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现状

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现状

篇1

③ 数据来源于UNFCCC网站,。

④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信息网,http:///tjsj/nj2011/indexch.htm。

[参考文献]

[1] 任勇.中国CDM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46.

[2] 徐杰明,李雪亚,张敏涛,等.江苏省CDM项目现状统计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1(3):3336.

[3] 高海然.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施现状和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08,30(6):3338.

[4] 杨志,郭兆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发展与中国的对策[J].中国经济报告,2009,7(4):1621.

[5] 刘磊.黑龙江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04.

篇2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30日

近几年,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在“互联网+”战略下,分析研究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对于促进河北省外贸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为了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5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河北省将实施跨境电子商务“2212工程”,引导企业积极体验“互联网+进出口”商业模式,多措并举力促河北省跨境电商驶入快车道。清河羊绒、安平丝网等一批外贸优势行业,利用国内外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展零售出口业务。部分企业自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海外仓启动建设,中东贸易平台总部结算中心落户承德。省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确定了建设方案,成立了电子口岸公司,基础平台开放完成95%,2015年底已上线运行。但是,在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河北省很多外贸企业的思想还未转变,认为电子商务高深触不可及,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农产品基地和个体生产商墨守成规,仍守着传统外贸订单式进出口,这些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应用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二)河北省专业性网站较少,而且已建成的网站利用率低。同时,因为河北省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不够熟悉,导致其很难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最终结果是浪费了资金,错失了良机。

(三)河北省电子支付水平低、信用环境差。目前,河北省外贸企业在线支付处于初步阶段,宏观社会信用环境差。相对于浙江省而言,河北省大部分银行网上银行支付效率低,银行确认支付的时间长。另外,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也在不断考验着企业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电子商务的安全保证体系。

(四)跨境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跨境电商贸易中,物流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跨境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电商企业的合作日趋密切。可以这样说,跨境物流企业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跨境电商的发展。目前,河北省跨境物流企业发展缓慢,技术水平低。虽然,河北省有相当数量的仓储物流企业,但是在服务、规模、效益、运作成本、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处于较低层次,做大做强的很少。河北省跨境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直接制约了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五)跨境电商人才匮乏。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现在河北省设立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如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等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河北省尚无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业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另外,河北省又与北京、天津毗邻,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对京津的依赖程度较高,河北省吸引人才的环境有待改善。

二、促进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策略

在“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抓住机遇,促进河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在宏观政策方面。首先,做多做强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开展大规模、常态化专题培训,引导企业积极体验“互联网+进出口”创新商业模式。河北省商务部门也要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支持各类外贸基地、进出口商会、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等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家层面的专题培训;其次,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储备跨境电子商务专项扶持基金,加强与银行及创投企业的合作,鼓励他们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贷款及投资;再次,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省政府应早日制定和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贸易、税收制度等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快加强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最后,鼓励保险机构为河北省跨境电商提供适合的信用保险服务,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参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二)在运行机制方面。首先,发展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对于省级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可以自己建立网站,直接进行B to B或B to C的电子商务运作;对于省内的一些小企业,则可以利用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等国内外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零售出口和进口,以及企业对企业间进出口贸易;其次,健全专业的外贸电子商务网站。依托清河羊绒网、中国搜丝网等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网,通过完善相关信息系统和优化升级,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再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领军企业以点带面,推进电子商务在更多外贸企业中的应用。

(三)在贸易方式方面。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河北省建立电子商务信用认证中心以及信用等级数据库,对进行电子商务的用户进行信用评价并发放数字等级证书,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商业信用问题;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评估机制,实现各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另外,还可以建立奖惩联动机制,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意识,使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变得更加规范。其次,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结算体系。河北省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标准,促进银行、企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良好合作,努力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结算体系。推进河北省内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支持满足相关资质的银行机构与依法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企业及个人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民币结算业务,满足境内外企业及个人跨境电子支付需要。再次,加快河北省电子口岸建设。依托国家深化“京津冀”和“一带一路”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河北省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四)在跨境物流配送方面。跨境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河北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跨境物流企业的建设,促进跨境物流企业开拓国际物流服务,鼓励河北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全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快递配送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秦皇岛与曹妃甸海港,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加快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另外,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也非常有必要。当然,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要进行科学的选址,降低城市系统的干扰。可以支持邮政和国内外快递、物流企业依托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和武安保税物流中心设立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物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海外仓在境外建立快递物流分拨中心。

(五)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希望河北省有更多的高校来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出企业所需的跨境电商人才。据统计,跨境电商企业最需要的是有一定技巧和经过实战训练的中级人才,因此河北省企业要积极与高校、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学生可依托全球速卖通、Ebay、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来帮助企业从事产品、邮件处理、回复询盘等工作,实现共赢。对企业而言,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培养了跨境电商人才;其次,河北省应出台相应措施,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⒂氲胶颖笔】缇车缱由涛竦慕ㄉ柚欣础T谡飧鑫侍馍希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先进经验,如建立电子商务奖励专项资金,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个人给予奖励。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京文.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河北学刊,2016.1.

[2]尹珊.河北省与浙江省外贸电子商务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2.

篇3

一、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2015年以来,在县委书记、县长的主要领导下,勃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勃利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和《勃利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并设立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全力扶持县域电商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论坛,创办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村青年、妇女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农村电商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推进村级电子商务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招募电商合伙人开设农村电商网店,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特色农业”,推动电子商务与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工艺制品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首家农村电商服务站落户大四站

在人民银行“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大四站镇率先成立勃利县首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邮储银行对大四站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进行了信贷支持,县农村信用社也有信贷投放意向,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洽谈中。大四站电子商务服务站中国电信、中国移动、2688商城、邮储银行、苏宁易购、悠乐生活网等各大网络平台的多个项目,用一站式服务的方法向区域内的村民提供日常购物、农特产品销售、代买代卖、金融理财等的系列惠民业务,解决了部分村民不懂电脑、网上销售难等问题。该服务站依托申通、天天、快捷、全峰、中通、百世汇通、国通等七家快递公司解决了大四站镇电子商务发展中物流难题。同时它作为物流仓储,从此网购回来的商品无须亲自前往县城去取,村民们不仅可以购买商品,通过服务站还可以将农产品出售到全国各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是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安全发展的前提。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设施建设虽取得一定进步,但许多偏远乡村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相关的网络信息服务也未真正深入基层,没有做到真正为农村居民服务,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

(二)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

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长期以来,勃利县农村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认识,加上受自身的消费行为习惯影响与传统观念束缚,农民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信心,对网络经济的作用认识模糊。同时农民上网率不高,对网购商品的质量及网络支付安全也缺乏足够信任。

(三)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受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一些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农民对电子商务技术掌握水平较低,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慢,对于政府部门推行的电子商务平台心存疑虑,农村本身培养电子商务人员存在极大困难,这使得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解决对策

(一)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为使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得以有效开展,需保证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传媒和载体,没有高速廉价的信息网络,农村电子商务将无法开展。因此,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体系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要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推进面向农村居民的信息服务,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提高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含量和使用效率;同时,进行市场细分,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乡镇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殖专业大户,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主体信息窗口;再次,政府应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制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落实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扶持、补贴政策。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针对网下物流难以送达勃利县偏远乡镇的问题,政府应注重财政补贴政策的落实,使农村电子商务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

(二)注重农民电子商务意识的增强

现阶段,勃利县农民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认识仍处于概念阶段,当务之急,应转变观念、增强农民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识。同时,农民也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时代性、复杂性,对这种大数据时代的新生事物培养兴趣,并且能够正确看待;相关部门可组织懂得专业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到农村进行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推广,引导农民学习使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让农村电子商务从概念阶段向务实阶段转化。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篇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市民化,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型企业和日益增加的城镇居民,对金融都有着强烈而迫切的需求。这些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对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在部分中小城镇、县域城市、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低成本和跨时空的特点,弥补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短缺,不仅能提供更便捷的存贷、结算、支付、理财等传统金融业务,也能提供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是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主要在支付结算领域、融资领域、征信领域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上升。本文重点阐述与新型城镇密切相关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众筹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现状。

1.1第三方支付增速趋于平缓

第三方支付根据业务类型可以细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网络支付中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是主流。2013年之前主要以互联网支付为主,2013年之后移动支付迅速发展。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进入资质变得更加规范,2016年以后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长趋于平缓,2019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2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图1)。

