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校音乐教学

学校音乐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校音乐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校音乐教学

篇1

詹姆斯・L.默塞尔作为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一位多产的学者,曾出版专著25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其研究成果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专著有《笛卡尔科学哲学中直觉的功能》(Function of Intuition in Descartes' Philosophy of Science,1919)、《意义概念的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Meaning, 1920)、《战争时代的个人哲学》 (A Personal Philosophy for War Time,1923)、《中学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1932)、《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Education,1934)、《净化你的心灵》(Streamline Your Mind,1936)、《为美国民主的教育》(Education for American democracy,1943)、《心理学测量》(Psychological Testing,1947)、《如何形成习惯和改变习惯》(How to Make and Break Habits,1953)、《成功教学及其心理学原则》(Successful Teaching, its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1954、1946)、《民主教育的原则》(Principles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1955)等。

默塞尔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他出版的音乐、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方面的专著主要有《音乐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Musical Education,1927)、《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chool Music Teaching,与玛贝尔・格伦合著,1931)、《音乐教育中的人类价值观》(Human Values and Music Education ,与玛贝尔・格伦合著, 1934)、《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 1937)、《美国学校中的音乐》(Music in American Schools,1943)、《音乐与课堂教师》(Music and the Classroom Teacher, 1951)、《音乐教育基本原理与项目》(Music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ograms,1956)、《我们城镇的音乐(2册)》(Music in Our Town I& II,1956)、《我们国家的音乐》(Music in Our Country,1958)等。

导 读

默塞尔是一位跨学科且极为多产的作者,其典型的跨国(英、奥、美等)成长、求学经历,以及神学教育背景等,使其兴趣广泛,研究成果涉及多个学术(哲学、心理学、教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领域。他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著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原理、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心理学和课堂音乐等著述。早在1927年默塞尔就已经出版专著《音乐教育基本原理》,1929年默塞尔参加美国音乐教师协会年会,发表题为“理想的音乐课”的演讲,受到音乐教育界一致好评。因为当时音乐教育者急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发言人”为自己的专业做理论辩护,默塞尔作为一位拥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研究背景的跨学科知名学者,对于当时音乐教育界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

篇2

一、高校开展传统音乐教育的意义

1.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曾提出,我国在音乐、舞蹈和其它文艺事业上,应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着重继承和发展祖国的艺术传统,发展民族音乐的基础是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在接见当时准备去朝鲜访问的舞蹈团时又一次谈到,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怎么能没有外国音乐呢!要有芭蕾舞团,要有交响乐团,也要演外国歌剧,但这些不会是大力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的是民族音乐,民族文化艺术。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民族音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凝结着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精神,积淀着特定的民族思想和价值取向,并以其观念的形态联结着历史,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魂和文明链,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传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说,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担负起自身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构建。应该从综合性出发,开发学生智慧,和谐人类行为。继承和发扬儒家乐教思想的精华,将其与现代乐教理论融合,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乐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培养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人才素养

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育人,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涵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中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正在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各种人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注重音乐单方面的学习,而应该把音乐视为文化的一部分,包括音乐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哲学、文学、艺术和意识行为等各种层面的内容,并加强对与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学习。高等院校的传统音乐课,正是让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并进而引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这种教育以培养完美的人格,培养一个外而有礼、内而和乐,具有美好理想和端正人格的人为目标,是一种人文的教育。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这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高校把音乐教育作为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大门的钥匙。

3.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使被教育者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更美丽,更宽广,更深厚,更和谐,这是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人人参与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与的教育思想。目前,能开展音乐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但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得许多学校虽然也较重视音乐教育,但效果却不一定好,或流于形式只抓亮点,或只有很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如何使在校学生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设置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问题。

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研究课程设置模式,使它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这里有一个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首先,高校的体制、教育方针、办学模式、审美教育的功能、规律等是一致的,要根据其共性来研究课程设置模式,但每一环节中的课程组合、安排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又有一个个性差异问题,因为每所大学在教师配备、教学设备上有差异,同一所大学,各学科有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差异。因此,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也是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共性与个性的因素,使之既符合共性又针对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个性,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三、课程设置模式

在目前情况下,对各高校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要有一定的制度支持,扎扎实实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用“2+1”模式便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2+1”模式就是以校级选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这两个选修模块为主,加上课外活动模块为补充,三个模块结合互补,共同组合成三个系列:一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干课程的理论课系列。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系列。三是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系列,形成三个模块三个系列的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让在校大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保证每人至少能接受两个以上学分的音乐教育。

1.选修课模块

为贯彻落实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各高校文理渗透、人文素质方面的选修课制度已基本形成,一般高校校级公共选修课学分定在6-10个学分不等,开出的选修课程多的达200多门,少的也有几十门。但把音乐选修课和其他选修课放在一起让学生选课,往往学生在选课时会比较实际,哪些课程对他们毕业后找工作用得上的,一般比较有吸引力,如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软件、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等,而实用的课程选完后学分也基本够了。

2.限定选修课模块

限定选修课模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系列,是为一些必须加强音乐教育的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专门调整组合的音乐综合课。就目前而言,将音乐课开成全校性的限定选修课不太可能。一是因为音乐教育在高校还没有这样的地位。二是全部开成限定选修课,内容太单一,无法充分顾及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只能是针对具体专业开设限定选修课。如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

3.课外活动模块

课外活动模块,作为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的一个模块,是音乐课堂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是音乐课程设置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模块以音乐实践类课程为主,包括声乐、器乐表演方面的各项内容,可结合校学生艺术团的活动,根据各校师资、设备等条件,以学生艺术团训练队的形式,如合唱队、铜管乐队、古筝队、琵琶队等,让学生报名参加,每个队通过考核分成提高班和普及班,其中提高班为艺术团成员,

普及班为艺术团后备力量。

四、综述

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原则及课程设置模式等方面的探究,让高校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者,乐于并将充满信心地不断实践和研究,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会使高校音乐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

篇3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与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音乐鉴赏已经成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音乐鉴赏活动者滋润着每一个人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的特点就是指通过鉴赏活动可以使得人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够使得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在艺术熏陶过程中,要通过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形成美感意识。

2.1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一个音乐作品,是作者多种情感的综合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旋律。听者的乐感,对于其与音乐作品作者共鸣的创造与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音乐鉴赏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乐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能力。乐感包括许多方面,节奏感、音色感、结构感等等。本文在鉴赏课设计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乐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拔根芦柴花》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听音乐《烟花三月》;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诗句填词:故人西辞黄鹤楼,( )。再次,欣赏扬州风景。

最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扬州八怪,风味小吃。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走入到音乐作品当中来。教师这种教学模式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由浅入深,对音乐的节奏型有一定的了解。久而久之,在鉴赏课的影响之下,提升乐感。

音乐鉴赏的教学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美感意识、创新性思维、爱国、健全的人格、启发智力以及提高情商等,但是美感意识居于首要地位。在培养学生美感意识的过程中,第一,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音响的形式来对人格中的心理能量起作用。通过音响的张力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能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学生的受阻的心理得以畅通。第二,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的心情能够放松下来,最终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视唱练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手段。视唱练耳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听觉与视唱能力进行训练。听觉训练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在小学之前有学过音乐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乐感。因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十分重要。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利用音乐鉴赏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视唱练耳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情景的创设,吸引学生投入到视唱练耳训练当中来。

