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乘数估值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古树名木保护概况
古树名木,即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积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古树名木,这些古树名木树龄少则100多年,多则三四百年甚至更远久,古树名木作为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必须受到特殊的保护。
现今古树名木主要包括以下保护措施:
1.1 保护树皮
不能在树体上钉钉、缠绕铁丝、绳索、悬挂杂物或作为施工支撑点和固定物,不能刻划树皮和攀折树枝,发现伤疤和树洞及时修补。对腐烂部位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
1.2 加设围栏
一级古树名木及生长在公园绿地或人流密度较大、易受毁坏的2、3级古树名木设置围栏保护。
(1)根据具体情况每年给古树名木做生长情况调查并做好记录。(2)修剪古树名木的枯死枝、梢。(3)古树名木树体不稳或粗枝腐朽且严重下垂,均需进行支撑加固。(4)对于高大的古树名木设置了避雷设施。
在古树名木的众多保护措施当中,其中一项对于古树名木本身和路人都非常重要,那就是古树名木的支撑保护,树龄一百或几百年以上的古树,在现代化城市绿化的建设下,地下部分不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上地上部分某些枝条木质化严重,承受不了本身的重量或台风的打击,容易折断,这不但对古树名木本身造成损坏,而且对路人的人生安全也构成一定的威胁。故城市园林绿化中就产生了对古树名木的各种支撑方法。
2 古树名木支撑方法
在这里笔者按支撑材质的不同把各种支撑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硬支撑和软支撑。接下来分别介绍一下以上2种支撑方法。在现代古树名木的支撑方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硬支撑。硬支撑主要指的是支撑材料使用钢丝、木杆、铁管或仿真树干等的支撑方法。这种硬支撑方法现在随处可见,也是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而且为确保支撑效果和保护枝干,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如用有弹性的橡胶垫作垫层,还有用铁箍或螺纹把枝条包起来并随着树体生长定期松扣等,但这种方法相对于软支撑来说方便,但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定期检查麻烦不算,因营养回流受阻支撑部位的枝条总是比别处长得细,出现凹陷成为风折的致命部位,而且景观效果一般比较差。
由于植物是一生命体,具有一定的自我再生能力,因此软支撑的方法应运而生。与硬支撑相对,软支撑方法主要是指使用的材料为与需支撑的古树品种相同或相近的树龄较年轻的植物体。这种软支撑方法也有人称为树木活体支撑。这种方法主要是把古树需要支撑的枝条下部与支撑活体树木的受力点处的皮层拨开,通过靠节技术结合在一起来实现。笔者曾经在中国花卉报上看到一成功例子。北京植物园的某棵古槐,树冠有25m,其中有一个平伸的大枝足有14m长,该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在这个大枝下安放了一棵胸径约8cm的国槐,树冠经修剪后只剩下三个分杈,其中两个主杈恰好形成一个支撑架托起古槐的大枝。但事实上这古槐不是简单地压在小国槐上,而是在古槐大枝下部与小国槐支撑枝的受力点上,将两株树该部位的皮层拨开通过靠接技术接合在一起,而且成功成果了,这跟嫁接的道理比较相同。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树体支撑的物理问题,同时通过年轻树体输送的营养让古树生长得更健壮,景观效果也比硬支撑显得更加自然。
3 总结与分析
但是软支撑方法在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譬如接合部位的选择以及接口的处理,而且落叶树的靠接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常绿针叶树,不容易成活。虽然这种软支撑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还甚不完善,但相信经过研究人员的研究在将来的城市园林绿化中会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常智珍.古树名木养护与复壮技术[J]. 山西林业,2008(4)
[摘要] 目的 探讨筋膜外植法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在该院五官科接受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治疗62耳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患者的外耳道宽敞度、鼓膜的形态以及听力的恢复情况等。结果 该研究中62耳包括中耳胆脂瘤2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9耳。术后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调查,所有患者的外耳道均宽敞,鼓膜的形态良好,未见听力下降者,同时未见任何并发症情况。 结论 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操作流程规范、术中视野暴露充分、病变清除干净彻底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慢性中耳炎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 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 R7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121-02
鼓室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耳科疾病的常用方法,该术式科依据鼓膜移植物与残余鼓膜的关系,将鼓室成形术分为筋膜外植法和筋膜内植法[1]。临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疾病时,通常采用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必要时可加做开放式乳突根治术[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五官科接受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治疗62耳的临床资料,探究该术式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在该院五官科接受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治疗的53例患者(62耳),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3±2.9)岁;病程3个月~35年,平均病程(12.6±3.5)年;左侧病变32耳,右侧病变30耳;其中双耳患病为9例,单耳患病为44例。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例如纯音测听、CT扫描等。
1.2 方法
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的类型有3种: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辅以完璧式乳突根治术以及筋膜外植法鼓 室成形术辅以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这3种统称为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
