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手术室常见病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55-01
现在,随着人口构成上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老年病人日益增多,需要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也日渐增多。但年龄仍属手术的不利因素,衰老的机体接受手术打击后,易发生各脏器的并发症及特殊的病理变化,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再加上老年人又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诊手术,其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在老年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全面的精心护理,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对5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20例,现将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42人,女16人,年龄最大84岁,最小62岁,其中胆结石10例,胃癌4例,肠梗阻手术8例,胃溃疡6例,腹股沟斜疝16例,急性阑尾炎14例。
12 58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者38例,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20例。除1例患者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
2 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腹部手术是外科中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本文重点论述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疼痛、营养不良、切口感染和裂开、粘连性肠梗阻、褥疮等较常见,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颇大,但这些并发症多数都可以预防。只要术后仔细观察、细心处理是可以及时诊断和治愈的。
21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因老年患者肺活量降低,加上其术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易并发肺部感染。常见肺部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2]。本组有12例术后并发不同程度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22 切口感染 全身因素:如感染、疖肿、龋齿等作为感染灶,在手术创伤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血源性感染。局部因素:术后切口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局部感染。
23 切口裂开 常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或缝线拆开24小时内,发生率04%-3%,多见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的患者,常因患者剧烈咳嗽、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突然自觉切口剧烈疼痛或突然松开,随即切口处敷料出现较多渗血、渗液,有时还能听见缝线崩裂的响声,甚至可见肠袢或网膜脱出。
24 术后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24小时内感觉疼痛最明显,2-3天后逐渐减轻。疼痛除了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外,还可增加切口感染率,可引起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不良、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25 营养不良 老年人不爱吃、吃不动、易偏食和某些需控制饮食的慢性疾病导致了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外科病人中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部分并发症与营养不良有直接关系。另外在应急反应条件下,营养方面的要求明显增加,胃肠道营养缺乏可导致小肠黏膜萎缩及菌群易位,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直接影响切口愈合。
26 粘连性肠梗阻 老年患者术后活动相对减少,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加之代偿能力较差,常易出现恶心、呕吐,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27 褥疮 老年患者因惧怕伤口疼痛,活动较少,因此卧床时间较多,易出现腰骶部、足跟、臀部等部位褥疮。多为受压的肌肤缺血、红肿、甚至坏死,特别是在天气逐渐炎热时,湿度增大,适合细菌繁殖,容易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31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护理 吸烟患者在术前停止吸烟1-3天,练习胸式深呼吸。术后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痰。抬高床头、使用抗酸药物有助于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后,需静脉点滴有效的抗生素及给予雾化吸入等排痰措施。
32 切口感染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切口护理,定时切口换药。术前、术后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低蛋白等,增进病人抗感染能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按时给药以增强药物效价。
33 切口裂开护理 发生切口裂开时,安慰病人,嘱病人平卧屈膝,并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腹带包扎,通知医师。处理原则:对较小的切口裂开,患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拉拢、固定、外层加强包扎。伤口完全裂开并有肠管或网膜脱出者,需立即到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下进行缝合[2]。
34 疼痛护理 术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镇痛措施,同时要观察监测呼吸及血压,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听音乐、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或减轻疼痛。切口疼痛难忍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在运用止痛药物前要仔细查体,防止掩盖其他症状。也可术后给予止痛泵持续应用[3]。
35 营养不良的护理 老年人术后可进食时应保证饭菜温度适宜,食物应以流食和软食为主,多吃白肉,如鸡肉和鱼。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胃消食片和吗丁啉调理食欲。对无法进食的患者,应进行胃肠道外营养;对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应行空肠造瘘术,以补充早期的基础营养。
36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后近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相鉴别,后者多见于术后3-4日,恢复排气后,症状自行消失。术后早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纤维素性粘连,容易被吸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要消除老年患者紧张情绪,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肠蠕动,避免肠管粘连。
37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71 主要原则是定期翻身、减压,每2-3h翻身一次,局部可使用气垫、气圈等。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好使用褥疮防治气垫床。
