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200例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孕妇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两组孕妇在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产前检查次数方面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组100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健康教育和护理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妊娠孕妇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提升孕妇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第二对于健康教育的范畴和相应的成果进行宣教是必不可少的,让孕妇对健康教育能够具有持久的信任度。如开展用药知识的宣教,避免孕妇和放射性的物质以及病毒接触。第三,要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比如护理人员在了解了孕妇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之后,对孕妇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比如可以采取文字教育、图片教育以及示范教育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可以辅助咨询,高度关注孕产妇的妊娠精神状态,做好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生活护理,从而更好的提升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母婴的健康水平。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
2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站到了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要明显的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产程、提升孕妇自然分娩率,促进母婴健康。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做好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现将我科对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休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糖尿病患者31人,男性19人,女性12人,最大年龄76a,最小年龄41a,平均年龄52a。其中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14例,并发肾脏病变6例,眼部病变5例,糖尿病足3例。
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总结31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应对方法:
2.1 消极心理: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由于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工作者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时发泄愤怒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并请成功范例进行现场示范,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常常会有焦虑、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2]。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介绍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
2.3 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相当局限,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饮食方面也不加注意,有侥幸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告知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指导患者正解、合理、科学用药,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3].
2.4 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容易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要耐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常规宣教 病人刚住院时,往往出现焦虑抑郁,因此,病人入院时,要热情接待说明保持乐观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卫生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及床头请护器的使用,介绍同室病友及同疾病的老病人,与之相识,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3.2 做好家属的工作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患者患病期间最需要亲人的关心,亲情的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看望陪伴病人,同时病人的饮食调理,也需要家属的支持。
3.3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糖尿病患者因社会背景、文化、心理素质和病情的轻重不同,在患病初期常对糖尿病存在各种片面认识和不正确的看法,这些不正确的看法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对首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所知和所想,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的感受,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4]
3.4 饮食知识宣教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
3.4.1 说明饮食治疗的目的 能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尿糖、血脂有所改善,甚至可以接近正常,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者体重下降,提供合乎生理需要的营养,改善病人健康状况,维持正常社交活动,使儿童能正常成长,并介绍效果显著病例,因为疗效显著的病例最具说服力。
3.4.2 说明饮食治疗的原则 要合理控制热能达到和保持标准体重,平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白萝卜等为主。因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含糖量较高,均不宜多食,避免含单糖高的食物,如糖果、点心、饮料,避免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多吃富含纤维食品,如蔬菜、粗粮,烹调以清淡为主,宜用植物油。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主食可分成3~6餐食用,每周测体重一次。
3.4.3 计算每天所需热量的指导 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量,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血糖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3.5 用药与尿糖检测
3.5.1 用药知识 当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教会病人出院后能自己及家属注射胰岛素,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制剂和剂量,注意胰岛素注射时间为餐前30min,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3.5.2 尿糖监测 指导病人自测尿糖3~4次/日,分别于餐前和晚上睡前检测,可用尿糖试纸,它比较简单,便于接受。
3.6 预防患者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其皮肤黏膜较易损伤且难以自愈,建议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及早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及感染。冬天要注意足、手的保暖,但不能使用过热的水袋以避免烫伤,夏天降温不能使用过冷的冰袋以避免冻伤。要定期剪指(趾)甲,被蚊虫叮咬时不要乱抓,可用碘酒、乙醇消毒或用虫咬水等治疗[5]。
3.7 休息、活动知识宣教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可根据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疗法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可结合病人的爱好,如体操、打拳、慢跑、打球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产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稳定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31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配合饮食、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护理工作者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戴霞,梁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9.