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主要有以下八个步骤组成:①耳道内行骨耳道皮瓣:采用镰刀状刀沿着骨鼓乳缝合鼓鳞缝行两个纵形切口,同时使用柳叶刀在近鼓环附近1~2 mm处横行低位于外耳道的后方连接处行纵切口,在近外耳道骨-软骨交界处及外耳道前方高位连接处行宗切口。②行耳后切口并取颞筋膜:在耳后行C型切口直至筋膜层,取面积为2 cm×2 cm的颞筋膜备用,然后掀开门型肌骨膜瓣,向前撑开耳廓和耳道后壁的皮瓣,将外耳道充分暴露。③切除外耳道皮肤:将外耳道的前壁皮肤游离并取下,放置在生理盐水中备用,在分离皮肤时一定要尽量将残留的鼓膜上皮层同时取下[3]。④扩大骨性外耳道:采用电钻将外耳道前下壁骨性隆起磨除,扩大骨性外耳道。⑤残余鼓膜去上皮化:在第3步中已将大部分的鼓膜上皮去除,此时要尤其注意清理鼓环外侧1 mm的外耳道前下骨壁,防止残留上皮形成囊肿,同时要去除锤骨柄上的残余鼓膜,在行鼓膜上去皮化时如果发现鼓膜出现钙化或局部萎缩,要将相应的部位去除,只剩下鼓环也不会对筋膜铺放造成影响。所有患者经颞骨CT扫描,分别进行水平位扫描和冠状位扫描,CT机为我国迈瑞公司生产的BC-3 600 CT。待完成去上皮化后,一定要探查并清除中耳病变,依据患者病情、CT检查结果、术中所见患者的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判断是否采用开放乳突腔,同时依据实际需求,放置人工听小骨。⑥筋膜铺放:将在第一步中备用的颞筋膜经脱水后修剪成1.3 cm×1.5 cm的椭圆形,为了利于筋膜骑跨于锤骨柄的下方,可在筋膜上剪一个小口,切口的前端可与鼓膜张肌腱接触。颞筋膜向下铺开时,尽量不要与骨壁有过多的接触,接触最多不能超过1 mm,颞筋膜切口处的前缘覆盖于裸露的锤骨柄上,保持较好的鼓膜外观。如果患者的锤骨柄缺失,为了加固筋膜,可将筋膜剪开两个小口,在中间形成小片附着于上鼓室外侧壁后方,筋膜的后上缘可向前覆盖,重叠在筋膜前缘并封闭中耳腔。如果手术一期完成,可在鼓室内衬以0.13 mm的薄硅胶膜,以防止鼓膜粘连,同时有利于鼓室内的黏膜修复[4]。⑦修复外耳道前壁皮肤:将取下的外耳道前壁皮肤修复后重新放置在原骨面处,可稍微重叠与筋膜1 mm,能够有效提升上皮化的速度,同时能够防止局部瘢痕和钝角的形成,同时采用可吸收的止血明胶海绵进行固定。⑧修复皮瓣并缝合切口:修复外耳道后壁皮瓣,经耳道内调整回原位,耳道内可填充浸入抗生素溶液的明胶海绵,在耳道口留置消毒棉球,将耳道切口进行分层缝合,最外层可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增加美观性,然后行常规加压包扎。
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制备:氧氟沙星3.0 g(浙江新昌制药有限公司),地塞米松磷酸钠0.5 g(天津药业有限公司),氯化钠8.3 g(天津开发区海光化学制药厂),新洁尔灭0.5 g,醋酸(1 mol/L),氢氧化钠适量,注射用水加至10 000 mL,无菌分装即得。患者在术后需要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5 d,术后2 d可拆除包扎,术后7 d可给予含有0.05%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氧氟沙星滴耳液,2滴/d,2次/d,连续使用6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实施家庭回访,对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进行调查。手术患者听力检测采用纯音测听,采用电子纯音电子听力计施加不同频率纯音,检测患者耳听阈值。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病变类型
该研究中62耳经CT扫描和术中检查可见,中耳胆脂瘤23耳(3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9耳(62.9%)。经听力学检查可见,传导性聋38耳(61.2%),混合性聋20耳(32.3%),全聋4耳(6.5%)。
依据术前的CT检查及术中观察,所有患者均存在鼓室和乳突内病变的情况,因此术中痛过外耳道入路和乳突入路去除病变,并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听力重建,见表1。
2.2 术后随访
该研究中的62例患者均全部回访,回访时间在术后的6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在术后Ⅰ期愈合,个别患者的耳道内明胶海绵排空过快,因此又重新填塞明胶海绵。经随访调查,所有患者的外耳道均宽敞,鼓膜的形态良好,未见听力下降者,同时未见任何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临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目的是去除中耳病变,同时尽量为患者重建听力功能。采用筋膜外植法或者筋膜内植法鼓室成形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术式的选择要依据患者病情、CT诊断结果、术式的适应症、术者自身的专业技能能力等。
该研究中采用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该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点为:①能够清楚的探查外耳道、鼓膜及鼓室内病变,在麻醉的情况能够彻底的将外耳道和鼓膜表面的病变去除,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患者需要先行耳后及耳内切口[5]。②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由于磨除了外耳道前下悬骨,从而扩大了外耳道和手术视野,使前下鼓沟能够充分暴露,可清晰的观察鼓沟至鼓室腔的全部结构,而不需要不断的移动显微镜。③能够不受限制的切除残余鼓膜,完全去除穿孔边缘的鳞状上皮及钙化和局部萎缩的病变部位。④筋膜移植物的存活率较高,而且筋膜外植法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6]。⑤移植物放置于鼓膜的外侧,能够充分保留鼓室内空间。⑥由于该术式能够在显微镜下充分暴露并清除鼓室及乳突内的病变,尤其是前上鼓室病变,因此,能够充分的探查听骨链、前庭窗、蜗窗及后鼓室,依据探查的结果可判断是否行乳突根治术,保留了正常的解剖结构[7-8]。⑦该术式的适应症广泛,可用于外耳道狭窄及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诸多因素都会对鼓室成形术的成败造成影响,因此将视野进行充分暴露、对操作进行明确规范,最终才能够有效将病灶清除,达到功能重建的目的。完璧式鼓室成形术虽然可使外耳道和中耳接近正常审理结构,但是多适用于病灶较轻或是鼓窦的患者,对于病灶区域较严重的患者对听神经损伤较大,并且容易产生并发症。
在进行进行该研究过程中,62耳经CT扫描和术中检查可见,中耳胆脂瘤23耳(3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9耳(62.9%)。经听力学检查可见,传导性聋38耳(61.2%),混合性聋20耳(32.3%),全聋4耳(6.5%)。前对患者实施CT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患者均出现了鼓室和乳突内病变的情况,所以术中通过外耳道入路和乳突入路去除病变,并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听力重建。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对其进行家庭回访发现,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Ⅰ期愈合,个别患者的耳道内明胶海绵排空过快,因此又重新填塞明胶海绵。经随访调查,所有患者的外耳道均宽敞,鼓膜的形态良好,未见听力下降者,同时未见任何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病变的有效方法,该术式能够最大限度饿暴露外耳道和中耳腔,从而能够保障术者能够彻底的去除病变,具有极高的移植物存活率,严格的手术操作过程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灿,李培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21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1):82-84.
