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经济管理基础

现代经济管理基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现代经济管理基础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经济管理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 TU7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24-02

代建制的推行对提高政府项目的投资效益、控制“三超”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代建制使得项目管理风险集中转移到代建单位。因此,从代建单位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框架,有效规避风险,从而提高代建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提升企业代建项目管理能力,对实现推行代建制的初衷,对工程咨询企业承接和完成代建项目,无疑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力图通过代建风险预警管理框架的构建,探索代建单位预防和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为化解代建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提供有益参考,为代建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及项目的健康运行提供保证。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风险预警理论研究现状。我国的预警理论研究是从经济循环波动问题入手的,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过程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1988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引入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波动周期理论为主,并对我国的经济波动及其动因进行了分析。1988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寻找我国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从研究经济形态的长期波动转向研究经济形态的短期变化。20世纪90年代,经济预警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不仅在宏观经济领域,而且在微观经济领域(企业预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程项目领域,刘艳玲从工程项目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项目风险预警系统(PREWS),整个系统包括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风险预警子系统、风险对策子系统和风险后评价子系统等五大系统。同时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一些特性提出了由环境预警指标、管理预警指标、工程建设预警指标和融资风险预警指标组成的工程项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

袁林海根据大系统控制的“递阶控制”结构方案的原理和多段专家系统,结合建筑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流程,建立了基于大型专家系统控制的建筑安全预警系统“递阶结构”结构方案,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例分析,预警评价结果与实际完全相符。

曹云峰根据建筑供应链风险的来源,给出了外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同时以建筑供应链上处于核心企业地位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分析了其内部可作为风险预警指标的一些绩效指标,通过观测指标变化情况,实现风险预警的目的。

李顺涛构建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预测、风险应对和监控的国际工程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提出了以可量化的已知风险、不可量化的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为出发点的三相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他认为使用复杂的风险识别和分析工具往往消耗管理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悖于预警的时间目标;风险预警的目的不在于预警本身,而是在确定的时限内对风险加以有效控制,使风险成本不至于超过风险管理的预警目标值。

综上所述,已有理论研究大多通过识别、分析、对策等环节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并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风险的定量评价,进而实现风险预警管理。指标量化和风险评价方法多选取层次分析法、粗糙集理论、统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

1.2 代建制风险研究现状。胡方水、于波就代建企业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集中在:法律责任风险转移问题尚未解决、代建制度与现有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交迭、项目前期工作的风险、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尹贻林认为代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目前代建制的运作实施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项目法人与项目管理代建人的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我国各地实施的代建模式中对于代建单位尚缺乏明确的职能定位;代建费偏低,制约了“代建制”制度的发展;与代建制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即作为代建单位而言,分别存在着法律、制度、费用、规模等风险。

翁谦指出,代建制将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转移到了代建单位,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代建单位来进行项目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等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同时其自身的不足又成为新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外部监督风险等。

冯为民、朱俊认为,代建单位面临的风险内容颇为复杂,包括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安全责任风险、使用单位的干扰风险、工期延误风险、财务赔偿风险,此外还有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缺陷投诉、建设资金不到位、财务支付权无法控制等诸多问题。

将以上研究进行归类,代建单位的主要风险为:源于系统的风险——法律风险、制度风险、外部监督风险、自然风险等;源于行为主体的风险——从业人员素质、业主和使用单位的干预、建设资金不到位等;源于项目目标的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工期风险、安全风险。

上述文献仅从定性和理论层面探讨了代建风险,并未进行定量和实证研究。赵海运用改进的聚类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实证研究对源于行为主体的代建风险进行了评价。黄福珠围绕代建单位在代建合同、项目前期及实施阶段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但仅构建了理论模型,没有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例。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代建风险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缺少积累。对于代建风险的研究不但是需要理论突破的一个薄弱区域,也是代建制在实践操作中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 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结构框架构建

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结构框架模型可用图1表示,其主要的部件为三大结构模块,即代建风险识别模块、代建风险评价模块和代建风险应对模块。对于代建风险管理而言,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价是核心,风险应对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循环往复。

2.1 代建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代建风险管理首要的一步,只有全面、正确的识别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风险因素,才能有的放矢,针对风险进行估计、评价、作出决策。应通过风险识别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所有风险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分类,逐一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代建项目因环境、目标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不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代建风险的识别应是实时、连续的过程。

2.2 代建风险评价。预警依赖于监测,监测离不开指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这一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数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种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项目总体的影响进行度量,对风险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作出事先的判断、评估,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以供决策。

风险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表现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调整、指标数据的变化和风险预警等级的变换,其过程如图3所示。

2.3 代建风险应对。在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要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控制风险。但控制风险所需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需明确承担风险的能力,然后确定风险控制的区间。风险评价模块能够从众多的风险因素中找到可能给代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因素,引起管理者重视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规避。

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必须实行持续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监测,从而减少项目的潜在损失和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此外,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支撑件,项目的信息、组织、文化是管理代建风险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

3 基于预警理论的代建风险管理流程框架

在结构框架中,通过三个结构模块将代建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反映出来。而代建风险管理的流程框架(图4),则反映了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和实现机制。

篇2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型产业,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施工技术与管理机制也在随之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1建设工程经济管理项目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经营与管理概论;2.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预算与合同设立;3.工程基本建设投资与施工技术设计方案;4.工程质量监管和质量验收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5.施工监理、造价控制、工程项目管理;6. 建筑产品价格、成本、利润、价值原理及应用;7.投资风险性分析;8.各项施工设备更新、开发经营管理方案、成本核算与资金筹措;9. 项目的可行性、经济评价与价值工程等。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具备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配套设施是完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重要基础。其需要具备以下几点项目管理因素:

2.1工程项目各种管理人才配备

主要有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经理管理人才、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各工种技能人才。①经营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负责工程项目内部行政管理、人事安排,工程投标、工程项目商务谈判及有关工程项目决策事宜,它直接对企业负责;②项目经理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执行者。负责项目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安排、项目各工种技能施工人员安排、项目资金及材料计划、项目施工进度执行,它直接对工程项目负责;③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是项目施工中各工种配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各专业的技术、质量监督以及对各工种施工人员的管理,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工程质量负责;④各工种技能人才是项目施工各工种施工专业人才。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每道工序落实、质量把关,它对项目经理负责、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质量负责。

2.2项目资金配备

分为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工程项目施工的根本条件。资金使用前期主要采购工程各种材料用量大;中后期主要有人工费、项目管理费、零星材料费等,资金用量较小。

2.3材料配备

材料配备是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组织、材料进场计划实施过程。只有对材料组织做到周密、详细、有序安排,材料进场计划做到精、准、及时,施工中材料的合理化利用,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资金周转到位发挥最好的作用。

2.4施工机械配备

完善的施工机械配备能有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有效克服工程施工难度并控制人工费成本。管理人才为项目工程管理的主导者。资金、材料、施工机械配备为项目工程的根本条件。他们共同配合影响着工程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生产。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3.1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配合,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设立工程技术部强化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对于施工管理部,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3.2制定项目管理责任制

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及奖惩制度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

3.3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建立竞争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选拔优秀人才,使建筑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地强大。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树立企业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激发生产积极性。建立约束机制,在建设工程的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4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需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筑企业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在施工中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对质量的意识。

3.5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要使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运用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计算机管理水平,需加强职工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3.6强化安全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对生产率、成本、工程质量水平、建设周期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中必须坚持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认真落实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安全管理,才能使施工有序的运行。

4正确掌握成本管理的特性提高经济效益

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要素———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崭露头角的重要举措。其中对成本的控制,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水平。因而需要正确认知成本管理的特性。

4.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需要正确控制“跑、冒、漏、滴”的现象,对于项目管理中的PDCA循环是一个过程管理,它讲求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全过程管理。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就是项目在什么时间实施了哪些工序,以及这些工序实施的同一时间的汇总。这需要有对项目工序的细化、明确的进度计划,才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必须掌控管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建筑施工企业先掌握了较低水平的管理技能后,才有可能掌握更高一级的管理技能。因此,正确做好PD-CA循环管理,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做到合理、规划化。

4.2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的便利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过程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现各业务口工作的顺利交接,提高了项目部各部门的合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David I. Cleland/McGrew-Hill公司出版

篇3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引言

现代酒店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在经营管理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推客”、“等客”、“抢客”再到“无客”的演变过程。这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阶段,它让现代酒店更为清醒的认识到,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僵化的经营管理状况,努力推动现代酒店的经营成效达到一种较佳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切实研究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困境,然后努力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酒店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困境分析

1.酒店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规模日益膨胀,这种发展规模的快速推进,有时是缺乏严格审批权的,处于一种盲目的扩建当中,基本上缺乏充足的理性分析,这就使得酒店业发展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境地,加之酒店业本身的行业不够规范,从而使得酒店的经营管理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2.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仍然较为落后,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酒店企业,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着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策略,也在融入和借鉴其他方面的管理经验,但是,它们仍然不能逃脱掉市场经济中激励的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甚至被直接淘汰出局。因此,很多酒店企业虽然倡导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但是,实际服务过程中却很难做到。

3.酒店的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作为酒店业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项目,酒店业的人员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高层管理者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往往习惯于传统的行政指令式管理,从而让酒店的人员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盲目的管理过程,大大影响了酒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酒店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有效配合,但是,当前的酒店人员管理工作显然缺乏必要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从而让酒店企业的人员管理缺乏创新的动力,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突出困境的应对措施分析

现代酒店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它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经营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突出各种生存和发展的重围以及困境,尽可能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制度。事实上,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有着一定的特征,即要体现出酒店业的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涉外性和多样性,让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做好系统管理、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应该来说,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是一个有着多种业务和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整体性组织,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各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做好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

1.树立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做到以客人为根本。现代酒店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就应该树立一种科学的经营理念,让安全和洁净成为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根本性宗旨,尽可能的满足酒店消费群体对于酒店消费的舒适和价宜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现代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关注各种消费群体的正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所有客人作为酒店经营管理的先锋型任务,让酒店员工能够以基本服务作为重要载体,实现酒店企业产品服务与客人之间要求的有效衔接,尽可能的提高酒店员工服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2.强化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培育一定的服务特色。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切实实行规范化运行的服务理念,要让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模式中充分体现出一种优化的服务模式,努力培育出一种特色的服务风格和经营风格,切实从客人的立场出发,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为所有客人提供细致到位的酒店服务,让每一个酒店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切实认识到这种经营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的思考服务工作,并通过认真设计服务来给客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工作,及时在服务的过程中调整并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评价机制,快速做出反应,真正培育出具有现代酒店的服务特色。

3.重视发挥出管理者的团队精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现代酒店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培育出良好的经营风格,不断完善各项服务管理机制,让酒店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真正提高酒店各项经营领域里的服务效益与质量。这就需要酒店经营者在行业专家的指点之下,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重视酒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一切从客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发挥管理者团队的主观能动性,让酒店能够进入到一个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去。

总之,现代酒店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难点,一度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来认真面对,及时更新酒店经营管理理念,以客人为服务的根本所在,强化经营管理工作,培育服务特色,充分发挥出酒店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酒店经营管理上升到一个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2005(2):1-6.

