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贫血患者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临床资料
缺铁性贫血患者68例,男25例,女43例。年龄8~44岁。头晕乏力42例,胸闷、心悸气促14例,上腹不适呕吐、腹泻4例,黑便1例,无自觉症状7例。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多缓慢,常有原发病的表现,如溃疡病、痔疮导致黑便、血便,妇女月经量过多等。缺铁加重才出现贫血及含铁酶活性降低的表现。缺铁性贫血早期多无症状,贫血明显时可具有一般贫血的症状体征,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严重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部分患者可伴组织缺铁表现:
(一)舌炎、口角炎 表现为舌萎缩、舌痛、舌质淡而光滑,口角皲裂等。由于咽部、食管粘膜萎缩、变性可引起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表现为吞咽时感觉有食物粘附在咽部,此表现在我国患者中少见。
(二)缺铁所致外胚叶营养障碍 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变平,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反甲”、薄脆易裂。
(三)神经、精神系统 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于儿童。此外,儿童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少数病人有异食癖。喜吃泥土、生米、冰块、石子等。以上表现与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有关。
三、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让病人了解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原因,饮食可补充部分铁元素.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含铁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病人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小时较合适。
此外,补充铁剂的同时需要给予蛋白质,若蛋白质缺乏,也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2)药物护理:①让病人了解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故应饭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若仍有不适可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调整药量或更换制剂;②口服液体铁剂时,病人要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③服铁剂同时忌饮浓茶及牛奶;④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这是由于铁剂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变成硫化铁所致,应向病人说明以消除顾虑;⑤注射铁剂时,首次给药须用0.5ml作为试验剂量,1小时后无过敏反应可给足量治疗。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取“Z”型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需要深层肌肉注射,以促进吸收减轻疼痛。副作用:极少数病人可有注射局部疼痛、淋巴结肿痛。全身反应轻者面红、头昏、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后10分钟至6小时之内要观察副作用,最好备有肾上腺素1支;⑥铁剂治疗时间:直至血红蛋白正常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目的均是补足体内贮存铁。 (3)病情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纳差,听心率,测呼吸频率,观察皮肤、粘膜及活动耐力变化。了解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
(4)适宜活动量: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对日常活动均可耐受。但剧烈运动时较同龄正常人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者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贫血严重或贫血发生速度快者,应卧床休息为主,轻中度贫血或贫血发生速度缓慢者,可活动与休息交替,根据病人体力帮助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让病人参与制定,贫血改善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5)出院指导:本病病因明确者要求病人认真彻底治疗,否则以后可再发。出院后坚持上述饮食,遵医嘱继续服铁剂,定期门诊复查。
四、健康教育
1.预防措施 在易患人群中开展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卫生教育,对婴幼儿强调改进喂养方法,应及时增加辅食,如蛋黄、青菜、瘦肉和肝等含铁丰富食品。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除食用含铁多的食物外,还可每日服少量硫酸亚铁0.2g。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孕妇和婴幼儿食品中加入少量铁剂,在瑞典首先实行,效果极佳,目前认为可以推广应用。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定期检查,治疗寄生虫感染等。
2.疾病知识的指导 向本病患者说明贫血的病因及积极根治病因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便于主动配合治疗。本病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根治情况,若能根治,则贫血可彻底治愈。
参 考 文 献
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家庭护理要点
1.病因预防护理
禁用抑制骨髓的药物及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他巴唑、消炎痛等等。患病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防止与物理及化学毒物接触,避免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骨髓损害的因素。必须接触能致本病的化学、物理因素者,要严格执行劳动防护措施,定期做预防性检查。
2.家庭护理
注意休息,防止晕倒和摔伤,注意保暖等。
3.预防感染
再障病人因白细胞生成减少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发烧,受伤后易发生感染等。所以应注意观察和预防各种感染。
二、贫血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的自我护理也很重要
1.预防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便后坐浴(可用1∶ 1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处理。
2.预防出血
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用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黏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生活照顾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
