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强化数字经济

强化数字经济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强化数字经济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强化数字经济

篇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且微创的术式,近年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日益受到肯定,但是对于本术式过程中对子宫血流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其相对于开腹手术的影响的差异存在争议[1]。本文中就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前后的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的29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的29例患者中,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35.1±2.6)岁,病程3.0~24.5个月,平均病程(8.1±1.0)个月,病灶直径1.9~10.8 cm,平均直径(5.7±0.6)cm,肌瘤分类:肌壁间肌瘤16例,黏膜下肌瘤9例,其他4例;其中单发肌瘤19例,多发肌瘤10例。观察组的29例患者中,年龄29~55岁,平均年龄(35.3±2.5)岁,病程3.0~25.5个月,平均病程(8.2±0.9)个月,病灶直径1.9~10.9 cm,平均直径(5.8±0.5)cm,肌瘤分类:肌壁间肌瘤16例,黏膜下肌瘤8例,其他5例;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9例。两组年龄、病程、病灶直径、单多发构成及肌瘤分类构成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主要为麻醉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采用三孔法进行病灶探查及病灶切除术,后进行后期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按照常规步骤进行切口及探查病灶,切除病灶,缝合及后期处理。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及分析。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个月时进行子宫动脉Vmax、Vmean、RI、PI及S/D水平方面的检测及统计比较,上述检测指标均采用西门子AcusonX300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动脉Vmax、Vmean、RI、PI及S/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子宫动脉Vmax及Vmea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RI、PI及S/D水平则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Vmax及Vmean低于术后1个月,RI、PI及S/D水平则均高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术式,而临床中随着腹腔镜计数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也日益凸显出其价值及优势[2-3],其在保证有效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小了手术性创口及对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等[4-5],且对于机体的整体状态,如免疫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也相对较小[6-7],而这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中已经基本得到肯定。但是对于其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8]。

本文中就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前后的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将其与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手术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子宫动脉Vmax及Vmean显著降低,而RI、PI及S/D则明显升高,这说明患者的肌瘤得到有效根除治疗后,肌瘤方面的血供被切断,则子宫动脉血流方面也随之降低,而随着机体创面的康复及适应,这种血供状态逐步恢复至正常健康状态[9-10],另一方面原因,与腹腔镜对机体的手术性创伤较小,对于子宫的不良影响较小,故恢复也更快,表现在子宫动脉血供方面的改善幅度较大。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动脉血流改善幅度更为明显,更为全面且直观地肯定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任静,周风彩,刘延军,等.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 :444-446.

[2] 冯桂姣,丁爱萍.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4):87-88.

[3] Malzoni M,Tinelli R,Cosentino F,et al.Laparoscopy versus minilaparotomy in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myomas: short-term and fertility results[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0,93(7):2368-2373.

[4] 蔡永江.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平衡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73-74.

[5] 段晓义,谭笑梅,腾芳.经阴道与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2):1862-1864.

[6] 陈娟,赵菊.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23(1):54-55.

[7] 曹凤如.腹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分析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6):635-636.

[8] 欧阳煜宏.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2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831-5834.

篇2

The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humanized nursing care in the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resection

ZHU Zhengya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Beihai No.2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ihai 53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is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ls in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resection. Methods 90 patients who receiv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resection in the anesthesia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4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6 cases).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 for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humanized nursing mode was adopted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traoperative comfor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comfor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2.6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36.36%.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resection; Comfort; Security

