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审计培训

金融审计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金融审计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金融审计培训

篇1

本文作者:许晓东工作单位:瑞安农村合作银行

(一)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需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股权设置、法人治理、民主管理、服务方向、财务管理、信贷管理上要不断规范发展不断改革发展才能适应农村日益激烈的竞争。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是改革和发展的积极参与者、组织者和规范者。这就要求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明确方向、立足现实、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素质,以有效保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二)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要求。目前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效益差,违法违纪案件不少,有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隐藏着很大的金融风险。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最有力最持久的措施。(三)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应对农村融资竞争的要求。农村融资渠道多元化,各种担保公司、基金会、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发展迅猛,民间借贷活跃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所以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搞好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能在竞争中规范发展、积极防范风险、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事业稳步发展。(四)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商品流通和经济规模日益壮大,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这样就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品种多、质量高、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是适应不了这种需求的。

(一)文化层次总体不高。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人员文化层次不高,管理偏松,缺乏适当的系统培训,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缓慢。(二)思想观念转变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内部审计的思想观念必须随之转变。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些内部审计人员还停留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框架内。缺乏现代新的审计理念:系统理念、内控理念、风险防范理念、法人治理理念、价值观念、服务观念等等。(三)道德法制意识不强。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没劲、没激情,对工作不负责,道德观念薄,法制意识差,致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违法违纪案件不少,在业务经营中违规违章操作不少,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遭受重大损失。(四)审计技能不高。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是非审计专业人员,大部分是从财务和信贷岗位人员过来的。这些人员审计技能还不高,仅仅停留在检查层次,而非审计层次。仅仅停留在手工层次,而非计算机层次。审计技术不高造成审计不深。

内部审计队伍为目的,建立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素质精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一)尽快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培训基地,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省级、地区级培训基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常规性、定期性培训。选择业务精通、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人员充当教员。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充当教员。组织好人员设计内部审计培训课程,编制培训教材。按需进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以岗位培训为重点,把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并积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职称、CIA和各类相关的资格考试。(二)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只有组织起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才能把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活动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会得到提高,也会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凝聚力。(三)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是搞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内部审计学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开展向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内部审计管理制度,重大决策要听取内部审计部门意见,发挥集体智慧。(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竞争上岗,以德能绩为考核内容,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用工制度。按照依岗定编,以编定员的原则,调整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编制,配足配强内部审计人员。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与工作岗位,工作绩效挂钩,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五)要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领导。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服务部门特别是省级、市级、县级农村合作金融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部室,配备精干人员专门负责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各级领导要亲自参与亲自抓,制订长期规划,明确目标使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工作经常化、长期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必将会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起到更巨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

篇2

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为金融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在开设金融业务时,需要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致。然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企业在治理模式方面还不是特别完善,需要进一步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健全审计制度等,另外由于外部审计不到位,进而影响了审计质量。

一、金融企业审计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国有资产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且资产管理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开始重视金融企业的审计工作。

(一)审计对象

在我国,金融企业主要包括:①各类银行(需要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②各类保险企业(需要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③各类证券企业(需要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④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由此可见,这四类企业都是金融审计的对象。

(二)审计类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企业的审计类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内部审计,所谓内部审计是指金融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立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价,其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审查、复核、盘点、测试,以及抽样、评价等,对于金融企业(管理规范)来说,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另一种是外部审计,所谓外部审计是指在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审查、核算金融企业的财务报告,并提供审计结果(主要是审计报告),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审计存在问题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金融企业在组织开展审计工作时普遍缺乏独立性,进而难以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并且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金融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内部审计,由于我国金融企业成立时间比较短,普遍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外部审计,在组织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金融企业普遍委托其他组织进行审计,而在我国审计市场上一些大型审计机构多为外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部分审计机构做出违背审计原则的行为,导致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

(二)没有充分挖掘审计的作用

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审计的作用没有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重视程度,受个人素质的影响,一些金融企业的领导缺乏审计观念,没有充分意识到审计的重要性,认为审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将审计与自身的未来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对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审计作用局限于发现问题方面;另一方面审计的实际效果,一些企业将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同性,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审计结果普遍存在滞后性、静态性,进而难以提升审计质量。

(三)审计人员的金融知识有限

在金融企业内部,一些领导层认为审计工作不能创造利润,进而将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安排到审计工作岗位上,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发现金融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满足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

三、新形势下完善金融企业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对金融企业加强审计

为了确保金融企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债务管理部门要严肃查处金融企业的各类担保行为,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追究金融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对金融企业审计,防范金融企业的出现隐性债务负担;适当向债务风险控制情况较好、投融资需求规模较大的金融企业适当倾斜分配新增债务限额,进一步完善置换债券发行管理机制,强化发债资金运用的监管。同时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债务管理系统,以不漏、不重、不错为目标,进一步规范金融企业的债务管理系统的管理使用和数据采集工作,充分发挥该系统在债务风险管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作用。

(二)更新理念,优化内部审计

金融企业在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无论是经营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要更新理念,抛弃传统的就审计而审计的理念,关注金融企业的全面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实时、持续地监控企业财务软件中的相关信息,实现审计的目的,将内部审计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确保企业增值。

(三)健全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在管理制度方面,一方面需要明_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需要对这种独立的制度体系进行细化和完善,同时制定实施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另外,还要做好责任分解、责任追究等工作,加强员工、审计责任、审计结果考核、审计结果追责等方面的管理,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严禁金融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合作,避免审计结果被更改。

(四)加强管理,提升审计水平

金融企业要加大管理审计工作的力度,为组织开展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尤其在开展盘点工作时,各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五)加强人员培训

金融企业要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针对教育培训与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结合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审计制度,结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风险导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在充分了解并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之后,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和分析,将主要的审计资源投入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并根据风险因素、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方案,对于风险较高的领域,还要进一步加强实质性测试,最大程度地降低剩余风险。“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是风险导向审计指导思想的基础所在。除了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检查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价,还要科学客观地评价企业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存在造假舞弊现象、是否始终保持职业精神,进一步扩大审计视野,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包含在内,将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与风险评估联系在一起。

此外,它还提出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优点十分突出,除了可以为重大错报的风险提供更加有效的评估、降低审计风险之外,还可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进而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在实施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应该从企业的经营风险入手,通过风险源判断企业的控制风险和经营风险,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评估审计风险,评估结果会影响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性质,而实质性测试能提高审计人员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总而言之,比起传统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更加完善,它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有效地规避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分析

(一)重大错报风险

1.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环境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从企业内部入手,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依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的高低,而且产品的运作环节比传统企业更加复杂。从企业外部入手,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不够稳定,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失,P2P网贷是其中的典型,截至2015年9月底,已经有超过1000家平台的P2P网贷出现了问题,平台总数量为3448家,也就是说,每三家网贷平台,就有一家网贷平台是有问题的。