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延续护理方式,有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改善,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各项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5:35,年龄47岁~81岁,平均(62.3±12.4)岁,病程1年~16年,平均(8.4±3.4)年,所有观察对象均经血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且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3.3±11.7)岁,平均病程(8.0±2.5)年,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0±10.9)岁,平均病程(8.8±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具体方法:①对患者实施包括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等内容在内的群体性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解答患者存在的问题。②患者出院前接受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饮食自控依从性、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③患者出院后每月接受1次电话随访,出院半年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饮食自控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联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方法:①个体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糖尿病自控饮食实用手册》的指导,为患者制定和实施健康饮食计划,宣导健康饮食和饮食控制的相关知识。②群体健康教育。通过现场问答的方式,向患者集中讲授健康行为和疾病相关知识等内容,并对糖尿病患者群体健康教育的效果加以评定。③患者出院前接受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饮食自控依从性、健康行为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④患者出院后每月接受1次电话随访,出院半年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饮食自控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1.3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 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其中,理想为FPG在3.9~6.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8.0 mmol/L,良好为FPG在6.1~7.0 mmol/L,餐后2 h血糖在8.1~10.0 mmol/L,差为FPG在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0.0 mmol/L以上,总有效率=(理想+良好)/病例总数×100%。同时,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FPG)等观察指标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加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法加以表示,如果数据间比较结果P
2结果
2.1临床疗效 40例实验组观察对象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5%,40例对照组观察对象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血糖控制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2观察指标 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健康教育前观察指标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健康教育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糖尿病延续护理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接受全面、深入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日常健康行为的改善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的方式,在社区和医院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形成社区-家庭-患者-医院共同参与的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加强患者与护士,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医院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强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和防控知识的认识。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过程中应用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表现和防治方法,从而形成合理健康的运动和生活习惯,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和病情的延缓[1]。专业护士和医师的指导和建议都十分重要,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也是传播健康教育知识的最佳时间,通过经常性的接触与互动,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各项健康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掌握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血糖和尿糖检测等自我护理技能。同时,患者出院前需要对其各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对于患者掌握不良的内容加以强化[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门诊接收的糖尿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35-70岁,平均(48.5±3.6)岁,本组患者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12例、大专及以上24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3-70岁,平均(47.9±3.8)岁,本组患者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13例、大专及以上23例。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其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门诊护理,包括病情介绍、药物指导、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定期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教育:护理人员应该秉持和蔼、沉稳、宽容的态度了解患者当前心理状况,对患者由于病情治疗、生活限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压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其实际生活情况为其分析生活、饮食限制的重要性,保证健康宣教的通俗易懂,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结合医院发放的宣传手册进行具体讲解,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结合患者家属给予其生活上的关爱、平等以及尊重,缓解患者内心不良情绪;
②运动教育: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规律的体育锻炼计划,遵循循序渐进、健康适合的训练原则,指导患者具体的运动时间、方法、安全事项等。针对患者中年龄较大者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患者于餐后30min内开始运动,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家属陪伴并叮嘱其携带糖块、饼干以预防低血糖症状的发生;针对中年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其实际工作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该类患者一般以运动健身为主,包括拳术、跑步、竞走、自行车等多种运动类型,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一旦感到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要求患者充分考虑到自身身体适应性,避免其过度运动而出现安全事件;
