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海洋经济行业研究

海洋经济行业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海洋经济行业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海洋经济行业研究

篇1

蓝色经济,也就是海洋经济,它在发展进程中与陆地经济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持,金融资本和金融资源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参与能够对整个经济带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必须重视金融行业对蓝色经济的重要支持。

一、金融排斥理论概述

金融排斥概念是一个新型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其定义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确认。通常是指社会上的经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缺陷,加上政策环境的影响,导致其难以进入金融领域,也就无法获得金融业的支持。这个理论的开端是沿着地理的方向进行探讨,之后的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看法不一,观点多种多样。但是我国的学术领域对此进行的研究相对较晚,2007年,一位专家在对英国进行研究之后提出针对这个方面的诸多问题的对策,提出了金融排斥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就是我国金融领域在提供好服务上不够灵敏。我国另外的两名学者在2008年在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出现供需矛盾的状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了金融排斥理论。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对金融排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研究的范围大多都集中在城市和乡村领域,造成研究过于集中的情况,致使其他领域的研究较少,出现了研究失衡的局面,尤其是在海洋经济方面,相关的研究更是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蓝色经济领域金融排斥实例分析

我国沿海某省,依托靠近海洋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该省在2010年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重要成绩,了全国第一个蓝色经济规划。虽然曲取得了这些成就,但是依然存在问题,海洋经济在金融方面投入的力度缺乏,这一点可以从全省的海洋经济为了筹集发展资金,但却很少得到金融领域的支持看出来。这些年,该省为了发展而发展了多种资金筹集互动,比如银行贷款、发行证券,也会利用外国公司的资金实现自身的发展,经过努力虽然使得其获得金融领域的资金支持额度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总体规模仍然不足以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金融排斥现象难以避免,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金融对蓝色经济的排斥分析

(1)条件排斥。这个方面的排斥是指金融领域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会附加一些条件,但是对于被排斥方来说是不合理的。如果将其应用在海洋领域,就是海洋部门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资金支持的时候,金融机构的附加条件就是提供抵押。虽然银行等机构要求抵押无可厚非,但是这对于海洋机构来说就不太符合其现实情况,因为海洋行业受其自身特点限制,而导致其没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作为抵押。在海洋行业中,动产的比重较高,一般都是船只等,因为其经常出海,会遭遇自然风险,因此金融机构不会愿意以其作为抵押品。

(2)评估排斥。金融机构为了确保所投入的资金能够取得回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会在提供贷款之前对贷款方进行全方位的还贷能力评测,这就导致一些行业无法靠近金融行业。其实,海洋行业存在很多弱势因素,比如当重大海洋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海洋产业就会受到损失。此外,海洋行业还会面临较多的汇率风险,当这种状况发生之后,虽然海洋行业已经做了很好的套期保值活动,但是汇率波动仍然会对其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3)价格排斥。当某些产品的价格过高就会影响企业的购买,没有购买能力就会被排斥出市场。海洋事业的需要的筹资成本和金融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的时候自然会在价格上提高标准。比如农村信用社,其贷款率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甚至超过了一些民间借贷形式,交易的双方都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就会导致海洋事业被排斥出主流金融领域,转而向民间机构进行借贷。

四、相关对策

(1)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政府在地方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财政发面向海洋事业进行推进,建立对金融行业的引导机制,促使其减少对海洋事业的排斥,将原本由金融机构承担的费用转由政府财政进行支付,这样就使得金融机构对海洋事业对支持力度加大。

(2)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是经济调节的有力杠杠,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海洋事业中,为了解决金融机构投资不足的问题,可以从税收方面入手,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将其与金融领域对海洋事业的支持的比重进行联系,让新增的贷款项目能够投入到蓝色经济领域当中,使得资金流向向着海洋方面倾斜。如此就可以确保海洋经济能够迅速的发展。

(3)使产业政策和金融形成良性互动。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发展环境建设。在海洋事业中,企业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应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资金基础较为薄弱的产业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行业中的领头地位的企业也是重点帮助对象,确保其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当时间推移到新世纪,海洋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可以说海洋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金融领域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本文对金融排斥理论进行概述,对蓝色经济领域金融排斥实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08

自十六大以来,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强。2012 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将有力助推以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的“新东部”的崛起,这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半岛具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山东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18.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2%。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区域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商品的流通,生产的扩大化和社会化,社会资本的迅速转移,多种融资形式和信用工具的运用和流通,信贷市场逐渐形成,而作为信贷市场中起重要作用的信贷工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要转变原有发展方式,突破现有发展瓶颈,[1]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离不开信贷支持的巨大作用,有效的运用信贷工具对于促进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优化主导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主体仍然是银行机构,民间金融的参与度比较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不高,即使是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但自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各个商业金融机构为了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普遍采取了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收缩了农村基层信贷战线,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交,对渔业贷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续繁、环节多、借贷难。同时,由于渔业是高风险性行业,许多金融机构认为渔民贷款诚信差、还贷能力不足。因此,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对渔业生产扶持力度小、放贷量不足,导致渔民生产、技改资金短缺问题难以解决,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发展。[2]

2 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度测算

山东半岛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830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2%。山东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海洋矿业产量较去年增加24%,海洋盐业产量达2273.05万吨,占沿海地区总产量的69%。2011年海洋渔业产出2388.2亿元,增长16.7%;海洋化工业产出663.3亿元,增长17.4%;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出441.0亿元,增长16.4%;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出81.1亿元,增长15.9%。

青岛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龙头城市。青岛市的海洋经济保持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683亿元,增加值557亿,同比增长17.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2011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890亿元,同比增长12.3%。2012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目标为15%,力争突破2000亿元关口。

各金融机构也是不断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2010年青岛市银行业全年新增信用增量1738亿元,支持实体经济的一般性贷款比年初增加1332.4亿元,同比多增208.4亿元。同时,继续加大包括海洋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及青岛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典型代表性,本文以青岛市的海洋产业为例,采用指标对比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半岛蓝色经济区信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2.1 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与信贷支持状况

2.1.1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状况

发展海洋经济,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目前,青岛市海洋产业总产值居山东全省之首。而且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了临港石化产业、造船、海洋工程等临港产业集群

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从2005年至2009年海洋产业的构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图2和图3是对2005年与2009年海洋产业结构进行比较。

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从2005年至2009年海洋产业的构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传统的海洋产业中的海洋船舶业在整个海洋经济的比重中有所上升,海洋生物医药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新兴海洋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比例大幅提升。这与国家的政策对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有关,更与对海洋经济金融支持的倾斜度有关。

2.1.2青岛市海洋产业信贷支持状况

从2008——2009年青岛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就可以看出国家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就在不断增强。下面从信贷支持规模和信贷支持结构就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进行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2008-2009年青岛市各年的海洋产业产值的国民经济比重远高于商业银行海洋产业融资的比重,说明信贷支持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从动态来看,2008-2009年海洋经济产值的国民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尽管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融资额度增加了。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结构的问题。下面就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结构进行研究。

图中的其他产业,主要是除传统海洋产业外的新兴战略性海洋产业,主要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主要有滨海旅游业及海洋运输业等,这些产业已成为青岛市海洋经济重要增长点。

从图4和图5的比较可以看出,以海洋渔业为主的海洋第一产业的支持力度、海洋化工与船舶的信贷支持力度、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的支持力度在下降。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信贷支持比重在上升,海洋交通运输机港口物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上升。

尽管对海洋经济的总体信贷支持力度不断上升,对各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结构进行了部分的调整,但是,对各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度是否应经达到合理的水平,下面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信贷支持海洋产业的支持度进行测定。

2.2 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度静态分析

我们以2008年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例。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用部分海洋主导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业、及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总值和贷款融资比重为考察指标。2008年,青岛市的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为1222亿元,各种信贷融资总额为866224万元。表2是青岛市部分海洋主导产业2008年产值及信贷支持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8部分海洋主导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海洋生物医药)产值贡献率和信贷融资比重中,海洋生物医药业贷款融资效率较高,其次是海洋渔业、然后是海洋船舶,剩余行业海洋化工的贷款融资效率比较低,可见海洋主导产业的信贷融资的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从对海洋主导产业的信贷支持度来看,2008年的信贷支持度具有以下特点:海洋化工行业的信贷支持度最高,商业银行贷款比重大于该行业生产总值在海洋产业总值中的比重,保证了该行业资金的充足来源;海洋船舶行业的信贷支持度次之,贷款比重与产值比重的差距比较小;海洋渔业的信贷支持度第三,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信贷支持度第四。

2.3 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的动态分析

为更加清楚的表明各产业的信贷支持度的变动情况,我们将2008——2009年各个海洋主导产业信贷融资额度与生产总值做一下比较。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我们以海洋经济总额及最具投资价值的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表3是青岛市2008年和2009年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状况。

(2)2009年的海洋船舶工程产值为根据2010年产值的估算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论是2008年还是2009年这些海洋产业的边际贷款产值均大于整体海洋经济的边际贷款产值,说明这些行业都是对海洋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的行业,对未来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依然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洋渔业,作为传统的海洋经济产业,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行业贷款的边际生产能力上升不是很明显。与2008年相比,2009年该行业信贷增长率比产值增长率少了接近0.2个百分点。在今后的海洋渔业贷款支持中,应创新支持方式,提升贷款的使用效率。

