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短期债券投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上述长期债权投资曾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元,则其账面价值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划转。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500元,则其账面价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时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以45500元作为短期投资的入账金额。
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5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随着溢价的摊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因此,无论何时将长期债权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其账面价值肯定会低于投资成本,直接按账面价值划转即可,也不会产生划转损失;如果企业是折价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债券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而逐渐增加。因此,无论何时划转,其账面价值都会大于投资成本,这就应当按投资成本划转,同时就会产生划转损失。
例2:甲企业在一年前购入分期付息债券一批,现拟转为短期投资。当时的购买价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现在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资成本,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
借:短期投资44000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上述长期债权投资曾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元,则其账面价值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划转。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500元,则其账面价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时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以45500元作为短期投资的入账金额。
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5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随着溢价的摊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因此,无论何时将长期债权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其账面价值肯定会低于投资成本,直接按账面价值划转即可,也不会产生划转损失;如果企业是折价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债券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而逐渐增加。因此,无论何时划转,其账面价值都会大于投资成本,这就应当按投资成本划转,同时就会产生划转损失。
例2:甲企业在一年前购入分期付息债券一批,现拟转为短期投资。当时的购买价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现在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资成本,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
借:短期投资44000
会计上对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特殊情况外,在实际收到时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不确认投资收益;而税法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均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特殊情况是指,短期投资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对于短期股票投资,税收上必须严格区分持有收益与处置收益,因为二者在所得税上的处理截然不同。处置收益是所得税税前所得,不需要还原,也不需要比较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各自的适用税率,直接并入投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持有收益是所得税税后所得,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照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进行还原,且需比较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各自的适用税率。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还应作为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进行处理;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其已缴纳的所得税额还应作为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进行处理。
短期投资收益的税务处理
例如,某企业2002年1月从银行买入按年付息的A企业债券100000元,2月收到2001年债券利息5000元,3月将A企业债券以107000元卖出;2002年4月以银行存款164250元从证券市场购入的股票B作为短期投资,2002年5月B公司宣告并分派现金股利4250元,2002年6月以170000元卖出(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则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2002年1月,购买短期债券时:
借:短期投资———债券A 95000
应收利息 5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对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00元,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包括在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中,税法也认同会计的这种做法。
2002年2月,收到2001年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利息 5000
收到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00元,只冲减已记录的应收利息,不冲减短期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税法也认同会计的这种做法。
2002年3月,处置短期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107000
贷:短期投资———债券A 95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处置收益 12000
由于没有取得持有收益,会计制度和税法确认的处置收益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如果存在短期投资持有收益,必然会导致以后处置时,会计制度和税法确认的处置收益不一致。
2002年3月,购买短期股票时:
借:短期投资———股票B 164250
贷:银行存款 164250
2002年4月,收到宣告分派的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4250
贷:短期投资———股票B 4250
由于宣告分派股利在购买之后,会计制度要求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要求分回的股权投资持有收益,不论是否补税,都一律按被投资企业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还原成税前所得,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如果该持有收益属于免税的投资收益,或者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15%,还应作为“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5000元[4250÷(1-15%)]进行申报;如果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15%,其已缴纳的所得税额750元[4250÷(1-15%)×15%]还应作为“应补税的境内投资收益的抵免税额”进行申报。
2002年5月,处置短期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 17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B 160000
中国近代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企业大体有通泰盐垦公司、纬成公司、北平电车公司、六合沟煤矿、闸北水电公司、启新洋灰公司、江南铁路、大通煤矿等,其债券融资思想也具体体现在债券的发行章程中。以六合沟煤矿公司为例,其债券发行情况如下:
