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

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消防工程施工与识图

篇1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成为我国的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建筑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日益激烈,只有注重施工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和全新的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施工的技术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合理的方法,可以促进工作的快速开展,确保生产过程技术的规范性、有序性,让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的质量达到统一的进度。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扶持和实施。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新时期,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安全生产成为建筑行业施工的重要指标。

一、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可以结合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具体要建立的内容和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

(1)让房建的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在施工的长期探索中,结合房子建设的具体情况。完善企业各级技术管理机构的责任制,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的工作权利和义务。企业可以经常组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房建管理课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专业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让员工明确施工的方法和质量的标准等,并且有效进行施工的组织、评比和验收工作。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研究多样的管理技巧,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制定企业的标准,是施工的规范标准体系改革的关键部分。努力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的效率和保证房建事业的质量,从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技术的改革创新。通过应用新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的科学管理,全面贯彻工程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才可以更有效地去组织企业的各项技术工作。例如:完善技术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专题技术会议,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或者围绕“房建施工的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主题,开展专题的演讲和讲座,进行歌舞类和张贴海报形式的宣传活动。注意实施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全面挖掘和培训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和提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让房建事业的管理日益完善。只有建立施工的具体标准、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1)改善施工的环境,保证施工的高效质量。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房建施工的建设规模日益宏伟,它的样式也越来也多,可是施工会受到天气和区域的限制和影响,工程也越来繁重而艰巨。在实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关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采取措施改善施工的环境。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适当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满足业主的实际安全,使房建项目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应用全新的技术,保证施工的质量。随着房建事业的飞速发展,全新的工艺、全新材料和资源设备不断地出现和改进,房建工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功能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实效性。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可以改进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成功的技术管理,提升工程的经营效益。利用企业工程雄厚的的资源和物质的技术力量,健全和完善工程技术的管理制度,可以全面改变施工的生产和管理的状况。

(3)确保人力、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提高房建事业的质量。利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健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办公设施、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等场地的建设。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重视材料的保温功能的强弱和运营成本的高低,有效控制放射性有毒装饰材料气体的排放,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建立一支有经验、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策划一份合适的技术策划和合理的施工组织策略。在工程的合作中,施工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更好地去开展工程建筑方面的工作。

(5)房建工程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贸易的一体化。房建工程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影响到到整个施工质量的好坏,建立一套可以循环利用的管理系统,有效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使项目顺利如期完成。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就要先制定施工的图纸,准备齐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和机器等。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施工的整体过程而言,重点是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在工程流程的控制中,要做好施工的测量、变形观测记录,图纸会审记录等。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完成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工程竣工后,要做好验收和具体的评比工作,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使竣工验收的工作更有时效性和规范性。

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房建事业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房建事业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立足之本,也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房建事业的保障。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管理,是企业和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房建事业工程的施工中,减少施工成本的支出,加强施工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提高工作的效率。创建房建项目的效益,维持房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忠.浅议房建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B版),2009(12).

[2]李源民,杨金梅.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篇2

引言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白热化、招标多样化、低价竞标常规化,施工企业的赢利空间已被挤成缝隙。不干,无法生存,干不好,就会亏损。以成本管理为中心,节约开支,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就项目而言,节约成本,加强管理,更是势在必行。

一、项目施工现场的浪费现状与突出表现

施工现场整体看仍然存在超期服役耗能型施工机械设备,正在服役的机械设备不认真执行按时按期的保养、保修、检验制度,不建立设备档案。施工周期内投入使用超时、超负荷运转,闲置时横卧露天,不遮挡、不养护、任由风吹雨打,日晒灰积,加快了陈旧、老化,造成传动系统锈蚀变形,增大耗能,有的机械动力系统还在使用耗能大淘汰型J系列电动机,其使用效率值N=.-..施工照明方式落后。施工照明主要分作业照明、夜间照明、管理照明三种形式、普通采用源漫射光源,不善合理搭配聚光光源和漫射光源灯具,灯泡采用能耗大,发光效率低易损坏的白炽灯泡。工地电工只管通电,不管用电,使用者只管用电,不管控电、节电,这样形成了办公照明有人没人灯长明,作业点照明上班、下班长明灯,夜间作业和安全保卫照明,整个工地是昼夜银花不夜天。

施工用电线网布置不规范,凭经验不计算,配线选材不合理。特别是动力线路线材造型应根据机械设备安装容量Ps、计算容量P、计算电流Iis、需要系数Kx、线材电压损失C值等因素确定线网类型和线材的型号和规格。然而,现场普通存在全部施工用电线材均为热阻途损值大、易老化、回收重复利用率差的铝芯线材,仅管同规格每元/m价格铝芯低于铜芯线材,但从回收利用次数和用电节能上看是拣芝麻丢西瓜之愚事。

施工原材料超耗主要反映在采购当中的缺斤少两,运输工具选择不当造成洒落和丢失,严重的出现车祸损失,现场保管不善造成降质、失效、回收利用差。有的施工项目即推行金属罐装散装水泥不力,仍大量使用袋装水泥,而现场简易水泥库保管不善,防潮,防水性能差,雨季造成大量报废固结水泥,有的将钢筋加工车间设在现场,大量钢材堆放在露天任其锈蚀,钢筋加工中造成的短节碎料回收困难,碎屑锈末不能回收,污染严重。砌筑工搁底排砖掌握不正确,造成砌筑时砍砖过多,分头碎块增多,砌筑和装饰抹灰造成落地灰浆过多,回收太差,预防措施不力。特别是在砼现浇构件模板拆除野蛮作业,无专人对木模、木支撑、木构连件进行分类,堆码、维护、保管,直接造成大量裂、断、朽、烂,使施工周转使用数次降低。

“三化”处理不力建筑垃圾增量。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目前有上升趋势,造成如此局面除上述诸方面原因外,还有现场的管理方式、管理力度、工种协调、设计临变、二次装修、野蛮作业等因素促成了建筑垃圾的增量。仅管许多施工企业相继建立了ISO//质量、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并在建筑垃圾的“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上与城市环保、卫生、再生资源回收等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看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回收再生利用方面,施工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三化”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认识不足,目光短浅,愿罚不愿投入,信息不畅,技术空白,只维持在传统回收利用的低层面上。