海洋船舶、工程行业,是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行业。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对其的支持力度,贷款边际生产能力的下降说明政府对该产业的信贷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就整体海洋经济而言,2008年至2009年的信贷增长率比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七十多个百分点,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2008年相比,2009年青岛市海洋经济贷款边际生产能力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贷款投入结构的问题引起的。因此,今后的信贷支持结构需要科学调整。

3 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像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弱、信贷产品种类少、信贷工具灵活性低、资金供需双方矛盾突出以及民间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能力不足等。[4]为了更好的促进海洋主导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信贷工具在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优化信贷支持结构,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信贷政策对发展海洋经济的倾斜力度,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1 可以加大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快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改革,加大商业银行对海洋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5]具体可以从安排“海洋开发专项贷款”、提高对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6]、发放短期的季节性渔业再贷款和依据海洋经济信贷需求特点更新服务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7]

3.2 有必要筹办海洋产业信贷管理局,来重点扶持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有三家政策性银行,而他们均有各自重点扶持的对象和范围,都不可能将海洋经济企业作为专门重点扶持的对象。

3.3 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贷款结构、积极推动借款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方式转变,[8]并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的用途等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3.4 由日本的经验可以得知,日本农(渔)业信用担保保险制度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农(渔)业生产者因需农(渔)业现代化资金向贷款机构借入资金担保不足的问题,[9]因此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在发展海洋经济中也可以引入海洋信贷担保保险制度以提高海洋信贷资金担保不足的问题。主要通过健全海洋信贷保险制度和建立海洋信贷的担保机制来实现。

3.5 充分利用民间金融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促进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民间金融对信贷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10]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使民间金融机构设立发展海洋经济的放贷专项账户。

参考文献:

[1] 刘堃,周海霞,相明.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N].太平洋学报.2012,20(3):59~64.

[2] 袁红英.资源环境约束与山东区域技术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09):153~157.

[3] 孟庆武,孙峰德等.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6):70~75.

[4] 李莉,司徒毕然,周广颖.海洋循环经济如何借力金融支持[J].环境经济.2009(4):43~48.

[5] 吴明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7):35~38.

[6] 屠元亮.海洋渔业行业分析和信贷支持策略[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2):58.

[7] 秦宏,谷佃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实证分析[J].海洋科学.2010(11):87.

篇3

舟山是以群岛著称的我国第四大新区,地处我国南北航运和长江口的交汇处,呈“T”型状,素有“祖国渔都”之盛誉,已形成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日前,舟山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它已迎来新一轮大开发与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此视域下,浙江海洋学院在围绕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中,大力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应用研究,积极探索服务海洋经济的运行模式,以期学校服务海洋经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地方高校服务海洋经济的必要性

海洋经济对地方高校提出的必然诉求。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简称“两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舟山市的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临港工业、船舶工业、渔业总产值为例,临港工业从2006年的326.1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39.80亿元;船舶工业从2006年的106.9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93.15亿元;渔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72.9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69亿元(见表1)。但同时,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自然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等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科技和人才是核心要素。而地方高校被称之为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科学技术的助推器,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经济发展只有与地方高校联姻,才能解决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质量问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海洋经济对地方高校提出的必然诉求。

地方高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应该看到,地方高校与知名高校相比,其办学实力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外界支持。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所采取的非均衡政策极大增强了地方社会经济活力的发挥,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实质启动,国家赋予舟山的“开发开放、先行先试”新区政策为舟山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与此同时,学校与地方的互动发展也更为密切。为更好服务“两区”建设,学校主动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如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调整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并增设“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同时,围绕“海”、“港”、“船”、“渔”、“油”等涉海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所以说,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也是学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顺应世界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潮流。追寻世界各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历史轨迹,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开创了服务社会的先河,犹如她所倡导的那样,“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与州的紧密关系。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于州负有特殊的责任。教育全州的男女公民是州立大学的任务,州立大学应该促成对本州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的迅速增长。州立大学的教师应该用其学识专长为州作出贡献,并把知识普及于人民。”又如英国的剑桥大学,也积极开展推广运动,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再如日本,在大学设立的共同研究中心,它除进行与民间的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外, 还对民间技术人员实施研修, 对民间研究开发等事宜进行技术咨询, 从而为搞活地方产业尽一己之力。事实表明,世界各国高校的服务方式虽不同,但其服务宗旨是一样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地方高校更应顺势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扎根地方,为社会服务。

浙江海洋学院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

目前,舟山群岛新区正在按照战略定位,加速推进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大宗物资储备中转贸易中心、海洋海岛综合开放试验区、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在此背景下,学校积极破除不适应群岛新区建设要求的习惯做法,努力探索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

篇4

为合理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科学划分海洋产业,2005年,我国开展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研究。2006年12月,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正式颁布。该标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参考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明确了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的概念,区分了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2个类别,构筑了海洋经济的核心层、支持层和外围层等3个层次,具体包括28个大类、107个中类和380个小类,基本构建了完整的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体系。同年,为了明确沿海区域的分类标准和海洋经济统计的区域范围,海洋行业标准《沿海行政区域分类与代码》(HY/T094—2006)。这两项标准的颁布实施,规定了海洋经济核算的行业范围和区域范围,为核算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我国相关部门还编制印发了《海洋高技术产业分类》《海洋经济指标体系》《海洋高技术产品分类》《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标准体系》等标准。

二、海洋经济核算体系的创立

2005年,为全面反映海洋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实现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可比性,为海洋经济发展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设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工作,依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参考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核算的研究,创建了由海洋经济主体核算、基本核算和附属核算构成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构建了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和模型。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包括海洋经济生产核算、海洋投入产出核算、海洋固定资本核算、海洋对外贸易核算、海洋自然资源核算、海洋环境核算和涉海社会活动核算等。2005年8月,《海洋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方案》印发,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工作。2005年6月~2006年6月,为了验证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河北省和江苏省盐城市分别开展了省、市两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的试点工作。海洋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使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发生了质的跨越,是海洋经济统计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篇5

一、海洋经济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一)核心:职业文化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文化,以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及各职业为基础,又形成普适性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应是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工作。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所,也由学校课堂教学扩大到了企业及实训基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等。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特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

(二)特色:海洋经济浙江是国家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海洋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全面落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规划,积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浙江基本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海洋科技教育先进、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这既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家正式批复后,贯彻落实“海洋科教水平明显提升,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构建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体系的基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高等教育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涉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将注入鲜明的海洋经济特色。

(三)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专业并进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0%的专业涉海,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都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和海洋产业及企业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海洋经济特色高职职业文化的构建路径

(一)高职校园文化突出特色职业文化建设

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修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认知和创业创新精神。涉海类高职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建设,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经济宣传活动。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重点,大力宣传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以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总体规划,帮助学生了解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海洋产业的人才需求及能力要求,了解自己的专业与职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激发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二是提炼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校训。校训是高职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德行四海”是浙江省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这一校训的提出,不仅是由于学院设有航海专业、船舶专业、港口专业、海洋旅游专业等海洋经济类的专业,而且与学院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密切相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要从国际化、全球化的高度和视野出发,积极拓展国内与国际两大办学领域,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航海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着力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知行天下、践行天下、信行天下”、“德能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开展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鼓励各类校园活动中融入海洋经济内容,突出职业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强化海洋经济特色职业文化建设。学院围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开展海洋经济专题讲座、海洋企业家座谈、校企合作成果展等职业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二)专业设置融入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

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省将重点发展涉海现代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特别要加快发展涉海生产性和生活业,推动涉海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海洋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所引起的职业演变,对高职教育有重大影响。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高校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根据海洋经济发展对涉海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启动涉海职业教育强省建设计划。打造涉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浙江经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涉海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建成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3-5所具有国家示范(骨干)水平的涉海高等职业院校,争取1-2所涉海高职院校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百强行列。”涉海类高职院校应根据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同时,要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律和趋势,预测分析职业和职业能力变化,及时开发或调整专业,主动应对职业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每个传统职业都包含有自身的职业文化,每个新兴职业也需要职业文化的提炼和积淀。海洋经济类的每个专业学科,都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专业学科教育中的很多内容,都在传递相应的职业文化。因此,涉海类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所指向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提炼和总结每个专业和职业中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并将职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培养贴近海洋产业的高技能人才。#p#分页标题#e#

(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习实训环节贯穿职业文化内容

一是将职业文化内容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既是职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的方面。涉海类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内容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选修课等方式,将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邀请航海企业负责人、知名海员以及其他海洋产业的代表人物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分享奋斗经历和心得体会,以自己亲身经验与师生交流,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即将从事的职业,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可通过学习涉海类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守则、岗位规范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各项制度和约束,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意识。二是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贯穿职业文化。校内实训应采用高仿真模式,参照涉海类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引入企业广泛实施的5S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让学生了解现场工作流程、操作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意识。在涉海类企业及用人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了解职业操作与规范、工作流程与方法、工作纪律与制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海洋经济类企业所具有的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篇6