1.2P2P借贷平台进入退出和转型阶段

2013年之后,P2P贷款迅猛发展,问题平台不断。随着监管不断深入,平台进入退出和转型阶段,2017年后,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断下降,综合收益率相对稳定,年成交量和贷款余额都急剧下降。2019年成交量为9649.11亿元,相比2018年减少了46.24%,创近5年新低。贷款余额也同步走低,2019年末总体贷款余额同比2018年下降37.69%(表1)。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5年―2019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

1.3众筹平台减少,项目质量提高

众筹作为新兴融资方式,其发展受到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欢迎,据众筹家的人创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处于运营状态的众筹平台共有67家,近三年的平台运营数量呈下降趋势(表2)。虽然众筹平台的数量骤减,但众筹成功项目及融资额都成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共发起项目48935个,成功项目数为40274个,成功项目融资额达到137.11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46%,成功项目支持人次约为1618.06万人次。

1.4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众发展迅速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一是商业银行大力布局互联网业务,尤其是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2018年末,商业银行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570.13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17.36%;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61.19%。二是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上升和下滑阶段后,开始回暖,2019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696.3亿元,同比增长42.8%。三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于2013年~2014年起步,2016年~2017年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到4.38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904%;2018年达到约9.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9%。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也在利用互联网全力开展相关业务。

2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率、低成本、跨时空等优势,满足城镇中小微企业和居民对金融的特殊需求,更好的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互联网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模式进行: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2.1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主要是指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金融业务。银行互联网模式主要是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提供综合;证券互联网模式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基于互联网自建平台提供网上综合理财服务和证券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网上商城开展相关业务;保险互联网模式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官网开展业务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尤其是银行和证券的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业务和产品,很大程度上节约交易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极大改善了城镇化建设中县域小城镇、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满足这些地区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需求,推动城镇化进程。

2.2第三方支付模式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打破了交易支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成为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改变了企业和居民的支付结算方式和习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覆盖面不断拓宽,使城乡居民的支付结算高效便捷。同时第三方支付提供的信用数据、金融增值等业务,对城镇化过程中小微企业及自主创业者融资提供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融资成功率。

2.3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主要包括P2P借贷、众筹和电商小贷。P2P网贷平台定位中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低门槛、低成本、贷款易是其重要特点;众筹主要服务自主创业者和个人,其特点是融资金额小数量大、融资门槛低、开放性;电商小贷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户,其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者及个人融资问题,尤其电商小贷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及城镇居民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金融一定要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其低门槛、低成本及跨时空的特点,在支持农业产业化、中小微企业融资及城镇居民金融需求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

3.1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然而小城镇及农村地区金融覆盖面不足,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发展金融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互联网金融跨时空弥补金融缺失问题,提升金融覆盖面,能一定程度上推动城镇化发展。一是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支付、结算、汇兑、存贷等基本金融业务的高效率、低成本要求。二是以P2P为主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中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者、农村电子商务等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提升融资效率。

3.2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民市民化,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者,原本就属于融资难道的主体,加上新型城镇金融体系不完善,这些企业依靠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非常困难。以P2P借贷、众筹、电商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点对点、低成本、高效率提供融资,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P2P借贷能较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众筹能有效解决自主创业者融资问题,电商小贷则能解决乡镇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问题。城镇化中中小微企业是重要建设主体,互联网金融促使其长远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城镇建设。

3.3互联网金融服务城乡居民多样化金融需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伴随农民市民化,城镇居民增加,又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居民的财富日益增长,对金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除了支付结算等传统金融需求,还有信贷和理财需求都越来越普遍。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创新,为居民衣食住行、旅游消费等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方式。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和P2P借贷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低门槛、便捷性的理财渠道。众筹、P2P借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与电商小贷也为城镇居民个人贷款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设施和信息化设施建设。二是政府要引导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需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让广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得以正常正规发展。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宣传,加深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引导其正确安全使用。

4.2创新城镇化互联网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逐步扩大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面,积极开拓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根据新型城镇化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化、乡镇旅游、城镇自主创业者的信贷产品创新,提供更多的针

对性信贷支持。二是创新适合中小城镇居

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提高安全和收益。三是加强第三方支付支持城镇化的服务创新,改善支付环境和拓宽支付领域。

4.3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作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首先,政府需要从监管层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要加强风险管理,行业成立管理、监督等自律性组织,制定行规。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风控管理部门,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事相关业务。最后,城乡居民个人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认知与风险意识,积极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清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陕西省涉农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9):69-70.

[2]乔小燕.苏州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吴江地区为例[J].时代金融,2017,38(12):39-41.

篇5

农村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量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战场。作为农村地区的创业者,农村小微企业正在不断尝试利用互联网、电视网、手机网开展电子商务。在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扶持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全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帮助小微型企业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各要素分析,进而帮助农村小微型企业清晰地认识到在电商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对策,以合格竞争者的身份融入到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中。

一、农村小微企业的特点概述

农村小微型企业的投资主体包括学历和背景不等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民、返乡创业者等,企业的组织形式根据规模不同,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同时也有一部分会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经营的范围比较广泛,跨度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可以遍布农村的各个角落,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利用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所经营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较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丰富型为主。农村小微型企业产品融入市场的渠道从直接服务于本地市场开始,运作方式灵活,占用资金较少,受益于互动性特点,可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对价格进行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产品,通过紧密联系的市场及时关注到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内部环境。控制环境直接决定企业的基调,其对员工的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影响。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投资主体学历水平总体不高这是影响农村小微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明显主观因素。一方面低学历的企业经营者对于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不熟练,缺乏电子商务的意识及网络销售的技术手段,限制了产品推广和交易。另一方面,他们往往缺少管理企业的知识,企业内部决策权力更趋于集中化,企业的决策层往往掌控着企业的资金、物资和人员的调度,基层员工并没有相关的决策权限,他们很少关注新环境下的发展机会,从而在经营风格上趋于保守和落后。在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中,人才也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然而由于企业地处农村、没有完善的员工保障制度、劳动强度大等自身的局限,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力度不大,往往招揽不到所需的合格人才,同时也造成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不稳定性剧增。

(二)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待评估的风险,农村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特点所限,更需要确立一套机制来识别和应对内外部变化带来的风险。

(1)战略风险。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在激烈的电商大环境下,农村小微企业需要想清楚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实际中,对于农村小微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缺乏系统地管理企业的知识,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数据的整理和业务流程的改善等一系列过程缺少一定的认识;其次他们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过于盲目和急功进利,忽略了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运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系统的战略规划,就不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缺乏电子商务实施的针对性及目的性,从而使电子商务成为只为企业宣传产品的窗口。

(2)财务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是资产规模小,很难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获得贷款,并且农村电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其生产经营场所多为自有房产,即便以此抵押贷款,考虑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从银行处也很难获得足够资金。此外,投资主体在思想观念上,对企业间联保、担保获得贷款,促进行业共同发展的态度相对保守。因此,除少数具备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电商外,大多数还是采取亲戚朋友间的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而该对于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资金支持无异于杯水车薪。融资问题己成为农村电商持续承接订单、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的制约瓶颈。

(3)市场风险。就电商大环境而言,留给农村小微企业去开拓和占领的市场本来就不易,大多数农村小微企业由于经营的场地、技术、工具和设备等要求的限制,基本上都是按照订单制造,生产单一类型的产品,生产的产品还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有时可能市场对口,企业花费心思有了自己的品牌,却经不住时间考验,没有被社会大众持续认可。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往,企业面临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增大,风险超出可控范围。

(4)营运风险。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活动中,物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是最终实现电子商务的一个环节。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一直是农村地区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我国农村的基本特点是地域辽阔,地势分布不均、家庭住户分散,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城镇落后,加上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导致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显著差别。一方面,农村小微企业未拥有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他们大都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然而目前物流公司的覆盖范围只到达县一级,在村镇具有配送点的物流公司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农村小微企业及农村大户对产品的生产销售、物资的买卖等活动往往伴随着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加上农产品的保质周期短、存储要求高等特点,对物流配送体系中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多个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生鲜类农产品为例,如何将保鲜周期短暂的农食品从偏远地区运输到消费者的门前是现代农村物流普遍存在关键问题,也是小微企业电商发展营运过程的重大风险。

(5)法律风险。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和实时互动性,农户可自由与消费者进行商务交易。个人信息被盗用、从事非法交易、违反契约合同、黑客恶意攻击、网上诈骗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不仅破坏经济社会的运营秩序,也严重限制了农村电商的长远发展。然而,全国还没有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配套的法律规章,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有时得不到保证,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法律风险不容小觑。