六合沟煤矿公司为整理债务改善营业,决定募集短、长期公司债两种。委托盐业、金城两银行经理发行,其发行公司债章程要点如下:①债额及债券。总额四百万元,分短期、长期两种。短期债券,共150万元,票额每张为1万元,短期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七、八月间发行;长期债券共250万元,票额每张分为10000元、1000元、100元三种(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为募足期)。②还付本息。短期债券自发行日起,6个月内只付利息,第7个月起还本,每年两期,每期用抽签法还债1/10。长期债券5年内只付利息,第6年起还本,每年两期,每期用抽签法,偿还1/10,分五年还清。③利率及付息。短期债券按月利息1分(第一期利息到期时,因公司经济情形不佳,未能照付);长期债券按年利息8厘,均按每半年付息。④担保。由公司指定本矿矿业权、不动产及各项建设物、机器、家具等,除扬子铁厂财产应作为该厂债务担保外,所有公司之全部财产,及其收入均作为担保品。⑤监理会。规定在债券还清以前,由发行银行推定5人组织监理委员会,其职权:监管占有担保品,保管债券,监管售出债券之现金暨审核及签署公司支出,重要职员的任用及辞退。⑥基金。自发行日起每月在营业收入内应先提发5.7万元,存储经理银行充还本付息基金。每届还本付息时,如基金不足,应按下列顺序支配:第
一、短期债券付息;第
二、长期债券付息;第
三、短期债券还本;第
四、长期限债券还本。⑦处分担保品。公司遇下列情形之一(即积欠债券应付本息逾两期以上,经催告无效时,公司宣告清理清算或破产时,公司违背本章程条款经催告无效时。)发生时,经理银行代表债权人,可将担保品部分或全部拍卖。担保品处分后,所得现款,先抵付短期债券付息,其次抵付长期债券本息,如抵付后尚有余额应交公司。
从六合沟煤矿公司债券发行章程来看,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就策划方面来说,是较为完善的。从承购主体看,主要是各个银行机构承购债权;发行方式涉及承购、包销和直接发行;发行费用包括折扣加利息,一般在8%-10%或是更高。
2债券融资思想特点
近代企业债券无论在发行方式、发行主体、以及承销主体上,都是比较规范的,发行公司不仅规定了发行债额、期限、利率、还本付息方式、还对担保品的估算等细节作了说明。
2.1债券融资思想中关于债券基本特征的思想特点
2.1.1发行方式
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思想在发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银行承购认募。企业委托银行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如:六合沟煤矿公司委托盐业、金城两银行发行;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债券由交通、中国、上海三银行分担经募;另一方面,近代企业公司债券并非是由银行全额承销,发行企业给予银行一定的承销折扣价。如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交通、中国、上海发行债券时,在其章程式中规定“九八发行”。
2.1.2债券种类
近代企业债券发行章程中明确有了债券种类的划分思想,分为“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记名或不记名两种方式发行债券,但规定不记名式者遗失不补。商办江南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均为不记名式,但其发行章程中指出:“如持券人要求,得改记名式,不记名券概不挂失,记名券转让须经过户手续。”可见,近代企业发行的债券一般选择不记名债券,但并不限制记名券,并规定记名券的转让须经过户手续。
2.1.3债券期限
现代企业的短期债券是指企业界发行的还本期限在1年内的债券,中长期债券是指企业发行的还本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而近代企业债券的长短之分并不是以1年为期限,长短只是相对而言。
2.1.4债券利息
近代企业债券融资思想中对于债券利息的规定为固定利息制,债券的利息始终保持不变,一般为年8厘或1分,采取分期付息的方式,大多为一年两期。
2.2债券融资思想中关于降低债券风险性的思想特点
2.2.1注重抵押担保
近代企业债券融资思想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债券发行时必须提供抵押担保。发行债券的每个公司几乎均以公司之全部财产及收入作为担保品。这虽然是出于承销商为降低承销的风险性这个目的,但这种对发行者的约束和限制显然是极为苛刻的,增加了企业的发行成本和负担。
2.2.2设立偿债基金
所谓偿债基金是指债务人定期(一年或半年)向债权人代表(通常为金融机构)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由这家机构代为收回部分债务本金。从近代企业债券发行的章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类似偿债基金的规定,六合沟煤矿公司在其债券发行章程中指明:自发行日起每月在营业收入内应先提发5.7万元,存储经理银行充还本付息基金。
2.2.3采取承销商监督措施
在近代企业的债券融资思想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债券承销商注重对企业经营的监督管理。这在现代企业的债券发行中是不曾有的。六合沟煤矿公司的债券发行章程中规定在债券还清以前,由发行银行推定5人组织监理委员会,其职权:监管占有担保品,保管债券,监管售出债券之现金暨审核及签署公司支出,重要职员的任用及辞退。这种思想特点从理论上说有助于降低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但在操作上必须运用适当,否则将会导致企业丧失经营自。
总之,近代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债券融资思想是相当完善的,其发行和策划也是相当成功的。
3债券融资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代债券融资思想的产生并在企业中得到尝试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3.1融资环境比较恶劣
从时间上看,20世纪20年代的几次企业债券的发行都是在金融动荡时期,1921年通泰盐垦五公司债券的发行是在信交风潮之时,人们的投资注意力集中在信托业和交易所投机行业,1926年北平电车债券的发行是在战后经济的短期衰退时。
1、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类的差异性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贷款本金或利息在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作非应计贷款核算,其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计利息予以冲销。但由于该制度未对计息期间做强制性规定,可能会导致同样的贷款由于计息期间的不同,银行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如甲、乙两银行同时在1月1日向丙企业发放贷款,甲银行采用月度计息,乙银行采用季度计息,倘若丙企业在1月31日不能支付利息,那么,在4月末该笔贷款在甲银行业已归入非应计贷款核算,但该笔贷款在乙银行仍然处于正常的应计贷款科目核算,虽然该笔贷款在两行状况并无差异:均不能支付利息且呈连续状态。从而导致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异性,不能正常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
2、措辞不严谨导致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短期债券投资利息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同时该制度又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这样,减值准备的计提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与短期债券投资利息确认的现金收付实现制形成了制度反差,在同一制度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确认标准导致了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例如银行在3月投资A债券30万元,4月A企业宣布支付利息3万元,并于5月收到,此时A债券的账面价值为27万元,倘若6月末A债券的市场公允价值为28万元,那么此时银行对A债券价值的核算则陷入两难局面:会计报表列示27万元则不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若列示28万元则不合谨慎性原则。其实我们只要将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改为“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账面价值和市价孰低计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短期债券的期末计价问题。
3、债券收入的归类问题
按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债券投资同发放贷款一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从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情况来看,不外是发放贷款和投资两种,因此,银行业债券投资收益采用同一般企业的列示方法(投资收益归属于营业外收入)则有不妥:一则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一般为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收益占收入多为20%以上,将其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容易让人误解为我国银行业主业不突出;二则银行业的利息支出为最重要的营业成本,其间有相当部分为债券资金的占用成本,如果将债券收益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则容易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不利于进行损益分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会计报表的格式来解决债券收入的问题:在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上移至利息收入后面,同时将营业利润的公式修改为:营业利润=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其它业务支出。
