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环境污染主要原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从环境问题的概念可以推出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压力过大。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和庞大的人口数量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超出了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从而使资源短缺;同时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资源破坏和浪费,从而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造成了高投入、低产出和高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生态破坏影响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短缺和资源供应紧张,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问题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影响(表1)
二、我国三大生态破坏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表2)
三、全球性环境问题分析(表3)
四、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分析
1.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市人口集中、房屋集中、工业产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排放量大,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1.2绿化建设。对于一些以工业发展为主的新兴城市来说,其绿化的速度远低于工业发展的速度。在城市建设中,只有政府、部分机关单位以及机关团体中的绿化水平能够达到绿化的基本要求,而城市的其他绿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空气净化的需求,当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侵袭城市时,现有的城市绿化根本不能应对,这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2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2.1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城市机动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庞大的机动车总量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大气环境。因此,在整治大气环境污染时,应该将减少汽车尾气,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作为最重要的治理措施。政府可以根据交通运行的具体情况来规划经常出现拥堵情况的交通干道,对道路设置进行合理安排,出台相应的车辆限行制度。对于大型货车来说,应该让其行驶绕城公路,不让大型货车在市区行驶。严格管理新车挂牌工作。对于新购置的车辆来说,在挂牌以前,必须做好车辆的尾气测试,如果为尾气含量不符合相关规定,则车辆管理部门不能为其办理相关的手续。同时还应该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做好抽检、路检和年检等工作,对于尾气不合格的车辆来说,应该让其安装相应的净化装置,以此来控制车辆尾气的排放量。
2.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模式。解决大气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对于我国的工业产业来说,应该将排污量大、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的企业进行停业整顿,严重的也可以将其关闭。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排污量小、高环保、高资源利用率的企业。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生产模式,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对污染进行大力治理,优化产业布局,进而完成产业调整的任务。对于第三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来说,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促进企业的成长,并督促企业朝着低碳环保、低污染、低消耗的方向发展。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尽量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来施行清洁生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
引言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是一座文化、经济、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沿渭河呈东西带状发展。目前,建成区面积约二十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由于城市经济和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以煤为主的城市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缓解,现根据2006-2010年渭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就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的特点和影响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渭南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1.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特点分析研究
1.1渭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历年来对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十一五”期间渭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1)。市区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次为二氧化硫。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高,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自2008年起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较低,一直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之内(见图1-1、图1-2、图1-3)。酸雨发生率也逐年降低,其中2010年首次无酸雨测出(见图1-4)。
1.2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特点分析
渭南市城区2006-2010年大气各污染因子变化图(见图1-5)表明:大气污染物三项指标值浓度在全年季节上表现出明显的“U”字型,其中一、四季度指标值较高,二、三季度指标值较低,这既与渭南市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春冬两季干旱少雨,自然扬尘较大有关,也和辖区内燃煤电厂较多,以及燃料以煤为主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有关,同时和渭南市春冬两季大气扩散能力弱、自然净化力差有关。
1.3污染物小时浓度分布规律
根据监测资料,对渭南市城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24小时浓度分布进行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物在小时浓度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别对于污染严重的春冬采暖季节,SO2小时浓度在早晨7时至9时,中午11时至13时,下午17时至晚10时均表现为峰值。据调查,这几个时段均为采暖季节城区采暖锅炉运行的高峰时段,由此可见,城区大气污染和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影响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2.1政府重视是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好转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十一五”期间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渭南市创国卫、创省模范城市工作的逐渐深入,城区绿化、硬化工作进展显著,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的建成运行,城区煤改气面积不断加大,使得大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污染逐年下降,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2.2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影响城区环境质量的提高
随着城区燃煤锅炉改造的展开,近五年二氧化硫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8年连续三年二氧化硫年年平均浓度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造成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辖区内四大火力电厂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使区域大气环境二氧化硫值降低;二是城区燃煤锅炉改造的加快,使用清洁燃料,使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下降明显。
2.3 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
渭南市地处内陆,距海洋800公里,在陕西气候区划中属关中平原暖温带湿润性气候区。其大气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渭南市所在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干旱少雨直接导致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增加,作为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对照点的区农科所监测点的值明显偏高,与监控点(渭南报社、市体育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值差距较小,区域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本底值较高;二是渭南市冬春季广大农村植被减少,土壤,城区硬化、绿化面积不足,通风容易起尘;三是建筑施工场地缺少防御,造成二次扬尘和机动车烟尘;四是城市水域面积较小,小气候干燥缺乏湿润,调节功能差;五是区域静风频率偏高,造成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
3.渭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应该从环保工作实际出发,同时结合西安、咸阳两市城考、创卫的工作经验,对改善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3.1 继续加快城区燃煤锅炉改造。加大宣传力度,取缔燃煤锅炉明火亮灶,改用清洁燃料,以降低城区局部二氧化硫浓度。
3.2 合理控制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开展机动车尾气监测工作。一是过境车辆不得进入城区,绕道行驶。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驶入城区或上路行驶。三是对城区各种农用车辆、四轮车等划定时间段和行驶路线,这样既减少了二氧化氮排放量,又降低了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二次扬尘。
3.3 加快城区绿化、硬化工作,尽快启动渭南城区南塬绿化工程。结合创卫、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要求完成城区道路硬化工作,加强建筑工地的监管工作。一方面城区建筑工地施工必须利用洒水、盖篷布等有效手段防止二次扬尘。另一方面,控制施工时间,根据气象部门气象条件不宜施工的坚决不允许进行取土、回填等工程,重点对城区两个大气环境监测点周围1.5公里范围内从严控制。
3.4尽快改变城区道路保洁方式。应尽快购置多辆道路清扫车辆,避免因手工清扫引起道路二次扬尘,并加大洒水频次。
3.5尽快落实城市近期规划,加大城区水域面积,调节城市小气候。
参考参考:
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现阶段我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080300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关于城市化定义的观点有很多,总的来说认为城市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二是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即原有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新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三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即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经济、教育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河北的城市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但由于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承载能力逐渐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阻碍了河北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由于河北的产业主要是以矿产资源和钢铁等重工业产业为主导,对一次性能源消耗严重,并且这些能源的使用是造成河北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城市规划不合理、政府环保措施执行不力等原因,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1、空气环境。近年来,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呈煤烟型,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这也是导致河北酸雨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表1)
