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工程的基本知识

网络工程的基本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工程的基本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网络工程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学与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1对“学”与“术”的认识

基础理论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的平衡与协调问题,可归结为“学”与“术”的关系问题。在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基础知识即为“学”,专业技能即为“术”,“学”、“术”结合并且相互协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否则,有“学”无“术”或有“术”无“学”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来说都是不合格的。

2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与“术”

2.1网络工程的专业特点

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编码是080613W,属于自然科学门类中的工学学科,其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工程的需求与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布线、组网、应用开发、测试、运营、管理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是以合理的性价比实现需求说明中要求的网络设施和网络服务,其中包括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工程性特点。

从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层次看,各部分教学内容中均都包含基础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相关协议与标准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会通过不同的网络产品(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体现出来。另外,由于网络工程所完成的是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还会涉及更多的法律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网络工程专业从工程性特点出发,还会进一步细化出技术特点、管理特点、标准特点和法律特点。因此,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不仅需要基础知识教育,更需要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训练,还要强调工程思想和法律意识的养成,形成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2.2网络工程专业的“学”

依据“学主知”的功能划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从而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工科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语言与翻译系统、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与系统管理、数据库技术与信息处理等;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Internet以及网络应用等;网络工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标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标准;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标准;网络应用开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站设计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案例等。

2.3网络工程专业的“术”

依据“术主行”的功能划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术”,从而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和常用外部设备)熟练的操作和一定的维护能力;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能力;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通讯、安防)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能力;网络系统的性能分析能力;网络服务的配置与管理能力;一定程度的互联网络系统安全防范与跟踪分析能力;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等。

3专业教学中的“学”“术”和谐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与“术”和谐,可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时分配、理论与实践、考核体系等五个方面来考虑。

3.1课程体系和谐

根据网络工程的特点,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拓展课程四个层次来构建,课程内容既要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更要区别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在强调基础理论和系统性的同时,突显专业的应用型特点。

(1) 公共基础课

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他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相似,可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与其他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平台。

(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和技术平台四大模块。其中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概论等软硬件基础内容,并通过强化实践环节,训练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网络通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交换技术等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层次结构模型与协议集)、TCP/IP协议集与Internet技术等网络基础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以及网络互联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按标准/协议/规程学习网络技术、规划网络系统、管理网络设施、开发网络应用”等规范意识;技术平台模块目前可选择基于MS Windows系统的.net平台和Linux环境下的Java平台,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功能与性能介绍、安装与使用、开发工具等。四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可构成网络规划、设计、管理、开发、应用、维护等网络工程各环节的专业基础。

(3)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主要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可选择一种主流平台(.net/Java)作为技术支撑,各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将以此平台为基础,构成专业方向所需的知识框架。其中后两个模块与技术平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首先掌握相应的平台技术。

1)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包括网络工程技术、结构化综合布线、现代交换技术、网络设备的互联与调试等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工程实施方法,网络产品的技术性能、功能以及配置技术,结构化综合布线的基本知识、布线标准、传输介质的选择方法以及施工、测试、验收等诸多环节。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覆盖“规划设计选型施工测试验收使用管理维护”网络工程全过程的技术能力。

2) 网络管理与安全

网络管理与安全模块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Linux)、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协议分析与跟踪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仿真技术与性能分析等内容。其中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重点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网络管理平台、网络管理标准等更高层的管理技术,超越操作系统中简单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内容。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掌握几种具体的安全防范技术和网络性能分析技术。

除了对网络功能、性能、安全等技术性管理和维护外,网络管理还包括对网络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网络资源的管理,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资源管理和网络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

3) 网络应用系统开发

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模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技术内容,一方面是基于C/S结构的各类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另一方面是基于B/S结构的各类Web网站开发技术。因此,主要课程包括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站的规划与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

4) 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主要可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新技术课程,如NGN/NGI技术,网格技术,移动多媒体网络技术,P2P技术、全光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二是与应用方向相关的课程,如网络游戏开发方向的游戏创意和美工处理,网站管理方向的网络运营课程等;三是研究性、方法类课程以及其他需要拓展的课程,如MATLAB应用编程、神经网络模型等。拓展课程将更好的匹配各类学生(考研、网络设计、应用开发、网络管理、网站运营等)的特殊需求。

3.2课程内容和谐

课程内容的和谐是课程体系和谐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之间的严重重复、关系不明等问题。从专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

1) 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

2) 新课程的内容规范;

3) 各门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4) 各门课程中工程化思想的体现;

5) 新技术的融入。

通过课程内容优化,在减少不必要重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平衡课程内部的“学”与“术”,同时将相近课程合并形成新的课程。比如,原来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就可以整合为“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一门课程;原来的“汇编语言”和“微型计算机技术”可以整合成新的“微型计算机技术”一门课,这样,所节省的课时可以开设必须的专业课程。

3.3课时分配和谐

课时分配包括以下四个层面:一是课程内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参照教高〔2007〕2号文件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的基本要求,合理规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在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和技能训练机会;二是不同课程的课时分配,在课程内容重组整合后,适当调整所需课时数,使得课程内容与教学课时相适应;三是各类课程之间的课时分配,这是一组统计数字,主要用来衡量不同角度的课时统计数据是否平衡、协调,比如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以及拓展课程方式统计的课时分布,或者按照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方式统计的课时分布等;四是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环节的课时分配,比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的课时分配,至少达到教育部“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的基本要求。

