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篇1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内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原则、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过程。[2]根据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含义

优化的概念源于现代系统工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即在当前社会条件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外延要素及结构进行改进,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内容功能相加之和,从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的最大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多重性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并非是盲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才能保证内容优化的方向性和正确性。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总体而言的,即教育内容必须是涵盖多重内容要素的一个整体。首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心理素养等已成为衡量人才的必要指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化、多样化,摆脱“单一化”“泛政治化”的局限。同时,大学生受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思想实际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地涵盖大学生素质提升多重要素。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教育要素都不能覆盖其思想的全部。只有运用多重内容要素合力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复杂的思想问题。

(二)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取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4]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教育内容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的性原则要求教育者一定要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内容要素的具体目标,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又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目标分配到各个内容要素上,使每个内容要素的目标都能与具体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学生逐步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总目标。

(三)重点要素原则

重点要素原则是指要按照内容要素作用的大小来决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根本性内容,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在优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型地位;同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内容要素都涵盖着多重具体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作用和地位有别,因此,教育者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应该将相对重要的内容要素放在首要位置,突出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功能。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实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意义在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内容达到最佳状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始终坚持的指导,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第二,不断完善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内容、法律教育内容和心理教育内容。第三,要与时俱进增添外延要素。

(一)遵循重点要素原则,坚持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地位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4]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的指?У匚弧M?时,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然而很明显,只有科学文化素养是不够的,一旦政治立场出现问题,反而会危害社会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

(二)遵循整体性原则,完善教育内容要素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启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它决定着大学生如何看待整个世界,怎样对待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因此,我们要着重加强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优化世界观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教育的教育内容,不能再完全依托于哲学原理,而应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系统,不仅让大学生欣然理解接受,还能真正地应用在生活当中。其二,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和价值选择。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裸贷事件”,使一部分大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的泥潭,甚至走向不归路。在后期的调查当中,大多学生都表示自己最初只是想购买手机、包包、网游装备等,超出自己当时的承受范围又不好意思向家人朋友借,只好以贷款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这些大学生的悲剧一方面是由其价值认知错误导致的,他们把物质享受当成价值追求,不惜铤而走险也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其价值选择出现偏差,他们愿以失去尊严的方式换取一时的虚荣,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断优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对与错,更应启发学生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第二,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大学生道德认识,帮助大学生养成道德行为,再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具体行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把握道德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根本途径,而职业道德是所有大学生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每个大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成为合格公民,这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要强调家庭伦理道德。在一些影视作品、网络节目中,常常出现混乱的情感关系,使一些大学生的情感道德观产生偏差,影响其日后的家庭生活。只有把每个人的“小家”经营好,才能有信心有力量去经营“大家”。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处理好与爱人、亲人的感情和关系。

第三,大学生法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法律观念,促使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品质,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享茂跳楼事件”不禁让世人反思这么优秀的高材生为何最终走向命运的深渊。第一,在运营其App的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的问题,这也成为其妻子要挟的把柄;第二,在遭到威胁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选择在网上曝光与妻子的交往过程;第三,最后不以法律的方式解决困境,而选择放弃生命,以极端的方式给家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高校法纪教育内容应能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纪律,承担维护社会主义的法治秩序的责任。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的法制意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维护权益。

第四,高校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压力骤增,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优化大学生心理教育,关键在于要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开展相关辅导和咨询活动,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政治健康、思想健康、 道德健康和法治健康。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人文表达;内容

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的基础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产生教育互动,关注大学生的人文表达,有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

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导向,切实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就是要运用启发、动员、激励、引导、教育等多种方式,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启发大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还包括:帮助大学生科学理智地评价和判断社会现实;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乐观、健康崇高的人生态度,鼓励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勤俭节约、敢于拼搏;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标准,用科学的价值观念指导自身成长发展。

二、关怀大学生的政治进步

关怀学生政治进步就是要关心、鼓舞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帮助大学生确立对国家、对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正确立场和态度,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进大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全面理解和拥护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法制观念,珍惜和正确使用民力;增强大学生作为公民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充分行使公民权力、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运用宣传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关怀大学生的道德提升

道德是人格素质的核心元素,道德素质提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立足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激发丰富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要内容有: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敢于见义勇为,敢于批判和拒绝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与行为;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形成友爱、平等、团结、互助的正确人际关系。

