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微课的趣味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4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88
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让生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课。同时趣味性教学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减少一定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掌握生物知识。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并把生物知识融合到活动中,是目前教师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内容是否丰富生动,以及讲课过程中的课程结构是否合理,都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系。想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活动,首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和内容的前提下,把某些重点内容设计成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有关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生物教学方案,其中趣味性活动作为辅助生物教学的工具,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同时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很多生物结论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的。因此,有些重点难点,如果不做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困难。但是有的学校实验设备和药品不全,或是课程时间紧,不能安排具体实验。那么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人教版中生物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开展,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和水的浓度有关系。在活动中,要表现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变化,可让一个学生做细胞质,其他学生分为四部分,A部分是有浓度的盐水,B部分是清水,C部分为细胞壁,D部分做细胞液体。当A部分学生围着“细胞”的时候,D部分学生就通过C部分学生的“细胞壁”流失出去。这样“细胞质”和“细胞壁”就分离开来了。A、B部分学生可以自由流动,感受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活动,还掌握了有关知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就可以理解细胞为什么会这样。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为了改变现有的生物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可增加趣味性活动。因此,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板书”和“讲述”这些传统模式灵活运用起来,如可以让学生来讲述和写板书,教师坐下听讲,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顺序。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教师是授课人,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参与进课堂授课环节和活动,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因此,生物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此才能让生物教学变得更人性化。尤其是开展趣味性活动时,学生是参与者,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把活动进行到底。比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是生物课的重要内容。豌豆性状不同,通过杂交,可以改变豌豆的性状。杂交试验可以由其他植物代替,只要表现明显就可以。比如,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开始的时候是开紫花,第二次是开白紫色花,第三次则全是白花。而课堂上就可以根据这个内容开展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分为两大组,A A和A a组,第一大组的学生两人一小组,每人头顶带一个A,第二大组两人一组,每一头顶分别戴A 和a,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中分别出来两个小组,这两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观察组合以后的结果。
五、运用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
我国教学界一直遵守的是“严师出高徒”这一定律,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教师的教学成果才算有效。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生物。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从语言改变。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学生就喜欢听。这也是增加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有效办法,能从根源上改变课堂无趣的现象。尤其是对学生讲解概念,更要幽默风趣,这样学生才能记住并理解。比如,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节,包括的范围比较大,也比较抽象,但是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用幽默的语言讲解这节课。
六、将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
生物知识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因此要想学习生物,就要注重实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生物知识。生物是自然学科,因此生物的学习要注重和自然相联系,只有平时多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才能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
七、结语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崇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环境和体制的影响,学校对于教学的设定还是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而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采取趣味性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生物教学的环节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并会获得最高的W习效率和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对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做以下讨论.
一、课堂引入增加趣味性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引入新课要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课有多种开头,或以情导入,或以现实导入,或以理导入,或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或以设疑导入,但不论哪种开头,都要注意尽量融科学、艺术、教育于一体.以下为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章时引入的片断.
丢番图是古代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关于他的年龄在任何书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可是,在他的墓碑上却刻下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如果我们依据墓碑上提供的生平资料,用数学的方法去解答,就能算出数学家丢番图的年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墓碑上的数学”.丢番图的墓碑上到底刻了什么呢?“过路人,丢番图长眠在此,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奥秘,它就会告诉你丢番图一生寿命究竟有多长.他的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度过了愉快的青年时代;后来丢番图结了婚,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得到了第一个儿子,他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寿命的一半;自从儿子死了以后,他努力在数学研究中寻求慰藉,又过了四年,终于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这节课由此引入,既自然又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问题去学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就使得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
讲授新课是一堂课的主旋律,能否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精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即语言既准确,又要生动有趣,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有讲授的艺术.“自己会”和“让别人会”是两码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把凝结着自己学问的讲稿化为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
在讲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除了借助数轴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给学生编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夹,大大小小无解集.口诀教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可以在玩中学,使新的知识得到升华,进而形成技能,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巩固练习加强趣味性
一节数学课离不开练习,练习的成功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练习是一首歌曲的反复,优化练习内容,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感到上数学课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一)知识竞赛是一种受到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在紧张而激烈的赛场气氛下,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从准备到结束,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情感上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巩固练习都要进行知识竞赛,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适当选择.