2、水环境。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河北水环境的两大难题。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河北地下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地下水蓄存量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水环境的总体污染程度正逐年增加,2004~2007年河北省废水排放总量分别达到了20.6、19.6、22.23、22.29亿吨。
除上述水环境污染外,河北的海洋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河北赤潮现象一直发生,并且面积越来越大,2006年发生的第四次赤潮面积就达到大约1,600平方公里,而2007年在秦皇岛附近海域海洋发生赤潮4次,其中有3次被确认为有毒赤潮,在秦皇岛海域尚属首次。
3、农业环境。由于河北水资源的匮乏,导致部分地区的农民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且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使得耕地质量降低,农业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从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发生农业污染事故分别达25、35、36起,污染耕地面积分别达938.5、2,121.5、2,583公顷。
受污染耕地面积的扩大和耕地质量的下降不但使河北遭受了不少的经济损失,还使本已逐年减少的耕地资源显得更加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
二、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环境的损害为基础的,明显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协调,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经济的支出。
1、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如,由于污水灌溉、工业废气的排放、劣质农药的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水资源污染,导致农产品产量减少形成的经济损失;由于矿业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公共设施破坏、地质灾害等形成的经济损失;由于酸雨造成的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房屋建筑的腐蚀等形成的经济损失;赤潮对水产养殖业、海洋旅游业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耕地污染引起的农产品产量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
2、环境治理支出。主要是指对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投资。比如,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废弃物的处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这部分的支出金额是较大的。河北2004~2006年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分别达到了147.61、191.37、167.03亿元。对于环境治理的支出能够起到改善环境污染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我们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就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就会减少这部分的支出。所以,环境治理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补偿性特征。
3、预防性支出。这部分支出主要是为了避免、预防环境污染而做出的。比如,环保部分的管理费、环境监测支出、环境保护的培训费和环保宣传的支出,等等。预防性的支出不但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还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减少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补偿性支出。
4、机会成本。这主要是指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其他产业发展受阻的机会成本。比如,因为生活垃圾侵占土地,导致土地无法用于耕地、建筑等其他用途的损失等。
5、健康成本。由于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恶劣影响,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所引发的经济支出。如因患病引起人们的收入损失和包括药费、检查费在内的医疗费用等。
三、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产业结构的演进,即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而河北由于以重工业为主,成为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大户,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能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河北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此推进河北的城市化进程,改善河北的城市环境。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河北具有优秀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除现在已有的秦皇岛、承德等较为著名的旅游资源外,河北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比如,历史古城卢龙、玉田等。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有利于加快农村交通、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原来依靠种植、养殖为主变为发展旅游业为主;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2)大力发展食品业。河北有许多的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享誉中华,很多在国内外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比如,坝上高原的口蘑、京东板栗、昌黎的葡萄酒等。河北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食品业。借助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食品,带动地方经济。
(3)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河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不错,如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电池200兆瓦。河北有很丰富的新能源。如作为农业大省,河北小麦的种植面积大,产生秸秆多,通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就能实现变废为宝。另外,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可以利用潮汐这种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
(4)大力发展体育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日益重视,逐渐加强了对体育的要求,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秦皇岛作为足球分赛场已经具备了承接国际赛事的能力和条件,可以说河北的体育业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步,创造再就业的机会。比如,体育场馆的建筑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带动广告业、食品业、服务业的发展等。
2、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式的反馈流程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1)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创新,改变高能源、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或淘汰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减少产品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有效地进行废物利用,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2)倡导绿色消费。消费的增加往往会增加对资源的索取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人们应该树立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减少污染。提倡消费绿色产品、绿色能源。这些产品不但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回收利用,是可再生能源,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3、以预防为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化的发展应改变过去那种先开发后保护的方式,改为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预防环境污染为主的发展模式。科学地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充分考虑城市性质、规模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立足实际情况,依靠相关条件,合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布局。这不但能够有效地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降低对环境破坏的补偿成本。在规划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将可以进行循环生产、相互利用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实行生态工业链园区布局,实现污染的少排放或零排放。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111-02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Domestic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and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Regarding Pollution Control
Yao Lihua
(Rudo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Rudong,Jiangsu226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fast development of the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the pol-lution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discharge of substantial waste and sewage brought by breedi-ng has seriously damaged and affected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d to the unceasing occurrence of cases concerning masses’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and pollution disputes. Although China has introduc-ed a range of laws & regulations, policies and standards regarding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in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situation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nowad-ays, som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solved
desperately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se laws &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ising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main reasons for the p-ollution, and leg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to solving the pollu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untermeasures;legal research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畜禽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用于农田施肥,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养殖业与种植业相分离,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 水环境污染
畜禽粪尿、圈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发黑发臭,河流或鱼塘丧失其原有的灌溉、渔业功能。此外,畜禽粪便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水循环系统,一旦影响地下水体水质,将很难治理和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会得到净化。
1.2 大气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恶臭气体进入大气层后会不断扩散,破坏空气质量,在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人体后,还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影响其正常生活。