(三)控制活动。安全因素是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控制活动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控制用户信息安全、交易金额安全、售后保障等。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通常会查看对方的信用评价,并作为是否继续进行交易的判断依据。可见,网络安全与信任状况直接影响着网络用户决定是否使用网络进行交易。在实际中,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农村小微企业在常规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全面预算控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甚少,导致无法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

(四)信息与沟通。农村小微企业的信息流通不畅通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农村小微企业更多的是关注市场的交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直接的生产与买卖上,极少关注身边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致使小微企业获取到极少量的外部信息。同时,企业内部决策权力趋于集中化,内部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都会受到影响。在信息为王的市场经济中,农村小微企业的信息与沟通存在极大的劣势。

(五)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企业内部应该通过持续性的监控行为,独立评估或两者结合来实现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控。对于农村小微企业而言,这种监控的动力并非来自于外部或政府机构,而应该是一种对自身负责的自觉意识。企业应该要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而找到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在实际中,投资主体还不能意识到自我监控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监控的顺利展开能加快内部信息的传递,形成良性循环。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视角研究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现阶段农村小微企业在内控上的现状,重点指出其在风险评估环节的缺失,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营运风险和法律风险,以期能对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善提出相应的对策。当下,农业农村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势头正旺,农村小微企业想要在这股浪潮下迎击而上,不能只靠企业外部力量的帮助,更多的必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进步,从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内部控制活动开始。

参考文献:

[1] 林亭生,李涛.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现状研究[J].企业导报,2015(10):79-80.

篇6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进行的贸易活动,也可以定义为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开展的商务活动,利用电子商务的跨时空和跨地域交易特点,能够消除传统商务活动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多重障碍。当农业发展也可以搭乘电子商务这辆快车的时候,农业电子商务时代就已经来临,农业电子商务的解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农业性的网络信息交易。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且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将农业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已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第二,搭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业信息、农资和农产品交易、支付与结算、物流配送、信用评估、融资融信、惠农、农产品质量追溯等环节有机融合,打造了符合当前农村农业发展实际、具有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将各方资源集中到该平台上,让涉农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户能够享受到农村电子商务“云服务”,为我省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助推我省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全省农村信息化应用和农产品安全消费。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地球村来降低传统的农业交易方式。河南省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根据国家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纲要,着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依托电子商务搭建的各种农业电商平台,为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增添力量。

1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而且,对转变农村传统的流通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农村社会转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农村电子商务已经开始进入活跃期,呈现出多种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怎样在信息化时代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同时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农业发展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道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网络环境

应大力发展农村通信与信息服务,推动普遍服务,促进基本业务普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结合宽带网络、4G网络发展战略,推进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和低收入群体的通信服务保障。农业企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农业电子商务,势必要从信用体系的完善开始做起,让广大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能够低风险或者零风险的实现与网络环境的对接。

2.2物流

物流不仅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更是农业电子商务得以实现的保证。毫无疑问,完善的物流体系能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顺利开展。农业产品由于其需要者的分散性,决定着与之配套的物流运输体系也必须要覆盖面广,服务优质高效,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者的销售成本,降低企业资金占有率,为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的腾飞插上翅膀。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当务之急,但是这些基础设施的配备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针对性的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集中解决省内有特色农业项目的地区的物流运输难题,通过体制创新, 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体系, 而且物流产业本身也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保障农产品顺利销售的同时,也能壮大物流产业自身的力量。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生产组织以及各类涉农企业的扶持

针对重点发展的农产品产业,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省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组织以及各类涉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扶持。只有政府牵头,通过政策引导,才能有效推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双丰收,加强政府的协调力度,首先能做到,政府在此过程中鼓励农业生产个人、各类生产组织加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鼓励农民上网,出台农产品电子商务税费减免政策。

3.2 完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发挥企业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增强农业产业参与者的电子商务发展意识。受地域和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制约,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发展电子商务的主动性不强。加之河南省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不够紧密,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物流产业的支持,农业电子商务不像信息产品一样不需要物流的参与,相反,所有农业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撑,特别是农业生产基地、涉农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都应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上的物流瓶颈,只有决策者认清形势,审时度势,增强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才有发展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原动力。

3.3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目前国际市场上对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参与标准化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力度的基础。美国学者Kohls 指出,“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标准,那么市场上就普遍存在一旦卖出恕不退货的现象,将产生大量混乱而不公平的现象。”而农产品跟其他生活生产消耗品不同,一旦标准化生产实现不了,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发展,只有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标准化,农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农业电子化市场才能规范运作,河南省农业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才更具有竞争力。

篇7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38-02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全局。电子商务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孕育出的新浪潮,为了进一步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对农村电商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贵州省先后引入了淘宝农村电商和京东农村电商。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数据,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商业的运营和管理,已经成为传统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将大数据引入农村电商,探讨大数据影响下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运用大数据有效的开发新产品和挖掘潜在客户,这对推动农村电商向更好方向发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1 大数据相关内容简述

1.1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是从英语单词“big data”直译而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可以认为数据量巨大,而与海量数据、大规模数据以及超大规模等概念相比完全不同。关于大数据,目前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定义都是根据大数据特征来定义的。大数据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olume);第二、数据类型复杂(Variety);第三、价值密度低(Value);第四、速度快(Velocity);Merv Adrian[1]认为:“大数据超出了常用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时间内为其用户收集、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1.2 数据处理模式 从大数据的4个基本特征可以看出,使用现有方式来处理大数据是不可取的。大数据主要处理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通过分布式集群对数据体量巨大的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计算,其中集群结点可以灵活调整。而这种灵活性主要是运用Google提出的MapReduce框架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2]。

2 贵州农村电商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贵州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产品销售搭上新快车、创业就业找到新门路、快递物流得到新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途径。

2014年贵州省电商交易规模758亿元,同比增长132%,网络零售额达到342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近6万人。今年上半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493亿元,同比增长31.6%,网络零售222亿元,同比增长30%。

贵州省确定了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8个县获得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同时还增评11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带动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贵州省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合作,签署《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阿里巴巴在品牌、网络、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结合贵州省的生态资源丰富,围绕“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普及、新型高效的农资电商O2O渠道的建设、生态产品电商化供应链的打造、农村金融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发展”等主要内容,提高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水平。

2.2 贵州农村电商发展趋势 贵州省出台《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打造有贵州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和创新模式,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与贵州省五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到2017年底,贵州电子商务发展“百千万工程”基本完成,电子商务生态圈基本形成。

3 大数据为农村电子商务带来机遇与挑战

在数据时代,人类的活动基本上是基于数据的活动。而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是大数据的竞争,谁能获得和运用好大数据谁将能在数据时代占有先机。电商平台所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以及收集到的信息具有真实性、精确性和指向性。因此,大数据在电商行业中的应用具有先天优势。

3.1 大数据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机遇

3.1.1 农村电商企业通过大数据应用创新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商业活动方式,这也是商业营销的另一种新模式,数据服务的变革是大数据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农村电商企业通过挖掘和分析消费数据来制作具有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营销策略,建立一种比现有营销广告和产品推广策略更为高效新商业模式。农村电商企业可以应用大数据来很好的掌握客户需求,寻找更多的切入点来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同时这也是增加农村电商企业收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2 农村电商企业通过大数据推送精准营销信息 农村电商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客户可以更好的掌握客户信息,以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从而提高营销活动效率和降低营销成本。利用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可以帮助农村电商企业降低成本,找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村电商企业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的地区、购买习惯、收入水平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进行细化,同时对消费者的浏览记录以及购买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找出商品营销过程中的规律,这将有利用增强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大数据在电商企业与贵州农村电商活动中的应用

3.2.1 大数据在ZARA中的应用 ZARA是美国的一家服饰生产销售企业,ZARA平均每件服饰价格只有LV的四分之一。但是,打开这两年的财务报表,ZARA税前毛利率比LVMH集团要高出23.6%。

当有客户像ZARA店员反映:“这个衣领图案很漂亮”、“我不喜欢口袋的拉链”等细微未节的细项时,店员都会记录下来并反映到ZARA内部全球资讯网络平台,每天至少有两次传递资讯给总部设计人员,由总部通过数据汇总后做出决策传达到生产线,改进产品样式。

收集和分析海量的顾客意见做出生产销售决策,这样的作法大大降低了存货率。同时,根据电话和电脑数据,ZARA分析出相似的“区域流行”,在颜色、版型的生产中,做出最靠近客户需求的市场区隔。