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无疑成了公共品需求最多的领域。城市公共品是否能妥善提供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公共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保障民权民生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拥挤

首先,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城市经济越发展,居民出行的频率就越高,所出行的距离就越长。在交通的高峰期,往往存在堵塞,拥挤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其次,城市机动化的发展,特别是小汽车出行的增加,停车设施不完善,会干扰动态交通,造成不必要延误,降低可达性,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最后,由于城市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一样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收慢、直接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所以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一直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方式简单僵硬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重复性建设问题严重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规划、布局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对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起步较晚,相当多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才组建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水平较低,规划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由此导致了许多城市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制约了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有些项目建设周期过长

许多政府由于基金计划和时间计划考虑的不周全,而造成盲目投资。一个项目很可能只进行到一半就没有资金了,这个项目只好停止下来,要么等待新的资金拨入,要么等待下届政府来解决。还有很多项目效率低下,不能够按期完成,或者施工时间太长,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便,使居民对建设项目的热情大大减退。

(四)政府机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我国政府垄断经营是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低下、公用产业资不抵债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改革中的顽症。长期垄断经营的结果是,经营单位缺乏生存忧患意识和竞争压力,生产、运营效率低下,技术、管理创新乏力,人员大量冗余,政府财政负担过大,企业经营包袱沉重,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政府经营企业凭借垄断优势,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此外我国政府机构臃肿,设置众多,机构重叠、业务交叉,而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又不够明晰,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政令不一的现象。

二﹑国外典型国家做法及借鉴

(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资金

美国各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重点主要集中在改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项目上。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涉及国家全局或需投巨资的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并据此向地方政府提供拨款、贷款和税收补贴。美国州一级政府,尤其是州以下的地方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角。其资金来源包括税收、基础设施企业的收入、市政债券、赞助捐赠等。但地方政府财力同样是有限的。为此,美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均通过组织发行市政债券募集了大量低成本社会资金,不仅对推动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代际公平负担问题。美国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较为典型的模式有BOT和TOT两种。

(二)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埃及现有的铁路全部由国家经营,连年出现亏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开罗等大中型城市居民住宅区不断扩大,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还需要兴建连接这些城区的轻轨铁路。这些将大大超出了政府的预算能力。因此,埃及政府制定了新法案引进私人资本的投资。埃及政府向人民议会提交了关于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城市轻轨铁路建设的新法案。由于新法案的通过,埃及出现了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潮。

(三)规划谨慎细致

巴黎启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达73项,小项目预算为几百万欧元,最大的项目高达30亿欧元。作为巴黎市政府的项目,由城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确定原则与目标,同时听取周围居民的意见,再报市政府批准。如果出现两种意见争执不下、难分优劣的情况,规划局则将两种不同意见提交政府,并说明各自的理由,由市政府组织公开的听证会,吸引各方代表参加,最终由巴黎城建委员会决定取舍。涉及与巴黎大区有关的项目时,市政府要与有关省政府磋商,达成共识。

三﹑解决我国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公共交通建设

首先,由经验丰富,素质齐备的城市道路规划师进行细致科学的道路规划,使交通网便于通行。对私人车辆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通过增加养路费,或者通过发行"交通高峰通行证"的方法来限制私人车辆。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内部提倡办事少用公车,使用公车必须有相关部门的签字,从而减少公车上路车辆。其次,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提倡乘坐公交出行。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交部门的补贴,加强对公交路网的规划和完善,使公交成为方便实惠的交通工具。开通快速公交,并提高快速公交的效率。根据"公交优先"的原则,构筑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二)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其长期有效的执行有赖于合理的长期总体规划,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提高建设的整体效率。同时,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实现公共决策从封闭和半封闭向公开透明的状态转变。政府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居民的意见,并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规划修编的有关专题研究要在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资源专家担任专题负责人。

(三)寻找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竞争机制

首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基础设施产业自身又缺乏积累机制。因此,必须以多种融资渠道方式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除了政府出资外,还可以利用民间资本,外国资本等方式来参与基础设施的建立,用多元化投资方略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对一个项目的规划以及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项目的办事效率。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承包单位。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实行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

(四)加强公众监督,抵制腐败现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公众的监督。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居民的意见,建立专门机构收集公众建议,通过投票和听证会制度来解决信息失灵的问题。全面评价政府官员的政绩,对于和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追求政绩的官员要给以严厉处分。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J].上海城市规划,2010(3).

[2]代淑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研究[J].新西部,2010(5).

篇5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指对企业的经济工作过程实施有效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合同管理有序、成本控制有效、资金使用合理等多个方面。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表现之一。科学的经济管理和完善的运行制度,是保证市场顺利运作的基础[1]。重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管控制席,让企业的产、供、销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落实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可促进企业各种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相对缓慢

目前在大多数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虽然制定了经济管理制度,也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相对空洞的现象。其次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实际发展不相适应,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制度完善的速度,对企业良好地实施经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通过追加投资和铺大摊子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被称作是“外延式”管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各个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传统产业企业),过于重视市场和销售,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管理,造成企业生产和经营不同程度出现职责不清、管理空白、多头管理等混乱现象,致使企业“外热内冷”,不断地走向衰退。

3.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来说,各个企业当中的人员流动量相对较大而且过于频繁,这就不断地使企业当中的工作进度以及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然而,又由于很多企业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经验培训、职业教育以及技能提升,也不能完全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人才储备,员工的工作水平难以及时提高,人才结构滞后于现代企业发展。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没有完善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使得企业人员不能人尽其才,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低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1.细化企业经济管理