[2] 赵新,肖大江,张永胜,等.改良的乳突鼓室成形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6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856-2858.
[3] 王宏伟,李旭青,潘明金,等.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在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24):3709-3710.
[4] Rizer FM,Rai A.Overlay versus underlay tympanoplesty in large and subtotal[J].Laryngoscope,2012,107(13):2623-2624.
[5] 夏树前,邓志民.两种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2):972,974.
[6] James LS.Tympanoplasty:theouter surface grafting technique BraekmannDE,Shehon C,AniagaMA.Otologie Surgery[J].2nd.Philadelphia:WB Saunders,2014,31(2):50-52.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n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vitro by administration of simvastatin in vivo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anabolic osteogenetic effect of simvastatin. METHODS: Thirty 3monthold virgin female SD rats, weighting 250-300 g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1, control, 10 rats; Group 2, given simvastatin 10 mg/(kg・d), 10 rats; Group 3, given simvastatin 20 mg/(kg・d), 10 rats. All of the animals were given the agents through gastric tube for 28 d. At 29th day all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femur and tibia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fter treated with same condition for 14 d ALP activity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supernatant was determined. The mRNA level of cbfa1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cbfa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Cell count kit (CCK8)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RESULTS: After the ra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differentdose simvastatin in vivo for 28 d, and then th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were cultured for 14 d in vitro, the level of cbfa1 mRNA was in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cbfa1 protein also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supernatant ALP activity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test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Group 2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up 3,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Simvastatin leads to the high expression of cbfa1 i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and increased ALP activity, which may be parts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nabolic osteogenetic effect of simvastatin.
【Keywords】 Simvastati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osteoporosis; osteoblast; cbfa1
【摘要】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后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成骨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G1组(C)为对照组;G2组(SIM10)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d);G3组(SIM20)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d). 连续给药28 d后,取大鼠的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14 d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bfa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收集上清液,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应用cell counting kit(CCK8) 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辛伐他汀体内干扰28 d后,再经过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14 d后,cbfa1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呈剂量依赖关系. 上清液碱性磷酸酶表达增高,呈剂量依赖关系.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G2组(10 mg)组促进细胞增殖,而G3组(20 mg组)未见显著性差异. 结论: 辛伐他汀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中cbf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髓基质细胞;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核心结合因子
0引言
他汀类药物是竞争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降低肝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是近20 a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调脂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1999年Mundy等[1]经过动物实验筛选了30 000多种天然或人工化合物后发现,他汀类药物可引起成骨细胞系的骨形成蛋白2(BMP2)的高表达,并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 继Mundy之后,同样的发现,通过灌胃法口服给药(辛伐他汀),正常及去势大鼠[2] 皆可见小梁骨量增加. 并伴随成骨作用有破骨细胞数量的减少. 在临床的回顾性研究中也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加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水平[3]. 并降低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4-5]. 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如何,目前国内外少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体内给药然后体外对骨髓基质细胞培养诱导的方法,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以探讨其促进骨形成,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30只3 mo龄雌性SD大鼠(郑州实验动物养殖中心提供. 动物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410117号)平均体质量250~300 g. 所有受试大鼠均置于动物房中饲养1 wk,以适应环境. 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G1组(C)为对照组, G2组(SIM10)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d), G3组(SIM20)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d).
1.1.2材料DMEM培养基(Sigma), β甘油磷酸钠(Sigma),维生素C(Sigma),辛伐他汀(商品名:西之达,国药准字H20000007)浙江瑞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CCK8(日本协和化学研究所),Trizol(Invitrogen), MMLV逆转录试剂盒(BBI公司), Taq DNA聚合酶(BBI公司), 引物由北京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兔抗 cbfa1抗体,辣根酶标记的山羊抗兔Ⅱ抗,ECL发光试剂盒均购自美国SantaCruze公司.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各亚组动物分笼,标准固体饲料和自由饮水摄食喂养,光照12 h,黑暗12 h,室温为(25±2)℃左右. 各实验组动物于手术后次日通过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灌胃. 连续灌胃给药28 d后处死所有动物.
