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历史知识多而繁杂,高中生很容易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点,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达到高效课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调动课堂气氛。
一、多媒体的阐述
提到多媒体,人们都会把计算机、传媒设备等结合到一起,虽然说多媒体技术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传媒设备的基本物质保障,但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将计算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其中这些知识和信息是丰富多变的。所以,多媒体技术会成为现代教学体系中最恰当的教学手段,从其发展角度以及在现代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来看,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人关注。
二、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高中历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将空洞乏味的教学形式转变为既形象又有趣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克服传统教学的缺陷,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官部位,感受到历史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所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逐步成为现代高中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教师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场景,方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加深记忆。
(二)提高效率,加深理解
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展示给学生,以往的历史课堂仅凭课本中的图片不足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其发生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十分遥远,而年代的差距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某些词汇或某些思想。如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是高中历史课程中必讲的人物,而过多的语言讲述无法充分表达出当时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那个年代的见解,多媒体技术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可以通过制作的视频或者幻灯片给学生展示那个战争频繁的春秋时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儒家学派孔子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遍走各国,主张以“仁”的思想平天下,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好地理解当时孔子的思想,切实体会孔子的伟大之处。
(三)增加课容量,突破教学重难点
历史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高中历史的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又起到了信息处理的作用,明显增加了课容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往往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多媒体课堂中,呆板的文字图片转变为可视化的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加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度。
三、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一)精心安排多媒体教学内容,重新回归历史教材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素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即视感,但繁杂的知识点混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效率下降,好的多媒体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将精髓的内容合理安排到课件中,避免多媒体华而不实、教学过程中浪费时间,在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学习,让其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也要对知识的文字内容充分理解。
(二)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难点问题,设计要实用
多媒体教学实践表明,如果课件的展示时间过快,其信息的容量会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的内容还没有被学生完全吸收就被切换。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知识点和视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学习效率不增反减。因此,课堂多媒体课件并不是越多越好,其要求学生在课前设计课件中,要筛选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及自己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知识点,灵活组织教学。可以在课件中将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予以解决,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三)过犹不及,把握好度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用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要把握尺度。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太依赖多媒体这种客观媒介,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让学生把兴趣完全放到整个学科中。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本身拥有优秀的文化水平,学生才拥有十分优秀的文化素质。历史知识作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手段,并不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部,应该把握好尺度。
(四)愉悦课堂气氛,扩大课堂张力
多媒体是课堂调节气氛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学生的焦虑、紧张心理方面有更佳的效果,课堂气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请境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特点让学看图猜人物、看图编故事、看图演讲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愉悦课堂气氛,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魅力”。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不能忽略教材,更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现代教学模式下,要正确对待多媒体技术,只有合理充分地运用它,发挥多媒体的特点、优点,才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高中历史教学知识点较多,为了能够跟上教学大纲的进度,历史教师在授课时,通常采用直观呈现的方式,即将知识概括性地全部讲授给学生,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和消化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但为了能够获得成绩,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点。长此以往,不仅学生学习压力大,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而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实施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生活化理念的应用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握和安排,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和吸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由于传统历史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照本宣科地参照教材进行授课,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材上,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成为考试的机器,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很好地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很好地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地学有所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1.制订生活化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单靠学生死记硬背无法全部掌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历史知识讲解时,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原本空洞、苍白的课堂授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让学生熟记历史知识为基础,同时,提高其对古今中外历史产生和发展规律等文化知识的修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借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古代中国手工经济”一课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深入了解其发展特征,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古代中国手工艺制品用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中国手工业生产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51
虽然在高中课程中历史课程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从漫长的教育体系来看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让高中历史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变得边缘化,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也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些问题不但减弱老师的教学热情,而且又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而只是为了高考而学习应考的课程。所以,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谨慎分析研究,然后讨论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材单调乏味