4、资产减值导致的利润调节问题
由于现行金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高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照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其差额冲回资产减值准备。同时,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退市处理,由此导致了不少上市银行利用资产减值作为利润的调节杠杆,通过“计提”和“转回”的账面游戏,误导投资者的选择。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明确规定“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来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但这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规定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则不符合资产自身的定义,其实我们通过严格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条件则可以使利用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的情况得以改观。
5、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的入账时间问题
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由于短期投资一般金额较小,流动性较强,投资收益于实际收到时确认无可厚非。但对于银行业来说,为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其拥有的短期债券投资较多,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投资收益则不太符合实际:一来银行业持有的短期债券多为国债或金融债券,违约风险较小,且利率多为固定,适宜按期计提收益;二来短期债券投资所承担的存款利息支出多为按期计提,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明显收入成本不配比;三来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容易造成银行业利润的期间波动起伏太大,不符合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因此,我们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原则和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可以对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按期计提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予以确认。
6、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条件不明确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短期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新的投资成本。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时按处置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照制度的理解:短期投资的划转的条件在于“改变投资目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现实标准,在实务操作中难以把握。而在现实中,由于短期投资在期末必须按照成本和市价孰低提取减值准备,相对来说长期投资计提准备的要件严格得多,因此,银行的财务部门会在短期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时完成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来规避短期跌价准备的计提,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7、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关注程度不够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同时具有收益不确定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规避工具。但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只是简单在第一百四十条提及“对于外汇交易合约、利率期货、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其计价方法”,并未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价和披露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国内银行一般将其作为会计报表的附注作一般性披露,难以客观的确认银行业的风险。
8、与税收制度的衔接问题
2001版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规范了银行业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但现行的税收制度仍然按照“期末贷款的1%差额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在计算所得税中扣除,对实际计提超过1%的部分调增应纳所得税额”,由此导致不少金融企业出于利润考核的考虑对金融会计制度执行不严。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国家税务部门对税前的“呆账准备金”抵扣额进行调整。但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在金融会计制度中明确:对由于会计政策与税务规定不一致产生的所得税差异允许单列科目“递延所得税”处理,同时将该科目归属于利润分配项下做增项理,以此来激励银行采用金融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分析
2001年度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基本适应了当时银行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时关于银行业开放承诺的逐步兑现,现行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便显示了出来:外资银行的加入带来的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问题;衍生工具的计量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在理论和制度上予以完善,做到与时俱进适合银行业发展的需要:
1、减少金融企业的选择权,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末,在美国的会计理论界就展开过“会计艺术论”和“会计制度论”的争论,前者认为应当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会计判断权和选择权以促进会计学理论的发展;后者认为应当减少会计人员的判断权和选择权以维护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2001年的“安然会计造假”事件让这次争论划上了句号: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现行的公司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来强化了当局的监管。而我国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报的不断调整和不断出现的会计差错也从侧面映射出会计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权过多会削弱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会计学界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2、注重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如实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情况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金融企业的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按照一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套用在银行上,则容易令人误解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尤其在涉及到主营业务上。例如对投资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属于非主营业务,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资收益原本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业的归属方式则会影响外界对银行的公允评价。同样,在对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上也有必要考虑银行的特殊情况。