1.2.2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无菌条件下,处死的大鼠即刻取双后肢股骨和胫骨,将其附着肌肉和结缔组织分离干净. 用DMEM培养液(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100 μg/mL,100 mL/L胎牛血清,维生素C 50 μg/m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反复冲洗骨髓腔,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1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细胞重悬后反复吹打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计数,接种于培养瓶中,50 mL/L(体积分数)二氧化碳,37℃温箱中培养. 24 h后换液,以后,每2~3 d更换培养液,弃掉未贴壁的悬浮细胞. 至细胞融汇成致密单层后进行传代,细胞计数后接种于培养瓶和培养板中.
1.2.3RTPCR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14 d后,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RNA定量后反转录合成第一链后进行PCR, PCR反应体系: 总体积25 μL,包括:10×PCR buffer 2.5 μL, 25 mmol/L MgCl2 5 μL, 2.5 mmol/L dNTP 0.5 μL, 引物(25 μmol/L)各1 μL, Taq酶0.25 μL (5 U/μL),cDNA模板2.5μL. PCR引物的序列: Cbfa1(扩增产物为 240 bp)上游引物: 5′CCCAACTTCCTGTGCTCC3′,下游引物:5′AGTGAAACTCTTGCCTCGTC3′);GAPDH(扩增产物为288 bp)的上游引物: 5′TGCTGAGTATGTCGTGGAG3′ ,下游引物: 5′GTCTTCTGAGTGGCAGTGAT3′. PCR反应条件:cbfa1为95℃ 5 min; 94℃ 30 s; 55℃ 45 s; 72℃ 50 s; 35个循环;72℃ 10 min. GAPDH为95℃ 4 min;94℃ 30 s;54℃ 40 s; 72℃ 35 s;30个循环;72℃ 10 min. 循环结束后取扩增产物5 μL于20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后再经溴化乙碇染色,最后将凝胶置于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中扫描检测各条带的光密度值并求出与内参照物GAPDH的光密度比值.
1.2.4Western blot5 cm×5 cm培养瓶内细胞在经过诱导培养基诱导14 d后,细胞刮刀收集细胞. 细胞浆核蛋白抽提缓冲液[5]〔A:10 mmol/l HepesNaoH(pH 7.8), 15 mmol/L KCl, 1 mmol/L MgCl2, 0.1 mmol/L EDTA, 1 mmol/L DTT, 1 mmol/L PMSF, 1 μg/mL Leupeptin. B: 20 mmol/L HepesNaoH(pH 7.9), 1.5 mmol/L MgCl2, 0.42 mol/L NaCl, 0.2 mmol/l EDTA, 250 mL/L(体积分数)甘油, 0.5 mmol/L DTT,
0.5 mmol/L PMSF,
1 μg/mL Leupeptin. PMSF使用时临时加入. 〕顺序抽提提取核蛋白. 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定量,取相同蛋白量的样品,以排除细胞量的差别,SDSPAGE电泳,转膜,封闭液(50 g/L脱脂奶粉TBS+1 mL/L Tween20)封闭过夜,1∶200(体积比)稀释的兔抗Cbfa1多克隆抗体第一次杂交,室温温育2 h后,TBST洗膜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5 min. 然后辣根酶标记的羊抗兔Ⅱ抗第二次杂交,室温温育1.5 h即可,洗膜后ECL发光试剂盒发光,显影,定影. 密度扫描仪定量分析.
1.2.5ALP(碱性磷酸酶) 活性的检测细胞培养14 d后,取培养液上清,ALP检测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单位为nkat/L.
1.2.6细胞增殖的测定将消化所得细胞以2×104/m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组50孔,每孔培养基总量为100 μL,次日起每天选择各10孔细胞,连续测5 d,每孔加入CCK8溶液10 μL,37 ℃孵育4 h停止,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每孔的光密度值(波长450 nm,参比波长655 nm),以时间为横轴,A值为纵轴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不同给药剂量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观测骨髓细胞接种后6~8 h,骨髓基质细胞(BMS)开始贴壁. 随培养时间延长,未贴壁的悬浮细胞死亡或随细胞液丢弃. 培养瓶中只有贴壁的骨髓基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呈典型梭形或多角形的成纤维细胞. 培养约5~6 d后,细胞融汇至0.8左右.
2.2RTPCR骨髓基质细胞在辛伐他汀给药组中cbfa1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G3组(20 mg组)水平更高(P
2.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给药组G2 和G3组较对照组核蛋白cbfa1表达增高,而G3组(20 mg组)表达更高(P
2.4上清液ALP活性辛伐他汀给药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 G3组(20 mg组)增加更显著(P
2.5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给药组中,G2组(10 mg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图4).