【中图分类号】R55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75-0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因素而引起的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病症,其主要的表现症状就是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等,这样病情的发展很快,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引起颅内出血,患有败血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想要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顺利,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和控制感染情况发生,制止出血状况是关键,护理人员应正确准确的执行各项治疗的任务,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情况,要加强对患者的各方面的护理,护理的好可以有效的预防不良状况的产生[1]。我院特做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实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在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66例患者,患者的病情无显著差异,患者的年龄均在20-60之间并且所有患者中男患者有36例女患者有30例,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
【关键词】静脉推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透析;贫血;疗效及护理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长期透析虽可改善贫血的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已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1]。现将我院治疗的40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本科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符合CRF诊断[2]透析时间3个月~6年;每周行碳酸氢盐透析3次,每次4h。CA-HP150透析器均采用贝朗透析机,入选标准:(1)治疗前患者Hb值60~90g/L,查血清铁>1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低于上述指标者先进行补铁处理,严格控制血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B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贫血程度、肾功能水平及肾替代疗法均无显著差异(P>0.05)。(2)患者均排除并发急慢性感染、急慢性失血、严重营养不良、明显继发性甲旁亢、未能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及未完成疗程。
1.2 用药方法A组皮下注射EPO 4000u/次每周3次B组血透结束时从静脉端管路注射EPO 4000u/次,每周3次、用药期间每4周查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 用药期间保持 血清铁>1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同时观察患者血压、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总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
2 疗效观察
2.1 血常规变化两组患者用药后2周、4周、8周、10周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前后对照(P
统计学处理:各组内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on-way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
2.2 患者一般情况40例患者在EPO治疗前后主观感觉明显好转,普遍反映精神好转,食欲增加,活动能力增强,睡眠改善,皮肤黏膜较前红润生活质量提高。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用药前向患者解释药物的效果、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应满腔热情,耐心进行宣教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使他们保持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用药的疗效,尤其B组患者用药后要告知病人药物已推入。
3.2 用药注意事项促红细胞生成素系生物制剂,须在2℃~3℃温度下存放,以保持其活力,用药前自冰箱内取出后立即注射,不可与其他药物混用。若发现药物变色或出现混浊或过期不可使用,用药期间每4周查血常规1次,每日测血压2~3次。
3.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
3.3.1 严密观察血压情况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高血压。当血红蛋白升高到110~120g/L时,血管平滑肌营养增加,弹性增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致使血压上升或原有高血压加重,出现头痛、头晕等副作用。随着贫血的纠正,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血压高的另一个因素。因此护理上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认真填好记录,督促患者严格按医嘱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每次用药前应认真倾听病人主诉,发现以上副作用应及时报告医生,一般经减少药物剂量,减少活动,平卧休息,加服降压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3.3.2 注意观察血液凝固性的变化,用药间期随着血红蛋白升高,动静脉内瘘和透析器发生凝血的几率也升高,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应观察静脉压和透析器颜色的变化,当静脉压缓慢上升,透析器中血色变暗变黑时,应警惕血凝块的形成,此时,应加大肝素用量,必要时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血管管路及透析器,同时还需观察患者动静脉内瘘内有无血流杂音和震颤,透析结束后及时放松绷带,以防局部形成血栓阻塞。 用药期间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和脉搏的变化,注意对其他伴随症状的观察。因血液粘稠度增加可引发心梗、脑梗死,因此,要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心绞痛、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等情况。
3.3.3 高血钾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致高血钾,高血钾的产生与食欲改善又未能限制含钾饮食,以及红细胞增多者,从破坏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钾离子增多有关。高血钾可导致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求患者不可食用含钾过高的食物。