(1)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沟通畅通。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要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让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每个步骤,都能得到企业内部组成单元之间的合力支持,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良好地运行。

(2)经济管理层要明确管理职能。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层一定要在企业进行决策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自身所能够承载的职能以及责任,并通过制度管理和人才跟进,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层能够得到快速而且有效的落实和贯彻。

(3)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着重从结合市场的外部发展情况、企业自身技术研发实力、人才配备、消息群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制定的发展规划和经济运行措施,必须要在企业可控范围之内,对外包业务也必须要的质量、信誉、资金等方面的保障。

2.实现经济管理观念的更新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企业的高层领导及期中层管理干部观念更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营造企业良好内部管理氛围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走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重要支撑。领导者要树立依法治企的理念,通过推进依法治企,使企业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领导者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效益观念。要适时地引入战略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保证企业在经济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形成科学的全局观和管理观。

3.加强经济管理体系的评审

针对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特点,要对经济管理体系的评审进行优化。采取分解评审的政策,对多方面的评审结果进行优化和综合考虑。现代化企业中的主管领导要重视对企业经济管理当中执行情况的评审,要根据多次评审的结果来确定实施经济管理以后的具体工作效率。针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完善和改革,以此来达到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最佳效果。

4.明确经济目标,保障服务和生产

企业的经济目标策划诸多,如检验、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和调查等,对合作方和客户的要求要进行确定,并且对这些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然而,经济目标策划的实现过程,同时也包括经济目标调整以及双方合作。合作方和客户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调整,对产品的使用效果以及满意程度要进行验证。服务和生产的过程也要进行严格的确认,保证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满意标准,保证企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5.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标准化

当地企业的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文件来对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在对经济管理的相关文件进行制定时,要特别注意文件的程序制定,在内容方面一定要在企业经济的管理范围内。当企业制定出严格的程序之后,要严格按照程序内容进行实施和管理,保证所下发的文件程序都合理化和规范化,在执行文件内容的过程当中,还要确保文件的合法性,不能够违规进行操作和执行。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 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 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也正在进行。目前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活力衰退等不尽如人意的状况。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重视制度的创新与管理的创新,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发展的前途。成本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也必须不断进步,从实现企业的长久生存。

一、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范围狭隘

企业的成本管理历来都是事后管理,这种管理方法不仅制约了成本管理的功能发挥,缩小了其管理范围,还让产生成本的部分环节或者领域独立于成本管理之外,使成本管理的效果难以完全达到。在当前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控制方面,忽视了关系成本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的成本管理,从而造成企业成本管理效果不明显。

(二)成本管理运作模式滞后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管理中信息的传递效率。而目前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足,导致管理者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所获取的信息难以保证其实效性,从而对管理决策的制定造成了困扰。除此之外,目前多数集团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体系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其下属企业在企业的区域、管理、工艺、销售等方面的存在差异性,然而管理者或多或少忽视了这一点,对集团下属企业的管理多实行能够行政干预手段,这种滞后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子公司与母公司相互的信息传递,管理者难以得到子公司的信息反馈,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合理性难以保证。

(三)全员参与积极性低

在企业员工的观点中,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企业高层领导以及财务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的工作,而职工的任务只是完成企业定制的成本控制目标,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企业在成本管理活动中,在员工培训方面也没有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在工作中,企业员工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权利没有得到尊重,从而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占有主导地位,企业业绩的提高要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为前提条件才能够实现。

(四)成本竞争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要占领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需要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只有做到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优势与劣势了如指掌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而国内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的竞争意识薄弱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只有积极树立竞争意识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

(五)缺少成本供应链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注重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注重控制产品制造成本,而忽视了与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成本,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管理更是无从谈起。供应链成本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作业成本与企业间交易成本都纳入管理范围。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成本管理是跨企业的成本管理,其目标是达到供应链每个环节中的最优成本,包括自身企业的制造成本、合作伙伴的关系成本、物流成本以及服务成本等,从产品原料供应商到产品的消费者都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内容。这种管理方法相比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在内容上更加全面。

二、目标成本管理创新的举措

现代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关乎企业发展前途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定量的工具,也不是简单地对企业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辅相成的成本降低计划。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在管理方法上进行与新管理理念相符合的创新。

(一)供应链成本管理新途径

目前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发展之下形成了两种供应链成本管理方法:其一是供应链作业成本管理,是通过对作业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分析以达到优化成本管理的目的;其二是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是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管理内容进行了拓展,将供应链替代了以往的单个企业,这种方法即是从原料供应到产品消费的每个生产环节中都进行成本管理,可以概括为对市场驱动、产品目标以及组件目标三方面的成本管理。

(二)拓宽成本管理范围

在现代经济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的整个价值链都需要纳入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对象之中,企业在进行成产成本分析的同时,还要着手于控制企业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试制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在企业上游的原料与服务供应商以及下游的经销商与顾客都是企业目标成本的考虑因素。企业要真正实现目标成本的控制,需要着眼全局,从更大的范围上了解行业的价值链,全面考虑机会成本、隐性成本等企业成本的内容,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实现目标成本管理方式的转变

企业的成本不全是一般所认为的材料费用、制造费用、人工成本等有形成本,还包括产品质量、员工工作积极性、交货时间、内部结构调整等隐性成本。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关于有形成本的项目,而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例如企业的地理位置、规模、整合程度、产品的复杂性等隐性成本对目标管理都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 有形成本进行考虑,也要将隐性成本纳入考虑范围之中。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由市场驱动,顾客对质量、成本、时间的要求在产品及流程设计决策中应同时考虑,并以此引导成本分析。再说到时间上,在设计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消除那些昂贵而又费时的暂时不必要的改动,可以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