2.2在提高学生艺术能力过程中,音乐鉴赏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乐感的培养,需要音乐鉴赏课程的支持。乐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聆听众多乐曲,从中发现乐音的高低不同与长短区别,对乐音的强弱进行辨析,明确音乐的不同等等。只有这样,在鉴赏课中乐曲的聆听,可以促成学生建立明确的音乐形象,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对音乐进行感受与欣赏。听觉是学生与音乐进行接触的最好与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利用音乐鉴赏课教学,引导学生多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审美情趣,能够辨别音乐的好与差。另外,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模唱,使学生对原唱与自己的模唱进行分辨与评价,产生正确的视听标准。

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的内涵

3.1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实践是决定条件

通过长期生活以及艺术实践的积淀下可以促使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一些受众者在生活学习环境中受到审美理想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并且这些受众者成为审美的主体。欣赏着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以及分析作品过程中,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情感积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要使得艺术实践的要求符合相关的课程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3.2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是途径

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主要是指受众的理解与感知能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要把握音乐本身的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并且要观察创作者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当学生在把握到这种真情实感的时候,促使自身的审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3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审美观念是灵魂

篇4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施教手段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课堂“外延化”,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拿一年级的《动物说话》一课为例,这首歌曲调轻松活泼、曲风流畅,在节奏紧凑之中又有舒缓。它可以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增加更多活力和美丽。我首先播放了表现小兔子、大象等动物形象的音乐,叮嘱他们仔细听,等下还要逐个跟唱,将他们的心引入课堂。

随后的跟唱环节,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同学们随着不同节奏的音乐,自然地做出各种体态反映,天真可爱的神态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益。在随后的按节奏朗读歌词环节中,同学们依旧保持着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也给了我更多寓教于情的灵感。我让学生各自演唱出自己喜爱小动物的心情,并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这种互动的课堂方式,使更多孩子的个性和灵气得以体现。

让音乐课堂变得色彩斑斓,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课发挥独特功效的优势所在。教师要发挥统领作用,让学生通过动作、语言、表演、舞蹈、奏乐等多种载体来感受音乐的吸引力。

同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多年的教学实战中,我总结出这么一个认识:教学中应该采用哪种手段和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低年级的教材一般短小,律动性较强,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宜采用游戏等方式;高年级教学歌曲内容相对较长,表现力也相对丰富,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摒弃教学中的强制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求知的渴望。

二、不吝鼓励,让学生愿意上音乐课

我面对的学生群体,多是来自市郊农村,性格偏孤僻。他们的音乐功底和对音乐的感觉,普遍不如城区在幼儿时期便接受过培训的同龄学生。对他们开展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唤醒他们的自信,尤其是拉近他们与音乐课这门被视为“阳春白雪和者寡”的课程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不希望大家在音乐课上死记硬背,音乐课应该是你们释放心灵的地方。”我一般这样对我的学生讲。这样亲切的话语效果立竿见影,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安静下来,迅速进入被音乐教师带进音乐课堂的状态。通过这样平和平等的交流,我和一些学生也建立了真诚的友谊。让更多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对他们的表现亮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更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哦,十分钟》这首歌曲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叙述各自在课间十分钟都会干些什么。其中,我点了几名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的名字。面对这样轻松的问题,他们没有紧张,回答得各有特色。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对一些回答较好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在教学工作中,我尽可能使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等各种手段,对表现良好的学生送去赞美之词,以满足学生的荣誉动机,使其兴奋愉悦,积极性高。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音乐课堂需要探究更多的激励教育方法,使之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一条捷径。

三、润物有声,让学生受益于音乐课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其与人的情感有着天然的心理默契。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美好音乐中感悟人性美和人情美,以达到走进美好、感受快乐、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

篇5

一、学校环境与音乐教学

多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经费投入较少,使得正常的职业技术培训都缺乏资金,更别说在音乐设备上的投资,基于此,音乐课教学就没有任何辅教学设备,如音响、琴类、音乐室等,教学中,只能是在黑板上抄歌谱或印歌谱发给学生来进行简单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样,就完全制约了职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使学生没有更好的机会去体验音乐带来的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

二、学生素质与音乐教学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与兴趣爱好成正比的,然而,对于县职校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普通高中录取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根据多年来在职校的音乐教学观察,职校学生与我县普高的学生和普通初中学生在音乐艺术领域方面的素质相差甚远。由于职校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差,他们在理解音乐作品上,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情感,而无力去体会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如此一来,就制约了音乐课的教学发挥,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倍感疲惫,因而,职校的音乐空间狭窄,无法拥有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的音乐课。

三、创新设计与音乐教学

篇6

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怎样发挥出音乐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是摆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这需要音乐教师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尝试将“玩、乐、看、悟”融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音乐课真正“活”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一、唱动结合――玩中学

演绎歌曲一定要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事倍功半;演绎歌曲要安排好时间,如需在一课时内完成的,一般控制在整节课的五分之一时间,如在下一课时进行,时间可以相应增加。演绎歌曲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必须作好平时的练习积累。教师要指导得法并积极参与,努力避免场面热闹、忙乱而效果一般或没什么效果的现象,产生画蛇添足的后果。演绎歌曲要从学生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有组织、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

二、合作中实践――乐中学

“合作学习” 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已成为新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合作”的具体目标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大都采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创造、表现,或一组唱、一组跳、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面上看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但教师往往不再做细心的指导和精心的安排,这样的合作实质是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真正的分工、合作必须在教师引领下,在学生具备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必须赢得宝贵的时间,决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为学生架起沟通桥梁。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对于某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种满足感。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几次,可收效甚微,怎么办好呢?于是,我运用电脑,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学生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学生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学生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

三、运用多媒体――看中学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介绍中外管弦乐队时,让学生观看乐队的演出实况,提醒他们要注意观察各种乐器的排列座次,然后自己画出管弦乐队的座位图。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主解决课堂问题,既有兴趣又有乐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把单调的乐理知识变得形象可感,学生易于接受。如在进行力度记号的教学时,我采集了各种自然界中的声音,制作成课件,用于教学。这些声音有表现校园的,有表现街景的,有表现清晨的,还有表现放学时候的,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声音的强与弱,无须教师再过多讲解。接下来,我利用这些声音素材,鼓励学生即兴创编“声音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表演,巩固了所学知识。

篇7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开始受到关注与重视,并成为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使其在音乐教学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到熏陶,其重要地位更为显著。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简述音乐审美教育

为有效了解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根本概念,我们主要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理解。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将音乐审美素养作为基础,进而对艺术审美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以音乐艺术为基础,领会到更多艺术中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改变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与思维观念;从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音乐作品或音乐形式为基础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音乐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教育本身便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才能在后续掌握音乐知识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感体验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魅力与价值。因此,音乐教学是以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如果这两方面中有任何一部分存在欠缺,都会严重影响职业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职业院校学生本身音乐基础存在一定欠缺,音乐审美素养整体上参差不齐,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与内涵,这将会导致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审美素养,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强化音乐课程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使职业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训,其对学生艺术类素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职业院校重视的教学内容。虽然已经有部分职业院校投入大量的教学精力与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便是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因为素质偏低,对音乐艺术的了解较少,无法理解其中所包含的魅力、价值与内涵,也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艺术中所突出的美感。这样一来,整个音乐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流于表面形式,根本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与情感深处,自然也无法达到原本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学,在此辅助之下,学生便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进而真正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与情感,有效提升学校音乐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的必然渠道。结合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广义上的音乐审美教学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的三观心灵思想受到渲染与美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本身便处于身心成长重要时期,有些人还未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思想状态上也存在一定欠缺。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课程便是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引导下感受到生活中所有表达传达美的事物,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坚持正确道路[2]。