(二)用好题组.所谓题组,就是将知识之间联系密切、题目相似、解题方法相近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题组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层次性,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独特的作用.
在课程结束时,运用小测试,让学生能灵活地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哪些未掌握,这样教师就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分析,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思考,在正确思路中探求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分解本节课的难点.
另外,微课的引入也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所用,“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讲解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型教学,如今也可以将它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让数学教学增加趣味性.
提升中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而能自觉地去学习,碰到问题愿意尝试着去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9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45[本刊网址]http://
《高等数学》是大专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其他后续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部分学生对其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各高校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设备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深受人们的青睐。大街小巷,每个角落都是低头玩微信,发朋友圈的人。作为象牙塔的高校也不例外,课堂内外,均可见发微信,看微视频者的身影,偏远地方普通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更为严重,而数学课上这种情况尤为严重,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被逼无奈之际,突发奇想,何不利用学生喜欢的微视频,微信等流媒体,投其所好,在教学中以传统高数教学为基础,将具有互动特点的微课程应用于高数教学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微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IJ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教授T.P.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都是微课程的雏形。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指运用构建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国微课程的研究是从201 1年开始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等。他提出如下定义:“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以此为契机,涌现出了一大批微课设计及应用方面的成果。本文结合学生高数学习现状及教学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高数的积极性为目的,对微课的内容选择、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学生高数学习现状及成因
(一)学习现状
近年来偏远地区普通二本院校教师均感到学生的学习分气不好,学习动力不足。其外在表现如下:
第一,学习状态不佳,目标不明确。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或者干脆不来上课;即使逼迫来上课,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学习缺乏热情,被动应付。作业抄别人的或习题解答,根本不自己思考解决,最关心的是考试能考及格就行,别无所求。第三,学习方式方法欠妥,但从不想法克服学习困难或改变学习方法。第四,死记硬背,不愿深入理解消化数学知识,更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第五,知识面狭窄,仅局限于教材,从不去涉猎相关资料或进一步学习研究。
(二)成因分析
造成学生高数学习的因素不是单方面的,有其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笔者认为主观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如果教师方法得当,引导及时,那种厌学高数的风气可能会好转。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主观因素。
第一,自卑感或自豪感。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所上大学与同学相比较差,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学习;部分学生可能中学成绩一般,好歹上了大学,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了,产生自豪感,对学习产生懈怠心理。
第二,功利思想作怪。受当今社会上实用主义思想影响,部分学生觉得高数的实用性不强,最主要的还是学一门技术,而学技术不需要太多的基础知识,只需一些专业知识就够了;还有部分学生热衷于各种交际和活动,参与活动过多,学习投入就少了;还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今后有归宿,只是混张文凭而已。
第三,适应能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能尽快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学得很累,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
(三)利用微课激发学生高数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上面几点原因,导致学生在学高等数学时,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怕数学,烦数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下面就微课利用方面谈点体会和思考。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微课程设计时,将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模块制作微视频。其思路如下:将高等数学分为四个模块:准备知识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块,提高模块。
准备知识模块,指导思想是将高等数学涉及到的数学家,著名数学问题,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差异,建议的学习方法,常用的学习资源等分别制成若干5-15分钟小视频,通过这些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热爱数学,通过一些著名数学问题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通过比较让学生得知中学与大学学习的异同,调整大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高等数学,学习方法建议及学习资源,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或去哪里查找解决的办法。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怕数学,甚至烦数学。
基础知识模块,是高等数学最基本,最具体的内容,在高数的教学中,通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课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堂课飞速的讲好多知识点,而学生在下面听的晕晕乎乎,也只能死记一些概念,定理了,理解肯定成了问题。为此,不妨将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一个个单一的知识点,分别制作微课教程,每个知识点学生只需5-15分钟就可掌握,大大降低了听课的强度,而微视频又是学生乐于观看的,其效果必然会比传统的满堂灌要好得多。另外,基础知识微视频制作不能照搬教材,应该使内容尽量有趣味性,比如,讲导数定义时,可采用郭晶晶跳水的视频,或发射火箭的视屏,引出瞬时速度,从而导出导数的定义。