4 讨 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肾脏产生的一种多肽类内分泌物质,可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当机体缺氧时肾脏氧分压降低,通过一系列反应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促进骨髓的红系向干细胞增殖,并向幼红细胞分化,从而加速红细胞增殖和成熟,使红细胞数量增多,慢性肾衰时即使在贫血造成缺氧时均不能刺激肾脏产生足够的EPO[3]。我们采用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结果表明A、B两组疗效相同,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减轻了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w,发热1d,于6月16日入院,诊断符合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1],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血常规示:WBC0.9×109/L.Hb59g/L,PLT2×109/L,入院前反复高热,高达39.3℃,入院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止血,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血小板对症,同时还有其他如偏正光照射Bid,全脑征观察Q8h,卧床休息,6月21日最高体温39℃,6月23日行血常规示:WBC0.6×109/L,Hb62g/L,PLT7×109/L.6月24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伏立康唑抗感染,体温较前好转(37℃),6月28再次发热,最高体温39.3℃,诉肛周疼痛,考虑肛周脓肿(6月29日确诊肛周脓肿),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强力碘兑水清洁肛周,经过治疗和护理,现7月2日体温下降正常,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
2 护理
2.1疼痛的护理 患者在肛周脓肿[2]初期,随着感染的加重,越来越厉害,往往坐立不安,不能平卧,护士协助采取合适的,以俯卧,侧卧为主,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腹压,减轻疼痛。
2.2肛周的护理 每日检查肛周皮肤黏膜变化,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选用0.2%强力碘兑水以1:20的比例清洁肛周,坐浴时须有人陪伴,防跌倒[3],加用消炎止痛膏局部外敷止痛,月经期加强护理,勤换内裤,勤清洗会阴,避免会感染。注意肛周患处引流通畅,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2.3发热的护理 患者体温高达39.3°,反复发热,抽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积极对症治疗抗感染,给予温水擦浴,冰袋物理降温,嘱多饮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病室开窗通风,嘱保持衣物清洁干燥,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液擦试床旁桌,床旁椅,及床栏,减少人员的探视,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为病员操作前消毒液泡手。
2.4预防出血的护理 保持床单元平整,定期洗澡,擦洗时要用刺激性小的肥皂,轻擦不可用力,勤剪指甲,尽量避免人为创伤,减少穿刺次数,满足条件时,使用PICC置管,为患者减轻穿刺的痛苦,由于本病的原因严防颅内出血,严格观察全脑征,因为SAA主要死亡原因是颅内出血和感染,观察病员主诉有无头痛,呕吐,精神不齐等症状;保持室内湿度50%~60%,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增加出血的机会,观察粘膜有无出血点及出血的症状,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休息PLT小于50×109/L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的通畅,不可过于用力。
2.5饮食的护理 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润肠食物如蜂蜜、香、蕉梨等保持大便通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排骨汤,生血止血的有大枣银耳汤,桂圆,核桃等。
2.6口腔的护理 重型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减少口腔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尤为重要,专业的护士为其每天用益口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嘱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动作要轻,血小板低避免出血。
2.7预防压疮的护理 根据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病员身体虚弱,进食少,每2h翻身,使用泡沫敷料减压,操作时避免脱,拉,拽患者,讲解压疮发生的危害及预防压疮的健康知识,预防压疮的发生,为病员减少经济负担和减轻身体的痛苦。
2.8心理护理 重型再障合并肛周脓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恐惧等负性情绪,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精神负担重,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认真坦诚的回答患者询问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和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予以遮蔽,拉好床帘或使用屏风。争取家人,亲友跟社会的支持帮助,减少孤独感,增强康复的信心。
3 结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肛周脓肿患者抵抗力低,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而肛周脓肿是脓肿最常见的原因是肛瘘。肛瘘是肛管皮肤外口与齿线附近或直肠壁内口相通的瘘性管道,形成肛瘘前都有肿痛病史。肛瘘流脓呈间歇性发作,流脓前肿痛,流脓后肿痛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是先感到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我们给予强力碘与温水以1:20的比例教患者坐浴,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患者目前的状况,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病员精神状况良好,我们得到病员及家属的信任,患者依然是抗感染,这个病例告诉我们护理的重要性,所以做好每个环节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目前对于再生性贫血主要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甲强龙,ATG,CSA反应率大70%~80%),60%~80%患者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根治机会。对预后不良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有条件同卵孪生者之间移植,仍为可能治愈的重要方法。现将我科室1例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异基因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移植最终重获造血功能。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2014年10月17号出现不明原因头晕,乏力不适,当天月经来潮,量极多,后逐渐出现皮肤紫癜,牙龈间断渗血,无血尿,黑便,未予特殊治疗。12月4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9.8℃,伴畏冷、寒战,偶有咳嗽、基本无痰,当时起床时曾晕厥一次,持续约1min,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院给与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控制,后转入我院血液科治疗,诊断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与抗感染治疗,层流病房保护性隔离等处理。期间患者于12月9日,12月10日晕厥一次,持续约1min。12月27日患者体温再次升高,伴畏冷、寒战,体温达39.9℃,抗生素调整为泰能+稳可信+威凡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控制,感染控制后,与1月3日开始移植前预处理,1月7日输注干细胞232ml,1月8日输注干细胞299ml,1月9日输注骨髓血第一袋422ml,第二袋460ml,同时另开通道给予鱼精蛋白62.5mg。1月12日G-CSF促进粒细胞恢复,1月19日中性粒细胞1.27G/L提示干细胞植活,2月11日骨穿示骨髓增生活跃,巨细胞病毒阳性给予膦甲酸抗病毒治疗,2月12日粒细胞处于安全期水平转出无菌层流病房。
