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篇1

一、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要通过直观引导和类比

想象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关键。想象力是思维上的再加工再改造,它往往要打破定势,冲破固有的限制,加工改造出新形象。向更新、更深、更有趣、更巧妙的方向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通过示范动作和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如:教“前滚翻的准备姿势”这一体育技巧时,教师可用这样的语言描述:蹲撑如蛙跳,臀部比腰高,头部顶着地,背部似拱桥。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首先了解了这一体育技巧的结构和程序,明确了动作的时空关系。然后,教师再进行准确而优美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学生一定被那优美的动作感染。强烈的好奇心会让他们跃跃欲试。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会使学生对这一体育技巧不断回味,反复练习,以至于再加工再创造,向着更新、更深、更巧的方向发展。

2.通过类比,激发学生的想象

如:讲“蹲距式”起跑时,教师可以用压缩式弹簧比较。从压缩式弹簧的工作原理,联想到“蹲距式”起跑的动作要领,从而找出二者原理的相似之处。通过类比探索规律,顺利完成这项教学任务。不难发现,通过类比能很好地解决小学体育问题,同时,还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反面”思考,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好办法。常规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先讲解,后示范。而逆向思维不同,它常常是先做个错误动作或反面动作,然后,让学生想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小学生心情迫切,急于了解,兴趣高,积极主动。他们就会去探索、去实践,自觉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学习“前滚翻”,就用一个“方”形物体做示范,学生发现不好“滚”动。认真观察后发现,“圆”形的才好滚动。那么,人怎么才能做好“前滚翻”呢,他们会立刻省悟到:做“前滚翻”时,身体抱得越圆,越容易做好。

三、不断提出疑问,促进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篇2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灵感、新颖的表达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它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在于它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性。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体现出“创造性”,在启发幼儿思维时要激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创设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幼儿五彩缤纷的思维世界才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精心选材,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学习的兴趣取决于语言教学材料的选择,有趣的内容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幼儿讲述的欲望。教师选取的内容不仅要被幼儿所熟悉,更要杜绝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去比较、去选择,从而讲出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教学中可以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课堂材料,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传达出来。比如选择适合幼儿的网络动画短片,通过播放,孩子表演且讲述看过的动画短片,在听说看作的感官互动下,使孩子敢说、能说和会说,敢于自己去创造去表达,如此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们在新颖的创造活动中兴趣盎然,心理也得到极大的满足。

语言表演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正式运用语言的场所,能培养幼儿在集体场合中表述自己对事物见解的能力。在语言表演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开阔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精心选择能诱导创造性思维的语言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诀着幼儿的学习兴趣,有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讲述欲望。

(一)让幼儿发挥自由想象,讲述内容。教学中我根据一幅图片,一段生活经历或见到一组情景,让幼儿发挥自由想象,并且讲述内容,当然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熟悉的,又不是单一、呆板的,能让幼儿去比较、选择各种可能、讲出与之不同的情节。如我利用教学材料《勇敢斗劫匪》,设计了许多个情节,让幼儿展开丰富想象,启发幼儿思维的求异性、独特性,使他们讲出不同情节。同时,在此基础上我又自编了一组情节“单独在家陌生人敲门怎么办?”让幼儿想象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讲出不同的内容。幼儿的构思各自不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刺激幼儿的思维。对幼儿游戏、活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让幼儿来讨论解决办法,例如在《司马光破缸》《手帕这样用》等活动中,我设计提问“孩子掉进水缸怎么办?”“手帕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让幼儿自由想象,帮助幼儿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我还一些设计问题,如“上幼儿园时自己乘坐的车坏了怎么办?”“国庆节要来了我们怎样布置教室?”从而帮助幼儿活跃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形式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大量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突破幼儿思维惯性的训练方法和形式。爱迪生说,我们应观察别人在达到成功时采用的新奇的创意,只有这样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产生独树一帜的创意。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求异性思维,在幼儿时期,智力发展最为迅猛,此时加强训练幼儿的求异思维,能够开阔幼儿的思路。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用续编故事情节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比如在给孩子们讲完豌豆公主这篇童话后,我要求每个孩子续讲故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们语言表达兴趣很高,并且在口语表达中形成互动,碰撞出许多新鲜的创造性思维。孩子们在这节课积极性很高,纷纷提出自己想法,开阔了创编故事的思路,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水平。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户外生活,能为幼儿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素材。如我带着孩子参加文艺表演赛,我就会让孩子们逐一点评每个节目,孩子们通过点评,不仅语言能力提高了,而且思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做创新型发现型老师,引导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7-01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产生新事物(新成果 )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各种思维形式的协调统一。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主要有以下 4 种: 灵敏性、广阔性、发散性、新颖性。