目前的历史教学所学的内容太过呆板,太过单调,全部的历史教学活动都是以考试作为中心,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只是由老师单调乏味的讲解和学生的死记硬背构成。现如今高中的教学方式由快速发展的电脑等网络技术引入了多媒体的时期,然而还是有不少历史教学并未适当运用现代的高科技给予学生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得不到有效的调动和提高,也就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
2.高中历史长期被轻视
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因此,高中历史在客观上成为了副科,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衬托和补充,同时由于高中历史课时较少,使得历史老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这种单调的教学活动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厌恶感,不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根据长时期的发展状况来看,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都没有获得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高中历史习惯性的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衬托,即人们所谓的副科,再加上高中的历史课时也不是很多,就使得必须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大量的书本内容讲完,这样单一的教学活动非但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成效,还很有可能让学生逐渐的厌恶学习历史,产生烦躁心理,从而对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3.历史教学目的不明确
历史学科具备着它自身的特殊性质,所以对于老师在课堂上也只是指导学生把有关的历史知识点理解记忆,并不是深入讲解或是分析那些深层次的历史问题。可是,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非以历史为主要成员的人文科学莫属,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可以给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等等提供更有力平台。然而,目前的历史的教学母的只是在围绕考试学习,单方面的重视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并非理解记忆,因此,距现代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二、对策分析
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个不错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非常必要的措施,丰富多彩,生动的学习氛围同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加强老师教学热情的必备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无法有效地同老师进行互动,对无法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难以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因此,必须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积极营造出一种自由、民主、公平的教学氛围,老师也要积极地进行角色转变,由过去那种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解惑者。让学生在这种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并通过讨论会、讲座等多种形式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尽力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做好基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同时也与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相互吻合。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如今的教育思想愈来愈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自己单独思考的能力,还有其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也应该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中贯穿进去。比如说,当老师在讲授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的一些内容时,他就可以首先讲解一下“资产阶级革命”都说了些什么,进而指引着学生考虑英国会出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为什么中国当初就没有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呢?再思考一下能出现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社会背景是什么等,根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分析来更深刻的领会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的涵义和它的历史意义等。等学生自己彻底地考虑之后,老师再通过学生领会理解程度不一样,有目的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详细,比如,老师能通过解析资产阶级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想为除掉组织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制度阻碍,并且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在学生独立思考前提下对知识进行解析,毫无疑问是一个很有价值型和目的性的方法,在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熟知的情况下,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保证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因为历史知识很广泛,不能将历史课的教学和学习只限制在课堂之上,相反地,应该激励学生不断的探索学习,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课外阅读和参观名胜古迹等众多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本身对历史知识的独特看法,针对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热议问题说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意见,进而使得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利用。
三、结语
高中历史课的创新改革,针对于每一位历史老师都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所以每个历史老师都应该抓住这个改革的机会,好好地探讨学习其中的精神,打折全新的理念,勇敢的探究,积极地去放在实践当中去,全方面的促进课程的改革,进而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有用人才。
即便没有兴趣也要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似的学科来加以重视。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至于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一旦遇到能力考查题,学生就会出现堆砌材料的现象,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且越早越好。
二、抓基础
建高楼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同理,要把历史学好,首先我们也要学好基础。
1.精度掌握巩固基础知识
首先是要熟悉教材,精读课文,然后是要背诵每一个知识点。背诵是记忆的基础。我有几种记忆方法介绍给学生:
(1)初识记忆法:在记忆的时候先把知识点看一遍,做到整体了解。
(2)理解记忆法:记理论性的知识时,要注重理解性的记,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即使不行也要“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
(3)情景记忆法:如记忆过程性的知识时,可以将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
(4)归纳记忆法:对于章节的安排,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去记忆,然后再分成各个小专题来记忆,以时间为顺序,古今中外结合在一起来记忆。
(5)关键词语记忆法;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用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对于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借助“粉碎了”“打击了”“显示了”等关键词来提示。
(6)放电影记忆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建立在对知识的掌握之上,让知识在自己的大脑中自放电影来查漏补缺。可适用于一个知识点、一节、一章、一本书甚至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的放映。
2.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包括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整归纳概念内容、区别概念的异同。
(2)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历史学习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学习历史的真谛。
三、成体系
历史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因而学习历史还要求我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知识体系。有以下几步来构建体系:
1.抓点。如科举制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A.隋朝时期如何?B.唐朝时期怎么发展?C.宋朝时期如何完善?D.明清时期如何走向僵化?弄清这几个问题对科举制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2.穿线。分散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我们掌握的知识点,如果能用线索穿起来会更好,如珍珠一样,只有穿成项链,才会更
美丽。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如雅尔塔体系下有两条线,一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是社会主义世界,两者总体对峙。
4.对比构建立体知识网络: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在纵横向对比中掌握这些事件的实质,这样可以以一个知识带动整个知识网络,如蜘蛛网一般,用一个节带动多个线索。
把握了以上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历史将如鱼得水,轻松无比。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愈来愈多的教师已认识到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旧以个人为中心,运用“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并将高考应试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总体来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下述几点。
(一)过分强调历史教学的应试性
