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神病的预防

精神病的预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精神病的预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精神病的预防

篇1

[Summary] Investigating the reason of occurring psychic sufferer’s infection in hospital,discussing the preventing measure,reducing the occurring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Diagnosing and doing analysis the reason of in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infection diagnoses in hospital on two hundred and eighteen psychic sufferers in hospital. As a result,fifty sufferers occurred infection in hospital among two hundred and eighteen sufferers. The probability of psychic sufferer’s infection in hospital is quite high. Enhancing the life nursing for the sufferers they have being in hospital for a long time,and they are old people and they are weak,improving the resistibility of economy and meliorating the management of psychic section ward are important measures of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Key words] Psychosis sufferer Infection in hospital Infection in respiratory channels Infection in intestinal channels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26-0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我院精神科2007 年8 月份~2008 年8 月份的218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138 例,女80 例,年龄14~72岁,平均37.9岁。

采用回顾性调查,逐一查阅病案,统一登记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分析。所有感染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2 结果

2.1 本组218 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0 例,院内感染率为22.9%,其中男病人32例,女病人18例。

2.2 呼吸道感染27例,占54%;肠道感染20 例,占40%;尿路感染2例,占4%;带状疱疹1例,占2%。

2.3 40岁以上(含40岁)35 例,占70%;40岁以下15例,占30%。

2.4 夏季25例,占50%,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季节;其次为秋冬季22例,占44%,春季3例,占6%。

3 讨论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病程长,易复发,需长期服药,患者意志行为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的机率增加。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如下:

3.1 住院时间

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本组达50例,占22.9%;其中男32例,占23.1%;女18例,占22.5%;男女无明显差异。

3.2 感染部位

本组以呼吸道感染为 与我院精神科床位紧张、病人密集拥挤、空气流通差、换气设施不足有关;其次是肠道感染,与病人卫生意识差、受精神症状的驱使,捡脏东西食用有关,与文献报道一致[2]。其他感染少见。

3.3 年龄

本组中以40 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为多见,与文献报道一致[3]。

3.4 嗜烟、药物副反应

我院精神科住院的大部分男性患者每天都吸烟。加上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由于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防御性反应能力较差,可增加感染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嗜烟、药物副反应为精神科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4]。

3.5 季节

在夏季,由于天气热,精神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弱,喜食生冷食物,食品保存不当或暴饮暴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在秋冬季,病人无自知力,不能随气温变化适量增减衣物,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作为带菌者,很容易把易感病毒带进病区;是造成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

4 预防

4.1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医护人员要充当照顾者及教育者的双重角色。采取个别教育与集体讲座的方法,使病人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有关知识。

4.2 在肠道感染高发的夏季,做好环境卫生和饮食管理及基础护理。在执行消毒隔离的原则上改善卫生条件,确保病区清洁、舒适。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年老体弱者禁止吃生冷食物,不吃发霉或变质的食物,妥善保存食品,室内温度应适当,睡觉时防止腹部受凉等。

4.3 在呼吸道感染高发的秋冬季,病区内保持空气流通,患者注意衣着适当,随气温适量增减,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必要时戴口罩,防止把病原体传给病人。在易感季节,每天对病房及工疗室用醋熏或紫外线消毒,对探视家属做限制性规定,防止交叉感染。

4.4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工娱活动时安排活动,身强体壮的患者每天做健身活动;年老体弱的患者,定期督促在室内散步、做操,每天督促料理个人卫生,必要时工作人员给予协助。通过适量的运动,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4.5 建议医生为患者使用一些副作用少的抗精神病药物,劝男性患者戒烟,告之吸烟对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政司医院内感染监控协调组.医院内感染的诊断[J].中华医院杂志,1991,7(2):28.