1.3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发生板结,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畜禽喂养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还会造成重金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1.4 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等,会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种类增多,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生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时,还有可能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况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过去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一般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起来,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各地城市近郊和农村纷纷兴建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导致产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分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扩张趋势,区域畜禽总数不断扩大。
2.2 养殖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普遍采用清水冲刷圈舍、清理畜禽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这种干湿不分的养殖和污染物处理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污水、废物产生,不利于粪便的收集与综合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
2.3 选址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他们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边建设圈舍进行畜禽养殖,并不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 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损害不仅是眼前的,更是长远的。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一些镇村干部也存在着重发展、重富民、轻环保的思想,致使环境监管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5 防污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及同类别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务院也于2013年11月11日颁发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但这两部法律法规也仅是针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还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导致现在大量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的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当前,大量的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建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简陋的粪便、废水收集池,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但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也仅限于建设收集池、沼气池等简单的处理设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7 环境监管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以责众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单位在执法时更会慎之又慎。
3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对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3.1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两部专门法律法规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条款,这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执法监管的最主要的依据。虽然新《环保法》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但主要针对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却无专门的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导致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发生时,执法人员准备执法处罚时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尴尬。
3.2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薄弱
当前,国家在对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执法监管投入却非常不足,执法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一般是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但在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接触最直接的乡镇,却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人员负责环保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大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及时的环境监管。
3.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侵权追究不足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渔业养殖、农田种植造成损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多部法律对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已有规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些法律条文对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损害赔偿数额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农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财产损失的同时想进一步追究精神损失、自然生态破坏损失时,却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正因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环境污染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的不明确,造成近年来虽畜禽养殖污染纠纷频发,却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放任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4 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步。目前,国家环保部也正在全国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该研究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在法制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该条款规定,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从事畜禽养殖就应当承担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的责任。目前,我国已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有了比较全面的法律规定,但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还缺乏详细的法律规定,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将达不到规模养殖标准,但已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也列入法律监管的范围,使得农村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很多省份至今还未明确具体规模标准,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就规模划定标准意见还没能达成一致,政府应做好协调牵头工作,在结合本地养殖规模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标准并颁布实施。
4.2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执法与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为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量,可在乡镇一级设置由环保部门直接领导的环保执法机构,配备环境监管设备和专门执法人员,在村一级设置一至两名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监察员,并保障他们执法经费,安排他们定期对镇村的各类农业污染源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畜禽养殖污染行为时,要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及时处理。另外,还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联合执法机制,由农委牵头环保、国土、畜牧兽医站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执法检查。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执法监督机制,除加大对各级政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达到监督农村环境执法的执行力与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当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对潜在的、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精神损失等却赔偿很少或不予赔偿。显然,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间组织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护个人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促使环境污染者在无法逃避赔偿责任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等,这不仅会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还会促使养殖者在巨大的赔偿数额震慑下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旦发生畜禽养殖污染损害,在未查明责任之前,可以先由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赔偿。
4.4 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责任
农村畜禽环境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与推动,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导责任,促使其积极履行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职责,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和环境公共服务能力。其次,明确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履行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加强废弃物污染防治,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承担其因养殖活动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的责任。再次,要进一步明确农民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农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高低间接影响到畜禽养殖者防治污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就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镇村广播等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维权方式与途径等,达到督促畜禽养殖者自觉防治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追求发展的片面性,导致我国水环境地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出来。并且,因为我国原来水文勘测技术水平低下的原因,早期的水文勘测技术未能广泛的适用于地质工程之中,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我国水环境地质污染问题频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水文勘测能否有效完成决定着后期地质工程质量的高低。然而,目前我国的地质工程往往却忽视了水文勘测,从而导致地质工程的造价比较偏高,安全性较低等问题。由此来看,水文勘测技术在地质工程中具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1.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1.1地面下沉引起的污染