?S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作为新兴的微创术式,以其切口小、流血少、恢复快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至子宫肌瘤切除治疗上[1]。但临床发现腹腔镜手术和其他开腹手术一样,同样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2],而这些负性的心理反应都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治疗与恢复,从而降低手术质量。为提高腹腔镜手术技术水平,我科从2014年起将人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之中,使接受手术的患者均能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并顺利地度过了围手术期。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手术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0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6例,年龄36~52岁,平均(45.32±5.24)岁;病程3~13年,平均(4.20±1.38)年;其中单发性肌瘤25例,多发肌瘤21例。对照组患者44例,年龄35~51岁,平均(45.08±4.32)岁;病程4~13年,平均(4.36±1.58)年;其中单发肌瘤23例,多发肌瘤21例。两组患者症状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3]。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或检查后确诊。两组患者年龄、婚育、病程、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分组已经得到本院医学伦理会护理分会的支持,并与患者或家属的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按传统手术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如下:(1)术前人性化心理护理。尽管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在手术前每个患者都会存在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强烈反应,都会关注术中会不会疼痛、肿瘤性质如何,一些年轻的患者对手术是否会对性生活有影响等顾虑甚大,这些问题会给患者极大的思想压力[4]。因此不少患者常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因此作为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在术前一定要与麻醉师深入到病房中去探视患者,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如通过询问患者病情过程来了解其治疗情况。然后向患者介绍本院开展腹腔镜技术和担任手术主刀医师情况和已经取得的效果。同时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及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的环节及注意事项等、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方法,还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回答和解释。让患者通过对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技术的了解,提高认知水平,缓解患者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去接受手术:(2)术中的人性化护理。①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巡视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要用亲切的话语向患者问好并介绍手术室的情况,如告诉手术室目前的温度是多少(保持在22℃~24℃之间),手术的主刀医师和护士,腹腔镜设备及其他急救医疗设备等,尽快帮助其适应环境[5]。②为患者摆放舒适的。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要求,患者要取头低足高截石位,因此在摆放该时应在其患者的臀下放上一软枕,同时还要妥善固定四肢尽量避免患者局部位置受压引起不适。此时可一边用平和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对患者的配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情配合手术。③虽然腹腔镜手术具有时间短的优点,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活动能力受到限制,许多感觉无法感知和表达,加上该手术均采用的是全麻方式,因此在麻醉前护士可通过语言交流及按摩、擦汗、捏揉、抚摸肩部、握手等方法,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术后的人性化护理:①手术结束后,巡视护士要及时为患者擦净皮肤上的血迹,穿好衣裤并盖好被子。过床时动作要轻,切勿剧烈震动,避免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②由于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肩颈疼痛、两胁疼痛、皮下气肿等现象,对患者进行解释是因为气体尚未完全排净、刺激组织原因所致,待CO2气体完全吸收后可自然消失,让患者和家属放心。③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详细告之手术中情况和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病情,腹壁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红、肿、热、痛等异常现象及时报告病区值班医生处理。若出现严重疼痛现象,可给予止血处理和镇痛药物[6]。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术中舒适度。不舒适是指患者存在恐惧心理,术中躯体难受、四肢有麻木感等。舒适是指患者对手术无恐惧心理,术中躯体无难受,四肢无麻木感。非常舒适是患者在生理、心理、心灵上均达到最佳的状态[7]。(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U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感觉不舒适有8例,感觉术中舒适有26例,感觉术中非常舒适有12例,舒适率为82.60%,对照组患者感觉术中不舒适有28例,感觉术中舒适有12例,感觉术中非常舒适只有4例,舒适率为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发生率为20%~30%[8]。尽管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是以良性肿瘤居多,但因多数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子宫不正常出血、继发贫血、盆腔压迫症状和疼痛及生殖功能障碍等[9]。以往临床对子宫肌瘤均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10]。但不管是何种手术,均作为一种心理应激因素,让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对神经、内分泌、循环等系统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的稳定状态和手术的顺利进行[11]。且相关症状的出现亦会增加患者心理痛苦,患者随之出现生理、心理损伤的恶性循环[12]。特别是术中的疼痛通常是不舒适的最严重形式,加上多数患者之前并未到过手术室,对手术室陌生的环境和设备存在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如果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极易对患者术后的康复造成影响。

篇3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064-03

Change research of perioperative serum levels of stress hormones and other sensitive stress index in hysteromyomectomy under laparoscope

ZENG Liang ZOU Hua-ying HE Xiao-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Xiangdong Hospital in Pingxiang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perioperative serum levels of stress hormones and other sensitive stress index in hysteromyomectomy under laparoscope. Methods 54 patients treated for myom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had 27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pen myomectomy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myomectormy,then the changes of stress indexes of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preoperative 10 min,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30 mi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and average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ut the degree of varibility of AngⅡ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i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应激指标波动幅度较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国英,章颖,袁桂兰.子宫肌瘤剔除术3 种术式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8,7(1):13.