3.4理论与实践和谐

要做到网络工程专业的“学”、“术”和谐,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为学生提供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强实验内容,在一般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系统设计、规划、分析方面的实验;其次是加强实验指导,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建设统一、规范、能适应课程体系需要的实验教学环境和网络应用开发平台,提供相应的实验能力和网络应用开发能力(网络游戏开发、移动智能应用开发、企业级Web网站开发等);第四是通过实践强化工程意识培养,主要包括任务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期限意识、组织意识、协调意识、合作意识、折中意识等诸多内容,在规范课程体系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将加强各类协议、标准和相关工程意识的教学内容,更要在实践环节中突出各类协议、标准在网络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意识。

3.5考核体系和谐

改革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增加实验单元考核、实践单元考核、综合设计考核等考核方式,分散考核时间,把考核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与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应用技术要求相适应的考核体系。

4结语

“学”与“术”的协调与平衡是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应该在“学术并举、崇术为上”[5]的理念指导下处理专业建设中的“学”“术”协调问题。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方面做到“学”“术”协调,在教学环节设置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要考虑“学”“术”协调理念的实施与落实,使得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之间能够和谐相长。

参考文献

[1] 王达. 网络工程师必读―网络工程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23.

篇2

结合高校优势学科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不同的发展历史、相异的学科建设等因素使得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强势学科以及与其培养目标相配套的软硬件资源的建设与积累。物联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高校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专业定位上可以结合自身现有的优势学科,参考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改革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本校重点学科特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网络工程(物联网)培养模式可以从专业定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其中,专业定位和知识结构将在下一节论述。在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上,需要转变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例如:开设具有行业背景的工程训练课程,开展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提高实验和培训课程的比重,扩展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5]等,形成以行业应用为背景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的跟踪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可以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人才的适应性。从行业应用出发,可以分别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结构优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将传统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得毕业生不仅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工作,也能直接从事行业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其就业范围。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建有“食品营养与安全”、“工业发酵微生物”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食品科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处于全国前列。依托天津科技大学的食品、生物等优势学科和应用背景,笔者认为,目前计算机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可以以食品安全和生物发酵与菌种保藏控制物联网为应用领域,融合食品学院和生物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拓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以轻工行业物联网应用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体系。

优化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由于物联网技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需要融入不同专业学科,所以,在确立了以轻工行业物联网应用为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大纲,对原有专业的课程配置进行科学地增补和取舍。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的应用背景,依照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境,形成特色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专业培养目标物联网技术下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毕业后可在轻工行业、信息产业、科研单位从事物联网应用相关技术开发和研究,成为具备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能进行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网等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各类网络系统的运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拥有较强的软件编程功底;具备从事轻工行业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标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的手段,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2.主干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课程设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向导,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物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物联网中的感知层主要用来感知和采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课程设置可以在现有计算机物理层的相关课程基础上,融合通信原理、传感器技术基础和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等课程,提高学生在物联网感知层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物联网网络层方面,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已包含该领域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需要增加无线传感网络和无线自组网理论课程,强化学生对物联网网络层的理解。物联网应用层的主要作用是依据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并根据行业应用的特点集成相应的内容服务[6]。结合应用层的特点,各院校可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增设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无线自组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等课程。有关物联网安全技术的课程,不仅涉及物联网的三个层次,也关系到嵌入式知识的相关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综合考虑现有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无线传感网络、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操作系统、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物联网安全技术、无线自组网理论及应用、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等。

篇3

1、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

3、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01-01

1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个新型专业,是一门由多个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随着网络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测试,网络构架等能力的高素质网络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 理论教学方面

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还应具有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

2.1 突出专业特色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并力争培养具有计算机与通信应用系统开发及应用,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综合性学科, 与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具有知识面宽, 就业面广,工作上手快, 发展后劲足, 社会适应型强的特点。依据本专业的特点,除坚持传统基本课程的教授外,增加了《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

2.2 培养计划系统化

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和培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少而精,课程内容要精而新,能够反映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并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要求,修业年限,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学位课程,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教学进程安排等方面系统化的制定培养方案。

2.3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基础课方面

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积累。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计算机硬&软件、数据传输与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压缩或调整了原有计算机学科的部分课程,设置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应用》等课程。

(2)必修课方面

从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需要出发,面向社会需求设置了网络系统构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等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方向的课程学习。除开设传统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等必修课外,还依据专业特点开设了《网络通讯基础》、《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程。

(3)选修课方面

除开设《网络协议工程》《网络编程》等专业选修课外,还开设了系列跨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修,如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设各门课程中,选修课占20%,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2.4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第一源泉,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研究、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鼓励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辅导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在年龄结构、人员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培养行业拔尖人才、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适应多学科相互渗透、科技不断进步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①委托培养方式:学校定期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相关工作,比如网络相关企业中参与某项目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开拓教师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效果。

②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和支持网络专业教师,参与CISCO,锐捷,华为3COM等网络专业学习,培训和认证。

3.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只有形成了长效机制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 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是培养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时,设置了以实验操作为基础、课程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中,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或上机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完成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随后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学生除需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外,还需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类型上,将每门课程的实验分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题,任务和案例,项目实施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方案实施,设备调试,撰写文档,沟通与协作等方面能力,从而全面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3 开设专题讲座

从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工程意识和实战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譬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S,微信研发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3.4 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

与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培训和认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譬如CISCO,吉大中软,锐捷,华为3COM等资深网络企业合作,定期把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培训锻炼和技术交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胜任网络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网络管理员等角色打下基础。建立一个由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组成的、较完整的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4 结论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主要从事掌握网络工程的一般设计、开发、组建、管理和维护,深刻理解网络内部的结构、运作方式,对网络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认识,掌握网络信息的管理技能的人才。所以网络工程专业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化和能力培养的最大化。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并针对各种现象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提出并实践符合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探索出一条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道路。