受高校人才录取以及评价举措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还是家长,都将高考视为改变学生人生的重要武器。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以高考应试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过分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了。
(二)忽略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高中历史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不过由于传统教育理念根基深厚,高中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凌乱、细碎,很多教师直接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态度价值,继而导致历史教学人文气息薄弱,无法发挥教育学生的功能,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将自己视为课堂中心,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只是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要想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应首先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在拓展历史教育视野的基础上,突出并强化教育功能,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切实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高效教学。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友好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教育
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教师发挥着表率作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持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与道德修养,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会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排斥该教师所授科目。因此,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较强的榜样力量,教师应重视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教授学生知识,向其传递正能量,通过个人魅力传递给学生阳光,让学生在喜欢教师的同时对其所课程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可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化师生互动,进而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尽量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突出育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
此外,高中历史教师须强化情感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调动并丰富学生的历史情感。要想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师须重视并强化个人情感教育素质,在积极响应并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和学生的情感联系,以消除学生对历史的厌恶心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满足。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学生的互动,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历史教学课堂。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供自主思考空间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与发言空间,使其获得一定的课堂学习主动权,促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活动,把握节奏。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民主、友好且富含教学智慧的教师,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多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学习特点,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最好选择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促使其更加投入地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高一历史第5课《和运动》教学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的电影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再现画面中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并激起他们深入了解“”的欲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主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主动表达个人疑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互动性学习,继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提升其道德素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教材内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校园,开始成为一种常规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一种切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丰富他们的历史情感。相对来讲,高中生担负的压力比较大,学习科目较多,学习任务繁重,每天都面对着布满白色粉笔字的黑板,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依托强大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再现教材内容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充分展开联想,构建情感丰富、互动性强的历史教学课堂。不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时要明确一点:有目的性地导入,也就是有针对性地导入。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式教学工具,只是一种单纯辅助教学形式,不能占据全部课堂。在进行课前导入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串联知识点,切忌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否则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在进行北师大版高二历史第5课《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碑帖”“诗词歌赋”以及“元剧”等相关资料,使学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充分意识到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特征,文化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引导学生探索文学和经济、政治间的内在联系。借助生动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资料,能带领学生走进文化艺术殿堂,使其更深入地感知古人内心情感与思想意识,进一步强化个人文化修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民族文化独特魅力,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再现教材情境,串联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激发并丰富其历史情感,促使学生更透彻、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模拟历史情境,强化知识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可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历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模拟并再现历史情境,以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J识和感悟,创建学生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应用历史知识的机会。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无须反复讲解课本知识,应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寻多样化课堂授课方式,积极组织并开展各种不同的历史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和再现历史情境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以北师大版高一历史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正确区分古希腊雅典君主制和贵族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正确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特征以及当时所采用的主要措施,合理区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以及民众法庭,并明确其各自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知识,笔者组织学生分别模拟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以及民众法庭,要求学生按照身份特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个人理解,针对指定案件进行大会模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与总结。
或许有的教师认为这种探究式模拟活动纯粹是浪费课堂时间,毫无教学价值。其实不然,这种模拟雅典议事制度重现历史情境的做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学生要想正确扮演历史角色,既要正确理解雅典议事制度特征,了解雅典当时的政治制度体系,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保持良好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吐字清晰,正确表达,而这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看似一场充满娱乐性、趣味性的模拟活动,其实充满了各种考验,有益于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三、结语
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并不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只要教师不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提高个人魅力,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润霞.浅谈课堂竞赛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2010(12):40.
[2]祝凌云,王佃学.高效历史课堂的六大组织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128.