③饮食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说明饮食限制的重要性,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制定相应的食谱以及宣传手册,为患者挑选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食物类型,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应该以蛋白、维生素为主,加强蔬菜水果的食用,严禁患者禁食少食、暴饮暴食等现象的出现;
④药物教育: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建立个性化的药物服用手册,指导患者各项药物的服用剂量、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等,教会患者学会食用自动血糖仪并定期完成血糖监测,准确记录每次血糖监测的结果、时间等,为后续治疗护理提供更加直观的资料。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使用CQOL-74量表【2】测定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CQOL-74量表中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糖尿病分为I型糖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四个类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资料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患者高达9240万,高居世界第一位,糖代谢异常者更多。它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影响着患者健康及生存质量。其中,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谓性疾病[2]。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因此,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对糖尿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健康教育计划内容
①糖尿病的定义、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症状。②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意义。③饮食疗法的原则、食物选择及热量计算。④运动疗法的适应证、选择运动种类及注意事项。⑤心理状态与病情控制的关系,如何调节不良情绪。⑥口服降糖药的种类、配伍、副作用、服用时间及剂量。⑦胰岛素的适应证、剂量、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⑧低血糖的预防措施、识别及处理。⑨并发症的监测及防治。⑩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如胰岛素注射法、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尿糖试纸测试法。
2护理问题
①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物质代谢紊乱有关。②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糖尿病治疗和自我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知识。③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增高、营养不良和微循环障碍有关。④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1一级预防保健
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子女、肥胖者、以静坐生活为主的人群以散发图片、小册子的形式进行糖尿病预防知识教育。让他们懂得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的疾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对糖尿病易感人群要求做到饮食规律、少食油炸类及甜食等。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出现三多一少现象,应及时就诊,定期检查,以实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2二级预防保健
对出现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无并发症者,要让他们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应做到早发现、早期治疗,正规用药,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①用药指导:住院期间教会他们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知识,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症状,应及时监测血糖,随时调整药物用量;I型糖尿病患者要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应注射在脂肪深层或脂肪和肌肉之间,一般选择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臀部等部位注射。注射要定时,注射30min内一定要进餐,如果偶尔进餐时间提前,应腹部注射,如果进餐时间推迟,则应臀部注射;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注射部位不能按摩,以免加速胰岛素吸收而引起低血糖反应;注射部位要采取轮换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②饮食指导:控制饮食可以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减轻胰岛负担,使胰岛组织得到恢复。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饮食的摄人,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宜食各种新鲜、清淡蔬菜及豆类,以及低脂肪、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瘦肉、粗粮、牛奶、豆苗、南瓜、鱼类等;忌食含糖多的糕点、饼干、水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香燥之品,忌烟酒。注意要定时进食,有规律,尤其是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谨防因饮食摄入不当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③心理指导:通过与患者的接触,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个体差异、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鼓励患者的家属、朋友主动关心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
3.3三级预防保健血糖控制
①皮肤护理: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出汗后应及时用温水擦干汉渍或更换内衣;避免皮肤抓伤、刺伤或其他伤害,避免使用过烫物品;经常观察皮肤有无感染迹象,一旦皮肤受伤或出现感染,应立即就诊。②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易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症状,患者因疏于双足的治疗及护理,最终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教育患者养成每天检查双足的习惯,并坚持每晚洗脚,水温要适宜,一般为38~40℃为宜,洗前要以手或肘试水温,洗后用清洁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洗后要仔细检查双足有无皮肤破损、水疱、小伤口等,尤其要注意足趾问有无红肿、皮肤温度是否过冷或过热,足趾间有无变形、足部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等;平时要选择合适的鞋袜,不宜过紧。
4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注意个体差异
①因人而异: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特点的差异,而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注意要突出重点。对初次住院的患者,着重基础知识技能的宣教,对反复住院的患者要重点与其探讨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对于生活贫困的农村患者,要反复告诫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如多食高碳水化合物(薯类食物)的危害;对于经常出入酒店忙于应酬的患者,要教会其避免酒精、高脂类饮食的不良生活习惯。②因病情而异:由于疾病病程不同,采取的教育内容也不同。如年老体弱患者要求做轻微活动,持续时间相对要短;对于早期肥胖患者则要求其运动量为最大的耗氧量。所以可采取一些激烈运动,持续时间也要长一些。③因治疗方案而异:同一种疾病,因为治疗手段不同,其治疗效果也不同,需要患者配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如临床常用的降糖药,对于口服降糖药患者,应着重交待清楚用法,使其分清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对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教会其掌握抽吸剂量、注射方法、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5出院病人教育