3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辛伐他汀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相关因子ALP及cbfa1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10 mg组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骨髓基质细胞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不仅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还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甚至神经细胞等[7]. 而在骨组织工程学和骨质疏松治疗学方面,如何能有效的刺激BMSc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ALP是成骨细胞的特异表型,ALP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成骨细胞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其活性越高,说明前成骨细胞向成熟成骨细胞分化越明显. 宋纯理等[8-9]发现在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干扰过程中,ALP活性明显增高,BMP2高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增高,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提示辛伐他汀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更多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质,并且可能具有刺激分化成熟的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
新近研究表明,核结合因子a1 即cbfa1转录因子是调节成骨细胞生成的关键因子,属于Runt结构域家族,因此又称Runx2(Runt related gene 2). Cbfa1是成骨细胞分化早期的标志物,它可调节OCN基因表达. Ducy等[10]在小鼠和大鼠骨钙素基因启动子区发现了与cbfa1的Runt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的连接基序,即成骨细胞特异性作用元件2(OSE2). 随后又发现在Ⅰ型胶原(COI1), OPN,骨结蛋白(ON)等成骨细胞标志基因中也存在这种启动子元件,cbfa1通过调节这些基因在成骨细胞的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当非成骨细胞异位表达cbfa1时,可使这些细胞表达骨钙素,而缺乏cbfa1基因的小鼠骨组织仅有软骨细胞和软骨,而无骨形成[11]. 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锁骨颅骨发育不良综合症就是由cbfa1一个等位基因突变引起[12]. OPG(osteoprotegerin)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抑制因子,其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表达也同cbfa1密切相关[13]. 本实验中可见到辛伐他汀促进了cbfa1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说明辛伐他汀可通过提高cbfa1因子的表达来促进BMS分化为成骨细胞,从而使成骨细胞表达增强.
Cbfa1表达也受许多生长因子,激素以及转录因子的影响,Viereck等[14]报道cbfa1为成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BMP2, TGFβ和地塞米松的靶基因. 其中BMP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有效的细胞外因子,这类因子可通过Smads信号途径诱导cbfa1表达,并可能通过调节cbfa1Osx和其他转录因子来影响成骨细胞分化[15]. 他汀类药物进入体内后以前体药物的形式对蛋白酶体有抑制作用,进而抑制了BMP的下游信号调节蛋白Smad的降解,使BMP的含量增加. 但其明确,具体的作用靶点和途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目前已知与增殖激活有关的基因有cmyc, cfos, cjun, 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基因有组蛋白,细胞周期素基因. H4组蛋白的基因表达伴随细胞内DNA的合成,与增殖密切相关. 本实验中10 mg组促进细胞增殖,而20 mg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辛伐他汀对增殖作用的机制是与激活相关基因有关还是与细胞周期基因有关,是否存在双向作用机制,即在较低剂量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而在较高剂量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前,辛伐他汀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型药物,对其成骨作用做了大量研究,但其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证实,同样也有报道[16],辛伐他汀可促进小鼠骨折愈合. 对骨折愈合的相关因子表达和具体作用机制未见其他报道. 因此,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辛伐他汀对成骨作用的机制,为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骨质疏松和骨折愈合治疗提供依据,将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Mundy G, Garret R, Harris S, et al. Stim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 in vitro and in rodents by statins [J]. Science, 1999,286:1946-1949.
[2]Maria P, Waldemar J, Malgorzata MM, et al. Effects of simvastatin on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penia caused by ovariectomy in rats[J]. Pol J Pharmacol, 2003,55:63-71.
[3]Chan MH, Mak TW, Chiu RW, et al. Simvastatin increases serum osteocalcin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hypercholesterolaemia[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 86:4556-4559.
[4]Meier CR, Schlienger RG, Kraenzlin ME, et al.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and risk of fracture[J]. JAMA, 2000, 283: 3205-3210.
[5]Chan KA, Andrate SE, Boles M, et al. Inhibitors of hydroxy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 and risk of fracture among older women [J]. Lancet, 2000, 355: 2185-2188.
[6]王勇,黄文华. 一种改进的核转录因子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23:119-120.
[7]Pittenger MF, Mackay AM, Beck SC, et al. Multilineage potenn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Science, 1999, 284:143-147.
[8]宋纯理,党耕町,郭昭庆,等. 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骨形成蛋白2表达及对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2002, 16(6):384-387.
[9]宋纯理, 党耕町, 等. 辛伐他汀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 35: 533-536.
[10]Ducy P, Zhang R, Geoffroy A, et al. Osf2/Cbfa1:A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of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J]. Cell, 1997, 89:747-754.
[11]Komori T, Yagi H, Nomura S, et al. Targeted disruption of cbfa1 results in a complete lack of bone formation owing to maturational arrest of osteoblasts [J]. Cell, 1997, 89 (5):755-764.
[12]Mundlos S, Otto F, Mundlos C, et al. Mutations involving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CBFA1 cause cleidocranial dysplasia [J]. Cell, 1997, 89(5):773-779.