1.思维灵敏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敏性是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速度,是指能够比较快地看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能够比较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240 ÷ 26”的学习,学生需要经过多次试商和调商,计算的速度较慢。因此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练习,怎样才能很快地想出商,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大部分同学想出的方法有(1)把25看作30来试商,商8后和26相乘得208,240减208,余下 32,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2 )把26看作25来试商,8 个25是200,余下40,40比25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有位同学这样想: 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偏小,就断定商9是正确的,因为240 ÷ 26 的商是一位数。又有一位同学想: 把26看作30试商,商8余下32,还有1个26,改商9肯定正确,而且余数是 32-26=6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想:10 个26 是260,比 240多 20,可以商 9 。然后进行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这样教学,学生通过灵活试商,抓住问题的关键(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和倍数关系),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进行调商。既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很大程度地培养了思维的灵敏性。

2.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或联想,是思维广阔性培养的最好的办法。当代教学论认为:想象力越丰富,则发散思维就越发达,求异的范围就越广,多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多样科学想象。

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在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我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如下问题:(1) 不用圆规,你能拿出一个圆吗? 有学生的说盖一个,有的讲剪一个圆;有的说照一个…… (2) 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有的说用竹竿扫,有的说拉绳子画……(3) 要在我们厦门市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学生开始沉思,接着议论纷纷,用绳子拉、用竹竿扫,不行,有树木、楼房、 高山挡着。有一位同学说:“用两架直升飞机在空中拉绳子画圆。”还有一位同学是这么想的:“找张厦门地图,用圆规画圆,再到实地找点,连成一个圆”……学生的想法似乎不可思议, 却又合乎情理。这样通过3个问题的解决,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推上,特别是第3个问题,学生若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根本就无法解决。

3.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思维的发散性,主要表现在求异和多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就把求异思维作为衡量创造力的标志。只有积极求异,才能获得多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边是拼合法: 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化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公式是推导出来了,但如果只限于这样教学,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不能就此止步,应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发散性思考,发现割补法的妙用,把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再通过比较,同化出公式。

4.思维新颖性的培养

篇4

二、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1.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2.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

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篇5

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04-01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师命令,学生遵守”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的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性思维,从而扼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应该根据体育教材中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教法僵化、死板,强制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对抗场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三、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期望激励:针对学生学习、比赛中的表现,用“加油”、“坚持”、“再快一点”等语言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怎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怎么”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目标激励: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表扬激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和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待“差生”,因为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久而久之,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思想。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习需求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的“后滚翻”教学,用“推手后倒臀靠踵,后滚低头腿贴胸,举臀收腹团紧身,两手肩上屈臂撑”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辅以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有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了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强化发散思维培养

体育发散思维是针对所给的体育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可称为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

六、拓展逆向思维能力

篇7

【中国分类法】G623.5

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所持有的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它是整个创造性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质和核心。而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教育承担着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打基础的任务,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概述

创新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关于创新能力目前还没有确切统一的定义。小学数学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最终表现形式的主要评价标准为:首先,某项数学成果有其相对领先意义,并同时拥有一定的创造性;其次,该成果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正在或将来对某领域起到促进作用,拥有一定的实际社会价值;另外,能够通过重新操作对原有的数学问题做出相对更加理想的解决办法[2]。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是指在外界引导的前提下或自主领悟出来某种思维方式的过程,从而在此问题上找到自己的思维路径,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可见,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悟”,而小学数学创新能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新事物或新形象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同时要克服思维惰性,利用不固定的思维方法,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或别具新意的观点,或是利用新的思维方法解决了前人尚没有解决的问题[3]。从教学角度来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比对象则是学生自己,如某学生采用自己之前尚未掌握的新方法解决了某一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思维。

1.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情境不但可以丰富课堂色彩,更重要的可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程度,进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4]。要科学地紧紧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其突出内容必须是教学的生动性,这样才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