患者出院时向其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指导合理饮食、生活起居、戒除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状况和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督促门诊随访。通过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自觉地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形象。
6小结
健康教育应视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士可以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向患者介绍有关糖尿病的各方面的知识,同时配合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患者意志和毅力的形成,更坚定了患者的治疗信心。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起健康信念,促进其自觉地进行饮食、运动、心理、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自我保健的科学管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为了满足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护理需要,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及促进康复的护理目标,就必须应用护理理论来指导护理实践[3]。
参考文献
1.2调查方法:对问卷调查表进行自行设计,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②对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护理人员的认知程度;③护理人员掌握健康教育的能力;④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力的获得途径;⑤在护理人员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时机、形式及方法;⑥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方法及管理体系。问卷共由6个维度,25个问题组成。问卷结构效度及内容效度均符合标准,信度为0.65。由专人负责问卷的统一发放及回收,并在发放时向受调查者充分讲解各项问题的内涵和填表注意事项。在被调查者充分理解后,采取白填方式和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本次调查中发放问卷700份,收回670份,有效回收率95.7%。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层次医院的调查对象,在学历、工龄、年龄及职称结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其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占31%,30~45岁之间占40%,45岁以上占29%;其职称结构为:初级职称占39%;中级职称占42%,高级职称占19%;学历结构:本科学历占29%,大专学历占42%,中专学历占19%;工龄:10年以下占29%,10~20年占42%,20年以上占29%。
2.2各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实施时机: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时机的选择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间存在差异。需根据病人需要随时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包括教学医院、市级医院及乡镇医院护士,分别占76.4%、73.8%和48.7%;其次是在操作中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包括教学医院,约占56.9%;另外区县医院的健康教育时机主要选择在操作前,约占49.9%。见表1。
三、讨论
护理人员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以病患及病患家属为主要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灌输,使其不断累积健康知识,改善不良健康行为,卫生行为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正确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施教者和咨询者,在院内为病患及病患家属提供一系列与健康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的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接受诊疗并积极配合的角色,健康教育后患者能够主动预防疾病从而促进康复。由此可见,护士在医院的健康教育中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paely的人际间关系理论阐述到,护士与患者之间应保持一种治疗性的互动关系,健康教育同样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护士在对病患及病患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对于每个案例的个体需求进行充分全面的评估,并根据个人的身心状况选取适当的教育时机,这要求患者具备学习能力和、愿望,并能与教育者之间形成互动,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时机在不同层次的医院护理人员中存在差异。能够对病患进行充分评估,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时机者,平均占59.9%,其中教学医院最高,占76.6%。调查结果提示在护理人员提供健康教育时,应加强个体评估并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从而保证教育效果的提高。
健康教育是临床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有利于患者的心理保健,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及生活方式,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针对乙型肝炎的心理特点和发病机理,应有计划的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预防传染
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分泌液及其他体液,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传播,因此,医护人员要利用一切机会,针对患者适时开展健康教育,介绍乙肝相关知识。动员家属化验乙肝三系统,对易感染者注射乙肝疫苗。增强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密切接触者在接触患者后应勤洗手,如皮肤有破损者应注意保护,尽量不接触患者,有必要接触者需戴医用手套。日常生活中不要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生活用品。性生活时应使用。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克服不良的卫生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看牙医,纹身等行为时,提前告知自己是乙肝患者。
2.2 饮食指导
营养方案取决于肝病的性质、病程进展、病情程度、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有无合并症。饮食应注意清洁,食物供给要适量,营养搭配要合理。原则上应给高蛋白、适量脂肪、高维生素饮食。每天应给予患者30-40kcal/kg热卡,成人每日2000-2500kcal⑶。原则是共同的,处理则须个体化。肝炎患者易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的情形,使进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取量亦减少,容易引起蛋白质的缺乏,这时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帮助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如肉、鱼、蛋、奶等。有低蛋白低血症而无肝昏迷先兆者可给高蛋白饮食,有肝昏迷先兆者禁止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如豆类,肝昏迷者禁止蛋白质摄入。给予适量脂肪,如食入脂肪过多,易引起腹泻,导致病情恶化,但不必过量限制脂肪,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用量。糖是主要热量来源,进食足够的糖类,可增强肝细胞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力,保护肝脏少受损失。但应避免摄入过量的糖类,以免造成糖尿病。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肝脏对抗压力及修复损伤。对已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应给柔软、少渣、无刺性饮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绝对禁酒。酒类本身就可以损害肝脏功能,肝炎患者饮酒能进一步加深肝损害的程度,引起病情恶化。