二、解决的途径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项目“四新、四节”激励和奖惩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切实加强“四新、四节”的宣传力度,使推行“双四”的重要意义深入每个员工之心,积极制订、修订施工企业科技进步规划和年度推广应用“双四”计划。制订项目“双四”奖罚目标、指标、落实责任制、形成员工讲节约、项目讲节约,企业讲节约的良好局面,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双四”工作的健康有序的进行。

2.大力提升项目施工科技含量,促进节约增效

篇3

关键词: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合同管理;现场签证

Key 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cost control;material cost;contract management;site visa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122-02

1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存在的不足

1.1 招投标工作不规范 招投标阶段没有严格落实招投标的规章制度,招投标文件管理不严格,工程量清单没有得到有效运用,编制不合理,导致工程成本计算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现象,影响后续成本控制工作。

1.2 施工过程成本控制不到位 施工方案论证被忽视,忽视对比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使得施工中难以实现对人力物力的有效控制;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不完善,在工程施工中,对现场变更审核不严格,导致成本出现增加;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格,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还会引发质量事故,增加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对工序质量管理不重视,导致返工现象发生,增加不必要成本;[1]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导致不必要的索赔现象发生,增加建筑工程施工成本。

1.3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不被重视 对工程价款的审核不全面,对分项、分部工作,设计变更的造价审核不严格,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现象,没有实事求是进行工程结算;结算资料不完整,影响成本审核;工程量单价审核不全面,影响了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

2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某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000m2,工程建设总投资1600多万元,计划三年完成,其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任务繁重。在施工中为避免出现上述成本控制不到位的情况,施工单位注重采取措施,通过多种路径和方法来加强成本控制工作。

2.1 建立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 在工程策划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工程目标成本,作为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线。随着工程施工的进行,造价动态发生变化,当动态造价与目标成本发生差异时,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目标成本进行修订,防止目标成本失控。在目标成本编制完成后,明确各部门、各阶段的责任,实现对目标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保证目标成本顺利实现,从而对该建筑施工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2.2 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以选择最优施工单位,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益。在该工程招投标阶段重视招投标文件编制工作,并依照招投标文件中的条款来实现成本控制。施工单位重视招投标文件起草工作,从而更好的指导施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施工单位编制招投标文件前,做好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协调工作,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避免图纸构造不详细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存在的其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从而提高文件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施工单位重视招标文件管理,提高招标文件质量。工程量清单是整个招标文件的核心和关键,做好其编制工作,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原则,确保编制的科学性,计量准确,不重不漏,为控制工程成本奠定基础。同时,编制人员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积累和总结经验,编制好工程量清单;[2]对投标单位的总报价和单项报价进行评审,确保各项报价合格,确定合理的合同造价,从而为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奠定基础。

2.3 做好建筑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①合理选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重要指导文件。因而必须重视组织设计方案论证,选用最优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②重视建筑施工材料成本控制。施工中,成本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重视材料审核,施工单位做好材料采购工作,保证材料质量,并加强试验检测工作,保证材料质量合格,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实现对成本的合理控制。③加强建筑施工人工费和机械费的控制。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注重提高自身信誉度,实力和施工人员素质,并在施工中对施工的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把关,做好记录工作,做好劳务工资统计工作,并报请预算人员进行审核,看每个月工资总额是否超预算,从而实现对人工费用的有效控制。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④重视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为控制成本,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合同的各项规定,减少工程索赔情况,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施工单位严格以合同规定为依据,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成本管理人员严格审核工程变更,防止不必要损失的发生,避免了不必要索赔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建筑施工成本。⑤重视隐蔽工程签证和施工现场变更。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现场签证手续,实现对成本的事先控制,成本管理人员重视审核隐蔽工程,重视现场计量工作,为控制成本提供依据。同时在施工中还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对工程变更,如果没有审核和加强管理,往往容易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3]而该工程施工单位十分重视审核工作,对必须发生的工程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方共同签字确认,并在施工前确认变更部分,避免不必要拆除而增加费用,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2.4 加强建筑施工竣工结算的成本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该工程中具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重视竣工结算的编制工作,严格审核结算成本,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设计变更等内容,都加强审核工作,如实结算,防止重复和遗漏现象发生;重视结算资料管理,确保资料完整,对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资料都收集和整理好,保证资料完整;重视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核,根据工程结算编制依据和施工合同要求全面细致审核,确保满足合同规定,从而实现了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及结论

在上述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采取上述成本控制措施,不仅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节约了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显示,通过采取上述成本控制措施,在该工程施工中节约成本约60万元,同时还保证了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和通过质量检测,各项指标都满足要求,建筑工程质量评定等级为优。在类似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也可以从该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得到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十提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方案,这就给建筑市场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和保障,但同时也对建筑施工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一、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观察施工现场可直观看出一个施工企业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处于人流密集的区域,若管理得当则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反之则会损害企业的良好声誉,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材料、劳动力、机械设备等通过施工现场有条不紊的运作转变为企业产品顺利进行的关键。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城市规划、市容整洁、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居民生活、文明建设等众多范畴,负责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法制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合理安排机械设备进场,精密准确计算材料消耗,保证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做到良好有序,方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哪方面的管理都对工程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施工总平面、进度、质量、计划、预算、结算等的管理。土建施工总平面的管理即应保证工程施工场地的交通顺畅,施工用水、电及排水系统应满足要求;制定实施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等。同时还应做到掌握施工现场的施工动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施工工序,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合理的控制建筑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和施工费用,使土建施工项目得到最合理的优化,以确保实现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目标。施工质量管理是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果土建工程施工中任何一个施工环节或任何一个施工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土建工程整体质量或建筑物的功能埋下隐患并造成影响,甚至有些后果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土建工程施工计划管理是以整体施工项目为依据,制定各项专业施工计划,并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对施工计划进行协调、平衡、监督与控制,为土建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收入和支出的依据,也是搞好施工项目结算的基础,是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命脉。因而加强施工预算、结算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1)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管理的问题。土建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机械、工具、材料众多,但往往山于施工处于紧张状态而造成施工机械停放无序、工具接线缠绕、施工材料堆放的混乱和施工用料的浪费。施工现场所用机械停放无序,阻挡了其他工序所需机械的进场,不能让其他机械及时进入工作状态,从而造成工期的延误。施工现场工具接电线路不清晰,线路缠绕问题严重,这使得施工工人在施工现场存在极大的用电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关于施工材料堆放混乱,而造成材料不能及时使用,库存量的不清晰,施工现场的材料没有动态跟踪,这些都造成了施工材料的极大的浪费。另外,由于施工现场对施工工具和材料的防雨措施做的不到位,而造成部分材料因雨雪的侵蚀而失去作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施工工程建设进度问题。在土建施工项目当中,工程进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建设要想获取收益,就必须加快工程进度,这样工程项目的开发才有意义。在施工当中,工程进度比较难以掌控,而土建施工过程具有流动性,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加快工程建设的意识,就很容易延误工期。除此之外,资金也是工程建设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充足的资金和快速高效的运转,可以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施工管理的难度也会降低很多。如果建设资金不足,就会延误工期,使工程建设进度更加缓漫。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不到位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对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重要性致使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够。现场监督机制不健全,技术水平不够,在操作过程中有不正确的行为。在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把它简单化,没有针对性,甚至在有些施工中,现场与施工方案不一致,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搭设,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导致其搭设错误,存在较多的违规做法,使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4)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问题。土建施工工程现场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施工放样、土建实体、以及施工尺寸和高程校核不达标,土建实体出现裂痕,土建实体布线不符合工程质量管理要求等。这些问题都给土建工程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土建施工工程当中,山于施工工序繁多,涉及而较为广泛,进而不能做到全面的检查和监督。在施工工程当中,工程质量的动态波动,使得工程项目难以百分百的达标。所有这些都给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并且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损失。