2.多种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问的同时,使学生自主产生对问题的质疑显得更为重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问题的条件,如教学中可以用点拨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等[5]。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统计》一课时,例题中已经将小狗、小猴、小猪排好队,可以有以下提问过程。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三种小动物各有几只。问:你还知道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学生说:小狗比小猴少,少1只。问:还能换句话说说小狗和小猴比较的结果吗?有学生说:小猴比小狗多,多1只。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学生说:是算出来的,有学生说:是一眼看出来的。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回答是:他们一个一个对齐排好了,一只小狗对一只小猴,多了一只小猴,所以小猴比小狗多,多1只。问:你还能找出两种小动物,比一比,说一说吗?学生选择了不同的两种动物,继续说着得出的结论。有学生说:小猴最多,小猪最少。因为小猴的队最短,小猪的队最长。也有学生说:是三个数中,最小的是3,最大的是5。课堂教学在有问有答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究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问题产生独特的见解,对其进行组合分析,并从中发现新的交结点或层次面,往往表现为直觉、逻辑、想象等不同的思维类型集合体[6]。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得出假设和猜测,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或新方法,并善于发现新的见解。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积极作用。

三、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这一过程。即便某些学生不能解决问题,只要他思考了,再加以点拨和引导,使其掌握方法与答案,也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生硬的灌输某个知识点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面积单位时,若以提问的方法问:“有谁能给我比划一下你所认为的一平方分米大概是多大?”此时每位学生都会敏捷思考,甚至跃跃欲试。倘若换成灌输的教学方法:“大家可都记住了,一平方分米大概就这么大。”此时大部分学生可能记住了,但过一天或者更长时间便会淡忘。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形成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的。就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而言,应在不同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不同年龄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经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现,并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尽可能多地使学生“悟”到其中的真谛,最终使学生对数学有较为深刻的体会,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广泛的学科,而课堂教学要以21世纪人才的要求为目标,从远处着眼,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参考文献:

[1] 孙秀琴.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讨[J]. 知识经济 2011年02期

篇8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的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特别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黄山奇石》这一课中,有“猴子观海”的描写,“猴子”是指山顶上像猴子的—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那么‘猴子观海”时的情境会是怎么样?它会怎么想呢?经过启发,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学生们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发散思维得到充分训练。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还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提问,自由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例如,在学习《劳动最有滋味》后,提出: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在学习《爬山虎的脚》后,进行质疑: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在《难忘的泼水节》这—课中,有这样一句“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在课文《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大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在《温暖一课中,“深秋的早晨是寒冷的,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在《“绿色的办公室”》这篇课文中,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革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的?等等。对这些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较大的帮助。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我们要注意创设友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提高他们善问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多思的习惯,这样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就会相益得当,取得进步,得到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159-01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兴趣及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的体魄进行锻炼,还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锻炼。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自身专业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致使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想象是他们的天分,只要教师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体育锻炼中,就能不断地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体育活动不但能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能磨炼学生们的意志。在小学阶段体育要求不高,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内容后,应积极组织学生们开展体育运动,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利用“食物链”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体育教育,将食物链的内容详细讲解给学生们听,食物链高层的成员,为了生存要捕捉底层食物链的成员,学生们在抓捕与逃避的过程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与好胜心都很强,教师应该对抓捕成功的学生进行奖励的时候,对被捕获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游戏的本质,推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 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竞技、测验、游戏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在400米耐力跑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400米自然地形跑、400米计时跑、50×8米往返跑等方式,以及竞赛模式的让距跑、超前跑以及结伴跑等方式。在400米计时跑中,教会学生在前100米,调整呼吸与步伐的速度,中间200米尽量保持不变的速度,在最后100米用尽全力冲刺,并且注意调整呼吸。

在体育教学开始之前,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们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选用教学场地与器材,在安全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编排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例如,女生自己创造的“编花篮”“跳皮筋”等游戏,可以将耳熟能详的儿歌《拔萝卜》《娃哈哈》《两只老虎》等歌曲,编排在体育运动中。通过为学生创造条件,唤醒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例如,立定跳远的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袋鼠、小兔子和小青蛙吗?”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然后再问:“你们知道他们怎么跳的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模仿,通过提问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再将立定跳远的教学内容在“小袋鼠跳”“小兔子跳”“小青蛙跳”的声音中,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激发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鼓励学生的质疑,为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例如,学生们提出“完成400米计时跑后,怎样避免出现又累又渴的现象?”教师解答:400米计时跑,不是轻松可以完成的,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不断练习,在练习中调整呼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跑步的速度,在锻炼中掌握先提速、再匀速、最后加速的技巧,有效地避免在跑完后出现又累又渴的情况。