2.3 用药指导
目前,经临床验证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应告诫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怕麻烦、图省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系统地用药。不要听信广告自行用药,更不能乱用偏方,要谨防服用假冒伪劣药品。不能随意停药,防止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药物。向患者讲解保肝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对肝脏的影响,使患者明白盲目服药不仅会加重其经济负担,也会使肝脏负担过重,甚至直接损害肝脏。
2.4 乙肝疫苗的应用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疫苗的出现,大大造福了中国人。一般来说,在乙肝发病率高于8%的高发病率地区,母婴传播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而用乙肝疫苗与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联用对于预防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宝宝感染病毒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5%。在乙肝疫苗刚开始纳入计划免疫的1992年,中国30个省的儿童的乙型肝炎携带率高达9.75%, 2015年,儿童的乙型肝炎携带率则降到了1.0%以下。可以想见,目前看似仍较高的乙肝病毒携带率,是因为既往感染病毒的人终生携带病毒所导致的,病毒携带率的下降趋势实际上是被延迟了。而目前在婴幼儿人群中可喜的趋势则表明,保持目前的大好形势,在今后受疫苗保护的人群比例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人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将会呈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要对健康人群着重做好乙肝免疫知识教育,乙肝病人接触者的健康教育应宣传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作用,正确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
2.5 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由于乙肝疾病的特点,患者心理压力增大。而每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 具有特定性,应根据其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疾病的态度,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恰当地运作心理防卫机制,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出院指导
结果:采用推拿等手法治疗各种风格偏瘫患者的肌力,观察组的患者肌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表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肌力分级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促使其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肌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护理功能锻炼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1-02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但实际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直接对病人造成健康的危害,包括出现:严重肢体残疾,如瘫痪,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其次是造成病人认知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照顾而生活。中风的危害一方面是对病人的本身,另一方面是大大加重了病人家属的生活负担,第三方面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通过研究中医对于中风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干预来发现:如何减少发病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有意义的。为中风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和康复的方法。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9年4月-9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偏瘫病人46人,门诊病人23人,全部诊断为中风中经络,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标准。年龄55岁-76岁,平均年龄65.5岁。共收集中风中经络病人69例,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23例。治疗和护理前两组病人语言发达,上下肢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观察组:以灯盏花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如有血糖升高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14天为1个疗程。入院3天内推拿穴位(肩廖,曲池,合谷,足三里,承山,涌泉)并按压。护士掌握简单的取穴方法和推拿手法,每天在静脉输注完成后每个穴位用大拇指按压旋摩,以病人有酸,痛,胀感觉为度,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一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对照组:仅以灯盏花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如有血糖偏高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14天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
1.2.2治疗评价。按《重要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肌力评定:显效指治疗后肌力改善3级,有效指肌力改善1级-2级,无效指治疗后肌力无改善。
2结果
通过采用推拿等中医手法治疗的患者,在一个疗程后进行肌力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各级肌力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肌力恢复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早期康复护理可恢复中风瘫痪病人肌力,四肢活动度及综合能力。我国是世界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之一,上海发病率每年为104.4/10万。据统计,在尚存的病人中,脑缺血性卒中约占75%,病残率为70~80%。有学者认为,脑梗死病人病后应立即开始康复训练,而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方法对中风的康复有着不可否认的效果。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而脑中风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康复手段,导致失用综合症的发生。因此,在明确诊断中风后一周内,意识清楚,心率和血压稳定的病人应及时给予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3.2血压按压作用。推拿护理是跟据及格洛学说寻经取穴,应用推拿手法疏通经络,恢复患病肢体的功能。取穴依据:风病多犯阳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住,使肌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经脉循行路径,分别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点穴是在病人的体表穴位和刺激线上实行揉、压、点、打等手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项目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为开拓中医护理,发扬中医特色做出有益的探索。可向社区推广,为中医进入社区提供技术指导。
3.3健康宣教。
3.3.1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对卒中病人康复的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涵盖身体功能锻炼并兼顾心里健康等在内的系列指导。护理人员与病人首次见面是就要面带微笑以乐观的情绪感染病人和其家属,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并围绕疾病的发生、发展向病人及其家属反复讲解和强调肢体早期康复训练及长期训练的重要性,是他们从心理上主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并且自觉地参与,以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给其更多的情感支持,使其保持情绪乐观稳定,在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下早日康复。