3、完善会计制度、准则建设,适应银行业发展状况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后更加带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导致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披露的关注程度不够,而金融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实际的交易事项可能尚未发生,从而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不符,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内不能够具体量化,企业多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提及,进而掩饰了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因此,银行业的发展对会计制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进行新准则的制定来予以补充。
1、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类的差异性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贷款本金或利息在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作非应计贷款核算,其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计利息予以冲销。但由于该制度未对计息期间做强制性规定,可能会导致同样的贷款由于计息期间的不同,银行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如甲、乙两银行同时在1月1日向丙企业发放贷款,甲银行采用月度计息,乙银行采用季度计息,倘若丙企业在1月31日不能支付利息,那么,在4月末该笔贷款在甲银行业已归入非应计贷款核算,但该笔贷款在乙银行仍然处于正常的应计贷款科目核算,虽然该笔贷款在两行状况并无差异:均不能支付利息且呈连续状态。从而导致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异性,不能正常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
2、措辞不严谨导致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短期债券投资利息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同时该制度又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这样,减值准备的计提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与短期债券投资利息确认的现金收付实现制形成了制度反差,在同一制度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确认标准导致了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例如银行在3月投资A债券30万元,4月A企业宣布支付利息3万元,并于5月收到,此时A债券的账面价值为27万元,倘若6月末A债券的市场公允价值为28万元,那么此时银行对A债券价值的核算则陷入两难局面:会计报表列示27万元则不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若列示28万元则不合谨慎性原则。其实我们只要将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改为“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账面价值和市价孰低计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短期债券的期末计价问题。
3、债券收入的归类问题
按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债券投资同发放贷款一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从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情况来看,不外是发放贷款和投资两种,因此,银行业债券投资收益采用同一般企业的列示方法(投资收益归属于营业外收入)则有不妥:一则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一般为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收益占收入多为20%以上,将其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容易让人误解为我国银行业主业不突出;二则银行业的利息支出为最重要的营业成本,其间有相当部分为债券资金的占用成本,如果将债券收益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则容易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不利于进行损益分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会计报表的格式来解决债券收入的问题:在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上移至利息收入后面,同时将营业利润的公式修改为:营业利润=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其它业务支出。
4、资产减值导致的利润调节问题
由于现行金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高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照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其差额冲回资产减值准备。同时,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退市处理,由此导致了不少上市银行利用资产减值作为利润的调节杠杆,通过“计提”和“转回”的账面游戏,误导投资者的选择。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明确规定“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来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但这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规定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则不符合资产自身的定义,其实我们通过严格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条件则可以使利用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的情况得以改观。
5、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的入账时间问题
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由于短期投资一般金额较小,流动性较强,投资收益于实际收到时确认无可厚非。但对于银行业来说,为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其拥有的短期债券投资较多,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投资收益则不太符合实际:一来银行业持有的短期债券多为国债或金融债券,违约风险较小,且利率多为固定,适宜按期计提收益;二来短期债券投资所承担的存款利息支出多为按期计提,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明显收入成本不配比;三来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容易造成银行业利润的期间波动起伏太大,不符合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因此,我们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原则和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可以对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按期计提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予以确认。
6、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条件不明确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短期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新的投资成本。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时按处置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照制度的理解:短期投资的划转的条件在于“改变投资目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现实标准,在实务操作中难以把握。而在现实中,由于短期投资在期末必须按照成本和市价孰低提取减值准备,相对来说长期投资计提准备的要件严格得多,因此,银行的财务部门会在短期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时完成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来规避短期跌价准备的计提,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7、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关注程度不够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同时具有收益不确定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规避工具。但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只是简单在第一百四十条提及“对于外汇交易合约、利率期货、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其计价方法”,并未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价和披露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国内银行一般将其作为会计报表的附注作一般性披露,难以客观的确认银行业的风险。
