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光电科学与技术的前景

光电科学与技术的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光电科学与技术的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光电科学与技术的前景

篇1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 光电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的水平,传感器在实现自动化控制及测试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技术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现代科技中,自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传感器作为自动测量与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且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微电子技术、微机械加工技术、光电科学以及当代生物科学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传感器已经从过去单一功能转变为功能多样、科技含量高的新型产品。传感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

1.1 光电传感器技术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为测量媒介、以光电器件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卓越特性。随着光电科技的飞速发展,光电传感器已成为光电传感器已成为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并在传感器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在非接触式测量领域更是扮演者无法替代的角色。光电传感器工作时,光电器件负责将光能(红外辐射、可见光及紫外辐射)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光电器件不仅结构简单、经济性好,且具有响应快、可靠性强等优势,在自动控制、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外,光电传感器除了对光学信号进行测量,还能够对引起光源变化的构件或其它被测量进行信息捕捉,再通过电路对转换的电学信号进行放大和输出。

1.2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生物功能物质的分子识别部分和转换部分前者的作用是识别被测物质,当生物传感器的敏感膜与被测物接触时,敏感膜上的某种生化活性物质就会从众多化合物中挑选适合于自己的分子并与之产生作用,使其具有选择识别的能力;转换部分,是由于细胞膜受体与外界发生了共价结合,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诱发了一系列的电化学过程,而这种变换得以把生物功能物质的分子识别转换为电信号,形成了生物传感器。

2 传感器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信息量,以此来代替人类的感觉器官。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也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通信能力有限

当前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应用的传感器大多是基于Zig-Bee协议,这些传感器的通信距离虽然在理论上支持无限扩展,然而在实践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并不能完全达到标准的通信距离。因此,如何应对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以及无处不在的电磁干扰,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仍是传感器面临的一大挑战。

2.2 电源能量有限

传感器在工作中通常靠干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提供电源,而这种电源的能量十分有限,严重影响着传感器的民用化应用。因此,针对传感器电源的研究也正在被研究者们日益重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传感器在网络工作中的节能技术;另一方面是选择可长时间供电的新型能源。

2.3 计算能力有限

嵌入式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满足了传感器微型化设计的需要,且具有信息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虽然它们有一定信息处理的能力,但是数据经过A/D转换后,只经过少许处理就输出出去,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有些数据是不需要的。因此,尽可能地提高传感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并能够进行协作分布式信息处理是当前研究的另一难点。

2.4 传感器数量大、范围广难维护

在未来的传感器应用中,很多都不是依靠单一的个体工作,而是由许多传感器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传感器不仅数量巨大,且其分布具有广泛性,传感器组成的网络系统维护难度就显得异常突出。管理数目庞大的传感器系统,需要可靠的软硬件网络,同时传感器网络必须具备可重构性及自调整性,这也是需要研究的另一重点。

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随着传感器技术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对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当今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基于光电通信和生物学原理的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乃至世界信息化产业进步的重要标志与动力。

3.1 利用新材料开发新型传感器

随着光导纤维、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材料科学的深入,智能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智能材料是指材料本身就具备传统传感器的功能,能够对外界及自身性能的变化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通过一定功能的转换,最终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调整以适应外界变化和避免自身性能受损。新材料这种敏感功能为新型传感器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3.2 集成化多功能传感器的开发

集成化是指传感器同一功能的多元件并列,以及功能上的一体化。同一功能的多元化并列能够实现传感器参数的多维立体化,再通过软件的编译,对传感器中的多个单一参数进行集成,进而完成对多个点或面的集中监测。传感器功能上的一体化主要是改变传感器功能单一的缺陷,转而向着单传感器集成多种功能自一体,实现一个传感器能够同时监测多种信号变化,简化监测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运用集成化多功能理论研制出的传感器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并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功能效用利用集成化多功能原理,现代传感技术已制成带温度补偿的集成压力传感器,频率输出型集成压力传感器,霍尔集成传感器,半导体集成色敏传感器,多维化集成气敏传感器等。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在传感器的研发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应用实力,在今后的研发中应重点关注基础性产品,在攻克传感器制造工艺技术的前提下,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深入化分析,实现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焦长兵,金勇杰,傅历光.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军事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篇2