三、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规划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在对职业院校完成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才能保证其教学效果的高质量。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不良内容,则会导致学生本身音乐审美素养受到不良影响,进而使其音乐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设计时,应当重视教材本身的安排,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完成整个课堂的科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素质更高效率、更好的音乐审美服务。例如,教师在进行《欢乐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准备类似的音乐作品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如《月光》《梦中的婚礼》等。在找到这些教学资源之后,就是需要将教学资源与《欢乐颂》之间进行对比,罗列他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学钢琴去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比较性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对比与共同感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寻找到音乐的魅力与艺术感。

(二)全面优化音乐教学方式音乐审美素养教学本身并不是仅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反复听取音乐作品过程中,以更为科学、合理、全面的方式了解相关音乐艺术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借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达音乐衣服的思想情感。因此,结合理论的知识性教学和结合感性的情感类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本质,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理性教学与感性教学,使整个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在理论教学的烘托下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开展。在实际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融合,并将其融入到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整个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情感,能够更好地对整个音乐作品进行解构[3]。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本身对艺术类事物了解较少,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方面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等待教师与个人去涂抹。对音乐审美素养概念了解较少的学生们根本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明白音乐充满人们的每一个生活角度的同时,了解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人群,有音乐的地方便会有情感的互通性和艺术的连贯性。若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将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培养自身音乐素养,使自身的艺术涵养不断降低。音乐审美本身是将因为艺术融合在生活之后进行探索研究与感悟,因此,音乐审美与探索生活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与审美意识。

(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分析仅仅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情感内涵的深层次体验才是整个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部分。学生在接受教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进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审美素养,否则对于整个音乐的欣赏只能停在较为粗浅的层面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以实践为基础开展各类音乐艺术学习,例如演唱、乐器演奏等方式,都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本身所表现出的魅力与价值。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于音乐审美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性,除了对音乐艺术的鉴赏之外,音乐创作也是音乐审美素养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较为简单的音乐创造,使学生能够在创造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音乐审美素养,使其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高,为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篇8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对策

1.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

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篇9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至18岁,这个年龄层的学校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在生理上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

1.开放式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出生日期、代表作品等等。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望得到不断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2.互助式教学

互助式的教学方式是尽全力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且合理有效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在大集体中的个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互助式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各个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团体尽自己的力量,充分体验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讨论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

1.合理设计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学氛围直接关系教学好坏。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唤起学生的活跃情绪和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从音乐课的教学特点来看,它具有比其他学科更能创造愉快积极的教学气氛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把一节课最关键、最主要的内容导入,合理设计教学氛围。在这里可以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的作法,如舞蹈导入、故事导入、图画导入等。如在上《非洲歌舞音乐》时,笔者给学生放了vcd,给大家讲r&b及街舞的起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给非洲的歌舞音乐。在讲授《祖国颂歌》时,笔者和学生通过幻灯片回顾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和学生一起经历祖国的苦难,一起见证祖国的腾飞繁荣,神州飞船的升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学习,而且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愈加强烈。

另外,教师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如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欣赏,师生合作完成生动有趣、欢乐愉快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上,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2.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创新

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联想,使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它超越其他一切教学手段。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善用、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篇10

音乐的要素是旋律、节拍、速度、音色、和声等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笔者认为教给他们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和前提。笔者在开始的教学中,常放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曲调给学生听,如《国歌》、《我的中国心》、《保卫黄河》、《小草》等,同时穿插着讲休止符、切分音、节拍等一些音乐表现形式在作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有了兴趣,在这个基础上会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能力提出进一步要求。

二、注意情感投入,引导自主学习

音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师生和音乐素材之间共同交往的过程,其中有音乐语言的沟通,更有音乐情感的交流熏陶。教师必须通过音乐美的具体事物以及鲜明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美感,调动他们的心理功能,诱发其情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感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受到陶冶,自觉地形成一种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内驱力,并与教师和音乐素材一起交融汇集,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

歌曲《乡音,乡情》,是由晓光词,徐沛东曲,这首歌曲声情并茂地抒发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乡音和乡情的由衷赞美。歌曲自始至终采用了抒情与激情相结合的旋律,使音乐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笔者边用钢琴伴奏,边饱含情感地歌唱,第一乐段唱得十分深情,委婉地表达对祖国的挚爱;第二乐段唱得音调激昂,倾泻出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使这首歌曲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心理上得到了感受,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所以就能饱含热情投入演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撷取精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好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现在的一些音乐作品存在着消极、庸俗的一面,会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中专音乐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交响曲、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等高雅音乐的能力和兴趣,提高音乐欣赏的品味,也可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撷取精华,把格调清新、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教师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现代音乐的鉴赏、审美能力。例如,郑智化的《水手》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自强不息。

四、重视发挥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音乐自身的艺术特点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多契机地诱发、展现和锻造人的本质力量,激发人们去积极进取,并可使人们浮躁芜杂的心绪得以净化,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这对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38-02

一、利用音乐教育学生,提高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年龄较小,心理上、思想上都极度不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对于外界的诱惑不能很好的抵制,对于教师的教育也往往出现叛逆的情绪,因此音乐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教学也格外重要。

音乐可以与人的心理进行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利工具。音乐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教会学生正确的品德修养。古语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对学生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音乐的著作《乐论》这份肯定了音乐对人修养的提高。音乐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的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态度,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通过对流行乐曲的学习,教育学生。例如:范纬琪的《最初的梦想》,音乐教师选择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学生愿意学习,而且这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绝对会到达。”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教育作用很大,他们和许多与自己一样大的学生走的不是一样的道路,心里的沮丧和难受都埋在自己的心里,听到这首歌会引起他们的共鸣。音乐教师通过这首歌,传达出自己的希望,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条条大路通罗马”,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二、巧用多媒体设计氛围,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内涵

音乐是在一定的背景创造出来的,单单的欣赏音乐必然无法体会到音乐的内涵,特别是音乐不能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更要对音乐的了解达到实处,用心去体会音乐。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设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生动的画面,配合音乐,加上文字的适时出现,学生的各自感官都被调集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音乐领悟能力。例如欣赏《梁祝》时,为“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分别配合上不同的背景画面,充分表现出音乐里包含的情感,把音乐中如何表现出英台和梁山伯形象的乐器形式进行分析,通过乐曲的呈示、展开、再现,体会故事情节的改变,理解作家创作的表现形式。又如:《国歌》的传授,通过多媒体加入那个时代的战争背景,日本人的残忍冷酷,从视觉上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心理,感受在那个时代的情感,当时代的最强音:“起来!起来!起来!”唱起来时,学生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

三、教师注重教授方法,活跃音乐课堂

不同的教育方法得到的收效不同,音乐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成为了音乐教师关注的重点。有些音乐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感悟音乐工作者寄予音乐的那份感情,从而把握音乐的真谛。例如,罗大佑的《母亲》:“无言的牵挂中想你在世间流浪,孤单的思念中盼你往归途遥望”中表现出的那种母爱的伟大,但是这首歌不容易理解,情感没有太多的起伏,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歌词也是很含蓄,没有直接的表现母爱的伟大。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想想自己的母亲,去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母亲中,然后再去体会这首歌曲的深刻感情,体会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深厚爱,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