不仅收集客户意见给生产端,让决策者精准找出目标市场;也对消费都提供更准确的时尚信息,双都能享受大数据带来的好处。分析师预估,网络营销客至少提升ZARA总营销额的10%左右。

3.2.2 贵州淘宝生态城 贵州淘宝生态城是基于大数据产业而建立起来的大型电业产业城,该生态城不是单一的电子商务,而是线上线下共存的新型淘宝商家。通过整合分析线上、线下销售数据,为商户提供有价值的二次数据,比如什么商品销量好、如何把握季节性来推广农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什么样品牌的农产品等。商品可以通过提供的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开发新的商品。

同时,物流园区可以通过获得的数据,对每一个物流中心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对仓储空间以及配送路线进行精准计算,降低了物流仓储和运输成本以及能为消费者提供精准及时的服务。

3.3 大数据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挑战

3.3.1 商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商业活动是基于现实场景完成交易,文件和票据的传递、信息交换以及资金往来等仅发生在交易双方之间,需要经过的中间环节很少,第三方很难接触和获取交易双方的商业信息,所以发生商业信息被窃取和泄漏的概率很低。然而电子商务的交易是基于互联网虚拟的现实场景,交易双方的文件和票据传递、信息交换以及资金往来等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交易双方数据极容易被窃取和篡改,这将给交易双方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应对信息安全时进行了性能的全面评估,使其能够及时、精确地定位各类网络攻击或非正常现象,并将这些异常数据收集整理通过分析实施预防措施。

3.3.2 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 农村电商企业利用大数据挖掘数据的过程中通常要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体现出了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的特征。这些数据中一部分是用来分析和预测消费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另一部分数据是用来研究未来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电商企业利用大数据的主要问题是在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上,海量的数据为农村电商企业分析数据增加了难度。从事农村电商企业的人员,缺少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的经验和技术,这必定会影响农村电商企业的发展状大。而当前人才和技术的缺失恰恰是农村电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挑战。

篇8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各行各业均发生变革。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在传统经济模式之外,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电子商务。尤其是近几年,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迅速渗透到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我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党的十以来,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取得的成就斐然,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存不足,诸多短板尚需补齐。电子商务的出现,给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注入了新的动能,以电子商务作为跳板,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给人民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而言,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入为农户提供了全新的销售方式,打破了传统农村经济规模小、地域性等方面的限制,为推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尽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围绕解决“三农”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农业农村政策,旨在实现“惠农富农强农”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稳中有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尚存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差距大。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做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甚至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第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比较落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生产力水平较低,表现在:分散型为主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特色农业不突出;销售途径比较单一,多数依靠自产自销,无法实现市场化运作。第三,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出现老龄化、女性化现象。近年,农业人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情况与日俱增,致使耕地出现闲置,甚至荒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村人才短缺严重。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现今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必将淘汰传统的农业模式。但是,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形势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缺乏使用现代知识、技术改变现状的能力。

三、农村经济发展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的意义

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现代物流业,颠覆了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一方面,能够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进步,盘活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方式,为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打开了新的通道。

(一)利于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信息不畅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也会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以分散为主,自产自销,与现代市场脱节,信息闭塞。电子商务利于农民获取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通过电商平台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供需情况,合理调整产品种类、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二)升级落后生产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农村经济以小生产形式为主,小作坊是典型的生产单位,而现代经济是以大市场为核心。农村电子商务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集约型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之后,农业生产销售成本减少,实现效益增加。

(三)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生活水平普遍优于农村,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开始转变思想,学习使用新科技、新技术改变自身落后的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和瓶颈

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日趋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农村经济发展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着实存在问题和瓶颈。

(一)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政策支持较弱

2015年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指导意见。随后,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举措。可以肯定的是,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就目前看,政策仍不健全,尤其是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缺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现代电子商务经济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很高。首先,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是现代电子商务经济的基本保障;其次,交通设施不尽完善,农村地区的铁路、公路运输网尚未形成;最后,广大农村地区的自来水、电力、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且不均衡,这也成为限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

不可否认,我国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仍存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占主体,农业优质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甚至出现浪费现象。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受制于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起不到引领地区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开放程度不高,规模小,不规范,吸引不到外部投资,限制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四)乡村人才短缺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在互联网迅速进入农村家庭中后,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新的娱乐方式,鲜有将其作为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现代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门槛,即电脑的基础操作和产品分析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民倾向于选择更为直接简单的面对面交易模式。同时,由于进城务工创收快,农村大量青年劳力流失,而电子商务涉及的产品定位、包装、宣传、销售、物流等环节缺少人力资源进行学习和运作,致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受阻。

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以来,我国农村电子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严重,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仍落后,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为切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着手解决这些相关问题。

(一)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保障

完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关于政策支持,主要有两点。第一,针对发展较好的、典型地区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第二,结合本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合理统筹规划,制定事宜本地区的相关制度、规范,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标准,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基于此,各地政府需要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政策引导,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为了实现物流业务进村,必须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将县级、村级公路建设列为重点,形成发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第二,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完备的网络通信体系,实现网络畅通,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顺利运行。

(三)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充分合理开发农村资源,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得以充分使用,实现资源变效益。与此同时,在发展经济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发资源不忘环境保护。

(四)鼓励电商人才投身农村电商,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可尝试以下途径。第一,加大人才引进的优惠力度,通过当地政府的宣传,出台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第二,搭建电子商务培训平台,邀请相关专家或专业机构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户自身的电子商务知识。第三,完善人才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以更优的政策吸引青年电商人才,带动农村电商经济发展。

(五)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阻碍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滞后性。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各级政府应对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给予支持,帮助获得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实现科学决策。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产需冲突,避免盲目生产,借助相关信息拓宽销售渠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篇9

中图分类号:F724.6

随着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 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流通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网络购物的普及与发展,对传统商品零售业形成了巨大冲击,改变了商品零售业的发展格局。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现状是:零售规模大幅增长;网络零售市场各类主体快速成长与网络零售用户数量较快增长。而缺乏有效的赢利模式、网络零售商行为欠规范与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升慢则是网络零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零售业更是得到突飞猛进,网络购物依靠其商品丰富、价格低廉、无时间和地域限制等鲜明特点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网上零售市场迅速成长和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

1.网络零售规模大幅增长

21世纪初随着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购物开始兴起,2004年网络零售年交易额仅有50多亿元,2008年网络零售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8019亿元,是2004年的149倍,7年来平均年增长104%(见图1)。

2.网络零售市场各类主体快速成长

由于利用第三方提供的网络平台开展零售业的经营,具有进入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个人在网上开店的C2C模式成为网络购物的主流,并推动着网络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2011年个人网上店铺数量达1620万家;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等一批自主销售类B2C 购物网站较快发展,B2C成为近两年网络购物的亮点,市场份额逐步上升。同时,传统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苏宁、国美、百联等一些大型商业企业纷纷以实体店为依托、建立或收购网上销售平台,将传统渠道的触角向网络购物延伸,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品牌和市场。2011年,国内B2C、C2C及其他网络零售企业已达20750家;网络购物离不开物流快递业的服务和支持,适应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物流快递业的发展,2011年网络快递企业达10390家,实现业务收入780.6亿元。

3.网络零售用户数量较快增长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加和网络购物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网民进入到网络购物的行列。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参与网络购物的网民用户达到1.94亿人,占网民的37.8%,几年来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成为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网络购物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实惠,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但年轻的网络零售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有效的赢利模式影响可持续发展

目前网络零售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网络平台和网络零售企业忙于跑马圈地式的扩大规模、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通过不断融资或上市来推动其自身的发展,“烧钱”式发展成为大部分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网络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也在不断下降。由于一味追求规模扩张,没有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缺乏利润增长点,盈利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亏损经营,依靠吸引风险投资进行扩张,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网络零售市场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2.网络零售商行为欠规范,经营诚信有待提高

网络购物由于采取非实物、非现场的购物形式,网络购物出现的诚信问题比较突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一是有些商品的实际质量与网上广告宣传不符,质量低下,以次充好;二是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三是一些商品售后服务差,三包责任难落实,商品出现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四是存在购物安全隐患。包括购物时有欺诈,货款的支付安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等。

3.物流配送服务能力提升慢制约快速发展

物流配送是连接网络店商和消费者的关键环节,是能否及时、安全的完成网络销售的重要渠道。物流配送业受投资大、行业发展欠规范等原因,物流配送发展滞后于网络零售的发展,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更不完善。物流配送不能满足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发货慢、配送迟缓、配送空间受限、服务差、商品损害等种种问题,直接影响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