一、巩固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积累
新课程的改革虽然对高考的考试方向有细微影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考试方向无论如何改革,但也脱离不了教学文本,只不过是考题的形式改变而已。所以基础知识的积累仍然是教学内容关键所在。
为了能使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系统地、有效地复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务必要紧扣新课标和考试大纲,有条有序地、全面地、扎实地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借助图片资料并联系文中的知识来分析历史事件;指导学生会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历史事件;指导和帮助学生把高中历史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从时间、相似事件、相同性质以及相关联的考点等方面加以纵横的联系,使学生理清知识点,加深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高中课本的历史知识有了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入的了解,在解答问题时才能有条不紊,应对自流。例如:我在复习《从中日到八国联军侵华》此章节时,通过网络搜集到四幅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观察这些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二、讲练结合,指导解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满足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所以在指导学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多层次,多题型的讲练方式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以及如何解题等技巧。因为高考复习的时间有限,所以讲练时要选择典型的题目,要精练,精讲。坚决不浪费学生的时间,会做的题目不让学生做,不会做的题目,不但要让学生反复做,并且在讲解时一定要精讲,使学生彻底理解,理清解题思路,并尽可能举一反三。如下题:改革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改革会使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是转型的改革;而有些改革只起着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就上面所提及的改革列举中外改革一例加以说明。未讲解此题前,我要求学生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如果审题不当,也许一个关键的字或词就会使题目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绝然不同。而此题的关键词为:改革、社会进步、转型、补偏救弊、拯救危局、中外和加以说明。在讲解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把古今中外改革的例子全部筛选一遍,并指导学生对这些改革的事件分析,归纳。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例子加以分析。总之,在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然。同时还要对有些题目一题多练,多角度全方面进行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练习才是真正的有效。
引言
当学生运用传统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不能达到学习目标时,则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围绕知识要点进行问题设定,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从根本上理解到知识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为什么要进行问题情境教学
首先,历史讲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在课堂中一不注意会非常的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把学生带入到相对应的历史情结中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新课改内容之一,通过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改变满堂灌以老师为主的情况,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再次,实施“问题式”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高中历史的跨度非常大,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基本上全书都是重点,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师生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正真的走进隶属,进行整合系统学习,也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除此,问题情境教学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能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1、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对教材本身进行利用,高中教材本身是知识的汇聚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提出在教材阅读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哪怕有偏误太多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梳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自己置疑、释疑问。
2、利用课程中的悬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问题设立,引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能引发学习的动力,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激发兴趣,而后进行探索,在探索悬念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在一些可以获得悬念的地方,或者在知识点交接的地方设置悬念,跑出问题给学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3、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历史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所讲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脱离了现实,如果机械的讲解,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本身的生活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下的事实实例,比如当下的一些时兴电视剧等,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与事实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历史的系盈利,让学生更加轻松深刻的把握知识点。
4、利用直观的视觉体会创设问题情境。百闻不如一见,比起传统的语言讲解,有时候,视觉刺激对于人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材料,如多媒体、视频资料等,学生会更容易把注意力转变过来,这时候围绕这些资料内容进行问题设置,有利于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三、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设立问题时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所有问题的设立,教师都应该以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年龄阶段等诗经情况为指导,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情境问题设计,不能脱离了教学目标盲目的追求情境;
2、需要强化教学重点,所有问题都应简洁、深刻的切入教学的内容,要有真实性,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所设立问题的回复,能够更深入的对课本问题有透彻的认识,要让过往的历史通过我们问题创设的情境还原出来,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历史;
3、所设立的问题需能承上启下,要有启发性,推动教学的进程,在知识点的地方设立问题,在知识点有相关联的地方设置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进行启发式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维和伐善思维,进而让学生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4、设立的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进行问题色剂,首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难度的问题,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不同的学生情况,应该给与不同的问题,要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收获,而且对于提问的目的性,教师必须要清楚,要有目的性的提问,指向明显,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多样的”,创设的问题不局限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开来,鉴古至今,关注现实。开放式的课堂情境能让学生更好的通过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和探究历史,让学生能有探究的余地,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课堂,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设立这样的课堂,也需要教师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备案,对要传授知识的内容、架构、重点、每个阶段学生的心态走向进行定位,从而做到能够科学的提出问题,并且学生能够要通过问题主动去思考,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玉娟,高中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考试周刊,, 2013(82):139-139
[2]曾清浩,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吉林教育:综合, 2014(6Z):17-17
【中图分类号】G633.51