8、与税收制度的衔接问题
2001版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规范了银行业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但现行的税收制度仍然按照“期末贷款的1%差额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在计算所得税中扣除,对实际计提超过1%的部分调增应纳所得税额”,由此导致不少金融企业出于利润考核的考虑对金融会计制度执行不严。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国家税务部门对税前的“呆账准备金”抵扣额进行调整。但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在金融会计制度中明确:对由于会计政策与税务规定不一致产生的所得税差异允许单列科目“递延所得税”处理,同时将该科目归属于利润分配项下做增项理,以此来激励银行采用金融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分析
2001年度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基本适应了当时银行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时关于银行业开放承诺的逐步兑现,现行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便显示了出来:外资银行的加入带来的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问题;衍生工具的计量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在理论和制度上予以完善,做到与时俱进适合银行业发展的需要:
1、减少金融企业的选择权,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末,在美国的会计理论界就展开过“会计艺术论”和“会计制度论”的争论,前者认为应当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会计判断权和选择权以促进会计学理论的发展;后者认为应当减少会计人员的判断权和选择权以维护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2001年的“安然会计造假”事件让这次争论划上了句号: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现行的公司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来强化了当局的监管。而我国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报的不断调整和不断出现的会计差错也从侧面映射出会计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权过多会削弱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会计学界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2、注重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如实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情况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金融企业的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按照一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套用在银行上,则容易令人误解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尤其在涉及到主营业务上。例如对投资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属于非主营业务,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资收益原本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业的归属方式则会影响外界对银行的公允评价。同样,在对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上也有必要考虑银行的特殊情况。
3、完善会计制度、准则建设,适应银行业发展状况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后更加带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导致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披露的关注程度不够,而金融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实际的交易事项可能尚未发生,从而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不符,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内不能够具体量化,企业多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提及,进而掩饰了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因此,银行业的发展对会计制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进行新准则的制定来予以补充。
一、投资快到期的长期国债。
众所周知,市场利率和债券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反向关系,例如市场利率平稳提升可能导致债券价格在一定幅度中持续下降,从专业角度看,“久期”便用来描述一支债券的价格对于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度。由于每一支国债的要素特点不同,它们的久期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国债的期限越长,它的久期也越大,因此,所受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也越大。但是对于即将到期的长期国债就不一样了,它们的久期会随着到期日的接近而逐渐减小,所以,是市场利率波动时最优选择之一。
二、投资新发行的短期债券。
相对长期国债而言,短期债券则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就小得多了,尤其在加息预期下,新发行的债券的定价会更加便宜,看准机会后,投入到新发行的短期国债市场当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投资票面利息较高的国债。
通过基金一季报可以发现,协议存款首次超越债券,成为货币基金配置的第一大类资产。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5年的老牌货币基金嘉实货币截至今年一季末持有的银行存款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高达69.76%。从业绩回报看,嘉实货币今年来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达4.66%,远超降息后一年定存的3.25%,甚至跑赢两年定存的4.1%。
嘉实货币基金经理魏莉介绍,嘉实货币在积极配置收益率比较高的同业存款之余,流动性好的优质短融仓位也比较高,既保障了组合流动性,又可以享受债市上涨带来的估值收益。据一季报信息披露,其在债券品种配置上,短期融资券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24.87%。
从历史上看,国债利率倒挂先行于经济放缓的现象并非是今日才发生的特例,这样的现象在美国曾经发生过多次。数据显示,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的历次经济放缓之前,总会先行发生国债利率倒挂或平坦化,而且先行时间不多于5个季度[1]。同样,欧元掉期利率曲线也于2007年初开始呈平坦化趋势,并在经济放缓(2008年底至2009年底)发生之前的2个季度内出现了倒挂(见图1)。
二、为何收益率曲线倒挂预示经济放缓
在正常情况下,短期利率应该低于长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倒挂是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下降或短期利率上升速度高于长期利率而使得长短期利差缩小直至为负的结果[2]。根据供需原理,收益率曲线倒挂可归咎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投资者的短期债券需求下降,长期债券需求上升;第二、融资者的短期债券供给上升,长期债券供给下降。