372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
373 补充营养、保持高蛋白饮食,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以促进伤口愈合,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
374 除局部换药外,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离患处约30cm,每日1-2次,每次30min,也能取得显著效果。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4 小 结
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手术耐受性较差,腹部手术对老年人身体损伤较大,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我们要针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老年患者加强巡视,正确进行术后指导,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老年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期间行子宫肌瘤手术的84例患者予以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4)。84例患者年龄在24-63岁之间,平均年龄(39.4±4.2)岁。浆膜下肌瘤50例,肌壁间肌瘤24例,黏膜下肌瘤1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无菌操作要求执行,并且在术前做好物品准备工作,强化术中配合,做好术后整理工作。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术前护理。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手术室环境、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有所了解,从而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医护人员要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主动和患者沟通,逐渐缓解患者的情绪,查找手术部位,确保手术准确。当患者意识不清的时候,需要安排专人看护,并且给予适当的约束,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手术室湿度、温度适合手术条件,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保证物选用合理,剂量适当,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症状进行密切观察,采取准确、及时的治疗。手术之后,对手术器械予以检查,避免器械、敷料遗留患者体内。(3)术后护理。术后做好包扎工作,注意保暖防寒,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1.3评价指标:
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状态越强。
1.4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状态的数据展开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予以t检验,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41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3.2%;对照组患者满意25例,不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6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P<0.05)。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老年化社会的进入,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极大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机体创伤小,出血较少,术后恢复迅速,目前是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手段[1]。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见于老年人群,老年人年龄较大,往往身体的基础疾病较多,诸多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较差,此外老年人本身机体各方面机能的退化,不能很好的耐受手术。众多因素增加了前列腺电切术的危险性,增加了术中医护人员的处理难度。我院手术室采取了细节护理对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手术室并发症发生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行前腺电切术的患者100例,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66岁,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在麻醉成功后,与医生一起将患者摆成截石位,并连接好各种线路。术毕清点核对器械无误,送患者返回病房,术后持续膀胱冲洗。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细节护理按手术不同阶段进行,术前:以心理护理为主,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能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前列腺增生患者一般年龄较大,而老年人心肺功能差,手术耐受差,由于长期受疾病的困扰,患者多会出现悲观情绪,术晨巡回护士做好迎接患者的各种准备,用优质的服务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术中①由于TURP大量使用灌注液会带走身体的热量,造成术中低体温,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如诱发心血管并发症、增加伤口感染机会等,术晨把灌注液提前放入恒温箱加温至30℃~32℃等措施,严密防范患者术中低体温。②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TURP 综合征,即稀释性低钠血症,是由于术中灌洗液经过手术创面大量,快速吸收引起的以稀释性低钠及血容量过多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2],对TURP综合征重在预防,术中严密观察,器械护士要检查需要的手术器械,按照手术过程进行排列,避免手术中忙乱耽误时间,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注意灌洗液的出入量,将冲洗液袋底与患者心脏的距离维持在50~60 cm,保持低压灌洗,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者打哈欠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3]。术毕:先将改为头低脚高15°,以利于血液回流到心脏,恢复时注意不能两腿一起放平,应先将一侧肢体缓慢放平,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待平稳5 min 后再放平另一侧肢体,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温、TURP综合征、膀胱截石位放平前后的血压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室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01),见表1。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多见于老年人,老年患者除外本身生理正常退变,往往合并诸多基础疾病,涉及各个重要器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临床的应用,因其独特的优点,成为当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鉴于老年患者的一些正常、病变因素,在术中处理不当仍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时,在术者及麻醉师的有效处理基础上,辅以细节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体温护理,电切综合征预防,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迅速康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细节护理能有效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手术室发生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2结果