[13]Thirunavukkarasu K, Halladay D L, Miles R R, et al. The osteoblast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cbfa1 contributes to the expression of osteoprotegerin, a potent inhibitor of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J]. J Biol Chem, 2000,275(33):25163-2517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也快速提高。从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消费和文化政策六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RUCI),包含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运用2012年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总指数以及各分类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名,结果表明,在各个省份之间以及在一些省份内部,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的非均等性。因此,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均等化应当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数;文化发展水平评价;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消费;文化政策;城镇化
一、引言
我国城镇化水平在过去30多年里大幅提升,2014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由2000年的35%上升为54.8%。随着大量乡村人口进入城镇,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文化、教育等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开始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统筹发展成为目前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经济增长,忽视城镇化的文化内涵,大拆大建,不注重保留城镇文化特色,从而造成“千城一面”等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镇化应以人为本,重视传承历史和生态文明建设,由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向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转变,使城镇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忽视文化内涵建设问题,与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以GDP绩效为主要考核指标,缺乏有关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考核指标有关。因此,目前亟须建立一套综合评价区域城镇文化建设与发展状况的指标考核体系。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针对文化建设指标进行研究,“文化指标”成为文化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取得包括制度设计、数据统计、标准制定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层面。2011年以来,文化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国文化文物领域统计分析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的文化发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构建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统计数据的基础(文化部,2013)。国内研究机构及学者对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标体系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胡惠林和王婧(2013)建立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理论模型,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由内涵指数和表征指数两套体系构成,构建了包括16个一级指标、51个二级指标、91个三级指标和151个四级指标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张京成(2014)、彭翊(2013)也进行了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及指数方面的研究。倪鹏飞(2014)构建了城市竞争力指数,将城市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文化多元性和文化产业四个维度。高福民和花建(2012)基于城市评估理念,构建了文化城市统计评估指标体系,共计6大体系、18个板块和72个具体指标。国内学者的研究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已有的研究分别涉及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宜居城市指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城市竞争力指数等,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城镇文化发展指数(RegionalUrbanCulturalDevelopmentIndicator,RUCI),由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构成,从不同侧面对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状况进行测度;同时,运用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份(由于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等原因,没有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RUCI指数以及各分类指数进行了评分和排名,并对其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与GDP指数的相关性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影响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中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RUCI的构建框架和评分方法
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对其评价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根据影响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程度,首先将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一级指标,然后将其进行细化,从而形成数目更多、更具体的二级指标,继续这一步骤,直至落实到具体指标层,指标层中所包含的因素可以用统计指标来测度。指标层中统计指标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彼此尽量不相关,还要兼顾全面性,即尽量用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理论层面所界定的因素。首先将RUCI指数分为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及效率”“文化产业就业与文化市场规模”“文化创新实力和潜力”“文化消费水平和偏好”和“文化政策的支持力度”。“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衡量区域自然和人文资源、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以及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及效率”主要刻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二级指标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教育”和“利用效率”,是地方政府,特别是文化管理部门为居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最为关键的评价指标。“文化产业就业与文化市场规模”主要刻画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包含“文化产业就业”和“文化市场规模”两个二级指标。“文化创新实力和潜力”主要衡量文化创新的现状和未来的潜力,包含“文化创新成果”和“文化创新潜力”两个二级指标。“文化消费水平和偏好”衡量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以及对文化消费的偏好,即相对于其他消费的重要程度,用“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消费偏好”两个二级指标来刻画。“文化政策的支持力度”测评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文化政策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包括“政策效果”和“政策支持”两个二级测度指标。总结起来,我们设计的RUCI指标体系是从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创新、文化政策六个方面对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进行评价,基本覆盖了国家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各项要求。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等因素,模型中实际使用了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见表1)。统计数据的来源是已有的公开出版的各类统计年鉴和电子数据库、省市区统计年鉴、文化发展统计年鉴等,一方面能够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跟踪研究确立了较好的数据基础。在对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之前,还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每个三级指标进行评分,使其能够直接比较。构建RUCI指标结构时,我们设计了专家打分表,并进行了两次专家打分,将专家的意见和打分结果作为确定RUCI结构和权重的参考。由于涉及的统计指标数目较多、层级较多,用层次分析法需要多次的专家打分和反馈,过于费时费力;而主成分分析法通常适用于数目较大的统计指标,并且第一主成分能够解释80%以上变量的变动,我们现有的数据也不能支持这些条件。因此在本研究的计算过程中,假设所有的指标具有相同的权重,没有采用在综合评价指数研究中较常用的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元统计分析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
三、我国各省份RUCI评价结果及分析
1.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评价及区域差异从全国31个省份的36个3级指标的发展轨迹看,在过去10年中,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上所有的指标都有明显的增长和改善。在这一时期,我国GDP增长了近4倍,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大促进了文化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基本文化设施及服务,还是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因此,从总体上看,在过去的10年,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表2为31个省份RUCI、一级指标以及人均GDP的评分结果。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排在后5位的是青海、海南、贵州、宁夏和。从区域分布看,得分较高的地区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排在后几位的集中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北京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反映出北京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集中地,在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RUCI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大多数省份RUCI得分与其人均GDP得分的排名是基本一致的,在个别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安徽省虽然人均GDP比较靠后,为第26位,但在RUCI得分中表现良好,为第11位,其他类似的省份有河南、山西等。与之相反的是宁夏,人均GDP位于第16位,但RUCI得分比较靠后,为第30位,其他类似的省份有内蒙古、吉林等。这些差距过大的省份,其经济增长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系值得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2.一级指标及其差异性分析从“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的得分情况看,除了山东、北京、江苏这些在RUCI总分和GDP得分都很靠前的省份外,云南、河南、四川、河北分别名列第4、5、6、8位,远远优于其在人均GDP中的得分排名;而上海和天津的排名较靠后,为第23和27位,远远低于在GDP中的排名。由于“文化特色和吸引”中包含的指标主要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资产、旅游景区数量和接待游客数量,因此,河南、云南、四川等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省份,排在了前列。