关键词:

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有力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作为新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研发,并广泛应用于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在光电子时代背景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具有稳定性的良好性能,在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关于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光折变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电子时代的发展进程。1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概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材料领域的研究更为广泛,走在国家科研的前沿之路,为现代化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主要以量子论为基础,相关人员对电子物理运动规律进行一系列探究,偶助于推动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于此,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得以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光折变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纳米材料,其信息存储容量更大,且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更快,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发展趋势,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1]。

1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方式

目前,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受功能、尺寸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制备方式可能存在差异性,因而能够适应于不同社会领域的实际需求。但是,就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制备方式而言,主要表现在微波反应烧结、溅射法、PCVD等。通过合理方式对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可以增强材料的性能和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我国光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

2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2.1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之光折变材料

光折变材料是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之一,主要是在光的照射下,发生电荷转移,形成空间电场,最终在电光效应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光电材料。光折变材料在人类社会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阶段,我国关于光折变材料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数据存储、测量、光放大、图像处理等方面。对于光折变材料而言,主要包括无机光折变材料和有机光折变材料两种。首先,无机光折变材料主要有三类,分别为:以LiNbO3、BaTiO3为主的铁电晶体;以Bi12GeO20为主的非铁电体;以GaAs、CdTe、CdSe为主的化合物半导体。其次,有机光折变材料中,聚合物的应用更具优势,在社会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其发展空间较为广阔,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总之,随着光折变材料的研究进程加快,相关科技人员能够通过聚乙烯咔唑对图像进行识别,为后期三维体全息图存储奠定良好条件,同时促进光电信息存储的广泛应用。

2.2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之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是导体材料和绝缘体材料之间的一种材料,能够实现电能和光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新时期,我国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多,且该材料的应用范围较广。其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硅微电子技术材料。该材料是制成半导体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属于我国新能源产业。随着硅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促进硅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对量子级联激光器材料的研究,该材料主要在光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后,对光子带隙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多[3]。

2.3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之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而纳米光电材料是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能与电能、化学能等能源之间转换过程中,可以形成全新的纳米材料,在社会众多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发展前景良好、性能优良等,尤其在光的通信、存储中有着更为深入的应用。现阶段,我国对纳米光电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多,并取得良好的进展。在纳米电子器件的发展条件下,纳米光电子学得以快速发展,其研究领域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于纳米粉末在光电探测器中应用的系列研究,二者能够相互作用,且纳米粉末可以改善SOI的不良性能;二是对一维纳米材料应用的相关研究;三是对纳米硅薄膜应用的研究,其独特性质,能够充分发挥量子尺寸效应,有助于科技人员对纳米光电材料的深入研究。

3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造福于人类。近年来,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取得良好的成果,能够以光电为信息载体,促进人们对量子物理的深入研究。由于光电信息功能材料能够在人类社会生活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所以,相关人员有必要加强对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究进展问题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科技人员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发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智玮,刘丽媛,陈润锋,等.基于芳香性聚酰亚胺的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3(26):2690-2706.

篇3

中图分类号:TU5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43-01

光电子技术与其他的电子信息技术合成能够形成信息产业新的核心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光存储、光显示和激光等领域。光电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改变传统雷达应用模式,充分发挥了光电子技术信息化、科技化和先进化的优势。关于现代雷达中的光电子技术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号传输

光电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光纤链路的组成,完成光纤、二极管等要素的调制,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可以在光波调制中将微波信号传输上,完成这些工作以后需要使用光纤模拟传输微波信号。光纤链路在雷达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对现代雷达技术应用和信号光纤传输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技术在国外发展相对成熟,显示意义明显。雷达传输中使用光纤,传输消耗和传输频率相较于电缆传输较低,并且在这种频段下,光w产生的调制信号和传输消耗具有一致性,从而进一步促进雷达信号传输,达到对雷达系统远程控制的目的。[1]