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重视历史知识的连贯性、知识体系的融入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命题中也更高突出历史知识的整合运用,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文明史观、全球历史观、现代化史观等深入研究,都将能收到更好的运用效果。
一、简述多元历史观的相关概念
1、整体概念分析
多元历史观作为一种全新的方法,主要从不同的历史角度来诠释历史事件、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等不同综合,并通过唯物历史、辩证历史的科学分析方法,将历史教学中的特定环境与整个教学相融合,尤其是将不同角度的历史事件形成整体的融入、贯穿,构建知识体系的全盘运用,让学生在历史角度下审视知识的全面效果,进而促进整个教学的整体发展。譬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与情节,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等进行深入阐述,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2、不同分类的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标体现了“一元多样”的史学观念,即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借鉴和吸纳了近年来兴起的一系列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通观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的新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重要的史观:一是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二是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二、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历史观的教学融入
1、运用漫画进行情景教学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幽默性的图画,在历史教学插图中,漫画最具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那蕴藏在笔墨深处的寓意往往给人无尽的历史韵味,令人过目难忘,那画中的内容是对某一个时代、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反映,正是这特定的内容及魅力,使它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从实践来看,漫画有多种用处,创设历史情景是其中之一,它可激发学生兴趣,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例如:讲时,可向学生展示《小个子击倒了大个子》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个小个子日本人击倒了大个子中国人,较形象地说明了大清王朝这个宠然大物竟会败在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手里,这铁的事实震惊了中国人,也震惊了世界。从这幅漫画的寓意中可让学生充分体验清王朝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明白日本虽然是个小国,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却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一个强国。
2、建构多元史观下的历史线索
建构“历史线索”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以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托、以中外对比为内涵的线索。首先从古至今选定若干重要的时间段,用全球史观概括出其阶段特点(同个时间段中国和西方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再将教材的具体相关章节放入对应的时间段当中,用结构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来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时间、事件,同时还能培养其对比中、外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全球史观,使其知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以“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时间段为例加以说明: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既体现了全球史观,又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若干课的内容放入一个知识平面当中,让学生记住基本时间的同时,还培养了其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其知识体系科学化、系统化。
3、统整多种历史观教学模式
历史是内容极其丰富且相互联系的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历史发展的多个侧面及其线索。如关于中国近代史,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从政治史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确以救国与革命为主要线索,“革命史观”是言之成理的学术观点。这种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研究与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多角度探求。
三、结语
通过采用多元历史观教学的运用,尤其是结合当期历史知识系统化、连贯化的发展模式中,要突出对整个教学的细化,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解答,提升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 [1]杨菊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 [2]段进生.从命题变化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以2010年高考山东卷历史27题为例[J].山东教育.2010(29)
・ [3]吴宝棋.以新的史学观指导高中历史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03)
・ [4]朱志琴.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如何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取舍[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1)
有效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或发展,是评价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历史学科是对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有不仅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并没有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效益,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完全展现。于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有效教学被积极、广泛地引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益。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满堂灌,这种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只会一味的接受,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好处。对于现在新课标教学来说,很多原有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新课标教学的理念是主体回归,但原有的教学确实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这在根本上就有区别。现在强调的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体现的是一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思想,很多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思考,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配合,教师在课堂上把该讲的知识点全部讲完,学生在课堂上先把该学的学习了,课下再去认真复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满堂灌给老师的感觉就是他们已经把很多知识都讲授给了学生,而且每节课都是那么的充实。但对于学生来说,太多的知识量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研究显示学生的听课有效时间只是那么短短的十几分钟,剩下的时间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想在这种教学现状下让学生学到、掌握更多知识,总感觉是少数同学的能力范围内,大部分的同学是做不到的。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才能提升成绩,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二、有效教学策略
(一)准备阶段的策略
教学准备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所进行的一些必要准备,如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研究,对教学资源的分析、整合和处理,等等。这样教师在授课环节中才能做到心中有计划,授课才会有条不紊。教学准备阶段充分与否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问题不可忽视。
(二)实施阶段的策略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教学实施阶段的有效性策略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策略性选择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教学策略,既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寻求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理论,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以探究式教学方法诱发有效教学