应用模块,在讲具体内容时去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类微视频,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也很有用,引起学习的欲望。比如,贷款中的等额本息问题,模型可在重要极限中体现,生物种群的变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率等可建立微分模型等。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地方,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教
学,把和谐带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趣味,只有在自由、平等、和谐、生动、充满生机活力的气氛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
二、生活课堂,更有意义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生活更是学生的好老师,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一门科学。数学只有运用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教师应尽全力创设课堂情景,创造发散性思维的课堂条件,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置身于课堂,充分体验课堂乐趣,加强感知,创造思维。
三、有效课堂,充满活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就越高。幽默教学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而真正的有效课堂,从来不缺少幽默的教学手段。教师的幽默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都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四、激励课堂,充满趣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教育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在课堂上使用激励语言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失学习的信心,并且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被老师的认可,就会自己主动投入学习中。在这样激励课堂的教学下,学生充分投入课堂中,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因此,老师学会运用赏识、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几分趣味性。
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或短片,使学生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上课开始时,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有趣的自然现象、人物轶事、小故事、科学小实验、生活用具、等等,创设不同的情景环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或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光的色撒》一节,我的设计是:你见过彩虹吗?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彩虹美吗?有几种颜色?你想不想现在(天气晴朗)看到彩虹?接着教师通过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带,展现在教室的白墙上。当学生看到墙上的彩虹时非常惊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然后我适当引导,学生很轻松很愉快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节知识。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有了良好的新课导入,只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还需要对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理解掌握和正确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兴趣
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的信息比较多,一些陈旧的挂图、模型等,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一方面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物理教学的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投影、电影、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和设备的运用起到变描述为形象,变抽象为直观的作用。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抽象性,决定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简炼性。同时也往往使得我们的课堂语言显得枯燥干巴、平淡乏味,给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各种疑惑和困难。所以我们认为数学教学语言不但应是准确、简炼和合乎逻辑的,而且还应是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谈谈个人拙见,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设疑置难,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的心扉。有了疑问,学生即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的情景展开猜想,通过猜想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求知的心理定式。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判定”一节,我是这样讲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异面直线的例子。如何来作图表示呢?先请一个学生来试一试,他随手画了两条“异面直线”(如下左图)。
它们是一对异面直线吗?有一些同学点头,但更多的同学摇头:若延长b,则直线a,b就相交怎能说它们异面呢?确实,在平面上要作图表示异面直线,简单地就这么画两条直线显然还不够,应有其他一些东西来衬托一下。
有同学上来,在原图上补了一块平面(如上中图),这时大部分同学认同了a,b是异面直线这一事实。立即,又有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另一张图(如上右图)
多数同学认可图中的a,b是异面直线,因为他们凭直觉认为,图中a,b即不平行,也不可能相交。
“认同”与“论证”毕竟是两回事,但一个定理、一条规律的产生往往源于一种现象、一个事实,很多人认同了的,再有一个理智的人加以归纳证明,这便是一个普遍真理了。
“谁又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概括上述现象呢”?于是有学生归纳出了以下两条定理:
(1)a∥α,b在平面α内,且a,b不平行,则a与b是异面直线。
(2)a∩α=P,b?奂α,P?埸b,则a与b是异面直线。
二、选编趣题趣例,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选取几个趣题趣例,会使教学气氛与照本授受截然不同,教学效果迅速上升,确实能起到强烈的催化作用。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时,可以先给出这样一个例题:“国王邀请阿凡提下象棋,并规定若阿凡提输了,就得为国王干件事,若国王输了,就满足阿凡提的要求。对弈结果国王输了,聪明的阿凡提要求国王给他放一些麦子,只要让他在64格象棋盘上,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这样下去,放满64格即可。国王不以为然,他说请帐房结算一下,在仓库里拿给阿凡提就行了,帐房的计算结果使得国王瞠目结舌。”请你算算阿凡提向国王共要了多少麦子(每公斤按4万粒计算)?看了这道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路自然会跟上教师,于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就在无意中被推导出来,而计算结果又那么不可思议,进而使他们对等比数列的惊人变化速度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这样推导后的结论也不容易忘掉。
三、运用适当的比喻,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较难理解的概念,不易掌握的方法和容易忘记的内容,适当采用一些象征、比喻等手段,我们认为也未尝不可。例如。我们可以把“映射”这一比较难懂的概念比喻为“放电影”,也就是说把电影胶卷看作是“原象”,把银幕上图象看作是“象”,把放映过程看作是“映射”。这样一来,“映射”这个概念就具体化容易理解了。又如把“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机制象征为“多米诺骨牌”游戏,因为骨牌游戏每个学生都可能玩过,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就觉得能看得到摸得着了,当然还应强调数学归纳法的无穷性。比喻、象征有时并不很确切,但对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加深印象以及记住内容确有很好的帮助。因而我们在使用这一方法时,一定要注意用得适度。