由于使用的雷达天线还含有一个辐射源,在受到反辐射的影响时,控制中心和天线之间的距离应该设置好。通常情况下,使用同轴电缆传输信号消耗较大,传输指令与天线之间的距离也要控制好,而关于电缆铜量的消耗,会随着频率平方根的增大而增大。同轴电缆传输微波信号的前期,需要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完成转变,将信号电平在线路放大器内进行放大,指令中心传输的信号则不需要进行变频,线路放大器不使用也能使信号电平提高,光滤波器和光纤的使用效率也能够提高。要进一步保证其基本的使用性能,增强雷达的抗电磁能力可以通过光缆改变电缆,保证雷达天线远程传输的功能。这种应用方法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使用作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军事价值。此外,光纤重量轻、体积小,灵活度高,在一些限定空间或场合使用方便,保证雷达信号的传输有效。[2]

(二)信号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一般是利用光纤延迟线,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调制器和激光器等,属于新型的信号处理器件,在微波射频领域应用较多,光纤延迟线的使用能够促使多种不同信号处理器件的生成。例如在横向匹配滤波器和编码发生器以及相关处理器中可以通过雷达系统的处理充分发挥带宽极宽系统的作用,声波器表面频率较高,功能优越性明显,在雷达信号处理中要控制其频率需要同步使用信号处理器,提升雷达信号处理效果。处理宽带雷达信号时由于雷达信号接收机的分辨率较高,电子情报信号处理时,可以选用大时间的带宽积器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体声滤器件和同轴电缆也可以用于雷达信号的处理。光纤延迟线不同于其他延迟线,性能更先进,并且同时具有工作频率高和任何延时的特点,其中延迟的介质是单模石英光纤,成本低、性能高,使用价值较高,并且具有综合性优势。因而在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使用光纤延迟线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不同处理器件中的构件作用,雷达系统中使用光纤延迟线实现价值最大化,不仅能够在海洋卫星雷达和随机程序发生器中应用,同时还能够在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和相控阵天线系统中应用。因而雷达信号处理中使用光纤、光电子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信号处理器件和通信系统的实际价值,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用显著,总体应用前景较好。[3]

(三)达波束光控制

相控阵雷达系统在控制雷达的达波束光时要使用有源单位,继而形成一种具有跟踪效用的尖锐波束,这种波束对电子调控方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能够将辐射单位予以改变,保证相对相位的实现。由于单个单元的控制器件属于电子移相器,这种类型的器件在传统意义上的使用通常可以分为铁氧体移相器和二极管。二极管的工作频率相对比较低,而铁氧移相器的工作频率则较高。铁氧移相器和二极管的体积较大,因而产生的损耗量也比较大,但是在相位连续控制上和在线性度上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异。分配射频功率可以使用光学方法来进一步完成相移,这种优势比较明显。[4]

例如在实现微波相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线性连续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将相位的体积予以减少,保证及能耗度降低,促进波束的灵活控制。在一般的大型相控阵天线使用中需要多个MMIC收发模块来完成雷达达波束光控制,在一定的自由空间内能够与振荡器形成不同模块的主振荡器锁定,关于参考信号的改动则需要使用同轴电缆的光纤链路,这种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体积和降低重量。光电技术在雷达达波束光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使用意义,并且能够促进雷达电子器件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完善,总体应用前景广阔,在此过程中使用光电子技术促进了新时期下雷达技术变革、发展和使用的经济效益提升。[5]

结语:

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光电子技术应用在微波领域主要以光纤通信为主,且这种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普及,但是在雷达中的应用尚且不如通信光纤应用普及程度高,随着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在现代雷达中实现充分使用,总体应用前景乐观。其中光电集成电路和光纤等在雷达数据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多基地雷达和相控阵天线中使用具有高互联性等多重优点。光电子技术在现代雷达中的应用包括雷达信号传输、雷达信号处理和雷达达波束光控制等几个重要的方面,体现了现代雷达应用光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沈东.浅析现代雷达中的光电子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16,32:80.