四、强化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有效管理的对策

(一)施工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土建施工之前,公司要结合各种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内容是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以及施工复杂程度等众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一份好的施工方案,可以让工程管理者更加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则力等众多资源,使得其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高的回报。

(二)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

施工材料的管理也是施工现场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对施工材料的货源进行深入调查,广泛地收集货源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寻找货物和价格之间的平衡点。同时,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工程机械的进出,注意工程材料的保管,避免材料的浪费,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加其自身素质。

(三)加强施工人员的进场教育

土建施工的直接操作和贯彻人员是施工工作人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土建施工的进程和质量保证,所以相关监理人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功效这就要求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

①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进场培训,其包括了安全意识培训、质量意识培训和规章制度培训等。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来使其更好的了解施工现场,在施工时有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确保施工安全。②对施工人员的能力要进行考核。施工现场有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就要求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通过对他们能力的考核,从而促进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进一步使施工人员能够真正的去促进土建施工

(四)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工艺复杂,参与的施工人员也较多,因此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关系着施工成本,而且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合理性。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①施工单位应该考虑施工单位自身条件、施工现场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认真严谨并且合理地切实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②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管理,与相关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与会面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尽可能地优化施工技术中的程序。③技术准备工作,对于涉及到的施工新技术或是工程项目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更应做好相关的准备上作,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施工规范以及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施工单位还应指派专人对这些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监督施工,以保证施工技术管理到位,从而使施工项目能够按工程进度保质完成。

(五) 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所以一切施工都要在保证人员的安全下进行,这不仅是施工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安全生产不仅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与财产的安全,也确保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与施工的正常进行。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管理,要随着工程的进行而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施工中安全隐患的发生。要根据整个施工的现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管理,形成一套具有实际收效的管理措施;管理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每天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并把安全问题分配到每一个施工小组的身上,每个施工小组都要有一个专门负责安全的人员;施工工程要定期的进行安全培训,只有技术操作人员和施工人员从心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施工的安全,否则再多的督促都是表面工作。重视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也不能忽视,检查人员要对施工周围能影响到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排查。在具体的安全检查上,要注意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工人的安全佩戴设施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选择;加强对现场的材料防火措施等检查,安全检查繁杂,需要管理人员做到检查细致且全面。

(六)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是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着企业的声誉。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问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并且要层层签订质量保证书;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对技术人员进行交底工作,保证技术过关;将质量问题与各个部门进行挂钩管理,出现问题要有相应的部门与人员负责,起到督促作用。

结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快速上升,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上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and the library is the best medium of hidden curriculum education sports colleges.Libraries should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the function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from material form, system form and spiritual.Library literature construction should adopt the most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according to our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to form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ystem of document management and retrieval.Improving the humani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soul of the library, exploring better and more perfect library rules and regulations.Library management should complement pedagogy knowledge constantly, with the help of suggestions, infection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learners, always paying attention to exercise our ability to use modern technology.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port; library; Hidden curriculum

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当代快速前进步伐,有效提高我国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对于实现体育院校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具有深远的意义。社会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都要求当今体育院校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模式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课程改革是体育院校高等教育跟上时代步伐的必经之路。在体育院校教学大纲中,除了要实施明文规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规定课程(显性课程)教育外,也应该发挥各种隐性课程在院校教育中的作用。体育院校图书馆是体育院校规划中的基本内容,体育院校图书馆不仅包括各种体育运动技术、体育文化知识及其他人文学科知识,还建设有独具特色的场馆建筑及拥有馆员的日常管理,是体育院校实施隐性课程教育的最佳媒介。体育院校图书馆要想更有效地开展隐性课程教育,就要从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等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图书馆隐性课程功能的实现策略。

1体育院校图书馆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实现策略

体育院校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体育院校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图书馆的建筑实体、馆内设置、图书馆周围的绿地草坪,及图书馆藏有的古今书籍和资料检索机器等。第一,体育院校图书馆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整体设置。这主要包括图书馆周围的花草树木、走廊流水、铜像雕塑及图书馆大厅和室内的花盆放置、书架分区等。总之,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整体外观不仅要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读书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展现出体育院校的体育文化气息(民族传统体育的收敛自持和西方竞技体育的外向张扬)和体育教育理念(终身体育和体育育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其身边经常见到的所有事物,对于其思想品格的定型有着重大作用。〔1〕体育院校的学生长期在设置合理和环境优美的图书馆里学习,自然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其思想境界和人文修养。第二,体育院校图书馆图书文献的整合。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料作为传播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辅助工具,其建设应该按照各体育院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教学计划而定,并根据本校图书馆历史沿革和学术科研发展需要做出统一的部署,制定图书文献检索和借入借出机制,形成有特色的体育院校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料管理体系和流通体系。图书文献资源的配置是体育院校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更是图书馆实现隐性课程教育的物质前提,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的图书资料管理、检索技术的投入使用,体育院校图书馆图书文献管理也逐渐走向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因而,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料建设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最先进的图文资料管理技术,并根据本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文献资料管理和检索体系,从而为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的隐性课程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2体育院校图书馆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实现策略