尽管某些省份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其他方面不具优势,从时间序列的数据看,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省份正在加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获得更多的旅游收入。以云南省为例,旅游景区接待人数从2010年的0.64亿猛升到2012年的1.30亿,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从2008年的250万快速上升到2012年的457万。文化特色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的青睐,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收入。但是也有一些省份,如山西省,在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在吸引国内外游客方面的得分却很低,这些省份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吸引力方面还大有潜力。从“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及效率”的得分情况看,总体上各省份的得分与人均GDP的得分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其排名也与GDP的排名基本一致。特别是排在前10位的省份,除了陕西和重庆人均GDP排名分别排在第14和第12位之外,其他8个省份人均GDP排名都位于前10位。“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及效率”基本上反映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与地方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紧密相关。由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这一指标评分的方差也比较小,说明全国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高。但是排在后面的贵州、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省份,尤其是在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教育方面的评分都显著低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些省份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亟待加强。从“文化产业就业与文化市场规模”的得分情况看,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的得分居于前列,并且显著高于其他省份;位于后几位的省份是黑龙江、海南、新疆、甘肃和青海,基本上都属于西部或东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文化产业和市场”排名远远优于GDP排名的省份为江西、湖南和四川,分别相差16、10和13位;而在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情况却是相反,人均GDP的排名明显优于“文化产业就业与文化市场规模”。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就业与文化市场规模”的发展状况,不完全取决于GDP的增长,同时还与地区的人口密度、文化底蕴、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改革和开放程度等密切相关。
从“文化创新实力和潜力”的得分情况看,除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得分较高之外,山东省排名非常靠前,为第3位。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陕西和安徽省,排名为第6和11位,远远优于人均GDP的排名(第14和26位)。从“文化消费水平与偏好”的得分情况看,排在前几位的依然是经济发达和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排名靠后的地区大多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都较低的省份。但是,其中有些省份比较特殊,例如安徽省,其在“文化消费水平与偏好”和人均GDP的排名差距非常大,分别为第8和第26位,广西的排名分别为第13和27位;与此相反的是重庆市,排名分别为第28和第12位。文化消费的指标是由人均教育文化娱乐的产品及服务支出以及它们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来反映的,因此,在GDP水平相近的省份中,安徽和广西等具有较高的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偏好,而重庆市的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偏好都较低。从“文化政策的支持力度”的得分情况看,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排名靠前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新疆、青海、海南、这些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排名非常靠前,分别为第7、8、9和13位,远远高于其人均GDP的排名。“文化政策的支持力度”指标包含的三级指标是“人均文化事业费”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人均教育科技支出”,说明这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方政府,对文化教育科技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较强。相反,湖南和河北等省份虽然GDP排名比较靠前,但在政府对文化的支持方面的得分却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在总得分排在前列的几个省份中,其一级指标的各项排名也居于前列,即这些省份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优秀,例如RUCI总分排在第一位的北京,除了“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排在第2位之外,其他几个指标都是排在第1位;排在前列的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的情况也基本类似。排名相对靠后的几个省份的情况略有不同,这些省份某些单项的排名还比较靠前,如青海和海南等在“文化政策的支持力度”方面的排名比较靠前(第8、9位),宁夏在“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方面的表现也比较好,排在第14位。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RUCI基本都排在前列,中部地区的省份大多排在中间,而排名后10位的基本上都是西部省份。因此,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看,东、中、西部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3.RUCI及一、二级指标与GDP的相关性分析虽然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保留城市风貌、文物古迹保护等构成威胁,但是,必须承认,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RUCI总评分与GDP的相关性看,两者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7。从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看,除了“文化遗产”,其他所有指标都与GDP有正相关关系(篇幅所限,这里没有列出二级指标的相关性)。6个一级指标中,GDP评分与“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很弱,相关系数只有0.16,其中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基本上与GDP的评分无关,“旅游资源和吸引”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47,这个结果是在意料之中。“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等评分并不会随着GDP的增长而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增长,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将成为一个地区更为珍贵的文化资产,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建立和开发人文景观、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也是增强地区吸引力的重要渠道。与GDP相关性最高的是“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与效率”,相关系数达到0.83,说明经济发展对于提供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其中“公共文化设施”与GDP的相关性最强,达到0.85;而“公共文化服务”与GDP的相关性较低,只有0.34。说明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居民享有较高的人均图书馆、博物馆、人均公园面积等设施和服务,但是即使在人均GDP较低的地区,在“文艺活动和演出的观众人数”等指标方面,也可以得到较高评分。从文化消费与GDP的相关关系看,“文化消费水平”与GDP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居民的“文化消费偏好”,分别为0.65和0.38,说明除了收入增长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居民的文化消费偏好,在相同的GDP水平下,可以通过影响和加强这些因素来促进居民的文化消费。此外,GDP评分与地方文化政策的相关性也较高,达到0.77。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RUCI指数,对全国31个省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的、多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估,并对RUCI总指数以及构成RUCI的二级和三级指标进行了打分和排名。虽然只对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但建立了基础计量模型和数据库,今后在得到更多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已经建立的计量模型进行追踪和扩展,进一步描述和分析RUCI的变化趋势和规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但是由于数据来源的有限性,指标体系中所包含的指标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是有可能出现个别地区的评价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的现象。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发现的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修正。此外,各个指标的得分是相对分数,不同指标的分数不宜用来进行比较。从目前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看,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享有的文化设施和服务将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占总就业的比重也会继续增加;更多的旅游景区将被开发,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旅游和休闲的需要,文化的多样性将更加丰富;自然和非自然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喜爱,价值不断体现,正在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靓丽名片和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与利用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其进行保护也越来越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目的研究苍术挥发油对成骨样细胞UMR-106的增殖作用。方法苍术挥发油和UMR106 成骨样细胞体外共同培养,用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挥发油在0.001 mg/ml 培养48h具有最强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结论苍术挥发油中可能含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
【关键词】 苍术挥发油 增殖作用 成骨样细胞UMR-106 MTT 法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 in Atractylodes lancea on osteoblast - UMR-106 cells .MethodsOsteoblasts-UMR-106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essential oil of Atractylodes in vitro,and MT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ell proliferation. ResultsEssential oil of Atractylodes lancea at a concentration of 0.001 mg/ml, within 48 h ,strongly stimula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UMR-106 cells.ConclusionEssential oil of Atractylodes lancea probably has som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hich can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UMR-106 cells.