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疾病作为女性常见病,大多需要经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率有直接影响,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患者对手术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对于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中,研究组3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之后的满意度为97.3%,对照组为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主要在于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与常规护理相比更为重视患者的感情与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支持,有利于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护理方式十分全面,包含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护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4]。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段士华 王丽辉 单位:赤峰生殖健康专科医院手术室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于2009 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1 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1 例中,男104 例,女27 例,年龄21~67 岁,平均37.2 岁,病程为27 天~11 年。术前89 例腰腿痛,21 例腰腿痛伴跛行,18 例腰腿痛伴行走不便,5 例腰腿痛伴双下肢麻木及放射痛;L4-5椎间盘突出67 例,L4-5伴S1椎间盘突出15 例,L5-S1椎间盘突出47 例,单纯椎间盘突出87 例,合并椎管狭窄44 例。131 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或开窗髓核摘除。术后切口均Ⅰ级愈合,无并发症,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经随访,全组优良率达95.3%,总有效率达98.4%。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术前探视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针对患者最担心的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室陌生环境的恐惧,使其了解手术室的基本设备,如手术床、麻醉机、无影灯、监护显示系统等,从而消除紧张陌生心理,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的完成,并认真做好全身检查,如血液检查,药敏试验。为防止术中感染,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
2.1.2 环境准备
手术室环境是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2],采用百级层流净化手术室,术前室温保持在23 ℃,术中维持在20~22 ℃,相对湿度50~60%,手术室内限制参观人员,最多不能超过3 人。手术前护士尽可能备齐术中所需物品,避免手术进行中因用物准备不充分增加工作人员的走动。
2.1.2 物品准备
俯卧位翻身用具,电刀、电凝,吸引器,c臂x线机,器械包括常规椎间盘髓核摘除器械及根据病情所需要的内固定器械,均经高压蒸汽灭菌,植入性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合格。
2 术中护理
2.1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首先要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科号,床号,住院号,核对病人带来的用物,如病历,X片,血制品等。要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热情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解除病人高度紧张的情绪。
2.2 摆好
俯卧位,胸下垫放一马蹄垫,使腹部悬空,防止腹部受压致静脉压力增高,术中出血多而影响手术操作。两手放置头前,头部也要垫一海绵头圈;双膝及踝前各横放一海面枕,使局部不受压。
2.3 设备的准备
设备仪器正确连接,常规消毒铺巾后,做好器械管理,正确连接电刀、双极电凝,吸引管等,调至合适的参数。
2.4 监测生命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手术。
如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麻醉意外,还可以在摘除髓核时可能损伤椎体前方大血管造成大出血的严重后果。所以,术中要特别注意观察病人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及时了解病人对手术的反应,如发现血压下降,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护理
包扎伤口,像术前翻身俯卧的方法一样,将患者翻身平卧于苏醒室的床上,并扎好腹带,保持腰部稳定。
3.2 休息
术后病人平卧硬板床6 h,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根据病人病情继续卧床1~3 周。
3.2 饮食
术后应禁食,如有腹胀,可行腹部热敷促使气体排出,肠蠕动恢复后进清淡饮食,待二便通畅后,可逐步增加营养物质,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3.3 病情观察
测血压、脉搏、呼吸每2 h一次,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按医嘱酌情给予镇静药,保持敷料干洁和床铺整洁,若切口敷料被渗血污染,应及时更换,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切口放置引流条或行负压引流者,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并记录引流量,排便时注意防止大小便对切口污染,注意观察下肢运动和感觉有无异常,注意排尿情况,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如术后3 天之内体温不超过38 ℃多为吸收热,可不必处理,若术后5~7 天体温升高,应检查手术切口是否感染。
3 讨论
3.1 充分的术前准备
由于长时间的急慢性腰腿疼痛和下肢感觉异常,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术前访视以病人为中心,耐心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介绍此项手术的先进性,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的完成,对其治疗和预后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手术用物准备齐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3.2 医、护、技默契配合
熟悉手术步骤,合理摆放,全面了解手术各阶段所需器械,做到主动、正确、快捷地与术者配合。及时联系透视人员,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3.3 严格术中无菌操作
术中需反复在c臂x线机下定位,及时在手术野遮盖无菌中单一条,每次透视完毕更换。
3.4 为避免神经根及椎前静脉损伤,术中及时换上细金属吸引头,前端套上粗细适宜的橡皮套管,手术结束时注意清点。
4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该症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大多数病人通过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对症状较重或合并有椎管狭窄,病史较长者仍需要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是直接关系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它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本组病例由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