四、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空间

教育普遍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上,教师可能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技能训练,不断地讲解音乐知识,要求学生牢记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出生日期、代表作品等等,这种教育方式收获颇少,妨碍了学生自我音乐体系的形成,妨碍学生的未来音乐个性的发展。开放式教育顾名思义,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愿意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自己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欣赏音乐。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随意指责学生的欣赏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和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会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音乐的不同唱法,对歌曲演唱的不同看法,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差异。例如:对待超级女声音乐的看法上,学生和老师的认识角度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难免会出现差异。超级女声曾经作为音乐女孩实现梦想的节目在学习音乐的学生心理留有重要影响,许多学生为超级女声的巨大能力所吸引。超级女声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娱乐节目,不应该影响人们对音乐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超级女声,抒发自己的看法,利于纠正他们的盲目心理。

五、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开展音乐活动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音乐的艺术性在于它的表现力,单纯的欣赏音乐和歌唱,只会让音乐的魅力减少。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对音乐表现力的深刻体会,促进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合唱节、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实践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音乐活动的竞争,使其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促进成材。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音乐表演比赛,让学生分组表演。通过音乐活动的举行一方面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以竞争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音乐有时也要求合作,许多音乐组合取得的成就超过个人。小组比赛给了他们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逐渐培养学生演唱表演的能力,增加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的时候,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和音乐节目,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独自表演,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这种带有成绩性的表演,一方面考核他们的音乐功底,还能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音乐道路打定坚实的心理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表演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各种思维都围绕着音乐的表现力上,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总结

在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把握,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音乐教师要积极的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合适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把音乐的学生应用都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取长补短,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篇12

摘要:我国新式学校音乐教育起步于近现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向西方借鉴的同时,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也逐步成长起来。

关键词:近现代;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1012507

20世纪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近现代这个历史时期产生并逐步成长起来。当时学校音乐教育所选的教材多用外国的歌曲再重新填上歌词,而教学法也多翻译国外的著作,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学习时期。

一、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学法大致上由基本练习教学法(呼吸、发音、音阶、音程、拍子、听音、读谱等教学法)、歌曲练习教学法(听唱法、视唱法)、欣赏教学法、乐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作歌、作曲教学法)、表演教学法(听音动作、唱游、儿童歌剧)等构成基本脉络,其他教学法基本不出其左右。下面就几部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法的文献一一做出解读。

1924年,李荣寿发表的《西洋学校唱歌教法之史略》①中提到:1820年到1830年各地学校综合博费福乃葛莱二氏教学法和娜道孛唱歌教学法创一新法,名为灵保奈氏教学法,将唱歌教学初步分为二个部分:(1)预备课程——以口授法教10岁之内的儿童,分乐曲与歌词两部分,逐步练习;(2)本科课程——以视谱法教授唱歌,先教乐曲的调子高低、拍子强弱等,再教唱歌。1830年以后,韩楷而氏提出“在前二学年用口授法,继使之唱数字简谱,更进而使依正谱唱之”。1850年时关于唱歌教学的教材很多,孛飞露认为在教唱某歌时就授以调的高低、拍子强弱等,不必另用预备练习课。此举的弊端就是这种教学法使儿童在唱歌时因为技术练习而分心,妨碍他们全心全意地体验歌曲之美,而且乐理与乐曲相结合的教学使可以选择的歌曲种类受限制。当时在教学法上,技术练习与唱歌课要结合还是分离,用正谱还是用简谱,都存在争论。但在教学初用口授法,然后用视唱法这个观点上大家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

在1925年,张经魁将他的实践经验结合音乐教学理论,对小学一到六学年的课堂音乐教学法实施给出了简要的提示②。在第一、二学年,教学步骤大致是:(1)引起动机;(2)指定目的;(3)口授歌词的句逗;(4)解释歌词的大意;(5)范唱;(6)模唱;(7)练习;(8)讨论歌词事项;(9)表演歌词事项。而到了第三、四、五、六学年,教学步骤可调整为:(1)引起动机;(2)指定目的;(3)讨论歌谱唱法;(4)范唱;(5)模唱;(6)练习;(7)讨论歌词唱法;(8)说明歌词大意;(9)范唱;(10)模唱;(11)练习;(12)讨论;(13)表演。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二学年,只有音的练习,不授曲谱,以听唱为主;三、四、五、六学年中,以视唱为主,但到第六学年每教授一新歌,就使之练习自唱,后校正范唱。在范唱时可以用风琴也可不用,但如果用的话一定要与歌曲音调曲折相合,不然会模糊儿童听力,影响其正确发音。

在吴研因和吴增芥的《小学教材及教学法》③中列举的音乐教学过程分四步:(1)引起动机,交代歌曲背景,或先弹琴或唱给儿童听;(2)讨论歌曲,教师与儿童讨论歌词意思与曲唱法等,教师随时提问直至所有儿童都明了;(3)范唱和练习;(4)表情演习,歌曲熟后,可讨论表演方法,接着就练习表演。教低年级的这一步非常重要,高年级可不必表演。在欣赏教学中,当时乡村小学无欣赏设备的条件下,可令其欣赏自然界的声音,也可击物发声。

演习教学大致包括听音练习、发音练习、唱歌和器乐演奏等方面。听音练习,就是教师令学生做不同动作来表示他们听到的高、低、强、弱等不同的声音;发音练习,是随机教学,方法要极自然而富有兴趣;初步的唱歌教学可分为范唱、伴唱、全体合唱和独唱等。根据儿童能力差别,也可进行分组教学;器乐演奏所选的乐器要构造简单而不费力,如木鱼、小铃、小磬等。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某些教学原则:(1)第一、二学年,完全要用听唱法教学;(2)初级第四学年起,注重视唱教学;(3)儿童会唱某曲后要充分练习,但练习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内宜多变化,已会唱的歌要时常温习;(4)各种乐谱记号可制成一表,挂在教室供儿童随时观察;(5)将各种符号制成练习卡片,供儿童练习、熟悉之用;(6)利用实物,如各调的基本位置,也可教儿童手指练习。

陈仲子的《小学音乐科教学法》④,其目的是作为师范学校教科书以及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参考书。作者在书中大量引用了日本东京音乐学校草川宣雄老师所讲述的内容。首先从基本练习教学入手。呼吸是唱歌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腹式呼吸”的习惯,尽量避免平时习惯了的“胸式呼吸”。接着,作者结合具体谱例列举了四种呼吸训练方法——“缓吸缓呼” “缓吸急呼” “急吸缓呼” “急吸急呼”,并进一步说明练习呼吸的时间和一些忌讳。在最后,作者还用一段小篇幅简要讲述器乐曲中的呼吸。

解决了呼吸的问题,第二步就该张口发音了。作者分述了母音、子音的不同训练目的,因为此书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所以作者用重墨于青少年变声期的辨别和教学。因为这一时期的训练正确与否关系到以后有歌唱天赋的学生能否在这条路上走长走远。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器官的灵敏与否关系到歌者唱和的完美程度。因此,“听音练习”便应运而生。“听音练习”分为听辨音程、调高、拍子、强弱、音色、音数、乐器等种类构成。练习的方法有“独立的听音练习”(即单纯听音)和“关联的听音练习”(即与歌曲有关的听音)。

众所周知,大到宇宙万物的运行,小到人类脉搏的跳动,都是有节律的,人有识别此节律的本能。但若想达到很准确的地步,则必须要经过一番训练,可以“踏节”(即用脚踏地而数拍子)、“击节及拍节” “呼节”(即按音符或休止的拍子口念而默计之)、“指挥节”(即用右手执指挥棒以数拍子: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均有固定的指挥图示);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用不同速度和拍子类型的练习。