[2] Chang WC,Huang SC,Sheu BC,et al.Changes in uterine blood flow following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without uterine artery ligation on two-and three 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J].Ultrasound Obster Gynecol,2009,33(2):221-227.

[3] 罗红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

[4] 宋晓峰,陆丽华,冯国祥,等.乌拉地尔预处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60-161.

[5] 钱慧健.传统腹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8):1018-1020.

[6] 苏园园,李远明,何惠嫦.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B563.

[7] Rossetti A,Sizzi O,Soranna L,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recurrence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abdominal myomectomy[J].Hum Reprod,2001,16(4):770-774.

[8] 黄蕾,姚焕玲,黄如亮.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2):257-258.

[9] 边爱平,赵倩,周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65-66.

[10] 冷金花,张震宇,段华,等.子宫肌瘤诊治的热点问题[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5 (4):321-333.

[1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2-325.

[12] Dubuisson JB,Fauconnier A,Fourchotte V,et al.A Lapar oscopic myomectomy:predicting the risk of conversion to an open procedure[J].Hum Reprod,2001,16(8):1726-1731.

[13] 黎惠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7,25(1):25-26.

篇4

浙江省电子信息行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达73.34,居全国第3位。

稳步推进发展工作

过去的一年,为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浙江具体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顶层谋划。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发展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将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能级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重点是要培育壮大集成电路、通信与网络、新型元器件及材料等基础产业,加快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量子通信、柔性电子、虚拟现实等前沿产业,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强化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瞄准行业前沿,制定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健康养老、集成电路等产业培育发展。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深入推进杭州及桐乡两地的应用示范,新增嘉善高铁新城开展应用示范;制定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组织开展智慧高速公路的规划研究,积极探索车路协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试点。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服务产品推广应用,入选国家应用试点示范26个,12个产品及服务入选全国推广目录。在集成电路领域,加快杭州、宁波等6个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杭州芯火创新平臺建设,大力推进“IP核—芯片设计—行业应用”协同发展。

强化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加强省市县联动,精准对接招商,着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推进中芯国际(宁波)、中芯国际(绍兴)、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中电海康磁存储等项目,计划总投资近500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

强化平台载体谋划建设。全力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及智慧视频安防、柔性电子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推动数字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发展。以高新园区和特色小镇等新型载体建设推动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全省已拥有国家级、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40余个、数字经济特色小镇27个,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已形成通信网络、软件、信息机电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强化行业企业培育壮大。积极组织实施名企战略,龙头企业培育初见成效,数字经济领域拥有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20家、上市企业67家、独角兽企业23家。入选2018全国电子信息百强、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分别达14家和20家,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强化政策支持和规范发展。组织实施“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着力加大对集成电路、柔性电子、智能硬件等领域重点扶持;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重大专项并落实地方配套支持政策,下达“核高基”重大专项地方配套资金12233万元。加快组建规模100亿元的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150亿元)出资工作。加强行业规范公告工作,共27家光伏制造企业和4家锂离子电池企业纳入规范公告名单,行业规范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

2019再攀新的“高峰”

基于上述基础,2019年,浙江将继续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从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数字经济引领发展。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为抓手,着力在推进数字技术新突破、壮大数字产业新能级、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释放数字赋能新价值、构筑协同发展新局面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篇5

报告撰稿人之一、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组织与人才专项大中华区负责人、中国企业领导力学院负责人阮芳表示:“数字经济下,数字技术深入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和运行方式,使新的组织内外协作模式顺畅运行。同时,数字技术对人类劳动的可替代力越来越强,‘数字原住民’们还拥有新的数字时代工作价值观。” 在上述趋势下,数字经济对就业生态施加了“新增、强化”及“弱化、消失”的二元影响:

就业人群上,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应用数字技术),以及具备机器智能尚无法大规模取代人类的人际交互、创造性等素质成为重要的就业壁垒。另一方面,机器智能化及平台就业使就业者的身体素质、所处地域不再构成制约,带来全球化的广泛协同和对劳动者的一视同仁。就业领域上,数字化基础服务,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跨界机会大量产生;数字技术还带动新商业模式,从而激活新领域就业。另一方面,被数字技术改变商业逻辑的部分行业及职能领域就业机会面临转型、锐减,甚至消失;部分标准化、程序化的非脑力工作也将被技术低成本取代。就业方式上,产生平台型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自由人相互联合、“按需聚散”、履行契约,拥有多份零工的斜杠青年亦能展现价值。而“数字原住民”一代成为就业主力军,他们的新就业文化和价值观也对传统组织+雇员关系构成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数字技术对就业的激活效应仍将大于消减效应,经预测,到 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数字经济就业生态与传统就业生态将保持并存发展、融合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就业生态转变