规章制度是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学生必须遵循的行为标准和行动指南,目的是使图书馆为更好地发挥其辅助体育教学和教书育人功能而根据体育院校的特点制定的有关图书借阅、资料查询等方面的硬性规定。〔2〕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各种章程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生读者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图书馆图书流通惯例、学生读者行为规范及图书馆文化理念等,不仅对图书馆所有人员(包括管理者和借阅者)有着强制性意义,同时也能够通过长期的外在强制性约束使管理者和读者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意识,因而这种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约束力。为此,体育院校图书馆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实现策略主要有如下所述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体育院校图书馆在制定各种约束机制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原则,以全体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生读者利益的最大实现为根本目标,以辅助体育教学,提高师生人文素养为办馆灵魂。因而,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和所有师生在图书资料检索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并且使所有师生容易理解和自愿遵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定期发放调查问卷等,研究分析所制定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探索出更好更完善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做好规划。第二,体育院校图书馆在制定规章制度之时,还应该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进其他体育院校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既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合理的图 书馆制度和行为规范,又要借鉴其他体育院校比较成熟和开展较好并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从而增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现实针对性。只有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发挥图书馆在体育院校教育中的教学辅助作用,也才能够通过初期的强制执行和管理人员的带头执行进而得到广大师生读者的观念认同,并自觉遵守和维护规章制度。体育院校图书馆作为其开展体育教育和贯彻教育理念的基本的隐性课程资源,对于各个体育专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的发挥并将有益于全体师生的人生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3体育院校图书馆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实现策略

体育院校图书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隐性课程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人,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够对隐性课程效果的达成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体育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深刻挖掘隐性课程的内涵并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认真执行,并适时改进,主动探索为师生读者提供最便捷的资料检索和最舒心的服务途径。首先,体育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不断补充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根据体育院校师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3〕其次,营造一个活泼民主、自由健康的图书馆读书氛围也是图书馆发挥隐性课程功能的题中之意。因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实施各种鼓励措施,用高尚的精神感染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再次,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性。读者在图书馆学习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读者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挑选不同的学习材料和书籍文献。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借助暗示、感染等方式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最后,体育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时刻注意锻炼自己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有着扎实的信息检索、图书分类等基本技术,做好教师和学生开启知识资料库的引路人,从而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

4结语

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整体外观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读书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展现出体育院校的体育文化气息(民族传统体育的收敛自持和西方竞技体育的外向张扬)和体育教育理念(终身体育和体育育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料建设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最先进的图文资料管理技术,并根据本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料管理和检索体系,从而为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的隐性课程功能提供物质基础。体育院校图书馆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实现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原则,以全体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生读者利益的最大实现为根本目标,以辅助体育教学,提高师生人文素养为办馆灵魂,探索出更好更完善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既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合理的图书馆制度和行为规范,又要借鉴其他体育院校比较成熟和开展较好并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体育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不断补充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用高尚的精神感染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学习的榜样;借助暗示、感染等方式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时刻注意锻炼自己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功能。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由于竞争的日益严峻,单纯的依靠传统模式已经无法保证企业在行业中取得优势,加强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每个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复杂工程,虽然各个企业都有差异,但是,施工管理中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必然会极大的挖掘企业内的潜在效益,真正实现增产节约的目的。

一、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为取得最大的利润,要么在招标时拿到较高的价格,显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可能,要么就是加强成本的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就逐渐体现出来:首先,成本控制的情形反应整个施工管理的本质,一个基于支出较大、浪费严重的施工企业为取得较大利润,必然会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质量,这就无法避免产生问题;其次,成本控制反应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途径就是实现成本最小化,企业各种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任务进行的,而要实现这个任务,没有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问题,具体的分为:

1、成本控制的重视度不够:在当下的施工企业中,不重视对施工成本的管理,认为没有实施成本控制的必要,而且没有指定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即使少数拥有控制体系的企业也会因为落实能力不强,起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成本控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成本管理需要以专业理论为指导,并配以拥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人才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对于当下大多数企业,由于成本控制意识的不强,成本管理人员普遍水平不高,缺乏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的运用,成本控制的效率不高;

3、缺乏对采购的管理以及浪费严重:对于采购部门,没有一个准确的订货数量,为满足实际施工过程的需要,往往采购的数量远远大于实际的用量,导致资源的大幅度浪费,同时,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不计量的使用,浪费现象严重,加大了支出,成本控制能力低下。

二、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建立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

在工程策划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工程目标成本,作为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线。随着工程施工的进行,造价动态发生变化,当动态造价与目标成本发生差异时,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目标成本进行修订,防止目标成本失控。在目标成本编制完成后,明确各部门、各阶段的责任,实现对目标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保证目标成本顺利实现,从而对该建筑施工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2.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以选择最优施工单位,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益。在该工程招投标阶段重视招投标文件编制工作,并依照招投标文件中的条款来实现成本控制。施工单位重视招投标文件起草工作,从而更好的指导施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施工单位编制招投标文件前,做好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协调工作,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避免图纸构造不详细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存在的其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从而提高文件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施工单位重视招标文件管理,提高招标文件质量。工程量清单是整个招标文件的核心和关键,做好其编制工作,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原则,确保编制的科学性,计量准确,不重不漏,为控制工程成本奠定基础。同时,编制人员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积累和总结经验,编制好工程量清单;对投标单位的总报价和单项报价进行评审,确保各项报价合格,确定合理的合同造价,从而为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奠定基础。

3.做好建筑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①合理选择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重要指导文件。因而必须重视组织设计方案论证,选用最优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②重视建筑施工材料成本控制。施工中,成本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重视材料审核,施工单位做好材料采购工作,保证材料质量,并加强试验检测工作,保证材料质量合格,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实现对成本的合理控制。

③加强建筑施工人工费和机械费的控制。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注重提高自身信誉度,实力和施工人员素质,并在施工中对施工的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把关,做好记录工作,做好劳务工资统计工作,并报请预算人员进行审核,看每个月工资总额是否超预算,从而实现对人工费用的有效控制。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④重视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为控制成本,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合同的各项规定,减少工程索赔情况,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发生。施工单位严格以合同规定为依据,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成本管理人员严格审核工程变更,防止不必要损失的发生,避免了不必要索赔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建筑施工成本。