四、关怀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关怀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在帮助大学生确立对自我、他人乃至社会正确认知的前提下,要使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教会大学生自我调节的基本技巧,使其达成自我心理和谐与人际心理和谐;有效帮助大学生提升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使其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特点,加强对心理危困学生的心理干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效用性。

五、关怀大学生的价值实现

大学生要顺利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离不开大学生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规划和人才素质的成功展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价值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学习氛围;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分析和认识职业环境,指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职业决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六、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

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科学定位角色身份,强化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努力维护大学生应享有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发展状况、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师资队伍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知情权,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尊重与维护大学生选择专业、课程的权益,保障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实现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经费投入等情况的监督权;尊重和维护大学生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款和助学金的权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变化和大学生权益意识增强的现实背景,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创设必要条件促进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实现,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丁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侯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3(31)

篇3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要求

主体间性是交互主体性,是一种消解主客体对立和主体中心的新主体哲学,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表现出众多特点。

1.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师生平等。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信息的不对等和信息可控为前提条件。这种不对等和可控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条件下显现为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模式――教师先筛选教学信息,然后借助各种手段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快速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却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忽略学生作为能动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能动性,忽视学生的自我需求,忽视现代社会条件变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性。同时单向度的灌输脱离了大学生实际,使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现实社会脱节的矛盾,使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矛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自媒体背景下,学生接受信息是广泛的,也是多元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内容需求都有了新的需要,对教学方式产生新的需求――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所以,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师生平等成为必然要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变革的内在需要。

2.自媒体的多向与互动加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过程。

以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新兴视频网站为内容的自媒体主要表达渠道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形成多变及多向度的个人生活。随着WEB2.0世界的加速,自媒体的多向与互动加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建构的过程。

首先,在自媒体各种平台上,大学生能选择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互动非常频繁,信息交流之间的多向性更为明显。通过自媒体,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多,在获取内容的同时,大学生也在进行比较和选择,使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为增加,消减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传授效果。其次,自媒体环境下,网络互通、网络互动、网络和手机等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提供了师生更为广阔的交流互动空间,在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快捷,也更深入。“生可以通过电子论坛、微博客、网上调查、新闻跟帖等方式实时发表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则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反馈,实时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从而实现双方的随时交流”。

3.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理念转变。

一是对话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的一个具体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对话的缺少。特别师生之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内容、实施方法等交流的缺失,更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落到实处。原因在于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条件下做出新的变革,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在现实条件下难以落到实处,不能发挥对话教育的效果。

二是隐性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新要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内容的间接性、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教育过程的个性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及教育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等特点,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新要求。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博客、微博、QQ、手机短信、朋友圈及网络传播信息终端,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自媒体的载体和信息传递,受教育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培育自身良好品质、提升综合素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主流意识价值与形态。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障碍

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转向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囿于各种原因,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还存在一些障碍,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形成与发展。

1.大学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借助自媒体的网络、移动电视、手机、论坛、QQ等载体,大学生极大地拓宽了了解时事的视野,在获取丰富信息的同时,受到新媒体复杂信息的负面影响。受自媒体网络游戏中非正面因素的影响,某些大学生容易思想动摇。这种状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主性,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相去甚远。

2.网络信息终端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自媒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网络传统的“零门槛”,任何用户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传播者,正是这种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网站的控制,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及议程设置的特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终端大多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而是服务于生活。“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对现实的逃避,对学习压力的反抗,使部分大学生喜欢上网,喜欢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藏匿和发泄。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尽情占有各种信息而不用付出太多努力,这种情况下,现实和虚拟的对比,压力的选择和逃避使某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这种状况下,网络终端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没有发挥。

第二,自媒体条件下的网络信息内容真实性难辨。自媒体的开放性为人们发表言论与观点提供平台,也为不怀好意的媒体、人群虚假信息提供便捷之路,导致网络“噪音”不断,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难辨。

3.自媒体环境难以获得信任。

自媒体的出现带来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这种信息传播的优势与劣势并存的状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两难的媒体环境。自媒体下的网络、手机、移动终端随处可见不良信息,不仅破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发展,还使得自媒体环境难以获得信任。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途径

1.转变观念,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每天都在发生,但这种建立在师生不对等关系基础上的“交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交流脱离本体价值,成为形式或者固化的模式。因此,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必然要转变观念,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再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而应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待,共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转变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教育观念,由师主生辅向师生平等转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迅捷多样及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性远远超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第三,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工作模式,由工作模式向情感交流、朋辈交流转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要求。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淡化地位优越感及资源禀赋差异,学生应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和探索性,在发挥各自优点的基础上,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交往。

