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发展趋势

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化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

数字化;品牌标识;个性化;动态化;本土化;多元化

随着数字化科技与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现代设计得到了高度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的全球化,使得商品日益趋于标准化,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又导致了商品品牌标志设计的同质化。而在互联网数字化的今天,设计审美方式在引导人们的生活趣味,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品牌标志设计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特征。

一、个性化发展趋势

在以实用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商品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个体在社会中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品牌标志在人们的生活中时时可见,设计师所呈现出来的每一件设计作品,都与大众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它以各种传播媒介为载体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因此,品牌标志设计在当下不仅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而且是一种潜在的身份与语言。然而,数字化时代的大数据背景带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同质化现象,在这个形形的形式法则里,品牌标志逐渐湮没在浩瀚的视觉表现里。这使得我们不能再以固有的眼光去看待品牌标志设计,而是需要以动态的考察方式,去有计划地更新标志设计,从而根据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情感去突出品牌的个性化特征。法国作家小仲马曾精辟地说过:“任何一种固定不变的艺术形式,终归是要崩溃的。”正因如此,在设计中所涉及的艺术形式问题,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抛弃保守固有的观念,应倡导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个性化的品牌标志设计新趋势,这样才能在本质上从庞大的数字图像中脱颖而出,为受众群体所牢记。品牌标志设计应该有它的个性化的具体要求。首先,它的设计要与之前的标志形象有较大的区别,这是设计本身需要创新的内在要求。其次,标志设计必须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理想,符合时代精神。我们从百事可乐标志的百年变迁中可以窥见其个性化的特征。通过百事可乐标志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其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从1898-1906年的标志设计来看,百事可乐的品牌标志设计主要以花体为主,色彩以大红色为首选。1945-1962年的品牌标志形式突破了原有的以字母构成的形式,转而使用瓶盖元素,同时启用了瓶盖上红蓝色块的搭配。1962年时,标志的字母更是放弃了花体设计形式,转而使用更加简洁的无衬线字体。1971-2002年的标志设计,可以看出其完全放弃了瓶盖的装饰形式,使用的是带红白蓝的三色球体,除了1971年的标志,其他的英文字都采用简洁的斜体字。2007-2014年的标志更是简洁到了无以复加的三种标准色,放弃了装饰线条与背景,直接采用了三色圆形标志与字体的组合。我们不难看出,百事可乐百年的标志变化,正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从花哨的标志到如今简洁的标志,意味着数字化时代“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成为了大众消费心目中的理想审美要求。百事可乐所要求的是为了迎合年轻的消费人群,因此品牌设计用色大胆。从数字化的传播途径看来,这种个性十足的形式可以令人铭记在心,也便于传播与使用。在突出品牌标志设计个性化的今天,设计形式在传播中的简洁性、易读性尤显重要。因此,个性化作为数字化时代的设计方式,是凸显品牌标志设计的有利方式。

二、动态化发展趋势

早期的品牌标志设计,是以静态的平面设计方式为主,通常通过传统的大众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传播。以前的理论研究认为,标志应该是固定不变的,以“看”的单一方式来解读,从而使得观者与品牌标志之间少有互动,而且这种设计理念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改变,它只是以静态的方式维护视觉形象的统一。有学者认为,单一的标志形象重复地进行传播,容易使受众失去新鲜感,并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当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时(即秩序感),信息量就小;反之,不符合时(非秩序),信息量就大(更具新颖性),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信息量的大小与新颖性成正比关系,信息传递中越新颖的目标越容易吸引注意力[1]。科技的进步,总是给设计行业带来巨大的改变。从图纸上的描摹绘画,再到计算机上的神来之笔,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给品牌标志设计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谷歌公司的标志于2015年进行了一次巨大的改动,放弃了原来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带有衬线的字体,转而改变成为节点规整的无衬线字体,标志看上去更具有现代感和简洁感。其标志所演示的动画从左向右看,首先是谷歌整体的标志,接着成为粗体的“G”字,然后又变成了麦克风,最后出现了类似音频的波段线。Google副总裁、产品经理TamarYehoshua和用户体验总监BobbyNath在Google在官方博客里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迎合多设备、跨平台的趋势[2]。从这组标志可以看出,品牌标志设计趋于动态化,它逐渐参与了用户在人机交互过程的体验,而不再像以往的品牌标志那样是一个刻板的形象,只有设计师才能参与它的创造的过程。动态化的品牌标志设计使得受众群体可以以不同的操作形式去接触它,正如这组谷歌动态标志,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新设计形式,受众主体可以通过触摸、声音录入、视觉反馈等方式实现与品牌标志互动。这种动态化的标志符号加强了受众群体的品牌现实感,比起过去的设计形式更令人印象深刻。数字化时代的标志设计是融合了各种传播手段后所展现的动态化趋势,这意味着作为设计主体的设计师有了不同以往的品牌标志设计方式,并且这种方式使设计以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为受众所接受。这样,品牌标志所呈现出的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图形符号,它将以一种动态的、交互的、可感知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品牌标志设计的动态化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传播手段,它改变了以往主客体的认知关系,更改变了传统的品牌标志设计模式,延伸了品牌标志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内涵和新意义,它的出现对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识别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本土化的发展趋势

如果将国家视为一个品牌,那么在营销的思维上如何透过国际传播的方式将国家品牌化推荐到国际上并且创造其成为世界级一流“品牌”,再透过运用政治营销方式将这个品牌建构成为一个大众知晓而且具有竞争优势品牌识别系统的“名牌”,这就是所谓的“品牌国家”[3]。在这里,品牌的定义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或是产品的品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在国际社会语境上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品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大数据信息,使得人们在互联网中的浏览应接不暇。当一个国家以峰会、合作论坛、大型活动出席时,国家的品牌效应就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高速公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一个优秀的国家品牌标志形象,必定是有其本土化的特征,这种特征让一个国家品牌形象鲜明地出现在传播媒介之中,从而让他国公民对这个国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本土化的国家品牌设计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它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文化的现象,更是民族精神和内涵的延伸,运用传统的文化结合现代的形式法则创造出的作品会产生新的时代风格,这也反映出了国家社会的意识形态、人们的生活状态、时代的精神风貌等。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标志可以看出,两件作品都充分地使用了中国元素。两件作品的时间间隔久远,但是从作品形式中可以看出,其设计理念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都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作为设计基础。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采用的是篆体“文”字的设计形式,以舞动的形式突出了人文奥运,同时采用了中国印章的表达形式。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也采用了汉字与人的形态结合,“冬”字采用的也是中国书法体。从两者设计来看都以人的活动姿态定义了标识符号,两个标志都是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天人合一”的延续。从2008年到2022年的奥运会标志时间横跨数十年,数字时代在不断推动向前发展,设计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贯彻设计主题的文化思想却没有改变。从前后时间的发展来看,冬季奥运会的标志并不单纯地旨在强调国家品牌的文化主体性,更是用一种本土化、民族性的情感去涵盖标志本身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去表征无差异的、多元的、共融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冬季奥运会的标志设计上“冬”字采用的五环的混合色彩,象征我国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即在立足于本土化的设计内涵上,让不同受众在不同文化层面上有不同的解读,五色混合的“冬”字可以看出在强调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尊重了不同地域的人共同来参加冬季奥运会。国家作为世界关系中最大的品牌,其品牌标志设计是通过不同事务活动的筹办向他国传达本家的理念和文化。所以,国家作为品牌在数字时代的层层联网传播中,就显得意义重大。

四、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既然国家作为一个品牌,那么现代国家品牌设计就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它提倡的是设计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然而这种多元化并不是设计形式上的多元化,而是品牌标志所呈现出的多元化解读。在数字化时展背景下,国家品牌标志设计需要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在当下数字化语境中呈现出人们对一事物共识的有机融合。因此,多元化的国家品牌标识设计是一条超越以往传统、充满着多种解读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设计之路。同样作为奥运会的标志设计,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标志和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标志,两个标志所采用的都是极为抽象的设计手法,有别于中国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标志设计手法。这两个标志并不能从标志形式上解读出具体的含义,它的设计形式扬弃了标志的纯粹象征意义,转而以数字和色块等抽象的手法来塑造两国的国家品牌标志,体现出文化上的多元性解读。它并没有立足于自己国家的文化进行设计,而是一种有别于本土化的设计形式,它完全抛弃了各自的本土文化,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时代所流行的普遍观点以及流行文化,体现数字化时代对现代文化的诉求与包容。这种设计形式,可以说它是属于英国的、属于日本的、属于美国的,也可以说是属于任何国家、任何人的。数字化的今天,互联网不只是伟大的科技创新,还把人类引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其核心要素是人际关系的改变,开放、共享、合作、协同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特征[4]。互联网作为国家品牌的传播媒介,品牌标志设计以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呈现,这种去文化的设计方式,迎合了当下互联网数字时代所倡导的设计理念。

五、结语

无论如何,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时时刻刻影响着品牌标志设计方式的转变,从企业品牌标志设计到国家品牌标志设计,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动态化、本土化、多元化的趋势。品牌标志设计要顺应时展的需要,在设计思维上应有相应的变化和突破,以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而不是停留在以往的模式与思维上。数字化的发展给予品牌设计更多的发展机遇。

作者:林汉铮 温宏岩 李于昆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金军.标志设计的关键——记忆点[J].装饰,1996(6):59-60.