乐谱是可以看的音乐,依据种种理由,作者认为当弃简谱而用正谱,因为正谱拥有永久的生命力,应在小学中培养其基础,严禁在正谱上标注简谱,以免养成不良习惯有害正谱学习。正谱教学的方法有美国Loomis的一线累进式和Keslow的固定唱名法。此外还有一种用符头的形状来表示唱名的。除上面所提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低年级儿童视唱用的五线谱线与线的距离要特别放宽;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各种记号应逐年逐次应用出来;教学时须常用图表、卡片、手势等变化而有趣的方法指示;小学低年级乐谱练习宜与练习欣赏打成一片,而到了高年级可以进行系统的学习。

音阶作为音乐的基础,虽然在练习时不免枯燥乏味,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偏废且作为基础练习。长音阶(大调音阶)和短音阶(小调音阶)的曲子各表现不同情绪,应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领悟。其中,在教学中列出长音阶和短音阶的图示(见图1),更是将抽象的音阶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掌握,还附加了音阶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不止如此,作者还给出了器乐的音阶练习(以风琴为例),可以说是兼顾教师的教与教师自身的学习,真是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长音阶1234567短音阶6·7·12345图1

二、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它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所以只有真正地欣赏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顺利达到此目的。这种审美体验(即作者所称的“曲趣唤起法”)不同于其他练习。音乐的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很具体地对“曲趣唤起法”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作者亦就一小部分可以言传的进行了论述:首先,音乐教师自身有很好的修养;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授予乐曲的种类、作者、歌词,指出曲中的一些变化、拟物等处;以及采用在不知题目的情况下先听音乐等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深入其中而不能自已也”。

缪天瑞的《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⑤在开篇就从作曲者的角度讲述怎样按照各个年龄段儿童的音阶、音程与音域、节奏与拍子、乐曲的结构、伴奏和儿童感兴趣的题材、歌词形态来写作儿童歌曲和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并附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唱歌教材的例子。缪先生认为小学唱歌的教授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听唱”(Rote-Song Singing)教学法和“视唱”(Sight Singing)教学法。前者适用于幼稚园与小学一、二年级,三年级开始便可使用视唱法;而后者则是一种教者“示范”,学者“模仿”的最原始的教学法,即所谓“口耳相传”者是也,其优点是具体、明白、容易。具体又分为“全体听唱法”和“分句听唱法”,两者各有利弊。综合“全体听唱法”和“分句听唱法”的优点的教学法便是“九段式听唱教学法”,具体实施阶段分为:(1)教师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第一次示范;(2)一句一句地教,即分句听唱;(3)教师再将全歌唱一遍;(4)两句两句地教,将听唱的句子加长;(5)教师又将全歌唱一遍;(6)一段一段地教,即再将听唱的句子加长;(7)教师又将全歌唱一遍;(8)儿童轻轻地跟教师唱全歌;(9)儿童放声地唱全歌。“这种方法即有分句听唱法的容易教学,又有全体听唱法的合于音乐精神”。但对于短小的曲子,也许七个阶段便足够了。听唱法用于教初学唱的幼童,确有便利之处,但是随着音乐进步,到了适当时候应抛弃听唱法而采用视唱法。而小学里教视唱法,要有相当的方法,且需要特别的耐心。而作者根据所处年代的国情,在视唱时唱名法用首调唱名法,曲谱则五线谱与简谱兼用,而以五线谱为中心。给初学视唱的儿童用的五线谱,不用谱号与调号,拍号只有上半,五线距离大,第三线较粗,音符大,用分句法写,音符排列的疏密与其时值一致,用拍单位写法。而至于简谱,同样要求乐谱简单明了而易读:唱音的数字之下的横拍在一拍之内应相连;调号与拍号下半,亦可暂时不写出,将来写在第一行前;高低点法照简谱体系确立者射弗的规定(即今天所通用的标法);升号与降号与五线谱一样,放在音前面。在对视唱用的乐谱作了明确规定后,教师又将怎样将学生从听唱法顺利过度到视唱法呢?作者列举的从听唱到视唱的教学法分为四个阶段:(1)听唱;(2)不看谱唱熟歌曲谱;(3)看谱唱熟歌曲谱;(4)视唱生谱。这样便遵循了“先有应用,后有理论,先有零星的认识,后作有系统的整理”的教学法,这是教学识谱的重要原则。在具体教学中,许多音乐教育家以第一段用E调或bE调,它都以五线谱的第一线为1,同时有两调可用,选材较容易,还有就是儿童的音域关系,这时期歌曲,分用这两调所作。当然第一调必须经过三个月甚至一二年使之印象深刻后,再换第二调,第二调开始最先照第一调唱,后照第二调唱,第二调教学时间可以较短,为第一调一半即可,随后适时加入第一调,进行复习,接下来的第三调以及各调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视唱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种“指谱歌唱”的方法,发明人为美国的豪厄德(E.F.Howard),又称“豪厄德式击拍法”。视唱时,右手平放桌上,食指伸出,每逢一拍,由手腕活动,食指便指一下该音符下面,即每一拍,手指一下一上,每唱一行,便从左到右地指过去。这种方法是解决儿童唱歌时顿脚、摇身、点头以打拍的不良习惯的良方,有效且益于管理儿童,教师在讲台上一看便知儿童是否专心在唱歌,有哪几个儿童击错拍了。视唱教学时,教师亦要重视第一次范唱,以引起学生兴趣,同时选择难度适宜的曲子,让学生“努力而成功”,获得成就感。练习曲谱时不宜分句唱,只有碰到很困难之处,才可提出来特别加以练习。同时教师弹琴,儿童在心里“默唱”也可增强视唱能力。语言中有成语,音乐中亦有成语,如123,321,135,531,512;儿童唱时将这些谱视为一个总体,不作分散的音看,可使儿童养成迅速正确的视唱能力。视唱的最终目的,是能视唱二部的生谱,能视唱初次看见的歌曲和歌词。

唱歌教学法要求达到三个目标:使儿童从唱歌中得到快乐,掌握唱歌中的各种技术以及以唱歌表现自我。上音乐课时,应让学生坐着唱歌,一般将优良儿童排在后,劣等坐在前,中庸的坐在中间。在上课时为使儿童的喉咙得到休息而又使教师容易听出错误,常用“分唱”,即“直排分”,这样一来每组中均有三等的儿童在内。在内容分配上,可在刚上课时复习一下旧歌,等儿童注意力集中时,开始讲授新内容(将最难的工作放在中途),然后可再唱前学期唱过的歌(将最愉快的工作放在最后)。在教唱时,并非教会了第一首,再教第二首,而是学会教材排列的交错和渐难,即第一首未完全纯熟,第二首未完全唱会,第三首便开始。但这并不是说每一次把每一首歌都教得“三不像”便丢下,而是求部分的正确,以后在不断地反复中,继续改善。而教师在起唱时,可用呼拍,至少呼出两拍,确立一个速度的标准,亦可用“指挥”领导他们唱歌,由于儿童在初学唱歌时,常错误百出,但又介于儿童注意力单一,对于陌生的东西,只能注意到一方面,所以在音乐教学中,照奇丁斯的意见,应用以下步骤:(1)发声;(2)拍子;(3)高度,即音高;(4)歌词;(5)表情。作者特别指出了发声法与高度矫正法。儿童唱歌发声,第一要务是用“头声”,切忌用“胸声”,正确的做法是头声歌唱,小声歌唱以及向高发展,避免错误地用胸声歌唱,大声歌唱与向低发展。在呼吸教学上用横膈膜呼吸与肋骨呼吸相结合的方法,布隆斯提倡的极小量法呼吸在儿童发声上极为重要,因为如果多量吸气,易发展成为忌用的胸声。在青少年变声期间并非绝对不能唱歌,不过绝不可大声歌唱,应让喉头多多休息。而儿童对音高概念参差不齐,常有些儿童唱歌声音犹如说话,不能成腔,这时教师可用“对音法”(Tone Matching)来练习,有八度对音,分解和弦等,同时从高音进行到低音,以免发生胸音。或想矫正大批儿童音高问题,而将句末的音延长,高度不准者暂令停唱,唱准者可换气而延长该字,然后令唱不准者陆续加入。而在唱游课(唱歌游戏)中由于太多激烈的动作而使音高降低,以致越来越唱不准,还有由于天气、空气等外部原因造成的音高不准都不难矫正。