由于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经常会发生地面塌陷或断层的情况。并且,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高速阶段,不断的开土建房也加速了地面基土的塌陷速度。这两个原因直接导致了地表水被掩埋或被截断、地下水被直接泄露的情况,破坏了地下水的水循环。水资源环境一旦被破坏就会导致地表植被缺水,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又加重了地面下沉问题。
1.2管道破损引起的污染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扩建,城市管理者经常会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进行施工。但是,由于部分施工人员的工作不严谨,导致管道材料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导致管道破损,使管道内的污染物质通过破损处直接渗入地质水层当中,间接的污染了地下深层的暗河。
1.3水源井不止水引起的污染
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仍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单井出水量和回灌量,水泥止水环节被人为取消,因而导致了水环境地质的污染。并且,由于施工工人的技术不高,责任心不强,错误的将地表水和地下深水层进行简单连通,导致了水环境地质污染的情况出现。
1.4金属井管腐蚀引起的污染
在施工当中,如果建设单位使用的是质量不合格的金属井管,那么则会造成水环境地质污染的情况出现。因为这些金属井管很容易受细菌、电偶、缝隙、氧浓差等情况的影响而遭到腐蚀,被腐蚀的金属管会产生大量的硫化亚铁和铁瘤,从而给水环境地质造成金属污染。
2.关于水文勘测技术的内容
目前我国水文勘测技术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三种:水文雨量监测、水文泥沙监测、水文站网,这三项是水文勘测地质工程工作的关键所在。
2.1水文雨量监测
优质的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是水文勘测技术在地质工程的关键。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采取自动和半自动的雨量流量监测技术。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水文监测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记录、自动存储、自动传输、自动测报等功能的完善。一个良好的水文监测自动化,需要建立一个水位监控可视系统,通过网络在线观测水位从而完成无人值守和网络数据传输。
2.2水文泥沙仪器设备
使用先进的水文泥沙仪器设备代替原来传统的、费时费力的粒径计和移液管法的泥沙监测法,直接运用同位紊测沙仪,电测沙仪,超声波测沙仪等自动测沙仪器进行直接快速的测算,从而减轻了监测人员的测量工作量。并且,运用水文泥沙仪器设备测量的数据会更为精准。
2.3水文站网
主要是要优化水文站网的分析功能,针对每个地区的水文情况的特殊性,从水文测验方式和水文勘测技术改革出发,进行分析水文站网分布的优化型。从而充实、调整和优化水文站网布局,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水文监测网络体系。
3.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
3.1水文勘测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有效改变污染环境地质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危害,水利研究人员应该逐步对污染场地进行研讨和开发,在合理开发、勘测、改造基础上改善原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污染场地能转变成具有商业价值和居住价值的良性土地。
3.2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应用范围
污染环境地质水文勘测技术主要用于探查污染场地的现状和历史活动状态的全面调查。探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污染来源、污染途径、污染现状的勘测,探查的项目主要有地下水的分布、埋藏、水位、流向、动态变化、地下水径流和补给、排泄等。最后再对水环境污染地质进行综合评估,并得出相关的风险评估数据,以及整改意见和探查措施。
3.3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的实施程序
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的具体实施程序的第一步为收集资料,需要充分收集和调查污染场地的环境地质的相关信息,包括对污染水质进行采样,污染场地现场勘查等。然后,再采用模拟污染计算分析的步骤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风险评估报表。最后,再结合风险评估报表拟出污染场地的整改意见并于实施。
3.4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判断
由于水污染环境的扩散性和流动性,应该在污染的潜在区域进行勘测布点,从勘测点勘察可疑区域的污染程度,并在可疑区域设定多个勘察点去勘测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对水环境的地质污染进行详细的勘测报告记录,并从技术、经济多个方面去比较污染环境地质处理方案,最终提出合理的勘测方案和实施建议。
4.结束语
目前,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改善我国水污染严重的情况,还能有效控制我国水污染范围扩大的趋势,并有效地改善我国原有的污染环境场地的污染情况,变废为宝的开发出更多有效的商业用地和居民用地。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环境地质污染水文勘测技术定会越来越完善,提高地质环境数据信息采集的可靠性和精准性,从而提高人们治理地质环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海洋.水文勘测技术在污染环境地质中的应用[J].地球,2014,(6).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菜篮子”工程的大力开展下,畜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足的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但是在畜禽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兽药激素残留问题。很多养殖企业为了促使畜禽快速生长而不惜给畜禽喂食含有大量激素和抗生素的兽药,使畜禽产品中含有较多的激素残留物,给食用这些畜禽产品的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同时,畜禽的排泄物中也含有一定的激素残留物,加上目前畜禽养殖企业对排泄物的处理不当,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一、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
目前在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这在为市场提供更多畜禽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畜禽废弃物。这些大量的废弃物若处置不当,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一般来讲,其污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点,即水体污染、空气污染以及病菌传播污染等。由畜禽养殖中需要保持养殖场的干净卫生,因而常常会使用大量的清水来冲刷畜禽的排泄废弃物,使得流出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大都含有较高的氮、磷物质,若将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其他水体中,就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或者废水中的有毒成分也会给地下水带来有机污染,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另外,畜禽养殖场的恶臭气体污染问题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由畜禽粪便散发出来的恶臭气体含有较多的氨气、甲烷以及硫化气体等有毒成分,给养殖人员以及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畜禽废弃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病菌也是养殖场的主要污染来源,这些病菌种类数量都非常大,若处理不当,会给人、畜禽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疫病等严重后果。
二、畜禽养殖中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危害
事实上,在当前的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中,其对环境的危害已经远远不止以上三种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生物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畜禽产品销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兽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再加上养殖人员的科学性意识不强,在兽药使用后所带来的丰厚利益驱使下,对畜禽饲料中加入的兽药种类越来越多,加入量也越来越大,导致了畜禽产品中兽药激素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引发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
事实上,兽药激素残留不仅对畜禽产品造成极大危害,对自然生态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禽在养殖过程中若不遵照休药期的兽药使用规定,或者非法使用一些禁药作为激素掺入饲料中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兽药激素残留问题。
对于人体来讲,使用含有兽药激素残留的食物,会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制畸、突变、发育毒性、性别变异等严重事故,长期食用这种畜禽产品,会给人体的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从而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
对于自然环境来讲,兽药激素残留物通过畜禽的新陈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却使排泄物含有大量的活性激素,同样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潜在毒性,例如对土壤的微生物、水生微生物以及昆虫等生物都有很大的危害性。同化激素随排泄物进入环境成为环境激素污染物,如污水中lng/L的雌二醇即能诱导雄鱼发生雌性化。抗球虫药常山酮对水生动物(如鱼、虾)有很强的毒性。有机砷制剂作为添加剂大量使用,随排泄物进入环境后,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等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在生态食物链的循环作用下,这些有害成分最终还会通过植物产品或动物产品而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己烯雌酚、氯羟吡啶在环境中降解很慢,能在食物链中高度富集,更是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三、畜禽养殖业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畜禽养殖业之所以会对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危害,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二是畜禽业养殖方式和养殖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过渡。三是农牧脱节,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废弃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另外,政策措施制定不合理,农业生产管理不当,也是造成畜牧养殖也严重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政策制定中,关于农业和环境的相关政策严重脱节,农业政策只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政策则更多的注重于城市工业的防治保护,而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真空政策”现象。而在对农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相关环境管理政策法规都不够完善,环保部门也未对畜禽排泄物的治理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关于畜禽养殖产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最受人们关注的两大社会问题。而畜禽养殖产业生产过程中对兽药激素的不合理使用正是造成这两大社会问题的主要推动因素。为此,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整改以保证畜禽产品的安全和有效的环境污染防治就显得迫在眉睫。笔者在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相关法律、政策,提出了一些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点治理规模化的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是使用兽药激素最多的养殖企业,也是对生产较多带有激素残留物畜禽产品和造成较大环境污染问题的重点企业,因此必须要对这类养殖场给予严格的审查,对于生产不规范或对废弃物处理不当的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整改。从农业生产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治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2.加强对兽药的销售管理和使用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兽药的销售和使用问题进行立法,以规范兽药管理,并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法使用兽药进行养殖生产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处,以促使养殖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饲养观念,提高养殖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和环保理念认识,建立兽药残留监控体系,禁止含有兽药残留物的畜禽产品流入食品市场。