篇2

在我们医疗实践中,大部分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抵触情绪强烈,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其实一般的精神疾病中只有少数急性发作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只要能正确面对,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不用住院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按时服药

指导监护人对患者进行护理和照顾,并妥善保管好病人的药物,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地坚持服药,决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更不能随意停药。告知监护人及患者所服用的药物作用,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精神防治中心复查,听取医生的指导。

2 充足睡眠

睡眠是保护大脑、恢复精力、恢复体力、维护健康的基础。而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幻觉和妄想的支配,精神状况常处在兴奋、躁动、紧张、焦虑、恐惧、忧郁之中,所以需要更多的睡眠来加以调节,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恢复平衡,从而加速疾病症状的缓解或消失。

3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大部分只是大脑功能的暂时紊乱引起的,脑实质并无损害,只要坚持治疗,是能够治愈的。此外,这里需要家庭和单位、社会正确对待患者,对周围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也使患者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帮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 生活规律

合理科学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劳动、娱乐、休息时间。

4.1 按时起床,劳逸结合,多到户外进行锻炼或体育活动,保证大脑有充足的氧供应,也可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减轻病态体验,缓解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新陈代谢和神经机能的恢复。

4.2 不要看情节紧张、恐怖、惊险的小说、电影、电视等,不要过多的思虑,减少大脑不必要的负担。

4.3 禁烟戒酒,烟酒不仅刺激神经系统,增加大脑的兴奋过程,还会降低或破坏抗精神病类药物的药效,因此要戒掉烟酒。

5 树立正确人生观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认知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既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适应能力,更能消除患者可能带来的社会安定方面的问题。

5.1 在养病过程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古怪脾气和孤僻、易怒、怯懦、任性等不良性格。树立乐观主义精神,要心胸开阔,靠自己去调整心理状态。多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和歌曲,可以帮助消除忧愁和烦恼,并可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6 观察和记录病情

篇3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主要由护士执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指导促进疾病复发和预防疾病发作的有关知识,疾病发作作为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病人在发作期间,缺乏自知力,自我反省能力和自制力,思维,情感,行为方面也存在着异常,此期,很难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精神病人的预后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情况恶化,走向衰退和精神残疾,对这部分病人和健康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就使得这一特殊疾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很大一部分应在病人家属方面进行实施。

1 住院期间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1.1 封闭病房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病人由于症状支配常表现为兴奋,少眠,伤人,毁物,自杀,自伤,他杀等过激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大,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必须住在封闭病房内,一部分患者家属表现为紧张,恐慌,又存在着一定份额的自感内疚和疼爱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家属总想着探视患者。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工作人员应做到仪表端正,态度和蔼,真诚的对待教育所提的各种问题,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让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过程及临床特点和症状表现,消除其紧张心理,让家属理解过频探望和照顾病人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当病情稳定时探视,才能诱导病人安心住院,配合治疗,同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支持,避免对其过分迁就,溺爱或训斥,责备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家属对病人较冷淡,抱怨,这主要是由于精神疾病复发率高,损害性大,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过重引起,护理人员应针对对疾病的特点,主要在促进康复,缩短病程,预防复发方面进行宣教,切实帮助家属解决后顾之忧。

1.2 开放病房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科陪伴人员承担着患者的部分监护任务,在患者自知力丧失或缺损的情况下,护士必须加强与陪伴人员的沟通,提高其防范意外的警惕性,建立和谐,互动,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防范护患纠纷,促进患者健康,可采用讲解,印发健康教育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如何与患者沟通等,帮助陪伴人员制定具体的行为干预措施:如指导陪伴人员帮助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并督促执行;特殊行为的干预;指导陪伴人员利用心理学知识正确使用强化法及消退法[1]。对患者行为进行干预。

2 出院后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对精神病人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性教育,精神疾病由于其特殊性,服药时间一般较长,部分患者甚至终身服药,因此,健康教育性工作不是一次性工作,应是一个追踪的过程[2]。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住院期间家属的健康教育,也要坚强出院后的随治教育,巩固治疗效果。

2.1 首次发病患者家属他们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对监护缺乏足够的认识,每月由一名医师和主管护师到患者加重或以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家庭健康教育一次,每次0.5小时,主要内容:(1)耐心解答患者家属的提问,帮助其学会处理和应对因为疾病造成的各种生活困难,减少心理压力,对患者的安全康复提供针对性指导。(2)向家属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复发先兆及应对方法。(3)妥善保管好家庭中的精神药物,定时按置给病人服药,并注意病人是否服下,严防超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自杀行为的发生。

2.2 多次住院患者家属许多家庭都不堪人力,物力及经济的负担,精神病人家属因长期与病人相处,所以受影响较重。表现在家庭物质生活低,生活事件多,娱乐活动少,可存在心理障碍,生活满意度低,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做好上述的健康教育外,还要指导家属树立生活信心,改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善生活质量。