1948年,日本人石原重雄所著的《小学唱歌教授法》⑥经沈心工先生翻译介绍进入我国。作者认为从教材选择上,必须要符合“可以陶淑品质”这一教学目的,音乐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所采用的教材因其要达到的教育效果不同而分为四类:(1)唤起虔敬的兴味者,所用教材以与修身科相关的为主,如学校唱歌集中所录的尊孔歌就是一例,但是这类教材极具两面性,用得适当,可以唤起爱国之心,用得不当,就只能起传播封建迷信的反作用了;(2)唤起同情的兴味者,这种教材是以史修身,即在古来有名之人物和事迹中得到教育,还有在游戏、体操以及一切集体运动中唱的歌都有此功效;(3)唤起国家的兴味者,这类教材与历史、地理相关系,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操;(4)唤起美情的兴味者,这类教材主要以音乐固有之美感动人心,而与理科及地理科相关系,如《春游》及《秋之夜》等歌。以上四种教材应配合适当,不可只偏于其中的一二种。

音乐教师在教儿童唱歌时首先要学会听儿童的声音,在其大吼大叫之时要及时矫正,让儿童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对儿童声音的认识、研究程度与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材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教师一定要走好这第一步,首先,要掌握学生在幼时期(6、7岁之内)、小儿期(6、7岁—10岁)、少年期(10—13岁)等不同时期的音域变化规律,特别是处于变声期,一定要注意保护嗓子。在唱歌时,声音强度不必太大,一定要用头声,而非胸声,一班应分组轮唱,以让学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由于儿童大多发音方法都不合格,教师则须针对他们不同的毛病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矫正。教学讲究方法,只有充分体会儿童的心理,在教时回忆自己小时能否领悟所教之歌,进行换位思考,再选用难度适宜的教材,方可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美育与智育的目的不同,所以方法也不同,人在接受审美教育时须身临其境,用心体验,而不能用智育的方法。在一定的音乐教授时间内,教师应先确定一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知道并引起他们的注意,不断向该目标靠近。无论教师教授什么,都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名曰“教段”或“美育之教段”——(1)预备;(2)教授;(3)练习。目的之提示将儿童脑中先前的浮念等一扫而空。在预备时,教师推考儿童既有的观念而唤起其新知识,一为教材的预备,即就歌词的大意,先质问,次说明,让其知歌曲之精神;二为音乐的预备,即教师在教新歌之前先范唱一遍,唤起学生的兴趣,再就曲中的难处,分解明晰,再三唱之。接着进入教授时,教师先提出歌中之新事物,讲解一遍,使儿童了然于心,然后一句句地范唱,让学生一句句地跟唱。唱歌教授之提示有乐谱之提示和歌词之提示。教会后,就该进入练习阶段,教师应让同班齐唱或令其分组唱或让儿童独唱,反复练习,使歌曲的熟练程度达到能在游戏或步行时都能自主地唱,在练习中也可温习旧曲,讲解新旧曲的相关之处。作者又提出另一概念“教式”,就是在儿童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当儿童初学唱歌则从听觉入手,继续发展就渐渐地用乐谱教之。当时日本所行之教式,有口授教式、略谱教式和本谱教式。口授教式就是听唱教学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音乐趣味,但不可多教,致使学生囫囵吞枣。略谱教式在听觉外,进一步让儿童辨别音的长短、高低,可用口授教式时已经学会的歌曲用于略谱教式。本谱,即五线谱,其组织完美无缺,是研究音乐的人不可或缺的工具。本谱教式有利于音乐的进步,有利于儿童以后从事乐器。

朱苏典编的《小学教师应用音乐》⑦中提到,在研究教学法之前,必先了解教学法实施对象——儿童的能力发展规律:(1)盲目的服从时期(小学初级第一、二学年),这时期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规范,矫正儿童错误时不必详述原因;(2)自觉的服从时期(小学初级第二、三学年),儿童在此时期最容易理解拍子上的观念,对自己缺陷的订正要求知道缘故;(3)自发的活动时期(小学初级第三、四学年),又称音程关系的启发时期;(4)反省的活动时期(小学高年级),此时期儿童能用反省法订正错误,要注重启发合理的审美的发想,又称发想关系的启发时期。

歌曲教法按照儿童能力的发展阶段,分为听唱法教学和视唱法教学两种。听唱法为盲目的服从时期的教学法,不教谱而由教师口授歌词。这种教学方法又分为单式听唱(即教师范唱一句,学生跟着模唱一句,大都施行于小学初级一、二年级)。复式听唱(除了用单式听唱外,加用一部分的视觉补助,如写歌词在黑板或用指挥棒运转,两手上下来表示曲节变化,这适用于二年级儿童,可以为以后视唱作预备)。在听唱教学中,教师要依着分解—综合的形式来教学,儿童初次模唱时,可以稍弱,拍子也可稍缓,渐次再进至实际所要的高度和强度。

视唱法可以从自觉服从时期开始施行,视唱在磨练儿童听觉外,须应用视觉,使儿童了解乐谱的组织,能自主地唱出歌来。所以儿童首先要有乐谱的预备知识、基本的训练和应用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在小学一年级可完全用听唱法,绝不宜用视唱法,二、三年级可由听唱转入视唱,四年级应注重视唱教学,五、六年级应尽量用视唱法教学。视唱法更有略式视唱法和正式视唱法两种。略式视唱有阶名组织和数字组织两种。阶名的略式视唱又称Tonic Solfa,在英国初步唱歌教学中常用此法,以音阶拼音的首字母为表示高低的记号。数字的略式视唱(即简谱视唱)是日本初步的唱歌教学方法。正式视唱又称正谱视唱(即五线谱视唱),刚开始视唱时最好采用“固定唱法”,可以认为是有曲谱的听唱法。

音乐需要教学法,但音乐是一门技术功课,倘教师本身技术太低,就不能理解教学法中所举种种事项,更谈不上教学法了。因此,音乐教师需提高自身技术,即唱歌、乐器演奏与理论修养。此外,要尽可能地收集唱歌教材,对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要有大概预定。教材中的每首歌曲,都要充分准备,最好自己能先背出来。

三、音乐学习寓游戏之中

邓铸成编的《游戏教材及教学法》⑧中主要讲述了怎么样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中:(1)唱游歌曲一定要教纯熟后,才教表演;(2)唱游表演时,首先应先有准备活动,并选特定音乐配合,以后儿童听到何种歌曲自然就有何种动作;(3)唱游的动作,时有变换和出入,应该当怎样作便怎样做,切不可二拍或三拍动作用一拍时间完成;(4)儿童学唱游,动作是模仿老师的,教师示范要特别生动活泼,娴熟无误;(5)教法应有变换,唱游中的动作大多以教者示范为原则,易养成儿童被动性,减少其自动能力,所以唱游动作应酌情形变换。