二、影响与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24-03

一、玻纤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1.国际玻纤产业发展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末池窑拉丝法生产工艺问世后,国际玻纤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国际先进玻纤企业利用玻纤生产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近些年相继实现了环保、高强、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的非E玻纤的规模化生产,并逐渐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使这些玻纤在玻纤总量中已占20%以上,较大提高了与其他高性能纤维在性价比方面优势。在玻纤产品的应用领域方面,目前世界玻纤制品已形成近5000个品种、60000多个规格的庞大体系,遍及电子、通讯、建筑、化工、冶金、核能、航空、航天、舰艇、车船及海洋开发、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

2.我国玻纤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玻纤总产量现已远远超过老牌世界第一的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玻纤第一生产大国,但还不是技术强国。为具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出台了比较重要的涉及玻纤工业的政策。为推进玻纤行业技术进步、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月8日正式了《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

3.七间房乡玻纤产业发展现状。全乡共有企业876家,玻璃纤维制品生产是本乡的主导产业。从1980年到现在30年的发展,已形成集捻线、合股、织布为一体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涉及管道包扎、平织窗纱、内外墙体布,聚酯胎油毡基布、土工布等十几个大类,50多个品种。广泛的用于建筑、保温、防水、航空航天、高速公路等方面。销售网点遍及全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并出口中东、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2003年西大务村划出181.87亩闲散地,建成七间房乡第一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基地入驻企业有29家,金锅拉丝设备20台,聚酯胎基布生产线8条。引进外资达57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40多万美元,同时引进内资8000多万元,促进了全乡玻璃纤维产业的提档升级。2007年开始筹建三庄第二玻纤小区,小区占地700亩,预计总投资1亿元,该小区的建设进一步缓解了七间房乡土地瓶颈问题。

七间房乡的玻纤产业在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内的大中型企业也在不断壮大,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然而,村中一些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却存在很多弊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

二、玻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原料供应不稳定,销售渠道不完善。原料的供应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一般具有固定的供应商,在原料采购上相对稳定;而对于依靠家庭作坊模式生产的生产商而言,由于村内的小生产户密度过大,再加之没有合同的约束,缺乏固定的供应商,又没有相关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当原料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各供应商之间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由于小生产商自身发展的特点,其受原料供给状况变化的冲击比较大。

在销售渠道方面,大中型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销售部门,由相关人员负责国内固定的销售点或者负责网上销售,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家庭作坊模式的生产商,主要通过“自产自销”的销售渠道,他们有的依靠客商前来收购,有的拥有自己的销售点,有的直接通过其他销售点代售,缺乏统一的管理,灵活性差。

2.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低。七间房乡玻纤产业涉及管道包扎、平织窗纱、内外墙体布,聚酯胎油毡基布等十几个大类,50多个品种,相对而言,该地区的玻纤产品种类单一。而且,由于织布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相对入行门槛不高,操作比较简单,因此七间房乡绝大部分村民选择织布,产品的附加值低,价值增长低,经济效益低。

七间房乡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玻纤产业基地,在创建品牌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当地只有少数玻纤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如:天波玻纤制品有限公司、晨光玻璃纤维布厂,其在网上建有自己的销售网站,知名度相对比较高。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在外地甚至国际上打响品牌。对于一些家庭式作坊的知名度可以归结为零,这无疑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3.员工不足,招工困难。除了当地一些大型企业外,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家庭式作坊普遍存在员工紧缺、招工难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规模的扩大。由于该地区家庭作坊式生产户多,并且高度集中,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大。有些玻纤产品的生产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对生产效率极其重要,而相对来说技术型的工人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织布等生产环节对职工的技术性要求不高,从而也加剧了员工的流动性,这对于家庭式作坊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确定等原因,使得玻纤产业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对玻纤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4.设备资金投入高,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据调研了解到,建立一条池窑生产线要上亿元,生产聚酯毡的一条流水线要200万元左右,一台金锅拉丝设备要30万元左右,新型的织布机大约在2万元左右,一般家庭作坊使用的旧式、淘汰的织布机也要几千元一台,在农村普遍存在的坩埚法拉丝成本还低一些。高额的设备资金投入,对于资金流动本来就比较小的小企业和家庭式作坊而言实在难以承受,也造成了该地区运用先进设备进行拉丝生产的企业比较少,大部分拉丝生产是通过坩埚法完成的,也使得该地区的生产环节比较单一,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5.能耗高,污染严重。玻纤产业在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玻纤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电、煤、化学原料等物质。由于村内生产户多是采用旧式机器设备,机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声响,形成了噪音污染,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玻纤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物品,而其中很多物质是有毒的,如烤布用到的甲醛等,因而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由于玻纤产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目前还没有降解的方法,玻纤废弃物的处理不规范、不合理,给环境治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6.行业整体水平低,企业转型困难。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无论是技术、资金、规模、管理水平还是其他方面,当地的玻纤产业都存在明显的劣势。虽然当地企业也在积极地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但行业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小企业和家庭式作坊里普遍存在的落后的生产技术,老化、淘汰的机器设备,种种方面都限制了当地玻纤产业整体健康、持续的发展,也使得企业转型困难,难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7.行业机制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健全的行业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内在保证。对于一些小企业和家庭式作坊而言,可以说是不存在任何正规的行业机制的,而在开发区的大型玻纤企业,在劳动用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从整体来看,该地区行业机制并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同时,当地缺少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相关政策的积极扶持。

三、对玻纤产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健全原料购买及产品销售渠道。当地的玻纤生产原料供应不稳定,销售渠道不完善,归根到底是因为对市场把握不够准确,致使对市场的变动信息掌握不足,这就导致了当地玻纤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如:对市场的原料供应数量、供应价格不尽了解,对市场需求的产品种类、数量、质量要求及价格了解不够准确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和改变,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动情况,使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丰富产品种类,推进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当地的玻纤企业发展至今,玻纤产品仍主要是以最初级的玻璃纤维布为主,产品种类单一,且在产品深加工方面和应用产品开发方面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极低,这也是影响产品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丰富产品种类,推进产品深加工,积极开发生产新产品,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地产品种类单一,市场受限的问题。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并积极研发新产品,提高当地玻纤产业的竞争力,对当地玻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意识。目前当地大部分玻纤产品还是以普通玻纤产品的的身份卖给客户或者收购商,收益低且价格不稳定。若能形成自己的玻纤品牌,将会使当地的玻纤产品知名度大大提高,在吸引客户、占领市场等方面将大有益处,同时也会使当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主动权,不必被动的为销售产品去拉客户、降低价格等。这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玻纤产品的销售状况,而当地部分企业存在的销售难、价格不稳定等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4.健全劳动用工机制,改变招工难的现状。要解决招工难的现状,就必须健全劳动用工机制。针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的问题,可采取长期开设培训班的方法;针对对工人伤害大的问题,可以从工资调整和免费为工人买保险等方面解决;针对流动性大的问题,应该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规定雇佣时间,减少工人流动频繁的现象。总而言之,健全用工机制,使工人在技术、安全、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摆脱招工难的现状,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5.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合理的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而产生的玻璃纤维垃圾,由于属于不可回收资源,很难处理,只能依靠技术减少污染。生产技术提高了,浪费现象减少了,产生的垃圾量才能减少,当地的环境才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采用先进技术,较少能耗和污染的情况下,还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对企业的发展有诸多益处。

6.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推进企业转型。企业转型难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当地的玻纤企业大部分仍然还是粗放型经济模式,应该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改良机器设备等方式来增加产能,实现经济的增长,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将会在生产方式、生产效率或是市场开拓等方面产生重大突破。

7.政府给予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当地政府部门对玻纤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注和扶持,但力度不大且效果不太显著。当地很多居民仍然以家庭式作坊的方式进行生产,且部分大型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家庭式作坊的改革,大型企业的发展,这都需要政府部门予以必要的扶持和帮助。政府部门在当地玻纤企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对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能促使当地玻纤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对于企业或者当地经济而言,都会获得很大的益处。

四、结束语

任丘市七间房乡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玻纤基地”。近年来,该乡的玻纤产业迅速发展,但仍需要不断汲取营养,逐步完善,逐渐解决技术、人才、资金等限制该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当地玻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探究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促进当地玻纤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同时,加速七间房乡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任丘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总体来说,就是要使玻纤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文浩.CPIC玻纤获评出口知名品牌.中国化工报,2010.7.15