一、引言

休闲渔业是超越传统渔业框架的经营活动,是渔业与休闲娱乐业结合,它是海洋经济中的朝阳产业。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传统海洋渔业虽然仍是一个重要产业,但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已大大缩小,美、日、英等国已降到10%以下(1、2)。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四大海洋支柱产业之一。

二、海洋休闲渔业

1.海洋休闲渔业的概念

在海洋休闲渔业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理论研究中休闲渔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休闲渔业是指利用海洋或淡水渔业资源以及渔村资源,提供垂钓、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服务的商业经营行为。 广义的休闲渔业是指利用海洋或淡水渔业资源以及渔村资源,提供沿岸渔村地区人们全方位服务的商业经营行为。

休闲渔业项目约可归类为11 项:(1)海上钓鱼活动;(2)海水养殖塘活动;(3)体验性渔业活动;(4)参观渔业作业;(5)观光(或假日)鱼市、海鲜料理中心;(6)具有渔业特色的综合渡假区;(7)教育性渔业活动;(8)渔业景观活动;(9)兼具渔业性活动的综合性园区;(10)渔村生活体验;(11)参观渔村或渔业之相关民俗活动。

三、广西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资源优势

广西滨海休闲渔业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优美的暖亚热带、热带滨海渔区、渔村风光、又有浓郁的渔村文化、民族文化、珍珠文化,丰富独特的休闲渔业资源为广西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同时,广西滨海未受到大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空气清洁,海清天蓝,具有开发休闲渔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1.民族文化、渔文化、珍珠文化、古代海洋贸易――独特的海洋文化优势

文化是旅游、休闲资源的灵魂。广西滨海各民族在长期与大海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渔文化和珍珠文化,丰富了海洋文化的内涵,这为广西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基础。

首先,广西沿海各族人民,在长期耕牧大海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有全国唯一海洋民族京族,也有被称为“海上吉普赛” 的家,和散布于沿海的客家。广西沿海有渔业市(县、区)10个,渔业乡镇35个,渔业村130个,渔业人口705300人。这些渔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风情独具的渔文化。渔港、渔场、渔村是发展休闲渔业的绝佳资源,能够帮助游客了解渔民、渔文化和海洋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企沙镇的渔村、京族三岛的京族渔村、外沙和地角的家渔村、钦州犀牛角镇的渔村等。

广西北海是“南珠”的故乡。广西所产珍珠――“南珠”在世界上素有“ 东珠不如西珠, 西珠不如南珠” 的美誉。广西珍珠历史悠久, 名闻中外,发生于东汉时期的“合浦还珠” 的故事流传至今已1800多年。2004年1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宣布对广西北海合浦南珠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广西沿海围绕着“南珠”的开采、收集、贸易等,形成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和古迹,如白龙珍珠城遗址,以及合浦汉墓、北海古窑址( 群)遗址的形成等都与历史珍珠的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

合浦石湾港口,是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南方航道(又称徐闻、合浦南海道)的始发港。中原及岭南各地的货物多在此集散,许多外国人来华朝贡或通商过合浦经广西北上中原。合浦港的兴盛促进了合浦地区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合浦大型汉墓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华美,全国罕见。

总之广西滨海的文化特点是中原汉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渔文化、海外文化的结合。珍珠文化、客家文化、家文化、京族文化和古今的海上渔文化和海洋贸易在广西沿海相互交织,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2.红树林、珊瑚礁、沙滩、海水、阳光――独特魅力独具的暖亚热带、热带海域、海岸景观优势

广西滨海和海域地处暖亚热带、热带地区,有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红树林海岸,部分海岛有珊瑚礁分布,暖亚热带、热带风光浓郁,自然风光优美,这里既有多姿多彩的地质地貌、分布广泛的岛礁、独具特色的滨海和潮间带植被,又具有温暖的气候、洁净的空气、绵长的海滩和碧绿的大海。

3.海水养殖与远洋捕捞――多种渔业生产的生物资源优势

海洋渔业资源是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基础,广西海洋渔业发展的资源丰富。广西浅海滩涂广阔,水质肥沃,生物品种繁多。北部湾海域属热带海洋,适于各种鱼类繁殖生产,为中国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出产的鱼贝类有5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经济价值的50多种,以红鱼、石斑、马鲛、鲳鱼、立鱼、金线鱼等10多种最为著名。

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中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分布于沿海滩涂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分布于浅海附近,处于中国成礁珊瑚分布带北部边缘的珊瑚礁,作为重要的热带海洋生态系,具有极大的生态和科研价值。

四、广西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产业定位――以海洋渔业为主体、结合滨海旅游业,利用渔业资源和渔民劳动力优势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新型经济业态。

首先,海洋休闲渔业要是海洋渔业为主体,以海洋渔业资源为依托,以解决渔民就业,改善渔民生活为其主要目的,配合国家渔民转业、转产大形势,争取相关政策优惠,获得地方休闲渔业的发展,以促进地各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做贡献。

其次海洋休闲渔业要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旅游的市场、技术、信息和经营管理经验,与旅游部门和企业密切融合。特别是广西海洋休闲渔业尚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形成自身的行业系统,市场、信息、技术乃至资金和管理上都缺有效来源和途径。同时发展休闲渔业是对滨海旅游业有力的支持,可以丰富滨海旅游内涵和产品,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也契合了当前旅游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的需求趋向变动的要求。

另外,在将休闲渔业看做为新型行业,未来渔业经济的增长点进行培育,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以使广西的休闲渔业从萌芽到壮大,为渔业经济增长和渔民就业做出贡献。

2.市场定位――以本地市场为主体、两广市场为基础、泛珠江三角市场为主要腹地,拓展全国市场和入境市场。

根据目前旅游和休闲行为短途化发展趋势,依据休闲渔业的产品特点,将本地和相对比较近的两广(广西、广东)最为基础市场。广西休闲旅游业的市场,应定位为以本地市场为主体,结合外地市场,以本地带动外地,逐步培育高端休闲渔业市场。做为今后海洋休闲渔业的市场腹地的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广西“沿海”、“沿边”的优势,吸引内陆省份的旅游者,逐步拓展广西海洋休闲渔业的市场。

广西滨海有全国一流的自然旅游资源,尤其具有独具特色的渔村,沿海有许多风情独特的渔港,以及北海等地总量不菲的海洋渔业,所以广西具有培育高端海洋休闲渔业潜力,在发展海洋休闲渔业过程中,应一方面坚持以周边市场为主体,同时依靠广西休闲渔业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要目标高远,以全国和入境市场为远期市场目标,将广西休闲渔业定位为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一个响亮品牌。

3.产品定位――以休闲、度假和体验、生态类休闲产品为主体

广西海洋休闲渔业应与目前休闲旅游市场的多样化、体验化和由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变,以及休闲旅游注重生态环保的趋势相适应,依靠广西的资源优势发展以休闲、度假和生态为主体的休闲渔业产品。大力开发以渔业生产体验、渔村风情、渔业观光、渔业科普教育、特色观光渔市、海鲜餐饮料理、渔港风情、滨海或海岛疗养、度假场馆等以休闲、度假和体验、生态为特色的广西海洋休闲渔业产品。

4.经营管理机制――政府、企业、渔民

在经营管理上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领头、渔民为主体的管理经营机制,只有依靠政府主导,才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只有以企业为领头才能走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将休闲旅游业做大做强;也只有以渔民为主体,才能改造渔村面貌、促进渔民就业和改善渔民生活,最终促进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广西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

1.产业模式――与旅游业紧密合作的“行业+行业”模式

休闲渔业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质,和旅游业关系紧密,特别是在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尤其是在市场方面,有时候是直接承接旅游行业的客源,所以在经营上要注重和旅游行业的配合,最好能做到行业的结合。

2.布局模式――依托文化、依托资源、依托市场、依托城市和旅游区、港口、依托交通线、依托企业

依托特色文化 广西滨海的文化特点是中原汉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渔文化、海外文化的结合。珍珠文化、蛋家文化、京族文化、客家文化和古今的渔文化和海洋贸易在广西沿海相互交织,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在布局中要依托特色文化,以文化做为海洋休闲渔业的灵魂,内在纽带,建立广西海洋休闲渔业产业。

依托资源 休闲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渔业资源,广西沿海具有丰富海水养殖生物资源和海洋捕捞生物资源。发展休闲渔业要发挥资源优势,在遵守广西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西滨海滩涂、浅海增养殖区域和滨海捕捞区,结合周边的自然风光,发展海洋休闲旅游业。在布局上,依托资源优势,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尽量集中经营,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依托市场 根据一般休闲活动的规律,人们花在路程上的时间和游玩的时间比,也就是行游比,应当在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越接近市场,休闲活动的行游比效益越突出。所以在对休闲渔业的布局上,应当尽量布局在城市的周边以接近市场,增加人们访问的机会,从而增加收益。

依托城市和旅游区 在产业布局中,也要充分考虑广西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广西旅游业目前正处于观光游览阶段向休闲度假阶段过渡的时期,并且以观光度假为主。游客消费能力有限,考虑到消费者的休闲效率和经济能力,在休闲渔业的布局上宜展布于城市周边,以一日或两日游为主。

依托港口 港口具有基础设施优势,能过为海洋休闲渔业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如休闲渔业码头、住宿、餐饮交通等,同时港口也可以为休闲渔业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支撑。