篇2

VI设计是当前平面设计领域的一个热点和焦点,也是广大企业争相追逐的目标,因其与企业的形象系统、市场营销等内容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融合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这其中以VI系统设计表现的最为明显。具体到VI设计的内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参与直接带动了数字化设计的趋向,为设计的内容、形式和方向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也值得深入的研讨和解析。

1信息化浪潮推动VI设计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VI可以直译为视觉识别系统,即透过视觉设计作品的呈现,为企业的形象打造和展示提供更便捷的途径,帮助企业建立市场形象和美誉度。从VI设计的本质来研判,其根本目的是围绕具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诉求,建立企业完整的形象系统,即视觉识别系统。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传统的手工设计、纸媒设计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化的需求,也很难取得竞争的优势。因此,现代VI设计的主体是计算机,深层次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信息化的VI设计”。也就是说,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辅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先进技术的优势,可以展现出VI系统的功能性优势,进而得到更多企业的亲睐。对于专业从事VI设计的公司、人员来说,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和技术特点来提升设计的品质,不仅是当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在现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数字化更加引人关注,即数字化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构成了数字计算机的基本样式。以我们重点谈到的VI设计为例,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计算机自动整合错综复杂的设计信息,将其转化为可以度量的数字和数据,再以数字和数据为基础建立对的数学模型,主要是设计模型和模板,进而实现设计的快速、高效率和高质量。因此,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现代VI设计已经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并且在未来必然可以取得更大的发展。VI系统的基本要素和应用系统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的转换,都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这其实体现了二者的完美嫁接和融合。

2数字计算机技术的演变将引领VI设计的进一步变革

其实,现代计算机已经可以具备多样的设计功能和处理效果,比如基本的图像识别能力、数码设计技术等,这些都为平面设计尤其是VI设计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值得一提的是,就VI系统的两大主要分支来说,基本要素的设计和应用系统的设计,现在都已经全面“数码化、计算机化”,归根结底就是“数字化”。当今的计算机可以完成全部的VI系统设计步骤和内容,这在计算机刚刚引入到设计领域的时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例如,VI应用系统的设计需要大量的基础设计素材,也需要诸如颜色、字体、肌理、形象等多种元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同时调动这些元素,建立完善的素材库,为设计者提供极大的帮助。因此,一个独立的VI设计师可以借助一台计算机完成一系列VI系统的设计,这体现了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VI设计的巨大推动力。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必然更加综合化,更具实践性,可以为VI设计提供更快捷、更有力的帮助。未来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变革式发展也必然推动平面设计的飞跃,进而带动VI设计走向科技化、数字化的道路。再有,网络的发达和新型数字技术的成熟将引领平面设计更稳步的前进,以VI系统设计为代表的形象设计将融合多样行业、企业和技术的优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例如,现代数字技术可以自动检查VI设计稿的文字错误、图像编排、区域组合等内容,为设计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正体现了数字化对VI设计的巨大推动作用,而这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在未来走向更加纵深的方向。

3数字化引领VI设计走向科技化、艺术化、实用化的未来

VI系统设计需要借助数字化的技术优势,需要完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在未来比较引领VI设计迈向科技化、艺术化、实用化的道路。具体来说,未来的VI设计必然借助计算机完成,其设计方式和处理路径都是数字化的形态,这其实就是设计科技化的基本趋向,即科学技术的应用为设计打开了一扇窗户。其次,VI设计是基于基本元素和企业应用系统开展的一项设计工作,其植根于平面设计,同时融合了现代设计的多重理念和要素,其优劣衡量标准就是设计作品必须符合艺术化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只有艺术化水平较高的VI系统,才能获得企业的亲睐,才能在设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未来的数字化VI设计必然更加实用,更加贴合企业发展和形象推广的需求。简言之,企业的形象系统关乎企业的市场形象和营销外延,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而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的企业VI系统设计,必须符合企业的诉求,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总之,VI设计在未来必然更加数字化,更加贴近设计的本质和企业形象推广的需要,而这也恰恰是VI设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静静.论VI视觉识别设计中的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2] 张莉雅.VI设计教学中对情报收集过程的引导[J].美与时代(上),2012(04).

[3] 李小舟,董海斌,苍楠.企业品牌战略中的VI设计[J].美术大观,2012(08).

篇3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255-02

电网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电网的六个重点技术之一,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则是电网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建立无人值守的数字化变电站成为提高我国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新建变电站基本采用分层、分布式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并逐步对原有变电站实行改造。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工作可以实现数字化。所以,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必将对电力系统的科技进步带来巨大的变革。

1、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变电站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及电网运行要求的提高,对变电站控制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及时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要求变电站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一次系统的状态,同时要求变电站具有较高的可控性,进而要求更多地采用远方集中控制,操作,反事故措施等,即采用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已改变了传统二次设备的模式,系统简化,信息共享,减少电缆,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降低造价等方面已改变了变电站的面貌,变电站自动化已转向了实用化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2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是为电力系统进行电能计量和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提供电流、电压信号的重要设备,其精度及可靠性与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是电力系统电流电压测量的基本设备。

传统的电流和电压互感器是电磁感应式的,具有类似变压器的结构。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传输的电力容量不断增加,电网运行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目前,俄罗斯已有1150kV的骨干电网,我国也已将原来220kV的骨干电网提高到了500kV,国家电网公司已将1000kV的输电线路纳入近几年的发展规划。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电磁式互感器暴露出一系列固有的缺点:(1)绝缘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的造价也越来越高,产品重量大,支撑结构复杂。(2)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固有的磁饱和现象,一次电流较大时会使二次输出发生畸变,严重时会影响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造成拒动或误动。(3)电磁式互感器的输出为模拟量,不能与数字化二次设备直接接口,不利于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进程。

二十世纪后期,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理论完善、性能优越的新方法来实现高电压大电流的测量。基于光学传感技术的无源光学电流互感器(Optical Current Transformer,简称OCT)和无源光学电压互感器(Optical Voltage Transformer,简称OVT)以及基于空芯线圈的有源光电互感器能有效克服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缺点,近20年来一直受到美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等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先后研制出多种样机并挂网试运行,逐步成为互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2、关键技术

2.1 电子互感器技术

无源光互感器工作基于光学传感的原理,存在光路结构复杂、温度影响大等影响测量精度以及传感头工艺一致性不易保证等缺点,有源光互感器同样存在温度影响大、测量部件检修困难、加工精度不宜保证等问题。

2.2 同步采样技术

在传统的保护测控装置中,各路模拟量的采样是由同一个模件负责的,在同一时刻锁定采样值,保证了采样的同步及测量误差。而在使用光互感器的情况下,各相电流、电压采样可能由不同的采集单元完成,如何保证各相电流和电压信息的同步,成为合并单元能否正确工作的关键。

2.3 网络技术

变电站的信息交换特点之一是,信息长度较短,信息量较大,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况时,有可能发生网络风暴,而间隔层装置普遍采用嵌入式系统,其处理能力不强,这一特点要求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网络具有很强的抗风暴能力,在发生网络风暴时,各个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变电站信息交换的另一个特点是部分信息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比如保护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合并单元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要求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网络具有分级交换的能力,保证高级数据的实时性。变电站控制系统的网络就像一个人的神经,所有的命令、信息都必须通过它传送,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对变电站控制系统来讲及其重要的,变电站控制系统应该在日常运行时对网络的状况进行监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网络设备应具有智能功能。

2.4 软件平台技术

软件平台是数字化变电站控制系统的重要支撑。数字化变电站需要实现变电站二次子系统的数字化和一体化,继电保护、测量控制、故障录波、安全自动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一次设备在线安全监测等专业监控功能将在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上实现,因而支撑软件平台的研究开发十分重要。为满足100KV到500KV变电站的多层次的需要,该平台需支持Unix/Linux/Windows跨平台应用,满足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要求,支持IEC61850标准和各功能的自由分配,满足变电站安全操作、经济运行等管理需求。

2.5 装置内部数据交换技术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采样数据通过合并单元的网络送给保护测控装置,由于保护测控装置的嵌入式系统的处理能力有限,一般将装置的数据接收模件与数据处理模件分开,数据接收模件采用带以太网协议的实时多任务系统,数据处理模件普遍采用DSP方式,这两个模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速率在10Mbps以上。合并单元汇集多个采集单元的数据,内部模件的数据交换更加频繁,特别是考虑到母线和变压器的合并单元,内部数据交换可能达到100Mbps,如何实现如此高速的数据交换是本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

3、技术方案

通过对变电站控制系统和电压电流互感器技术现状的分析,现有的变电站系统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提高的地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变电站控制系统认识的提高,以光互感器应用和IEC61850标准为框架的数字化变电站控制系统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成为变电站控制系统发展的新焦点。220kV变电站一次接线考虑,主变压器按本期一台,最终2台设计,电压等级采用220/110/35kV考虑。

对于主变压器间隔以及220KV线路间隔、110KV线路间隔全部实施数字化方案,即从过程层、间隔层到变电站层全数字化。考虑到35kV间隔设备安装在开关柜内,35kV侧本身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已下放,节省电缆的需求不大,且对低电压等级而言,光互感器的优势不明显,甚至增加设备配置的复杂性,例如使用了光互感器后各间隔电压数据的获得、同一个间隔保护装置与电度表数据的采集等,将使成本大幅上升,所以35KV侧不配置光互感器,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的方案。

4、结语

在变电站系统实现数字化改造后,在变电站维护、调试时间、土地使用、系统的可用性、设备安全等五个方面都将得到提高,使得设备能够少校验,甚至免校验,减少维护工作量,缩减变电站的土地建筑使用面积,减少变电站系统调试时间,降低设备的绝缘要求,对系统能够快速维护,提高了互感器的安全。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在总体上提高变电站的劳动生产率,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促进了变电站信息的共享,提升电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30(23):67 72.