篇5

一、前言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社会生产力也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在教育管理中,如何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得非常便捷、舒适和高效,更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是一项必须解决的问题。显而易见,教育管理者必须培养全体师生员工懂得网络技术势在必行,例如,搜索网络便可查出自己所需要的大量重要信息和资料;在网络上你就可以看书、查未知领域的资料、听名校名师的精彩讲座等,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办公软件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避免琐碎与繁杂。计算机网络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并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管理者必须了解计算机领域,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了解计算机领域,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所谓计算机就是一种按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装置。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计算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等领域。

在业余时间,对于计算机管理者,最好了解和学习一些基本课程。

主要课程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近年来,教育管理对人才的要求有:

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 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

4.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教育管理者必须了解计算机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领域广阔的专业,下分多个学科方向。如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等。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洞察当前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方向: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在当前教育管理中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就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研究和网络设计、实施和维护有关的概念和客观规律。该学科方向有其明显的特征,首先是有非常明确的网络建设目标,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必须确定。然后,工程有详细的规划和正规的依据。例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是地方标准等等。

学习网络工程需要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接受网络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同时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该方向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通信软件设计等等。

网络工程所做的事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样数字媒体技术也一样。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势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等的统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

——数字媒体(即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比如数码相机拍的照片、摄像机拍的影像、音乐、图像、动画、用3D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动画角色等等。简单来讲,“数字媒体”一般就是指“多媒体”,是由数字技术支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表现形式更复杂,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特性。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例如:英国高度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每年的产值占英国GDP的8%。美国权威统计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据了解,美国现在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产业细化、全球扩张。

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方向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媒体中各类媒体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主要的课程有:C++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基础、计算机游戏基础、JAVA语言、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等。

四、教育管理者必须培养社会高需求尖端人才

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仍将供不应求。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有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五、结束语

新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教育管理者要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更要要有符合当代高校的创新理念,培养先进管理人才时,要不断加强实训和各种技能比赛。教育具有多元化,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只有不断地更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好优秀的员工和一流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近年来许多院校纷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有关专业指导性意见和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人才,使之能够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等行业的研发、教学、管理、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该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掌握网络工程中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编程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一方面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型本科办学过程中,如何理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解决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钩的现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是需要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除了要有一批专业、敬业的师资队伍,还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该专业的实践建设方案并逐步创造条件予以实施。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思路

我院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与工程型”人才,其特点就是要侧重实践和工程化;但同时,网络工程专业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通讯相关的边缘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技能,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求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网络工程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得我们的毕业生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得到重视。目前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素质”为主线的思路得到很多高校教师的认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与工程实践素质和应用能力为目标,更新实验实训内容,按层次化、模块化、开放化的要求组织实践教学,着力构建以“条件支撑(基地建设)”为基础,实验室功能和教学环节重组为重点,双师型师资为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一般分为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集中实践三大模块。

课程内实验包括:程序设计语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库原理、Web程序设计技术、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TCP/IP协议、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络技术与组网工程、通信原理、网络路由原理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内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一些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内实验必须在课内学时完成。

实验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而开设的专门实验课程,如网络工程实训、工程制图等。

集中实践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如计算机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含网站设计)、IP交换与路由技术等课题。

3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体系建设

3.1实验室的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建设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共存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软件应用及开发设计类实验;针对原理性很强的验证性实验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整合专业课的实验,建设综合实验室。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对于软件应用及软件开发设计类实验,如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等,可以在现有的公用计算机机房内开设。

(2) 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

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等原理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分别建设各自独立的专用实验室。利用一些模拟实验设备,比如实验箱、模拟操作台等,用于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及研究。这些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配合少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在课内学时里完成。

上面两类可以利用原有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并且这些课程都是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课,在其他专业前期建设的过程中都已经建设并正在使用。

(3)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室

网络工程专业有自己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自己的特色,并满足高年级学生对实践环境的要求,那么对于这些方面的实验内容要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为此,2006年,我院申请“中央――陕西省共建资金”建设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成功获批,并已经建设完成。中心建筑面积约160m2,拥有网络路由器32台、交换机36台、无线路由器8台、防火墙2台、入侵检测系统2台、服务器3台、网络管理平台软件一套、网络协议仿真分析平台40台套(软硬件设备)、网络语音模块实验设备4套、学生实验用PC机65台,可以同时满足8组共64名学生同时进行广域网、局域网、路由协议、设备配置、VoIP语音、网络安全等各类型网络实验。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实验设备层次,有利于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

3.2教学环节的重组

目前,大多数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之间的过度重复、关系不明等问题。

从专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

(1) 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

(2) 新课程的内容规范;

(3) 各门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4) 各门课程中工程化思想的体现;

(5) 新技术的融入。

通过课程内容优化,在减少不必要重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将相近课程合并形成新的课程。比如,原来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就可以整合为“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一门课程;原来的“汇编语言”和“微型接口技术”整合成新的“微机原理”一门课;“离散数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期的教学改成一个学期,这样,所节省的课时可以开设必须的专业课程。

参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2号文件)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的基本要求,合理规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在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和技能训练机会。例如我们“网络工程实训”由最初的16学时,根据文件和教学的需要改成了32学时,提高学生的实训机会。