⑤重视隐蔽工程签证和施工现场变更。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现场签证手续,实现对成本的事先控制,成本管理人员重视审核隐蔽工程,重视现场计量工作,为控制成本提供依据。同时在施工中还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对工程变更,如果没有审核和加强管理,往往容易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而该工程施工单位十分重视审核工作,对必须发生的工程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方共同签字确认,并在施工前确认变更部分,避免不必要拆除而增加费用,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4.施工方案上的成本控制

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一是逐项列出工程项目的施工内容,并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成本等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从而确立出工时数,以便为今后检查监督打下基础;二是就工程项目实行垂直或横向分解,从而确立各分项工程及其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费用情况,实现分段控制费用成本的目的;三是按照分项工程内容,对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配备情况进行确立,防止资料浪费情况发生;四是在分项工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同时根据时间或分项项目为标准制定相应的成本计划,为施工的实时监控提供便利,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5.加强建筑施工竣工结算的成本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该工程中具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重视竣工结算的编制工作,严格审核结算成本,包括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设计变更等内容,都加强审核工作,如实结算,防止重复和遗漏现象发生;重视结算资料管理,确保资料完整,对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资料都收集和整理好,保证资料完整;重视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核,根据工程结算编制依据和施工合同要求全面细致审核,确保满足合同规定,从而实现了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涉及范围较广,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通过工程实践不断总结成本控制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12-02

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职业岗位,社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来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

土木工程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科学技术的总称,道路与桥梁工程是大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

土木工程(道桥)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大块。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学科性质为技术应用型学科,其理论体系是源于工程实践,通过总结、提炼、创新学成专业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工程实践。道路与桥梁工程实践是该专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目标。同时,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土木工程(道桥)专业人才大多分布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当今的用人单位一般均要求新进人员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管理,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本文根据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桥)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工程(道桥)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同类院校同专业实践教学参考借鉴。

一、地方院校道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习认识缺位

在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关键。高等院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端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缺一不可,是学生专业教育的两翼。但目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往往落后于理论教学。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在于,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到教学管理层都对实践性教学的性质和作用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塑造的重要性。因此,造成实践教学投入匮乏,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热情,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应付了事。这种错误导致实践教学很难有效展开。相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简单地将理论教学的方法移植到实践教学当中,并不能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道桥)专业人才的目的。

(二)实习内容简单

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道桥工程实验、道桥专业认识实习、道桥专业生产实习、道桥专业毕业实习、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实验课教学是按照固定的实验流程,采用固定的操作模式,完成固定的实验内容,得到预先设定好的实验结果,这一固化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实验报告的相似性较高。道桥专业生产实习往往采用短期的集中实习时间,集中实习学生的方式,从而给施工单位造成极大的现场施工管理的压力。出于生产安全的考虑,施工单位往往压缩实习内容,减少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使学生只能从表面上了解道路桥梁施工的相关过程、方法、机械设备以及管理内容。道桥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仅仅是就设计而设计,就计算而计算,没有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程设计的做法更加简单,往往是学生对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完成。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加之授课教师的精力有限,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学生互相抄袭课程设计任务书的机会,助长了学生的学习懈怠思想。

(三)实践基地缺乏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土木建筑学院每年招收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达160人。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其需要的实习基地(工地)也越多。由于道桥工地一般都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这加大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施工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大量学生集中来工地实习,这加大了联系实习单位的难度。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对策

(一)强化思想认识

实践教学是一个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过程――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科技研究工作能力。与研究性大学相比,实践教学是地方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和基地,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投入――师资、时间、场地和经费。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加强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层面,学校要创造重视实践教学的大环境,一是从制度层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二是在资金方面,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逐步提高学生实习经费安排,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三是在师资方面,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适当引入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学生。

教师层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学人才。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应该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原则,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实践促进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将所学用于实践,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生层面,学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懒惰思想,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认真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二)完善实践教学系统

建立基于能力培训的实践教学系统,需要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依据实践教学要求安排理论教学。基于能力的实践教学系统包括四个实践教学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系统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目标,重视课堂与实践场所、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的三种互动。4个实践教学集是同一工程技能运用的若干层次,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达到学生对某一工程技能的掌握。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实践能力。结构设计、道桥材料实验、道桥CAD、道桥施工管理等所有道桥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都是通过若干层次的实践教学集对每个能力的分层次强化训练,最终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水平。

(三)拓展实习基地

应该从校内外两个方面拓展实习基地。

1.建设高水平的土木实验中心。结合学校硕士点验收和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学校建设了近5000平方米的土木实验中心,包括一个1000平方米的结构试验大厅。学院在学校支持下,投入近百万元资金购置了相应的实验设备,组建了工程结构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土木实验中心是一个开放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教学课程相互组合,完成相关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三结合。

2.强化院企合作。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积极吸收郑州市内的中建七局、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郑州路桥建设投资集团、郑州轨道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吸引社会信誉好的民营道桥类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实现实践教学的社会化,争取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依据教学、实践和就业三者合一的要求,按照学校《学生自主联系外出毕业设计(实习)的管理规定》的规章,通过细化实习计划、安全协议和实习效果等方面的规定,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选择实习单位,将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的选择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 灵活安排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时间,鼓励学生在就业单位发现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真题真做,真正实现院、企、生“三赢”的局面。

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回归学生主体,回归工程本位。高校应创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为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道桥)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克志,安凯,彭云龙.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1-4.

[2] 王文仲.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79-80.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35-03

培养大量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社会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3+1”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前3学年主要在校进行系统课程学习,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第4学年主要在校外结合工程生产、科学研究进行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3+1”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地方院校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内容。

一、“3+1”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虽制定了一系列基于“地方性、应用性、复合型”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受各种条件限制或约束,诸多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既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环节;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滞后,往往停留在验证性的层面上;三是实践教学的方法只注重传授而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动手能力很弱,创新精神不足,毕业生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技术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这种两难的尴尬处境迫使教育者必须正视新常态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2.有利学生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地方本科院校“3+1”人才培养模式的第四学年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对计划就业施工企业的学生可选择到大型施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1学年的实践教学时间便于企业进行管理及可保证学生融于工程完成主要工艺实践,同时又能较好解决实习单位难找及避免学生实习走马观花的现象发生。对于以职业发展为设计的学生,可选择土木工程类设计院进行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全程参入多项实际工程的设计,有利提升学生工程设计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励志考研的学生,“3+1”人才培养模式可避免因考研复习而被迫放弃第七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保证这类学生在课程体系学习过程中的完整性,同时也能个性灵活处理考研与实践教学及毕业设计的相互关系。“3+1”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提供了工程背景,同时增进了企业与学生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学生就业与企业招人进行双向选择。