2.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技术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离不开信息系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各方面都融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包括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运营流程以及财务系统等等,相比起人工,信息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高度依赖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信息技术风险,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风险。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传递速度极快,而且永不停歇。在信息安全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其影响也比较广泛。按照具体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信息系统遭到病毒入侵或信息泄密造成的。为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会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其形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旦遭到黑客攻击,信息被泄露,企业和客户都会遭受到巨大损失。二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或员工很多时候会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说很多虚假平台会一些投资产品,这些产品从表面上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很多客户经受不住诱惑就会购买这些理财产品,这些平台就会在这个过程中盗取客户信息或资金。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投资客户引起的操作不当,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客户造成不利影响。三是法律监管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未形成系统的监管制度,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主体也不够明确。央行于2015年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在框架上给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了一定指导,但这些指导都不够具体,针对不同的模式监管作用不够明显。不少居心不良、缺乏职业道德的经营商就会利用监管政策中的漏洞,作假财务报表,进而造成较大的错报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1.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互联网金融的审计风险与传统的手工审计存在很大区别,其特点比较突出:隐蔽性较好、破坏性较大、可控性较差。为了制定出更加适应风险的审计测试程序,审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全面实现审计目标。

2.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互联网金融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数理统计、金融、计算机以及管理等等,具有知识更替迅速、技术革新快等特点,因此,审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一般都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审计业务的实际需求。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审计,互联网金融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面,使用更加先进有效的审计方法。另外,还要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和经营模式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由于知识更新快等原因,目前审计人员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实际需求。此外,部分互联网金融审计准则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法掌握审计依据,进而带来了检查风险。

三、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控制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

为了充分提高审计效果,审计人员应将询问观察等多种辅助审计方法利用起来,这样就会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显得更加有效,其风险控制系y的有效性也能充分体现出来,此外还能进一步评价员工的操作水平以及企业的薄弱环节等。审计人员应将企业内部的审计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价资料减少自身的工作量。

(二)建立以现代风险为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程序

在审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风险意识需要处于较高水平。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重点关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通过对风险原因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测试程序。具体来说,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资料后,审计人员应将企业与行业的整体经济政策环境联系起来,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计风险因素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试测试程序,获取相关审计证据,最终完成制定好的审计测试程序。此外,对于那些风险较高的领域,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展开测试程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突出审计效果。

(三)健全互联网金融体系,完善监管细则和法律

传统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较为完善和严格,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得不够充分,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监管制度也不够完善。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者会利用监管制度的漏洞和法律的模糊牟利。因此,政府机关要加强督促有关监管部门制定出详细的监管准则,在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的基础上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加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心。行业自律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非常重要,所以针对不同模式的行业规范应尽快制定出来。在互联网金融审计方面,立法机构要尽快制定并完善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审计标准,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进而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四)提高互联网金融审计人员的素质

1.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层面的教育和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做到清正廉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能在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真实反映审计结果,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2.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审计员工的互联网金融审计能力,丰富他们的数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审计队伍。培训内容应紧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式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特征,着力于提升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意识,提高审计人员掌握和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以适应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3.积极开展审计人员岗位实习培训,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得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各类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有效控制和减少违规违章操作。坚持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到具体业务部门进行短期强化业务培训,使所有审计人员对人民银行各重要岗位上的相关业务及涉及的业务风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篇4

“农信社姓农,支农则无旁贷。”铜仁审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夜校”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拉近了农信社与群众的距离。

上下联动 “一盘棋”推进

“金融夜校”活动启动后,铜仁市各行社迅速采取“高管上夜校”方式,对网点扎实推进夜校活动进行指导和示范。逐步建立起“党工委主推,行社主抓,网点主落实”的工作格局,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全市“一盘棋”推进。

“‘金融夜校’这种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不管哪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铜仁农信社的工作人员说道,夜幕降临,整个乡村都被笼罩在玫瑰色的月光里时,农信社的员工们便拿着扩音喇叭出现在农户家门口,乡亲们陆陆续续从屋子里出来,开始上课。

农信社各网点在开展“金融夜校”活动前,主动向乡镇领导汇报,预先组织网点员工与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进村入社区联系和动员群众参加夜校,保证群众都知晓和积极参与;审计中心及各行社领导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对“金融夜校”的意见建议,并综合群众意见及金融服务需求,指导网点对“金融夜校”的授课方式、内容等进行丰富和改进,确保“金融夜校”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真正成为群众的夜校。

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夜校”师资队伍,铜仁市审计中心组织开展三级培训:一是邀请黔南“金融夜校”金牌讲师对全市内训师开展“金融夜校”技能培训和示范授课;二是各行社组织内训师对网点干部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示范授课;三是各网点组织人员对辖区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培训动员。同时,铜仁审计中心领导及活动办经常深入乡镇、村组、社区“金融夜校”前线,主动参与,对“金融夜校”活动进行部署、指导和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多方参与 “一花引来众花开”

“金融夜校的成功运行,需要多方参与,如果仅靠农信社自身推动,只能是小马拉大车。”省联社铜仁审计中心主任陈洲说,农信社从传统的金融机构变身为农民致富的组织者或者引导者,其实我们只是起了桥梁作用,做的还是服务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老乡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富了,我们银行发展也会更好。”铜仁市农信系统从审计中心到各行社的领导班子成员,不断转变作风,走村串寨了解“金融夜校”的发展情况,同基层干部职工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同志还带头担任“金融夜校”主讲老师。

一大批金融普惠宣传员,通过在“金融夜校”的演讲和授课,不断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争相以“金融夜校”为加强党管农村的新平台,推动农民教育、农村建设发展。许多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和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授课,公安派出所民警也利用“金融夜校”宣讲防诈骗、资金安全和农村防火、防盗、防抢知识和技能,介绍恶意拖欠信用社贷款、转移贷款用途、参与民间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及典型案例;基层供电管理人员也抢抓机会宣讲代收电费、刷卡缴费和农村用电安全知识;文化部门借势开展送电影、送文艺等“文化下乡”活动,使“金融夜校”呈现了“一花引来众花开”的新气象。

除此之外,省联社铜仁审计中心还采取现场指导和非现场考核通报的“双管齐下”方式对各农村信用行社“金融夜校”推广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引导,不定期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按周采编行社夜校信息、总结推广夜校经验和通报夜校进度,按月量化行社夜校考评得分。同时,要求各农村信用行社建立包片督导和考核奖惩机制,督促引导辖内网点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活动中,各农村信用行社自觉将“金融夜校”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巩固“高管学沿河、基层学木黄、员工学唐宗辅”学习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围绕“系群众、抓基础、促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存贷款业务、“信合村村通”和信合卡业务、便民代缴代扣电费业务及如何反假币、防范非法集资等知识,促进铜仁农信社各项重点工作加速推进,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彰显特色 惠普金融进村寨