前者说明了投资者投资长期债券的意愿高于投资短期债券。什么因素决定投资者的长短期资产配置?假设投资期为10年,可投资资产为1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债。在这样的情形下,投资者可进行的投资方案是投资10年期国债或滚动投资1年期国债。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1年国债收益率下降或者收益率的波动性提高(这意味着再投资风险提高),那么投资者将会选择投资10年期国债。可见投资者对长期投资的意愿高于短期投资的行为意味着其预期短期债券收益率下降、再投资风险提高,而资产收益率下降、再投资风险提高正是经济放缓的典型特征。
后者体现了融资方(企业或政府)对短期资金的需求甚于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以企业为例。如果是短融短投,那么企业长期资金需求的相对下降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在降低,或者说明企业的资金链吃紧,短期流动性风险使得企业提高了对短期资金的需求。如果是短融长投,那么则意味着依靠短期融资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 短融长投的财务风险在提高。因此从融资方来看,收益率曲线倒挂意味着企业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可能会大幅下降,这同样预示着经济即将进入衰退期。
三、我国经济个体的紧缩预期趋强
相关投资者信心指数表明,目前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信心程度弱,并呈下降的趋势[3]。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自2010年11月起一路下滑,至2011年6月已经达到悲观的临界点水平,并持续至今。显然,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也是信心不足。
经济个体的悲观态度源于当前宏观经济“内忧外患”的基本形势。“潮涌”式的过度投资以及金融危机以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使得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已经不可能再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同时,过剩的产能急需有效的需求予以解决,否则将会造成难以平复的困局。但是,欧美信用危机的深入与扩散使得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外部需求疲软,同时,内需不足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此外,“刘易斯拐点”即将来临,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也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经济放缓的风险正在提高。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空间有限,使得经济个体的紧缩预期变得更加强烈。在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空间变得极为有限。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M2货币供应量已达到历史高位,M2/GDP的比例接近200%,远超出欧美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当前CPI水平高企不下,2011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6.4% ,至2011年10月份为5.5%,这使得央行不敢轻易大幅放开货币闸门来阻止经济紧缩。虽然在2011年11月底,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但这是否意味着央行的政策空间有所改善,还值得进一步观察。在财政政策方面,2009年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使得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几乎翻了一番,截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剧增。2011年7月发生第1例城投债违约事件,引起债券市场的恐慌,地方债发行利率大幅提高。显然,财政支出的扩张空间也是非常有限,政府不可能再次出台4万亿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宏观经济政策空间的有限使得经济个体对未来经济走势的紧缩预期变得更加的强烈。
参考文献
潜在通胀风险加剧
宏观调控压力增大
央行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到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长幅度之和。
此外,去年我国M2和GDP之比已经达1.8,远高于美国的0.54和日本的1.29,该比率越高整体支付风险越大,说明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而且M2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5年后货币供应量将达到45万亿元,CDP按8%的增长速度,5年后仅为15万亿元,通胀压力显而易见。
因此,业内人士分析,货币政策调控必须关注潜在的通胀风险,现在,央行需要大量回笼市场流动资金。此次发行央行票据,目的就是为增加货币政策可供选择的工具,以控制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
发行央行票据
商业银行欢迎 某银行资金部的人士称,2月11日以来,央行连续20次正回购,累计回笼货币2140亿元。但货币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并没有消失,也未有效引导市场利率回升。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加权的同业拆借利率已由年初最高的2.2甜%下降到近期的1.如5%的最低点,这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利润。
一位银行的交易员表示,央行一直反对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可货币市场资金又明显供过于求。债券市场也不例外,前4个月国债发行的数量较少,而且,现在流动的国债和金融债多是5年以上的长期债券,长期债券比例过高、且利率较低,不利于银行控制风险。 他告诉记者,资金供过于求引致的债券发行利率的下滑,已使债券投资者面临的由日后利率上升所带来的风险日益凸现,尤其是对债券最主要的持有者商业银行。此次发行的央行票据视同短期债券,完善了我国债券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头寸宽裕的银行可以增加短期债券的持有,以便相应调整债券的期限组合,有效地控制市场风险。
央行票据长期发行
必然影响股市资金
证券业人士就不像商业银行那么乐观了。某券商的分析师说,市场的资金总量有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资金多了,股票市场的资金自然少了。如果央行把发行票据作为长期的政策工具,必然会对股票市场的资金面产生较大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投资基金和信托投资公司在银行间市场的融出资金量分别较上一季度增长了25.42%和199.97%,融入资金量却分别减少了55.38%和87.40%。近年,货币市场和银债市场发展迅速,与央行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关注程度、支持力度,明显比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低。
开放式基金业绩继续分化
2010年我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避免了之前市场对宏观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但是,过去两年为了拉动经济企稳并增长而投放的大量流动性的危害渐渐浮出水面,通货膨胀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风险,同时也是基民在布局今年投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宏观环境。可以预期的是,2011年物价依然存在不小的上涨压力,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将笼罩A股市场。
今年以来,1月份的开放式基金业绩透露了一部分市场投资端倪。首先,A股市场中小盘股票的高估值现象会得到纠正,一些估值较低、同时业绩增长稳定的大中盘股票受到市场更多青睐。其次,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内,纯粹概念炒作的股票将被市场抛弃,只有业绩增长符合预期的公司才可以继续享受估值溢价。因此,股价受盈利驱动更加明显。可预计,在预期紧缩的宏观环境以及个股分化的背景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将备受考验,基金之间仍然会面临较大的业绩分化局面,并最终使基金投资者在年底呈现“几家欢乐几家愁”。
偏股基金可胜通胀
相比债券基金以及现金资产,目前来说,股票型基金仍是战胜通货膨胀的较好品种。以晨星数据为例,截至1月31日,晨星股票型基金最近五年的平均年化回报是27.72%。其中,表现最好的基金是华夏收入,年化回报率是40.62%;表现相对落后的宝盈泛沿海增长也有12.18%的回报率。晨星标准混合型基金最近五年的年化回报是25.86%;而债券型基金的表现则比较暗淡。其中,激进债券型基金为9.98%,普通债券型为7.44%。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年股票型以及混合型基金的良好表现大部分受益于2006、2007以及2009年的牛市,而面对较高的系统性风险股票型基金也无法回避。因此,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期限越长较长,其短期的市场波动性才可以被熨平,并最终战胜通货膨胀水平,这一点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中也同样存在。