2.3 衰退和精神残疾患者家属大部分家属存在厌烦情绪,以冷漠,甚至旁若无人的态度对待患者,此时,做好家属工作的同时,做好社区和工作单位有关人员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接纳病人,并多与沟通,给予感情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对精神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转归及预后复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7月在我院精神科用足量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出院的患者1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1例,女性58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为(36.5±4.3)岁,病程(2.7±3.6)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符合CCMD-3中关于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3],出院时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家属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其中随访组75例,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期间均进行足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即痊愈后出院。出院时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出院指导。出院后随访组每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5~10min/次,对患者服药情况,病情及复诊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对照组不进行电话随访,仅在患者主动到门诊复诊时进行指导。统计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定期复查率及疾病复发率并比较。

1.3疗效评定标准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中间不停药、不换药、不减药;定期复诊是指患者每月1次到门诊复诊;疾病复发是指患者再次住院或病情恶化 [4]。1年后,两组患者均填写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来对患者的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及疾病复况进行调查。从而判断电话随访对精神病患者复发的干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 P<0.05则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49份,回收141份,其中随访组回收72份,对照组回收69份,随访组问卷回收率达96.0%,对照组问卷回收率为93.2%。随访组患者的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组患者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极易反复,药物治疗在其治疗和预防中占最主要的地位,患者需长期服药甚至终生服药。因此,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在精神疾病的康复起到关键作用。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电话随访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病有更多的认识,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及时发现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通过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家属了解到疾病复发的征兆,从而能够及时复诊使得疾病得到控制[5],从而降低复发率。而本文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将149例患者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随访组患者的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情况优于对照组,随访组患者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说明电话随访对精神病患者复发的干预效果明显,能稳定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率,经济实惠,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娟.精神分裂症复发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25-125.

[2]顾桂英,曾德志,樊学文,等.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11B).74-76.

篇5

【中图分类号】 R395.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55-01

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因各种精神疾病引起的自杀占自杀原因的第二位【 1】。有资料显示,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率达 6.0%【 2】。因此,分析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 8月~2009年 8月在我院住院发生自杀行为,均符合 CCMD3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51例,女性 32例;精神分裂症 53例,抑郁症 21例,其他 9例;年龄 18~65岁,平均年龄 41.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7例,中学 36例,小学 28例,文盲 2例,其中自杀未遂 75例,自杀死亡 8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对发生自杀行为的方式进行分析。(见表 1)

2 结果

2.1自杀行为撞墙最多 以男性病人常见,占自杀行为的 42%,该行为具有突发性,时间多发生在白天。

2.2 自杀行为中自缢也多 占自杀行为的 24%,死亡率高,该行为多为有计划的活动,时间多发生在夜间,工作人员少,精力不足时。

2.3溺水 3例,均为病人逃出院外,跳河所致, 2例死亡。

2.4跳楼 2例, 1例冲破治疗室防护网坠楼导致重伤,另 1例为外出活动跳楼导致死亡。

3 讨论

在精神科,自杀是最危险的症状之一,如未及时发现,将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本研究发现,男性自杀行为高于女性,而且以撞墙最为常见。自缢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数的 62.5%,时间 85%发生于夜间。自杀原因以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所致最多,其次为焦虑、抑郁等情感,恢复期病人缺少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及药物副反应等都可导致自杀行为。如何防范精神病人自杀,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精神科一项重要任务。

4 防范措施

4.1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充分调动起工作积极性 热爱本职工作教育,树立为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观念。

4.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具有安全意识,主动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4.3 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有计划有步骤的地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特别是刚入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使其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发展规律、护理要点及自杀发生的规律,识别自杀的前驱表现,并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4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做好入院、外出返院、探视时危险物品的收检,严禁刀、剪、绳索、打火机、药品等危险品带入病区。

4.5 做好心理护理 大部分精神病患者自杀前有一些先兆表现,如情绪低落、行为孤僻、少言少动、进食少、失眠等表现。在工作中要仔细观察,多与患者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才能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4.6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加药过快或药量过大,使病人一时难以接受这种负担过重的药物反应,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护士缺乏经验,对病情不够了解,未及时观察到病人的药物副反应,导致病人发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4.7 动员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长期反复多次住院病人,缺少家庭的关心,受到社会的歧视,我们要动员家人及朋友来探视,特别是节假日,给予病人鼓励,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