从新零售、泛娱乐、新金融、新制造四大就业场景的分析,发现在数字经济下,就业生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就业人群变革亦会对企业人才管理产生影响:首先,劳动力市场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诸多中国企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其次,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争夺战,尤其凸显了对高阶、稀缺的数字化人才、跨界人才的旺盛需求。第三,90后、95后新生代成为职场主力军,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就业文化亦对传统人才管理模式提出挑战。

因此,不少企业都面临资深高阶人才任用的“三重难关”:生存之难――如何确保高阶人才在组织内快速立足、发挥业务价值;融入之难――如何为之营造组织归属感,使其顺畅融入;以及发展之难――如何配置认可与发展手段,持续激发创业激情。

BCG认为,企业在资深高阶人才管理上,需要围绕他们最关切、且对其在组织内贡献价值最关键的方面,并将之视为组织长期性、系统性的能力建设工程。

第一层次:赋予高阶人才“权”与“势”。

首先,组织需要为高阶人才配置权力资源,包括影响力的来源和自由施展的空间,使人才及团队在遵循整体业务方向和管理原则的情况下,拥有适于发展的“亚生态”。其次,为之配置发展资源,精准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帮助他们逐步释放更全面、深入的影响力,并拥有与个人期望匹配的成长空间。

第二层次:围绕团队、组织、家人,强化高阶人才的支撑系统。

首先,为高阶人才匹配志同道合的团队。其次,为之搭建与传统人才合作与理解的组织平台,如通过提升传统人才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为新旧人才建立共同的工作场景等。第三,为高阶人才最亲密的家人、朋友等后援群体提供细致的关怀体验。

“四力”挑战

而对新生代人才,不少企业都面临“四力”挑战:动力――如何打造新生代承担职责和自我拉伸的动力;能力――如何快速建立具备专业精进和领导潜质的后备军团;权力――如何平衡业务风险与赋予新生代挑鹦缘闹叭ǎ灰约岸力――如何强化新生代对组织和团队的承诺。 在新生代人才管理上,传统的以组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需要革新,企业应当以员工为中心,塑造新生代人才的管理自循环:

第一,在组织的触动下,人才趋于自驱动。相比被动管理和严密控制,新世代人才更需要自我激发,然而,在真正的触动之前,企业首先需要深入地洞悉员工个性化、而非人云亦云的诉求,例如:他们为什么而工作、他们的个人目标是什么、当达成目标后他们希望获得怎样的回报、哪些领域又是他们兴趣的禁地等。在洞悉和认同他们个性化的诉求,企业可以设计机制调动其探索未知、承担职责,例如要求人才自主设定工作方向、组织提供360度的日常性反馈。

第二,在组织的赋能下,人才趋于自成长。自成长意味着组织把握赋能的大方向,提供工具、资源、指导和强化机制,而个人将是成长的过程掌控者,成长成果的最终拥有者和价值兑现者,例如组织搭建培养技能的长期性平台、在绩效管理中设定能力成长的指标。 而在赋能的过程中,除了组织及个人,一线领导者和HR的责任也异常重大:需要掌握及时反馈的艺术,不断强化人才能力发展的正确轨迹,并且关注嵌入日常工作中的近身辅导――这需要领导者有专业扎实、令人信服的技能功底、领导魅力,以及娴熟的辅导技巧。在机制层面,则应在绩效管理中设定能力成长的指标――通过以上两方面,固化赋能成果。

第三,在组织的授权下,人才趋于自实现。在此过程中,组织需要厘清任务、职责的轻重缓急,并尽最大可能在可控的边界之内授权,例如首先将低风险和非紧要任务委派以试炼年轻人、表彰上一级领导的授权行为。