3.3.2健康教育的内容。护理人员应详细的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中风的相关知识。脑中风发作时一般有身体麻木无力,失语,意识障碍,口角歪斜等,若发作时间持续约10分钟,应当紧急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治疗过程中向病人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副反应,注意事项等。同时注意病人的饮食,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忌浓茶,咖啡等,应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等。其次,对中风病人还应做好皮肤护理,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衣服,保持床单整洁平整,长期卧床应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3.3功能康复指导。加强病人的康复锻炼,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教会病人和家属康复训练方法和技能,包括肢体的被动及主动运动,语言能力和记忆力的恢复等。此外,待病人病情稳定,还应和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康复促进计划,保证病人更快更好的康复。
3.3.3.1肌力锻炼。肌力训练可以分为等长,等张和等速训练。急性期可以进行等长肌力训练。持续被动运动是一种很好的等长肌力训练。等长训练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萎缩肌肉可逐渐肥大,使肌力和耐力得到增强和恢复,从而改善僵直肌体的功能;等速训练时,可同时对据抗肌群进行锻炼,保证了肌力训练的高级性和安全性。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注重个体化和适度。同时护士应告诉患者功能锻炼是必须持之以恒,甚至终生锻炼。
3.3.3.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如仰卧曲膝,髋关节的屈伸练习。下肢运动宜取坐位或卧位,以减少关节的应负荷。下肢功能锻炼可以防止中风患者因中风而引起的关节挛缩粘连,促进关节软骨的再生和韧带的恢复,促进微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
3.3.3.3身体适应性训练。主要是全身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跳舞,打太极拳,木兰拳和力量训练。
3.3.4心理健康指导。病人发生脑中风以后大多情绪低落,沮丧,抑郁,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护士应同情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尽快度过绝望期,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安慰家属,鼓励家属行动起来,一起帮助病人协助治疗。家庭治疗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心理干预的方式。亲人的支持对脑中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4结论
本项目采用手足阳明经寻经取穴,配三焦,肾经之经穴进行点揉手法以“补其荣而同其愈,调其虚实,和其顺逆”,观察组的肌力恢复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200例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孕妇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两组孕妇在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产前检查次数方面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组100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健康教育和护理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妊娠孕妇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提升孕妇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第二对于健康教育的范畴和相应的成果进行宣教是必不可少的,让孕妇对健康教育能够具有持久的信任度。如开展用药知识的宣教,避免孕妇和放射性的物质以及病毒接触。第三,要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比如护理人员在了解了孕妇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之后,对孕妇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比如可以采取文字教育、图片教育以及示范教育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可以辅助咨询,高度关注孕产妇的妊娠精神状态,做好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生活护理,从而更好的提升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母婴的健康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
2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站到了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要明显的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产程、提升孕妇自然分娩率,促进母婴健康。
How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nurses some Suggestions
Liu Ying
Abstract:In the community health work on how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ty nurses based knowledge level,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health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and then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work of subjective initiative carry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Community nurses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24-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宜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1]。社区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健康教育是基本公共卫生9项[2]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并且使社区护士从单一的社区护理服务向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保健转变。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社区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丰富的健康知识,还要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培训、总结、效果评价和收集整理等工作。如何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和质量是新形势下社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 提高社区护士知识水平,为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前很少学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所以社区护士大多为临床护士转型走上社区护理岗位[3]的。除临床护理知识外,针对社区护理的特点,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的、严谨的健康教育。社区居民只有接受并掌握具有科学性的健康教育知识,才可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1 根据科室和社区卫生工作网络化管理特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QQ群,社区护士全部参加群活动。按月份、节令选取社区居民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每周组织1至2次健康教育培训,社区护士可以定期上群共享查看健康教育资料。此方法使社区护士接收信息时间更灵活,内容更全面。所有人均能不受时间、不受地点限制接收培训内容,而且节约纸张。每月以邮件形式组织考试、留存电子档。
1.2 根据社区卫生工作实际,社区护士还应具有筛查有价值、有意义教育宣传信息的能力。针对从网络与书籍中对社区居民有益的内容,及时组织整理,上传信息,供大家学习。