依托交通干线 交通便利,利于出入,能够增加受访机会,从而在竞争中能处于有利地位,所以在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其交通的便利性,尽量布局在主要交通干线附近。

依托企业 休闲渔业的发展,如果单单靠渔民自己很难很好的发展,必须依托一些具有渔业优势的企业,利用大型企业的管理经营经验、技术、成熟的体制和资金和人才优势,结合渔业资源和渔民,将各方面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发展海洋休闲渔业。

平衡布局 在休闲渔业布局中,要考虑到当地就业的问题,做到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同一地区,在考虑到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当地渔民的分布尽量平衡布局。

六、总结

总之广西北部湾海域休闲渔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与规划,北部湾海洋休闲渔业将会给本区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提供一个契合点,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地渔民转产专业的困局,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旅游业的产品类型和渗透范围,促进两个行业的合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百寿卢飞宫红平:《国外休闲渔业研究述评》,《渔业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第26-28页

[2] 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1期第9-13页

[3]陈思行:《美国休闲渔业现状》,《北京水产》2005年第1期第4-6页

篇7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088-02

作者简介:毕田田(1987-),女,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企业管理。

一、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及资源条件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与江浙沪为一体,东西连接长江经济带,南北贯通沿海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其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临东海、黄海,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791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3。其中,上海海岸线长约470公里,江苏省为954公里,浙江省为6486公里。长三角地区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的1/3以上,深水泊位为1185个,共计拥有盐田76605公顷,海洋石油可采储量约为2067万吨。

(二)经济规模及优势

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其中长三角区域海洋生产总值为1205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1.4%。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重要的金融经贸中心、世界闻名的港口城市,有着纵深的腹地和广泛的对外经贸关系。浙江省在海洋建筑、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优势,江苏省有着潜力巨大的滨海滩涂资源。长三角区域海洋产业辐射关联效应显著,海洋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地延伸,海洋经济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产业结构状况

长三角地区的海洋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临港产业五大领域。其中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占海洋经济主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滨海旅游业、海洋风能等新兴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两省一市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江苏省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船舶,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海洋工业结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及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浙江省主要以电力、化工、船舶修造为支柱产业,年造船能力、总产值均居全国第4位,海洋生物医药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海上动力总量和年完成水路货运量均居全国首位;上海的海洋产业主要有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全国海洋船舶总产值的1/4由上海创造,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约占全国相应产业总产值的1/3。

(四)科研及人力资源优势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人力资源优势。江浙沪三地共有高校266所,其中上海66所、江苏122所、浙江78所,2009年在校学生达2144.7万人,在校研究生为140.5万人;2010年长三角专利授权总量为30.12万件,其中江苏省授权量为13.84万件,浙江省为11.46万件,上海市为4.82万件。长三角地区还拥有一大批与海洋科技相关的研究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二、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结构还不十分合理,特别是海洋产业结构,其中主导产业依然是以资源依赖型为主,例如传统的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传统的船舶制造业等。知识技术型的新兴产业发展依然不成熟,由发展海洋经济所带来的城市综合功能的重塑还未提上日程。

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分工与协作关系不够明确,各地区的功能定位不清晰,个性特征不鲜明,从而造成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非理性竞争等现象。两省一市产业结构高度相似,上海与江苏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82,上海与浙江的相似系数为0.76,而江苏与浙江的相似系数竟高达0.97。

(二)缺少区域统筹规划,合作机制尚未健全

长三角地区存在产业发展规划不协调问题,如内部分工与协作关系不明确、各地区的功能定位不清晰等,是由于缺少立足于区域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这种只顾自我发展、很少考虑到自身规划与区域整体规划以及与周边地区发展关系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地发展的孤立性、封闭性和盲目性。现行的合作机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境。首先表现为多方力量盲目推进,协调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理顺;合作层面众多,既有两省一市层面,也有16个城市层面,还有各条线对口政府部门之间;其次,合作组织松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发展战略规划。最后,合作缺乏战略谋划,区域经济合作意图目标不够明确。

(三)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资源环境遭到破坏

长三角地区海洋环境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我国目前海洋开发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许多海洋资源尚处于粗放型开发利用阶段,造成开发不平衡、综合利用不足、没有形成合力。如沿海港口货物运输带来产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造成部分海洋经济产业粗放式利用沿海滩涂和海域资源,在同质竞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行政区域的划分,也加重了长三角海洋资源的粗放式和掠夺式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模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方式。就目前而言,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要素的投入数量的增加,其中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最大,经济发展仍然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

(四)分散式的管理体制造成管理权限不清晰

目前,中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分部门、分行业的分散式管理,涉及的部门有农业、土地、交通、能源、环保和外交等。组成部门多、管理主体多,存在管理权限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问题。首先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不清晰,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引发实际操作中的许多矛盾,例如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争夺滩涂、争夺渔场,行业之间争夺空间、争夺资源等。其次是涉海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不够明确,存在着职能交叉等问题。

三、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协调发展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处于同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内的各个城市在平等和互相开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对各类发展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互补性整合,实现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从而使各级政府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海洋经济优势,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应该重视政府的引导,发挥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委员会和各海洋产业协会沟通、协调作用。为此,有学者建议在现有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体制下,增设长三角海洋经济协调机构,协调区域之间的海洋产业、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同时,由海洋局牵头,加强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的分工与合作,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协调、平衡和协作,特别是市场微观主体——企业之间的协调,往往是政府和管理部门所难以做到的,而海洋行业协会却能以其独有的职能和优势,根据需要进行区域间的合作和联合,服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二)统筹规划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错位发展

政府应该根据长三角各地区的海洋资源禀赋,规划各城市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错位发展,这样可以缓解过度竞争、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雷同等局面。其中,江苏省沿海滩涂、风力资源较为丰富,可以优先考虑发展海洋渔业、风力发电等,再考虑海洋制造业和滨海旅游业。同时还应加快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融合,避免各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要在经营上体现出各自的特色,管理目标明确,充分发挥港口对两地临港工业的拉动力;发展上海海洋经济,有学者指出应从三个方面确立发展方向:一是要整合上海海洋科技资源,用创新的机制组建上海海洋科学院。二是要设立新兴产业培育基金,鼓励和引导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要建造海洋高科技产业培育基地,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建立双赢的利益协调分配机制

当利益协调机制运行良好时,长三角地区各方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如果利益协调机制失灵,会直接阻碍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因此,构建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是必然的趋势,在提升各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完善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一套完善的海洋经济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将有助于合理协调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构建海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长三角地区包括江浙沪两省一市,涉及16个城市,应创建海洋经济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宣传,强化公众海洋意识,使海洋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发展海洋经济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海洋经济信息,如海洋科技的创新、新兴产业的发展、市场价格走势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海洋信息平台可以为整个长三角地区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信息快速传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创新能力,进而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

篇8

海洋科技创新一方面导致了新兴海洋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并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所谓海洋新兴产业,是以海洋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和由此带动且服务于其开发利用需要为背景的、产业演化形成期进入成长期的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新兴产业的产生的基础,尤其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积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海洋新兴产业相对传统海洋产业而言,是科学技术进步积累和技术集成开拓了海洋资源利用的内容所形成的参与。

根据国内外海洋开发的实践和海洋高新技术储备的领域和强度,沿海地区的海洋开发在海洋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海洋化工及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环保、海洋石油、海洋能利用以及海洋服务业等领域均出现较大的进步,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海洋捕捞、海洋运输和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在海洋科技创新对其改造、提升中,仍保持自身较大的发展。而海洋新兴产业依托于丰富的资源和海洋科技不断的创新,其发展迅猛,具有更大的真正潜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海洋科技创新对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现代的海洋产业是融多行业、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包括复杂的结构和众多的分支,它的再生产过程同样包括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过程。有些海洋产业可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有些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再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可以联动陆地经济。海洋产业的纵向发展既为上游产业提供市场,拉动其发展,又为下游产业提品,推动其发展,并促进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如发展海洋造船、航运业,可以带动港口建设、以港兴市,带动沿海的工商业和城市发展。这就是说,海洋产业具有增长快、效益高、涵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一个海洋产业就可以带动几个产业的发展,一个大的工程就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因此,由海洋科技创新催生的海洋新兴产业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内涵,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载体。这种可以迅速放大的价值优势对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带动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

3.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开发与保护并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处于中心地位,经济效益毫无疑问成为关注的重点。但是在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发展中,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衰退问题也是必须关注的焦点,海洋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自然界的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问题,如台风、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二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这两种海洋环境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海洋科技创新。如海洋生态环境应用基础性演进领域的创新、海洋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技术的创新、海洋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的创新、入海污染物处置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对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4.海洋科创新对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战略利益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旺大计。海洋国土完整与拓展,以及国家安全,都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生产与发展空间的维护与扩展。这是涉及维护国家现有生存空间的完整,以及未来生产空间的拓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而在这其中,海洋科技创新的作用十分巨大。例如,在海洋调查、极地考察与国际海洋法研究方面的海洋科技创新,可以为国家解决与邻国领海、岛屿归属权争端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开发利用公海大洋、南北极资源提供关键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支持。