[3]IEC61850系列标准.

篇4

[keyword] geological mapping; development trend; digital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地质测绘

1.1工程地质测绘涵义

测绘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其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测绘产品是反应地表上自然人工要素及地理空间的位置属性信息,而这类信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各行各业需要利用与依赖的基础。工程测绘是把工程地区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及地面起伏状态,用各类图里符号依照规定的比例尺寸绘成地形图,或者以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测绘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控制测量,碎步测绘,线路测绘,施工放样,数据处理等

1.2工程地质测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工程地质测绘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六化”和“十六字”。“六化”即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十六字”是精确、快速、可靠、实时、遥测、集成、简便和安全。

现代工程地质测绘的发展趋势有一下几个方面。1.以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的广发应用;2.基于知识和数据挖掘的工程信息系统;3.从土木工程测量和三维工业到人体医学测量;4.多传感器的集成和混合系统;5.GPS、GIS、RS、TPS和激光扫描系统等多技术集成融合;6.大面积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及处理;7.精密数据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数学物理建模;8.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可视化。

1.3工程地质测绘的实际应用

工程地质测绘在公路工程中有很大的运用,对公路工程进行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明公路范围内的地质、地貌、地形条件,同时将区域性地质资料结合分析,从而准确评价公路范围内结构物、隧道、桥梁、路基等的适宜性与稳定性,为公路工程施工点布置、测试及地质勘探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公路工程选定一条合理、经济的路线,就必须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将带状地图绘制出来后,测量纵、横断面,并在图纸上进行路线设计,然后标出路基边坡、纵坡、平面位置,以及对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如果有公路跨越河流情况时,则还需要将两岸的地形图测绘出来并对河流比降、河床断面、拟建桥轴面进行测定,从而为桥梁设计方案日工真实的数据。由此可见,测绘工程技术在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方面必不可少,工程地质测绘的使用,不仅使工程更为合理、安全,且体现出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地质测绘数字化的体现——控制测量

2.1控制测量的概念

控制测量就是在测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以便统一各局部的地形测量工作,使所测的地形图能相互拼接构成整体,而且精度均匀。控制控制测量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变化,它是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工程的建设测量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发展形成的,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等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图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2.2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与组成部分

控制测量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等,这决定了它的测量范围比大地测量小,且在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上,具有多样化特点。作为控制测量服务的对象,在操作过程中大体分为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控制测量的要求有所不同。在设计阶段,是建立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在施工阶段,是建立与施工测控网;在运营阶段,是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进行的;高程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高程进行的;三维控制测量是为前两者同时进行的。平面控制网常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则常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

2.3控制测量的作用

控制测量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地形图是一切经济建设规划和发展必需的基础性资料。为测地形图首先要布设全国范围内及局域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为取得大地点的精确坐标,必须建设合理的大地测量坐标系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和重力场参数。因此,控制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再者,控制测量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起到了特殊必要的作用。此外,控制测量在发展空间技术及国防工作建设中,在丰富当代地球科学有关研究及发展测绘工程事业中,其作用也越发的明显。

2.4地质测绘工程控制测量技术问题研究

平面控制网测量的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应当坚固而稳定的高大建筑物的顶面或者是土质坚实的地方,这样的选择有利于造标、埋石,同时能够永久保存。标志中心应明显。GPS点一般为地名、山名、单位名等,同时应当向当地人民群众及政府确定。若在统一各监测区有相同的点名应作出区别。高程的控制网的设置范围与平面控制网相互之间是能够适应的。一般监测区建立的高程系统是统一的,采用国家规定的高程基准或高程系统。首级网通常是布设为闭合环线,加密网是符合线路、结点网及闭合环。水准线路多是采纳起止点的简称作为路线的名称,起止顺序根据“起北止南”或者“起西止东”。环线的名称是在环线内的最大地名后加“换”字。水准路线等级的划分的表示应以I II III IV 的形式写在线名之前。水准线点的编号则是从起点路线开始,以1、2、…… 的顺序编号进行定点号的表示

2.5控制测量对地质测绘数字化进程的作用

控制测量是测绘工程的前提,只有在把控制测量做好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后续的测量工作。控制测量在测绘地形图,地图,全站仪中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日常定位如GPS等。

平面控制测量分数字化实测、数字化修补测两种情况。以上两种情况的测绘工程流程都是一致的,需要完成基础控制网测量、图根测量控制、数字化采集碎部是数据、地籍要素采集等工作。基础控制测量是以国土局提供的已有GPS三四等控制测量成果为基础,加密控制网布设为GPS一级网。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布网原则。由此可见,控制测量在测绘工程中的GPS定位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结论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当前地质测绘技术已经成为获取空间书籍的重要手段,其发展也为地质测绘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现代地质测绘技术将成为“ 全球化” “ 数字化” 的主要技术力量,尤其是控制测量的发展,对地质测绘数字化进程提供的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史彩霞. 现代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前沿,2009,08.

[2]曹玉钧.土地测绘技术的变迁及GPS技术的应用[J].硅谷,2008.22

[3]黄茜,测绘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及其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27)

[4]贾勇基.胡志胜.浅析现代测绘工程技术发展[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1(6)

[5]甘宏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的必要条件[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0(03)

篇5

前言

数字化高清演播室是数字电视和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我们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演播室建设时,一定要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才有机会抢占未来电视发展的制高点。高清演播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清化。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需要,设计、建设一个数字化演播室系统成为现实。

一、数字化演播室

演播室既是制作电视节目的中心,也是天津开放大学的座标。演播室的规划设计对于资源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演播室的建筑设计(长、宽、高),视频系统设计与选型,音频系统设计与选型、灯光设计、以及舞美和装饰都是非常专业和讲究的。技术人员和研究者在长期的演播室建设和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数字化高清演播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演播室由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原则始终在不断变化,相比较模拟时代的演播室设计,现代数字演播室的核心系统与场景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了新的特点。而数字化标清与高清演播室由于电视宽高比的不同所以在演播室设计上也存在差异。数字化高清电视是数字电视和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我们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演播室建设时,一定要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才有机会抢占未来电视发展的制高点

二、非线性系统和虚拟演播室

由于数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是对0和1处理,使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很好融为一体,非线性编辑、虚拟演播室,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非线性是相对常规的线性编辑而言,它以计算机的可修改性。信号记录的非顺序性和操作方便性使得型号的插入、搜索等操作简单快速。非线性系统编辑方式由于采用编辑菜单只对记录在硬盘中的节目素材时间码进行各种记录操作而非直接对视频信号进行合成,因此在经过多次编辑之后信号质量基本没有损失。而进行线性编辑的模拟信号损失却很大,且对磁头有磨损,增加了节目制作的成本。

所以非线性系统不失为进行节目制作的一种良好方式。非线性编辑系统包含了数字特技机字幕机、编辑机、调音台的功能。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节目直接输出到数字分量录像机,也可以进行D/A转换后输出到传统的模拟复合录像机,更可存在硬盘中通过网络直接送播控中心播出。

随着演播室数字化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录像机在传统节目制作环境中的核心地位正在被非线编系统打破。因此,数字化制作环境中,非线性编辑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虚拟演播室技术也已成为当今电视技术的热点,虚拟演播室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运动的或静止的场景,成功地解决了前景与背景之间的透视关系、比例关系,使合成的图像有极佳的立体效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虚拟演播室不仅能提供虚拟场景,还能让表演者走入(出)三维场景内,或者虚拟物体的后面。同样场景内的虚拟物体可运动到表演者的面前或周围,这一点和传统的色键抠像有很大的区别,虚拟演播室可以进行异地人物采访。利用外来的视频信号直接进入虚拟演播室系统,与现场主持人结合进行实时的、面对面的采访。在虚拟场景中,对虚拟物体(道具)的增加、删除、移位是很方便的(和三维建模软件有关),这为临时修改创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仅大大节约了演播室的制景经费,而且使演播室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三、虚拟演播室的发展

虚拟演播室技术近年来进人了电视、电影制作领域中,并已成为了当今数字电视演播室新技术的热点。它的特点是:在蓝幕前讲课的教师实况视频信号能与计算机产生的三维场景无缝地综合起来,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展现在学员的面前。人们常埋怨电视节自的场景制作及画面布景沉闷乏味,欠缺新意,但制作一台好的背景花费很高,虚拟演播室系统用软件来生成背景和道具,使编导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能够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且能够方便的进行修改。虚拟演播室系统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取代目前传统的演播室制作模式,是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一次深刻的革命。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都是非常迅速的。1994年,虚拟演播室在IBC展览会上首次亮像,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电视转播,1997年的电视转播,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赛的转播都采用了虚拟演播室技术。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制作电视剧方面也得到大量应用。中央电视台经济影视中心采用ORAD的Cyberset一E虚拟演播室制作的电视剧“欢乐家庭”是全亚洲的第一套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制作的电视剧。该电视剧背景采用电脑生成,从画面可以明显看出,电脑生成的背景与演员之间的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虚拟演播室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的状态信息(聚焦、变焦、俯仰、摇移)传送给图形工作站,计算机依此得到前景物体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从而计算出虚拟场景最适宜的大小、位置,并按要求计算生成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最后再实时的把虚拟场景和实际的人物无缝的融合起来。在这一制作过程中,确定摄像机的状态信息非常关键,它叫做跟踪技术。目前常用的跟踪技术有两种网格图案识别和机械跟踪。