四、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实物、挂图、幻灯、录象等直观教具,以具体直观的形象来创设情境,进行情景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死板的描述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例如讲幂函数的图象,观察指数变化与图象关系时,就可以用幻灯,将几个有代表性的函数图象预先画在胶片上。讲立体几何时,动手让学生制作一些几何模型,这种通过视觉和触觉以及听觉对学生发生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展思维。
总之,兴趣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它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捷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必能提高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会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时往往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照本宣科的讲课,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仅仅要传递知识,还要调动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兴趣也得不到激发,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掌握。
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也往往被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源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授知识而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低下,长此以往师生之间便有一种距离感,这对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消极的影响。
二、 课堂趣味性的策略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关怀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为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的英语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趣味性的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口、耳、眼、脑等多种器官,学生则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强化对知识的了解,更容易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和习惯,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通过组织设计多种课题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能力的教学方案,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再者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较强,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趣味教学方法比如:
1. 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情境是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亲身体验英语的预感环境和知识的运用效果。例如将一组相关单词组合在一首歌,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这样课堂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巩固,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增强。
2. 组织竞赛游戏
竞赛游戏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竞赛或者游戏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灵活选择,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等动态的教学学习活动中感受英语的趣味性。这种方法可以是学生主动发现并化解知识学习的重难点,避免机械重复的学习。
3. 采用多媒体现代方式教学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整治范围和对象
本次整治行动针对城区客运人力三轮车非法加装动力装置,违反规定通行或停放,以及在三轮车车身乱拉乱挂、乱贴广告等违法行为。
二、整治时间
整治分两个阶段进行,自本通告颁布之日起至2月6日为自行整改阶段;自2月7日起为强制规范阶段。
三、整治要求
(一)自本通告颁布之日起至2月6日,各客运人力三轮车经营者自行对非法加装的动力装置进行拆除,对已破损的车篷进行更换,对影响市容市貌乱拉乱挂、私自张贴的车身广告等设施进行清理,恢复车辆原状并保持车容整洁。市公安交警、市交通执法、市城管支队等部门将联合上路巡查,对发现的客运人力三轮车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劝诫并进行登记;市工商联合公安部门对非法从事加装动力装置和改装人力三轮车的商店、维修店(厂、场)等进行整治,依法取缔无证照经营或超越许可事项经营的商店、维修店(厂、场)等,截断非法改装的源头;各新闻媒体对整治行动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法律规定等进行广泛的宣传。
(二)2月7日起,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对拒不自行整改或继续从事违法活动的客运人力三轮车及其驾驶人员进行联合整治。
1.梅江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城区于1999年登记合格的客运人力三轮车进行重新登记,对重新登记合格的客运人力三轮车按照统一规格免费更换车篷。
2.市公安交警部门对非法加装动力装置的客运人力三轮车实施暂扣,、收缴其动力装置,并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非法在机动车道上通行或违法停放的人力三轮车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市城管部门对在人力三轮车上乱拉乱挂、私自张贴的车身广告等影响市容的设施,依法实行。
怎样上好一堂物理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值得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认真去思考,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兴趣激发了, 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轻松有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和调动,以至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笔者主要是通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面就谈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由实验导入,可以运用设问导入,也可以利用最新科技信息导入等等,如果能够使导入过程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就更能引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我一般是先设计一个简单的自感电路(电源是两节干电池),上课时请学生上来体验闭合电键和突然断开电键两种情况的感受,让他用一只手指接入电路,当我合上电键时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但当我断开电键的瞬间,学生顿时有被电击的感觉,“哇,触电!”他惊讶万分,并让他向同学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断电了居然还有电击的感觉,这怎么可能呢?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习兴致提高了,这样引入新课很好。讲“万有引力”前,可以借助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设问: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呢?月亮为什么能绕着地球转而不飞离地球?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幻想的世界,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唤起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好奇心。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有趣联系