3.加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采取多管齐下的宏观性管理手段。采取农业与环境政策一体化的思路来调整生产结构,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建立种养平衡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生产体系;调整现行的一些农村政策,促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生产中所使用的大量兽药激素不但会使畜禽产品含有超标的激素残留物,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影响畜禽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量,而且还会随着畜禽的排泄物进入自然生态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规范治理,以减少兽药激素残留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经济的发展,使水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是来自工业的重金属污染,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虽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也给水环境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当前国内外的水环境遭受到不等等级的水污染,对于水环境的污染指数,治理水环境的污染工作迫在眉睫。在水环境遭到污染的同时,土壤环境也在被逐渐的污染。土壤环境遭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农药,以及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来源使土壤环境不断的恶化与侵蚀,致使土壤出现沙漠化的现象。另外,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表现得也很严重,大气环境被污染对整个环境系统造成致命的伤害。对于工业废气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会形成酸雨和雾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环境的污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生物物种的灭绝。由于环境被污染后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致使土地不断的恶化以及生物物种大量灭绝,草原也在逐渐的消失和减退。对于环境的污染形势,国内外的环境保护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但效果一直都不明显,始终无法彻底的解决环境问题,充分的说明了环境保护工作有待研究与进展。
2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进展
2.1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使人类能够充分的了解环境保护对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宣传的手段加强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能够促进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以及使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对环境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了人类能够在环境系统中更好的生活,需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2.2增强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交流
相对于生态系统而言,它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在生态系统中,环境系统是最重要的。由于环境系统的重要性,在加强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基础上,还需要增强人类对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环境系统和解决环境问题。希望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走进人类的心中,通过交流的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2.3落实环境保护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由于环境的保护工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实现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需要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结合环境的实际状况设计出合理的、具体的落实方案,对环境保护的监测与控制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工作技能,对环境的质量以及实施方案作出专业性的评估,更好的落实环境保护的检测与控制工作。
2.4构建环境保护的应急系统
国家的环境保护与管理部门,在明确了环境的污染来源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后,实施了统一、规范的管理,并通过构建环境保护的应急系统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与监控工作,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好的成效。相信在未来的经济与环境保护中,该应急系统能够结合处理环境被污染的方法,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并制定最适宜的应急方案。
全球环境问题源于西方的工业化,工业发展消耗了巨额的自然资源,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越来越脆弱。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依然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联合国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30年中,虽然国际社会在环保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球整体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主要表现在大气和江海污染加剧、大面积土地退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大气层臭氧空洞扩大、生物多样化受到威胁等多方面。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全球环境状况趋于恶化的背景下,我国环境形势也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重要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工业危险废物、城市垃圾的数量在增加,噪声扰民相当严重。(2)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3)生物资源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大量丧失。(4)未来面临的环境压力加大。工业化进程中造纸、酿造、电力、化工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沿海地区高强度的开发加大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农业面源和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带来潜在风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加重。
二、正确认识我国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说环境问题源于工业化,但工业发展是否就一定意味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呢?我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真的就无法调和吗?
(一)我国工业发展确实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危害。工业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上。在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污染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尽管环境污染不完全都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但工业污染的“贡献率”也不会低。(表1、表2)
(二)工业污染只是导致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原因之一。然而,工业并非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唯一主体,除了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外,还有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引起的严重环境恶化。近年来,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要高于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说,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一半以上来自生活排放,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工业排放。另外,农业面源污染也成为我国的污染大户,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污水灌溉造成土地大面积污染,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已占灌溉面积的20%;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倍多。由此可见,不能把环境恶化都归罪于工业,从而片面地夸大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是环境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工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状况恶化问题,主要原因不在于工业发展本身,而在于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带来的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但这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由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实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所引起的。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还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要在大力发展工业中改善和保护环境,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把能耗和污染降到最低。
(四)大力发展工业最终有利于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在传统发展模式和观念下,人们总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认为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一定会带来高能耗、高污染等种种环境问题。事实上,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恰恰是要对环境能源进行保护和维系。因为工业发展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只有装备工业发展了,环保技术取得突破了,才能为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创造条件。同时,工业发展有利于国家财力的增加,意味着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资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从而改善环境恶化状况。
三、解决我国工业发展中环境问题的建议
工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工业的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没有发展的环境保护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工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在生态环境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
(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是解决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必然选择。今后15~20年依然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唯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促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由于伴随工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主要是由于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造成的。为此,加快工业企业产业转型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要把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放在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电子、纺织、煤炭、汽车等重点行业上,对各产业部门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强制性的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