5月8日晚,思南农商银行许家坝支行在营业厅门口组织举办了一场有思南土家特色的“金融夜校”。夜空繁星闪烁,印有“贵州农信”字样的LED标志光芒四射。在村长的带领下,许家坝的村民迎着灯光齐聚在许家坝支行门口,拉开“金融夜校”的序幕。

活动中,思南农商行邀请了当地知名的曙光花灯队就思南农商银行的信用工程业务以花灯的形式进行了大力宣传,银行员工向到场的群众介绍了存贷款、电子银行、信用工程等相关业务,还采用有奖问答的形式活跃了会场氛围。

“农户与信用社就是鱼与水的关系,只有对农户热情耐心讲解,才能达到让农户接受的目的;对那些对信用社有意见的人要找到原因,及时化解误解;授课时要充满激情,只有讲师充满激情群众才能受到感染。”德江联社本着务实求真,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在活动中对农户进行耐心的讲解。截至5月27日,全县24个网点共开展金融夜校授课101场,发放培训及宣传资料2748份。

针对少数民族乡镇网点部分员工不懂苗语,在开展金融夜校活动中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铜仁农信社员工主动找当地群众开展“面对面、一对一”帮扶,提高苗语交流能力。在苗寨开展“金融夜校”活动除使用双语互动外,培训老师还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特点,把金融知识翻译成苗歌,制成光盘后借助投影播放给群众观看,结合地方民族特点彰显“金融夜校”活动特色。

松桃联社自开展特色“双语金融夜校”培训会以来,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寨举办各种培训会104 场,现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75个,使苗族村寨群众更加了解农信社的业务知识,金融知识得到了更好的推广与普及,真正实现“惠普金融进苗寨,双语交流暖人心”。

不仅是农村群众,城市部分居民对金融知识也一知半解。所以,铜仁农商行还将“金融夜校”搬到了学校、社区。

篇5

二、内部审计方法在小额贷款企业风险控制运用中的问题

1.审计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在小额贷款企业中处于监督的地位,因此本应该给予独立的权利,避免权利的削弱和风险的滋生。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的审计部门都是从属于信贷运行部门,因此就在中国出现了“讲人情”的问题,在印度出现了弱化审计程序和审计过程的严重问题。

2.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的小额贷款企业和农商银行小额贷款部都是从本单位抽调人员去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工作人员多是银行从业者,但是对小额贷款的风险和把控并不专业,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出现了问题才能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印度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审计和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基本能力缺乏,都是培训上岗,资质有待提高。

3.审计手段和方式落后

内部审计方法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但是小额信贷企业对审计方法的运用并不如意,小额信贷企业多是运用人工方式对贷款人的还贷能力进行考核,通过审计人员对贷款人客观资料的审核,主观上决定贷款发放。

三、内部审计方法在小额企业风险控制中运用发展

1.转变观念,提高审计独立性

随着中国小额信贷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的小额信贷企业要从印度小额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在金融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树立有效的规避风险的观念。一是转变过去的注重金融发展,忽视金融安全的观念,中国经济在发展起来首先要做的是要注重金融安全。在大量的小额信贷背后,重视内部审计方法的运用。二是提高审计独立性。金融企业要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信贷经营外,给予审计部门充分的自利。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小额信贷企业的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充分的责任感、分析鉴别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审计人员选拔上要提高要求,注重审计人员招聘中的专业能力要求和相关审计能力要求。二是加强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有计划有组织的针对金融审计的问题,对审计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三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在长期的审计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学习业务知识。

篇6

环境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标准,也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后得出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依据仍存在两方面不足:第一,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阐述环境审计工作的审计依据;第二,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政府环境审计的职责、权限和范围进行明确规定,这导致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工作在许多方面不具有进行环境审计的必要权限。

2、审计结果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部门只有审查监督的权利,而对审计结果没有执行的权利,做出审计结果后只能对相应的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在做出审计结果后也无制裁的权利。同时,我国地方政府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为保证地方经济发展,对于一些破坏环境违反法律的行为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审计结果执行力度不够、执法不严,造成了政府审计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弱了政府环境审计的作用,降低了政府环境审计的价值。

二、政府环境审计问题的对策

1、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府环境审计准则体系

建立一套中国特色的政府环境审计准则体系,是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作为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的主席国的责任所在。为了尽快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准则体系,一方面,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做法。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专门针对环境审计进行了规范。例如,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必须考虑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环境事项;另一方面,在制定环境审计准则时应当明确政府环境审计的范围,要确定环境审计行为主体等要素的特定内容以及环境审计报告的表现方式。

2、加强环境审计队伍建设

由于无法短时期内解决的人才匮乏问题,可以针对不同的政府环境审计项目,从各专业领域中寻找专家,提出环境审计建议,以达到提高环境审计工作水平的目的。目前在职的环境审计人员,应加强培训,把环境科学和公共管理作为培训重点,提高在职环境审计人员环境科学相关知识,提高在职环境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政府环境审计人才的培养方面,可借鉴荷兰经验,从高校各个专业招收毕业生,并对他们进行审计专业培训,培养出来的环境审计人员既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也有较高的审计专业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专业人才的数量和水平。

3、明确审计依据框架

针对政府环境审计缺乏依据的问题,首先应当明确政府环境审计依据框架,将其细分为直接依据和间接依据两类分别规定;其次,应考虑针对环境审计工作进行专门立法;最后,应当修订现有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环境审计的职责、权限和范围并明确与其他部门的权限划分。

4、加强环境审计和环境稽查的协同合作

为解决环境审计结果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可以对环境审计和环境稽查进行职责划分。我国最高审计机关为国家审计署,而最高环境保护机关为环境保护部。环境审计的工作可以由审计署来执行,对环境保护资金的真实性、筹集、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而环境稽查工作可由环境保护部门执行,对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并对违法行为采取惩罚措施。这样两部门的分工明确,有利于加强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同时,两部门可以开展合作,以避免某一部门的越权行为。研究金融审计制度的创新能够帮助国家审计机关完善预防、提示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打击各种有损国家金融安全的行为,降低金融风险,进而使金融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让金融审计系统的“免疫”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例如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国际热钱”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如果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金融审计创新的研究,则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有效的遏制和控制这一不良行为,防止国家资产流失,稳定金融和经济市场。