3.有利地方院校土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国家教育部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启动了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1]。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可使高校和企业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因此,“3+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3+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构建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土木工程专业从2013级开始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一套面向地方本科院校“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1.土木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依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优化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及广东省特色专业,有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专业基础。土木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2],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3+1”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采取校内与校外、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及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2.“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课程框架。课程体系构建要妥善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按照“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建立了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与审定的有效机制,吸收用人单位合理化建议。课程体系结构规划如图1,毕业学分要求和总学时分布见表1。

3.“3+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贯穿本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将课程内实践与课外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践项目选题,力求结合实际。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单独开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紧密结合、协调配合、相互补充,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各方向分别安排七个课程设计、二个课程实习等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3)第四学年完全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力求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4.“3+1”人才培养模式下第二课堂创新机制建立。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阵地。探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模式和方法,营造包括课外科研能力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社会实践、文化体育在内的课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利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南地区结构模型大赛、市校结构模型大赛及课程相关各类别专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知识扩充、能力培养的渠道和平台。开展各种文化科技系列讲座、社会调查活动、学生科技发明活动,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文化艺术节、读书报告会、音乐会、书画展等活动,形成良好文化科技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3+1”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即不但应有较深厚的理论教学功底,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主要有:(1)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优先考虑应用型师资的引进,拓宽师资引进和培养渠道,鼓励和选派教师到社会各部门和大中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历。(2)通过校企(行业)合作共建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将工程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契合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6.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为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设计单位,以及与土木工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利用高校技术力量为企业人员培训、技术攻关等提供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重点选择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用工需求大和社会声誉好的土木工程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3+1”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及运行体制探索

“3+1”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原教学管理及运行体制已不适应,因此,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体制。

1.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评估机制。聘请企业、行业和高校土木工程专家,组成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估委员会,定期召开评估委员会对“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审。成立由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主讲教师为成员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小组,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2.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管理制度。建立专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制度,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特别是新进博士,须有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建立外聘教师的聘用和考评制度,让真正有能力且有意愿的企业界人士切实担起理论与实际教学或指导。建立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相关的激励机制。

3.建立专业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该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1)主干课、核心课实行教考分离制度;(2)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行导师制;(3)教师考核采用“学生评教+教学指标量化”制;(4)过程监督与检查多采用教学督导制、学生信息反馈制、听课制等。

四、结语

我校从2013级开始进行的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运行良好,该模式能较好凸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人才培养特点。“3+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程教育实践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篇9

【引言】:在建筑行业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高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高层建筑作为以钢筋混凝土作为基础结构的建筑方式,在抗压性方面非常巨大,但是,在具有高强度的抗压性的同时,却有着非常较低的抗拉性,然而抗拉性过低就会导致建筑出现裂缝风险的可能性加大。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在建筑施工程中是比较多见的,同时,裂缝问题也给设计和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对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引发裂缝现象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钢筋混泥土结构裂缝存在的危害

首先钢筋混泥土结构出现裂缝会对建筑物的防水性带来影响。钢筋混泥土结构一旦出现了裂缝,则在遇到楼板间有水源的情况时很容易出现渗水的F象,对邻近住户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其次,裂缝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房屋一旦出现裂缝,其承载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房屋在进行装修的过程中还会增加新的负荷,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承载力。最后,裂缝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混凝土结构中甚至小小的裂缝若是未能妥善处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坍塌,可见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的。

2.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2.1 设计因素导致的裂缝

在设计过程中,一是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这样建成的房屋梁板成型后刚度差,整体挠度偏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四角裂缝;并且如果设计板厚度不够,挠度验算不准确造成挠度偏大的情况下,也容易引起四角裂缝。二是未设置伸缩缝,会导致在薄弱环节产生收缩裂缝,这是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三是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或者出现双向受力,一方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也极易导致楼板裂缝的不规则裂缝。

2.2 材料因素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原料的原因由于混凝土在配合的过程中比例不当,比如胶结料偏多、

用水量偏小,而且砂率偏大、或者是外加剂中有一些不合理的增加粘稠度的成分等,从而使得混凝土过于粘稠,在振捣的时候其中的气泡不易排出,这种情况还容易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在入模之后也不敢进行充分的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使得混凝土结构表面被硬化,从而出现蜂窝麻面,最终形成裂缝[1]。

2.3 施工因素导致的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动荷载、冲击荷载,模板、钢管等周转材料的集中堆放,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承受高于设计时所考虑的荷载而出现裂缝。

3. 预防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措施

为了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做好预防建筑裂缝的产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3.1 从设计方面防控裂缝。在设计时要计算好各个方面的承载负荷,将各种容易产生负载的原因要统计清楚,要按照最大的承载负荷进行设计[2]。同时,对于各种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施工一定要引起相应的重视,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不好各种问题都会出现。

3.2 从控制材料方面防控裂缝。为了防止由于原料质量问题造成混凝土的裂缝。在采购混凝土原材料时,要选择名厂名牌产品,并且每批产品都要提品合格单。在原材料保存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产品的要求进行保存,对水泥产品,空气的相对湿度很关键,因此保存环境要格外引起重视。

3.3 在施工过程中防控裂缝

造成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在施工过程若是管理控制不当也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想防控裂缝的产生必须通过一定的施工控制手段,让这些施工手段适用于整个施工过程。

结束语

目前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大多都是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若是出现裂缝,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裂缝要做到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10

一、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

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共同承担国家课题、合作技术研发、共建研发实体为主要合作创新模式,通过主体之间、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人力、知识、技术、基础设施、资本、信息及政策等创新资源的互动,实现合作技术创新目标,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组织形态。?譹?訛

通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增加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明确自身发展应具备的专业素质;通过在企业里面的实习,可以为毕业生毕业设计提供素材,为毕业生独立从事科研提供平台。?譺?訛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肩负着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因此地方高校理应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当中,这就决定了像洛阳理工学院等这些地方高校的工科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服务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市场发展的需要,从生产实践中来,到生产实践中去。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借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科研力量和师资力量解决企业面临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企业也可以和高校联合攻关科研难题,成果共享;利用高校的师资优势对内部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定向培养本、专科优秀学生;企业也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发现和培养人才,吸收这些人才到自己企业里面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学生在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期间,可以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风险。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目前,由于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滞后、地方高校综合实力有限、所在地区经济不太发达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地方高校在现阶段产学研合作处于初级阶段,还处于在借鉴、模仿的阶段。鉴于目前河南省、洛阳市的实际情况,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三种:

1.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产学研合作的最基本的形式,不仅解决了高校各种实习基地困难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这一形式也是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机会,学生深入企业内部和建筑工地实践,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切磋,深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了解到最新的施工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实习期间有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毕业选择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与企业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可以让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能够使学生面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调动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团队合作,培养了专业业务技能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技术服务合作

高校和企业技术服务合作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学校为企业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二是学校利用教师人才优势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有些企业在承建大型工程项目时暂时严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企业就会求助于高校,高校从教师队伍中组建技术支持小组,常驻工地提供技术指导、施工指导等服务,在这期间教师面临的技术问题也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动案例,丰富了教师的阅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譻?訛

3.校企共同组建研发中心

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研发中心,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课题等方面的研发,研究成果双方共享,风险共担。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科研实力,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企业出经费和设备,学校出人员,创办由教师、企业专家及优秀学生组成的研究中心,双方建立中长期的合作关系。?譼?訛研究中心成立目的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新技术领域的开发,专利申请,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培养和稳定优秀的科技人才,推动创新。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院系一般都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比较先进的工程分析测试仪器,而这些资源是企业所缺乏的,也是企业用来检测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工具。对企业来说节省了购买仪器等实验设备的费用,对于高校来说,企业提供了试验场所和工程环境,一般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科技研发只能做到实验室小试阶段,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到相关的工程企业进行测试并逐步完善试验方案。?譽?訛

三、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分析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本着服务地方、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选择洛阳市河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洛阳广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洛阳金十地产有限公司、山西太原道桥施工企业、中铁十五局、河南省六零荥兰实业有限公司、河南高远路业集团、华夏邮电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参某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伙伴,这些企业从事建设工程、道桥暖通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工程监理,其资质较好,在社会上信誉较高、影响较大,每年能够招收大量的毕业生。洛阳理工学院与这些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规定了合作章程,保证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运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了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积极作用,土木工程系有20%的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完成了毕业设计,在这期间除了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工地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实现了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与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直接对接,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培养了企业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土木工程系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3%,2013年本科毕业生签约率达到了100%;因为毕业生在单位表现良好、业务素质高,工作1到2年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和项目经理,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受这些优秀毕业生的影响,有些单位还与学校签订了长期接受毕业生的协议。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活跃在洛阳市周边的建筑工地,参与了城市市政工程的改造,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产学研合作成果给土木工程系带来了科研经费,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了办学条件,使教师和学生受益。《太原枢纽新建西南环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项目四年来引进资金480万元,其他项目每年引进资金近100万元;这些资金的引进用来购置教学仪器、实验室的改造,奖励为产学研合作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让整个系部的教师受益,在成果的激励下,为下一阶段的校企合作实现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有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一部分顶岗实习工资收入,减轻了家庭学费负担,也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的艰辛、收获的喜悦。

利用产学研平台,改变了土木工程系的实践教学模式,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结构相融合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推动了土木工程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改革,促进了地下工程、供热通风与设备技术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土木工程系每年组织年轻教师轮流到合作企业的工地兼职进行技术指导,先后到河北张石公路三号地至张北段高速公路现场施工技术指导、安徽合肥市高架线I标路段进行施工监测、山西太原市西南环线提供施工技术支持。通过在企业兼职、工地实践和企业同行交流合作,土木工程系“双师” 型教师建设步伐加快,老师们在教学改革中力争上游,教材改革也如火如荼,明显的改变了教师思想素质、教学理念,师资水平取得长足的发展。

引文注释

①傅建球,张瑜.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5):35—38.

②代郭忠,刘爱华,蒋晓曙,钱爱萍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117.

③孙建.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问题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4):145.

篇11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良好的就业形势促使全国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400多所,在校生规模达20余万人[1]。但随着人才保有量的日益饱和,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着较国家高校和专业高校更大的发展困境,因此,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学科发展地位之困。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多数属于非主干专业,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弱,加之其工程类学科的科研弱势,科研成果相对也较少,在综合性高校里长期处于“弱势群体”,投入长期不足。同时,所在城市经济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先进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均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国家高校和能够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发展重要性的专业院校相比,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巨大。

(二)学科发展定位之困。地方综合性高校多以普通本科教育层次为主,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地位上处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与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之间,因此,其发展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2]。在发展定位上,既无法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争科研,又无法降低层次与专科学校争实践,在发展定位上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三)师资引进之困。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工程学科,在国家“大兴土木”的背景下,高学历、高资历的高端人才集中在工程领域和重点科研院校中,收入不菲。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工资收入往往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高端人才,加之人才引进上客观存在的“马太效应”,高端人才往往更愿意受聘于重点高校,客观上更是限制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层次的提高。

(四)培养模式之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领域门类的丰富性,是地方综合性高校“宽口径、厚基础”通才式教育的一个理想蓝本。但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在“强调通才教育、弱化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往往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三、发展困境的求解

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自1987年开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该校为例,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进行研究,为其它类似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以生产促科研,以实力提地位。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特色在于在实践性,而且,往往是实践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时越受到学生的喜欢,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确定了以设计研究院发展作为教学的补充的思路,通过设计研究院的建设,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平台。目前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已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勘查乙级资质,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人。设计院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同时,“双师型”教师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理论经验,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设计竞争力;设计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了办学实力。

(二)以差异寻特色,以特色构优势。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色,优势有三:一是地方的概念明确了其服务的主体区域,二是综合性高校的社会和行业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办学特色的灵感,三是普通高校的校情决定了学生有着比国家重点高校更好的就业心态和较专科生更为广阔的专业基础。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此为视野,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三)以层次定模式,因材施教。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浪潮,目前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普遍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式”人才,因此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培养定位于科研型人才,但也不能因为市场压力而走职业化教育的路子。在确定培养模式时,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低年级时,坚持以“大土木”方向培养,而在高年级时,则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能力及发展意向的摸底,将学生分为3种发展类型,对不同学生在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上有不同的侧重。

(四)以实践促教学,产学研协调发展。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特色,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合作教育之路,大胆的采用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4]”的模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将暑假定位为“实践学期”,低年级由学校教师和合作单位的“实践导师”进行引导,高年级则针对专业培养模式的不同,由教师协助安排相应的实践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困境的分析,结合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应该不等不靠,通过内部挖潜来提升专业地位,寻找发展机遇;同时,通过正确认识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给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定位;最后,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材施教,走“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之路,制定合理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上举措,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学校的专业声誉,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促进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3): 1-6.