前言: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环境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涝起着调节作用,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1],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2.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 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2]。我国农药总量由1989年的20.62万t增加至1997年的39.45万t。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 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 00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许多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实行对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后,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小城镇,一些电子、机械废旧垃圾性物品也转移到农村。目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20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2.3 污水灌溉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安全。污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低,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二是污水灌溉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水灌溉大都是农民自发的,农民在缺乏正常灌溉水的情况下,自发引用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水源。虽然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灌水质无人监管,灌溉部门没有按标准把关,导致污水灌溉面积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三是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在城市郊区大都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河道的管理未纳入城市的规划,致使有些污灌用水的河道变成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的河道,久而久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河。
2.4 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1-0074-06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chanism Research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YANG Lin1,GAO Hong-xia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2. School of Econom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2000 to 2010 11 years data to build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show China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xists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between the inner mechanis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sults that there is an inherent mechanism of EKC displays inverted U shape. From positive and negative two aspects of research on economies of sca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hanges in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 on the environment - economic relationship. In the EKC shap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s corrected. Result shows tha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will be the market this " invisible hand " is automatically drawn into the path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past, as long a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together can make traditional EKC hop, to create a new " peak "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so as to completely avoid touching the "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hreshold " risk.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uznets curve; Circular economy
一、引言
和许多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在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质量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从1950年代开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就逐步地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GDP的高速增长,工业化也快速推进。在连续几十年的资本性投资之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奇迹日益引人关注,但是这种高速增长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而且对中国经济自身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着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同时国内市场内需尚未启动的现实,为了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采取了引入FDI和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图1),试图通过FDI的进入解决资金和技术缺乏的问题,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企业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中国从周边地区进口原材料、能源和一些自己无法生产的高技术零部件,中国生产出的产品又出口到欧美等国,利用低价优势抢占市场,最后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又通过购买外国国债的方式向欧美等国注入了巨大的流动性,进而支持了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的消费,成功地实现了供给创造需求的经济循环。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是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中国经济曾经的成功是建立在大量产业转移到中国,同时中国利用低廉的成本甚至环境成本为全世界生产消费产品的基础上的,但是时至今日这种模式在为全世界创造大量便宜商品的同时也把大量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留在了中国,使中国的生态环境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1995年Grossman和krueger发现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呈现先加剧后减轻的趋势。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划分标准(见表1),可以按照人均GDP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前工业化阶段,产业以农业为主,很少或者没有现代工业。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是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工业化中期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制造业结构逐渐从轻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尤其是新兴的金融、IT、咨询服务业等行业成功崛起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第三个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包括初级时期和高级时期,初级时期产业结构从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开始被大众使用;高级时期时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的主导。从表1的结果来看,中国2011年4782美元的人均GDP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工业化中期。
王学山利用六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证明了中国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1];于文金对江苏省的污染物排放量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拟合,发现不同污染物和经济增长的拟合结果不同[2];李刚通过对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比发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即环境污染会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产生影响[3]。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只停留在对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进行验证上面,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模型、方法及数据
(一)污染物数据指标选取说明
传统的EKC研究模型是分开针对不同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粉尘、烟尘、工业废气、工业废水等)进行研究的,对不同污染物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为了从一个整体的角度研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Mij来衡量环境污染的程度,把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这“工业三废”综合起来建立指标。
建立直线无量纲化指标:
Mij=60+[(Xij-X1n∑ni=1Xij,Sj=1n-1∑ni=1(Xij-X[TX-]j)2,n是样本的年份,跨度为11。对于三种污染物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处理:Vj=Sj/|X[TX-]j|,j=1,2,3,权重为Wj=Vj∑mi=1Vi,j=1,2,3;m=3。
对三种污染物计算后的权重:工业废气为0.39、工业废水为0.35、工业固体废弃物为0.26。综合污染指标为:Msi=0.39Msi1+0.35Msi2+0.26Msi3。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经网数据库。
(二)回归模型的设定
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模型设定为:
lnMit=β1+β2lnyit+β3(lnyit)2+uit (1)
其中,i=1,2,3,4,5,…31表示31个省份,t=1,2,3,…11表示2000~2010年的11个年份。lnMit 表示第i个省份第t年的综合污染指数,lnyit表示第i个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uit表示随机误差项。β2>0,β3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单位根与协整检验结果
对lnMit、lnyit、(lnyit)2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数据都是非平稳的,对其一阶差分进行检验时结果表明其一阶差分都不存在单位根,所以数据是一阶单整的,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
由于数据是非平稳的,因此对EKC方程进行拟合前需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6。面板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因此认为Inmit、Inyit、(Inyit)2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可以对EKC方程作进一步估计。
因为EKC存在时间和截面两个维度的关系,单独使用时间序列方法和横截面模型方法均无法同时反映出截面和时间序列的变化,所以采用面板混合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估计,结果见表7。
(二)实证分析
根据各省人均GDP的截面数据,运用ARIMA(p,d,q)模型预测各省份的人均GDP达到拐点对应的年份,结果如表8所示。
我国不仅存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还存在着同一区域内的省域差异。这种差异表明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要研究这种拐点到来时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就必须弄清楚EKC出现的内在机理。EKC存在的假设是生态环境系统能够无限地承受人类活动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即不存在“环境承载能力阀值”,但是这个假设明显与现实不符,现实中因为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环境系统能够承受人类活动带来的破坏的程度也是有极限的。图2显示了经“环境承载能力阀值”修正后的EKC,从该图可以看出存在“拐点”到来前触及“环境承载能力阀值”的风险,EKC会在A点戛然而止(A点之后的部分用虚线表示),传统EKC显示的那种随着经济增长,环境质量逐步提高的社会发展趋势也将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环境改变的内在机制分析与政策建议
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主要受三个效应的影响:(1)规模效应,即产出增长带来的排污量变化;(2)结构效应,即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排污量变化;(3)技术效应,即技术进步带来的排污量的变化。
(一)经济—环境的静态效应分解
三个效应共同作用对经济—环境关系造成影响,这个过程用式(2)表示。