实践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还需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进行诱发,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教师有目的地构建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诱发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进行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与提问来诱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有效学习,自主深入学习与探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阶段的策略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转引自“百度百科”)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三、革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学理念的革新不仅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也是一次创新与尝试,这对于优化历史教学的实施效果极为有利。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其教学过程应当更多地表现为对学生言语表达技能的灌输,而并非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讲授环节,这对于综合实用人才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在突出历史课程教学实用性的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知识的讲解是为了服务于应用,因此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知识也是尤为重要的,这对学生视野的拓展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也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法,树立创新意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究有效教学新途径,借以来推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不断延续。
参考文献:
1.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知识总结和联想。要想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不仅需要在课下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还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抓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毕业班的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备考经验,他们依据以往的高考经验进行课程内容讲授和辅导,因此学生要好好听每一节课,要听好课。听好课并不是说在整个课堂上都只听教师讲话,一个会高效学习的学生会跟随教师的步伐,通过教师的分析理清复习思路,并进行逻辑思维的转化,抓住课堂复习的重点,同时依据相关内容分清主次,进行恰当的复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知识联想,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本章节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提高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复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讲述某一个时期政治状况的时候,可以将民族、文化以及对外交往等知识联系起来。在讲述某一改革的时候,可以自主想象改革之后的影响以及同时期的其他改革模式等,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或复习效率的提升。
2.加强记忆,学会背诵。记忆是基础,要想提高历史高考成绩,不仅要对知识进行理解,还要对各个章节中的重点进行记忆。第一轮复习是以后复习的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学会背诵非常重要。当然,这里说的学会背诵,并不是简单地机械记忆、死记硬背,而是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分类和整理,进行理解式的记忆。历史学科内容具有较多的细节,在进行第一轮记忆的时候,可以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理解,通过诵读和理解大脑中会呈现一个章节大致的内容,然后就可以进行知识结构构建(章节知识的罗列)。例如,将第一章整体的内容整理出来后,就可整理第一节、第二节中的具体内容,这样每一章节的知识都罗列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章节中的内容进行联想记忆,这会使以后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
3.学会比较,分类整理。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可知,越来越多的历史试题是将不同时期人物和事件的比较作为突破口的。因此,在看书的时候要头脑灵活,在看到某一个人物的时候要进行快速思考和过滤,想象一下历史上有没有和此人物相似的情况,如果有的话,就要进行细致的比较,作全方位的总结和区分。例如,在古代史中,可以将隋炀帝、汉武帝、秦始皇进行比较,还可以将几次变法、农民战争进行比较。另外,分类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整理,可理顺其中的关系。例如,可以分别整理各个时期的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变迁以及重要人物等。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分类,我们会将容易混淆的知识区分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分析比较能力。
二、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的注意事项
1.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做综合题时就应该准备两套好的复习资料,一套优质的综合卷用于自我检测,另一套优质的专项汇总训练用于检测后的相应强化。按高考时间做综合题,对发现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做重点复习。这样一测一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资料要配有讲解和思路,便于对答案进行理解。到5月中旬以后,要回归课本,适当调低练习题的难度,放慢做题的节奏。对课本中的重点章节要关注,以清理遗漏知识点为主。
历史教育并非纯粹的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现行的高中历史学科课改的核心目标界定为: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历史学科被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应该鲜活生动的历史变得沉闷呆板,学生也对其没有兴趣,历史老师如何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学科遭遇窘况的原因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不足。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不少学校、家长乃至学生把历史学科视为“副科”,设置课程时,历史学科的课时数很有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往往很难全部完成。这就带来连锁反应: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法上仓促简单,敷衍对待,扼杀了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校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课改精神,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报考文科的学生相对较少,成绩也相对较低,在历史学科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数量有限。
2.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机械。
有些老师将历史等同于“老古董”,就历史讲历史,自己机械地说历史,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完成了教学任务便万事大吉,急功近利。
3.对历史教材使用不恰当,学生缺乏质疑意识的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教材而非用教材的状况。教材中的结论只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所以必须有质疑的精神。一些教师不仅自己设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而且扼杀学生的质疑意识,不允许学生质疑,既导致课堂教学的索然无味,又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
4.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历史教学评价内容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个单一的工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评价不够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1.创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历史教学因其包含的人文情怀,可以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历史是一种基础知识,是一部社会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之兴衰,重视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的人。
各科皆有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所以历史正是各学科的交汇点所在。因此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知识探究的过程,鼓励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发挥想象力,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另外,历史教学承担着政治教化的功能,对于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所以应该充分重视起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史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和思想引导功能。