2.回归生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运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师生、源于现实社会、源于校园内外的生活实际。并由此出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精神层次。因为,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基础和价值源泉,脱离了现实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自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构建,除了回归生活之外,还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运用,自媒体下,新的虚拟交际平台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实际交流手段,占据大学生注意力。面对这个现实,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使用,由平面转为立体;由单向转为多维。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借助平台,以网络语言、网络文字、网络文本等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

3.监督监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自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虚拟化,信息传播内容的良莠不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挑战,因此必须加强监督监管,解决好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伦理认识缺失问题。大学生的伦理认知问题受网络极端主义思想的诱惑,而自身又缺乏辨别能力。因而必须严格把关网络中的伦理狭隘和极端主义的内容,去除不良内容,还大学生一片和谐的网络环境。其次,加强自媒体运行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明白哪些是自媒体运行必需的规范,`反这些法律法规之后将有什么样的后果。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新媒体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自媒体法律深入学生,深入学生生活实际、深入学生内心。第三,必须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确保思想政治发展方向。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变向,不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4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大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为了快速复兴战后经济,提出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工作流程、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同时入手,以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迅速得到了推广。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工作流程中的各环节、成员、工序都进行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其精、准、细、严的理念深受各领域的欢迎。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要求细化到每个教育环节、每一名师生,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精细的态度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能够准确定位教育对象——大学生、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细化教育管理中涉及的各环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具体来说,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细枝末节。基于精细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对每个细节不仅是明确怎么做,而且要做到怎么做才能最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动态地看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每个细节不放过,精细地处理每个细节,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化。二是,将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在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中科学精髓的同时,也要注重管理的人性化,使管理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三是,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只能通过这种精益求精的管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

二、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教育过程、运行机制和运行载体的精细化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精细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在这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以精心的态度开展相关工作,做到精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整个教育过程在每个学生身上都能得到精致化的呈现。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一是,教育对象做到具体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势必要求做到教育对象的具体化,这样能满足每一名学生的教育诉求。二是,教育内容做到具体化,这是由教育对象的具体化决定的,要求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三是,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这里的教育方法具有动态性。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被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中本身蕴含着众多的科学管理理念,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其与人本管理的结合,丰富与拓展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一是,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管理,实现教育的规范化,如相关的会议制度、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分析制度、评估制度等。二是,精准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有责可问。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程精细化,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各个环节做到精细化地处理,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载体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贯彻执行离不开信息的上传与下达,想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就应该注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对称性与时效性,以此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管理,这对信息运行载体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考虑:一是,建立专门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交流平台,方便他们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二是,设置畅通无阻的信息反馈平台,方便学生及时地反馈自身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对于新近发生事件的看法,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解除他们内心的疑惑。三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管理平台,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每一环节的动态监督,以此打造精品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教育过程、运行机制和运行载体入手,力图每一环节都做到精细。这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地实现,保障学生的健康成材。

参考文献:

[1]陈晓晖,胡冉冉.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教育探索,2016

篇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31-0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针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格的教育活动,它的价值本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客体(教育者)通过对象化活动,影响价值主体(教育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实践的活动,包括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也包括结合特定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对大学生生进行及时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体、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不同,划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实现对大学生的政治导向、调节矛盾、疏导情绪等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个体价值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主要指青年大学生)的内在价值,一方面指帮助个体获得这种主体状态,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所说:“学校应该是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另一方面,也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整个社会的和谐打好最坚实的基础[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理论灌输、引导受教育个体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知识教育,调控个体品德行为,全面塑造健全个体人格\培养新型社会合格建设者等几个方面。

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本质上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例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熏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的发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同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顺利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价值和显价值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呈现阶段不同,划分为潜价值和显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价值是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为基础,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认识、发掘而显现出来或者由潜价值所转化而来、容易被大家所感知的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价值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一旦条件成熟就有可能被发挥出来的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价值与潜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不同阶段。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着大学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通过播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内容的视频,图文并茂的视频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播、灌输积极健康的内容,一方面,大学生从生动的视频内容中接受直观的教育,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价值;另一方面,视频所传播的教育内容会在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价值影响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或许在今后的某个生活场景中逐渐显现出来而被大家所感知,这就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价值向显价值的转化。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显示内容不同,划分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在于能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它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社会舆论,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转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物质价值,即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或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在相辅相成中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多样性。例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传授或者政治性的宣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同时,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全面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顺利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