(四)提高目标成本管理中员工的积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有效推行,还需要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成本管理的意见反馈体系,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对反馈结果采取及时的奖惩措施,并且周详计划、精密核算、严密控制、严格考核,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经济时代下,员工作为企业知识资源的载体,在企业各方面经营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调动各部门员工参与制定成本目标,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企业管理目标与各部门与个人的目标协调发展。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下,产品与流程团队由来自各个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包括设计与制造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原材料采购部门、成本会计部门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团结合作能力,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对产品负责,而不是所谓的各司其职。

(五)增强成本竞争意识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时刻关注其竞争对手的在成本方面的变化状况,并且对其成本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上同质化现象较严重,顾客在进行商品的选择时,在商品的质量相仿的情况下,其价格就成为了首先考虑的要素。这就说明,企业产品的价格对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因而企业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竞争对手的成本,树立成本竞争意识,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产品改良的进行。

结束语:

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手段。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举措,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提出有效解决了中国目前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不足的状况,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云英.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5).

篇7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严重忽视了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对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却明显不足,使得企业员工对管理制度缺乏较高的认可度,从而制度的设置就严重缺乏了实用性。而且在管理制度长期不完善、不健全的状态下,企业的财务监督等工作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进而阻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目前,因为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导致经济出现了无法持续增长的不良现象。所以,企业想要继续扩大经济经营规模,必须要通过加大企业投资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大批量的投资会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企业其他活动的不稳定发展,而且如果企业投资中途出现问题,就会因为资金问题,阻碍业务的顺利开展,严重者还会造成企业破产。所以,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管理模式的高度重视。

(三)管理人才素质不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储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造成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许多企业内部虽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管理团队,其中的管理人才也应有尽有,但是由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过低,严重缺乏创新思维,最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企业对于管理人才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激励机制或者是相关制度,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员工的潜力不能被深层次挖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现代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工作的执行能力相对较差,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建立科学合理,且具有规范性的经济管理体系,既能够推动我国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有效建立,还能够进一步实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人才紧缺的问题,据此对企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我国的企业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一般主要是针对管理阶层工作人员的,因为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和运行发展的核心人物,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得以有序进行的关键,所以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整体水平。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立现代经济管理体系时,必须要提高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现代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视,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企业整体的有序发展,具体合理地规划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保障企业现代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现代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想要强化对企业经济资源的管理,必须要做的是规范经济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企业现代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而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时,对于管理层应该选取充分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员工,以此保障在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可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企业现代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企业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固定培训,以此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实力。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发展,企业现代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因为开展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和高能力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重视对激励机制的建立,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制定完善的经济目标规划。企业经济活动想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明确的、完善的经济目标规划,这样才能积极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而在制定经济目标规划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设定适当的、最优的经济目标,保证企业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目标。而在制定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制定的经济目标规划,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从而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企业经济目标得以合理规划后,还应该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经济目标规划能够满足企业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进而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创建企业管理评定体系。创建企业管理的评定体系,全面评定企业的经济管理,这不但能够确保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够进一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包括三大项,即目标评定、经营战略评定、业绩评定。企业的目标评定对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优化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企业的经营战略评定,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在企业现代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中,企业的业绩始终呈现的是正相关的发展模式,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而创建企业管理的评定体系,有助于实现企业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发展。

篇8

一、现代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能够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一般是把国家治理当做主题。要把国家治理妥当,则需要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管理是在经济活动当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含了劳动工具、技术、对象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往往被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力动态系统,并在运行时,做到对经济活动开展的促进。管理水平越高,技术进步越迅速,经济活动产能也就越高。

(二)能够提高与整合生产力要素

管理的实行,能将互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集中起来,从而形成生产力系统。人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及劳动技能得到提高时,能够对自然做到一定程度的改造,因此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力系统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之间科学性的高低。正是由于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才使得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对管理的投入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在经济管理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现代经济管理中所具备的特点

(一)重视效率

现代经济管理中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对高效率的注重。早在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首次在汽车组装中,运用了创新及反向思维,完成汽车生产的流水线组装。从底盘、发动机、车厢、方向盘、车轮、车骑,汽车生产中整个配件的安装,都是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组装,通过流水线生产的福特汽车,原先需要12小时的组装,在这条流水线上只要10秒钟,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福特公司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从此以后,对效率的追求,便成为了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重视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科学技术当做为第一次生产力。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往往追求对其核心科技的把握。欧美等国对科技发展更是有着极大推崇,早在20世纪80年代,微软便凭借着其技术优势,将比尔盖茨推向世界财富的顶端,同时也使得微软在软件市场上占据了巨大份额。如今,苹果公司也凭借着其先进的科技创造力,使得苹果公司的市值不断上升,在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科技产品的竞争当中,苹果公司一直占据先机。

(三)重视民主及合作

传统管理讲究的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而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信息化流通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管理当中,更加对合作、民族有着进一步的关注。在当前社会中,一个人的力量及所做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开展时,很难将各类工作都做的面面俱到。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往往会将团队协作这一概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的方方面面上,并做到对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三、现代经济管理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 (一)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企业需与客观规律协调

企业在经营当中,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市场规律,不能不择手段的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不正当行为。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占据市场份额,有时往往会抛弃诚信来换取,然而万物的生长皆有其内在规律,因此在经济管理中,也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不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短期投机行为,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做到对长远目标的树立。因此,企业需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做到对未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从而在为社会、大众创造价值的同时,做到对企业自身利益的获取。2.企业应担当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管理中,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奉行诚信、奉献的理念,不能将利益当成企业生存的全部追求。因此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应当树立传统的“仁爱”理念,做到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另外在企业管理中,还应当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公众支持为基础,从而能够使企业在发展当中获得社会的更大认可。同时,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对社会、环境及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企业也要具备负责任的态度,需要企业在对利益追求的同时,将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融入经济管理当中,并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与执行,进而做到对社会有效服务。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个体管理的影响