2 护理
2.1环境维护
2.1.1移植前 先用1:1000的百消净消毒水擦拭天花板、墙壁、地板、门窗、床单位、各种用物及缓冲带,再用0.36%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再熏蒸。医务人员如患感冒,皮肤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得进入层流室。
2.1.2移植中及移植后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进出病房消毒双手,备齐可能用物,用物经消毒后以无菌法投递到病房里,戴双层口罩和帽子,铺无菌脚垫,穿无菌隔离衣和脚套,戴无菌手套后方可执行各项操作,病房每天用1:1000百消净水擦拭两遍,患者衣物每天更换,用0.36%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整个层流室,2次/w。更换2次/w床单位,及时清除室内垃圾。
2.2预防感染
2.2.1移植前 患者入仓前须剃头,备皮,修剪指(趾)甲,有专人护送至存流室门口,换鞋,进入药浴间,用1:500的碘伏药浴,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如腋下、脐部一定要清洗干净,药浴后更换无菌病员服,戴口罩、帽子,由护士护送进入百级仓。
2.2.2移植中 经过预处理后患者骨髓处暂时空虚期,也称无细胞期。患者免疫力趋于零,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感染,此时预防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2.2.1肠道护理 患者一切食物必须经微波炉加热5min方可使用,以防发生肠道感染。肛周高渗盐水坐浴,3次/d,大便后用清水洗净后塞入太宁栓1颗,观察患者痔疮的大小、颜色,若破溃用表皮刺激因子,百多邦交替涂擦。患者若大便不易排出可以用20ml的注射器抽灌肠剂将注射器的轻轻插入肛内慢慢推注灌肠剂,以使大便容易排出,防止肛裂的发生。同时加用卡泊芬净对抗绝大多数的真菌和酵母菌。
2.2.2.2五官护理 用75%的酒精擦拭外耳道2次/d,用鱼腥草和红霉素滴鼻3次/d,用氯霉素和利福平滴眼液滴眼3次/d,口腔护理3次/d,口护时间一般选择在晨起、饭后30min和睡前进行。以防止五官感染。口腔炎症如口腔溃疡和咽腔的炎症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发现口腔有溃疡用甲硝唑含片口含,每日用碳酸氢钠和益替漱口,每天上午清水浴,下午1:1000碘酒药浴。
2.2.3移植后 病房彻底清洁消毒液擦拭后过氧乙酸熏蒸消毒,过氧乙酸喷雾消毒1次/w,每周更换无菌床单被服,病房内勿放置鲜花等植物,谢绝探视,患有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者避免入室,病房门口备快速手消,隔离衣,一次性鞋套,医务人员进入病房需更换拖鞋,着隔离衣,快速手消消毒液消毒双手,遵医嘱执行五官护理及肛周皮肤护理,称体重1次/w。
2.3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输注的护理 输注骨髓血时因为骨髓中的脂肪粒可以引起肺栓塞,所以骨髓血干细胞回输前应将装有骨髓血的采集装置倒置30min,使骨髓中脂肪处于上层,输注最后约5~10ml时弃之,因为最后的5~10ml含有大量的脂肪等物质,不宜输注到患者体内。输血过程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和栓塞现象。
2.4化疗副作用的护理 患者在预处理时大量运用环磷酰胺,而环磷酰胺最大的毒副作用就是会引起出血性的膀胱炎,护士要严格遵医嘱给予美司那解毒和给予大量的碱化,鼓励患者大量喝水,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以减少环磷酰胺代谢产物丙烯醛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每次排尿后观察尿液的量、颜色与性状,如果发生血尿及时报告医生给与相应的处理,每次便后测尿的PH值,根据PH值决定碱化的量与速度,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尿痛、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
3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随着预处理方案的完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预防和支持治疗的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目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好的办法[1,2]。
本次研究选取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90例,分别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贝拉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WT,NT-proBNP,E/A及LAVI等指标水平,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和贝拉普利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90例,均符合2010年HFNEF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标准[1]。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衰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单用,初始剂量为45mg/d,每两周剂量增加1倍,最大剂量为150mg/d;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贝拉普利治疗,初始剂量为5mg/d,两周后增加至最大剂量为20mg/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行6MWT,NT-proBNP,E/A及LAVI测定;其中NT-proBNP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而E/A和LAVI监测采用日本东芝公司sion5000型超声心动仪。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Epidata 3.01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MWT,NT-proBNP,E/A及LAVI等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琥珀酸美托洛尔是一种经典β受体阻滞剂,可发挥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双效抑制作用,可降低外周血压,拮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降低心血管意外发生和死亡风险。而贝拉普利则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可发挥外周高效血管扩张及利尿作用,进而促进心脏排血量增加,改善局部心肌灌注,最终恢复心脏舒张功能。同时贝拉普利对于逆转心肌重构作用亦被证实[3]。