2 培养社区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高社区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
将健康教育宣传栏、视听音像传播、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讲座、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等分配到人头,以利于每一项工作的连续性。每次活动后科室内给予总结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所有健康教育活动均装订档案,以备核查。定期组织科室内人员进行健康活动交流,以利于工作更协调。
3 社区护士应用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指导及培训能力,在走访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提出可行性意见
慢性病管理中高血压、糖尿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指导居民根据血压及血糖值用药,并教会居民测血压、血糖和自己注射胰岛素的能力。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良师益友。
4 对每次健康教育活动后的问卷给予总结整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根据问卷的满意度和随机抽取电话回访满意度进行评分,作为一项社区护理人员的一项绩效考核,根据科室内的考核结果予以表扬和奖励。使社区护士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收获,有效地增加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5 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增加了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拉近了社区护士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
使社区护士与社区居民的关系从主动型服务到被动型服务发展为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服务关系。社区护理服务也不断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4]。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社区护士也提高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在健康教育中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增加了社区护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贺伟.健康教育(第二版)(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M].科学出版社,2008.3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实验组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55.2±6.3)岁;文化教育方面,小学教育及以下102例,中等教育87例,高等教育51例。对照组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55.1±6.6)岁;文化教育方面,小学教育及以下101例,中等教育82例,高等教育5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医院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术前做好教育工作,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检查化验结果,与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交谈,对手术方案进行一定了解。对家属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教育,促使家属全力配合。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例如预防感染、清洁卫生等常见知识[3]。缓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疏导,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适当地开解患者,针对患者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相关情况,使患者进手术室时可以减轻一些陌生感。术中要注意营造舒适的氛围,护士对患者进行安抚,取得患者的信任。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状况,准备好常用物品。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不良情绪产生情况,术后调查患者对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集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探讨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焦虑等不良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3-02
为了使得发热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做的更好,我院门诊对收治的发热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有关情况做以下详细报道。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的520例患者和家属,都是我院门诊在2011年――2012年期间收治。其中男性为259例,女性为261例;患者的年龄在19-58岁之间,平均为(35.0±2.0)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有210例、中专及高中患者190例、大专及以上患者有120例;职业分布:工人140例、干部130例、农民130例、学生12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60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职业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的方法此次主要是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相关调查,调查表为作者自己制作,并经过相关专家指正[1]。主要是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在患者和家属对调查内容进行充分理解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填写,此次发放的调查表为520份,收回520份,实现发放和回收率均为100.0%。患者和家属在回答相关发热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护理操作技术等知识时,只需要患者和家属回答是或者不是,教育需求调查表的项目采用的是多项选择,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来进行选择[2]。
1.2.2传统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候诊和体温测试以及物理降温时,或者患者在遇到高温需要进行解决时,给患者进行随机的健康教育指导。没有对患者进行发热知识知晓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没有进行资料的量化处理以及个性和针对性的护理。
1.2.3规范化教育方法
1.2.3.1制定讲解内容体温测试的稳定一般分为:正常值、高热、中热、低热等。同时给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发热降温的方法,使用乙醇擦拭的浓度,哪些部位是可以擦拭,有哪些禁忌[3]。在家中需要常备用的退热药物,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药物降温方法,要注意降温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在治疗和预防发热疾病时,要掌握好相关的护理知识,患者在发生发热时,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护理。
1.2.3.2评估和实施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测试体温时,先要给患者贺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同时要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将相关的健康知识给其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将这些常用的知识制成卡片给患者贺家属进行发放。此外,要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文化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操作。
1.2.3.3教育方式的选择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和个体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采用小卡片提示或者面对面讲解以及宣教处方解说、现场操作演示、视频、电话询问等。