二、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

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不断推动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向前发展。作为新兴海洋产业,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如下。

1.海水增养殖技术

优质种苗培育技术,选择适宜养殖的优势品种。种苗培育必须大力引进适合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国内外优良品种,用生物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多倍体技术开展名特优新品种的繁育,培育优质高效、抗病害的养殖品种,提高优良品种普及率。主要养殖品种原种保存、提纯复壮和良种选育研究。建立原种种质库和原种自然繁殖保护区;养殖方式多样化研究,完善筏式养殖、网箱养殖、底播养殖等不同养殖方式的技术和设备研究。间养、混养、轮养等对养殖空间进行生态科学利用技术和理论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水养殖生态技术研究,包括海水养殖容量的研究和养殖区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工厂化养殖技术和设备开发研究等;海水养殖病害防治,要加快引进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预防研究,从养殖容量、水质控制、药物饲料、苗种繁育等环节入手,控制鱼、虾、贝、藻病原体的发展,建立以防为主的病害防治体系;海水养殖病害快速诊断技术和高效无公害无残留防治技术;加强养殖病害防治药物研究,以研制无公害高效新药物为主。

适合放流苗种选择研究,在稳定并逐步扩大中国对虾、金乌贼、海蜇等现有品种的放流规模,积极探索日本对虾、魁蚶、梭鱼、梭子蟹等放流品种开发试验;苗种放流、底播海区选择研究;苗种移植技术的研究;投放人工鱼礁,建设人工渔场技术研究。

2.水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技术

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附加值技术开发研究;建立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发研制水产品深加工系列化产品和加工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技工生产线,提高水产品加工利用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和手段,建立水产品产业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开发研究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特点的产品;对加工机械、包装材料以及调味品等相关配套的研究开发;高档鱼、虾、贝、蟹及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保鲜保活技术研究;冷冻调理食品开发技术、鱼糜以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即食海参、海参口服液等海珍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开发技术,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技术、海洋药物研发技术、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物酶技术、海洋生物材料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表面活性剂开发技术、海洋农用生物制剂开发技术;海洋抗肿瘤化合物研究,海洋活性物质研究,鲨鱼软骨素、胶囊制剂研究,海洋多糖、寡糖的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海洋生物酶应用于医疗方面的研究等。

3.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加大海水增养殖良种推广工作力度;海洋药物开发产业化;海洋寡糖生物农药推广及产业化;海洋微生物农药研制推广及产业化;新型海洋寡糖饲料添加剂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利用海参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出的多种海参制品,进行扩大产业链条,完善推广、流通、贸易等服务环节实现产业化运行;拓展新型海带高附加值产品应用领域,完善流通环节实现产业化运营;应用和开发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和渔民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创造名牌产品。重点推广应用超低温制冷技术、烘烤和软包装技术等,通过保鲜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海产品的质量。

三、科技创新有效影响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需求结构

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是关键。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从陆地走向浅海,继而逐步走向深海和南北极。从人类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渔业和盐业,到海洋油气、深海矿产的勘探与开采、极地考察和深海探索等方面,都是伴随着海洋科技创新而产生的。可以说,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突破与进展都是以相应的海洋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密不可分。而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又大大增加了国家的食品自给供应,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与营养水平,为国家的食品供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海洋渔业资源日趋枯竭的状况下,随着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日趋成熟,海洋将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食品供应。

1.科技创新对海水增养殖需求结构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海水增养殖需求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海水增养殖业发展具有引领支撑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新突破不断支撑海水增养殖健康稳定发展。如,中草药、疫苗、免疫增强剂等养殖新药代替抗生素预防防治鱼病、虾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公害系列养殖用药进入了产业化开发;开发研制了新的微波增氧消毒设备,提高了工厂化养殖循环水的利用效率;为建立生态养殖模式提供理论基础等。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水增养殖业强有力的推动。二是随着“科技入户工程”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实施,海水增养殖业整体科技水平得到提升,整个行业的开发利用率得到提高。例如,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开展了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和新型渔民培训等活动,在2009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30余期,培训3.3万余人(次),统一编印健康养殖技术资料8000余份,有效推动渔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普及,提升了海水增养殖行业的科技应用水平,同时随着科技成果的应用,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三是通过科技创新,加强了养殖病害预测与防治工作力度。通过技术突破和革新,提升测报精准度,为海水增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例如,山东省2009年组织200多个测报点开展了病害监测报告工作,测报品种涵盖了大菱鲆、对虾、刺参等26个优势养殖品种,测报面积接近1万hm2。设立了50多个省级直报点,对海参、凡纳滨对虾、大菱鲆、日本对虾、梭子蟹和乌鳢等六大养殖品种的病害的发生、传播情况进行了监测快报,监测直报面积2700hm2。

篇9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

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必然导出一个重要的命题——21世纪是海洋文化彰显和海洋文化产业跃进的世纪!

文化的意义当然是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我们已经走出空谈性命义理的道学陷阱,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土地,经济的增长需要文化含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不仅是我们期望的目标,而且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一艘泰坦尼克号,演绎出多少动人的故事;一部《海底两万里》,带给人们多少惊诧和兴奋的记忆。而今的文化餐桌上,在面对《哈利·波特》冲击波之后,人们饶有兴味地谈论《向东是大海》、《下南洋》、《秋喜》。这些都是关于文化产业的话题。海洋文化产业不仅风声水起,而且风起潮涌。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按照同心圆分类法,文化产业包括核心层、层、相关文化产业层三部分,图示如下。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产业领域。海洋文化产业借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迅速发展、方兴未艾,是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业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实业界的强烈兴趣。

按文化产业同心圆分类法的窄口径计算,2010年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3255.33亿元。按宽口径统计增加值约为8093.33亿元(含滨海旅游业),预计“十二五”增速在12%左右。

海洋文化产业是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新闻出版业、涉海广电影视业、涉海演艺业、滨海体育与休闲娱乐业、涉海洋庆典会展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等领域。我们预测,“十二五”期间海洋文化产业将呈现滨海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电影视业、体育与休闲文化产业、庆典会展业五龙竞进的局面,到“十二五”末总产值可逼近1万亿元。

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推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与推动。而海洋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顺应了21世纪这个海洋世纪和文化世纪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再就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特征而言,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海洋领域当然也不会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休闲产业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成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力的重要动力。

我们已经进入休闲主流化时代,一个休闲主流化的社会正在向我们走近。

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用50年的时间使休闲生活走出边缘地带,中国人找回休闲生活,开始享受休闲生活快乐。休闲主流化无疑给滨海休闲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

在休闲产业这个大系统中,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五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十二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砺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滨海旅游业除了打休闲牌外,还可打体育牌、科普牌、历史文化牌、民俗文化牌、军事文化牌、体验牌。

(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李尔摩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从穴居时代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生产商品而成为舞台的提供者。

由于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所以一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正如服务经济的地位高于产品经济一样,体验经济高于服务经济,它创造的价值来自个人内在的反应。

体验性海洋旅游产业因游客的主体性、创造性、表演性而具有吸引力。如:角色——在疍家船上当船老大、当新郎,海捕海钓——渔民的感觉,海鲜厨艺和小工艺制作——体会创造,滨海游艺——令人心跳的经历,参与性特色歌舞表演——寻找快乐……

除滨海旅游业外,涉海影视业也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人们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海底两万里》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涉海的不少,有神话题材、军事题材、渔民生活题材、改革开放题材等。

要采取有力措施,引领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要结合海洋文化产业的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门类,推动海洋新闻出版发行业;海洋影视制作业、海洋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海洋文化节庆会展业、滨海体育与休闲娱乐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优化海洋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带、海洋产业区、海洋文化产业核心城市建设。支持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构建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创意内容生产,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益,扩大规模,促进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要培育海洋文化市场主体,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格局。

第四,要健全各类海洋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海洋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篇10

中图分类号:F1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0-0081-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0.18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沿海省市的高度共识,而完善涉海金融服务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2013年2月,海南省政府了《关于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辖内各金融机构围绕“岛屿型”经济特点,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针对海南省涉海金融服务问题,一些作者也进行了研究[1-2]。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海南省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近五年来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反映辖内涉海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创新情况,总结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政策和措施,以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辖区海洋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一、海南省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调查

(一)涉海信贷总量稳步增长

调查统计显示,2011年以来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12大类海洋产业的贷款(以下简称海洋产业贷款)余额呈现逐年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全省海洋产业贷款余额为651.88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17.3%,是2011年末的4.4倍;其在同期全省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达到11.1%,比2011年末上升了6.4个百分点。但与2014年海洋产业在全省GDP的占比达到26.9%相比①,海洋产业贷款在全省贷款余额的占比仍然偏低,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涉海信贷产业分布较为广泛

调查统计显示,按照国家海洋局《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国家标准(GB/27094 2006),在海洋经济产业体系的12大产业中,除海洋盐业、海水利用业无贷款外,海南省的其他产业均有银行贷款,信贷支持的产业分布较为广泛(见表1)。其中,海洋渔业贷款业务开展最为广泛,除个别银行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有海洋渔业贷款业务,截至2015年3月末,贷款余额达到33.31亿元。贷款余额最大的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截至2015年3月末,余额达到391.21亿元,与目前海南省正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契合。