lnM=lnGM+lnJG+lnJS (2)
用GDP的变化表示经济规模GM的变化,用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代表结构效应JG,用单位产出的污染密度代表技术效应JS。
一般认为一个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会消耗更多的能源,造成更多的污染,经济规模的扩大使人类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增加资本积累,扩大就业和消费,增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用式(3)表示规模效应。
lngdpit=a1+a2lnagdpit+a3lnKit+a4lnLit+a5lnMit+εit (3)
其中,i=1,2,3,4,5,…31表示31个省份,t=1,2,3,…11表示2000~2010年的11个年份。K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资本投资额的积累值,L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年末从业人员总数,agdp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M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综合污染指数。
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环境关系产生较大影响,用式(4)表示结构效应。
lncompit=c1+c2lnagdpit+c3lntradeit+c4ln(K/L)it+νit (4)
其中,i=1,2,3,4,5,…31表示31个省份,t=1,2,3,…11表示2000~2010年的11个年份。comp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第二产业在GDP产值中的比例,用于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化;agdp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trade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对外贸易额,用于衡量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变化;(K/L)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资本劳动比,用于衡量资本深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技术进步也是影响经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用式(5)表示技术效应。
lnTit=b1+b2lnagdpit+b3lnzlit+b4lnMit+ωit (5)
其中,i=1,2,3,4,5,…31表示31个省份,t=1,2,3,…,11表示2000~2010年的11个年份。T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污染排放除以总产出,M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综合污染指数,agdp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zlit为第i个省份第t年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总投资。
将式(2)(3)(4)(5)联立,并对方程两边求偏倒数得:
(二)经济—环境的动态效应分解
动态研究方程是:
Et=∑nj=1YtEjtYit×YjtYt j=1,2,3,…,n (6)
其中:Et为污染物t时期的排放量,Yt为t期的GDP,Ejt为j部门在t期的污染物排放量,Yit为j部门在t期的增加值,Ejt/Yjt为j部门在t期的排放强度,Yjt/Yt为j部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用Ijt表示Ejt/Yjt,用Sjt表示Yjt/Yt,则式(6)可表示为:
Et=∑nj=1YtIjtSjt(7)
做上述两式关于时间的微分,再除以Et得:
E.E=(Y.Y)+∑nj=1ej(Sj.Sj)+∑nj=1ej(Ij.Ij) (8)
其中ej为j部门排污量在总排污量中所占的比例,方程右边的Y.Y表示规模效应、∑nj=1ej(Sj.Sj)表示结构效应、∑nj=1ej(Ij.Ij)表示技术效应。利用该模型对2000~2010年污染物排放变动机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见表10。
(三)效应分解结果的解释和政策建议
如表9所示:规模效应系数为正,且东部和中西部差别不大,即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增加,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污染物的排放量是逐步增加的,经济规模的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系数值为负,表明经济结构的提升和技术进步是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原因。而且东部地区的技术效应对环境改善起的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这是造成东部省区拐点到来时间明显早于西部省区的主要原因。
如表10所示:从2000~2010年规模效应系数为正且数值逐年增大,说明经济规模的扩大产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是造成环境污染随经济增长加剧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系数先为正值后来逐步变小最后变为了负值,证明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正逐步由一个加剧环境污染的产业结构向一个改善环境质量的产业结构过渡。技术效应的系数也从正值逐步变小,最后变为负值且越来越小,说明技术进步也经历了一个从增加环境污染过渡到减轻环境污染的过程。东部地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规模效应却相差不大,说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使东部地区拐点到来时间早于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
技术进步对环境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技术进步使产能扩大,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向环境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减少了污染物排放。Grossman认为技术可分为清洁技术(Clean Technique)和肮脏技术(Dirty Technique),肮脏技术主要指生产活动制造污染的技术,清洁技术主要指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技术。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用拐点把EKC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在拐点前部分,因为政府环境监管宽松,同时资源价格较低,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提高产品产量、消耗更多自然资源的肮脏技术上;随着经济增长的持续,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日益稀缺、部分资源枯竭、资源价格上涨,环境污染的危害日益暴露,政府环境监管措施日益严格,此时技术进步将主要集中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污染治理的清洁技术上来,这样经济社会就进入了拐点后部分。表10的结果显示开始时技术效应系数为正,表明技术进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但是这个为正的系数逐步变小,在2003年(东部)和2004年(中部和西部)变为负数,并且这个负数的绝对值还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说明技术效应作用的转变是一个随着经济增长逐渐变化的过程,是渐变不是突变。
表10的结果显示开始时结构效应系数为正值,表明这时的经济结构还是一个加剧环境污染的经济结构,但是这个为正的系数逐步变小,在2005年(东部)和2007年(中部和西部)变为负数,并且这个负数的绝对值还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说明结构效应作用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效果的出现和逐渐增强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EKC的假设认为经济体存在一种自发的机制使经济—环境的关系呈现出一个倒U型的趋势,即倒U型EKC的出现是内生机制的结果。本文通过对EKC拐点的预测和效应分析基本支持了这种假设,认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种规律使经济—环境的关系自发地呈现出倒U型的形状。经济增长通过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先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经济增长又能够通过技术进步、规模经济、资本积累、创造环境需求来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这两种效应主导作用的互相转换最终导致了EKC的形成。
EKC出现的内在机理是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三种效应不同作用的转换。在经济发展初期,以生产规模扩大造成的规模效应为主,环境污染随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在持续的经济增长之后,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特定水平,经济结构优化(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技术效应)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之和会超过规模效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EKC的趋势发生逆转——拐点开始出现,环境恶化得到遏制,环境污染随经济增长而逐渐减轻。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初期因为可利用资源充足、资源价格便宜、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很多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资源被当成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之中造成了环境的污染;随着经济增长的持续和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越来越稀缺,资源价格越来越高,为了降低成本,很多废弃物又被当作生产的资源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EKC的变化趋势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经济模式走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样一个过程:传统的观点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造成了环境—经济“两难”的困境,但是从经济增长的自身规律来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最终会把社会经济拖入循环经济的轨道中来,实现环境—经济的双赢。这样,只要我们能够加快这种趋势的发展,就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越过传统EKC的顶点和虚线部分从M点跳跃到N点,这也是一种使拐点提前到来的方法,此时的拐点是M和N点,EKC的趋势在此处发生逆转,如图3所示。
本文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会加重环境污染,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会减轻环境污染。因此要从技术效应方面推动技术进步转变,从以肮脏技术为主的技术创新逐步过渡到以清洁技术为主的技术创新;从结构效应方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粗放式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结构逐步过渡到集约化低污染低能耗的经济结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环境的改善作用随着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大,未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随着经济增长而得到解决的,从2000~2010年的动态效应分析来看,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环境正面影响的总和在未来会超过规模效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总效应系数未来应该为负数,代表着随着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会逐步好转。一个缓慢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使拐点到来的时间延迟,使人们在更长时间上承受环境污染的痛苦。快速而稳健的经济增长可以使经济体内部积累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环境治理,而人均收入的提高激发了人们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环境需求成为提高人们效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得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技术被广泛采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速的经济增长还能利用市场机制激活改善环境的微观主体动因,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使经济发展进入循环经济的轨道。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强调没有真正的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把原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变成生产用的原材料纳入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体系中来,变废为宝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环境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学山,吴豪, 陈雯.区域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13(4):317-320.
[2]于文金,邹欣庆.江苏盐城海岸带环境效应与产业调整定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2):188-192.