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治疗后6MWT,NT-proBNP,E/A及LAVI等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琥珀酸美托洛尔和贝拉普利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改善远期预后,疗效优于琥珀酸美托洛尔单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08-0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的组织减少,导致骨髓的造血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类贫血性疾病。多见慢性发作,表现为骨髓的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的贫血、出血及易感染,全血细胞会出现减少的一类综合征,特别是其恶化后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较急,临床上对其治疗多采用骨髓内给药的方式[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能够盖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也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本文总结了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10年6月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35.4±7.5岁。121例患者均采用骨髓内的给药治疗,包括山茛菪碱,地塞米松以及重组人工细胞生长素和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象等。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保持室需清洁、舒适、安静、安全。保持室温20℃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2]。病室常通风换气,不可直接吹风,保持光线柔和。患者衣被应轻软,及时更换。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被感染,所以不可与感染患者同室。贫血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下床活动,重度贫血患者绝对卧床,以防跌倒发生损伤。
2.2 心理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史较长,长时间治疗得不到好转后常会出现心理的失落。护理时应将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案、时间、预后与患者交代清楚,避免其产生恐慌,增加其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病魔的信心。与患者家属交待清除患者疾病知识与治疗情况,使其配合护理与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产生口腔内的出血,所以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硬的食物进食,易进食蛋白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可使用一些滋补养血安神的食物,如枣肉及桂圆等[3],注意剔除干净枣核等可刺破口腔黏膜的残渣。
2.4 呼吸道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时间贫血,身体抵抗力较低,长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该嘱患者适量的活动,少接触外界环境以预防感冒,适当添加衣被,保持会吸道的畅通。
2.5 口腔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发生口腔出血及口腔溃疡,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嘱患者除不要使用过于硬质的食物避免划破粘膜外,还应该嘱患者以棉签代替牙刷清洁牙齿,并可采用抗生素或中药漱口液漱口,对于口腔溃疡应及时治疗等[4]。
2.6 出血预防及护理
出血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中除在口腔出血护理外还需注意其他粘膜出血,应避免患者跌倒发生损伤导致出血,禁止患者挖鼻孔损伤鼻粘膜,女性月经期格外注意出血量,对失血过多患者应给与及时检查和输血治疗。仔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脑内出血情况的发生[3]。
2.7 给药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内给药常会出现恶心及中枢神经兴奋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时应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处理。
2.8 感染预防及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体抵抗力较低,已发生感染的情况,护理中预防感染是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有效手段。感染患者严禁于此类患者同室,一旦发生感染需立刻与同室内相同病症患者分室。保持个人卫生,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同时每天两次对病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减少外界人士进入病房,预防口腔溃疡等的发生,保持给药处清洁预防感染。
2.9 输血护理
对于贫血较为严重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因此对输血时的护理需严格对待,注意无菌操作,防治发生溶血、过敏及发热反应的发生。
2.10 皮肤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皮肤得不到滋养,常表现为干燥易感染,所以平时应注意用温水擦拭,皮肤瘙痒的患者不可以抓挠,以免出现皮肤损伤出血感染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对于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嘱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11 出院前指导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院请应对其出院后的日常注意情况完整详细的告知患者。包括定期复查的项目,禁用药品,以及院内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注意事项在出院后仍需注意。嘱其适量运动增加抵抗力的同时,防止以外损伤导致出血或感染。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对出院后的饮食营养也需进一步教育和指导。
3 结果
本研究121例患者在院内治疗时间14~60天,无一例发生院内死亡,少数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及输血后发热,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治疗后复查骨髓象及血象,病情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4 小结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长时间治疗未果会导致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严重下降。因此临床护理要谨防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对患者心理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指导,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我院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情况,121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院内死亡。由此可见合理的护理干涉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消除不良情绪,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一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9-01