3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意义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引导教育科学、有序、有效进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受到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影响和多元价值观念的渗透,一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及时跟进,教育工作迟迟未能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用科学的价值理论体系指引教育实践,让教育始终保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不同的形势下都能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实施过程中的有的放矢,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充分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最高命题。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2]实现每一社会成员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和目的所在,实现每一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和目标所在。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引导当代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头脑,满足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多样需求,促进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号召大学生在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征程中体现人生价值,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充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6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212-01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地方,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之间的不协调

高等教育的宗旨不仅是教会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即,高校的思想教育融入在知识教育里,知识教育又肩负起学习思想教育的重担,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现实高等教育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却生拉硬扯的分为单独的两个部分。一味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教育不协调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2005年就了有关要求高等院校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要求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足以说明国家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自主选课的形式进行,而是硬性指标编列。但鉴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困境,多数高等院校将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高校发展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名存实亡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现象尤为突出。

1.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与时展不协调

就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课程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生活,紧跟时展的步伐。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就是为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信念,了解不同时代的学生特点和状况,针对性的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而事实上,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以应付考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这主要是由,我们教育内容固化,时代性不强,忽视了对其他教学方式的运用,传统的说教形式依然盛行与各大高校。

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对策

2.1 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重大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将影响大学生一辈子,在大学阶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首先,必须改变长此以往的工作状态,改变以往封闭式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件宽松和谐、激励进取和开阔创新的教书育人环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改变以往被动思维的思维方式,将教授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转移到具备评判和辨别道德理论上来,从单层次的发展面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帮助大学生正视思想冲突,解决思想困惑上来。最后,贴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所想所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围绕学生在工作、生活、交友以及学习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2.2 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需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深入,破除思想政治教育的老面孔,靠站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实际化的内容,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机融合,建立针对性的开放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丰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强化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建设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开展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倡导和谐社会发展理论教育。

2.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他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注重对其他学科优秀教育成果,注重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思想政治理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其次,要摒弃以往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要借鉴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合作教学,共同教学以及研究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最后,要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就要构件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教师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及平等相待的教学态度,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挥学生能动性,估计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增强学生自身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意识。

参考文献

篇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管理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进行的。高校就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大学生可以在高校里面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课、课外与同学交流、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同时大学生在高校中也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是通过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质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自身修养。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管理的内容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尊重和满足大学生的任性需求,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性的完善发展。大学生是普通人,也有各方面的需求,教育者不仅要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还要满足他们对爱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次,还要尊重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管理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管理是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完善大学生的任性,体现出以人为本和人性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管理中,必须要遵循平等、激励和尊重的原则。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性关怀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侧重于管,而非在于理,一味地通过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干涉。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还依赖于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制性和约束性越来越强,从而不受大学生的欢迎。同时这些故障制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没有考虑到教育者自身的特点,挫伤了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管理的方法单一

以往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过程中,制度管理是最主要的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是最主要的管理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约束教育者和大学生,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用制度来压制大学生的个性。只注重大学生的统一需求,从来不考虑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管理模式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性,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三)管理队伍的建设滞后

现在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上升,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那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数也在急剧上升。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时,加大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并没有随之逐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人员数目严重不足,班主任和辅导员因为忙于班务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培养,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并不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工作没有做到位,使得教育者不能很好得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以大学生为中心,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围绕着大学生来进行,充分尊重大学生对于人性的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牢记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首要的目标。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的单一行政管理制度已经不再被大学生所接受。于是提出了目标管理法,就是在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以管理对象为中心,把管理的预期成果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必须要有一批理论资深、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所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选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过程中,必须严格公平公正,不能徇私舞弊,首先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素质出众,其次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能够为人师表,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制

篇8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的视野并不开阔,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跟理论相结合,没有将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在研究的成果中,更多的是对大学生教育的分析和就事论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更多的是研究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但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最为缺乏的是深厚的理论底蕴的支撑,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另外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时,体现的是某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研究,所以在评价有效性的同时常常会顾此失彼。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常常采用的是方法套用,并没有建立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方法不适用,也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二)对有效性内涵认识不足