篇12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对学生而言,学好这门课既能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又能为参加各类注册考试打下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教好这门课程,必须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要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执教理念,彻底进行课程改革。

一、学习情境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学习任务,获取实际施工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和开发技巧,《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分别是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采暖工程计量与计价、电气照明工程计量与计价、消防工程计量与计价、通风空调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计量计价与综合实训。每个情境又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每个项目又设计设备施工图识读、设备施工图定额计量与计价、设备施工图工程清单计量与计价三个进阶式的工作任务,任务过渡在知识要求上由旧到新,在技能要求上由简到繁,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完整的工作,学生利用学习指导书,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指导书开展任务的教与学。

二、主要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一)第一次课设计

传统的第一次课都是介绍《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概述及相关概念,学生无法把握这门课的具体内容,不能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因此,笔者第一次课就交给学生一套图纸――《学生宿舍楼卫生间的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并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识图,计量,计价。通过这套图纸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安装造价员、注册安装造价工程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岗位及能力要求有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方法、考核方案的介绍,让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有个总体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情境及其对应项目的实施

每一个学习情境设置的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学习情境之间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第一个学习情境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结合工程施工图纸,依次讲解给水管道的识图,还会重点介绍定额计量与计价、清单计量与计价的方法,其中涉及管道、除锈、刷油、附件、卫生器具等工作的计量与计价方法。每个项目都有识图、定额计量与计价、清单计量与计价三个进阶式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纯讲解计算规则,而是结合该工程的部分管道演示计算过程,同时辅以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是怎样计量的,为什么这样算,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教师没有计算的部分,最后进入计价模式的教学。为了学习的连贯性,应该结合前面学生已经计算过工程量的图纸为原型,依次进行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时,教师可以给出另一套稍复杂的图纸,要求学生通过手工进行两种模式的计量与计价,进一步锻炼并提高学生计量和计价的能力。

这种以案例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程充分融合在一体,围绕具体的工程组织实施教学,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项目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处理一个独立的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资料收集、项目实施、自我及小组评价等任务。学生通过参加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仅是最终成果,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及技能,体验实践过程中的艰辛和乐趣,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场示范教学法

对设计的各个阶段环节,部分采用课堂示范教学法,使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工作方法、流程。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解释及操作,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操作,使学生熟悉安装工程的具体技法。

(三)机房实练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要求学生能够计算工程量,列出工程量清单。教师可以安排集中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安装工程实训软件,使学生对安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全过程考核,将学生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全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的全程化。

这种以真实图纸为主线、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总之,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程很好地融于一体,围绕具体的工程开展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3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建筑设备工程》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设备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以能适应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 :建筑设备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建筑设备工程在建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保障建筑功能的重要手段。它向建筑物提供所需的能量, 同时接收各种信息也发出指令, 使建筑变得智能,有生命力。

《建筑设备工程》涉及建筑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供热与通风工程、电气工程、弱电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建筑学、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建筑设备工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以下一些经验总结。

1 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设备工程教学中突出存在以下不足。淤教师专业知识不全面,授课教师往往是建筑设备工程中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课教师,且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把建筑设备工程中全部内容在有限的学时里面面俱到讲授给学生。于教学大纲自古以来始终如一,没有鲜明的特色,且教材内容五花八门、陈旧,没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不能做到同步。盂教学方法一直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的课堂方法,没有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扩展实践教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改革,才能让课堂质量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2 教学改革

2.1 教师应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专业的建筑综合课,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对知识的全面具备,还要求对各专业设计手册、书籍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通过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参加实际工程,积累实践经验。也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发挥专业特长,共同学习、进步。

2.2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教材

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中安排的《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学时数一般在40—50 学时,但各专业对建筑设备工程方面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建筑学专业,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的选择及各种建筑设备的统筹布局,教学内容可增加室外给排水工程概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上的配合,教学内容可适当增加建筑设备施工工艺;工程管理专业,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工艺、验收规范,教学内容要增加常见的安装设备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建筑装饰工程专业,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工程如何满足建筑环境的功能性及安全性。

因此,要根据专业需要,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适应、不适合专业学习的知识,该舍则舍,如此才能更好利用教学学时,提高学习效率。

2.3 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2.3.1 引入实物教学和实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建筑设备教学中,只有课堂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学生极度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

引入实物教学,建筑设备工程主要讲设备,所以很多知识是基于设备产品的,授课时直接给学生看设备,比教师讲教材要省时省力许多。比如讲气压给水罐,直接给学生看,学生对其构造一目了然,学习其他知识也有兴趣;再如讲述低压空气断路器(空气开关)时,教师参照几种常见的自动空气开关的实物,使学生学习更直观,节省时间。

引入实例教学,即参观我们身边建筑物里的建筑设备系统,比如建筑给排水系统,结合看到的工程实例,对照建筑给排水施工图,一一查看图纸上的管线、卫生器具、管道附件、图例及符号等,学生们会很快学会如何识图,并很好理解如何把图纸变成工程实际。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实地观摩建筑设备的系统形式、管材管件连接、卫生器具安装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2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重点、难点,进行启发式教学,或者进行项目式教学。比如学习“建筑给排水系统”一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在教学楼卫生间的布置情况,完成教学楼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这个任务包含了这一章的几个主要知识点,即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供水排水方式、给水排水管材与连接方式。教师可以把课堂所讲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来划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来确定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

2.3.3 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慕课、微课、资源库、BIM 技术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习的教与学都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变得更开放、更个人、更主动。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软件制作模型(BIM 技术),或者制作微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一体化教学。同时,优化教育资源,可以成立教学团队,开放网络精品课或资源库,让学生自由选择,主动学习。

2.4 紧跟现代安装设备工程技术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带来新的设备、材料和技术,而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把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带给学生,拉近与社会实际的距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淤新设备,如真空热管太阳能热水器;于新材料,如新型铝塑复合管、PE 管;盂新技术,如智能建筑;榆新理念,如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海绵城市等。

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且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坚实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以上笔者从教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讨论了教学改革,但还缺乏具体实施的指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