1.管理者需提升自身修养

传统经济管理讲究的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对正确取舍观的确立,做到对明辨是非个体的形成。一家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若是能够努力学习、总结经验、体恤员工、选贤举能,便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做到对企业文化有效拓展,对团队思路及发展方向的明确,进而做到对良好人际关系及企业氛围的营造。

2.企业能做到对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有着强烈的冲击,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核心内容便是做到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确立。越来越多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开始做到对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确立及对人才管理战略的实施,将人才当做成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人性化管理时,努力发展人才及留住人才,增强人才培养,使企业管理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三)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1.有舍方有得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需要企业做到对“舍得”观念的树立。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的所拥有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然而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来对资源做到合理配置,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企业一味的、盲目的发展与扩大规模,最终造成的是企业变得散乱无序。企业只有拥有传统经济管理的“舍得”智慧,才能够握紧拳头办大事,将企业拥有的资源做到最有效配置。

2.谋而后动、顺势而为

谋而后动需要企业在拥有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在对市场发展趋势明确基础上,对当前业绩的不满足,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观察,从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做到灵活应变,集思广益的对现状分析与决策,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期发展。顺势而为能够使企业在经营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市场环境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应对外界有所警惕,在经济管理中,需对其策略做到及时修正,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朝向有利方向发展。

总结: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使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来说,其在我国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中国梦实现当中,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丰富的内涵及文化,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当代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学会从传统经济管理中学习与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对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创建。

参考文献:

[1] 闫博,郭旭.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发[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24)

篇9

在现代经济管理过程中,电子商务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并体现出良好的效果。有关从业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商务特点的认识和把握,并充分了解经济管理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具体操作模式。从而逐步对其展开深入探究,以此促进电子商务以及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特点分析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等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贸易或商务活动。总体来看,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普遍性特征。其作为一种新兴贸易模式,把消费者、企业等都引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环境中,打造了网络经济领域。第二,便利性特征。在电商环境中,客户能够非常方便地开展商业活动,比如随时查询账户信息,以及享受优质服务等。第三,整体性特征。电子商务能够十分规范地处理好各类事务,并把电子信息处理及人工操作整合为一个全面的系统,从而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第四,安全性特征。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安全性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这就需要网络提供一种客户端、企业和客户之间相互沟通的处理方案,比如签名机制、预防病毒、安全管理、加密机制、存取控制等。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商务活动的严谨性与可靠性。

二、电子商务视野下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首先,该管理模式再次树立了经济管理目标。这一目标主要是构建于企业的基本情况之上,对企业多方面的实力展开科学考量。新的经管目标旨在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确立股东决策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其次,再次进行了经济管理组织设计。企业开展经管活动的基础要求就是电子商务,而重新构建的相关组织设计就是根据这一要求来开展的。企业管理者先仔细分析有关数据信息,然后安排人员进行新的设计,以便使得管理层次更为清晰明了。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好企业财政经济状况,并且还能优化各项质量评审工作。最后,重新组建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建立于电子商务基础上,可分成控制导向、核算导向及决策导向这三类模式,可以和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匹配。因此,经由电子商务而实现的功能就变得更为安全与高效,还能够减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

三、利用电子商务实施现代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对网络系统进行完善

对于各大企业来说,其经济管理工作较为繁杂,如果再加入电子商务,就必须要更为仔细地开展工作。要将此二者妥善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质效。互联网系统会对电子商务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要优化经管工作,就一定要采用一系列符合时代特点的方法。首先,要构建起完善的网络系统,把经济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渗透到其中。然后对这些网络设备进行控制及管理,就可以达到有机整合管理系统的目标。另外,这一系统可以针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工作展开同步管理,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在内部,企业可以对行业和经营目标进行系统性选择,在外部则可以经由互联网获得市场相关信息。如此便能强化企业和外界的交流,提升运营效率。

(二)构建科学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而电子商务则是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主要平台,可以较好地规范相关行业。要实现行业总体效率的提升,并达成具体的目标,就需要把电子商务及网络系统有机整合起来,两者不可缺其一。如果某一个方面产生了问题,那么就会对企业的系统链式运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构建起统一而科学的行业标准,使这一标准和企业的运作相适应,如此才能确保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眼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开放性很强的平台,再加上行业标准化的推动,就必然能促进企业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三)优化经济管理服务流程

信息技术是总体业务流程的关键所在,要实现经管业务的流程优化,就要先抓住其根本性的问题,然后对其重新考量与定位,最终达成整体管理的目标。企业要重视经营管理中的多个细节,比如产品的成本、生产过程、效率、服务、质量等,并展示出开放性的经济管理特点。要在内部不断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并鼓励其相互监督、协作。要把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作为核心,各个部门都根据从财务部门所取得的信息来开展自身本职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财务部门就会变成经济管理的重要枢纽,其余部门都围绕其进行各自的工作,从而确保业务处理速度和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四、结束语

企业要在现代社会中实现电子商务的运用,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就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行业标准,并优化经济管理服务流程。如此才能展现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繁荣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浅谈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21):50-51.