篇6

把握数字文化经济价值高地,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文化、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核心价值。过去,我国文化产业主体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缺乏依靠科技提升竞争力的主动意识,导致在企业主导的网络平台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传统文化产业难以形成集聚化经营资源和竞争优势。在当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期和机遇期,文化产业应积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进程。二是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文化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文化资源和内容数字化加工处理,而是涵盖文化发展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首先,要将优秀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网络经济价值的资产。过去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文化遗产资源全拿过来,不分优劣、不谈价值地全盘转化,这是缺乏意义和效益的。文化遗产资源是整个中华民族拥有的财富,是全社会的和公益的。这些资源只有在有限权责下经过加工整理处理,形成可复用、可转换的资产,才会具有经济循环的产业价值。其次,要积极构建数字文化经济生态体系,形成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按照新型数字经济运行格局在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服务、公平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以及社会化监督生态化体系构建的要求,建立包含文化市场监管、数字版权保护、舆情风控与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保障等功能的数字文化市场治理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文化市场治理现代化;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和个人隐私信息数据采集从各类互联网应用中剥离,统一下移至公共基础服务体系中;建立公平透明的价值交换服务贸易体系,保障产业生态中各方利益,打击垄断性定价,杜绝价值迂现;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化监督及辅助管理体系,强化从业自律及社会化监督管理功能。

篇7

数字经济释义

数字经济就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所以,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

数字经济在中国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18.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对于中国来说,数字经济既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民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数字经济占GDP的10.5%……这些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数字,反映着中国数字经济带来的效应。“双11”购物节再创全球在线交易新纪录、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形形的O2O等无不显示出,数字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宏观的经济规模上,更是渗透到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场以数字化为形式、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群体性突破是构建现代技术产业体系、引领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先进的信息生产力将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数字经济阶段演进。

按照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到2020年,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以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供给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到本世纪中叶,数字红利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

篇8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13-02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演进创造了条件。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范畴。因此,准确地说,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1]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现实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文献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增值模式,强化我国图书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新模式阶段,即人们一般意识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鼓励创造新知识和在经济中传播新技术手段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是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汇集物;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科教兴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它对于知识经济起到全方位架构的作用。

20世纪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作出了努力,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已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不仅给图书馆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也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2]数字图书馆也是高科技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经济的整个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经济、迅速地传播和为人们所利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图书馆馆藏的知识价值,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今后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和催化剂。

二、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全球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资料收集地藏有大量的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信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知识的瑰宝,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让这些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当前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实践人员需要不断探究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最重要的基础。但是它们又是更新极快的工具,只是这些工具还无法真正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寻找一种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架构。基于Internet互联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图书馆以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的虚拟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内容,建成超大规模、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库群,将有效实现图书馆工程的技术构架。

信息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及其发展,这将推动传统图书馆发根本性变革,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它产生的意义将是深远的。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现有图书馆的数字化,而是人类所有信息知识文献数字化。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的大型知识仓库。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建立在因特网之上最现代化的“图书信息库”,已经在我国取得较高水平建设的成就。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其核心与基础,通常表现为国家的、文化的、巨型数字化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因此,数字化信息资源是经过无数次的整合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可以方便的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而这个特点是传统文献资源所不具备的。所以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处理、传播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它将决定图书馆成为具有什么特色和内容价值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以此占领因特网这个新兴意识形态阵地。因为,在因特网上每个数字图书馆都可能成为信息资源中心,而这个中心必须建立具备各自信息资源个性特征的对象数据库,这样才能体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价值,才能凸显数字化图书馆在网上重要地位。

我国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许多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但由于文献资源、资金、设备及技术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加上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不同的文献整理深度,则难以保证数字化、信息化的质量,在资源共享时就会出现障碍。[3]那么要顺畅地实现馆藏资源的有效共享,进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就需构建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电子化体系。如景德镇市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陶瓷文献馆藏资源,为全国的陶瓷产业提供强大的文献保障服务和智力支持,使不断面世的各类陶瓷著作得以长久保存和流传,景德镇图书馆将在“十二五”期间为打造一所全国唯—的陶瓷特色图书馆而不懈努力。其中,面向读者免费开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这一举措受到普遍欢迎。在“以知识为本”的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与人力、资本并重的战略性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上的差异。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生产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人才大国的持续优势。为此,景德镇市图书馆着力研究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客观分析,科学统筹,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完善的知识服务。