如果理论不联系实际,就会使所学知识变成空中楼阁,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的实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体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这样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天体运动”时可以联系 “同步卫星”“神舟号宇宙飞船”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广阔前景,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讲过“远距离输电”这一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变电所,请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变电所的电路结构,变电所的输电功率等;这样经过对知识的运用,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三、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上,一个有挑战性有启发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去面对挑战,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热传导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的水已沸腾,下面的小鱼为什么却安然无恙?像这类“煮金鱼”以及“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四、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
老师课前若能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实验,那效果会很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就设计这样的两个简单有趣的实验。⑴用尺子迅速敲走叠加好的几个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棋子而上面棋子却安然无恙。⑵迅速从酒瓶下部抽走纸片而酒瓶却不会倒。很多学生凭直觉肯定认为它们会倒下,但当奇迹发生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太不可思议了”,当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直觉产生矛盾时,学生学习的兴致自然就提高了。
五、注重一些趣味性物理史的介绍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可以适时介绍历史上安培、科拉顿、法拉第等科学家相继提出的利用磁生电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他们的猜想。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学习者的学习疲劳,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上不能或不便演示的实验通过逼真的动画、动听的声音传递给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如光电效应实验、布朗运动、原子的能级跃迁等等,如果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演示,不但可明显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而且可做到声、文、图并茂。
七、注重穿插幽默的小故事
课堂如果能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谈笑中领悟物理思想,让师生在诙谐交流中增进感情。比如,讲到“惯性”时不妨穿插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
八、注重教学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效果尤其明显。如果语言风趣、讲解生动,就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是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我们都应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实践趣味物理课堂的一些做法,课堂效果很好。只要肯钻研,趣味课堂的教学方法会很多。总之,为了学生,我们教师应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物理学科的优势,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让课堂永远充满趣味和魅力,使学生不再惧怕物理。
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城镇居民9.03亿人次,农村居民9.99亿人次。由此不难看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数的增长,景区接待量的增大,游客在景区游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增多,这不仅对景区的保护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因此,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对游客在景区游览时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管理和制止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游客违规行为对景区管理所造成的危害
1、破坏景区环境
对于一个旅游景区而言,其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景区的各环境密切相关。然而,游客在景区内的各种违规行为,无疑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例如对于景区自然环境而言,游客进入景区后随意折损花草树木,把大量的旅游垃圾随意堆积,破坏了自然环境,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自然环境质量下降;对于景区的人工环境来说,游客在景区游览时随意破坏景区内的公共设施必然导致景区人工环境不能满足旅游要求;至于社会环境方面,游客在旅游景区内随意行事,不尊重当地风俗,对文物随意拍照、乱刻乱画等现在无疑都严重的破坏了旅游景区人文环境,影响景区管理。
2、影响其他游客旅游质量
众所周知,游客游览景区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最终获得能另自己感到愉快体验和感受,而景区要让游客获得这些高质量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是与景区的游览质量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最终必然会导致其他游客在游览景区时的满意感大打折扣。3、影响自身旅游安全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仅会对其他游客的旅游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危害到自身的旅游安全。通常在旅游景区的管理方面,景区为了保证游客的游览安全,往往会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约束游客的游览行为。这些规章制度,不仅是为了维护景区内的管理秩序,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游客的自身安全。例如,在一些与野生动物有关的景区内,往往会划定一定的区域禁止游客入内,但有的游客却不加理会擅自进入而受到动物的伤害;在一些湖泊景区内,游客无视景区内规定下水游泳而遇到溺亡等,这些违规行为一旦发生后,受到伤害的往往就是游客自己。
二、景区对游客违规行为管理的相应对策
由于以上这些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景区的发展和管理以及游客自身的人身安全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景区更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阻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1、加强景区规划管理,多为游客提供便利
游客游览景区的不文明行为其中一部分表现为在景区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废弃物;随地大小便(特别是小孩);随意践踏草坪,折损花草树木等。这些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与游客自身素质有关,但就景区这方面而言,或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游客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是否因为景区内垃圾筒不足;随地大小便是否是游客一时找不到厕所;随意践踏草坪是否因为景区内道路规划的不合理等等。因此,在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上,我们是否更应站在游客的角度去规划景区,多为游客考虑,在不破坏景区原有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景区内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准确、详细的游览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基本游览需求,为游客在景区内游览提供最大便利。