篇10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国内不同行业、领域都处于改革与创新中,而经济管理便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就我国经济管理实践而言,我国经济管理工作者逐渐将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巧妙地融入其中,优化了现代经济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它仍然具有某种参考价值,也是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无法比拟的,必须正确认识二者,总结、归纳传统经济管理,更好地利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具有的价值,促使当代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传统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风格,特别重视对政治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家国同构观念、教化理念。首先,教化理念。自古以来,教化都是儒家思想强调的重点,三从四德等理论教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思想家们纷纷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并没有缩短该经济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其次,家国同构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整个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而自给自足又是其显著特征。由于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贵族在血缘关系影响下,逐渐形成家国同构理念。进而,构建了政治管理体系,中央集权政治意识成为强调的重点。最后,重农抑商观念。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经济政策的关键性组成要素,得到儒、法两家的认可,而在一定程度上,儒家具有的权威性进一步加快了古代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传统经济管理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启示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下农业生产的启示

就我国而言,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农业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的影响。自古以来,以农业为根本的思想都是我国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社会发展形势作用下,出现了农业中庸思想,但中庸思想太过于保守,必须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创新,要能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相协调,才能进一步巩固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其持续发展。此外,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而言,农业生产实践是其强调的重点,而管理理论、管理理念才是现代经济管理理念强调之处,忽视了实践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因而,必须把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相融合,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质量。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金融管理的启示

自古以来,货币、金融这两大元素紧密相连,货币是在社会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理论中应运而生的。在传统货币管理过程中,金融活动的价格指标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传统一系列金融活动中,大都要以粮食为衡量标准,制定出具体化的价格,而这也是金融活动逐渐向农业倾斜的重要原因。而在传统化的经济管理思想中,研究的重点内容始终是货币的管理,比如,在春秋时期,母子相对论广为流传,要求由国家来决定流通于社会市场中的货币是贬值还是升值,实际上这种做法违背了社会市场运行规律,又比如,在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后,主张不能流通私钱,这些对当下经济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下,借贷、收取信息是金融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高利贷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金融形式之一。在古代,高利贷是政府有效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政府官员经常借此来谋取私利,剥削百姓,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就现代金融管理来说,必须全方位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法律、法规,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在新时代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正处于持续发展中,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大都有了合理化的经济管理参考依据。随着自身不断发展,企业进一步创新、融合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企业管理客观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国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是建立在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基础上的,在为现代经济管理理念提供便捷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金融货币经济管理方面,价格已成为考虑的首要元素,但在金融货币经济管理日益变化、发展中,其内涵日渐丰富,影响着我国经济活动借贷形式等。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统一化的流通价格、流通方式,灵活运用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约束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确保金融活动经济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就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而言,需要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原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它。在当代一系列经济活动中,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存在各种问题,但在历史长河中,它对经济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换句话说,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性、适用性特点对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也是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的,在我国很多行业、领域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金融管理、企业管理。为此,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优化利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精华,巧妙地融合到现代经济管理中,确保现代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不断促进我国不同行业、领域的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作者:倪雨辰 范均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9:2.

篇11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与作用分析

企业管理学起源与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才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由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形成,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一些思想应运而生。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传统经济管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经济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辅助管理,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靠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生成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的方式相同。因此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下面两点: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科学就是传统的经济管理学,它是依赖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发展而来的方法,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现代经济管理思想。

(二)在现代的农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中,利用传统的经济管理的思想进行研究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根本。长期以来我国就将农业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政策之一,农业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在我国,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经济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在生产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论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应用于实践,逐渐寻找出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想以及新形势,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循环性,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稳定发展,减少因为生产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货币金融管理产生的影响。

金融与货币的结合,通常是基于需求以及供给等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种行为活动。在货币金融管理中,对于供求关系以及管理活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在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价格,对于国民来说,官方价格中的传统观念是以“谷米为基础”的形式进行最终定价的。在以往的定价历史中,农业与商业的重要性就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进行判定的,在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中,对于货币的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借贷与利息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存在也对借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高利贷的出现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借助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来处理这些问题,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企业无时无刻不处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需要企业管理者参照一定的管理方法、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有了经济管理思想的提出和企业管理学的产生。20世纪泰勒在前人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并通过自身实践为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科学管理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这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科学的方法、标准化地生产、良好的企业管理等企业经济管理的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技术、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和促进社会产业的发展和淘汰,巨大的环境变化给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遵循传统科学管理的原则上,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形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政治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对在政府对国家进行管理时,需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社会的管理效率。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经济资源和军力资源的管理。西周时期,“量入为出”的概念对于国家财政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入为出”强调税收的征集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关键渠道,也是对人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财政收入方面应当开源,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当节流,有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对财政支出进行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国家拥有重组的资金进行生产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管理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为现代的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发的内容,对于管理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现代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应当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优点进行整合,从中取得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传承,有效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社会长足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完善化的程度决定着社会整个经济体制的发展走向与发展速度,如何建立完善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让其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生产力实现高收效益的持续增长是当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化经济管理现状

在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经济已经实现多年稳步持续的发展,经济管理体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开始被普及应用,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科学化、人性化、自主化的管理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国情,经济的发展受到地域差异、生产力水平、文化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制定特色化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需要结合各个制约因素,具体的分配、经营方式来决定,因地制宜才能符合各地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

(一)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内容

1.组织形式与经济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管理理念与传统理念的矛盾冲突,在组织形式上存在众多不符实际情况的分配矛盾,因此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步伐形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体的管理方式与活动需要与整体的经营目标,经济指标相吻合,需要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更多的借助现代化的方式与工具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2.现代经济管理方式的自主、科学、合理等性质。社会生产力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奠定了国家经济飞速稳步发展的主旋律,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很好地规划辅助经济走向。经济水平的提高让社会生产对经济管理方式有了新的高要求,更多地需要自主、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化经济管理的特点