三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对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体育活动的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磨炼学生们的意识,培养上体育课的兴趣,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篇10

关键词:

中学物理;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适应未来“智力社会”的需要。尽管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很多教师迫于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实践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停留在教师手把手地教,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并非单纯依赖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运用已学得的概念、原理、法则和各种公式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并产生新颖的、有创建的思维成果是这一形式的最终目的。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抽象思维,也有形象思维;既有逻辑思维,也有非逻辑思维;既有发散思维,也有集中思维。其中,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创造性思维多见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在透彻地理解基础知识内容之后,学生能提出带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自主思考这些问题。例如,讲完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有的学生问:“物体不受外力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些物体一开始是怎么动起来的?”学了电磁学后,有的学生在无意中发现套在竖直铁钉上的小磁铁无论用多大的力旋转,它只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不会从顶部飞出,问:“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确实是在思考物理问题,而不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课本上是内容“循规蹈矩”地去思维的。第二,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创新的形式解题,亦或有多重解题思路。第三,复习旧知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归纳和整合所学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进而内化。第四,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根据所展示的实际现象进行进行探究,并展开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再者,部分学生能自己动手实验检验自己的想法。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发展创造性思维依赖于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这三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只有拥有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才具备不断探索的精神,才拥有行动的力量,才能最终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问题,使学生明了所要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事先教师准备好实物、模型、图表等,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索问题的好奇心。不论教师所指出的问题还是由学生发现的问题都能刺激学生产生疑问:“奇怪,为什么会这样?”进而才会有探索究竟的欲望。

(二)多给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1.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在探讨同一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接受学生的不同看法。2选择发表学生的创见。听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表述中的新思想的萌芽,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组,发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为学生提示新观点的机会。

(三)交替训练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一个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多次转换的结果。例如,在“如何测定本地重力加速度”时可指导学生按如下方法思考:怎样求出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可用称量法,按照g=G/m,求出g可用落球法,按g=2h/t2,求出g可用单摆周期公式法,按g=4π2L/T2,求出g可用圆锥摆周期公式法,按g=4π2Lcosθ/T2,求出g可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由公式a=gsinθ,求出g,等等,这就是发散思维,然后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当发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比较简单易行时就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进行集中思维。求出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要测定g,按g=4π2L/T2,需要测定L和T。仪器需用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和秒表;测悬线长度,再加上摆球的半径就是L;测出摆动30次或50次的时间除以次数就是T。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抓好以上两种思维的交替训练,但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是主导成分,因为发散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发散越广阔、越灵活,创造性就越强,因此,在抓这两种思维交替训练的同时,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训练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物理现象存在于实验过程之中,但是这一过程可能是一闪而过的。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确保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时,做到“专心、耐心、细心”。学生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物理现象上,就能通过自己的眼、耳、鼻、手发现物理现象的细微之处。这对于学生思考有很好的补充。同时,教师在学生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要善用启发式教学,以此鼓励学生多动脑,进行发展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在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中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方法,留有让学生思考的余地。可介绍物理学科的相关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讲授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方程和发明时,可介绍科学家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过程,特别是创造思维的轨迹,使学生受到创造教育。

(二)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展示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而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增加学生探究的环节,这样才能将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实验,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发展创造能力。根据同一实验目的多设计几个实验,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也可用有限的器材多设计几个实验。

(四)在第二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可组织物理兴趣小组开展科技活动,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把创造性思维过程变成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加强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优良的思维品质

学生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讲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介绍牛顿由苹果落地得到启发,通过一系列实验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学习安培定则时,可介绍是根据奥斯特实验研究电流方向与其产生的磁场方向间关系总结出来的等。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时,教师作为“教”的一方重在启发、疏导;学生作为“学”的一方则应着重“理解”和“领悟”,掌握其中的窍门。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克服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参考文献:

篇11

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人类的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性素质教育,创造性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作为一个中专数学教师可以不去追求创造性思维的严格定义,但必须知道它的重要属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思维品德,即能够独立地提出或解决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的思维品德。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应有两个阶段:(1)初级阶段。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中,通常指的求学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或解决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人类来说常常是已经认识或已经解决的旧问题,并无社会效果可言。(2)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已经形成,有能够提出或解决具有社会效果的新问题的创造性能力,通常称为创造性人才。我们中专数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上面初级阶段的任务。那么该如何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思维概念及其相关特征

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意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寻觅事物的客观本质的基础上,引发刺激形成的新的更具独特性、创造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具体有下面几种特征:①联想性,即由甲事想乙事,甲事是乙事的原因,乙事是甲事的结果。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散性,没有太大的逻辑束缚,同时也有一定的连贯性。②求异性,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只是局限于会解题,而是更高地要求自己会创造性理解、运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③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日常学习当中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拘限于课本。

二、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虽然中专招生规模日趋增强,然而其生源很多都是经普通高中层层筛选后落选的学生。这些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学习兴趣狭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缺失,数学基础薄弱等方面。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中专数学教学的改革举步维艰。从而很难达到国家培养合格中专生的标准。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法改变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模式,直接导致教学手段不够新意,更多的只是照本宣科。由此导致中专教学只是完成任务,方法上也只是简单的灌输和死记.忽视理解和过程等。这种现状衍生出的直接后果是教学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学生也无法充分提高其思维的发散性和推理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我们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如何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提,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可以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篇12

对于思维的定义,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视角,可以得到不同的解答,有人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有人说是大脑对信息进行抽象加工的过程;也有人把思维理解为某种指导经验的内在洞察力,其目的在于探索、理解和扩展经验。广义的思维包括人类思维、动物思维、机器思维。

下面我将要讨论的是人类思维,也就是科学思维对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妙处,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大程度的实现人生价值。

二、科学思维与思维创新

上天公平的赋予每个人以思维这种能力,但是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又成就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这就是思维的神秘之处。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最初看似背景条件差不多的人,最后却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这并不难理解,一般人都会通俗的想到,过得好的那个人的脑子好用一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在遇到与别人相同的事情的时候,用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用更平和的心态去感受,从而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处理,最后当然会有更完美的收效结果。

科学思维包括很多种,比如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其中我认为尤为重要的便是创造性思维,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就是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一个人只有有所创造,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才能激励自己和别人以更大的热情积极地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去继续实践。

所谓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勒斯涅克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些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简单地说,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它使能够产生创造性社会后果的思维;其次,它是在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过程的某些方面富有独创性的思维。所以说,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本身和思维结果均具有创造特点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可以让你的人生换一种活法,因为人们往往不愿意抽离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工作方法,一直缩在自己的条条框框中,从而存在了一种思维惰性,导致人的创造性越来越退化,如果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想想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再付诸实践,说不定你会为自己的生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纵观历史,世界上因为创造性思维而成就大事的人不胜枚举。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商人,都打算卖掉自己的鞋子,一个人去了一个地方,没几天便灰心丧气的回来了,问了才知道,他去的那个地方的人从不穿鞋,他认为这肯定没有销路。可是另外一个人听了这个原因立马信心满满的去了,因为他想,那个地方的人从不穿鞋子,并不代表他们永远会排斥,若是他们知道了穿鞋的好处,感受到了鞋子的舒适,那么市场就打开了,也就不会愁销路了,事实也是如此,第二个人成功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换一种角度去思考,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看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收效。

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人类历史上,对于一个人智力的形成一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先天论和后天论。

有一部分人认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因子,如果天资平平,那么怎么样教育,怎么样通过后天的培养也难成大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每个人生下来天资都是一样的,否认天赋,他们觉得任何人只要培养得当均可成才。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比较片面的,对于真正脑子有疾病的人,再怎么努力培养也难使其成才,而神童,若是培养不当,最后可能也会退化成庸才。

这说明,对科学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并且也是能够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同样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逐渐养成。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善于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一把锁,他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有普遍意义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模式,是一种思维习惯,思维定势并不是个贬义词,相反它能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的问题,离开了思维定势我们将寸步难行,但是,生活中还是有一部分的问题,需要创新的思维才能够解决,如果在需要进行创新思考时,还是用固有的思维,那么就会有阻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学会突破思维定势,在遇到有待创新的问题时,要主动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将思路展向新的方向。突破思维定势有这样几种方法,首先,要打破对书本知识的盲目信仰,“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智慧,而不是单纯的求知,因此不能单纯的以书本为纲,盲目的运用书本知识;其次,不能拘泥于经验,单纯的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思考问题,不顾及事物的差异,那么也往往会事与愿违;最后,不能一味的相信权威定论,要敢于向权威定论反抗,冲破“思维枷锁”。