三、我国应进行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原因

1、国内金融审计的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现如今正面临着重大的经济转型,金融体制进行着进一步的深化,因此国内的金融审计的背景和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

(1)金融行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环境的改变首先体现在金融行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上。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逐步实现审计的信息化。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健全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更新,我国金融机构审计的信息化体系已初步形成,每个金融机构基本上都已建立起庞大的金融数据库。虽然如今金融数据处理效率都较传统金融行业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的环境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处理流程以及人员的配备和职权,并且这些新兴的信息系统操作复杂,信息的传输、共享和保密性存在一定漏洞,对传统的金融审计方式和方法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依旧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2)金融市场趋向混业化发展。

受国外影响和盈利的需要,我国金融行业近年来开始趋向混业化发展,因此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同时被几个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虽然混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利润,但是由于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容易造成监管重叠和盲区,进而影响到监管的有效性以及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审计的处罚措施仍以警告、罚款、赔偿等合规性措施为主,不过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这种措施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国际《巴塞尔协议》的金融监管审慎性的原则以及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审计和监管的重点应在金融风险审计上,因此为了改善这一不良监管方式,我国的审计制度必须进行创新。

(3)金融审计面临的风险加大。

一是因为如今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和业务在带来高回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相应较高的风险。虽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是这些金融机构必备的课题。但是这些业务和产品的非传统性和非常规性使它们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并且国家的金融审计由于更新速度的滞缓,依旧集中在对传统业务的审计上,对国际业务和新兴的创新业务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仍未涉及。这些金融创新业务隐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这些新兴业务和产品的审计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来自于被审单位反审计能力的增强。被审单位由于常年被审,因而对审计单位的审计方式方法比较了解,再加上各单位内部审计系统的存在,使得审计单位的审计难度加大,出具的审计报告容易有较大的误差,进而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从而给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带来较大的风险。

2、现行金融审计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

(1)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有一定缺陷。

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和根本性制度,也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在世界金融史上,多起金融违规案件都与企业内部控制不足有关。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的违规海外投资遭遇亏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会出现,如果不对这些金融创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那么金融机构和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对金融审计进行创新,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必须且必要的。

(2)金融审计效率比较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金融审计涉及到的部门和资源非常多,因此信息的共享、沟通和传递对金融审计实施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然而由于我国金融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以来,由于业务基础薄弱以及在信息技术和人员专业素质上的不足,金融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进而导致处理效率比较低,资源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

(3)对金融绩效的审计不够。

绩效审计是指对照客观标准,通过科学、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一个组织的经营活动所做的评价,检验其资源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金融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按照金融系统的客观标准,科学、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受审核金融监管机构履行职责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对金融管理绩效进行考核,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我国金融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事前和事中审计比较少见,对金融的绩效审计程度有待加强。虽然目前国家金融审计已经逐步从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即已渐渐地实现了全面性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对金融机构经营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在金融绩效审计上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篇7

2、加大大数据分析团队建设。采取招聘、雇用、培养等方式,加快审计大数据分析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审计大数据分析人才,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常态化开展审计大数据分析;制定大数据分析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建立数据分析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架构、主要职责和选拔机制等,促进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

3、加大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建设。整合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审计业务骨干,组建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将审计知识、审计经验 、审计规律与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功能、信息化规律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数字化审计攻关、联网审计攻关、信息系统审计攻关等,充分发挥攻关团队作用。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紧跟“金审三期” 工程的建设步伐,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联网审计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健全数据中心库,更新办公电脑,添加笔记本电脑,使用正版软件,加快建设审计会商系统、审计指挥系统、审计网上监控系统。

2、完善审计模拟室建设。构建完善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导,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突出审计专业特色,注重学习体验和分享,符合在职审计干部学习培训特点的模拟实验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模拟审计实验,加速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攻关水平。

3、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制订完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制度、审计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制度、数字化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审计数据库建设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篇8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

引言

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金融行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银行业毕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随着外部各种监管机制的不断应用以及银行的内部审计力度的加强,使得很多商业银行在规避风险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还是存在很多经营的风险,银行在审计方面的风险也随之出现。商业银行的审计业务,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的审计发展到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审计,审计内容的不断拓展,为审计风险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加强对银行的审计风险的控制,成为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审计的风险种类、出现风险的原因以及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误以及纰漏没有及时发现,从而导致在制定审计结论时,具体的内容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银行的审计风险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形成这些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的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审计风险意识

银行本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经营过程,那么就一定会出现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在银行的很多项目的审计过程中都有存在。审计的风险不能完全消除,只能是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以减少风险的危害性。对于当前有的商业银行出现一些由于审计导致的损失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审计风险意识是导致风险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当前的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的技术,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由于银行的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是最主观的因素,由于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纰漏,从而扩大了风险的危害性。

(二)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够先进

形成审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理念和方法都不够先进。现代的商业银行,其内部的各种审计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应该要转移到内部控制审计以及银行的经营风险的审计,但是当前社会中很多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是停留在对一些日常业务的审计上,比如对查证账表,对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因素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导致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逐渐加大了信息化程度,而一些审计工作的技术,还是比较原始的方法,对于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审计需求不能满足。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的控制力度不够,风险的判断也不够准确等,都会加大银行审计的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银行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计很金融的相关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具备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但是对于两个条件都满足的人员。在当前的社会中还比较手啊。比如有过多年审计经验的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审计经验,但是没有比较稳固的金融知识结构,对于当前商业银行中的各种新业务的增加以及新产品的出台,往往会无法着手,这部分人对审计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银行的日常业务、财务收支等方面,对于一些新业务的审计,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处理。而且现在的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的知识层次往往参差不齐,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中的审计人员都是审计岗位上的重要人员,但是接受的相关的正式的培训笔记少,对于银行的审计工作,在宏观上的把握还是不够,遇到一些审计风险时,其综合分析的能力不够,导致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很好的控制。而且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比较慢,对于一些审计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操作,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衔接的现象,当前也有一些审计人员没有按照严格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工作,对于一些审计步骤甚至有忽略,使得银行的审计工作出现了记录不够完善、不细致清晰等问题,加大了审计的风险。最后,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之间的流动性以及相应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稳定性,也很容易造成审计的风险。

(四)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程序还不够规范

审计工作包括很多程序,比如审计的立项、提出相应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的准备、进行实际的审计、制定审计报告等,任何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风险,审计行为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中不够规范,都可能会导致审计效率出现问题,甚至是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前的商业银行中,对于审计工作的程序操作不够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程序也不够重视,因此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比如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查,对于审计的方案也没有进行讨论分析,导致审计的方案缺乏相应的管理性,对于审计的内控测试的认识程度不够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风险。