四、电视演播室的网络化

电视演播室的网络化趋势在数字化后再向网络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它的优越性必将取代模拟环境下的演播室。

电视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设备数字化阶段、局部数字化网络建设阶段、全台数字化网络建设阶段。演播室非线性网络化建设带来节目制作效率的提高,演播室信号经过演播室录制工作站直接经过编码实时存储在网络存储中,前端制作网络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演播室录制素材,从而在这一环节上大大提高了节目质量。目前演播室制作电视节目的各个环节之间主要是利用模拟方式传送信号,这种方法传送信号不仅速度有限,而且易产生信号的衰减和失真,在节目的长期存储方面,显然要选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介质。

数字录像机如果继续使用数字录像带作为记录和保存介质,将受到较大的冲击。目前可供选择的介质除磁带外,还有硬盘、DVD和数据流磁带。多年来,录像磁带记录的节目资料不但难以检索利用,而且带基的老化使一些珍贵的史料永远消失。随着计算机数据压缩、传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视演播室的数字化设备将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紧密结合,按照这种技术,摄像机和话筒等前端信号获取设备能够直接将图像和声音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按照无损压缩方式进行压缩,然后通过网络传输给后续设备,从而形成便于检索、可以长期保存的数字节目库。同时,使用这种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之间可以使用网络共享节目素材资源,不同的电视台之间,也可以共享节目资源。

网络技术将使多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动画工作站、音频工作站等单机系统组成节目制作网络,网络中的几个终端可以同时制作同一节目的不同段落,将传统的串行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改为并行制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已全面进入电视节目制作领域,构建数字化的电视演播室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化演播室的建设必然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林.广电中心数字化网络化电视制播系统设计与实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08):80.

[2]倪宁宁.数字演播室的构建及使用[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11):43.

[3]李健.数字视频演播室的系统设计与监控[J].东南传播,2006(04):80.

[4]韩志国.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化网络化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总工程师田方访谈.

篇6

1.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在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开展建设了多年,但仍然处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但也已经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完成了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建设。其绝大多数的问题存在于无法在数字校园上进行创新。但我国仍然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深,最为集中的体现是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普及和使用。马云开创淘宝和支付宝,极大便利了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中国银联开设网络平台支付,使得缴费收账不用再到处奔波;腾讯公司开创财付通,将网络聊天工具,游戏娱乐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连接,纸质充值卡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微信平台的建立更是让生活变得简单快捷。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网络平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保障了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生活质量。

着眼于大学生活,与大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的要数校园一卡通为最。高校校园数字化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校园一卡通,其用于学校内部的各类消费场所或者身份验证之用,“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因此,以下论文将着眼于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发展,探究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是如何丰富高校数字化进程的。

2.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概念

所谓支付宝,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财服务。包括网购担保交易、网络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个人理财等多个领域。在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后,为零售百货、电影院线、连锁商超和出租车等多个行业提供服务。还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服务。所谓一卡通,就是在同一张卡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本质上是一套由卡片、器具和上位管理软件所构成的特殊信息管理系统。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卡片这种特定的物理媒介,实现从业务数据的生成、采集、传输到汇总分析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同时企业一卡通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和企业的ERP系统、财务系统以及HR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即将校园一卡通与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相结合,实现随时随手充值的效果。当一卡通内金额少于设置金额时,将自动从支付宝账户进行代扣充值,并有短信回复验证。现也支持主动充值,输入想要充值的数额后支付宝自动将卡里或支付宝里的钱转移进校园卡,在自身设置的支付限额以下可直接转账无需密码,方便快捷。

3.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发展状况

3.1一卡通使用状况

校园一卡通系统可通过校园卡实现不同形式的各种智能化管理。校园一卡通可以在校内各种数字化设备上实现不同的功能,如钱财交付,学生可以在校内报考各类等级考试时可以用一卡通直接扣款,免去了连接银行卡等诸多事宜。还比如学生们的校内出行,校园饮食、澡堂沐浴、购买生活用品等等,都可以用一卡通账款进行交易。除此之外,一卡通还具有身份认证的功能,学校安保系统的认证、考试认证等都需要一卡通。可以说一卡通与大学生每日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校园内一卡通的功能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区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对学生的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61.17%的学生表示自己遇到过一卡通充值、查询等方面的麻烦和问题。这类学生大多出现在还没有普及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和地区,他们遇到充值的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工充值问题和圈存机充值问题。人工服务台即一卡通挂失补办点,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充值点远离宿舍区和教学区,距离太远充值不便。2.人工充值点工作人员少,时常出现排队的情况,造成了学生的时间浪费。3.人工充值点不可能24小时服务,服务时间大致在上午9:00―11:00,下午2:00―5:00,周末休息。这样的时间段大多数同学都在上课,更导致了人工服务点对于一卡通充值的极大不便。圈存机即自动办理一卡通充值业务的机器,分布在校内各食堂及教学楼附近,其问题在于1.圈存机少,一卡通充值总是面临排队困扰,尤其是刚开学和每月月初月末的时间段,充值的人多队长很是麻烦。2.圈存机毕竟是机器,容易出故障,有时会导致卡里的钱财出现误差等问题。

解决以上校园一卡通存在的问题是推进校园数字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3.2支付宝使用状况

支付宝的普及程度很高,如今校园中随处可见支付宝付款的商品,在本次研究中走访的江苏省、上海市几所高校均可用支付宝结算超市、水果店、复印店等地的物品。在校外,支付宝更是一举成为各大超市商场的支付平台,KFC、必胜客、星巴克等名店均陆续开通了支付宝付款。学生之间日常活动的转账业务等也都习惯用支付宝。支付宝已经成为校园数字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3.3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现状

在上述分析中,校园一卡通和支付宝共同的特点表现为:1.普及程度高。2.用户粉丝多。3.涉及面广,深入学生生活。4.符合时代主题和数字化发展。以上这些共同特点注定了支付宝与校园一卡通的结合会成为广受欢迎的数字化新模式。然而,如今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问卷数据显示,仅54.3%的学生表示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有一定了解,这部分了解的学生中真正接触过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更少。全国近2200所高校中仅376所左右开设了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普及率仅16.8%左右。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从13年开设至今从最初的几十所学校加盟到如今的近五分之一的高校加盟,其发展十分迅速,也着实解决了学生在校生活中一卡通充值查询的困扰。为了更好的研究学生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对一卡通进行充值查询等业务后的变化及广大师生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期望和评价,以下分别针对已经使用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与还未使用的学校进行调研分析并进行数据比较。

3.4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开设对学生及学校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近500名在校大学生中,高达70%的人认为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会方便校园生活,这些大学生校园内已开设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服务,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以下均以这几所学校为典型案例分析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在高校内的使用及影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服务极大的便利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关于其具体的优势,从学生角度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免去了排队的烦恼,“以前为一卡通充值需要去圈存机上排队,节假日前后队伍很长,要排上十几分钟。”有学生在回复中如是说道。诚然,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体化和极小化,圈存机作为转账的机器已经慢慢脱离了时代的舞台,其无法移动,容易损坏,充值速度慢,反应不灵敏等不良特点阻碍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学生的生活带来不便和时间的浪费。其次,很多学生在回复中提到,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在充值之外可以查询余额,这也省去了他们很多麻烦。有些学生平时使用校园一卡通时没有查看余额的习惯,经常要到使用一卡通时显示余额不足才能有所反应该充值了,逢年过节放个暑假寒假的就更容易忘记余额。以往查询余额都要登陆校园信息门户,输入登入许可凭证,很是繁琐,而有了支付宝校园一卡通,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可记忆性的登陆方式,便捷的查询方式,都使得其成为数字化校园发展的一大亮点。还有学生提到,现在想要充值时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解决,从宿舍走到食堂的距离,一边玩手机一边充值,到了食堂钱也到账了。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没有人离得开手机了,大学生更是如此,什么都能掉手机不能掉,什么都会忘手机不会忘,如果手机不止是通讯娱乐等功能,还可以自由连接校园卡,随时随地充值和查询,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是有利的。

对于已经开设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学生们大力支持,在没有开设该项目的学校,学生们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在问受访学生是否希望自己的学校开通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时,也有高达7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通校园支付宝一卡通。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开设有着迫切的希望,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普及并被广大学生使用的今天,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已经成为民心所向的校园一卡通充值完善途径。以江苏大学为典型案例,对江苏大学各年级学生及校内一卡通充值设备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卡的遗失和挂失。教学楼保安反应,每日都会收到遗失的一卡通数张,但每日前来领取的人却不多,很多遗失卡因此报废。对同学的访问中我们得知,很多一卡通都是在拿出来充值过程中丢失的,充值时排队拥挤,充值完后赶时间吃饭,一卡通不知不觉就没了。这些同学更是迫切的希望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开设。表示无所谓的部分同学大多由于现阶段学校推出的微信支付平台,下面我们将重点讲述该问题。