唱歌虽说是音乐的基础,但并不是音乐的全部。除唱歌外,音乐课中应当还有别的活动。幼稚园与低年级有唱游这门课,包括唱歌游戏、听音动作与唱歌表演三者,是在游戏中插入唱歌或唱歌式的叫唤,再者,可以讲述关于音乐家的故事,如唱、奏或听贝多芬的乐曲,讲贝多芬的故事,最为贴切。另外,还可以进行“练耳”:教师弹一陌生乐句,儿童用唱名唱出或哼出曲调,或教师在琴上随意弹全音或半音,叫儿童分辨;而“听写”又是进一步的,让儿童将练耳时所听的乐句记录下来。教师先教儿童写谱号,次写拍号、调号与纵线,并告之第一音是何音,每一小节放几个音,最后一小节放几个音。还有,音乐课可以由儿童手持打击乐组成一打击乐队,以养成他们合奏的能力,为日后的合唱打下基础。演奏时持同种乐器的人站在一起,切忌喧闹的打击乐声使歌唱音量变大,而发出胸声。除用现成的打击乐,也可以废物利用,自己制造。而其他乐器(如风琴、钢琴、口琴、二胡)的学习,对儿童也都是很有意义的。由于儿童能够欣赏自己不能演奏的乐器以及超乎自己能力以上的东西,所以欣赏能提高音乐的水平。怎样才能使儿童专心地欣赏,可采用“记忆比赛”:给学生欣赏若干乐曲,令儿童边欣赏边记忆,然后教师打乱次序逐个奏出,叫儿童说曲名、作者以及内容,加以比赛。这能使儿童非常注意地听并强化记忆。另外,让儿童参加音乐会与唱歌比赛都可以刺激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最后,引导儿童将生活中的经验化为歌曲,自己唱出一个自己作的曲,但自己写不下来时,教师可代他写下,引导儿童创作,教师可先提出一句歌词,鼓励儿童凭着想象去唱,通过歌曲创作,儿童真正可以唱歌表现自我了。

音乐的发表就要依靠音乐创作,创作教学法有作歌指导法和作曲指导法。作歌指导法最初从模仿儿童唱得很熟练的歌曲开始,一、二年级可由说话代文字,不必写出,中年级可逐一给出示范,再渐到填字仿作,至高年级再进至创作。创作又分为完全自由和相当拘束的。而作曲指导法首先要熟悉乐谱知识,具有相当的乐思。有模仿法,即给出示范,再令模作;还有依动机创作法,即示儿童以动机,再令其创作,这种比较有难度。

照音乐教育的目标,可分为受容和发表两方面内容。所谓受容,就是欣赏;发表就是演唱、演奏和创作三项。儿童逢到某种感动时,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示,即作曲作歌,是一种创造教育中的发表过程。在儿童未知文字和乐谱时,从其口中流出的童谣曲中,往往蕴含着极珍贵的音乐萌芽,因此,作歌并不难。而作曲的指导比作歌来得难,练习方法有:(1)模仿原曲的习作;(2)依歌曲型的创作;(3)依歌词的创作。

四、音乐欣赏教学的途径

唱歌和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两大要素,欣赏能力的培养,也应从儿童时代开始注意。音乐欣赏除在音乐课中进行外,还可以在课外开小音乐会,儿童歌唱会等,使儿童互相欣赏。欣赏方法有两种:人的演奏歌唱;利用机械发声。小学前三年的欣赏当以养成儿童集中注意、聆听的态度,小学后三年的欣赏指导重在养成其鉴赏能力。同时,欣赏音乐时老师的态度对儿童影响也非常之大,切不可漠不关心,但也不可专为自己欣赏,必须时时用态度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处处顾及儿童的情感兴趣。在运用这两种方法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诸要素:在反复练习时要注意方法多变,赞扬优点,亲切地指正缺点;已唱会的歌曲须常进行复习,唱歌时用乐器伴奏可增进美趣;虽然齐唱可以以整齐协同的步调显出全体的美妙,但是不能忘记让儿童有机会独唱,这样既可以让优等生有发挥实力的机会,也可以鼓励后进儿童。而歌唱的最高境界合唱则对儿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歌唱时,教师对于儿童姿势、态度以及歌曲表情的指导,亦很重要。在齐唱时,教师宜用指挥棒来使儿童集中注意,统一精神。

何明齐编的《小学音乐实施指导及应用歌曲》⑨中,基本练习教学法和歌曲练习教学法同上面几本书所列的不出其左右。但是其中所提到欣赏教学法比较有新意,有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知觉的欣赏就是感受节奏的美、曲调的美、和声的美和音色的美;情感的欣赏就是以调性、节奏快慢、乐句长短、音的强弱和音的高低来表情感;而理智的欣赏就是明白音乐的种类及派别、主要的乐意和知道乐曲的体裁和结构。知觉的欣赏只需要有听觉就能欣赏,情感的欣赏须略有训练方能欣赏,而情感的欣赏需要有充分的修养方能领略。欣赏的途径有演奏和歌唱,也可以通过留声机和无线电收音机。而乐器练习的教学法,作者提议在第一、二学年以打击乐为主,第三、四学年以军笛、唢呐、口琴、笙等为主,而到了第五、六学年就可以用箫、笛、胡琴、月琴和钢丝琴。在教授乐器时要注意与音阶、音程、拍子等练习结合,在指导儿童时最好由其自由练习,再由教师矫正错误;在基本练习时也可齐奏;吹奏乐谱最初可选择儿童喜爱的歌曲,让儿童懂得吹奏时讲卫生以及怎样保护好乐器;练习时可在教学时间中适当提出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黄友棣的《音乐教材一百首》⑩开篇就在音乐教学法上提出了很多注意事项:(1)口形的改善——对于五个母字(U O A E I)的口形动作,应特别注意,以使儿童有正确的口形;(2)吐字清晰——对于歌词的字眼,必须清晰;(3)国语训练——用歌唱推广国语很好,但如初级的儿童唱游歌曲,用本地语音唱出较好,则尽可能随意;(4)节奏的感受——对歌曲双拍子的强弱交替,应注意,使儿童在歌唱时练习敲击、打拍,表示强弱交替的声响;(5)唱音的准确——音阶各度,必求唱准确;(6)合唱的学习——儿童没有低声部,不能唱成人的混声合唱,所以尽量用对答唱、领唱和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追逐唱、重叠唱等代替;(7)乐谱认识——第一、二年级全用听唱法,三年级开始可识五线谱,歌曲尽量用卡农曲,升降不多的调用固定唱名法,升降很多的调也不反对用主调唱名法;(8)声域的适应——很多儿童不是高音,可采用女低音的声域;(9)力度的训练——唱歌时各曲的强弱、快慢以及种种表情须根据歌曲及词句的暗示,每句都用适宜的力度去表现出活力。

为了助长学生的个性发展,应重视用个别指导法:(1)拙劣儿童位置在教师旁,与优良儿童相接近;(2)技能拙劣者不应斥责他,只可亲切指导;(3)害羞或音量微细者不宜强迫其独唱,常使他与其他人混合齐唱;(4)变声期儿童应让其多听少唱;(5)个别指导时,常使优良儿童居先;(6)因儿童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教材;(7)注意其技能外,更要留意姿势、态度及注意力;(8)唱合唱或齐唱时,在量和质上都必须将全体儿童融合一致;(9)唱得好的儿童宜常令其独唱。