[2] 金林,刘小飞,李斌,刘明罡,高晖.微波新技术在现代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与发展[J].微波学报,2013,Z1:8-16.

篇4

中图分类号: V448.15+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CCD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set of applied optics, electronics,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for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and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optical and opto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earch on CCD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explore the CCD technology trends.

Keywords:CCD ; Size detection

一.概述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CCD)是一种以电荷为信号载体的微型 图像传感器,具有光电转换和信号电荷存储、转移及读出的功能,其输出信号通常是符合电 视标准的视频信号,可存储于适当的介质或输入计算机,便于进行图像存储、增强、识别等处理。

自CCD于1970年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以来,CCD技术随着半导体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CCD传感器的像素集成度、分辨率、几何精度和灵敏度大大提高,工作频率范围显著增加,可高速成像以满足对高速运动物体的拍摄,并以其光谱响应宽、动态范围大、灵敏度和几何精度高、噪声低、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低功耗、抗冲击、耐震动、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坚固耐用、寿命长、图像畸变小、无残像、可以长时间工作于恶劣环境、便于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在图像采集、非接触测量和实时监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光电子学和测试技术中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CCD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能有效实现动态跟踪的非接触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尺寸、位移、表面形状检测和温度检测等领域。

1尺寸测量

由CCD传感器、光学成像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构成的尺寸测量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应用方便灵活等特点,是现有机械式、光学式、电磁式测量仪器所无法比拟的。在尺寸测量中,通常采用合适的照明系统使被测物体通过物镜成像在CCD靶面上,通过对CCD输出的信号进行适当处理,提取测量对象的几何信息,结合光学系统的变换特性,可计算出被测尺寸。

1997年,J.B.Liao等将CCD摄像系统应用在三维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上,实现了三维坐标的自动测量。他们将一个面阵CCD安装在与CMM的3个轴线都成45°角的固定位置,通过计算机视觉系统与CMM原来的控制系统连接来控制探头和工件的移动,以此探测探头和工件的三维位置。该方法不需要对原CMM系统进行改变,只要将CCD视觉系统连入原有的测量机即可。由于测量系统中只用一个面阵CCD,从而简化了测量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成本,减小了因手工操作引起的误差,提高了测量效率,并能避免单独使用CCD测量时,因光衍射而造成的边缘检测误差,可用于工件三维尺寸的精确测量。

2形变测量

尽管利用线阵CCD测量材料变形具有非接触、无磨损、精度高、不引入附加误差、能测量材 料拉伸的全过程,特别是测量材料在断裂前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材料的各种极限特性 参数等优点,但只能测量材料拉伸时在轴线方向的均一形变。为此Scheday, Miehe和Cheva lier等人开展了采用面阵CCD测量材料形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Stefan Hart mann等人借助面阵CCD研究了橡胶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形变情况。即在圆柱 形黑色测试样品的轴线方向等距标定几个白点,用CCD摄取相应图像并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检测白点标记间的距离来计算样品受力时轴向的形变,并通过轮廓检测算法得到轴对 称的圆柱型样品的轮廓尺寸,经过数据校正,可计算出被测样品半径方向上的形变。这种方法可同时获得两个方向上的形变量,并测量出材料被压缩时的非均一形变。

3三维表面测量

由于CCD传感器能同时获取被测表面的亮度和相位信息,因此,将CCD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与传统的三维表面非接触光学测量方法相结合,可实时测量物体形变、振动和外形。随着CCD工艺水平的提高,面阵CCD被广泛应 用于三维表面测量。1996年,B.Skarman等提出了相变数字全息 测量法。此后,F.Chesn、C.Quan、P.S.Huangv、G. Pedrini等人分别在有关测量方法中应用了CCD技术,从CCD图像中获取相位图的新方法也相继出现。在条纹图样投影法中采用相变技术时,只能检 测静物表面轮廓,不适用于实时检测振动和变化的表面形状。