(五)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缺乏相应的控制标准

对于审计质量的控制体系而言,当前很多商业银行中在这方面的体系建设都还不够完善。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质量意识进行控制,对于降低银行的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当前我国的审计机关已经指定了相关的准则以规范审计工作,但是在这些准则中,定量的内容还比较少,导致银行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对于项目审计的质量问题,有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质量的监控标准和体系不够完善,是导致银行审计出现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中出现风险,与很多方面都有关系,比如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审计防范和技术不够先进、审计程序不够规范等,都有可能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比较严重的风险性。为了加强对银行审计工作的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审计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提升

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才能有高度的警惕性,加强风险的管理。加强风险意识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对审计环境中的风险以及审计客体的风险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对我国的金融政策进行相应的研究,发现其中的风险环节,对被审计的对象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单元额有效性。第二,要加强对审计主体的风险的控制。审计的机关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工作,因此要在银行审计机关的内部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审计的风险进行识别,有助于在工作中降低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二)规范审计工作的操作,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程序不够规范,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当前商业银行的产品在不断扩展,产生了很多金融衍生品,金融产业在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的控制,应该对审计的程序进行规范,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地按照审计的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对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把关。比如在进行审计之前要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然后进行审计操作、制定审计报告等。商业银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执行标准和程序进行工作,不能忽视其中的项目与程序。

(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培训

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高低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很多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不高的情况,要加强对其能力素养的额培训。第一,要建立相应的人员素养的控制体系,在银行的内部建立相关的人员素质的标准,用一个定性的标准来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进行衡量,比如不仅要对各种金融知识具备一定的熟悉程度,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会计知识等,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组织能力,其文化程度和组织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进行审计工作。第二,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的学习,比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根据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变化时刻调整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等。在商业银行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不仅要接受审计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要接受各种计算机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的培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养。

(四)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不够,是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在加强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审计工作的不同阶段都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不影响审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各级领导也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时监控。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可以成立专业的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查和监督。

(五)加大银行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提高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快捷、可靠、规范、透明等特性,加强银行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银行的内部监督,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对于商业银行的各种审计风险,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文件共享机制的建设,来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反馈作用,对于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防范和处理,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六)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

评估是对风险进行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可以为银行的审计风险的防范带来有力的帮助。通过对银行的各项经营战略以及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确定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估,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的环节,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提高风险控制效率,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可以对风险控制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七)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物质以及制度的文化是一种有形的文化形式,而精神文化则是无形的,无形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更大。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文化就属于一种无形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文化包括很多内容,如审计人员的价值观、行为、精神、知识结构、道德等,审计文化的建设要包括审计价值、道德、知识、组织等多方面的建设,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审计文化各方面内容的建设,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对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产生有利的引导,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最终减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三、结语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逐渐增多,也加大了银行的审计工作的风险程度。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有助于商业银行控制整体的经营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也能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实力,针对当前导致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原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审计风险的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及审计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

[2]武鹏,杨向荣,王曙光.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6).

[3]安明硕.试论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与控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篇9

省审计厅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金融审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计算机应用于金融审计的初试阶段。2005年至2008年间,省联社实现了初步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省厅明确了将计算机分析应用于金融审计的思路,从省联社提取了数据,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整理,产生的审计效果比较明显。

计算机辅助金融审计阶段。2009至2011年,省厅改进完善了计算机在金融审计中的作用,逐步达到了计算机辅助金融审计的目的。(1)全方位取得数据库表和数据字典。(2)完善数据采集及转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数据分析贯穿审计调查之中,数据分析有分有和。

积极向数据化审计走在前列的省厅学习。为做好金融行业的数据化审计,2012年我厅组织相关部门及业务人员到数据化审计开展较好的浙江审计厅考察学习,归纳提炼先进经验,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审计思路。

二、全面开展金融机构数据化审计并初见成效

(一)2013年首次农信社信贷资产数据式审计的成效。省厅于2012年搭建起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分析系统平台。2013年,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进行数据化分析辅助的专项审计。在此次专项审计现场实施阶段开始前,利用平台,整理采集的数据,调试模块,形成7类19项疑似问题表。

本次数据化审计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1.调整了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分析系统,使之更加适应我省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数据化审计。同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式,又增加的新的数据模型。通过调整和新增数据审计问题模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分析系统。2.揭示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数据系统的漏洞和风险,例如:系统客户信息录入不规范,系统部分字段没有规范使用、系统对部分业务如家乐卡业务没有作及时的系统更新、个别信贷表中信息不准确等问题。3.全面反映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数据分析的辅助手段,审计组发现了借新还旧标准过低,部分机构以此掩盖不良贷款;发放多头、关联担保贷款等问题。4.此次审计结果形成了审计报告、决定、要情及意见,审计要情及意见被娄省长批转至省金融办。

(二)2014年建立并完善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信贷数据专项审计平台。2014年,省厅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进行审计调查,建立了农信社涉农信贷数据分析平台,并初步形成了5类17项疑似问题模块。目前,本次审计调查的现场实施阶段已完成,审计调查成效主要表现为。1.审计调查反映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真实性逐步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整改。在2014年开展的省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审计调查中发现,涉农贷款增量、增量占比、增速和农贷占比都有所下降,进一步说明经过2013年的审计及整改后,该机构涉农贷款的真实性逐步提高。但2014年对涉农贷款开展的审计调查中,发现仍存在非农贷款投向为农林牧副渔涉农贷款,并在涉农贷款科目核算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整改。2.部分涉农政策执行不力,监管缺失。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县级财政部门不能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贴息资金或奖励资金。并对于部分政策性贷款的保障政策,相关的监管部门或省联社在检查或考核中没有落实到位,使得部分联社迫于考核和检查压力,以借新还旧形式掩盖不良贷款。3.信贷管理不严。根据数据分析及审计调查,发现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对政策性贷款贷后管理不严、倒贷、以贷还贷、贷款不良后继续发放涉农贷款等问题。4.党政机关干部在农村信合系统取得经营性涉农贷款的问题仍存在,省厅已形成审计移送书交纪检监察部门。

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将贷款分户账与电子名单关联运行分析,形成与当地党政机关干部名字相同的个人贷款表,即形成了疑似党政机关干部贷款表。结合前期现场调阅资料及延伸,我们最终审计发现并确认了存在个别党政干部无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违规向农村信合系统以较低利率取得经营性贷款,从事经商、办企业。