4.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存在问题

尽管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已成功引起社会关注且快速发展,它作为一种数字化新型支付方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对已使用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时受访者提到,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仍需完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支付宝在为校园一卡通充值过程中会出现资金到账延迟问题。

如同支付宝和银联卡之间的实时转账一样,在特定时间段内支付宝转入银行卡的资金到账时间是依据各银行的电商服务时间来定的,例如中行的服务时间是04:00―21:00,在该时间段内资金2小时内到账,一般仅需几分钟,但在该时间段外的时间,资金到账发生延迟,一般为次日23:59之前到账。支付宝与校园一卡通之间的资金往来虽然由数据处理不存在特定的服务时间,但数据间的运行会导致一些时间的延迟或暂停,使得资金到账发生延误或发生资金冻结状况。这使得以便捷校园充值方便学生生活为目的的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背离了原本的轨道,一旦发生延迟,资金到账的时间变得不明确,学生更是无从查询;在资金冻结的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去人工办理处重置校园卡。这无疑是支付宝一卡通发展的漏洞,据调查显示,此类情况发生率并不很高却有着相当大的普遍率,很多同学都遇到过类此烦恼。

2)支付宝充值校园一卡通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而言,一卡通系统通常采用多级秘钥管理体制,在其与支付宝进行连接后,校园一卡通可看做银行的一个特殊营业网点,而支付宝则在其中担任了第三方充值查询的中介作用。因此,将支付宝与校园卡连接是否有一定安全隐患成为使用者关注焦点。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运用校园一卡通对支付宝进行反操作而导致支付宝或银行卡资金遗失的类似问题。由于支付宝对校园一卡通的充值和查询在人工上属于单方面操作,也就是说资金可从支付宝可转入校园卡,但不可从校园卡重新转入支付宝。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资金安全保障,但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提出建议,希望支付宝与一卡通之间可以实现双向操作,控制资金双向流动,真正实现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实时转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解决技术与安全问题之后,这些期望都会成为现实。

3)第三方支付平台选择众多,支付宝何以竞争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支付平台越来越多,在南京几所学校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不仅开通了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同时也推出了微信支付平台。上面提到,部分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开设持无所谓态度的同学是由于他们习惯了微信支付,认为微信平台的充值与查询完全可以代替支付宝。然而我们了解到,目前而言,在资金运转上支付宝的使用人数远大于微信平台,同时,支付宝所涉及的功能涵盖了生活几乎所有方面,银行卡只需绑定支付宝就相当于绑定了所有生活所需,购物、付款、转账、借贷等等。而微信平台尽管发展迅速,也不断的加入新功能,但它需要单独绑定银行卡,也存在网络诈骗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同时,微信平台充值一卡通并不能使资金直接到账,需至学校特定打卡器上激活才能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不便。微信支付平台或许会成为未来的新秀,但究其现阶段发展而言,其作用仍然不敌支付宝,在使用方便程度上也远不及支付宝。而对于支付宝本身而言,想要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中占牢一席之地,需要其技术和使用上的不断创新,给消费者提供更方便快捷多元化一体化的生活方式。

5.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展望

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发展至今,短短几年内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成为目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趋势之一,这与其不断完善和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完善需知客户体验,创新需知客户需求,对于高校广大师生而言,最大的需求是便捷,是高效,是优惠,而客户体验又建立在现有的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使用情况上,在上文中已经做过具体分析。展望未来,在全面深化校园数字化的浪潮下,支付宝应当做到更安全,更便捷,更优惠,更有效。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付宝开通校园一卡通挂失项目是其发展的新趋势。在丢失一卡通后,可在支付宝上点击挂失,将卡中的钱转移进支付宝以防止资金流失。这就必须建立在支付宝与一卡通双向互通,实时链接的状态下,同时,也需要学校开放对支付宝的权限管理,使得支付宝真正与一卡通系统联系起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我国已持续了近20年,然而现在还只是个开始。我国将不断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开拓创新,也将为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

[2]修进玲,樊铁成.基于一卡通的校园电子商务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7(04)

篇7

信息化数字化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社会,现代医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医学中的信息技术都是各种信息汇总而成的,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来处理那将陷于瘫痪或者举步维艰。比如建成信息化数字化医院,通过先进的网络共享技术,就能做到院本部与外院、院本部与分院、院本部与社区,同时医院本身内部个科室之间也能够进行广泛的联系,做到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这样就能实现看病住院体检全城一卡通。这样,患者看病将更加简便快捷,因为患者过去的健康状况已经输入到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医生只要查看这个系统就能掌握所有情况,因此医院服务质量会明显提高。

1 数字化门诊系统优化门诊流量

1.1 多样性挂号系统

如今人们常说,现在大医院的人比大商场还多。医院越大病人越多,因为大医院具有优秀的人才良好而又先进的设备,但是过去大医院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已人所共知。过去患者为了挂上专家号往往凌晨四五点钟就去排队。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之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除挂号外,其他事项均可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和自助挂号机等等实现预约,一周之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的时间点很快敲定,其他辅助检查也可预约,在方便病人的同时还有效地分流了人流车流,同时也解决了过去门诊拥挤、找专家难的问题。

1.2 门诊医生工作站

医院实现信息化与数字化后就可实现区域内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间的数据流动,在流动之前必须统一识别患者的身份,即在区域内建立健康数据中心,这就为医疗卫生信息在区域内共享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健康数据中心即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建立之后,医生只要在工作站内通过刷卡就可实时查看病人的检验报告、影像报告,还可查看患者在其他医院的诊疗记录。同时,门诊用药情况也能实时监控。

1.3 远程会诊

医院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之后就会实现传说中的远程会诊,远程会诊的好处就是能够借助国内外知名医院优质资源,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因为资源共享,因为数字连接,那么在远程会诊室,主治医生就可通过信息技术与国内外专家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治,让患者在本地区就能享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诊疗技术。

1.4 统一发放报告单,变被动为主动,提供人性化服务

医院的信息化数字化将大大节省患者的时间,从前那种病患往返多个窗口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利用信息资源优势,把发放报告单整合到了一个窗口。即便患者不来领取报告单,通过市民健康网还可以查看到自己的检查报告。另外医院客服中心与快递公司联手,室内患者当天就能收到报告单,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没有医院的信息化数字化是实现不了的。

2 数字化医技系统优化服务流程

(1)医院的信息化数字化,就可启用医技检查排队系统,这个系统的好处就是避免了检查拥挤等问题,该系统会排出患者的诊治时间段和诊室,这样既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也避免了门诊事前的拥挤,同时彻底杜绝了熟人加塞的现象。

(2)通过第三方配送标本,结合条形码技术,检验流程更合理,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后,就可通过检验协作平台、统一接收标本,再结合条形码技术,然后在通过大医院的院本部、分院、社区检验标本有服务公司第三方配送,这样就可以集中总院检验优势,优化检验流程,减少对社区的投入。

(3)建立心电图检查快速网络,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后,通过区域性医学影像系统的建立就可更大范围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因为大型医院有高质量的医疗影像诊断技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就能够解决医疗资源偏态分布的技术水平相差悬殊的问题。

(4)自助刷卡取药,医院排队取药曾经是医院独有的场景,这为医院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带来了压力。但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医院后这种情况将大大缓解。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医院借助信息技术,尤其是条形码技术,患者不用再到窗口取药,因为处方调配流程已经优化,只要到自助刷卡机前把药取出来就可以了,既节省了患着的时间又缓解了医院的压力。

3 数字化病房医疗护理系统节约医护人员时间

3.1 启用护理电子病历系统

从前手工书写护理记录,既繁琐时间又长,容易出现误差,同时,护士的时间与精力被浪费掉了,无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使用护理电子病历系统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而且所写病历既准确有规范,还节约了护士大量宝贵的时间,节约下来的时间就能够让护士更好的护理病人。

3.2 采用无线PDA技术

医院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后,就可以采用这种技术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用这种技术后,护士在移动工作站就可直接采集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完成体温、脉搏、呼吸及各种出入量、引流量的护理计入工作,以往时间长且不准确的工作现在很少时间就能完成,而且准确美观。

3.3 优化医嘱处理流程,提高效益

医护工作站的启用,不但把医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输液贴管理及其它

以往惯例静脉输液标签有两种方法,一种手抄,一种电脑打印。这两种方式繁琐且有误差。现在通过使用PDA扫描输液标签,在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的同时还减少了误差,同时大大缩短了时间,原来两小时的工作量现在仅用半小时。

4 数字化社区信息系统使居民居家享受三甲医院服务

医院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后,将重点加强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医学检验、办公自动化、移动查房、慢性病病人的实时监测等应用,这样全面的现代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为病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

5 结语

通过上诉分析论证,应用重庆中联软件公司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各方面应用的好处已一目了然,现代医院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也是大势所趋,而且势在必行。医院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必将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印度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于1931年提出的理论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仍然有着借鉴价值。信息的产生是为了利用每一比特的信息,都应该有它的用户。每个用户都应该拥有大量的信息;节省用户的时间信息网络化,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