(三)涉海信贷业务的银行分布较为集中

从发放贷款的银行机构看,除一家新设股份制银行分行外,海南省各银行基本都已开展涉海信贷业务。根据调查统计(见表2),截至2015年3月末,政策性商业银行(包括国开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海洋产业贷款余额位居各机构类型的首位,占全省海洋产业贷款余额的56.6%;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海洋产业贷款份额次之,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3.4%;上述两类机构的海洋产业贷款合计占比高达90.0%。同时,具体到各银行看,近半数受调查银行在全部海洋产业贷款占比份额低于1%,显示海洋产业银行贷款的机构分布较为集中。

(四)涉海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所拓宽

近年来,海南省涉海企业积极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业务。2009年12月,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沿海及近海服务和航运船舶购买。同时,海航股份、美兰机场、凤凰机场等旅游企业积极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基金,近五年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22亿元,中期票据55亿元,拓宽了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

二、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海洋产业融资需求特点,优化涉海信贷审批流程,通过授信审批部门创新和完善限时评审、模板评审、错位评审、绿色评审、授权评审、专职评审、上门评审、阳光评审等工作机制,对海洋产业中的贸易融资、小企业贷款等业务进行优先评审;对海洋产业中的固定资产支持融资、项目贷款等符合条件的业务采用“调评合一”、“认同评估”等方式优化流程;对部分风险可控、重点营销海洋产业客户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实行授信项下授权审批制度,将授信方案项下的审批权限全部或部分转授业务经办行,加快了审批办理速度,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加强创新力度,拓展信贷产品组合

调查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了创新力度,涉海信贷产品种类得到丰富。首先,探索创新海洋产业抵押质押方式,推出滩涂资源利用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船舶资产抵押贷款、订(仓)单质押贷款、个人游艇贷款、个人购置船舶燃油贷款等创新产品。其次,利用贸易融资授信政策,提高对海洋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授信支持,加快对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保理、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商品融资等信贷产品组合满足海洋经济企业的信贷需求,深化对海洋经济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

(三)完善融资服务模式,助推产业链带动作用发挥

调查显示,多家银行不断创新、完善海洋产业融资服务模式,通过担保增信、优化产业链企业融资组合,助推企业产业链的构建和涉海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部分银行通过“四台一会”模式,由地方信用协会推进,担保中心担保,经由统贷平台向渔业企业发放贷款,化解了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题。依托金融服务支持,逐步形成了从种苗培育、饲料生产、水产养殖、流通加工到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国内最为完善的水产产业链,培养了一批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支持企业产业链建设的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协同方面的优势,成地区、成集群地将农户组织起来纳入产业链,协助其参与产业链分工,依托担保平台为农户增信,依托统贷平台向农户发放贷款,形成了经典的“龙头企业+农户+统贷平台+银行+担保公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源对海洋产业的覆盖面有待拓展

调查显示,贷款余额位居前三位的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合计占全部海洋产业贷款余额的89.0%,其余九大行业的占比仅为11%,贷款行业集中度偏高。同时,对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而具有较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等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余额明显偏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受限

目前,海南省尚未制订出台统一的海域使用权抵押制度和操作细则,相应配套机制不健全,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存在困难。根据调查,省内仅有少数几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该项业务。以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为例,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估准则、估价规程,也没有专业的评估中介机构,不利于海域使用权流转,难以满足未来资产处置需要。这也导致海南省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举步维艰,2014年全省未开展相关业务,而全国当年开展海域抵押涉海面积达到7.8万公顷,抵押金额高达411.68亿元[3-4]。

(三)交叉性涉海金融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目前海南省的涉海金融产品创新主要以信贷产品为主,信贷+保险、信贷+基金、证券+保险、租赁+保险等交叉性金融产品创新不多。海洋经济涉及的产业门类较多,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较大,对交叉性、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需求较为迫切,急需相关领域的金融创新,以满足涉海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风险补偿和优惠配套政策不足

海洋产业涉及大量小微企业和农户,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信用风险较为突出。以海洋渔业贷款为例,以渔船作为抵押物存在较大风险,保险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也对此类业务持谨慎态度。同时,与渔业发达省份相比,海南省相关优惠配套政策明显不足,补贴、贴息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金融服务的策略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海洋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强化信贷资金的倾斜配置、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深度参与等途径,推动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融资服务格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创新、调整信贷结构,加强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涉海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推动优质海洋企业上市融资,做强做大产业规模。探索建立海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资金流向海洋产业。同时,积极开发海洋渔业保险、海洋生态损害保险、物流保险等涉海保险产品创新,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风险的防范和分担能力。

(二)找准业务切入点,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海洋经济的金融需求趋于多样化,传统银行信贷业务模式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创新融资模式,如在建设三沙市的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引入有实力的民间资本以“PPP”模式的形式参与;在支持远洋捕捞行业时,可以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设备升级改造等。同时,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需要针对不同类别海洋经济项目的资金需求特点,加强与项目企业、融资租赁公司等各类机构的合作,积极拓展思路,找准业务切入点,达到支持海洋经济、扩大业务规模、控制融资风险的目的。

(三)完善涉海权益配套机制

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出台有关船舶、工程装置、海域使用权等抵押登记细则,完善涉海抵押品评估、交易、流转的操作流程,支持涉海抵押权益的市场化处置和流转。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基准地价定价方法,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用海性质,定期编制并海域使用权基准价格,以供金融机构参考,做实海域使用权抵押。

(四)加大对海洋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建议加大对新兴海洋产业的财政补助,如对新进企业、新型项目补贴办公经费、开办费,在一定年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或即征即返等。同时,对海洋渔业、涉海小微企业贷款等给予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海洋领域的财政投入和税费优惠扶持力度,健全风险补偿和共担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机构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五)搭建海洋金融银企对接平台

海洋经济涵盖了渔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个相关产业,金融机构一对一的对接难度较大。建议地方政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一方面为资信较好的海洋经济相关企业提供担保,保持银企融资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建立海洋融资项目信息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召开项目融资银企对接会,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模式,优先满足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等领域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春花.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务的路径探索[J].海南金融,2015(6):82-85.

[2]欧哲伟,蔡汝洋,唐慧雯,符晓宇.开发性金融支持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探析[J].海南金融,2013(11):48-52.

篇11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海洋循环经济 熵值法 障碍度 财税支持

中图分类号 X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12-0019-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12.004

海洋经济是建立在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经济形式,对于海洋资源与空间具有高度依赖性,本质上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法则进行经济活动,这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模式,它不仅从微观上解决了社会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发展困境,而且从宏观社会层面上构筑出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海陆大循环系统,因此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非常切合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环境、保持海洋永续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自1991年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宏伟战略,海洋资源开发及其所形成的海洋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海洋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2010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山东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山东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然而山东省在高速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海洋资源开发混乱,海洋环境不断遭到污染、部分生态环境恶化、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产业结构缺陷和经济增长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山东省实现21世纪蓝色经济战略目标的严重障碍。因此,山东省要想实现其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其海洋经济必须实行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政策手段的财税政策,在宏观调控、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财税政策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政策,如日本为了建设海洋循环型社会,2003 年相关的财政预算为35.1亿日元,2004 年为24.7亿日元,日本政府为海洋循环经济给予经济支持[1-2]。二是绿色消费政策,如早在 1993年,克林顿政府了一项行政命令, 要求政府机构采购的所有纸张到1995年必须含有20%或更高比例的废纸,在2000年又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5% [3]。三是政府征税政策,如加拿大政府通过提高能源的出口税,抑制国内能源的出口,加大对海洋能源产业的控制力度、保证经济安全[4]。四是税收优惠政策,如在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的政策性融资对象中,那些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中的“3R”事业、海洋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可以得到税收14%-20%的税收优惠比例;日本政府为了促进海洋循环经济方面的科技创新,对于新增的海洋科技研发费的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的免税[5]。

现阶段,我国对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研究相对于陆域循环经济的要少,而关于财税政策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关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研究多侧重于政策理论方面的定性研究,而没有涉及财税政策的定量研究。翁立新,徐丛春[6]在阐明海洋循环经济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建立了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李莉等[5]分析了美国、日本金融支持循环海洋经济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循环海洋经济加强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王泽宇[7]提出了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着从初级到高级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 3 个阶段;陈宇,刘海英[8] 针对我国现行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不足,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给出了一些财税政策建议。

1 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7年9月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四个方面,考虑到循环经济的“3R”原则,再结合海洋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构造海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9](见表1)。

1.2 原始数据规范化

设cij为某一指标的原始值,cmaxi为第i项指标原始值的最大值,cmini为第i项指标原始值的最小值,则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的指标cij,数据规范化为rij=cijcmaxi ;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的指标cij,数据规范化为rij=cminicij ,得到规范化矩阵R=(rij)m′n。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得表2。 

1.3 数据权重的确定(熵值法) 

对海洋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后加权平均,最后计算综合考评总分。传统的主观赋权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以评价者的主观看法为依据,尽管权重是按重要性给出的,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各指标提供的信息量,人为给出的权重显然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容易造成某些指标过高或者过低,因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将使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熵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热力学,它被用来描述运动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逆现象,后来在信息论中用熵来表示事物出现的不确定性。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应越大;反之,信息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小。其基本步骤为:

(1)对原始指标数据矩阵C=(cij)m′n(矩阵由m个待评方案,n项评价指标构成),利用适当的方法规范化为X=(xij)m′n;

(2)计算矩阵X=(xij)m′n,得到第j项指标下第i方案指标值的比重pij,其中

pij=xij∑mi=1xij

(1)

(3)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ej,其中

ej=-k∑mi=1pijlnpij

(2)

其中k=1lnm>0,0≤ej≤1;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

gj=1-ej

(3)

(5)定义权数wj,令

wj=gj∑nj=1gj

(4)

通过熵值法,我们可以得到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3)。

1.4 综合评价模型

对海洋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在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再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后加权平均,最后计算综合水平评价总分

P=(∑mi=1xiwi)×100%

(5)

其中xi为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与各单项指标相对应的权重,P为海洋循环经济评价的综合水平得分(百分制)。对山东半岛各年海洋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图1、图2。

1.5 实证结论

(1) 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呈稳定发展的态势,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4)发展缓慢。从图2可看出,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先缓慢上升,到2002年后,又缓慢下降;其余B3指标曲线一直缓慢上升,上升幅度不大;B4曲线先缓慢下降后(2002年)又缓慢上升。而B2曲线一直近乎水平,没什么变化。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明显高于其余三类指标,致使在这期间综合发展曲线呈现缓慢上升态势。

第二阶段(2004-2007)发展较快。从图2可以看出,在这一期间,除B2外,其余三类指标曲线均呈上升态势,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上升较快,且明显高于B3、B4指标曲线。B3、B4曲线仍然缓慢上升,在这三类指标的共同作用下,这一阶段,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的得到较快发展。

第三阶段(2007-2009)发展迅速。从图2可以看出,在这一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上升迅速,这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特殊背景离不开;B4(环境安全指标)线下降后上升,而B3指标曲线上升缓慢,在三类指标的共同作用下,这一阶段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从图2可知,“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指标。图2显示“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曲线变化明显,其余三类指标曲线在2001年到2009年期间上升缓慢,变化不大。因此,有理由认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2 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

2.1 障碍度模型

具体方法是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三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10-11]。其中,因子贡献度(Wi)表示单项因素Ci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单项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指标偏离度(Vi)表示单项指标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即单项指标标准化值Ri与1.5(>1)之差;障碍度(Mi)表示单项指标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值,该指标是海洋循环经济发展障碍诊断的目标和结果。具体计算原理如下:

Vi=1.5-Ri

(6)

式(6)中,Ri为单项指标Ci的标准化值。

单项指标障碍度计算公式为:

Mi=Vi×Wi∑ni=1Vi×Wi×100%,

(7)

上式Mi指的是单项因素Ci在Vi偏离度下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Wi,在各因素在各自相应的偏离度下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加总后的总影响度的份量。

以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为例,分别计算这两年各个单项指标的障碍度(见图3、图4)。

2.2 模型结论

从图3,图4关于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排序中,可以看出主要障碍因素基本一致,排序前7名的主要因素完全一样,只是其中少数几个因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山东半岛海洋循环

经济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为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海洋石油天然气、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滨海旅游、海洋盐业、治理固废和保护区数量这些指标;尤其是前5名的因素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分类指标,第6到第10名中各包含了一个资源循环利用指标C12和两项环境安全指标C14和C16,而前10名中无资源消耗指标(C9,C10)。这说明要提高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它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其次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因素对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影响,还需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

3 促进山东半岛海经济洋循环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从图1可以看出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2001年到2009年海洋循环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尤其是从2007年到现在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大力发展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前景美好。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两个方的作用, 市场机制应该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从国际经验来看, 财政税收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循环发展, 对如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还很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尤为如此。因此, 笔者认为, 在“ 十二五” 时期, 建立与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举措。

3.1 财政政策方面

3.1.1 加大海洋资源的专项财政投入力度,设立海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综合评价模型(5)的最终结论指明:“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是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这说明它对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而障碍度模型(7)指出: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前10个主要障碍因子有7个来自“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这同时说明这个因素里的相关行业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山东省政府有必要加大在这个因素方面的财政投入,在财政预算中设立更多的用于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增加海洋工业的科技开发及应用投入,并通过资金奖励和贷款支持的方式引导海洋产业应用先进技术,促使“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相关行业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进一步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更快发展。

3.1.2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海洋资源业的补贴制度,为海洋渔业、矿业、电力业及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提供财政补贴

综合评价模型(5)结论指出:海洋渔业、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电力业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主要动力因子,这说明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障碍度模型(7)结论指出:海洋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电力业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因子,这说明这些行业目前的发展不合理,有待改进。要想海洋生态不遭破坏,就要注意避免渔业、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盲目地逐利行为,要杜绝无序无节制的不利发展,除了对这些有关海洋资源的行业采取不当行为惩罚外还需提供合理发展所需的财政补贴,美国、日本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5]。为其提供相关的财政补贴是很有必要的,这既能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能避免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美国、荷兰、丹麦、瑞典等许多西方国家积极采用税收减免、税收抵免、财政补贴等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循环经济[12]。

而且从图3、图4中发现,“三废”的综合利用产值(C12)也是阻碍山东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对海洋资源尤其是废物的循环利用产业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使海洋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3.1.3 建立和完善有关海洋产业不当行为的财政惩罚制度,保障海洋生态不遭破坏

由于逐利的动机,很多海洋产业,只顾自身的经济效益无视环境的破坏进行不当生产,现在的一些临海省份的政府每年仍然要花很大的财力来治理海洋污染。由障碍度模型(7)的结论,我们知道阻碍山东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海洋石油天然气、“三废”综合利用、海洋盐业、治理固废、保护区的数量和滨海旅游,而这些因素都跟海洋环境安全因素相关联。要想有一个好的海洋环境,就需要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政府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外,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有关海洋产业行为不当的财政惩罚政策。

3.2 税收政策方面

3.2.1 扩大现行相关税种的征收范围

由综合评价模型(5)结论可知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分类指标中有很多是涉及海洋资源的因素,要想这些因素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就需要建立与相关的税收政策,有必要扩大与之相关的税收征收范围。对于渔业、海洋矿业征收海洋资源税,即可限制其不合理的开发,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对这些行业合理发展给予财政补贴,还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石油、天然气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资源课以重税,这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海洋矿业中的稀有贵重矿产资源课以重税,要反映出社会为之付出的生态费用,促使这些矿业资源价格上涨,以限制其需求,以至最终限制这类产业的生产。对海洋“三废”征收相关税,有利于海洋生态的的保护,其增加的财政收入可用于环保事业。

3.2.2 调整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并开设新税种

在山东海洋循环经发展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中有很多行业跟海洋资源有关,例如海洋渔业、矿业、盐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等健康发展主要动力因子,而海洋“三废”的综合利用不够是阻碍山东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因子,建立完善有关海洋产业的税种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海洋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例如原有的资源税课税对象仅限于矿产品和盐,对非矿产品不征税,致使非矿产品资源过度开采。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开设新税种,以限制资源的开采,尤其是限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开采,以便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渔业和石油天然气作为非矿产海洋资源,有必要通过专门的税收政策对其进行限制,否则将会造成海洋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

3.2.3 实行税负转移,完善相关计税方法

健康合理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还可以在不改变整体税收水平的前提下,改变税收的构成。例如,可以减少收入税,增加环境保护税,这样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可以保护环境。对于山东半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障碍因素滨海旅游,可以减少有关旅游的收入税,增加环境的保护税,同时其专项财政收入可以用来增加海洋保护区的数量。这样既带动了山东半岛的海洋循环经济,有利于保护环境,又带动相关的绿色经济。荷兰政府就成功地运用税收转移有效遏制了镉、镍、铜、锌等重金属的排放。丹麦政府对汽车燃料、用煤用电、垃圾填埋和汽车购买都征税,以限制“三废”的排放[4]。

2011年我国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改变了部分资源税的计税方式[13]。

另外对于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开采、排放课以重税,也要求重新设计计税方法。

4 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建立海洋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两方面对山东半岛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海洋循环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得出“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个分类指标既是山东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又是其主要障碍因素的结论,并根据实证结论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有关促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循环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但是发展山东半岛的海洋循环经济仅仅靠财税手段是不够的,在实践中,还须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具体设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海洋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构建合理有效的海洋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引导财税政策作用的发挥,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扶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可以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来提高全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 优化产业结构, 能更有效的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扶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推动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强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一方面,应与货币政策相配合,加强和政策性银行的合作, 增强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利用更多的资金来建设海洋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扶持海洋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动, 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第四,加强关税政策与外贸政策的配合。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把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恶果从一国转嫁到另一国,为此,我们应与外贸政策配合,通过降低关税、特别关税、反倾销关税等正确灵活地运用关税手段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环境资源的保护。

第五,加大相关科研支持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引导和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韩霞. 日本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10(1):149-153. [Han Xia. The Role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Developing Recycling Economy[J].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2008,10(1):149-153.]