三、对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化审计模型案例分析

(一)违规发放多个个人担保贷款模型。此模型审计思路是:将个人贷款分户账与贷款担保表关联,将多个贷款户不同但担保企业相同的贷款记录集中并分离出来。依据以往的审计经验,此类贷款如果每笔的贷款金额相似或相同,贷款发放的时间相近或相同,很有可能担保企业为实际用款企业,及此类贷款很有可能为顶冒名或个贷公用等违规贷款。根据此模型分离出的疑似表,要关注贷款的实际用途,即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向。对于此类的审查,首先应审查此类贷款发放时所经过的个人账户情况,关注该笔贷款流至哪个账户,同时每月贷款利息的偿还来自哪个账户,这些账户与担保公司是什么样的关系,摸清这些关系,就很容易核实贷款的真实用途。还可以结合外部延伸调查的方式,延伸检查为此类贷款进行担保的担保企业的账务,尤其关注贷款发放、多笔贷款集中还息这几个日期该担保公司的往来账务情况。

(二)关联、多头垒大户贷款模型。此模型的审计思路:根据贷款表中的客户关系筛选出与贷户关联的贷款,最终形成关联、多头贷款中间表。

数据式审计仅是辅助手段,必须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思路,才能深透审计。目前的关联多头贷款模型中间表并不能涵盖所有相关联贷款户的多头贷款,仅能反映不同金融机构向贷款户多头发放贷款的情况。依据以往的审计经验,还存在与贷户关联紧密的关系人或关系企业,在同一机构或不同机构获得贷款。简言之,即违反了对关联贷款同一授信的原则,分散相关系人或关联企业多头多笔发放贷款,在其承贷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了贷款风险。

依据关联多头贷款模型分类理出每一组疑似多头贷款表,重点关注贷款企业主要股东、管理层的构成、以及表上未反映但资料反映出的关联企业的信息。在结合数据平台筛查上述关系人或关系企业,是否也存在贷款,根据贷款信息及贷款档案,进一步核实这些贷款是否也同时实际用于同一贷户或同一贷款企业集团,从而完整审查出涉及的关联多头贷款。随后根据已确定的关联多头贷款,对其进行延伸调查,审查涉及贷户的真实资产状况,或涉及关联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检查是否有能力偿还,并进一步揭示是否存在利用金融机构未能获取此关联企业完整信息情况下,进行违法骗贷活动。

四、做好金融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开拓审计思路。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地扩展、变化、创新,原有问题可能会变形、也可能会在创新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金融数据审计的平台和模型也要跟随变化而变化,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挥金融数据审计的作用。而作为审计人员,就要随时关注和学习各类政治、经济,尤其是金融方面的资讯,丰富和武装头脑,这样才能开拓审计思路,也才能完善金融数据审计。而学习和培训金融知识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和培训为辅。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对金融数据审计的支持。目前农村金融审计的数据平台已初步建成,数据模型也在审计过程中完善和创新,但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业务,仍需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业务人员的配合。只有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人员的配合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三)逐步完善已有的数据平台和模型,不断创新与新的金融政策、法规一致的新数据模块。在利用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除利用平台数据模型,高效准确抓住审计重点、突出问题外,还要注意及时调整平台数据模型存在的偏差。同时,在实际审计中,针对新发现的重点、问题,或金融机构创新的新的业务品种,及时总结存在重点问题的共性特征,并将其转化成为新的数据模型。

(四)逐渐实现金融大数据审计下的全覆盖连动审计。金融机构下属各级机构覆盖省市县各级,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遍布各级区域,甚至在村镇也存在信用社、分社一级。要逐步将市、县两级的金融审计力量融入进来,逐步实现金融大数据审计下的全覆盖连动审计。

篇10

省审计厅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金融审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计算机应用于金融审计的初试阶段。2005年至2008年间,省联社实现了初步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省厅明确了将计算机分析应用于金融审计的思路,从省联社提取了数据,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整理,产生的审计效果比较明显。

计算机辅助金融审计阶段。2009至2011年,省厅改进完善了计算机在金融审计中的作用,逐步达到了计算机辅助金融审计的目的。(1)全方位取得数据库表和数据字典。(2)完善数据采集及转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数据分析贯穿审计调查之中,数据分析有分有和。

积极向数据化审计走在前列的省厅学习。为做好金融行业的数据化审计,2012年我厅组织相关部门及业务人员到数据化审计开展较好的浙江审计厅考察学习,归纳提炼先进经验,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审计思路。

二、全面开展金融机构数据化审计并初见成效

(一)2013年首次农信社信贷资产数据式审计的成效。省厅于2012年搭建起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分析系统平台。2013年,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进行数据化分析辅助的专项审计。在此次专项审计现场实施阶段开始前,利用平台,整理采集的数据,调试模块,形成7类19项疑似问题表。

本次数据化审计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1.调整了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分析系统,使之更加适应我省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数据化审计。同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式,又增加的新的数据模型。通过调整和新增数据审计问题模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分析系统。2.揭示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数据系统的漏洞和风险,例如:系统客户信息录入不规范,系统部分字段没有规范使用、系统对部分业务如家乐卡业务没有作及时的系统更新、个别信贷表中信息不准确等问题。3.全面反映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数据分析的辅助手段,审计组发现了借新还旧标准过低,部分机构以此掩盖不良贷款;发放多头、关联担保贷款等问题。4.此次审计结果形成了审计报告、决定、要情及意见,审计要情及意见被娄省长批转至省金融办。

(二)2014年建立并完善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信贷数据专项审计平台。2014年,省厅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进行审计调查,建立了农信社涉农信贷数据分析平台,并初步形成了5类17项疑似问题模块。目前,本次审计调查的现场实施阶段已完成,审计调查成效主要表现为。1.审计调查反映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真实性逐步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整改。在2014年开展的省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审计调查中发现,涉农贷款增量、增量占比、增速和农贷占比都有所下降,进一步说明经过2013年的审计及整改后,该机构涉农贷款的真实性逐步提高。但2014年对涉农贷款开展的审计调查中,发现仍存在非农贷款投向为农林牧副渔涉农贷款,并在涉农贷款科目核算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整改。2.部分涉农政策执行不力,监管缺失。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县级财政部门不能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贴息资金或奖励资金。并对于部分政策性贷款的保障政策,相关的监管部门或省联社在检查或考核中没有落实到位,使得部分联社迫于考核和检查压力,以借新还旧形式掩盖不良贷款。3.信贷管理不严。根据数据分析及审计调查,发现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对政策性贷款贷后管理不严、倒贷、以贷还贷、贷款不良后继续发放涉农贷款等问题。4.党政机关干部在农村信合系统取得经营性涉农贷款的问题仍存在,省厅已形成审计移送书交纪检监察部门。

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将贷款分户账与电子名单关联运行分析,形成与当地党政机关干部名字相同的个人贷款表,即形成了疑似党政机关干部贷款表。结合前期现场调阅资料及外围延伸,我们最终审计发现并确认了存在个别党政干部无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违规向农村信合系统以较低利率取得经营性贷款,从事经商、办企业。