2.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在历史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幽默风趣的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断出现的挑战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如考察历史古迹、历史问题专题研究、编演历史剧等方式,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使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展自我能力,学会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程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诠释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范围。当历史知识以动态的视频、历史影像、课程设计等变换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就会被激发,枯燥的历史会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对历史情境的营造,学生可以用眼、耳、心感知历史长河中的社会巨变,朝代更迭,“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更为充分地理解历史。比如在讲到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史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饮食、住房、婚丧习俗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一目了然,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对政治经济的一种直观的反映,近代中国或主动或被动的变化既有殖民入侵带来的影响,又有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些方式的运用目的是让历史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高效,弥补传统教学资料来源的不足和单一性。实践也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了一个师生共学、共享的和谐课堂。
3.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人文精神。
教学不仅仅是讲课,课堂上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创造表达思想、释放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跳出教材处理教材,从宏观上、学习方法原理上处理对待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理性地面对教材。
现今的中学历史教材在过去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教材编写的特点,引入史料,加入插图,更为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是教师不应止步于此。教师应在下工夫把教材吃透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做到合理取舍,以大历史的眼光,从文明演进、全球、现代化进程甚至社会心态发展等各个角度揭示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内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比如在如何看待的问题上,可提供不同角度的资料让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明白有多种观点的存在,但是要做到有依有据,不能信口开河,哗众取宠。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历史内容一般都与人文价值有关系,反映的是人文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入人文精神,变历史课堂为人文课堂,在人文中理解历史的魅力。如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教学的楷模,如果能以这样具体生动的史实和历史人物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走上人文的舞台,就必能对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有所益处,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拓宽评价渠道,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而从学生对史料的处理能力、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在历史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定量评价的比重会逐步缩小,历史考试完全可以从闭卷走向开卷,由笔试形式走向答辩形式,由目前重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能力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见解和活学活用能力,等等,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在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中认识自我,获得信心。
5.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其他能力。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科学,需要一定的识记能力。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也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揭示本质,必须以记忆带动思维,以思维促进记忆,不可偏废。当然提高记忆能力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记忆。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所阐述的内容,将教材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才能牢固地记忆,形成良好的记忆循环链条。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重复练习不断加强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驾驭能力。
无论是从历史教学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出发,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都非常重要,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自主认知探究,使得学生的论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还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不过这个过程要渗透在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外,需要师生不断地实践方可达成。
6.历史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发展。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些教师更多地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却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对新的学术发展不够关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程式化教学中解脱出来。
历史学科是一门提高国民素养,培育民族性格的必修课程,在今天应受到高度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的人才,而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质,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这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所以在教学中不应仅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关心自身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每位高中历史老师都深感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岸映.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技导刊,2010,(7).
[2]史宝叶.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园,2010,(10).
素质教育的历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单靠教师“讲课”是不行的,还要通过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来实现。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在一种良好平等的气氛中直接、自由地进行探索、讨论,多向思维,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的一种学习形式。如何能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试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何谓高中历史中讨论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广,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深人。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有效补充。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和应用,许多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在尝试运用讨论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贯彻课改精神,本人尝试将讨论式教学引人高中历史课堂,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何谓讨论式教学?本人认为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
二、高中历史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和主导性原则
采用讨论式教学,就是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使其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应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的提出问题、互相交流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也并非不关注教师在其中的指导地位,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做到有目的、有序的掌握讨论活动的局面,并引导和激发学生去积极的主动并带有创造性的进行讨论。
2.全体性原则
课堂的讨论活动,需要全部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使每一个成员,包括老师在内,都要在讨论中得到收获,那就要求历史老师要精心的挑选课前预习方向和讨论题目。首先,讨论的方向和内容要跟课程安排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其次讨论的话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思维灵感;再次就是讨论的题目要有坡度,因为目前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能力也都存在差异,所以在选择话题上要做到既突出“点”,又要照顾到整个“面”,做点难易适度点面结合。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讨论中有收获,使得课程讨论成为真正的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环节。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讨论形式