贫血属于孕妇妊娠期间最多见的合并症之一,有相关文献报道,大概有50%以上的孕妇会出现合并贫血,我国的统计率为30%以上,在孕妇的孕中期开始,其对铁量的需求加大,在其孕晚期达到最高值,假如孕妇自身没有足够的铁储存,加之其骨髓之内的含铁血黄素降低,非常容易出现贫血或者是患者已经出现贫血并且加重,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1]。本文选取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的200例社区医院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患者怀孕3个月之后检查其血常规,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方法,在患者的孕中后期依照其贫血情况使用药物干预,在患者产程时实施严密观察,进行相对应的合理护理方式,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资料共有128例,全部选自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的团医院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有82例,年龄在26-30岁之间的有37例,年龄在31-35岁之间的有9例,128例患者中属于初产妇的有108例,属于经产妇的有19例,128例患者中孕早期血红蛋白小于100g的患者有18例,中晚期患者有108例,患者血红蛋白降低到100g/L以下。患者产后42天进行统计,属于轻度贫血的一共有84例,属于中度贫血的一共有30例,属于重度贫血的一共有13例。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128例,在患者孕38周其血红蛋白数值在100g/L之上的患者一共有116例。
1.2方法:在患者孕早期对其进行孕妇知识宣传教育,详细讲解有关于妊娠合并贫血的相关知识,增强其认知水平,针对存在心理负担的孕妇实施心理疏导,降低其恐惧心理,在孕妇的孕中期对其进行血常规以及尿常规检查[2],之后每间隔一个月进行复查一次,直到患者产后为止。在患者的孕中期依照其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口服硫酸亚铁以及肌注铁剂等相关药物治疗。在患者产程中严密观察,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患者产褥期实施抗感染和抗贫血相关治疗[3],直到患者产后42天进行门诊复查为止。
2结果
12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有8例,输血患者6例,出现腹部伤口感染的患者有3例,出现会阴伤口感染的患者有2例,胎死宫内的患者有1例,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例。
3讨论
有资料显示孕妇在妊娠期贫血中缺铁性贫血占有95%,孕妇出现贫血能够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相对较慢、流产、早产或者是低体重儿,严重者会使胎死宫内。针对预防患者缺铁性贫血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要在患者妊娠前及时的治疗相关失血性贫血疾病,例如患者月经过多和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肝肾疾病,以此来提高患者铁储备;其次还要提高患者的孕产期健康,改变患者以往的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动物肝脏等食物;需要及时的发现患者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为其补充铁剂,在患者妊娠4个月的时候需要每天口服硫酸亚铁、叶酸和维生素等等[4]。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研究显示,经过实施有效合理的系统护理,患者产期宝健和饮食调整,及时的对患者各个时期给予全方面的细心护理,使大部分患者安全的度过了孕产期,减少了患者和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曹珍修.妊娠反应的处理及必要营养物的补充[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04):1201-120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全部都选自2011年2月~2012年7月入住本院的患者。其中男38例, 女38例, 年龄17~67岁。患病的时长通常为3~17个月。
1. 2 方法 护士对患者的患病情况展开临床观察, 根据其特征, 首要利用保护性隔离护理, 其次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进行多种护理方式, 辅助医生药物治疗, 获得满意结果。针对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 对于对照组38例运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2]。
1. 3 护理方案
1. 3. 1 入院护理 患者到患病区域时, 相关负责护士在给患者办理相关手续时要热情, 带患者了解其所在区域情况。若患者及家属有疑惑, 工作人员要进行认真解答, 态度要良好, 细心介绍患病区的要求及入住医院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行动上有障碍的患者护士要主动帮助, 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最重要的是要保护患者隐私。
1. 3. 2 提高活动耐力 依照患者的贫血轻重情况, 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法:①观察患者活动耐力的生理耐受情况, 及时指导患者休息或改变活动的多少;②输血或输红细胞以及给予推动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增强耐力, 改变缺氧;③急性患者卧床休息, 可大大降低内脏出血;④慢性型轻、中度贫血者应合理的休息, 避免劳累, 减低氧耗;⑤病情稳定后,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作日常生活计划, 指导患者恰当的活动[3]。