2.冀中能源玻纤公司调结构转方式纪实.中国建材网,2010.7.7

3.未来玻纤供给高度集中.中国地位举足轻重.复材在线,2010.6.22

4.玻璃纤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公布.化工网,2010.6.29

5.中国玻纤:黄金时期.高速发展.中财网,2010.5.27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48-04

前言

近年来,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移动通信和网络互连技术的融合和不断更新,将极大推进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移动商务正成为人们重视的新领域,对于它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说法,可以暂时将移动商务定义为任何通过无线远程通信网络进行的商业行为。对于资金较少、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移动商务的发展与改革,无疑是一股巨大的风浪,将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处于沿海地带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更是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移动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也需要因地制宜,这样不但能带动浙江省的经济,更能带动中国的经济。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农业社会的富庶之地,但缺少工业化资源的先天条件。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里,国家投入少,国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似乎浙江人更懂得“滴水成河”的道理。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浙江的小企业开创了一条“轻、小、集、加”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浙江省中小企业由于具有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推进浙江省工业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成功的部分。

浙江省中小企业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中小企业扩张速度快;(2)中小企业以乡镇个体企业为主;(3)中小企业的轻型化结构明显;(4)中小企业生产以中间产品为主。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发展模式――群落式

1.中小企业群落概述

中小企业群落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小企业群体。众多中小企业择地群集分布首先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毗邻自然资源产地与消费品市场。另外还与人文环境、工商传统、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非自然的因素相关。

2.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群落式分布

凭直观我们发现,浙江众多中小企业并不是离散地、相互孤立地发展的,而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抱团共同繁衍壮大的。据初略统计,浙江省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小企业群落有306个,1997年的产值达到2 664亿元,平均每个群落的年产值达到8.7亿元,其中10亿元到50亿元年产值的群落有91个,50亿元到100亿元的群落有13个,100亿元以上年产值的群落有4个。

3.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群落式发展状况

遍布于全省城乡各地的大量专业性的中小企业群落的出现和壮大,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最主要的动因。一个中小企业群落的发展,就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人民,使当地的财政收人、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

4.浙江省中小企业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群落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不断演化发展的开放系统。浙江小企业与天南海北的商家客户之间存在着多管路、多时空、多层次的商品交易和信息技术交流活动。这种交易和交流活动的单元密度、空间跨度、时间频率在国内商界是令人称奇的。以上从系统论的视角,对浙江中小企业群落这一新型产业组织系统的宏观概貌作了描画,下面再对它的微观结构特征作一些分析:(1)相对集中的企业地理空间布局;(2)以专业性市场为依托;(3)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4)生产性中小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中小企业子群落相并联;(5)中小企业与大群落两极对应。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

(一)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

1.国内外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

目前,许多国外中小企业正在利用各种移动商务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像远程因特网接入,移动办公。销售力量自动化(SFA)以及现场力量自动化(FFA)等移动解决方案,在员工人数众多的美国、欧洲、日本公司正在日益普及;而像定位业务(LBS),设备监控以及移动支付德国正为更为复杂的应用而兴起。这些应用可以降低各个行业(如银行、公共设施、交通及零售业)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与固定网络相比较,经济性是移动商务的优势之一,比如北京移动在八达岭高速设置无线车速监控系统,如果采用固网,需要铺设一条线路到相关地段,成本相当高,而利用移动的无线网络,就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从国际上来看,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市场,在将来的几年,必将经历一次巨大的发展。移动商务市场已经整装待发,期待着飞速发展的明天。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小企业遇到了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面临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重竞争压力,中小企业亟须市场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通过调查表明,移动商务应用的行业市场分布比较均衡,这说明许多行业都存在对移动商务应用的需求。调查发现,政府部门和制造、流通、金融行业是目前移动商务应用的主要行业市场,未来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的主要行业是物流、流通、金融等高流动性和服务性行业。另外随着PDA、智能手机、pocket PC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移动终端软件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有许多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在为用户提供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服务,未来移动终端软件开发将成为软件业发展的热点。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1.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现状

浙江省中许多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替代阶段”的信息化目标,但是浙江省的核心企业在移动商务发展水平非常不突出,它们只是运用联网的电脑进行一些基本的办公或管理工作。在产业集群中往往存在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它们的规模和实力超过区域中其他中小企业,完全或部分控制了集群产品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结点(工序),集群中其它众多中小企业实质上是共同完成专业分工的角色,服务于核心企业。

2.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已经逐渐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发展的趋势,与移动商务应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会在移动商务领域有更多的应用与意向,会逐渐从提高阶段向转型阶段发展,因为有了之前的良好基础与认识,再进一步实现移动商务会有更大的优势,但是通过调研了解到,即便部分核心企业已经在软硬件方面为移动商务的发展做了基础,然而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建设资金、人力等投入到原有的有线商务发展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处于弱势,对原有的传统商务模式的认可,移动商务无法一下子替代,这也使移动商务发展一直都处于萌芽初期阶段。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曾经表示过对移动商务的质疑。外浙江省中小企业在移动商务的应用过程中,都认为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替换,对移动商务的运用还只是表面化的。同时,核心企业的标杆作用不强烈,部分企业在应用移动商务时出现失败例子,这些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移动商务走进中小企业的速度缓慢。功能简单、容易推广也是各中小企业比较关注的,所以对于移动商务应用的功能性要求并不十分高,简单、容易推广并且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移动商务平台更受企业的欢迎,此外,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也是他们十分重视的。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落核心企业作用意识不强

核心企业同任何小企业一样,都无法孤立在产业集群之外,需要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帮助它实现专业分工,由于巨大的投资、高昂的运转费用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复制核心企业的信息系统,加上核心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和业务需求,往往是该地区移动运营商的主要客户。如果由移动运营商出面主导移动商务产业平台的建设,那么移动运营商对核心企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况且,产业平台的建设并不影响核心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核心企业将乐于向移动运营商提供帮助。这样核心企业的价值也更进一步加大。但是目前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尚无法做到双向的畅通与高效。尽管核心企业的作用各中小企业是一清二楚,但是在发展移动商务时并未对核心企业的作用提高重视,忽略了核心企业所带来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核心企业对其他中小企业的实质性作用。

(二)通用移动商务平台缺乏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产业性,不同产业领域的宽泛或狭窄与企业群落的规模大小有某种关联性,同时同一产业的中小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在浙江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中可以发现,缺乏标准的、规范的、通用性、公用性的移动商务平台,尽管在较早之前,有类似的移动商务产品,不幸的是,这类产品不仅应用范围较小,而且并不受欢迎。不少企业都表示了他们各自对早期一些产品的不满。通用型标准化产品的推出本身就是一个尝试,稳定的用户群体、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功能、良好的内容质量以及包含关键参与者的盈利模式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这种移动商务平台可以为产业内的每一个企业服务,并且产业内的企业可同时共用这种系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本身在资金上的周转困难,对移动商务的认识比较缺乏,要让每个企业都自己运营不同的移动商务产品,在短时期内比较难实现,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形下,推出通用性的移动商务,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可以满足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个发展情况。

(三)传统商务模式的限制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浙江省的招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推进浙江省工业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正由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业务经营模式,商务模式也呈现了较传统的固化方式,限制了移动商务的应用。尽管如今移动商务的技术逐渐成熟,也能被许多企业所接受,但是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都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没有充分了解移动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又基于中小企业传统的商务模式,使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应用发展受到阻碍。

(四)认识不足,观念陈旧

如今浙江省农村企业越来越多,占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比例高达96%,这种以点多面广的农村小企业为发展格局,经营各个企业的老板和员工多数都是出身于农村,学历上相对处于低位置,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又由于移动商务的发展和普及度并不十分广泛,所以他们对于移动商务的概念以及应用等接触甚少,使得对移动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形成很大一个障碍。另外无线技术的普及应用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互联网的宽带接入刚刚让人们体会到消息技术创造的应用“奇迹”,而手机信号的“时断时续”让人感到移动办公时代的来临还是一种愿望,在原有固定网络运营比较顺利的情况,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很大的意向去尝试移动商务的应用。