2、完善景区游客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对游客约束力
景区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设立,但往往很多景区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对游客无法起到约束作用。因此,景区在对游客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切实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的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
3、发挥景区人员及导游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景区人员整体素质
一般说来景区内从业人员特别是景区内导游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对游客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示范、制约和监督作用,但就目前我国景区实际情况来看,景区内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往往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认识的不足,对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不能及时的劝导或制止。因此,在景区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景区内从业人员的教育,让其在脑海中树立起景区管理与服务意识后,在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能对游客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制止。另外,在景区游览的过程中,与游客接触最多的往往是导游特别是景点导游,其不仅要完成组织协调和景点的解说的这些传统的工作,往往还要对游客的游览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因此,当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无论是影响了景区环境或是对他人的游览造成了阻碍,又或者对自身的旅游安全造成了威胁,此时,导游都应该及时的制止。
综上所述,游客在景区内游览时的违规行为,即破坏了景区环境,同时也会对自身和他人的游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景区采取相应措施对游客这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加强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即保护了景区同时也带动游客旅游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思考 刘晓燕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4期.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并产生出独特的、新颖的、创造性思想和成果的过程。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数学的创造力或数学创造心理,是一种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发现、掌握他所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运用它们,也就是创造性的学习、劳动。而学生知识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以及心理素质,如兴趣、意志、性格等恰恰是影响他们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高中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题材,如严谨的逻辑推理、丰富的数学思想、以及广泛的应用等,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教师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再创造的能力。
二、营造创造性课堂氛围
精彩的课堂就是充满矛盾冲突的一出“戏”。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课堂教学是一种表演艺术。戏剧能产生扣人心弦、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效果主要依靠悬念迭起、疑窦丛生、波澜起伏的情节,那么课堂教学也应该依靠其曲折回旋、一波三折的情节来产生科学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层次挖掘:
(一)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好学,才能学好数学。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去热情探索;持久的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向深度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趣,使课堂兴趣盎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然而,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度地重知识的传授,重解题能力的训练,轻视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按照学科内在逻辑结构展开讲授的多,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讲授的少;教师“独唱”的多,师生“合唱”的少;严谨有余,激趣不足,结果学生对课堂索然无味。整个课堂缺乏应有的灵动感。要使高中数学课堂动感十足,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来激趣。
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创设一个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境,从而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良好效果。比如可以使用蕴含着某种实际问题的事件(实在情境),可以是要求他们讨论的图画或录像(图像情境),可以是教师描绘、模拟甚至虚构的语言陈述(符号情境)。这样的设计达到以“趣”引“思”的目的,更可使学生兴趣高涨,当学生的学习被“抛锚”到了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他就会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样学习,也才可能获得更多的积累、领悟和体验。其次,要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重视数学实验的功能,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有的人片面的认为数学抽象,枯燥无味。其实正是数学的抽象才带来其应用的广泛性。例如,在函数的应用问题中,加入人口模型、传染病模型、生物种群生态模型等。在导数及积分理论中,加入一些物理问题的实际模型。在极值问题中,加入关于用料最省、利润最高、容积最大等等,不胜枚举。再次,在教学中要以情感促兴趣。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他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顾泠沅先生说:“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条件,努力使学生在认知数学知识过程中,产生兴奋和喜悦。在课堂实践中,我体验到渗透数学史十分受学生欢迎,作用也很明显,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疲惫的大脑,还可以通过对知识背景的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另外,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坚定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导”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之一。教师应该变讲为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不同内容的引入,要从问题的提出开始。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适时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从而逐步深入地得出结论。若直接给出定理,再分析证明,学生会很容易忘记,难以变成自己的东西而运用自如,更无法达到创新的要求了。
例如高中数学证明题的讲解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证明该问题,我们学过哪几种方法?
