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初中历史复习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谓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老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有以下几种。
一、横向比较
通常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间同类性质的事件或人物的比较:如俄国彼得一世与中国康熙皇帝、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的比较。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同分析综合能力。
二、纵向比较
即对同一国象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的比较。如讲东汉的历史,可与西汉王朝的发展经历进行比较,讲隋末农民战争,可与秦末农民战争就背景、结果进行比较;讲美国南北战争,比较独立战争,明确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经济发展各自所起的作用:讲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富兰古林?罗斯福,可与分别领导了独立战争与内战的乔治?华盛顿、阿伯拉罕?林肯比较,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可与1823年的门罗主义,19世纪末的“大棒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金元外交”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历史事件的差异,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性。
三、点面比较
即小环境与大背景比较。在讲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挥历史教学古为今鉴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092-01
污水表面出现大量泡沫现象称为浮沫现象,其一般出现在有曝气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中;在污泥培养阶段及原水水质发生变化时易产生浮沫现象。本文就庆云污水处理厂污水调试中出现浮沫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探讨相关处理方法。
1 污水厂简述
污水厂庆云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投入运营,一期设计处理规模2万吨/天,处理污水主要为庆云县城区生活废水及周围屠宰及食品加工厂生产废水。
其处理工艺如下:
2 浮沫现象
3月下旬污水厂进行污泥接种,5月下旬大量泡沫出现在污水表面堆积高度约0.5 m左右。泡沫呈粘稠状,浅褐色,表面携带少量污泥,镜检污泥中基本无微动物活动。
3 泡沫危害
1)刮风时随风飘出生化池,粘染路面和建筑物影响美观。
2)冬季在池上走台等处结冰,带来危险因素。
3)影响曝气系统充氧效率(特别是转刷等机械曝气)。
4)泡沫漂浮进二沉池造成出水SS及BOD增高影响出水水质。
5)泡沫飘出生化池后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影响运营人员健康。
4 浮沫原因分析
泡沫的产生原因可分为四种情况:
1)污泥接种初期,污泥中微生物处于对污水的适应阶段,部分污泥分解产生有利Nocardia菌大量繁殖的底物。此类情况只需待污泥中其他微生物对污水适应后就可抑制Nocardia菌大量繁殖,污水表面泡沫自然消除。
2)污泥停留时间过长,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可在停留时间内完成一个或多个世代,其逐渐数量增多,并且形成泡沫后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富集与泡沫中,不参与污泥回流进一步增加其停留时间。
3)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阴离子洗涤剂,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好氧单元后,通过曝气产生泡沫。
4)多种原因造成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繁殖,污水的pH值、温度、DO值、憎水性物质及污水系统曝气方式等都可能对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产生影响。
5 处理方法探讨
泡沫消除方法主要为:喷洒水、投加杀菌消泡剂、投加阳离子消泡剂、降低污泥停留时间、降低曝气池充气量、曝气池前增加生物选择器等。
1)喷洒水,喷洒水是利用水冲力打碎泡沫的物理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污水浮沫,对于阻止浮沫现象加剧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浮沫问题。此方法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其可作为解决浮沫问题的辅助手段。
2)投加杀菌消泡剂,通过在二沉池及生化池内投加H2O2或Cl2杀死产生气泡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此方法在杀死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的同时也会杀死对于污水处理有利的菌种,降低菌胶团活性。在投加杀菌消泡剂时要通过试验逐步增加剂量,防止污泥中毒。
3)投加阳离子消泡剂,向生化池内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消泡剂不仅能使阴离子洗涤剂的疏水基团转换为亲水基团使其不能产生气泡,而且可通过絮凝作用与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发生抱团抑制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繁殖。对于标题3中的1)与3)引起浮沫问题投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消泡剂有良好效果。其他原因引起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繁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有一定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美国洛杉矶市的一家污水处理厂曾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解决浮沫问题,初期有一定效果但经常反复。
4)降低污泥停留时间,Microthrix菌生长周期为10~21天,Nocardia菌生长周期为6~10天,通过降低污泥在好氧池的停留时间使其不能完成其生长周期,从而抑制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数量增长。此法可有效抑制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数量增长,但也会对硝化作用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污泥停留时间要密切关注出水氨氮是否超标。
5)降低曝气池充气量,Nocardia菌为好氧菌通过降低曝气池充气量可抑制其繁殖,而且降低曝气量可直接降低泡沫产生数量。
6)增加生物选择器,通过调节生物选择器内的F/M、DO等抑制回流污泥和污水原水中产生泡沫的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数量,从根源上解决浮沫问题。但污水厂建成之后增加生物选择器费用较高,生物选择器内的F/M、DO等参数需进行调试建设周期较长。
6 处理方案及结果
镜检泡沫中含大量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初步判定为接种污泥期间正常反应,初步方案为,利用自动喷淋装置对曝气池每隔3小时喷淋5分钟进行物理消泡。
两周后浮沫现象未见减轻,判断可为其他原因造成Microthrix菌和Nocardia菌大量繁殖所致
调整污泥停留时间及曝气池内DO值,以7天一个周期进行调整,在此期间需注意出水是否达标,通过测量泡沫高度确定调整效果。
通过调试试验在DO值调整为0.8,污泥停留时间为7天使有效的抑制了泡沫的产生,并且出水达到了一级A标准。
参考文献
[1]徐亚同,周黄生.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与异常对策[J].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2,12.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2