2、善于转换视角

有这样几种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视角,那就是价值观念、知识储备和实践目的,对于同样的东西,有的人会觉得价值连城,而有的人却觉得一文不值;思考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受到我们知识水平的限制;实践目的不同,那么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也会不同,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克服上述这些影响视角的因素,尽可能多地增加头脑中的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观察问题,视角的转变往往也伴随着创新。

篇13

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家长对小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不仅仅要学好学校的课程,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原本就不多的锻炼时间更加稀少。而小学体育作为小学为数不多的学生实践课程,就要负担起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和积极向上品质的重任,因此提高其教学质量是必须的。本文通过阐述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操作性,简要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体会,把自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此文可以对广大小学体育教育者有所帮助。

一、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育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因为其特有的实践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健全小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是在这个用分数衡量一切的社会中难得的具有调节压力和锻炼实践能力的科目,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难以取代的作用,需要格外重视。小学体育中锻炼身体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游戏和一些团体性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与老师互动的部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学竞赛的部分,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竞争的意识。体育教学上述功能的发挥,借助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气氛的两个极端化

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比较弱,容易受到老师的情绪影响,其课堂气氛也主要由老师来控制。而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出现了两极化。对于重视学生发展教育的发达地区,其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由于老师严格要求完成教学目的而变得过于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失去了体育课程的乐趣;而对于贫困地区的落后小学,体育课程则成了老师放松、学生玩游戏的时间,体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目标。这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

(二)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小学体育课堂还是采取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怎么安排课程,学生就怎么学习,而老师也往往只重视自身的教学进度,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了,但锻炼效果却没达到,同时也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别谈培养创造性思维了。小学体育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个性化、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内容,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教育教学忽略了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处于两个完全不能互通的角色,老师的威严不容学生侵犯,学生敬畏老师,双方难以近距离地沟通和交流。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一般也只是给学生做简要的示范,在学生开展练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导致老师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不全面,难以找准每位学生的思维发散点和兴趣敏感点,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感知来安排教学内容,限制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思维培养的效果。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发挥小学体育教学优势,开发学生右脑潜能

人的创造力和认知风格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的左右脑分工协作,才构成了完整的人的生理反应,而左脑往往负责人的逻辑性和分析性,右脑则负责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用到的往往是逻辑分析能力,而很少用到空间想象,因此对左脑的开发利用要比右脑强,那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就要注重开发小学生的右脑。形象思维、非言语思维的培养,正是开发小学生右脑潜能、激发其创造性的关键,而这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占有先天的优势。小学体育主要是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即非言语能力,通过体育动作来完成各种游戏的竞技即形象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把握这一优势,开发小学生的右脑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项目时,老师可以通过教导基本的动作内容,来让小学生想象两人对阵时怎么针对对方的落球点来进行还击的动作,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帮助。

(二)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必要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作为学生锻炼身体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的主导者,更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老师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以一个愉快的、轻松的状态面对学生,而带领学生上课时也不要太严肃,要时刻微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自己的授课结果多进行反馈,只有彻底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态,才能采取更好的措施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小学生羽毛球教学时,老师在教完基本接球姿势和攻击要领之后,可以与学生组团对打,以实践来教导学生学习要领,也能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渐进的、不经意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影响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常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授课模式,而将授课内容游戏化,在游戏状态下,小学生的精力能够高度集中,以此来培养小学生发展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运用情景引导教学法和自编自导教学法,来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僵硬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通过问题和情景展开想象,寻找适合情景的体育动作学习,也能充分锻炼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小学生体育训练结束后放松休息时,老师可以教小学生一个让思维打散的游戏,例如体育竞技名称比赛,让小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也可以给予小学生一个固定的体育主题,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展开自己心中向往的参赛情境和细节,以此来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较为深刻的几方面,只有克服了体育教学模式中课堂气氛极端化、教学内容传统化、与老师互动较少等问题,才能充分开发学生右脑潜能,并创造出舒适的教学环境,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优势。只有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始终,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养成良好体育兴趣,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的教学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