将来的信息技术主宰一切,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把握住信息技术的车轮。传统图书馆受到严峻挑战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环境,向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图书馆正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经起步。国家文化部提出了“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即“金图工程”。该工程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省、市、县级图书馆连接起来,将其丰富的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与国内外信息网络互联,共享信息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相继进行了数字化(或电子化)图书馆的建设。当前,国内图书馆迫切希望在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图书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建立馆藏书日数据库、报刊数据库、馆藏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古籍文献数据库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库已具规模。同时,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也在筹建全国性的书目、学术论文篇目和古籍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际互联网上也会有中国图书馆建立的大型文献数据库。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国内图书馆重复建设书目和报刊数据库的倾向已见端倪。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一)文献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般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文献数字化和数字化文献采集等工作。

书目数据库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多数馆的书目数据库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离CNMARC规范要求有距离,缺乏主题标引,回溯年限较短,期刊数据库建设更是滞后。目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统一编目中心。只有建立编目中心,才能真正建设规范、权威的书目数据库,共享书目资源并逐步向网上编目过渡。

(二)数字化文献的采集。

数字化文献的采集应包括电子出版物的采购和网上资源使用权的获取。获取数字化资源的网上使用权,虽然费用低于购买,但需支付网络通讯费用,而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很慢,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较低。因而,对于使用频率高的数字化文献以购买或租用为主,如GABI数据库光盘,使用频率很高,购买或租用后在校园网上或单机运行,使用效益较高。对于使用频率低的数字化文献,以获取网上使用权为主,如对使用频率较低的一些国外数字化全文期刊,通过网上获取个别文章全文,比订购期刊的费用要低得多。

(三)光盘网络技术。

校园网建设得到了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多数学校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建网。光盘数据库的品种越来越多。这两个条件使得许多图书馆都有必要配置光盘塔,以便于校园网用户共享光盘信息。光盘上校园网比较简单,目前市售的许多光盘塔能支持TCP/IY协议,内置光盘服务器,能方便地实现光盘上网。需要注意的是遵守所购或租用光盘数据库的版权。

三、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二)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知识,即是复合型的人才。

(三)组织模式创新是图书馆数早化建设的保证。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个体的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我觉得应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图书馆的工作部门,即:(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2)自然科学部门。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3 )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另外,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

(四)改善硬件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我院图书馆正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院师生访问馆藏、网上资源的需求。

(五)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量力而行,因需制宜。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有自己的馆藏特色,不必人为地重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需”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要从我院办学特色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真正发挥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 叶鹰. 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和集成系统选择.大学图书馆学报 , 1998,(02)

篇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开发,我国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储存技术等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些应用使我国现代化图书馆建设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我国的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就针对当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1 数字化图书馆的概述

1.1 数字化图书馆的含义和特点

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事物,数字化图书馆主要指的是将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化技术与图书馆结合,注入图书馆服务中,同时提供高效的图书馆服务。目前,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建设将载体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相关的采购、编目、查询以及信息检索等经过数字化建设,读者可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完成所有的活动项目,数字化图书馆不仅对自身的图书馆管理提高效率,还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由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世界各地的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使得图书资源的分享变得更加便利。数字图书馆有相较于传统图书馆的特点不同,第一,信息存储载体不同,传统图书馆在馆藏方面主要是纸质制品,例如图书、报纸,非纸质的制品有CD、录音带等,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要存储载体是数据库,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建立的基础。第二,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化图书馆要建立信息数据库必须依靠网络,网络提供的服务最大的便利就是更加方便读者进入图书馆,通过网络传输,读者选择和获取文献的方式更为便捷。第三,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更为广泛。由于数字化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为不同地区的读者提供所需的服务,网络使得资源共享范围更广,读者可以通过电脑和网络在家中即可轻松的访问数字化图书馆,远程访问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近年来,世界各地广泛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高科技竞争中的标志,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2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2.1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要建立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数字文献资源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需要进行数字文献的采购,同时要对图书馆已有的文献类型进行分析,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数字信息资源采购方案,将数字信息资源和传统图书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此外,要对图书馆现有的馆藏做数字化处理,图书馆的现有传统馆藏要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进行分类和管理,同时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将传统信息资源转变为数字化资源也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内容之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信息的来源渠道较为宽泛,要特别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通过网络对一些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的政府组织、出版社等进行资源搜集和分类,从而有效的提高和优化信息资源的管理,使得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能够满足各行各业读者的需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要能有效组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一方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建立信息资源的数据库。数据库有利于对数量巨大的数据进行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建立网络资源导航站。此导航站可使数字化图书馆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提高读者的快速定位和捕获信息的能力。数字化图书馆还需建立指引库。数字化图书馆可以通过指引库实现图书馆网页和读者之间的沟通,能够提供读者所需的馆藏信息与网址信息,为读者读取信息提高了效率。

2.2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趋势

第一,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向数字资源建设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学化图书馆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数字资源的范围也变得广阔,形式也较为多样化。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开始注重数字资源的建设发展,许多大学已经建立了图书馆网站,通过网站提供图书信息的检索服务,同时组建自己的电子信息资源库,这些建设中比较有名的是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等。第二,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将信息资源进行最大范围的共建和共享。在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早起,很多图书馆直接没有合作与联系,大多数图书馆都各自为营,进行自己的运行。这种情况对于图书馆发展是极其不利和不合理的。图书馆之间彼此缺乏合作和共享,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资源、物理资源和财力资源,不能有效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没有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会造成许多图书馆做重复建设,降低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速度。只有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直接的交流合作,才能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从而促进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第三,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制定国际化的建设标准。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的全球化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与全球发展紧密结合,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经变得越发频繁,因此,就要求我国数字化图书馆设立的建设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从而有效的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阻隔,才能为国际学术交流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平台,加快全球化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的综合建设水平。

综上所述,如何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发展好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发展最为迫切的需求,二十一世纪全球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就是讲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要求。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完善科学的信息服务平台,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逶.电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以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篇10

中图分类号:TL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数字化仪控发展现状

常规电厂的全数字化仪控技术早在八十年代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而核电站由于核安全保守政策的考虑和对数字化技术的疑虑,全数字化仪控技术一直未得到全面应用,但在某些非核安全相关的领域,还是采用了成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例如对汽机的控制保护、蒸汽发生器水位的控制等,甚至部分系统,在一个系统内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如我国300MW的秦山核电站的通风控制,其非安全级部分全面采用DCS平台,安全级部分用继电器逻辑搭建。随着江苏田湾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成功投入使用,全数字化仪控技术才开始受到真正关注,在此后的新建扩建项目中,除秦山二期扩建项目继续保留原仪控系统外,其它电站都准备使用数字化仪控系统,如岭澳二期、红沿河都使用了法玛通的TXP+TXS系统,作为西屋AP1000依托项目的浙江三门核电和山东海阳核电,也将采用了COMMONQ+OVATION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二、核电厂仪控数字化改造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核电行业仪控数字化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核电仪表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是当前核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木福岛发生核事故之后,客观上对核电安全的要求提高,这也给仪控设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确保核电厂核能发电的安全可靠性成为核电厂仪控制数字化改造的驱动力。作为仪控数字化系统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其出色的运行业绩为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实践。仪控数字化系统降低了人为误操作引起的非计划停堆停机的概率,井从软件和硬件上确保了电站安全系统的}高可靠性;仪控数字化系统自田湾核电站投人临时运行至今一直稳定运行,从米发生由于系统软件或硬件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停堆;与传统的模拟仪控系统相比,数字化仪控系统大大提高了核电厂运行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田湾核电站的投运,标志着国内核电市场全数字化仪控时代已到来,目前在建的核电站均采用了全数字化的仪控技术。

三、核电厂电气系统

一般核电厂电气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一般核电厂电气系统示意图

输配电系统的设计与机组容量、电网系统环境等密切相关,各核电厂设计会有较大差异。将核电厂电气系统纳人DCS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特点有:

1、可减少使用控制开关、仪表、光字牌等,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机率,同时减少控制器占用的面积。

2、DCS监控系统是采用标准化模块集成,降低了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费用和工作量,井且操作简单,图形化显不更直观。

3、DCS系统具有自检功能,大大的加强了核电仪控的安全性,采用数字化运行规程能够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具有连锁保护功能,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其控制。

4、数字化操作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显不、交换与共享。DCS控制的电气装置能够与核电仪控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成远程操控。

5、智能化的设备终端减少了电缆的铺设数量,降低了核电厂仪控数字化改造费用。

四、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方案

核电仪控系统是核电站“神经中枢”,体现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可分为模拟、模拟加数字、全数字三种类型,经历了三代的发展过程。火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主要形式包括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现场,急线控制系统FCS。其中,分散控制系统DCS是火电厂采用模拟量控制发电机、发电炉、发电等的主要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是火电厂采用开关量控制用水、用煤、用灰等的辅助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火电厂仪控全数字化发电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完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将这两个系统应用在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中,将核岛、常规岛和部分核电厂BOP系统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以模拟量控制发电机、发电炉、发电等的主要系统;部分核电厂BOP系统的开关量控制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系统。另外直接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打造多变量与节点、串行和数字通信系统取代原有的单变量与节点、井行和模拟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能够实现核电厂数字化智能控制,其中包括的装置有智能仪表、开关、执行器等。