今年投资者在关注主动管理型基金时,可以选择资历较深、选股型、偏中小盘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规模相对适中,介入的方式可选定期定额投资。笔者认为在短期流动性中性偏紧的局面下,中小盘股票可能仍然是较为具备吸引力的品种。特别是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的领域内,一些业绩增长明确且较快的中小市值股票获取相对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混合型基金,若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强,应尽量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品种,如华夏回报、博时平衡配置等。基于的考虑是,国内的基金投资者缺乏对各类资产合理配置的能力,基金公司是投资领域较为专业的团队之一,如果有合适的基金品种,投资者可以将这一工作交由基金来完成。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仓位通常限制较少,非常灵活,基金经理的投资目标是为了获得正收益,努力控制下跌风险,投资过程中会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进行判断,进而调整股票和债券资产的比重。
大盘指数基金发挥分散化作用
尽管1月份基金业绩整体并不给力,但指数基金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当月319只晨星股票型基金中月度实现正收益的基金仅有26只,跟踪大中盘的指数基金独树一帜。基本面50、上证央企、上证龙头、上证50、中证央企100、上证超级大盘等指数基金一改去年垂头丧气的表现,年初以来处于领涨势头。
随着国内指数基金标的指数的多样化,可根据其不同的经济代表性来选择,以实现组合的多样性。鉴于今年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行情,跟踪大盘指数的指数基金可以作为组合的卫星配置,其中以ETF基金为主,因为这一类品种交易透明度高、运作费率低廉,投资者可以关注如基本面50、上证超级大盘、上证50等ETF基金。债券基金可降组合风险
市场普遍预测年内仍有多次加息,这对债券基金的短期表现带来压力。目前,中债综合指数的平均到期收益率约为4.27%,也就是说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债券投资者的平均年收益率约为4%多一点,当然受紧缩政策的影响,债市短期的表现可能会更弱一点。因此,相对于高企的CPI以及加息预期,债市的机会要小于股市。
尽管如此,债券能够提供一个比较低的固定收益,投资于债券的债券基金的防御性比较强,作用是降低整个组合的风险,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国内的债券型基金在强调稳健收益的基础上适度参与股市投资,分享股票上涨的收益。因此,我们可以更多关注固定收益团队稳定且债券投资能力较强的基金,重点突出其选券能力、不同券种的配置与久期配置能力。反映在业绩上则是关注回报稳健的债券基金。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投资者,选择类纯债或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较为合适,在保持低波动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增值,例如华夏债券、工银增强收益债券等,这些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展示他们有较好的选券和配置久期的能力。
货币市场基金做资金的蓄水池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这是影响其回报率的主要因素。通常来说,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一般,如果宏观政策偏紧,收益率曲线会较为平坦,甚至出现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的情况,因此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时候,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取得较高的回报。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作为投资基金之一,其投资对象为货币市场质量高、期限短的生息工具。根据《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在基金名称中使用“货币”、“现金”、“流动”、“现款”、“短期债券”等类似字样的基金属于货币市场基金。它具体投资于现金、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在397以内(含397天)的债券、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债券回购、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中央银行票据以及
3 发展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 法律 法规,规范货币市场基金操作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货币市场基金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几年我国已出台《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 问题 的通知》、《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特别规定》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但随着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尽快出台《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法》,以法律形式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方式、投资范围、运作机制、收益分配、托管方式和风险防范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加强对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经营的规范性管理,严格审核基金从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加强货币市场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应至少于每个开放日的次日在指定报刊和管理人网站上披露开放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和7日收益率。同时定期编制基金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中,其中至少披露本期净收益、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期末基金份额净值、本期净值收益率、累计净值收益率和期末基金资产组合、资产融资平均剩余期限等。
3.2 丰富货币市场的投资工具,增加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加强货币市场的组织体系建设
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货币市场投资对象和较完善的货币市场。首先,应丰富货币市场短期投资工具。一方面应扩大短期债券的供给。应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改进国债发行结构,增加短期国库券的发行比例,这是当前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最迫切的措施,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一个主要投资品种就是国库券。另一方应完善 企业 债券的评级机制,促进企业短期债券的发展,使资信良好的企业债券能进入投资领域,以丰富短期债券投资品种。在进一步完善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允许更多的资产质量较高、信誉良好的集团、财务公司定期批量发行3个月、6个月的商业票据,以扩大票据市场的规模。另外应扩大银行大额存单的发行种类和数量,发展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并进一步鼓励和发展 金融 创新行为。其次,应允许更多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大企业和公众个人进入货币市场,参与货币工具的投资与交易,增加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继续完善做市商和市场经纪商机制。吸引合格的证券公司加入做市商行列。以弥补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参与者、银行间市场的投资模式过于单一的缺陷,使更多的投资者通过做市商和经纪商方便快捷地进入货币市场,以活跃二级市场的交易结算,提高市场流动性。
3.3 鼓励货币市场基金的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发达国家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线相当完善,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细分出不同的子类,如国家免税货币市场基金、州免税货币市场基金、应税货币市场政府担保基金和应税货币市场非政府担保基金等类型。要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和水平的提升,也应该鼓励产品创新,在发展债券和票据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货币市场基金子类,促进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品种的扩展,以满足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同时应鼓励货币市场基金经营者提高服务水平和提供特色化服务,比如允许商业银行发起和经营货币市场基金,这样就可以较方便的使货币市场基金与居民投资者的银行卡账户相连,为投资者提供刷卡消费等功能。