3.3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双师型”师资匮乏是实践教学的“软肋”。所谓“双师型”是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念而提出来的。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一是知识结构错位,许多教师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热衷与偏好理论教学的倾向。二是教学过程错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拨人,不能融合沟通,造成各自为政的教学局面。三是知识传导错位。两种课型被人为割裂与肢解,知识传授陷入怪圈和盲区,造成实践需要的理论知识没讲或少讲,实践不需要的却讲了许多,做了很多无用功。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为了使我院的实践教学更快更好的开展,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安排专业教师到项目中进行锻炼、进行专业实践。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积极的申请纵向项目,并参加横向项目的开发研制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科研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也可使老师把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带到课堂或者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每年的暑假,安排专业老师参加思科、神州数码等专业培训,或者聘请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给我们教师上课,提高老师的实践水平。

除了安排专业老师进行学习培训之外,积极引进相关单位或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在实际的工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目前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4结论

作为网络方向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除了要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花大力气外,更应从就业的角度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办出自己的特色。通过对网络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指出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其目的是增强学生面对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初步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高级资格考试设综合知识(单选)、案例分析(问答)和论文3个科目;中级、初级资格考试设基础知识(单选)和应用技术(问答)2个科目。笔试安排在一天之内进行。各个科目满分均为75分,一般每科都在45分以上才能合格。高级的通过率在10%到20%之间,中级的通过率在30%到40%之间,初级的通过率会更高一些。

考生完美复习计划

我每天晚上看书2小时,做题1小时,全身心投入,一个月就突击通过了软考。

1.抓住基础知识。抱着指定教材、参考书,认真对照考试大纲列出的知识内容(最好分类),梳理知识,了解薄弱环节。

2.掌握重点知识。可以到各大学的BBS上看软考经验,下载相关计算机课程的PPT教案来看(比如到北大天网搜索里找到教案下载),很多知识点更能明白。

3.重视历年考试真题。每半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都有试题分析解答的书,先自测,检验复习成果,熟悉考试风格(广度、难度等),同时对照考题、分析和大纲,会有很多启发。

培训老师经验谈

软考试题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掌握了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会认为考试不难;对于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来说,可能就比较难。

不同的人,备考重点不一样。有工作经验的人可能上午知识题中的一部分已经忘掉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来说,可能下午试题有些难度。

下面我以“网络工程师”这个报考人数较多的科目(证书)来进行分析。

上午:网络工程师上午进行基础知识的考试,全部为选择题,满分为75分。主要知识点包括:

1.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和理论,考核分值非常高(8分左右),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理论性强,是丢分的重点部位之一。近年命题对理论计算的考核有降低的趋势,主要以基础知识考核为主。然而,2008年上半年14~18题都是有关编码理论的计算(2007下半年只有2道),这是否是计算题增强的新趋向,值得关注。这部分的理论考核要点在编码技术。

2.协议部分。主要考核各种协议的基本知识,2008年上半年有8道题,题目难度较小。

3.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系统进行配置是网络工程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考试重点,原来占5~10分,但上半年是13分。原来主要考核linux下网络管理的应用,但新大纲出现后,Windows操作系统的考核也明显增多,在上半年的13道试题中,有8道是进行Windows平台考核的。

4.网络互连技术。重点之一,占5~10分,主要考核路由、交换及其相关协议的基础知识。VLAN技术这几年频繁出现在考题中,值得关注。

5.英语题。原来分值很高,固定为10分,近两年都为5分。只要掌握了专业词汇,很容易找到答案,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考前冲刺要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真题+模拟),将以前的成果巩固下来。其次针对计算题理论知识进行练习。此外考试不局限于指定的教材,有必要进行知识面的扩展。

下午:

实践性很强的考试,主要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工作。近年来,网络工程师的考试逐步实用化,进行需求分析的题目很少出现,而实际的网络设计和实施题目占据了主流。

考试涉及的主要知识:路由器、交换机、VLAN、NAT、防火墙服务器配置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VLAN和防火墙的相关内容,近年来频繁出现。

篇8

网络工程方向及网络信息安全方向,都注重人才培养,响应国家培养工程型、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号召,从过去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兴趣,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会书本内容,更要让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主流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通过各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涵盖,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最后通过前沿性课程及课外实践发掘和提高学生创新技能。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依托,除计算机本科大类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体现专业需求,为两个方向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打下基础。此外,还提供13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作为任意选修,两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和专业规划进行选择。课程主要内容见表1。

(二)方向特性

在课程设置上,两个方向各有三门具有代表性和方向性建设的专业课程。这三门课程是作为该方向学生学习的专业必选课程,同时也作为另一方向的可选课程。课程主要内容见表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自主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环节[2],在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和人才竞争力方面,两个方向通过课内外多项实践,达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1.网络工程方向。①模拟招投标:学生在进入方向学习的初期,就获得模拟项目目标,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按照网络设计招投标和网络安装调试及测试两部分完成此项目。项目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整个方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带有目的性,而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都会主动应用到项目中去。分组实施,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长期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发掘自身长处。项目完成后,由多名专业教师共同对项目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3]②具体工程项目参与:利用学校机房建设的机会,让学生到工程现场参观学习,并直接参与到工程进行和验收过程,担任网络工程监理、工程测试员及工程验收员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地将课程所学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实际基础项目流程,积累大量实践经验。③与专业认证结合:结合专业要求及学生就业特点,课程内容与权威专业认证接轨,实现课程与网络工程技术前沿性和理念先进性的接轨。截止目前,已有各年级多名同学通过了国家软考、思科、微软等认证考试并取得证书。2.网络信息安全方向。①专业实验项目: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建立了信息安全实验室和网络攻防实验室,有完整系统的实验内容和项目,学生可根据课程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也可以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性实验。并将网络管理与网络具体项目要求相结合,提高网络管理的实际操作性。②开展和参与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的信息安全相关竞赛,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接触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理论,拓宽视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学习,从简单应用逐步实现创新。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方向性指导和思维启发的辅助作用。