(五)缺乏人性化

中小企业要想立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除了自身竞争,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大型企业的挤压。小企业没有大企业那样雄厚的资金、齐全的设备和专业的人员,稍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因此,为力保自己在商场战争中不被吞没,中小企业在很多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对客户做出一些缺乏人性化的行为。如在目前简单应用移动商务的过程中,有些中小企业总是会借助移动设备将一些信息强加于客户身上,这种信息并非是客户所急需的或者感兴趣的,而是企业为了能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们而被动接受的。

(六)专业人员

移动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日趋加快,移动商务必将成为企业经营信息化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或人才培养滞后,那么,人才短缺问题就会成为制约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一个。中小企业中,专业人员相对比较稀缺,因为专业人员需要支付比一般员工较高的工资,这样也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企业领导并不十分愿意这样做,因此也就出现了对于人才不重视的现象。

(七)存在安全隐患

有线世界里,密码技术和合法认证书是电子商务增长的基础。而在无线世界里,安全性仍然是备受关注的领域。移动商务安全体系关键是保证交易数据和交易过程的安全,本身的开放性使移动商务系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果用户信息、业务订购信息被改动,会影响移动商务交易的真实性。另外,移动商务对隐私保护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它要牵涉到网络连接,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隐私问题,如位置感应和对移动电话号码的认定,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可以详细的了解你所在位置和个人情况(当然这也有有利的一方面)。使用PC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你很难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而当你用移动电话进行移动电子商务活动时,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八)资金有限

中小企业在使用无线数据服务时,会发现一些特点是:费用太高,难以被广大顾客接受。如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银行要收取交易手续费,移动网络运营商还要收取服务费,再加上发送短信的费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要比传统支付方式付出更多,而现在并没有很突出的需求来支持这一市场。高成本又没有突出的应用严重拉开了移动支付与用户的距离。本身中小企业的资金就少,周转起来也没有大企业那么快。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策略

(一)构建中小企业公共移动商务平台

无论是移动商务运营商还是企业自身,都应该积极开发创建适合中小企业通用的移动商务平台,这样对双方都是具有较大的好处。鉴于群落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整合资源,按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方式,建设一个统一公用的面向群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既可以利用核心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与硬件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又可以克服部分中小企业在经济及技术方面的困难,从而为集群中各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这样的平台对于各个企业的财务预算都是比较有利,这样部分企业也会愿意尝试这种小成本的新服务。因此,面向群落企业的“移动商务产业平台”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在平台的结构上,每个产业可以具有特定的具体功能,都能为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功能服务。同时每一个具体的产业平台对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开放的,企业都可利用它所提供的功能服务来解决相应的业务问题,这也说明了平台应该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共用性,它所提供的功能服务是标准化、规范化。另外合理规则限制可以使项目逐渐走上正轨,运营完善,使产业平台能得到有效的共同利用。当平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各个企业在慢慢了解到移动商务作用时,会运用平台建立人性化体制,整合相关资料,提供客户需要的信息,这样从原先的短期或者临时合作,转变到长期的友好合作。

(二)加强群落核心企业作用

加强核心企业与集群内中小企业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这是在核心企业中推进移动信息化共享平台的一个突破口。核心企业无法孤立在产业集群之外,需要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帮助它实现专业分工。巨大的投资、高昂的运转费用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复制核心企业的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尚无法做到双向的畅通与高效。因而,公共移动商务平台的建设应以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应用、能与核心企业信息系统兼容,且注重加强两者之间联系为主要目标之一。在公共移动商务平台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核心企业的意见,理清它与周边中小企业的信息交互需求。每个群落之间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联系渠道以及方式,在此基础上,继续寻找出更加合理有效地交流方式,彼此统一对核心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认识,而核心企业,也应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更加明确的展现给其他中小企业,更加形象更加深刻的让其他中小企业认识到移动商务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加强移动商务宣传,强化企业内部人员意识

浙江省中小企业中农村中小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对于移动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打破这种阻碍需要各个企业以及企业内部人员共同的努力。企业之间对于移动商务应用发展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宣传作用。关键的一点是企业高层领导等对移动商务要有本质性的认识,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各岗位人员对移动商务的宣传与培训,组织企业人员进行对移动商务相关内容的了解,让员工从意识上本质上对移动商务有系统性的认识,让人们对于移动商务的观念有所改变。另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商务模式固化现象比较严重,但是每个企业都希望自身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而且也随着对移动商务的逐渐了解,公共平台的建设,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和商务模式可以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移动商务的发展会越来越顺利。企业在接受新事物时都需要过程,其中包括筛选,毕竟不同的企业发展状况不一,需要根据情况而定。核心企业可以带动周边对移动商务发展不完善的中小企业,将应用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一系列现象反映出来,让各个企业相互之间借鉴学习,从而使整体都能运用移动商务。而对于那些还处于摸索阶段甚至还未开始移动商务发展的中小企业,自身则要树立和明确移动商务的作用与好处,督促自身跟住移动商务发展的脚步。

(四)加强移动电子人才培养体制整合教育资源

专业人员对于移动商务的发展是有较大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移动电子人才培养体制,专门设置相关专业来进行学习,从简单学习到最后对移动商务的精通应用,同时整合教育资源,进行集中培训。面向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所侧重的专项培训。单独请专业人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可以对企业原有的一些员工进行培训,让愿意向移动商务专业人员方向发展的员工进一步学习深造,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没有专业人员来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移动商务很难被正确的应用发展。

(五)构建安全交易环境

移动通信的安全性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增强,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是移动商务所必须的,从而能更好的鼓励交易服务。目前对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研究在开展中,电子商务的安全体系己经慢慢发展成型。除了大环境的安全,也不应该忽略企业内部小环境的安全,对于网络环境需要随时有人进行管理与维护,另外在设备上,应该尽量争取规范,只有当软硬件都具备拦截不安全信息时,真个环境才会显得更加可靠,那么移动商务的应用也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不再因为存在隐患而人心惶惶。

参考文献:

[1] 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

[2] 乐承毅.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3] 黄玉婷.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4] 邱新军.浙江省小企业发展综述[J].连锁与特许,2001,(5):1-3.

[5] 李永刚.祝青.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财经论丛,2000,(5):4-6.

[6] 车志科.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233-240.

[7] 丁晓阳.移动商务重塑中小企业运营模式[J].商业时代,电子商务,2003,(23):1-2.

[8] 黄辰伟.以需求为导向的浙江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应用及模式[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99.

[9] 张万里.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及策略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0] 祝炜.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4.

[11] 孙志明.浙江小企业成才商业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0.

[12] 颜飞,邵康,祝小艳.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0):20-24.

[13] 刘向东.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策略分析[J].山东经济,2004,(3):6-7.

[14] 李琳,赵江.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的解析[J].现在情报,2008,28(7):7-11.

[15] 邹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0:100-110.

[16] 马伟锋.浅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07,(10):5-6.

[17] 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统计报..2007 年1 月

篇12

其次,2005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在本公司自办对俄农机产品贸易洽谈会,100多家俄罗斯客商和数十家国内农机厂商参加洽谈。

再次,在佳抚公路与双桦路交叉口的“三江门户”,投资1千万元,创办了全省首家,也是最大规模地对俄农机出口基地,集产品展示、洽谈签约、仓储物流、报关出口、维修培训、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一体,搭建了规范、便捷的农机出口平台。

最后,作为“国家级诚信单位”,多次回访俄罗斯用户,及时搞好售后服务,以诚信促合作,促发展。

公司先后把国内外名优农机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如中国一拖的东方红牌大马力轮式拖拉机、迪尔佳联生产的联合收割机、迪尔天拖生产的轮式拖拉机、常州拖拉机厂生产的东风牌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等。摘要:现代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作用。从农业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业生物质利用装备四方面研究了我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2.017

0引言

现代农业装备是指用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和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田间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农业生物质利用装备、农田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化装备等。

现代农业装备服务于大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等各个环节,以先进的工业和工程手段促进农业生物的繁育、生长、转化和利用。现代农业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科技保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增长方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保护生态环境,高效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可以有效带动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可达到“四个带动,六项促进”,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带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集成组装,带动农民素质提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增收,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农业田间作业机械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0.76亿kW,平均每亩耕地的农机总动力39.68kW,大中型拖拉机总量572万台。

2013年我国机械耕整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11195万hm2,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61.8%、35.3%、3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0.3%。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85%和82%,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2%和38.8%;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73%和4.73%。

在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大中型拖拉机等主要农机产品持续旺销,200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总产值1316.7亿元,同比增长25%。我国农机出口贸易总额首次出现顺差1.65亿美元,农机工业成为近三年机械制造业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之一。