三、对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化审计模型案例分析

(一)违规发放多个个人担保贷款模型。此模型审计思路是:将个人贷款分户账与贷款担保表关联,将多个贷款户不同但担保企业相同的贷款记录集中并分离出来。依据以往的审计经验,此类贷款如果每笔的贷款金额相似或相同,贷款发放的时间相近或相同,很有可能担保企业为实际用款企业,及此类贷款很有可能为顶冒名或个贷公用等违规贷款。根据此模型分离出的疑似表,要关注贷款的实际用途,即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向。对于此类的审查,首先应审查此类贷款发放时所经过的个人账户情况,关注该笔贷款流至哪个账户,同时每月贷款利息的偿还来自哪个账户,这些账户与担保公司是什么样的关系,摸清这些关系,就很容易核实贷款的真实用途。还可以结合外部延伸调查的方式,延伸检查为此类贷款进行担保的担保企业的账务,尤其关注贷款发放、多笔贷款集中还息这几个日期该担保公司的往来账务情况。

(二)关联、多头垒大户贷款模型。此模型的审计思路:根据贷款表中的客户关系筛选出与贷户关联的贷款,最终形成关联、多头贷款中间表。

数据式审计仅是辅助手段,必须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思路,才能深透审计。目前的关联多头贷款模型中间表并不能涵盖所有相关联贷款户的多头贷款,仅能反映不同金融机构向贷款户多头发放贷款的情况。依据以往的审计经验,还存在与贷户关联紧密的关系人或关系企业,在同一机构或不同机构获得贷款。简言之,即违反了对关联贷款同一授信的原则,分散相关系人或关联企业多头多笔发放贷款,在其承贷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了贷款风险。

依据关联多头贷款模型分类理出每一组疑似多头贷款表,重点关注贷款企业主要股东、管理层的构成、以及表上未反映但资料反映出的关联企业的信息。在结合数据平台筛查上述关系人 或关系企业,是否也存在贷款,根据贷款信息及贷款档案,进一步核实这些贷款是否也同时实际用于同一贷户或同一贷款企业集团,从而完整审查出涉及的关联多头贷款。随后根据已确定的关联多头贷款,对其进行延伸调查,审查涉及贷户的真实资产状况,或涉及关联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检查是否有能力偿还,并进一步揭示是否存在利用金融机构未能获取此关联企业完整信息情况下,进行违法骗贷活动。 四、做好金融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开拓审计思路。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地扩展、变化、创新,原有问题可能会变形、也可能会在创新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金融数据审计的平台和模型也要跟随变化而变化,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挥金融数据审计的作用。而作为审计人员,就要随时关注和学习各类政治、经济,尤其是金融方面的资讯,丰富和武装头脑,这样才能开拓审计思路,也才能完善金融数据审计。而学习和培训金融知识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和培训为辅。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对金融数据审计的支持。目前农村金融审计的数据平台已初步建成,数据模型也在审计过程中完善和创新,但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业务,仍需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业务人员的配合。只有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人员的配合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三)逐步完善已有的数据平台和模型,不断创新与新的金融政策、法规一致的新数据模块。在利用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除利用平台数据模型,高效准确抓住审计重点、突出问题外,还要注意及时调整平台数据模型存在的偏差。同时,在实际审计中,针对新发现的重点、问题,或金融机构创新的新的业务品种,及时总结存在重点问题的共性特征,并将其转化成为新的数据模型。

(四)逐渐实现金融大数据审计下的全覆盖连动审计。金融机构下属各级机构覆盖省市县各级,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遍布各级区域,甚至在村镇也存在信用社、分社一级。要逐步将市、县两级的金融审计力量融入进来,逐步实现金融大数据审计下的全覆盖连动审计。

篇11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11601

1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工作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财政金融审计更多的是注重会计数据,并没有进行全面的彻查资金的来源和资产的清理核算,导致不能够明确的看出新旧资产的损益情况。还有的是把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侧重于财务的审计,忽视了相关的账目的核查和审计,对责任没有明确的划分,无法进行判定。

1.2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近年来,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也进入信息化的模式,这对于财政金融的审计人员是一项新的挑战。然而实际情况是,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的现代化专业素质不高,在审计工作中不能有效的将计算机使用和工作相互的接合起来。在一些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问题面前不能够有效的解决,无法满足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还有就是现在招聘的审计人员虽然是大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但是没有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能独当一面。

2强化财政金融审计的措施

2.1将财政审计机构进一步的强化

加强财政金融工作,就必需建立起完整的财政金融审计机构,将财政金融审计的相关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对审计机关和相关的人员的执行方法和权限进行强化措施。便于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掌握,建立适合的管理模式,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2.2规范化、法制化的全面建设

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作为是财政审计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实践中,一套经过长期磨合,总结出来的完整的财政金融审计业务流程统计对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工作当中要注意学会总结经验,从发生的问题,怎样解决,最后的效果等情况,从多方面的进行工作上的总结,从而为以后将会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资料备份。在当前的形势下,要采用多种手段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工作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触犯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将适合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方法进行整理,并用制度将其固定下来,形成相对完整可靠的业务标准,工作中有可实施制度。为保证财政金融审计的工作质量,就要进一步的建设健全的审计标准、工作考核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

2.3建立部门之间的联系

针对现在的新形势,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存在大的干预问题,要对这一块进行加强管理,在审计、监察、纪检等执法部门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制度,促进重大案件的处理,全面提高处理问题的水平和效率,有效的促进审计工作的良好发展。

2.4从自身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

要为财政金融审计挑选一些人才,将审计工作的队伍扩大开,要坚持原则,抓住重点,从实际出发,挑选一些敢于说真话、不弄虚作假的人员。让他们在金融、计算机等方面都能充当专业的人才;要有纪律、有组织的搞好内部的财政金融培训,并且要在内部进行一系列的比赛和业务测评考试,用来激发审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增加业务水平。要结合现在的形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端正指导思想,是强化财政金融审计的首要目标,在对一些单位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就要做到对其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全面的考察,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为财政金融审计树立良好的形象。

再者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敢”的思想,能够克服困难。要努力的掌握好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在监督的时候才能够有法可依,敢于审计,坚持原则。对于没有敢的精神的人员,首先要解决认知态度问题,树立责任心。

2.5强化审计的独立性

国家要加快速度改变财政金融审计的结构,将其从单一的模式逐步的转化成多功能型的,逐步的确立起全面的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等职能意识。在强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上,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既要遵循相关的规定,在原则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强化,但是不能说要过度的“独立”,在独立的同时,还是要和相关的部门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共同促进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此外,还要积极的推行事前进行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统一模式,全程进行监控,保证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合理、公正、完整、准确。