五、核电厂仪控数字化改造研究

1、面对核电厂仪控系统设备的老化问题进行改造

核电厂仪控系统设备老化问题改造无论是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结合还是采用现场,急线控制系统FCS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结合都可以解决设备老化问题,但是经过改造后的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的耐用度和耐久性是两者比较的关键。其中采用,急线控制系统FCS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结合更具有较高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总线控制系统FCS使用控制器数量较少,主要采用现场智能设备,解决了分散控制系统DCS大量控制器老化的问题;总线控制系统FCS的设备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信息传递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不同元器件的相互沟通,从而能够解决设备元器件停产或者更新带来的兼容性问题;总线控制系统FCS具有自我诊断的能力,从而能够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

2、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性能研究

分散控制系统DCS和总线控制系统FCS都可以对核电厂性能进行提高,其中分散控制系统DCS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井为很多核电厂所采用。总线控制系统FCS是采用数字化智能系统,相比模拟信号精准度和可靠性更高。

3、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功能研究

分散控制系统DCS和总线控制系统FCS都具有庞大的核电设备控制功能,但是总线控制系统FCS相对是从现场获得信息,能够更及时丫更全面、更真实。

4、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可靠性研究

核电厂核能发电的可靠性是核电使用的关键环节,在可靠性方面总线控制系统FCS相比分散控制系统DCS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中包括:

(1)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控制环节相比分散控制系统DCS少,所以降低了故障发生的环节。总线控制系统FCS减少了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大部分输人/输出单元和控制站,井且实现全数字化控制减少了数据传输的环节。

(2)具有自我检测和诊断能力,对设备故障具有超前检测、诊断和维护,保证了系统故障的降低。

(3)总线控制系统FCS的设备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信息传递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不同元器件的相互沟通,从而能够解决设备元器件停产或者更新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5、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运行管理研究

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储存着完整的核电运行数据,井具有实时性。通过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能够提高核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对尤其是对核电运行数据库的分析,其中包括安全性分析、可靠性分析、供电能力经济效益等。

6、核电厂仪控数字化改造经济性研究

核电厂仪控数字化改造对于核电的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改造方案上分析,总线控制系统FCS相比分散控制系统DCS更具有经济性。因为,总线控制系统FCS变送器使用数量较少,采用的多功能现场智能设备直接完成对核电厂设备和一起的数字化控制。

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化仪控系统改造的阐述可以看出,核电站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科技改造,使数字化仪控系统运行很好地满足了核电站机组生产过程监测和控制、保护的要求,优化了数字化仪控系统功能及其维修过程,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为探索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维护和优化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K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04-01

中高速柴油机广泛应用于船舶动力推进和船舶电站、陆用电站等,具有结构复杂、尺寸大、零部件类型及数量多、配套行业面广的产品特点,产品生产具有批量小、配套方案多样化的特征,制造周期较长。如何在行业内广泛深入的应用数字技术,对于提高柴油机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中高速柴油机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

1 国内中高速柴油机企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中高速柴油机企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在柴油机零部件设计、工艺、工装、数控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字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致如下。

1)基础环境:计算机应用基本普及,网络建设和计算机硬件配备与时代接轨,行业通用仿真分析软件、CAD/CAM/CAE/PDM等软件系统逐步普及,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了部分有企业特征的专用数字化系统,形成了初具模型的数字化工作方法和能力,为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

2)设计、工艺技术:普及了以二维CAD软件为基础的产品、工装设计,三维CAD/CAM设计份额持续增长;CAPP技术在工艺中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PDM开始在企业局部应用;MES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构建。

3)企业管理: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计划、车间物流计划等方面均推广了各种信息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产品生产计划和物料定额计划数字化方案制定和管理;开展了EPR、OA等管理流程优化工作,管理效率明显提升,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应用效果显著。

4)生产线:机械加工数控设备有较大增长,关键零件实现数控编程制造;检测设备仪器采用了三坐标、数显测量尺、电子窥镜、激光扫描等数字设备;仓储管理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2 我国中高速柴油机数字化制造面临的问题

国内中高速柴油机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仍然差距显著,数字化制造在中高速柴油机制造业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函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1)数字化制造技术缺少成熟模型。企业多注重柴油机产品设计技术,一般只在部分环节上辅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忽视数字化技术系统化应用。行业缺少可参考的完整成熟数字化方案,难以形成系统化数字制造技术体系。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产生的效益、效果只是比较传统作业手段有所长进,并未充分发挥数字化功效。

2)数字化技术“信息孤岛”问题十分严峻。单位与单位甚至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数字化技术系统相互隔离、各自为政。各种相互有关联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的集成和共享、交流,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经常发生。数据共享和交流平台建设缓慢,平台建设者和使用者缺乏深入沟通,纸介质技术资料继续是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唯一“合法”手序,数字化数据更新滞后难以实战。

3)企业内部数字化系统未摆脱传统串行模式,并行工程不易实施。企业设计、工艺、生产、检验数字化应用体系串行现象突出,缺乏能够引领团队协作的数字化顶层并行设计方案,使得制造数据衔接缺乏默契,生产准备周期长,信息交流存在各种障碍,由此造成实施柴油机制造并行工程困难。

4)数字化制造技术开发滞后。柴油机企业的数字化开发能力不强,数字技术标准建设滞后于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数字化软件企业对柴油机行业又缺少符合时展要求的长周期系统化调研,数字化软件设计也常常只是简单模仿部分传统作业模式流程,数字化模式未能深入改变传统作业思路。

3 中高速规模柴油机企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柴油机的研制水平要与时展相得益彰,数字化技术必须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得到应用,通过数字技术增强柴油机企业的研发能力。我国中高速规模柴油机制造正处于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相结合由引进技术向自行研发的重要时期,呈现出以下趋势。

1)建立基于单一数据源制造模式。实现CAD/CAPP/CAM/CAE等多种数字技术一体化,使产品制造向无纸化制造方向发展。产品设计、工艺工装设计、加工与装配数据实现共享和继承、重组,单一数据源为产品的优化设计、性能分析、生产制造、装配、质量检验及企业生产系统规划、调度、各级过程管理与控制提供一体化模型支持,可使生产全过程信息交流无障碍、从而使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更好的结果。

2)实现相互关联不同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知识库资源、制造资源、用户资源等各种相互关联资源将进一步得到整合,基于数字技术的虚拟体系使企业各级人员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进一步提升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3)建立数字化并行网络辅助制造体系。制造系统采用并行化网络制造环境组织业务流程,实现产品和工艺设计结果的早期验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建立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协同工作平台。实现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从产品设计,工艺方案、生产计划、零件制造、装配试验、仓储物流到用户服务的快速响应系统,建立基于实现共享和交流的集成工作平台标准体系。使产品从设计到交付全过程信息无缝链接传递及反馈。

4 数字化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面对国内中高速柴油机制造业的迫切需要,数字化制造技术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进一步发展。

1)推动流程优化。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先进制造、管理模式,总结和提炼适应我国柴油机设计和制造数字化模式。以自主研发为契机,推动中高速柴油机企业在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流程优化,落实并行工程全面实施。

2)重点研究数字化制造统一数据库及集成应用。着重研究CAD/CAPP/CAM/PDM/MES等各类单项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系统的集成,构建基于统一数据库体系的企业级集成平台,发挥集成应用效果。

3)开展柴油机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校、研究机构、软件公司等相互交流,共同为中高速柴油机行业摸索出一条具有行业特征的系统化数字制造技术模式。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人员激励、培养、锻炼计划,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规范化和高层次地数字化制造技术培训应广泛开展。

5 结束语

数字化制造技术是全局性、体系化的新技术,涉及产品研制的各个环节,中高速柴油机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的重要产品,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是国内中高速柴油机企业研制的必由之路,此项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使国内中高速柴油机研制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公益;数字化;科技;电子书

随着种类繁多的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出现,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单一印刷型文献借阅局面已被信息存储、远程访问、数据库技术打破。更新换代的日益先进的各种品牌和型号的职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的普及,已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了阅读媒介和硬件支持,高存储密度、新颖的电子内容、快速的更新速度以及方便快捷易于共享使用的电子资源,已占据广大青少年读者的绝大部分市场,无线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习惯,国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已近完成新一轮的升级适应,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面对新形势的变化,发展相对缓慢。

一、基层县级公共图书馆推进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及优势

公共图书馆有很丰富的文献资源,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已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连续的馆藏资源网络。以县级滕州市图书馆为例,1956年建馆以来,馆藏各类文献资源26万余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他基层馆也基本达到这一规模,文献资源在基层发展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时,既需要利用网上数字化信息参考,还需要进行二次、三次开发建设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真正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的咨询服务。公共图书馆一般培养了大批传统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他们在开展好传统纸质书籍的咨询服务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数字化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建设人力资源队伍,同时,也可充分挖掘本地高校科研学校的专业人才形成专业的数字化建设咨询后备力量,大大充实基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队伍。如作为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滕州市图书馆为例,可以与本地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尝试合作,进行人力资源优势的开展联合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合作发展就可以不断积累知识、探讨信息查询的技术、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激发高效数字化研究的方向与具体事例的合作应用,把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编目知识与各级专家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高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服务的水平。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利用效率的不断加强和提高,图书馆作为数字化信息咨询平台的首选咨询方式就会不断凸显,因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一种开放的免费的机制,这种公益性优势是社会商业收费咨询机构难以比拟的,打破了商业咨询机构的行业垄断,形成一种巨大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开展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包括残障人士、困难人群、下岗职工、知识储备较少的农民工、老年人及少儿等部门人群,引导他们使用高效简便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对于实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提高服务能力,改善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一)面对的难题及解困思路

