境。如,将活动区域可划分为:平衡区、钻爬区、跳跃区、玩沙区……并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鼓励教师从木头类、竹子类、稻草类、民间类等,自制多种数量充足的体育小器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健全全市健康教育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以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本内容,在城乡居民中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培养基本健康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其掌握自我保健的基本技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普遍提高。
(二)年度目标
20XX年城乡居民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20XX年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20XX年项目在全市所有县(区)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健康教育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必要时制定补充规定。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等,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父母等。
4.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开展下列健康教育活动:
1.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计划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时间、实施和质量控制方法、组织实施流程、人员安排、设备和材料准备、效果评价等。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二是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应诊时间,在门诊候诊区或观察室内循环播放。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更新不少于12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每年更新不少于6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节假日,利用会议、集会、电影放映等社会活动,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6次。
5.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家长等为主要对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需要举办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站和村卫生室至少每2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6.健康教育工作资料档案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
(三)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
1.健康教育是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主要服务内容,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要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规定配齐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积极与大众媒体合作。认真研究,协调各级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开设健康教育频道或栏目,提高大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效果。
(四)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1.健康教育设备配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配齐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设健康教育室、宣传资料存放架、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照相机、电视机、DVD机、投影仪等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应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配备必要的设备。
2.基层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相关医务工作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内容、方法、技巧,健康教育基本设备的使用,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至少接受上一级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3.城乡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定期参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现场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了解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和纠正,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当好参谋。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也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服务内容等,加强对城乡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4.统一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为了降低宣传材料制作成本,节约经费,保证宣传材料的科学性和质量,达到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传播效果,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宣传材料主要由省、市级统一设计印刷,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再发放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三、项目组织与管理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与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实施计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等。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所辖区居民提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负责组织社区和农村大型、集中性健康教育活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积极发挥大众媒体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3.妇幼保健及其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服务内容,负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10月30日。
五、项目实施监督与考核
(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作为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项目,纳入各级承担健康教育任务机构的工作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分别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效果评价。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每年不少于2次。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二)督导考核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制定、组织管理、经费使用、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三)主要考核指标
1.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2.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3.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4.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次数和参加人数。
护理人员对休养员的爱心是推行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实践中我们发现,我院护理人员中有的对部队情况了解不多,对特勤人员和老干部缺乏感情、缺乏共同语言,从而影响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此,我们组织人员下部队参观,了解飞行人员的工作、生活,请试飞大队的飞行人员作报告。同时在护理人员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为兵服务传统教育,增进了大家对部队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感情基础,培养了大家进行健康教育的服务理念,打牢了对各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
2加强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向患者传播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拓宽知识层面,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与护理技能,还要学习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公关能力与交流沟通技巧。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是抓医学、护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实行分类培养、整体帮促的做法:副主任护师是护理学科带头人,对她们主要是培养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广泛涉猎护理专业前沿科学,深入研究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主管护师是护理工作和进行健康教育的骨干,对她们主要是强化护理基础理论教育,提高组织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对年轻护士的传帮带能力;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技术水平相对低,对她们主要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的其它相关理论,我们主要是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后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班,全面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对进行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3营造氛围,体现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在疗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要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健康问题,使来院就诊、疗养的人员所关心的健康问题都能得到体现,这就是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同时,健康教育又要服从医疗和教育对象的需要,不能为教育而教育,更不能把健康教育强加给患者,这就是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为了使多样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我们采用设立健康教育处方栏、黑板报、宣传橱窗、标语牌、网络电视、分发教育材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健康咨询等形式,大力营造健康教育的氛围;实行个性化护理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相结合,采取一对一的个案教育方法,使他们从入院到出院全程都能接受到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11-02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教育对象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发展良好个性、奠定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心理基础能力。时至今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活动开展能力,对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能力培养路径和结构模型上却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这方面研究的欠缺也制约着辅导员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与大学生成材成长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可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峻性决定了辅导员心理学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逐渐多元化。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面临一个适应和角色转变的问题;大二大三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和性引起的情感等问题也特别突出;大四毕业生在求职和考研等方面的焦虑迷茫问题。并且,许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自杀率也是连年攀升。这些现象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能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材。