Key words:Essential oil in Atractylodes lancea; Proliferation effect; UMR-106 cell; MTT method
苍术(Rhizoma atratylodes)为菊科植物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Koidz.等的干燥根茎。苍术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作用。主治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等[1]。
苍术在中医临床中使用十分广泛。已有研究发现苍术挥发油增加去卵巢雌性大鼠的骨钙含量(闫雪生《苍术油软胶囊的研制》。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但对苍术挥发油是否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苍术挥发油对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苍术药材购自上海德康药业有限公司,经中国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黄宝康副教授鉴定为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的干燥根茎。
1.2 试剂
DMEM 培养基(Cibco);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唑氢溴酸盐MTT(Sigma);胎牛血清FBS(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胰蛋白酶(Cibco);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方法
1.3.1 挥发油样品的制备水蒸气蒸馏法:将药材样品粉碎过40目筛,精确称取200 g的苍术,加水浸泡1 h,然后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水蒸气蒸馏,提取直至挥发油的量不再增加,蒸馏液用正己烷萃取,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微热蒸去溶剂得挥发油样品,挥发油样品为淡黄色透明油状物,具有刺激性气味。取50 mg挥发油样品溶于1 ml二甲基亚砜中,用灭菌过的0.2 mm 滤器( Gelmann Sciences) 除菌,并于4℃保存,备用。临用时用DMEM培养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1.3.2 成骨样细胞UMR-106的培养[3]UMR-106 (大鼠成骨肉瘤细胞系) 细胞株获赠于江苏镇江医学院病原生物教研室,源于美国麻省医学院。将UMR-106细胞培养于10%胎牛血清(100KU/L青霉素,100 mg/ml链霉素)的无菌DMEM培养基中,置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加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接种于100 ml培养瓶中,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2~3 d换液1次。
1.3.3 MTT 法测定细胞的增殖[2]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消化计数后,用含血清的DMEM 细胞培养液将细胞浓度稀释至1×105个/ml ,铺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100 μl/孔)培养24 h后加入含不同浓度挥发油(每个浓度6孔)的无血清DMEM培养。结束培养4 h前弃去培养液,每孔加入20 μl MTT(5 mg/ml,用PBS配制)继续孵育4 h,有蓝紫色沉淀生成,每孔加入150 μl二甲基亚砜(DMSO) ,振荡10 min待沉淀完全溶解,用酶标仪以550 nm 为测定波长、650 nm为参比波长测定吸光值,以不加中药的细胞孔测得的吸光值为空白,用t检验进行各加药组与空白组之间均值的比较。细胞增殖率的计算如下:
增殖率(%)= Ai实验组- Ao对照组Ao对照组×100%
Ai: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值;Ao:空白组的吸光值
2 结果
2.1 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与吸光度的关系将UMR-106细胞分别以6个不同浓度(1×105~1.2×106个)铺入96 孔板,培养8 h贴壁后,用上述方法测定每孔吸光度(Y),与细胞数目(X)作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Y=0.054+0.092 6×10-6X(r=0.986 0,n=6),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1。
2.2 挥发油对细胞增殖的作用用1,0.1,0.01,0.001 mg/ml 4种浓度的挥发油作用于细胞24 h,在λ=550 nm测定其吸光值。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挥发油浓度对UMR-106的增殖作用(略)
苍术挥发油浓度0.001 mg/ml时培养24 h,可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率为10.44%。在低的浓度下对细胞增殖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表明挥发油短期内使用低浓度较好。
为了观察挥发油促细胞增殖的最适宜的作用时间,用浓度为0.001 mg/ml的苍术挥发油作用于细胞分别为24,48,72 h , 在λ=550 nm测定其吸光值。结果见表2。表2 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略)
由表2可见,当挥发油在浓度为0.001 mg/ml作用24 h时能明显刺激UMR-106增殖,在近48 h时增殖率为20.96%, 达到最强,72 h 时细胞数目又下降。
3 讨论
苍术挥发油在0.001 mg/ml浓度下作用24,48 h,均对UMR-106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UMR-106大鼠成骨肉瘤细胞系从形态和性质上都保留了成骨细胞独有的特征, 并且具有稳定、均一、纯度高等优点。 因此,UMR-106 细胞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成骨细胞系可以用来代替成骨细胞[3]。在骨形成最初阶段的成骨细胞增殖期, 成骨细胞数量增多, 形成多层细胞并合成、分泌I型胶原以便最终矿化形成骨结节。成骨样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培养液中药物的成分有关, 与成骨样细胞UMR-106共同体外培养的方法可能作为对骨形成有促进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模型, 经过进一步的动物体内实验从这些活性药物中追踪对骨形成有促进作用的活性成分。因此,以成骨样细胞UMR-106 的增殖为活性指标,观察了苍术挥发油对该细胞系增殖的作用。由于采用的是苍术挥发油和细胞共同体外培养的方法,推测苍术挥发油中含有直接刺激成骨样细胞增殖的成分,为苍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初步筛选,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