二、专业方向的横向建设与纵向建设

(一)横向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两个方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业方向的横向建设旨在让两个方向各有侧重分别建设,注重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建出专业方向特色。两个方向在课程内容制定和方面,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力求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不仅需要关注两个方向的共同点,也要区别两个方向的特性,兼顾发展。例如网络工程方向在工程后期实施和维护,离不开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也与网络初期设计及组网息息相关。两个方向分别建立了专项实验室,其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例如网络信息安全方向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可以完成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身份验证、访问控制、信息隐藏、加密通信、安全操作系统、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扫描、协议分析等一般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例如网络工程方向的组网实验室,通过真实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完成网络组建实验。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学生能够在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中,接触到社会工作岗位上正在应用的主流知识和技术,全面掌握应对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弥补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纵向建设

纵向建设主要注意各专业方向的与时俱进。网络工程专业发展迅速,不断有新技术新概念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每一次新的培养方案都会将目前最主流的技术和内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或将这些内容加入到已有的课程中。大胆地去掉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并将暂露头角的新内容安排到任意选修中。在实验室建设上,我们正在建设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室和网络测试实验室,一方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为学生实训和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在新实验室的建设上,力求使将来实验内容由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拓展到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能对学习内容举一反三,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缩短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470-03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DIO Study of Teaching

QIU Shu-wei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y Information & Network Center,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l,the computer network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scheme is proposed,and we improved on model of teaching,and the pilot reform program to improve their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eamwork,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tter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DIO; network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l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的今天,网络工程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成了计算机网络及通信专业类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因此《网络工程技术》这门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工程专业必须围绕课程群支撑体系,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有实效,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以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工程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选择与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应用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整合成新的课程结构,以工程化为主线,教学过程推行“工程案例式”,“目标任务驱动法”和“工程项目教学”法教学,使教学过程的针对性更强。同时依托自身的实验基地和学院信息网络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训环境,保证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行“教学外置”,鼓励学生参与学院实践的工程项目,使参与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考核过程注重“过程考核”,加大实训所占比例,使实训效果更加明显。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4所工程技术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目前已经有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大学加入CDIO国际组织,并在各自的工程院系实施CDIO模式[1]。在国内,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立后,已经在多所高校进行试点。

1 网络工程技术课程的特点

网络工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和网络系统管理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网络工程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本科专业的认知能力出发,阐述网络工程的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施工工程管理技术、网络测试技术、工程验收和管理维护等内容,围绕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突出学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网络管理与运营技术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工程和园区网设计、网络工程和园区网施工方案撰写、项目管理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网络工程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职业岗位。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以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四个环节――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代表四个教育和实践训练环节[2]。其理念是以产品的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也有人称之为“做中学和学中做”。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3]。并理解研究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CDIO不仅提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大纲,而且系统地提出能力培养、实施指导、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瑞典国家高教署(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 2tion) 2005年采用这12条标准对本国100个工程学位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标准比原标准适应面更宽,更利于提高质量,尤为重要的是新标准为工程教育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4]。清华大学在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原理两门课中采用CDIO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签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特别适合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应用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中。

3 实施面向CDIO的实践教学改革

3.1 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按照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借鉴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模块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即一个模块是一个内容上和时间上自成一体的教学单位,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内容)和定量(学分)地描述,它还能够被评判(通过考试)。一个模块是一个专业中最小的教学构成单位,在这个专业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作为主干课程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可以是一个模块,而该课程中每个章节就是一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培养一定的专业能力,子模块包含培养这些专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及知识应用等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按照OSI参考模型从低层到高层逐步展开,如物理层(综合布线)、数据链路层(交换技术)、网络层(路由和三层交换)、高层(网络应用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以及网络故障排除顺序进行教学,最后对整体大型工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3.2 课程实践环节依据的CDIO 标准

1) 标准1:以CDIO为基本环境。网络工程项目实施以项目工程生产周期作为工程管理的环境。基于工程项目需求要求学生从项目需求、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测试作四个环节,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开发。项目小组由3至4名学生组成,结合阶段评审答辩。

2) 标准2:学习目标。要求运用网络工程技术理论、网络工程项目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系统掌握网络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分析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践应用能力[5]。掌握网络工程建设的各阶段(用户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实际需求,并设计符合该项目的《网络工程设计标准和技术实施方案》标准的文档,达到中小型园区网设计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要求。

3) 标准3:一体化课程设置。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培养计划中突出网络的工程特点。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生的定位来说,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工程型”人才,按网络工程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阶段设置课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支撑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部分课程,通过网络工程一体化生命周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具有网络规划、设计、构建、维护、管理和开发等能力。

4) 标准4:工程导论。在网络工程技术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作为工程导论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TCP协议等课程学习,已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并已具备初步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力。

5) 标准5:设计和制作实践。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安装园区网结构化综合布线项目、园区网络的系统集成项目和园区网运维管理项目建设周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以及运作。

6) 标准6:工程实践场所。实践环节通过校园网及校信息网络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和实际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教学,提供学生对网络系统集成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校园网工程建设和后期网络运行工程。同时采用教师带领网络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对《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实行实训和实际工程相结合。

7) 标准7:集成化教学过程。首先是构建集成化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重点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构,以适应基于项目的做中学、做中练、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即课程以“做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程,以“用”导“学”,选择实际工程项目来做主线,教师全程指导。

8) 标准8:主动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评审。让学生进行相应角色转换参与项目,让学生主动提出思路,再经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由学生被动转为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路加以引导,对学生所提的方案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9) 标准9:教师CDIO能力的提升。主讲教师通过参加思科、华为和锐捷等网络公司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来提升自身的CDIO能力,也通过与企业的横向项目合作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经验。此外还邀请华为和锐捷资深工程师为学生开设短期培训。