4高温测量

物体的辐射光波长和强度与物体温度有着特定的关系,因此CCD作为一种光电转换器件,可用于温度测量。1993年,Tenchov等人采用CCD间接测量溶液表面温度;1995年,K.Y.Hsu和L.D.Chen用可测量红外波段的加强型CCD测量液态金属的燃烧火焰温度,但其测量误差达到400~200K,缺乏实用性。此后,利用红外CCD测量温度场成为CCD测温研究的主流。2001年,Takeshi Azami等人利用CCD的亮度波动信息来研究 熔融硅桥表面的热流状况,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事实上,由CCD的光谱响应特性、光电转换特性可知,利用RGB输出值可得到被测物体表面图像中的亮度和色度信息,并根据比色测温原理 计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场。虽然有人提出了基于CCD测温系统的三维温度场构建算法,但直接利用彩色CCD测量温度的仪器还处在实验研发阶段。尽管如此,由于CCD技术能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给出二维或三维温度场,实现非接触高温测量,因此,CCD测温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三.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1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是数字化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化测量仪器、数字化量具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适合并满足了生产现场不断提高的使用要求。

2测量技术与制造系统的集成

将现代测量技术及仪器融合、集成于先进制造系统,从而构建成完备的先进闭环制造系统。

3激光测量技术的应用

随着激光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与CCD检测技术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4传感器的微、纳米化

传感器向小型化、微、纳米级精度发展,生产现场适应性更强,精度更高。

5系统的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测量系统正向着系统化、集成化方向发展(SoC)。

综上所述,CCD应用技术已成为集光学、电子学、精密机械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光学和光电测试技术领域。事实上,凡可用胶卷和光电检测技术的地方几乎都可以应用CCD。随着半导体材料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CCD图像传感器的性能也在迅速提高,将CCD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传统测量方法相结合,能获取被测对象的更多信息,实现快速、准确的无接触测量,显著提高测量技术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因此,CCD技术必将以其突出的优点而在工业测控、机器视觉、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其他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庆有.CCD应用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随着我国科技快速发展和进步,带动了我国整体经济得到发展,并使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当前我国已经走入了通信电子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通信电子技术变得节奏加快,社会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使信息沟通不再有局限性,不再受容量和地域上的限制。随着我国通信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并使很多传统企业都遇到了发展瓶颈。通过创新通信电子技术,能够有效将我国通信市场的竞争力快速提升,并能够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可见,创新通信电子技术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因此,我国必须要对当前通信电子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找到创新通信电子技术的有效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和科技同时得到提高,使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1当前我国通信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快速进步,不断取得优秀的科技成果,伴随着我国多元的文化历史,使我国通信市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通信市场中已经出现很多高新的电子产品,并且这些电子产品还在不断的升级当中,加之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我国通信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当前国家已经为通信产业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并将其不断进行完善,为给通信市场提供更加广阔和优质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深入到我国市场中,更加有效促进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3)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世界各国,对我国经济影响也非常大,通过努力,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为通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随着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政策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使我国通信市场找到了更多发展渠道,通过通信市场的良好发展能够稳固我国整体经济。(4)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不断调整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国家也更加重视通信市场,将我国的工业发展与通信电子技术进行了有效融合,更加快速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2.1电子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通过使用电子技术能够改变汽车的概念。ECU(电子控制单元)作为组成新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基础部分,能够独立进行操控,还能通过电子单元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整,保持汽车稳定性能。例如,在驾驶员开车时,为了能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运行平稳,在制造汽车方面应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其中安装了压力传感器和ABS(防抱死装置),能够有效操控汽车的四个车轮,保证汽车能够做到紧急刹车,并保证汽车的安全性。针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我国已经按照汽车不同的型号做出了合理配置,有些还添加了EBD(电子动力分配系统),通过EBD和ABS系统的有效结合,使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