对于研究者而言,对“有效性”三个字的理解只会停留在结果上,并且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停留在教育的成果上,这是一种直接探讨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开展的,对于这样的研究方式得出的结果就会让我们产生疑问,难道大学生情绪上的发泄就是思想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吗?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关学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当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知识,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中,要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有效性的一项重点投资。

(二)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接受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起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能够自觉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展望

目前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总体有三个大的趋势,首先是问题领域的创新趋势,也就是说要整体考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全面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开展。其次是方法上的改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上作出了改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虽然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方法要更加的先进,但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缺乏整体性,在方法上也就无法满足我们整体性研究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创建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另外一个趋势是研究向职业化靠近,当代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社会和生存的压力,所以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将其跟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挂钩,就会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篇9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群众、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教师等是教育主体;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一切能够符合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载体就是教育内容;一切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都是教育手段。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很强的个性,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针对大学生的阶段特征,使之接受科学观念,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情操。大学生思想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工作重心,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要有青年大学生的参与,他们是民族和未来的希望,所以一定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丰富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健康向上的理想追求,真正做到有文化、守纪律、有道德的一代人。党和政府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抵抗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才能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被扭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品格,增强正确的法制观念,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够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内容残缺”,一部分是完全缺失,也就是制度制定过程中遗漏了很多方面。制度不完全缺失,就是配套制度跟不上,存在有法不依,有制度不遵循的现象,无法实现制度的完整性。一些大学生放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推崇普世价值观教育,淡化了核心价值体系,不加选择地接受西方道德,个人主义影响加重,学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通过制度执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规范大学生行为,激励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志趣,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忙于政务,教师忙于科研,很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执行不到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用不够明显,政治教育执行存在形式化倾向,落实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的精力。

再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制度执行缺乏变革意识,不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师生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师生的参与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维持不长,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人们还不能很好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重要性,开展的各项活动具有“走过场”、“走形式”的作用,维持的实效性不强。

三、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构

篇10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除了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载体的不同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1)地位更加重要、意义更加重大。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早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必然要求。2)难度更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一方面文化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有自己的主见,要使其真正接受某种思想,与中小学生和其他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相比,难度更大;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大加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3)内容更丰富、任务更艰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内容涉及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可谓内容多,任务重。(4)教育途径更多,应从多方面入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全方面的,包括全部课程的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这些途径虽然有主有次,但必须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审视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作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使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群体的传播置身于一种与传统媒体时代所不同的环境中,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正面效应。新传媒快速、高效、海量、跨越时空的信息传播是大学生了解世情和国情的纽带,使青年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可能。新媒体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大学生现代科技理念的树立,改变了当代大学生感知、认知世界的方式。

(二)新媒体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当前,我国大众传媒发展的过程中,有少部分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背离了传媒价值观,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传播内容不乏虚假的、愚昧的、污秽的、落后的信息,这些不良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大学生的感官,造成思想意识混乱,更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因为其渊博的知识而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尊敬教师,也就自然会信其道。但网络的发展,学生可以轻易地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就会跟不上学生需求的变化。

三、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既然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高校就应该主动占领新媒体这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使其成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以主题宣传网站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主题宣传网站建设逐步发展、日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应探讨主流意识形态与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内容上进行完善,力争建设集思想性、时效性、归属感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网站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从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二)以丰富的教育载体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内化认同

内化是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内化是指教育者引导被教育者把社会的价值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需要的动力,从而使自己主动地、自觉地追求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要求。①而内化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得以实现。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应用方式的多样化赋予了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内化认同的形式多样的建构载体。

(三)以同步的动态监测防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即时交互性和开放共享性的特点,带来

了信息获取过程的结构变换,以至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传递方面权威保障的失落。大学已不是象牙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也与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准确把握,才能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中提前防范,主动出击。

(四)以完善的话语机制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性认同

网络话语差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话语冲突的尴尬,这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消除网络话语差异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必需要直面网络话语差异的现实,寻求可能的突破方向。新媒体背景下,完善话语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话语差异的应然面向。

参考文献

[1]聂立清: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河南社会科学,2009,2.

[2]谢忠保.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0(9).