三、应对图书馆数字化、电子化发展趋势的对策

1.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馆信息化标准

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方式方法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看,要实现图书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需编制信息化专用标准,即机构代码标准(TTS/BZ-001)、书刊代码标准(TTS/BZ-002)、信息库标准(TTS/BZ-003)、地区标准(TTS/BZ-004)、统计代码标准(TTS/BZ-005)、信息主题分类标准(TTS/BZ-006)、借阅规则(TTS/BZ-007)、阅览须知(TTS/BZ-008)。在编制这些标准的时候,会感觉工作量大,但完成这项工作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对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编制图书馆信息化专用程序

随着Internet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读者也由直接“走入”图书馆,变为“链接”电子网络间接走入虚拟的信息空间,如何出色地完成向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工作是当前图书馆电子化、数字化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精心编制以下管理程序:期刊管理程序(TTS/CX-001)、图书管理程序(TTS/CX-002)、报纸管理程序(TTS/CX-003)、开架阅览管理程序(TTS/CX-004)、阅览室管理程序(TTS/CX-005)、采购程序(TTS/CX-006)、信息处理程序(TTS/CX-007)、信息检索程序(TTS/CX-008)、馆际互借程序(TTS/CX-009)、资源共享程序(TTS/CX-010)、图书馆安全管理程序(TTS/CX-011)、图书馆文件管理程序(TTS/CX-012)、图书馆民主管理程序(TTS/CX-013)、图书馆临时工管理程序(TTS/CX-011)。有了这些程序的导向作用,一切均能“循规蹈矩”,“照章办事”,自然能事半功倍。

3.强化图书馆管理职能

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基本前提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是指在IT硬件、软件和网络条件等均具备的环境下,对图书馆书刊文献资料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建库、联网、检索、分析、统计、再加工、咨询、借阅服务等信息化全过程的职能分工。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需对各项职能进一步强化,如信息处理的分工部门须承担图书馆电子馆藏的信息分类、标引、著录、加工、编辑、编译、扫描、全文录入、信息文摘、图表、图片、图纸压缩、书刊典藏、专题书目等任务;负责建设和完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库、编写工作程序、总结经验、专题研究等。

四、结束语

在图书馆趋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适应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构筑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平台,高起点实行现代化集成管理,引导图书馆向高效率、现代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对促进图书馆业务创新,加快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宿长海,马文萍. 试分析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J].社科纵横,2000,6.

篇9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

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兴趣+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篇10

2月6日,贵州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内首个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省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谢晓尧:贵州的优势总的来说有4个方面,一是战略优势,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发展态势逐渐形成。先后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获批宽带乡村、远程医疗、物联网重大应用等试点示范,在大数据方面相继出台《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系列相关文件,为发展数字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资源优势,数据加速累积,应用模式和种类不断丰富。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达37万台,安装使用服务器5.1万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已承载481个应用系统,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数据共享开放实现突破,云上贵州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成升级改造,完成353个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和170个数据集上云,共享数据集118个,108家网站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交换等。

三是环境优势,软硬生态良好,发展条件和氛围持续优化。我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数据等新经济形态发展,开展大数据先行探索,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大数据发展的氛围,形成全国大数据“试验田”的先行优势和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优势。交流合作环境不断优化,贵阳数博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重要的高端交流平台,中国痛客大赛、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四是后发优势,发展速度加快,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旅游业井喷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在全国地位夯实,全省在西部地区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

发展“四型”数字经济

《规划》中提出了发展“四型”数字经济,“四型”所对应的经济业态是什么?

谢晓尧:“四型”经济即资源型数字经济、技术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服务型数字经济,是贵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内容。一是资源型数字济,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领域产业。这部分对应大数据核心业态部分。二是技术型数字经济,主要是数字技术硬件产品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包括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技术领域以及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这部分对应大数据关联业态部分。 三是融合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应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绿色能源、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等新型业态,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质增效,形成数字融合型经济新增长极。四是服务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业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再造数字消费“新蓝海”。

当前,我省正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发展数字经济和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是什么关系?