2.2光电技术

当前我国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光电技术,光电技术对社会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光电技术主要有处理信号技术、光电探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电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已经应用于精密机械、计算机、微电子、光学等方面。通过光电技术,创造出了软性显示屏,能够将更加清晰、精细的画面显示出来,并且有更加明亮的色彩,使画质更加炫丽,还具备3D特效功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软性显示屏还具备一个其他显示屏无法比拟的功能,就是可以将其像折纸一样进行折叠,当不需要软性显示屏时可以将其折叠起来,方便存放和携带,在需要它时,随时随地都能展开使用,具备这样可折叠、可弯曲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行业对能源需求量急增,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为保证人类能够长期发展,全世界都在呼吁节能问题。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科研光电研发出了LED技术,由于LED具备使用寿命长、环保、节能和多变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高新的节能产品。当前我国的LED技术在快速进行发展,并且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军事、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有效应用,例如生活中常见的LED电视、LED路灯、LED家用电灯等。当前在市场中涌现出更多新型的光电信息材料,都是应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现代化材料作为基础,将纳米技术有效与光电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进而研发出了更为高新的产品,为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实现环保与节能。

2.3网络技术

网络在信息化时代之前是指通信网络,例如移动通信、电报传真、数字数据、电话交换等,而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网络一般指互联网。在20世纪50至70年代间,全球化的自动电话交换通信网络得已诞生,在发展期间,不断产生了卫星通信技术、自动交换系统、载波传输体系等;20世纪80年代之后,信息化时代加速发展步伐,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实现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全球的信息不再有地域和数量的限制,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3通信电子技术的创新措施

3.1创新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

为创新通信电子技术,首先要创新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发展中,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要具备超强的竞争能力,而将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做好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在创新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的过程中,重点要对其做出各方面的投入工作,例如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这样才能致力于技术研究,创新通信电子技术。

3.2推广通信电子产品

随着通信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研制出了许多通信电子产品,要加大推广通信电子产品的力度,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可通信电子技术。在大力推广通信电子产品时,要与其他业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完成业务方面的合作,从而找到更多、更新的商机,大力推广先进的通信电子产品,加快通信行业的发展步伐,促使科研人员更加高效率的进行研究和创新通信电子技术,研发出科学、创新的通信电子产品,并在大量的研究中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创新的产品形式,从而形成更加科学的创新思想,使每一种通信电子产品都具备价值。为保证有效推广通信电子产品,要把握好通信电子技术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利用合理的科学技术研发产品,再将产品进行有效推广。

3.3做好环境控制,保证通信行业稳定发展

为保证通信行业能够良好发展,通信电子技术能够不断实现创新,就要做好环境控制工作。通信工程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工期长、涉及范围广,由于工程的种类不同,导致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样、复杂,为保证通信工程的质量,必须要明确工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制定出有效、科学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在环境控制方面,首先要明确工作环境、劳动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等方面,特别是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必须要以文明生产、文明施工为主,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现场有良好的秩序,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通信行业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离不开通信电子技术,通过创新通信电子技术,能够有效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快速提升我国在世界中的竞争力。因此,必须要将我国通信电子技术的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制定出有效的培养技术人员机制,使我国通信电子技术人员的能力不断提升,研究出更多有利于社会的项目。还要创新管理模式,并要将通信电子基础技术以及关键技术进行推行和创新,坚持标准化战略发展我国的通信电子技术,并充分做好通信行业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文亮.通信电子先进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105-105.

[2]李居峰.浅析电子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1920.

[3]张玉仙,田继云.通信电子先进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4384-4384.

[4]闫志杰.如何做好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工作[J].电子世界,2014(20):242-242.

[5]庞海水,赵志山.探究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意义[J].中国科技投资,2014(14):249-2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