篇1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普遍具有很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其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尤其特殊性,具有下一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系统性。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一个整体,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中,一个子系统的各种特定的资源都有其各自的价值,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也无法被其他资源所取代。第二,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化的欧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本之源,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起来的。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为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联系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同样,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是这样,它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继承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从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从少到多,质量由弱到强的趋势,其意义也得到了充实和发展。第三,既有显性也有隐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代表是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是“显而易见”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有隐性的一面,表现为隐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大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资源,就属于隐性的特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种分法:按照时间标准划分,分为传统资源、现代资源与未来资源。传统资源既指的是传统文化资源,也是指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理、方法和经验。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价值观,直至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现代资源主要是指在现实的情况下,可以调用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现代教育理念,新兴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发展和实践中的参考和使用。未来资源指的是,在未来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资源,如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按照空间标准划分,分为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学校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主要部分。校内资源大致由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组成。校外资源是指存在于校园外部的资源,泛指一切可以用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各种资源。来自其他大学的资源也属于校外资源,并且优秀院校的资源属于优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按照作用方式划分,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显性资源是由教育组织通过直接的方式,对大学生实施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隐性资源是大学生以间接的形式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功能指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大学生思想的各个方面起到的作用。一般分为社会方面与个人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在社会方面的功能,主要有:1.政治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同灯塔一样,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通过树立共同的理想指引大学生一致前进,通过具体的方针政策来统一认识。2.经济方面具有激励性和协调性。激励性是激发和鼓励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为市场的繁荣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协调性主要指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应通过民主手段,加深沟通和理解,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3.文化方面表现为培养性和开发性。培养功能通过思想启蒙,道德教育,净化个人灵魂,培养团队精神,塑造民族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开发功能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个人方面的功能,表现为学校在政治思想的指引,精神力量的启发,个体性格的塑造等方面。1.政治思想的指引,就是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到正确的方向,使其建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2.精神力量的启发,就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强大的动力,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个体性格的塑造是指学生精神境界的塑造,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促进大学生认识的转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2

在微时代下,微媒体在网络系统中塑造的微支付、微阅读、微生活等个人生活体验,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首先,在微时代下,各种信息更为快捷,传播渠道更为多元,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其次,在微时代下,微电影、微阅读等一系列的视频、文字、图片的综合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形式,调动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

(二)大学生交流方式的改变。在传统媒介时代,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书信、电话等。在微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相对传统媒介,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微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首先,在微时代下,微阅读、微课程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慕课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实现跨国际、跨专业的学习。其次,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更多地依赖于网络搜索功能解决。

二、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在微时代下,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参与平台,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平台、丰富了方法、充实了资源。

(一)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微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首先,微媒形式多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宣传平台。其次,微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反馈平台。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微媒体的应用形式层出不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方法。首先,微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捷的传播渠道。在微信等微媒体技术支撑下,的相关著作、论述和实践素材,都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其次,微媒体社交网络平台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全面地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微媒体作为一个拥有海量信息的资源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实的资源。首先,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开放性使它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其次,微媒体对动态信息的及时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三、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微时代由于其独特的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正由于微媒体的运用方法方式难以掌握和监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一)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难度。微媒体消解了“传播中心”,不再具有传统媒体“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其结果是,信息资源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多元化价值观念、各类西方社会思潮、在微时代环境下被无限放大和蔓延,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难度。

(二)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灌输法”。在微时代下,微技术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快速传播、交流便捷,创造了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情景,感染和激发着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可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

(三)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微时代打破了信息从上到下的单向流动,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体得到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料,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此外,微时代平等性和自由性赋予了大学生更强的自主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中的权威地位将日益被消解。

四、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整合教育队伍,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6

一、立足“三化”,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是在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答我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彰显在世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更是旺盛生命力的现实展现。用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能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渴望了解国家社会发展现状的心理,有助于从实质上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展脱节的矛盾。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今,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新媒体技术具有开放性、隐蔽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因使用新媒体而引发的一些问题并不容易被及时发现,使得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社会转型认知力的不足,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和判断;第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话语主导权;第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在高校泛滥,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约束功能。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更加频繁,因此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传统载体,有些大学生认为通过新媒体途径比从大学思想政治老师那里了解的知识更快更多,导致一些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反感情绪,不断挑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三、“三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主要方面

1.理论创新

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作为时代赋予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因为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仅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且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坚持用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青年大学生,在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大学生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渠道,具有特殊的责任和优势”。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开放性学科,因此,要想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就必须立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不仅要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要汲取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积极成果。

2.内容创新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在将理论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纠偏,并不断向教育的育人本质回归的过程,也是向理论的最高命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断趋近的过程。当前,要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以完善,则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内容加以创新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化的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阶段,要想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中国化,就要切实推进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也要把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