10) 标准10: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教学能力和技能,同时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了的提高。并通过组织课程组教学研讨会,来提高教学在集成化教学过程、运用案例教学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的能力。

11) 标准11:学生考核。各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分工、控制进度等,制定分阶段、互评定的二次考核体系。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实践成绩的评定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小组成绩由各个小组阶段成绩的平均值与完成的项目的最终验收的情况组成(主要包括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汇报情况、系统工程的质量的抽检报告、项目文档等)。小组的阶段性成绩由教师和该项目组之外的其他项目组共同评定;个人成绩由教师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答辩成绩来评定,答辩的内容为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所完成的任务,其中,评定项目负责人个人成绩时,还应考查其项目开发的组织、管理能力。

12) 标准12:专业评估。本课程通过实施CDIO后,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如岗位实践课程以及毕业设计项目中应用和理解网络原理、项目设计与工程实施相比实施前的学生明显提高。

3.3 本课程按照CDIO标准来分析,研究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1) 基于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

进行对比分析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和理论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实践模式通过模拟真实实践情景,可为学生提供一种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境遇性体验[6]。同时,实践模式能使学生在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主观性、境遇性和生成性。可以在学生中创建共同的交流平台,营造一种促进学生经验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合作性地解决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在模拟实践的情况下,都会基于自己经验背景,建构与问题相关的实践知识。

按照此教学模式可以搭建网络教育互动平台,使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中合作解决问题。

2) 基于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目标导向性,即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工程项目案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这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何应用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涵盖各个知识点的案例和工程项目,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适合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参与意识。

3) 网络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达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模式,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工程和园区网设计、网络工程和园区网施工方案撰写、项目管理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网络工程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职业岗位。

4 结束语

通过在网络工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实施了CDIO,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整合网络工程师认证技术资源,按照CDIO能力大纲以及12条标准进行面向CDIO实践教学改革后,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后,学生普遍反映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综合布线理论知识、交换路由实用配置、操作系统各类服务器的架设,网络安全常规安全硬件防火墙等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在CDIO环境中学习,学生工程素质、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学生在今后求职过程中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雷环,汤威颐,Edward F. 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29-35.

[2] Crawley E, Malmqvist J, Ostlund S.Doris Brodeur (2007).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Springer,2007.

[3]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做中学”和国际化[R].2008.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42-02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行各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西部,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同样急需大量网络工程人才,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然而,目前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2)学生网络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开发型人才的需求;3)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工程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1】因此,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科学、合理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西部高校办好网络工程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于2010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开设了网络方向,即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本着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地方人才需求的宗旨,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同时立足于我院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网络编程、网络开发以及网络规划、网络设计和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根本,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我院的培养目标,将网络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划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限选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任选模块。在考虑了课程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了陈旧、重复课程及内容的基础上,各模块包括课程如表1所示。

公共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撰写科技文献的能力。除此之外,因为本校是师范院校,每年向贵州各地输出大量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所以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还设置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

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计算机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涉及到网络工程专业必修的一些核心课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意识,为分方向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限选课程按照专业方向分别进行设置。一般来说,网络工程专业有以下五个人才培养目标:(1)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5)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其中(1)、(2)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3)、(4)培养工程型人才,(5)培养则应用型人才。【2】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其中的部分方向,我们不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师资力量,并且根据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省内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最终我们开设了“网络应用与开发”与“网络设计与管理”两个方向,学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方向,完成该方向所要求的所有课程,获得网络设计、部署与管理能力或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最终成为“工程应用型”的人才。

专业任选课程是专业课程的补充和延伸,通过专业任选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长久以来,计算机及类似专业教学均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通病,这对我们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极为不利的,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能力,从抽象到具体的飞跃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本校实际条件,围绕理论课程,构建了一套以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做提高、毕业设计做综合,创新实践为补充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3.1 课程实验

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了课程实验。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指导下,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尽量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加大课内实验学时;改革实验内容,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包括: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以及网络应用与开发方向上的Web综合开发课程设计和网络设计与管理方向上的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完一门课程或若干门课程后,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应用,这也是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规范的进行设计训练。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案例法驱动教学,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工程训练,巩固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初步具有查阅文献以及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

3.3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练习。为了能够让学生适应学校和工作单位的差异,将掌握的知识尽快应用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减少模拟毕业设计,要求教师将科研项目分解,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背景下进行毕业设计;

2)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学校内部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加强联系与合作,每年安排部分学生到两部门进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既能帮助两部门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又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3) 与本地一定规模的网络技术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输出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由公司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就业能力。

4) 鼓励已签约学生去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结合单位背景,自行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企业文化,培养专业意识。

3.4 创新实践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我们通过设置创新学分的形式要求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只有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具体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参加各种网络认证考试;参加教师的科研团队;参与学术讲座;参加院级科研兴趣小组;自主创业等等。

通过创新学分促使学生参加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 结论

西部地方高校不能照搬发达地区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已有模式,应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该文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今后将不断发现问题,总结、调整、优化,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篇11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总占地面积160.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01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6482人。现有专业学院17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现有本科专业6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四种专业学位类别,分别为工程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其中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3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个。7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一个学科(软件工程)被列入重点培育学科。 (数据截至2015年9月1日)

二、学院简介

聋人工学院是天津市政府和中国残联于一九九一年合作创办,面向全国招收听障学生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世界第四所聋人高等工科院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聋人工学院招生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录取。

聋人工学院现有教师4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1/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正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3人。