1.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缺少对数字化建设的系统性规划和发展指导。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全国范围内的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兼顾横向及纵向发展的数字化建设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没有一个统一发展的明确的层级发展标准,现实情况下的资源共享体系无法实现,对于区域性共享体系的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出现了重复建设、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的情况,为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自身数字化建设时,往往出现随波逐流,严重滞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总是在大部门省、市馆出现新的数字化技术后,已经验证使用很长时间后,才投入建设,但数字化网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规划的工程,这就会造成单一的某一方面的投入导致数字化资源建设未发挥有效的利用,同时数字化技术更新换代快,原有的投入需要更新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施,但限于有限的资金及人力资源规划,使县级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限于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数字化图书馆发展。

2.但推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刻不容缓,为此,县级公共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好数字化移动图书馆建设。

(1)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合理调配传统纸质馆藏及电子数字书籍的馆藏比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不求一不到位,既保持现有馆藏的增长速度又渐进的进行数字化馆藏建设。根据自身服务人群比例的特点,逐步将一部分传统书籍转化为电子馆藏。同时,合理规划现有购书经费购书比例,把一些学术性强、资料性强、可检索要求高的工具书、学术专著等图书采购为数字化电子书籍,这样节省部门购书经费用于馆藏数字化建设,逐步推动自身数字化发展。

篇13

本文从7个方面介绍美国10所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基本情况,从美国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浅谈国际数字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从中可以进行对比找出我们的差距。

1. 数字化技术促进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我们所访问的学校大多数的课程已上网。学校要求教师将讲课的主要内容上网,老师除了在网上课程主要内容外,还补充信息、布置作业和公布答案。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老教师也在学习这一新技术。学校在网上颁布管理信息,学生在校园网上完成注册和选课,查成绩等。学生按照学校学分制的要求,自己制订大学期间的学习培养计划和课程学习计划。

数字化教育改变了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观念,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授课方式,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后自己学习。教师在制作网络课件时,要思考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老师“要你学”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我要学”。怎样将讲课的难点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提供便于学生自己学习的课本。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和要求,积极主动读书和查找资料进行学习。

高等教育界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新兴学科的兴起及传统学科的萎缩。表现在传统学科生源质量下降,财政支持力度下滑等方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位于纽约市内的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该校工学院的传统机械工程和力学工程专业受到萎缩的影响很大,但他们不失时机地将机械工程转向微机器人工程方面,由力学工程衍生出与医学交叉的生物力学学科,将传统学科转为交叉学科。这样就为学生在新技术浪潮中创造了好的就业前景,因而提高了生源的数量及质量,同时也获取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为了建设新专业,学校在全国招聘引进人才,加大力度调整和建设教学硬件设施,腾出大量的房屋给引进的人使用来建设新专业。下大决心取消学校里过去的名牌专业图书馆专业。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位于东部硅谷北维吉尼亚洲,建于1970年,是美国一所年轻的后起之秀,是州政府重点支持的大学。该校从建校开始就将传统专业与现代IT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用现代IT高新技术改造机械工程、航空工程等传统专业,与学校周边的IT企业和公司合作,改革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使学校的各个专业得到了发展,在30年时间里成为一流的大学。该校的科技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在美国名列前茅,美国第一个信息专业博士在该校诞生。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成立了教学小组,招聘了一个博士,研究大学化学课的改革,利用CAI课件进行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以解决实验设备和人员的不足。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了网络教育,图书馆中的大量计算机连接网络,学生可进行学习和查阅图书资料。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中心24小时开放。

犹他州立大学(USU)建于1888年,现有8个学院,45个系,一个研究生院及数个研究中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的宇航专业在美国排名第一,具有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多名教授担任航天等领域的全国性机构负责人,曾有多名教授获得全国及国际性的奖励。为了在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的外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制作了电子课件。他们派人到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为其培训英文教师。

2. 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政府或学校修订了相应的办学规定和政策

为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美国的一流名牌大学,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前,美国的名牌大学之间学分互认和授予学位制度很严格,根本不能给在异地完成该校学业的学生授予学位。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生有条件接受等同于在校生一样的教育内容,他们认为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就应该是一样的,由学校颁发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位证书同于普通本科学位和研究生学位证书。

犹他州立大学、凤凰城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都及时修改了学校的相应规章和制度,如学位授予条款、学生学习规程、考试制度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有的州修订了相关的法规,以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些大学把现代远程教育办到了美国各地和国外,也办到了中国,积极占领世界教育市场。

网络教育为多元教育创建了环境条件,多元文化和多元教育在信息社会是一种必然趋势。强势文化教育信息资源必将冲击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WTO后的中国教育也应制定自己的政策和法规,研讨在开放环境下如何利用国外名牌大学的远程教学资源,保证中国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本人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尽快在法律、政策、技术、资源建设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认真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名牌大学有一流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

我们参观的几所大学都有一流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西亚图的华盛顿大学拥有学校的电视台,有3个频道,其中的研究频道由25所美国著名大学(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梅森大学、斯坦福大学)和12家公司或研究所提供经济支持。犹他州立大学在犹他州的许多地区设立了分院,其视频电化教学覆盖了犹他州。分院与校本部通过视频电话、网络和电视进行实时教学。华盛顿大学的讲课可进行同步传输,也可一小时后通过学校的电视台传输。交互式授课同时可对几十个点开放。

4. 提供一流的课程设置

目前美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基本覆盖了美国高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例如,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UW 网络提供在线的10个学位教育、21个证书课程和270个课程学习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提供1个博士学位、7个工科类硕士学位的教育。该校与著名大学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利大学合作发展在线的网上教育。该校的工程学院有自己的现代远程教育EDGE(Education at a Distance for Growth and Excellence),从1983年开始,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从录像带教学起步,十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目前,他们可提供大量课程的CD、Video、录像带和网络课件。

犹他州立大学通过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17种本科学位和10种硕士学位教育。1999年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达到11000人。该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提供了大量文理科类的课程。例如化学、生物、历史、工商管理、特殊教育、商业信息系统和教育、会计、艺术、音乐、人力资源、语言、经济等课程。CEN国际教育网与多个美国著名大学合作,提供大量的网络课件。

凤凰城大学和阿波罗集团合作于1989年建立了凤凰大学在线,在美国、波多黎各和加拿大,拥有100个校区和学习中心,有6500名员工,成为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该校用现代远程手段进行本科、硕士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学位教育,学生遍及世界,每年有100000学生,是一所最大的现代远程教育大学。学生的入学条件里要求学生必须有工作,参加研究生学位学习的学生还要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并被组织成学习小组,互助互学进行专题讨论。该校提供的博士学位是组织领导管理学,本科生的专业有管理、商业、人文学科教育以及E-教育、组织管理等,硕士生的专业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卫生管理、护士学、商业、教育和电子商务等。

5. 名牌大学提供一流的网络课件制作平台,并制作出一流的网络课件

为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以及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每个大学成立了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加速网络课件的制作,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犹他州立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课件制作小组,成员有课件设计、课件文本(教师)和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课件设计人员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提出课件设计整体规划,讲课教师写出脚本,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这种方法既满足了需求,又保证了质量。犹他州立大学教职工中心每星期开放5天,提供大量的设备、通用软件和制作网络课件的特殊软件供教师用来制作网络课件。每学期还举办多期培训班,提高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认识,转变观念,培训教师使用设备和软件,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技能和提高水平。华盛顿大学的教职工中心也有一流的设备和设施免费供教师使用。中心有专职管理人员和许多“打工” 的学生帮助教师制作网络课件。

这些学校可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版电子课件,文本内容、声音和动画融为一体,便于学生阅读和自学,并设有学生自学自考的内容。网络课件的最大特点是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并列出了相关的信息链接,给出了可供查询的网址信息,决不是教科书的电子版。教师和学生可以容易获得关于某一主题的详细资料。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设有教师和学生讨论区,也有在线学生公共讨论区,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学习上的互助。

各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在经费上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如US大学的计算机中心每年从学校得到运行经费40万美元。教职工中心的运行经费由学校支出,教师免费使用或得到技术上的帮助,将自己写的脚本制成网络课件。

6.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培训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美国高校与国内的各大企业和公司合作,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各种职业和高新技术培训。美国大学十分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学校与许多企业、工厂和研究机构签有合作协议。例如建于东部硅谷的乔治·梅森大学,学校附近有很多信息产业方面的大公司,学校与这些大公司都有合作项目,在世界各国招收优秀的学生,学生与学校和公司签署协议,可得到每年2.5万美元的资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用部分时间在公司实践和工作。筛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将有可能直接留公司工作。通过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方式,既给公司培养了人才、解决了优秀学生的经济困难、促进了地方工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使学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得以良性发展。该校的科技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的信息工程专业成了名牌专业,也将传统的专业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改造和建设。

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USU 他们提供CD、Video、录像带和网络课件,与社会教育机构、公司和工厂合作,进行多层次多类型教育,有学位教育、证书学习、单修课学习计划。每年有各种类型网上大学的学生6万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