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由之前的GNP单一重视转变为更多的考虑方向,在兼顾GNP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等新鲜理念。

(一)注重以人为本

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讲究的科学化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合社会劳动,与之相悖的便是科学化带来了诸多的不人性化,因此,现代化经济管理更为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广泛深入地应用在现代化经济的核心管理体系中。

(二)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性的经济管理往往忽视了生产对于环境的影响破坏,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现代化经济管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可持续性的发展,合理节约地利用资源,实现可循环利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之后的修复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一环。

(三)科学化资源、劳动力分配

现代经济管理更为注重科学化的分配模式,这与人性化的管理不同,在生产力组织结构需要有合理科学的分配才能最大地发掘生产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更多地鼓励自主创造而优化了管理的繁琐与流程。

(四)现代化经济管理的专业自主化

现代化经济管理强调人员的专业化。专业化的提高也相应的激发了自主化,以便经济的组织管理,这是现代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三、现代化经济管理实现的途径

现代化经济管理需要迎合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历史,遵循小调小改的原则,借鉴原有的管理实践的宝贵成果与经验,以此作为现代化革新的参考对象,认真实地调查,全面深入的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加以现代化的工具与技术,将现代化经济管理稳步推行。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可以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督、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式。

四、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结构组织的扁平化

传统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分布,任务分工由上至下,层层传递,权利则层层减弱,这种管理方式一定程度限制了下层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现代化经济管理将朝着人员平等,职责平衡的趋势发展。

(二)民主化、自主化

现有经济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决策都是由上层人员决定,下层人员只有执行的权力,随着经济市场的日渐宽广,经济体制遭遇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需要集思广益,发挥民主化与自主化的最大效益。利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优化合理经济管理,其经济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而变化,而人性化、民主自主化的管理方式符合了经济发展形态。

(三)强调团队协作

现代经济管理体制追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因此团队协作力变得尤为重要。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人才知识结构现代化,使企业所有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

(四)软件结合的管理方式

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主动性,包括科技研发、高新应用等方方面面,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一直以硬件设施与人工来管理经济,使得这项工作繁重而复杂,充满了不合理性与缺点。在时代进步的大潮流下,科学合理性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员工谋求,现代经济管理方式强调将软件管理硬件辅助的形式加入到实际应用中,省去了平时耗时耗力的员工工作。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整个管控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核心理念,这样有利于合理规划,发挥最大的价值效能。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信息处理的发展阶段是以处理手段的不同来划分的。当今,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反映了管理现代化的程度。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现代化的整体内容,也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桥梁。所以,前面所论述的管理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正是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五、结语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内容有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方法以及其手段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其遵循的科学合理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使经济管理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而调整,使得管理方式达到符合事情的最佳状态,时代的历史的进程在稳步进行,管理体系也会渐渐的逐步完善健全,届时能够完全适应每个地域每个特殊的发展现状,能够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与经济。

参考文献

[1]郝青.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2012,(3):17.

篇1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通常是以国家治理为主题。想要将国家治理好,就要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得到提高,正所谓民富则兵强。管理,它指在经济活动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它包括劳动对象、工具、劳动者、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这些生产要素被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生产力动态系统,这一系统的运行,有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管理水平的高低,技术的进步也就越大,直接决定了经济活动中产能的高低。

2.提高生产力,管理整合生产力要素

通过管理,将各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有机制结合起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系统。人们有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来自于经济管理水平的增高、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经济管理水平越高,越能显示出在生产力系统中,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相结合的科学性。正是现实生产力效率增高的源头,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力量,从而使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提高。经济效益一提高,管理的投入就会加大,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管理。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的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企业与客观规律的协调

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企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违背市场规律的投机行为,不择手段的压榨职工坐标,而违背协调发展的管理思路,这些行业属于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而背弃“诚信”是不可取的。世间万物都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在经济活动中,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现代经济管理不能以寻求短期投机为发展思路和主要生存目标,要做出长远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适应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战略,为社会创造长远价值、为社会公众奉献产品、为员工提供发展路径、为合法经济利益相关方提供利益等。

(2)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企业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应当以诚信、奉献为理念,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将物质利益作为全部追求。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该具有这种“仁爱”、“有余以表天下”的奉献精神,要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要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依托,以特定的社会需求为起点,以一定的社会公众支持为基础,从而使企业做强、做大,使企业在社会中得到得到认可。在经济管理理念中,对于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也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企业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应将这些融入经营管理行为中,在市场生存中的本质意识和社会责任,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

2.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对现代经济管理中个体管理的影响

(1)管理者的自我修养

传统管理理念指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有着正确价值取舍,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的个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影响,管理者自身不断吸取知识、经验,不断学习,体恤下属、培养员工,才能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拓展积极的人本主义企业文化,明确带领团队的思路,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营造出融洽的人际环境、企业氛围。

(2)培养人才

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本主义思想。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实施人性化企业管理理念,人才战略管理,正因为这些企业认识到了,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用这些人性化的管理,来发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3.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战略的影响

(1)有舍才有得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必然要做到做精而后做大,有舍有得。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资源永远不是无限的,可以利用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从而达到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不切实际盲目扩大规模,终将是一盘散沙。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传统的舍得智慧,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对于资源配置过程意义重大。(2)谋而后动、顺势而为谋而后动,以扎实的基础为先决条件,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看清楚市场发展的趋势,不能沉浸在企业一时的成绩之中,进而对环境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而集思广益分析决策,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逆潮流而动,可能在市场的洪流中遭受重创,顺势而为,顺潮流而动,企业发展会事半功倍。在这变化多样的现代经济活动环境下,企业应当保持相对的高度警惕,不断的对经济管理策略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引导企业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