学院内设置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学院现有专业实验室27个,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图形图像工作站实验室、双屏计算机实验室、单屏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网络集成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验室3个(各类新式多功能缝纫机、大型激光裁床、电脑绣花机、整体熨烫系统等专业设备)、立体裁剪实验室、针织编织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和手工制作实验室。各类实验室为专业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完善的设备条件。

三、专业介绍

1.聋人工学院开设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计算机类招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软件开发、图形图像与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能在信息技术产业部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图形图像处理、网站管理、软硬件设计、集成、开发、以及应用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各种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动画设计、软件工程、动态网站技术、组网技术等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2)网络工程专业(按计算机类招生)

篇12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总占地面积160.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01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6482人。现有专业学院17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现有本科专业6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四种专业学位类别,分别为工程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其中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3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个。7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一个学科(软件工程)被列入重点培育学科。 (数据截至2015年9月1日)

二、学院简介

聋人工学院是天津市政府和中国残联于一九九一年合作创办,面向全国招收听障学生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世界第四所聋人高等工科院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聋人工学院招生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录取。

聋人工学院现有教师4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1/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正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3人。

学院内设置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学院现有专业实验室27个,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图形图像工作站实验室、双屏计算机实验室、单屏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网络集成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验室3个(各类新式多功能缝纫机、大型激光裁床、电脑绣花机、整体熨烫系统等专业设备)、立体裁剪实验室、针织编织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和手工制作实验室。各类实验室为专业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完善的设备条件。

三、专业介绍

1.聋人工学院开设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计算机类招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软件开发、图形图像与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能在信息技术产业部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图形图像处理、网站管理、软硬件设计、集成、开发、以及应用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各种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动画设计、软件工程、动态网站技术、组网技术等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2)网络工程专业(按计算机类招生)

本专业面向聋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获得“网络工程师”资格的能力,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3)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按设计学类招生)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学生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具有较好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艺术修养、审美素质和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主要从事涉及成衣产品开发、服装艺术设计、高级时装定制设计等工作,并能成为具备设计管理、策划、装帧包装设计多方位的复合型、应用型设计类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能掌握服装与服饰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概念和掌握设计方法,通晓从灵感到表现、从绘画到造型的全过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4)产品设计专业(按设计学类招生)

本专业主要研究产品的外观造型、功能以及装饰的组合性设计,注重创新与实践,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具备艺术设计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产品设计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产品造型设计、装饰品设计、玩具设计、室内纺织品设计、纤维艺术品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表现能力。能在综合把握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加工工艺、内部结构和市场需求诸多要素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开发型设计。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2.全纳教育专业

1)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3)工程造价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建设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房地产公司、大中型建筑企业、工程设计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工程咨询与评估公司等部门从事投资与工程管理工作,也可选择在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即算量计价;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等核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等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4)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5)环境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立足于设计、艺术、工程相结合,能应用本专业知识在建筑设计部门、装饰设计单位,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从事各项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的以“适任、敬业”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通过环境设计思维能力、环境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环境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了解中外环境设计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和实际制作实施能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四、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名称

录取批次

考试类型

招生计划

备注

计算机类*

2

工科类

54人

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

设计学类*

2

艺术类

54人

包含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1

工科类

1-3人

全纳教育专业

自动化

1

工科类

1-3人

全纳教育专业

工程造价

1

工科类

1-3人

全纳教育专业

财务管理

1

工科类

1-3人

全纳教育专业

环境设计

1

艺术类

1-3人

全纳教育专业

*部分专业按学科类别招生,学生在基础课学习期间不分专业,一年以后依据学习成绩优先选择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选择专业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施执行。

五、报考条件

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听力障碍残疾证者(其它残疾不在招生范围)均可报考。

报考我校设计学类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的考生须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无色盲、色弱。

六、报考办法

1. 报名时间:

2016年1月1日-2016年1月20日

2. 报名流程

1)考生必须在各省(市、自治区)规定时间内,到户口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参加2016年高考报名(考试科类:单独考试),并取得高考考生号(一般为“16”开头的14位编码)。未参加2016年高考报名或未取得2016年高考报名资格的听障学生,不允许参加我校2016年听障学生单独招生考试。

2)考生登陆聋人工学院网站下载《考生报名表、考生体检表》,并按要求填写。以学校为单位集体报名的,请下载填写《招生考试集体报名统计表》。

(网址:tjut.edu.cn:8080/lgweb/longren/index.htm)

3)填写好的报名表须加盖学校公章,经市、县级残联审核并盖章(要详细写明通信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以免收不到考试、录取等相关通知)。

4)在当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体检,加盖体检医院公章。

5)在报名时间内将报名表、体检表、身份证复印件、残疾证复印件、高考考生证复印件邮寄到我校(以当地邮戳为准),以学校为单位集体报名的还需同时发送《招生考试集体报名统计表》至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邮箱(ylr@tjut.edu.cn)。

邮寄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办公室

邮编:300384

收件人:郑雅诚老师

3.有关说明:

1)艺术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不能兼报。工科全纳教育专业限报两个专业,必须注明专业志愿顺序。

2)考生报名时须提交身份证、残疾证、高考考生证复印件,并在考试报到时出示以上证件的原件。

3)报名考试不收取报名考试费。

七、考试细则

1. 笔试科目(其中艺术类素描科目为石膏头像照片写生,色彩科目为静物照片写生,均为四开试卷)

考试类型/分值/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素描

色彩

总分

工科类

150

150

150

150

 

 

600

艺术类

150

100

100

 

180

170

700

注:报考全纳教育专业的考生需参加面试。

2. 报到及考试时间:报到及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3.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及难度参见各科考试大纲说明,考试大纲说明请从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网站下载。