1.2.3.4跟踪观察教育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地复诊,同时要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要最大可能地将患者和家长的不良行为进行改变。此外,要进行护患之间的互动,可以采用提问和现场演示的方式进行。加深患者的印象,激发患者的兴趣等。鼓励患者进行实际的操作,便于患者及时地掌握相关知识。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1两组患者和家属对发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见表1。
2.2不良护理行为转变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实施规范化教育主要是因人施教,对发热患者在就诊时,根据患者的个性和文化以及实际需求等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和指导,让患者了解相关的发热知识。经过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患者和家属都能够很容易接受教育的内容,并且试验组患者对发热知识的知晓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利用患者在就诊和复诊时进行互动式的提问和示范,将相关的技能性知识进行亲身示范和演练,让患者对一些不了解或者难以掌握的操作进行熟悉和掌握。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向患者进行发热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同时需要给患者和其家属进行宣传,让其一起参与此活动中来,进而让患者和家属都了解和掌握降温的相关知识。最终实现大家掌握正确降温的方法,才能将其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纠正。根据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之后,在进行就诊之前,主动降温的患者面型增多。使用物理降温对于高热患者来说,是一种廉价和快速以及方便的降温方法。主要是使用温水和乙醇进行擦拭,在患者的头部和大动脉血管处采用冰敷的方式;多喝水和开窗透风。
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的不足部分。同时让患者学到具体的知识。同时对患者进行现场演示,加深患者的印象,便于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发热相关知识。参考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治愈难、患者感受多变等特点,目前临床尚缺乏彻底治愈的药物,治疗效果差[1]。同时由于该病复发率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护理服务不够完善等原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指导的护理效果,特进行本次研究,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22-54岁,平均(28.18±2.14)岁,病程1-12年,平均(5.24±0.96)年。第一次住院108例,第二次复发住院54例,第三次复发住院1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135例,初中学历36例,小学学历8例,文盲1例。
1.2 方法 对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并在其出院后实施随访指导,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形式 根据患者入院初期、治疗期、出院前期对疾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以及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可通过宣传栏、座谈会、个体辅导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指导[2]。出院后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对患者进行指导。
1.2.2 健康教育内容 ①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初期,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科室制度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等,使患者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减轻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获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用药指导:向患者解释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培养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期间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更不可擅自停药。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或药量。③饮食指导:[3]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进食较多的蛋白质,避免高热量、高糖饮食,以免肝脏脂肪变性和糖尿病的发生。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以控制肠道内氨的来源,避免引发肝性脑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急性期的患者应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如稀饭、米汤、蔬菜等。同时嘱患者禁烟酒,禁食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④心理指导: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社会常常对其持有偏见,同时由于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不正确认识,大部分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慌的心理,严重者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护理人员在生活上应多关心患者,用积极的态度和语言开导患者,多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列举病情恢复良好的例子,减轻患者焦虑、恐慌等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⑤休息指导:[4]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可适量增加活动量。⑥隔离知识指导:需告知患者乙型肝炎是通过体液和血液经过皮肤或黏膜传播的,密切接触可传播,也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日常用品如牙刷、剃须刀、餐具、梳子等应专用,切记不可混用;被血液污染但有保留价值的物品应经医护人员统一消毒处理,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同意焚烧处理;隔离器患者不可参与任何形式的献血。⑦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起居有规律性,保持心情愉悦。另外,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定时回院复查,同时院方应做好随访指导。
2 结果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及家属的疾病专业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了解;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无缝隙的、全方位的沟通,使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得以缓解,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同时,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预防保健知识大大提高,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实施健康教育后,增强了了护患的沟通,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系统工程,通过与患者之间耐心细致的沟通,提供患者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可尽快掌握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病情的变化等,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5]。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详细、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可以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文霞,曹军平,王春秋.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乙肝知识教育[J].武警医学,2008,19(8):146-147.
[2] 张爱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