在教学上,作者提出了几点很细致的注意问题,由于儿童的肺及呼吸器官很娇弱,在唱歌时教室须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否则尘埃入口鼻会酿成危险。在教材选择上,音域须先窄后宽;音符种类宜先少后多;低年级宜用二拍子及四拍子,高年级始以三拍子、六拍子之歌;歌曲速度宜先缓后急,最后可用有速度变化之歌;关于季节之歌曲,应与季节当时。在教授时间上,高等小学校每周二次,一次一小时。但对初级儿童不适宜,一次时间太长会损害其嗓子,宜多分次数。在教授其他课时,如果发现学生很疲劳,就选择与这个科目有关的歌让学生唱,那么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上用的乐器,可以定音以及辅助教师及学生以增加兴趣,所以教授上一定要准备一二种,洋琴虽好但是价值贵,一般学校用风琴较为多。在教学方法上,教授歌曲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歌曲的调与之相适应;新教一曲子,必须先慢,熟练后逐渐加速到固定速度;学生的前后位置宜经常调换,以兼顾到所有学生;唱歌姿势要正确;禁止学生发音过强,时常让学生上台演出,既锻炼胆子,又有鼓励作用。同时,为了使学生唱歌时拍子齐、声调和,教师宜执一短鞭,按其拍子,手挥短鞭,以示歌曲的速度。

由于儿童天性好动,而表演则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这种天性,所以表演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儿童的表演可分为听音动作、表情唱歌和儿童歌剧。其中听音动作是最幼稚的表演法,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而表情唱歌就是在唱歌时兼用表情动作的游

戏,可使儿童格外明了歌词的意义和情趣;在儿童歌剧中,除音乐舞蹈外,再加以简略的布景和相当的装扮,配以不太长的歌曲,但是要注意动作不宜过难,不可忘了儿童本位,勿因练习此而荒废其他学业。

注释:

①李荣寿:《西洋学校唱歌教法之史略》,《音乐季刊》,1924年第4期。

②张经魁:《小学唱歌教授的研究》,《音乐季刊》,1925年第5期。

③吴研因,吴增芥:《小学教材及教法》,中华书局,1946年。

④陈子仲:《小学音乐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⑤ 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与教学法》,万叶书店印行,1949年。

⑥ [日]石原重雄著,沈心工译:《小学唱歌教授法》,文明书局,1948年。

⑦ 朱苏典:《小学教师应用音乐》,中华书局,1932年。

⑧邓铸成:《游戏教材及教学法》,现代外国语文出版社,1947年。

⑨何明齐:《小学音乐实施指导及应用歌曲》,商务印书馆。

⑩黄友棣:《音乐教材一百首》,文建出版社,1947年。参考文献:

[1]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与教学法.[M]上海:上海万叶书店印行,1949.

[2]朱苏典.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中华书局,1949.

[3]朱苏典.小学教师应用音乐[M].上海:中华书局,1932.

[4]俞绂棠.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新音乐出版社,1954.

[5]沈心工.小学唱歌教授法[M].上海:文明书局,1948.

[6]吴研因,吴增芥.小学教材及教法[M].上海:中华书局,1946.

[7]邓铸成.游戏教材及教学法[M].上海:现代外国语文出版社,1947.

[8]何明齐.小学音乐实施指导及应用歌曲[M].上海:商务印书馆.

[9]黄友棣.音乐教材一百首[M].文建出版社,1947.

[10]桑送青.小学低级唱歌教材教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5.

[11]缪天瑞,金世惠.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三氏图书公司,1947.

篇13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国家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恶性事件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变得更为紧迫。如何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可以将课堂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1 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审美教育

1.1 利用多媒体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亲自体会声、情、光、色的优势,耳闻目睹生动的画面,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把聆听、观察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乐器,可以通过因特网上下载,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去欣赏,加深对各种独奏乐器音乐的记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2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于特定情境中,寓教于乐,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1.3 利用多媒体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甚至“不学无术”,而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能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文学、历史、地理、舞蹈等。教学中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思考并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把学生发散,零碎的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来激发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应用美术或文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理解音乐的能力,体现学科之间的交互性、相融性,从而达到锻炼、培养他们知识的整合能力。

1.4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个性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因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缺乏自信、自卑现象等存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把虚拟的音乐直观化,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可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改善。如通过多媒体示范引导,组织课堂舞台表演活动,自愿参与且内容不限,以个体或小组的方式上台表演,在活动过程中不断鼓励,最终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因为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就基本意味着就业或创业,这个社会需要能够自我展示的人,如果在学校的时候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那走向社会就会无法适从,音乐课最容易实施这方面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和“走出去”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必需和应该培养的。

2 课外组织好文化娱乐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我们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学会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来发掘,使之特长得以发挥,并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体验到“好学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创造出一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走进音乐去体会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还应组织好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

2.1 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每次班会活动的主题,教师或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给出或者由学生提议教师审核而定,时间40分钟左右,学生根据主题自编自导。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要求全员参与,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通过自我推荐和学生提议的方式来分担活动的各项任务,包括挑选主持人、编写节目串词、查找资料、编排节目等工作。形式自定,可一人表演也可多人合作,如演唱、演奏、舞蹈、名家名曲介绍、配乐朗诵等。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帮助或者直接参与表演和排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时可以邀请其他班级学生以及老师参与进来,也可以以年级分组而活动,活动结束前还可让学生对某一节目(或整台节目)的形式或内容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技能,并培养和提高了表现、鉴赏音乐等能力。

2.2 根据学生特长,组织文艺社团,丰富课外生活

音乐课外活动以社团的形式活动,比如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等。教师可着手组织指导一个社团,鼓励学生自己组建和参加该类社团,教师给予合理指导。这些都是在一所中职学校,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开展的课外教学。

活动的内容、形式都是学生自己精心策划、编排、表演和评价的,因此广阔的展示空间增强了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对音乐及相关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相信学生,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3 每学期举办一次文艺晚会

在中职学校可以结合新生进校或者毕业生离校时间,组织一次文艺晚会,通过迎新晚会为新生宣传校园文化生活,树立“进校爱校爱专业爱学习”的思想,欢送毕业生晚会鼓励毕业生“敬岗爱业勇于钻研”的创业精神。晚会节目由班会活动、社团活动中的优秀节目组成,同时根据迎新送旧晚会的主题积极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创作,积极创新,可以针对该主题设立特别奖(奖励创新团队)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每次晚会的节目有了平时活动的积累,不至于节目单一,同时又因迎新送旧主题节目的参选,广大师生的课余时间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排练中进行合理指导,但不是一手包办,要让学生自己着手参与节目的策划和排练,提高他们组织能力和责任感等。

2.4 每学年参与一次学校所在地的公演活动

学生通过校内各类型的活动,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也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进一步与当地社区以及周边政府洽谈合作,举办公演活动,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作平台,也是对外宣传学校很好的机会。

3 结束语

通过课堂教学合理引导和课外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同学们在共同编排、表演的每一个节目到整台节目串演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都是缺一不可的,他们必须将“小我”溶于“大我”之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开阔了视野;在活动中自主的学到了很多知识,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演、组织、合作、创新、知识整合等能力;更勇敢的超越了自我、表现了自我和锻炼了自我;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功能,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一教育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