谢晓尧:数字经济有很强的大数据特征,我们用大数据战略行动统揽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我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方向,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项目“牵引”培育市场主体

《规划》不但提出了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而且明确了四个支撑性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谢晓尧:主要以六个方面为抓手:一是抓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现代信息网络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宽带、泛在、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二是抓发展载体。以创建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遵义数字端产品制造集聚区,建设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和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小镇)。三是抓重点项目。每年谋划、和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四是抓融合应用。抓各行各业的大数据应用,抓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转型升级。今年我们将实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重点建设120个典型示范项目。五是抓企业培育。千方百计打造一批引领企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中小微企业。六是环境营造,持续营造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验田”环境,让企业愿意来贵州投资、创业,愿意来贵州试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篇11

“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中的“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为帮助中小微企业快速摆脱疫情困扰,启动面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从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多方面帮助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引导建设数字化转型开源社区,强化平台、算法、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数字娱乐狂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并已成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研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数字娱乐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值点,西部地区如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政府部门所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娱乐产业涉及的各个层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对西部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数字娱乐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提升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

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重庆市沙坪坝区软科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

篇13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扎实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要求,以先进制造业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为建设富饶美丽品质新做出应有贡献。

二、目标任务

按照“勇争先,作示范”的要求,努力做到:在省、市、区目标管理考核中勇争先;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发展等方面作示范。

三、重点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为导向,创新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新机制

一是紧盯省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将考核指标项目化,明确推进事项、完成时间、责任股室(具体见附表)。二是每月26日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重点调度考核指标的推进情况和完成进度。三是每月27日至次月3日前对全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一是强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2+4”产业平台建设,推动园区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金集中发展;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创建产品技术测试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重点支持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投入研发经费,确保全年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含工业设计中心),开发新产品20个以上,规上工业R&D强度达1%以上。二是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财政政策,鼓励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重点调度10个以上技改项目,确保工业固投和技改项目投入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加大力度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和诊断,打造绿色工厂1家,绿色产品2个以上。三是着力培育优质优强企业。建立规上工业、“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制造业领航企业、“五企并抓”梯度培育机制,为工业发展涵养“水源”,全年净增规上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专业化小巨人”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制造业领航企业2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个。扎实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完善产业链方案,梳理产业链问题清单,组织1—2场产业链对接活动。

(三)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培育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推进企业深度上云。深入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重点推进产品设计数字化、制造设备数字化、生产管理数字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进一步打造1-2个区域上云示范观摩点,通过示范带动企业加快云化改造和云端迁移,力争30%左右规上企业实现深度上云。二是促进企业两化融合。结合企业上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5G产业发展等,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开展两化融合深度示范企业培育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打造2家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支持2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三是提升企业智造水平。落实省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支持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服务指导、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推动企业发展智能型制造,优选1-2个企业进行工业4.0改造,遴选10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四)以服务企业为根本,构建营商环境新优势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开展政策暖企、上门送策等行动,加大国家、省、市、区各项惠企帮扶政策宣传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惠企政策保障。完善区级鼓励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倍增行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等方面。为制造业企业在惠企政策兑现、政策项目申报、技改项目审批等环节提供优质高效、便利化的政务服务。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切实发挥财园信贷通、中小企业担保、科贷通等融资平台的输血作用,强化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服务工业为主导意识,全年力争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4亿元,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与企业减负、经济运行结合起来,每月了解和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切实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建立清理拖欠工作台账,完善工作机制。依托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深入持续开展针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优选30位龙头骨干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参加国内知名院校学习培训,组织企业家参加2-3次投资博(展)览会和高峰论坛;在园区组织1-2次专题培训和校企对接活动。

(五)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打造干事创业新形象

一是强化主体落实责任。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主体责任,并签订主体责任承诺书,坚持以上率下,挺纪在前,带头营造风清气正、劲足心齐的政治生态。加强基层党建组织建设,打造1-2个党支部创新示范点。二是助推中心工作完成。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深入推进“双城同创”工作,提升城市品质;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工作,努力发挥智治支撑作用;着力抓好挂点乡村产业振兴;全力抓好扫黑除恶、维稳、棚改拆迁、两违等工作;围绕确保稳定这一政治任务,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及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推进“五型”政府机关建设,大力整治“”和“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和人才工作;严格制度落实和奖惩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局干职工干事创业激情。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对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和推进落实。各班子成员对各自职责范围的重点工作负主体责任。

(二)强化督促检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