有效的教学开始于确切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率”,就是让历史课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从课后盲目和低效的复习检查中解放,体会到学习历史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与有成就感。很多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空跨度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的高效?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 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 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 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 启发诱导, 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 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 处理好教材内容, 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 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 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 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 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前言
镍,原子序数28,原子量58.71,近似银白色,是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元素,熔点1453℃,沸点2732℃,密度8.902g/cm3。镍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来自于:镍矿的开采冶炼、含镍合金的生产加工过程;电镀、镀镍的生产工艺过程。金属镍几乎没有急性毒性,一般镍盐毒性也不是很高,但是镍元素在生物学上也有一定作用,对如精氨酸酶,羧化酶等一系列的酶有激活或抑制的功能,而发生毒性作用,且羟基镍也能产生很强的毒性。人体镍元素中毒的特有症状是皮肤炎、呼吸器官障碍及呼吸道癌,镍在肾、脾、肝中积存最多,可诱发鼻咽癌和肺癌。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环境保护署及欧盟饮用水指令(98/83/EC)中对镍的限值都有严格要求,分别为0.07mg/L、0.01mg/L及0.02mg/L。我国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标准均对水中镍含量也有严格规定。对于测定水中金属总量的前处理,环保部标准司针对电热板消解和微波消解方式分别了《水质金属总量的消解硝酸消解法》(HJ677-2013)及《水质金属总量的消解微波消解法》(HJ678-2013)两套标准。但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金属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基体复杂的水质,严格执行标准时会出现峰形较差、加标回收率不达标的问题。
文章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复杂基体水中镍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实验方法
1.1 主要仪器
德国耶拿Zeenit7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自动进样器);镍元素空心阴极灯;热解涂层石墨管;可控温电热板;微波消解仪。
1.2 主要试剂
本次实验用水未经具体说明皆为去离子水;硝酸(优级纯);镍标准工作溶液:20μg/L。
1.3 选取对象
本次实验分别选取某选矿厂、某电厂、某石化厂和某电子厂的废水进行分析。
1.4 实验条件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镍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见表1。
1.5 微波消解法
取25ml混合均匀水样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1.0mlH2O2,5.0ml浓HNO3,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则静置于通风装置中,反应平稳后加盖旋紧。放入微波消解仪中,选择升温时间10min,温度180℃,保持时间15分钟。程序运行结束后,取出消解罐置于通风装置内冷却,待罐内温度与室温平衡后,放气,开盖,移出罐内消解液,用实验用水荡洗消解罐内壁两次,收集所有溶液,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待测。也可用电热板在亚沸状态下,加热赶酸至1ml,用0.2%HNO3定容至25ml容量瓶中。注:在消解过程中切不可将溶液蒸干。如果蒸干,应重新取样进行消解。
1.6 电热板消解法
取50.0ml混合均匀水样于150ml烧杯或三角瓶中,加入5ml浓HNO3,在可控温电热板上加热消解,盖上表面皿或小漏斗,微沸加热回流约30min,移去表面皿,蒸发至溶液为5ml左右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再加入5ml浓HNO3,盖上表面皿,继续将溶液加热回流蒸发至5ml左右。待上述溶液冷却后,缓慢加入1ml高氯酸,并保持微沸,加热至不再有白烟产生,冷却后,用适量实验用水淋洗内壁至少3次,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待测。注:在加热过程中,不要让消解液由于大量的白烟冒出造成样品损失。两种消解方法空白试样的制备:用实验用水代替试样按上述步骤与样品同步进行消解。
两种消解方式加标回收率结果见表2。
2 结论
通过对四种不同复杂基体水质的加标回收率测定,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采用《水质金属总量的消解微波消解法》(HJ678-2013)标准方法进行微波消解前处理,加标回收率过低无法满足实验方法要求。采用《水质金属总量的消解硝酸消解法》(HJ677-2013)标准方法进行电热板消解前处理,硝酸-过氧化氢体系消解不完全,改用硝酸-高氯酸体系后消解效果良好,且加标回收率数据良好,符合相关方法要求。因此,在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杂基体水质中镍的总量时,建议采用电热板消解方法,硝酸-高氯酸消解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侧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程劲华,等.石墨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金属元素操作条件的探讨[J].城镇供水,2006,5:36.
[3]HJ678-2013.水质金属总量的消解微波消解法[S].
任何知识都不是零碎的,都有其本身的系统性,尤其是现行教材的编排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知识的系统性在历史教材中显得十分突出,特别是时间线索十分清晰明了,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基本脉络,先从理清线索入手,使学生从纵的方面掌握知识线索、落实知识点,形成线性集合体,便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知识的识记、再现和应用。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可分为: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时期(1936—1945);时期(1946—1949);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样划分阶段,使学生对教材有了大体上的知识梗概,便于学生对整个教材知识体系的梳理,从而培养学生概括事物的能力。
二、综合知识,抓住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知识综合性强、知识点纵横交错,在复习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果盲目复习,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甚至会弄巧成拙,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理清知识,抓住知识点间内在的关系。如,中国历史第三册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几次重要侵略战争:、第二次、、,构成理性知识的横向联系。其次,在抓住横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纵向联系。如,通过上述几次帝国主义的,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然后加以说明,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是偶然。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认识,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相近知识比较复习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相近的知识,这类知识对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如果不采用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法,就不可能使学生对这类知识有清晰的认识,笔者的做法是针对相近知识采用知识对比的复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理性认识。如,运动、、、等性质的比较,两次情况比较,等等,对比使学生有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