1. 相互协商法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中,我先提出了问题:请从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习俗风尚、交通工具、通信手段、传播媒介等方面考虑,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有了怎样的变迁?以及造成这些变迁的原因是什么?而后各小组成员自己思考、协商,汇总形成小组观点,再拿出来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全体达成共识。这样的过程,既发挥了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又汇集了同学们的共同智慧,起到了提升对祖国悠久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热爱之情。
2.相互补充法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3.相互提问法
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学生之间可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这样的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如加人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三、高中历史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实施
1.设置疑问
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给学生设置疑问,所以教师就要深人的研究历史课本的结构和知识点的分布,然后根据课程安排一步一步的逐渐提高难度的设置问题,学生在课前的准备问题过程中,就已经熟悉课本知识,在课上才能更为主动的参与讨论。高中历史教育,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文学、地理、政治等方面,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解决疑问
在学生充分进行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些疑问。尽可能的让学生发言,互相交流看法,然后自己去解决疑问并提出新的问题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引领学生前往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传输者,不要过多的发言,而是以提问题为主,让学生主动的动脑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
3.总结疑问
作为老师要善始善终,要依据课堂的讨论情况来及时的做出总结,然后根据总结去指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教学进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发挥出最佳效果。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采用有效的课堂讨论式教学,体现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能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也能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付会芳.高中历史常用课堂导人技巧例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4)
关键词
智能录播系统;高中历史;校园网
1前言
高中历史课程涵盖知识容量大,理解难度大,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变革教学方式,利用智能录播系统来辅助教学,对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意义深远。通过重塑历史情境、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有效运用智能录播系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在动态、详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源材料冲击下,学生或是展开联系,或是进行具体操作,或是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从参与中获得自我成就感,以激励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形成持续稳定的历史学习热情,发挥历史教学的特色作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使用录播系统优化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教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工具,也可以说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利用录播系统服务课堂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因为:一是许多教师从事教学多年,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安于现状,不愿意尝试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二是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课后又忙于生活上的琐事,没有空闲研究教学方式的创新;三是有不少教师平时较少研究电教设备,对智能录播系统的使用操作步骤不了解,不会操作;四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学就应该在课堂上进行,不应当延伸到网络。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要利用录播系统服务于高中历史课堂,需要克服重重压力。但为了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和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应披荆斩棘。
3充分了解录播系统,变革课堂教学
录播系统是根据中学教师实际操作习惯,为我国课堂教学和远程教育专门定制开发的一款录制课堂(培训内容)的录播工具,集课件录制、编辑、内容控制、学习进度、精品课件加工等于一体的智能化课件制作系统。录制的课件具有质量高、文件容量小、音质好、画面清晰等特点,能够轻松地将教学中的场景、电脑屏幕内容等录制为一体化的课件。录制课件完整地记录了历史教师在授课中的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还包含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任何课件和板书场景,并可成支持移动终端播放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可以开放式地在网络上直播授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终端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输入指定IP地址,即可接收远端授课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
4录播系统让资源数字化,打造精品课程
校园网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丰富的资源,智能录播系统将变革校园网建设的传统模式。在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撑下,就可以系统性地对视频课程进行加工和分类整理,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推进历史学科发展和历史教研组建设。一方面,这些特色课程的视频可以让青年教师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可以极大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课后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课后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和有选择性的学习。高中生的课后学习很重要,传统的课后学习,除了做课后作业,就是翻看课堂笔记,而课堂笔记一般是提纲式的,不可能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也达不到课堂再现的效果。如果教师采用智能录播系统,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下载或在线点播等方式,通过观看视频文件进行学习[1]。这种复习效果与翻看课堂笔记相比,就好比观看电视和阅读书籍的区别,比较适合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能有效弥补高中生课堂学习的不足。并且,高中生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巩固所学知识,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点,做到温故而知新。
5重现课堂教学,实现历史教学活动网络化
传统课堂受教学时间和设备的限制,很难实现让每位学生都达到完全掌握所学内容,一堂课之后,学生存在疑惑,教师也有遗憾。录播系统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录制生成课件,可以为支持移动终端播放的课件,课件容量小,可以在片头片尾中添加任何支持浏览器播放的格式文件,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替换或去掉已录制好的片头片尾。可对课件内容进行快速精准检索定位,学生快速找到要学习的内容。在每个知识点之间插入测试题,随机设定测试时间、自动计分;跟踪学习进度,反馈测试结果并生成测试报告。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学习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6录播系统助推历史教研活动远程化,提高教研效率
教学质量的提高单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实现团结合作、共同协作、共创共享。传统的历史教研活动主要为中心发言人说课,集体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疑难解疑,布置近期的主要活动或会议精神,命制单元练习或检测题。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过于固定,内容空洞,对教学的帮助不大,导致许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录播系统可以改变传统的教研活动。录播系统能将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成符合AICC认证准则和SCORM标准的课件,成常见的HTML文件和.exe文件。在教研活动中就可以集体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或者集体学习高考改革精神,明确考试方向,及时掌握高考动向。在教研活动时还可以与其他中学的历史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共创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分析教学疑惑,一起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