第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最前线,要伴随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阶段,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这种身份优势决定了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辅导员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问题有指导作用,然而不能深入地去解决其具体问题;心理咨询教师在深度上有优势,然而咨询广度上又存在先天缺陷,不能估计所有学生的具体问题。因而,辅导员作为一线工作者,可以配合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也可以进行初步的心理危机干预。这几方面的力量相互结合,才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的细致、全面。
第三,对辅导员自身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是其工作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多样,许多人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有所欠缺。然而,时代的发展对辅导员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专业的、合格的辅导员。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探析
探究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结构模型,要建立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之上。辅导员的心理教育任务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活动的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的学术研究。围绕这四个核心的任务,需要构建培养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群。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上来看,对心理教育能力要素的探讨只限于从理论结构上去探讨,很少从实际工作需要上去构建。因此,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因素群时,基本出发点是实际需要和任务导向。
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时,需要辅导员有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需要有创新设计能力和效果评估能力。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时,需要组织具有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策划能力、团队能力、执行能力。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时,需要咨询员具有咨询理论知识、觉察甄别能力、沟通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研究者具有洞察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因此,辅导员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复杂多样的,是整体全面的素质要求。根据任务导向,可以构建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因素群。在因素群中,每一种具体能力因素都从属和服务于一个大的任务因子,因此,又可以构建出能力结构模型。
图一逻辑推导过程示意图
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之中,也要考虑到意识的作用。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活动和任务才能更具创意;需要有角色意识,才能把工作落实到每个角落;需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才能顺应时化。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因素群的空间视角,可建构出结构模型图如下:
图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图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关于如何培养辅导员心理健康能力,不少学者已经给出了他们的建议和设想。然而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应用性,又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模式,不夸夸其谈,就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和理论模式基础之上的综合分析和反思。从培养路径上来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使人得到一个直观而又有借鉴意义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辅导员具有多学科知识、综合性素质。从长远来看,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项可持续的培养计划,加强理论研究,为辅导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路径是培养方式的一种具体的途径。根据前文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要培养出具有这种完备能力的合格辅导员,也需要具有一种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培养路径。基本培养思路是:先从三个意识的培养做起,然后到理论知识的培养,方法培养为中介,实践能力培养是最终目标。
图三 培养路径分析图
1、树立“三个意识”
由于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非常了解。因此,辅导员利用心理学知识去指导工作已经成了必须。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树立这样一种积极的意识,树立能够用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的自觉意识。树立创新意识、角色意识、学习意识,坚持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
首先,把创新意识贯彻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是对高校辅导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开展工作时要有创新,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创新已有做法,才能做到有特色。其次,辅导员要树立角色意识。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理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不同于心理咨询师和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特殊,需要用更具体的角色和身份去解决问题。最后是要树立学习意识,辅导员大多数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需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辅导员也大多数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也需要向前辈学习补充加强。
2、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只有了解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增强其参与心理辅导的自信心激发其参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并且具备了较高的心理知识水平,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的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及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需要以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辅导员应该通过系统的学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此外,心理学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也要加强心理专业技能的学习。要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也要有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的能力。
3、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方法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辅导员把自身的认知转化成实际应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力应该包括学习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具体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任何使用到的方法都应该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方法能力的培养,除了辅导员的自觉学习和创新以外,也要求高校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他们与心理咨询人员交流,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从而贯彻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另外,要加强多种渠道开展工作的能力,比如利用邮件、计算机、多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利用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
4、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是指辅导员通过自身的心理学知识,以适当的方式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能力等等。实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一切的培养和构建要以此为出发点。实践也是培养和锻炼心理教育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自身岗位优势,将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渗透到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如针对学生心理,讲究沟通技巧,以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1] 王征,施进华. 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培养试探[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34 36.
[2] 贺恩格,王雅倩,李文治.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174-175.
[3] 马萧. 浅析高校培养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重要性及途径[J].现代阅读,2011 11 33 35.
[4] 方婷,王尧骏. 对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能力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 4 94-95.
体育课的教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就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素质教育的特征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1、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正如决定指出的那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产劳动素质的提高。
2、发展性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在为学生打好体育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认识、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要使学生掌握好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健体,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改革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1、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2、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3、身体心理素质培养。
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