八、录取原则

1. 每个专业根据考试情况设定资格线(注:资格线不是录取线)。总分在资格线上的考生方有被录取资格,以分数优先原则录取。

2. 报考全纳教育专业、参加工科类笔试且成绩排名在前25名的考生和参加艺术类笔试且成绩排名在前10名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全纳教育专业面试,面试合格者有资格被全纳教育专业录取。

3. 先录取全纳教育专业,再录取按大类招生专业。未被全纳教育专业录取的考生,根据笔试成绩,参加按大类招生专业录取。

九、学费标准

我校专业的学费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计算机类、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学费每生5400元/年,工程造价、财务管理专业学费每生4400元/年,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专业学费每生12000元/年。学费如有变动,最终以天津市物价局批件为准。

十、入学报到

凡被我校录取的考生,由我校于七月下旬签发录取通知书并寄发给考生。

新生开学时凭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单独考试准考证办理入学手续。上述材料缺一不可,务请妥善保管。

新生入学时,我校对新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复查,如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和手续的、弄虚作假的,将不准许报到注册,并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单位或地区。

十一、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邮政编码:300384

学校网站:tjut.edu.cn

聋人工学院网站:tjut.edu.cn:8080/lgweb/longren/index.htm

咨询电话: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022-60216795

篇13

摘要: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下,分析“组网工程”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以组网工程项目为切入点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卓越网络工程师。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组网工程”课程;项目式教学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计划”其中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二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一线,服务地方”的“卓越网络工程师”,“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1]。当今,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撑平台,人才需求量大,但是,企业找不到适合的人才,而毕业生就业难,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所学和毕业所用脱节,理论不能联系实践,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该按照社会应用标准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

“组网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完成园区网的设计、实施、维护和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是网络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为达到培养目标,我们对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组网工程的课程改革,对教学计划、课内课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重新设计[4],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施过程,验证效果较好。

1 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脱离

“组网工程”通常的教学内容是从网络基础知识入手,讲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传输介质、以太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在讲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讲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通过课堂的讲解和实验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配置命令。第三部分是Intranet服务器的基本配置。第四部分是网络安全技术应用,通常每个部分都是通过课上讲解和课下实验的形式来完成。

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网络的组建过程,通过学习掌握组网技术的基本知识,最终能够组建和维护园区网络。教学的内容从表面上看似没有问题,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是学习组网工程必备的,然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会感觉内容枯燥,针对性和目的性不明确,以至于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而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学过程属于知识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学生没有参与项目的机会,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得不到培养,与作为一个基本合格网络工程师的距离相差甚远。我们认为应该把工程化教育思想引入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组网工程项目案例,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

2 面向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训。三个环节均以网络工程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过程。项目设计如图1所示。

每次课堂讲授的内容以网络工程项目为切入点,项目按照三层网络模型的思想设计校园网模拟图,使学生了解校园网的概况并对课程有总体的认识,后续

的项目在模拟图的基础上,按照网络设计层次的概念,实现每个层次的功能。

我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是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环节在网络工程实验室,采用星网锐捷的网络产品。在理论教学环节,以网络工程项目为导引,通过软件模拟实现项目案例,同时讲解涉及的理论知识;课程实验的地点是网络工程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完成,课堂上软件模拟实现的项目在真实的网络设备上调试通过;课程实训的内容是实现课程中讲解的网络项目,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网络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服务器的配置、新闻系统的实现。

3 面向工程师培养的课程实施

3.1 课堂教学环节

利用教师机和投影仪等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教室没有网络设备)模拟实际网络环境,从第一次授课开始,一边讲解、一边画出校园网的模拟图,学生可以自带或者和他人合用笔记本电脑,和老师同步在软件中画出同样的网络图。如图2所示。

图2是课堂上学生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它完成了在模拟器中绘制校园网模拟图,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到校园网的结构和课程的总体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课下,同学之间还会围绕图中不理解的知识点主动讨论,因此,下次课还会带着问题听课。

随后的课堂内容都围绕这张图展开,如项目二VLAN的划分与VLAN间路由,如图3所示。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按单位部门划分虚拟局域网,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虚拟局域网(部门)之间的通信。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的模拟实现如图3所示。

3.2 课堂在实验环节

此环节在网络工程实验室完成,实验室采用星网锐捷网络设备,4个同学一组完成课上的每个项目并对课堂项目进行扩展实现,项目完成后组内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在项目报告中记录下来。这个环节强调组内同学协作完成,互相交流心得,总结经验。

3.3 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包括设备的配置、服务器的配置、WWW服务器上完成新闻系统的实现,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完成后提交设计报告并最后以分组为单位答辩,教师根据报告的内容和答辩的表现给出成绩。

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学生经历了网络的设计、实施过程,完成不同平台服务器的配置,完成新闻系统的实现。新闻系统的实现是在Web程序设计课程中讲解的,通过完成这样一个综合的项目,学生不仅能总结整个课程内容,还能把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组网工程项目案例为基础,组网工程课程改革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修改了原先授课的顺序、方式及授课内容;第二,整个教学过程以项目实现为导引;第三,协调并连接了不同的课程的联系;第四,实现了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的完整的系统集成案例。将组网工程项目引入课堂,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教学方式,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为培养优秀的网络工程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廷斌. 校企联合能力为重踏上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新征程[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3):74.

[2] 王少怀,刘羽,黄培明,等.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J]. 中国地质教育,2010(4):63.

[3] 李曼丽. 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一个质化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80-89.

[4] 顾学雍. 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for

“A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PENG Jing, QI Lin, CAI Hongli, DING Renshua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