3总结

在新形势下的财政金融审计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积极的克服,只要各个部门团结一致、相互协调,就能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机构和制度。总的来说,就是采用一切可实施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的功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阮晓琼.温州市地方金融审计及其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篇12

二、审计评价的模式和方法

1.评价计算模式。审计评价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客观、公正、真实的评价反映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为目标。评价指标内容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12个,审计评价采取百分制方式,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2.评价等级确定标准。根据得出的审计评价计分,对审计对象给予审计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级次。

三、审计实施成效

(一)审计成果客观公正有实效为确保审计评估客观公正,审计采用现场审计和外延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使相关材料相互印证。通过大量反假货币相关数据情况的提取、掌握,为客观评估反假货币工作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规范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评价审计对象的履职绩效水平,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反假货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13

____4年10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美审计研讨会上演讲时指出“金融业的高度互联以及金融虚拟化使得风险通过交叉持有的资产直接传递,加剧了风险的传染速度和冲击强度,从而带来和迅速放大全球系统性风险,‘蝴蝶效应’和‘多米尼诺骨牌效应’更加显著”。面对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地方金融审计应积极立足地方金融工作实际,维护地方金融稳定、防范金融系统风险,提高金融监管效能。笔者结合近几年本地金融审计实践,谈谈目前地方金融审计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并提出新形势下深化地方金融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当前金融审计面临的宏观金融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前,纵观国内外金融形势,国际金融市场仍不稳定,国内潜在的金融风险依旧存在等,地方金融审计面临着严峻的宏观金融形势。

(一)国际金融市场仍不稳定。在2007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持续萎缩,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后,全球经济虽逐步走出低谷,但是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不稳定性因素日趋加剧,如发达经济体经济波动较大,部分国家财政赤字依然严重,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向其他国家蔓延。

(二)国内潜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基础上融资平台和工具应时而生,金融机构向政府融资平台超额发放大量的贷款和融资,使得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并存。在金融从紧、信贷收缩情况下,金融机构为获取自身利益,通过绕过贷款规模控制和利用理财产品等方式变相发放贷款,形成了“影子银行”,甚至有些资金流向了贷款管控项目。加之我国金融业虽高速发展,但金融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市场发育比较稚嫩,且存在不少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

(三)地方金融机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立,金融机构监管的范围不断扩展,致使监管有些力不从心,违规经营问题仍很突出,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有些经营业务存在隐性风险,如,审计移送的截止____4年5月已经办结的经济案件,呈现出惊人的数据:2004年来,中国银行的北京等6家分行违规放贷共64亿;农发行2008年以来5家分行违规处置不良贷款14亿元,2006年以来,农发行总行和山东、安徽等10家分行违规放贷超过67亿元;中司用来违规开发房地产的资金超过82亿元。另外,部分中小银行风险急于做大,盲目扩张,管理薄弱,金融风险更高,如,____2年的南京宇扬公司骗贷案件,涉及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等10余家民营银行,资金达5亿多元。

经过不断审计实践,金融审计虽已扩展到对金融业务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审计,地方审计机关部分克服了审计资源不足和任务重的矛盾,提升了审计监督能力,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金融形势,地方金融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区域金融稳定作用,尚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范围狭窄,审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地方审计机关只能对地方国有金融机构或国有资本占控股、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进行审计,且还要根据省级政府的授权。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比如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行业,地方国有金融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金融审计的范围也日益狭窄。笔者近几年参加的金融审计项目,均由省级政府批准,市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并抽调县级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且仅对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审计。这种审计对象范围的限制,导致地方金融审计无法去发现和揭示整个地方金融系统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和风险,无法充分发挥维护地方金融安全、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的作用。

(二)审计结果的片面性,建设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金融审计要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因地方金融审计所涉及的金融机构层次较低、数量有限,导致还是根据审计查出的个性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提出的审计建议偏重微观,深度不足、高度不够,对金融改革、发展、机制创新和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缺乏宏观分析和总结,审计宏观性、建设性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适应审计形势发展需要。当前,只有实施对金融行业大数据集中筛选汇总和比对分析,才能够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和分析总体情况,发现审计疑点,实现“精确打击”。因此,在人力资源配备和时间安排上必须向审前调查阶段倾斜,才能保证现场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效率。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对审前调查阶段重视不足,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都是在现场审计阶段才开始,并且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压缩了实地取证和核实的时间,导致部分业务没有时间和人力实施进一步审查,既延长了现场审计时间,又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四)审计队伍建设不够,难以满足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要。金融行业专业性强、业务更新快、信息化水平高,要求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更新更快,水平提升更高。但因受审计对象的限制,

普遍存在金融审计项目偏少的现状,如笔者所在单位,近十年仅参与了三次金融审计项目,且还是较小项目。审计人员缺乏实践锻炼,相关培训也较少,知识更新跟不上金融行业发展的速度。另外,因机构编制限制,一线审计人员偏少,缺少既懂金融又熟悉计算机审计的人员,无法组成有效的数据分析团队,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一)扩大金融审计范围,促进提升金融审计质效。首先,积极向上级审计机关争取授权,进一步创新授权方式和范围,对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审计。其次,可进一步完善地方性审计条例,加大对地方农商行、村镇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和典当等行业开展审计调查力度。再次,可围绕财政资金补助方向,积极开展延伸审计,如,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担保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延伸审计,以检查金融机构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从侧面发挥金融审计维护、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开展风险预警分析,促进提升审计结果运用。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重点评价风险预警体系的健全性和信息的真实性,对审计发现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积极予以揭示,并从制度、机制、政策等方面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原因剖析,提出规范金融秩序、保障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建议,更好地为地方政府和部门决策服务,提升地方金融审计监管绩效。

(三)整合审计资源,积极探索金融审计新思路。目前,应合理规划金融审计时间、方式和范围等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审计资源作用的最大化。第一,在金融审计项目开展中,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是关键,应延长审前调查阶段的审计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第二,传统的事后监督方式明显滞后、被动,不符合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要求,应积极改进审计手段、探索创新审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的转变。第三,积极尝试金融机构联网审计,实时跟踪和监督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财务收支情况。

(四)加强人才培养,打造过硬信息化金融审计队伍。新时期,应积极打造一支适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以适应越来越重要的金融审计任务。一是切实提高审计队伍思想素质,要求审计人员勇于担负责任,敢于克服各种困难,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是通过组织开展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既懂得金融知识、还懂得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以及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积极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引领审计人员坚守审计职业操守,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切实爱岗敬业、务实奉献、坚持原则、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潘晔,《中小银行风险防范不可忽视》,内参选编,____2年1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