自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2004―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从0.7亿元、3亿元、6亿元、20亿元、40亿元到130亿元,到2014年已经超过230亿元,连续数年增长。

3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盛于80―90年代,目前正面临升级;特别是80年代以后的20多年间,设施园艺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50余万hm2,其中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总面积150余万hm2,两种类型各占50%左右,温室中日光温室面积约占70万hm2,大型连栋温室仅有1000hm2。设施园艺面积的70%以上分布在黄淮海及其以北地区,施蔬菜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2)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和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大产业,全国从小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总数约1亿人。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所得的现金收入已占到整个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左右,畜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已成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我国畜牧业生产总值,加上所带动

的饲料、畜产品加工、兽药等相关产业的产值,整个产业链的产值约15000亿元。表明我国的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开始成为我国农业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3)水产养殖饲料生产、循环水处理、增氧机械、投饵、池塘清淤、水环境自动监测等装备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条件改善和节本增收效果等。截至2013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60万hm2,产量为2316万t;目前,从20~30m深线到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都蓬勃发展,且已形成多种模式并举,因地制宜,立体开发利用的新格局;内陆养殖面积达为84%万亩,产量为2692万t。

4农产品加工装备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增长加速化、加工程度精深化、企业发展规模化、科技研发创新化和产业布局优势化等特点。“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要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年均11%的增长率,2015年突破18万亿元;力争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年均增加0.1个点,2015年达到2.2∶1。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53-02

引言

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十分的不稳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汽车文化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是人与汽车之间的发展关系,汽车作为“第一商品”越来越受到网络多媒体的关注与重视。网络多媒体的出现,成为汽车文化传播与销售的主要途径,汽车文化借助网络多媒体,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互联网汽车文化建设的特征

第一,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传播速度在文化传播方面远远超过其他的传播手段,网络的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这一宣传平台,汽车公司也开始在互联网创建符合自身企业文化的官方网站平台,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化,通过互联网获取汽车信息资源是汽车企业的首选。据相关资料显示,汽车网站每天的浏览人数都会突破百万,与传统的汽车媒体相比存在很大的优势,消费水平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消费者是互联网的主要人群。

第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个人的文化互动空间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同步性,电子公告牌、博客、微博、汽车论坛等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平等、共享的网络空间,这些形式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全面、广泛,关于汽车使用的原创文章、新车的试车报告、汽车网站的链接分享、汽车公司关于产品资料信息、使用者评论等信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这样网络宣传方式方便了消费者对汽车信息的了解,加强了汽车文化的互动性。

第三,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覆盖率广、受众群体多、传播效率高、信息资源容量大、互动性强、花费成本低、试听效果好、可以随时自行等优势。同时,网络汽车文化在设计时遵循美学特征,突出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及艺术性,汽车企业网站在官方平台上传大量各种车型的图片及信息,进而加强对人们的视觉冲击效果,展示汽车的独特创意和功能性需求。

第四,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更具时尚色彩。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网络汽车文化呈现出流行、快速、多变等特征,网络汽车文化具有时尚色彩,主要表现在对新款车型的设计、汽车衍生品、汽车装饰及汽车美容等方面,汽车更新速度和流行速度快,采用动感流线设计,将一些时尚浪漫、流行元素赋予到汽车外形设计中,汽车的色彩上以实用、速度、空间、庄重、高雅等流行元素作为主题设计。

二、汽车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第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由盲目消费过渡到理性消费。过去,人们了解汽车产品的渠道比较狭窄,导致出现盲目消费的现象,使汽车市场价格攀比严重。现在,随着汽车营销模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消费观念由盲目消费逐渐转变为理性消费,销售者的消费心理越来越成熟。但是,目前的汽车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价格攀比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售后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第二,汽车市场混乱导致汽车行业的经济利益越来越低。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还比较缓慢,汽车行业的规范标准还不够完善,汽车体制的规划也不够完整,导致汽车市场混乱,汽车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小型的汽车公司开始模仿汽车类型,汽车企业不能及时地制定创新策略,使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汽车生产厂家对消费者需求的忽视,使汽车企业发展缓慢。汽车的营销渠道以汽车厂家为主,汽车经销商的营销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营销技巧和营销水平还比较不成熟。在汽车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只是一味地进行产品资料的讲解,单项交流的销售模式忽视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使企业不能针对消费人群的需求进行创新和改进,进而导致汽车企业发展缓慢。

第四,汽车的营销对象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我国,汽车的营销对象大多数是以家庭为主,由于城乡的消费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汽车销售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汽车市场还有一定的开发空间。

三、互联网时代汽车文化发展的营销优势

互联网时代汽车文化不但具有宣传作用,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挖掘商机。互联网时代,汽车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以下椎阌攀疲

第一,有利于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受互联网文化的冲击,汽车的消费观念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得以体现,将互联网文化与汽车消费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汽车消费文化,使汽车文化的消费观念及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进一步推进消费群体对汽车产品的消费。

第二,有利于扩大传播汽车营销信息。互联网文化的科技性、先进性、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特点,使汽车信息资源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不受种族、地域、国度的限制,尤其是汽车是全球性商品,只要消费者愿意为其消费,不管哪个国家生产的汽车产品都是消费者的消费对象。网络文化是自由的、开放的、可分享的,网络文化的全球化特点使汽车的品牌形象和性能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极大地拓展了汽车的营销市场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了消费者与汽车营销的互动与认知。网络文化具有无限的开放空间,汽车企业的销售情况在网络环境中可以随意地传播、互转、评论、褒贬,人们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流。加强消费者与汽车营销人员的互动、消费者与体验者之间的互动、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汽车企业及时了解大众消费者的需求,也利于大众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

第四,汽车文化传播呈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趋势。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是经济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是汽车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汽车文化传播过程中经济成本花费高、传播速度慢、传播效果可见一斑,网络文化应用在汽车文化传播中,将汽车信息资源迅速的传播至各个领域。互联网信息技术是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它具有快捷性、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等传播特点,汽车企业在网络营销环境中借助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展示汽车企业的品牌优势。因此,现在很多汽车企业开始重视网络文化中汽车的营销价值,并将其作为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

四、互联网时代汽车文化发展的营销策略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手段。互联网时代网络搜索引擎手段可以及时、快速、精准地进行信息搜索,汽车企业应该着重加强对这项功能的重视,充分发挥搜索引擎手段的作用,通过与引擎机构合作,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汽车的销售范围和销售渠道。目前,国内的大型的搜索引擎机构有百度、搜狗、好搜、易搜、有道等,国外的大型搜索引擎机构有雅虎、谷歌、必应、Goo等,汽车企业要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同时还要加强与商业引擎的合作,如阿里巴巴,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各种网络资源,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促进汽车文化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

第二,利用网络优势开发消费者需求。汽车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加强消费者对汽车企业的认可和了解,建立与消费者的信任感。这样在了解消费者产品需求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相关产品的推荐,对消费者的疑问认真、耐心、全面地进行解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售前及售后消费者服务满意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服务基础。

第三,建立汽车网络服务体系。组织各大汽车企业建立汽车网络服务体系,加汽车行业在网络市场中的互动与交流,一方面可以实现汽车行业客户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进行汽车品牌信息的展示。同时,汽车网络服务体系的建立,还能营造专业化的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进而提升汽车行业在市场的影响力。

第四,建立专业的汽车网络销售、咨询与服务一体化平台。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文化建设要不断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同时遵循汽车营销理念,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维护客户资源信息,加强潜在客户的开发和消费客户的回访,建立汽车企业网络销售、咨询与服务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巩固网络汽车市场。

第五,加强网络营销手段的开发。网络环境下,应根据互联网文化的发展特性,有针对性地对消费人群进行营销。汽车企业应该加强网络营销手段的开发,通过汽车专题报告、汽车宣传片、汽车专家访谈、汽车网络游戏开发、汽车电邮等网络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以多样化的网络宣传方式展示汽车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硬件优势,进而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升汽车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汽车文化建设在营销模式上有着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充分了解汽车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研究与分析网络环境下汽车企业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汽车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言汐.构建更阳光的后汽车时代文化 你的世界从此无界[EB/OL].互联网周刊,2015-12-08.

[2] 谢艳丽,张萍,赵格致.立足期刊内容 延伸品牌边界――浅谈《车主之友》的品牌经营[J].传媒,2016,(3).

[3] 潮车e族电商O2O平台风靡世界 山胜汽车文化园 创汽车后市场蓝海[J].中国汽配市场,201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