[2]李莉, 周广颖, 司徒毕然. 美国、日本金融支持循环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借鉴[J]. 生态经济, 2009,25(2):88-91. [ Li li,Zhou Guangran,Situ Bigra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Ocean Recycling Economy Developm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J].Ecological Economy, 2009,25(2):88-91.]

[3]韩庆华, 赵宇, 卢夏瑾.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思考[J]. 财政研究, 2008,28(9):30-32. [Han Qinhua,Zhao Yu,Lu Xiajin. Thoughts on China’s Fiscal Policies of the Recycling Economy Development[J].Public Finance Research, 2008,28(9):30-32.]

[4]郑云虹, 李凯, 武珊. 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4):260-262. [ Zheng Yunhong,Li Kai,Wu Shan. FinanceTaxation Policy to Develop China’s Circular Economy[J].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4,6(4):260-262.]

[5]李莉, 司徒毕然, 周广颖. 海洋循环经济如何借力金融支持[J]. 环境经济, 2009,6(4):43-48. [ Li Li, Situ Bigran, Zhou Guangran. How Ocean Recycling Economy Leveraging Financial Support[J]. Environmental Economy, 2009,6(4):43-48.]

[6]翁立新, 徐丛春. 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海洋通报, 2008,36(2):65-72.[Weng Lixin, Xu Congchun. Research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8,36(2):65-72.]

[7]王泽宇, 张金忠, 韩增林. 海洋循环经济理论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26(3):104-108.[Wang Zeyu, Zhang Jinzhong, Han Zenglin. Discussion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ic Theory[J].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2009,26(3):104-108.]

[8]陈宇, 刘海英, 申洪源. 促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 生态经济, 2011,6(11):141-144. [ Chen Yu, Liu Haiying, Shen Hongyuan. Research on Fiscal and Tax Policy of Promoting Ocean Recycling Economy Development[J]. Ecological Economy, 2011,6(11):141

-144.]

[9]王泽宇.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9. [Wang Zeyu. Researeh o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Layout Mode of Marine Circular Economy [D]. Dalia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2009.]

[10]马其芳, 黄贤金, 彭补拙, 等.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20(6):97-105. [ Ma Qifang,Huang Xianjin,Peng Buzhuo,et al. A Positiv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5,20(6):97-105.]

[11]彭补拙, 安旭东, 陈浮, 等.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4):305-312. [Peng Buzhuo,An Xudong,Chen Fu,et al. A Study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16(4):305-312.]

[12]伍红.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J].企业经济,2012(5):156-159.[Wu Hong. Consummate Our Financial Policies and Tax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Circular Economy by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or Reference[J].Enterprise Economy,2012(5):156-159.]

[13]王美玲.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资源税改革思考[J].经济导刊,2012,(4):36-37.[Wang Meiling.On the Reform of the Resource Tax with the View of Recycling Economy[J].Economic Herald,2012,(4):36-37.]



Empirical Studies on Developing Ocean Circular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and Financial Support

LIU HaiYing1,2,3 CHEN Yu4 GENG AiSheng1,2

(1. Law & Politics Schoo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

2.Institute of Marine Develop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3.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China;

4.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nflict between increases of ocean economy and the degrad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in Shandong Peninsula,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and finds out the power factor of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es system and adopting entropy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a model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bstacles in Shandong Peninsula was set up by applying two parameters, i.e., investment contribution and index deviation degree. And the paper also finds the obstacle factors which put off the development of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by summing obstacles degrees of various classification indicators and sorting single index weight.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are provided in this paper to further analyze present problems and fiscal support policy during the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wer factor and the obstacle factors of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the paper accordingly offers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suggestions on ocean circulation economy in Shandong Peninsula.

Key words Shandong Peninsula; ocean circular economy; entropy method; obstacles degrees; fiscal and tax policy

篇12

海洋休闲食品作为休闲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从目前的休闲食品行业消费上看,健康和营养消费已经成为消费者消费的首选方向,海洋休闲食品营养丰富且平衡,食用方便,符合现代人健康均衡的营养需求,可以预见海洋休闲食品将会被推向一个新的消费领域。

海洋休闲食品市场现状

在生产原材料供应上看,由于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从事海洋产品生产的企业在原料采购上需要更多的成本;在潜在竞争者方面,因为海洋食品休闲行业的巨大增长潜力,越来越多的海洋企业开始进入海洋食品深加工领域;在同行业中,獐子岛、棒棰岛、国联水产、上品堂等海洋食品行业领军集团,竞争非常激烈;在替代品市场和消费群体方面,虽然消费者能够接受新潮的海洋休闲产品,但是高营养的谷物类休闲产品在价格因素上面占据优势,将会成为海洋休闲食品的最大劲敌。

海洋生物品种丰富,可以直接食用的约2万种,在目前的海洋休闲产品中主要有鱼、虾、蟹、贝、海藻五大类产品,丰富的海洋食品造就了海洋休闲食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但是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海洋休闲食品行业中,主要是以低端的休闲食品为主,中高端市场几乎还未被开发。虽然低端休闲食品迎合了大众消费者的口味,但是这样的市场定位在消费市场上缺乏研究与细分,既闲置了高端市场,又在低端市场上产生了更激烈的恶性竞争。

海洋休闲食品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休闲食品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行业,也是海洋产品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也会成为休闲产品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了海洋产品与休闲产品两大优势的“海味零食”,在未来的发展上有着更好的机会。

1、 规模化生产

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了海洋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小规模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将会被淘汰出局。在未来的市场中,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成为海洋休闲食品行业的主流,这种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2、 全面发掘产品需求

海洋休闲食品低端市场恶性竞争,中高端市场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的市场使海洋休闲食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海洋休闲产品的中高端市场终将被激活,这种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延伸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企业所要做的就是针对产品进行合理设计,精准定位,为未来高端海洋休闲食品战略规划做好铺垫。

3、 品牌化战略是主要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海洋休闲产品市场,没有品牌的产品是缺乏竞争力的,成功地塑造了品牌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产品溢价和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品牌将会是未来精细化市场环境下最具区别性的企业符号,也是最能够创造价值的无形资产。

4、 营销策略多样化发展

低端海洋休闲食品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张胜军认为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才能够为企业迅速打开销售通道。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差异化发展,以此吸引消费者,传播企业品牌;营销渠道方面要采用复合渠道模式,适应市场发展变化;产品推广上需要体现海洋休闲食品天生、健康、营养的特点。

5、 行业规范发展

篇13

1、营口市经济概况

1961年,营口市被开辟成为通商口岸,被人们称为是“关外上海”享有“东方贸易总汇”的美誉。作为最早兴办近现代工业的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营口市在我国的纺织工业和冶金石化装备制造工业都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近年来,营口市将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强市为目标,大胆的推进改革并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旨在推进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创新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1发展能源新技术,提高能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将能源节约技术作为工作的重心进行重点的研究和开发,加大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回收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并在其过程中进行优化控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为能源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使得能源的供给能够更加的多元化。2.1.1能源节约技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现有的工业生产节能技术和工艺,提高镁质材料、石化等能源的综合利用率。2.1.2常规能源开发与利用。开展中小型锅炉低成本污染控制技术和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开发火电机组先进控制、故障诊断计算机仿真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2.1.3完善自然灾害监控预报系统,并加强对自然灾害治理方法的研究,在预防自然灾害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自然灾害的预测监控平台,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在高新技术与理论的支撑下实现科学的防汛抗旱,增强与自然灾害抗衡的能力。2.2大力开发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资源的持续利用率大幅度的提高,降低废弃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轻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及生物健康的危害。2.2.1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改革污水治理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完善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以及固态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加强对废弃物品重复利用的研究,重点研发特种危险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农村及小城镇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使全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2.2建立环境预警体系。开展采样与分析技术、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区域环境质量地面自动监测、预报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开发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及仪器设备,构建环境污染预警体系。2.3发展海洋科技,加速海洋开发重点研究海洋相关技术,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海洋技术的科技水平,为海洋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3.1海水综合利用。重点加强对于包括盐和苦卤等在内的海水化工产品的研发,探索先进的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应用于对海水的淡化,增强日海水淡化的能力。2.3.2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以及利用的研究,突破海洋生物活性筛选和海水种苗选育繁育技术;研究海洋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的技术和海洋功能食品的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海洋生物材料、微生物发酵及其天然产物在工业、农业、环保、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技术。2.3.3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点攻克渔业增养殖生物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技术、高效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养殖模式和养殖生态安全技术、安全水产养殖与养殖生物疾病防治体系及绿色渔药研发技术;发展碳汇渔业、设施渔业、休闲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开展“营养利用性”海洋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养殖,并进行浅海生物资源修复与增殖技术的研究。2.3.4现代海洋运输与物流数字化技术将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于海洋运输行业和物流行业中,开发决策辅助系统以及能够保障运输及物流中船只航行安全的保障系统,大力的生产和研发大型的运输工具,真正的实现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无缝隙的中转以及零距离的旅客换乘。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营口市将借助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难得的契机,加强对科技的创新能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带动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对城市的创新改革。合理的调整城市发展的规划,做到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良好的对接,争取做到各产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建立起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发展模式,有效地缓解能源、资源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利用科技的创新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引领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曦 单位:辽宁营口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