3.4 加强货币市场的清算结算系统建设,组建独立的清算银行
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便于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应逐步建立我国独立的“清算银行”,专门从事货币市场各类资金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清算中心已迁址上海,并开始建设“全国清算中心”,说明建设我国的“清算银行”已迈开一大步。另外对于债券的结算工作,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虽作了一个很好的设施铺垫,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权威性和运作效率。
3.5 构建 科学 合理的协同监管体制
目前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是由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和管理,同时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上投资和经营,而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两类,这样就使得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需要涉及多个方面。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下,货币市场由我国中央银行监管,存款、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行为由银监会和保监会监管,基金机构又由证监会监管,这样监管工作就需要兼顾多个部门,较为复杂,处理不好容易造成监管真空或重复管理。因而将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多方结合起来,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监管体制是对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提出的新要求。人民银行应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结算活动的合规性检查;证监会应根据证券信托法规,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运作,信息披露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的违规行为;银监会和保监会应加强对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管理。同时随着对商业银行设立法人基金公司发行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政策的放宽,银监会和证监会也应建立联合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管理,保证其操作行为的规范性。在管理中应防止商业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用于购买其股东发行和承销期内承销的有价证券,防止商业银行销售由其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基金的同时参与到基金产品开发等方面,防止不正当销售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等。
开放式基金业绩分化仍将演绎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避免了之前市场对宏观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过去两年为拉动经济企稳并增长而投放的大量流动性,危害渐渐浮出水面,通胀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风险,同时也是基民在布局今年投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宏观环境。可以预期的是,2011年物价依然存在不小的上涨压力,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将笼罩A股市场。
1月份的开放式基金业绩透露了一部分投资端倪。当前A股市场中小盘股票的高估值现象会得到纠正,一些估值较低、业绩增长稳定的大中盘股票受到更多青睐。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内,纯粹概念炒作的股票将被市场抛弃,只有业绩增长符合预期的公司才可继续享受估值溢价,股价受盈利驱动更加明显。可以预计的是,在货币紧缩的宏观环境以及个股分化的市场背景下,今年的行情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尤为考验,基金之间仍然会面临较大的业绩分化局面,并最终使基民年底的收益几家欢乐几家愁。
股基长期仍是较好品种
相比债基及现金资产,股基仍是战胜通胀的较好品种。以晨星数据为例,截至1月31日,晨星股票型基金最近5年的平均年化回报率是27.72%。表现最好的基金是华夏收入股票,年化回报率是40.62%,表现相对落后的宝盈泛沿海增长也有12.18%的回报率。晨星标准混合型基金最近5年的年化回报率是25.86%。债券型基金的表现则比较暗淡,激进债券型基金为9.98%,普通债券型为7.44%。当然,近几年股票型以及混合型基金的良好表现大部分受益于2006、2007及2009年的牛市。面对较高的系统性风险,股基也无法回避。股基的投资期限较长,其短期的市场波动性才可被熨平,并最终战胜通胀,这一点在发达国家股市中也同样存在。
在关注主动管理型基金时,可选择资历较深、选股型、偏中小盘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规模相对适中,介入的方式可选定期定额投资。笔者认为,在短期流动性中性偏紧的局面下,中小盘股票可能仍然是较为具备吸引力的品种。特别是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一些业绩增长明确且较快的中小市值股票获取相对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混合型基金,如果风险承受能力不强,尽量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品种则值得关注,如华夏回报、博时平衡配置等。基于的考虑是,国内的基民缺乏对各类资产合理配置的能力,基金公司是投资领域较为专业的团队之一,如果有合适的基金品种,可将这一工作交由基金来完成。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仓位通常限制较少,非常灵活, 基金经理的投资目标是为了获得正收益,努力控制下跌风险,投资过程中会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进行判断,进而调整股票和债券资产的比重。
关注大盘ETF基金
尽管1月基金业绩整体并不给力,但指数基金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当月319只晨星股票型基金中月度实现正收益的基金仅26只,跟踪大中盘的指数基金独树一帜。基本面50、上证央企、上证龙头、上证50、中证央企100、上证超级大盘等指数基金一改去年垂头丧气的表现,年初以来呈现领涨势头。
随着国内指数基金标的指数的多样化,根据各标的指数不同的经济代表性选择基金,可实现组合的多样性。鉴于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行情考虑,跟踪大盘指数的基金可作为组合的卫星配置,其中以ETF基金为主,这一类品种交易透明度高、运作费率低廉,可关注如基本面50、上证超级大盘、上证50等ETF基金。
债市机会短期小于股市
市场普遍预测年内仍有多次加息,这对债基的短期表现带来压力。目前,中债综合指数的平均到期收益率约为4.27%,也就是说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债券投资者的平均年收益率约为4%多一点。受紧缩政策影响,债市短期的表现可能会更弱一点。相对于高企的CPI以及加息预期,短期债市的机会要小于股市。
尽管如此,债券能提供一个比较低的固定收益,投资于债券的债基防御性比较强,降低整个组合的风险。国内的很多债基在强调稳健收益的基础上适度参与股市投资,分享股票上涨的收益。可更多关注固定收益团队稳定且债券投资能力较强的基金,重点突出其选券能力、不同券种的配置与久期配置能力。反映在业绩上,则是关注回报稳健的债券基金。
对于厌恶风险者,选择类纯债或参与新股申购的基金较为合适,在保持低波动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增值,例如华夏债券、工银增强收益债券等,这些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展示他们有较好的选券和配置久期的能力。
货币基金:资金的蓄水池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这是影响其回报率的主要因素。通常来说,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短期收益率与长期收益率接近,甚至短期高于长期收益率时,能够取得较高的回报。如果宏观政策偏紧,收益率曲线会较为平坦,甚至出现短期高于长期的情况,在宏观政策偏紧时,投资货币基金可取得较高的回报。与之相反,在债券收益率曲线较为陡峭,也就是短期收益率远低于长期时,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较低。宏观政策宽松时,收益率曲线会较为陡峭,此时投资货币基金获得的回报往往较低。2009年国内的宏观政策较为宽松,短期债券收益率较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普遍较低;而今年宏观政策偏紧,短期债券收益率较高,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