(2)每种方法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
(3)各种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4)本题用哪种方法比较巧妙?
(5)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样考虑?
通过提问、讨论,学生不仅会证明这道题,而且类似的问题都会求解了,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数学研究中有意识地去作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如应用公式、法则不奏效时,反过来应用;推理论证过程行不通时,考虑逆推;直接证法不行时,考虑用反证法等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难则反”。
例如:苏教版必修二的教材中第26页判定两直线为异面直线就使用的反证法。
而高中数学的解题中也常常需要使用逆向思维。如:“已知一个命题为假命题,求参数取值范围”该类问题,笔者在教学时一般让学生进行多番尝试,进而发现该类问题“不做假”,采用逆向思维解题比较简便。
(四)变式引领解题演练
变式练习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创造。数学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的数学对象的某些内涵以及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使数学内容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本质特征保持不变的教学形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变式引领解题演练,就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一个个的阶梯。在教学中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变式,互相演练,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新知识体系。每一个变式又都有创造的意味,从而达到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
(五)加强直觉思维训练
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列在谈到直觉思维时说:“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他们不可能学会热爱它,他们从中看到的只是空洞玩弄词藻的争论;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在谈到数学的逻辑推理和直觉思维时说:“二者缺一不可,唯有逻辑能给我们以可靠性,它是证明的工具,而直觉则是发明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和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例如函数方程的根是否存在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先画出简单的草图,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然后再进行求解证明。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为此,笔者首先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二、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三、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增强师生的情感至关重要。作好一名教师应让学生对自己感到亲切,这样学生才乐于接近教师,师生之间才能互相交流思想,学生也敢于无顾虑地去质疑问题,积极的思考、分析、探索、开拓上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始终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如果老师态度冷漠,知识浅薄,既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必然心灰意冷,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老师上课必须做到可亲可敬。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认知能力是否会长足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为之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过去的教学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灌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很多都是抽象、模糊的,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就能很好弥补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运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动画、图像、声音融合在一起,真是图文声并茂,把学生带入一个心旷神怡的境界,有如身临其境,顿时志趣横生,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收到的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解“意志坚强的表现”时,我用四幅图片创设了四种情境:有一名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别人叫他去游戏厅,他这是该怎么办?回家后他写作业时,有人叫他出去玩,他又怎么办?写完作业到外边玩看到有人抢劫怎么办?回家后父母让他陪客人喝酒他该怎么办?这几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进入角色,进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更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用漫画、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思品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教材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方法呆板等,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教学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如在讲“做事坚持到底”时,就用“这里没有水”的那幅漫画,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讲“自尊自信”时,我就找来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这首歌,让学生在歌声中树立自信心。
3、用身边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
老师在选用事例时,多联系学生的实际,把课本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强调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就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有关心理品质方面可以让学生自我剖析,并针对自己的实际对症下药,也可以开展讨论,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二、运用教师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这就要求老师运用语言、体态及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单调乏味的思品课变得悦耳、动听、充满乐趣。
1、注意语言艺术。教师讲课时注意两点:一是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讲重点内容时要语气加重并适当放慢,甚至短暂停顿,非重点内容可语速加快,一带而过。二是语言要丰富多彩,既有古今中外名言警句、诗词、典故,又有通俗易懂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既有现代知识信息,又有史料笑话、幽默,使整堂课的语气、语调、节奏都有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注意力的花朵才不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