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

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产品加工发展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资金短缺、利润降低、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开辟一片蓝海市场成为当务之急[1-4]。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调研,以2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案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1案例分析

禾丰农产品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是某市一家以生产草莓、黄白桃、甜糯玉米等为主的速冻果蔬加工企业,夏、秋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冬、春两季为生产淡季。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泰昌”)则是某市一家以生产水饺、面点等为主的速冻加工企业,冬、春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夏、秋两季为生产淡季。

2家企业均是华北地区具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及2家各自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产品雷同且竞争力降低等等,使得两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两家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若能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带动,必能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2拓界合作的优势

2.1淡旺季的生产互补、资金共享的优势

传统的速冻水饺面食行业每年的4—9月为淡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旺季;而速冻果蔬行业则相反,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为淡季,5—11月为旺季。旺季是工厂的创收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不足、资金紧缺、人手不足的缺陷;淡季是工厂的消耗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过剩、资金富余、人员富余、设备闲置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和解决行业淡旺季问题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2家工厂存在资源互补、共享的条件,若能跨越行业界限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产能、设备、人员、资金等,则能起到规避行业淡季、减少消耗、增加利润的功效。夏秋季节是果蔬业的旺季,以禾丰为平台(果蔬专业厂),扩大定单范围,泰昌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产能,扩大市场供应能力;冬春季节是水饺面食业的旺季,禾丰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2家工厂的合作可达到淡旺季互补、资金共用、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2渠道共享的优势

2家工厂的产品都是采用冷链环节生产流通的,销售通路、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可彼此共享对方的销售网络,可有效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如禾丰可通过泰昌的销售通路拓展部分产品的内销市场(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条、烤地瓜等),泰昌则通过禾丰的国内外的渠道向客户推荐自己的产品。

2.3变废为宝,增加双方边际利润的优势

不同行业对产品标准的定义不同,速冻果蔬业对加工的农产品外观、保鲜程度、口感、品质、农残等有较严格的要求,速冻果蔬业中所谓的“下脚料”大多为外观、鲜嫩程度不符合要求,多数下脚料可以作为水饺的优质原料(如香菇、西兰花、芦笋、甜玉米等),这样提高禾丰的速冻果菜产品利润的同时,也为泰昌的水饺面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原料。通过转变淡季的消耗、果蔬厂“次品”的再利用、销售网络成本的分摊等资源共享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

3拓界合作的边际创新

2个不同且又关联的行业交叉合作,可碰撞产生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跳出传统产品的限制,通过发展优质特色、有机蔬菜原料基地,提高产品利润,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1交叉利用

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泰昌可利用裕丰的速冻保鲜技术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的原料。

3.2立体开发

2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结合2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可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发展,实施多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如高赖氨酸玉米、绿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等。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如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有机论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

4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2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因此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的关键。

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许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使企业能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出路,与其束手无策等待经济回暖,不如积极开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海洋。

5参考文献

[1] 任湘怡,赵金晶.出去、进来都是商机——长三角农产品企业合作的故事[J].乡镇企业导报,2008(3):21.

篇2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两座最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两座城市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都有自己的亮点:前者每年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直保持增幅20%以上,产值和增速位居全市6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仅次于装备制造业;后者则注重围绕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水产、畜牧、水果、蔬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5%,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成效显著……

篇3

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 ,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我乡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乡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一是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也大多是在本乡销售,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三是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

三、下步措施

1、坚守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

2、加快加工产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现有企业建设若干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有远瞻眼光,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式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滚动发展,必须在产品升级上档上下功夫。三是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扶持企业依靠质量闯市场,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各相关部门要下功夫积极协调、扶持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研发。

篇4

研讨会期间,会与人员还参观考察了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的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作为18项典型模式之一,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推出的“秸秆提取纤维素、半纤维素综合利用模式”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据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董事长张士军介绍,梦狐宇通作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自主研发的“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三素分离技术)”是一项零污染、零排放、绿能生物质100%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新技术。整个反应过程中不用水,而是采用了一种环保的混合催化溶剂,可对光合作用下形成的所有绿色植物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提取出高度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含有的各种有机成分,产品应用广泛,涉及纺织、造纸、生物制药、能源化工,以及航空航天、军工、微电子等诸多领域。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也;发达路径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新型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打破买卖双方交易所存在的时空差异,满足双方的个性化需求,为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巨大的动力。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衍生产业,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依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农产品加工业也在不断转变经营理念,通过加快自身与电子商务融合,使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因此相关企业要对自身的生产与销售路径进行重组与优化,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农产品加工业基本概述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利用农产品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常见的农产品加工业包括食品再生产、木材加工、饲料加工等。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相比,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性与关联性较强,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高,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从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供给、产品生产以及市场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原料为农产品,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耕作或者集中耕作所产出的产品[1]。(2)农产品加工对政策有很高的敏感度,企业的发展、生存都取决于政策的方向。(3)农产品加工I制造出的产品面向各个阶级的群体,企业处于一个开放的市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4)受技术条件、加工产品类型以及销售手段的不同,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也不同,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在以上技术上突出也不会产生行业垄断的情况。

2. 农产品加工业发达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为了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困境,我国农业部也规划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三个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在第一阶段,农产品应以解决温饱为主;第二阶段,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实现农业产品节约化发展的目的;第三阶段,农产品的生产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农民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显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因此,农产品加工业应积极转变思想,注重产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以期从以往粗放式的生产形式变为集约化、多元化发展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与工业融合。

3.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加工业发达路径建设

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取代传统基于纸介质的数据与资料交换,简化业务与交易流程[3]。下面以农产品加工中的采购流程电子商务模式构建进行分析,给出采购流程优化创新策略。

3.1 转变企业原有的原料采购模式

传统的农产品企业采购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采购双方的信息沟通相互封锁、闭塞,这是的采购变成一项盲目的行为;第二,采购方往往不能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日期进行有效控制,使得采购过程中经济纠纷不断;第三,采购双方往往只是短期的合作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第四,企业的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沟通脱节,使得大量采购用品不能用作实际生产,造成巨大浪费。

基于电子商务构建的现代化采购管理模式,就是为减少库存以及使采购变成订单,加快采购商品的流转速度,通过电子商务构建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与信息提供平台,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供应商形成供应链关系,并且在企业设立统一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采购。

3.2 应用现代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借助网上原料采购,缩短了买卖双方交易的时间与程序,并且通过供应方竞价的方式,还能使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一般而言,使用电子商务采购模式,采购成本往往能够下降至15%-20%的范围,采购成本的下降具体体现在订货周期的缩短、采购合同的编写以及差错的数量降低等方面,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采购依赖相关采购方交易平台信息的,供应方根据采购需求,进行竞价行为,并且利用供应商给出的产品信息,采购方还能根据自身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以及原料,通过网上洽谈、签订合同、网上订货以及网上支付货款,然后由供应方线下物流运输,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基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采购具有全天候、全透明、超时空的特点,有效避免个人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企业采购效率。

3.3 掌握网上信息更新情况

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稳定运行,应根据系统传输信息的具体情况,随时掌握以及了解业务进展,并采取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从而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带来采购效益与企业生产效益上的显著改善。

3.4 建立网上采购交易平台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报价工具、物料补给以及便于供应商竞价的信息交换体系,可以使供应商分享原料相关信息。通过网上采购交易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整体运行成本,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4 结语

总之,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要产业类型,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材料采购、加工以及销售方式,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产品加工的概念及发达路径研究的重要性,并以农产品加工中的采购流程为例,对其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6年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农产品加工业:困境与出路”(课题编号:H20161024)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