1. 3. 3 预防保护性隔离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机体的抵御能力明显下降, 极易出现感染的状况, 要对其进行间接性的保护, 即隔离。保证周围的环境是经过消毒的。尽量开窗通风3~4次/d, 时长为20~30 min/次, 可大大降低细菌量。在医院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无菌的观念 , 并且要时刻贯彻这一理念, 可以在病房内种植一些植物, 净化空气。患者家属进行探视时一定要消毒, 用肥皂洗手时间要在15 s左右甚至更长, 以便能够彻底清除细菌, 洗手超过2遍即可达到医院感染的控制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处理所有数据全部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观察组38例中满意31例(81.6%), 一般满意7例(18.4%), 整体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38例中满意20例(52.6%), 一般满意5例(13.2%), 不满意13例(34.2%), 护理整体的满意率为65.8%。观察组的满意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下,慢性肾病患者在临床晚期治疗中贫血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逐渐改善。但是由于疾病导致的体内铁含量过低,缺铁性贫血仍然是慢性肾病患者晚期并发症的重要组成[1]。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对铁的补充认识不够,在治疗中的遵医嘱行为较差,导致平时铁剂的补充与利用存在问题。我院在2007年2月开始在晚期肾病患者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8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0.2±4.3)岁,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9.4±4.7)岁;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0.9±4.1)岁。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进行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每个月一次的健康指导,同时对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表,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生活状况调查表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贫血对身体的严重危害及其对临床治疗的不良作用,慢性肾病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成因,生活中针对缺铁性贫血应当采取的措施,治疗慢性肾病缺铁性贫血的方法,铁剂静脉滴注与口服治疗的重要作用与不良反应预防等。
1.3 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与血液透析治疗中进行血液常规检验与生命体征的常规测量,以2011年2月前最后一次的检测结果为研究的时间终点的最终结果。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包括30个问题,分为5个方面,分别为医疗与护理态度、医疗与护理的水平、慢性肾病的严重危害、治疗与护理中注意的问题、治疗过程与费用的满意度。3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1分,得分在25分以上为满意标准。患者住院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完成。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计量单位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研究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治疗过程中输血需要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3 讨论
肾原性贫血本病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程度与肾功不全程度成正比[2]。肾原性贫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铁缺乏的主要原因:①铁储备减少;②透析及化验等相关性失血致铁丢失增多;⑨饮食中铁吸收不良;④EPO治疗后铁需求增加。体内铁缺乏使促红素应用效果不佳。补铁最方便和最简单的方法是口服补铁,但临床效果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胃肠道副反应、胃肠道吸收差和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生物利用度低等。因此,许多情况下每天口服最大剂量的铁剂仍无法满足EPO诱导红细胞生成的铁需要量和同时存在的丢失铁量,血透患者多次静脉小剂量补铁可纠正贫血[3]。因此,EPO与铁剂的应用是肾性贫血的治疗核心。
美国K/DOQI指南强调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尤其是接受EPO治疗者,要补充足量的铁剂以达到血红蛋白浓度的靶目标值。研究表明静脉应用铁剂可以有效纠正肾性贫血患者的铁缺乏,明显提高EPO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的纠正贫血。静脉用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因此对于铁储备不足的维持性血透尤其存在肾性贫血患者应常规接受静脉铁剂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丢失血液等原因,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铁,而缺铁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4]。所以补充铁剂对改善贫血十分重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补铁。慢性肾衰竭补铁的指征为铁蛋白低于1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
参考文献:
[1] 霍喜娥,赵兵,韩鹏涛等.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竭3例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2):1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22-0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由于因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贫血。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是明显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我院共收治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门诊住院收治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2-14个月。其中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型)16例,慢性恶化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Ⅱ型)11例。所有患者均有全血细胞减少,治疗前白细胞计数(0.5-2.8)×109/L,平均1.6×109/L,血红蛋白33.5-72.6g/L,平均52.2g/L,血小板计数(8-59.6)×109/L,平均21.3×109/L。其中有发热表现者15例,皮肤黏膜出血者13例,乏力27例,头昏20例,均无肝脾肿大症状。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①药物及化学物质原因:药物是临床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原因,常见引发此病的药物有氯霉素,磺胺类药,四环素,抗癌药(包括抗白血病药),苯,三硝基甲苯,保泰松,异烟耕,驱虫药,杀虫药,农药,无机砷,他巴唑,甲基硫脲嘧啶等。苯是工业用化学物品中用途最广,也是最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②电离辐射致病原因: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的长期超量接触可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破坏造血微环境,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病。④免疫、遗传、阵发性睡眠的血红蛋白尿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及妊娠可并发再障。
1.3 临床表现