(2007年湖北武汉)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尝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使用前最好浸泡一段时间,浸泡时可加入适量:()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分析:蔬菜上有残留农药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为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把学生不熟悉的用碱水浸泡可出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与他们熟悉的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结合起来,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使所学知识得到应用。
二、酸雨
(2006年湖南长沙)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定PH,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所降雨水(填“是”或“不是”)酸雨,再测定的时间内雨水的酸性 (填增强或减弱)。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另外,此地的生活燃料也是煤,还有液化石油气。试分析造成此地酸雨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分析: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中大量燃烧含硫煤和石油等燃料,生成大量二氧化硫。因此,减少酸雨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三、空气污染
(2007年湖北武汉)某学生通过查资料,发现机动车尾气是由汽油等燃料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物质。由此,该同学推测:汽油中含有碳及少量硫、氮等物质,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2C+O2=2CO C+O2=CO2 S+O2=SO2 1.该同学的推测______“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2.提出一条用化学手段治理汽车尾气的合理化意见。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在给予一定空气污染信息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对空气污染进行治理的有关知识,也考查同学们作为一个新世纪公民对你生存的环境的关注程度和责任意识;并且考查同学们的审题能力。
四、水污染
(2007广东)某校内有一条小河,校环保小组为了鉴定河水污染的原因,特做了以下实验:取四只烧杯,分别倒入50毫升蒸馏水,然后在烧杯中依次加入等质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牛奶,一周后一只烧杯内出现了黑臭现象,该烧杯内加入的物质是:()
A.盐酸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牛奶
分析:本题要运用一些食品常识,如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的盐溶液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质,即出现黑臭现象;另外这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不会产生臭味气体。
五、绿色能源
(2006年上海)氢气是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利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表示为:2H2O=2H2+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做催化剂
D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分析:这是一道信息迁移题,首先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考查点还涉及到催化剂、氧化剂的概念,氢能源及污染问题,涉及面较广。
六、综合考查
(2006年青海)下列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机动车尾气的不会污染空气
B.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植树造林会遏止沙尘暴的产生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1.前言
鄢家村在2009年9月10日,鄢家村水库及村中水塘水质突然变得清澈见底,鱼虾死光,“土壤中连蚯蚓都没有(鄢家村村长语)。”从2009年9月到现在几年的时间里,此一现象并未改变,鄢家村水库及村中水塘周边并无还在运行的厂矿企业,只在鄢家村水库北边有一废弃多年的采石场,水库水的来源主要来自采石场和水库西侧山上来水,这两股水同时注入水库。鄢家村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这个水库,同时因为鄢家村地处水库下游,地下饮用水源恐受影响。
多年来,鄢家村无法进行鱼业养殖,村民的种养收入减少,村民的健康恐受到影响。
2.污染原因分析
鄢家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鄢家村环境污染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地表水水环境污染,其次是土壤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造成了土壤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因为鄢家村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受到水环境严重污染的水库。
水库水的来源主要来自采石场和水库西侧山上来水,这两股水同时注入水库。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污染主要的源头是来自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
我们采集了采石场来水、水库西侧山上来水、村中水塘、村地下水等四个采样点位的水质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污染主要的源头是来自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
同时我们发现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的硫酸根离子很高,但是在水库出水口、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村中水塘水质分析中硫化物均为末检出。为了判明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中的很高的硫酸根离子的来源和水质呈酸性(ph(无量纲):3.0)的原因,为此,我们采集了两种矿石进行分析,一种是黄色矿石,另一种是黑色矿石。矿石样品经风干磨碎,测定结果显示:黄色矿石含微量的铁、锰;黑色矿石含较高的锰、铁,通过有效硫分析,有效硫为20%,因此,我们判断,采石场为硫铁矿区,因有效硫成份太低,不具开采价值。
因为,硫铁矿在风化氧化过程中,s严重流失,s在风化产物中几乎消失,在风化氧化过程中形成硫酸及硫酸盐。s的大量流失表明风化氧化过程中酸释量很高。
所以,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的硫酸根离子很高,水质呈强酸性。
硫化物矿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硫酸的过程为(以fes2为例):
① 3fes2+8o2fe3o4+6so2 ②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
为了了解矿山尾砂矿废水对鄢家村土壤环境质量造成的污染状况,我们采集了鄢家村三个监测点位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分别是:背景值监测点位、鄢家村菜地(水库灌溉区三个点位)、采石场(矿石风化粉末,三个点位)共7个土壤样品。同时,我们采集了两种矿石进行分析,一种是黄色矿石,另一种是黑色矿石。土样及矿石样品经风干磨碎,通过100目尼龙筛,分析样品用hf-hno3-hclo4混合液,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消煮,然后用hcl溶解残渣,待测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土壤环境质量ph(无量纲)、 阳离子交换量(cmol/kg)监测结果
于是我们发现了一条重金属迁移的路径:
矿石氧化酸化进入水体通过水体转移菜地菜地富集 尽管当地村民经过多年在菜地种植树木、培植草之后,通过植物修复,菜地的土壤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菜地土壤仍然为酸性土)。但是我们从重金属迁移的路径中以及当地村民对当时状况的描述中得知,矿山尾砂矿废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对鄢家村环境污染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采石场部分矿石为硫铁矿石,其主要成份为fes2,并含有锰原素,fes2通过化学反应可生产出硫酸。矿山开采使原本深埋在地下的金属硫化物暴露在地表,与氧气和水接触后氧化,并在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加速氧化,硫化物矿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硫酸,同时释放大量的有害元素,如as、cd、cu、pb、fe、zn、mn等,使得采石场土壤严重酸化,随着雨水季节一来临,随着雨水一同注入水库,使得水库的水ph、铁、锰等因子超标。
硫化物的氧化是形成酸性矿山废水的最主要原因,酸性矿山废水长久严重危害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甚至在矿山关闭多年之后危害仍然存在。
硫化物矿物在氧化过程
产生硫酸的过程为(以fes2为例):
①3fes2+8o2fe3o4+6so2
②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其次,降水的淋溶作用,淋溶作用强的地区多雨。由於雨水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已微含酸性,渗入土内,再和有机质或矿物质分解所产生之各种酸类混合以后,其酸性更强,於是可将土内之石灰质与其他可溶之盐类溶解冲走,在雨水充足地方,淋溶作用常遗留下较具酸性而贫瘠之土壤,曰酸性土。
3.建议与对策
因为鄢家村山体矿石中存在硫铁矿,因此应减少山林的乱开乱挖,防止土壤的裸露。
土壤环境治理:
(1)建议采用土壤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对采矿石山体部份裸露处进行植物修复。
(2)当地村民经过多年在菜地种植树木、培植草之后,通过植物修复,菜地的土壤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菜地土壤仍然为酸性土)所以,对村中菜地仍以植物修复为主。
水环境治理:对采矿石山体部份裸露处进行植物修复末达到预期效果前,对水库东侧采石场来水进行引流分流,引流到别处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同时,排干水库现有水量,挖掘出水库底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