1.3.1 急性型 早期即出现感染和出血,表现为高烧、畏寒、出汗、口腔或咽部溃疡、皮肤感染、肺部炎症;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可致死亡。
1.3.2 慢性型 表现为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感染及出血都较轻。
1.3.3 血液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色素型。
1.3.4 骨髓象 骨髓细胞显著减少,脂肪组织明显增多。
1.4 治疗方法
1.4.1 防止与毒物接触,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1.4.2 支持治疗,重视个人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重视口腔卫生局控制感染,采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等;止血,对皮肤、口鼻出血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中怄神经系统、生殖泌尿及胃肠道出血,最好给病人输入浓缩的血小板块;输血,只需输入浓缩的红细胞。
1.4.3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目前最多用的雄激素。
1.4.4 免疫抑制剂,病人的发病与免疫是有关的,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每日100毫克静脉注射或口服。
1.4.5 骨髓移植。
2 护理方法
2.1 出血的护理措施
2.1.1 皮肤出血的护理 患者经常清洁皮肤、黏膜、毛发卫生,更换衣物及床单,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及肌肉萎缩,要给予患者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患者要经常洗澡,清洗时不要用过热的热水和酒精,同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使患者皮肤损伤。常给患者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导致出血。
2.1.2 鼻腔出血的护理 为防止鼻腔黏膜干裂引发出血,平时用石蜡油为患者滴鼻,防止鼻腔黏膜干裂引发出血。如患者鼻腔少量出血时,以消毒棉球填塞,重者予以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2.1.3 牙周出血的护理 患者平时使用软毛牙刷和清洁棉棒清洁口腔,有齿龈出血时予以冷盐水漱口,嘱患者切勿使用牙签剔牙。
2.1.4 颅内出血的护理 患者注意休息,不剧烈活动,尤其是头部。若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晕、血压升高,继而转为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立即将患者取平卧位,予以吸氧,头部冰枕,静脉快速滴入脱水剂,输入血小板悬液及止血、镇静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2.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兆,应立即置患者于平卧位,头部置冰袋或冰帽。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应卧床休息;要定时检查皮肤出血点、瘀斑及出血部位,肢体皮下或深层组织出血可将肢体抬高,深部组织血肿也可采用局部压迫方式积极止血。观察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是否出血,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腹痛、呕血、便血、黑便、尿血。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2.3 用药护理 丙酸酮不易被吸收。应需深部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用热毛巾敷,观察有无硬结、有无肝损害,定期检查肝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 饮食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了避免口腔黏膜损伤,食物不宜过热。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
3 小 结
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急剧衰竭致全血细胞极度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部分患者短期内死于出血、感染,预后差。因此,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进行心理疏导,观察病情,加强营养,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控制病情发展,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164例非失血性贫血患者,其中男96例,女68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38.5±10.15)岁;60岁21例;轻型4例,中型26例,重型76例,危重型58例。
1.2非失血性贫血发生的临床特点①各时间段发生贫血情况:出现于发热期4例,低血压休克期3例,少尿期79例,多尿期77例和恢复期1例。②与血小板(PLT)的关系:PLT低者发生率高。③与体温的关系:体温>40℃ 134例,39~40℃ 28例,
2治疗
1)积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如早期应用病毒唑、抗休克、血透、防治DIC、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如出现感染、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肝损害、心肌损害及脑水肿等及时治疗。
3)增进消化功能,如加用泰美尼克、多酶片、乳酶
生等。
4)加强营养,补充叶酸、铁剂。
5)如超过3个月仍有贫血及肾功能异常者,可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病情严重者可输血。
3护理
3.1一般护理以卧床休息为主,轻度贫血者如无其他器官严重受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由于脑组织内缺氧,常有头痛、头晕,易于晕倒,更应强调卧床休息,贫血发生快时要绝对卧床休息。
3.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由于多并有肾功能损害,应根据病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饮食以区别于其他类型贫血病人的给予动物肝、肾等。
3.3发热的护理观察热型特点、脉搏变化。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用温水擦浴,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饮食应以流食为主。
3.4休克期及肾衰期护理休克时按休克一般常规护理,为病人保温,吸氧,给药要及时准确,有条不紊;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扩容要适度,一旦扩容达标,应立即将液体入量减至最低;指导病人用有刻度的容器,每次排尿后准确记录尿量。
3.5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尽量安排病人住单人病室,1∶200洗消灵擦地3次/d,紫外线消毒3次/d;定期监测外周血象,严密观察感染症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禁止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3.6预防出血的护理各种注射适当延长按压时间(5~10 min),根据贫血程度设定生命体征测量次数;注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加强口腔及鼻腔的护理,观察口腔及鼻黏膜变化,勿用手抠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